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人物传记观后感

人物传记观后感

人物传记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向您推荐人物传记观后感相信您一定不会失望,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可能在写议论文时得到体现,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1

《朱元璋传》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一代领袖人物的认识,在我的思想中,我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从形象上来说是很端庄的,有着一副和善亲民的相貌。可是,朱元璋的相貌却很不体面,在晚年的时候特别难看,一副凶相。其次从胸怀上来说,我认为领导者的胸怀很宽广,能一切为人民考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可是朱元璋称帝后,心胸极其狭隘,为了巩固统治,站稳脚跟,屠杀大量的无辜者。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朱元璋的认识。通过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我认识到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没有生长在一个富贵家庭,而是一个穷佃户。他遭受了旱灾、蝗灾、瘟疫等苦难。紧接着,他又遭受了失去父亲母亲的重创。小小年纪的他就面临着如何对付肚子的穷苦日子。尽管他很穷,但他从小就很讲义气,为了让自己和小伙伴们吃上一顿肉,他杀掉了田主家的牛,为了伙伴们不受惩罚,他主动承担起了杀牛的责任,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元璋做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再后来,朱元璋为了翻身过上好日子,他投奔了红军。就这样,一步一步,朱元璋起初到处碰壁,然后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的成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首先,从个人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朱元璋遇事勤快。他敢作敢为,接到了命令,执行得很快,办理得也很好,打仗总是领头向前,一定要打胜仗,也一定完成预期的战果。二、无私,讲义气。每次打了胜仗,朱元璋从不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他总说功劳是大家的,然后会把得到的赏赐公公平平地分给同伴,因此,他得到了大伙的认同和赞赏。三、看重纪律。朱元璋在做了小军官后,时时强调纪律,严格训练士兵,并能以身作则。四、有计谋。朱元璋在紧要关头,总是能给上级出谋划策,使局势转危为安,因此他总是能得到上级的信任。此外,他还要求手下的士兵不要抢夺百姓的财产,给人民树立一个好形象。朱元璋随事提出办法,合情合理,有分寸,又会说话,深得将士的信服。五、心狠手辣,有野心。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层,他不惜借刀杀人,杀死了自己的岳父。六、做事果断。朱元璋下定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哪怕有风险,也会坚持到底。其次,从外在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上级的赏识。郭元帅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将他看作自己的心腹,并招他做上门女婿,这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向上的梯子。二、部将的帮助。在与陈友谅的交战中,为了取得胜利,朱元璋利用与陈友谅相熟的部将康茂才前去打听情况,并掌握了陈友谅的行军路线,于是朱元璋取得胜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三、利用元军内讧的优势。朱元璋在南征北伐战争中,趁元朝内部打得火热,他便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充实军力。四、将士的忠贞。朱元璋的将士对他忠心不二,踏踏实实地为他效力,成为了他的亲信。朱元璋从一个小流氓到红军大帅,再从吴国公到吴王,最后成为了大皇帝,他让我认识到想要成功,不仅自身要努力,还要善于利用外在优势。

朱元璋的成功称帝,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相反,他带给人们的是恐惧,是暴虐。朱元璋称帝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制定了新的官僚机构,他实行了大一统和分化政策。为了朱家万世江山的稳固,朱元璋诛杀了大量的将功臣宿;为了使知识分子不敢说话,他通过文字狱诛灭文人;为了控制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他制定了特务制度。通过这些,虽然他的统治稳固了,但社会的生机也被窒息了。到后来,明朝终究摆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走到了尽头。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有辉煌的时刻,也有失败的时刻。他的残酷暴行使得人们民不聊生,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但同时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今人看待古人,应该用两分法的观点去看待,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2

带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我开始阅读鲁迅,一个伟大寻求着的心声,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了解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鲁迅外冷内热的热烈情怀,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挚爱。正因为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才有了对戕害人生的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鲁迅先生原是医生,为人们消除肉体上的痛苦,可是他又弃医从文,为的是唤醒那些麻木而愚昧的人,解救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精神力量。鲁迅先生批判黑暗的社会,讽刺现实生活,他的作品是我们要读的,是我们值得读的。《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形象让鲁迅先生倍感厌恶。而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不倦教诲,让鲁迅先生感激不已,他希望新的医学传入中国,拥有伟大的人格。而藤野先生的行为也讽刺了那些清朝的所谓“正人君子”。

