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2》。第一次看,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有一种触动心灵的震撼。更让我感动的是,连年纪最小的孙思成同学竟然都流泪了,证明了这部电影真的是展现出了一个孩子内心的想法(当然也包括我)。有些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小孩不够好,总是想着用物质金钱去讨好、打发他们,自己却整天忙着工作赚钱,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父母陪伴的时间和理解(我也是这种感受)。每一个小孩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只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他们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少一些挑剔和指责,(当然也不要过度溺爱,最好的是平等的交流沟通)多尊重他们的感受,他们一定会把最美的自己展现出来的。
附:今天沈老师讲了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借此机会写了一段观后感。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姐姐,也算刚刚经过了14、15岁考验,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真实感受,真的很感动,希望与各位家长朋友分享。建议各位家长朋友可以抽空看看这部电影,应该对教育自己的小孩子也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二)
新加坡的小学生到了五年级,便要依学业表现,被分派就读EM1、EM2或EM3三种不同课程,其中EM3内容最浅,亦被视为最没前途。《小孩不笨》故事中讲述的正是三名就读于EM3课程的小孩子的故事。
他们分别是国彬、Terry和文福。他们所在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各异,勤奋程度,文化课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其中,国彬喜欢绘画且非常有这方面天分,但性格内向容易冲动。国彬的父母均为知识份子,望子成龙,不惜通过体罚来督促孩子学习。Terry则家庭富裕,母亲过分“负责”,喜欢帮孩子做主,“什么事都要插上一脚”,正值青春期的姐姐Salina与母亲常有冲突矛盾,而年龄还小的Terry则在母亲的管教下成为典型“听妈妈的话”的孩子。文福生长于市井,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经营小生意。在这种环境生长起来的文福聪明,讲义气,有读书天分但不够专注、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在观影中,国彬这个小孩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在现实生活中,我身边也有过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语数英”上是差生,在绘画上却有着过人的天分。他们也许不能做到像国彬那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往往他们的创作总能吸引人的眼球,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语数英”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他们的价值,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模板来雕刻他们,而应该如影片中林老师一样,充分肯定他们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在特长上加以引导,因材施教,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魅力所在。
其中,影片还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调侃Terry太听妈妈的话,问道“你妈妈要叫你去吃大便,你去吃喽?”而小胖子的回答是“就去喽,有妈妈在,也会把大便做得很好吃。”Terry心中崇拜母亲,将父母的话奉为金科玉律,毫无自己的思想与主见,这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的父母习惯于“包办”,喜欢将自己的观点、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间接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生存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母亲,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是否也曾这样有意无意地来管教他们,我们能否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寻求到更好的平衡,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诠释“教育”二字,既不扼杀天性,也能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做出良好的引导。
正如影片片名所说:小孩不笨。孔子云:有教无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我们应更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勤于乐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寻求最合适的方法来培养他们;不要将社会的、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取而代之的是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判断,去建立自己对外物的独特见解。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让祖国未来的花朵欣欣向荣,有足够的能力实践中国梦。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三)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描写了国彬,文福,Terry三个好朋友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断。他们都就读于EM3(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班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背景,父母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导致他们性格迥异。片中的花絮和笑料很多,却淹没在父母、老师的责骂和沉痛的教训之中。幸好他们最后都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也从自己逆反的严重后果中理解了父母的爱和承担。
这部电影将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轻松风趣,但却又非常耐人寻味,看过之后,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异常的沉重。我在心里隐隐担心,自己也曾经如电影的父母一样,因为工作忙而没有顾及和关注儿子脆弱、敏感的心灵;也曾因为孩子粗心做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和责骂;也曾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横加干涉,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挡了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
幸好,一切还都不晚。这部电影给我的启迪教育,使我在教育孩子的思路上更加清晰:
一、安全最重要,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人身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人身安全不存在,一切教育都会显得毫无意义。电影中曾出现两次对孩子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发生,一是Terry的姐姐见网友时差点被网友强暴,二是Terry和文福遭遇歹徒绑架。而日常生活中,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的危险因素无处不在,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并且要把安全教育溶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比如:如何开关天燃气炉,如何过马路、有陌生客人来防怎么办、和大人走失怎么办等等。
前几天老师推荐的《我和父母父母一起学安全》这套图书和光盘就很好,从如何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故”、“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医疗常识”等多方面做出指导,通过宣讲和生动的动画片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身、家人和社会安全,使我和儿子很受教育。通过今天的电影,更加坚定了我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决心,我将带领孩子共同深入地把这套《安全教育》学习下去,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
二、孩子有差异,对孩子的期待值一定要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千万个不同的孩子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春天。而孩子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有的跳舞好、有的画画好,有的听话乖巧、有的活泼好动,有的争强好胜、有的怯懦怕生……然而,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是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作为家长,如何能够准确发现并把握孩子的闪光点,将孩子培养成有个性、有特长的孩子呢?我的答案是:让孩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全能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去跟别的孩子的优点比,也不要总是苛求孩子任何方面都做得很棒,这样只会顾此失彼。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龟兔赛跑中兔子赢了,别人都夸小兔子是跑步的天才。然而兔子妈妈却不这样看,她认为小兔子应该是个多项全能,她看到乌龟在水里游而小兔子却不行,便逼着小兔子去学习游泳。经过漫长的训练和折磨,小兔子最终也没学会游泳,还落了个“笨兔子”的骂名,而跑步这项本来属于小兔子的特长,也因为久不练习而荒废了。
简单粗暴的教育只会把孩子逼向死角。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象电影里国彬的妈妈那样扼杀孩子的闪光点,而去过度夸大孩子的不足,使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从而变得事事缺乏自信,整日闷闷不乐。
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作家长的只要引导好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的学习能力、高速的学习效率,培养孩子在学习时思想高度集中、思考时思维极度活跃,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
而考试是“考孩子的知识,考妈妈的心态”。我们不必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因为分数与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分数只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方面,决不能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作为母亲,我应该对自己也对孩子说:“只要努力过了,考多少没多大关系”,给孩子鼓励,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心灵要倾听,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影片中的小女孩儿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虽然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对生活细节关怀倍至,但对孩子的心灵却缺乏最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微乎其微,对孩子心理的变化也缺乏观察和体会。只对孩子说“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却很少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你想怎么样”。很少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谈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的点滴感情变化,也很少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游戏、散步,在嬉戏玩闹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助和豁达优秀品格。
