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恐怖游轮观后感

恐怖游轮观后感

恐怖游轮观后感系列(9篇)。

多多观影学习到的知识不亚于多多读书,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观后感能够描绘出观众对作品的真实反应和认知,怎么判断一篇作品名观后感是否优秀。您是不是不太清楚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呢?跟随我们思考“恐怖游轮观后感”也许能给您带来新的启发,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1】

《恐怖游轮》,刚开始一听这片名,估计就是闹鬼的,或者僵尸之类的。等到真的开始认真看起电影,一下子就被女主角丰满而性感的身材吸引,以为接下来就是流血,咬死人啊,血肉模糊的公式化电影。然而,看到一半的时候,你会迷糊,剧情好像时空穿梭那样的未来与现实和过去的重叠,叫人联系到霍金的虫洞等概念。好久没有看过这么需要动脑筋的电影,这是我喜欢的,所以最后连饭都没吃,连脸都没洗,连笑都来不及就把它看完。结尾还是不大懂,最终需要绕回片子,看看百度上别人的评论,约莫能够明白了一些,nnd,这费劲的电影,什么导演和编剧嘛,厉害

究其极,影片想表达的似乎是一个女人,与一个“混蛋”男人生下一下孩子。也许之后是离异,或者丧夫,总之一人承担养育的辛劳,儿子也有些智力的障碍,致使这个叫jess的女人,性格暴躁,暴力倾向严重。对孩子粗暴,虐待孩子,这在西方来说,也是一种罪。等到出了车祸,母女丧生,这个叫jess的灵魂依然不甘,总试着时光倒流,挽救自己的孩子。也就是犯下的罪孽,自我的救赎。但电影好像是告诉我们,错了就是错了,死亡的就不能再改变的。死神不必须存在,但生老病死无法改变。无人能够抗拒“死神”!而影片的精彩之处,就是jess不断的次复一次的轮回去重来,试图改变死去或者失去的事实。我同意网上朋友的提示,那个车祸就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那个计程车的司机,长得真tm的有棱角,姑且当成是阴间派来的白无常或者黑无常。大概是奉死神之命,接送jess回地狱,但jess的赎罪之心强烈,一次次欺骗那个地狱的带路者-----司机。如果jess放下了,停止无休止的救赎心理,懂得生死有命,就会随着计程车去到该去的地方,灵魂也得到安息。

然而她不甘心,就是这种试图改变“命运”的心理,让她在劫难的轮回里不断奔波,恐惧,疯狂,杀戮,被杀。在轮回里面,不管她一会儿扮演的是蒙面的“觉醒杀人”,还是被蒙面的所杀,都是虚幻,很有可能说明的就是“结局已定,游戏过程能够随机”。其实,观众只要留意一下一开始的jess,都是一脸的迷茫啊,看见东西都是似曾相识,就明白这“轮回游戏”是她来了很多次的。以及在船上的.很多sally的死尸,还有岸边很多的海鸥的尸体,底盖下的项链等等,导演不止一处的告诉我们,她一向在轮回里奔波,而且只要她一息不放下,就永远轮回在杀人或者被杀之中哦,痛苦异常,只有放下年头,该走的总会走,无可改变。这部电影在故事上,有点像西班牙拍摄的《魔岛迷踪》,都是丧子之痛。也有些《蝴蝶效应》和《死神来了》的那些精神,就是人类试图去改变的,看似改变了很多,最终结局还是一样。表面上,电影是宣传宿命论,其实,理解了的人叫它顺其自然,只有在生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以免给亲人和自己带来伤害。以及在生时,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试图救赎无法救赎的事情。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2】

抽空把网路上号称的十四大高智商电影看了一遍,一部好的作品你看后的第一感觉是好,非常好,但你又不知道从哪去评价它的好,世上一切好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思想的积淀才能生成,需要去细细品味成知道它的可贵,都需要慢慢思虑你能靠近它的精髓。。。。。

所有的经典不是一次你能看得懂,所有的经典每个人所看到的都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所有的经典每个人都只是从中能体会到自己能体会到的点滴。中国为什么当今出不了好的电影作品,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为什么古代那么多统治阶级都抑制商业发展?唯得是图让人们对物质追求疯狂,疯狂的物欲不可能让人沉淀下来,不可能有文化的积淀,那么多的成功书,励志书。。。让这个社会象是一锅开水,人们没时间去想更深层次的东西,人类好象回到了“更高”一个层次的原始社会(解决了基本温饱后,追求更高层次欲望的一个原始时期),只懂得追求物欲,丢失了人性,甚至可以说是丢失了哺乳动物本能性的一个社会(想想人类可以杀死自己的直系血缘亲属)。想想这些不得不让人害怕。人类会怎么变化?人类社会将来会是个怎么状况?可能人类的灭亡最终是互相残杀而致。我们现在的所谓各方面的专家都在干嘛呢,对了,都在闭门造车,凭空想象着他们自以为是的研究结果。或者干脆为少数人服务,写少数人喜欢听、愿意看的东西。

本来要想写《恐怖游轮》观后感的,不想写了上面一段。其实以上也是观后感,只不过它已超出了电影本身,本人思维发散的太散了。

好吧还是来看看这部《恐怖游轮》吧,关于情结不想说太多,毕竟我不是影评家,也不是专门要象大家介绍这部电影。

一部电影好,好在哪呢?有人说故事情结,有人认为是单纯的视觉感观。当然这些都是留在表层上的。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当然是好的电影的重要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电影人们习惯给它分类为:动作电影、喜剧电影、恐怖电影等等。还有人会对电影的特效赞不绝口,一部《阿凡达》弄得怎么个中国搞得跟过电影节一样,至于吗?反正我就没去看。不是我对他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而是他根本没有让我提起什么兴趣,因为它宣传时打的是所谓三D电影,也就是说不过是个特效电影嘛!无非是与众不同罢了,多了些不同的视觉感罢了。再说票价哪么高也就算了。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一部好的作品,当然最重要的是它所含的思想内涵,正如唐诗宋词一样,我们记得的是它的意文字思想,而不是当初烟花三月秦淮河上某个女子口中传唱的那首词。

对于《恐怖游轮》我想说说自己体会到的几点:

1。人都有两面性,有善与恶,人本身就是个茅盾体。

JESS与同伴们上了游轮后,感觉多个场景似曾相识。这也正如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形一样,总会感觉某时某地甚至某个场景,正是你原来在梦中,或者以前曾见到过,似曾相识。我们总会为了自身的某个目的而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影片里的JESS,她本不想上这条游船,因为:My world is waiting outside school for his mother to pick him p ,我要去找我的思想(至爱)因为它在学校外面等我这个母亲去接他)社会有时很无奈,观后感《恐怖游轮观后感1000字》。JESS本想逃离,可有个声音说:你必须杀掉所有人才能离开。一个正常的人当然不可能会杀掉自己的同伴,但另一个“JESS”选择了杀死所有人,可无论JESS如何去阻止,向另一些同伴解释依然于是无补。这说明什么?生活有时就这么无奈,你努力了可能并不一定就有效果,有时过甚至会适得其反。两个JESS就这样斗争着,是善战胜恶,还是恶战胜善,没有结局面。

当洁西用枪指着另一个“洁西”时,她还是没有勇气选择开枪,我们还是不能正视自己,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能力杀死另一个自我。

2。我们本有自己的思想,但社会总是无奈,我们总要迁就别人,似乎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很少有人能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一旦你要坚持可能就要为此付代价,失去朋友,或者失去自我。

当格雷格告诉洁西留下来不要离开,洁西的回答是:

My world is waiting outside school for his mother to pick him up . 我的思想(至爱)在学校外面等着我去接他

Don't talk to me about my world . 你没有资格和我谈论我的思想(至爱)

这是句台词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是的,我们的父母或者亲朋总会对我们说:这是为了你好。但有谁会在乎我们在想什么,在乎我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洁西是勇敢的。

但当洁西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时,也就选择了对他们的伤害,两个洁西在游轮上无休止的缠斗。

3。人生就是场无休止的轮回,我们走过的路有可能就是别人曾经走过的路,你逃不脱命运的安排。

当两个洁西在游轮上缠斗,萨利被另一个“洁西”刺伤后,洁西看到游轮的某个角落已有无数个萨利躺在那,这种轮回已上演无数次。最后洁西发现只有当船上的人都死后,希望才会出现,“三角号”帆船会再次出现,另一批洁西与她的同伴会再次登船,血腥的杀戮会再次上演。此时的洁西意识到只有阻止另一批洁西上船才能终止这场无休止的轮回杀戮。但这能行吗,自己能做到吗?然而新一轮的杀戮再次开始。“只有杀死他们你才能回家”,当洁西将另一个自己逼到船头落海之前,她对洁西这样说。洁西下定决心要杀死所有人,那怕是另一个自己,奇迹也就此产生,当她醒来时,她躺在沙滩上。然而当她往家奔跑,到家时在窗外听见另一个自己又出现在家中。。天啊。。苍天,这竟然还是一个轮回。无休止,让人恐惧。然而这正让洁西看清了原来的`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一切罪恶都是有根源的。

对,是的,一切罪恶都有根源。洁西知道原来的洁西是如此的可恶让人无法忍受。要杀死她,对!杀掉原来的洁西。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杀掉了原来的自己,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重新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洁西对自己的“孩子”说:“现在不一样了,即使你做错了什么,妈妈也不会再生气了,她不会再伤害你。”

4。也许我们所有的人重复的只是上辈子某个人或者说同一个自己的生命轨迹。

洁西把另一个自己杀死了,发誓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车在海埂上行驶,前窗撞上一只海鸥,当她打算埋藏海鸥时发现无数只的海鸥尸体被扔在地一个地方,与当初在游轮上萨利死时的场景一样。她预感到:她逃不出这个魔咒!象希腊的风神伊奥洛斯一样,被众神罚将一颗巨石推向山顶,然后又将石头滚下来再推向山顶。。。。。

当洁西坐上主动上来找她的出租车到达海港时,出租司机说:我先不关闭计价器,你还会回来吧?洁西:是的,我向你保证!

此时您有何感想?下一个洁西肯定在不久还会到来,洁西也想信自己还会回来,因为经过这么多,她相信不管自己如何抗争,他还是要去完成那个任务---将巨石推向山顶然后滚下来,再推向山顶。。。。。她知道她还会回来!

我们所有的人重复的只是上辈子某个人或者说同一个自己的生命轨迹。不断将石头推向山顶。我们逃不过这个魔咒,我们中的某些人会去抗争,会去努力然而我们终归斗不过“众神”,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尘埃,你改变不了社会,除非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这点。就象洁西在“三角”帆船上的同伴如果都能象洁西一样,都还记得自己的前世今生。那么他们就会一致的不会登上这艘“游轮”,这艘早就安排他们命运的“诺亚方舟”,即使是未来生死未卜。。。。

抗争不是一个人能行的,要多数的人觉醒;命运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要多数人一起去改变。

《恐怖游轮》经典,包含太多,人性,社会,政治,哲学。。。。。看你如何去解读。。

极力推荐,一定要看。当然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您可能看不太懂,推荐18岁以上有思想的人识观看。

经典台词:

My world is waiting outside school for his mother to pick him up . 我的思想(至爱)在学校外面等着我去接他

Don't talk to me about my world . 你没有资格和我谈论我的思想(至爱)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3】

我们总是试图像女主一样杀死曾经的自己,以为现在自己认识到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是懂得打破规律后的自己,其实我们只是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我们有时候无法与命运抗争,包括死神,也许我们应该心安理得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知道:上帝要发生的事情无论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它都会发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乎上帝最后给我们什么,而是你自己选择某种方式生活,适当的调整即可,无需期待一次天翻地覆的扭转,世界并不会因你而不同,勇敢的面对接受上天赐给我们的每段经历,如果不去面对和接受,你就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死神的惩罚,永远在死去和新生中往复。

最近对感情和事业的体悟亦是如此。感情上,我们总是为失去而流泪,觉得自己如果哪里做的更好,或许都不会如此,只是,这就是命运不是吗?没有哪个人可以把人生演绎的完美,我们能做的只是接受命运给我的每一个礼物,尽力去做就好,无需为错过的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也会错过星星。接纳自己,接纳此刻的一切,只要保持积极努力的状态就好,无需心急和哀叹。戒了心灵鸡汤,脚踏实地的站在地板上,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如此,即是最完整的人生。

我们有时候的自我教育就像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一样,我们总是责骂自己,过后又反思不该如此,终归是没有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也许这一个接纳和欣赏很普通,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这也许是我这一生要学习和努力的最重要的功课。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4】

晚上看了一部名为恐怖游轮的悬疑篇,感觉不错,值得分享。下面简单写一下我对此的影评。(ps:还没看过片子的人先不要看接下来的资料,因为它会大大打折你欣赏这部片子的悬疑性,等看完了欢迎回来)

首先讲一下这部片子想要说明的主题:命运发生是无法改变的,轮回和穿越只能一遍遍的重蹈覆辙,其实看过片子的人对这一点就应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毕竟片子的寓意还是比较清晰的。

其次讲一下游轮上发生的轮回次数问题。看了很多影评的资料,大多数人纠结与在游轮上同一时间存在多少组轮回次数上,很多人认为轮回了6次才进入了下一场景(海滩)。我认为实际上只有轮回了3次,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中途失忆)假设为一个完整循环的开始。从帆船失事到误上游轮到被人袭击将其(第三次轮回的自己)打下船,然后看到了这一切场景的轮回重现,这时能够理解成有两组人在同一时间的聚集——第一轮主角本人和第二轮全体。之后主角尝试救下每一个人,然后bla、bla、bla未果,同时主角此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人死后就会有新的轮回。当第三次轮回开始船上剩下第一轮主角和第二轮主角两人,尽管彼此还没有见面。第三次轮回主角已经想清楚了一个道理,为了自己的孩子务必杀了所有的人这样自己才有机会逃离游轮,这一次主角成功的杀死了除了自己的所有的人,最后被第三轮自己推下了游轮,实际上也是第一轮的主谓主角颠倒。这样才真正好处的进入了下一个场景。从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同一时间游轮上有三组轮回在不停上演。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是6轮回主要因为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视听混淆,殊不知配角的不同死法实际上就是一、二两轮(或是二、三两轮)的结果,也就是说配角们实际上

没有一个人是经历了完整的循环,只有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全部经历了一遍才真正完成了一次轮回。这个问题交代于此。(ps:游轮上的很多细节不做过多交代,没有费解成分,只需充分注意和观察即可)

最后就是主角回到家的场景,在经历了被推下游轮的命运后,主角奇迹般的回到了海滩边(竟然是自己的家,澹。┮宦沸朔芑氐郊铱吹搅嘶姑怀雒诺淖约赫在打骂孩子,一时心痛将自己干掉(注:被干掉的自己自始至终不是影片交代的主角,因为她根本没机会上船)。在逃离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自己和孩子都丧生,而影片镜头一转自己竟然站在了车祸的现场,身后站着一个神秘的司机(傻子都明白他就是死神),死神在带她走的路上飘过了码头,脑子坏掉的死神竟然答应让她去看一眼此时还没出海的同伴。主角在答应死神必须会回来的同时就已经打算重新来过一次同时也注定了轮回的开始,本片开头的上船的主角实际上满脑子很清楚即将发生的一切,但是爱子心切的她顾不得颠倒时间和轮回,但是没想到在船上睡了一觉竟然失忆了(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透过这样的交代我们不难发现,先前交代的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并非故事的开始,我认为故事的真正开始就应在于主角出车祸死亡后和死神达成的协议,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至于很多人非要质疑片子的严谨性,其实大可不必,我上文所阐述的逻辑相信肯定存在漏洞,实际上大家也不必过于追究,毕竟这是一部科幻片,能将如此荒唐的理论演绎的生动形象,情节引人入胜实属不易,让我们尽情欣赏片子的同时理解片子的寓意才是最重要的,别的只是增加观赏性的道具而已!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5】

《恐怖游轮》这部电影,是个小成本的`东东,更是部很别致的恐怖片。

没有太多的剧情,是一个单亲妈妈参加一个好友组织乘船出海娱乐活动,由于遇到风暴,上了一艘豪华的游轮,好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杀人凶手到底是谁?

原以为是在讲叙一个普通的变态杀手的故事,从上游轮开始,故事开始精彩起来。同伴一个个地死掉后,从主角看到游伴和“自己”又上了这艘游轮,我意识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只是以恐怖片的形式在讲叙。

下面的情节,以不断的循环往复讲叙,才知道同伴的死如此的无奈,女主角最后杀死了以前的自己,重新踏上游轮,开始了另一次循环……

不断的往复开始这个故事情节,每次主角都以不同的处境重新进入这个同样的故事?是为了改变什么?是的,我认为是为了改变现状,改变有些弱智的孩子死亡的事实,女主角一遍一遍的改变着这些,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之中。

看完电影后,在网上搜了很多的影评,关于何处是开始,何处是结束,都在反复争论,没有一个成型的定论。其实,何必在这个上面下功夫呢?要死掉多少脑细胞……

这个电影我仍然定义为一个分裂人格之作,和《致命ID》、《搏击俱乐部》、《高压电》等电影大致讲述同样的故事,同时又加了《蝴蝶效应》的时空穿梭手法。在影片的场景中,看似不显眼地方,如希腊诸神的诅咒牌等,都在揭示着秘密,呼应都影片。

恐怖片具有的血腥场面及杀人手法、心理片具有的分裂特征、加上时空穿梭的表现方法,这一切都揉入了,够了!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如果总分5分的话,我给4分,总之,值得一看!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6】

关于时间,电影是所有艺术形式中,将这个概念表现得最为极致,最耐人寻味的一种。我们建构,解构,重塑,推翻,甚至将无止境的时间压缩为短短两个小时。我们无法在时间上做文章,而痛苦又正好是个时间概念,电影刚好可以。于是乎,才有了那么多用意不明的倒叙,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插叙,残酷又美好的回忆,以及难以解释的梦境。

正因为有了叙事,电影才成为一种语言,它模拟现实世界模拟得越像,它表现现实世界的能力就越弱。语言的魅力在于感觉,劲道,在于用最少的内容表现出最深层次的含义。非线性的叙事解构正好将这种语言的魅力放大,带领观者在创作者假定的时空中,抽丝剥茧,找到故事的主线与核心,开始一场名为“结束其实是个开始,一切可以重来”的游戏。

无关乎接受者和信息发布者在世界观与宇宙观上的不同,本质来说,这发生的所有一切都来自戏剧的假定性而已。现实世界根本没有改变,城市还是那样的城市,人还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你穿越在过了这些几乎密不透风的非线性时空以后,以后你看到一只蝴蝶,至少会想到,噢,地球上有个地方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某部电影里有这么一段关于宇宙命运的台词:“宇宙会崩溃为一点,然后再度膨胀,这样周而复始。当宇宙再度膨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重演。你所犯过的错误全会重演,一次又一次,永远轮回。”这个解释无疑可以概括整部电影。

《恐怖游轮》讲述了女主人公登上朋友的游艇准备度假,期间遇到了风暴,游艇被打翻,一行几人求救,刚好登上了一艘驶过附近的大游轮。之后发现,游轮空无一人,疑点重重,女主人公在神秘力量的驱使下,一个一个地杀死了同行的人。她的目的是想要等到下一次游艇经过,自己好逃出,但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不断遇见不同时空、不同心理状态的自己,在无数次轮回中,周而复始。她再次回到儿子身边,却发现那个暴躁的母亲正是几个小时前的自己,她杀了自己之后带着儿子离开,中途遭遇车祸。为了拯救儿子,她又坐着死神开的出租车来到码头,准备开始下一场生死轮回。

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理解成从前有艘游艇,游艇被风暴打翻,上面的人登上游轮,一个接着一个死,游艇上的人继续登上游轮,又一个接着一个死……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而刚好那艘大游轮的名字就叫“Aeolus号”,埃俄罗斯便是西西弗斯的父亲。

同样,女主角也是如此,从故事的起点到终点,就是一直在推着这块巨石,原因竟也是背叛了死神(司机),她答应司机会回来,可她下车之后再也无法回头,遁入下一场恐怖的轮回中。“希望”是潘多拉盒子中的最后一件东西。女性其弱,为母则刚,她正是抱着这个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盒子里释放出来的是无休止的挣扎和人生的终极宿命论。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是电影《暴雨将至》里点题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恐怖游轮》,虽然它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三角”。三角与圆圈,在运行轨迹上略有不同,圆圈的环形让故事走向趋于缓和,但一步一步同样有着矛盾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于情节点,最终走向故事刚开始的地方。三角同样如此,其中情节上的转折点,引起了人物在动机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在根本上导致了后来情节的发生。所以,圆圈的动力来自不可抗拒的外部,而三角的动力则来自内部人物本身。

故事的视角始终聚焦在1号女主杰西身上,包括她第一次登上游轮(船上出现的一堆项链,死尸等关键提示物都在提醒我们永无止境,就把1号杰西当作是最开始不明真相的群众中的一员)。1号杰西捡到自己的钥匙,看到神秘人的身影,在剧院看到蒙面人,打到蒙面人,调好留声机,传来呼救声,走到甲板上,惊恐的一幕出现了!新的一行人又出现了,他们声称看到的人就是1号杰西。惊恐的1号退回到驾驶舱,不小心碰到留声机,音乐变成循环,之后1号把钥匙掉在走廊里,被2号捡到,1号又在甲板上看到海中唐尼的尸体,而刚刚唐尼却死在剧院里。(1号,2号,3号杰西的剧情有细微不同,但依然是循环)1号杰西和2号维克特说话,不小心撞破他的头,这里就是为什么之前1号维克特要攻击1号杰西。接下来,1号杰西在化妆间看到的纸团,掉下的项链,此时的杰西没带项链,后来又带上了,埋下伏笔。

