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汇总7篇)。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发展心理学读后感”相关内容。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1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2

作为一位新东方的个性化老师,我认为自己有必要也有义务去全面的了解学生,遵循一些教育原则,明白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读了英国心理学家布丽姬特。贾艾斯的《发展心理学》。本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因为平时比较多接触到的都是初中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处在我们平时所说的青春期中。青春期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我看过一篇调查报告,600多名参加调查的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时,42%的初中生和75%的高中生的心理防卫方式大多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在我看来,很多学生的在上初中时出现成绩下滑,逃学、厌学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多都可以归结为心理健康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是把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于表面的贪玩,走神等等,盲目施加压力,而忽略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需求。而学校的教师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着各种各样的进度压力,升学压力,绩效压力,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新东方的个性化教师,逃过了不完善的教育制度,一对一的面对学生,对学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从而在根本原因上去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去更多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更多的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去和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更好的去帮助他们。

在书中有提到中学生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中有提到一个学习障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学习障碍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

2、配合学校的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受到百般疼爱,一旦与老师同学发生不愉快的摩擦,往往不肯主动承认错误,缺乏宽容谅解之心。当学习成绩或日常表现出现问题时,他们又常常处于困惑、迷茫状态,心理很脆弱,而此时如果老师和家长的过度施压,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大,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对学习感到厌烦并采取回避的方式。

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对学习、考试中的难题、错题,设法解决它们,就会进步,而回避只能会将缺失积少成多。真正的快乐是一朵需要困难作陪衬的花儿。

遇到困难,寻求别人的帮助,不是降低了我们的能力,而是一种升华。不要怕被拒绝,恰当的寻求帮助是我们生命的成长力量。在共同应对艰难困苦的学习生活中,携手并进,过关斩将,才会拥有攀跃巅峰的辉煌。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3

看了一下大家的读后感,很多都是概况一下论文的内容,大同小异,当然了,也学到了很多同学的思路,的确有点收获的,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吧,也是一些概括,不过很多人说过的就省略一点了,《进化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45号黄霖。文章想介绍进化发展心理学,但这个相对生僻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就让人理解与接受,而进化心理学已经是比较为人所知的领域了,就是说,在本文章中,进化发展心理学的提出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先介绍进化心理学也体现了这一思路。既然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之上,那么进化发展心理学观点的提出就自然的会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对比。

就如进化发展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研究进化的、渐成的程序的表现。这个就是保持了进化的观点,而第二第三个观点强调童年期,这就是对进化观点只强调成年的不足做了补充,而观点四更在生命各阶段体现了其观点,更突出了发展的概念。总的来说,感觉进化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就好像名字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将进化的理念放到了人的各个阶段,但不是一味的机械的结合,也有反驳之前观念的东西。基本理论之后就是研究领域,因为进化发展心理学也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就显得比倾向于基因决定论的进化心理学更加全面,而研究的领域也加入了“父母的投入”,这也是一个创新了吧,其他的就好像和进化的概念有重叠,但领域的重叠不代表思想的重叠,毕竟是新的,不会和以前的一样。最后就说说这篇文章中好玩的理论吧,有句原话是:“越老的男性喜欢越年轻的女性”。以及其他的关于理想伴侣的性别差异的理论比较好玩吧。还有就是抑制的性别差异,但这个好像和现实不是太一样勒,搞不好是基因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不那么强烈了。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4

终于安安静静地读完《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了,这是开学到现在,读完的第四本书。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内心变得平静。

《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从婴儿到青少年这四个阶段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及其本质。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很有趣的实验和很新颖的打动人心的观点。例如行为主义学家华生研究的小阿尔伯特的实验,婴儿小阿尔伯特本来对毛茸茸的小白鼠不害怕,但是实验室,当阿尔伯特即将伸手去触碰毛茸茸的小白鼠时,研究者播放巨大的噪音。小阿尔伯特被噪音吓哭了,在噪音和小白鼠搭配实验重复出现几次后,小阿尔伯特每当看到小白鼠,就会吓哭。