漫漫教子之路,在孩子走向社会、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前,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豁达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
看完影片之后,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在给予孩子细微的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给予孩子最大的空间;在给予他们真诚的教导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心灵的沟通。要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搀扶着他们;要聆听和鼓励他们,而不是压制和强迫他们。这门课程我们做家长的也许还远远没有入门,但是,我们会用对孩子的爱,执着不断地为他们撑起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蓝天。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怎么写观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900字模板,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孩,因为成绩差被分到了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这个班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班。再别人眼里,那些小孩是很笨,被别人瞧不起的。但是,没有人体会到他们已经尽力了。只有新来的班主任,体会到了这些孩子的苦衷,并帮助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三个孩子也非常懂事,相互帮助,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最后,他们经过努力,成绩也达到了合格,并体会到,品尝到甜蜜、幸福的“果实”。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心理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测试者手举一张白纸,问:“你看见什么?”测试者自然会回答:“一张白纸。”接下来,测试者在上面涂一个黑点,问同样的问题,测试者均回答:“一个黑点。”
其实,黑点所占白纸面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中,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教育者过度关注孩子的过错,其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身上闪光点的关注,还美其名曰: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谁不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呢?
一位哲人说过:人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无数事实表明,强化优点,优点会越来越优,反之,强化弱点,弱点会越来越弱。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孩子内心的“好孩子”,保护他的梦想,在激励和鼓舞中,使“好孩子”不断发展强大起来。
犯错是未成年人权利。如若没有试错,孩子就不会进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教育者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既把他们当孩子,又拿他们当朋友,就可以在理解和沟通中春风化雨般化解他们的“危机”。
对待孩子的错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说得好:“苹果烂了,你把它切掉还是好苹果嘛。你把它丢掉就没有了。丢掉了,就完了。”关键是不能放弃。
优秀的孩子人人爱,缺点多的孩子其实更需要爱。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发自内心的爱他们,至少也要做出爱的样子。坚持这样做下去,表象的爱就会转化为名副其实的爱。也常有一些为人师长者,心中有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欣赏的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他们太爱孩子了,可是太不会爱孩子——不懂得欣赏孩子,不会扬长避短的培养孩子,结果,大人对孩子失望,孩子对大人更失望,双方互相伤害,亲情荡然无存。这样的教训发人深省。
总看孩子不好的一面,总把孩子想得那么坏,孩子的心扉就会向你关闭。打不开孩子心扉,一切教育活动都无异于隔靴搔痒、抽刀断水。学会爱孩子,多鼓励,多称赞,多看孩子的优点,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身为教育者,切不可丢失了这把钥匙啊。
昨天,我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其中有两个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其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是十五岁的哥哥杨学谦,一个是八岁的弟弟杰利,父亲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但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几乎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既使说话不是沟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个家庭是十五岁的儿子成才和腿瘸的父亲,父亲曾经是社会流氓。他很爱儿子,但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过是不想让成才重蹈覆辙他曾经的路,但是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赞扬孩子特长,所以把爱用错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放在了家里,正在老板骂他的时候,杨学谦带着自己修好的电脑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是:你弄坏的又修好,还逃课。真让学谦伤心极了,这样的父亲无视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当,不懂赏识孩子优点,反而说出让孩子很失望的话。
还有就是父亲节到了,杨学谦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可是妈妈却说浪费钱,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对父亲的爱,却被妈妈给剥夺了。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赞扬孩子,多给予鼓励,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说成才家庭,爸爸是个粗人,明明非常爱成才,可是不懂得沟通,只是用暴力来教育,使成才缺乏沟通、缺乏赏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得觉悟。
无论你问任何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都会毫无疑问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爱,却无法恰当的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影片中始终有这样的一对矛盾: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可以无怨无悔的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是那么的贫乏,甚至变成了仇恨,他们会说:这个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明明是世间最珍贵的亲子情,为什么会让彼此差点成了仇人?那就是不会爱。我们总喜欢拿着爱这个牌子做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们把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给孩子,却从来不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
太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大爱无痕,让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收获二:学会赏识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你上次赞美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被别人赞美又是什么时候?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台词、一个问题、一声质问,如同一本生动的教育理论,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如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是中、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孩子,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收获三:学会沟通
看完电影后,我为成才爸爸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为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流泪,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泪,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泪。
每个孩子心中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好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阂的原因,隔阂一旦产生,那么消除它就要花费比产生隔阂的两倍或更多的时间。老师家长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唠叨啰嗦。把一件事说上几遍,说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呢?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每天听着老师家长的唠叨烦都烦死了,谁会在意都说些什么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装在听,然后是一边进,另一边出,只问一句懂了吧?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要讲了就等于是沟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陷入的误区。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沟通是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使烂苹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多与孩子沟通,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孩子不笨2》。演员主要有8岁的杰利和他的15岁哥哥学谦,父亲是公司的经理,母亲是杂志编辑。还有一家15岁的成才,他的父亲腿瘸,曾经也是社会流氓。
记忆中,学谦和成才因为殴打老师,学谦公开在礼堂鞭打,而成才将被学校开除,为了这件事,学谦和成才的家长还到校长跟前求情,这件事可闹大了呢!那新加坡整个学校都知道,他们都不可接受成才这个学生。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天早上,女佣和外婆正在做早饭,突然学谦的手机响了,妈妈阻止说:“吃饭看手机很不健康”,学期就把手机放下了,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妈妈说:“你爸爸那可是有重要的事,如果误一下顾客就会生气,公司老板知道了,你爸爸就会没工作了。”可是,听到爸爸说的事是关于吃的事,妈妈一下子就呆住了。接着妈妈的手机响了,听到她说的竟然是关于裙子的事,杰利和学谦都傻眼了,最后女佣和外婆刚坐下,手机又响了,她们都又走了,就这样美好的一天毁了。我们家也就这样:吃饭时我看书,妈妈不让我看,可她和爸爸却在手机上看小说,还说出一大堆理由,唉!
