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强奸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2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3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4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5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精选(10篇)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给人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精准度,你感觉对写作品名观后感毫无头绪吗?以下是编辑花时间整理的《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1】

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理解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间、嘲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应该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直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直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择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2】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3】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4】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5】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6】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7】

我好累,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科菲。

这是死刑犯科菲最后的遗言,也是作者史蒂芬金对世间真善美的偏执追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却殊不知它还有一部姐妹篇:《绿里奇迹》。同样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同样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这部电影也同样诠释了救赎的意义,只不过角色完全颠倒。影片直指人心的深处,直面善和恶的交锋。从一名犯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内心中对自己的自我赎罪,还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为人带来救赎。

本片通过保罗的回忆展开,主要讲述了1935年美国南部冷山监狱内编号为E的死囚监狱区内发生的一些超自然现象,以此诠释人性的善恶,这是一部饱含魔幻现实主义的启示录影片。E区亦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地铺,由此这儿也被称为绿里处决死囚的电椅放在走廊的尽头,每个死囚都必经绿里之旅到达自己生命的尽头。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本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人大块头科菲,他看上去高大而强壮,但作为因杀害两名幼童而被收押的死刑犯,狱警保罗丝毫没有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丝毫的恶意。相反,他面目慈祥,谈话到动情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他入狱的时候不断在忏悔,我救不了她们。科菲的形象和话语为后文埋下伏笔,事实也正如观众猜测的一样,科菲根本没有杀人,他是在救助这两个女孩不成之后被人当场发现,法庭误判他是杀人凶手,将他判处死刑。

结局十分引人深思,无辜而善良的科菲最终并没有被无罪释放,而是走上了那条绿色的小路坐上电椅,接受死亡,这是科菲最后的选择。科菲走向绿里的时候笑了,对他而言死亡一种解脱、圆满的解脱。世间的苦难和邪恶使得他这个神的产物都无能为力。而对科菲最后的朋友于保罗而言,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继承了科菲的部分能力,使得自己十分长寿,但同时他也被动地面对了人世间更多的痛苦,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离去,陷入于无限的孤独轮回,这就是永生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亲手毁了上帝的神迹,所受到的惩罚。

绿里的小路上,诞生着无限的奇迹,奇迹源自于人性的光辉,是善的发扬,是与恶的抗争,也是涤荡了罪行,真善美的灵魂对未来的希冀,这是外表冰冷严峻的冷山监狱里的奇迹。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8】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9】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

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

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

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感人对白:

保罗:约翰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

约翰:为什么你会想做那么愚蠢的事?

保罗:当我死了,我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审判,他问我为什么让他的奇迹死去,我该说什么,那是我的工作?

约翰:你告诉上帝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

保罗:是的,约翰,我想我能。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篇10】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是以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的原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可是这部好莱坞大片并没有象想象中那样血腥可怖,反而在多处流露出人文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保罗和豪威尔是一座名为绿里监狱的狱官,监狱里关押的都是死刑犯,对于这些最终因为自己的罪行而要接受坐电椅的惩罚的犯人们,他们和新来的狱官佩珀发生了严重的分岐,后者仗着自己有一个做州长的姑丈而甚是嚣张,对于面临死刑判决的犯人毫无怜恤之情。
如果不是一个叫约翰的犯人的到来,保罗和豪威尔还是会在这座监狱里继续尽他们的职责,将一个又一个死刑犯送上电椅,接受正义的审判。但是当这个因奸杀两个金发小姐妹而被判死刑的大个子黑人出现在他们生活里,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见惯了各种死刑犯的保罗和豪威我尔发现,这个看似丑陋凶恶的大个子,心地却善良无比,而且表现得有些软弱。
约翰和另外三个死刑犯关押在一处,对面是奸杀一女人的老头,叫戴尔,戴尔的隔壁就是无恶不作、卑鄙无耻的比尔。戴尔入狱后表现出了悔意,他收留了一只老鼠作伴,在他临死前对老鼠的去处惦念不忘,保罗和豪威尔只能欺骗他,他们会将它送到老鼠村,让它给孩子们表演各种节目。
可是佩珀对戴尔缺乏善意,并且踩死了戴尔的老鼠,令戴尔痛不欲生。约翰出手相助,救活了老鼠。为了摆脱佩珀,保罗只好同意由他来担任戴尔死刑的执行者。在戴尔接受死刑处罚时,他不仅揭穿了保罗他们善意的谎言,还令戴尔死得极其痛苦,而这一切都令约翰都感受到了。老鼠从约翰的手里跑掉了,不知所终。
因为约翰出手医治好了保罗的膀胱炎,还救活了戴尔的老鼠,保罗看到梅林达承受着癌症的巨大痛苦于心不忍,产生了大胆的想法让约翰救治梅林达。他们用计灌醉了比尔,看到他倒下昏睡,就在带走约翰经过比尔的牢房时,这个坏家伙突然又醒了过来,他抓住了约翰的胳膊,约翰颤栗不已,一个劲说比尔是个坏人。原来约翰知道比尔就是杀死那对金发小姐妹的凶手,而比尔是利用小姐妹对彼此的爱杀死了她们,她们全程没有反抗比尔的残暴行为。
约翰没有辜负保罗等人,他治好了濒临死亡的梅林达,但自己把病魔吞了下去,也奄奄一息。这个天赋异秉的超人多年来承受着常人体会不到的痛苦,他用手抓住保罗的手,让保罗感知他曾经感知的关于比尔杀死金发小姐妹的全过程,令保罗也几近崩溃。而这是约翰每天都能看到,感觉到的东西。他运用自己的力量惩罚了比尔和佩珀,那个讨厌的佩珀被送进了疯人院。
当保罗表示要放约翰逃跑,约翰却拒绝这个建议,他心甘情愿选择坐上电椅。他说他已经厌倦了在路上,厌倦人们之间的尔虞我诈,厌倦了每天聆听和感觉到的痛苦。他的愿望是看一场电影,保罗他们就找来了一部电影,陪他看完。
在给约翰执行死刑时,四个狱官都忍不住哭泣,在此后,保罗和豪威尔离开了监狱。保罗和老鼠都异常的长寿,而这是约翰给予他们的能量。但是片尾说人都会死,无人例外,只是死亡之前这就最后的绿里特别漫长。
保罗不断地目睹身边亲人的离逝,他把长寿看作是他毁灭上帝的奇迹的惩罚。
约翰死了,确实是件遗憾的事情,他身上有起死回生的能量,应该是可以救自己,可是他没有这么做,或许真象他所说他真的是厌倦了尘世,厌倦了人间的一切,想回归到最初的样子。

《绿里奇迹》影评加观后感


《绿里奇迹》影评加观后感

《绿地奇迹》算是斯蒂芬金关于监狱题材的惊悚片子,只不过与以往不同,走了温情路线,他上一部关于监狱的片子还是经典的一塌糊涂的《肖申克的救赎》。通常看斯蒂芬金的电影,大家都有种时而纠结,时而更纠结,最后纠结死的感觉,有种心情被斯蒂芬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也难怪,他老人家实在太擅长抓取人的神经,刺激人的心智了,他可是被称为恐怖小说之王啊。

一般来说,我们看完他的电影,都很沮丧,想想《闪灵》、《1408幻影凶间》、《人皮客栈》、《迷雾》等等,大家忘不了《迷雾》片尾托马斯简一枪一枪杀掉儿子和朋友之后,猛然发现迷雾退去危机解除的天打雷劈一幕吧!他老人家在片子里都把希望碾的稀碎,总把常人脆弱的心绪都逼上了绝路。但在《绿里奇迹》里例外,这片子里有希望,给了人不少的欣慰,片子好人多,坏人少,坏人死光光,好人前途亮。说实话,在他诸多作品中,这么肆无忌惮的赚取观众泪水的,真不多。

说导演,没什么好说的,弗兰克德拉邦特就指着斯蒂芬金过日子了,从拍斯蒂芬金一块钱剧本《肖申克救赎》开始,接着是《绿色奇迹》和《迷雾》。导演节奏把握的很好,片子虽然长达三个多小时,但没让人觉得枯燥,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候乍现各种精巧的情节抓取人的注意力,并牵引着人的注意力跟着导演的节奏走。再赞一个!

