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青春同行读后感

青春同行读后感

青春同行读后感(精选5篇)。

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编辑了“青春同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读后感注重的是及时的反应,很多情感在读完之后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了,不同的人在阅读作品之时,可能会对这个作品有不同的感悟。读后感就是将我们在阅读时产生的共鸣记录下来,结合文章去理解它。

青春同行读后感 篇1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着作《爱心与教育》我两年前就拜读过,感觉非常亲切。从这本着作中,我看到了一位对教育、对学生怀揣热情,充满憧憬、激情和实干精神的实践者,一位好老师。

今年暑假,我再次阅读了他的另一本着作《与青春同行》。

这本书始终放在我的案头。如果说,《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那么《和青春同行》就是他成名后的反思。

正如李镇西所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的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我想,如果情感和思考,无论缺少了哪一个,对于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情感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如李镇西所说:我们不能仅仅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因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味;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李镇西老师无疑就是这样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他所教的班级高考上线率是最高的(当然其中也走过曲折的弯路),并始终致力于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用最恰当、最人文、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他所带的未来班,在我的心中堪比着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带的班级。或者说,他们身上的那种全情的投入,犹如太阳散发出来的温暖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他们送去力量。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痴情。正因为如此,他们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开展各种各样让人心潮澎湃的课外活动。许多想法和做法直到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前沿的。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是经得起实践验证的。

如何成为一轮太阳呢?李镇西老师提出教师要做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教育境界的教师。具体来说就是四个不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不停的思考。

李老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需要我不断努力,不停学习,根据本班孩子来实践。

青春同行读后感 篇2

我在看,也在观察,细细品味李镇西所说的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情感与思考。因为有情感,李镇西能够在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时投入地扮演鸡妈妈,能够在雪地和同学们一起做班级的造型,能够在春天的阳光下和学生们一起斗鸡、掰手腕。李镇西充满了童心和爱心,他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具有儿童般的思维。他有胸怀,能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也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因为有爱心,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讨厌在学生面前高深莫测、耍派头。所以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他能充满感情地深深鞠躬;无论名气多大他都有能诚心诚意地请自己的学生提意见,帮自己改进工作,还有奖征谏,以钢笔相赠。

他的观点是,教师真正的尊严,并非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固守尊严,甚至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所以,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的观点在求实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长绳训练时,跳绳的队伍里有校长和老师的身影;学生不开心,老师会和他一起并肩散步,对其进行开解;学生有了进步,班主任请他吃麻辣米线,以示庆祝。我想我们求实的老师这所以未能形成像李镇西那样的大家风范,有部分原因在于虽有丰富的情感但思考不足,不能够完整而忠实地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特别是教育失误进行系统的反思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教育结果,我们得说的多,失说的少。李镇西也说得,但不惧怕说失。从做实习老师时他就从老教师那里知道了,做教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对学生要有宽容心。他会向丑化自己形象的刘江道歉,会因为让任安妮罚站而号啕大哭,含泪写下近五千字的反思与誓言,并坚守其誓言直到今天;他不会因课代表在公开课上发难而勃然作色,反而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用行动来还给学生“真教育”。正是因为他从不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所以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得新的教育启迪。正是因为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使李镇西由普通教师走向了教育专家。

李镇西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其实只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以情感和思考之轮便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车,老师不是默默流泪的蜡烛,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在反思在提升教育的品质,教师会成为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本书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走过的历程。作者把他的教育实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并由此展开不同阶段的反思。

他的反思也经历一个过程,从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分析,到对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教育观念的追问;从对身边各种教育现象的解剖,到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审视……无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整个教育,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提升。

李镇西经过努力的探索,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教育风格的一套路子,即民主教育。这种有益的探索不仅使之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也为他的青春乃至人生平添了几多绚丽的色彩。作者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中,逐步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相对理想的教育。

青春同行读后感 篇3

当我初次拿到这本书看的时候,感觉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净是说一些班主任和语文方面的问题,我是一个信息老师看有什么用?直到有一天我静下心业仔细阅读时,发现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知识。使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学习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作者由于动机不纯而选择作了老师,但并没有给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点机会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育,这将会是一条怎样的路。当他第一次遇到对手(一名哀悼论,不太象话的学生),当作者凭借着知识的丰富和口才的优势而战胜这个对手时,当他认为在这之后会赢得一片掌声和赞叹的时候,当他认为它视为全班同学出了一口气的英雄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同学拍手称快,反而是一种怀疑的眼光再看着自己,这种胜利的喜悦一下子全不见了踪影,剩下的就只剩隐隐的不安了。读到这里,我不禁回想,年轻的我总以为自己了解得很多,想得很全面,作为老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或是不太规矩的学生就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和合那些捣蛋份子卯上了劲,非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们丢丢人,才觉得心里畅快,但这样就是胜利吗?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不断丑化自已的学生,还煞费苦心的用所有苛刻的语言来冷嘲热讽。事后,自己心里还是会不好受。因为看着那些被自己打败的学生,在课上面总是把脸躲在课本的后面,在课下见到总是不敢抬头,愈发这样就愈发引起我们内心的忏悔。我们这样做对吗?最让人尴尬的事,当我们有了为难的事情而心情烦躁的时候或是因为身体的不是而眉头紧锁的时候,正是这么几块我们曾经鞭笞过的学生,为我们嘘寒问暖,真是让人汗颜!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从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我很快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一点,他是一个很注重行动的人,如在未来班的实施系列的措施;班名,班训,班微,班旗,班歌,当然一系列班级的班级制度,敢问当今的社会上有几个班级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正因为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班的学生才能看到班主任的努力,从而跟着努力,使整个班的面貌为之一新,形成一股团结向上的超强力量,而我最为缺乏的可能是行动。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所做的一切,我意识到,我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要做太多太多了,我是幸运的,我终于醒悟了,或许醒着是痛苦的,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必须是面对现实。

青春同行读后感 篇4

有媒体对领导人作_大报告时现场响起的70多次掌声进行分析,发现在谈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_”、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共担民族大义时,掌声最为密集。会内掌声阵阵,会外好评如潮,正在于同根同心的文化血脉,在于同声同气的民族情怀。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_大报告中,“团结”是一个高频词,更是把握新时代的一个关键词。“五个时代”所描绘的新时代美好图景,每一个“时代”的背后都蕴含着“画出同心圆”的要求,饱蘸了“团结奋斗、勠力同心”的期许。