至此,走廊、甲板、餐厅、剧场、化妆间5个重要场景全部出现过一次了,餐厅里两个杰西遇见,剧场里,1号救出夫妻(之后把他们杀死在房间里,留下剧院的血字,解释了为什么唐尼尸体出现在海上,重伤的萨利爬到到处都是自己尸体的角落,为了让后面不断上船的人顺着自己的目的行动,当然此时的1号杰西还没有完全变成蒙面杰西)。写到这里,感觉很乱,但电影的细节和逻辑是无懈可击的,说有bug的人只是不明白永劫复归的道理,1号,2号,3号各自的剧情有细微不同,它们相互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而已。

重伤的萨利逃到船顶,震撼性的一幕出现了,很难想象当你看到一堆自己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感受。(《生化危机》里也有这样的桥段)此时1号杰西把自己外套给了萨利,这个设计客观上让观众更好的分辨几个杰西。之后1号杰西亲眼目睹2号杰西干掉蒙面杰西。之后新的人上船了,杰西现在的目标很简单,杀掉他们,改血字,带面罩,处理尸体。此时1号杰西已经变成蒙面杰西,跟新上船的杰西搏斗,只不过视角换成了蒙面杰西的,然后被推下海,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杰西被冲到岸上,跟最初在三角号上的梦境式影像一模一样。如果此时电影结束,一切都被解释为是一场异样的梦境的话,那么此片跟烂片没有区别。之后发生的事便是电影中更让人震撼,让人唏嘘的情节。

经历过一切的杰西冲到家里,却发现另一个对儿子毫无耐心,脾气暴躁的自己。她必须杀了自己,解救儿子,让一切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他儿子自闭的病症跟他两个态度分裂的母亲有很大关系)杰西处理尸体时,把死的她身上的项链戴在了自己身上。解释了之后重新回到游艇上的她戴了项链的细节。之后她开车带儿子离开,广告牌上的“Goodbye please return”这个细节也在暗示杰西和观众。接下来遇上的车祸扭转了整个局面,儿子死,自己的尸体被当做当场死亡,茫然的她看着这一幕,于是她接下来的打算,我们都明白了。(我更加偏向于在这个时候杰西已经死了,之后的她都是某种时空中的意识行为,参考《生死停留》)。出租车司机适时出现,明示她没有办法救活男孩,问她要不要坐自己的车,意思就是死神来接你该的地方了,而杰西回答“Yes,带我港口。”到了港口,司机说先不关计价器,意思就是死神给你一个道别的机会,完成了最后心愿之后必须回来。然后又问她“你还会回来的吧”。她回答“Yes,I promise.”可她却上了游艇,违背了诺言,终受到了死神的惩罚。

结尾的镜头和开始时无缝连接,“三角”重新杨帆起航,无限循环重新开始,直到她幡然悔悟。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7】

第一遍看以为看懂了,写了一半写出很不合逻辑的地方,才发现都错了,看完第二遍想了很久才发现原先真相藏得这么深……甚至根本都没演出来。

确实是一部烧脑子的电影,让人这么琢磨真对得起观众。首先我们明确电影的主线:JESS驾车带着儿子,应邀前往码头与朋友GREG一同出海游玩,在路上不幸出车祸,母子双亡,但变成鬼魂的JESS没有离开,欺骗了死神,依然独自前往了码头出海,结果应验了片中出现过的一段对白:希腊神话中,欺骗死神的埃厄洛斯受到惩罚,每一天把一块巨石推上山又眼睁睁看它滚下,每一天循环往复。JESS如埃厄洛斯一样得到痛苦循环的惩罚。

这条主线比较清楚,没有什么好疑问的,关键的问题出现了:JESS到底经历了怎样一种循环?我原以为就是一个大循环中套两个小循环,上船后,JESS看到第一批人死,然后挽救第二批上船的人(失败了),明白一切后将第三批人(除了第三批的自己)杀死,然后被第三批的自己打下海回到家,再次成为第一批人。这是按照电影的顺序,从JESS的第一视角看到的,乍看之下这样理解似乎合理,但只要一步步推下去就能发现很大的错误,事实绝不是这样简单。

看懂这部电影,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游轮上到底有几个JESS?我们按最多的时候来回答:3个。能够分别起名为1号:“刚上船的JESS”,2号:“想挽救朋友的JESS”,3号:“明白一切的JESS”,并且3个JESS按照这个顺序不断转变,游轮上始终动态的持续3个JESS的存在,下去一个,上来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是:这123号JESS只是表示形态,不是固定到3个人,一个时刻3号掉下海,2号就成为3号,1号就成为2号,然后新的1号上船。

第二个要弄明白的地方,这部电影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事实上这部电影连两条线完整的剧情都没拍出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明线的全部和暗线的一部分,船上同时存在的3个JESS其实是由两条线组成,所以不是简单的1-2-3-1转换,而是A1-A2-A3和B1-B2-B3同时转换。您先别吐血,听我分析先。

我们先来定义下这6个JESS。

A1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上船,同伴一个个被头套人用来复枪杀死。

A2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在同伴被杀后,在甲板把头套人推下海,见到新的一批人来,明白有个头套人会在剧院枪杀朋友,试图挽救但失败。

A3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失败后,明白了一切,换装套上头套在剧院用来复枪杀人,最后被活着推下海。

B1号:暗线,在甲板敲死了头套男,主视角JESS最后看到那位。

B2号:暗线,主视角最后看到的把VIC推到钉子上的。

B3号:暗线,在剧院枪杀失败,后用刀杀人,最后被敲死。

怎样造成这一局面的?我们从明线的2、3号JESS的转变说起。SALLY在船顶死后,A2号JESS在船顶看到看板一个JESS用铁棍敲死了一个戴头套的人并把他推下海,敲人的是B1号JESS,死的是B3号。这时新一批人到了,上来的是A1号JESS,也就是我们电影按照剧情发展我们视角的那一批。按下暂停,明确一件事,船顶的A2号看到这些,明白了一切,所以人死了就会重来,为了能回家见儿子,不得不将所以人杀死,A2变成了A3;甲板上的B1见到新一批人上来,B1变成了B2,然后干嘛去了不得而知,影片没有出现,但我们能够定义:旁观者。取消暂停,继续往下走,A3全副武装来到剧院,枪杀DYWNE和SALLY后,追杀A1的失败,被推下海(等会再来看这个下海的A3)。此时,A1在甲板看到新的一批人来了,上来的里面的JESS是B1,A1明白剧院有枪手,转变为要挽救同伴的A2,而一向在暗处的旁观者B2明白一切,转变为要杀人的B3,全副武装来到剧院,结果像影片里那样差点被A2爆头,没能枪杀掉DYWNE和SALLY,(这个时候B1在哪?B1就是那个在餐厅遭遇拿枪A2的JESS,A2此时是挽救者,她还不明白要杀掉所以人重来,所以她没杀人,只是拿枪去找头套人(B3)火拼,所以B1理所当然的吓跑了。)剧院一战后,B3没能杀掉DYWNE和SALLY,只能将其骗到房间

,割喉杀死DYWNE并捅伤SALLY,SALLY负伤逃跑。A2见到后一路追逐想救SALLY,SALLY当然以为是B3而逃跑,最后追到船顶,SALLY重伤不治。而此时B3也在追杀其他人,在甲板遇到B1结果被不幸反杀(注意,是被铁棍敲死,而不是像A3一样被活着推下海),这一过程被在船顶的A2看到,然后发生了分析开头的那一幕。这些就是船上发生的所以循环。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活着掉下海的A3,A3回到家,然后就像电影主线看到的,用榔头敲死了在家的自己,带着儿子乘车前往码头找GREG出海,路上发生车祸,如影片结尾告诉我们的那样,欺骗了死神,独自前往码头,成为了新一轮的A1。

完了?别急,不明白各位有没有发现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永远只有一个A3落海来循环,但船上还有一个B3要被敲死,B1从哪来呢?没有B1的货源,暗线就要断。所以要完善这一剧情,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被敲死的B3落海后也会在海滩醒来。这种解释不牵强,如同车祸后的JESS也能完好的前往码头,死神要这么折磨你,你还能死得了?此外,按照发生的时间来看,A3醒来前往码头就应转换为B1,B3则成为A1。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如果是A3变A1,B3变B1,时间来不及,要明白在海上JESS先在游艇里睡了几个小时,又遇到风暴,又被困在海中,最后才出现游轮,一次完整大循环得多久,船上杀人时间哪够。第二,A2在追着受伤的SALLY时,听到无线电里有GREG的声音,证明此时GREG正和未上游轮的A1在风暴中,更加证明这个A1就是由B3落海上岸回家到码头转换过来的。

到此才算把整个过程理清,但电影不可能单纯纠结于剧情这么简单,看懂剧情不代表看懂电影,《恐怖游轮》的主题在哪?最直观的就是希腊神话死神对埃厄洛斯的惩罚,埃厄洛斯死后求死神说给他三天时间回人间埋葬自己的尸体,结果没有遵守承诺回来,得到了不断推石的惩罚。结尾出现的出租车司机其实就是死神或者死神的代言人,车祸后的JESS乘出租车来到码头,司机说我先不关计价器等你回来,而答应好的JESS没有守信,于是得到自己循环往复的惩罚。关于这一点的理解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能够说是关于承诺,也能够说成宿命论,或者就按照电影剧情那样是关于一个不愿承认死去的灵魂的痛苦挣扎。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能够讨论的地方,比如频繁刻意出现的海鸟有什么寓意;水果的瞬间腐烂代表什么;JESS手表停滞在8点17分能够理解为车祸的时间(前面出现过的便条上有写8点30码头见);两次出此刻码头的告示牌上的“GOODBYEPLEASERETURN”有什么深意;最重要的,片名为什么叫《TRIANGLE》,循环的话,圆不更是?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8】

到之后,芸芸众生,几乎没有不后悔的。“假如能够重来,我肯定不是此刻这个样貌。”“假如能够重来,我肯定能得偿所愿。”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却竖起中指摇了摇:未必。

电影《恐怖游轮》就是史密斯用一种惊悚的形式,将我们人生的种种推演了一遍,然后给出答案:无论我们怎样抗争,杯具是我们天生的宿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无解的死循环,我们注定要以无尽的遗憾结束尘世孤旅。

可惜的是,豆瓣上这部片子12万观众,我竟没发现一人看出电影这种令人绝望的象征好处。甚至都没发现有人要去探寻这部片子的象征好处。大家纠结在一齐争吵不休的,是这部电影究竟是一次幽魂的灵异之旅,还是时空重叠后的奇幻穿越?再或者争论电影中究竟出现过多少个主人公杰西,是哪个杰西杀了哪个杰西?电影的逻辑是无懈可击的,还是漏洞百出的?这些问题,看一遍的时候,的确绕得人脑袋疼,但如果你不是急着看影评,而是再看一遍电影,所有的细节和逻辑就都一目了然了,哪用得着在网上争来吵去?

其实,这部片子,从表现手法来讲,既有科幻的成分,也有灵异的成分。导演只想借这些十分规的表现手法,给女主人公杰西营造一条能够随时推倒重来的人生之旅。杰西每次出海,就是给她一次重新筹划人生的机会。但是很显然,杰西把所有的机会都浪费了,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宿命的怪圈中徒劳挣扎。而她的挣扎正是我们尘世生活的反映。日升月落,我们在每一个日子里反复修改人生,意图到达我们梦想的样貌,可到头来,人生只是一场虚妄。

当然,从古至今的哲学家对人生的这些问题,已有长篇累牍的探讨。电影《恐怖游轮》再要来探讨生命这些大命题,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恐怖游轮》的伟大之处,不是发现了这些古老的哲学命题,而是在于它借助光影色彩,借助女主人形而下的尘世生活,完整而深刻地诠释了这些形而上的哲学命题。

如果说,在这之前,这些生命哲学,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性和意念中,它对我们大多数懵懂的人来说,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电影却透过血淋淋的镜头演绎出时光的重复性、生命的虚无性、宿命的杯具性,从而唤醒我们情感神经的尖锐痛感。它就像捅破尘世窗纸的那根手指,又像扎中麻木穴位的那根细针。

就是说,《恐怖游轮》的好处不在于它象征了什么,而在于它巧用这么一个惊悚而荒诞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它不是一部只想透过科幻或灵异获得票房的游戏之作,而是电影史上象征主义的又一部力作。窃以为,单凭这一部作品,年轻的七零后导演史密斯就能够挤进大师的行列。

由于电影从头至尾是一个循环的圈。那么从什么时候,算作主人公杰西人生之旅的开始呢?

其实不管电影里出现多少个杰西,而实际上只有两个杰西,一个是杰西的肉身,也就是现实生活的杰西。一个是杰西的灵魂——也就是从游轮上回到杰西,当然也可看作是从轮回中回到的杰西。我们就让电影从灵魂杰西杀死肉身杰西开始吧。

当灵魂从游轮回到,发现肉身是那么的毛躁、粗鄙、冷漠、气急败坏、歇斯底里,毫无耐心,她当即从杂物房里掏出一把铁锤,毫不犹豫就把肉身给砸死了。这象征什么?象征我们的灵魂永远都不满意现实中的自身,我们总喜欢否定过去的自己,我们总期望现实中的自我能抵达梦想。但人生之事,不如意常常十有八九,现实中的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与理想中的自己重叠。自我否定,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看看,灵魂杰西狂砸肉身杰西的动作是多么的有力而坚定!

对女人而言,尘世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子女。能够说,子女几乎是女人全部的目标和理想。电影正是借杰西那个患有幽闭症的儿子,来象征人类的理想。正是理想达不到我们意念中的高度,我们压抑的情绪才会不断反常。表此刻电影里,就是家庭主妇杰西恨铁不成钢,一巴掌把残疾儿子打倒在地。杰西对儿子的否定,其实就是人类达不到理想的高度而表现出的诸多坏脾气。

耐人寻味的是,儿子是因为被窗外的灵魂杰西惊动了,才把颜料瓶打翻的,如果肉身杰西耐心一点,儿子或许就会与灵魂携起手来,被灵魂点拨而渐入佳境。可惜的是,在尘世忙碌的肉身,完全忽略了灵魂的存在,甚至门铃响起,懵懂的她仍不明白是灵魂来访。肉身总喜欢按照世俗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理想,很少想到,让灵魂参与到理想的建设中来。就像此刻我家,儿子的目标是做个科学家,但我们并不知晓通往科学家的途径在哪里,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让他在书山题海中度过童年少年,让他每门功课都拿A。但这会不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呢?我们全然懵懂无知。而我们也很少去征询灵魂的意见。显然,很多时候,根据自己的心性,我们隐约觉得这么做不对,可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我们并不知晓。

电影中,灵魂不等跟肉身商量,就直接把肉身给否决了。这十分暗合人类的自杀行为。人类的自杀正是灵魂杀死肉身。

好了,此刻肉身死了,儿子归灵魂杰西所有。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想,全然掌握在灵魂之手。就看灵魂如何给我们的人生画出多美的蓝图了。问题是,人类的理想一开始是建立在世俗生活之上,而世俗生活,又得靠我们的肉身才能体验,如果肉身不存在了,理想也就彻底不存在了。所以,在电影里,灵魂杰西驾车带着儿子出门,路上那场车祸无论如何也躲不掉。当肉身死后,儿子(理想)也注定要横尸街头。

然后,死神以出租司机的模样,让不甘心失败的灵魂杰西有了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那就是出海。从帆船上一觉醒来,灵魂杰西忘却前尘往事,重新应对蓝天碧海。导演在这时,开始采用了空间折叠理论,就是说,在某个时空,儿子仍然存在。在灵魂杰西的意念中,儿子正在家里等着自己回去。这象征灵魂又开始了有目标的生活。

为了点醒灵魂杰西,死神搬出了几十年前在海上神秘失踪的游轮。这游轮既是人性的试验场,又是生命轮回的象征。游轮的名称叫埃俄罗斯号。而埃俄罗斯是古希腊传说中的风神,是西西弗斯的父亲。西西弗斯绑架死神、又不信守对冥后帕尔塞福涅的承诺,因此触怒众神,被打入地狱,每一天将一块巨石推上山去,然后又让它滚下来。周而复始,无聊而枯燥地干着这件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细究起来,西西弗斯的困境正是人类的困境。

一出生,我们迎来送往每个平常日子。这样的日子不会因我们快乐而多一秒钟,也不会因我们忧伤而减一分钟。我们整个人生便是这些单调日子的叠加。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我们活一天跟活一辈子没多大区别。除日子的重复外,我们还有大多其他重复,我们重复睡觉起床,重复吃喝拉撒,重复穿衣洗涮,重复恋爱分手、重复在一丘田里刨食吃,重复在一间办公室里讨生活……等等。死神把杰西致身于埃俄罗斯号游轮中,其实是想在她与肉身会合之前,先模拟一种现实生活的场景,让她试试应手。

而她的四个同伴,更多的是象征日常中的事物。好!随着时光一天天簇拥而来,相同的事物从残缺的帆船登上这座神秘游轮。同时,杰西新的灵魂也跟着上船。按理说,当相同的事物无限度地叠加时,我们总能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可由于人类天生的局限性,以及固定的思维逻辑,我们总不能尽善尽美地处理好生命中相同的事物。就比如恋爱吧。初恋失败,我们能够抱怨是太年轻,没有经验;等有了经验,却发现彼此都已结婚,我们便抱怨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离婚再去结婚,却发现婚姻依然不幸,只好抱怨是旧时光在我们身上打上了太深的烙印,以致新爱被已经根深蒂固的个性所戕害;如果我们在婚外找到了感情,可由于长期处在“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的状态,依然还是抱憾终生。

又比如说中国历代那些农民起义,旧朝代是推翻了,但新朝代依然换汤不换药的专制制度。表此刻埃俄罗斯号游轮上,就是无论杰西怎样努力,她的同伴几乎都会惨死,甚至连死亡方式都大同小异。定向的思维逻辑和人类由来已久的历史宿命,让杰西在应对相同的事物时,没有大多异想天开的法子,而是沿袭了以前。

在游轮上永远都持续着三个杰西,能够看作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灵魂的三种状态。没有见证屠杀之前的杰西,处在一种潜意识的自我状态下,上船之后,她仓皇失措,只明白要回家看儿子(达成目的),但却一点都不明白要如何与同伴(事物)相处。见证了“超我”杰西惨烈的屠杀(也就是处理事物简单而粗暴的方式)之后,“自我”杰西上升为“本我”杰西。“本我”杰西一向穷于应付与同伴之间的误会,反复解释同伴不是她杀的,妄想挽回自己在道德上的颓势,以持续自己与周遭事物的和谐性,但这时她偏偏失手误杀了一个同伴。

这跟我们的“本我”处理日常事物何其相似奈尔!我们的“本我”一生碌碌无为,从来都没找到解决事物的最佳途径,我们只好在道德层面上来证明我们存在的合法性——我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决不是异类,我与周围事物是相辅相成的。但红尘滔滔,总会让我们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出有亏于道德的事情来,就像“本我”杰西误杀同伴一样。所以等我们临死时,其实都无法在道德上自圆其说,来证明我们来世一遭是有好处的,也是合理的。

“超我”在不断地向“自我”和“本我”发出超越道德的指令:“只有杀死全部的人,我们才能回家!”因为她看到,只有当游轮上的人都死后,新的杰西和她的同伴才会再度登船。等到那时,她打算持枪挡在游轮的入口,阻止他们登船。而只要不登船,那么大家就能够回家了。

这种口吻的逻辑很让人会想起哲学家尼采来,尼采说,“人类最好的事情就是从来都没有出生;次好的事情,就是出生后立刻死去。”如果游轮象征着人生轮回的大舞台,那么杰西持枪挡在游轮的入口,意味什么?意味太阳落山后就再不会升起来——即时间突然死亡;意味新生的人将永远堵在子宫的出口;意味萌发的事物将永远处在僵眠状态。如果轮回的舞台上空空无也,那么杰西的确省事多了,可问题是,就算杰西他们不登游轮,能回到出海时的码头,那么等待她的,肯定不是世俗生活和自己的理想目标(肉身杰西和儿子),而是正在以秒表计量飞逝时间的死神(的士司机)。但是,庸常的“本我”又怎样能想到这些呢?即令如超人般的大哲学家尼采最后也因陷于人性的狂妄、颓废和虚无中而发了疯。

此刻,当新一轮的登船之后,“本我”杰西上升为“超我”杰西,这时的杰西不再在道德层面纠结了,为了回家见儿子(到达目的),也一厢情意地为了让所有人浴火重生,她毅然决然选取把现有的人全部杀光。她身上所表现出的果敢和能量,很让人想起为“正义事业”而选取武装暴动的革命家。革命家何曾想到过,他辛辛苦苦,以杀戮解决了一个旧世界,但建立起来的,往往并不是一个新世界。不管他是否成功,但轮回总会在关键的时候,将他打下“游轮”——人生的舞台,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宿命。超我本是从自我和本我中来,所以游轮上的杀戮不管有多少花样,“超我”杰西都无法战胜“自我”杰西,最后只能被“自我”杰西一斧头砍入深沉的大海之中。没有人能阻挡下一轮的登船,就像没有人能阻挡明天必定会到来一样。游轮的顶层,同一个女人堆积如山的尸体,既象征我们失败人生撕下的一张又一张草稿,又象征西西弗斯的一遍又一遍从山上滚下的石头,还象征不论经历多少轮回,我们的命运都大同小异,死是我们的惟一结果,不同的是,我们的死因及死状千差万别。

当灵魂杰西绝望地掉落大海之后,试验结束,死神把昏迷的她推上海岸,送回到尘世中,送回到肉身杰西和儿子的身边。按理说,经过了埃俄罗斯号游轮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三次推演,灵魂杰西就应获得了应对世俗生活的经验,懂得如何与肉身杰西和平相处,共同把儿子培养好(即让目标到达理想的状态)。可经过超我之后的灵魂杰西,已把自己视作了“真理”的化身,“对”的灵魂根本无法容忍“错”的肉身,一怒之下,她又掏出铁锤将肉身杰西砸死了。灵魂杰西的这种举动,正是人类历史留给后人的礼貌造成的,我们的灵魂一向以为自己能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却不知已有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左右我们,我们自以为“正确无比”的决定力根本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前人的礼貌(游轮上的三次推演)潜移默化的结果。

肉身死后,理想无所寄托,灵魂杰西带着儿子,又得经历一次车祸,穷尽一生的我们,最终只能奔向人生的虚无。

在死神的协助下,心有不甘的灵魂杰西再次出海,以崭新的赤子面貌重新登上游轮,好比西西弗斯将石头又一次推上了山……

把抽空的理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这正是导演的伟大之处。那么,应对主人公杰西这种无解的循环,我们能够想出终止的办法吗?