看了《小孩子不笨2》这部电影,我觉得大人们应该让小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可以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多体会体会孩子们的心情,用正确的方法沟通,不要让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不学,儿之错。”是啊!教育好孩子就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的重要,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与其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不如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只有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去解读,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摸索、研究和教育,我们才会品味出书中奥妙和乐趣。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小孩不笨2》电影里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众多父母沉没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思想上,他们一味地认为,我们如此艰辛拼命地赚钱,作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都不会打开孩子的心扉,他们的心声难得以向父母倾诉,往往正当想表诉时,三言两语就打断。代沟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影片中的汤姆就是个例子,叛逆之心越来越强,一发不可收拾。父母对他失望,孰不知他对父母失望更甚。导致与一些社会小混交上朋友,不仅被别人利用骗去偷东西,还被勒索,不得不去抢一个老奶奶的项链,后来良心发现赶紧将项链送还,眼看就要被送去警察局,汤姆父母情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下跪求情,真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终善良的老奶奶给了汤姆一个重新改正的机会。汤姆的父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能及时纠正、改变,特别是对汤姆和杰瑞越来越重视,并用真诚的善意与他们交朋友,还去观看了杰瑞的演出,给予杰瑞赞赏、鼓励,让杰瑞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小孩不笨2》透过杰瑞和汤姆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转换角色的重要性,孩子们不单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作为父母,遇到问题,我们要多做换位思考,自我反悟过错的原因。我们不要做只会一味地谴责孩子,唉声怨气整天都笼罩着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我们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会扑捉孩子的亮点,与孩子的沟通难以上青天。沟通从心灵开始,与他们搭起一座桥梁,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肯定他们。当你亲近了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所期待的有时只需一句赞扬、一声关怀、一分肯定。当你这样去做了,你更会发现,他们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坏”,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给你莫大的惊喜。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钥匙。”影片中郝老师说的一句经典话语。死板的符老师
一部感人的影片往往能让人不断回味和深思。坐在外院的礼堂里,一部来自新加坡的《小孩不笨》让我们一百五十多人一会笑,一会哭。
这是一个讲述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子和他15岁在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影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父母家人乃至社会。
片中有一个一无是处的父亲,打架、坐牢,不会教育孩子,只用拳头作为自己的教管方式。他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不是爸爸不爱你,是爸爸不会爱你。爱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倾尽全力、达到自我的极致。为了孩子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来伟大的自父母的爱。但如何去爱孩子,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清楚的,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的。片中两个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他们自认为努力工作挣很多钱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是最大的爱。每天面对孩子的需求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一味地说教、指责、训斥,这些在他们为人父母的看来,就是最好的爱。影片中用了一个有趣的夸张手法,父母的说教被卡通成了无穷无尽的唾沫星,源源不断地灌入两个孩子的耳中,又被两个孩子左耳听右耳冒而抛弃了出来。看来,父母苦心的说教,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就如同垃圾一样无用,甚至污染大脑,影响脑容。
8岁的孩子第一次偷窃,是为了攒钱买爸爸的一小时时间去看自己的演出。小学生的一场演出在成人看来非常普通,无所谓,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却是展现自我,向社会表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父母亲的忽略,让孩子倍感失落。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跟着落泪,我们在心中可怜这个孩子的同时,也为同样是成人的我们忽略孩子的正当情感需求而惭愧。
影片中孩子有一个位学生操碎了心的符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华文自己掏钱为学校横购买字典。但他却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学生们不断叛逆,整天一付学不学习都无所谓的样子,最后沦落为打架、退学、加入流氓团伙
值得庆幸的是符老师再以为你年轻老师的点拨下,最后醒悟到自己畸形的教育方式,试着去发现学生们的优点,用鼓励、赞扬的方式去教育,不仅使后进的顽劣学生体验到了被欣赏的快乐从而变得积极,同样也是符老师自己尝到了赞扬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不一样的教育收获。
影片开始时有这样一段话:你最后一次赞扬别人是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别人赞扬又是什么时候
将思绪拉回到我们实际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去赞扬、去鼓励,也许,今天我们这样做了,但明天、后天,我们是否也会这样做呢?
