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的父亲我的总统读后感

我的父亲我的总统读后感

我的乐园。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乐园》,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在你的童年里,你有一个特别舒服.温暖的乐园吗?我就有这样一个待着就不想走的乐园,你们想知道我的乐园在哪儿吗?它就是我的小房间。
我的小房间是我的乐园,乐园里有我的心肝宝贝,那是窗台上的一株茉莉花,它乳白色的小花瓣散发出阵阵幽香,飘溢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书柜里藏着一片知识的海洋。在那里, 我 可以欢乐地遨游:奇妙的想象作文令我仿佛身临其境;小发明家的发明令我赞不绝口;大作家的著作令我甘拜下风我总会孜孜不倦地在书海里美滋滋地遨游,我的书越来越多,我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我那欢乐的乐园里有一只可以坐在上面跳的大气球,它长着两只细细的长耳朵。我在学习之余,总会拽着它的耳朵,把它当做坐骑,跳遍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边跳边吃着美食。我即开心又锻炼了身体,现在我每天都离不开它了。
在我那温馨的乐园里还有一张舒适的小床。床上有许多玩具,有:长江七号.美羊羊.毛绒绒的小狗 在我的心里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同伴。我喜欢与它们说话.游戏,让它们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
这就是我的乐园,我在这温馨的乐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爷爷的菜园,我的乐园——读《呼兰河传》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萧红在书中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故乡呼兰河一带的社会状貌和风土人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她笔下祖父的园子,因为作者的描述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自一由张扬!“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自一由飞翔、欢蹦乱跳;五光十色的花草在园子里争奇斗艳,活力四射。作者就在这个童话般的园子里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嬉戏着,“一胡一闹”着。仁一爱一的祖父不但不会责备她,还 大笑着给她讲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倾尽了慈一爱一和耐心。祖父的园子让作者的心灵就像园中的花草一样自一由奔放,热烈张扬,给作者的童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然而这个自一由的园子虽好,我却并不羡慕,因为我也有一个有趣的园子,那是我的爷爷特地为我建的。

那一年,老家的新房建成了,门前有一大片空地,爷爷想把它整理出来做菜地。爸爸说:“您老还 是歇歇吧,咱家这么多田和山地,已经够您老人家忙的了,门口这块就让他空着,当做晒谷场也好!”爷爷却说:“娃在城区整天呆在高楼里,没个地方戏耍。我寻思着把这地开了,种点瓜菜,养些鸡鸭,等娃回来的时候也能看个新鲜!”就这样,爷爷用他勤劳的双手在空地上开垦出一畦畦菜地,还 在菜地周围扎上了竹篱笆。整个暑假,这园子就成了我的乐园。

初夏,爷爷在地里种下黄瓜秧和番茄苗,没过几天,它们就一个劲地疯长起来。爷爷就在篱笆上拉起一根根细绳,好让黄瓜的藤蔓顺着绳子爬到篱笆上去。接着,爷爷又把一根根细竹削干净,搭成一个矮矮的竹棚,再把番茄枝一棵一棵绑到竹棚上,以免结果子的时候倒伏下来。我呢,就拿着绳子和小剪子给爷爷打下手,感受着劳动的乐趣。

到了盛夏,黄瓜藤上热一热闹闹地开起一朵朵金黄的小花,像吹起了一个个金色的小喇叭。不几天花谢了,结出了细细长长的小黄瓜,它们浑身布满了细细的小刺,摸上去很是刺手。此时,番茄枝上也挂起了一串串红红的小番茄。摘一颗放入嘴里轻轻一咬,酸甜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口腔,十分鲜美!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草丛里抓金龟子、捉蚂蚱,或是用自制的鱼钩钓青蛙。家里的两只小狗就会摇着尾巴跟着我们在草丛里四处扑腾,惊飞了蚱蜢,吓跑了青蛙,还 撵得在草丛中啄食的母鸡咯咯叫着到处乱跑……好一场鸡飞狗跳!引得我们大家都大笑起来。