依我看,至少有三种方式能够停止这种无好处的循环。其一,象征死神的司机既然没有关计价表,并且杰西也答应他会回去。那么杰西完全能够以儿子不在身边的理由而拒绝出海,随死神离开尘世。这种终止方式比较消极,跟尼采“人类最好的事情就是没有出生”的观点颇有些相近。

其二,在埃罗俄斯号上,杰西完全能够放下执念,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自我、本我、超我三者和平相处,那么这个循环便不攻自破。没有“超我”杰西落掉入海,她就不会回去杀死肉身杰西,也就不会重新出海,也就不会再有人来登船。其实人类的苦役大抵也是由欲望设计了理想而来的。自人类有了终极理想后,人类就像被惩罚了的西西弗斯,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比没有任何目标的人要痛苦得多。假如人类能随遇而安,随形赋义,乐在今朝,不思明日的话,那么人类仍会同世界持续高度一致,成为懵懂众生中的一员。如果我们连死是什么都不明白,那么死神怎能奈何我们半分?那时,“恐怖游轮”就将会变成没有时间概念的世外桃源。恐怖的成因其实是来自我们内心。

这种终止,可看作是对人类礼貌的源头来一次大清算。

其三,如果灵魂杰西在回家之后,能够与肉身杰西和残疾儿子和平共处,那么这种无好处的循环圈也会不攻自破。这种终止方式,象征人类的灵魂自降“身价”,自愿随波逐流于世俗生活之中,理想能够有,但能不能到达完美,就随它去吧。“从庸常的世俗中寻找幸福和快乐的法门。”这就是了。

说到底,西西弗斯的困境就在于他把目标定在了山顶,如果他没有目标,也没有次数概念,他只把生命的全部快乐和幸福定义在如何将石头推上山,如何在推石头的过程,使自身的力量和石头达成和谐统一的态势和美感,那么众神对他的惩罚,就是无效的。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9】

假期抽空在网上看了一些以前的一些经典影片,看后的感想一一道来,也给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做一个介绍。

《恐怖游轮》强烈推荐,故事类似希腊神话寓言的现代版。

开始看了20多分钟,没怎么在意,觉得上当了,一部肥皂剧而已,差点把视频关掉不看了,到30多分钟的时候,才觉得一切都才开始

感觉《恐怖游轮》是所有悬疑片中情节最复杂的,但又似乎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在看它的过程中,你的大脑不得不飞速运转,才能理清全片的结构,同时记住,片子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导演精心策划的,后面都有交代与呼应,令人叹为观止,情节的回环丝丝入扣,真正让人拍案惊奇。

看完一、二遍之后,肯定还有许多迷惑的地方,这就对了,下面我给大家解疑吧。

周六早上,jess带着儿子去赴greg八点半的约一起出海(冰箱上的纸条写着:greg,thetriangleharbor8:30,是她提醒自己用的),但是因为儿子弄洒了颜料耽误了时间,所以jess为了不迟到开了快车,导致车祸,母子二人当场死去,这个故事的开端却在结尾交代了。(车祸原因很诡异,和一只鸟的血有关,仔细观察,电影里反复出现这种鸟)

死亡时间是8:17分,也就是jess手表和船上的挂钟永远停止的时间。当时看到这里,我很迷惑,因为其他人的时间是11:30。也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结尾看得出,原来是jess的灵魂在弥留之际记得有一个约还没有赴,所以请求死神带她去港口见greg一面以了牵挂,她承诺死神一定会回来赴死,但是却违背了承诺一去不回,于是有了后面的降罪。

船上和出租车上的两段对话是理解此片主题的关键:

当船上一行人经过走廊,看到船名aeolus时,提到aeolus的儿子sisyphus被神罚,要无休止的推石头上山,再眼睁睁看着石头滚落山脚。victor好奇sisyphus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要受此折磨,sally回答:他欺骗了死神。不,应该说是他向死神做出了承诺,却没有遵守诺言。

再看片尾jess搭乘出租车来到港口,司机(即死神,这个司机确实具有死神的气质,看完对话才明白司机就是死神,虽然故事没有交代,但仔细思考一下前后就会得出结论)说:我会把里程表一直开着,你会回来的对么?潜台词:你只可以去码头看一眼,看完就要回来继续搭乘灵车去冥界,因为你死亡的命运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jess回答:yes,i...ipromise。这个promise是关键,即jess对死神的承诺,和船上sally的那段解说惊人的吻合。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注定她将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的循环下去。

其实jess出场的神情就很诡异,一开始没注意到,也没想到。当那把钥匙出现的时候,充满了神秘气息,然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地上许多同样的纸团,都出自自己之手,掉落下水道的许多同样挂件,最后充满震撼的天台上堆积在一起的sally尸体,到车祸前的许多鸟的尸体,都在告诉我们循环的无止境。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恐怖游轮》观后感


《恐怖游轮》观后感

最开始看《恐怖游轮》其实感觉很一般,觉得只是无限的循环,今天去贴吧逛了一圈,然后再仔细思考下,它的确也是一部循环加平行刷新空间的推理性极强的电影。

首先,一些人会看得很糊涂,不知道到底是从哪开始循环,怎么循环的?首先,JESS来到海港边,显得很无力疲惫,然后抱了男1并说了IM SORRY,最开始我也以为只是欧美国家那些日常礼仪啊,给他抱歉她来晚了之类的,但是看到后面,会发现因为是JESS杀死了男1才这样说的。那么电影的这个情节是循环的开始吗?我认不是的,应该是从JESS躺在沙滩上眼睛睁开,还有一些蜘蛛爬那个情景开始的。因为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JESS是死了的,虽然在接近片尾的时候是两个JESS,出车祸,然后主线中的JESS没有死坐出租车又回到海港和其他四人出海,但是如果JESS没有死,那死的那个穿花裙子的JESS又怎么解释?所以JESS应该出车祸死了的。

还有就是为什么电影一开始的JESS即主线中的JESS会失忆呢?这需要我们思维跳一跳,在后面JESS会发现这是一个需要杀死所有人才能回家的循环,每次杀完后都会重来,于是就有两个JESS,一个戴头套用枪的JESS和主线的JESS,一个后面用刀割喉的JESS和主线的JESS。戴头套的是被主线的JESS推下海的,而用刀的是被主线的JESS杀死推下海的。而我们又会发现那个戴头套的其实就是主线的JESS,她在游轮这个空间是没有死的,因此记忆是存在的,而用刀的是死了的,记忆自然消灭,因此一开始的JESS应该是用刀的被杀死了的JESS,所以她没有记忆。于是她就在有记忆的循环和无记忆的循环中。

接着就是游轮上有女2的尸体堆积,有纸片的堆积,有项链的堆积,在出车祸前的海边有海鸟的堆积,那死了的JESS和她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堆积,难道是被送火葬场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平行刷新空间,在JESS从沙滩上醒来后一直到杀死家里家暴的JESS带儿子逃跑这不是属于轮船的空间,是属于JESS的死前情景加她的幻想,所以在此所有的东西又会随着她的循环刷新刷新,一切从新开始。为什么说是她的幻想?在电影开头她和她儿子和交流的种种场景,都可以推断出她是不会和儿子去出海的,一开始应该就是她自己驾车去海港然后出车祸死掉。然后她觉得自己很爱她的孩子,要拯救她的孩子因此有了出海遇难上轮船循环杀人的的事情,吧友对此解释为死神对她的惩罚,因为她像死神承诺只是去见孩子而结果她带她儿子逃跑,可以参考后面突然出现的出租车司机的话,对此,我也想不通,暂且参考参考吧友的意见。

最后,可以注意先游轮的名字伊奥罗斯,看看希腊神话,也许也能明白一些。一开始看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和以往看的不太一样,特别是前面场景,感觉还是唯美的,不像恐怖的,而且真心觉得这部电影很节约成本,几个片段来回的放。对比其他的,我还是更推荐看《盗梦空间》,虽然后者是空间的递归,比较好懂,像《恐怖游轮》这部真的需要很费脑子,容易想得自己很暴躁。

嗯,纯属自己理解吧。我不想去深入,费神,不想像JESS陷入执念,我要留着脑子准备考试,嗯嗯嗯。

恐怖游轮观后感通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怎么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恐怖游轮观后感通用,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1)

第一遍看以为看懂了,写了一半写出很不合逻辑的地方,才发现都错了,看完第二遍想了很久才发现原先真相藏得这么深……甚至根本都没演出来。

确实是一部烧脑子的电影,让人这么琢磨真对得起观众。首先我们明确电影的主线:JESS驾车带着儿子,应邀前往码头与朋友GREG一同出海游玩,在路上不幸出车祸,母子双亡,但变成鬼魂的JESS没有离开,欺骗了死神,依然独自前往了码头出海,结果应验了片中出现过的一段对白:希腊神话中,欺骗死神的埃厄洛斯受到惩罚,每一天把一块巨石推上山又眼睁睁看它滚下,每一天循环往复。JESS如埃厄洛斯一样得到痛苦循环的惩罚。

这条主线比较清楚,没有什么好疑问的,关键的问题出现了:JESS到底经历了怎样一种循环?我原以为就是一个大循环中套两个小循环,上船后,JESS看到第一批人死,然后挽救第二批上船的人(失败了),明白一切后将第三批人(除了第三批的自己)杀死,然后被第三批的自己打下海回到家,再次成为第一批人。这是按照电影的顺序,从JESS的第一视角看到的,乍看之下这样理解似乎合理,但只要一步步推下去就能发现很大的错误,事实绝不是这样简单。

看懂这部电影,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游轮上到底有几个JESS?我们按最多的时候来回答:3个。能够分别起名为1号:“刚上船的JESS”,2号:“想挽救朋友的JESS”,3号:“明白一切的JESS”,并且3个JESS按照这个顺序不断转变,游轮上始终动态的持续3个JESS的存在,下去一个,上来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是:这123号JESS只是表示形态,不是固定到3个人,一个时刻3号掉下海,2号就成为3号,1号就成为2号,然后新的1号上船。

第二个要弄明白的地方,这部电影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事实上这部电影连两条线完整的剧情都没拍出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明线的全部和暗线的一部分,船上同时存在的3个JESS其实是由两条线组成,所以不是简单的1-2-3-1转换,而是A1-A2-A3和B1-B2-B3同时转换。您先别吐血,听我分析先。

我们先来定义下这6个JESS。

A1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上船,同伴一个个被头套人用来复枪杀死。

A2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在同伴被杀后,在甲板把头套人推下海,见到新的一批人来,明白有个头套人会在剧院枪杀朋友,试图挽救但失败。

A3号:明线,电影主视角那位,失败后,明白了一切,换装套上头套在剧院用来复枪杀人,最后被活着推下海。

B1号:暗线,在甲板敲死了头套男,主视角JESS最后看到那位。

B2号:暗线,主视角最后看到的把VIC推到钉子上的。

B3号:暗线,在剧院枪杀失败,后用刀杀人,最后被敲死。

怎样造成这一局面的?我们从明线的2、3号JESS的转变说起。SALLY在船顶死后,A2号JESS在船顶看到看板一个JESS用铁棍敲死了一个戴头套的人并把他推下海,敲人的是B1号JESS,死的是B3号。这时新一批人到了,上来的是A1号JESS,也就是我们电影按照剧情发展我们视角的那一批。按下暂停,明确一件事,船顶的A2号看到这些,明白了一切,所以人死了就会重来,为了能回家见儿子,不得不将所以人杀死,A2变成了A3;甲板上的B1见到新一批人上来,B1变成了B2,然后干嘛去了不得而知,影片没有出现,但我们能够定义:旁观者。取消暂停,继续往下走,A3全副武装来到剧院,枪杀DYWNE和SALLY后,追杀A1的失败,被推下海(等会再来看这个下海的A3)。此时,A1在甲板看到新的一批人来了,上来的里面的JESS是B1,A1明白剧院有枪手,转变为要挽救同伴的A2,而一向在暗处的旁观者B2明白一切,转变为要杀人的B3,全副武装来到剧院,结果像影片里那样差点被A2爆头,没能枪杀掉DYWNE和SALLY,(这个时候B1在哪?B1就是那个在餐厅遭遇拿枪A2的JESS,A2此时是挽救者,她还不明白要杀掉所以人重来,所以她没杀人,只是拿枪去找头套人(B3)火拼,所以B1理所当然的吓跑了。)剧院一战后,B3没能杀掉DYWNE和SALLY,只能将其骗到房间

,割喉杀死DYWNE并捅伤SALLY,SALLY负伤逃跑。A2见到后一路追逐想救SALLY,SALLY当然以为是B3而逃跑,最后追到船顶,SALLY重伤不治。而此时B3也在追杀其他人,在甲板遇到B1结果被不幸反杀(注意,是被铁棍敲死,而不是像A3一样被活着推下海),这一过程被在船顶的A2看到,然后发生了分析开头的那一幕。这些就是船上发生的所以循环。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活着掉下海的A3,A3回到家,然后就像电影主线看到的,用榔头敲死了在家的自己,带着儿子乘车前往码头找GREG出海,路上发生车祸,如影片结尾告诉我们的那样,欺骗了死神,独自前往码头,成为了新一轮的A1。

完了?别急,不明白各位有没有发现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永远只有一个A3落海来循环,但船上还有一个B3要被敲死,B1从哪来呢?没有B1的货源,暗线就要断。所以要完善这一剧情,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被敲死的B3落海后也会在海滩醒来。这种解释不牵强,如同车祸后的JESS也能完好的前往码头,死神要这么折磨你,你还能死得了?此外,按照发生的时间来看,A3醒来前往码头就应转换为B1,B3则成为A1。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如果是A3变A1,B3变B1,时间来不及,要明白在海上JESS先在游艇里睡了几个小时,又遇到风暴,又被困在海中,最后才出现游轮,一次完整大循环得多久,船上杀人时间哪够。第二,A2在追着受伤的SALLY时,听到无线电里有GREG的声音,证明此时GREG正和未上游轮的A1在风暴中,更加证明这个A1就是由B3落海上岸回家到码头转换过来的。

到此才算把整个过程理清,但电影不可能单纯纠结于剧情这么简单,看懂剧情不代表看懂电影,《恐怖游轮》的主题在哪?最直观的就是希腊神话死神对埃厄洛斯的惩罚,埃厄洛斯死后求死神说给他三天时间回人间埋葬自己的尸体,结果没有遵守承诺回来,得到了不断推石的惩罚。结尾出现的出租车司机其实就是死神或者死神的代言人,车祸后的JESS乘出租车来到码头,司机说我先不关计价器等你回来,而答应好的JESS没有守信,于是得到自己循环往复的惩罚。关于这一点的理解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能够说是关于承诺,也能够说成宿命论,或者就按照电影剧情那样是关于一个不愿承认死去的灵魂的痛苦挣扎。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能够讨论的地方,比如频繁刻意出现的海鸟有什么寓意;水果的瞬间腐烂代表什么;JESS手表停滞在8点17分能够理解为车祸的时间(前面出现过的便条上有写8点30码头见);两次出此刻码头的告示牌上的“GOODBYEPLEASERETURN”有什么深意;最重要的,片名为什么叫《TRIANGLE》,循环的话,圆不更是?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2)

首先,我承认我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部影片总体给我的感受,是恐怖?不是!是血腥?也不是。但剧情就是那么反常和特别,足以燃起我对悬疑惊悚片一贯的热情。最初影片海报抓住了我的眼睛,本以为会是一部像《颤栗空间》《一次完美的逃亡》之类的以“逃亡”和“反抗”为主题的惊悚片,可是看完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恐怖游轮》,一部超现实构思的作品,卖的不是血腥,而是诡异。这部影片所谓的“恐怖”实际是指影片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分身术”者在一天之内心理世界的变化,从最初孤身流落三角洲的噩梦到最后的车祸,一连串的恐怖事件在莫名其妙地频频复制,而她却因此命运被迫在一个不断循环的时间线与灵异世界中重复刷新自己的罪恶。

她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单身母亲,孩子不小心碰洒了颜料,因此她勃然大怒顺手毒打孩子。然而当天一个陌生人的敲门声很快结束了这顿不必要的挨打,母亲很意外地冲出房门,那人却早已销声匿迹。后来,母亲莫名其妙地被另一个世界的同样身份的母亲取代,她把原来的母亲杀死并将尸体拖进后备车厢,接着她神色慌张地点着了引擎,像疯子一样地带着孩子在公路上疾驰。谁知死神作祟,当从一辆大卡车侧面擦过时,母亲的车突然腾空跃起,众目睽睽之下孩子连同原世界母亲的尸体横在马路中央,而只有这个来自未知世界的母亲二号幸免于难,此时站在车祸残骸旁的孤零零的她已是魂不守舍。其实,事情发展至此也只不过是女主人公恐怖经历的一个序曲。车祸之后她又像一个虔诚的梦游者,沉溺于无边的恐惧,此刻死神依然紧随她的脚步,踏上一艘死一般静寂的游轮,而和她一同出海游玩的朋友却逐渐被另一世界的她引入死亡的黑洞。

《恐怖游轮》的拍摄手法相当奇妙,剧情也很富逻辑性和推理性。就我个人的感受,以下几点大致可以概括我对这部影片的解析:

1. 刚开始确有几分“百慕大三角”的灵异;

2. 看到四分之一时剧情演化为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尽管主角换成了三男三女;

3. 看到一半时情节有些莫名其妙,怀疑女主角是《致命ID》里那样的精神分裂者;

4. 离结局大概四分之一处剧情开始有大的突破,女主角头戴神似《纸袋头》里的面罩,陷入重重疑惑;

5. 结尾部分令人豁然开朗,此时的女主角仿佛身在《楚门的世界》的世界,因为不论这一天如何结束,对自己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3)

晚上看了一部名为恐怖游轮的悬疑篇,感觉不错,值得分享。下面简单写一下我对此的影评。(ps:还没看过片子的人先不要看接下来的资料,因为它会大大打折你欣赏这部片子的悬疑性,等看完了欢迎回来)

首先讲一下这部片子想要说明的主题:命运发生是无法改变的,轮回和穿越只能一遍遍的重蹈覆辙,其实看过片子的人对这一点就应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毕竟片子的寓意还是比较清晰的。

其次讲一下游轮上发生的轮回次数问题。看了很多影评的资料,大多数人纠结与在游轮上同一时间存在多少组轮回次数上,很多人认为轮回了6次才进入了下一场景(海滩)。我认为实际上只有轮回了3次,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中途失忆)假设为一个完整循环的开始。从帆船失事到误上游轮到被人袭击将其(第三次轮回的自己)打下船,然后看到了这一切场景的轮回重现,这时能够理解成有两组人在同一时间的聚集——第一轮主角本人和第二轮全体。之后主角尝试救下每一个人,然后bla、bla、bla未果,同时主角此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人死后就会有新的轮回。当第三次轮回开始船上剩下第一轮主角和第二轮主角两人,尽管彼此还没有见面。第三次轮回主角已经想清楚了一个道理,为了自己的孩子务必杀了所有的人这样自己才有机会逃离游轮,这一次主角成功的杀死了除了自己的所有的人,最后被第三轮自己推下了游轮,实际上也是第一轮的主谓主角颠倒。这样才真正好处的进入了下一个场景。从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同一时间游轮上有三组轮回在不停上演。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是6轮回主要因为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视听混淆,殊不知配角的不同死法实际上就是一、二两轮(或是二、三两轮)的结果,也就是说配角们实际上

没有一个人是经历了完整的循环,只有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全部经历了一遍才真正完成了一次轮回。这个问题交代于此。(ps:游轮上的很多细节不做过多交代,没有费解成分,只需充分注意和观察即可)

最后就是主角回到家的场景,在经历了被推下游轮的命运后,主角奇迹般的回到了海滩边(竟然是自己的家,澹。┮宦沸朔芑氐郊铱吹搅嘶姑怀雒诺淖约赫在打骂孩子,一时心痛将自己干掉(注:被干掉的自己自始至终不是影片交代的主角,因为她根本没机会上船)。在逃离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自己和孩子都丧生,而影片镜头一转自己竟然站在了车祸的现场,身后站着一个神秘的司机(傻子都明白他就是死神),死神在带她走的路上飘过了码头,脑子坏掉的死神竟然答应让她去看一眼此时还没出海的同伴。主角在答应死神必须会回来的同时就已经打算重新来过一次同时也注定了轮回的开始,本片开头的上船的主角实际上满脑子很清楚即将发生的一切,但是爱子心切的她顾不得颠倒时间和轮回,但是没想到在船上睡了一觉竟然失忆了(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透过这样的交代我们不难发现,先前交代的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并非故事的开始,我认为故事的真正开始就应在于主角出车祸死亡后和死神达成的协议,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至于很多人非要质疑片子的严谨性,其实大可不必,我上文所阐述的逻辑相信肯定存在漏洞,实际上大家也不必过于追究,毕竟这是一部科幻片,能将如此荒唐的理论演绎的生动形象,情节引人入胜实属不易,让我们尽情欣赏片子的同时理解片子的寓意才是最重要的,别的只是增加观赏性的道具而已!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4)

到之后,芸芸众生,几乎没有不后悔的。“假如能够重来,我肯定不是此刻这个样貌。”“假如能够重来,我肯定能得偿所愿。”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却竖起中指摇了摇:未必。

电影《恐怖游轮》就是史密斯用一种惊悚的形式,将我们人生的种种推演了一遍,然后给出答案:无论我们怎样抗争,杯具是我们天生的宿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无解的死循环,我们注定要以无尽的遗憾结束尘世孤旅。

可惜的是,豆瓣上这部片子12万观众,我竟没发现一人看出电影这种令人绝望的象征好处。甚至都没发现有人要去探寻这部片子的象征好处。大家纠结在一齐争吵不休的,是这部电影究竟是一次幽魂的灵异之旅,还是时空重叠后的奇幻穿越?再或者争论电影中究竟出现过多少个主人公杰西,是哪个杰西杀了哪个杰西?电影的逻辑是无懈可击的,还是漏洞百出的?这些问题,看一遍的时候,的确绕得人脑袋疼,但如果你不是急着看影评,而是再看一遍电影,所有的细节和逻辑就都一目了然了,哪用得着在网上争来吵去?