通过该实验证明,通过条件反射,婴儿可以对原本不害怕的东西产生恐惧。但是这个实验涉及到了实验伦理道德问题,值得后来实验者的反思。此外,幼小的婴儿也会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情绪和人格变化的。譬如0—3岁的婴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会从自身出发,没有将自己和外界事物区别开来。

斯金纳的三山实验,先让一个婴儿面对一张桌子坐下,桌子上放着三座山。然后再让一个布娃娃面对婴儿坐下。研究者问婴儿“布娃娃能看到什么”,但是婴儿无法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实验证明,婴儿知识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去描述,以为自己看到的也是布娃娃所看到的。

婴儿这个时候的身理心理特点,都是其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发展的潜质去培育和引导孩子,而不是用大人的、意志去过多干预。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5

刚刚意识到,什么叫自己的选择。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选择。并且我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此时此刻我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以后可以做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从这一分这一秒开始。刚刚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放着一个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我决定也做一个自己的三面柱,遇到事情或者任何非休闲休息的时间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选择让自己的大脑想什么呢?”

淘宝买的柱子已经在路上了,回头用A4纸手写上几个选择就好了。提醒也已经做好了。为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写上了,简易版,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好。不要想着做一个特别精美的插画做背景啥的。因为那样会导致自己的行动力为0。毕竟以后可以慢慢升级。

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受害者和一个施害者。所以,以后不要认为自己错了,可以说自己做的不够好。也可以说对方还有改进的空间。大家都没有错,不是吗?需要思考有没有用,我没有办法改变,也许不是我的错,可是,最终谁要为结果负责呢?还是我自己。所以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吧。

每一次思考的结论应该是我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不是自我怜悯,自我指责。陈海贤老师说让我找一个目前最想改变的目标。那么就是行动力了,具体一点就是做出我自己的面试题小程序。

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这一句话太有用了,值得我反复来回敲,来回看。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6

下班了,伴随着同事们关门锁门的声音,静下心来,结合自己近年来与心理学接触的有限经历,以及最近阅读《发展心理学》第一章《毕生发展绪论》的有限心得,提炼出“从盲人摸象到睁眼观象”这个自认为还算形象的题目。

因为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原因,断断续续接触到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书、人、事、物,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脑海里星星点点记录下或模糊、或碎片的概念,就象盲人摸象般,觉得心理学是张德芬、是家排、是心理动力学、是海蓝博士、是曼陀罗、是海灵格、是催眠……这个领域的知识始终是一团乱麻,和完全不懂的人还敢白话两句,在专业人士面前只能噤若寒蝉。

今年2月下旬从朋友那里得知景老师去年组织了一个《发展心理学》的主题阅读群,大家通过共同学习竟然意犹未尽,纷纷建议“重走长征路”,感到既好奇又兴奋,立即购书入群。按照要求仅读了1个章节便有了豁然开朗的感受,心理学这头“大象”一下子立体起来,原来不是“扇子”,不是“柱子”,更不是“一堵墙”。“毕生发展”是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模式的学科领域。这本被北大心理系选中作为教材的大部头,以全面的视角,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纵观个体从产前阶段到成年晚期和死亡的发展过程,其完备、条理的编书特点极其符合自己的学习口味,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读起来充满了乐趣感。

当然,由于零基础,底子太薄,专业术语前面读后面忘,逻辑分类前面记后面丢,年近半百怎么也无法与青春年少的好时光攀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复读,挤时间将前30页品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发现、新理解和新风光。

尽管如此,依然感觉没有读透,好在这是绪论,很多内容在后面的章节都会展开来讲,相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在景老师的引领以及各位学友的共同参悟下,《发展心理学》会满足自己的诸多期待。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7

