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15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1500字”,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第1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高尔的个人活动。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在过去六十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高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同名的书籍也在电影上映后不久推出,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附加内容、科学分析,以及戈尔对于纪录片中探讨之议题的评论。

第一次看一部这样的纪录片,看完后最深刻的感觉是:震撼!

管理学里讲的一个例子:把青蛙放进沸水里,它会马上反应跳出来,而放到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却会若无其事的呆在里面,知道死亡!没想到这个例子会出现在这里,以此来警醒我们,人类正在这样一个被加热的冷水里,而加热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冰糕一拿出冰箱就会融化,我们该在么做?把世界都变成一个冰箱嘛?那压缩机又从哪里来?当北极熊因为没有广阔的冰层而溺死水中,我们有怎么来拯救他们?当山上的积雪都融化掉,长江之水又从那里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暖,但就在这暖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就拿我国为例,越来越暖的冬天和今年冬天南方雪灾;不断增多的飓风袭击;临近省市一边洪涝一边干旱……

这些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各类自然灾害难道只归功于自然的无情?我们难道没有做什么让我们应受这让的惩罚吗?当你看到某个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当你闻到化肥厂里飘出的难闻的气味,当看到露天煤窑无限制的开采,当你看到冒着黑烟的汽车排气筒……看到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空气污染、酸雨……更深一层的是什么呢?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有多少人能看到这些,当人们注意保护了环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维持地球这个生态圈的平衡!

经济增长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燃烧石油、煤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我们对它们做了什么?——直接排到大气之中。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来,温室形成,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我能记得好多“大片”之中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惶恐的表情,和之后的涂炭,但是人们怎么就不能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预防呢,国家、政府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值得吗?再这样下去后代靠什么来生存!

深受格尔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动,铭记这些话,让改变气候危机从我做起!

【第2篇】

如果不是从小受无神论教育,我相信自己会是个很虔诚的人。我相信世间总有什么东西应该值得信赖,有永恒的价值,可以投入全副身心。少年时相信爱,后来相信美,再后来相信死亡。我离宗教越来越近。因为宗教,其实是为面对死亡做准备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你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说得简单点,就是只消费我需要的,只占有我真正在乎的。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这是无庸质疑的,在供应充足的时候,这需要智慧和定力。

胡思乱想的时候,会怀疑文明是否真的是“进步”,是否真的对“人”这个物种有利,还是加速了物种灭绝。我们有智力,会思考,会用工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过越是“文明发达”的社会,生育率越低,这难道不奇怪不值得深思吗?科技越进步,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已经是事实,难道不值得警惕吗?我们拥有的越多,却不见得更快乐,甚至更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这样的想法,是很“政治不正确”的。所以《难以忽视的真相》还不敢这么说,它只是说了“政治不方便”的层面。英文名An Inconvenient Truth,意思是“棘手的真相”。我本来以为inconvenient是“不方便”那一层意思,其实不然,片中谈的是美国政客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回避态度,因为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正视全球变暖是“正确”的态度,但是处理起来却非常棘手,而舒服享乐惯了的美国人,也情愿关起门来,继续无视事态,不然戈尔为什么没当上美国总统呢?

不过这个事实,戈尔也没有正面碰触。他很聪明,大部分时间让科学和气候变化的实例说话,他不正面吓人,可是每个人都吓到了。含蓄地,他在对美国人说:看,你们当初没有选我,后果很严重吧。

不过我原谅他的做态,因为他摆的事实说服了我。气候的确不对劲,所有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也都最好听听他说的话。海平面上升(的确在上升)是绝对无情的,而且首当其冲。自然是无情的。忘了哪篇文章说过,“拯救地球”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应该拯救的是地球上现有的生物。自私一点,就是拯救人类。气候变了,冰川期来了,地球还是地球,还是那些物质,只不过液体变成固体,或者固体变成气体,它还会在太阳系里绕太阳转,太阳出了问题,才能说到拯救地球。地球变冷变热,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是常态。但是脆弱的人类,可经不起地球打个喷嚏。再说,全球变暖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不过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越来越逼近的危险,并不容易,所以戈尔到处奔波演讲,试图唤醒民众。这里面当然有政治企图,有做秀成分,不过这个人,的确好过那个只知道开启战祸的家伙。

《难以忽视的真相》其实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准备充分,讲解平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煽得又不过分,不多不少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它半点也不花哨,观众却被深深震撼。它也知道要教育普罗大众,不能期之以高标准的道德说教,所以它先把观众吓个够呛,然后在片尾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

说回“inconvenient”,我觉得把它理解成“不方便”也完全可以。人类如今的场面铺得这么大,还不是因为贪图方便,加上贪婪成性。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汽车,家电,各种耗费能源的先进科技,大多数都是为了方便人的生活。我看完片子,心虚地想:糟糕,刚买了一台烘干机呢。有烘干机很方便,再也不怕下雨,烘过的衣物暖暖软软也很舒服,可是它消耗的电能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的石化能源产生的。如果没有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可该怎么过?洗衣机还好,冰箱是绝不可少的。放弃这些,我愿意吗?难。

我能做的,只有尽量节省水电,少开空调,少用烘干机;将垃圾分类,交给回收公司;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少用塑料袋和纸张(可是书还是得买呢);能走路就走路,能搭巴士就搭巴士。可是这些够吗?我还可以把这片DVD交给环保意识浓厚的校长,让她放给全校学生看,可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能明白吗?其实,我难道不是养尊处优吗?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可以皈依环保,习惯环保的生活方式。只用需要的,只占有真爱的。不攀比,不虚荣。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个闷人也在所不惜。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500字


【第1篇】

这是我第二次在课堂上观看这部片子,依然感到很震撼。戈尔幽默的演说时刻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全球正在变暖。

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的确很棒,一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潺潺的流水,大自然自由的呼吸,以及森林中悦耳的鸟啼。转而,浓烟四起,湖泊干涸,沙漠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着那沙漠中被搁浅的渔船,谁能想到这一切都归结于一个令人忽视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

当我们肆意砍伐森林,在巨大的利益的驱动下,不加限制的任意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总有一天,人类便会站在死亡的深渊前面忏悔。如果我们看了这部片子仅仅觉得那于自己无关,未来还很遥远,那么,你可能只是生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如井底之蛙;如果你有所感触,但还是沉浸在悲观无望又无动于衷的情绪里,那么,这部片子也还是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目的;如果你能积极思考,了解问题症结之所在,并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法,那么,你一定不会看见人类应环境不堪而灭绝的那一天。

