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跑道有感作文500字

读跑道有感作文500字

读《狮子育儿法》有感作文5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也许以下内容“读《狮子育儿法》有感作文500字”合你胃口!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今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狮子育儿法》,感受颇多.狮子育儿法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教育方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像森林里的上狮子 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从楼梯上滚下来,本可以扶起孩子的父母却无动于衷,孩子从楼梯上撞了个大包,原本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的父母却药水都不跟孩子上。在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时,韩国的父母决不伸出援助之手。总是让孩子自己解决。

而在中国,我们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当我们遇到一点儿困难,父母就心疼地不得了。大家都熟悉这样的镜头,小孩摔倒在地,爸爸心疼的摸了摸脚,说宝贝,痛不痛。妈妈连忙用手抱住孩子,口里喊着:“孩子,你疼不疼。”

在医院里你也许看到小孩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又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疼痛的厉害,哭闹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两种多么不同的教育方式。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象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

在中国人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能做,什么事都依靠父母。其实,我们这些孩子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并且需要我们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如果总在父母的关注爱护下,怎么才能成长呢?

读到这儿,我想用文章的结尾与大家共享。

孩子,你不用哭,你也不要害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父母的陪伴,你要学会自己走路,因为鹰长大以后,需要独自飞向蓝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稻娘怀孕育儿记有感


读稻娘怀孕育儿记有感

自认是读过几本怀孕与育儿的书的,例如:《郑玉巧育儿经》《三十几岁好孕来》《怀得上生得下》《十月妈咪驾到》《蒙特马利育儿经》等。想当然的认为,孕育书不过就是如《郑玉巧育儿经》那般知识翔实的,似乎想囊括一切知识,或者如《十月妈咪驾到》那般综合性概括性比较强的,或者如《怀得上生得下》那般用事例来说明。如此也没有什么有新意的写法了。

直到读了《稻娘怀孕育儿记》将我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一本不是特别厚的书,几个小时便翻完了。可是,这就像一本笑话书一样,时而传出我的笑声,这又像一本小说一样,时而让我为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而捏了一把汗,时而又为一家人的平淡幸福而叫好。只有看到每章后面的知识点时,才让我意识到这是一本怀孕与育儿书。

作者从备孕的忐忑、好孕的兴奋到孕期的辛苦记录得非常翔实,其中夹杂着与朋友的友情、与丈夫的小幸福和小争吵,充满了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趣味。在这个平凡的小家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彪悍妻子与一个文艺丈夫的摩擦,还有婆媳关系、社会现状、职场无奈、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冲突,这其中既有和谐的生活,也隐含着小冲突,一个小家庭的奏鸣曲呈现在面前。

作者以一个大人的语言向孩子诉说着家常里短,却并不显枯燥,又没有教条的说教,而是一个母亲,在夜晚向一个孩子有时自嘲,有时诉说,有时叙述,事情平凡之及,作者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觉得她就像一位闺蜜在向你抱怨孩子的吵闹、丈夫的不理解、婆媳的冷战,其实细细一品味,满满的都是幸福。

一直想着孕期日记应该怎么写,如果只记录便显得枯燥,过后不过是当作记事本偶尔翻看找寻当时的事件,如果呈现自己的心情与心得,又觉得那不是给孩子看的,想来想去总让人觉得纠结。却没想到言伊的这种叙述方式,既可以当做备忘录,又可以作为日记,重要的是大人孩子都可以看。

在看怀孕书的时候,最怕看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有时书中却一再强调让人看得胆战心惊,《稻娘怀孕育儿记》却丝毫没有这种担心,一切在作者四两拨千斤的语言中一带而过,有的只是诙谐幽默。

读蚊子和狮子有感作文400字


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一文,讲的是一只小小的蚊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已之长,克人之短,战胜了庞大的狮子。但后来由于自己骄傲自大,被蜘蛛消灭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骄傲,骄兵必败。
当一个人为自己的第一次成功而忘乎所以的时候,第二次,成功已在悄悄和他告别。记得去年一次英语模拟考试,戴老师把她教的三个班的成绩做了一下排列,我排在三个班第二,班级第一,同班的姐姐比我低了两分,排在第十四,当时我兴奋不已,心想这次姐姐被我比下去了,没话可说了,回到家就打电话把这喜讯告诉爸爸,心想:只要以这样的成绩期末考试还会错吗?结果,期末考试没有姐姐高。直到今天,那次失败,我仍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胜利的时候不应骄傲自满。因为骄傲是进步的大敌,它会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六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先后获得了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荣誉,面对一块块金牌和别人的称赞,她却说:一切从零开始,永远从零开始。如果没有这种永远不自满的精神,怎么会获得这么大的成果呢?
因此,我们面对成绩和胜利,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读《西窗法雨》有感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读《西窗法雨》有感

温国鹏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我们心中,法学从来就是厚重的,法学著作似乎也常以一贯的严谨示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正襟危坐地捧读,所以,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西窗法雨》时,才会让人心里一动:原来,我们的法律也可以如此生动。

