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国学经典有感800字

读国学经典有感800字

勿失其时_读国学有感 (4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勿失其时_读国学有感 (4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我以前写作业很拖拉,经常十点才能睡觉,老师和家长常常为此批评我,可我总是想着:“不就是慢点吗?至于这么生气吗?”

有一天我写作业时又开小差了。停笔开始回味我看过的电视、玩过的游戏以及我喜欢的书和我喜欢读的《朝读经典》里的句子……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接着想它们的意思,对了,“无失其时”和“勿夺其时”不就是说每个时间都有它应该做的事情吗?像我这样,中午午休和下午托管时间看课外书,放学回家写作业又开小差,不就是违反了“无失其时”吗?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指的是“无失其时”的结果。而我总是“不行当下之事”才导致作业拖到很晚完成,如果不改正,又如何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呢?

想到这里,我忙提起笔“唰唰唰”地写起作业来,很快就完成了学习内容,妈妈悄悄在我耳边说“我发现你的'拖拉病'好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很大的进步呢!

作者:鲁孟琰

指导老师:王冬鸣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国学经典》有感 (400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四年级:Vivian

读《国学经典》有感400字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读国学经典有感4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400字)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二年级:荷叶上的露珠(陈思彤)

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篇一: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今天晚自习第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好书大家读》第五集。

勿兰谛的母亲,在校长上宗堂课的时候,哭哭啼啼的,而且她的身子被雪打得湿漉漉的,她把被校长退学的儿子推了进来,她跪在校长面前哀求让校长先生让他的儿子上学,校长看到勿兰谛母亲,实在很不容易就让她的儿子进了学,可是不知好歹的勿兰谛到了座位上以后还敢偷笑。勿兰谛的母亲走的时候对校长、同学还有勿兰谛说了很多话,最后还用哀求的眼神对勿兰谛看了看,然后转身走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感觉有些惭愧。因为我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妈妈对我的担心。在家里我天天吃饭的时候吃不好,因此在家里发烧、咳嗽、感冒让妈妈费了很多的心思,所以往学校走的时候妈妈就一直不停地嘱咐我,让我在学校里吃饭的时候多吃一点,睡觉的时候盖好被子,冷天气要多穿一点衣服,可是我就是不把这些是放在心上,冷天不穿衣服,吃饭的时候就吃那么一点,晚上睡觉不盖被子,所以在学校天天生病,所以到家里以后我,咳嗽、感冒让妈妈天天为我担心,连工作都忙不上了,妈妈每次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我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听完勿兰谛的母亲这篇故事让我感觉到妈妈对,我的担心我真不应该不听妈妈的话啊!真不应该让妈妈担心我啊!

以后我要好好照顾我自己,不让妈妈为我担心。

篇二: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今天晚上我们利用一点没上课的时间,老师让我们我们听了六组讲的“勿兰谛的母亲”的故事。

故事内容概括是这样的:勿兰谛的母亲来到了学校,给校长先生磕头下跪,说:“校长先生呀,饶了我这个苦命女人吧!我这个人很命苦,为了这个孩子,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如果先生知道一些肯定会怜悯我的!这几天,我把他藏在家里,不让他爸爸知道,如果让他爸爸知道,是要打死他的!”最后,校长先生饶了勿兰谛,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母亲走后,还特地瞪了他一眼,以此表明求人。可是,他母亲走后,勿兰谛还在这里笑,真是不知好歹!

再想想我们自己,肯定也有做过惹母亲不高兴的事情。我每次回家,都要惹母亲生一次气,还时常误会妈妈。就比如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妹妹抓着大把大把的零食,就问:“妈,你给妹妹买那么多零食,一个也不给我买!”还没等妈妈回话,我就又说了一句:“别人都是重男轻女的,你却重女轻男!”说完,跑回了屋里。我坐在床上,哭了,觉得自己不对。然后妹妹说:“哥哥,不是妈妈给我买的零食,是大爷给我买的零食,你误会妈妈了。”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去给妈妈道歉,说:“妈,我不应该给您吵架,更不应该谁重男轻女这个词,我错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开心的笑了。

勿兰谛真可恶呀,我们可不要学他,谁学他,就会变成第二个勿兰谛!

