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不哭闹把话说清楚读后感

我不哭闹把话说清楚读后感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8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800字,感谢您的参阅。

【第1篇】

如果不是老师的推荐,也许我不会拿起这本书;如果没有读这本书,也许我不会如此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读之,我幸。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光是书名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我拿到这本书,就被封面上的一组图画吸引了。虽然是卡通图案,却也不禁代入情感:大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孩子,弱小无助,唯唯诺诺。从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某时某刻的身影。

作者燕子的序言让我感同身受。那个参加圣诞派对的4岁的小姑娘像极了那天和我一起去看话剧的女儿。在我眼里有趣有深度的话剧,女儿却一直催问何时结束,甚至觉得难熬到要哭的节奏。由于中途不便离场,整个过程我都在安抚她的情绪,也影响了自己看剧的心情。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话剧《蒋公的面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完全不符合一个9岁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大量有关历史政治的独白对她来说无疑是枯燥无味的。正如作者所云: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读完全书,我的内心是有一点点的窃喜的,因为书中的许一些观点和案例都是和我的拙见与做法是一致的。当然,我也认识到自身在和孩子沟通方面也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指引。可能是和我个人比较随性的性格有关,以前我一直都没有刻意的去寻找一种方式去与孩子沟通。我只是纯粹地想像朋友一样地陪着她长大。

“好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是我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我和女儿就像好朋友一样,我们一起游戏,一起读书,一起聊天。她会把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与我分享,我会看着她的眼睛认真聆听,也会及时地给她一些建议。我们之间也有好多的小秘密。我很庆幸,我和女儿能成为好朋友。

“父母也要学会道歉”。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了,我一直催促她睡觉,而她却躲在一边不知道在捣鼓什么,而且不让我走近看她在做什么。我当时非常愤怒,当然也出言不逊,但还是尊重了她,没有走近。大概20分钟以后,她主动走到我跟前,手里拿着“拼豆豆”的作品递给我说:“妈妈,这是送给你的礼物。”我看到了她用“豆豆”拼的我的名字还有“love”,我的心顿时一片柔软,对自己之前对她凶恶的态度内疚不已。我抱着她,并不断地向她道歉。她笑着说“没关系”。很多时候我由于工作和家庭琐事压力导致情绪不是太好,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够乖巧懂事,我就特别容易发火。看着孩子无辜的表情,泪水涟涟的眼睛,又特别后悔自己没有控制住情绪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好在我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会及时向她道歉并针对她的问题平和地交流,而她总能很快地原谅我。

“父母要做好承兑,孩子才会信任你的话”、 “想让孩子听你的,不妨做孩子的听众 ”、“孩子也需要尊重”、“积极耐心倾听孩子的烦心事” 、“不要揪着错误不停说教” 、“孩子沮丧时,要走进他的心里去”、“物质奖励不是灵丹妙药”……..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提供了64个与孩子对话的沟通技巧,让孩子不再抵触。其中的案例都是来自真实场景,而且还有贴心的指导,把那些高深的理论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不代替父母思考和选择,只分享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本育儿指南也让我了解了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与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与孩子愉快地沟通和交流,就应该认真观察孩子眼中的世界,习惯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蒙特梭利博士说:“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用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国际公认的优秀教育方法。关于教育,我独爱秦文君的那句:“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读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一书,让我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一起自信、快乐的成长!