作者用一种亲切家常的语气,以平和幽默的手法将西方的法律文化娓娓道来,似乎不沾半点烟尘,平淡的就像是在向我们讲述邻家趣事。在小幽默之中溶进了大智慧,在小事情之中融入了大法理。当我们的眼睛扫过那薄薄的书册,思绪也随着作者的指引飘忽起来,似羚羊挂角,了无痕迹,但是,合上书本,却有一种淡淡的感悟在心头,虽然只是蜻蜓点水的一点,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

第一次,我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规范,不仅仅是一条条死板的条文,法律是我们身边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是这些鲜活的面孔构成的社会生活,是这些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的高超智慧。作者给我们讲"政府旁边的法院"、讲"政府的承诺"、讲"道德的法律强制"、讲"隐含的法律规则"、讲"正义的自然性质"等这一切,只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培养"反省的能力",引导我们形成对法律与道德的最深层次思考,"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许就是必要的",让我们能对法律的作用有一个起码的认识,"人们要法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旁征博引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嬉笑怒骂,而是为了古为今用;妙笔生花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卖弄文采,而是为了西为中用。虽然作者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在作者刻意为我们营造的轻松氛围里,我们随着他的笔尖的指引在法律的智慧天地里畅游了一圈,享受了智慧的乐趣,感受了法律的魅力,最终,却依然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那轻松潇洒的字里行间,唤醒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从这轻松的随笔中读出厚重的法律,读出共和国当代法官的使命!

曾经,先贤们把一条条枯燥的法律条文书写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用以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权利。今天,我们依然在重复着他们曾经的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播撒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在田间地头的奔走中、在乡村社区的普法里,展示共和国法官对人民司法的虔诚、对"三个至上"的坚守,把一次次微弱的努力化成法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捍卫一个法律人必须捍卫的普世价值!的确,时代在变化,法律在发展,但是,那些永恒的价值追求却依然是法官心中最柔软的存在,就像高高矗立的灯塔一样,指引着一代代人民法官前行的方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古老的中国突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展示中华民族的潜力的时候,当我们的民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毫不掩饰地展现自己对法律的渴望、对公正的渴求的时候,作为法官,我们不仅要能反观中国法治的过去、审视中国法治的今天,更应该去思考中国社会的规矩与方圆;我们不仅是要看前方的风景,更应该修缮甚至规划前方的风景,让它更加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西窗法雨》的潇潇声中获得一份灵感,在乡土中国的大画卷上描绘出法治中国的水墨画,这是时代赋予人民法官的使命!

读西窗法雨有感


读西窗法雨有感(一):法的背后

文/文如月

《西窗法雨》是刘星教授在《南方周末》的专栏上所写的漫笔合集,此书虽是严肃的法律题材,风格却是轻松而有趣。书中每篇小文章大多是结合具体案例,对欧美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点到而不点透,引发读者思考,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文化研究启蒙读物。

我在大学时有个非常远大的理想——成为一名国际商务律师,一直都对法律相关的书籍、影视剧比较感兴趣,所以这本书我看得津津有味,对刘教授的一些观点也是深以为然。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法之背后的法官。一般来说,法律由法官解释和运用,法官称得上是法律的喉舌,甚至一些西方人认为法律就是法官说了算。本书的第四十篇《法官嘴里的法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缅因州法院和马萨诸塞州法院遇到一起相似遗嘱纠纷案件——遗嘱证明人之一均是受遗赠人的妻子。根据当时美国的法律,遗嘱须三个证人证明。缅因州法院法官认为妻子可以作为证人证明遗嘱有效,而马塞诸赛州法院法官却认为妻子和丈夫是一家人,妻子证明给予丈夫的遗赠便是给予自己的,所以遗嘱无效。

本书的第五十九篇《自由心证》让我想起了以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而万古流芳的宋代名臣包拯,在很多以他为原型的文学作品中他的断案风格与自由心证颇为相似。法定证据虽然可靠,但法律本身有其固有的缺陷,法官的判断力正好是一个良好的补充。所以法律不只是立法者决定的,法背后的法官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赋予法律不同的解释。从许多现实案例来讲,适度的自由裁量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初衷——维持公正。在西方国家,必要时法官会将法律规定放置一边,运用更高的"公正"原则来判案。在国内,虽然也有这种勇敢的法官,但是为数不多。

在我看来,作为维护正义的法官,应该是圣人的化身,像影视中的包青天一样。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最近的司法改革中提出了法官办案终身负责制,掀起了一股法官辞职的浪潮。有一位辞职法官说,辞职的原因是因为感受不到工作的神圣。这值得我们深思,虽说改革在不断进行、不断深化,但是方向和根本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法官们也只是机械照搬条文,立法只是在不停地打补丁,这样的法律体系是不是舍本逐末了?是不是忘记了最重要的道德伦理的标准和公正的初衷?法律是最低标准和要求,公正和神圣需要立法的明确,但最终实现却必须要道德的支撑。实现公正,就是让每个公民知荣辱、每个法官有尊严。

读西窗法雨有感(二):静坐西窗沐法雨

小编按: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有效开展工作的航灯。继我院开展"无悔从检使命 青春溢满书香"青年读书会活动后,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型检察院的浓厚氛围,按照院党组关于争做学习型、实干型、研究型尖子人才的要求,我院从7月16日起开展"微信荐书我创作"评比活动。本期,由我院公诉科干警吴玉青通过亲自制作微信,为大家推荐《西窗法雨》一书。话不多说,戳↓↓↓