再说演员,总体上一搭眼就知道是众星捧月的路子,汤姆汉克斯一人傲视群雄,估计6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他能拿走2000万吧,全片他都不动神色地拿捏着大佬神色,一副舍我其谁的主角风范,好在各种大配角都也都很给力的捧场。这种拿过两次奥斯卡的家喻户晓的银物我一般不感兴趣,我喜欢聊那些大家容易遗忘的陪角。

陪角之麦克克拉克邓肯,这位去年过世的大个子麦克克拉克邓肯可谓酱油之王!从《绿色奇迹》到《超胆侠》到《末日浩劫》到《罪恶之城》,从小酱油到大酱油,一举打穿了好莱坞众多大片的瓶子,最大的酱油当数超胆侠里的大boss,把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超胆侠好顿揍啊!最小的酱油当数《春丽传》中的杀手,嘿嘿哈哈一闪而过。片子大小不说,入流不入流,他都要插一腿,看看最近他加盟的《食人鱼3D》和《食人鱼3DD》我只能说,酱油英雄迟暮,但他的逝世还是酱油世界的一大损失!

《绿里奇迹》的陪角之巴里佩珀:再说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波希的饰演者巴里佩珀,第一次看他还是那个《拯救大兵瑞恩》里的万人迷狙击手,那个让多少战争电影粉丝为之倾倒为之癫狂的狙击手啊,到这里变成了一个冷酷、变态而又胆小的娘娘腔狱警,两个角色的共同之处,都是演汤姆汉克斯的手下,不过这个更有在老大脖子上拉屎撒尿的嚣张气焰。(观后感 )巴里曾经也对自己的陪角命运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还真争取到一从转运的机会,2000年在约翰特拉沃尔塔的电影《地球战场》里演主角,哪知道这片子砸锅了,砸的稀巴烂,约翰特拉沃尔塔自己赔钱不说,还把巴里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办法,巴里也不年轻了,像杰瑞米雷纳一样一跃成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不过最近在《破碎之城》看到了出演市长候选人一大配角的巴里佩珀!

电影《绿里奇迹》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 世间还是好人多,不论在哪里都是这样。哪怕是死刑犯聚众的监狱,狱长是好人,狱警是好人,罪犯也是好人,这里简直是一个教堂!!(不过这个监狱的死刑犯和吕客贝松的天空一号关的罪犯不太一样啊)。

2. 没有坏人怎么办?真巧,来了一个管二代,又来了一个变态狂,这下子好人坏人凑齐了,够一出戏了事实告诉我们,有官二代的地方就有斗争,有变态的地方就有冲突。话说,管二代一般都不好照料,看看这位波希爷爷,人家姑父是州长,在中国就相当于省长,省长外甥啊,连典狱长大人都说:凭他的关系,他去哪里都不成问题。

3. 坏人终于恶报,好人终有好报,终!就是影片末了的时候,约翰咖啡最后死在电椅上,相信不少人都落泪了,咖啡还说去天堂玩耍等等(死对于好人都是好报了?!难道是说好人活着不如死了呢好吧,应该不是),不管怎么说,咖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自己追求的好报。波希射杀比利,波希如愿以偿去了精神病院,这都是大快人心的恶报啊。

4. 片子明确的表达了一点,人,永远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争取希望。汤姆汉克斯苦苦煎熬,等到了约翰咖啡给他治疗膀胱炎,汤姆汉克斯费尽心机,把约翰咖啡带出去给老上司的妻子治癌症,这都是给那些在绝症的黑暗中挣扎的人送去一缕希望这就是说,坚持,再坚持,说不定下一刻你的约翰咖啡就出现了!约翰咖啡就是大自然那一股在流动的神秘的力量,他青睐于那些顽强活着的人或者动物!顽强的人或者动物,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延续生命!

绿里奇迹观后感(实用12篇)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里奇迹观后感(实用12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1)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2)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3)

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理解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间、嘲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应该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直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直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择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4)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5)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6)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7)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8)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9)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

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

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

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感人对白:

保罗:约翰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

约翰:为什么你会想做那么愚蠢的事?

保罗:当我死了,我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审判,他问我为什么让他的奇迹死去,我该说什么,那是我的工作?

约翰:你告诉上帝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

保罗:是的,约翰,我想我能。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10)

我好累,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科菲。

这是死刑犯科菲最后的遗言,也是作者史蒂芬金对世间真善美的偏执追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却殊不知它还有一部姐妹篇:《绿里奇迹》。同样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同样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这部电影也同样诠释了救赎的意义,只不过角色完全颠倒。影片直指人心的深处,直面善和恶的交锋。从一名犯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内心中对自己的自我赎罪,还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为人带来救赎。

本片通过保罗的回忆展开,主要讲述了1935年美国南部冷山监狱内编号为E的死囚监狱区内发生的一些超自然现象,以此诠释人性的善恶,这是一部饱含魔幻现实主义的启示录影片。E区亦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地铺,由此这儿也被称为绿里处决死囚的电椅放在走廊的尽头,每个死囚都必经绿里之旅到达自己生命的尽头。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本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人大块头科菲,他看上去高大而强壮,但作为因杀害两名幼童而被收押的死刑犯,狱警保罗丝毫没有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丝毫的恶意。相反,他面目慈祥,谈话到动情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他入狱的时候不断在忏悔,我救不了她们。科菲的形象和话语为后文埋下伏笔,事实也正如观众猜测的一样,科菲根本没有杀人,他是在救助这两个女孩不成之后被人当场发现,法庭误判他是杀人凶手,将他判处死刑。

结局十分引人深思,无辜而善良的科菲最终并没有被无罪释放,而是走上了那条绿色的小路坐上电椅,接受死亡,这是科菲最后的选择。科菲走向绿里的时候笑了,对他而言死亡一种解脱、圆满的解脱。世间的苦难和邪恶使得他这个神的产物都无能为力。而对科菲最后的朋友于保罗而言,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继承了科菲的部分能力,使得自己十分长寿,但同时他也被动地面对了人世间更多的痛苦,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离去,陷入于无限的孤独轮回,这就是永生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亲手毁了上帝的神迹,所受到的惩罚。

绿里的小路上,诞生着无限的奇迹,奇迹源自于人性的光辉,是善的发扬,是与恶的抗争,也是涤荡了罪行,真善美的灵魂对未来的希冀,这是外表冰冷严峻的冷山监狱里的奇迹。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11)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12)

昨天下午回看了中央六套电影频道播出的《绿里奇迹》。

在一个养老院里。

一个爱散步、叫保罗的老人看到正在播放的电影时,突然情绪激动,走了出去。和他一块观看的老太太伊莱恩陪他走了出去,他们坐在明亮的玻璃窗前,保罗向坐在圆桌对面的朋友聊起了他的往事。

那是64年前,1935年,美国大萧条时期。那年,保罗。艾奇库姆44岁,他是美国冷山监狱E区的主管。E区关押的都是死刑犯。保罗要求其他狱警对死刑犯要和颜悦色,不要做激怒死刑犯的事,他对有施虐倾向的狱警珀西说:“人一紧张就会崩溃,会伤害自己和别人。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和颜悦色,而非大吼大叫。”尽管如此,对于走过“绿里”(死刑犯最后一里路,路的另一端是死刑室)、继而在“老火花”(电椅,对死刑犯执行死刑的刑具,老火花是剧中人物对电椅的称呼)死去的死刑犯行刑程序,他已麻木,无动于衷,直到约翰。科菲的到来。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天使是有对白色翅膀的小人儿,而这部影片中的天使却是一个黑天使。他就是约翰。