“老有所乐”,乐在哪里?大部分的父母在带孙子,大部分的父母不知道晚年做些什么?甚至很多父母还要为了生计去奔波,更何况没有儿女可依的心理状态,她们会有不满情绪,她们也是人,装着一辈子的风雨飘摇,她们的志向不在老有所依,她们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有所收获,有所传承,有所归属。

我们也会老,这句话并不陌生,至少我还没有去仔细想想我的老年生活,那时的我,或许没有退休金,也或者身体衰退的变化令我总是力不从心,亦或许孩子这样的那样的需要仍拖着我年迈的激情,在现实的道路上心无所依,更或是只想着不要给孩子带来拖累,让他自由的好好的生活……

为了老了那天,现在的我必须要做些储备,随应身体、心理、精神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兴趣,跟着时代去进步,在心灵上包容更多,怀着美好的勇敢步步接近终点,在解决经济生存的压力、在受到冷漠孤独的情感消退仍保留着爱的火种,在肉体离开自己时,仍知道自己要将去何处,更年期犹如青春一样用障碍的戏份扮演着整个人生之路,喜乐交融的一路走来,过好现在,为未来做准备。

直到有一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人世间过上几十载,我们会知道那所谓的意义在岁月的虚度里如何结出果实,我们还会知道那心心念念的交错与割舍,都为了成就我们这一生,存在即是意义的诺言,生生世世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也没有死。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进化发展心理学解析》读后感


进化心理学最特出的特点就是从进化的角度来揭示某种现象的心理及行为的科学,它可以解析很多关于遗传的现象,在心理学中遗传以及环境的对心理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最近许多心理学家也把文化当做一个因素之一。

在家庭因素影响个人的成长中,自己的确深有体会,小时候的每个记忆都能证实这些,但是是否与古远人类的生活环境有关?心理学家能如何证明呢?即使通过调查得出的也只能整体的心理,并不可以排除特别的情况的存在,例如本论文提到,男性与女性在选择配偶的差异,但是这些是否与选偶时的相貌、环境等因素有关呢?像在中国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在90年代前后,男生比女生会提前入学,当他们在学习中接触的时候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择偶心理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相差甚远,以前先人的劳动技能是否也能遗传下来呢?如果能遗传,那会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呢?遗传、环境、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是哪个更重要呢?

关于发展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作品中值得铭记于心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了一些感悟时。写读后感的基础,就是将自己的共鸣和文章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且记录。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发展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不是说明,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呢?至少胎儿发展到后期应该是有部分的心理的。或许这段时间的心理由无到有也是人类心理进化的缩影呢。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我国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心理科学是超科学的科学”。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人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外部行为上。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首先,人的行为很明显要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外部行为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整个人格对行为又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甚至表现出一些与内心不符的外部假象。最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活动成为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无法研究的东西。

通过比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仪器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理解。

对于心理的认识,以及对于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至少是中国的)比较遵循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认为行为是意识的外显表现;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但是以我的观点看,认为心理是由物质决定的或者过度神秘化心理(灵魂),都不是很全面。心理之中,既有有生物基础的部分,也有一些部分是物质之外的。

如果把心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水平上加以研究,心理学可分为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如果把心理学按其应用范围加以研究,心理学又可以分为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我们心理咨询行业的各种“大师”的课程,放在这个体系中,寥若星辰。

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心理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今人类的心理必然有动物心理和早期人类心理的遗存,这部分就是集体潜意识。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2

看了一下大家的读后感,很多都是概况一下论文的内容,大同小异,当然了,也学到了很多同学的思路,的确有点收获的,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吧,也是一些概括,不过很多人说过的就省略一点了,《进化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45号黄霖。文章想介绍进化发展心理学,但这个相对生僻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就让人理解与接受,而进化心理学已经是比较为人所知的领域了,就是说,在本文章中,进化发展心理学的提出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先介绍进化心理学也体现了这一思路。既然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之上,那么进化发展心理学观点的提出就自然的会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对比。