踏入心仪的法律系,恩师为我推荐的第一本法律课外书,就是《西窗法雨》。他说,"此乃探究法律精神的经典入门之作".初读的时候,心情虽然恭敬,但是还未完全领略其味,误以为就是介绍西方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只不过语言幽默些罢了。今日重读,则阅读越通透。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幽默风趣的语言,凝结成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其背后的法律韵味,透过一层层书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法律人的思维,来思考中国的问题。静坐西窗沐法雨,我百读不厌、受益匪浅。

身沐法雨,我的信仰更加坚定,任何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能以任何借口予以逃避。律法和理论,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有时也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作为社会个体,不同的人对同一法律也可能有不同的定位。有些法律个别人也许认为不是正确的、公平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是否也要去遵守法律呢?《苏格拉底的慎重》一章中给出了答案。苏哥拉底是一个喜好"辩证法"的著名哲学家,从而得罪了一些"诡辩学者",被他们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入狱,并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的学生称那部法律本身就不公正,遵守这样的法律很迂腐,要助他越狱。苏格拉底则说公民有服从任何法律的义务,逃避法律的制裁更不正当,从容赴死。"苏格拉低之死"告诉我们,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有些法律固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以其不完善而作为逃避法律的借口,就会导致社会混乱无序,损害的将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法律一旦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出来,任何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能以任何借口予以逃避。

身沐法雨,我的头脑更加清明,程序不仅仅是手段的问题,它还决定着实体的公正,程序与实体应该并重。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方法或者形式,这就是程序。有些人认为,程序只是一个手段问题,与实体问题相比微不足道。但是,《西窗法雨》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古老的荷兰有甲、乙两位农民,两人有着共同的曾祖父,因为一片果林发生纠纷,在一审中因为乙拿出了其曾祖父要把果林给其爷爷的书信,法官便不再让甲进行答辩,将果林判给了乙。在上诉审理中,法官给予两人平等的辩论机会,让他们把证据都拿出来,把所有的话都讲出来,结果甲也拿出来类似的书信,于是法官判甲、乙二人将果林平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审判程序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履行法定程序,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身沐法雨,我的激情更加澎湃,法律人要做一滴怀揣法治梦想的水珠,汇入我们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事业长河中去。当前,我们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读《西窗法雨》,"法律的权威"、"政府与司法的关系"、"法治与人治"与"契约关系",一篇篇幽默却透着法治精神的文字,使我在思考我国的法治问题时,更加理性,更加辩证。当前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已进入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键阶段,是我国迈向法治国家的重要一步。处于改革大潮中的我们,正如历史长河的中的一粒粒水珠,一滴水珠微不足道,但千万个怀揣着法治梦想的水珠,向着法治的方向努力前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吴玉青)

读西窗法雨有感(三)

选择法律——再读《西窗法雨》

文/白瑞

记得第一次看到《西窗法雨》这本书时,就觉得它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页,感觉不那么厚重,且阅读起来,不像通常的法律书籍那样枯燥无味,而是通俗易懂。它通过案例或者法律现象向我们娓娓道来深藏其中的法律意义,这让我对它感兴趣,并愿意跟随作者的脚步来逐一探讨。

时隔数年,再读《西窗法雨》时,觉得感受较之前更多,但没有改变的是,读它,仍然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书中经典的案例,精到的剖析,最能引起我对法律的深层思考,极具启发性。

对于学法的人来说,最大的无奈莫过于遇上一个法律与道德的单项选择题,无论选择了哪个,都是对心灵的背叛,要么背叛良知,要么背叛正义。这对于那些过于感性的人来说,在道德与法律的夹缝中生存,却不能游刃有余。然而,对大多数理性的人而言,学法的价值便在于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看完《苏格拉底的慎重》,我最先的情感是无法接受苏格拉底的选择。这种慎重是否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让我想到"米兰达警告",明知法律存在实体不公,却要抛弃法律的个体正义去维护法律的程序正义。那么,身为法律人则更应该理智地去看问题,将道德与法律分开,否则将深陷在情与理的纠结中不能自拔。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句话在《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该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乔治的青年闯入皇家机场内游玩而被起诉的案例。当所有人都认为对乔治的起诉毫无转机时,乔治的律师却以"禁区里"和"禁区附近"不同这样的理由成功地钻了法律的空子。这场官司的胜利让人不得不承认法律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漏洞和潜在的危机,这就促使立法者必须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说起人治和法治,不免想到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在古代,儒家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成为文化主流,其"仁爱"的观念深入百姓心中,为统治者的人治提供合理的理由。而法治,只是在地方官判刑的时候引用一下,在统治者决策面前,毫无作用。人治不仅指依靠道德高尚的人以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还指对人们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引。法治则不仅指依靠由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还指用一般性的规则指引人们的行为。倘若人治中所依靠的道德高尚的人不再高尚,不以道德感化而是以个人情感和利益来治理国家,国家岂不是要遭殃?但是人治有一定的优点,就是可以对人们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引。就如书中乔治的案例,遇到未曾遇过的情形,可以灵活处置,依据人的智慧随机应变,灵活处断,不像法治。但人治具有不确定性,历代亡朝的昏君不就是这样的吗?法治之所以被现代国家所使用,是因为法治比人治更可靠,即使法治有保守性、僵化性、限制性等缺点。

