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读后感读三本书

读后感读三本书

有关读后感读三本书1000字精选。

常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平时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书的,大多数时候老师会在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作文,用来记录下我们在阅读时的一些新的想法与感悟,读后感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读后感读三本书1000字精选”,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读后感读三本书【篇1】

这次我们的漂流书是《天使雕像》它的作者是:E.L.柯尼斯柏格,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长大。她虽然从小喜爱阅读,但上学时却选择了主修化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化学教师。后来她慢慢地发觉自己感兴趣的是学生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而不是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与此同时,她发现自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她开始写作。

也尝试着自己画插图。她的作品结构细腻,富有逻辑性和幽默感,这可能也得益于她早年的理科学习。 本书曾荣获196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这本书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小说。可见这是一本多么好的呀!《天使雕像》是本迷人的作品。姐弟俩离家出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寄宿一个多星期,情节细致动人。故事中十二岁的克劳迪娅精心安排所有冒险的旅程让我们敬佩。姐弟两人同行,行事不慌不忙,情绪平稳镇定,使得原本超乎想象的背景可以让我们接受。明知一般民众绝不可能在大都会博物馆过夜,但全书的气氛营造和细节安排却使读者深信不疑 ,这就是作者的“虚构”功力高超之处,令人不得不叹服。

克劳迪娅厌倦了家里千第一律的生活,她每天都要洗碗、清理垃圾筒……她想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于是就精心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她选择的去处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物色的同伴是她既“富有”又小气的弟弟杰米。在戒备森严的大都会博物馆里,他们俩竟神奇地度过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一座被疑为是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小天使雕像正在博物馆里展出。克劳迪娅立刻被这座雕像吸引住了,她决意要弄清这座雕像到底出自谁人之手。可眼下,他们没有丝毫线索,而且钱也快用光了……克劳迪娅不甘心这样“平庸”地回家去,她和弟弟利用最后的一点钱,终于找到了雕像原来的主人福兰克威尔夫人。

克劳迪娅厌倦家中做不完的家务,她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因此决定离家出走,暂时离开舒适的住处;但她想寻找的是一处有点奢侈、优雅忙碌的地方,因此选择了大都会博物馆;最重要的是有一位有钱的旅伴,因此她选了小气鬼弟弟杰米。

我想:克劳迪娅是个有勇气也有计谋的女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作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知道了雕刻天使雕像的确是米开朗基罗,并保守这个秘密。正像书中所说的:“克劳迪娅真正想要的时带一个秘密回家。天使雕像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让它很兴奋,觉得很重要。”是啊,其实我现在也很希望可以保守一个秘密。在以前,我保守过一个秘密,那个秘密让我高兴了很长时间。因为保守秘密使我有一种责任感,我喜欢这种感觉!我也要学习克劳迪娅的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怕辛苦!

读后感读三本书【篇2】

这段时间看了三本书,一本是《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其他两本都是蒋佩蓉老师的,《丰盈心态养孩子》和《佩蓉教孩子学礼仪》 。

对于《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其实大部分内容我是不陌生的,他把家长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忽视型、否定型、放任型和理智型四种。当然要学习第四种了。同一件事情,四种父母的做法有鲜明的区别。这样很有利于你明白作者的意思。紧接着是理智型父母处理情绪的几个步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共情和引导。因为放任型父母和理智型父母都会和孩子共情,但是他们的区别是引导,是沉浸在孩子的情绪中还是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出口。还有一个原则也是很实用的,就是所以的情绪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行为不是,孩子要改正的是行为而不是情绪。这本书也不薄,我却不记得什么了,以后还得翻一翻吧。

蒋佩蓉老师的书,我觉得理论不是很强,但是他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智商、情商、品商和逆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要辩证的看待困难,这样父母就不容易焦虑。

最让我受益的是她对礼仪的强调,尤其是他对礼仪的理解。是为别人着想。虽然一些具体的做法我记得不清楚,但是这个理解很关键,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有教养。一些细节也值得学习,比如邀请别人做客。所以《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以后还会再看。然后是他的 《丰盈心态养孩子》,第一张给大家讲了一些中西教育的差别,让我更清楚、更客观的认识西方教育,不会盲目崇拜。一些国外名牌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可以看出,成绩不是唯一的尺度。国内的现状不能决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而且对一些打算移民的家庭的忠告也非常中肯,虽然不打算移民,但是了解一些别人的处境,总是好事。

他的一些理论知识用自己和自己三个孩子的切身切力来说明,更有信服力。以后也会再翻开一些。

总而言之,这三本书看的似乎不是很用心,能记得的似乎很少,以后看书要更用心一点。

读后感读三本书【篇3】

我认真阅读了撒忠民局长推荐的文章——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张志勇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首届读书节闭幕式上的演讲,题为:《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深有感触。

一、 人生要读好的第一本大书是无字之书

二、人生要读好的第二本大书是有字之书。

三、人生要读好的第三本大书就是心灵之书。

无字之书,就是生活本身这本大书。谁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谁就会变得日益聪明智慧起来。这句话说得多好呀,生活是一本大书,你打开扉页它就像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它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好书可以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陶陶其乐。”是的,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工作不是全部,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如何更好的生活,要明白好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让物质世界占据了你对生活的所有追求,感受精神世界里那份和爱人之间的爱意,和亲人之间的亲情,你的幸福感会得到升华,你的工作也会更加有动力,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翻开一本书,日是她的标点月是她的句子,年是她的段落。在每一个岁月的篇章里,有喜,有忧,有乐,有哀。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在这本书中有人把自己比作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比作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比作为生活的编导,有人把自己比作为生活中的观众。角色也好,导演也罢,都只是为了生活这本书更丰富多采,让生活这本大书更好看。我们都是生活书中的一员。

在芸芸众生中,我不一定就是要最出色,但我需要努力,只要我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可以无怨无悔。

你我都是书中的一分子。闲暇时不妨泡一壶香茗,静坐灯下,轻捻生活书的一角,轻轻地翻过一页在淡淡的茶香中志之交流,也许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真的好美。

“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不管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还是心灵之书,我都希望让它们都占据我的心灵,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我要活到老,学到老,让书伴我一生!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去读懂这三本书,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编辑推荐

《一本书》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一本书》的读后感”相关内容。

在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思考,读作品,为我们找寻出许多利于学习的方法。写一篇读书笔记让自己对这本书印象深刻。以下“《一本书》的读后感”由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1

早就听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很有传奇性---三次登基、四次结婚、五个妻子、六种身份。但又听说他还写过一本书《我的前半生》,便是趣上心头,忍不住买了一本。

这是溥仪的自传,主要讲述了他从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的故事,从前,他曾经为九五之尊之位而疯狂。即使是丢尽了颜面,在侵略者的脚下摇尾乞伶,后来在改造所里他自卑,不仅仅是因为他连纽扣都不会系,连衣服都不会穿,更多的则是对满洲国建立的自责,对中国人民的自责。再后来在党的关怀下,他走出了改造所,成为一名中国公民,仅仅是公民。但这比他当数载的皇帝老爷儿要强得很多,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文中多处是作者的忏悔,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他的真挚。

我终于不能再沉默,十分吃力的站立起来,垂头说道:我就是汉奸溥仪,我向你老人家请罪。这一句话中,溥仪有了勇气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这说明他的改造很有效果的,吃力垂头体现了溥仪的心中也是没有底的,他也是害怕的,但他懂得承担。

走出改造所后的溥仪,他成为一名园林工人,曾经有一次,他又去了故宫,在金銮宝座前,他的眼神平静,仿佛他从未当过皇帝,一直是一个普通公民一样,这个宝座并不是使所有的人心灵麻木了,过去也有个康乾盛世的局面,重要的是每个皇上如何看待它的。

看完这本书,我的眼前海闪现着侵略者的狡猾和残暴,他们利用的溥仪的单纯的性格,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负罪日寇未被法律制裁,如今,日本人又在我国南海挑事儿,惹是生非,然而中国也不是等闲之辈,九三阅兵,中国的能力震撼了世界。

看溥仪的字,端端正正;看溥仪的相,端端正正;看改造后的溥仪人端端正正。

五花马,千金裘

呼朋将出换书籍

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2

读了一本书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随手翻开了一本书,看后我眼眶的眼泪在翻腾,在两个眼珠子下打滚。

这本书是说: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很痛苦。可有一天看见太阳快下山了,就想太阳比赛,看谁先回到家。从这天开始,作者每一天都有和时间赛跑。下面就是我读过这本书的后感,编成的小诗哦时间像一条小河,

默默无声的流淌着。

它是公平里的公平者,

不会在多给人类一分一秒。

如果你是勤劳者,

你将会得到时间落下的宝。

如果你是懒惰者,

你只会得到后悔和失望。

你的感触一定很大吧!你知道吗?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每一天都在争分夺秒哦!听过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这句名言吗?希望你能够把这名言铭刻在心头哦!