菜地旁边还 有一个小小的羊圈,爷爷在那里养了两只小羊,雪白雪白的身一子,湿一漉一漉的大眼睛,可一爱一极了。用菜叶子喂小羊也是我的乐趣之一,小羊们吃完菜叶总一爱一用脑袋在篱笆上拱啊拱,一不留神就让它们拱出了一个小一洞,它俩就偷偷地从小一洞里钻出来,蹦蹦跳跳地在菜地上撒起欢来。我们一群孩子就带着小狗追着它们到处跑。玩累了,我们随手在黄瓜藤上摘一根黄瓜,到番茄枝上摸几颗番茄,也不洗,只用手一搓一两下就塞一进了嘴里。爷爷呢,总是在旁边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玩耍……

我一爱一爷爷的菜园,它承载着爷爷对我满满的一爱一,亲一爱一的爷爷用他那勤劳的双手给我建起了一座童年的乐园!

老爸的乐园读后感


老爸的乐园读后感

《老爸的乐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郭贵武,《老爸的乐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老爸从农村老家来,和“我”同住,农村人向往的楼上楼下的生活终于实现了。可真的住上了高楼,老爸又不适应了。“我”家住六楼,没有电梯,每天老爸楼上楼下要爬好几趟,没爬到六楼,早已气喘吁吁。爬楼成了负担,老爸就整天闷在楼上看电视。喋喋不休的广告让老爸生厌,他只好整天睡大觉。住了一年楼房,善于言谈的老爸变得郁郁寡欢,身子也懒了。但老爸一回到农村老家就充满活力。鸟儿的乐园是蔚蓝的天空,鱼儿的乐园是辽阔的大海,马儿的乐园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游乐场是孩子的乐园,三尺讲台是老师的乐园,秀丽的风景是旅行者的乐园,而老爸的乐园,而是他那农村家乡。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看似美好的城市生活让“老爸”郁郁寡欢,看似艰苦的农村生活却让他心怀眷恋。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美好的乐园。对他的牵挂在心底生根发芽,慢慢地根深蒂固,让这个乐园无可取代、千金不换。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你的世界增添火红的太一陽一;增添茂盛的森林;增添美丽的彩虹,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同学们,一本好书可以让你们懂得更多道理,探索更多知识。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春节里的一天,一个马戏一团一来到了翠湖公园,可是,马戏一团一里没有动物明星,没有空中飞人,而西瓜小丑也不能登台表演,所有的节目都让孩子们好失望,在笑猫和万年龟的帮助下,西瓜小丑在楠木林里组建了一个马戏班,从此,楠木林变成了一座藏满了故事的神秘森林,变成了一个永远只属于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当我看完,合上这本书时,让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创造、追寻。我觉得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法阻挡的,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的人,永远都是那些能感动他们、能让他们快乐的人。那些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的人,他们肯定有一颗永远也不老的童心。童心,是一颗保持小时候的想法和做法,幻想意识与小时候一样。

读《失乐园》有感


读《失乐园》有感(一)

读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机会把读书笔记整理出来,今天闲暇便决定把它整理出来。

名字很有趣,一直想要拜读一下,于是下了电子版的小说。《失乐园》是当代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一场悲剧性的婚外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当代日本人的种种心态。本书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更是家喻户晓。

从《失乐园》中让我产生了一丝疑惑,是追求真爱重要?还是为了父母维持现有婚姻重要?本书显然侧重于前者,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似乎更多人会选择后者,而本书描写的背景恰恰是日本,为了如三月樱花般短暂的美而献上死亡做为祭品是日本人特有的性格。 书中运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心理活动和性行为,性行为的内容占了差不多80%,写的极其细腻而唯美,读起来虽感些许色情,但联系起当时背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都市生活和日本人对婚姻自由,性自由的种种心态。男女主人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 ,他们做出的所有姿势,都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生命最后的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