其实,这部片子,从表现手法来讲,既有科幻的成分,也有灵异的成分。导演只想借这些十分规的表现手法,给女主人公杰西营造一条能够随时推倒重来的人生之旅。杰西每次出海,就是给她一次重新筹划人生的机会。但是很显然,杰西把所有的机会都浪费了,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宿命的怪圈中徒劳挣扎。而她的挣扎正是我们尘世生活的反映。日升月落,我们在每一个日子里反复修改人生,意图到达我们梦想的样貌,可到头来,人生只是一场虚妄。

当然,从古至今的哲学家对人生的这些问题,已有长篇累牍的探讨。电影《恐怖游轮》再要来探讨生命这些大命题,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恐怖游轮》的伟大之处,不是发现了这些古老的哲学命题,而是在于它借助光影色彩,借助女主人形而下的尘世生活,完整而深刻地诠释了这些形而上的哲学命题。

如果说,在这之前,这些生命哲学,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性和意念中,它对我们大多数懵懂的人来说,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电影却透过血淋淋的镜头演绎出时光的重复性、生命的虚无性、宿命的杯具性,从而唤醒我们情感神经的尖锐痛感。它就像捅破尘世窗纸的那根手指,又像扎中麻木穴位的那根细针。

就是说,《恐怖游轮》的好处不在于它象征了什么,而在于它巧用这么一个惊悚而荒诞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它不是一部只想透过科幻或灵异获得票房的游戏之作,而是电影史上象征主义的又一部力作。窃以为,单凭这一部作品,年轻的七零后导演史密斯就能够挤进大师的行列。

由于电影从头至尾是一个循环的圈。那么从什么时候,算作主人公杰西人生之旅的开始呢?

其实不管电影里出现多少个杰西,而实际上只有两个杰西,一个是杰西的肉身,也就是现实生活的杰西。一个是杰西的灵魂——也就是从游轮上回到杰西,当然也可看作是从轮回中回到的杰西。我们就让电影从灵魂杰西杀死肉身杰西开始吧。

当灵魂从游轮回到,发现肉身是那么的毛躁、粗鄙、冷漠、气急败坏、歇斯底里,毫无耐心,她当即从杂物房里掏出一把铁锤,毫不犹豫就把肉身给砸死了。这象征什么?象征我们的灵魂永远都不满意现实中的自身,我们总喜欢否定过去的自己,我们总期望现实中的自我能抵达梦想。但人生之事,不如意常常十有八九,现实中的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与理想中的自己重叠。自我否定,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看看,灵魂杰西狂砸肉身杰西的动作是多么的有力而坚定!

对女人而言,尘世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子女。能够说,子女几乎是女人全部的目标和理想。电影正是借杰西那个患有幽闭症的儿子,来象征人类的理想。正是理想达不到我们意念中的高度,我们压抑的情绪才会不断反常。表此刻电影里,就是家庭主妇杰西恨铁不成钢,一巴掌把残疾儿子打倒在地。杰西对儿子的否定,其实就是人类达不到理想的高度而表现出的诸多坏脾气。

耐人寻味的是,儿子是因为被窗外的灵魂杰西惊动了,才把颜料瓶打翻的,如果肉身杰西耐心一点,儿子或许就会与灵魂携起手来,被灵魂点拨而渐入佳境。可惜的是,在尘世忙碌的肉身,完全忽略了灵魂的存在,甚至门铃响起,懵懂的她仍不明白是灵魂来访。肉身总喜欢按照世俗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理想,很少想到,让灵魂参与到理想的建设中来。就像此刻我家,儿子的目标是做个科学家,但我们并不知晓通往科学家的途径在哪里,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让他在书山题海中度过童年少年,让他每门功课都拿A。但这会不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呢?我们全然懵懂无知。而我们也很少去征询灵魂的意见。显然,很多时候,根据自己的心性,我们隐约觉得这么做不对,可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我们并不知晓。

电影中,灵魂不等跟肉身商量,就直接把肉身给否决了。这十分暗合人类的自杀行为。人类的自杀正是灵魂杀死肉身。

好了,此刻肉身死了,儿子归灵魂杰西所有。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想,全然掌握在灵魂之手。就看灵魂如何给我们的人生画出多美的蓝图了。问题是,人类的理想一开始是建立在世俗生活之上,而世俗生活,又得靠我们的肉身才能体验,如果肉身不存在了,理想也就彻底不存在了。所以,在电影里,灵魂杰西驾车带着儿子出门,路上那场车祸无论如何也躲不掉。当肉身死后,儿子(理想)也注定要横尸街头。

然后,死神以出租司机的模样,让不甘心失败的灵魂杰西有了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那就是出海。从帆船上一觉醒来,灵魂杰西忘却前尘往事,重新应对蓝天碧海。导演在这时,开始采用了空间折叠理论,就是说,在某个时空,儿子仍然存在。在灵魂杰西的意念中,儿子正在家里等着自己回去。这象征灵魂又开始了有目标的生活。

为了点醒灵魂杰西,死神搬出了几十年前在海上神秘失踪的游轮。这游轮既是人性的试验场,又是生命轮回的象征。游轮的名称叫埃俄罗斯号。而埃俄罗斯是古希腊传说中的风神,是西西弗斯的父亲。西西弗斯绑架死神、又不信守对冥后帕尔塞福涅的承诺,因此触怒众神,被打入地狱,每一天将一块巨石推上山去,然后又让它滚下来。周而复始,无聊而枯燥地干着这件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细究起来,西西弗斯的困境正是人类的困境。

一出生,我们迎来送往每个平常日子。这样的日子不会因我们快乐而多一秒钟,也不会因我们忧伤而减一分钟。我们整个人生便是这些单调日子的叠加。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我们活一天跟活一辈子没多大区别。除日子的重复外,我们还有大多其他重复,我们重复睡觉起床,重复吃喝拉撒,重复穿衣洗涮,重复恋爱分手、重复在一丘田里刨食吃,重复在一间办公室里讨生活……等等。死神把杰西致身于埃俄罗斯号游轮中,其实是想在她与肉身会合之前,先模拟一种现实生活的场景,让她试试应手。

而她的四个同伴,更多的是象征日常中的事物。好!随着时光一天天簇拥而来,相同的事物从残缺的帆船登上这座神秘游轮。同时,杰西新的灵魂也跟着上船。按理说,当相同的事物无限度地叠加时,我们总能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可由于人类天生的局限性,以及固定的思维逻辑,我们总不能尽善尽美地处理好生命中相同的事物。就比如恋爱吧。初恋失败,我们能够抱怨是太年轻,没有经验;等有了经验,却发现彼此都已结婚,我们便抱怨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离婚再去结婚,却发现婚姻依然不幸,只好抱怨是旧时光在我们身上打上了太深的烙印,以致新爱被已经根深蒂固的个性所戕害;如果我们在婚外找到了感情,可由于长期处在“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的状态,依然还是抱憾终生。

又比如说中国历代那些农民起义,旧朝代是推翻了,但新朝代依然换汤不换药的专制制度。表此刻埃俄罗斯号游轮上,就是无论杰西怎样努力,她的同伴几乎都会惨死,甚至连死亡方式都大同小异。定向的思维逻辑和人类由来已久的历史宿命,让杰西在应对相同的事物时,没有大多异想天开的法子,而是沿袭了以前。

在游轮上永远都持续着三个杰西,能够看作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灵魂的三种状态。没有见证屠杀之前的杰西,处在一种潜意识的自我状态下,上船之后,她仓皇失措,只明白要回家看儿子(达成目的),但却一点都不明白要如何与同伴(事物)相处。见证了“超我”杰西惨烈的屠杀(也就是处理事物简单而粗暴的方式)之后,“自我”杰西上升为“本我”杰西。“本我”杰西一向穷于应付与同伴之间的误会,反复解释同伴不是她杀的,妄想挽回自己在道德上的颓势,以持续自己与周遭事物的和谐性,但这时她偏偏失手误杀了一个同伴。

这跟我们的“本我”处理日常事物何其相似奈尔!我们的“本我”一生碌碌无为,从来都没找到解决事物的最佳途径,我们只好在道德层面上来证明我们存在的合法性——我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决不是异类,我与周围事物是相辅相成的。但红尘滔滔,总会让我们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出有亏于道德的事情来,就像“本我”杰西误杀同伴一样。所以等我们临死时,其实都无法在道德上自圆其说,来证明我们来世一遭是有好处的,也是合理的。

“超我”在不断地向“自我”和“本我”发出超越道德的指令:“只有杀死全部的人,我们才能回家!”因为她看到,只有当游轮上的人都死后,新的杰西和她的同伴才会再度登船。等到那时,她打算持枪挡在游轮的入口,阻止他们登船。而只要不登船,那么大家就能够回家了。

这种口吻的逻辑很让人会想起哲学家尼采来,尼采说,“人类最好的事情就是从来都没有出生;次好的事情,就是出生后立刻死去。”如果游轮象征着人生轮回的大舞台,那么杰西持枪挡在游轮的入口,意味什么?意味太阳落山后就再不会升起来——即时间突然死亡;意味新生的人将永远堵在子宫的出口;意味萌发的事物将永远处在僵眠状态。如果轮回的舞台上空空无也,那么杰西的确省事多了,可问题是,就算杰西他们不登游轮,能回到出海时的码头,那么等待她的,肯定不是世俗生活和自己的理想目标(肉身杰西和儿子),而是正在以秒表计量飞逝时间的死神(的士司机)。但是,庸常的“本我”又怎样能想到这些呢?即令如超人般的大哲学家尼采最后也因陷于人性的狂妄、颓废和虚无中而发了疯。

此刻,当新一轮的登船之后,“本我”杰西上升为“超我”杰西,这时的杰西不再在道德层面纠结了,为了回家见儿子(到达目的),也一厢情意地为了让所有人浴火重生,她毅然决然选取把现有的人全部杀光。她身上所表现出的果敢和能量,很让人想起为“正义事业”而选取武装暴动的革命家。革命家何曾想到过,他辛辛苦苦,以杀戮解决了一个旧世界,但建立起来的,往往并不是一个新世界。不管他是否成功,但轮回总会在关键的时候,将他打下“游轮”——人生的舞台,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宿命。超我本是从自我和本我中来,所以游轮上的杀戮不管有多少花样,“超我”杰西都无法战胜“自我”杰西,最后只能被“自我”杰西一斧头砍入深沉的大海之中。没有人能阻挡下一轮的登船,就像没有人能阻挡明天必定会到来一样。游轮的顶层,同一个女人堆积如山的尸体,既象征我们失败人生撕下的一张又一张草稿,又象征西西弗斯的一遍又一遍从山上滚下的石头,还象征不论经历多少轮回,我们的命运都大同小异,死是我们的惟一结果,不同的是,我们的死因及死状千差万别。

当灵魂杰西绝望地掉落大海之后,试验结束,死神把昏迷的她推上海岸,送回到尘世中,送回到肉身杰西和儿子的身边。按理说,经过了埃俄罗斯号游轮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三次推演,灵魂杰西就应获得了应对世俗生活的经验,懂得如何与肉身杰西和平相处,共同把儿子培养好(即让目标到达理想的状态)。可经过超我之后的灵魂杰西,已把自己视作了“真理”的化身,“对”的灵魂根本无法容忍“错”的肉身,一怒之下,她又掏出铁锤将肉身杰西砸死了。灵魂杰西的这种举动,正是人类历史留给后人的礼貌造成的,我们的灵魂一向以为自己能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却不知已有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左右我们,我们自以为“正确无比”的决定力根本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前人的礼貌(游轮上的三次推演)潜移默化的结果。

肉身死后,理想无所寄托,灵魂杰西带着儿子,又得经历一次车祸,穷尽一生的我们,最终只能奔向人生的虚无。

在死神的协助下,心有不甘的灵魂杰西再次出海,以崭新的赤子面貌重新登上游轮,好比西西弗斯将石头又一次推上了山……

把抽空的理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这正是导演的伟大之处。那么,应对主人公杰西这种无解的循环,我们能够想出终止的办法吗?

依我看,至少有三种方式能够停止这种无好处的循环。其一,象征死神的司机既然没有关计价表,并且杰西也答应他会回去。那么杰西完全能够以儿子不在身边的理由而拒绝出海,随死神离开尘世。这种终止方式比较消极,跟尼采“人类最好的事情就是没有出生”的观点颇有些相近。

其二,在埃罗俄斯号上,杰西完全能够放下执念,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自我、本我、超我三者和平相处,那么这个循环便不攻自破。没有“超我”杰西落掉入海,她就不会回去杀死肉身杰西,也就不会重新出海,也就不会再有人来登船。其实人类的苦役大抵也是由欲望设计了理想而来的。自人类有了终极理想后,人类就像被惩罚了的西西弗斯,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比没有任何目标的人要痛苦得多。假如人类能随遇而安,随形赋义,乐在今朝,不思明日的话,那么人类仍会同世界持续高度一致,成为懵懂众生中的一员。如果我们连死是什么都不明白,那么死神怎能奈何我们半分?那时,“恐怖游轮”就将会变成没有时间概念的世外桃源。恐怖的成因其实是来自我们内心。

这种终止,可看作是对人类礼貌的源头来一次大清算。

其三,如果灵魂杰西在回家之后,能够与肉身杰西和残疾儿子和平共处,那么这种无好处的循环圈也会不攻自破。这种终止方式,象征人类的灵魂自降“身价”,自愿随波逐流于世俗生活之中,理想能够有,但能不能到达完美,就随它去吧。“从庸常的世俗中寻找幸福和快乐的法门。”这就是了。

说到底,西西弗斯的困境就在于他把目标定在了山顶,如果他没有目标,也没有次数概念,他只把生命的全部快乐和幸福定义在如何将石头推上山,如何在推石头的过程,使自身的力量和石头达成和谐统一的态势和美感,那么众神对他的惩罚,就是无效的。

恐怖游轮观后感(篇5)

关于时间,电影是所有艺术形式中,将这个概念表现得最为极致,最耐人寻味的一种。我们建构,解构,重塑,推翻,甚至将无止境的时间压缩为短短两个小时。我们无法在时间上做文章,而痛苦又正好是个时间概念,电影刚好可以。于是乎,才有了那么多用意不明的倒叙,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插叙,残酷又美好的回忆,以及难以解释的梦境。

正因为有了叙事,电影才成为一种语言,它模拟现实世界模拟得越像,它表现现实世界的能力就越弱。语言的魅力在于感觉,劲道,在于用最少的内容表现出最深层次的含义。非线性的叙事解构正好将这种语言的魅力放大,带领观者在创作者假定的时空中,抽丝剥茧,找到故事的主线与核心,开始一场名为“结束其实是个开始,一切可以重来”的游戏。

无关乎接受者和信息发布者在世界观与宇宙观上的不同,本质来说,这发生的所有一切都来自戏剧的假定性而已。现实世界根本没有改变,城市还是那样的城市,人还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你穿越在过了这些几乎密不透风的非线性时空以后,以后你看到一只蝴蝶,至少会想到,噢,地球上有个地方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某部电影里有这么一段关于宇宙命运的台词:“宇宙会崩溃为一点,然后再度膨胀,这样周而复始。当宇宙再度膨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重演。你所犯过的错误全会重演,一次又一次,永远轮回。”这个解释无疑可以概括整部电影。

《恐怖游轮》讲述了女主人公登上朋友的游艇准备度假,期间遇到了风暴,游艇被打翻,一行几人求救,刚好登上了一艘驶过附近的大游轮。之后发现,游轮空无一人,疑点重重,女主人公在神秘力量的驱使下,一个一个地杀死了同行的人。她的目的是想要等到下一次游艇经过,自己好逃出,但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不断遇见不同时空、不同心理状态的自己,在无数次轮回中,周而复始。她再次回到儿子身边,却发现那个暴躁的母亲正是几个小时前的自己,她杀了自己之后带着儿子离开,中途遭遇车祸。为了拯救儿子,她又坐着死神开的出租车来到码头,准备开始下一场生死轮回。

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理解成从前有艘游艇,游艇被风暴打翻,上面的人登上游轮,一个接着一个死,游艇上的人继续登上游轮,又一个接着一个死……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而刚好那艘大游轮的名字就叫“Aeolus号”,埃俄罗斯便是西西弗斯的父亲。

同样,女主角也是如此,从故事的起点到终点,就是一直在推着这块巨石,原因竟也是背叛了死神(司机),她答应司机会回来,可她下车之后再也无法回头,遁入下一场恐怖的轮回中。“希望”是潘多拉盒子中的最后一件东西。女性其弱,为母则刚,她正是抱着这个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盒子里释放出来的是无休止的挣扎和人生的终极宿命论。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是电影《暴雨将至》里点题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恐怖游轮》,虽然它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三角”。三角与圆圈,在运行轨迹上略有不同,圆圈的环形让故事走向趋于缓和,但一步一步同样有着矛盾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于情节点,最终走向故事刚开始的地方。三角同样如此,其中情节上的转折点,引起了人物在动机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在根本上导致了后来情节的发生。所以,圆圈的动力来自不可抗拒的外部,而三角的动力则来自内部人物本身。

故事的视角始终聚焦在1号女主杰西身上,包括她第一次登上游轮(船上出现的一堆项链,死尸等关键提示物都在提醒我们永无止境,就把1号杰西当作是最开始不明真相的群众中的一员)。1号杰西捡到自己的钥匙,看到神秘人的身影,在剧院看到蒙面人,打到蒙面人,调好留声机,传来呼救声,走到甲板上,惊恐的一幕出现了!新的一行人又出现了,他们声称看到的人就是1号杰西。惊恐的1号退回到驾驶舱,不小心碰到留声机,音乐变成循环,之后1号把钥匙掉在走廊里,被2号捡到,1号又在甲板上看到海中唐尼的尸体,而刚刚唐尼却死在剧院里。(1号,2号,3号杰西的剧情有细微不同,但依然是循环)1号杰西和2号维克特说话,不小心撞破他的头,这里就是为什么之前1号维克特要攻击1号杰西。接下来,1号杰西在化妆间看到的纸团,掉下的项链,此时的杰西没带项链,后来又带上了,埋下伏笔。

至此,走廊、甲板、餐厅、剧场、化妆间5个重要场景全部出现过一次了,餐厅里两个杰西遇见,剧场里,1号救出夫妻(之后把他们杀死在房间里,留下剧院的血字,解释了为什么唐尼尸体出现在海上,重伤的萨利爬到到处都是自己尸体的角落,为了让后面不断上船的人顺着自己的目的行动,当然此时的1号杰西还没有完全变成蒙面杰西)。写到这里,感觉很乱,但电影的细节和逻辑是无懈可击的,说有bug的人只是不明白永劫复归的道理,1号,2号,3号各自的剧情有细微不同,它们相互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而已。

重伤的萨利逃到船顶,震撼性的一幕出现了,很难想象当你看到一堆自己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感受。(《生化危机》里也有这样的桥段)此时1号杰西把自己外套给了萨利,这个设计客观上让观众更好的分辨几个杰西。之后1号杰西亲眼目睹2号杰西干掉蒙面杰西。之后新的人上船了,杰西现在的目标很简单,杀掉他们,改血字,带面罩,处理尸体。此时1号杰西已经变成蒙面杰西,跟新上船的杰西搏斗,只不过视角换成了蒙面杰西的,然后被推下海,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杰西被冲到岸上,跟最初在三角号上的梦境式影像一模一样。如果此时电影结束,一切都被解释为是一场异样的梦境的话,那么此片跟烂片没有区别。之后发生的事便是电影中更让人震撼,让人唏嘘的情节。