对于法律权利和自然权利,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定。那么法律又有什么权利去赋予我们权利呢?在西方,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天赋人权深入人心,许多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某些权利是天生具有的,不论国家的法律是否承认,这些权利都是永恒的;国家制定法律权利只能是对人们原有的自然权利的肯定,而不是什么恩赐。当权利受到侵害,他们毫不犹豫地拿起法律武器反抗,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多丢人的事情,只会认为侵犯我的权利,我自然会反抗,这是我的天性。但是没有经过法律承认的自然权利会不会被滥用呢?我认为法律是己方和他方的博弈,必然会有人滥用的。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们只要一提起法律,就有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是因为这些规范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

在人的漫长一生中,总会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每一个人。愿我们在法治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西窗法雨》有感:开“西窗”,下“法雨”


读《西窗法雨》有感:开“西窗”,下“法雨”

钮楚君

刘星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我们一起跟着刘星,看着窗外的雨滴滴答答落下。

在《西窗法雨》这本书里,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法与正义。

我将从四个自己印象深刻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半法治”与“全法治”

法是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思想,其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稳定,但多数情况下统治者自己不在法律约束范围内。

现在看来,法似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并未完全脱离古代社会法的目的。在西方,近代以前,法律与统治者的关系和中国差不多,但到了近代以后,统治着也得受法律的约束,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作者说:“我们不必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全法治’而感到自卑,更不必因为有一种‘半法治’而感到自豪,但是真要好好想一想哪种更好”。

第二,政府旁边的法院

西方人一般相信,纠正以及防止政府犯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权力制约权力”首先表现在法院存在于政府旁边。如果法院存在于政府之中,那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及其人员的“道德自律”了。

我们转换视角,来看一看中国法院与政府间的关系。

法院和检察院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国家机关,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法院和检察院是属于双重领导的国家机关,业务上是受上级院的领导或指导,而政治上是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人事、财物上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制约。法院的人事关系是由同级党委组织部管理,法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档次由同级政府的人事局在负责管理;法院的财政也是由同级政府的财政局支付。

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没有干涉司法机关办案的权利,并且司法独立中也明确规定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司法独立必然要求司法部门与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在权限上分立,在机制上制衡。

但法院很多时候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受到政府的干扰。甚至还要看政府的脸色。如何才能实现公正的审判呢?若通过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绝对隔离来实现,事实上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科学的思路是:法律赋予政府机关财权,政府机关在法定的职责内向法院拨付经费,但这不意味着政府机关据此就有了干预司法活动的权利。

同样的道理是,法律赋予了政府机关人事权,并不意味着政府机关在进行人事管理时就有了干涉法院办案的权力。

但如何来保证这种权力正确的实施不逾线,这正是我们司法改革要不断去完善的东西,应尽量用立法的形式将财权和人事权的行使程序明晰化,确保政府机关不在背后使绊子等。

第三,天赋人权

我们的权利是哪里来的呢?

仅仅是法律授予我们的权利吗?

西方人却秉持着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们的某些权利是天生具有的,国家必须尊重某些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因为国家制定法律权利的权利本身也是自然权利的授权,而且国家制定法律权利只能是对人们原有的自然权利的肯定,而不是什么恩赐。

本人对此看法是比较赞同的,人们因为其本身拥有权利,所以才制定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公法与私法

作者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中国现在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种分法,或许真会有些益处”。

如果按照这种分法都会带来什么?是否利大于弊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

刘星的这本《西窗法雨》从整体上来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且从很多小事中映射出了大的道理,留下的问题和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

读《爱的真法》有感


今天我读了《爱的针法》这片文章,它让我觉得非常得愧疚。

这里面说的是一个人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拨了两遍号码,第一次铃声响了三声后把电话放了下来。第二遍才和父母通话。看到这里我非常迷惑,我想:那人为什么要拨两遍号?我又接着看了下去。原来,他的父母接电话都非常急,他的妈妈曾经因为着急接电话还让桌子腿绊了小脚趾。从那时起他就和二老约好,第一遍拨号先给他们预备的时间,第二遍拨号才通电话。

文章读完了,我的心里有种凉丝丝的感觉。我联想到了自己,想想自己以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爸爸妈妈吵个不停,现在就好象欠他们似的。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来到一家超市门口,我吵着要买布娃娃,爸爸说算了吧,我非常生气。爸爸看我生气了就带我进去买了一个布娃娃。回家的路上,我拿着布娃娃欢天喜地地走着。

同学们父母给了我们无比的爱,而我们却回报给父母什么了呢?无奈的微笑?愤怒的眼神?

同学们快用我们的爱回报父母吧!