人的生命是这样的珍贵,我们的人生如果用一种健康科学的态度和思想来经营和维持的话,我们本来可以过的更加幸福和快乐。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社会功能的不正常,导致社会家庭生活的不科学不健康,谁之过?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争取和使用我们手中的权力,缺乏对利益保护的追求认识和理解。民主与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锐利武器,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财富却让我们弃之如敝履,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吗?一个缺乏有机统一组织的社会系统是不可能完全表现他的生命的丰富和生动的,一个健康的生命机体,有完善的系统组织,保证了功能的健全和活动的正常,实现了生命的完美展现,这才是可喜可贺的人生历史。

鲁迅先生为构建新型的国民思想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做了一个彻底的坚定革命战士。我们却自陷在物欲横流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痛心疾首之余,仍然不想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是我一生的追求,为了人生的幸福,必须像鲁迅先生一样做“韧”的努力和奋斗。周围的人们还会沉迷在现有的唯利是图的圈子里用异样的眼神看人,但在我的好友中已经有人觉醒,趁着黎明前黑暗的掩护悄悄地向着光明的方向轻装前进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去追赶前面奔跑的人们——像鲁迅一样,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3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小牛顿科学馆》,因为曹老师和其他同学都说这本书很好看,所以我也买来看了。

到了家我就马上拿起书本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得看起来了,哇,里面得图片,漫画非常精美,还有很多有趣得故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这套书真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其中,我最喜欢得一本是《恐龙大追踪》。它主要讲得是从两亿一千万年前到六千五百万年前当时地球得霸主—恐龙。恐龙有很多类型:禽龙,暴龙,异特龙等。其中,我最喜欢得是石头龙,它是白垩纪末期出现于蒙古得草食性恐龙,全长两米。它得头骨很坚硬,隆起呈圆形状,它得头骨会随着年龄逐渐变大,变厚。

书中又讲了恐龙怎么变成化石:恐龙得尸体大部分遗留在河边或湖边,尸体慢慢地腐烂,只剩下骨架,并且渐渐被上升得湖水或河水所淹没,渐渐得,恐龙得骨骼完全被河底或湖底得沉积物给覆盖住,经过百万年,沉积物中得矿物质一点一滴地渗透到骨骼中使骨骼变成石头,也就是化石。

这套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非常喜欢它,里面得很多小实验、小制作不仅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学到得知识,也使我知道了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得东西。怎么样?这套书好看吧?希望你们也来看看,它能让你学到很多得科学知识,那有趣生动得故事,一定会让你看得入迷!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4

首先表现在影片的选材上,编导者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表现梅兰芳先生人生轨迹、精神境界和艺术成就的几个情节。

从叙事的角度看,影片大致可以归结为四部分:即少年梅兰芳与十三燕的新旧戏码之争,所谓斗戏;梅兰芳与红颜知己、梨园同行孟小冬的相识相知,一段没有结果恋情;梅兰芳在邱如白的鼓励、游说下赴美演出,国粹京剧首次走出国门;最后,在上海与日军蓄须抗争,表现了梅兰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气节。

从表情的角度看,影片以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他一生中“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片段,分别以亲情、爱欲和爱国之情为情感内核,阶段分明、层层递进,感人至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活生生的一代京剧大师兼凡人的梅兰芳。

其次,影片中的亮点与看点足以令观众为之倾倒。

我认为,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本片的亮点,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是《梅兰芳》作为传记性艺术片最为成功的部分。

说它最为成功,首先表现在剧情感人。在梅兰芳与十三燕斗戏一节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悬念层生。十三燕斗戏失败,遭辱受挫、被逼致死,让人同情、深省。少年梅兰芳时刻不忘“大伯”遗训,为伶人地位的提升做着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动。其次是主要演员表演到位、出彩,将各色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饰演“十三燕”的老戏骨王学圻、饰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扮演孟小冬的章子怡。再次是画面美,旧时的戏园子、四合院、音乐、舞台动作、梅派唱腔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我们大饱眼福。