经历过一切的杰西冲到家里,却发现另一个对儿子毫无耐心,脾气暴躁的自己。她必须杀了自己,解救儿子,让一切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他儿子自闭的病症跟他两个态度分裂的母亲有很大关系)杰西处理尸体时,把死的她身上的项链戴在了自己身上。解释了之后重新回到游艇上的她戴了项链的细节。之后她开车带儿子离开,广告牌上的“Goodbye please return”这个细节也在暗示杰西和观众。接下来遇上的车祸扭转了整个局面,儿子死,自己的尸体被当做当场死亡,茫然的她看着这一幕,于是她接下来的打算,我们都明白了。(我更加偏向于在这个时候杰西已经死了,之后的她都是某种时空中的意识行为,参考《生死停留》)。出租车司机适时出现,明示她没有办法救活男孩,问她要不要坐自己的车,意思就是死神来接你该的地方了,而杰西回答“Yes,带我港口。”到了港口,司机说先不关计价器,意思就是死神给你一个道别的机会,完成了最后心愿之后必须回来。然后又问她“你还会回来的吧”。她回答“Yes,I promise.”可她却上了游艇,违背了诺言,终受到了死神的惩罚。

结尾的镜头和开始时无缝连接,“三角”重新杨帆起航,无限循环重新开始,直到她幡然悔悟。

恐怖游轮影评


恐怖游轮影评(一)

晚上看了一部名为恐怖游轮的悬疑篇,感觉不错,值得分享。下面简单写一下我对此的影评。(ps:还没看过片子的人先不要看接下来的内容,因为它会大大打折你欣赏这部片子的悬疑性,等看完了欢迎回来)

首先讲一下这部片子想要说明的主题:命运发生是无法改变的,轮回和穿越只能一遍遍的重蹈覆辙,其实看过片子的人对这一点应该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毕竟片子的寓意还是比较清晰的。

其次讲一下游轮上发生的轮回次数问题。看了很多影评的内容,大多数人纠结与在游轮上同一时间存在多少组轮回次数上,很多人认为轮回了6次才进入了下一场景(海滩)。我认为实际上只有轮回了3次,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中途失忆)假设为一个完整循环的开始。从帆船失事到误上游轮到被人袭击将其(第三次轮回的自己)打下船,然后看到了这一切场景的轮回重现,这时可以理解成有两组人在同一时间的聚集——第一轮主角本人和第二轮全体。接着主角尝试救下每一个人,然后bla、bla、bla未果,同时主角此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人死后就会有新的轮回。当第三次轮回开始船上剩下第一轮主角和第二轮主角两人,尽管彼此还没有见面。第三次轮回主角已经想清楚了一个道理,为了自己的孩子必须杀了所有的人这样自己才有机会逃离游轮,这一次主角成功的杀死了除了自己的所有的人,最后被第三轮自己推下了游轮,实际上也是第一轮的主谓角色颠倒。这样才真正意义的进入了下一个场景。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同一时间游轮上有三组轮回在不停上演。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是6轮回主要因为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视听混淆,殊不知配角的不同死法实际上就是一、二两轮(或是二、三两轮)的结果,也就是说配角们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经历了完整的循环,只有配角的两组不同死法全部经历了一遍才真正完成了一次轮回。这个问题交代于此。(ps:游轮上的很多细节不做过多交代,没有费解成分,只需充分注意和观察即可)

最后就是主角回到家的场景,在经历了被推下游轮的命运后,主角奇迹般的回到了海滩边(竟然是自己的家,囧!)一路兴奋回到家看到了还没出门的自己正在打骂孩子,一时心痛将自己干掉(注:被干掉的自己自始至终不是影片交代的主角,因为她根本没机会上船)。在逃离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自己和孩子都丧生,而影片镜头一转自己竟然站在了车祸的现场,身后站着一个神秘的司机(傻子都知道他就是死神),死神在带她走的路上路过了码头,脑子坏掉的死神竟然答应让她去看一眼此时还没出海的同伴。主角在答应死神一定会回来的同时就已经打算重新来过一次同时也注定了轮回的开始,本片开头的上船的主角实际上满脑子很清楚即将发生的一切,但是爱子心切的她顾不得颠倒时间和轮回,但是没想到在船上睡了一觉竟然失忆了(囧!),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通过这样的交代我们不难发现,先前交代的主角jess第一次上船并非故事的开始,我认为故事的真正开始应该在于主角出车祸死亡后和死神达成的协议,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至于很多人非要质疑片子的严谨性,其实大可不必,我上文所阐述的逻辑相信肯定存在漏洞,实际上大家也不必过于追究,毕竟这是一部科幻片,能将如此荒唐的理论演绎的生动形象,情节引人入胜实属不易,让我们尽情欣赏片子的同时理解片子的寓意才是最重要的,别的只是增加观赏性的道具而已!

恐怖游轮影评(二)

《恐怖游轮》,刚开始一听这片名,估计就是闹鬼的,或者僵尸之类的。等到真的开始认真看起电影,一下子就被女主角丰满而性感的身材吸引,以为接下来就是流血,咬死人啊,血肉模糊的公式化电影。然而,看到一半的时候,你会迷糊,剧情好像时空穿梭那样的未来与现实和过去的重叠,叫人联系到霍金的虫洞等概念。好久没有看过这么需要动脑筋的电影,这是我喜欢的,所以终于连饭都没吃,连脸都没洗,连笑都来不及就把它看完。结尾还是不大懂,最终需要绕回片子,看看百度上别人的评论,约莫可以明白了一些,nnd,这费劲的电影,什么导演和编剧嘛,厉害

究其极,影片想表达的似乎是一个女人,与一个“混蛋”男人生下一下孩子。也许后来是离异,或者丧夫,总之一人承担养育的辛劳,儿子也有些智力的障碍,致使这个叫jess的女人,性格暴躁,暴力倾向严重。对孩子粗暴,虐待孩子,这在西方来说,也是一种罪。等到出了车祸,母女丧生,这个叫jess的灵魂依然不甘,总试着时光倒流,挽救自己的孩子。也就是犯下的罪孽,自我的救赎。但电影好像是告诉我们,错了就是错了,死亡的就不能再改变的。死神不一定存在,但生老病死无法改变。无人可以抗拒“死神”!而影片的精彩之处,就是jess不断的次复一次的轮回去重来,试图改变死去或者失去的事实。我同意网上朋友的提示,那个车祸就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那个计程车的司机,长得真tm的有棱角,姑且当成是阴间派来的白无常或者黑无常。大概是奉死神之命,接送jess回地狱,但jess的赎罪之心强烈,一次次欺骗那个地狱的带路者-----司机。如果jess放弃了,停止无休止的救赎心理,懂得生死有命,就会随着计程车去到该去的地方,灵魂也得到安息。

然而她不甘心,就是这种试图改变“命运”的心理,让她在劫难的轮回里不断奔波,恐惧,疯狂,杀戮,被杀。在轮回里面,不管她一会儿扮演的是蒙面的“觉醒杀人”,还是被蒙面的所杀,都是虚幻,很有可能说明的就是“结局已定,游戏过程可以随机”。其实,观众只要留意一下一开始的jess,都是一脸的迷茫啊,看见东西都是似曾相识,就知道这“轮回游戏”是她来了很多次的。以及在船上的很多sally的死尸,还有岸边很多的海鸥的尸体,底盖下的项链等等,导演不止一处的告诉我们,她一直在轮回里奔波,而且只要她一息不放弃,就永远轮回在杀人或者被杀之中哦,痛苦异常,只有放下年头,该走的总会走,无可改变。这部电影在故事上,有点像西班牙拍摄的《魔岛迷踪》,都是丧子之痛。也有些《蝴蝶效应》和《死神来了》的那些精神,就是人类试图去改变的,看似改变了很多,最终结局还是一样。表面上,电影是宣传宿命论,其实,理解了的人叫它顺其自然,只有在生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以免给亲人和自己带来伤害。以及在生时,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试图救赎无法救赎的事情。

恐怖游轮影评(三)

《恐怖游轮》这部电影,是个小成本的东东,更是部很别致的恐怖片。

没有太多的剧情,是一个单亲妈妈参加一个好友组织乘船出海娱乐活动,由于遇到风暴,上了一艘豪华的游轮,好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杀人凶手到底是谁?

原以为是在讲叙一个普通的变态杀手的故事,从上游轮开始,故事开始精彩起来。同伴一个个地死掉后,从主角看到游伴和“自己”又上了这艘游轮,我意识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只是以恐怖片的形式在讲叙。

下面的情节,以不断的循环往复讲叙,才知道同伴的死如此的无奈,女主角最后杀死了以前的自己,重新踏上游轮,开始了另一次循环……

不断的往复开始这个故事情节,每次主角都以不同的处境重新进入这个同样的故事?是为了改变什么?是的,我认为是为了改变现状,改变有些弱智的孩子死亡的事实,女主角一遍一遍的改变着这些,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之中。

看完电影后,在网上搜了很多的影评,关于何处是开始,何处是结束,都在反复争论,没有一个成型的定论。其实,何必在这个上面下功夫呢?要死掉多少脑细胞……

这个电影我仍然定义为一个分裂人格之作,和《致命ID》、《搏击俱乐部》、《高压电》等电影大致讲述同样的故事,同时又加了《蝴蝶效应》的时空穿梭手法。在影片的场景中,看似不显眼地方,如希腊诸神的诅咒牌等,都在揭示着秘密,呼应都影片。

恐怖片具有的血腥场面及杀人手法、心理片具有的分裂特征、加上时空穿梭的表现方法,这一切都揉入了,够了!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如果总分5分的话,我给4分,总之,值得一看!

恐怖游轮影评(四)

首先,我承认我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部影片总体给我的感受,是恐怖?不是!是血腥?也不是。但剧情就是那么反常和特别,足以燃起我对悬疑惊悚片一贯的热情。最初影片海报抓住了我的眼睛,本以为会是一部像《颤栗空间》《一次完美的逃亡》之类的以“逃亡”和“反抗”为主题的惊悚片,可是看完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恐怖游轮》,一部超现实构思的作品,卖的不是血腥,而是诡异。这部影片所谓的“恐怖”实际是指影片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分身术”者在一天之内心理世界的变化,从最初孤身流落三角洲的噩梦到最后的车祸,一连串的恐怖事件在莫名其妙地频频复制,而她却因此命运被迫在一个不断循环的时间线与灵异世界中重复刷新自己的罪恶。

她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单身母亲,孩子不小心碰洒了颜料,因此她勃然大怒顺手毒打孩子。然而当天一个陌生人的敲门声很快结束了这顿不必要的挨打,母亲很意外地冲出房门,那人却早已销声匿迹。后来,母亲莫名其妙地被另一个世界的同样身份的母亲取代,她把原来的母亲杀死并将尸体拖进后备车厢,接着她神色慌张地点着了引擎,像疯子一样地带着孩子在公路上疾驰。谁知死神作祟,当从一辆大卡车侧面擦过时,母亲的车突然腾空跃起,众目睽睽之下孩子连同原世界母亲的尸体横在马路中央,而只有这个来自未知世界的母亲二号幸免于难,此时站在车祸残骸旁的孤零零的她已是魂不守舍。其实,事情发展至此也只不过是女主人公恐怖经历的一个序曲。车祸之后她又像一个虔诚的梦游者,沉溺于无边的恐惧,此刻死神依然紧随她的脚步,踏上一艘死一般静寂的游轮,而和她一同出海游玩的朋友却逐渐被另一世界的她引入死亡的黑洞。

《恐怖游轮》的拍摄手法相当奇妙,剧情也很富逻辑性和推理性。就我个人的感受,以下几点大致可以概括我对这部影片的解析:

1. 刚开始确有几分“百慕大三角”的灵异;

2. 看到四分之一时剧情演化为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尽管主角换成了三男三女;

3. 看到一半时情节有些莫名其妙,怀疑女主角是《致命ID》里那样的精神分裂者;

4. 离结局大概四分之一处剧情开始有大的突破,女主角头戴神似《纸袋头》里的面罩,陷入重重疑惑;

5. 结尾部分令人豁然开朗,此时的女主角仿佛身在《楚门的世界》的世界,因为不论这一天如何结束,对自己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恐怖游轮观后感400字


《恐怖游轮》观后感

利用寒假的时间,又看了一遍《恐怖游轮》这部烧脑大剧白看不厌,总能使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恐怖游轮》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电影,从严谨的剧情,巧妙的构思到优秀的摄影手法,都让人为之眼前一亮。这部电影比较晦涩难懂,比较需要烧智商,不是看一遍两遍就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结构和所需要表达出来的主旨。
女主角开车不专心,而不幸在路上发生了车祸。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算是正是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女主角在这场车祸中已经死亡,女主角根本没能赴约,根本没有和朋友一起出出海。有一种心理学观点认为,人在频临死亡的那几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这段时间在频临死亡者的心理感觉里会变得无限的漫长。这段女主角在自己频临死亡的这几分钟里,臆想构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在剧情里看到的和一群朋友出海,遇到风暴,登上恐怖游轮,开始梦魇般的死循环。
虚拟时空的逻辑关系分析并不难,只要理解现实与虚拟的分界线。我们从车祸开始说起,在车祸后,画面出现了躺在地上女主角的尸体,这个女主角根据电影的表层剧情,是被循环后的女主角自己杀死的装在袋子里装在车厢后。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车祸现场围观的人们就会发现有两个女主角,而实际上没有。这时候,画面由车祸现场温暖淡黄色的色调慢慢转向女主角与出租车司机,这时的画面已经马上变为阴冷灰暗,说明女主角基本已经死亡了,还剩下一息尚存。但是,她心愿未了,所以她用她仅剩的一点时间构想出了一个世界。
这部电影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也有很多种分析,也许再重新看一遍,又会有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 。

《恐怖游轮》观后感800字


《恐怖游轮》观后感

影片开始时,最初的声音是海浪声,然后看到画面,女主角抱着自己的儿子,小男孩的眼睛空洞无神地睁大着,感觉他受到很大的刺激,但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自己觉得有点诡异。前十几分钟不但没有看到油轮,而且还有一种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的感觉。
直到那一大片黑压压的乌云不断向杰西她们靠近,才慢慢的觉得这部电影有那么一点害怕了。杰西她们在经历风暴后,看见了一艘大游轮,然后杰西在犹豫之后,还是被朋友拉上了游轮,因为在他们其他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可是偌大的游轮里面,却没有看见任何人。这个时候,紧张的氛围开始了。
游轮里面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提心吊胆,害怕出现一群人,他们是藏在游轮的某个角落,准备围攻杰西她们。可是我的猜想远远不够大胆,没有双方残杀,而是自相残杀。游轮里的残杀后,杰西是存活者,可是刚刚才结束的残杀仅仅是无止尽中的一场残杀而已,后面循环往复着这样的故事。当时看见另一组求救人员呼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轮回。果真没有错,推动这个故事发展的就是轮回,无休止无止尽地轮回。
不过最后杰西再次走向帆船时我的确被这女人彻底地感动了。郭敬明的《幻城》里面有一句话:我颠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我想杰西可能也是有这样的一种情感支撑着她上船,为了救儿子,她一遍一遍的登上游轮,一次一次的领悟只有将所有人杀死,所有人才能活着回去。可是,不管杰西从头再来几次,结局都不会变。
整个故事都是杰西死后的幻象,因为她不承认自己已经在赶往码头时的车祸中死去,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她要救回儿子,所以上船。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注定她将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的循环下去。而打破这个循环并不难,只要杰西承认自己和儿子的死亡,回去赴出租车司机(死神)之约而不是上帆船去让时间重来,以此来救回自己的儿子。
整部影片结构精巧、逻辑缜密,画面和音乐相当完美,最出彩的是那些不易发觉的细节的设置,经得起推敲。在看它的过程中,大脑不得不飞速运转,不断更新自己之前所做的猜测或者是推理,才能理清全片的结构;与此同时,记住片子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在影片后面都会有交代,或者是与之相呼应。总而言之,这部影片令人叹为观止,情节的回环丝丝入扣,真正让人拍案惊奇。就如在看电影之前,老师说:这不是恐怖惊悚类型的,而是悬疑推理类型的片子。
看了这么多的解析,仍然还有几个地方没有弄明白。不过,大体可以感知,杰西其实没有选择,因为绝望的母爱即是一场永劫。因为杰西历经在自己一手捏造的噩梦中,不愿醒来。

《恐怖游轮》观后感400字


《恐怖游轮》有感

我们总是试图像女主一样杀死曾经的自己,以为现在自己认识到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是懂得打破规律后的自己,其实我们只是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我们有时候无法与命运抗争,包括死神,也许我们应该心安理得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知道:上帝要发生的事情无论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它都会发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乎上帝最后给我们什么,而是你自己选择某种方式生活,适当的调整即可,无需期待一次天翻地覆的扭转,世界并不会因你而不同,勇敢的面对接受上天赐给我们的每段经历,如果不去面对和接受,你就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死神的惩罚,永远在死去和新生中往复。
最近对感情和事业的体悟亦是如此。感情上,我们总是为失去而流泪,觉得自己如果哪里做的更好,或许都不会如此,只是,这就是命运不是吗?没有哪个人可以把人生演绎的完美,我们能做的只是接受命运给我的每一个礼物,尽力去做就好,无需为错过的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也会错过星星。接纳自己,接纳此刻的一切,只要保持积极努力的状态就好,无需心急和哀叹。戒了心灵鸡汤,脚踏实地的站在地板上,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如此,即是最完整的人生。
我们有时候的自我教育就像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一样,我们总是责骂自己,过后又反思不该如此,终归是没有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也许这一个接纳和欣赏很普通,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这也许是我这一生要学习和努力的最重要的功课。

[最新]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1000字集锦5篇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最新]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1000字集锦5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篇1

假期抽空在网上看了一些以前的一些经典影片,看后的感想一一道来,也给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做一个介绍。

《恐怖游轮》强烈推荐,故事类似希腊神话寓言的现代版。

开始看了20多分钟,没怎么在意,觉得上当了,一部肥皂剧而已,差点把视频关掉不看了,到30多分钟的时候,才觉得一切都才开始

感觉《恐怖游轮》是所有悬疑片中情节最复杂的,但又似乎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在看它的过程中,你的大脑不得不飞速运转,才能理清全片的结构,同时记住,片子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导演精心策划的,后面都有交代与呼应,令人叹为观止,情节的回环丝丝入扣,真正让人拍案惊奇。

看完一、二遍之后,肯定还有许多迷惑的地方,这就对了,下面我给大家解疑吧。

周六早上,jess带着儿子去赴greg八点半的约一起出海(冰箱上的纸条写着:greg,thetriangleharbor8:30,是她提醒自己用的),但是因为儿子弄洒了颜料耽误了时间,所以jess为了不迟到开了快车,导致车祸,母子二人当场死去,这个故事的开端却在结尾交代了。(车祸原因很诡异,和一只鸟的血有关,仔细观察,电影里反复出现这种鸟)

死亡时间是8:17分,也就是jess手表和船上的挂钟永远停止的时间。当时看到这里,我很迷惑,因为其他人的时间是11:30。也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结尾看得出,原来是jess的灵魂在弥留之际记得有一个约还没有赴,所以请求死神带她去港口见greg一面以了牵挂,她承诺死神一定会回来赴死,但是却违背了承诺一去不回,于是有了后面的降罪。

船上和出租车上的两段对话是理解此片主题的关键:

当船上一行人经过走廊,看到船名aeolus时,提到aeolus的儿子sisyphus被神罚,要无休止的推石头上山,再眼睁睁看着石头滚落山脚。victor好奇sisyphus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要受此折磨,sally回答:他欺骗了死神。不,应该说是他向死神做出了承诺,却没有遵守诺言。

再看片尾jess搭乘出租车来到港口,司机(即死神,这个司机确实具有死神的气质,看完对话才明白司机就是死神,虽然故事没有交代,但仔细思考一下前后就会得出结论)说:我会把里程表一直开着,你会回来的对么?潜台词:你只可以去码头看一眼,看完就要回来继续搭乘灵车去冥界,因为你死亡的命运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jess回答:yes,i...ipromise。这个promise是关键,即jess对死神的承诺,和船上sally的那段解说惊人的吻合。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注定她将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的循环下去。

其实jess出场的神情就很诡异,一开始没注意到,也没想到。当那把钥匙出现的时候,充满了神秘气息,然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地上许多同样的纸团,都出自自己之手,掉落下水道的许多同样挂件,最后充满震撼的天台上堆积在一起的sally尸体,到车祸前的许多鸟的尸体,都在告诉我们循环的无止境。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篇2

《恐怖游轮》这部电影,是个小成本的`东东,更是部很别致的恐怖片。

没有太多的剧情,是一个单亲妈妈参加一个好友组织乘船出海娱乐活动,由于遇到风暴,上了一艘豪华的游轮,好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杀人凶手到底是谁?