然而在以前的时间里,我却不懂得时间是什么,总是远远地落在时间的后面。有一段时间,我没把学习放在心上,整天只知道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结果学习不断下降。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领会到高尔基所说的:世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容易令人忽视但又最容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这句至理名言的真谛。想起来真后悔浪费了那么多时光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间吧。金钱买不到光阴金钱买不到日月金钱更买不到时间。你的今天过去了明天再也不能回到今天了;今天的太阳没了明天再也不会有今天同样的太阳了。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面的意思不正是让我们珍惜而不要浪费时间吗。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那就是《和时间赛跑》。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要珍惜时间,这样才能延长寿命!

读了一本书的读后感(二)

《老人与海》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告诉人们要有永不言败、宁折不弯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渔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的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这种永不言败,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而我正缺少这种精神与挑战困难的勇气。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数学练习题,由于辅导书是小姨从外地带回的,一些题型并不熟悉,遇到难题就一跃而过了。这是,爸爸看见了,让我仔细读题,一遍读不懂再读一遍,直到读懂。在那时,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把这些难题攻克。渐渐的,我喜欢上了做练习题,这也是对我学习的一种挑战和锻炼。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遇到困难锲而不舍、永不言败才能闯过这些暗礁险滩,战胜困难这只拦路虎,创造美好的明天。

读了一本书的读后感(三)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觉得,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因为它能让我们体会到童话的神奇魅力,使我们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得到有益的知识。

我的房间里有许多我喜欢看的书,有《小故事大道理》,有《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少儿十万个为什么》,有《一千零一夜》,还有《格林童话》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叫《101个经典童话》。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我最喜欢金乌鸦这个童话。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女孩,金乌鸦吃了她家的米,金乌鸦说:我会用东西赔偿。最后,金乌鸦让她在大、中、小三个盒子中任选一个;那个小女孩说:你只吃了我家一点点米,我就挑个小盒子就够了。结果,里面是一百颗宝石,从此,她家过上了幸福、富有的生活。而另一个贪心的女孩,金乌鸦只吃了她家一点点米,她马上要金乌鸦拿出许多珠宝赔给她。选盒子时,她一口咬定要大的。结果,里面是条大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要狂妄着别人的施舍,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对每一件事情要谦虚面对。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像童话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学习,应该向勤劳肯吃苦的人学习。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只要不怕苦,肯动脑筋,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生命才有价值。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3

有一次,我问妈妈:“盲人有什么感觉?”妈妈想了会儿,说:“我推荐你看本书吧!”于是,我以激动的心情,认真地读了美国海伦凯勒写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一岁时的一场大病夺走了海伦的视力和听力,但她却创造了奇迹,顺利地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建起了许多家慈善机构,终身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也称赞她:19世纪的两个奇人中的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曾说:“把别人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从这里,我看出海伦虽然遭遇不幸,但非常乐观。她还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她又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活用,为社会、为人类贡献一点力量。”我觉得海伦凭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作为一个健全人,我更要鼓起勇气,和海伦一样,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比如今年暑假,我又学会了仰泳。可一开始,我怎么也控制不好身体的平衡,就像不会游泳一样,好几次鼻子里都进了水,难受得想呕吐,我都有点想放弃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又盲又聋的海伦都能做到,那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要坚持!于是,我按照教练告诉我的方法慢慢地躺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能漂起来了,我成功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也许你就在只差一步之遥时放弃了,那带给你的永远只是失败;如果你坚持下去,那么带给你的将是幸福的成功。

我深深地懂得了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将永远激励我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4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老天会爱笨小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到处都是聪明孩子的班级,刚转学来的黄金鑫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他反应慢、动作也慢,在所有的功课中,只有死记硬背的英语还算过得去,可是,其他科目就不容易了。所以同桌华汪德还有黄金鑫的爸爸,都说他是个笨小孩。但是黄金鑫并不灰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拼搏,赶上其他的好同学,于是,他用了这一招:笨鸟先飞。终于赶上了其他的同学,不再成为笨小孩了。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成功的。就我个人认为,世上本没有天才,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的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像黄金鑫这样的同学,虽然有点笨,但是仍在默默的努力,从来不放弃。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所以要更加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不仅要更加努力,还需要有耐心,这是成为天才的开始。不会就要学,不会就要补!

人与人之间虽然智力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大多数人的智力是差不多的。只要自强不息,加倍努力,那些被认为所谓有点笨的来说,采取笨鸟先飞的精神,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终究会取得成功。其实,笨小孩不比聪明的笨多少,那些聪明的也不比笨小孩 聪明多少,决不是不可救药的笨蛋,也决不应该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聪明的稍不努力会变为笨小孩,笨小孩稍加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会成为聪明的人。只要你认真学,努力不,就没有什么聪明孩子或笨孩子之分!

千万不要因为是笨小孩而自暴自弃,笨小孩也能成为天才。聪明的小孩和笨小孩将来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永远都会相信:老天会爱笨小孩!如果,你认为自己比别人笨,代表你已经开始变聪明了,快点努努力,笨鸟先飞吧!老天会在天上爱你的!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5

一个平常的夏天,一次不平常的改变

题记

我喜欢的一本书《蓝莓季节》。《蓝莓季节》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获国际权威大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誉为青少年文学类金奖作品,金牌小说,入选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少年十大选书,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选书和中国台湾新闻局优良读物推荐书目等等。

这部文学性与故事性并重属于国际一流水准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是美国的波莉霍华斯。她笔下的这部个性十足的文学作品,通篇充满了不可预料的情节与滑稽爆笑的人物。

一段充满智慧、滑稽又疯癫、可笑的旅程一场少年心灵成长的旅程开启。俩个没人要的女孩在夏天被送到缅因州的一个长满蓝莓、野兽横行的玫瑰幽谷,与两个9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住在一起,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海边悬崖上如同童话中城堡一般的大宅子幽谷中吃不尽的蓝莓夜晚雷鸣一般的海浪声谷仓、奶牛、花园还有两个性格古怪的老奶奶老奶奶特立孤行、性格古怪不断向两个女孩陈述他们家族往事,有的荒谬离奇,有的爆笑感人在老奶奶的影响下两个女孩找到内心的平静一个从平静变得更加平静,一个也从暴躁变得平静。两个女孩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天赋与能力一个看似简单的夏天,却改变她们的一生

我喜欢这本书,更喜欢书中的两个老奶奶,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一个叫缇丽一个叫潘潘。幼时原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四口之家美满幸福。不知从什么时候他们的父亲开始汹酒,她们的母亲又以及其惨烈的方式离开了她们自杀。那时这对双胞胎姐妹只有13岁,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不禁纠结起来她们是会离开这个城堡般的大宅子,摆脱这个与世隔绝的玫瑰幽谷;还是会留下离开,她们会去哪儿;留下,她们又该怎么生活而她们却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们开车无需驾照,横冲直撞,上路撞熊她们坚强勇敢、独立执着、乐观开朗、享受生活、乐于助人