我相信,看过《梅兰芳》的人不会忘记十三燕。这位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名角,与梅家有着三代情谊,梅兰芳叫他“爷爷”。在梅兰芳的大伯去世之后,实际上是他担负起了培养梅兰芳的责任。对梅兰芳来说,十三燕既是师父、前辈更是亲人,是一个影响了梅兰芳一生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与看不起伶人的权贵矛盾,与时代矛盾,与梅兰芳矛盾,与他自己矛盾。而饰演十三燕的王学圻,不愧是老一派的实力演员,无论是作为“伶界大王”该有的扮相、身段、手势,还是略带黑色幽默让人笑中带泪的演绎,都把这个血肉丰满而复杂的十三燕给演活了。他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显示了一个血性爷们的豪迈之气,也成了影响梅兰芳一生的箴言。

由青年演员余少群扮演的少年梅兰芳,形象俊朗、清纯、楚楚动人,将一个初露头角、不负众望、谦虚好学、浑身充满了灵气的“名旦”演活了。

由大牌影星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的出场,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这不仅是剧中人物孟小冬以及剧情本身(红颜知己、婚外恋情)的魅力,更是演员本身的魅力。章子怡不愧为国际巨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给人以美感。在她身上,外在的形象美与内在的真诚、灵动与大气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由此,人们会更加理解并原谅梅兰芳的婚外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就是明星的效应。

另外,影片还有几位人物对梅兰芳的塑造也举足轻重。譬如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英达饰演的银行经理六爷、陈红扮演的'梅兰芳妻子福芝芳等都很出彩,但相对来说,这些角色的扮演着,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换了别人也可能会演出同样的效果;而上述几位却不然,剧中人物就是为他们设置的,非他们莫属,只有他们才能将人物演绎到极致。《梅兰芳》一剧若没有他们,真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说说黎明饰演的成年梅兰芳。如前所说,黎明饰演的成年梅兰芳有点不尽人意,特别是与上面提到的那几位熠熠生辉的角色相比,显得有些逊色。这或许会成为影片制作中的一个不可挽回的遗憾。

由于有了上面讲的亮点与看点,让观众在审美欲求上有了一定的满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对主要演员黎明的苛求。这样,观众既可以较为全面看待《梅兰芳》的得失,又有可能以宽容、体谅的心态来看待黎明的表演。

正像有的网友所说的,就整体来看,黎明的表演还是极用心的,只是很难达到人们的预期值,毕竟他饰演的是一代大师梅兰芳。所有人都会给他很高的要求,所以黎明面临的压力很大。

在片中,黎明举手投足都在向真实人物靠拢,梅兰芳面对感情时的脆弱,面对敌人时的无所畏惧,还有面对朋友时的坚贞,黎明的表演都是非常用心的,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实力。但是,人们要求他的不仅是这些,而是要求他将俊朗、儒雅、温润如玉的外在形象与刚柔并举、形神兼备、技压群芳、光彩耀人的灵动气质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更为完美、理想的梅兰芳形象。显然,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不少观众对影片的后半部分不够满意,认为黎明的表演过于沉闷、拘谨、拖沓,以至影响了剧情的发展,与前面相比,不够流畅,不够协调等等。我想,这不仅仅是演员一个人的责任,恐怕与整个剧情的设置,导演的艺术理念等等有关。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对于黎明饰演的梅兰芳,正如有评论者所言:说他好,真不完美;说他不好,真不公平。

黎明虽然没有完全再现梅兰芳的全部魅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没有倒塌梅兰芳的基本高度,也尽力诠释了梅兰芳的迷人风采。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5

厚厚一册书,很快就读完了,李嘉诚的形象也由模糊而渐渐清晰,我深为他的人生传奇折服。这本人物传记前1/3是讲做人做事,后2/3是讲做生意。 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为,是因为他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拗劲。小小年纪的他就掌握了经商的秘诀,他对推销工作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摸清市场动向,建立销售渠道,广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1940年李嘉诚14岁那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躲难,逃往香港,投靠舅父庄静庵。在他还是一个初二学生的时候,父亲李云经劳累过度,染上肺病辞世。少年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为父亲买坟地,钱却被人骗去。哲人有言:在人生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学些什么东西,会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少年李嘉诚深谙此理,他没有沉浸在悲痛中,身为长子,为了养家糊口而不依赖别人,他选择了辍学打工,独立支撑生计。李嘉诚先在舅舅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一赚到钱便去买旧书学习。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在他经营塑胶厂的几年里,历经挫折,他都以无法想象的毅力挺了过去,令我震惊。李嘉诚在得到了一些小利后,开始过于急迫地扩张企业,产品次品量增多,资金流失严重,李嘉诚面临倒闭,陷入了他人生的最低谷。后来,李嘉诚沉着冷静地和银行洽谈,使银行信任他,继续为他提供贷款;他停止生产塑料玩具,着手进军塑料花市场,“长江”得以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