读《法在我身边》有感


读《法在我身边》有感
六(11)班 张晓榆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法在我身边》的书,这本书一共有五个篇章。分别是:一、我的人身我做主;二、我是家庭的小主人;三、我有受教育的权利;四、我的行为我规范和五、我会保护自己。
其中,我对第四章“我的行为我规范”的感受最深,到现在都让我记忆犹新,它告诉我们: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人人有责,除此之外还要懂得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
记得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上面说一位记者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发现了中国的汉字“xxx到此一游”,就这样,中国字出现在了古迹上。使这使具有3000多年的埃及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看到这,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羞愧,也为埃及的宝贵文物感到惋惜。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名胜古迹是供我们观赏的,外出旅游时不能做出涂抹、刻画损害文物古迹的行为。
法律是要我们大家自觉遵守的。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我们要会“学法”“用法”和“守法”。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常州购物,身旁一对父子正准备跑到马路对面与小男孩的妈妈会合。再看看红灯还有35秒,也许是等的太久,那小男孩的爸爸东张西望,迟迟没有踏出一步,因为马路上车来车往,非常危险!可就在我认为那男子会等到绿灯再走时,他变得急促不安,终于走了出去,我急忙上前拉住他说:“叔叔,你看还是红灯,千万不能闯过去,这车水马龙的,现在走出去是很危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中是不允许行人乱穿马路和乱闯红灯,由于许多人违反交通安全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你还是等到绿灯再走吧!”听了我的话,那男子惭愧地点了点头。我自己也十分开心,因为在我的努力下,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法律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使我们幸福地生活着,让我们的生活多一层保障。法律处处伴我行,让我们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和好公民!

不雅《最初的狮子》有感500字


《最后的狮子》是一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它告诉我们:在被迫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不顾一切地争取!

一只母狮,本和丈夫、孩子生活在自己的领地,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有一群北方来的狮子仗着它们“人”多势众,想要争夺领地。在这一场战争中,它的丈夫因受伤过重而死,而它自己的肩膀也被咬伤。不得已只得通过河流到另一个岛上了,自己和两只小狮子平安到达,只有最小的被水中杀手给吃了。它们只在岛上平安度过了几周,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因为天灾而来到小岛上,它和公牛斗争时,以前的冤家也闻风赶来,由于又来报复——小公狮失踪,小母狮后腿残疾,她不再畏惧任何东西,也因此征服了冤家并成为了母狮子之首,她抛弃了小母狮之后小公狮又回来了,并且平安地长大。

看完整部纪录片后,给我的感受只有一个:母爱的伟大。一只小狮子是母爱的来源,也是它生活的动力,更是它生命中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东西也比不上的。

这部纪录片,表面上是讲狮子们如何生存、如何保卫领地,实际上是在批评人们这种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假如没有被人类赶走的北方狮子,那么它们的一生也会很幸福,正是因为人类这样做,才打破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人类应该得到反思!

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假如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动物,那么你们可否知道?你们用它们换来的报酬——钱,会将你们一步步拉入死亡的深渊。

假如世上没有动物,那么人类也会灭绝,假如世上没有植物,那么我们的呼吸靠什么呢?既然上天赐与它们生命,它们就有活下去的权利,不是人类手中的猎枪可以使它们屈服。它们有血有肉,它们也有它们的尊严,人类如果认为“钱”可以取代大自然的一切,那么,人类迟早会灭绝。

读《狮子与鲸鱼》有感


自从把《伊索寓言》又读了一遍之后,其中一篇故事又让我迷住了,大家想

这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魅力。

哈!这篇故事的名字叫《狮子与鲸鱼》。它主要讲了这么个故事:有一天,狮子走在海滩上散步,突然看见了从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探出头来喘气的鲸鱼,于是狮子就跟鲸鱼说

嘿!鲸鱼兄弟,你发现了吗?你是海洋的主宰,海上任何生物都惧畏你。而我是陆地上的万兽之王,陆地上任何生物都害怕我。如果我们两个联合起来,那岂不是天下无敌了吗?

鲸鱼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就爽快的答应了。过了几天,狮子和野牛发生了战争,狮子想去叫许多盟友来帮忙,狮子突然想起自己交的新盟友鲸鱼,便去叫鲸鱼来,鲸鱼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也上不了岸。狮子见了,以为鲸鱼不想帮自己,狮子非常生气便骂鲸鱼背信弃义。鲸鱼却平静地说

不,我亲爱的朋友,我虽然是海上的主宰,却命中注定不能去岸上呀!

狮子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一个人的本领多大,也总有些事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就像鲸鱼没法到岸上,狮子不能到海洋里一样。这时候,朋友彼此谅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互相指责。当你怀疑你的朋友背信弃义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想一想他的难处,也许你就能谅解他了,毕竟世上没有面面俱到的人。我就有这样的一个同学。

那一个星期五,是他的生日,他邀请了好几个同学去他家玩,到了他家以后,他热情的招待我们,过了一会儿,他叫我们去他的房间玩玩具。由于他的卧室铺着地毯,我们都需要脱鞋进去。可是有一个同学,看得出他不想在朋友家脱鞋,就找理由说自己小时候得过一种病,不能脱鞋。别的同学就问是什么病,那个同学就说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不能脱鞋子。那个过生日的同学就烦他了,让他自己一个人坐在外面沙发上,完全冷落了那个不脱鞋的同学。我们班同学知道以后,都认为过生日的同学做的不对,有一段时间没和他一起玩。

大家看,不理解别人就会让别人难堪,还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交的朋友。

观《最后的狮子》有感500字


《最后的狮子》是一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它告诉我们:在被迫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不顾一切地争取!