品味书香,书中翱翔。

我喜欢,这样一本书《蓝莓季节》。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6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我9岁时,在比当时的我还高的书架上翻出来的,《檀香刑》,我艰难地读了出来。我一看,莫言著。当时莫言对我来说还是十分的陌生,当晚便要求爸爸读,可他却说不适合我看,只给我读了后记,但之后,我总记得有一本书,叫《檀香刑》。

现在,我把字认足了,也知道莫言是个诺奖作家,在家中东翻西找,在一捆旧书中,拔了出来,我利用写完作业的一段时间,看完了它。

翻开目次,我吸了一口凉气,大师就是大师啊,高调使用凤头猪肚豹尾,细看小标题,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看完凤头部就知道了开头与结尾,留下一大段空白,之后在猪肚中以多个人物的角度,将德人入侵,孙丙抗德,大屠杀,灭城等多个情节补充完整。凌迟,屠杀,义和团,刺杀,造反,失败,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使你知道在清末民初那一动荡年代高密东北乡人面对铁路田,德兵无道所表现出的中国自尊与反抗性;金枪作为:杰作的铺垫,却被放在后面,讲述了钱雄飞,一个袁世凯的护卫,面对国土崩丧,民不聊生,毅然决定刺杀袁世凯,不料金枪子弹被换,钱雄飞带着一将终成万骨枯的遗憾被凌迟;夹缝与:城破写出了钱丁身为一县之长的公正,民主,但何奈生不逢时,在腐败的清末官场上无力回天,妄想以一人求回一城百姓,只因可惜轻信袁世凯功败垂成,在知县绝唱中钱丁番然醒悟清不清,风波生;袁不袁,阿曹瞒。在孙丙被施以檀香刑后,为使袁世凯和德军司令克罗德的计划流产,他在告别服毒殉国的夫人后,杀死了孙丙。与其说杀死了孙丙,不如说是不让他活到铁路通车之日,而赵甲,小甲,孙丙,钱丁一个个因为这个穷途末路的王朝,挨个走向了西天,而高密县悠长的猫腔,也因孙丙的离去而飘散。我想,孙丙临死前的戏演完了不仅是指《檀香刑》演完了,也代表着大清这三百多年的戏也演完了,高密的猫腔完了,袁世凯的计划完了,同时,还有这场代表高密人民民风骨气的一场大对戏演完了。但同时,人们也深知,结束便是开始,他们的死为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一场关于中国命运乃生死的戏,拉开了序幕。

《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7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老人与海》这一部小说,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去读一读这本小说。而高一课本中就有《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虽然说是删减版但亦足矣。

在语文课本中,这篇课文可以算的上长的了,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当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这个故事中老人的勇气所震撼到。一个人是怎么做到在年纪这么大的情况下,坐在一艘小木船上,是怎么样杀死数条鲨鱼的?有些人或许会说,他杀了那么多鲨鱼有什么用?最终他最开始打的鱼已经被鲨鱼咬光了,有任何意义而言吗?我认为这种想法既是正确的同时也是错误的。从客观而言,没错,老人的目标没有达成,没有将那条鱼带回乡镇,他最初的目的是没达成的。但是从主观上来看,他在乘船回来的过程当中,他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活着回到乡镇。这个心愿达成了,即便他带着只剩骨头的鱼回来我认为他也是成功的。我想,不管他的目的有没有达到,他绝对是成功的。

当我第二次读的时候,我更加仔细了些。发现有许多许多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其中,固然有对老人勇气更加细节的描写。但最主要还是我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在老人第一次抵挡住鲨鱼后,老人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自言自语。一开始没仔细看其内容,认为只不过是老人增加自己信心的手段。但第二遍仔细读了之后发现,其内容竟是老人对他自己杀了一条鲨鱼,一个生命的谴责,以及说服自己,自己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采取的手段。这个片段我至今未能理解,还是我自己本身弄错了呢?所以并不作过多评论。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老人自认为活不下去的时候,想到了乡镇灯火通明,许多许多的人都在等他回去,而不知是讽刺还是因删减或是因为其他,当老人回到乡镇的时候,一切都静悄悄的,感觉像是没有人在关心他的感觉。这点我也至今为明白。

虽然诺贝尔奖颁奖言是围绕着主题的,但我却发现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或许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也许也只是我的粗心或是其他原因罢。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系列12篇


常言道:“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书,语文老师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布置一篇相关作文,这样可以将我们阅读时的感触记录下,如何在读后感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心得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系列12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

本书从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入手,颠覆了随意阅读的普遍认知,指出阅读就如同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整个过程需要读者不间断的主动努力。阅读时越主动,对于提升读者理解力就越有好处。接着带领我们学习阅读的四个层次,再对症下药地说明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时候如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阅读目标决定阅读动力。

问问自己,你阅读的目标主要是什么,是单纯吸收资讯,还是希望能增进理解?

吸收资讯的阅读一般来说没有理解的问题,只有记不记得住的问题。增进理解的阅读是指,读者需要主动努力,靠增进理解力来领会作者的深意。在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借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作挑战。”要达到之前未达到的理解层次,犹如登山,需要付出努力,磨练意志,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阅读的目标越高,就需要读者具备更强烈的动力。

二、巧妙利用阅读的四个层次,可以节省时间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一共包括四种渐进的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除了基础阅读以外,其余三种层次都是需要分解步骤并进行刻意练习的主动阅读方式。

基础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在阅读层次里是最低的,只要掌握了语言和文字就能进行。可以概括为“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是结合语境就能理解的字面意思。汉语四六级搞笑考题里有这么一道::“小明,今天上课要不要带笔呀?”小明回答说:“带毛笔啊!”提问:小明的意思是带不带笔?大概就是这个难度了,基本上只要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顺利完成这个层次的阅读。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指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应该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书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快速阅读。可以概括为“这本书在谈什么?”或者是“这本书包括哪些部分的内容?”读书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新内容,通过检视阅读可以快速做到这一点。具体做法是,一是看目录,目录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二是回顾章节重点内容,找关键句。

检视阅读适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时间不够又需要快速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一种情况就是对一些信息量不高的读物,可以通过目录和系统性略读快速掌握。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也就是所谓的精读,主要适用于论说类书籍和文章。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和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全盘而完整地接受书中传达的知识,咀嚼消化后把这本书变成知识为己所用。跟前两个层次不同的是,分析阅读需要读者做到更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能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来说明。这个层次是与作者达成沟通的关键步骤,需要凭着读者的心智努力进行。

步骤有以下几点:首先,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然后用最简洁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论什么;接着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以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最后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认真完成分析阅读这个步骤,就能把一本书变成属于你自己的。

最后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也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叫比较阅读,就是阅读有相关主题的许多本书。在经历了前三个层次后,主题阅读进行思维的发散与相互链接,更像是融会贯通化为内功的过程。

三、谈谈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的几点拓展理解。

首先,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阅读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读者自身,但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努力体会作者在阅读教育这项学习上的用心至深和广阔视野,达成沟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梭罗曾经在《读书的好处》里说过,“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在反复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每次都有新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心智得到的锻炼犹如坚持日常躯体的锻炼,令人受益匪浅。

第三,阅读训练拓宽了思想的疆界。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学习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这里学到的不是一本书或者一种方法,是打开了拓宽自身思想疆界的阅读世界的大门。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这么一句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两句古话都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何阅读这本书》传授的就是阅读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有效阅读训练,让书本来教导我们,从而提高了读者的理解力。希望大家都能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2