性,并没有那样不可言说,它象征一种自由,也象征一种回归。为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性,我把同名电影看了一遍,还看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书虽然还没看完不过确实了解了一些关于性的知识,远比我们想象的那样狭窄,性其实宽泛的很。而电影,拍的要比小说含蓄的多,大量色情部分并未完全拍出来,结尾也以一种比小说开放的形式结束,以唯美的视角展现司空见惯的婚外恋主题以及影片深层叙述所揭示的人的生存悖论。

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不仅仅是婚外恋的问题,我关心的是爱的转变。在不同时间段里,爱也在不断的变化,没有永久的爱。我写的是人的本性,以及真实的感情的变化。人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爱一个人就要对他全心全意,事实上,你不能否认变化也是一种真实存在。

读《失乐园》有感(二)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日本的小说《失乐园》,里面有很大段的性爱细节描写(性这个东西,对于女人来讲,文字比画面美)小说讲的是两个中年人偷情的故事,他们彼此更加贪恋对方的身体,最后迫于社会和内心道德的压力双双殉情(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他们殉情的唯一原因,他们殉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们对自己熄灭而又复燃的激情的不舍,却又没有找到延续的方法,日本人是不是有通过自杀追求永恒的心理传统?)

我这两天又把这本书翻出来看,被男主角妻子的一段独白打动了"我想了很久,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像一个沙漏调转瓶口后,你本来给一个人的爱注定会流向另外一个人,可是当初究竟是谁颠倒了瓶口呢,是你,还是她?或者究竟是我?我一直以为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会陪你一直走下去,却哪里知道,原来走了这么久,只是陪你去接另一个人而已。

读起来很伤痛呢,可是我并不真正的同情这样的伤感和苦楚,也许伤痛之于文学或者艺术是一种美,但是之于生活却是苦楚。

失婚的确是一种伤痛,我们接受的教育是爱一个人就要全心全意,可是结局已经改变了,我们浑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出发时的心情,可是变化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希望有变化就忽略变化的存在,或者否定变化存在的合理合法性。

那么我们要修正的是我们出发时的心情,婚姻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方式,也不应当成为给予我们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都和男人一样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人生倒在失婚这样一个小小挫折面前,法律和道德都没有阻止我们从新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为什么要束缚在自己内心的狭隘里。

昨天刷朋友圈,发现一个和我同龄的朋友离婚了,她结婚很早,不到20岁就生了孩子,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我刷了她近一年的朋友圈,发现她已经从曾今的愤怒,迷茫和痛苦中走出来,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自己全新的人生。如果是以前,我也许会发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给她,但是现在我不会,婚姻是私生活,外人没有评论的根据也没有评论的必要。失婚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挫折,就像高考没考好,驾照两三年都拿不到一样,它只是一个挫折和伤痛,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这些挫折和伤痛变成人生不可逆的损失。

读《失乐园》有感(三)

为什么久木与凛子选择双双赴死

木兰 至臻

电影画面很美,让人感到一种灵肉合一的美好,毫无低俗、猥亵之感,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爱情,才是高超的艺术作品吧。同样的题材,有人写成了色情小说,有人写成了传世之作。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不同。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不论作者还是读者,能与一般人不同,全在境界与发心。二流作品让人看到国民性,一流作品让人看到人性。每每接触人性深处的那片黑暗时,我都会因为能量不足以驾驭而心生恐惧。好在这部作品表达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非罪恶。看到主人公因追求幸福而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最后为了保住这种极致的幸福而选择赴死,满心惆怅,为之惋惜,并甚为所惑。

可能大部分观者会产生与我相同的感受,既然为了得到这份爱放弃了一切,冲破了一切枷锁,为何不就此长相厮守,反正所居之处已远离尘世。起初我百般不解,细思之后才觉得这就是名作的高明之处。