戈尔在他的电影里面也有这样的无奈,他被称为环境极端分子,即使他做了那么多的努力,进行了那么多的演讲,甚至当了副总统,美国还是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可见一个人,或者是环境保护者的现状,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的进步,但若忽视环境问题,那么科学技术将得到一个“双刃剑”的别称。你忍心看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这把剑戳向自己的喉咙吗?很多时候我们是无可奈何的,一切皆为利往,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所能做的就是节约资源。

【第2篇】

这是一部我们在上毛邓课的时候看的影片.刚开始觉得很无聊,虽然自己是学环境专业,可是对其还没有很深的了解,也就没多大的感悟.可是当我看完后震惊了,觉得应该好好总结,反思一下.影片的主要形式是戈尔面向台下的观众,借助多媒体进行演讲,其间穿插着一些配合戈尔旁白的镜头或情节。整部影片的氛围从轻松逐渐走向沉重,讲解过程由浅入深,非常难得的是,影片没有止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而是向我们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为每个人普通人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多媒体所展示的那些图示通俗易懂,而片中出现的几个小动画也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没有吃到冰淇淋的小妹妹,被有害气体拦截在下班途中的热量,还有那只被救的青蛙。特别是戈尔坐在升降机上追逐那条折线的情节,让看过之后的人回味起来,不知道应该是有趣还是辛酸。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600字


【第1篇】

前几天去图书馆看报纸,看到了一篇关于《不容忽视的真相》的报道。细细看来觉得这本书或者影片应该不错,可惜的是上图书馆却借不到这本书。上网也没有搜到免费的视频。更多的是对这本书的介绍,有一位网友是这么写的:《不容忽视的真相》,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在生物、环境、气象、保险、卫生等诸多领域导致了无数问题的课题。无法想象在未来的地球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上海、曼哈顿、孟买、荷兰将淹没在海平面之下,超过一亿人口无家可归;各物种将以以往1000倍的速度灭亡;各种气象灾难频繁发生;淡水资源不断减少………

看到这些,我竟然有种自己的心里话被别人一下子说穿的感觉。环境污染,一个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的话题。现在也已不在是一个新的领域了,许多人在为之努力奋斗着。然而,个别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那需要引起人民的足够重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大范围的环境教育,唤醒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以及其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是很发达,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使得当地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麻木的人们只是认为经济的增长的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带来很大的提高,却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这点在一些国家都很好的得到了体现。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后才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才采取措施去保护或改善环境,而此时的投入却并不低于人们早期得到的利益。今天早晨的《齐鲁晚报》上就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无锡受当地一些企业偷排污水的影响,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整个自来水系统无法彻底的去处臭味,加之夏季微生物繁殖的加快,使得不得不需要饮用纯净水喝矿泉水。

是6月1日,再过几天就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很多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冰雪消融,后果堪忧。我想这与艾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有异曲同工之处,是的,艾尔更多的关注全球变暖,而冰雪之所以大规模的消融于全球变暖不无联系。“冰雪消融 后果堪忧”,其真正的忧患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

【第2篇】

5月24日晚上,我观看了一部环保电影:美国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主人公戈尔先生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他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

在观看完后,我更多的是在沉思……沉思影片中的数字,深思影片中的那只北极熊,沉思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戈尔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我们在蚕食自己的家园……

这,不是戈尔先生的任务,而是我们世界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也知道自己应该为减轻温室效应尽一份力,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它呢?难道真的不开车,工厂不开工?其实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哪怕只出多点钱,都要为这个家园留多个呼吸的机会。

我震惊于阿尔·戈尔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执著,更震慑于周围环境的严重破坏。我是一个生在南方的大男孩,我只知道现在的冬天越来越短,夏天越来越热。对于北方的小孩,我不想他们以后看不到雪,而把这种洁白的东西忘记。对,我也没有看过真正的雪,不过我更多的希望是我们的后代能自己亲身触摸它,而非只能从他们前人记录的文字和影像里见到雪。

相信谁也不会愿意我们的这颗星球变得如此的千疮百孔,就像戈尔所演示的那个青蛙实验,当我们人类突然遭受什么灾难,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想的时候,全人类都能够众志成城地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可是当我们正在慢慢地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反而觉得那没什么大不了,当它真正地演变成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又会不会悔之晚矣呢?或许我们现在还不是太晚,只要我们能够重视、保护我们的唯一的“蓝色水晶球”,我相信它仍旧可以水晶般“透明”。

《不可忽视的真象》,就像名字一样,化作一盏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冬天不再飘雪”、“溺死的北极熊”别再让这些词句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对!一颗小小的花草对这个千万斤重的任务起不了作用,但我不后悔去做。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但至少我们向理想前进一步,现实与理想才会靠近一步。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800字


【第1篇】

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因为察觉的晚,而来不及反应,会被烫死在里边 。这一现象从几年前就听人说过,不知是那会儿年龄小还是说话语境平常,总之过耳即望,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多少年来,我生长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太原,在记忆中似乎很少见到天空中的星星,即使偶有一半个,便觉得很是新奇了。所以每每读到文学中那星斗满天的语句,总觉得艺术的夸张,不可信。而对于淡蓝色的天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倒是心头时时萦绕着,天空若是深蓝色的那不就成夜晚了吗?怎么会是清澈无际的疑问。

今年2月住在珠海侨苑酒店,背倚着珠江香炉湾畔,靠着石景山,毗邻海滨公园,四周真是郁郁葱葱,耳畔波涛声时起时落,内心有一种特殊的宁静。夜晚走在滨海北路上,看着白色墙体中间朱红大门的珠海博物馆,伴着温润水气的海风拂面而过,觉得鼻中口中心中都满是清甜和幸福。可能是我一直埋头走路想着心事,也可能是漠视天空太久,直到爸爸发出,“出来真是不错啊,你们看这满月”的感叹,我才下意识的张望了天空一下。对我来说那真是太神奇了,天空像是被星星占据着,处处有着淡白微黄的光晕。我仰着脖子,太炫目了。接着几天,去过深圳、广州,这样的夜晚明显少了许多。但南方毕竟是个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环境相对好了很多,这里的天比太原的蓝,天气好时,是一种湛蓝色,很深很深却不黑暗,这么深下去,我相信它真会显得清明而高远。改用一句话来形容“天空干净的就像泪洗过的良心”。

在深圳的红树林,我把喝完汁的椰子摔在地上,用掉下的小壳碎片刮里面透明的果肉吃,从我身边走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含笑看我。我想是,这么吃来、着实不雅,但正是自然本性表现的太真实了,所以大家对这最原始的本真有一种莫名的羡慕。我抱着绿色的椰子边吃边对旁边的植被指指点点,真有心把他们全记下来。妈妈看着我说,“现在的孩子说幸福但也可怜得很,这不出来,又能看到多少自然的面貌。”