小孩不笨,真的不笨。
作为心智成熟大人们,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去做苯事呀。
《小孩不笨2》电影观后感
5月17日,于老师组织骨干三期的全体老师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看后真的有很大的感触,故事的内容丰富、精彩,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让人看了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将《小孩不笨1》和《小孩不笨2》这部影让又完整的看了一遍。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台词让我在沉思和自省的同时又有很大的收获。
收获一:学会爱
无论你问任何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都会毫无疑问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爱,却无法恰当的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影片中始终有这样的一对矛盾: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可以无怨无悔的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是那么的贫乏,甚至变成了仇恨,他们会说:这个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明明是世间最珍贵的亲子情,为什么会让彼此差点成了仇人?那就是不会爱。我们总喜欢拿着爱这个牌子做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们把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给孩子,却从来不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
太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大爱无痕,让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收获二:学会赏识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你上次赞美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被别人赞美又是什么时候?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台词、一个问题、一声质问,如同一本生动的教育理论,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如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是中、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孩子,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收获三:学会沟通
看完电影后,我为成才爸爸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为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流泪,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泪,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泪。
每个孩子心中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好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阂的原因,隔阂一旦产生,那么消除它就要花费比产生隔阂的两倍或更多的时间。老师家长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唠叨啰嗦。把一件事说上几遍,说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呢?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每天听着老师家长的唠叨烦都烦死了,谁会在意都说些什么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装在听,然后是一边进,另一边出,只问一句懂了吧?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要讲了就等于是沟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陷入的误区。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沟通是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使烂苹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多与孩子沟通,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
上周,老师组织我们班的同学在课上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影片非常精彩,既诙谐搞笑,又发人深省,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其中也不乏引人落泪、让人感动得泣涕涟涟的画面,看着那些孩子在父母的误解和呵斥下从原来的好孩子渐渐变成无恶不作的坏孩子,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更惋惜他们竟会变成这般摸样,心中的痛惜和遗憾难以言表,感触油然而发。
影片是用杰利的口吻进行叙述的。在影片的开头伊始,屏幕上就出现几个问句: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看到这么几行字,我已经进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确实是像影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不管做得多好,大人们永远都嫌不够,从来没有给过我鼓励和赞美的话。我们的进步的不到肯定和赞扬,久而久之,我就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又没有人会肯定我奖励我的进步。由此,我明白了称赞的力量是有多强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如此,语言就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要是你给别人的是赞美、肯定、鼓励的话语,这把剑就是一把祛除听的人心里自卑、胆怯、自责等阻碍进步有损害身心健康的毒瘤的利剑;要是你对别人说的是贬低、训斥、责骂的话语,这把剑就是刺杀对方,把对方的心割裂的支离破碎、涂了剧毒的魔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是哑巴,都要用语言和周围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怎样运用语言,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成为了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每个人,总是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所以人人都希望有人能肯定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赞美和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活着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赞美别人,事物都有好的和坏的两面,我们不要总是把目光定格在别人的缺点上面,而是应该用肯定的目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被称赞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其实是被人在乎和关心的,自己所付出的被人肯定了,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受委屈都是值得的了。而且,还会改变他们对世界和人心善恶的看法。
赞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很多差点就走上不归之路的人,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为了孤儿。因为没有人照顾,他穿得破破烂烂、又脏又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厌恶他、唾弃他、远离他、耻笑他。起初,他只是感到很孤独很伤心,渐渐地,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耻笑和侮辱越来越变本加厉。特别是老师,就算他做的作业再好,也从来不给他应得的分数,还故意挑毛病。于是他再也忍受不住了,决定在圣诞节的时候在学校的饮用水里下毒,把那些侮辱过他的人都毒死。就在圣诞节即将来临的前一周,他们班来了一个漂亮的女老师。学校的惯例是每个圣诞节前夜学生都要给老师送礼物,并且老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把礼物拆开。他为难了,家里一无所有,老师的礼物怎么办?于是他决定还是把之前被其他老师厌恶的拒绝的礼物拿出来送给这个老师。平安夜那晚,他胆怯地把礼物交给了老师,等待着不堪入耳的嘲笑。老师慢慢地把礼物打开,里面是一瓶用了一半的香水和一个有裂纹的假玉石手镯。老师看到这些并没有半点嫌弃,拿起手镯戴在手上,并且把香水洒在空气中,深吸一口气说:真香!多好哇!谢谢这位同学这么精美的礼物!这时候,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心里面那个邪恶的念头一瞬间荡然无存。之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埋头苦读,终于成为了一个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在多年以后,这位女老师收到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是你的赞美拯救了我即将枯竭和已经扭曲了的心灵!是啊,不管是从这个故事还是这部影片,我们都可以看到赞美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它们是我们懂得了要多赞美别人,而不是对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视而不见,而对缺点和不足就吹毛求疵。我想,再过几年,我即将初为人师,一直以来我总以为不能过多的称赞别人,特别是那些年少气盛的孩子、学生。因为我总认为,要是赞美了他们,就会助长他们的骄傲和盛气,下次他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只有不断的厉声教导他们,鞭策他们,才会让他们有更大更多的进步。现在看来,我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还好及时看了这部教育意义重大的影片,不然我就要成为毁坏祖国栋梁的千古罪人了。