一、人本能痛苦的释放

既然如此悲剧的结局会让人痛心,那不如反向思考,如果结局是很多人期待的圆满,那这作品的境界未免太低,只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恋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只能反映出一般的国民性而非人性,作家的写作手法再差一点,可能只反应出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性本善"与"性本恶"的辩题,自古至今争论不休,比起"性恶论"我更尊崇"性善论",进一步想,可能善恶是人性的两面。但观之所有伟大的作品,不管借何题发挥,主题一定表达了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对人性善良一面的赞扬,无论结局是喜是悲,所用手法是正面褒扬,抑或反讽。就像本书,写的是人性本能的欲望,但他们的死反映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哪怕他们的行为被社会伦理道德界定为自私、不道德,但他们只想追求纯粹的幸福,而非自私的占有,满足贪婪的欲望。

凡事重心不重相,人们约定俗称的道德只能算是"人道",而非"天道",看似合理,若追本溯源,只是统治阶级用来安定民心,教人做奴才的。大道无形,怎会被具象的制度规划出呢!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相较之下,压抑了很多人性的本能。那为何会压抑本性的生活规矩是合理的、被社会所接受的,而追求个性,释放本性的行为就会被视为异端?这是文化对人意识长期浸染的结果,难说是非好坏。但不得不承认追求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合理的,并且大有益处。西方的"文艺复兴"、我国的"五四运动"都在追求个性解放,结果造就了一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也指出,儿童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性本能未得到满足会造成相应方面的人格缺陷,他虽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但是他着重强调了"力比多"才是推动人格的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也就是"本我"阶段的重要性。两位主人翁的选择正是对被压抑的本能需求的释放,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顺应本能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才是所谓的"天道"?试想自然中无意识的植物,无人去修剪,自由生长,这难道不是顺应"天道"而生吗?

但是顺应本性的生活方式在被法律、道德规范过的社会是不被世俗所认可的,做出此等选择的人也是不被现世所接纳的,甚至被大众看做异类。很多人会在诸多不被伦理道德认可的事件的充斥下,感叹人性的复杂。但我却反而认为,这些被视为各色人群的怪人的人性才是最简单的,复杂的人性是被社会规范改造过后的人的。真正让我们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们。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开篇引用的那段话里所谓的"怜悯心"从何而来。他们并不是怪人,只是比俗人多了一些执念,更想要追求本性中才有的纯粹,对人类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多了一些坚持。人根本上是动物,动物的本性怎么会复杂呢?正如真理永远是最简单一样,人的本性亦如此。而这种坚持需要对抗世俗眼光的莫大勇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他们勇敢,我们宁愿被世俗同化,随大流地行事,而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虽说是为了自身,但是正是因为有这类人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人之根性,让我们明白"我们生之为幸福而来","应该追求现世的幸福".对他们,我们没有理由另眼相看,应该多加怜悯,他们行为的影响在某种高度上并不逊色于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