用最近学到的SCQA框架解析这本书

S(情景):书读得断断续续,读了就忘,书中的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读书不能形成系统思考

C(冲突):浪费了时间却一无所获,心智与技能成长速度缓慢跟不上实际需求

Q(问题):如何改变现状

A(答案):《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核心内容:读懂一本书的前提是主动阅读,而阅读的目的应当是获取资讯,求得理解。

有主动读书的意识,方法论才可奏效。

(阅读前)主动阅读的核心:提出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读什么

2、作者部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认字,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略读,这本书在谈什么

1、有系统的略读,了解本书框架

书名、序、目录、索引、出版者的介绍、结语、挑选跟主题相关的篇章

2、粗读

从头到尾读一遍,不要停下来,了解全书内容

3、速读

眼睛跟着手指移动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1、确定书籍种类及主题

2、了解书籍框架及作者主张

3、客观评论书籍好坏及认知作者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比较阅读,阅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框架。

一、确定与主题相关的章节内容

二、将所有作者的语言翻译成属于自己的语言。

三、提出你的问题,从主题书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议题。确保所有作者都参与进议题的讨论中

五、分析讨论。

且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回到最开始,本书作者提出,读书前应提出四个问题,前面的内容是对前两个问题的作答。现在将进行后两个问题的作答。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本书讲得很全面且深入,但内容过于冗长,且结构不够清晰,我是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读完整本书后,回头看笔记才将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梳理出来。如果没做笔记,现在这本书估计又进入了读了就忘系列。

凡是经过9年义务教育的同学,建议只读第一篇阅读的层次及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的。为什么?基础阅读对应小学识文断句阶段,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对应初高中的阅读理解。仔细回想一下,读一篇课文之前老师是否要求学生快速将课文看一遍,将每个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将整篇文章分层,每层讲了哪些内容,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句子有何深刻含义,其含义是什么。且开始一篇课文前会有预习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所写年代背景等。这里就不一一概述。将9年义务教育中所学到的分析一篇文章的方法迁移至此来学习阅读一本书,大体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更通俗易懂容易理解。

而主题阅读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的来说,回到开头,不管阅读技巧如何丰富且绚烂,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主动阅读,才能从中获取资讯,求得理解。

受这本书启发,我将会对“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进行主题阅读,这本书是我主题书单里的第二本。读完整个书单后,我会以此为主题梳理相关内容。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3

读了十几年书的你到底会不会读书?

你会读书,但是你不知道你会。

为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为了很多成年人想学习的时候的选择看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会读书?

因为长期接受被处理过的信息会让一个人思考能力降低,在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过程中,大脑没有在思考,大脑用进废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反而觉得自己不会思考,更加迷茫更加焦虑的原因。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想效率高点,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收获更多的知识。于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去看做这件事情的捷径和所谓的方法论。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上进的你为了提高自己,开始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主动抵抗碎片化信息,为主动去找书看书,一遍一遍翻xxx的书单。

但你真的会读书吗?你真的有在主动学习吗?

想想看,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学习都是被规划好的,并不用去思考自己应该要怎么样去学习,有专门的教科书,有老师指导和监督,只要完成考试达标就证明自己会学习。

脱离了学校、老师、同学,我们没有了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没有人给每一天的时间进行安排,不知道上午学习语文还是数学,没有一大片的学习时间,没有人逼迫你上课要认真听讲集中精力,没有考试给你即时反馈告诉你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知识未掌握,没有人比分系统与身边的人比较。没有了这些,你还会学习,爱学习吗?

人一旦处于没有监管和指导的学习环境时,掌握没有老师指导的自我学习能力很重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独自去面对。没有了对于老师的依赖,我们可以更好的独自思考与分析。但是过程肯定也更辛苦。

所以我们成年人要学习的,其实是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分析+总结

真正的学习要求我们给自己当自己的教育局局长。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给自己专门安排大块的学习时间,给自己创造即时反馈的机会。

读书,其实本质上是学习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自我学习,就是主动读书。读书越主动,读书的效果就越好,而读书的层次越深,对于主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而想要自我学习的你,真的会读书。

下面就讲讲,主动读书的五个步骤,每一个步骤你都懂:

第一步:制定学习目标并拆解

制定学习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仅停留在我要看书,要细化到我要看什么类型的书,增加哪一方面的见解,提升哪一块的技能等。

将目标拆解,将每一件要做的事情列出大纲,大事拆解成小事,小事分解成动作,一件一件做,每做完一件小事都会给你产生正面地反馈,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比如我们学习语文时,是循序渐进地学习,将语文能力拆分成一块一块,逐块学习:拆分成认字、组词、造句、写段落、写作文。

比如你要学习新媒体:拆分为不同类型的文章特点、标题、段落、文章结构、行文逻辑、排版、文风等。对应找不同板块的书籍学习。

制定学习目标并拆解,就是将学习目标分成不同科目(类似语文/数学/生物),每个科目不同章节,努力想想也能想出来吧~

第二步:选书

先看目录,看书本的结构,用最少的时间去找书本的主题思想。快速判断书是否值得读,包含的知识是否是你所需要的。

书籍大致分为这四类:

视野类:拓展视野,这类书讲的观点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能提高你的认知能力,改变思维,获得成长,认知上见识上的成长。看完了要消化,修正自己的认知误区和填补知识漏洞。如《乌合之众》、《失控》、《人类简史》

工具类:具体解决问题,指南类、具体操作技巧,比如时间管理、理财规划、烘焙烹饪、长跑健身等。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学习时看,看完了要行动才有价值。

想象力文学:高雅一些的严肃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文底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丰乳肥臀》

消遣娱乐类:网络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主要是满足认同感,给你带来愉悦感,并不能给你带来新的认知和启发。

多看视野类书,需要时看工具书,补充想象力文学,少看消遣娱乐类书。

选书就是看目录快取理解书本的中心思想,就像做阅读理解时只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只看段首段尾一样快速获取信息,这你也会吧~

第三步:带着问题看书

是不是经常有读过的书跟没读过一样的感觉?为什么大学期末考完不久就忘记了书本的内容。因为考试让你你只是为了回答考试要问的问题才去记住书本的内容。

而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主动思考,是带着问题去找到答案的过程。

相信你的大脑,它会将你真正学习的知识储存起来。

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去找答案,大脑会记住你找答案的过程,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读过的书不会白读。

掌握学习技术的精髓在于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以笔记的形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你需要把答案写出来,因为逼迫自己表达是主动思考的重要形式。

提问的四个角度:

一: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回答了什么问题?

二: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怎么回答作者提出的问题的?

三:这本书说的有道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你认可作者的答案吗?

四: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上图是随便百度的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题。

你说你不会提问,其实你只是不知道你会。

初中考试题目已经教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只是我们只顾着回答问题,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回答试卷上的问题。

其实阅读理解,就是为了帮你梳理文章,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就是给自己出阅读理解题,带着题目去阅读找答案咯~

带着问题看书就是在学习或者阅读的时候,给自己先出阅读理解题,这还不简单嘛~

第四步:坚持看书

一旦决定要看这本书,要不停顿地看,忽略不懂地继续看下去。小学学会的认知水平已经足够让你读懂某一部分,只要有收获就能让你获得“阅读奖励”的感觉,大脑的本能能让你对阅读产生兴奋感,建立享受阅读的乐趣。

怎么样才能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开始之前认真地想做这件事情能给你带来什么利益,想到为之兴奋,然后才开始干。要是期间累了,就休息一下,再想,想到兴奋再继续。

学生时代让人坚持的可能原因:考高分、得到老师肯定、家长表扬、同学追捧。同样,现在主动学习的你也要找到让你兴奋的G点。

能进入心流状态学习,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还能成倍提高学习的成就感:要求一大块地时间只做一件事。与外界断开联系,固定的时间专心只做一件事。一小时以上为宜。