约翰的罪名是杀两名幼女。但是随着一件件事的发生,让保罗越来越怀疑约翰是不是凶手。

约翰是一名黑人,体形巨大,长相丑,看上去笨拙,讲话迟缓,像个头脑简单的家伙,他怕黑,胆小得像个小孩,话少,平和。他介绍自己说,他叫约翰。科菲,和咖啡同音,只是写法不一样。

他还对保罗说,我阻止不了,我想挽救,但是太晚了。

保罗翻看约翰的卷宗,当人们寻找失踪的两姐妹时,在一棵巨大的、横倒在地的树旁坐着约翰,约翰两只大手各揽着一个小女孩的脑袋,他在大声哭泣,小女孩已经死亡,她们的头发上、小脸上全是血。愤怒的人们冲了过去,约翰只有那一句话:“我阻止不了,我想挽救,但是太晚了。”

面对指控谋杀罪,约翰没有反驳。

本部影片中,总共有三次行刑:第一次是犯人阿伦。比特马克;第二次是法国人爱德华。德拉克鲁瓦,即戴尔;第三次是约翰。

这三次行刑,一次比一次牵动观众的心。第一次,阿伦在恐惧中被电死,当珀西,这个本州州长夫人的侄子,对着阿伦的尸体嘲笑:“别了,酋长,给我们从地狱寄张明信片,告诉我们够不够热。”狱警布鲁托。豪韦尔对珀西说:“他还清了欠的债,他现在是清白的,把你的脏手从他身上拿开。”这里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即使生前做了坏事,当他被执行死刑后,他的罪恶就得到抵消,他仍应得到尊重。犯人阿伦在临死前问保罗:“如果一个人真心为他做的事忏悔,那他能回到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永远留在那儿吗?天堂真是那样吗?”保罗肯定地回答了他。第三次,是约翰的死亡,他本来可以逃跑,保罗他们都愿意帮他,但是他最终却选择了死亡。他的死让狱警们都流下了眼泪。

影片第一次出现奇迹是在被称为杀人狂魔的死刑犯威廉。沃顿进来E区后。狱警们以为威廉嗑x太多,没有防备心,谁知威廉一进E区就狂性大发,袭击狱警,用铐在自己两只手上的铁链扼住了年轻狱警迪恩的脖子,击倒了狱警哈瑞,保罗也被踢到了下体。保罗有严重的尿路感染,小便时就像刀割一样疼。布鲁托制服了威廉,把他关进了牢房。布鲁托和哈瑞扶着迪恩出去了,保罗因疼痛趴在了地上。约翰对保罗说,要和保罗谈谈。保罗忍着身体的疼痛撑起身,缓步来到关押约翰的牢房铁栅栏前。约翰抓住了保罗,监狱的灯亮了起来。约翰从保罗身上吸走了一些东西,然后又吐了出来,那些像小飞虫一样的东西慢慢消失在上空中。约翰的炎症神奇般地被治愈。

第二次奇迹是约翰救活了戴尔的老鼠金格斯先生。也正是这次奇迹让狱警们对约翰更尊重,也让保罗深深怀疑约翰不像凶手。但是仍没有找到答案。

珀西是几个狱警中唯一的一个坏人,他欺软怕硬,以为自己有关系就嚣张,保罗对他的评价是“恶毒、冷漠、愚蠢”,保罗不喜欢珀西呆在死刑区,希望他尽快离开这里。珀西的要求是让保罗同意自己执行一次死刑,他就申请调走。保罗说珀西:“看着一个人死还不够,还想靠得更近,闻到他烤焦的味道。”这正是珀西残忍一面的体现。珀西可以因为戴尔嘲笑自己而打断戴尔的三根手指,却被威廉吓得尿裤子。

每个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都要放一块浸水的海绵,让电流像子弹快速通进犯人脑袋。珀西在执行戴尔死刑时故意不给海绵浸水,让戴尔死得很惨,吐得满地都是,烧焦的身体臭味充满了整个行刑室。

狱长哈尔的妻子梅琳达患了脑瘤,生命垂危。保罗和布鲁托、迪恩、哈瑞商量把约翰带到哈尔的家里,为他妻子治病。他们把珀西捆了起来,嘴里塞了东西,扔进了禁闭室。喂威廉喝放了会沉睡的药粉。就在他们带着约翰经过威廉的牢房时,迷迷瞪瞪中的威廉抓住了约翰的手,也是在那时,约翰通过身体的接触看透了威廉的心,看到了他做的坏事。所以在这次为梅琳达治好病后,约翰没有像前两次那样把吸入的病魔吐了出来,而是含在嘴里,然后找到机会吐进了珀西的嘴里,珀西开枪杀了威廉。保罗问约翰为什么。约翰让保罗抓住自己的手,让他自己看。原来威廉才是真正杀害两个女孩的凶手。

珀西枪杀威廉后,从嘴里吐出了病魔,而他像个脑子短路的人,被送进了荆刺岭精神病院,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知道了真相的保罗却无法为约翰洗脱罪名。他想帮约翰逃跑,约翰拒绝了,他说:“我想要结束一切,我厌倦了,厌倦了总在路上,孤独得像雨中的麻雀,总是没有朋友,没人告诉我,我们要去哪里、来自哪里或为什么。厌倦了人们总是尔虞我诈,厌倦了在这世界上每天感觉到的、聆听到的痛苦,太多太多了,就像在我的大脑中,有无数的玻璃片一样。”

约翰能看透一切,戴尔的惨死,保罗他们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所以他的痛苦也就更多。他选择面对死亡来结束一切。他最后愿望就是看一部电影,因为他从未看过电影,也就是片头保罗看到的那部让他情绪激动的电影。

当约翰走到行刑室时,他感到了人们对他的恨意。那些无知的人们甚至希望他死两次,希望他疼死。布鲁托对他说,你体会我们的感受,我们不恨你。坐在观众位置上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圣洁灵魂的死去。

整部影片述事缓慢,情节却很吸引人,让观众的情绪越来越浓。我感到这部影片的不同凡响,去百度了一下,居然和《肖申克的救赎》是同一导演,也是同一个作者。《肖》也是监狱题材的电影。我大概是在七八年前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记得那时是在PPS上看的',看后,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才知,《肖》是一部名气很大的电影。《肖》的主题是自由,主人公最后靠智慧逃出了监狱。而《绿》这部片子,在影片的开头,处处是希望:保罗的炎症被治愈、被踩死的小老鼠被救活、梅琳达的肿瘤被治好。但是最后,却是以死亡来结束一个圣洁的灵魂。当所有的狱警流泪为约翰执行死刑时,我想观众的心里也一定是沉重的。

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即使是死刑犯,也有他最后的尊严,如果不尊重他人,那自己也得不到尊重,会受到惩罚。我想,这应该是看这部片子最大的感受吧。

绿里奇迹观后感1000字欣赏


《绿里奇迹》这个不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汤姆汉克斯、大卫摩斯等主演,讲述了保罗回忆当狱长事在监狱里发生的超自然的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绿里奇迹观后感1000字欣赏。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精]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9篇


敬读阅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您做好准备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了吗?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1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2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3

我好累,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科菲。

这是死刑犯科菲最后的遗言,也是作者史蒂芬金对世间真善美的偏执追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却殊不知它还有一部姐妹篇:《绿里奇迹》。同样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同样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这部电影也同样诠释了救赎的意义,只不过角色完全颠倒。影片直指人心的深处,直面善和恶的交锋。从一名犯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内心中对自己的自我赎罪,还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为人带来救赎。

本片通过保罗的回忆展开,主要讲述了1935年美国南部冷山监狱内编号为E的死囚监狱区内发生的一些超自然现象,以此诠释人性的善恶,这是一部饱含魔幻现实主义的启示录影片。E区亦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地铺,由此这儿也被称为绿里处决死囚的电椅放在走廊的尽头,每个死囚都必经绿里之旅到达自己生命的尽头。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本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人大块头科菲,他看上去高大而强壮,但作为因杀害两名幼童而被收押的死刑犯,狱警保罗丝毫没有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丝毫的恶意。相反,他面目慈祥,谈话到动情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他入狱的时候不断在忏悔,我救不了她们。科菲的形象和话语为后文埋下伏笔,事实也正如观众猜测的一样,科菲根本没有杀人,他是在救助这两个女孩不成之后被人当场发现,法庭误判他是杀人凶手,将他判处死刑。