影片另一个发人省醒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问题。现在,很多父母都唉声叹气诉说他们的孩子怎样怎样不懂事、如何如何叛逆、不听话、难管教、爱顶嘴等等。特别是现在所谓的90后,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言行举止都与以老一辈的人大有不同,没有人能猜得出他们的心思,更不知道他们下一秒会有什么惊天动的的举动。我也是出生在9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90后,我们不同于老一辈的人,我们爱幻想,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想法,不会因为惧怕失败而停滞不前,敢爱敢恨、敢闯敢当、讲义气、胆大心细。但是这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都是一无是处,不切实际,瞎折腾。于是,他们批评我们,处处对我们将加以管束。我们反抗不了,只有听之任之,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就是迫不得已的说话的时候也是简单的嗯、哦、啊。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筑起的心墙越来越高,彼此的心都被封堵在密不透风的心墙里,没有任何沟通和交流,彼此的联络也只靠赤裸裸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其实大人们何尝懂得我们其实是很渴望和他们心平气和的交流的,但是他们永远只会自己说,自己爽,一说就是一大堆,不管我们听没听进去,更不容我们发表只言片语。这种只有一方在絮絮叨叨地说,一方默默无声的听的,怎么能沟通呢?所谓沟通,就是要良两方勾连,才可以达到通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想在和父母之间的这道鸿沟之间搭起一座桥,就要鼓起勇气耐心地跟他们说明白这个道理,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同样,我们对待一切人也需要用沟通去了解对方,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对方容易接受。而不是一味的忍气吞声,默不出声,心中的压抑太久,一旦有朝一日爆发,后果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教育意义更大的启示。那就是家的定义。很多大人以为,只要自己拼命工作赚钱,给孩子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他们,就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其实不然,养不教,父之过做父母的不能整天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关注和教导。其实很多孩子心里所谓的幸福温馨的家,并不是家财万贯的富足。而是父母亲的陪伴和鼓励,只要有父母的问候和关怀,就算吃的是糟糠,穿的是粗布,他们也会觉得内心充实、温暖,感受到家的浓浓亲情。这才是孩子们对家的定义。
另外,给我感触很深的还有成才父子之间这一悲喜交加的故事。影片中成才的父亲在临死前才觉悟出: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从成才父子身上的故事,我领悟了许多道理。成才的父亲之所以要在付出了生命这么惨痛的代价之后才让成才浪子回头明白他望子成龙的恳切心愿,不是因为他不爱成才,而是因为他太爱成才。爱子心切,却不懂得怎样去爱。只懂得打是亲,骂是爱这种教育方法。从小就让成才在拳打脚踢中成长,所以才导致了成才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暴力相向、拳脚相加。这让我醒悟,我们不单是要爱自己的亲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去爱他们,用怎样的方式去爱他们,怎样表达我们的爱,让他们领会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殷切的希望。爱一个人的方式其实比爱还是不爱一个人更重要。不爱一个人,也许给他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和失意,但是爱一个人,要是不懂爱的方式,不懂怎样表达爱,也许会让他产生误解、弄巧成拙。
影片在成才赢得比赛冠军和杨学谦父子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并达成默契的完美结局中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永远没有止尽。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浅的感悟,我知道影片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去领悟呢!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也许"《小孩不笨》观后感怎么写模板"就是你要找的,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交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交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习,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习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交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性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爱,那份沉甸甸的爱!
在我提起笔的一瞬间,我就已经做好了被别人砸鸡蛋的心理准备,说实话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好的观后感最难,所以现在我在这儿扯就只是为字数打下基础罢了!
《小孩不笨2》怎么说呢?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所以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那儿是怎么样的评价,但至少我们一群人看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第一部呢?我要看第一部!”
《小孩不笨2》老师向我们介绍的时候说有的同学都哭了,于是我们准备好了N多的纸巾,为了泪流成河而准备。
结果前半部分放好后,我们果然哭了,笑哭了,太搞笑了,那一大叠纸巾全部成了我们欢乐的眼泪的牺牲品。唉,我叫他们留点儿他们就是不听(我其实是想留点儿自己用)。结果好了,到后来部分真正哭了,但没纸巾。我旁边那个名叫许大姐(真名不透露)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结果没纸,只好全擦衣服上了,我看着那件衣服,打心底里可怜那件衣服。
因为忙而无法沟通,孩子的心灵走向万劫不复,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
“你爸爸很爱你,但却太不懂得怎样爱你。”这句由胖大婶说出的话令无数为之震动。“爸爸我没买神奇宝贝卡,我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我的演出。”这句由弟弟杰利说出的话也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感动。
总而言之,《小孩不笨2》是一部值得全部家长和孩子百般观看的令人感动的电影。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你一次被人称赞是几时,很久了,对吗?”小孩不笨开头的第一句话,给人以一种充满神秘的感觉……影片以新加坡的杰利、成才、和杨学谦的生活为背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动的、充满趣味性的故事。
杰利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他的妈妈却老是责备他,说他为什么就不能在优秀一点儿。杨学谦是杰利的哥哥,他是一个电脑高手,他的博客获得了全国大赛的冠军,但是他的妈妈还说他不务正业。成才是杨学谦的好朋友,他没有妈妈,和他的爸爸在一起生活,他爱功夫,但却遭到他爸爸的反对。他们三个人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都会遭到家长的训斥,一开口说话也会被家长一口回绝,所以慢慢的,他们在家长面前都变成了哑巴。
有一天,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他帮爸爸修好了电脑,但是爸爸却说是他弄坏在修好的。在那一瞬间杨学谦绝望了,他觉得家表面看上去什么都有,可是它什么都没有,只是他睡觉的一个地方。
直到有一次,杨学谦的父母无意间看了他的博客日记,才知道,自己对孩子了解太少,孩子对自己的失望大于自己对孩子的失望,他们决定改正。孩子们也认识到了错误,也及时的改正。最终,影片以杰利的表演完美落幕。
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开头,一个令人欣喜的结尾,一个令人开心、感动又受教育的过程。看完影片,泪水已爬满我的脸庞,再转头看妈妈,同我一样,已经泪流满面。我仔细端详着妈妈那张脸,心里不经讶然一惊:妈妈原来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饱经风霜而憔悴的脸,那脸上的光彩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为这个家操心而愈来愈多、越来越深的皱纹。我的心里让深深的扎了一下,决定要奋发图强,不让妈妈担心。
再回忆起影片的最后,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成才学业担心,还在求老师,一股热热的东西有在我的眼眶里面打转。想到家长为儿女奋斗,保护儿女不惜自己的身体,甚至宝贵的生命,我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我庆幸我是个幸福的孩子,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面,因此我要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认真的过好每一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只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时刻提醒自己: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作为一个少年,我不得不向你推荐一部电影《小孩不笨2》。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想流泪的电影,里面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学谦的中学生一直被父母批评,心灵走向堕落,与同学成才加入“小混混”。经过一件又一件的偶然事件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找回与父母一起幸福的家。