一只母狮,本和丈夫、孩子生活在自己的领地,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有一群北方来的狮子仗着它们“人”多势众,想要争夺领地。在这一场战争中,它的丈夫因受伤过重而死,而它自己的肩膀也被咬伤。不得已只得通过河流到另一个岛上了,自己和两只小狮子平安到达,只有最小的被水中杀手给吃了。它们只在岛上平安度过了几周,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因为天灾而来到小岛上,它和公牛斗争时,以前的冤家也闻风赶来,由于又来报复——小公狮失踪,小母狮后腿残疾,她不再畏惧任何东西,也因此征服了冤家并成为了母狮子之首,她抛弃了小母狮之后小公狮又回来了,并且平安地长大。

看完整部纪录片后,给我的感受只有一个:母爱的伟大。一只小狮子是母爱的来源,也是它生活的动力,更是它生命中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东西也比不上的。

这部纪录片,表面上是讲狮子们如何生存、如何保卫领地,实际上是在批评人们这种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假如没有被人类赶走的北方狮子,那么它们的一生也会很幸福,正是因为人类这样做,才打破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人类应该得到反思!

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假如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动物,那么你们可否知道?你们用它们换来的报酬——钱,会将你们一步步拉入死亡的深渊。

假如世上没有动物,那么人类也会灭绝,假如世上没有植物,那么我们的呼吸靠什么呢?既然上天赐与它们生命,它们就有活下去的权利,不是人类手中的猎枪可以使它们屈服。它们有血有肉,它们也有它们的尊严,人类如果认为“钱”可以取代大自然的一切,那么,人类迟早会灭绝。

法在我身边 (500字)


今年,我阅读了《法在我身边》这本书。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不能随便改名字、不能拿别人的人格开玩笑、老师不能体罚学生等等。下面我就讲两个事例:

首先,我要讲的是,不能随便改名字。我的好朋友王小红上五年级了,可她嫌自己的名字起得太俗,经常被同学取笑,她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我就不能给自己改名吗?回到家里,她马上和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爸爸就是不同意,她就想:这是为什么呢?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我觉得不能随便改名字,因为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父母取得,包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名字还有特殊含义,如果每个人都自己随便改名字,就会出现人名对不上号的情况,那岂不乱套了,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改名字。

第二个事例是,我们不能拿别人的人格开玩笑。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六年级(1)班的十几个女生在踢毽子,张同学一边开心地帮同学数数,一边不停地做准备活动。胖妞。这时,一个油腔滑调的男声突然在她耳边响起。刹那间,张同学觉得无地自容,扭头跑回了教室,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再也不和这个男生说话。你看,拿别人的人格开玩笑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读了《法在身边》这本书,并通过这两个事例,使我明白了学习法律受益匪浅。

四年级:金士词

沉思:读《送法下乡》有感


沉思:读《送法下乡》有感

李江涛

《送法下乡》在导师大人给的书目里排名比较靠前,也是我读的朱苏力教授的第三本专著。说实话,读过《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后,感觉语言很亲切。朱苏力教授用他擅长的历史知识、独特的观察视角、雄厚的理论基础构成了这本书的"四梁八柱".同时,今天司法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司法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有些东西已经变了,也有些东西仍然没有改变,就此,我想关于这本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理解。

1.关于送法下乡。在书中,朱苏力教授认为因为种种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原因,农村是国家强制力(权力)无法贯彻落实的一个边缘地带,为了加强对农村乡土社会的控制力,用司法手段强化统治者的权威,让国家权力意求的秩序得以贯彻落实,所以需要送法下乡。也正如书中所说的,在农村在基层有源远流长的"民间法"、"习惯法"他们形成了一股简单而复杂的本土势力,这种势力与"国家正式法"形成了一种对抗,因为强大所以有对抗,也因为有对抗所以需要普法。

无疑,"送法下乡"在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国家强制力,改善基层执法情况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书中举了一个"还贷款"的例子,因为我有一些基层工作经验,和各行各业的人打过交道,我对这样的行为并不陌生。但是我没有想过"带着警察,租了辆车,在炕头判案,或者称为调解法院的情形,也没有想过"法官的默许和妥协",没有想过"村干部"在这个案件中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这些情景背后的真正意义也是我所没有料及的。

但是我认为当代农村的本土或者说边缘地带势力对国家正式法的抵制仍时有发生,但和之前相比相对弱小很多,我的理由如下:1."送法下乡""谁执法谁普法"等各级普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让一些法律和行为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案例形成了一种威慑感,老百姓心中的那种"法不责众"的观念有所淡化;2.中国大众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十二年教育即将纳入免费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都在分层次改变中国农村的知识体系结构;3.部分像《送法下乡》中所讲"村干部",他们身份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地方将"村干部"纳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他们虽然依然扎根在农村,但随着身份的改变,心态和行为发生了一些本质倾向的变化;4.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来农民最大的依托仅仅是有限的土地,所开展的日常生活也是围绕着土地开展,而当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生存有了更多的选择,造成了大量农民向城市涌进,农村本土人员减少,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有所增加,原来拧成一股绳的农村小集体有所分化。