结局十分引人深思,无辜而善良的科菲最终并没有被无罪释放,而是走上了那条绿色的小路坐上电椅,接受死亡,这是科菲最后的选择。科菲走向绿里的时候笑了,对他而言死亡一种解脱、圆满的解脱。世间的苦难和邪恶使得他这个神的产物都无能为力。而对科菲最后的朋友于保罗而言,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继承了科菲的部分能力,使得自己十分长寿,但同时他也被动地面对了人世间更多的痛苦,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离去,陷入于无限的孤独轮回,这就是永生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亲手毁了上帝的神迹,所受到的惩罚。

绿里的小路上,诞生着无限的奇迹,奇迹源自于人性的光辉,是善的发扬,是与恶的抗争,也是涤荡了罪行,真善美的灵魂对未来的希冀,这是外表冰冷严峻的冷山监狱里的奇迹。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4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5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6

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理解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间、嘲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应该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直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直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择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7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

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

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

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感人对白:

保罗:约翰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

约翰:为什么你会想做那么愚蠢的事?

保罗:当我死了,我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审判,他问我为什么让他的奇迹死去,我该说什么,那是我的工作?

约翰:你告诉上帝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

保罗:是的,约翰,我想我能。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8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简短观后感 篇9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值得参考!《绿里奇迹》观后感五篇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观看了作品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单一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绿里奇迹》观后感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一)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二)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三)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四)

我好累,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科菲。

这是死刑犯科菲最后的遗言,也是作者史蒂芬金对世间真善美的偏执追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却殊不知它还有一部姐妹篇:《绿里奇迹》。同样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同样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这部电影也同样诠释了救赎的意义,只不过角色完全颠倒。影片直指人心的深处,直面善和恶的交锋。从一名犯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内心中对自己的自我赎罪,还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为人带来救赎。

本片通过保罗的回忆展开,主要讲述了1935年美国南部冷山监狱内编号为E的死囚监狱区内发生的一些超自然现象,以此诠释人性的善恶,这是一部饱含魔幻现实主义的启示录影片。E区亦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地铺,由此这儿也被称为绿里处决死囚的电椅放在走廊的尽头,每个死囚都必经绿里之旅到达自己生命的尽头。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本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人大块头科菲,他看上去高大而强壮,但作为因杀害两名幼童而被收押的死刑犯,狱警保罗丝毫没有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丝毫的恶意。相反,他面目慈祥,谈话到动情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他入狱的时候不断在忏悔,我救不了她们。科菲的形象和话语为后文埋下伏笔,事实也正如观众猜测的一样,科菲根本没有杀人,他是在救助这两个女孩不成之后被人当场发现,法庭误判他是杀人凶手,将他判处死刑。

结局十分引人深思,无辜而善良的科菲最终并没有被无罪释放,而是走上了那条绿色的小路坐上电椅,接受死亡,这是科菲最后的选择。科菲走向绿里的时候笑了,对他而言死亡一种解脱、圆满的解脱。世间的苦难和邪恶使得他这个神的产物都无能为力。而对科菲最后的朋友于保罗而言,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继承了科菲的部分能力,使得自己十分长寿,但同时他也被动地面对了人世间更多的痛苦,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离去,陷入于无限的孤独轮回,这就是永生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亲手毁了上帝的神迹,所受到的惩罚。

绿里的小路上,诞生着无限的奇迹,奇迹源自于人性的光辉,是善的发扬,是与恶的抗争,也是涤荡了罪行,真善美的灵魂对未来的希冀,这是外表冰冷严峻的冷山监狱里的奇迹。

《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五)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

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

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

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感人对白:

保罗:约翰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

约翰:为什么你会想做那么愚蠢的事?

保罗:当我死了,我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审判,他问我为什么让他的奇迹死去,我该说什么,那是我的工作?

约翰:你告诉上帝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

保罗:是的,约翰,我想我能。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绿皮书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1】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作为他的司机,托尼免费观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个在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离开舞台是进不了白色厕所的,不写字也能进白色餐厅,甚至进不了正常的更衣室。托尼对其他人对唐的态度感到愤怒,对唐放弃一个稳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厅进行巡回演出感到困惑。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托尼从唐的一个伙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试图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让黑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尊重唐!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很高兴我出生在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虽然语言、外貌、服饰都有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幸福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句经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是这样的,明明存在着,却总是等待。感到孤独,何不走去呢?

这个以真实故意改编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一点复杂和温暖。《绿皮书》让我明白了尊严的重要,面对不公平的该有的模样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2】

我一开始看到这部电影时,觉得这个电影一开始这么混乱,那后面不会更乱吧!我提着好奇的心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在以前的美国中有很多的黑人,他们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他们经常会受到白人的歧视。在电影的开始托尼是一个街头混混,他也是一个十分歧视黑人的人,在他妻子请了两个水电工到家里来修水管,修完后倒了两杯水给他们喝,被托尼看到了,托尼虽然没有正面表面表达出来而是在他们走之后把他们喝过的水杯丢进垃圾桶中,他妻子倒垃圾时看到了也只默默地把杯子捡起来。后来因为要赚钱去给黑人唐雪莉博士当司机兼保镖,一开始唐雪莉一直嫌弃托尼十分吵,在一次演出后,车子在加油站停下时,托尼看到一块玉石,托尼看了看地上有一块于是捡了地上的那一块放在了自己兜里,这一幕被唐看到了,于是他教育托尼去付钱,就这样托尼在唐的一步步教育下从一个混混变成了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最后一场演出因饭店老板对黑人的歧视,他们没有演,他们到了橘鸟酒吧,那是一个黑人酒吧,唐在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在。回到那个纽约后,唐和托尼成了朋友。

在唐和托尼的八周的巡演中,都努力去改变对方。唐是一个外表十分温文,高雅的人,但内心十分复杂的人。托尼是一个外表十分大大咧咧,十分暴躁的人,但内心十分细致善良。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要改变对方原来的样子,都在默默的改变对方,唐在各方面比如教会他了不能偷东西;在乱扔垃圾时,会把车倒回去让他把垃圾捡起来,在冲动时要忍住,不要乱动手;托尼会在一些时候给唐一些建议;在唐有危险时去救他;在唐失落时给他开心比如在一开始的唐没有吃过炸鸡,托尼买了一桶全家桶会和唐去分享;在白人酒吧救唐。唐所见证的种族歧视程度远比他所想的更加过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许上白人卫生间,不允许试穿西装,不允许和白人同桌吃饭……这一切都在一点点击垮唐的内心,也在慢慢改变托尼的立场。托尼也从刚开始的烟不离手,脏不离口到后来为唐戒掉了烟,脏话也渐渐变少了。当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着,托尼丢下手中的披萨跑到酒吧救了满脸伤痕的唐,唐声音颤抖着说:“我只是想喝点酒。”后托尼开始了对唐改观和同情,开始觉得种族歧视的可怕也渐渐的开始对种族歧视的淡化。

在最后的圣诞夜上托尼在家庭宴会上唐的突如其来让托尼感到十分的惊喜,唐一开始觉得托尼的家人不欢迎他,但后面的又是让位置又是拿盘子让唐感到十分的开心,可以感受到唐他内心的那种感觉。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种在美国的种族歧视,白人托尼和黑人唐雪莉在巡演中慢慢的改变。唐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知书达理,为了自由行动着;而托尼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油嘴滑舌,却胆识过人。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是托尼的妻子,她是一个善良,没有一点种族歧视的人。

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奥斯卡电影奖在于把固化了的种族人设巧妙的对调了。最后分享一条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格林写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套书将不会再出版。到这本书停止发行的那天,我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尴尬歧视之苦。”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3】