电影使我很受触动,影片的学谦的父母与世界无数个父母简直是从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读书好,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受好教育,一直努力工作挣钱,非常辛苦。每次饭前饭后都说个不停,其实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知道的很多,明白的也很多。
有一句话说“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确是这样,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父母的教育。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好,有些人学习不好?不是我们太笨,而是父母太急切,逼,打,骂一直用来约束我们,是父母改变了他们。每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小孩也是一样,可是大多数父母都只会盯着我们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从而使我们失去信心,慢慢忘却自己的优点。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对父母说:“相信我们,我们明白你们的辛苦,但是请站在我们的角度行吗?其实我们能做得更好,给我们些信心行吗?小孩
星期六,我跟孩子一起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后,真的是让做家长的受益匪浅。虽然这部影片有很多搞笑的场面,但还是让我们家长从中学到许多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尽管片中许多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得焦头烂耳,不惜用尽任何方法,但都不见效果,但是最后也都能从中摸索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成功地把孩子们教好,而不是让孩子们误入歧途。
在《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当中,做父母的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孩子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理解、尊重。我们做父母不能把孩子管得太严,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处处约束孩子们,就算孩子不对,也只能慢慢引导,讲道理,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许跟孩子做朋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小孩不笨》中的国彬的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可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提高。还有一点,影片中杰利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有一大堆话讲,也不理孩子们有没有听进去,这样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这些家长很烦,很罗嗦。应该适应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说一大堆的话。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注意。还有在影片中,有些父母盲目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为孩子们准备好,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们好,其实都是害了孩子们,现在还没看出来,而一等到孩子们离开父母,没有了依靠,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比如影片中的名叫terrg的孩子,他妈妈什么事都让女佣来做,最后孩子连涂面包和冲咖啡都不会。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让孩子失去了关怀,导致没有心情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最后,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一直忙着生意上的事,忽略了孩子,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生意固然重要,但孩子们更加重要。
《小孩不笨》很贴切地反映了现在的孩子种种行为思想,让我们做父母的更加意识到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电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写观后感要主次分明,讲究以小见大。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写作品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小孩不笨2电影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叫杰利的八岁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沟通,平时就用传纸条的方法交流一些事情。有一次,杰利的学校里要举行演出,他被选为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杰利偶然听到爸爸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挣500块钱。于是,杰利下定决心要攒500块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他演出。杰利每天只能攒一点点的钱,演出时间马上就到了,杰利还没攒够钱。他在超市里偷拿了阿姨的钱。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当他把真相告诉爸爸以后,爸爸原谅了他。爸爸妈妈紧紧地抱住杰利,他们一家三口人开心地笑了。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俗话说得好,陪伴是对于我们孩子最好的爱。爸爸妈妈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挣钱,让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就像影片中的杰利一样,只能用打电话或发视频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沟通,他们的童年也因此缺少了父母的爱。我的童年也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姑妈家,让姑妈照顾我。有一次,妈妈来看我,我却躲在姑妈的身后,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跑到妈妈身边,因为我觉得妈妈似乎变得陌生了。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接到了一所离她学校很近的幼儿园,尽管妈妈上班很忙,但是她还坚持着每天接我上下学。因此,我和妈妈的关系又变得和从前一样融洽,一样亲近。
我们也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希望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们,和我们聊聊天,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境观看《小孩不笨2》,看完之后内心确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的Tom家庭背景比较好,爸爸大概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职员,妈妈时某杂志社修改。他还有一个弟弟Jeery。这本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可是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没时间陪自我的孩子,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成才则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之中父亲因为年轻时与人打架而瘸了一条腿,并且是一个粗人,收入也很低。他不懂如何教自我的孩子,只想让他好好学习,一味的迷信“棍棒成才”这一原则。一见到孩子犯错,他只会用暴力让其改过。之后,应对父母与教师的失望,Tom与成才逐渐觉得自我被放弃,再没有人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在教师的眼中自我是个“烂苹果”,在家人眼中自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最终他们开始走上了歪路。
有谁能够为孩子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有谁能够替孩子想想,成才与Tom为何走上歪路,这应当是家长与教师都应当值得反思的问题。他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在他们眼中,成才与Tom永远只是个烂苹果。其实孩子也以往努力过,努力让自我变强。可是家长的所作所为却一次次的使他们失去信心。期望一次次的落空,最终他们彻底失望,Tom发出了“今日学谦(Tom的中文名)已死的感概,这预示着他们长时间所有的积累着的不满最终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再沉默中爆发。
我想其实无论是Tom的父母还是成才的父亲亦或是教师、校长都很爱自我的孩子,自我的学生。成才的父亲为了不让因打架而被开除的儿子向自我一样成为一个废物而求遍了整个新加坡的学校,最终还因为为了孩子而去世,这让我热泪盈眶。可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爱并不能让孩子所理解,所理解。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Iloveyou”却总不能说出口,孩子总不能听到一声赞叹。这使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逐渐与他们产生代沟,甚至开始用自我的方式向他们发出挑战。