新时代正是这样的“聚”时代。为着同一个梦想,无论党内党外,无论海内海外,都应聚到一起。这是信念的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血浓于水,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让我们“一盘散沙”。这是人心的凝聚,民族复兴的大义,涌动在我们的血脉中,是全体中国人的公约数。这是智慧和力量的凝聚,集众智可远虑深谋,聚众力能移山填海,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20xx年春节前夕,在村民徐海成家里,领导人同村民们一起,一笔一笔地计算一年的收支账,合计来年的脱贫计划。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领导人访贫问苦的道路上。“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从铁腕反腐到改革攻坚,从解决群众反映烈的突出问题到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5年,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绘出同心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团结一心早已凝铸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将相和,平天下”的历史故事里,在“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民间智慧里,在“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的先哲教诲中,中华儿女懂得同心共济的珍贵。在长征的血战中,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铸就了红军“新的生命”;在抗日的烽烟中,人民群众构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汶川大地震,见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空前伟力”;也门大撤侨,彰显“祖国接你们回家”的深沉情怀。历史一再揭示,团结一心是我们夺取胜利、成就伟大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的长征开始了。“聚”在新时代,就要让“聚”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让“聚”成为走好新长征路的力量源泉。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怎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新时代改革发展难题,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如何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音?怎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时代谋大事成大事,需要我们话往一处说。如何征服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怎样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新时代克服千难万险,需要我们劲往一处使。

“团结一心,顾全大局”,中国共产党书写了长征的“伟_诗”。进入新时代,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体中华儿女画出同心圆,戮力同心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写好新时代的伟_诗。

青春同行读后感 篇5

看到《与青春同行》,我轻叹一声。从一开始我就充满疑问:信息社会,教育家这么多,教育理论这么丰富了,教育模式也层出不穷,可是看来看去,最被广泛引用的仍不过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不少所谓新教育理念不过是用时尚语言捆绑陈旧内核进行自我标榜,能出新意的鲜有其人。这个原本想当作家,一不小心成了语文教师的李镇西真的能给人以启迪吗?

我在看,也在观察,细细品味李镇西所说的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情感与思考。因为有情感,李镇西能够在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时投入地扮演鸡妈妈,能够在雪地和同学们一起做班级的造型,能够在春天的阳光下和学生们一起斗鸡、掰手腕。李镇西充满了童心和爱心,他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具有儿童般的思维。他有胸怀,能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也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因为有爱心,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讨厌在学生面前高深莫测、耍派头。所以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他能充满感情地深深鞠躬;无论名气多大他都有能诚心诚意地请自己的学生提意见,帮自己改进工作,还有奖征谏,以钢笔相赠。

他的观点是,教师真正的尊严,并非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固守尊严,甚至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所以,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的观点在求实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长绳训练时,跳绳的队伍里有校长和老师的身影;学生不开心,老师会和他一起并肩散步,对其进行开解;学生有了进步,班主任请他吃麻辣米线,以示庆祝。我想我们求实的老师这所以未能形成像李镇西那样的大家风范,有部分原因在于虽有丰富的情感但思考不足,不能够完整而忠实地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特别是教育失误进行系统的反思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教育结果,我们得说的多,失说的少。李镇西也说得,但不惧怕说失。从做实习老师时他就从老教师那里知道了,做教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对学生要有宽容心。他会向丑化自己形象的刘江道歉,会因为让任安妮罚站而号啕大哭,含泪写下近五千字的反思与誓言,并坚守其誓言直到今天;他不会因课代表在公开课上发难而勃然作色,反而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用行动来还给学生真教育。正是因为他从不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所以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得新的教育启迪。正是因为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使李镇西由普通教师走向了教育专家。

李镇西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其实只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以情感和思考之轮便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车,老师不是默默流泪的蜡烛,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在反思在提升教育的品质,教师会成为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后感同行(精选4篇)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你是否了解呢?作者写的作品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分辨出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同行”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读后感同行 篇1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阅读了一本叫《与美同行》课外书,被里面的小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我,一个二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的张杰老爷爷。

这个故事的名子叫做《茶叶蛋换来教学楼》,但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生意赚钱,而是讲述一位并不富裕的上虞籍的老爷爷张杰,用自己卖茶叶蛋赚来的辛苦钱,为故乡造学校,让几千名学生都能读上书,而他的一家人却挤在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的感人故事。读到这里,我想到了马克思说过的句话:“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那么他的生命是暗淡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意义”。

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残疾人老奶奶在一家店里乞讨,而我也在里面,看见了一个店员正在赶她出去,我顿时懊恼起来,可又想:我还是不要管了,他们是大人,我还要回家做作业呢!我边想边走出去,又看见了那位老奶奶,她正在向来来回回的行人乞讨,顿时,我的同情心发作了,我正在从书包里拿钱,一个念头从我脑子里冒出来:万一她是骗子,我不就被骗去了吗?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我想到《人在囧途》里牛耿说的一句话“她不是骗子当然好,她是骗子更好,如果她有钱也就不会干这种没自尊的事了。”我继续从书包里拿钱,看着她那慈祥的微笑,我也挺开心的。回到家后,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爸爸,爸爸也表扬我说:“女儿,好样的,助人为乐是不是很开心?”听完爸爸这番话,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呢!

无论你富不富有,只有人人都有心,人人都为希望工程尽一份微薄的力量,那小力量就能汇聚成大力量,那今后我们中国将更繁荣昌!

读后感同行 篇2

隐形的翅膀

作者/张筱颖

"爱"这个字眼,如今已是老生常谈。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爱:鲜花爱雨露的滋润,雄鹰爱那蓝天的辽阔,大地爱春天的芬芳……同样,我们也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而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所以,他们对我的爱,点点滴滴都在行动之中,鼓励着我的成长,呵护着我的生活,也许,他们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为我遮挡风雨,但在不经意中又无迹可寻。

在《与爱同行》中,又记载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5月21日,汶川县映秀镇与渔子溪小学正遭遇着一场里氏8.0级的强烈大地震。林浩和其他两位同学被压在了废墟之下,经过了他的努力指挥,林浩成功救出了那两位同学。接着,他又勇敢地将另外几位同学救了出来,结果,再去救同学时,遇到了楼板垮塌,又被埋在了下面。后来,他的头部受到了轻伤,手臂严重拉伤。当记者问林浩为什么要救其他同学是,他说:"因为,我是班长。"

读到这里,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被这位林浩同学所震撼。对于爱,林浩奋勇地选择了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他用自己宝贵的手臂来代替。

难以想象,林浩在舍己救人时,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世间所有的爱,可能"友情之爱"更为渺小,但同时又更伟大。

也许,朋友并不期待我们的未来有多么广阔,可能,他们更加需要我们的真诚帮助。哪怕是一支铅笔,一本书……虽然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就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帮助他们自由地飞翔。