篇三: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今天晚上,我们举行了好书大家读的第五集。第五集是由第六组的同学为我们读的,他们第六组读的文章就是《勿兰谛的母亲》一课,这篇文章既让我生气,又让我感动。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勿兰谛的母亲为勿兰谛向校长求情,让被退学的勿兰谛从新上学。但是勿兰谛真的是特别的捣蛋,所以校长不愿意让勿兰谛再来上学了。可是勿兰谛的母亲死活不肯走,她还跪在了校长的面前,对着校长哭哭啼啼,让校长答应她,她还说要不是她把孩子藏起来,孩子就可能被父亲打死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来到学校上学,才有可能不被打死。校长听后,就答应了勿兰谛母亲的请求。勿兰谛的母亲看校长答应了,就连忙谢了谢校长,就走了。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觉得勿兰谛的母亲是真正的爱勿兰谛,现在勿兰谛都成了这个样子了,他母亲还替他为校长求情,让勿兰谛继续在这儿上学。真是一个好母亲。可勿兰谛他却不领情,母亲走了之后,勿兰谛居然还在那儿笑,他真是太讨厌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就联想到了我的妈妈,以前的时候,我经常惹妈妈生气,有的时候,妈妈说我了,我就开始哭,要不我就在背后怨恨妈妈。但是,现在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深深的感觉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妈妈,不再让妈妈生气。

篇四: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我们今天晚上吃完饭,就又到了我们好书大家读的时间了,我看了《勿兰谛的母亲》这一篇故事,我有了一个感受。

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勿兰谛的母亲》的这一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吧!在一个清晨,学生正在上课的时候,校长在他们的班里。昨天勿兰谛的母亲来找校长谈话了,勿兰谛的母亲对校长先生说:“校长先生你好,请你让我的孩子上学!他实在是太可怜了!”校长先生又说:不行的,你们的孩子实在是太淘气了,我们都拿他没有办法,可是,母亲又说:“我都把他在家里关了整整3天了,我也管不住,如果他的父亲知道孩子现在的情况的话,他的父亲就会把他打死,如果死了,该如何是好呀!”求求你了校长先生,校长先生说了一声好吧!母亲就把他的儿子放在了座位上,在勿兰谛的妈妈走之前,勿兰谛还在自己的座位上偷偷地笑。

看完这个《勿兰谛的妈妈》之后,我有了一个感受,那就是:勿兰谛真是太坏了!他的妈妈好不容易才把校长先生求好了,那个孩子还在自己的座位上偷偷地笑,他的妈妈那么的照顾他,而他就这样的嘲笑妈妈,无论那个孩子怎么坏,他的妈妈就这样不管不顾的一直照顾她的孩子,这个这个勿兰谛实在是太坏了!我体会到了这个孩子的妈妈是这么疼爱他的儿子呀!

这个就是我们看的《勿兰谛的母亲》这个故事。

篇五: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

今天我听了第七组的读的《勿兰谛的母亲》,特别感动。

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勿兰谛的母亲恳求道:“啊!先生!我为了这孩子,不知受了多少苦!如果先生知道一些,一定会怜悯我的。我怕我不能活多长时间了。先生!我是不会死的,但总想见到这孩子改好以后再死。他的确是个坏孩子——”她说到这里,呜咽得不能再说下去,“——可他毕竟是我的儿子,哪有母亲不爱自己孩子的?我要是绝望而死了!校长先生!看在我这命苦的女人面上,让这孩子回到学校吧!”她用手掩着脸哭起来。

读了这段话我的感受最深刻。勿兰谛的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不被父亲打,他的妈妈不怕丢人,上学校找到校长谈起这件事情,勿兰谛实在对不起他的母亲,他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笑。