孩子也需要夸奖,需要赞扬,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一个15岁所能够承受的标准。只认定会读书就必须是好孩子,从而逼迫他们读书而忽视了孩子其他的才能。影片的结局我们也看到了,一向被大家所不认可,一向被认为没出息的成才最终却凭借着能打架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摔跤选手。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他实现了“打到全世界”。但这也是令人悲伤的结局,毕竟成才的父亲也去世了。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片,推荐每个家长与孩子能够净下心来观看,让孩子与家长多多沟通。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关心与赞扬。
昨天,我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其中有两个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其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是十五岁的哥哥杨学谦,一个是八岁的弟弟杰利,父亲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但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几乎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既使说话不是沟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个家庭是十五岁的儿子成才和腿瘸的父亲,父亲曾经是社会流氓。他很爱儿子,但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过是不想让成才重蹈覆辙他曾经的路,但是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赞扬孩子特长,所以把爱用错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放在了家里,正在老板骂他的时候,杨学谦带着自己修好的电脑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是:你弄坏的又修好,还逃课。真让学谦伤心极了,这样的父亲无视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当,不懂赏识孩子优点,反而说出让孩子很失望的话。
还有就是父亲节到了,杨学谦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可是妈妈却说浪费钱,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对父亲的爱,却被妈妈给剥夺了。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赞扬孩子,多给予鼓励,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说成才家庭,爸爸是个粗人,明明非常爱成才,可是不懂得沟通,只是用暴力来教育,使成才缺乏沟通、缺乏赏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得觉悟。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孩子不笨2》。演员主要有8岁的杰利和他的15岁哥哥学谦,父亲是公司的经理,母亲是杂志编辑。还有一家15岁的成才,他的父亲腿瘸,曾经也是社会流氓。
记忆中,学谦和成才因为殴打老师,学谦公开在礼堂鞭打,而成才将被学校开除,为了这件事,学谦和成才的家长还到校长跟前求情,这件事可闹大了呢!那新加坡整个学校都知道,他们都不可接受成才这个学生。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天早上,女佣和外婆正在做早饭,突然学谦的手机响了,妈妈阻止说:“吃饭看手机很不健康”,学期就把手机放下了,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妈妈说:“你爸爸那可是有重要的事,如果误一下顾客就会生气,公司老板知道了,你爸爸就会没工作了。”可是,听到爸爸说的事是关于吃的事,妈妈一下子就呆住了。接着妈妈的手机响了,听到她说的竟然是关于裙子的事,杰利和学谦都傻眼了,最后女佣和外婆刚坐下,手机又响了,她们都又走了,就这样美好的一天毁了。我们家也就这样:吃饭时我看书,妈妈不让我看,可她和爸爸却在手机上看小说,还说出一大堆理由,唉!
看了《小孩子不笨2》这部电影,我觉得大人们应该让小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可以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多体会体会孩子们的心情,用正确的方法沟通,不要让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无论你问任何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都会毫无疑问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爱,却无法恰当的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影片中始终有这样的一对矛盾: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可以无怨无悔的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是那么的贫乏,甚至变成了仇恨,他们会说:这个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明明是世间最珍贵的亲子情,为什么会让彼此差点成了仇人?那就是不会爱。我们总喜欢拿着爱这个牌子做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们把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给孩子,却从来不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
太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大爱无痕,让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收获二:学会赏识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你上次赞美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被别人赞美又是什么时候?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台词、一个问题、一声质问,如同一本生动的教育理论,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如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是中、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孩子,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收获三:学会沟通
看完电影后,我为成才爸爸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为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流泪,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泪,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泪。
每个孩子心中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好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阂的原因,隔阂一旦产生,那么消除它就要花费比产生隔阂的两倍或更多的时间。老师家长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唠叨啰嗦。把一件事说上几遍,说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呢?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每天听着老师家长的唠叨烦都烦死了,谁会在意都说些什么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装在听,然后是一边进,另一边出,只问一句懂了吧?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要讲了就等于是沟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陷入的误区。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沟通是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使烂苹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多与孩子沟通,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孩不笨2》是一部新加坡的电影,由电视剧改编而来。四-六年级的学生一轮看下来,我发现他们对看电影的兴趣很高,而真正投入进去的学生其实不是很多,少数学生就像是路过打酱油的。而四年级的学生比起高段学生对影片的感受力更强,更容易受到感染。好多学生看到后半段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的确出乎了我的预料,因为在高段我没有发现学生哭过。看来,四年级的孩子情感还是比较细腻,看到影片中的人物流泪也跟着流。而高段的孩子就比较理性了,他们觉得这是在做戏,是不真实的,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生,所以他们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但如果他们有完整地看完整部电影,或许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吧。