【第2篇】

从孩子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意味着孩子的成长迈入了新台阶。相对幼儿园生活而言,小学增加了课业的任务和新环境的挑战。孩子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考验家长的过程。

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变化,早晨起床困难、作业不仔细、考试不理想、胆小羞怯等问题接踵而来,妈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发火成为习惯、脾气越来越大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了学校推荐的《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仔细阅读过程中,不仅寻找到很多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更让妈妈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理念。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因为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千差万别。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心平气和,让倾听一路畅通”的内容。书中的描述简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缩影。

上班族家长的早晨生活是忙乱的,尤其是妈妈。正当在厨房忙碌的焦头烂额,却看到卫生间里的她拿着牙刷对着镜子发呆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晚上辅导作业,面对她龙飞凤舞的字和怎么讲也听不懂的题目时,也是抑制不住的怒火。渐渐的面对孩子不断惹出的小麻烦失去耐心,情绪难以自控。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这是因为忙碌造成的烦躁。

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就是一次次犯错的过程,注定了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和处理孩子不断出现的各种状况。” 

其实这时候,越是面对妈妈的歇斯底里,亲子沟通就越是困难重重。还记得有一次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有两个生字她就是不肯认真写,我一遍遍的让她重写,但她似乎就是在和我作对,故意使劲用橡皮把本子擦破,故意不按要求写,我的声音越高,她就越不配合,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大打出手,宁静的夜晚被哭声和怒火打破。都说,育儿即育己,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帮助我们放缓生活的脚步,等一等成长中的孩子。试想,如果当时我能让情绪平复下来,心平气和的和她好好说,细细的问清她不肯配合的原因,或者干脆放到第二天再来深究这两个字,孩子是不是更能接受一些?

“妈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才不会有怨言。孩子会犯错,但也让我们反思自身,变得更加完美”。

正是因为妈妈太急于求成,过于担忧孩子的不完美,才导致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尊重理解孩子,做到耐心的倾听,用自己心中的真爱,听到来自孩子心底的真实想法,从而有的放矢的说出来达到有效沟通,亲子关系得以和谐融洽后才能让孩子变的通情达理。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为正在育儿路上不断摸索的我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学会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也进一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成人的不同之处。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必须先俯下身子,做到有效倾听,学习说话的“艺术”,带着“爱”去看待孩子每一次错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以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去与孩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把每一句话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精选读后感)


【第1篇】

看着日渐长大却越发不听话的孩子,您是否也和我一样,时常会怀念起幼儿时期那个您说啥都说“好”的小娃娃。可是,孩子总会长大,总有他的独立和独到的思想。而做为父母,我们又该怎样正确应对和教育成长中的孩子们呢?

今日有幸拜读了《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书中围绕如何走进孩子心里与孩子沟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应采取哪些不同的应对方法。非常接地气的教育理念,简单却被家长们忽视得浑然不知。

书中章节细致,每一章都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静下心来,梳理沉淀,把我个人觉得非常适用的部分理念分享给大家。

文中先以孩子的年龄段来大致归纳孩子的身心特征,看了后我才懂得了孩子阶段性的身心成长,先是情绪平稳,和善友爱,继而变得焦虑叛逆,再慢慢成长为崇尚平等、有很强自我意识的大孩子。因此,我们要心平气和的接纳孩子的每一个变化,每个孩子都是个天使,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爱,孩子便能自由地飞翔!

“大多数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有着脾气暴躁的爸爸或妈妈”,当孩子因为愤怒而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也火冒三丈和孩子针锋相对的直接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其实,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他们看待问题难免片面或不够理智,对待愤怒的孩子,聪明的爸爸妈妈此时应当充当“灭火器”,而不是火上浇油。帮助孩子“灭火”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可孩子,然后再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烦恼和委屈。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大人难免也会不耐烦地发发脾气,事后只要能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便能走进孩子心里再次进行正确的沟通。

尽力支持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是走进孩子心里最捷径的路。想起最近的一件事深有体会,我家大宝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吵着要自己去上学,他奶奶担心就出言阻止了他,他立刻生气地出言顶撞。我觉得孩子有这想法是件好事,不过出于时间紧迫,并拉过他先安抚好他的情怯后与他商量,告诉他早上时间太匆忙,况且一大早车多也确实不够安全,答应中午让他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上学。大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中午吃过饭后,大宝便迫不急待地要下楼坐车,我忍住笑让他耐心等待会,告诉他去早了不安全,又重新交待了他一遍交通安全知识,嘱咐他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让他带上电话手表才放心让他出发。奶奶看我这样安排便也默默允许了。那天放学后,大宝看到我特别开心,跟我主动讲了中午自己上学途中的事。