读后感同行 篇3

新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与美同行》,书中有许多许多感人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我的心受到了震撼。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时时刻刻都有美的事情发生:扶老奶奶过马路,公交车上让座,帮低年级同学补习,替父母分担家务……这么多美好的事情每天都在某个地方上演。我觉得在我们人生路上最美的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为了母亲的微笑,38岁的初中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身上,骑着电动车去学校上班。一绑就是五年。这五年,风雨无阻。每天带着母亲上班: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打扫母亲房间;早上7时,喂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陈斌强老师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妈妈,他的孝心,不仅抚慰了母亲,也抚慰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古有孔融让梨,现有陈斌强背母。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虽然我现在年纪还小,但是我也能做许多事情: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下班回家,送上一杯茶水;父母累了,用小手为他们捶背……

读后感同行 篇4

看这天气,像是入秋了,不管是清晨,还是晚上,那风吹到脸上总是会觉得特别冷。那天,我只完了晚餐便到了教室里,顺手拿起了放在桌角的一本书———《与美同行》。

搁下书,我思潮起伏的思绪却还在书中。书中讲了各不相同的美,有向善的美,有诚实的美,还有其他不同的美;讲了各不相同的爱,有父母的爱,有师生的爱,还有同伴的爱。这些使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照亮大山深处的微光》。

她就是驻马店沁县马谷田镇孙庄小学的代课老师——徐云玲。 这位平凡而简单的乡村教师,为了这些孩子,放弃了许许多多。她的外表并不美,但她的心灵却很美。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的学生有的升入了初中、高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博士,而她却还在那间教室教育着下一届的学生,默默的工作着。

美丽,早已不是“容颜”的代名词。当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刘洋来到大家面前时,虽然对这位女“太空人”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因为,大家都记得,她在登上‘神九’前说过,是代表中国亿万女性出征太空。作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以坚定的意志、沉着的心态、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中华女性孜孜以求的飞天梦想,展示了中国女性时代的风采。

“美”这个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可是要真正做到美的却并不多。其实这并不难。美,它不仅仅是外表的美,还是心灵的美。我们不需要为了这个字而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需要为了这个字而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同所有的“最美浙江人”一起,创造一个无处都拥有“美”的世界。

与美同行读后感实用版5篇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一】

在国庆假期里我读了《与美同行》,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讲了美与我们同行:一要做个城市守信的人,二要做个感恩向善的人,三要做个爱善思的人,四要做个踏实能干的人。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大爱》,这个故事中讲了十七岁的开化女孩徐雨文考上了终点高中,可是却患上了脑部胶质瘤。爸爸妈妈带上她找了好多医院都被告知无法医治,后来在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她被送到了浙一医院。在看病的过程中她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最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可是她却给世界留下了最宝贵的礼物:一个心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她的美永远与我们同在。

书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很精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直都与我们同在的。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二】

美是衡量人的一个标准,但外在美与内在美是截然不同的。外貌并不可靠,每一个善良的面孔背后,都有可能藏着一颗邪恶的心。人不可貌相,心灵才是沟通的窗口。在《与美同行》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那位卖茶叶蛋的老爷爷。

相貌不凡的张杰是一位来自上虞的老人。在香港打工的二十几年里,他持续资助家乡的教育,至今已累计1200余万元。他为家乡学校捐建了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还购置了许多器具。这一举动让千千万万的学生受惠。这么多年来,张杰一直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坚持吗?我是不是应该留些给子孙?这念头很快消失了。

美是给别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只有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好。正如张杰所说,“自己好,不算好,故乡好,才算好!”是啊,我们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为了国家的智慧,更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扶起了一位老人,老人却硬说是扶她的人推的。杭州常有此事,。人们都开玩笑,说是扶不起。怎么就扶不起呢?若不是害怕失了金钱,若不是想让生命消逝。这不值得。

世上的美有很多人具备,正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没有美,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罢了。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三)

本文《与美同行的读后感3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今天,我读了与美同行,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这篇。讲的是宋廖还书,他为了还书每天都一有空就抄书,那时正好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的速度一点都快不起来。他决定连夜抄书。宋廖的小手冻的冰凉。他还是要把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它给抄完。书还干干净净的,没有卷还没有折,还是那么平整。最后他诚实守信赢的了百姓们的信任,所以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我的朋友也发生过诚实守信,有一次我邀请他到我家来玩,可是那一天阴沉沉的天空上乌云漫布,我以为他可能不会来了。片刻外面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就一个人玩起电脑来。门铃响了,我一听门铃响了立刻就去接,没有想到他来了,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惊讶。我把他接到家里我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一起看电视很高兴也很快乐。渡过了一个愉快和高兴的下午他回家了,过了一天,我听说他生病了原来他那天本来就病着但是因为答应我了所以他生病也过来了,我要学习他诚实守信的好品格,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所以我们要诚实守信。

徐卓豪 五(一)班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四)

看了《与美同行》之后,我觉得:做了错事不能气馁、逃避,要勇于面对,知错就改;得到表扬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

《勇于认错的男孩》中写道:小男孩并不知道划车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他的母亲让他向每一位被他划过的车子的车主道歉,小男孩用微微颤抖的小手按响了门铃。门开了,他马上举起写着“对不起”的小船,怯生生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这是我折的纸船,请你们原谅我!”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做了错事要勇于面对,知错就改,诚实地面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小飞镖里的大学问》讲道:钱学森从小就勤于思考。读小学时,男孩子都爱玩用硬纸片折成的飞镖。做得好的飞镖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还会在空中盘旋一番。他折的飞镖总是能飞得既快又稳,小伙伴们不服气,让老师拆开飞镖检查,看是否在里面搞了鬼,再让钱学森把飞镖复原,结果他的飞镖依然飞的最远。老师受到震动:这孩子这么爱思考,肯钻研,小小的飞镖里所蕴含的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他竟然无师自通,自己悟出来了,这孩子不简单啊!钱学森虚心地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许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近的。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它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尾巴沉,它向上飞一会儿还会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翅膀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这则故事让我得到启发:我们从小就要像钱学森那样爱思考,肯研究,爱探究,我们可以在玩中学,也可以在学中玩。

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五】

美在何处?有人说,美在春天的花香里,美在夏天的麦浪里,美在秋天的果实里,美在冬天的飞雪里。

美是何物?我想说,美是束束暖阳,却要挣脱黑暗;美是种种成就,却要经历坎坷;美是点点幸福,却要拥有勇气。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美丽之处,而我认为人心美才是最美。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她,带着假肢在灯光汇聚的舞台上尽情舞蹈,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她的神情专注而又坚定,仿佛在用生命舞蹈,用舞蹈谱写生命,她的动作随着旋律时快时慢,完美地演绎了那支舞,直到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她凝视着前方,绽放出了最美的笑容,她就是最美舞者——廖智。