在今年的奥斯卡,《绿皮书》荣获了最佳影片。那么这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呢?故事发生在肯尼迪当总统的时代,一个出生在纽约Bronx区的意大利裔壮汉Tony,因为在工作的酒吧临时关门,给黑人顶级钢琴演奏家Dr. Shirley当司机,陪他去美国南部巡演了两个月。

在两位主角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层面的对比。在人种上,Tony是白人,Dr. Shirley是黑人。在教育和文化修养上,Tony连Dear都拼不对,满口粗话,Dr. Shirley却是心理、音乐以及礼仪艺术学的博士,谈吐优雅,是音乐天才。在家庭上,Tony和父母妻子以及孩子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着,走到哪都有朋友,Dr. Shirley却孤身一人,和亲兄弟多年不曾联络,曾经的同性爱侣也因为他音乐事业太忙碌而离开了他。性格上,Tony放荡不羁,鬼主意多,爱占小便宜,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Dr. Shirley挑剔固执,敏感孤僻,对身边人的道德品性要求严格。这种种,让两个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不同带来了许多摩擦,比如两人一路拌嘴,让这个本来以为会很严肃的电影基调变得轻松诙谐。我特别喜欢在肯塔基州,Tony让Dr. Shirley吃炸鸡的片段。本来很嫌弃这种油腻腻的快餐的Dr. Shirley,在Tony的“威胁”下(Tony说如果他不吃,就要把炸鸡丢在他的毛毯上),无奈地翘着兰花指接下来,还嘟嘟囔囔地抱怨没有餐具怎么吃。可当他咬下第一口,被美味的炸鸡征服了味蕾,开心地接下了Tony递来的第二块炸鸡。那眉目间孩子似的喜悦,看得我跟着笑了起来。

其实每一次,看到Dr. Shirley在台上的光鲜背后,那孤单的身影,我都会觉得很心疼。他在雨里哭喊道:“我不是白人,也不被其他黑人认同,更不够男人,那我该如何自处?”可这样的他,用勇气获得了友谊,也用勇气获得了掌声和认可。尽管知道黑人在美国南部备受歧视,连住的酒店都只能是绿皮书上列出的,他毅然选择去南部巡演。他要通过自己的才情,来改变美国南部人民的成见,不管这条路有多苦多难。影片最开始,Tony连来家里的黑人维修工碰过的水杯都嫌脏,而答应当司机也只是为钱。可逐渐地,他开始佩服起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看到他的演出后,在给妻子的信中连连称赞。当有人故意给Dr. Shirley准备肮脏廉价的琴时,他上去就是一个耳光,揍得那人赶紧去调来了合同里签署的Steinway钢琴。(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有一架白色的Steinway三角钢琴啊。)最后,还邀请了Dr. Shirley来家中一起欢度圣诞。Dr/ Shirley的勇气触动了Tony,也感化了他,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成见。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4】

有那么一本绿皮书,上面写满的是黑人专用旅馆的地址,写满的是黑人专用餐厅的位置。翻开那本绿皮书,就翻开了上个世纪的南美。

在大航海时期,欧洲的探索者们曾将大量的非洲人作为奴隶运送到美洲,黑人就被迫沦为黑奴。奴隶制废除多年后,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黑人只能出入他们专属的场所。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本绿皮书出版了。

纽约是一个大都市,住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为了生活费而发愁的白人种族歧视者托尼,也有在像殿堂一样的家中演奏古典音乐的黑人唐。托尼为了凑齐房租,作为唐的司机与唐一同去到南方。托尼对黑人是极端歧视的,他不愿意为唐拿箱子,不愿意听从唐的派遣。但是,在两个月的行程中,他们各自的言行、文化都在影响着对方。唐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过音乐,有知识有水平;而托尼是美国普通的小市民,有着最底层人的生活习惯。唐让托尼接触了古典音乐,让他知道了上层社会的样子;托尼也让唐接受了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让唐学会了用手拿炸鸡,喝纸杯里装着的饮料。他们两个在旅途中逐渐地消除对其他种族的偏见。

不过,一路上遇到的很多人仍然对唐极不尊敬。警察污蔑他,市民绑架他,售货员拒绝他。那个在宴会和舞台上极为光鲜亮丽的人,一旦走下他的音乐家的高台,就像是走出了人权大厦。他不能在白人餐厅就餐,不能在白人旅馆过夜,也不能和白人使用同一间卫生间。他也不能和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一起玩乐,因为他受过高等教育,从小接受的价值观与当时黑人的价值观相悖。在影片中,有一次被欺辱后的唐终于爆发了他的真情感:“如果我不够白,那么我也不够黑,我也不够成为一个人”。但幸运的是,在与托尼共处了两个月后,彼此都发生了改变。最后,在为了捍卫尊严离开白人餐厅拒绝演出之后在一家黑人酒吧里弹起了爵士乐,影片在托尼将黑人唐请到家中共进晚餐的画面中结束。

种族歧视,历史问题,也是历史遗漏问题。它不仅存在于白人对黑人的状况,例如白人说唱歌手Eminem刚出道时曾被其他同行唾弃,因为美国的说唱界长期被黑人占据。虽然Eminem现在取得了成功,歌迷遍布全球,但是种族间的歧视仍然无处不在。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上,一个黑人说,他有一个梦想。不到五年后,那个黑人被刺杀身亡。但是,那个梦想已经深刻的印在人们的心中。

现在,让所有的人,不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为了那个梦想努力吧。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5】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6】

两个小时的电影让人震撼,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电影,雪利博士总是有种很沉默的存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他第一次的开怀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电影中,当托尼开着载着雪利博士进入肯德基。托尼买了一个全家桶,在车上直接用手拿着吃,并热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鸡。雪利博士表示他从来没吃过炸鸡,并且对直接用手抓炸鸡这一行为非常抗拒,而后来还是吃了,并和托尼开怀大笑,学着托尼潇洒地将骨头扔在田野里。

正如电影里说的一样“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雪利博士虽为著名钢琴家,但因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独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内心筑起了一面高墙,竖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热情与豪迈打破了他与博士之间隔阂。在影片结尾,雪利博士最终敲响了托尼家的门,勇敢地迈进了第一步,迈向白人的一步,收获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抛瞄中,穿着西装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车边与无数田间衣衫褴褛的同胞对视,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缩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觉得他高人一等。同样的肤色确是迥乎不同的人生,这让他无所适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鼓起勇气在一间黑人酒吧与同胞达成了和解,他在现在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命运又出来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帮着雪利博士从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馆,保证博士的每一场音乐会不缺席、迟到,雪利博士与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听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还将两个被黑人喝过水的被子扔进垃圾桶,哪怕那两个黑人刚刚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养。他将一个乱写信的小子变得有文笔,教他不能偷东西,不能乱堆可乐瓶。他们之间彼此拌嘴但又相互关心,他们相互包容,心灵距离逐步靠近,最终成为一个共同体。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类锲而不舍的价值。《绿皮书》中的那辆车为着友情与包容,一路向南。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


下面的“电影绿皮书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你是否对写作品名观后感感到毫无头绪吗?撰写观后感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1】

近来常听人说起电影《绿皮书》,叫好的人很多。所以我也找了个时间去看了一次。看了以后有一些感想,其实看的时候就很受感动,所以来写一写观后感。是否高大上不必管,能够直抒胸意足已。

没看电影之前,我见过几次宣传海报,我以为画面上的两个人是父子关系呢。真是的,我怎么没注意到一黑一白呢?我以为影片讲的是父亲如何开导孩子的故事。结果,看了才知道那两个人之前是陌生人,两个人是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并且是黑人雇用了白人,而故事发生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生在种族歧视相对严重的`美国南方。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国内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就是南北战争(南方与北方的战争)。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在该州内发生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要求解放黑奴;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这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

