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

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我家的“孟母”。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三字经》读后感600字——我家的“孟母”,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这些天,我在读一本书——《三字经》,虽然读得还不怎么多,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和故事使我获得了一些新知,体会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真谛,特别是其中 “孟母三迁”的故事更令我感触极深。

“孟母三迁”的原文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它讲述的是孟子小时候丧父,为了给父亲守节,他家住在坟地附近。孟母生怕影响儿子的学习,就搬到了地方上的集市。可他们的邻居是个屠夫,令孟子耳濡目染,学起了买卖。孟母又为儿子搬到了一所学堂边。谁知,孟子觉得学习十分乏味,竟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织布中的她一气之下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她让孟子明白学习要踏实,不能半途而废。孟子懂得这个道理后,每日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家。

古有孟母,今有“王母”。我的母亲也与孟母一样,为我付出了很多,放弃了不少。记得有一次,母亲要参加一个“教育会计培训考试,而我正好在那个时间要上笛子课。我心想:真好!——这次母亲肯定会让我在家休息了。于是,我就试探着问母亲:“妈妈,今天我应该没事劳驾您。您去考试吧!”“不,你的笛子课不能落下的!”母亲十分坚定地说,“不去的话,你会跟不上的!”母亲看看手表,眉头一皱,继而大声催促道:“快,准备好东西,我们马上下去!”我俩心急火燎地下楼,坐车,母亲把我送到了培训地点,正好赶上上课时间,可她考试肯定要迟到了(母亲考试时间与我上课时间同时的)。我上好课,走在楼梯上,心想:今天母亲肯定不会按时接我了,该耐心地等一等了。谁知,母亲居然早到了,还是那个车位,还是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快速上了车。我上了车。见母亲依然如春风般的笑容满面,我竟然没问母亲的考试情况,傻傻地说:“怎么这么早?”母亲答道:“嗯,我考好后查三遍就交卷了。一通过,我马上就过来了。我可想在你的印像中保持良好记录哦。”母亲的话好似在开玩笑,可我听起来,却是沉甸甸的……

车子开动了,往日里说个没完没了的我,此刻是那样的安静!可看似文静的外表下却涌动着一股难以平静的思潮: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母亲与孟子的母亲是一样,她们都是那样的为儿女着想,都是那样的无私,都是那样的教子有方!当时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呼喊着:谢谢您——我的“王母”,我亲爱的母亲!……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600


三字经读后感600范文一

说起三字经,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600范文二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读三字经有感_三字经读后感450字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三字经》。通过阅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在这薄薄的《三字经》中,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小学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_《三字经》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孟母三迁》读后感_《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你背过《三字经》吗?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如果你没能领会它的意思,看下去就会有一番深切感悟。

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处的环境。这句话,我在看了《孟母三迁》这本书之后感悟深刻。

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成长,先后把房子搬到了墓地附近、集市旁边,最后才把家搬到学校周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此后所学的都是有关学习、读书的那一套,成绩自然也就直线上升了。

还有楚国的一个人,想要自己的儿子学会齐国语,就为他请了一个齐国老师。只有一个老师说齐语,大家都说楚语,儿子自然学不起来。后来那个楚国人带儿子去齐国做生意,儿子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齐语。这不更加说明了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在艰难的环境下,会努力战胜困难,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栅栏,超过其他人;而人在富裕的条件下,吃喝玩乐样样不缺,不懂得努力学习,不长进,自然也就比其他人落后。这也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既然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这么重要,那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有益成长的环境。可是我发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高,也下重本钱。他们的成长条件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由父母做,一点自立的能力都没有。某大学教授作了一个统计,在前来大学报到的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都是由家长扛着大箱小箱的行李送来的。这说明了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真是百害而无一益。

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想,不要担心这些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想一想,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干过家务活,将来长大了,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难道要父母照顾他们一辈子吗?所以,我呼吁大家,千万不要给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成长环境,那样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

一个差的环境可以把一个人从成功的高峰推下悬崖,而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可以为人编织出一段美丽精彩的彩虹人生。好环境,好人生!

三字经推荐


说起三字经大家不陌生,连小孩一般都能背一点,可是你们知道他的意思吗?恐怕你们就不知道了。下面为你们做介绍: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中有一些跟某句三字经对应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1、明代黄佐2、南海黎贞撰3、黎贞增广之说4、世传王应麟撰。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介绍完了,现在大家认为三字经这本书如何?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作品简介:《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读《项链》有感600字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子,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弃,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现在放弃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轻松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项链》读后感600字

“头悬梁,锥刺股”“ 苏老泉,二十七”梁灏、祖茔、李泌……这些人都是一些努力学习的人,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但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挺了过去而名扬千古。里面的每一个典故都让我感触很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我从七岁开始学古琴,到现在已经学了三年了。在周围熟知的同龄儿童内老师认为我的琴艺水平还算不错,但是我自己知道现在的琴艺却迟迟不能更上一层楼。学古琴是很辛苦的,那是因为古琴不仅仅是要靠音乐天赋,还要有较强的意境理解能力,和比较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再加上勤学苦练才能够学好的。可是我因为年龄毕竟比较小,理解能力相应也差,文学功底也很薄弱,再加上现在我也没有好好达到勤学苦练的地步,每天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练琴任务,以致于我现在古琴琴艺处于瓶颈状态,琴艺水平停滞不前。为此我也深深苦恼不已。

自从妈妈要求我读了以后,尤其是“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给了我深深的启发,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决定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后就开始认真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一个小时的练琴任务,还请求妈妈让我参加加强乐理知识的培训课程,并且一有空就会去看那些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加强我的文学功底和理解能力,提升我的文学修养。。

只要我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付诸行动,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琴艺水平就能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了。

向我的目标发起挑战!

三字经的读后感600字


篇一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还有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这些经典故事,甚至还有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识《三字经》真是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篇二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字经》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三字经》读后感600字——我家的“孟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