我们的课程设置也是一样的道理,规则提供了一个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一节课40分钟,只学习一门课的一小块知识。所以我们的学习时间,应该尽可能利用一大块地时间学习。

坚持看书就像学生时代一样给自己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学习,你总会了吧~

第五步:输出以及创造即时反馈

最好的即时反馈就是输出,将你学习到的新知识,学习的新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并且讲给别人听。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口头讲述。写读书笔记别人的点赞、转发、评论,都是对你的正面反馈,有即时反馈可以督促你前行。

想想学生时代为什么那么容易坚持学习:课堂小测、单词听写、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每一个都带来了即时反馈。

输出以及创造即时反馈不就是写读书笔记观后感嘛?结尾都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你都忘了嘛~

最后总结一下:

信息碎片化时代,大脑用进废退思考力降低,需要主动读书学习。

读书学习要掌握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学习就是当自己的教育局局长。

主动学习分五个步骤:

1、制定学习目标并拆解:不就想想要掌握哪块知识嘛,语文还是数学?习作还是逻辑?不行的话去看看大V推荐什么书咯~

2、选书:不就读目录、速读,快速理解中心思想嘛,那些年做过的阅读理解都教会我么了。

3、带着问题看书:不就是给自己出阅读理解题嘛~

4、坚持看书:不就是像上学一样40分钟一节课,大块时间专注学习嘛~

5、输出并创造即使反馈:不就写读书笔记观后感嘛~

你看,这些你统统都会!

再说自己不会学习不会读书,啪啪啪打自己脸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4

千万注意:这不是被强推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然而我却是看完了才发现我看错了书,不过微读现在好像还没有订阅上架)

知乎话题“给大学生拟了一份通识教育书单”,或是“有哪些书看完后让人很后悔没有早看到”中都提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寺主人把它归为元认知策略(自我学习的智慧)中。什么是元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1.为知

•上学后,我们生活在“象牙塔”里,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人生就是如此;踏入社会后,我们发现了世界的另一番景象,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认知有限。

•书本和文字都只是载体,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世界的认识才是本体。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群体性很强的社会,强到群体的意志可能淹没个人的意志

•阅读的效用也不能仅限于最浅层的实用性需求,而要深入到塑造人格的层次上去。

2.为己

•决定命运的不是共有的知识,而是独有的性格。性格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可以自然形成,也可以定向培养。

•人具有群体性,渴望获得群体的认同,也渴望拥有改变甚至主导群体的能力。

•要创新,首先需要自身处于某一领域前列,在自身理念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创新的。要保持领先地位,就要坚持阅读,时刻关注前沿信息,并在实践中有所侧重。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5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

因为害怕我的所读不值得,不是所有的读书都可以成为读书的。

因为我不想漫无目的的读书,无价值的阅读真的很可悲,我不想迷失自己,没有目的的读书是会迷失自己的,你接受了诸多的观点,你看的出他们都是有理的,即使他们是相悖的,你认同他们的逻辑,你觉得万事万物都是有矛盾的,然而你却丧失了自己的主见,因为你的认同从未坚定,因为你了解的太少。你的思想跟着书游走,跟着人物漫步,跟着情感伤怀。然而当思想从书中游走出来,你无能为力,没有思考,只说句人生如此。再过几天,书的名字,人物,情节全都忘了。接受了别人的思想,丧失了自己的主见,其余的一无所获。读书不能功利,更不能无价值。

虽说人生在世难得糊涂,我却很想清晰的认清我自己。没有思想,真的很可怕。

看了译序推荐,郝明义先生评价:一是羞耻,二是何其有幸。

我觉得一位年长而又见识经历广的先生说出这样的话,这本书便是值得一读的。

因为的确很多书不是值得阅读的,同样的书名,不一样的作者,便相差了诸多的广度。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6

终于重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授如何阅读的书,她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诠释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大多数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最低的层次上。

诠释阅读是稍微高一层次的阅读方法,主要是利用阅读书名、目录和序言等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你对此有何评价?这本书对读者本人有什么用?

分析阅读是第三层次的阅读,也是非常耗费心力的阅读方式通过更深入的阅读,进一步回答上一层次阅读中的四个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阅读方法。我认为分析阅读,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关键字词,进而找出作者的观点和主旨,针对作者的观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值得分析阅读的书,世界上不超过一千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不超过100本,对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与分析阅读最大的区别在关注点不同,分析阅读的关注点在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主题阅读的关注点应该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各种不同书的作者来参与自己主题的讨论,然后自己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方法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变成我们能够运用自如的技能。

阅读点亮生活,阅读让自己的心智获得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7

本书感觉太过冗长,不知道是不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给自己加了很多戏;且文章的结构条条框框要求太多,个人认为读书不该有这么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凭兴趣读了很多书,喜欢的书也会读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连当时的自己抬起来都费力,没人指导,没人要求,纯粹依靠兴趣,这样的读书和学习或许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果你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一个问题,他可能会回答你。如果你还是不懂他说的话,你可以再问他问题,省下自己思考的时间。然而,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8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9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迎来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书籍对人们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闻资讯充斥耳边,报纸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这只是资讯,是个消息,我们只是在搜集消息罢了,而评论是别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们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罢了,没有营养且有害。久而长之,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但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问题没有时间,兴趣阻碍着人们阅读的心。但作为学生已经满足了各种条件,学了十几年我们就会阅读了吗?老师则并未培训我们相关技巧与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告诉我们不是。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告诉读者通过前言与目录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写书如同谈话。任何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总需要一个观点,而书则是他如何阐释解读他的观点,无论书看似如何费读难懂,作者都不会为难读者,而是诱导读者去发现懂得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过程。阅读也像打猎,我们捕获的猎物不能仅仅弃之不顾,需要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都源于他对一些问题与现象的看法与思考,要看懂一本书就必然要找出这些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物繁杂五花八门类型众多。比如面对现象文学时。没有现象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这是一种思想与创造力。现象文学的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胸襟,有了这思维创造才会没有局限,才能超脱现有的桎梏,摆脱现有的时空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面对这种想象文学,我们应该按照作者的规则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戏剧小说皆是如此。

时代向前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意义却是难以被取代的活学活用不拘于条条框框。

要做主动地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头球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的信息,让读书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智慧需要积累知识,而累积知识最重要的是透过阅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读书学习始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时间宝贵,我们不可能看尽所有的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将这本书的精华融会贯通,就要像庖丁般目无全牛而知牛,终达神技实践出真知。不断改进,摸索适合自己的技巧,以我为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提高效率,提高自己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0

看完这本书,受益良多,它介绍了,许多读书方法,并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作者将书分为主食类图书,美食类图书,零食类图书,并强调,主食类图书要多食,零食类图书要少食,要避免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发生。在我看来,读书的意义有二,一是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将自己从琐碎的生活琐事中抽离出来,让自己的精神完全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获得美的感受,当然有时也不仅仅是美的感受。。二是,从书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经验,站在前人的观点上看问题,这样,你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更能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说得简单点就是将书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创作是将无限的现实,浓缩于书本的方寸之间。而读书,则是将有限的文字的思想重新放回到无限的现实中去。

阅读本无其法,不过,是看你更注重哪一方面罢了。你若注重审美需求,精神体验,便可尽情遨游其中。你若注重其实践,便将书中原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跟吃饭,看电影一样平常的事儿。不过,都是为了从这冗杂的世界中寻求一点心灵的自由罢了。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如此。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1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快餐式消化知识已经成了接受知识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作者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目录,浏览下来,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导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目录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确实有点难理解。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目录,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目录,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目录从而思考之前的内容,在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成人,或者说,是并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刚读这本书的我,看目录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兴趣。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我想之所以一开始读目录时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为,我读目录时,就没有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内容?我与它仅仅是书本和读者的关系?读到这里,不经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让书本教导我们。