就如进化发展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研究进化的、渐成的程序的表现。这个就是保持了进化的观点,而第二第三个观点强调童年期,这就是对进化观点只强调成年的不足做了补充,而观点四更在生命各阶段体现了其观点,更突出了发展的概念。总的来说,感觉进化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就好像名字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将进化的理念放到了人的各个阶段,但不是一味的机械的结合,也有反驳之前观念的东西。基本理论之后就是研究领域,因为进化发展心理学也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就显得比倾向于基因决定论的进化心理学更加全面,而研究的领域也加入了“父母的投入”,这也是一个创新了吧,其他的就好像和进化的概念有重叠,但领域的重叠不代表思想的重叠,毕竟是新的,不会和以前的一样。最后就说说这篇文章中好玩的理论吧,有句原话是:“越老的男性喜欢越年轻的女性”。以及其他的关于理想伴侣的性别差异的理论比较好玩吧。还有就是抑制的性别差异,但这个好像和现实不是太一样勒,搞不好是基因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不那么强烈了。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3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4

刚刚意识到,什么叫自己的选择。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选择。并且我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此时此刻我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以后可以做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从这一分这一秒开始。刚刚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放着一个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我决定也做一个自己的三面柱,遇到事情或者任何非休闲休息的时间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选择让自己的大脑想什么呢?”

淘宝买的柱子已经在路上了,回头用A4纸手写上几个选择就好了。提醒也已经做好了。为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写上了,简易版,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好。不要想着做一个特别精美的插画做背景啥的。因为那样会导致自己的行动力为0。毕竟以后可以慢慢升级。

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受害者和一个施害者。所以,以后不要认为自己错了,可以说自己做的不够好。也可以说对方还有改进的空间。大家都没有错,不是吗?需要思考有没有用,我没有办法改变,也许不是我的错,可是,最终谁要为结果负责呢?还是我自己。所以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吧。

每一次思考的结论应该是我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不是自我怜悯,自我指责。陈海贤老师说让我找一个目前最想改变的目标。那么就是行动力了,具体一点就是做出我自己的面试题小程序。

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这一句话太有用了,值得我反复来回敲,来回看。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5

今天,我又坐在合德熟悉的教室里,听由杨老师讲《发展心理学》。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听课的角度有所不同,原来注重的是课程的内容,这次我不但温习了课程内容,也重点关注了杨老师讲课的一些技巧,有以下几点感想:

1、课程开始,老师用了谜语与论语的经典句子来推出本门课程,人的一生,发展心理学。

2、课程中,老师用了很多提问的方式来引出重点内容。对于学员回答问题后,不论对错,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下午的时间特别容易犯困,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互动,让大家振作下精神。这个关于“触觉”的游戏,我上次参与过,这次作为观察者看大家做这个游戏。事实上,个人感觉这次,部分同学不够投入,结束的时候,在老师未做指示前,就各自回位了,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杨老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班级表现不同,感受不同,我接受大家的不同”。确实,作为老师,也许都会有期待,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会达到相同的效果,所以即使同样的游戏,对象不同,结果会不一样,接受不同,多么重要。

4、以往听课的时候,对于书本的知识理解就基本够了。但是,对于授课的老师,相对的深度与广度就不同。课程外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许多延深知识点需要用案例来让学员更容易理解。比如: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英国的纪录片内容,心理学家做的实验“打玩偶”模仿游戏等等,个人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

5、发展心理学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杨老师的讲课语速、声音用平铺直述的方式进行授课,部分学员也许会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个人感觉语速、声调也是技巧。