再次看到她,是在《开学第一课》上,通过她深情的演讲着,我才了解到她背后的故事,和她的坚强与勇敢。廖智原本是一位优秀的舞蹈老师,但不幸的是在5.12四川地震中突然之间她几乎变得一无所有。她在废墟中苦苦挣扎了二十多个小时,而她没有放弃的结果却是让她失去了双腿,失去了仅十一月不到的孩子,她的舞蹈梦想似乎也没有了希望,她想过放弃,但现实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困难,她装上假肢忍着剧痛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从走路到跳舞到再次站在舞台上,廖智再也没有放弃,直到今天,她坐在轮椅上也能翩翩起舞,轮椅似乎是她的双腿,在舞台上飞快的旋转、进退,这背后隐藏了多少汗水、泪水与伤痕。

如今的她有了崭新的生活,学习、义演、帮助灾区的人们,在她的努力与坚持下,生活不再枯燥,而是精彩。她用顽强的意志释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她的舞蹈最能振奋人心,她的笑容最能感染人心,而她的心灵才是最美!

生活中,也许我们总会抱怨命运的安排和坎坷,但在追寻梦想的路途上,不要忘了时常问问自己最初种下梦想的理由,要更坚定的上路,不管怎样始终保持乐观,你会悄悄发现身边的美与自己的美。上路吧,让我们发现美,与美同行!

读后感幸福同行精选


你有记录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心态来写作作品嘛?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读了好的作品以后,不光要有内心的感悟,这时候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进行记录。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幸福同行 ”,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读后感幸福同行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为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使大自然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现在,天空不再湛蓝。即使阳光明媚,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夜晚,也看不见满天闪烁的繁星。地面上到处是人们丢掉的垃圾。以前清澈见底的湖水,也变得肮脏浑浊。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都是因为人类不爱护环境而造成的。为了我们生存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重视环境,爱护环境。

首先,我们要爱护树木,不乱砍乱伐,多植树。还要少开车,少排放尾气。让天空变得像以前一样蓝,一样亮。让每天的夜空都能看见闪闪发亮的星星。我们再也不要把污水,排进江河大海,让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让鱼儿能自由呼吸。对身边的垃圾,更不能乱扔乱放。

现在,我们就立即行动起来吧!让大自然重新恢复以前的模样,让我们的地球母亲越来越美丽!

读后感幸福同行 篇2

幸福时代

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谋求幸福。

每次端起《与幸福同行》,我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想错过一篇佳作,而里面所写的就是对幸福的一些理解。“无论爱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随-财富和成功永远跟爱在一起。”写得多好啊!有爱的地方就有财富和成功。

有人说得好:“人的心是红的,眼睛是黑的,可是眼睛一红,心就黑了。”当我们一味地去追求金钱和利益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言行。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贵,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幸福其实很简单,去帮助一下你身边的人,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中学的校园品读生活,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汗水、泪水、生命和爱换得的和平安康。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张骞连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经贸繁荣;著名的王昭君,她用母仪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机智征服了匈奴子民……正是他们的艰辛奋斗促进了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和繁荣发展,这才有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于一千年后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大爱。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温暖的阳光,照耀如波的麦田,沉甸甸的;幸福是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初生的小草,甜甜的;幸福是和煦的微风,抚弄低垂的柳梢,俏俏的……

幸福与爱,相伴相生。

读后感幸福同行 篇3

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追求幸福。

《与幸福同行》是一本围绕“幸福”一词的含义来编写的课外读物。书中的内容是说影响幸福的因素:健康、劳动、情感、社会等,最后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幸福中国。以此来让中学生认识幸福、理解幸福,激发青少年创造幸福的热情与志向从而投身到建设幸福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来。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品德三个方面。其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最不容忽视,它影响了很多青少年和幸福感。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来减压,并树立自信和人生目标。

劳动和幸福形影不离,撇开劳动畅想幸福,幸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假如咱们中国人不选择劳动,人人都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总有一天会山穷水尽。只有努力劳动,才能创造幸福。但是劳动也要有原则:幸福不可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前不久的“地沟油”“胶囊”案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类情感是人们最真实、最普遍、最需要的。或许它有千百种不同的方式,或许它不会轻易的将美好与圆满赐予任何人,因为它需要自己用心去营造、去努力、去珍惜、去感受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希望它们是美好的、甜蜜的、幸福的。

人们的收入水平、教育机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保障越稳定,人们的烦心事也就越少,幸福感自然就好多了。总而言之,社会越发展,幸福感就越强。

建设幸福中国,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来努力、坚持不懈的去拼搏,才能达到幸福的标准: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以前做的不够好,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以后要以“三好”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长大后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为建设幸福中国,出一份力。

读后感幸福同行 篇4

在开学不久,我认真品读了《与幸福同行》这本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生活中的幸福是多姿多彩的,细细品尝一杯清茶是一种幸福;聆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是一种幸福;与知心朋友倾心交流是一种幸福,而 快乐的学习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不可否认,学习有枯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幸福快乐的一面。语文课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诗情画意;数学课训练我们心思缜密;英语课带我们领略世界的风情;历史课教我们通晓古今;政治课让我们不出门也知晓天下事;生物课为我们揭开生命的悬疑;地理课告诉我们宇宙不仅仅是“天圆地方”这么简单,更别提快乐的音、体、美又蕴含着多少乐趣!

学习就像一面镜子,平时考试的分数就是它反射出来的一种影象。只要你认真对待学习,它就会反射出好成绩来给你看。同时,你会从中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也只有从中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懂得学习的人。

学习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善于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一种劳动,一种充满思想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精神力量和意志力的自我教育。

古人强调苦学,主要是指体力上的劳苦,不是指精神上的痛苦。学习虽然有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囊荧映雪”“凿壁借光”这样的刻苦学习是学生者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刻苦的学习就学习者本身而言是幸福的!艰苦是指学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前提是我们应该从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有关《与美同行》读后感通用(5篇)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一)

读了《与美同行》,使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整正的美。没出了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诚实守信,感恩向善,爱学善思,踏实能干等,比如《与美同行》中的替子还债的诚实老爹。他与老伴很老了,艰苦朴素。不畏辛苦的赚钱替子还债,他们外表辛苦,但他们的品质却价值连城,祝愿他们早点还完债,安安 稳稳的轻轻松松的过日子,那有多好!