李嘉诚坚韧、勇敢,从普通的堂倌开始,到推销员,自主创业,再到塑胶花大王,缔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戴上华人首富的桂冠,乃至亚洲首富。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被别人打败的;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有一条路不得不走,那就是成长之路。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6

很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清新淡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他的文字就想一股甘泉缓缓注入我们的内心深处。林清玄先生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年轻的时候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为所谓的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从报馆员工到报社主管,再到电视台主持节目,写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他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此。他发现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于是他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他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了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所以他开始遵照自己的`本心写作,而他这种发自本心的写作风格,正好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什么。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林清玄先生的写作起着非常大帮助很大。他写文章会马快速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他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所以他在写文章时也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他说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提起林先生喜欢的作家,他说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他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他影响也比较大。他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他的写作风格不是刻意去学习这些人,而是他们慢慢对他产生的影响,那就是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他说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林清玄先生作品的原因,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用我的笔触写出生活中的小美好。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7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给我们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从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钱氏家族里。他的爸爸钱均夫小时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过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妈妈章兰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她聪明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擅长数学,在家里一心辅导钱学森背诵唐诗、画画、写毛笔字。钱学森出生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为他将来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好学,学习成绩超常,是班里的优等生。他还有很充分的观察力:他自己做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谁的飞镖都赶不上它,原来钱学森在做飞镖时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可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后来上了师大附中学习。

紧接着,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后去美国留学,拜冯·卡门为师。经过了冯·卡门的深度栽培下,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正教授。而他却一心想着回国,将来让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美国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于是把钱学森扣留在美国。最后钱学森接到了美国准予他离开的通知,于是他便回到了他梦寐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全力搞好导弹和航天事业。因为钱学森的帮助,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在2009年获得“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在这一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宝藏,他给中国留下了璀璨的辉煌!

我觉得钱学森能成才的关键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观察力,还有学习兴趣的缘故。钱学森可不是那种凭打骂驯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本来就很好学。他好学也有师大附中的功劳,因为师大附中没有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础。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爱学习,你就肯定能得个好成绩。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让学习优秀,那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会增加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学习兴趣,那你肯定就会加入很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所以我也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8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迷恋上了看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年前我借了一本张作耀著的《曹操评传》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曹操的生平以及曹操的主要思想。

对待历史人物,我一贯的思想就是不局限于读写这个人物的一本或一个版本的书。最早了解曹操,是我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从中知道曹操给人的印象一贯是奸诈,尤其为人不耻的就是他那句名言: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足见他是完全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曹操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内曾被人称为奸雄的典型人物。可是我却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一代奸雄的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随,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聪明睿智的诸葛亮,英武豪迈的孙权最终都败给了曹魏政权?我们学过的《龟虽寿》这首诗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其文治武功可见一般。所以在平时我就很注重来阅读其他人写的有关曹操书籍。曾经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了一本写曹操的书,记得书名叫《曹操经营争霸史》。

今天读完了《曹操评传》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曹操在历史上曾经被人称赞过,被人讽刺过,直到最近几年才又被人们称道着。读罢此书,我明白曹操之所以成功,有许多是值得让人学习的:比如说不慕虚名而重实利;要求家人崇尚节俭;在生前就做好了接班人的培养工作……

书中谈到曹操成功原因的一点引起了我很深的感触,那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想干一番大事儿,轰轰烈烈的干几件像样的事儿。可无奈手上的权力有限,为避免杀身之祸无奈辞小官不做。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有些人如果空有一身抱负而没有一定的权利,也就自然缺少施展抱负平台。没有了平台,就像一个没有舞台的演员,怎样去展示自己的绝技呢?对此我们不能只牢骚,更不该自暴自弃,而要想办法去铸就施展抱负的平台。