过去我读书,知道黄河流域,或者说我的家乡山西是植被覆盖率极高的地方,有大雁经过,有河流森林、蛤蜊游鱼。但我的记忆里却连蝌蚪都不曾捞到数条,自然离我真得很远,远到我不曾意识,蓝天离我真得很远,远到我不知道她的颜色她的审美韵味。电影里戈尔用他六岁儿子生命危急为例,为我们说明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如果不加在意,也许再过几年它就不复存在,而追悔莫及了。我觉得自己似乎就生活在这样的怪圈中而不自觉,像是在温水中泡久了的青蛙,根本不知危机地临近。或者说,对地球母亲的依赖麻木不觉,总认为她强大、健康,是个永远不会垮掉的超人,洪水、地震不过是偶得的感冒、偶打的喷嚏,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痊愈。直到真实的对比出现在一个人的视野中,巨大的数据反差跳动南辕北辙的步伐,才真正意识到今天的地球以远非昔日,她需要呵护、需要休养。

电影中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我想说,如果活在虚假的真理中,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又如何能自救,如何能发展。

【第2篇】

前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为了获得种子,试试种花的乐趣,就和同学们观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片名叫《难以忽视的真相》,看后如醍醐灌顶,了解到不少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 香港译名::绝望真相 台湾译名:不愿面对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暖化现象。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汉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这部纪录片是根据高尔研究多年的多媒体简报所摄制,这份简报是关于全球暖化教育活动的一部份。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电影中,戈尔很成功的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到了最后,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深深打动,以至于他们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戈尔在影片中对大家说:“这并不是一部表现绝望情绪的电影,但也不是仅仅喊出一个保护地球的口号而已……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以最聪明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第1.第2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对大自然赠与的宝贵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甚至有点贪得无厌,毫无节制地用石油,天然气,不只浪费资源,由此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着我们唯一的地球,更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对我的印象特别深,这是一个动画。小女孩正准备吃冰激凌,却顷刻间融化了,哭涕……她爸爸走上前安慰:“你可能奇怪为什么冰激凌没了,小苏西,我们的敌人不是外国侵略者,而是全球变暖。”在电影中,戈尔运用的大量的动画来形象的表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还有大量的事实根据,比如飓风后混乱不堪的新奥尔良画面长时间地停留在屏幕上。这些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震撼。

另外,戈尔 还 放映了大量的图片,都是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恶化结果,几十年前的美丽冰川现在只是光秃秃的荒山,南极大路冰架的断裂,由此带来的海平面的上升,结果对人类来说是毁灭性的,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城市将永沉海底……当北极熊因为没有广阔的冰层而溺死水中,对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来说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是的,戈尔在向我们呐喊着,但世人又有多少个在响应地行动?又有多少国家行动起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迟迟不肯支持京都议定书,还不是为了能更肆无忌惮的消耗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将会在40多年内采完,天然气也只有不过100年的寿命,再这样下去地球上百万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要被我们以200多年的时间用光!

相信在戈尔等等的有良知的人的号召下,人类会及时惊醒,好好守护着我们这个唯一的美丽的地球!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精选)


【第1篇】

前几天去图书馆看报纸,看到了一篇关于《不容忽视的真相》的报道。细细看来觉得这本书或者影片应该不错,可惜的是上图书馆却借不到这本书。上网也没有搜到免费的视频。更多的是对这本书的介绍,有一位网友是这么写的:《不容忽视的真相》,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在生物、环境、气象、保险、卫生等诸多领域导致了无数问题的课题。无法想象在未来的地球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上海、曼哈顿、孟买、荷兰将淹没在海平面之下,超过一亿人口无家可归;各物种将以以往1000倍的速度灭亡;各种气象灾难频繁发生;淡水资源不断减少………

看到这些,我竟然有种自己的心里话被别人一下子说穿的感觉。环境污染,一个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的话题。现在也已不在是一个新的领域了,许多人在为之努力奋斗着。然而,个别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那需要引起人民的足够重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大范围的环境教育,唤醒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以及其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是很发达,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使得当地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麻木的人们只是认为经济的增长的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带来很大的提高,却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这点在一些国家都很好的得到了体现。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后才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才采取措施去保护或改善环境,而此时的投入却并不低于人们早期得到的利益。今天早晨的《齐鲁晚报》上就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无锡受当地一些企业偷排污水的影响,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整个自来水系统无法彻底的去处臭味,加之夏季微生物繁殖的加快,使得不得不需要饮用纯净水喝矿泉水。

是6月1日,再过几天就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很多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冰雪消融,后果堪忧。我想这与艾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有异曲同工之处,是的,艾尔更多的关注全球变暖,而冰雪之所以大规模的消融于全球变暖不无联系。“冰雪消融后果堪忧”,其真正的忧患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

【第2篇】

5月24日晚上,我观看了一部环保电影:美国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主人公戈尔先生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他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

在观看完后,我更多的是在沉思……沉思影片中的数字,深思影片中的那只北极熊,沉思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戈尔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我们在蚕食自己的家园……

这,不是戈尔先生的任务,而是我们世界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也知道自己应该为减轻温室效应尽一份力,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它呢?难道真的不开车,工厂不开工?其实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哪怕只出多点钱,都要为这个家园留多个呼吸的机会。

我震惊于阿尔·戈尔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执著,更震慑于周围环境的严重破坏。我是一个生在南方的大男孩,我只知道现在的冬天越来越短,夏天越来越热。对于北方的小孩,我不想他们以后看不到雪,而把这种洁白的东西忘记。对,我也没有看过真正的雪,不过我更多的希望是我们的后代能自己亲身触摸它,而非只能从他们前人记录的文字和影像里见到雪。

相信谁也不会愿意我们的这颗星球变得如此的千疮百孔,就像戈尔所演示的那个青蛙实验,当我们人类突然遭受什么灾难,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想的时候,全人类都能够众志成城地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可是当我们正在慢慢地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反而觉得那没什么大不了,当它真正地演变成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又会不会悔之晚矣呢?或许我们现在还不是太晚,只要我们能够重视、保护我们的唯一的“蓝色水晶球”,我相信它仍旧可以水晶般“透明”。

《不可忽视的真象》,就像名字一样,化作一盏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冬天不再飘雪”、“溺死的北极熊”别再让这些词句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对!一颗小小的花草对这个千万斤重的任务起不了作用,但我不后悔去做。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但至少我们向理想前进一步,现实与理想才会靠近一步。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1200字


【第1篇】

翻开此书,一幅幅整页整页的图片映入我的眼帘,触目尽心。乍一看很美,都是世界上有名的风景;可是仔细看看图释,却知是同一个地方不同年代的照片。阿尔贝斯山脉,秘鲁,阿根廷,南美八塔哥尼亚高原,那些曾经是被白色的冰雪覆盖的地方,而如今,却像是被活生生地扒下了外衣露出了咖啡色的肌肤。

如果说山上冰雪融化不算什么,那么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呢?事实证明,两极的冰川融化已经给人类个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已经有报道称有北极熊因为长时间在水游泳而没有冰块可以休息导致溺水死亡;由于北方永冻土的融化,使原本扎根于此的树木变得东倒西歪而形成“醉树”、运输管道受到严重破坏、建筑在其上面的房屋严重变形使人不得不离开生存的家园……而在未来,那些沿海的发达工业城市也势必会面临着几千几百万人口被淹、城市建筑毁于一旦的状况。难道,未来的人类会像西游记里的牛魔王一样生活在水里?未来的人类难道会创造水里的城市?