宋濂也使我佩服,他虽然家里很穷,但能博览群书还得到名师指点这是因为它不管大事事都很讲信用,靠诚实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记得二年级时,忘了带铅笔盒,向同桌借了一支用了一半的铅笔,放学后她走了,第二天,我觉得借来的铅笔短了很多,就把一 支刚刨好的铅笔给了她呀十分高兴,有了诚信,我们将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还有“航天之父”钱学森,从小勤于思考,20多年后沉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给了我信心,不管做什么,只要勤思考,肯钻研,一定做的跟好。

《与美同行》让我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二】

在国庆假期里我读了《与美同行》,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讲了美与我们同行:一要做个城市守信的人,二要做个感恩向善的人,三要做个爱善思的人,四要做个踏实能干的人。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大爱》,这个故事中讲了十七岁的开化女孩徐雨文考上了终点高中,可是却患上了脑部胶质瘤。爸爸妈妈带上她找了好多医院都被告知无法医治,后来在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她被送到了浙一医院。在看病的过程中她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最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可是她却给世界留下了最宝贵的礼物:一个心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她的美永远与我们同在。

书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很精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直都与我们同在的。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三)

美是衡量人的一个标准,但外在美与内在美是截然不同的。外貌并不可靠,每一个善良的面孔背后,都有可能藏着一颗邪恶的心。人不可貌相,心灵才是沟通的窗口。在《与美同行》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那位卖茶叶蛋的老爷爷。

相貌不凡的张杰是一位来自上虞的老人。在香港打工的二十几年里,他持续资助家乡的教育,至今已累计1200余万元。他为家乡学校捐建了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还购置了许多器具。这一举动让千千万万的学生受惠。这么多年来,张杰一直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坚持吗?我是不是应该留些给子孙?这念头很快消失了。

美是给别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只有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好。正如张杰所说,“自己好,不算好,故乡好,才算好!”是啊,我们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为了国家的智慧,更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扶起了一位老人,老人却硬说是扶她的人推的。杭州常有此事,。人们都开玩笑,说是扶不起。怎么就扶不起呢?若不是害怕失了金钱,若不是想让生命消逝。这不值得。

世上的美有很多人具备,正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没有美,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罢了。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四)

本文《《与美同行》读后感作文3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在这个十一长假里,我看了《与美同行》这本书,从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愚公”挪石》这篇文章,书中写了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章爷爷,为了方便更多人领略家乡乌岩山之美,他花了三年时间,把一块块120公斤重的条石“背”上海拔7615米的乌岩山,铺设了这条“天路”。章爷爷这种惊人的毅力和恒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我以前在学习上不抓紧,作业也做得马马虎虎的,读了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去做,我一定要向章爷爷学习,在学习上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学习提高上去。

《与美同行》这本书里它教导了我们从小养成讲诚信,讲友爱,乐于助人,乐于学习,说实话,办实事的品德,我们一定要从小就做起,等长大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美丽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同学们加油,一起努力!

《与美同行》读后感【篇五】

 携手美丽,共筑未来

 ——读《与美同行》有感

 很喜欢许地山的《落花生》,“人要做有用的的人。”这句话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与美同行》这本书。书中一则则感人的小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人要讲诚信、重信誉,讲友爱、乐助人,乐学习、善思考,说实话、办实事。如果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具有这样的美德,那长大后,就能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静静地阅读,悄悄地与书中人物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挪石”。永康的章礼金爷爷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他一人历时三年,把一块块120公斤重的条石“背”上海拔761.5米的乌岩山,铺设出一条“天路”,目的是为更多的人能领略家乡乌岩山之美。当然为了“背”120公斤重的条石,章爷爷还研发成功了一个独门武器——“木头人”。章爷爷靠毅力和恒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向我们诠释了只要脚踏实地做,就一定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这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诉说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它激起了我的深深思索:做个诚实守信、感恩向善、爱学善思、踏实能干的人,这必将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要做人间“小天使”。

 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更要从班上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看到书柜门没关,就主动去关它,地上有垃圾,就把它捡进垃圾桶;当看到有同学遇到难题了,我应该主动去教他;看见有同学生气了,或者受委屈了,我要去安慰他。我还要做到与人为善,绝不说谎,有勇气去面对错误……

 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把果子悬在枝上,而花生只把果子埋在地里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阅读《与美同行》后,我们也要把“美”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心,不断浇灌,使它成长、成熟。我们要紧紧与“美”携手,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

 采荷二小504裘中元指导老师柯伟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精选(5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阅读了青春之歌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如何在写青春之歌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篇一】

青春是最耀眼的流星,曾有几时,却又绚丽多姿;青春是天边的彩虹,转瞬即逝,却又美轮美奂;青春是晨间的雾,迷蒙含蓄,却又时常徘徊……彩色的青春,缤纷的青春,靓丽的青春,青春宛如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高低起伏的优美旋侓,永不放弃,敢于奋斗,坚强勇敢就是这首曲子最美的音符!青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最为重要,因为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歌。那些年过花甲的人,青春留给他们的是美好的幸福回忆;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人,青春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希望与无限的憧憬。让我们用满腔的热血去歌颂青春,去拥抱青春,去感受青春,去热爱青春,唱响《青春之歌》吧!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场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还记得塞缪尔?尤尔曼说过:“青春不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创造力、充沛的精力;它是使人生充满活力的源泉。”青春就是一个驿站,驶进来,驶出去,可以单纯、天真,也可以充满热血。

青春只有一次,没有NG,没有重复,一定要好好珍惜,只要记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青春一定会五彩斑斓。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响亮的歌,高声唱出青春的梦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青春之歌》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青春的记忆,用斗争抒写豪情的青春,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读罢次数,有一种想亲身尝试的感受,真是唤起了我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勉励着我不断前行。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篇二】

纯白、高洁、清澈……这是我读《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的第一感。阴暗、无耻、肮脏……是我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评价。

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来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与虐待。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接着,林家夫妇竟想利用林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但是她抵抗着,终于与亲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

因此,林道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林道静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起为新的社会努力着。

林道静在改变着,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导致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就算是白白牺牲,也永不后悔、至死不渝!