影片从男主角做保镖的夜总会开始,那热闹、随意的气氛令我向往。后来男主角打工的夜总会要停业两个月,男主角就需要另找工作,因为家里下个星期要交的房租还没着落。急迫的时候,男主角甚至要把手表当掉。这也许就是真实的美国人的生活,他们没有多少储蓄。但是从影片上看,他们并不焦虑,他们不过是聊一聊、想一想再去哪里挣钱而已。男主角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一份做司机的工作,帮一个三人组合的室内乐团开车,但要走很远、要走很久,因为这个小乐团要从美国的北方到南方去做巡回演出。

在他们出发之前,组织巡回演出的唱片公司给了男主角一本“绿皮书”(Green Book)——美国黑人出行指南,上面列有黑人出行时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那时的美国南方有很多旅馆和餐厅是只限白人使用的。影片的名字由此而来。而他们使用的是两辆绿色的凯迪拉克轿车,那绿色很鲜艳、很醒目,似乎是在述说着什么,或是在抱怨着,或是在抗议着。这也是本片的高明处之一。它并不高声的吼叫,它只是用艺术的手法述说。绿书(Green Book),是源头,是罪恶,是该被指责和攻击的,但它只是书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从视觉上没有绿车(Green Car)更有表现力。我很怀疑这部电影的原型故事中使用到的汽车不是绿色的,而影片中的绿车完全是编剧设计的。他们开着两辆绿色的小车出发了,而影片的情节随之一路展开。

那个雇男主角开车的黑人是个钢琴家,他还有三个博士头衔;而受雇开车的男主角是个粗鲁率性的白人。黑人钢琴家,虽然皮肤黑,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守规矩;白人司机,尽管穷,但很随性、很快乐。两个人要呆在一辆车里,要一起长途旅行,由此就有了很多文化上的冲突,产生了很好的故事。

当他们到了肯德鸡的故乡,男主角非常开心,因为可以吃上最新鲜、最正宗的炸鸡。他买了一个全家桶带上车,然后一边开车一边美美地吃起来。他不光自己吃,也劝钢琴家吃,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他就是这样的大大咧咧、这样的讲义气。而钢琴家一脸严肃,他很拘谨,他要讲究斯文,他又有些无助,因为他不知道在没有餐桌、没有盘子、没有刀叉、没有餐巾的情况下如何吃东西。在男主角的坚持下,钢琴家不得不用手指接住一块炸鸡翼,小心翼翼地吃起来。他小口小口地吃,吃着吃着似乎也感受到了炸鸡的美味。他吃完了,又不知怎样处理剩下的鸡骨头。男主角就摇下车窗,把自已吃剩的鸡骨头扔出窗外,示范给他看。钢琴家学着做了,让自然的东西回归自然。他没想到生活还可以这样随意、这样放肆、这样开心。这时,电影院里发出了很多会心的笑声(观看这部影片,这种情况常有。这是一部喜剧,一部可爱的轻喜剧)。当然,向车窗外仍可乐杯还是不可以的,所以钢琴家坚持让男主角把车倒回去,把仍出去的可乐杯捡起来。

钢琴家克制、努力、事业成功,他有成就、有钱、待人彬彬有礼,但并不快乐,也不幸福。他说:过着演奏家的生活,到处走,难以安定,难以成为好的丈夫。他没有家人,没有亲人。他高傲、刻板,看上去也没什么朋友。而男主角虽然穷,虽然没有大出息,但生活在他长大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孩子,有他的长辈和亲戚,有一起长大的伙伴,还有很多熟人和朋友。当圣诞节来到的时候,男主角的家里(House)人头涌涌、热热闹闹,充满人间的温馨的烟火气。生活过得是否幸福,不是有钱没钱所能决定的。人除了需要钱,也需要爱情、亲情、友情……,需要人之间的关爱,需要温暖。

影片以音乐家巡回演出为线索,所以影片中有许多音乐表演的场景,其中的音乐都很棒,有的是低语,有的是倾述;有的是愤懑,有的是狂欢;有精湛的技巧,也有真挚的情感……;代入感极强,让人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让人痛快。

影片的画面也很美。美国有很美的自然风光,驾车长途旅行可以很自然地把它们摄入画面。那秋天的树林,色彩斑斓,让我想起在吉林长白山脚下从南坡向北坡穿行时驶过的公路。当男主角去钢琴家的住处应聘的时候,他误入了钢琴家楼下的音乐厅。画面上没有观众的音乐厅,在明亮、柔和的灯光的照映下,是那么的宽敞、整洁、温暖、宁静、美好,那就是艺术的殿堂,是心灵的居所。

这部电影好,不在于高科技、大场面,它是一部简单的2D片(在当前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它只是一部传统的有声彩色片),它只是在细腻地用情节、用语言、用动作和表情在讲故事。它讲得是那样自然,讲得入情入理。影片也不靠俊男靓女作招牌,男主角是个中年大叔,大腹便便;其他角色也像是生活中应有的样子,绝不刻意夸张。所以让人看着感觉亲切和真实,就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影片中的钢琴家在面对白人的歧视时说:不要以貌取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观点。黑人与白人,肤色不同,很容易区分。但是否有教养,是善良还是邪恶,是正直还是诡诈,是温和还是暴躁,是达观还是乖戾,是乐天还是心胸狭小……,就很难一眼看得出来了。影片所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状况应该改善了很多了吧。黑人已经可以当选美国总统,可以领导一大帮白人,就是明证。但以貌取人的问题,应该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国人对白人总是高看一眼,其实白人也未必就高贵、就有教养、就优秀。我第一次出国去澳洲,飞机一落地,我跟着大家向外走。在过道边,我看到十几个白人等在那里,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眼睛望着我们,似乎在等着我们走完。我当时很纳闷,她们在等什么呢?后来想明白了,她们是清洁工,准备为客舱做清洁。澳洲当然也需要清洁工,像中国一样;白人也可以做清洁工,像黄种人一样。肤色并不能决定一切,外貌也是。

一个人的相貌当然也重要,赏心悦目总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一个美女,可能空有其表;而长相怪异的马云,却能干得不得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言不逮。

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要工资高,受点苦也愿意。既然做了工作,我只做工作职责内的事,并尽力做好。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2】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政策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国古典爵士钢琴家唐谢利计划到南方各州进行巡演,考虑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镖兼司机。而与此同时,一位意大利裔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恰好处于失业状态,为房租捉襟见肘。于是托尼顺理成章地因自己善于解决冲突的能力争取到了这份工作,就这样,两个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车,踏上了为期八周的冒险之旅。

《绿皮书》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绿皮书既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本书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于种族歧视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携带一本这样的绿皮书,住错了酒店,甚至进错酒吧都会被白人围攻。

一直以来,种族歧视都是美国和世界绕不过去的坎。黑人钢琴家唐出身高贵,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内心却非常孤独,倔强,荒凉,甚至试图用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说我拒绝去不欢迎我的地方。但他还是去到了歧视最严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车子抛锚时,唐谢利博士看着那些在种植园辛勤耕种的黑人,与他们进行无声的对视。尽管无言却极尽心灵震撼,那双带泪的`眼眶里有怜悯,有悲愤,有唏嘘,也有对时代洪流冲击的无能为力。可见种族歧视是多么悲哀,残酷,而又深刻!而托尼,一个生活在美国底层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说话有些粗俗甚至会一言不合与人动手,但他身上也有温情脉脉的流露,他内心深处的正直与善良也正是通过与唐的接触,才被慢慢地释放出来,并建立了原则和责任感。

如果说唐身上有着一种孤独的浪漫,那么托尼身上就是一种温情的勇气。除去种族歧视的主题,我们也同时发现,人性就像是托尼捡到的那块石头,剥开外壳,里面的种族,国籍,文化,性别都是没有差别的,越往深挖掘,也会发现一样的自私,贪婪,偏执。除了单纯的是非黑白,电影还在讲述一种更深刻的东西如何平衡坚守与改变。比如电影的开头,唐是一个身着华袍却迷惘地活在虚幻世界的人,而到电影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在圣诞节敲开自己朋友家门的普通人,怀着分享的心情,一同打开一瓶闪闪发亮的香槟。