我想人类并非愿意这样。每个人应该都会向往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着郁郁葱葱的青草,想象着“分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在抬头望望蔚蓝色的天空,呼吸没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纯净空气,偶尔再到山涧跋山涉水一番,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可是,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是这一切不再可能。由全球变暖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也不计其数。全球气温上升,加快海水蒸发,同时也增加陆地水分蒸发,从而导致严重的干旱,乍得湖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很多内陆湖直剩下一条河床了。

一阵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残状?书中告诉我们,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会在地球表面形成保温被,使来自太阳的热量无法挥发而被地球吸收,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造成二氧化碳剧增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人口激增,科技和工业革命,公众意识。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势必要更多地燃烧树木来满足生活需求,一方面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减少,另一方面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占了总量30%;两次工业革命也将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推向高潮,火车、汽车的发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二战时的大量军用武器都恶化了这一情况;而公众对全球变暖的意识的薄弱甚至是后知后觉更是雪上加霜。前两者都是客观原因,而最后一个则属于主观原因。那些客观上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无法很快改变,但是主观的忽视却是可以改变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显然,水里的城市不会是美好的。首先,人们就应该要对全球逐渐变暖着一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并不能认为它是自然界正常的一个冷热循环;其次,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既不浪费地球上有限的能源,也不给地球制造多余的麻烦;其三,积极控制人口增长速率,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并非是件坏事。

也许,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并不能改变国家的什么重大政策,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小事做起。如果放弃早上开心爱的小车去上班而改乘公共交通或是骑车,那会怎样?少了一点尾气排放,多了一点身体锻炼,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真相现实而又残酷,是时候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第2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影片讲述了前美国副总统高尔戈尔致力于宣传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危害,这个纪录片以高尔戈尔的讲述和他的人生细节相结合,生动幽默的讲解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温室效应的前因后果,大量的现实证据给我们描绘了随着温室气体的发展而导致的各种灾害的发生,而且程度正在加深。这个就是本片要告知我们的主题。看完整个记录片,我有种惊恐万分的感觉油然而生。

可是,近几十年地球温度的升高是否就如片中所说的,是因为我们人类大量使用了能源,向大气层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的呢?记得社会研究方法课上,老师跟我们讲述了另一方见解,片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和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不足以支撑“温室效应说”的。因为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先是温度变化曲线上升后,二氧化碳曲线才随之上升的,这个不是跟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度升高的说法相反吗?看了这部纪录片后,这个疑问,一直就挥之不去。

正如片中说的,当今世界,大部分气象学专家都承认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这种说法,只有少数专家提出了异议。两者都理由十足,信哪方呢?作为在校大学生,这样的不相苟同的学说,我们仅供参考,因为,我们无力去说明谁对说错,但是,我们必须从中看到,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可偏信一方,这个符合了马克思的辩证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当今各种各样的学说中迷失了方向。

想了这么多,有个想法应该是肯定的。温室效应学说虽然还存在疑问,我们人类是否就可以继续肆无忌惮的向大气排放废气呢?难道我们人类可以拿这个足以严重影响我们生存环境的后果来进行这场博弈吗?假如少数专家是对的,那我们人类应该值得庆幸。但是如果不幸,被大部分专家言对,可是我们人类为了发展,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毫无顾忌地排放废气。结果,大气温度达到了如片中小女孩的冰激凌还没吃就融化了的程度。终于,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我们间接升高了地球温度的恶果来证明了温室效应的正确性。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吗?在这场博弈面前,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学会屈服,屈服于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恶果的未确定性的。

无论如何,片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无非就是动员大家保护我们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不管地球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环保对于人类来说,总是一件好事,节约能源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片中说的温室效应只是关于环保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全球变暖,但是.,严酷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如此,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白色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人口过剩等等都是我们人类面临的需要我们着手解决的。就拿我自己身边的事来说。记得,小时候每到台风季节,台风带来的降水就会灌满村里的所有鱼塘、小溪以及田地。那时候,下水沟捉鱼成了我们小孩子最最娱乐的项目。可是如今呢,每到台风季节,我都在期待着雨不要下太大。因为下水沟捉鱼不再是我可以做的了,代之是在家里帮忙垫高家具,抢救家里的几头猪。因为村里原本可以用来蓄水的鱼塘、水沟、田地都被夷平,建起了厂房。以前的高地如今成了低洼地带了。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村民们都损失不少。这不就为了经济利益而危害到百姓生活的活生生的实例吗?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400字


今天是一个美好、温暖而又快乐的一天,也是我回老家的第7天了。爸爸妈妈也在今天回来了。

爸爸妈妈回来后,在晚上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美国人制片的一部纪录片电影,片名叫《难以忽视的真相》,片长100分钟,地区美国,主演是阿尔.戈尔-比利.维斯特,导演是戴维斯.古根海姆。

你相信北极熊会淹死吗?不信,我说。可是当我看完影片后,我相信了。当我看到北极熊它奋力地游了几十英里,而找不到一块可以让它站立的冰块而淹死在海水中、看到一些国家龟裂的土地和因为湖水干涸而停在湖床上时,我沉默了。。。。。。

当时,我想:“地球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蚊虫、因为飓风、因为洪水。。。。。。”不!!!这些电影里的情景之所以会变成现实,就是因为征服地球的动物——人类所造成的这样一个现在的后果,现在人类正在吞食当时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

这时,我想说大家以后不要造小型大型的烟囱和开自家的小轿车了,可以尽量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游玩。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第1篇】

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因为察觉的晚,而来不及反应,会被烫死在里边。这一现象从几年前就听人说过,不知是那会儿年龄小还是说话语境平常,总之过耳即望,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多少年来,我生长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太原,在记忆中似乎很少见到天空中的星星,即使偶有一半个,便觉得很是新奇了。所以每每读到文学中那星斗满天的语句,总觉得艺术的夸张,不可信。而对于淡蓝色的天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倒是心头时时萦绕着,天空若是深蓝色的那不就成夜晚了吗?怎么会是清澈无际的疑问。