她不是一个人,她有着和她一样的一群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让他们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不像所谓的懦夫,呆在家里不闻不问。更不像那些欺软怕硬的汉奸,背叛祖国!他们是勇敢者,是他们站出来与敌人战斗!!正因为我们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人,才能战胜日本和众多侵略者。

我发现,最初林道静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现在,竟成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篇三】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一口气将青春之歌这一书全部读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记。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静道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的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我希望和林道静一起,并肩走在大街上,去面对刺骨的寒风,但我却不再像她那样,可以看见中国共产党几个字就像婴儿见了母亲一样感到无比的亲切和伟大,我们听贯了什么党性、原则性之类的话,对党,也是另一种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静道对党真挚的依赖,像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了他的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爱国之情,领略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

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静道充满坎坷,充满荆棘,但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艺术形象。真实感人,文笔流畅优美,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畅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篇四】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身影,我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场历时的大风暴。也依旧能够领略到她对党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的中国时,她那种无私奉献青春、顽强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

林道静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不仅为个人主义命运做挣扎,也为着拯救危难的祖国奋斗,却又一度遭到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爱情不如意、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对党的理解尚且幼稚…面对重重打击,她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只挡这些打击、坎坷。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与命运,没有放弃对党的向往。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起敬佩。特别让我触动心弦的是她在狱中与林红接触的那一段,一个女孩,本着柔弱的身躯,面对烤打,她没有屈服:面对爱情的诱惑,她没有动摇。而是带着愤怒与之抗争。她的心中只有党和国,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最好的鉴证。

在感动与敬佩之余,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正值青春的朋友们。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她的短暂,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朋友们,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选择让青春随风逝去,面对挫折,或是些生活的小挫折,就不堪一击;或是学习的一点小坎儿,就匍匐在地;或是写感情的小插曲,就选择轻生…有的人选择让青春沉沦,或是习惯了像花一样的生活,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事情都靠着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脱离了父母,就选择沉沦、搁浅。当选择让青春逝去的人醒来的时候,发现青春以不在。当选择沉沦、搁浅的人准备起航时,却发现青春已成伤感。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这种痛愈发严重。

我记得且很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说的那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以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是的!有人说的好,拥有健康是可喜的,能用健康的身躯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人是可敬的,年轻就应该奉献。

正在少年的朋友们,即将步入青年的朋友们,青春不设回头客。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像林道静那样,努力改写命运,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应该是一种超越价值的存在。是的!也许这条路很艰难,可我们有青春,那就应有冲劲,有干劲。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即使是100次跌倒依然有101次爬起来,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相信青春,相信未来。

《青春之歌》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应该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向林道静学习,献出我们最壮美、最靓丽的青春,与祖国共进!

2024青春之歌个人赏析感悟【篇五】

今年开学伊始,我穿梭在图书馆书架间,偶然间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满激动,这不正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吗?这本被载入“史册”的书一定很值得去拜读,于是我紧紧的把她抱在了怀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书,书皮有点破损了,书的纸张也有点泛黄,偶尔还有被水浸过后留下的痕迹,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阅过,也不知是哪个读者大概是被故事情节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书上,呵呵,看来这本经典名著果真名不虚传,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杨沫的代表作。创作于50年代,讲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历史大风暴中,北京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的奋斗史。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对后人无不启迪,也预兆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缘故,后母对她百般虐待,她从小就吃尽了生活的苦。万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学,接受了教育。虽然后母这样做只是为了林道静以后能够有资格嫁入豪门,让她能够借着林道静的光享受荣华,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感谢她的这一“善举”,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静。当林道静高中要毕业时,她的家庭出现了变故,这时后母执意想让林道静嫁给一富豪来继续她富贵的生活,林道静不从便离家出走 ,于是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本来林道静想投奔她教书的表哥表嫂,可来到他们教书的学校时才知道他们早已不在此教书,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校长收留了她并答应给她找份工作,后来她发现校长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献给上司,此时的林道静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正当她要投海自尽时,一位青年学生余永泽救下了她,之后两人相爱了。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股市的高潮的开始是在林道静随余来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见了卢嘉川——一位很优秀的进步知识青年,数次的交往之后两人彼此欣赏彼此信赖,这也正是林道静接触革命献身救国事业的先决条件。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还没有开始就因卢嘉川的被捕牺牲破灭了,这让每个人无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静更加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她也果断的结束了与余永泽日益不协调的生活。

江华,是林道静接触的继卢嘉川之后的第二位对她影响重大的进步青年,他和卢一样都是肩负组织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予了林道静很大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林道静才有了继续向着革命走下去的机会,而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此期间,林道静经历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装成家庭教师潜入地主家向当地的穷苦人们宣传爱国教育,因为身份暴露被关入监狱深受酷刑,出狱后领导学生开展救国运动······重重的困难并没有吓倒她,反而更加坚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为救国奔走着。而与她并肩作战的江华向她表达了爱意,两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欢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为他们共同的信念继续奋斗着。

这就是让我着迷的《青春之歌》,还记得当初的我为了快点一览她的风采而近乎痴狂的画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看一会儿,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个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蜗居在宿舍看她。从开始看到看完最后一个字的七天里,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觉,说是睡觉只是放下了书,闭上了眼睛,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浮现故事的某个情节,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次次让我失眠了。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觉得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升华。小说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无数热血青年用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我,我打心底敬佩他们,佩服他们卓尔不凡的见识和勇气,佩服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佩服他们为祖国为人们不怕流血牺牲的博爱。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话语。我领悟到信仰的力量、共产党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这些都是林道静他们用青春为我们做的诠释。谁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东西,林道静他们把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为年轻幸福一代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这份美好更加持久绚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让我们共同唱响青春之歌,为我们的理想信念用心奋斗吧!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5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完作品后,可以把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读后感中“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那怎么写能把这奇妙的感觉写出来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整理的"青春咖啡馆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篇1

在巴黎左岸的一家叫孔岱的咖啡馆里,形色人群汇集到这边,他们大多18到25岁,露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咖啡馆就好像一个公共汽车站台,有一班人会来到这里,也有一班人会从这里启程离开,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终点站”,他们或平静或焦躁,总之是盼望着自己“目的地”的到来。孔岱里面的顾客也是这样,不排除他们有的人是下错了“站台”、误打误撞地夹带着自己的“青春”来到了这里,不过,他们对于“目的地”的想法从来都没有过差池,他们知道,途经孔岱是为了辗转通往一个叫做“幸福”的目的地。孔岱里面的客人彼此熟识,见到面都会呼兄唤弟,其亲密程度毋庸置疑,甚至有照片和文字记录为证,但是谁也不会猜到,也许就在明天,他们其中的某个人就会忽然消失,以后再也找寻不到,至于去向如何,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就好像在我们忽然回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孔岱咖啡馆就已经易主变成了孔岱亲王皮具店一样。

露姬在的那段时间,多多少少成为过孔岱咖啡馆里的主角,虽然她总是想把自己隐匿起来,一个人坐在最后面的角落里,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名姓,只是半开玩笑地用“露姬”来称呼她。不过,如果这个真名叫雅克琳娜?德朗克的女子在生命终结之前回望过自己的青春的话,那么,她一定不会轻易抹去那块被称呼为“露姬”的时光,因为这条不浅的折痕里面有她飞蛾扑火般对幸福的向往,有她逃离禁锢后的最值得怀念的欢乐,有与孔岱有关的所有人对她毫无缘由的包容,比如那个本是受雇于露姬前夫的私家侦探盖世里竟然在查明露姬婚姻真相的同时,决定隐瞒事实,背叛雇主;比如咖啡店的女老板,在多年以后仍不忘多旧时的客人称赞露姬绝对是她当年最喜爱的一个人,等等。追究这些包容的出发点,其原因或许也是出于对他们本人的青春的庇护——那个“露姬”的称呼,追溯到拉丁词源中是“光明”的意思,人们正是借露姬这片“光明之源”,张扬着自己对于光明(在书中也许可以代指为“幸福”)的追求和寻找。