如果是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要想方设法去招揽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如果作为一个平民,要想办法去找到能够提携自己的人,作文找到靠山,主动寻找自己的伯乐,让他给我们提供一定的施展的平台,就像曹操一样以军谋政,以政制军。不在乎过程,在乎结果。战略不错,战术当千变万化不必保守一端。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博得名声,做人要注重实效不要贪图虚名。读历史人物,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得失,万不可拘泥于书上的教条。坚持做一个务实的奋斗者!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9

《林则徐传》是一本非常详细的关于林则徐的传记,作者对林则徐的思想活动和功过是非做出了非常客观的评述,这对于了解昨天的中国,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则徐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官场上度过的。他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他的对于后人起过影响的进步思想,都是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略加阐述他的思想、性格、爱好、家庭生活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的成就。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他雷厉风行,严禁,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因其主张严禁、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作为近代的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之一,林则徐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在传统制度下的中国先进人物的特征:极强的人伦观念、极重的爱国之心,以及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求与探索。这本书从包装上来看朴实无华,但其丰富的史料、严谨的论调和鲜明的主线让人读罢久久不能平静。一百年前的人物尚且可以如此,更何况生于信息时代的我辈?

另外我还想说,一般而言,你看到的人物传记是什么风格,那么作者本人就是什么风格。虽然是在写他人的传记,但作者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这个人的看法,不可避免要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此书看来,作者本人也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人。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书是《在禁烟运动的激流中。当时,肆虐,祸国殃民。1839年1月8日,林则徐带着赴汤蹈火和置祸福于度外的决心和气魄,离京南下赴广州除。林则徐仅带几名随行人员,并发出信牌:“不许在名驿站索取一丝钱财,名洲县也不心另外雇请轿夫迎接。”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马上投入禁烟运动。第二天,林则徐下令在越华书店门口悬挂两张告示,宣布“所有随从人员,不许擅自外出,外人不经允许不得入内”以杜绝。3月18日,林则徐传见十三行洋商。林则徐大怒道:“你们骗人钱财,害人性命,人心共愤,天理难容,木大巨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他还勒令外商在三天之内将所有全部缴出,听候处理,而且要写下保证书。3月21日,缴烟的最后期限已到,外商想蒙混过关。英国老毒贩,不肯交出。英国商人将一只精美的方盒给林则徐,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套烟具。“先生,这套烟具本该……”“本该怎么养?”“本该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你把这烟具带回贵国,存入博物馆吧!”后来,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林则徐清廉刚正,勤劳认真,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只要是利国利民,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誓言。他的事迹流若百世,我们要学习他为人正直,兢兢业业,认真谨慎,爱民如子,体贴入微的优良品格。我们要诚实守信,正直节俭。

我们在学习上要认真、勤奋、主动自主。生活上要自立、主动、自理。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小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操行、人生追求和理想理念

人物传记观后感 篇10

阅读《拿破仑传》时,我为之深深地震撼。不仅是因为这位伟人一生辉煌的功业,同时,也出于对作者那细腻文笔的崇敬。

艾米尔.路德维希,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

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有独钟,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倾注了满腔同情,他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这长达600多页的巨著。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的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令每一个阅读者,都不经然随着传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

拿破仑的一生,都在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许多战役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而这些,都不是我所最关心的,因为,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上的某种特质,或是他那积极进取的心态;还有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总而言之,他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甚至在他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乃至死亡,这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悬于苍穹。

但是说到底,一切的物质成就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飘然远去。我想,拿破仑之所以至今仍拥有强大号召力的重要原因,便是他精神上的某种特质,换句话说,是他出众的人格魅力。“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这些都是拿破仑的语录,而他正是这些话的最好实践者,他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无私博大的胸怀、永不懈怠的精力、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自信心……叔本华曾将人分成流星、行星、恒星三类,拿破仑一定属于第三类。恒星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它属于全宇宙。那么拿破仑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经久不息,他属于全人类,属于全世界。

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都得到了,为了光荣与梦想,就像拿破仑那样,又有什么可以横亘在他面前呢?寻着伟人的脚步,我们何惧前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在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又一次现展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到比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

或许天妒其才,他终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他已经倦了,他完成了他的任务,他可以用死来结束他壮烈的一生了。就这样,一头雄狮倒下了,伴着暴风雨,就像他来时那般壮美,他去得凄美,却也动人。但他的雄魂永远吸引着世人,他的神秘永远留给后人。