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不等孩子说出个子丑寅卯,就马上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闭嘴”,这只会让孩子受莫名的委屈,不愿意再向父母敞开心扉。尊重,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粗暴地打段孩子的话,这是极度缺乏尊重的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尤其是充满爱的家中,更应该给予孩子抒发言论的机会。

每一个父母都标榜着自己是最爱孩子的,可是您有足够的独立的时间用心陪伴过孩子吗?我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坚持每晚亲子阅读,大宝就在不经意间慢慢认识了很多字,给后来上小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因此无形间养成了他爱阅读的好习惯。拿着手机的陪伴不如不陪,家长再忙,只要有心总能抽出点时间来和孩子独处。当您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孩子,倾听孩子说话时便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获得孩子的尊重和爱。

看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后,真正感叹身为父母的不足,我们对待孩子的耐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其实只要有宽容,有爱,心平气和便能打开倾听之门,懂得这些,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第2篇】

沟通始于说话的艺术,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爱给予他们,但是往往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纷争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纷争往往是因为误会而起,解决之道在于沟通。

本书开篇就讲道跟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里,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里,一味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和孩子交谈,无异于对牛弹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的心里和行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触动心灵,达到亲子沟通的效果。书中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里,都非常的贴合,特别是8-9岁孩子参与感强的这段很有道理,孩子虽然小但是应该从小培养主人翁意识,爸爸妈妈不能包办一切,要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家这点上很缺乏,所以一定要鼓励支持给她机会为家里诸多事情出谋划策。

第二章讲道了解孩子的性格,只有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体,交流才会更加顺畅,对于暴躁型的孩子要当灭火器浇灭她的火气,内向型的孩子要做金钥匙打开她的心扉,对于活泼开朗的孩子要多多鼓励,对于敏感的孩子要柔声细气,脆弱的孩子要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自卑的孩子要帮他扬起信心,高傲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偶尔鼓励。

心平气和才能打开倾听大门,有时候上班累了,下班以后就会把情绪带回家,忙碌和烦躁有时候会伤害到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和接受才不会有怨言。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也是个不错的想法,文章中思雨小朋友经常无理取闹乱花钱要妈妈买这买那,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和思雨互换,让思雨做一天妈妈,这个方法达到了妈妈预期的效果,让思雨认识到妈妈不给他买文具并不是因为吝啬,而是钱实在不够花。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思雨一样只知道花钱而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更不知道钱是很容易花完的,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孩子不听话时不要心急,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如果按照适合孩子心里发育特点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那么他们一定会非常乐意采纳我们的意见,让亲子之间的相处更加愉快,和谐。书中还提到孩子说话时不轻易打断他,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当孩子说话时有时候我会嫌她啰嗦或是有其他事打断她,她总是一脸愤怒,换位思考下确实如果当你兴致满满讲一件事情,而对方却心不在焉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受,特别是对于孩子倾听她的内心想法尤为重要。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奖励,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积攒了很久的钱,只为了买爸爸一个不加班的夜晚,这个广告让人不胜唏嘘,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童年也很短暂,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是比任何昂贵的礼物更加珍贵的奖励!