倘若较起真来,露姬在我们的常规观念里面,还真的不是个好女子,她没有行使过任何终结婚姻的手续就和一个别名叫做米兰的男子同居在外,她还在女伴的带领下吸食毒品,以求带来短暂的麻痹和放松。印象中,传统意义上的书写者,大多都是装扮成批判和鞭挞落后的形象,甚至是带着卫道者的身份,而这次,这个写《青春咖啡馆》的莫迪亚诺显然是走了反路,作家对露姬以及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行为都不置可否,甚至于从小说中那温情脉脉、感伤柔情的语言中,似乎还能隐隐地感觉到,作家和小说中的所有人物一样,也被这个没有施展任何法术的露姬所俘获了,现实和虚幻中的人物一起集合成队,成了逃离现实、逃向幸福的露姬的同伙和帮凶,只是这样的帮凶并无利可图,他们唯一证词是:我们也曾有过青春、我们也曾渴望过幸福。

在克里希大道上的一家书店里,露姬多次被店主问起过:“您找到了您的幸福了吗?”是的,露姬一直在寻找着她的幸福,无论是阅读《无限之旅》、阅读讲述朝圣香格里拉的《消失的地平线》,还是和米兰一起在无人可寻的、隔离俗世的中立区过着两个人的生活,这些都显示着她对于幸福的强烈追求。可是,到了小说的最后,露姬从窗户口一跃跳下,什么也没留下,有点悲怆地结束掉了自己的生命,那她到底是走进了地狱之门,还是恰恰相反,她已藉此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天堂呢?——这就是青春所拥有的、难辨结局的疑问。

小说在叙述上,用六章的篇幅依次选取了矿大学生、私家侦探盖世里、露姬本人、情人罗兰这四者,他们分别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自己与露姬之间的关系。四个人的叙述,在情节上时有雷同,可这并不是作家在技巧上的笨拙,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角度,有自己对于青春的不同认知,也正是这样的“四位一体”,才渐渐让露姬这个人物饱满了起来。此外,不同人的自叙还起到了以“答”补“问”的作用,在首章中,露姬怂恿过那个矿大的学生逃离学校,至于对方究竟是如何抉择的,在罗兰的叙述中,则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小说的末端,私家侦探盖世里又一次闯入了故事中,这个曾经以猎奇为职业、被露姬的经历感动过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医院的抢救室外,与罗兰一起,对露姬的离去充满悲痛,这小段的插曲则暗示着露姬给他带来的改造是彻底的,并不是一时一地的。

或许可以说,《青春咖啡馆》不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它会将那些徘徊不定的学生引向“歧路”;当然,更需要强调的是,《青春咖啡馆》该是一本值得途经青春、或者曾经途经过青春的人们去看的书,因为你必会被那些无名之举激起深深共鸣。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篇2

在孔岱咖啡馆,有一个名叫保龄的人,他记录下几年来光顾咖啡馆顾客的姓名,光临时间,住所地址等信息,并拍照把顾客们的形象记录下来。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很惧怕时光流逝,很容易沉溺于记忆之中的人。每当我翻开相册,看着那一幕幕场景,那一张张人脸,我清晰的感受到时光流逝而去的痕迹,在人的身上,心里,留下了印记。相片总是更容易勾起人的回忆,那些人,有多少年没见过,还能否再见到。更有那些永远无法再触碰,已经永远离去的。但他们在一定意义上一直存在着,存在于相片之中,印刻在记忆里。光阴荏苒,多少人多少往事,都只是化为记忆储存在大脑深处。而又有多少人事物,只是匆匆的过客,甚至在回忆中也难觅安放之处。

我很害怕回忆,虽然我的年纪不大,能够回忆的日日夜夜并没有那么多。但处在当下的心境,那些时光里,回忆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伤感。每到夜深人静,或触景生情之时,每当我走过一条熟悉的街角,或见到和故人神似的路人时,每当我站在高处远眺城市的车水马龙,或在火车的黄昏看窗外不断倒退的万家灯火时。倾盆而下的回忆将你浸透,难以摆脱,过去的,美好的,悲伤的,向你袭来,那些回忆缠绕在你的身上,无力的挣扎着。却又猛然间把思绪沉溺其中,回到过去,再见那些人,再经历一遍那些事。这感觉是美妙的,也是苦涩的。

回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老朋友,你会逃避她吗?亦或者,去拥抱她。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篇3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400字!

有一段时间,走在路上总是捡到奇怪的东西:

树下歪歪扭扭的小螃蟹,是新鲜柔软的红软陶,浅水洼里一根二胡的弦弓,写满笔记的单词表。

记了4、50个手机号码的破旧笔记本,名字是小何、小陈、两个小王、小革、油店老板、司令、发发、小周……笔记本被丢弃在路旁,有些清洗不掉的灰尘颗粒,就用一个文件袋装了起来,放在柜子边上。其实留着并没有意义。是突然想到,生活中我们即便留着一个人最重要的属性之—电话号码,不是也常没有意义。

这不是书评。也没有很酣畅的阅读经历,甚至有些云里雾里。是读完两本莫迪亚诺之后,有一处深深喜欢,喜欢他认真地罗列名字(人的名字、商店的名字、街道的名字……)

然后就回想从前街道上都有哪些店?那时街道还没有名字。想不起来,我们会直接说文具店、五金店……会记得商贸中心的名字,觉得很高,很宏伟,其实也就两、三层楼的样子。再回想天天路过的路,嗯,记得住街道的名字,但除了连锁的商店,其他店的名字几乎不曾留意。依旧是叫文具店、五金店、买菜的地方、买鱼的地方、洗鞋子的地方……

这记忆薄的,经不起三五年时间。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篇4

这几日秋阳正好,我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捧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青春咖啡馆》,心灵在恬静之中慢慢笼罩上一层忧伤。仿佛走近了那个遥远的巴黎,认识了一个叫露姬的女子,从而为她的命运而嗟叹伤感。

莫迪亚诺是xx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被誉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类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文笔纯正、锋利,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巨大反响。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的富有魔力的书”,也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书中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的常客是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围绕着她的离奇失踪,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这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捧读此书,感觉作者毫无保留的在和我交心,他的诚实和信任彻底征服了我。