今年2月住在珠海侨苑酒店,背倚着珠江香炉湾畔,靠着石景山,毗邻海滨公园,四周真是郁郁葱葱,耳畔波涛声时起时落,内心有一种特殊的宁静。夜晚走在滨海北路上,看着白色墙体中间朱红大门的珠海博物馆,伴着温润水气的海风拂面而过,觉得鼻中口中心中都满是清甜和幸福。可能是我一直埋头走路想着心事,也可能是漠视天空太久,直到爸爸发出,“出来真是不错啊,你们看这满月”的感叹,我才下意识的张望了天空一下。对我来说那真是太神奇了,天空像是被星星占据着,处处有着淡白微黄的光晕。我仰着脖子,太炫目了。接着几天,去过深圳、广州,这样的夜晚明显少了许多。但南方毕竟是个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环境相对好了很多,这里的天比太原的蓝,天气好时,是一种湛蓝色,很深很深却不黑暗,这么深下去,我相信它真会显得清明而高远。改用一句话来形容“天空干净的就像泪洗过的良心”。

在深圳的红树林,我把喝完汁的椰子摔在地上,用掉下的小壳碎片刮里面透明的果肉吃,从我身边走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含笑看我。我想是,这么吃来、着实不雅,但正是自然本性表现的太真实了,所以大家对这最原始的本真有一种莫名的羡慕。我抱着绿色的椰子边吃边对旁边的植被指指点点,真有心把他们全记下来。妈妈看着我说,“现在的孩子说幸福但也可怜得很,这不出来,又能看到多少自然的面貌。”

过去我读书,知道黄河流域,或者说我的家乡山西是植被覆盖率极高的地方,有大雁经过,有河流森林、蛤蜊游鱼。但我的记忆里却连蝌蚪都不曾捞到数条,自然离我真得很远,远到我不曾意识,蓝天离我真得很远,远到我不知道她的颜色她的审美韵味。电影里戈尔用他六岁儿子生命危急为例,为我们说明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如果不加在意,也许再过几年它就不复存在,而追悔莫及了。我觉得自己似乎就生活在这样的怪圈中而不自觉,像是在温水中泡久了的青蛙,根本不知危机地临近。或者说,对地球母亲的依赖麻木不觉,总认为她强大、健康,是个永远不会垮掉的超人,洪水、地震不过是偶得的感冒、偶打的喷嚏,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痊愈。直到真实的对比出现在一个人的视野中,巨大的数据反差跳动南辕北辙的步伐,才真正意识到今天的地球以远非昔日,她需要呵护、需要休养。

电影中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我想说,如果活在虚假的真理中,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又如何能自救,如何能发展。

【第2篇】

前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为了获得种子,试试种花的乐趣,就和同学们观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片名叫《难以忽视的真相》,看后如醍醐灌顶,了解到不少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文:AninconvenientTruth香港译名::绝望真相台湾译名:不愿面对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暖化现象。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汉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这部纪录片是根据高尔研究多年的多媒体简报所摄制,这份简报是关于全球暖化教育活动的一部份。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lissaetheridge演唱的主题曲ineedTowakeup获得最佳歌曲奖。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电影中,戈尔很成功的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到了最后,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深深打动,以至于他们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戈尔在影片中对大家说:“这并不是一部表现绝望情绪的电影,但也不是仅仅喊出一个保护地球的口号而已……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以最聪明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第1.第2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对大自然赠与的宝贵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甚至有点贪得无厌,毫无节制地用石油,天然气,不只浪费资源,由此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着我们唯一的地球,更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对我的印象特别深,这是一个动画。小女孩正准备吃冰激凌,却顷刻间融化了,哭涕……她爸爸走上前安慰:“你可能奇怪为什么冰激凌没了,小苏西,我们的敌人不是外国侵略者,而是全球变暖。”在电影中,戈尔运用的大量的动画来形象的表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还有大量的事实根据,比如飓风后混乱不堪的新奥尔良画面长时间地停留在屏幕上。这些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震撼。

另外,戈尔还放映了大量的图片,都是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恶化结果,几十年前的美丽冰川现在只是光秃秃的荒山,南极大路冰架的断裂,由此带来的海平面的上升,结果对人类来说是毁灭性的,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城市将永沉海底……当北极熊因为没有广阔的冰层而溺死水中,对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来说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是的,戈尔在向我们呐喊着,但世人又有多少个在响应地行动?又有多少国家行动起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迟迟不肯支持京都议定书,还不是为了能更肆无忌惮的消耗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将会在40多年内采完,天然气也只有不过100年的寿命,再这样下去地球上百万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要被我们以200多年的时间用光!

相信在戈尔等等的有良知的人的号召下,人类会及时惊醒,好好守护着我们这个唯一的美丽的地球!

你选择谎言还是真相?——话剧《真相》读后感1500字


你选择谎言还是真相?——话剧《真相》读后感1500字: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法国]

《真相》是一出精妙又残忍的喜剧,描述了虚伪和谎言是如何维持人际关系的:剧中两对夫妻,一对朋友,四个人复杂的关系里,他们不知出于爱的谎言是否必要?当谎言交织在一起,他们深陷谜团,搞不清究竟什么才是真相。

《真相》2011年全球首演于法国蒙帕纳斯剧院,2016年于伦敦梅尼尔巧克力工厂剧院和温德姆剧院上演。在前不久揭晓的2017“劳伦斯·奥利弗奖”颁奖典礼上,该剧虽未夺魁,却也获得了最佳喜剧提名奖,并备受关注和好评。该剧2017年在上海话剧中心演出,一票难求。今年来到上海大剧院中剧场演出,我有幸看了一场。

剧中音乐是《卡门》,听着就很爱恨纠葛。剧中人物有Michelle、Alice、paul和Lawrence。为避免大家认不清人物,paul用Alice的丈夫代替,Lawrence用Michelle的妻子代替。

一开场观众看到的是一只大床,一只酒店的床,一场Michelle和Alice出轨的戏。Michelle是一个公司的合伙人,平时忙着开会,约会情人时骗妻子说在开会。Alice是一家诊所医生,和Michelle在一起外遇半年了。Alice厌倦了每次碰面都是宾馆,她想去度假,不度假就分手。Michelle不愿意分手,找一天去度假骗妻子说去其他城市开会。Alice骗老公说去其他城市看姨妈。

在Michelle骗妻子时候,妻子开始不相信他了,并说Alice的丈夫来过电话,剧情越来越复杂,Michelle为了圆谎而不停编造新的谎言,最后他自以为完美骗过了妻子,开心地去和Alice度假了。