6、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比较多,从概述到人的一生各个阶段。这次,杨老师讲课的重点在前面一、二节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最后中年与老年期内容来不及涉及了,只能留待下次时间。所以,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内容讲述完成,时间控制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篇6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相对于从种系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的系统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探讨的'是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规律的个体研究。李丹老师著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分别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总体论述;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理论评介;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共分四篇十五个章节进行论述。我读完此书后,真是受益匪浅。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给于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小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原因之一就是内心产生恐惧感。他们一方面从内心害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没有信心,恐怕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如果说错了,也害怕同学笑话。这样就促使一部分学生有意识的不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老师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一,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始终以微笑的一面面对学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拉近距离产生亲切感。第二,课堂上形成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学生回答对了要大加赞扬;学生回答的不正确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评价。这样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了顾忌心理,让他们敢说话、想说话。第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思想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另一方面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激励而不要相互讥笑。从以上三个方面努力,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优质范文)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生孩子前,有育儿专家推荐阅读这本书,她的推荐理由是:虽然这是一本美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但是这本书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很紧密,每讲一个理论,都会以一些生动有趣的真人真事为例,让这些人的语言、行动、想法来体现科学理论,以帮助我们理解。即使根本不懂心理学,也很容易读懂。专业和易读是这本书最大的两个特点。

实用是这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我真正地去阅读这本书则是在生完孩子后,遇到了一些养育孩子的困惑,当时很焦急,急于找到一些权威的见解。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是以年龄阶段为界限划分章节的,除第一篇讲理论和研究方法外,从第二篇起,分别针对孕期、0~2岁、2~6岁、小学期、青少年期介绍。当我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无法理解,对孩子身上出现的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我只要按照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去阅读相应的章节,就能找到孩子表现的理论依据。并且,书里还设置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栏目,用表格的形式例举了一些很实际的做法,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帮助。

例如:在第4章《婴儿期和学步期的身体发育》中有一张《前两年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的表格,提到“动作技能是一个动态系统”,并且还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孩子动作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参照表格,掌握孩子的发展进程。最特别的是,这个学以致用的栏目并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标准来设置的,而是一个参考。在这个表格的后面就提到了“儿童会以非常个性化的方式获得这些动作技能”,并举例一个孩子在爬之前就学会了站立和行走。这就启发我们幼儿教师首先也要对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各项领域的发展指标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又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指标,也没有关系,让我们等一等,孩子有自己的发展步伐。但是,当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落后时,也需要我们老师对其特别关注。

同样是动作的发展,在第7章《幼儿期的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中也有一张《幼儿期大肌肉运动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表格,同时也建议父母要对这些能力发展有足够的耐心。中间还特别提到了系鞋带,强调“幼儿期最复杂的自主技能,儿童大约在6岁时才能掌握。”联想到刚刚处于中班时,引导孩子们学习过系鞋带的技能,最后只有个别孩子真正在实践中成功了。这就反映出系鞋带这个技能不太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因为系鞋带需要长时间的注意、回忆手的一系列复杂精细动作及相应的熟练操作。为什么那几个孩子成功了?因为他们的动作和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这本书第四个特点是发展。就像它的名字那样,这本书中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手里的这本已经是第四版了,在各个篇章中还汇总了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并且提供了一些理论的最新研究。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思维的最大特征是自我中心以及著名的三山问题。但是,书中的“关于前运算思维的最新研究”提到,但实验者选择孩子熟悉的事物,同时改变过于困难的图画选择的方法,这时4岁的孩子就能正确认识到他人的观点。通过这些最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新我们陈旧的知识库,运用最新的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这也促进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读了这本书中的一些篇章后,除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专业、谦逊以及务实,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诚意推荐大家读一下这本书!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800字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我所学到的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情绪特征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结合已有的经验,加深了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人心理发展的第一加速期是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二加速期是青春期。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忽视婴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人到了青春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不能错过了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机。平时,我们都发现3,4岁的孩子很难管,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其实是因为这两个时期都是人心理发展的反抗期,是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作为家长和教师,这一时期将是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时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每个婴儿都需要建立对母亲的依恋。国外有项实验,在一个用铁丝做成的猴子上套一个奶瓶,然后再拿一个毛茸茸的猴子玩具放在一个刚出生的猴子旁边,实验证明,这个猴子除了饿了会爬到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喝奶,平时一直依偎在玩具猴子的身边,因为玩具猴子更具有母猴子的身体特征。由此可见,母亲亲自养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保姆或者奶奶辈带大的,因而为孩子的性格缺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直面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情绪波动大,有的出现了“早恋”,家长和老师都会觉得头疼。这也是人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面对情绪波动大,反叛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硬碰硬”,要多理解,多体谅,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和谐关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早恋”其实和孩子的性发育有关。我们要和孩子直面性发育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孩子,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和体育运动上来。如果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兴趣爱好上来。假设孩子真有“早恋”现象,家长最多的应该是给予理解的态度,同时要教育孩子从一生幸福的角度看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告诉孩子一些避孕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告诉”的方式。