二、爱到极致非有死亡不能成全

戏剧分三类---悲剧、喜剧、正剧,而这三类中,最能引起人心灵震撼的非悲剧莫属,这是由人本性所决定的,因为人潜意识里压抑的是不愿回忆起的痛苦而非欢乐。我能够理会作者的说法,完全把死亡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事物并不正确。物极必反,变化时刻蕴含其中,当它达到极点之后除了下降别无他路,要想留住这种极致的幸福,就只能让它在此刻结束。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是一种追求永恒的好方法,古有秦始皇东巡蓬莱求"长生不老术",今有各种科技助人留住青春,其实生死只是人存于世间的两种形式,应该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对于漫长的生,死亡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方法,是事物为了能够留下一种强烈印象的方法。从我们自身来说,亲人的离世往往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成长,能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当年的音容笑貌。他虽然已不在人世,但是在他的死在我们心中铸就了永恒。有时"生"做不到的事,"死"却能很巧妙的办到。这使我想到《山楂树之恋》中那句感人的字幕"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在最美好的年纪里老三跟静秋相遇,我臆测静秋日后对丈夫的爱一定不会抵过对老三的,但怎奈世事无常,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老三就这样去了,给静秋留下了一辈子的回忆。在她日后想起他时,永远是他潇洒帅气的样子。死虽拆散了这对鸳鸯,但生的结局就一定是好的吗?爱情与婚姻不同,没有永恒的爱情,即便是最炽热的爱也会因婚后浸泡于日常琐事而渐渐变得乏味,到头来,相爱的人只会成为生活的伴侣。就像《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一样,两个接受了先进思想离家追求纯粹爱情的恋人,他们的爱情最后还不是抵不过生活琐事的打磨,导致两人相看却生厌。一段感情在最纯粹的时候选择结束,就像蝴蝶在最美的时候死去一样,留下的永远是最美的样子。如此想来,也就不再为他们选择殉情而感到可惜,反而觉得这或许是最具智慧的选择。苟且偷生,长相厮守,那是俗物才会做的事,他们的爱虽源于动物的根性,但追求已超过基本欲望的满足。能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思想所达到的层次定非普通人所能及。一个人的修为达到一定层次之后,便真的不会再有悲喜,任何事在你眼中都会是完美的,哪怕是死亡。

追求个性解放是值得提倡的,但任何事物存在必有其合理性,社会伦理道德存在了这么多年,我相信利是大于弊的。最起码,对于我自身来说,它能助我进行自我改造。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可能没有那么多勇气与执着去追求那些纯粹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去做那些小众,在大环境下规矩地生活也能获得不一样的幸福。我们生是为幸福而来,不同的人追求不同,但一定会有一种幸福属于我们。放浪不羁、追求本性的人与被社会制度道德改造后的人,我觉得无法去评判优劣,他们的处事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能因为本书反映了被社会伦理束缚的人的反压迫,就全面否定社会伦理道德的正面作用。两个人要追求的这种纯粹的幸福,光双方愿意放弃一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成全,他们二人也是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在一起的。片中久木妻子大度地牺牲自己,成全他们二人,提出离婚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被社会制度改造后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去包容那些追求本性的人的行为,社会可能也无法安定。不论从久木与凛子的殉情,还是从久木妻子的牺牲上,我都看到了不同追求下人性善良的一面,我想只要我们都向善而生,那么追求不同又有何关系,世界正是因为大家各自的不同才如此充满生机,生活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所造就的境遇才使人觉得值得来人间走一遭!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听着这个名词我们就会有很多想象。到底什么才能称为失乐园,又是什么把他们引向了失乐园。一直以来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所以总是很好奇,这本书讲了些什么。怀着这样强烈的心情,今次终于读到这本书了。

《失乐园》是日本当代着名作家渡边淳一所写的,关于现代人婚外情的小说,被誉为绝唱。小说出版后,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渡边淳一与他的《失乐园》由日本远扬国外。

小说描写了端庄贤惠的医学教授之妻松原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祥一郎,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的迷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为了返回乐园,永久的生活在乐园里,他们踏上了不归之旅,却道:活着太好了!

本书的内容分为了上下两部分,除了对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深刻剖析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把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感觉荡气回肠。他们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中,渐渐沉迷,最终无法自拔。深陷在那在他们眼中至纯至美的情与欲中,离社会越来越远,最后选择在幸福最顶点时结束生命,把幸福保留在最完美的时刻。这样的方式在凛子与久木的心里是最美的,但是,在一部分读者心里恐怕就不是这么想。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发表什么言论。

但是,对他们而言到底什么是乐园。是两人同居的屋子,还是两人幽会的时光,亦或是两人死后要去的地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样的乐园对社会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禁地,是会失去快乐的地方。只有深陷在里面的人,才会认为那是快乐的乐园。所以,失乐园,仅仅只在他们的眼里是可以真正感受生命、体验爱情与欲望的伊甸园而已。

读后感《我的乐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的父亲我的总统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