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大人物》观后感


我本来以为这是一部普通的,意料之中的,不会有丝毫悬念的邪不压正的电影。但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不仅演员演技炸裂,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而且还特别的正能量。影片讲述了小警察孙大圣为调查跳楼案,与背后的黑恶势力正面对抗,面对恶势力集团的金钱诱惑,遭遇各种压力警告,甚至是家人的性命也遭到威胁。小警察不依不饶的从各个途径寻找以赵泰为首的黑恶势力集团的犯罪证据,誓要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故事。

影片开头导演以浓墨重彩的手笔,大篇幅细节的刻画了孙大圣追击制造假币分子的打斗画面,然后笔锋一转。回归家庭,那个与警匪争斗中骁勇善战,光鲜亮丽的英雄,生活里却是一个为学区房而焦头烂额不得不到处求人的小人物。整部影片看下来,不得不说,其中开头部分处理的很不错,简洁明快,节奏鲜明。

影片中从主角孙大圣的名字到他给陈永强孩子的玩具,一直以孙悟空的形象贯穿全片。孙悟空作为中国特有的一名英雄,他的英勇形象根植于中国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是中国每一位孩子心中的英雄。我没有看过韩国版本的《老手》,便将两部影片的演技撇开单从内容来作评价。我认为本片中有几个情节非常地打动人心。

01

第一幕便是当赵泰给陈勇强十倍的钱,让他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殴打一名无辜者时,他义无反顾的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给孩子做的榜样是正义的榜样。宁可自己被殴打也不愿做一些违背正义的事情。

02

第二幕是孙大圣的妻子拒绝受贿,之后她去找孙大圣说自己也难抵诱惑的时候。这一幕体现出了警察家属的不易。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他们必须克制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公平公正的抉择。

03

第三幕是当警察小伍被捅伤后张局长暴怒,并说你怕什么?我们的身后还有国家呢!这句话的时候本片的剧情走向了高潮并点燃了观众的情绪,也体现出了我们国家对于违法乱纪行为严惩不贷的态度。

04

第四幕是孙大圣与张泰追车并大打出手的剧情。在孙大圣抓捕张泰的过程中,围观的群众不停地在用手机录警察殴打张泰的视频,但在孙大圣挨打的时候并没有制止,更没有谴责,这同时也体现出了现代人的冷漠。

在我看来,本片的大人物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的是剧中房地产大佬赵泰和他父亲。他们有钱有势,勾结权贵,一直处于权力和金钱金字塔的顶端,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使他们一直作威作福,有恃无恐。对于他们,单靠满腔正义的主角们是扳不倒的。他们也需要大人物的支持,而这就是大人物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代表正义的权力高层。具体来说就是影片中的局长大大所代表的中国监察系统。其实影片也揭露了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很多时候,与大人物的争斗中,小人物只能当做陪葬。势单力薄的个人,就像是人流涌动的马路上的逆行者,容易受伤。最终能够定乾坤的还是需靠大人物的力量。但是生活中是需要这样的小人物的,只有他们存在着,才能国泰民安。

本片将公安机关查案、破案的艰辛和勇敢、危险展露无遗。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正义。这份热血情怀,这份战斗友谊会更加令观众心潮澎湃!最后影片还是邪不压正,我们的大人物最终将坏人绳之以法,就像片中所说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大人物!泱泱大国,国有国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人物》观后感500字


《大人物》观后感

在看完由王千源、包贝尔、王迅所饰演的电影《大人物》后,对于这部影片来说最大的看点就是包贝尔的风格改变,与之前风格完全相反的演绎让人十分震惊。而王千源则是本色出演,依旧是霸气十足的爷们风,电影用这这一正一邪的角色斗争下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大人物与小人物的较量。相比诸位演员的演技这部电影的剧情也非常精彩,剧中一些看似遵纪守法的强取豪夺、一群仪表堂皇的欺凌霸主,一位性情耿直的热血警察这些不同人物下的种种对抗让我们在体会小人物无力的同时也见证了大人物的不择手段。