度假那天,两个人不停接到妻子和丈夫的电话,为了圆谎,Michelle装作是Alice的姨妈,全场爆笑。其实谎言已经在被戳破的边缘了,Alice忍受不了欺骗丈夫,最终把一切对丈夫和盘托出。

后一幕是Alice的丈夫与Michelle打球,Michelle故意输给他。剧情设定Alice的丈夫和Michelle是最好的朋友,两对夫妻认识了十几年。Alice的丈夫有意无意透露出妻子出轨的信息,并且他知道了对方是谁。Michelle慌了,去找Alice,原来Alice已经和丈夫坦白了出轨。Michelle再去找Alice的丈夫,他和盘托出了他在半年前就知道了,而且是Michelle的妻子告诉他的,并且他以为Michelle是在报复他睡了Michelle的老婆。

至此,Michelle真的慌了,原来他才是唯一不知道真相的人吗?他回家找妻子询问,但是妻子依然在骗他,只有最后当得知Alice的丈夫要搬去别的城市时候,才流下了真实的眼泪。

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相?

如果真相比谎言残忍,我们选择活在美丽的谎言中还是残忍的现实里?

当谎言可以瞒一辈子,你认为的真相,就是真相了。

现场有一个可以让观众贴的关于真相的调查,你觉得夫妻/情侣间保持多少的诚实度可以最好的维持关系?

那个在90%和100%之间的是我贴的,我认为95%的诚实度最好,给彼此留一个5%的余地,百分百的诚实不一定是好事,所有事情都清楚直白,毫无隐瞒,毫无神秘感,是生活不下去的。

很喜欢最后的结局,Michelle和妻子约定互相当一个很好的骗子,把谎言瞒一辈子,活在虚幻脆弱谎言里,并打算把谎言变成真相。

如果你把谎言当成真相,并且骗过自己,心跳不变肾上腺素也不变,就可以骗过测谎仪了。测谎仪都可以骗过,何况是人呢?

如果你要骗我,欢迎骗一辈子,把谎言变成真相,而不需要马上被戳破的,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的谎言。

真相


阅读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当时我们并未注意的故事和情节会那么契合地诠释我们很多年以后才有的心境。于是,一种惊喜和沧桑交合的岁月感徒增。

自《公民凯恩》标志着蒙太奇手法的兴起,便相应地出现了一大批诡秘压抑,主题含蓄的电影。真正读懂一部电影的时间能有多长呢?也许是当时,也许是数年后,也许是一辈子。

俄罗斯电影《小偷》便是我很多年后才读懂的电影。

整部影片以罕见的勇气质疑了父与子,个人与祖国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以一个孩子的记忆书写了苏联的历史并试图走出童年的创伤。桑亚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在战争中牺牲的爸爸,可是爸爸却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直到另一个爸爸英俊帅气的托扬叔叔走进了他的生活。6岁的小桑亚看见火车下面的铁轨上,在战争中牺牲的父亲向飞奔而去的桑亚挥手道别,从此,父亲再没有出现在桑亚的梦境里,托扬把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托扬叔叔其实是一个职业惯偷,最崇拜的人却是斯大林,他以窃取邻居的财物为生,将善良而轻信的邻居的财物席卷一空后又前往另一个城市,直到一切败露,托扬被抓住。小桑亚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警车,他不停地摔到在雪地里,又不停地爬起来,他对着镜头喊出了爸爸。这个时候的桑亚已经把托扬当做了父亲,他的童年却已经在不堪中结束了,如此残忍的真相。

但一个孩子是永远无法读懂真相的,于是当还是孩子的我坐在银屏前看完整场电影时,并不知道小桑亚迷惘的眼神不仅是创伤,还是令人心痛的愤怒。直到几年后的今天,通过断断续续的重温,找寻被窃取的生活等字眼渐渐化成了一泓清水,仿佛伤口一样,格外醒目地散发着光泽,然后平静地愈合,消褪。

但真相,真相,真相,它一遍遍地呼喊。这个残忍的字眼从未离开过。它一遍遍地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所有的结局都无以言说。

不久前,一个我很想念的孩子回来了,然后是一场也许不太欢快的聚会。我清晰无比地看到了那孩子的挣扎与彷徨,他温柔地倒向了让他继续伤痛的一边。我轻轻吁了口气,又是一个真相。我等的原本是一个典型化的成长,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受打击后坚强起的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内心都那么坚定啊,我沉静地坐在热闹的对面,一种淡淡的伤感缠绕指间,原来真正的真相是,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朝我想象的那样去发展,即使是,那也是别人的故事,而不是你所构想的。

真相被揭开了,第一次,呼吸觉得很轻松,心情慢慢地饱和。

也许,

知道真相并未成长。

接受真相才是成长。

不甘心让那些典型化的,被美化的思考方式束缚、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或许有些时候谎言也是善意的,可是任凭真相被掩盖却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不忠。所以,接受真相吧,就像接受生活一样。

或许生活本身就是真相?我们只是奔波在谎言和真实所维系的网络中,努力地扯掉谎言,搭建真实。只是那过程,疼痛而美丽。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读后感1500字