原以为是在讲叙一个普通的变态杀手的故事,从上游轮开始,故事开始精彩起来。同伴一个个地死掉后,从主角看到游伴和“自己”又上了这艘游轮,我意识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只是以恐怖片的形式在讲叙。

下面的情节,以不断的循环往复讲叙,才知道同伴的死如此的无奈,女主角最后杀死了以前的自己,重新踏上游轮,开始了另一次循环……

不断的往复开始这个故事情节,每次主角都以不同的处境重新进入这个同样的故事?是为了改变什么?是的,我认为是为了改变现状,改变有些弱智的孩子死亡的事实,女主角一遍一遍的改变着这些,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之中。

看完电影后,在网上搜了很多的影评,关于何处是开始,何处是结束,都在反复争论,没有一个成型的定论。其实,何必在这个上面下功夫呢?要死掉多少脑细胞……

这个电影我仍然定义为一个分裂人格之作,和《致命ID》、《搏击俱乐部》、《高压电》等电影大致讲述同样的故事,同时又加了《蝴蝶效应》的时空穿梭手法。在影片的场景中,看似不显眼地方,如希腊诸神的诅咒牌等,都在揭示着秘密,呼应都影片。

恐怖片具有的血腥场面及杀人手法、心理片具有的分裂特征、加上时空穿梭的表现方法,这一切都揉入了,够了!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如果总分5分的话,我给4分,总之,值得一看!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篇3

利用寒假的时间,又看了一遍《恐怖游轮》这部烧脑大剧白看不厌,总能使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恐怖游轮》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电影,从严谨的剧情,巧妙的构思到优秀的摄影手法,都让人为之眼前一亮。这部电影比较晦涩难懂,比较需要烧智商,不是看一遍两遍就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结构和所需要表达出来的主旨。

女主角开车不专心,而不幸在路上发生了车祸。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算是正是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女主角在这场车祸中已经死亡,女主角根本没能赴约,根本没有和朋友一起出出海。有一种心理学观点认为,人在频临死亡的那几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这段时间在频临死亡者的心理感觉里会变得无限的漫长。这段女主角在自己频临死亡的这几分钟里,臆想构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在剧情里看到的和一群朋友出海,遇到风暴,登上恐怖游轮,开始梦魇般的死循环。

虚拟时空的逻辑关系分析并不难,只要理解现实与虚拟的分界线。我们从车祸开始说起,在车祸后,画面出现了躺在地上女主角的尸体,这个女主角根据电影的表层剧情,是被循环后的女主角自己杀死的装在袋子里装在车厢后。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车祸现场围观的人们就会发现有两个女主角,而实际上没有。这时候,画面由车祸现场温暖淡黄色的色调慢慢转向女主角与出租车司机,这时的画面已经马上变为阴冷灰暗,说明女主角基本已经死亡了,还剩下一息尚存。但是,她心愿未了,所以她用她仅剩的一点时间构想出了一个世界。

这部电影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也有很多种分析,也许再重新看一遍,又会有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 。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篇4

我们总是试图像女主一样杀死曾经的自己,以为现在自己认识到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是懂得打破规律后的自己,其实我们只是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我们有时候无法与命运抗争,包括死神,也许我们应该心安理得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知道:上帝要发生的事情无论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它都会发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乎上帝最后给我们什么,而是你自己选择某种方式生活,适当的调整即可,无需期待一次天翻地覆的扭转,世界并不会因你而不同,勇敢的面对接受上天赐给我们的每段经历,如果不去面对和接受,你就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死神的惩罚,永远在死去和新生中往复。

最近对感情和事业的体悟亦是如此。感情上,我们总是为失去而流泪,觉得自己如果哪里做的更好,或许都不会如此,只是,这就是命运不是吗?没有哪个人可以把人生演绎的完美,我们能做的只是接受命运给我的每一个礼物,尽力去做就好,无需为错过的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也会错过星星。接纳自己,接纳此刻的一切,只要保持积极努力的状态就好,无需心急和哀叹。戒了心灵鸡汤,脚踏实地的站在地板上,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如此,即是最完整的人生。

我们有时候的自我教育就像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一样,我们总是责骂自己,过后又反思不该如此,终归是没有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也许这一个接纳和欣赏很普通,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这也许是我这一生要学习和努力的最重要的功课。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篇5

最开始看《恐怖游轮》其实感觉很一般,觉得只是无限的循环,今天去贴吧逛了一圈,然后再仔细思考下,它的确也是一部循环加平行刷新空间的推理性极强的电影。

首先,一些人会看得很糊涂,不知道到底是从哪开始循环,怎么循环的?首先,JESS来到海港边,显得很无力疲惫,然后抱了男1并说了IMSORRY,最开始我也以为只是欧美国家那些日常礼仪啊,给他抱歉她来晚了之类的,但是看到后面,会发现因为是JESS杀死了男1才这样说的。那么电影的这个情节是循环的开始吗?我认不是的,应该是从JESS躺在沙滩上眼睛睁开,还有一些蜘蛛爬那个情景开始的。因为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JESS是死了的,虽然在接近片尾的时候是两个JESS,出车祸,然后主线中的JESS没有死坐出租车又回到海港和其他四人出海,但是如果JESS没有死,那死的那个穿花裙子的JESS又怎么解释?所以JESS应该出车祸死了的。

还有就是为什么电影一开始的JESS即主线中的JESS会失忆呢?这需要我们思维跳一跳,在后面JESS会发现这是一个需要杀死所有人才能回家的循环,每次杀完后都会重来,于是就有两个JESS,一个戴头套用枪的JESS和主线的JESS,一个后面用刀割喉的JESS和主线的JESS。戴头套的是被主线的JESS推下海的,而用刀的是被主线的JESS杀死推下海的。而我们又会发现那个戴头套的其实就是主线的JESS,她在游轮这个空间是没有死的,因此记忆是存在的,而用刀的是死了的,记忆自然消灭,因此一开始的JESS应该是用刀的被杀死了的JESS,所以她没有记忆。于是她就在有记忆的循环和无记忆的循环中。

接着就是游轮上有女2的尸体堆积,有纸片的堆积,有项链的堆积,在出车祸前的海边有海鸟的堆积,那死了的JESS和她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堆积,难道是被送火葬场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平行刷新空间,在JESS从沙滩上醒来后一直到杀死家里家暴的JESS带儿子逃跑这不是属于轮船的空间,是属于JESS的死前情景加她的幻想,所以在此所有的东西又会随着她的循环刷新刷新,一切从新开始。为什么说是她的幻想?在电影开头她和她儿子和交流的种种场景,都可以推断出她是不会和儿子去出海的,一开始应该就是她自己驾车去海港然后出车祸死掉。然后她觉得自己很爱她的孩子,要拯救她的孩子因此有了出海遇难上轮船循环杀人的的事情,吧友对此解释为死神对她的惩罚,因为她像死神承诺只是去见孩子而结果她带她儿子逃跑,可以参考后面突然出现的出租车司机的话,对此,我也想不通,暂且参考参考吧友的意见。

最后,可以注意先游轮的名字伊奥罗斯,看看希腊神话,也许也能明白一些。一开始看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和以往看的不太一样,特别是前面场景,感觉还是唯美的,不像恐怖的,而且真心觉得这部电影很节约成本,几个片段来回的放。对比其他的,我还是更推荐看《盗梦空间》,虽然后者是空间的递归,比较好懂,像《恐怖游轮》这部真的需要很费脑子,容易想得自己很暴躁。

嗯,纯属自己理解吧。我不想去深入,费神,不想像JESS陷入执念,我要留着脑子准备考试,嗯嗯嗯。

廊桥遗梦观后感(系列9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廊桥遗梦观后感”。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部老电影,今天终于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它触碰了人们心里的那个禁区——情感和道德,究竟选择哪个的问题。这是一份经典的爱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们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开着卡车扬起了乡村小路的尘雾无约而来,四天后他又在尘雾中碎心离去。他继续旅行,而她继续生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回忆啊,却一遍遍浸润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他们的整个生命似乎可以归结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让人惆怅。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恋人。这是人性的弱点: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相望分离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这完美时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寻和品味。

可见,维系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责任”,换句话说,是她对农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尽管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夫妻之间已经失去爱情,但她仍然离不开理查德,因为她害怕于“小镇上的流言、抚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尽管农场主丈夫是忠于婚姻的(没有婚外情),但这并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缚感。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丝毫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罗伯特·金给了她一次选择爱情的机会,她也只能驯服于现实,将后半生奉献给这一小资产阶级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却始终无可奈何。

这种爱情的确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话,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了,女主角在电影里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确伟大,这没错。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在生活中遇见真正与自己灵肉相属的唯一的那个人?

最令我感动的,他对她说“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2

每次读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我都是在淡淡忧伤的气息中唏嘘不已,泪水情不自禁的顺着眼角滑落,读后感。像风一样孤寂的罗伯特·金凯,闯入了风韵犹存的弗朗西斯卡的生活。

古老的廊桥,宁静的乡间小屋记下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两颗压抑的心相撞,迸发出爱的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终于找到永恒的归宿,。四天之后,一个继续漂泊,流浪,一个依旧平静地过着乏味的生活,只留下永远不能相守的回忆与思念。我常常在想,在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目送着那个自己深爱的男人从生活中消失,如何压抑着内心翻江倒海的波澜。我常常在想,罗伯特·金凯,一任风吹雨打,把刻骨铭心的女人送回生活的正轨,是怎样忍受情感和良知的双重折磨。分离永远是作品最完美的结局,罗伯特·金凯从此再也没有打扰过弗朗西斯卡的生活,只是在远方他乡静静地思念那个深的女主人。

弗朗西斯卡从此安于小镇平淡的生活,却日日夜夜想念着那个刻骨铭心的摄影师。如此荡气回肠的爱情,如此不图回报的付出,纵然天涯各一方,这段不了的情缘依然在缠绵至老至死。这不是小儿女的青涩初恋,而是历经沧海的成年男女心灵的交融.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3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小说《廊桥遗梦》中,向读者讲诉了农夫之妻弗朗西丝卡和中年摄影家罗伯特金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开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出现在自己写作的文本当中,声称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出了一段尘封往事,并且委托他完成这一段故事,那一对兄妹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不过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给这个故事带上了几分现实感。

在故事前期短暂的沉闷过后,进入到故事后期时,我逐渐被他们之间深刻的恋情而感到震撼。故事的情节并不算复杂,已经成家生育的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偶遇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他们的相处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或许对于灵魂契合的人来说,这短暂的时间足以让他们燃烧尽一生当中所有的爱情。面对迟来的爱情,弗朗西斯卡选择了承担之间的家庭责任,而金凯则成全了她的决定,选择离开。

或许这就是他们对爱情最大的成全,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他们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只是为了让对方能够在往后余生里获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平静幸福,只是为了不去毁灭彼此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爱,怎么样的平静伟大让他们能够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在后半生里靠着回忆度过。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因为弗朗西丝卡是有夫之妇的身份而褪色。婚外恋向来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廊桥遗梦》则以此为切口,表达了对灵魂深处热烈爱恋的赞许以及对一种逝去时代的挽歌,展示了人类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深度。爱情本身就应该无关身份和地位,我们所谓的文档互怼也只是那些身份经历相近的人之间,更容易彼此吸引,擦出爱情的火花而已。如今我们谴责、否认古代的包办婚姻,无非是因为那样让人失去了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但是为什么在面对结婚之后发生恋情的人们,我们要立刻话锋一转,认为他们一定要忠于原来的婚姻与家庭呢?正如《紫贝壳》和《浪花》当中讲述了精神高度的一致性对于一段关系的重要意义,《廊桥遗梦》则更加深入探讨了什么是爱情,即使两个人仅仅在一生当中度过了短短的四天,但他们爱情的深度却绝对不亚于那些长相厮守的人。

伟大的激情和肉麻的温情之间的分限线究竟在哪里,我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对前者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给真挚的深情贴上故作多情的标签。其实一段感情无论在旁观者看来如何荒谬可笑,甚至为世俗所不容,但在当事人心中,那感情是真的,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是即使只有一转身的时间,也要用一辈子去念念不忘,甚至不敢想起,因为每次想起都会掀起心中的惊涛骇浪。

这本小说讲了爱情,却又不只是讲述爱情。借罗伯特金凯之口,作者表达了对组织化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否认,在逐渐走向制度化的社会当中,人们被管理和权力支配,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逐渐变得机械而生硬,当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的时候,一个人内心固有的情感体系,便很难在此找到认同感。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有越来越多敏感的人感到疏离和无助,而作者正是将这种感受投射到了两个人的情感之中,启示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

漫长岁月里,总有什么值得回念。他们的相遇太容易,别离之苦却长得浸透了后半生的沧桑,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4

在《廊桥遗梦》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这是一段婚外恋情,一个被作家用“真实性”、“悲剧性”和“死亡”包装过的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对于婚外恋,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舆论的谴责,被视为情感的禁区。婚外恋向来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话题,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恋的也不多见。沃勒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真可谓视角大胆独特。

沃勒的成功在于他没有让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的恋情有悖于读者的道德判断。作者让弗朗西丝卡在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选了后者——责任。并非常谨慎地“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爱,给死亡以诚挚的追悼,给往事以隆重的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的理解”,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好。作者非常聪明地只给他们四天的时间相爱,其浪漫而不失优雅,热烈而又洒脱,短暂而又漫长的恋情,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力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总之,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怀。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生命被禁锢在很小的空间里,人们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在哪里?信息时代的我们倒底需要的是什么?罗伯特·金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走向自然。他自称是“最后的牛仔”,是一个像豹子一样敏捷、自然、本色、强有力的男人,正因如此,他打动了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也打动了我们。他所选择的方式,亦是我们这些忙碌而无奈的现代人所向往的。

《廊桥遗梦》的确是一部令人激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它包含着某种严肃的含义。由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将思路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婚姻状况,想到尽管被舆论和道德谴责但却事实上存在的婚外恋情,是不是不尽完美的婚姻状况下的必然产物呢?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5

要塑造一个“浪子”、“最后的牛仔”的青少年时期以至于第一章太装了。读下来真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关于爱情和责任的故事。

Francesca,一个浪漫的意大利姑娘,嫁给美国大兵来到美国乡下。Robert,一个文雅的,有力量的,周游世界的素食主义摄影师。他只是来问路,见到对方的那一瞬,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们跳慢舞、吃素食、去大桥拍照,做爱,Robert还会采野花送给Francesca。四天过去,他问她,你要跟我走吗?和他走,去冰川、去温泉,去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但Francesca拒绝了,她的丈夫是个好人,爱看体育节目、爱小酒馆、爱吃肉,对孩子好。要是她走了,丈夫会陷入小镇的风言风语,孩子会被人看不起。看着Robert的车渐渐远去,模糊的车尾灯也模糊了她的视线。Francesca的丈夫临死前对她说,我知道你有很多梦想,很抱歉不能帮你实现。后来,Robert死了。再后来,Francesca也死了。他们的故事才公诸于众。很容易理解Francesca不跟Robert走的原因:当了母亲是有家庭责任的。

为什么Francesca会喜欢Robert,在我看来Robert就是那种口花花的男人:星辰大海、甜言蜜语、跳舞送花、自由和远方。但是反观Francesca的丈夫,他连这样的“小花招”都不愿意。Francesca是浪漫的人,丈夫只要一个持家的女人。

为什么Robert这样独立自由的人走遍世界都找不到自己的伴侣,在五十多岁才钟情于这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因为独立女性是不会让陌生人进门给他做菜并且听那些“最后一个牛仔”的故事的。他要一个纯粹的女性,一个世外桃源,只能在闭塞的乡下小镇。

为什么Francesca的丈夫明知自己的妻子心里有人却还装作若无其事,临死才说出那句话?因为Francesca嫁给他是嫁给美国的生活,他自己是留不住这样一个浪漫的女人的,说破也就永远失去她了。这样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但一生太长,还有责任。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6

最好的爱,是灵魂的相知

爱有时是疯狂的,更像是毒药,曾经的我们如同一头脱缰的野马,千山万水,只愿相望一眼,情定千年,哪管流言蜚语,哪管礼教门规。只要与你在一起,死了也愿。在这个充满浑浊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事只能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永不会再现。4天时间:相遇、相知、相爱;24年时间:分离、思念、成全。爱是永远珍藏在心底的一滴泪,《廊桥遗梦》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令人嘘唏不已。

一九六五年八月那个干燥而炎热的星期一,丈夫陪一双儿女去参加州博览会举办的获奖作品小牛展出活动了,弗朗西丝卡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四天时间,此时,她正悠闲地坐在秋千上喝着冰茶。国家地理杂志专业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因寻找当地一座廊桥而迷路了,看到有人就下车询问。他身材瘦、高、硬、气质不俗,只一眼,弗朗西丝卡就对罗伯特充满了好感且自愿带路,途中竟抽了一支罗伯特递来的骆驼牌香烟;为表示感谢,罗伯特还献给她一束野花,弗朗西丝卡对这位从华盛顿来的男人产生了一脉温情。罗伯特浪迹天涯阅人无数,他认为弗朗西丝卡外形固然宜人,更可贵的是善解人意,有生活的理解力和激情。留着长发的罗伯特在镇里人眼中,是一个无拘无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7

初看《廊桥遗梦》时,那时还很小,只觉得书名很美,因此被吸引。

廊桥,是一座古老的桥。那里有开满蝴蝶花的草丛,和千百条乡间的小道。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从这里开始,死后也在这里重逢。

小说之所以感人和美好,在于在当今这个千金之诺随意被打破,爱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世界上,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感情的真挚与坚守,以及生活在平凡世界中每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被压抑的个性表达。一段美好的婚外情,抚慰了那些被婚姻生活所绑架,囿于柴米油盐而失去自我的男男女女。

如果说《廊桥遗梦》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情的故事,相信许多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是不认同的。因为这段爱情远比婚外情复杂,又比它单纯,以至于超越了世俗对爱情的'定义,也超出了世俗道德能够对它的非议。

也许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真正的爱情很少,所以故事发生在1965年以前,一座小小的荒芜的廊桥,将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联系在了一起。有夫之妇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却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遇上了一位自由奔放的地理摄影师罗伯特,他们因为彼此懂得,在短短的四天里,彻彻底底的相爱了。

在小说中,弗朗西斯卡的出轨是对平淡乏味的人生的一次反抗,她反抗过,却没有因为真爱而失去理智,而是在爱得昏天暗地之时选择了家庭责任,将对方的美好永存心底,至死方休。弗朗西斯卡有自己的价值观,活着的时候一辈子献给家庭,死后要和心爱的人不再分离。

他与她一样,相识四天,却相爱了半生,怀念了半生,直至生命终结。22年后,在罗伯特生命的最后,他把跟那个小镇息息相关的所有的记忆,带上一封信,一起寄给了弗兰西斯卡,并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下,生不能与你相守,死后希望与你相依。

《廊桥遗梦》于90年代被拍成电影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上映后曾经引起了一波离婚潮,可见影响之大。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固然很美好,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之间是遗憾放大了美感,短暂成就了永恒。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怎样去评论呢?

《廊桥遗梦》不是流于表面的婚外情,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对与错,这段灵魂契合至死方休的爱情,之所以让每个读它的读者动容,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现实,体会到了责任和自由的冲突,也照见了生活中的自己。

当一个人选择结婚生子的时候,一方面是一种生命的开始,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结束,你得到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你用心经营家庭,你的孩子得以不断成长,可是你会慢慢老去。每一个婚内的成年人,他们都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社会责任,作为父母、子女、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来生活,独独是不能为自己。他们可以有亲情、友情,但不能有爱情的向往,多少人处在平淡的生活里,甚至不敢有一声叹息,只是努力过一段看起来正确的人生。《廊桥遗梦》读来之所以让人恨不起来,是因为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也有他的秘密,如果深挖下去,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此。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不论多少年后,人们观之仍能产生思考,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我们珍爱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充满了诗意,并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男欢女爱,世间永恒的事物。爱情是甜蜜的激情,也是难以抹去的心痛。廊桥遗梦中刻骨铭心的唯美爱情,让人相信,唯有相爱,可抵岁月漫长。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8

廊桥遗梦是我在一个网评里面看见的,于是百度。几天之前就在看小说,故事的情节以及对男女主人公的面貌想迫不及待的知道于是今晚狠下心来看完小说和电影。

对于好的`影片我有关个习惯喜欢先看书后看电影,我始终坚信书里对人的心里描写及情感电影是拍不出来的。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四天的爱情,起初我以为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无非就是悲欢离合看了简介才知道是中年人的故事,也许是年龄不到有也许是同是作为已婚并有孩子的女人,我被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弗朗西斯卡说过女人一旦结了婚成了家她的人生便是只有起点与终点。责任感会驱使着我们沿着轨道走。罗伯特也说人生有梦想便是美好的,哪怕他没实现至少他是个梦。

小说到快结尾我看的都很平静直到弗朗西斯卡收到罗伯特的遗物时流泪了,甚至觉得该写让他们见上一面,这样才不会有终生遗憾,或许这样写了我又会感觉不到罗伯特的郁郁而终,弗朗西斯卡那种钻心的思恋。活着属于家人,死后属于罗伯特,一生有一种感情他只有一次。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9

我的英文水平有限,没有办法阅读原著。这也是我很少会读外国书籍的原因。我担心遇见坏的译文,我担心不能很好的还原作者的意图。会选择看这本书,是鬼使神差的指引,无能为力下,我必须跨过英文原版,从译文读起。

故事很短,令我感动的,不是他们切实在一起过的那激烈的四天,而是未来生命里的守望。有人说,《廊桥遗梦》是颗婚外情的毒草。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定义“毒”这个字的,但起码,我并不觉得它有多坏。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字,常常伴随着意料之外,它的迷人,遇见就会知道。

面对他给她的信,面对她给孩子的信,我居然没有哭。我真的为这本书准备了很多眼泪,但却一滴也没留下来。为什么呢?也许,我一直觉得他们很幸福。如果,五十几岁的他,不曾遇见她,那是不是他终身不知道什么是爱?如果,四十几岁的她,不曾遇见他,那是不是她终身不知道什么是回应?然后,他们真正拥有了四天(96个小时)。这四天里,是实打实的两个人,现世中的两个人。最后,告别。但,那不是告别,是永恒。他们有的还不够多吗?他们凄苦吗?我不觉得。有爱,有回应,有温度,有守望,那么还想要什么?谁让他们到底相遇晚了。她为了责任留下,他为了爱她离开,那么还想要什么?