人性就像那块石头,被风霜雨雪磨砺,有着许多瑕疵,却始终晶莹剔透,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一场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欢乐中给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独和温情的勇气终会相遇。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3】

天才要学会和孤独相处。

白人中的底层和黑人中的高层,阶层并不是一定固化,人生总有例外。

出生有时会决定命运,但是命运的天平也会向你倾斜。

活着的时候务必淋漓尽致。

也许在明天,你会收获一份惊喜,或许是友谊,也可能是爱情。

时刻要记住令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你的尊严。

人物刻画生动,毕竟是真人故事改编。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国南部,种族歧视在主人公南下巡回演出时特别明显,唐是勇敢的灵魂,忍受不公的同时又在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位伟大的黑人音乐家,如此的身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矛盾体。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忍受着常人无法触及的孤独,时刻都是活得那么正经。有点俏皮的桥段是唐教托尼写家书,体现出了黑人钢琴家的才华,骨子里也透露着浪漫。

托尼的性格是极具直男性格,对家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会让你觉得这个有着标准美国胖子外形的人其实也是很帅的,为了补贴家用去比赛吃热狗,吃了26个,拿到奖金妻子激动地说下周可以交房租了,一个为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树立。当然为了养家也就接下了为唐开两个月车的活。

最后的结局也算暖心,唐带着一瓶酒到托尼家过圣诞节!托尼的职业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赏《绿皮书》!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4】

《绿皮书》,三项奥斯卡奖得主,无疑是20xx年初最热的电影之一(当然,热度无法和《流浪地球》相比)。

在上映的第三天,我也满怀着好奇和对那片土地的想念,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了整部片子。

总体感觉:温暖、有趣、细腻,也略微感叹!

1

说到温暖,其实有点意外。

奥斯卡大奖得主能是如此温暖、不虐的影片,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整部影片虽有时有点紧张,但大部分时候是轻松且惬意的,最后的ending也是大圆满……真好!

因为我是一个从不看悲剧恐怖片、悬疑片的人,只爱看喜剧、爱情剧,特别喜欢happy ending,自然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特别钟情。

各种金句鸡汤频出,真是让人元气满满~

生活已经如此紧张,何必在大荧幕上还给自己添堵?

来点正能量,岂不更好~

2

说到有趣,真是有点好笑。

里面粗鲁的白人和优雅的黑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看到白人给妻子写信的语句:How are you?I am fine!

这不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韩梅梅和李雷的经典对话么?原来美国人也这么玩儿啊!

满电影院都是拥有同样回忆的人,爆笑一场!

各种小段子不断,能领会其中,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3

说到细腻,不得不说两位主演。

没有大制作,没有大场面,就是两个男人撑起整个剧情。

演技,是必须的!

白人男主,“魔戒”里的阿拉贡,增肥40斤牺牲形象出演,确实把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底层人民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每一次提裤子、掏耳孔、剔牙齿……都是那么鲜活而粗鲁,让人无法想起以前那个人类之王!

而黑人男主,是我见过最性感的黑人。

细腻、优雅又不失敏感与理想主义,刻画难度上比白人更高,难怪小金人给了他。

每个眼神、每个笑容、每个动作都是戏,让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4

说到感叹,整个故事正好发生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前夕(1962年)。

所谓平权运动,通俗点说,就是本来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地位也不是如今这样的局面,而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运动才逐渐变成现今这般~

而这场平权运动,不仅仅是人权的平等化,更催生了很多时尚事件与品牌……作为对“时尚”话题如此敏感的我,关注点总是无法离开这里!

说实话,时尚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ta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事件耦合而成的产物!

香水的发扬光大是由于欧洲黑死病的肆掠;

Levi‘s牛仔裤的诞生是源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而世界上第一套女士西装的问世,以及YSL品牌的声名大噪则来源于这一场1960年代的平权运动!

在那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有穿着蓬蓬裙来显示自己家境优越,因为裙摆越大越证明丈夫家里有钱、自己不用干活(那么大的裙摆确实啥也干不了)!

于是,女人们的裙摆一个赛一个大。

硕大的裙摆,炫耀了女人经济状况,也体现出其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和男人一样工作交际,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家当“谁的谁”,不是吗?

于是,当1930年电影《摩洛哥》里德国演员Marlene Dietrich穿着燕尾服、头戴高筒男式礼帽亮相时,真可谓是晴空霹雳,启发了男装女穿的风潮。

魅惑的眼神,帅气的装扮,比纯粹的女装更吸引人,同时也彰显出男性的率真魅力……

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虽为时尚提供了新的灵感,但却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上流行起来。

直到1966年,法国著名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伊夫·圣·罗兰,YSL)以这部电影为灵感,设计出第一件女性西装(Le Smoking),才真正开创了女士穿西装的`时代。

女性西装的诞生,催化了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思潮。

不久,欧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女人要求两性平等、非婚性行为、合法化以及开放式婚姻……

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就是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并推动着,其实背后都有着非常深刻且深厚的积累!

看到黑人要求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渴望眼神,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些穿着蓬蓬裙、渴望和男人一样叱咤职场的女人……

人性,无法永远被压抑!

人性,终究会被解放!

所谓时尚,也不过就是用外在的形式不断解放人性的过程与表征!

绿皮书,是黑白肤色的绿皮书,也是人性追求平等绿皮书。

人,生来就不平等,所以才有了追求平等的动力与欲望!

选择与引导自身用更恰当的方式解放人性,在现今社会,变得更为有现实意义!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5】

今天看完了美国电影《绿皮书》,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这是一部描述黑人音乐家雪利的故事,这位黑人音乐家不仅是音乐天才,他还取得了心理学和乐理学等博士学位,是一位兼具音乐天才和修养、学识的黑人,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还是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朋友。就是这么一位出色的美国黑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他受公司的委托,要到全美巡回演出,需要一位司机兼保镖,公司为他选择这样的一个人真是煞费苦心,在面试了很多位之后,还是没有让他称心如意。这时,一个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名字叫托尼,出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让人联系了托尼,并且对托尼进行了面试,当托尼走进雪利的办公室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间办公室堪比国王的宫殿,里面宝物应有尽有,都是世界上一些奇珍异宝,如果说他是阿拉伯的一位猷长,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当托尼看到眼前是一位黑人时,顿时改变了主意,因为白人从来就瞧不起黑人,更别说为黑人开车了。但是,雪利得知托尼可以为他摆平很多事情,因其在业界小有名气,所以雪利极力挽留托尼留下为他开车,并且答应了托尼提出的一切要求。

于是,托尼在合同上签了字,雪利的管家给了托尼一本绿皮书,上面都是雪利巡回演出的一些路线图和所住的旅馆名称和地点。他们巡回演出的路线是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在北方他们无需担心什么,但是,他们一路向南却是令人十分担心的事情。

因为当时,黑人解放时间并不长,他们别说在社会上有地位,能够不受白人打骂已经很不错了,而托尼在处理这些事情上面很有一套,这就是雪利非坚持要托尼担任他司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一路向南,当走到印第安那州汉诺威市演出时,工作人员居然用一架破旧的钢琴让雪利演奏,钢琴里面全是垃圾,当托尼看到这种情形,让工作人员换一架钢琴时,工作人员居然说一个黑人哪有那么挑剔,被托尼打了之后工作人员才换成了一架指定钢琴。

他们走到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市时,雪利只能住在专门为黑人准备的旅馆,而托尼却可以住在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好的旅馆里。雪利为了解闷出去喝酒,居然被一群白人殴打,托尼赶到才解了围;当他们在北卡罗来纳州,雪利演出大获成功,并得到很高的赞扬,但当其去厕所解手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因为他们在外面一棵大树下用木板给雪利专门搭建了一个厕所,其实就是平时民工用的那种简易厕所,雪利看到后拒绝使用,最后他们宁愿推迟半个小时演出,也不肯让雪利用他们的厕所解手。无奈之下,雪利只能回到自己居住那家旅馆上厕所,这往返需要半个多小时。