作者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这就是低年级孩子的水平,同时所收获到的知识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比如说看娱乐杂志、广告之类的。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方法了。

我经常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无论作为教者还是读者的我,都应主动阅读,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写的其实挺深而全面的,讲述了阅读的目的,读书四问,阅读的层次,阅读方法,读与写。读书四问是我们读一本书时应该一直存在脑海中的指导思想,可以让读者带着这四问来读懂书中的内容。

我觉得在四问中,为什么读这本书,这个问题是最核心的,然后才是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对你有没有用。用最后的应用,通过想找到应用的方法反过来指挥自己选择书,解答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能让我们读起书来更有目的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比如说我,读起书来盲目的时候更多一些。只是单纯的想看看这本书讲了什么,至于对我有没有用,能为我带来什么这些事上,肯定会有,但我可能提前并不能想到,这种探索过程,也不失为读书的一种乐趣。至于读书方法,我觉得因人而异,可以去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然后不断改善自己的读书方法就好了。书中所讲的阅读的层次和读与写部分,我觉得是属于一种阅读的进阶层次了,这需要是拥有了读书爱好的人,在读过了很多书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实现的。我觉得我目前还达不到这种层次,读了一本书,摘抄几句,写几句感想,做个札记就是我当前的目标了。如果我能继续的热爱阅读下去,读到了下一个层次的时候,我会回来重新翻阅这本书,相信那时会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集锦7篇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作者所写的作品一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写完作品读后感后你学习到了什么?由此,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

女神上的第一节就是《读书之法》培根的论读书里面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为什么要阅读要怎么去阅读完整的阅读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做读书笔记怎么去利用笔记这本书能帮你找到答案

做笔记也是需要技巧的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的自己当时所想读书所得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我总结的平时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1.笔记一定要留白方便以后加笔记用活页笔记本会更好

2.不同的parttopic之间要分开帮助区别

3.在每一个大主题下要写出提纲就像课本的目录一样总体的提纲和part中的提纲这样以后看笔记的时候会很清晰也很容易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4.把你对于一句话的当下理解或不懂得地方写在旁边

这里面讲的读书笔记更加专业更加长久条理清晰更加有逻辑地去做笔记这正是我所缺失的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2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哲学家迪卡尔说过这样一段关于“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名言。

人生白驹过隙,证明自己活过、存在过真的只能通过思考了吗?每天在群里闲聊刷屏行不行?不行,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不在于口水;靠感觉和情绪行不行?那我们和小猫小狗又有什么分别?“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好吧,既然真的只有思考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那具体要如何做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以下简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记录思考的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倡用笔记整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通过“葱鲔火锅式”的摘抄方式,让原书的精髓和自身的思考互相擦出火花,让你真正通过读书带来思考上的神奇转变。

作者奥野宣之在日本可是出了名的“笔记本专家”,他在工作和兴趣中都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在NHK和TBS电视台被报道后引起了热烈反响。除了本书,他还著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这么有创造力,和他平时善用笔记让思考保持活跃度不无关系。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用“葱鲔(wei,第三声)火锅式”笔记法,制作一本记录自己怦然心动的笔记本。

1、摘抄与评论并存

大葱在我们中国的食材里一般属于配菜,但是在日本的葱鲔火锅,也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里,它和鱼肉则是平分秋色的主菜。

而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意思是摘抄和评论就像大葱与鱼肉并存一样,一段摘抄,一段评论,再一段摘抄,一段评论,不断循环往复。为了让日后查看时不会傻傻分不清,你在摘抄段落前标以○,在评论段落前标以。

我记得小时候做摘抄笔记,就纯粹是摘抄,把书上的好句子抄下来,那时候并不注重评论。但是在读书时,我们所受到的启发,萌生的想法,产生的回忆,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果不记录下来,过了也就过来,不会重来。而这些心里活动,对于我们个体来说却是独特的体验,我们怎能就此放过?

奥野宣之认为,我们读书要带有满足自己需求的目的,读完了还能记得住说了什么,能够向他人转述,比如它讲了什么,自己最喜欢哪部分,这本书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这样,你才算读了真的有收获,没有白读。但是这些收获,就只能从你的思考与想法中获得,光看光读是没用的。

你思故你在,记下你的只鳞片甲,记下你这一瞬间的想法,那就是你的独特体验。当你日后翻看时,你会有惊喜和庆幸的感觉。时光会带走一切,却带不走你留下的字迹和当时的闪念。

2、只记录怦然心动的语句

你可能会说,摘抄多费事啊!确实,所以并不是任何你划线的地方都应该摘抄。如何选择哪些地方才需要摘抄呢?

在你第一次预览一本书时,先把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在页面下方折个角。

在第二次略读时,在折过页角的地方,如果仍然觉得非常好,就把上方也折个角。

在第三次精读时,在上下都折过角的地方,如果仍然觉得很有价值,你就可以动笔划线做记号了。

最后再重新读这些做了记号的部分,仍然觉得非常值得记住的话,你就可以摘抄到笔记本上了。

所以你看,真正要摘抄的部分,都是经过你反复阅读,严格筛选出来的,而在这样的过程里,你是不是也读了N多遍,对书的内容也更深刻了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说,“只有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才值得摘抄”,所以,你真正摘抄到笔记本上的内容,并不会多到成为负担。另外,如果真的是很长的段落,你还可以通过复印嘛。重点是“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正是因为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部分,才激起了你思想的火花,让你在当下产生了想法。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认为,“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

这将是一本满满记录着你所有怦然心动和思想火花的笔记本,是最具有你的个人存在感的东西。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经典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讲的是长相平凡又胖胖的金三顺和霸道总裁富二代男主的爱情故事。男主本无心,但是在某个时刻,开始渐渐对金三顺有意了起来。那个时刻,就是他无意中看到了三顺做蛋糕的笔记本的时候。笔记本上不仅记载着做蛋糕的方法,还有许多她的思考、想法和感悟,是一本世间绝无独有的带有“金三顺”个人印记的笔记本,这让男主对她有了新的认识,从此令眼相看。

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就是你的思想。

3、重温笔记

奥野宣之说“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你不用每次都重读这本书,只需要时时重读笔记本就可以了。

作家钱钟书具有过目不忘的超人记忆力,对读过的书总能信手拈来,但其实秘诀就在于他勤做笔记。杨绛曾说道:“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才发现。钱钟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做笔记后并不是就算完了,钱钟书每天还会翻阅笔记,并经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做笔记,再不断重读笔记,这就是为什么钱钟书能过目不忘的缘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同样也说,“葱鲔火锅式笔记”因为把书中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都统一了起来,所以也没有必要保留原书,重温笔记就行了,可以减少藏书。

“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而重读笔记能让自己更有深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读笔记,就能让你回想起书里的大部分内容,而你每一次重温,就有了“读书百遍”的效果。

你总会遇到一些“命运之书”,成就或改变过你,在你感到挫败,情绪低落,或者外出旅行的时候,你重温笔记本就能重获精神力量,而不需要携带原书重头读过。

确定下具体的重读笔记的场景和次数,比如临睡前,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就可以做到了。

塑造了你精神财富的笔记本,也将塑造你的品格和生活。

奥野宣之说,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其实一味活下去也等于没有活过。只有留下你个人思考的印记,才能证明你的存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

人正因为害怕没有存在感,才需要在人群中刷存在感,但是如果留下了有自己思考印记的笔记本,还有何可惧?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你的阅读史,就是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一个人阅读之后的原创思考,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存在感。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3

说起日本人,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日本人对于整理这件事,是迷之迷恋。例如《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整理情绪的力量》、《断舍离》、《极简整理术》和《收纳全书》等等,都是关于日本人写的关于整理方面的各种技巧。特别是《断舍离》曾掀起一股风潮,让大家都开始主动反思:是不是过于买买买形成了物质成瘾等不良习惯。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出自一位整理高手——奥野宣之。他曾在出版社与报社工作过,因为工作是面对大量信息展开的,所以他擅长信息整理术。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还以“笔记本作家”的形象活跃于日本的电视荧幕。