当然大家也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地方,连我也做过。有一次,在从窑厂回家的路上,妈妈不觉地想起了我的考试,便说道:“彤彤,要不你别去上学了,在家种地吧!”“你跟我姨一点也不一样,我姨都想让我的弟弟和姐姐上学还得学习好,你却不想让我们上学,在家种地干农活。你和我姨正是相反的。”我说道。妈妈开玩笑说:“你光花爸爸妈妈的钱,我们挣钱不容易,你是我的心肝宝贝,在家陪我们吧!” “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我把玩笑当成真的了,一边生气地说,一边把头脸朝后。“妈妈听了这句话,心里肯定特别伤心。回到家里,我给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说那样的话,请你原谅我。“

我们不要做勿兰谛这样没心没肺的坏孩子。

《勿勿》读后感


《勿勿》读后感

孙淑雯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语句时,我就想到曾经看过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勿勿》。虽然文章不长,但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这一切也许只有在他的散文中才能领悟出来的。

“羸得了时间就是羸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能羸得了时间,也就羸得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时悲伤。

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又开。我们曾经赤祼祼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又将赤祼祼地回去罢?我们何不趁此大好时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达到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而努力奋斗呢?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虚渡了美好的年华。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这时间是会勿勿的走,也会勿勿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要虚渡年华。


读《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有感


读《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有感

温暖午后,捧一杯热茶,阅一本书系,体味作者的人生百态,感悟生活的多彩多姿。人生很短,愿你遇见,所有美好。日子很长,愿你深情不会被辜负 。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我很认同,她说“最高级的成熟在于自身修养”,确实成熟无关年龄,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态度决定了你日后的生活,谁活着容易?谁不是每个晚上怀疑自己的生活?或许你很努力,但这不足以成为你炫耀的资本。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周围那些有辨识度的人,好像格外容易获得各种机会!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被外界磨平了身上的棱角,戴上了和所有人一样的面具,幸运从来不会降临到和别人一样优秀的你身上,而是会降临到和别人并不一样的你的身上,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辨识度的人,站在人群中,可以不那么美,但一定要醒目;可以不那么有个性,但一定要有态度;可以不那么优秀,但一定要有气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自己遭遇了不公、承受了失败,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友好。生活就是这样,你弱它强,你强它弱。我们只能变强,主动权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上,职场的残酷,就在于,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甚至来不及准备,故事中的主人公每天都按时上班,工作算不上勤奋,但绝不是最差的一人。却被辞退了,因为在所有人中,他最弱。一个全年无休却没有任何光芒的,不如一个一半时间在努力、一半时间在玩耍的光芒四射的人,职场从来需要的都是最优解,当你的一切平庸无奇,那么你也不是无可替代。要记住你的失败不是别人造成的,你当下的失败来自于你自身。
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句话,用以自勉,用以共勉,“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有态度。因为你的态度,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是成年人,就要成为有血、有肉、有脑子的人,就要懂得有血、有肉、有脑子的活着。”所以我们要理性面对生活,别让你的善良为愚蠢买单。文中的主人公“大闲”,承担了很多工作,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承担了所有人不爱干的活。最终大闲病倒了,才明白,当你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善尽美的做完所有的事,是成功;当你并没有能力做完所有,却主动承揽,是自不量力。人生就是一捆头发,时间荏苒,越来越少。而你就像那像皮筋,不要急急忙忙地把头发扎得特别牢固,容易断。在我们的人生里, 最重要是得当、分寸、温和,不是假装逞强、假装彪悍,年轻人应该努力,但不要过于逞强;要马上进入状态,但不要拉满弓,把弓拉满。
生活中有一种人“见人下菜”,面对什么人,用什么面孔,用什么手法,用什么态度。远离见人下菜的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而他为你准备的面具,却比你想象的多,人心凉薄,那些“见人下菜”的心。你早已可以预知。什么温暖的拥抱,什么冷到极点的冰块,都可以随意自如地端到你面前。而你离得远一点,他就到不了你的身边,他带了什么面具,你也无所谓;他对你下的菜,你根本收不到。彼此相望,便不再无所谓了。

无论如何,你要喜欢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因为它们都会成为你有生之年最好的回忆。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相信才能遇见美好。往事不回头,往后别将就。

《勿勿》读后感300字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语句时,我就想到曾经看过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勿勿》。虽然文章不长,但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这一切也许只有在他的散文中才能领悟出来的。