既然前面提到这部电影中包贝尔所饰演的角色令人惊讶,在这就先描述一下这部电影中他的表现。相信看过包贝尔作品的观众都比较了解,在以往的作品中他一般所饰演的角色都是依靠装疯卖傻、撒娇卖萌来博取观众的笑声。而在这部剧中他所饰演的则是一位欺行霸市、丧心病狂的富二代,与之前的风格完全相反,但也深深见识了他的演技。他将那种高高在上藐视众人的公子哥举止展现的鲜活生动,也将那种身受家族压迫的扭曲心理演绎的很到位,对众人疯狂的鞭打以及犹如玩物的戏耍都将一位丧心病狂、心理扭曲的富二代形象展现出来,让人不仅惊叹。


而对于一直为硬汉身影的王千源来说在这部剧中依然延续自己特有的爷们风,也与包贝尔所饰演的邪恶形成鲜明的对比。剧中身为警察的他虽然家境平凡也一直被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所困扰,可面对人性的正义却刻不容缓,竭尽全力的追查每个案件的真相。同样也正是这个角色的心存正义与奋不顾身的冲劲,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追逐大战以及技巧十足的暴力打戏。


在这样一正一邪的较量中影片由杜源前辈所饰演的警察局长则是为我们带来的许多乐趣,三人在办公室脱下裤子来比较自己身上的丰功伟绩时不免让人哄堂大笑。过多的故事情节在这里就不多做透露了,对于电影每个人物的演绎、连贯的剧情以及夹杂的笑点都显得非常自然也趣味十足,打斗场面很令人热血沸腾,大家可以在上映时到影院一睹它的风采。

《“大”人物》观后感800字


《大人物》观后感

大人物,汉语词典里解释说:大人物,指有名望的人; 有地位的人。赵泰是面子上的大人物,有钱能使鬼推磨; 孙大圣是里子上的大人物,追求正义的路上无所畏惧。

人性之丑如赵泰。对于这样一个形象,我是畏惧的。这哪是一个正常的人,明明是心理扭曲的变态。一个完全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的人,真的太可怕。这样的人一旦有钱有权有势,普通人根本拿他没办法。电影里每次看到赵泰都觉得恨得牙痒,不愿相信世界上真有这样的败类存在,但如果现实里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性格又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

人性的可怕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恶的边界,好像根本没法界定什么是最恶。小时候我以为最坏最坏的人就是总是欺负我的胖虎,大一点时觉得是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人性一次又一次刷新我的底线,现在的我,最害怕的是那种有权势,但完全不尊重生命的人。这样的人,你该拿他怎么办,躲也躲不过,连死也不能是一种解脱,因为他总有一万种方法让你死不瞑目。不招惹也不一定是安全,这样的人做事没有道理可言。就像陈勇强,一个单纯老实的人,只要给他应有的补偿,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赵泰明明有钱,却不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反而像个神经病羞辱他,像个暴力狂差点闹出人命。既然注重公司形象,那为什么要选择这么愚蠢至极的做法去扩大矛盾。万幸的是,这样的人最后终于被绳之于法,只是这样的人千千万,即使这一个受到惩罚,下一个呢,邪恶要怎样才能终止,人性要怎样才能走上正义的轨道?

可怕如赵泰,如果没有帮凶,他的操控力到底有限,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做他的手,扩展其危害的范围。最典型的就是崔京民,对赵泰唯命是从,真是一副不争气的样子。这样的人怎么就没有自己的三观呢,是非对错难道在物质生活面前都要让步。谁不想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只是人该是有底线的,什么事该做不该做,该有自己的判断。坏人之所以为坏人,或许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坏的。毕竟身处黑色的染缸里,早就失了原本的颜色。即使你再忠心,最后还不是得被推出去成替罪羊。能救你的永远只有自己,永远不要把生命的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发生的是什么。

人心的冷漠是罪恶肆意蔓延的培养基,故事的最后,赵泰和孙大圣在人群里交手,一群人围观,没有人上前帮忙,真是一群冷漠的看客,那么多人拿着手机拍照,像在看戏。这种冷漠真让人寒心,而最让我寒心的是,我设想如果自己在现场是否会正义地上前帮忙,答案是不一定。如果只我一人,我肯定不会帮忙,手无缚鸡之力恐怕只会添乱,或许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这么想的结果呈现的就是冷漠。每个人都想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也不如自己的安全来得重要。曾经有过困惑,对于正义但会伤害到自身的忙要不要帮,一直没有想到好的办法,帮和不帮是一种对立,但现在突然想通,帮和不帮可以不对立,重点在于你怎么帮。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忙,可以借助外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报警。