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作者塑造的露姬这个人物形象。她正面出场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她的认识大部分来自别人的讲述。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是舞女,她不知道生父是谁,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母亲的情人来供养。她和母亲几乎没有交流,经常孤独地游走在大街上,被警察局记录为流浪少年。期间她结识了不良女友,有过不堪而堕落的经历。她想抛弃过去,脱胎换骨地生活。在和一个男人交往两个月后,她结婚了,丈夫大她14岁。婚姻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丝毫幸福可言。她带着衣服逃离了这个家,和情人罗兰生活在一起。她来到孔岱咖啡馆,以一个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她就是迷失的代表,一直在寻找幸福,而最终,在社会的压力下,她走进窄门,在女友家,从窗户跳了下去。临死时说了一句话:“都准备好了。你尽管去吧。”这是给自己壮胆,却让读者惊悚不已,这个美丽的女子,此时此刻,该是何等的绝望?对她来说,青春并不是消逝,而是迁徙。

帕拉图说:“每个人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如果深入思考,人生也就是一个迷失和寻找的过程,不过每个人的状况不同而已。我喜欢这种侦破加悬疑的路子,也佩服作者精巧的构思,捧书在手,沉醉在文字里,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篇5

其实他们一点儿也不清楚她是谁,只叫她露姬,这个轻飘飘,光彩夺目的年轻姑娘,散发着某种既疯狂,又脆弱,又卓绝的气息,她穿着黑色大衣,眼睛里带着秘密,出现在孔岱咖啡馆里。每天坐在固定的角落,不和任何人说话,她默默抽烟,孑然一人,偶尔低头看一会书。咖啡馆里的每个人都对她充满着好奇与渴望,因为她像明星一样耀眼,却一语不发,她与生俱来的一种距离与沉默,令人着迷。

六十年代的巴黎,故事在一团迷惑中开始。这应该是小说家莫迪亚诺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开头。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场盛宴,用来形容法国六十年代新浪潮电影,大概最恰如其分,真实与荒诞,结合最天真动人的爱情与随心所欲的歌谣,淋漓尽致地去展现生命的自由与美丽。可我怀疑莫迪亚诺是否喜欢这种流动而浪漫的盛宴,因为他在支离破碎的叙事中,采用了四个不同的视角与口吻去讲述露姬微小而短暂的一生。可这些大学生,侦探,露姬本人,作家,却纷纷表达出一种软绵绵的愁绪,令这场盛宴显得有些苦恼,有些无力,甚至令人心碎。咖啡馆的墙上被刻下“永远也别工作”的字样,他笔下的人物们按照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规则,选择了一种迷幻而粗暴的生活方式,毫无节制地享受与游戏人生,在破碎的都市里漫无目的地漂流着。

人们越是急切地想弄明白露姬的身份,这个故事就愈发变得悲凉,最后八卦的人们终于发现,这位神秘动人的女郎原来谁也不是,既不是电影明星也不是富家小姐,甚至连达官贵人的情妇都算不上,他们眼里对她美好生命的揣测纷纷化为泡沫。事实上,露姬只是个可怜的姑娘,一个有家不回的流浪汉,名副其实的都市浪荡儿。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亲觉得女儿就是当年自己的翻版,对她的生活完全不抱希望。于是,露姬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逃跑,彻夜不归地大街上独自流浪,这座城市的记忆中的模样也变得越来越淡,每一条街道都和她亲密无间,好像很久以前她就一直待在那里,即使街道豁然通向浩瀚天空,宛如在悬崖边上,她也无所畏惧,依然轻松自如地走着,直到抵达峭壁的边缘,她就纵身跳入空中,体验寻觅已久的失重与永恒的消失。这样不顾一切的逃离在露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在逃跑的时候,她才是真的她自己,而她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自我取悦的方式,离开,寻找,再度离开。这种方式让她感到沉醉,而每当她与什么人断绝往来的时候,她总能重新体会到这种沉醉。因为,青春本来就是用来逃避生活,用来挥霍的。

人唯一想不起的东西就是人说话的嗓音,在经历过后的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书中的人物们总能听见那夹带巴黎口音的声音在询问自己:“那么,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多年之后,这句话一点也没有丧失它的亲切与神奇。而这句话才是《青春咖啡馆》的真正核心,一个严肃,悲怆的哲学命题,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去面对,也羞于承认的事实:其实他们都找遍了,可压根不知道幸福究竟在哪里。

也许露姬的情人,在遇上眼前这个姑娘时,曾短暂地感受过幸福不受自己惊吓而进入自我内心深处。他是个寻找巴黎“中立地带”的作家,撰写那些弯弯曲曲缠绕在一起的街区,对他而言,露姬的出现让这个街区突然变得明亮开阔起来,仿佛窗户上安装了一盏探照灯,光束将整个街区照成一块一块的,直至人生的尽头。而对于爱着的人来说,被爱的人总显得孤独。露姬,她再度选择了离开,不过这一次是放弃,在她的情人觉得幸福唾手可得的时刻,她从窗边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生。

xx年莫迪亚诺写下这本书,恍若将一桩陈年秘密和盘托出,带着无限的眷恋与感伤,仿佛是为那些青春已经消逝的人们而作。那些人清楚地在里面看到自己当年的面容,曾经的所作所为,在记忆里反复搜罗着关于“露姬”的琐碎细节。像在旧时光中旅行,他们看见广场上有人正在过着可能属于露姬的生活,或者度过可能属于露姬的瞬间,穿梭在这座既美好又糟糕的城市,他们不说豪言壮语,也从来不曾虚情假意过,他们只是不知道上哪儿去寻找这该死的幸福,而他们的生命也永远没有足够的重要性。而这座城市不会泄露他们的秘密,只会把他们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在窗户里,在一声叹息中,在嘴角的一丝细纹中。莫迪亚诺的怀旧,仿佛在无休止地寻找一些失去的东西。回顾过往生命里那些桀骜不驯的阶段,人类的青春期就像一个布雷区,生理的无政府状态纷至沓来,永远不肯善罢甘休。别人看到他们拥有的是那么少,而他们从未拥有过而且永远不会拥有的却是那么多。

在大街上寻找幸福的露姬,带着忧伤过后的疲倦,在高楼矗立如幽暗森林的泥泞城市里步履缓慢,走在阴郁的街道上,和面容阴郁的行人擦肩而过,在那儿遇见了她的情人,就算她脆弱不堪一击,他也依然爱着她,他像搂着一副漂泊的灵魂,一具神形涣散的躯体那样,搂着她穿过幽暗的街道与长廊,一路上,他们的脚步为商店和人行道赋予了意义,那条街道和街道尽头的天空依然历历在目。如果可以,就请他们一直这样走下去。

相信《青春同行读后感(精选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青春同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