今天介绍他的书——《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书籍内容的整理与内化。分别从选书、购书、读书、如何记录读书笔记以及为读书笔记做好目录(以备重读)五个方面,介绍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指导读书。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找到喜欢的书,读真正想读的书,与书本展开一段美好之旅。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用于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难事的话,估计你还没有掌握高效的读书方法。读完这本书,相信读书对你而言,有趣又简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4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读后感·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5

带着问题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这本书是2周前看完的,一直没写读后感,主要原因是想在实践了里面的方法之后再分享。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上一篇《致每一个努力做自己的妈妈《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就是实践了“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而输出的一片文章。在用这个方式做笔记的时候,之前担心的无话可说,好像不存在了,当摘抄完成后,自己就有了感受,或许本身对这一句或是一段因为产生了共鸣才有做记录的想法,所以,只要把这个共鸣点记录下来就好了,像书中说的“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如果马上把想法记下来,就算字迹再潦草,也比什么都不记好得多。”

整个读后感写的很快,因为要写的观点已经通过读书笔记表达出来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在简短的输入后很快的就会有观点的输出,尤其在我读了第一遍就有这样的收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认为这本书里值得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1、输入:启动“筛选程序”+“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筛选程序,是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边。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叫也折起来。

3.标记,在重新读一遍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3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为什么“筛选程序”也是输入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发现,如果没有筛选程序,要记录和做标记的内容太多了,我刚开始没有筛选,摘抄的内容太多了,以至于胳膊和手臂因为握笔用力和时间久都酸疼了。这反倒影响了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筛选程序”可以更有效率的减少需要写到读书笔记的内容。

同时,作者反复提到严格筛选重要的内容,并说读书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最后,围绕为什么读这本书进行思考。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补充说明则表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备注: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

上一篇读后感就是大大的利用的这个方法而成的,因为读的是电子书,所以更加方便,只要复制书中的文字,做标记,再在下面写上自己对于此段话的感想或是观点,然后也做上不同的标记,就可以了。因为电子书,我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只要是看到有共鸣的地方,就马上就用这个方法记录在手机的便签里,书读完,笔记也就做好了。

通过写这篇读后感,我重新梳理我的读书笔记,发现上面这个方法虽然方便,但并没有按照作者说的第一个方法进行严格筛选重要的内容,只是做了第二个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样不但摘抄太多而导致无法坚持,而且不利于把握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会以偏概全。所以,这也是写这篇读后感的重大收获。

2、输出:在博客上写书评+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在博客上写书评

“有时候写完读书笔记你还想再做点什么,这时,我想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博客吧。现在很多人的博客都是以书评为主,这也算是种潮流了。”

对应现在,或许简书、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是非常不错的输出平台吧,例如我这篇读后感就是发布到公众号和简书的。当很多人在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利用上面提到的第二输入方法“葱鲔火锅式”就可以很快输出一个观点或是一段想表达的话了,日积月累,随着观点的增多,就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最后就可以总结为一篇很有主题的读后感了。

当然,这种输出或许并不会带来大量读者,因为“现代社会对写文章的要求很高。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读自己的文章,作者更需要积累一些写作技巧。但是,百家笔记网即使做好读书笔记,要写出一篇受欢迎的文章也是很困难的,光是磨炼修辞就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不管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原原本本地写在博客里,是最轻松的做法。”

很多关于写作的培训,各种写作的训练营招生,应接不暇,但我想无论拥有怎样的技巧,都需要先从简单的输出开始吧!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说是一剂解忧药,是因为作者说用读三本相同主题书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商务人士的烦恼,如沟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后面扩大适用范围,说这种方法也适合用来解决个人问题。

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书中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方:“这就好像请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我深深的被这个比方吸引了,虽然这和我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类似“看5本相同主题的书籍,形成闭环”,但最终让我决定践行这个方法的是这个有意思的类比。

你看书就是这么有意思,不知道哪句话就会触动你。并且真的是一剂解忧药,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思想上的问题,找到答案。

总结一下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得到的答案应该算是一种高质量的输出吧。

或许对于新手小白来说,无论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方法论有多少,但如果不去践行,那么一切都是零。再次想起这句话“人至践则无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6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

我有的时候读完什么书也确实完全不记得书里到底都说了什么。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其实看书真的好难真的静下心来。很多时候都是一本书稀里糊涂的就看完了,你再问我讲的什么,也是完全没有印象。

“读书笔记不只是用来记录读书过程的,还可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无需分类,你可以把一切都收录在这一本笔记本里”无论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样的想法都可以写在这个笔记本儿里,只要当你想写的时候,不要耽误一秒钟,记下来就好。

“葱鲔火锅”笔记法,摘抄+评论的记录方式来写读书笔记,也可以避免不知道到底写些什么,可以用跟作者对话的方式,我现在看书基本也都是电子版的了,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把自己有一些感触的话画下来,然后在看完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复制出来。就比较容易回忆起之前看书时候的思想过程。只是,暂时还没有做到真的手抄。

本书第三章说到: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就完成了一篇读书笔记,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大概半个小时吧,就能搞定。

书中还提到一个观点,当你在某个领域有问题的时候,不是去询问别人的意见,而是阅读与这个领域有关的三本书,自己从书中找答案,基本上阅读完三本书籍,你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答。

具体方法:

·A书要点+评论·B书要点+评论·C书要点+评论

·论点: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要点+评论)

·论点:该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要点+评论)

·论点:没异性缘的人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受欢迎?(要点+评论)

前三点的总结方法可参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但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做摘抄,所以可以不采取“○摘抄☆评论”的格式,而是采用“○要点☆评论”的方式。

论点部分是分别每本书针对某个疑问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评论。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7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要是读书够多,脑子里就会自然的积累文章,等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在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会读书吗?

2.读书的时候你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吗?你的读书笔记是摘抄还是写自己的见解?

1、近来,随着各种网络课堂的兴起,读书方法类成了最受欢迎的付费课程之一,如:一天阅读一本书,一年读100本书等等。

这个全民读书的时代,好也不好。比如,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读书是目的还是过程?过度强调读书过程是不是已经让我们忽略了最初的读书目的?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埋下头去一味的将读书当成是目的,就等于没有读书。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读完书记不住书里的内容是正常的,书中的精髓多少都会融进我的血液、气质和灵魂里,然后对我产生影响。有时候,100%的内容只要我记住了1%就够了,剩下的99%自然会在我需要的时候“灵光一现”。

其实不然。人是健忘的生物,有时候我们连昨天吃过的饭可能都要费心去回想一下,更何况是在脑海里略过、和生活不沾边的知识呢?