这本书真的是很多亮点,把话说到了我们每个家长的心里,读完书后感慨良多,收获满满但更多的是反思,对待孩子就像大树呵护小树,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纳,懂得这个道理,和孩子沟通自然水到渠成。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1000字


现在许多的父母多数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话,也在苦恼之中。每个父母都要面临如何教育孩子,才可以使孩子乐于接受的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听自己的话。这是当今许多父母棘手的难题。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在强调和注重沟通。如何沟通才能使孩子听进去达到想要的效果,绝对是门艺术课。只有掌握了沟通这门课的艺术技巧,才能达到有效的交流。卢志丹的《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一书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大量正反面事例,阐明了父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对父母与孩子说话时的态度、方式、语调、措辞、时机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批评、激励、赞赏、拒绝孩子的说话艺术展开了重点阐述,对父母面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学习、交往、挫折、逆反等各种难题时,如何通过说话、谈心对孩子施以正确的、及时的、有力的引导。

书中说到:“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看完此书对这句话深有反思。与孩子交流时说话的态度、方法、方式、时机是直接影响说话的效果。和孩子说话是一种心境,我们往往和孩子交谈时是以一副父母的姿态和权威在和孩子交谈、沟通。我说的你就应听,最好不要有意见,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我们说的都是我们生活总结来的真理、迷经,都是对的,反驳就是不听话。是不是有过一而平静,再而责备,三而命令似的交谈呢?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把和孩子的交谈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没想过把自己变成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试想我们在他们这样年龄的时候,听到父母这样训说时,我们是不是和他们今天的这种反映、态度是一样呢?我们那时是不是就是不听话?我们是不是应该调整自己说话的态度、方式呢?我们交谈时要放权孩子与我们平等交谈,才能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方可正确的引导。还有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立刻就开始责备,甚至打骂,其实有时打骂只会让孩子记住的是身体的伤痛,而没记住为什么挨骂挨打。请在开口、伸手前学会“制怒”。换个方式。多数孩子犯错误是无心的,错了也能意识到错了,我们不用那么着急。不妨我们先沉默,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沉默有时也会让人慑服,体现威严,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摸不清父母将要怎样对待自己,主动交待错误,父母再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指导。

和孩子交流应拥有一颗赤诚之心,参与其中。如今更有许多的家长抱着手机聊着微信、剧着微博、追着剧、打着游戏,头也不抬的指挥命令孩子去干吗干吗。陪孩子出去玩耍时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你玩啥玩啥去,自己找个角落看着手机等待孩子结束,完成一次陪伴。孩子你要每天坚持看书半小时……,大人有大人的事,大人有多少事是一天半小时都抽不出来的呢?孩子我今天有事,今天和你约的事,我们过天……。对孩子失信时我们有种种借口,态度也及其轻飘。又如何要求让他们守信,还夸夸其谈。在这种失落失望处境下,孩子如何接受你所说的话,如何能放到心里去。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艺术带给人的是美的感受。现实中很多家长用瞪眼、责骂、开打三部曲,眼、口、手三位一体地完成一次教育、交流。我们成人之间经常说你的态度决定我的态度。这样的背景下孩子还怎样和你正常交流沟通,怎能把话听到心里去呢!只会让胆怯的孩子更加胆怯,失去自信,让玩劣的孩子更生抵触情绪。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感情,孩子因为你的话开心或是伤心。爸妈始终是爱你的,比舌头更重要的是爱心和用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对孩子全心的投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有首歌唱到“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我们有认真的想过,我们有多少的时候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他们、拉着他们的小手,搂着他们的小肩,摸摸她们的头,顺顺她们的头发,认真地看着她们的眼睛,听她们慢慢的和我们说话,如果我们能常常这样和她们说话交流,我想孩子是开心和乐意接受的。