2.关于模式的普适性。说到模式的普适性,不得不提知识的普适性。"唯一不变的真理便是改变",既然事物都在不断发生改变,那么以事物为基础,实践的产物——知识怎么可能不改变呢?既然知识都在改变,那么由知识凝聚成的模式又怎么可能具有普适性?这是一个哲学和逻辑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按照马克思教给我们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我们可以知道一种模式仅仅在有共同点的一类事物中运行畅通无阻,但是事物有千面,如果只顾及到一面,必然无法做到模式运行的全面性,那么模式的普适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书中谈到了一个"司法的自动售货机",在我眼中,司法规则体现在一个事物的方方面面,点点细节,司法判决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他极大考验着司法制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也充分考验着法官的职业知识和执业技巧,如:书中讲判决,基层法官把"用什么油"都考虑的那么周到。司法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如果按照统一和单一的"模式"难保实体的正义,更难保问题的彻底和更有技巧的解决。

3.关于法学人才。书中又见朱苏力教授和贺卫方教授关于"复转军人进法院"之争。朱苏力教授讲了一些自己实际调研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军人有执行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因为外源性可以更好保证公正等各种优势,而贺卫方教授则比较关注复转军人简单粗暴,因为复转军人的大量进入法院,抢占了法学毕业生的位置。关于他们的争论,我不想做评价,我只想提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到现在为止,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市场经济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为市场经济的原因,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可选择性更多。也随着全国各类大学法学院的不断扩招,公检法系统招录越来越规范化和职业化,按照几个非官方统计,法学已经成为就业率较低的几个专业之一。不要说复转军人进法院,就是现在正儿八经法学毕业高才生进法院也需要进行各种考试和选拔,难度很大。

随着十八大以后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官法》《检察官法》《公务员法》《律师法》《公证法》《仲裁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八部法律的修改,法官、检察官员额制的进一步落地生根,建立了省以下司法人员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这些都为司法公正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书中提到的法官"行政工作"问题,也随着司法辅助人员的重新划档有了进一步缓解。但是,这也面临这一个新的困境,以前刚进入法院的法学生,需要从"书记员"(当然在担任"书记员"的同时需要承担一部分"助理审判员"的工作)做起,然后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当司法辅助人员分类后,分为了五类,部分法院的书记员还实行了外聘,法学人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无法成为审判者,他们进入内部后的选拔或许更为激烈,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将更多。

当然法学生就业专业知识"窄面化"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4.关于法律调查和逻辑。书中,有一点点醒了我。朱苏力教授告诉了我一种逻辑,这种逻辑我以前有一种懵懂的感触,但读了这本书后更为清晰。这是一种关于选择和适合的逻辑。比如说,在事物中,不是A错了,那B当然就对了的,也非A对了,B当然就错了的。或许说,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仅仅有是否合适。这种合适与否,需要考虑习惯,需要考虑背景,需要考虑很多无机和有机的东西。

在书中,还有一点也是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在我印象中,对一个事物的评价,我常常陷入一个"想当然"的误区,这种"想当然"往往会加大我对这个事物的进一步扭曲理解。要打破这种"想当然",唯有调研,也唯有实践。正如书中所说,"审委会",一提"审委会"我们很自然想起他的种种不好,想起他可能会干预司法,往往会忽略了他的"保护"功能和他"公正"的一面。到底"审委会"好不好唯有真正一线审理者才有"发言权"!

最后,我想说,《送法下乡》这一本书,作为《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姊妹篇,进一步拉近了我与中国农村的距离,也加深了我对法治中国的理解。但是,书终归是书,《送法下乡》始终是发表于20世纪末,当下的中国农村和司法都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巨变中,我能做的就是反复探索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灵感和思考!

李江涛

2017年10月5日

家长育儿心得:读《父亲的备忘录》有感


家长育儿心得:读《父亲的备忘录》有感

家中有不少关于家教之书,偶尔翻阅之,发现经典之作《父亲的备忘录》细阅一番后,认为也有这位为人父的一些缺点,也实在值得我们当前家长好好感触一二的了,请各位看如下全文:

孩子,我有一些话想要对你说。此时你睡得正熟,一只小手掌压在脸郏下,你的额头微湿,蜷曲的金发贴在上面。我偷偷溜进你的房间,因为刚才在书房看报的时候,内心不断地受到斥责,终于带着愧疚的心情来到你的床前。我想了许多事,孩子,我常常对你发脾气。早上你穿好衣服准备上学,胡乱用毛巾在脸上碰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责备你;看到你把东西乱扔,我更生气地对你吼叫。早餐的时候也一样,我常骂你打翻东西、吃饭不细嚼慢咽、把两肘放在桌上、奶油涂得太厚等等。等到你离开餐桌去玩,我也准备出门,你转过身,挥着小手喊:再见,爸爸!我仍皱着眉头回答:肩膀挺正!到了傍晚,情况还是一样。我走在路上,偷偷观察你,看见你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珠,脚上的长袜都磨破了。我不顾你的颜面,当着别的孩子的面叫你回家。并对你吼道,长袜子是很贵的,你要穿就得爱惜一点!想想看,孩子,这话居然出自为人之父的口里!记得吗?就是刚才,我在书房里看报,你怯生生地走过来,眼里带着惊惶的神色,站在门口踌蹰不前。