在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托尼让雪利买件西装,雪利走进西装店时,店主看到他是黑人坚决不让雪利试穿衣服,非要雪利先买下来,如果不合适他们再修改。而白人客人却可以先试穿再决定买不买;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因雪利是黑人居然无故被抓,在他和司法部长通电话后,才得以脱身。

雪利在台上倍受尊重,这是因为他的艺术才华,但是,他到了台下,人们并没有把他当成艺术家,而还是把他当成普通黑人对待。他本可以在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拿着几倍于巡演的工资,还不受白人歧视,过着优雅舒适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走出去巡演,以他的艺术天才来让人们改变观念。

托尼曾经问过同事,雪利为什么非要受着屈辱,还要坚持演出。同事告诉他,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观念的改变更为重要。雪利就是要和总统肯尼迪一同来改变美国对黑人的歧视,而虽然他很有钱,但是人们并没有给他应有的尊重,他是用他的精湛技艺,和高尚的人格来感化这个世界,并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篇6】

《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钢琴家唐为巡回演出临时应聘的司机及保镖。唐是黑人钢琴演奏家。托尼有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家里来了两个黑人服务人员,用过的杯子都被他丢尽垃圾桶,而为了生计赚钱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机。

影片有非常多的对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种族、行为习惯、待遇等都有鲜明的对比。托尼虽然是白人但就是个小混混,社会的底层,啥不讲究,能吃能喝能睡,一点礼节没有,在黑人面前感觉有高贵的血统。唐是个黑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贵族的礼节,在白人面前忍让,在艺术上受到白人贵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样还是受到歧视,住黑人专用宾馆,不能和白人贵族一起用餐,白人贵族也是把唐作为一个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这样想,黑人刚刚获得平等的权力,在北方城市尚且还有种族歧视,在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执行,毅然决定去南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谓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制度规定了但没有去执行的等于零,执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了。

唐在巡演过程中处处小心,处处隐忍,在随着和托尼的接触中,慢慢释放了自己的压抑,结果都出事,托尼来救助。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慢慢消除种族其实,变成朋友。

最新绿里奇迹观后感1000字(模板10篇)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不同的观众,对影视作品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就可以把我们的思考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你是不是在想怎么避免写出一篇千篇一律的作品观后感呢?经过整理,编辑为你呈上绿里奇迹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2

我好累,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科菲。

这是死刑犯科菲最后的遗言,也是作者史蒂芬金对世间真善美的偏执追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却殊不知它还有一部姐妹篇:《绿里奇迹》。同样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同样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这部电影也同样诠释了救赎的意义,只不过角色完全颠倒。影片直指人心的深处,直面善和恶的交锋。从一名犯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内心中对自己的自我赎罪,还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为人带来救赎。

本片通过保罗的回忆展开,主要讲述了1935年美国南部冷山监狱内编号为E的死囚监狱区内发生的一些超自然现象,以此诠释人性的善恶,这是一部饱含魔幻现实主义的启示录影片。E区亦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绿色的地铺,由此这儿也被称为绿里处决死囚的电椅放在走廊的尽头,每个死囚都必经绿里之旅到达自己生命的尽头。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本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人大块头科菲,他看上去高大而强壮,但作为因杀害两名幼童而被收押的死刑犯,狱警保罗丝毫没有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丝毫的恶意。相反,他面目慈祥,谈话到动情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他入狱的时候不断在忏悔,我救不了她们。科菲的形象和话语为后文埋下伏笔,事实也正如观众猜测的一样,科菲根本没有杀人,他是在救助这两个女孩不成之后被人当场发现,法庭误判他是杀人凶手,将他判处死刑。

结局十分引人深思,无辜而善良的科菲最终并没有被无罪释放,而是走上了那条绿色的小路坐上电椅,接受死亡,这是科菲最后的选择。科菲走向绿里的时候笑了,对他而言死亡一种解脱、圆满的解脱。世间的苦难和邪恶使得他这个神的产物都无能为力。而对科菲最后的朋友于保罗而言,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继承了科菲的部分能力,使得自己十分长寿,但同时他也被动地面对了人世间更多的痛苦,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离去,陷入于无限的孤独轮回,这就是永生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亲手毁了上帝的神迹,所受到的惩罚。

绿里的小路上,诞生着无限的奇迹,奇迹源自于人性的光辉,是善的发扬,是与恶的抗争,也是涤荡了罪行,真善美的灵魂对未来的希冀,这是外表冰冷严峻的冷山监狱里的奇迹。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3

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理解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间、嘲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应该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直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直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择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4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5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6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7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lz13)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8

新电影不一定是时代的潮流,老电影也并非是过时的产物,1992年的老影片同样可以触摸人们的情怀,引发人性的深思。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老电影,让我看的神情专注,不忍分神,幽默时让我嘿嘿一笑,动情时使我潸然泪下。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是一所监狱的狱监长,他管辖的E区专门用来关押死囚。因为E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里。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走过绿里坐上电椅,被电刑处死。

保罗每日与死囚打交道,他的规矩是使用温婉细语和细致的关心确保每一位死囚在临刑前能够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即使是犯下罪孽的死囚,也未曾有不公允的对待和惩罚,他是一个好人。

最具代表性的死囚是喜欢用宠物老鼠都狱友和狱监开心的德拉克和连环杀人狂魔威廉。德拉克在最后的日子里寄情于宠物老鼠,享受着人生最后的快乐,最后却被有虐待倾向的狱监佩西使用卑鄙手段害的在电椅上被烤成焦炭。杀人魔威廉即使进入E区仍兴风作浪不服管教,无数次被教训仍不悔改。

最为神秘的是被冤枉的死囚约翰科菲,他是一个拥有异能的健壮黑人,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约翰科菲先后使用异能帮助保罗及其他人治疗病痛,甚至帮助德拉克的老鼠挽回生命,直至最后坐上电椅被电刑致死,约翰科菲仍想的是帮助他人。

可以说,他是本片唯一的泪点。

本片通过老年保罗的回忆进行陈述,讲述了约翰科菲进入死囚监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善良改变一个个罪大恶极的死囚,使他们在踏上绿里坐上电椅前悔过自身,洗涤灵魂。当然,在面对真正的坏人威廉时,约翰科菲也使用他的异能控制狱监佩西将其枪杀,让坏人得到惩罚。

对待好人时,约翰科菲无比的善良,痛其所痛,苦其所苦,时而为他人流泪,用保罗的话说:约翰科菲是上帝的使者,他是人间的天使。对待坏人时,他又如同地狱的恶鬼惩罚坏人,使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整部影片中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好与坏,通过约翰科菲的异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了好人的善和坏人的恶,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惊叹约翰科菲的纯真和悲天悯人。

约翰科菲被冤枉入狱直至电刑,保罗早已知晓他是清白的,无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个善良的黑人,法大于情,在众狱监的眼泪中,约翰科菲被电刑致死。而约翰科菲也是保罗执行死刑的最后一位囚犯,之后便为培训青少年工作,他认为: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罪犯的产生就是未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入歧途,无法回头。

天使约翰科菲的善良和异能对保罗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罗也认为亲手处死了天使般的约翰科菲是一种罪孽,一百零八岁的他见证爱人、孩子、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默默的在世上承受着孤独的痛苦,保罗说这是在为自己赎罪,处死了天使的罪。

三个小时的观影,从不懂到懂,从感叹到感动,最后流泪。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老电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想每一个观看此片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耐心的看下去,触动自己的内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9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

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

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

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感人对白:

保罗:约翰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

约翰:为什么你会想做那么愚蠢的事?

保罗:当我死了,我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审判,他问我为什么让他的奇迹死去,我该说什么,那是我的工作?

约翰:你告诉上帝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

保罗:是的,约翰,我想我能。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0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绿里奇迹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