时寒冰老师的著作,去12年底就出来了,到今天才算翻完一遍,内容太充实,对于我这个非经济学背景的工科生来说,读的确认有些费力,尤其是前面半部分,几乎把欧洲、美洲近现代经济史中重要事迹概要描述了一遍,后半部分才逐渐觉得通俗。经济是个复杂的学科,本书中为了阐述欧债的危机,从政治、军事、文化、历史角度层层剥开,下个层次也是涉及到房地产、移民、福利制度、人口结构等社会学问题,还有当权者在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间的权衡。外行对内行没资格评论观点是否正确,看了觉得挺符合逻辑的,但是有些主旋律的文章也觉得是正确的,所以仅就学习到的点东西做个记录。
欧债危机原因,大的方面可能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美国的虎视眈眈。美国作为世界的老大,不论从政治、军事、经济领域都会本能地制约老二,军事上曾经千方百计搞前苏联、现俄罗斯与中国,经济上曾经搞日元与英镑,使其失去与美元的竞争力。现欧元老二的存在就会给美元造成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欧元准备新的突破,计划进一步为加强欧元作为世界货币(结算货币)的影响力,尤其是作为直接与石油结算做出努力的时候(萨达姆决定将石油交易由美元改为欧元),美国出手摆到台面上了,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多重制约。
二、欧洲国内的高福利制度。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希腊码头初级工人月薪3000~10000欧元,一年14个月工资,教育、医疗都免费,40岁就可以退休,失业保障金是工作的70%。(我靠,羡慕啊),就此还引发了道德危机,很多人拿着失业保障金在一些地方干黑工。
三、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逐渐严重,65岁老人占总人口16%,占工作人口的24%,在此人口结构下,鼓励生育又得不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移民又带来种种社会问题,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四、欧洲本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比如燃烧的房地产,西班牙和苏格兰先后出现房地产崩盘。德国、法国的实体经济比较坚固与希腊、西班牙等国家举债过日形成对比。而对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大选的时候在国家未来的利益和赢得选票的重要性之间权衡。
五、金融大鳄的狙击。索罗斯的哲学思维所有人类心灵的建构,不论建构局限在我们思维深处或者表现为各种学科,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都是有缺陷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很多人没有国家的概念,只要被他们发现危机,他们当机立断的冲上去,撕碎你。
对中国的警示呢,除了上面欧债危机构成原因中提到的,还有主要提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外汇储备问题,证劵市场调整问题。()
我这就爱尔兰房地产泡沫时的数据和查到的国内一些数据简单罗列一下。
爱尔兰,GDp连续25年连续增长,1996-2007平均增长率达到7.2%,95~07年,房价上涨3~4倍,房地产占GDp从5%上涨到10%,04~06,银行信贷增长超过25%,其中2/3进入房地产市场,银行存贷比超过200%,资金主要来自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同业拆借。07年后多处出现鬼城,之后房价大跌,央行在资助银行业和政府债务之间两头为难。
天朝,经济应该从79年计算的话,32年持续增长,多年的高速增长,刚刚进入不保八的时代。房地产占GDp比重根据统计口径、基础数据来源不同,查到有6.6%和15%说。根据统计局网站数据,房屋平均销售价格10年涨了2.6倍。银行存贷比,央行规定75%警戒线,各行不敢触及。银行业表外资产近年扩张较快。13年6月2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 IBO R )突增到 13.4440%,奶妈测试市场反应。 鄂尔多斯、江苏常州、郑州新区等楼盘空置率比较高。
最后一点,时寒冰老师提到,在这个大周期中,粮食的强势趋势是轻易不会改变,连奥朗德总统在提示风险的时候也是把农产品排除在外的,时老师说在新周期中,农业地位的上升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最可确定、变数最小的趋势,基本上可以说是定式,上涨趋势不会轻易被周期打断而独自进行的品种。个人认为还有一个行业是日化,后续有时间展开。

难以忘怀的记忆


轻轻合上《红色之旅》这一本书,抬起头的我不禁泪潸潸了,脑海中像放电影一般,浮现出一个场面:一位老红军牺牲了,鲜血,从他衣服渗出,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在笑?此时的他,是否已经看见了胜利,看见了幸福?他多么憧憬未来,多么希望与家人团聚呀!但是,为了人的幸福,他光荣地倒下了

伟大的战士对于生死就像大象看待蚊子一样,那么地不足为奇。死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然而,在光明与黑暗,在需要冲锋,流血,献身中,他们英勇地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去解救人民,去挽救国家。正是由于烈士们对祖国的深切热爱,由于烈士们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内涵,义无反顾地用血与汗去谱写新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在苦难中翻起身来,是因为英勇的战士们能临难而不屈。这种可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经难而不衰。但是现代社会存在的这种精神却已经寥寥无几了。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新闻,一名大学生竟然说现在再也没有像董存瑞那样愚蠢的人了。如果中国社会在多些这样思想品质败坏的人,那么中国还算什么中国,社会还叫什么社会!如果没有向董存瑞这样一心只为国家,不顾自己安危的人,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可能生活在这样温馨的国家呢?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如此和平,温馨和繁荣富强的国家里,无时不在地感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还经常嫌这样不好吃,那件衣服不漂亮。我们应该好好重温抗日战争那段光荣历史。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不要忘记先烈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稳定和繁荣。那悲哀的呐喊,那血腥的弹雨叫我们如何忘记?怎么能遗忘呢?

抚摸着这本书,薄薄一张张,记载了多少感人事迹?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旁,激励我们成长!

读《吃的真相》有感500字


矿泉水致癌是传说还是事实?豆浆和鸡蛋同吃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吗?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能否让我们不再担心安全问题?大家热捧的大豆蛋白有没有传说中的保健功效? 燕窝、阿胶之类,是营养丰富的美容圣品,还是毫无用处的低质蛋白质? 一个“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的食品工程博士,以融科学入生活的态度,运用科研结论和权威机构的报告,对食品的营养、功效、安全等诸多问题做出解答;对有问题的食品和企业毫不留情穷追猛打;对广泛流传的错误观念、饮食偏见以及别有用心的虚假宣传进行纠正。作者并不像很多“权威”那样提出“能吃”或“不能吃”,而是告诉大众怎样了解食品——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吃的真相》。大家都应该注意到了,最近,网上、电视、报纸等频频爆出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难道我们连吃也不能放心了吗?自从读了《吃的真相》这本书,我放心多了,可以大胆的吃了,原来,什么矿泉水致癌、食品添加剂危险------都是炒作,这些东西没那么可怕。

这是一本让我大长见识的书。我知道了纯天然产品不一定好;鸡肉比鸡汤有营养;瘦肉精没那么可怕------我觉得书中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也不一定对,很早就有的养生产品也不一定好。”是对的,这时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秋日,老是觉得头晕的妈妈得到了一份很好的礼物——阿胶礼盒。她欢天喜地地对我说:“婷婷呀,这下妈妈的病要好了!”我也挺高兴。忍着苦吃了几天阿胶汤后,妈妈告诉我:“阿胶苦是苦,但是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呢!”看着喜不自胜的妈妈,我纳闷了:没见妈妈好多少呀,她不是还在喊头疼吗?也许是量不够。于是,我打算天天给妈妈泡阿胶。我从此跟着奶奶学泡阿胶。终于学会了,我迫不及待的泡了一杯,还把妈妈杯子里的茶倒掉,换上阿胶汤。随后几天,我天天在妈妈不在的时候用阿胶汤换茶,而妈妈因为忙,急忙喝几口,连阿胶的苦也没尝出来。好几个星期后,我自认为大功一件,便骄傲的对妈妈说:“妈妈,这几天你身体好了很多吧。”“哪有,这几天我太忙,没吃阿胶呀!”妈妈说。“不是吧!我天天在泡阿胶汤给你喝呀,你怎么会没感觉?”我失望地说,“难道是你的阿胶有问题?”

那次的事我一直没弄懂,直到在《吃的真相》中读到“阿胶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品质很差的蛋白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认为它有什么营养价值,在食品工业上主要是作为助剂使用”后我明白了:妈妈是心理作用。

看了这本书,我有很多想法。都说瘦肉精、木瓜蛋白酶之类的食品添加剂对人有害,但是你有把握不吃吗?不可能。这曾经令我很害怕,还闹过笑话。但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想法: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吃得少,那点毒素完全可以忽略。你看,零食里都是食品添加剂,可有哪个人吃了会死呢?