最常发生的事情是“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或者“我好像在哪本书里读到过这件事”。

因此,读书不是逐字逐句的念完一遍,也不是为了拍几张照片,更不是一年读了200本书却一个作者都记不住。这种方式的读书,即使是每天读一本也是事倍功半。

2、读书不仅是陶冶身心的享受,也是汲取智慧的学习,而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胡适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读书,不过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奥野宣之认为,读书应该像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去读,并且要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众所周知,笔记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不难理解读书笔记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面,读书笔记也许就是将书里面的精华摘录到自己的本子上,然而,奥野宣之在本书所说的笔记读书法并不限于此。它是一个非常系统、详尽的读书攻略,可以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这种笔记法读书包含了从选书、购书开始到消化利用的最后一步,不仅可以帮助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还能教会我们怎样思考,将知识吸收为己用。读后感·笔记按照内容区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简报以及读书笔记。这几种笔记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

随想笔记记录我们“灵光一现”;购书清单积累自己要读的书籍,指导我们买书;各种简报收集喜爱的作者最新书记动态;读书笔记则是思考的证据。

最为关键的是读书笔记的部分,我们不仅仅要摘录,还要写下自己的联想和感受。还可以回顾自己曾经的笔记或者自身经历,做一个联想,将这部分思考也整理下来。

如果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包括了这几个部分,那么这本书我们已经至少吸收了大半了。

3、上面我们说了这么多种笔记,大家是不是要困惑了:这么多内容,我要准备几个笔记本?多少支笔啊?如果我们准备很多个笔记本和笔,先不说笔记的效果如何,仅仅是记笔记就让我们眼花缭乱了。

其实不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推荐的是“一元化笔记”技巧。

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将我们要记录的内容都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只要我们按照时间顺序,附上日期就足够了。不必拘泥于笔记的形式,字体是横还是竖,我们甚至可以将喜欢的图片和文字剪辑粘贴到笔记本上。偶尔心血来潮,我们也可以在笔记上填几笔涂鸦,让笔记更生动。

我们只需要注意“一元化笔记”技巧的五个要点就可以: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习惯与书中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风格的读书笔记。通过这样的笔记形式,我们不会漏过任何内容,还可以将生活和读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确,读书虽然不应该是功利的,但是至少是要有用。因此,读完一本能吸收多少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消化书里面的知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联系实践,让我们学有所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优秀范文)


一直很喜欢“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这些词,就像蜜蜂一样“百花成蜜”,就是那种“富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多读书。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家里虽然藏书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数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有时候刚刚拿起一本书,也会被其他的事情耽搁,而中断了阅读。加上自己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尽管教过学生默读、速读、浏览等,但是却落实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读书较多,终于读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读得最快的书,同样带给我烦恼最多的书。精彩的对话、复杂的角色、戏剧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没有借到第一本书,只能在手机上看电子版,后三本书看的是夜以继日,有时候做饭的间隙也会翻两页。连日的“追剧”终于让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痉挛地跳动。加上那个医生“骇人听闻”的诊断——眼肌痉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面瘫。这真让我心有余悸,对书籍也是爱恨交加。看着那些包装完好的书,在书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会和它们一样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负了作者,辜负了时光。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质量,收获阅读乐趣呢?我的棘手问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让我针对某一种类型的书籍,有了很实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经。

故事类的书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虽然情节会有虚构,但是它总是在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实拥有的还要丰富,那些在面具下潜意识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们总是怀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对阅读故事建议,我记住了四个问题: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关?这几个问题就关于故事的情节,关键的事件、人物,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和在读书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就很好的解决了。

在阅读故事书中,我记住了快读,并且是全心全意的读,让角色进入自己的心灵,相信其中发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怀疑。最好是让想象的作品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虚构的世界里,人书合一。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把这个故事读通了。无论如何我都应该知道,故事讲完了,但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走出书本,那些角色也没有了生命力,但是我们却有了不同的收获。

爱默生说,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予我的阅读“宝典”,让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去体验不一样的美。

读三本名著的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人是需要读书来摆脱蒙昧的,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通常会被要求去写一篇文章,用来记录下我们在阅读时的一些新的想法与感悟,写好读后感,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三本名著的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本名著的读后感 篇1

我读过许多书,它们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书,让我体会很深,它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再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这本书揭示出的真理,不就说明了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本书中主人公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上不再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在期末考试的那一天,上午的两门功课成绩,我没有班里的某一个同学好,但是我并不服输,反而信心倍增,决心打一个翻身仗。下午的语文考试,我做每一道题目都格外仔细。果然,我语文考试是班里的第一名,总成绩上,我也是第一名。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我要感谢书,感谢它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谢它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人与海》中,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不仅仅是条硬汉,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终于为他所钟爱的硬汉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因此,在《老人与海》中,硬汉桑提亚哥的刚毅性格,已经成为小说的表面。通过桑提亚哥硬汉性格来礼赞人类的永恒价值,才成为小说的真正主题。《老人与海》中展现了哪些永恒的价值呢?

读三本名著的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世界名著《飘》,独坐书桌前,忍不住低头沉思,《飘》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呢?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书中大部分都是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描写,是对战后重建的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描写的淋漓尽致,战争的无奈和痛苦,也写得入木三分。本书的主人公斯佳丽小姐就是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女人,由战前不谙世事,只懂得谈情说爱的娇小姐成长为一个战后坚强有力、无所畏惧、勇敢向前的女强人,当然,战争为她带来的恐惧、痛苦、悲伤和磨练,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一本有关爱情的书。书中描绘了斯佳丽与卫希理的爱,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卫希理与媚兰的爱。种种爱情,在作者的如花妙笔下,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特别是白瑞德对斯佳丽的爱,那是一个成熟的、有能力的、有主见的、桀骜不驯的男人所能给予女人的最深沉的爱。为了斯佳丽他付出了一切,他开解她、安慰她、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帮助她,最后,为了斯佳丽的幸福,他冒著不为她爱的极大风险娶了她。卫希理对斯佳丽的爱不叫爱,充其量是一种肉欲的吸引。斯佳丽的爱比较复杂,最初,她盲目的爱上卫希理,而且爱的坚定、执著而长久,纯洁美好而无奈。有一个时期,卫希理成为她生命的支撑,没有他她简直活不下去。而对白瑞德的付出和深爱,她始终没有感觉,直到媚兰去世的那天,她才明白了自己的真爱,找到了心之所向往白瑞德。而此时,被斯佳丽数次所伤的白瑞德终于伤心难忍,悲伤的离去了。斯佳丽终于失去了最爱她的男人,不过,她还有希望,因为它永远都是向前看,永远都是有希望的。

本书中有4位主人公,他(她)们分别是:。斯佳丽、白瑞德、卫希理、媚兰。她们几个都值得我一谈。

斯佳丽并不是我喜欢的女人。虽然她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我们之间没有共鸣,因为斯佳丽做事太也不择手段,但她坚强勇敢、永远向前的性格是我所羡佩的,这是斯佳丽性格特征中最为明显的成分,因为有这种性格和精神,斯佳丽才在战争这座死坟中打开口子,坚强的活了下去。

白瑞德是个成熟的、聪明的、狡猾的、桀骜不驯的男人,我喜欢白瑞德,喜欢他高大潇洒、风度翩翩,喜欢他文质彬彬、斯文有礼,喜欢他桀骜不驯、富有个性,喜欢他身上男子汉的刚强和坚毅,喜欢它独有的狡猾和叛逆个性,喜欢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慈爱心肠,更喜欢他他身上那种成熟男人的味道。虽然在书中他似乎是个 坏角色,但我仍喜欢他。

卫希理是这样一个人,他高大威猛,有著金黄|色的头发,迷人的微笑,高尚的品德,所作所为有男子汉气概,是人们心目中(至少是斯佳丽心目中)的好男人。但他耽于幻想,沉湎与过去,对现实缺乏了解,没有实战经验,这是他的致命伤。当生活稳定是,这些缺点并没有什么,但当生活艰难,处于困境时,就能致他于死命。小说中的卫希理始终没有摆脱对斯佳丽的依赖,主要是由这些性格原因造成的。

本书中最不能不提的人物是那个瘦小病弱,没有美貌的媚兰,表面上她是最不起眼的,但是是最伟大的女性,她身上具备一个女人所能具备的一切优点,她是骨子里最坚强、最坚韧又最勇敢无畏的,她一直是斯佳丽和卫希理没有察觉得依靠!她又是白瑞德尊敬、信任并且愿意给予赞美的女性。这也是一个强悍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女性。

《飘》这本书是我第二次拜读了,但有些感觉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对白瑞德的喜爱,对媚兰的欣赏,对斯佳丽的有爱有恨,对卫希理的有所认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有关读后感读三本书1000字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读三本书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