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一本好书需要反复读。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发展心理学》一书由心理学教授林崇德编制,经前后三次完善,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但我今天还是想说一下1995年的第一版,这本书涉及了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过程,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老年期五个阶段,详细的讲解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特点,这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根据发展过程和特点去分析这一阶段的问题,结合案例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方面,从社会工作者实际的工作角度来讲,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案主就是从婴儿到老年,这本书可以更专业的帮助我们了解案主,针对案主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没有太多实务经验的一线社工快速了解各个群体,为个案或小组工作的开展尽可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目前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林崇德的介绍去了解每个阶段,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内容结合我们实际的介入过程,整合之后呈现在最中的论文中。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www.dhb100.com

以婴儿阶段为例,婴儿阶段是指0-3岁,他们的学习方式分为三种:1、模仿学习,这是一种天生学习能力,20天左右新生儿已能模仿面部表情,跨文化研究发现模仿具有普遍性,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2、条件反射学习,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婴儿出生十天左右就可以建立起来,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习惯化:将同一刺激不断地重复呈现,婴儿对它的反应逐步减弱消失;另一种是去习惯化:这时再呈现一个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反应强度马上提高。关于婴儿如何获得语法,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第一种是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的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第二种是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儿童的言语夹得起决定作用。第三种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主张儿童的言语获得是主体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用的结果。

除了婴儿的发展学习过程,还有一个理论是一直会影响我们的,就是依恋理论,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得重要标志,是在婴儿和母亲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母婴互动关系。小的时候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会影响且被借鉴到长大之后和朋友、同学之间的相处。婴儿9个月到2岁期间,是大脑神经元连接最频繁的时候,这时候的外界刺激,可以帮助神经元不被修剪掉。所以这个阶段父母全心陪伴带来的安全感,对宝宝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帮助大脑很多认知功能的发展。0-3岁是婴儿各方面的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阶段。在这三年里,家庭几乎是孩子的全部成长环境

以两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第一个案例“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二胎,但是在那个年代是不合法的,因为我是所谓的超生,所以没有办法待在父母身边成长,一旦被发现面临的是巨额赔款且父亲下岗。所以一直在养母呆到了3岁才回来,根本不想认亲身的父母,只是觉得那是普通的两个人而已,哭泣的很厉害,长达4到5年的时间没有家庭归属感,而且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第二个案例“为了生计我家大宝2个月开始就是奶奶带,3岁才带到身边,刚开始大宝跟我们很陌生一点都不亲,我们想着法哄她开心,她都不爱搭理我们,而且孩子有很多不良习惯想尝试沟通,但又怕孩子变得更抵触我们。大宝在这期间一直在找亲密关系人,所以很早就去幼儿园了,叫老师阿姨,估计是把老师当亲密关系人了”这两个事例都体现了家庭陪伴对于婴儿成长的重要性。

给到我们社会工作者的启发是,如果一个婴儿出现了问题,我们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时候,应该介入的是他的照顾者,即父亲或母亲甚至于他的家庭。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www.dhb100.com

喜欢《发展心理学读后感(汇总7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发展心理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