我从报端上望过去,不耐烦地叫道:你要什么?你不说一句话,只是快步跑过来,双手搂住我的脖子亲吻。你小手臂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任何漠视都不能使它凋萎。你吻过我就走了,叭哒叭哒地跑上楼。孩子,就是那时候,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觉得害怕。我怎么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啊!挑错、呵斥的习惯--这就是我对待一个小男孩的方法!孩子,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对你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用自己年龄的标准去衡量你了。其实,你的本性里有许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灵就像刚从山头升起的阳光一样无限,这一点可以从你天真自然,不顾一切跑过来亲吻、道晚安的动作看出来。孩子,今晚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边,深觉愧疚!这是一种无力的赎罪。我知道你未必懂得我所说的这一切。但是,从明天起,我会认真地做一个真正的父亲!要和你结为好朋友,你痛苦的时候同你一起痛苦,欢乐的时候同你一起欢笑。我会每天告诉自己:他只不过是个男孩--一个小男孩!我实在不该把你当成大人,孩子,像我现在看到的你,疲倦地蜷缩在床上,完全还是婴孩的模样。记得昨天你还躺在妈妈的怀里,头靠在妈妈肩上,我要求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看完全文,你是否觉得自己就是那位期望过高的家长,对孩子那种态度,我们从生活的镜子里可以找到那个不理解孩儿的自己,同时又是那个期望和孩子做朋友的自己呢?我也深有体会:就在前个星期天,我还在因为他的动作慢在唠叨他不停,吃饭时因为他的坐姿歪了又严格要求一番,看了这篇文章,想象自己也有小时侯,也有美好的童年,何苦这样对待孩子呢,而且就在我批评他的当晚,保姆把热水器关掉了,而我又不知道,当我催保姆把热水给我时,我可爱的儿子把自己喝的那点热水也倒进桶里,我被他骨子里的善良打动了。你记得吗,孩子,你知道妈妈晚上睡觉怕亮,那扇玻璃门都是你关的,下雨了,你一个人在家都会关好窗户,你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好孩子,我怎么这样对你呢?

我也要努力做个好母亲,就在这段时间因为我考试太多,忽略了你的学习,记得你语文考不好,回家哭了,当时我从超市回来,保姆说晚上考英语等级,今天语文没有考好,我看到你沮丧的样子,好象等待我的批评,我笑了,说看看试卷,哦,不错的成绩!妈妈当语文课代表也考过这种糟糕的分数,说明谁都有失败的时候,我告诉你:失败的经历不仅是宝贵的经验,而且会给你增添前进的动力,善于利用失败者不仅能卷土重来,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失败能为你提供学习的机会,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只有在失败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弱点,失败也是磨练意志、培养坚强品质的重要课堂。你担心的小圆脸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也自信地迈进考英语的课堂,当我去接你时,看到你自信地说:妈妈,我今天一定能通过。孩子,妈妈告诉你:现在的分数只代表你一段时间的成绩,只要你往前看,坚持到底,一定会达成自己的梦想,加油啊,孩子,老妈永远是你的好朋友!

读《蚊子和狮子》有感300字


【第1篇】

【第2篇】

“哎,可怜的蚊子!”

我读完《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不禁为蚊子可悲的下场而感到惋惜。

一只渺小的蚊子能够战胜狮子,但是最后却被蜘蛛所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看看蚊子得胜后那种吹着喇叭飞走的神情,我就想到了两个字——骄傲。这正应了一句老话:“骄兵必败。”

小小的蚊子能够战胜庞大的狮子,可是它由于骄傲自大,结果却自投罗网,被蜘蛛消灭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因为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结果却输得一败涂地。

记得有次考试,试卷一发下来,我粗看了一下,发现题目都很简单,很快就做好了。这时老师特地过来叮嘱大家仔细检查,一定要看清题意,可是我却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平时掌握得很好,也没检查就交上去了,结果卷子发下了,错了好几个。

妈妈告诉我一句话: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

读狐狸和狮子有感


读狐狸和狮子有感

每一个人都会有害怕,有恐惧的东西。我们只有相信,慢慢的熟悉就能缓和对事物的恐惧和陌生。

一天狐狸碰见了他从未碰见过的狮子,很害怕,第一次他不敢去,第二次不敢,慢慢的第三次终于有了很大的胆子敢去面对事实了。这个事情就告诉了我们,陌生的事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懂得怎样去熟悉事物。

还记得有一次吗,我在学校有着一个无比大的天敌,在我的心中,他每次上课时我回答了的问题连老师都说好了,他还会从鸡蛋里面挑骨头,然后老师又会夸奖他,弄得我每天上课都提心吊胆,连问题都不敢答,遇到老是要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呀想,小心翼翼的,就怕答错了。所以每次在路上碰到他,我连看都不敢看。

偶然经过一次表演,我们在一起表演,我才慢慢的发现它就像是我的一个大姐姐,细心的照料着我。我慢慢的知道了他的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这件事情,我成功的感受到了接触也会成为到达缓和对事物陌生和恐惧的那境界的有利通行证。

喜欢《读《狮子育儿法》有感作文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跑道有感作文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