自古邪不胜正,影片最大快人心的是最后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幸好有那些维持正义的人士,追求正义,无所畏惧。小时候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有通天的本领,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孙大圣不就是现实版的孙悟空么。是非对错在他们心里是一杆称,他们清楚规则,以最公平公正的态度保护社会安定。我们享受到的安全平和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一群人在用生命守卫。幸好有他们,正义被永远传承。人性之善同样也没有边界,善良勇敢正义,永远值得尊敬。

一号人物观后感


一号人物观后感

又有挺长时间没去电影院看电影,昨天班长说发票发票,学校请客看电影,当然是红色电影,只不过因为蒋勤勤的加盟让这部片子略略有些时尚的色彩,就这点色彩也成了班长的卖点,最后票还是没有发完,硬塞给我两张。

实验计划就是憋不出来,差点就不想去了,不过后来想了想还是去吧,难得去看免费的。跑去了发现电影已经开场,好在中国的片子不用赶在一字不露也是能看懂的。

片子还是能看的,不说看得特别煎熬,但是激烈的矛盾冲突还是不充分,最后的戛然而止让人不爽。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熊向晖这个人物应该研究一下。

不安分的人能得到天下,否则现在还是封建社会呢,人就是不能那么听话,虽然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听话。人应该有点自己的想法,不能再盲目地随大流了。时间太宝贵。哪里容得下浪费。

我们的这点小故事,我们的这些小纠结,比起天下、国家、民族,真的是太渺小了。所以越是安逸的环境,成就的人才越少,乱世出英雄,安宁的环境再好,培养的也只是个好人罢了。而在一个国家民族真正的生死存亡关头,神才会出现。

老猫说人做学问,得先衣食无忧,这点我赞成。

只不过,人活着,不只是做学问,其实有远比学问更大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等着适合的人去做。做学问的人去做学问,做官的去做官,做特工的去做特工,当一切都是合适的,我们会过得更舒服。

《“大”人物》观后感550字


《大人物》观后感

虽然人们对于改编作品或多或少存在偏见,但只要改编得好,同样能大放异彩。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地拿捏其中的尺寸既要尊重原著的精髓,也要有所创新。归根结底,就是要考验编剧的功底。

不得不说,由韩国电影《老手》改编的《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偏见,不仅在邪不胜正的主旨上忠于原著,同时做了十分接地气的改编,以屡见不鲜的拆迁作为切入口,展开了一场由三千八百块引发的血案。

作为大人物,王千源饰演的孙大圣在名字上就已被赋予正义的符号,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都跟《西游记》里的孙大圣有着十足的契合,一路降妖除魔,面对恶势力的软硬兼施,铁了心要一查到底,只为取正义之经。但在生活中,他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买不起学区房,也无法送孩子去好学校上学,甚至都不能百分百地保证小家的安全。

正是这样贴近现实的真实感,更加凸显了孙大圣的人物特质,纵然社会是个大染缸,始终不忘初心,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让小人物释放出了大光彩。

王千源的表演,可以说为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兼具正气与痞气,该动手的时候绝不手软,该松弛的时候又能切换成诙谐风,并上演了渔船混战、疯狂飙车、街头肉搏等暴力美学,简直是在用生命表演。

作为孙大圣的对立面,包贝尔饰演的赵泰虽是私生子,但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乃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大人物,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坐拥大把的社会资源,却并未心存感恩,反而处处践踏法律,视人命如草芥。

虽然包贝尔丝毫没有路人缘,但也得承认,他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将内心卑微、扭曲癫狂的反派演绎得恰到好处。以至于,王千源暴打包贝尔反倒成了整个影片最大的卖点,不知是作为演员的幸,还是不幸?

当然,本片为了设置二元对立,简单地以纯善与纯恶而概之,使得角色趋于扁平化,有些欠缺说服力。

另外,为了迎合观众的爽点,本片在某些桥段呈现了不适的一幕,比如局长公然踩犯罪嫌疑人的光脚丫,明显就有矫枉过正之嫌。

总而言之,本片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即: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相信《人物传记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物传记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