掌握的说话的技巧,交流、沟通才能正常延续。父母说话得体,态度、方式得当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才可能接受我们的话,反之孩子不爱听,不愿听,无论我们说多少也只是废话。父母的言行是雕琢孩子成才最锐利的刻刀,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往往影响或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用心研究和孩子沟通这门艺术课,让我们做个更亲切更理性的家长,让我们伴随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回忆。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如果你还在苦与孩子不听话而束手无策,不妨也看一看卢志丹的《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一书。或许你能从中得到启发,学会怎样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变得听话而可爱。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参考)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600字都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看书了,因为这次孩子的寒假作业才抽空去看了这本《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本书开篇之题名便是:孩子不听话,源于父母不会说话。接着书中阐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仅需要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心;在质疑孩子为什么不去学习的时候需要家长自检“没有身教,言教就是零”;不要用空洞而无意义的话语来支配孩子,那样等于在指挥空气,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废话也让孩子非常的反感;还有不要家长作风,对孩子来说家长即使是“能说会道未必传达真爱”孩子照样不服气。看到这里,自己还真感到惭愧:孩子做完作业,看到她有闲余的时间就要求她多看书,可是自己却在玩弄手机,并且自己动不动就对她唠叨着:多看书,多阅读才会怎么样怎么样,不然会怎样怎样。想必她心里是有多不服气!另外书中也总结了家长在管理中常犯的错误,体现家长“心中有爱,嘴下留情”,同时要“说话要有温度,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等,还给了家长很好的建议,比如“善于表扬,学会批评”、“开口闭口都是为了爱”和“说话不止是动嘴巴,更要动脑筋”等等。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大人的“出气筒”,作为我们家长要“管好了你的嘴,甜了孩子的心”。想想自己对待孩子,真要检讨一下,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如果没有如我的意,批评她是无疑的,如果碰上那天自己心情不是太好,那我定会对她一顿大吼,吼了这次的错误不算,甚至还会翻出她其它的缺点一并算帐,真把她当“出气筒”了!看完这本书,收获满满,更多是反思:作为一位12岁孩子的母亲,真得学会和孩子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平等地和孩子多沟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看着日渐长大却越发不听话的孩子,您是否也和我一样,时常会怀念起幼儿时期那个您说啥都说“好”的小娃娃。可是,孩子总会长大,总有他的独立和独到的思想。而做为父母,我们又该怎样正确应对和教育成长中的孩子们呢?

今日有幸拜读了《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书中围绕如何走进孩子心里与孩子沟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应采取哪些不同的应对方法。非常接地气的教育理念,简单却被家长们忽视得浑然不知。

书中章节细致,每一章都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静下心来,梳理沉淀,把我个人觉得非常适用的部分理念分享给大家。

文中先以孩子的年龄段来大致归纳孩子的身心特征,看了后我才懂得了孩子阶段性的身心成长,先是情绪平稳,和善友爱,继而变得焦虑叛逆,再慢慢成长为崇尚平等、有很强自我意识的大孩子。因此,我们要心平气和的接纳孩子的每一个变化,每个孩子都是个天使,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爱,孩子便能自由地飞翔!

“大多数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有着脾气暴躁的爸爸或妈妈”,当孩子因为愤怒而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也火冒三丈和孩子针锋相对的直接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其实,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他们看待问题难免片面或不够理智,对待愤怒的孩子,聪明的爸爸妈妈此时应当充当“灭火器”,而不是火上浇油。帮助孩子“灭火”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可孩子,然后再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烦恼和委屈。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大人难免也会不耐烦地发发脾气,事后只要能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便能走进孩子心里再次进行正确的沟通。

尽力支持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是走进孩子心里最捷径的路。想起最近的一件事深有体会,我家大宝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吵着要自己去上学,他奶奶担心就出言阻止了他,他立刻生气地出言顶撞。我觉得孩子有这想法是件好事,不过出于时间紧迫,并拉过他先安抚好他的情怯后与他商量,告诉他早上时间太匆忙,况且一大早车多也确实不够安全,答应中午让他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上学。大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中午吃过饭后,大宝便迫不急待地要下楼坐车,我忍住笑让他耐心等待会,告诉他去早了不安全,又重新交待了他一遍交通安全知识,嘱咐他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让他带上电话手表才放心让他出发。奶奶看我这样安排便也默默允许了。那天放学后,大宝看到我特别开心,跟我主动讲了中午自己上学途中的事。

