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2025-06-0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习)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吗?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谁吃的多或少

呢?它与哪一部分知识有关呢?

生:悟空吃得多,八戒吃得少;与分数的知识有关。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乐不乐意?板书:分数的初步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方格: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说出一个分数?

生:师:你能自己到讲台上用阴影部分标出这个分数吗?

……

师:为什么这些阴影部分都能用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从平均分的8份中取出两分,所以都用表示。

师:你还能在这个图中找到别的分数吗?又怎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你找到的分数呢?

生:……

师:同学们真不错。写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结合下图,谁还能说出涂红色(蓝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课本81页至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你们有信心吗?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 180÷90= 300÷50=

83÷40≈ 123÷60≈ 720÷81≈ 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 132÷6 ( 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 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生2: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3: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还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1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 ,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学生估算

生1: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 ,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 教师板书同步跟进:92≈90 92÷30≈3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 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 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 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 生1:十位 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3、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方格图:一行有10格代表10本书,这里有14行表示140 本书,请你借助方格图看看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 30×5=150﹥140 追问:我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 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一个十也没有,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我们就说不够除,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恩,通过我们刚才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92上画线)前两位,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三位(指140),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 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 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 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 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 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 4×25= 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48 + 0 0﹢25 32-0 0×9 3×0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 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天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愤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该分给大家吃。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顾自己舒服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们,孙悟空说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西瓜?而实际上,这4个西瓜都被贪吃的猪八戒吃光了,这时还剩几个西瓜?一个也不剩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把这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多少?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那0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48个人呢?谁会列式?等于几呀?

3、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请你认真观察上边的两个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发现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什么要强调“不是0”呢?也就是说被除数可以是0,但除数不能是0,为什么要规定除数不能是0?等明年你们读到四年级就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书里。

还记得课前的那道关于0的除法吗?现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吗?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朋友们,北京光明小学今年六一儿童节要举行跳绳比赛,三(2)班的很多同学都想参加,他们正在举行预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跳得快?

2、引导学生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先算张明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你会算吗?赶快拿出草稿纸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红色框内的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都是0?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写呢?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算法既简便又节省时间。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2)刚才我们算出了张明每分钟跳203下,接下来我们算李红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呢?你还会算吗?赶快动手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红色框内的数能省略不写吗?为什么呀?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在要经常用它好吗?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他们的商都有0,一个是商的中间有0,一个是商的末尾有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小朋友们,在笔算这种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分别算出了张明和李红每分钟跳绳的次数,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他们谁跳得快。

三、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们,今天的新知识我们就学完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堂练习,内化新知

小朋友们,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吗?李老师这儿有两道练习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五、课后延伸,拓展应用

P30练习七第1、2、4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并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难点:理解算理,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困生有5个,学习习惯比较差,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不高。措施是: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7 30÷3120÷4 27÷3

说出口算28÷7和30÷3是怎么想的。

2、笔算

39 14

说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要植树42棵,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要植树52棵。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怎样列式?

42÷252÷2

2 42÷2等于多少?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学生思考汇报:(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合作探究,领悟算法

1.例1:42÷2=21

(1)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大家试试,小组讨论后各组把竖式写到黑板上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老师板演竖式计算最规范的`格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老师板书:

26

252

4

12

(2)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除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

位数的笔算,要从被除数的()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要注意()比除数小,把()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继续除。

3、理解算理

142÷2的算理2 1

242

4表示(4)个(十),是20×2得到的2

表示(2)个(一),是1×2得到的0

强调:先用2除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后用2除哪一位上的数?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

算理: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商的十位写2,表示2个十。2个十乘2得四个十,4个十减4个十得0不写。把个位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商的个位写1,表示1个一。1乘2得2,个位2减2得0所以42÷2=21

2、让学生说说56÷2的算理。

4、概括笔算方法

从十位算起,每位上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十位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组成新的数来继续除。计算过程要按照商、乘、减、比、落得顺序笔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6“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3、判断改错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四第1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两位数除法.

难点: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笔算.

找三个同学把上面的题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84

30×()<160

40×()<310

50×()<420

60×()<550

70×()<628

80×()<380

90×()<710

(3)在下面□填上“>”或“<”.

32×4□120

43×6□260

54×8□430

72×7□480

(4)说一说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十数.

24接近()

53接近()

82接近()

31接近()

订正笔算的3个小题,同时请同学们回忆用整十数除试商的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说)

(二)学习新课

例1:69÷23=3.

请同学们自己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试做本题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使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并且要叙述明白)

请同学讲述: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作20,3个20是60,接近69又小于69,所以商3,把3与23相乘,正好等于69,说明商3合适.

做一做: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进行订正.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小结: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要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出示例2:430÷62=6……58.

请同学根据计算法则和例1,试做本题,发现问题后,可以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订正时可启发同学说出发现与例1有什么不同,怎样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

把除数62看作60试商,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62小,再看前三位,430里面有7个60,试商7,7与62相乘,积是434,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7大了,改商6.(这叫调商)用调整后的商6与62相乘,积是372,430减372,余数是58,余数比除数小,说明商6合适.(边讲解边板书)

做一做:

请同学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强调:

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相乘时,商要和题目中的除数相乘.如果试商的数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应该把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三)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投影出示)

(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投影出示)

(3)列式计算.

①195除以32得多少?

②344是43的多少倍?

订正后教师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应该怎样试商、调商等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还有什么问题,同学之间解释不清的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讨论.

作业:第46页第2题,第6题填在课本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9÷3=6÷6 40÷2=90÷3=60÷6=

400÷2=900÷3=600÷6=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9÷3=6÷6=

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请在黑板演示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导入。

同学们能够用竖式熟练地计算出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如果商是两位数,你们还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主题图(将教材第1页主题图稍加改变,只出现三年级两个班在山坡上植树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是植树节吗?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在今年3月12日的这一天,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你们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干得多带劲呀!

2.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3.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4.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为40除以2等于20,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20棵树。

5.揭示课题:那么42÷2到底等于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2)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然后自己在本上试着写一写竖式。

(3)教师有目的性让学生将代表性的写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竖式。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①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三个竖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哪一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因为第一个竖式是有局限性的,第二个竖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没有意义,可以不写,40个位上的0也可以不写。所以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

③指名说一说第三个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5)总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尝试试做、组内研讨、全班展示,得出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结论: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并且对齐。

四、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24÷2=34÷2=44÷2=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四第1题下面4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

2、笔算:

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复习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使学生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体会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2、练习:

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

[让学生体会利用口算试商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

2、计算:

405÷15192÷24728÷26496÷14

[通过练习,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四、总结

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五、作业:86页2、3、4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做好铺垫,并为深究做好准备,这样后面才不会出现孩子们傻傻的依次调商的现象,如果那样数学也就失去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那一种思维的乐趣了。笔算除法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试商和调商,而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又对又快的找到正确的商值。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本文来源: //m.hdh765.com/h/542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