是谁规定,只有在一起才叫幸福?是谁规定,只有双手紧握才叫拥有?是谁规定,只有并肩散步才叫彼此?是谁规定,只有相互依偎才叫夕阳?现世中的不美好,常常因为它存在太多约定俗成的说辞。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人,活的小心翼翼。反抗的力量,薄弱到如心跳的声音,只有自己可以听到。我倔强着抗拒,但,我也得不服气的低头。我不怕言辞,但我真的做不到只为自己活着。

所以,我不为他们难过,我也不觉他们悲惨。反而,我倒觉着,他们幸福。因为相遇过,因为记忆着。当他的骨灰洒在她的家园,当她的骨灰洒在廊桥,你说,这世间谁还可以有他们浪漫?

会有人骂我冷血吧?那又有什么所谓,我只是在真实的道出我心罢了。至于这个心,是铁打的,还是雪做的,我有时都搞不清楚,谁还能知道呢?所以,评判还有什么意义吗?

回家观后感系列9篇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回家观后感系列9篇。欢迎你的品鉴!

回家观后感(篇1)

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龙应台《回家》

文中的兄妹四人,在清明节陪母亲回别离半个世纪的湖南老家。然而无论兄妹如何悉心照顾,母亲却是故土难寻、神色凄惶,儿女们也终于明白,所谓的回家,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个家早就不存在。它只存在于记忆里。人生之无奈,不过如此。更进一步想,那个家,其实只是一种象征:我们被时光抛弃,成为孤儿。不是母亲一个人回不去了,是我们所有人,回不去了。孩子不想回家,也许是他们觉得家里虽有父母,却没有了欢笑。情人不想回家,也许是他们觉得家里那人虽在,却失去了温馨。

而暮年的父母,那屋还在,然物是人非。面对垂垂老矣的父母,一脸不屑的我们,早已不是他(她)记忆中的那个追逐笑闹的孩子了。老人眼前的现实,恍惚得犹如一个忧伤的梦,而他们心里的那个家,却真实得难以寻觅。老人,成了这个世界里最可怜的孤儿。年幼时,父母是我们可以依偎的大山,我们觉得温暖。而长大后父母老了,我们是不是他们安全的栖息地呢?也许是,也许不是。成长的蜕变让我们遗忘了年幼时依偎大山时的温暖,世界的纷繁让父母成了我们心里一个模糊的符号。

面对孑然一身的父母,我们却让他(她)没有了大山的感觉。在那漫长的孤灯相对的日子里,他们期许的仅仅只是衣食无忧吗?面对一个业已糊涂的父母,我们是不是该像龙应台那样懂得感恩呢?也许,只有儿女们满心的感恩,才会换来母亲搭载时光机器的返程票啊!前天,我回老家探望喝农药未死的小姨。她还不到60岁,很能干。可受不了小儿子的恶言恶语就决绝的寻死。一屋子的儿子媳妇辈的振振有词地安慰她,却不解她为什么要寻死。我想安慰她,却找不到说辞。

我想起来,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回家观后感(篇2)

初识小鹏,源于他的《背包十年》。当时疑惑于中国居然有“专职旅行”的背包客,长达十年的旅途也让小鹏蒙上一层耀眼光辉。随着了解,又发掘他同贝爷专业的赞助探险截然不同,并非为钱,而是兴趣与坚持。

本书,我阅读的是电子版,捏合放大的图片实在舒服,舒适的排版更是增强性价比。略微不足的是,虽然小鹏费了大力气把《摩托旅行》的地点标注地图上。明显地,他并未轻易分享。这样也挺好,我们才能更期待专属自己的旅行。

先来感叹小鹏在这些年强化出的五官:嘴巴简单训练便能用当地语言进行简单沟通,耳朵能凭声音就判断对方所说语种,眼睛能发现更多的绚烂色彩,与想帮助自己的陌生人接触便快速发觉对方善恶,以及,最羡慕的身体倒时差能力。看似用处不大,但透过文字,我更能从这些斑斓的词汇中描述出丰富又独特的异国之美。

关于格瓦拉:

这个无畏的斗士因为同名购票网站的宣传,想必影响力相当深远。可之前就崇拜他的人也绝对不少,部分人看过《摩托日记》的电影,更多人读过《摩托日记》的书。那种自由,那种肆意想必都在某一刻影响很多读者观众,但保持内心激情并坚定目标的实在不多。尤其书中谈到很多外国读者,甚至格瓦拉的同乡们都曾想旧路重游。但小鹏做到了,着实让本书多了份励志跟激情。伴随旅途中对格瓦拉生平的完善与熟悉,最初的光辉铁定暗淡许多,可在读书过程,我的注意力逐渐从格瓦拉转移到小鹏本身,毕竟他俩并不相同,毕竟历史无法复制。

那些绚丽:

小鹏的双眼善于发现并描述色彩,也许是旅途地的美好风景,太多的艺术品格外有魅力。但绚丽的城市也足以让旅途充满惊喜。利用船厂油漆泼绘的街道,少了孤高,多了草根。多彩的地摊,车辆,建筑也成为旅行记录的风景,实在有够奇特。

那些球赛:

今晚的微博还在讨论“在3—0零封河床队后,巴萨第三次捧起世俱杯冠军奖杯。”羡慕小鹏居然亲临球赛现场,虽然曾被警告,幸好有惊无险抵达场地。他遇到了亢奋的球迷,分别喜欢不同球队的情侣,激情的球迷与激烈球赛带来的刺激,简直感同身受。

那些意外: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虽然开篇就提到签证的困难,我始终相信能成功!毕竟书还有大半没读,从不会一直写家里蹲的日子吧?但随着跟随小鹏了解世界,也发觉意外与惊喜都逐渐能被接受了。

关于阅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本次旅行的源头有很大程度源于图书,但收获却与书本里的大不相同,但经验可以参考。两者的辅助才让这次的旅行碰撞出火花吧。

不同之前的激情,感觉这本书更加沉淀,或许是小鹏完成青旅创建后的坦然吧,但他的成熟与收获在文中很好的表达出来了。既然经历,就无需后悔!

回家观后感(篇3)

《我们回家》读后感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回家》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一本书中,曹文轩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样的场景里,既形象又生动。八个小故事让我感到至深。就来说说《唱给奶奶的歌》这一篇吧!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孩子分别叫大鸭和小鸭。他们兄弟俩和奶奶相依为命。他们的爸爸早已离世,妈妈改价到很远的地方,再也不曾回来过。他们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身边的留守同学们,他们应该也如大鸭和小鸭一样需要父母的爱,然而他们却又比大鸭他们幸运了许多,他们的父母终会归来,他们的爷爷奶奶也在悉心的照料着他们。大鸭和小鸭却更值得令人怜悯,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得不到老天爷的同情,他们唯一的亲人奶奶也离世了。两兄弟为奶奶守了一夜的灵。

在这一夜里,他们一开始的确有些畏惧,我也茫茫然跟着畏惧。后来,想到与奶奶的点点滴滴,两兄弟哭得撕心裂肺,始终不相信奶奶已经离他们远去。我恍然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我竟不自觉的与他们一起泪流满面,心里仿佛多了一块石头,压得我有点儿透不过气。深夜的寒风也随村民们见惯了这人世的别离,丝毫不懂得可怜可怜这对孤儿。我不禁怨恨起了这夜、这风、这村民,他们怎会如此的无情啊?我多想穿越这文本的距离,飞到他们的.身边,将我的棉被披在他们的肩头。

就在我满怀愤恨的时刻,兄弟两想起了奶奶的歌谣。他们拿来五颜六色的彩纸和他们最爱的芦笛。小鸭起初吹着哀伤的调子,大鸭唱的也是悲伤的曲子。我心里的石头瞬间在他们的曲调中变成了巨石,泪水再次决堤。

大鸭们又想起了奶奶辛辛苦苦将他二人拉扯长大,已经非常疲惫了,也该休息了,另一个世界是美好的,奶奶去到那里就可以享清福了。慢慢地,他们静静的睡着了。奶奶也好像睡着了,蜡烛流完最后一滴泪,火苗跳动了一下,无声无息地熄灭了……我心中的巨石也随之飘飘悠悠成了一朵云。

看吧!这就是曹文轩创造的小舟——《我们回家》的冰山一角。仅此一角就让我如痴如醉,可见他刻画的人物、故事是多么栩栩如生。还没拜读过这本书的你还不快快行动起来!

回家观后感(篇4)

读完《回家去问妈妈》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体会到了我们与母亲之间的隔阂之因是因为我们的不在乎。

母亲是我们在最无助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的人,我们正处在叛逆的时候,也曾也是那样无知,过去的时光已成为惘然,仅是留下悲伤回忆,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认为我们不管有多大的脾气我都老是对我的母亲说一些心里话,有时也会厌烦不止,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她们的角度想想那的确是心里的哀痛。

俗话曾说过“妈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不要让我们的调皮成为她担心的牵绊,我们也许不懂得母亲,对我们做出多少的辛苦,但我们如果能做到每天对他们微笑一下,那将是他们多大的幸福啊!

我希望我们不要等到母亲白发飘飘的时候,才去和她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你将后悔莫及,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做一些令父母担心的事,在我们做出这些事情的同时有没有想到父母会更加担心。在我们生病时,她总是第一个赶到床前为我们做这做那,不要说母亲唠叨,那其实是她想和我们交谈,常回家看看去放开手中紧张的那根弦,敞开心中的那扇窗和他进行思想上的交谈。

《回家去问妈妈》让我觉得其实让母亲和我们一起前进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赶快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母亲的泪水等待干涸,多和他说说话谈谈心寻找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和母亲一同畅饮生活的无限美妙。

在生活中不要让妈妈担心,因为我们已有一定鉴赏力,回想自己的事情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印证着我们的成长,你将从中得到这个答案,朋友们,你们在行动吗?

回家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看了《熊猫回家路》这部电影非常感人。主人公有猎人老陈、研究院小冯、卢娃子和一个叫“胖胖”的熊猫。研究院小冯想去抓一只熊猫来研究,于是他去山上去找老陈去抓熊猫。于是他到了那个猎人老陈的家去,老陈同意了。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们带着猎狗去山上抓熊猫,小冯和老陈想了一个办法去抓熊猫他说可以吧熊猫引到悬崖这样它就无路可逃。于是,小冯把这只熊猫赶到悬崖边上那熊猫抓上了一根树干上,因为熊猫太肥了,树干也撑不住了,熊猫就掉到河里,接着小熊猫抓上一块巨大的石头,慢慢的爬上了岸。猎人追来没找到熊猫于是他们就回去了。第二天,猎人和小卢来到山上去砍柴,发现了那只熊猫就把它身上的叶子拿掉用手戳了他一下发现还活着。他听见了猎狗的叫声,就把熊猫藏了起来,然后下山了碰到了爷爷,猎人看他的框不见了,就问他“你的框呢。”他一声不响,猎人就要他回去吃饭。于是,他拿着被子把那只熊猫抱到一个木屋里去把它养起来。最终熊猫被老陈和小冯给抓住了,可是卢娃子一心要把熊猫放回大自然去。老陈和小冯被卢娃子感动了,他们打算不抓熊猫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感想是动物属于大自然的,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假如没有卢娃子执着的救熊猫,那么小熊猫再也看不见自己的妈妈了,就会关在笼子里,不能自由自在的在森林里玩耍了。这对熊猫是多么的痛苦啊。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卢娃子一样关心爱护小动物,这样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

回家观后感(篇6)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有事外出,我一个人在家乐得清闲,饭后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杂志,倒在沙发惬意地阅读起来。其中一篇文章打破了我的逍遥,倒让我的心情变得有点沉重起来。

这是厉彦林写的一篇文章,名为《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文章述说了作者在外工作近三十年,但他从未忘记在节假日时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只为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便不在乎回家之路有多么曲折和困难。厉彦林在文章末尾感慨道:孝敬父母,其实不用付出多少财富,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只要我们常回家看看,用心为他们做点事就好了。

读到这里,我像一个做错的小孩,怯怯的怔怔地望着这几行字。书本上传来的新杂志特有的油墨味,也让我的呼吸在此刻变得急促起来。

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母亲。似乎全天下的妈妈都拥有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了自己:我也有一个会做菜的妈妈,我最爱吃的菜就是她做的狮子头和糖醋排骨。在我的认知范畴里,这两道菜对于妈妈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所以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央求妈妈做这些菜给我吃。

我与妈妈的默契,在烹饪这两道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我投送出渴望的目光,妈妈便会麻溜得取下墙上的围裙,一伸手一绑带,便全副武装投入自己的战场,在锅碗瓢盆中烹饪出最能满足我味蕾的佳肴。

放寒暑假时,妈妈隔几天就会给我做一次。而我却没有一次感谢过她或是帮她做一顿饭。我总是匆匆吃完了饭便头也不回地跑回房间里写作业。我似乎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要去珍惜妈妈做的每一顿饭,没有理解妈妈一个星期盼望我平安回家的心情,没有想过要帮妈妈做一顿饭,替她分担她每天上班的辛苦,也没有和妈妈说过一次谢谢。

当下,大家似乎都很忙。大人忙着上班赚钱,小孩子忙着上学和参加各种辅导班。很多时候不得不靠点外卖将就吃一餐饭。所以在家能吃上一顿妈妈亲自煮的饭菜还是很开心的。很多人就算父母辛苦做了饭,他们也就只顾吃饭,玩手机。吃完饭连声谢谢也不说就提着包出门了,实属不该!

我要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好男儿志在四方,长大后我想自己也会如父辈祖辈那样,离开家乡踏上奋斗之路。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从南极长城站到北极黄河站,都是追逐人生梦想的舞台,可是也许再想吃妈妈做的饭就没那么容易了吧。

回家观后感(篇7)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初夏下午,大考季节,应子成努力替两个初中生补习历史,她把十一至十五世纪十字军东征争夺耶路撒冷当做故事来讲,希望那两个顽皮学生会有点记忆。也就是在那个夏天,战争的感觉仿佛扑面而来。她的前男友大品应征入伍,她重新试图与她对话,却无意间结实了战地通讯兵范朋,二人开始了远距离邮件聊天。邻居柏太太也给她讲述了亲人参与战争的故事又有雷老现身讲述,战地记者加路的出现也让她对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子成无意间发现大品早有新女友,不觉黯然。与此同时,她深受诙谐幽默的范朋吸引,决定前去中东与之相见,不料范朋却因公殉职,只得黯然带着范的骨灰回程。在经历了数次的心动,见惯世间繁复后而寻觅到了自己的真爱。亦舒从另一角度出发,虽未直面描写战争场面,但从另一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不光对士兵而言,对其亲人,留下的都是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有时他们回家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全球最畅销华人女作家亦舒最新作品大陆独家首发,精彩故事12月倾情呈现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开设专页推荐,各大知名媒体之声联名推荐。目前亦舒在腾讯上的微博,仅更新4条,关注者就已超过121万人。新浪网上针对的成熟用户,关注者也已超过数十万人。所有亦舒QQ群爆满,每日仍有无数人要求入群。豆瓣上亦舒俱乐部,线下亦舒书友会人员众多,其中众多女性表示亦舒文中蕴含的思想,至今仍是指导她们独立自主的明灯。无数职业女性认为是亦舒给了她们生活的智慧和勇气。无数女作家说是亦舒指导了她们写作,她们写作往往是从模仿亦舒开始。无数女性做到在照顾家庭外拥有自己完美的事业。大家都尊称她为“师太”,是品位和自立的象征。

有时他们回家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亦舒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来,一直被广大读者热爱,被大家尊称为“师太”。相较于其他港台作家而言,亦舒是最懂得如何叙述爱情故事的人。她笔下的人物,多为白领女性,聪明自立,勘破一切,却从不放弃努力,因现实理智而知取舍,取舍之间虽痛苦而不外溢,所有的悲凉一笔带过。而她笔下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职场、关于人生的哲理一直为大众所喜欢,比如:“有些人的生命剧本犹如一本写坏了的小说,上半部开始得轰轰烈烈,引人入胜,满以为不知有多少丰富奇趣的情节要跟着出场,但没有,到后来,销声匿迹,呜咽一声,就告结束。”简简单单的文字,道尽很多人的一生。无数的作家,绝大多数编辑都是她的拥护者,言谈举止,甚至行文间都受她的影响。

回家观后感(篇8)

近日朋友介绍我看亲爱的回家,本来一直只看韩片的我也开始慢慢对这国产的亲爱的回家产生了好感。

剧情:一位拥有专卖时尚精品店的少妇程桦被人设计陷害,在韩国过海关时因走私罪被监禁六个月!丈夫邵军因情境所迫,怕财产被法院充公,与程桦协议离婚,并深情承诺等待程桦回家时一定娶她!岂料程桦出狱归国急切寻找丈夫邵钧时,却误闯邵军和富家女安丽娜的婚礼现场。丈夫邵钧为防设计良久的计划被程桦所搅,又设计约程桦谈判并制造车祸假装失忆。

为了唤醒失忆的丈夫,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善良的程桦屈身为安家第二十八任保姆,潜伏进再婚的前夫家中,稍不留神就会被设计、栽赃、甚至陷害等种种打击折磨着程桦的心智。

面对昔日的恋人、妻子所承受的精神折磨,邵军内心多次被动摇。但少年时的家破人去楼空的记忆蒙蔽了他原本善良的心。为了能够掌权安氏企业,邵军费尽心机,倾尽才华。在与竞争对手宋氏集团的较量中,邵钧面对的不仅仅是商场上的竞争,更有情敌之间的较量。

宋尧出身贫寒却极具才气,凭借自身的智慧成为宋氏集团的执行长。机缘巧合,相遇失意的程桦,在宋尧的相助下,认清邵钧真面目的程桦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时尚的白领女性,一场心灵救赎的战争拉开帷幕

整片剧情看着程桦避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面对真情至爱的昔日丈夫,揭开邵军的真面目;面对默默助自已成就非凡璀璨人生的宋尧的追求可程桦脑海里却始终抹不去邵军落魄的样子以之使她苦苦的思争着。

观后感: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朋友相伴,小人想随-人生也不过如此。

回家观后感(篇9)

我觉得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就如同百灵鸟,聪明、灵巧而又可爱。他们思维活跃,灵感频发,记忆力强,用脑效率最高,这个时期上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补充。《十岁的我自己回家》就是一本专门为小学孩子编写的智慧阅读书。

我看了这本书,觉得我还有好多知识需要学习。我读了这本书内的几篇作文:《价值的转变》、《标准答案》、《弯腰,拾起尊严》、《在乎什么》和《惩罚》。《价值的转变》告诉我们:只有真实的付出,才会得到真心的收获。《标准答案》告诉我们:书本教给我们的是知识,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的是智慧。《弯腰,拾起尊严》告诉我们:人们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在乎什么》告诉我们:冯达诺用一种储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作者的不满,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最后一篇《惩罚》告诉我们,不犯错的人才是不可原谅的。要知道,在错误中学到的知识是记得最牢的!

除了这些,使我印象更深的是:一元钱一个奇迹。它是讲:一个小女孩叫朱莉亚,只有六岁,她的弟弟迈克病得很重。朱莉亚听到母亲讲只有奇迹才可以救迈克。于是,朱莉亚就带着一元钱去买奇迹,在买奇迹的路上,她碰到了一个穿着体面的先生,这位先生帮朱莉亚付了全部的医药费,迈克的病好了,家人都非常感谢那位先生。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全部医疗费我已收下:一块钱和一个小女孩的爱心。

《十岁的我自己回家》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大家快来一起分享吧!

恐怖直播观后感影评


《恐怖直播》是一部来自韩国的犯罪悬疑电影,影片首播于2013年,影片剧情精彩,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很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看了之后有深深的无力感,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朴鲁圭最初要的只是单纯的一句道歉,可这一个要求会被误解成很多很多。想要重振旗鼓的主播 想要上位的部长 急忙撇清关系的别台播音员 政府官员一层层的推脱与拖延 可是犯人只是想要一句道歉的这个要求没有人在乎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在欲望权利面前他们都失去了人性。

观看过程中,在看着他们小丑一般的举动时,联想到了韩国沉船事件,纪录片里记者不停的追问 船长想要去帮忙却被政府拦截 在事后却被反咬一口,家长的哭诉 政府的拖延不和电影有大同小异之处么。

很多事情 我们的初衷都很单纯,我们想要的可能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但很容易会被人误解成你要的不仅仅是一粒沙 你要的是一个石头是一颗陨石。我们是一个小小的公民,我们有话语权,我们也希望被重视,人活在这个地球上没有谁是不应该被平等待遇的,人是不应该分出高低贵贱的,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人类最基本的权益是正义。

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向上爬。

于是善良的人们发明各种手段去揭发,检举,惩治邪恶,并赋予一些人权力来执行维护正义。

可当某些不正当的人被赋予了权力,就会利用正义的手段栽赃陷害来牺牲他人权益,满足自己的利益。

人类发明正义,同时产生对立面邪恶正义被邪恶粗暴颠覆发明维护正义的手段邪恶的人利用正义手段牺牲他人利益。一个死循环,似乎邪恶和正义的生命力同样顽强。正应验那句西方的俗语如果你相信上帝,就一定相信撒旦凡事都有两面

这让我想起《潜规则》这本书提到的中国选官演变历程。首先发明科举制度凭才能选官,都是君子。但是有标准有规则就有漏洞,潜规则盛行,选官的演变结果是百分百小人上位。而各种反腐倡廉的举措都不能杜绝潜规则,于是明朝一位吏部尚书迫不得已,废除凭才能选官的规则,而是改用抓阄抽签,不凭资历没有规则凭天意。这种无厘头的做法虽然无法保证选贤任能,但是杜绝不正之风,避免百分百小人上任。当正义和邪恶随着规则的消逝一起死亡,两败俱伤,似乎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

《潜规则》还提到一个规律,恶政是一种排除君子的筛网。假设最开始德高望重的君子执政,当他的上级(恶政)要求他做牺牲他人利益的时候,他由于道德善良选择拒绝配合,狼狈为奸,而责任心又要求他尽职尽责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于是只能辞职,归隐山林。此时接替君子的自然是心狠手辣,能够完成恶政任务的小人。

然而我认为,仁政也是一种排除君子的筛网。因为小人会利用仁政的幌子来剔除君子,钻规则的漏洞,于是小人利用规则牺牲他人的利益,陷害君子,小人上位,小人上位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实施恶政。()最后又是潜规则盛行,乌烟瘴气。所以明朝那个吏部尚书才会放弃斗争,都是徒劳,只能废除规则,看天。

最优解竟然是看天,那么,上帝掷骰子吗?