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不等孩子说出个子丑寅卯,就马上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闭嘴”,这只会让孩子受莫名的委屈,不愿意再向父母敞开心扉。尊重,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粗暴地打段孩子的话,这是极度缺乏尊重的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尤其是充满爱的家中,更应该给予孩子抒发言论的机会。

每一个父母都标榜着自己是最爱孩子的,可是您有足够的独立的时间用心陪伴过孩子吗?我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坚持每晚亲子阅读,大宝就在不经意间慢慢认识了很多字,给后来上小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因此无形间养成了他爱阅读的好习惯。拿着手机的陪伴不如不陪,家长再忙,只要有心总能抽出点时间来和孩子独处。当您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孩子,倾听孩子说话时便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获得孩子的尊重和爱。

看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后,真正感叹身为父母的不足,我们对待孩子的耐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其实只要有宽容,有爱,心平气和便能打开倾听之门,懂得这些,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第2篇】

沟通始于说话的艺术,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爱给予他们,但是往往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纷争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纷争往往是因为误会而起,解决之道在于沟通。

本书开篇就讲道跟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里,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 的心里,一味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和孩子交谈,无异于对牛弹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的心里和行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触动心灵,达到亲子沟通的效果。书中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里,都非常的贴合,特别是8-9岁孩子参与感强的这段很有道理,孩子虽然小但是应该从小培养主人翁意识,爸爸妈妈不能包办一切,要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家这点上很缺乏,所以一定要鼓励支持给她机会为家里诸多事情出谋划策。

第二章讲道了解孩子的性格,只有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体,交流才会更加顺畅,对于暴躁型的孩子要当灭火器浇灭她的火气,内向型的孩子要做金钥匙打开她的心扉,对于活泼开朗的孩子要多多鼓励,对于敏感的孩子要柔声细气,脆弱的孩子要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自卑的孩子要帮他扬起信心,高傲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偶尔鼓励。

心平气和才能打开倾听大门,有时候上班累了,下班以后就会把情绪带回家,忙碌和烦躁有时候会伤害到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和接受才不会有怨言。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也是个不错的想法,文章中思雨小朋友经常无理取闹乱花钱要妈妈买这买那,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和思雨互换,让思雨做一天妈妈,这个方法达到了妈妈预期的效果,让思雨认识到妈妈不给他买文具并不是因为吝啬,而是钱实在不够花。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思雨一样只知道花钱而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更不知道钱是很容易花完的,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孩子不听话时不要心急,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如果按照适合孩子心里发育特点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那么他们一定会非常乐意采纳我们的意见,让亲子之间的相处更加愉快,和谐。书中还提到孩子说话时不轻易打断他,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当孩子说话时有时候我会嫌她啰嗦或是有其他事打断她,她总是一脸愤怒,换位思考下确实如果当你兴致满满讲一件事情,而对方却心不在焉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受,特别是对于孩子倾听她的内心想法尤为重要。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奖励,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积攒了很久的钱,只为了买爸爸一个不加班的夜晚,这个广告让人不胜唏嘘,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童年也很短暂,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是比任何昂贵的礼物更加珍贵的奖励!

这本书真的是很多亮点,把话说到了我们每个家长的心里,读完书后感慨良多,收获满满但更多的是反思,对待孩子就像大树呵护小树,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纳,懂得这个道理,和孩子沟通自然水到渠成。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500字


作为家长,我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孩子说话啊?该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啊?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使孩子乐于接受,从而听话?——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实际上是我每天都头疼的事,我想这应该是很多父母很棘手的难题吧。

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书,就是通过一小个一小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总结了与孩子说话的各种有效技巧,以帮助父母们实现成功的家庭教育。读完之后,你可以发现,写的很实在,很多教育理念比较接地气,与孩子沟通中,好多都是我们忽略掉的细节和经常范的禁忌,让人有很多的反思,我读完之后,在我的内心深处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对待孩子如何正确地听、说、做,我能做好其中哪些,很显然我并没有做好。刚巧我可以有幸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读了这本,我有了很大的感悟,我有愿意去改变自己。我由衷的推介这本书给每一位家长朋友,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多大,这本书都值得你去认真感悟其中的每一个道理。