“羸得了时间就是羸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能羸得了时间,也就羸得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时悲伤。

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又开。我们曾经赤祼祼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又将赤祼祼地回去罢?我们何不趁此大好时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达到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而努力奋斗呢?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虚渡了美好的年华。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这时间是会勿勿的走,也会勿勿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要虚渡年华。

读《国学经典》有感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1、我把字写得很好。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一)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二)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

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读国学经典有感(三)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读《国学启蒙》有感


这个学期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国学启蒙》的书,读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从书中,我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感触深刻。

《国学启蒙》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例如:有国家的思想精粹、有塑造高尚人格的必读诗文、还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国家名词解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传统美德里的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一位叫匡衡的人,少年时非常爱读书,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在夜里无法看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位富裕人家,一到晚上就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为了读书,只能鼓起勇气向邻居借一寸之地让他看书,可邻居不愿意,不耐烦地打发了他,匡衡很是生气,就回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之后,匡衡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有一天,他发现附近有位大户人家,家里收藏很多书,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您借我家中的书籍就行。大户人家深深地被他求知精神感动,就答应了匡衡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

通过学习书中的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他虽家境贫寒,但他能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美好生活呢?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今后, 我们要多加学习,勇于实践。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让我们茁壮成才。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读《国学·诗经》有感


读《国学诗经》有感(一)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2020引入我的眼帘。其中,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避风港!


读《国学诗经》有感(二)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 大雅 文王》篇中说过∶ 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 美德啊!

这段告诉我们:我们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用心血换来的,我们不可以糟蹋了父母用心血换来的东西,不管贵不贵。而且我们身上的肉都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不但不感恩,还要伤害他们,我觉得我们以后要父母对我们说话时要马上回答,更不要不耐烦的说话,这是对父母的不尊重。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 游手好闲的小皇帝 ,变成了一个勤劳的 忠仆 ,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 的含义:只有 孝 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让我把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尽孝,让我踏上了尽孝的道路,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读《国学诗经》有感(三)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后,心中颇有感受,心潮澎湃,想有波涛大浪在我心头汹涌一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部经典,都酝酿着伟大得情感力量和神圣感得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属于自己的一部经典,它构建民族精神得元素,它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得象征和标志。

这本系列从书筛选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得精美华章,这里有《弟子规》《三字2020经》《朱子家训》《千文字2020》等许多蒙学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韩非子》《孙子兵法》等诸子典籍,还有《乐游原》《静夜思》《月夜》《暮江吟》《少年行》《登飞来风》等许多得优美诗篇,诵读这些优美,动人得篇章,让我感觉自己犹如穿越古今,在与一个个鲜活得生命对话交谈,让我了解了历史与文明得走向,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生命得尊严,也让我懂得了自己应该更好的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使我走向更加丰盈优雅得人生。

这就是我所看这本书后得感受,它对我有很大得影响,我一定要成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

读《失独者》有感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2015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读《人间失格》有感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作者太宰治借由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将自己一生的遭遇与思想刻画其中,并且借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从带涩的行文中更能体会其内心深处的苦楚。
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残酷、复杂以致难以忍受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颓废性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揭露了人的阴暗面,揭露了每个人所展现的不真实的自己的虚假的一面。在作者看来,自己被认定是颓废的。在世人眼里“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读完此书,才真正理解了书中的一句话“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作者敏感脆弱及纯粹的内心,让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迈向完美,注定了其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被他的纯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面对阴暗、扭曲、脆弱,固执的呆在自己的领域里。这可能就是作者最终选择投水的原因吧?
这本书说到底我觉得并不是倡导悲观主义,更多的是理想主义。

读《国学经典》有感 (600字)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出则孝,入则悌。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强调孝的关键,在于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有好东西要先给父母品尝。身为人子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规》及其他国学中均有体现,古人也有很多孝顺父母的典范,如:为父温席的黄香,卧冰求鲤的王祥。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与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会以先人为楷模,不断改进自己。

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财富诚信。正因为他的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的道理。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的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而正掀起的《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的明天!

六年级:叶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勿失其时_读国学有感 (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国学经典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