看过这本书,你会得到一种对食品、工业化生产、健康原理等的科学认识,并学习和得到一种判断营养和安全的理性。而真相是需要科学依据来证明的,这一点美食家做不到、鼓吹食品保健功能的企业做不到、崇尚经验的理论家们更做不到,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反复实验和科学分析才能得到。让我们正确的对待食物吧,不要提心吊胆,放心的吃吧。我们要学习作者,以科学为根据,不要盲目的认为一切都是对的。这真是一本好书,美食作家阿米语说:“不妨将它与食谱一起放进厨房。”

生命的真相读书笔记


生命的真相读书笔记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纪实类的报告。对于轮回的揭示,用强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和分析以及论证。对于不信轮回的部分人来说,一定会对文中案例产生怀疑,这是我能猜想得到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一些轮回转世的案例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展现出来了,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证词,如果连证词都不相信,那现在法庭上的证人证言也该取消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证物的官司将永远没法打了。

书中有两类案例,一是濒死体验、二是轮回转世。在国外,濒死体验的研究有很多很多,凡是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开始相信死后还有生命,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佩服慈师的阅读量之大,思维之缜密,逻辑之严谨。非常科学式的,哲学式的逻辑推理及分析来论证说明轮回存在的客观事实,没有一点宗教渲染。虽然佛教从未承认自己是宗教,但目前现实已然将佛教归为宗教。

说是读后感,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是一种温习功课感觉,激动之情早在一年前就激动过一把了。除了让我更在正视生命、珍惜生命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了。

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1500字


还清楚的记得老师给我们播放的那个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在这个看视频的过程中,我很不是滋味的,一方面痛恨英法联军这两个从文明国度侵略中国的野蛮人,另一方面,我又为清政府的无能与软弱而感到十分的心痛。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把这个看完了,看完之后,我感觉更加深刻了——感叹于我们祖先那非一般的智慧;愤怒于英法联军那残酷不人道的一面;深深的体会到落后就要被挨打的真理。但更多的是对圆明园被毁的那种惋惜与无奈的那种纠结的心理。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圆明园”中“圆”字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字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它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比如说,历代的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但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达到目的之后,他们又闯入圆明园,把园内那些难以数计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等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一扫而光。拿走也就算了吧,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为了销毁证据,又在10月18日,派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把做工精美的各地名胜烧成一片灰烬。现在,就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摇摇欲坠地立在那片废墟上。我不知道,当他们用火去毁坏这么精美的一座建筑物的时候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没有一点人道的事情,我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侵略我们国家。难道就是我们比他们落后吗?这可以成为一个理由吗?与之相反,中国一直是一个礼仪之邦,是公认的一个老好人。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来。郑和下西洋绝不是侵犯其他国家的我们国家的利益,相反,他还带给其他国家利益。中国秉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一直走到现在,而且总是友好对待其他国家,特别是对那些特别穷的国家,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可以说,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与英法联军这两个“文明”的国家不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此时,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幸福。

当英法联军用洋枪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之后,他们便飞快地奔向圆明园。看到此时,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停止在那一秒,能让我们再看一眼那即将被毁灭的圆明园!但是,时间是不能随我们的意愿而停止的,英法联军马上就闯入了圆明园。可笑的是,在圆明园内防守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太监。英法联军旁若无人地进入圆明园之后,那里,就成为了他们的天下。他们笑着抢掠,笑着焚烧,使圆明园在三天之后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看视频中,我意外的发现圆明园内居然珍藏着许多先进的武器,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先进的武器却不拿出来对付敌人,反而把武器珍藏起来呢?为什么不利用好先进的武器来反抗呢?后来,经查资料发现原来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非常守旧,不使用任何老祖宗不用的东西,比如海军、火器等。所以那些先进的武器就被遗忘在圆明园的角落里。那些武器多是外国人进贡的,或者是明朝留下的。但是在那个时候都已经发霉了,但是那些武器确实比鬼子的武器先进。所以从这一点,我认为有一个好领导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的每一个细小的决策就可能关乎着整个国家命运的兴衰与成败。如果当时,清政府能够从武器下手,改装现有的落后的武器,我相信中国那个时候绝不会是这样的下场的。因为,中国的士兵都有一种随时为国家牺牲的高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震撼了当时英法两国的领导人。

圆明园被毁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伤、每个中国人的痛,我们花巨资,花时间建造出来的花园,被英法联军那么轻松,那么肆虐地烧毁。我们精心收藏的价值连城的书画、古董、珍珠、宝玉都被他们抢夺了过去,放在他们的博物馆里让别人欣赏。

前几年有人提出重修圆明园,我觉得不应该重修它。因为,这一片废墟会让我们永远记得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真理,在这个真理带领下,我们学到了要努力,要奋斗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才不会受制于人。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去阻止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我们能做的,就是化悲愤为力量,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努力告诉他们:“中国人是强大的!”失败的背后就是成功,同样耻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份骄傲!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出这份骄傲,然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

读《吃的真相》后感400字


一天,我在搜狐读书上面寻找有什么好书可以读,我一不小心用鼠标点了一本书,然后我想既然点了就先看看吧,这一本书是由云无心所写的《吃的真相》,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像着了魔似的,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用心的去读。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营养诚可贵,第二个部分是苗条价更高,第三个部分是若为安全做,第四个部分是偏见皆可抛,这本书里的内容有:豆浆不能与什么一起喝,要鸡汤还是要鸡肉,“美容圣品”的大众传说,教你读懂减肥食品,“全天然”的防腐剂,当奶粉造成肾结石,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喝水也会得癌症吗?等等内容,作者云无心对食品的营养`功效`安全等诸多问题做出解答,并对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做出纠正,作者不是纯粹的说能吃还是不能吃,而是告诉大众怎样了解食物的益处。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纳容还要数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了:人们都认为微波炉的辐射会令人至癌,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自从我读了这一本书之后,我就完全改变了这一个观点:

书中说:“微波炉的辐射和收银机的辐射是相同的,只是微波炉的辐射高一些但比X光要小的多,科学家做过大量的试验,并找到了对人体伤害最小的微波公路,我们中国规定在距离微波炉5厘米的地方只能有1毫瓦的辐射,比美国还要严格。有人说微波炉里的食物在加热过成中会产生出一些致癌物,其实不是这样的微波炉加热过成中非但不会产生至癌物,反而会减少,如果用烧`烤`炸等方法,最后才容易产生至癌物,所以微波炉的辐射并不可怕。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观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