总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该怎么说好每一句话,尤其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话,是植入孩子们心中的一粒种子,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不要说你的孩子怎么怎么的不听话,你孩子学习成绩是在怎么的怎么的不好,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家孩子是怎么的怎么的笨”这些都不可取,我认为,老师是孩子们最好的引路者,而作为孩子的家长的我们,应该是孩子成才路上最好的一位陪伴者,可以是他学习上的一名老师,可以是他生活中的一位好伙伴,想成为这样的家长,先要学会与他沟通。

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父母要卓有成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就要掌握与孩子说话的艺术,善于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听,是因为有人说。作为父母,在指责孩子不听话之前,应该反躬自省:你是如何跟孩子说话的?你在说话之前考虑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了吗?

说,是因为想让人听。如何保证自己说话的效果,把话真正说到孩子心里去。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谈话的技巧。因为和孩子说话,实在是一门艺术。

记得之前有看过一本书,书上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不听你的话,多半是因为你说话的方式不对,换个说法,他就会听,的的确确实这样。一句话中,语言只占15%,表情占30%,人的状态占55%。可见,家长本质上是一种状态,一个家长达到了一种较好的状态后,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在与孩子谈话是,应当有一个好的状态,化唠叨为精简,用优美的语言打动人,用生动表情感染人,用好的状态带动孩子的状态,忌平淡、忌装深沉、忌一直严肃、忌苦口婆心……

接下来我将整理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做个更亲切更理性的家长,让我们一起,一起伴随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回忆吧。 

《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读后感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心境,把自己也就变成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感情,孩子会因为你的话开心或是伤心,时刻记得教育孩子,而不是伤害孩子。

看看它的主题和目录设计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与细心。比如开篇之题名便是:孩子不听话,源于父母不会说话。人体里面通过五个故事串成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妈妈始终都是爱你的--比舌头更重要的是爱心,不仅仅需要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然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心;在质疑孩子为什么不去学习的时候需要家长自检“没有身教,言教就是零”;不要用空洞而无意义的话语来支配孩子,那样等于在指挥空气,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废话也让孩子非常的反感;还有不要家长作风,对孩子来说家长即使是“能说会道未必传达真爱”孩子照样不服气,而我们的孩子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大人的“出气筒”,作为我们家长要“管好了你的嘴,甜了孩子的心”。

另外书中也总结了家长在管理中常犯的错误,体现家长“心中有爱,嘴下留情”,同时要“说话要有温度,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等,还给了家长很好的建议,比如“善于表扬,学会批评”、“开口闭口都是为了爱”和“说话不止是动嘴巴,更要动脑筋”等等。

其实亲密母子关系,和孩子聊天是个特别好的沟通工具。良好的聊天既是美丽的,又可以相互了解,甚至还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轻松而平静地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和孩子在一起需要我们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小手、搂着他的肩、摸摸他的头、顺顺他的头发,听他说话。因为孩子是需要我们对他的平等。

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时候打骂只是让孩子记住了身体上的伤痛,而没有记住为什么挨打。很多书中都提到家长在伸手之前要学会“制怒”。换个方式,能让孩子更加主动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比如沉默就是一个方法之一:

沉默体现威严。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没有礼貌,说话随便、轻狂等,父母并不作声,这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可能会立即收敛不良行为。

沉默让人慑服。父母发现孩子犯有严重错误时,不必急躁,反而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摸不清父母将要怎样对待自己,于是就会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此时,父母再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指导, 常会很起作用。

沉默就是批评。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孩子无地自容,产生自卑或失去自信,同时还会招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所以父母表现沉默时,孩子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默默地进行反思,并暗示表示悔改之意。

喜欢《《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读后感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不哭闹把话说清楚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