维护正义就这么难吗?

这是是一部悬疑犯罪的剧情类电影。

这类电影在韩国并不少见,并且韩国也非常擅长通过该类电影去揭露人性。

一部好的电影,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刺刀。

其实一个国家的冷漠是最可悲的,那种深深的抛弃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而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真的是部很好看很好看的神作!

这部电影,河正宇是唯一的主演,影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他的脸部特写,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没有激烈的冲突来做辅助,完全凭借着眼神的变化去出传达出或惊恐、或害怕、或强装镇定的心理变化。

而河正宇无疑是完成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各种细节的处理将影片的紧张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连头发都能用来演戏。这句评语真的不是随便说说。

他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

影片所有的故事几乎是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展开,但展现的格局却一点都不少,无论是故事的连贯性还是剧情的安排都是值得称赞的。

电影所传递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要做的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衡量是非。

怎么才可以把人逼到那么绝望的地步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确实在循环

没有绝对完美的政府

像是知道每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都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他们或多或少一定有一些不能告诉他人的故事

你能看到那些人的摇曳也只是因为他们在肮脏中挺了过来 你能看到的也是众多修饰好的阳光明媚的日子 所有人都能看到黑暗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黑暗 知晓了他们的经历遭遇 每个明面上的好人们 都会愤怒 摇头 破口大骂 但是能有几个人为了这件事去付出些什么呢 只有那么感受过这种黑暗的人才会真正地去付出行动

就像这个电影里的年轻而又优秀的儿子 我能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但是我又不理解我不理解那种全身上涌的绝望 失去亲人的痛苦 回荡不绝的嘲笑与讥讽 真的让人觉得那句好人不长命坏人留千年是事实

从小你被教导要去善良 要去友善 要去谦让

长大了一切却又不是这样了 你要去提防 你要去算计 你要理解现实 你要前进就必须踏上他人的种种

年轻人 你有什么看不上的 你所待的社会就是这么个模样 所有的一切没有那么难以实现 但实现了的一切也难以承受

你不能过于地天真 你不可能被保护得好好的过上顺利的一生 你只能依靠自己 并且逐渐学会理解和忍让 你要慢慢变得强大 保护好自己所爱的人

不求兼济天下

只求念念不忘之人能好

你不用撕心裂肺毁去一切让别人感受到和你一样的痛苦

谷文昌观后感(系列9篇)


我们在不同阶段会看见很多优秀的作品,看完引人入胜的影视作品,我们的内心总会久久无法平静。我们可以提笔撰写观后感,诉说内心的所思所想,写观后感要注意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一篇观后感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谷文昌观后感"这样的内容,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谷文昌观后感(篇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视剧《谷文昌》在央视播出了。谷文昌是人民的好干部,也是共和国的英雄,他如一座丰碑,矗立在百姓心中。

英雄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文艺。每一位英雄都会和人们相逢至少两次,一次是历史的,一次是文艺的。毫无疑问,谷文昌就是这样的英雄。我曾有缘欣赏过话剧《谷文昌》,深受感动。转眼三年过去了,舞台上的“谷文昌”依然印象深刻。这几天,隔着银屏,与“谷文昌”再次相逢,有一些亲切,更多了几分期待。

电视艺术长于叙事。电视剧《谷文昌》充分发挥了这一艺术优长,全景式、生活化地讲述了一番英雄往事。与话剧《谷文昌》直击人心的震撼开场不同,电视剧开篇先叙谷文昌潜入东山岛侦察敌情。应该说,这样的开局值得点赞。一来,深入敌营的设置,展露出了谷文昌的英雄气和“机灵劲儿”;二来,后文中的一些人物在“序曲”中就不动声色地登台亮相,为谷文昌和东山这块土地以及这里人民的深厚感情作了巧妙的铺垫。

据报道,电视剧《谷文昌》共有30集,在当下的电视剧丛林中,“块头”并不算大。不过,对于一部诚意之作,已足够营造景深,从而把谷文昌的人物前史和人物特征交待清楚。目前我看到的前几集,已为谷文昌主政东山事迹的建立了顺畅的叙述逻辑,让人产生追剧的信心。

看过话剧《谷文昌》的人大多认可其形象塑造,辛柏青也因而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面对“辛郎饰谷在前头”,刘佩琦凭借精湛的演技,再一次成功塑造了电视版“谷文昌”。

一方面,电视“谷文昌”和舞台上的“谷文昌”保持了内在气质的一贯性和统一性。这应该得益于主创者对历史的充分尊重,以及在历史境况中把握人物内在精神气度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银屏上的谷文昌初心不改、坚持原则,同时,又“手腕子活的很”,善于处理复杂问题。比如,群众受到煽动,出现群体性事件后,谷文昌现场处置,巧妙化解矛盾,还顺势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如,为了推动土地改革,谷文昌通过召开表彰大会,让地主豪绅“自愿”赞同土改。再如,谷文昌想尽办法,把铜钵村那些男人被国民党拉了壮丁的妇女,从“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通过换一顶“帽子”的方法,找到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出路。

另一方面,电视剧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刻画,丰富了谷文昌的人物形象,细腻地呈现了一位好干部的“成长史”。比如,谷文昌刚从军队转到地方工作时,听说出现群体性事件,赶紧出门处理,顺手抓起一件军装,一转念,又马上放下军装,改而拿起了一旁的中山装。这个极小的“换装”细节,设计巧妙,表演得当,表现出谷文昌身份意识的自觉转变,深层次则体现了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的党性意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把谷文昌的成长和新中国的基层政权建设历程融为一体,也和党在新解放区赢得民心的曲折历程融为一体。我们观看谷文昌的故事并为之内心感动,实质上是回顾新中国走过的光辉岁月并为之心潮澎湃。

艺术塑造人物,不仅要描绘他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刻画他是怎样做的。也正是对“怎样做”的不同呈现,为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作为历史人物的东山县委组织部长、书记谷文昌只有一个,他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格已永镌史册。作为艺术形象的谷文昌,却可以也应该多样化。在不同的艺术手法下的“谷文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犹如一块宝石在不同的光照下会流露出千姿百态的风韵。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反复刻画一位英雄的形象,使之不断丰满,与塑造众多英雄人物,同样重要。

如果说,话剧《谷文昌》更多地是以一个好干部折射出了新中国的人民性,并赋予其审美意义;那么,电视剧《谷文昌》则把“人民性”作了更富故事性的细致阐发,在展现生活质感中彰显出谷文昌党性之崇高、人性之光华,就如他在剧中所说的,“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儿再小也不能做”。“做领导的,首先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腰杆挺直了”。这些道理,十分朴素,看似卑之无甚高论,实则指向现实、经久耐用。

类似的例子在剧中俯拾皆是。比如,面对解放初南下干部和东山当地的居民因为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谷文昌对自己和干部们提出,要少说多做,甚至可以不说,通过实际行动来告诉百姓党的政策是什么。当遇到老乡对政策不理解时,谷文昌说,要多鞠躬,多微笑,少辩解。这是谷文昌在70多年前东南一隅的“执政心得”或“为官之道”,但谁又敢说,这些做法在今天就过时了呢?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这是谷文昌作为一名干部的生前事,也是他作为一位英雄的身后名。

“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这是《人民日报》2015年报道谷文昌事迹的文章的标题。木黄麻,是谷文昌留给东山的一份礼物,是他留在世间的精神象征,也是电视剧《谷文昌》的一个重要意象。关于木麻黄,植物学辞典里一般是这样描述的:根系深广、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耐干旱、抗风沙、耐盐碱。而这又何尝不可以用来描述“谷文昌精神”呢?

谷文昌观后感(篇2)

随着电视剧《谷文昌》的热播,谷文昌一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那么历史上谷文昌到底是什么人,做了哪些事儿,为何被后人传诵至今呢?其实他身上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有很多,他诠释了什么才叫百姓心中的好官!

一、谷文昌何许人也?

谷文昌出生于河南,在1944年入党,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1950年在解放东山岛战役中表现突出,随后任职了东山城关区委书记,县组织部部长,再后来担任县长,县委书记。

谷文昌在东山岛声望很高,很大程度源于他在东山做出的贡献,刻入了当地群众心中。在当地清明节有个特殊的习俗,在祭拜祖宗之前,先得祭拜谷文昌,流传的俗语是:先祭谷公,再祭祖宗。

二、誓言:要么治服风沙,要么风沙治我

东山岛最大的问题在于治理风沙。在东山,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刮6级以上的大风。由于成年黄沙漫天,东山岛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可言,更别提耕田种庄稼了。

东山岛的居民一年中缺粮食,缺柴火,缺淡水,生活非常艰苦,很多百姓不得不以乞讨为生。谷文昌初次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时,就当即立下铁血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三、革命战士转型林木专家

治理风沙,最可取的办法就是:种树,于是谷文昌就在东山岛上开展了种树大战。可是东山气候恶劣,种树不易成活,更别提防范风沙了。谷文昌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种什么树。

革命锻炼了谷文昌攻坚克难的精神。为了找到适合东山岛种植的树苗,谷文昌不惜花费所有精力动员全体东山人搞实验,科学记录降雨,湿度,风向,风力,风速对各种树苗的影响。最终谷文昌发现了木麻黄树苗,于是大力继续研究推广。

通过大量的实验,谷文昌逐渐掌握了木麻黄的种植技术要点,因为木麻黄适合雨天种植,但苦于人手有限,所以每逢雨天谷文昌就没白每夜率领干部奔赴植树造林战场。

谷文昌的激情很持久,一连几年都在和植树造林较劲儿。最终几百条,上百公里的防风沙林带形成了,东山岛的居民终于有了植被,侵扰了东山百姓几辈子的风沙让谷文昌治下去了。

谷文昌观后感(篇3)

在学习谷文昌的这一股热潮中,我通过报纸、政治学习等多种渠道不断了解了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加深了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伟大出于平凡,这是所有时代先进人物产生和成长的鲜明特色和普遍规律。谷文昌精神的本质特征即: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宗旨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不断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致力发展、励精图治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谷文昌非常重视发展,把抓好发展作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在刚到东山工作时,面对满目荒凉、风狂沙飞的景象,于是,他和县委一班人带领东山军民踏上了治理风沙的漫漫征途。他们一边绿化造林,一边建水库、修水渠,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制盐、捕捞养殖等多种经营,还在滚滚怒涛之上筑起了一条联结东山岛与大陆的海堤,创造了奇迹,促进了东山岛对外的联系。他还提出抓教育、抓扫盲,大力倡导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在教育前线上,更应把学习谷文昌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勤学习探究,勤自察自纠,扬长补短,力求不断地发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推进教育创新的开拓者。在全新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但是新的理念和实际的有效教学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新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如何运用多元评价恰当有效地评价学生,如何真正发挥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作用的路还很长,以发展的眼光促进自己,促进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踏踏实实,不断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

谷文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他尊重实践、尊重科学,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实事求是。在带领东山军民改造环境、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他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坚持先试验再推广的工作方法,要求干部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他还经常教育干部要有群众观点,深入群众,吃透实情,多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多同人民群众商量,把政治、技术、业务结合起来。我更应把坚持发扬谷文昌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虚心学习,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反思,勤学习。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个会学习、会创造的人。陶行之先生曾讲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教师要担当起克服人类无知的重要使命,就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几年来,我始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能积极开展创造性、前瞻性的教学改革。我不仅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还从各方面、各领域猎取知识,时常徜徉于书海之中。知识让我满足,让我充实,让我得到快乐。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

总之,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种人生态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脚踏实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实实在在地努力做好工作,正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正确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要甘于奉献以立德,苦练本领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闲看堂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钟情教育,醉心教育,视教育事业为天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如春蚕吐丝,似蜡烛燃烧,为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无怨无悔,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坚实的道路,人生会变得富有意义而且无比崇高和伟大!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为实现“三个代表”努力工作就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做为教育建设事业奉献的模范。要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学习是前提,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渊博,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提高人格品位,适应新任务,新要求,才能体现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谷文昌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力创佳绩。

谷文昌观后感(篇4)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剧《谷文昌》第一集。不少漳州干部群众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再看谷文昌,再忆谷文昌,再学谷文昌。大家纷纷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播出电视剧《谷文昌》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我们要拿出谷文昌制服风沙的干劲,做好当前复工复产各项工作。

电视剧《谷文昌》共30集,第二集将于3月2日20:05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之后每晚黄金时段两集连播。该剧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漳州市委、市政府,东山县委、县政府等联合策划制作,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话剧院、博信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据悉,电视剧《谷文昌》脱胎于话剧《谷文昌》,拥有强大的创作基础。由吴子牛担任艺术顾问,黄克敏执导,谈锐、史建全、冯静编剧,刘佩琦、刘晶晶、雷恪生、奚美娟、韩童生、程煜、刘威、张喜前、薛山等众多资深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在总结话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电视剧的视听艺术特点,着力对人物、环境、细节和谷文昌的心路历程进行刻画。讲述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打响东山保卫战、让荒岛变宝岛、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爱戴和敬仰的感人故事。

谷文昌观后感(篇5)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和系列评论文章。我认真学习之后,再次受到深刻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从《人民日报》系列文章再看谷文昌、再学谷文昌精神、当“四有”干部,成为我们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县纪委书记工作岗位,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心中有党mdash;mdash;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

谷文昌的人生起落不少,但越是困苦,越见本色,无论任何岗位、任何境遇,他都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心中有党,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线,要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反对腐败,惩处腐败分子,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站在党和国家、人民的高度,敢于碰硬、敢于担当,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以此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

二、心中有民mdash;mdash;就是要坚决维护民利

正是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坚定信仰,谷文昌带领东山干部群众,苦战风沙十余载,打破了“神仙也难治”的魔咒,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正是明白“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的道理,他时时处处心系于民,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里。当前,一些发生在基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纪检监察机关要握紧“苍蝇拍”,勤拍“苍蝇”,回应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基层深入推进,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人民群众是从身边的“小事”、“小节”来评价政府部门和干部的,对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感受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切。因此,要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党务政务公开平台和民情反馈网络,实现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的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苍蝇式腐败”的苗头和线索,让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心中有责mdash;mdash;就是要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谷文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仅给东山岛留下一条绿色林带,更在人心铸起一座永恒丰碑。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职责定位,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抓住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执行纪律上敢于较真碰硬;要认真清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提出处置意见,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县委报告;要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党的纪律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加强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心中有戒mdash;mdash;就是要做到正人必先正己

谷文昌一生恪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他为人民的利益夙兴夜寐、呕心沥血;而对自己,则清正廉洁,节俭朴素,从不为自己和子女谋取私利,始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正人先正己。监督执纪的人,更要守纪律、讲规矩。新的形势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纪律约束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切实做到“严、细、深、实”;要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要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及时发现制止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苗头和现象,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谷文昌观后感(篇6)

电视剧《谷文昌》登陆央视一套播出,该剧取材自谷文昌的真实事迹,讲述了他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打响“东山保卫战”,让“荒岛”变“宝岛”,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爱戴和敬仰的感人故事。

电视剧版《谷文昌》脱胎于国家话剧院创作的同名话剧作品,男主角谷文昌一角由国家话剧院演员刘佩琦饰演,在话剧中有出色表现的演员刘晶晶再度饰演谷文昌妻子史英萍。此外,雷恪生、奚美娟、韩童生、刘威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也作为主要演员出现。

《谷文昌》首播出后给人的感觉中规中矩,很红很专,意识形态很浓厚。不过剧情漏洞很多,剧情连起来像是流水账,制作上也稍显粗糙。作为纪实类电视剧,对谷文昌生平事迹的描述有些单调,常常是没有铺垫的直击主题,所以目前看来还没有打动人的地方,相反有一些无厘头的情绪在里边,这其实是对编剧水准的一种检验。

演员方面,刘佩琦等主要演员的演技很好,很生活化,也有年代感,只是还没有完全摆脱高大全的感觉。而且让60多岁的刘佩琦饰演34岁的谷文昌有些太勉强了,脸上的褶子实在没法用美颜滤镜磨去。群众演员太不专业,表演生硬,与刘佩琦等主演的对戏中很容易让人出戏。

像《谷文昌》这样的电视剧应该是以刻画人性为主,无论哪个国度、哪个时代,一个抛去自己利益而为了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的人都是伟大的人,其中人性的闪光点是需要导演着墨去刻画的。人物身上的故事也是好故事,传记类影视剧大情节不含糊是本分,小细节不马虎才是编剧、导演的真功夫!目前看来,这部《谷文昌》在细节问题上差了很多。

国内不缺少此类影视剧作品,像是电影《焦裕禄》《杨善洲》等等,虽然算不上精品但至少让一部分观众热泪盈眶,是行业标杆。换句话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影视剧已经落伍,但它真诚、平实、朴素的故事却依然可以打动人。

当然,主角演员优秀的演技很重要,像《焦裕禄》《杨善洲》男主角扮演者是中国骨灰级演员李雪健。李雪健的演技真实、生动,表情细致入微,情绪饱含激情,这些使得很多观众只要想到焦裕禄、杨善洲就浮起李雪健的脸,从这一点,就知道李雪健的表演多么出色了!

谷文昌观后感(篇7)

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如今读起来还是让人十分感慨,。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到过东山的作家梁晓声曾感叹:“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国,在今天,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他死后,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公’”。

心中有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卓越军功。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从始至终坚持服从党和组织的安排,坚持不忘初心,坚守党员本色。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守不住初心,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持,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

心中有责。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工作了xx,担任县委书记xx,率领东山人民苦战风沙十几载,遍植木麻黄,并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豪言,但是他做到了,他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还了百姓一片碧海蓝天。

心中有民。谷文昌同志曾被任命为隆陂水库总指挥,他和民工一起吃住在工地,从来不搞特殊化。他总是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在谷文昌同志身上提现的淋漓尽致,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应学习和弘扬的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

心中有戒。谷文昌同志曾在龙溪地区担任林业局长。他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染公家一寸木材。从福州回到漳州,他的妻子提出是不是去买点家具?谷文昌买回来竹凳、藤椅、石板桌,妻子问他“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谷文昌说“林业局长家一下子添了木制家具,外人会产生误会,我们也不能写个声明贴出去说这是买的”。他从不滥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行一点“方便”,还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以为“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谷文昌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为广大群众谋取利益,时刻以党和组织的要求为自身信条,严以律己、恪尽职守。

新时代下,我们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真心真意的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谷文昌观后感(篇8)

观看电视剧《谷文昌》了解了“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用行动书写忠诚的一生,以及他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十几年,绿化、治理风沙,造福一方的感人。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谷文昌带领群众用xx年的坚守,让荒岛遍地葱郁。哪怕遭遇下放,他也激情澎湃;亩产翻番的传奇,铸造了“谷文昌、谷满仓”的歌谣;水库建坝的功绩,铸就了泽被后世的佳话。

学习谷文昌要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争做一名好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都要以人民群众为导向,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以此为标准衡量自己所作所为的价值所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和“坐等伯乐”心态,真正的深入一线,扎根基层。

学习谷文昌要加强政治学习,坚定信念。争做一名好干部,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廉洁自律这一“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

学习谷文昌要恪守为政底线,清正廉洁。争做一名好干部,必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做到高压线不碰、红线不越、底线不丢。

学习谷文昌要提升工作能力,勤政务实。争做一名好干部,必须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民本为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改善民生、为民谋福利的需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学习谷文昌要提高责任意识,敢于担当。争做一名好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敢于担负重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敢于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好干部的产生与成长,既需要组织培养,更需要自身努力。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五条标准”,终生努力,将自己锻造为时代“好干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谷文昌观后感(篇9)

《奋进的旋律》之后,于3月1日在央视黄金档播出的30集电视剧《谷文昌》,正引发愈来愈多的观众热议。这部大戏再现了人民好干部谷文昌的生平事迹,刘佩琦,奚美娟,雷恪生,韩童生等众多老戏骨的加盟更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

据了解,电视剧《谷文昌》改编自中国国家话剧院重点打造的同名话剧。话剧版已先后斩获了包括“梅花奖”“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在内的多项殊荣,巡演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湖北等地,演出近百场,感动了各地观众。

主人公谷文昌,在解放后曾出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他带领当地人民苦干xx,将“荒岛”变为“宝岛”。谷文昌凭借不计较个人得失,廉洁奉公、心系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百姓的口碑。“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文昌,也被人们称为“四有书记”。电视剧《谷文昌》再现了谷文昌带领当地百姓,建设美丽东山的事迹,用坚定而又充满温情的共产党人形象致敬时代,鼓舞当下。

导演黄克敏表示:“我们要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在真实生活中出现过的谷文昌,他面临的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肆虐猖獗的‘沙虎’;他想要改变的是实实在在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穷山恶水;他要和老百姓一起克服的是观众看来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对比今天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东山岛,我相信观众是会被深深触动的。”

观后感《恐怖游轮观后感系列(9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恐怖游轮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