这部影片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下看了七八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以后我要多多和我的小孩交流沟通,不能重蹈影片中这对父母的覆辙。最欣赏里面的小P孩JERRY在影片ENDING时说的一句话: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是一句很辨证的话,很有哲学的意味。其实,放到我们的教育中,这话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眼里就是资源;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可能就如影片中形容的“垃圾或烂苹果”。虽然,我们的老师平时不会称这些表现差的学生为“垃圾”,但有时候心里已经不自觉把他们归结为已经无药可救的“垃圾”。在不当班主任或不教主科的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较之以前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再怎么严厉,也是为了学生好,有时候甚至会不自觉地出口说出那些不是很好听的言语,或许已经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不自知。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可能对学生要求真的有点过高,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是不同的个体,虽然有部分是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但是身为人师,我们更多地应该是给予这些后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其实,抛开所谓的成绩和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等东西,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地可爱和天真,我们身为老师是多么幸福,能够和这些拥有纯净心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才能保持住我们身为成人的那份难得的纯真,没有社会上的那种血淋淋的勾心斗角。像影片中的那个年轻的老师和奶奶说的,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就算考试进步了2分,5分,那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个优点所在。所以,不要想着急功近利,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后进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呵护。
一部感人的影片往往能让人不断回味和深思。坐在外院的礼堂里,一部来自新加坡的《小孩不笨》让我们一百五十多人一会笑,一会哭。
这是一个讲述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子和他15岁在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影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父母家人乃至社会。
片中有一个一无是处的父亲,打架、坐牢,不会教育孩子,只用拳头作为自己的教管方式。他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不是爸爸不爱你,是爸爸不会爱你。爱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倾尽全力、达到自我的极致。为了孩子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来伟大的自父母的爱。但如何去爱孩子,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清楚的,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的。片中两个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他们自认为努力工作挣很多钱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是最大的爱。每天面对孩子的需求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一味地说教、指责、训斥,这些在他们为人父母的看来,就是最好的爱。影片中用了一个有趣的夸张手法,父母的说教被卡通成了无穷无尽的唾沫星,源源不断地灌入两个孩子的耳中,又被两个孩子左耳听右耳冒而抛弃了出来。看来,父母苦心的说教,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就如同垃圾一样无用,甚至污染大脑,影响脑容。
8岁的孩子第一次偷窃,是为了攒钱买爸爸的一小时时间去看自己的演出。小学生的一场演出在成人看来非常普通,无所谓,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却是展现自我,向社会表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父母亲的忽略,让孩子倍感失落。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跟着落泪,我们在心中可怜这个孩子的同时,也为同样是成人的我们忽略孩子的正当情感需求而惭愧。
影片中孩子有一个位学生操碎了心的符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华文自己掏钱为学校横购买字典。但他却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学生们不断叛逆,整天一付学不学习都无所谓的样子,最后沦落为打架、退学、加入流氓团伙
值得庆幸的是符老师再以为你年轻老师的点拨下,最后醒悟到自己畸形的教育方式,试着去发现学生们的优点,用鼓励、赞扬的方式去教育,不仅使后进的顽劣学生体验到了被欣赏的快乐从而变得积极,同样也是符老师自己尝到了赞扬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不一样的教育收获。
影片开始时有这样一段话:你最后一次赞扬别人是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别人赞扬又是什么时候
将思绪拉回到我们实际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去赞扬、去鼓励,也许,今天我们这样做了,但明天、后天,我们是否也会这样做呢?
小孩不笨,真的不笨。
作为心智成熟大人们,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去做苯事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心理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测试者手举一张白纸,问:“你看见什么?”测试者自然会回答:“一张白纸。”接下来,测试者在上面涂一个黑点,问同样的问题,测试者均回答:“一个黑点。”
其实,黑点所占白纸面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中,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教育者过度关注孩子的过错,其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身上闪光点的关注,还美其名曰: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谁不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呢?
一位哲人说过:人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无数事实表明,强化优点,优点会越来越优,反之,强化弱点,弱点会越来越弱。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孩子内心的“好孩子”,保护他的梦想,在激励和鼓舞中,使“好孩子”不断发展强大起来。
犯错是未成年人权利。如若没有试错,孩子就不会进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教育者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既把他们当孩子,又拿他们当朋友,就可以在理解和沟通中春风化雨般化解他们的“危机”。
对待孩子的错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说得好:“苹果烂了,你把它切掉还是好苹果嘛。你把它丢掉就没有了。丢掉了,就完了。”关键是不能放弃。
优秀的孩子人人爱,缺点多的孩子其实更需要爱。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发自内心的爱他们,至少也要做出爱的样子。坚持这样做下去,表象的爱就会转化为名副其实的爱。也常有一些为人师长者,心中有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欣赏的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他们太爱孩子了,可是太不会爱孩子——不懂得欣赏孩子,不会扬长避短的培养孩子,结果,大人对孩子失望,孩子对大人更失望,双方互相伤害,亲情荡然无存。这样的教训发人深省。
总看孩子不好的一面,总把孩子想得那么坏,孩子的心扉就会向你关闭。打不开孩子心扉,一切教育活动都无异于隔靴搔痒、抽刀断水。学会爱孩子,多鼓励,多称赞,多看孩子的优点,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身为教育者,切不可丢失了这把钥匙啊。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孩,因为成绩差被分到了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这个班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班。再别人眼里,那些小孩是很笨,被别人瞧不起的。但是,没有人体会到他们已经尽力了。只有新来的班主任,体会到了这些孩子的苦衷,并帮助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三个孩子也非常懂事,相互帮助,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最后,他们经过努力,成绩也达到了合格,并体会到,品尝到甜蜜、幸福的“果实”。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叫杰利的八岁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沟通,平时就用传纸条的方法交流一些事情。有一次,杰利的学校里要举行演出,他被选为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杰利偶然听到爸爸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挣500块钱。于是,杰利下定决心要攒500块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他演出。杰利每天只能攒一点点的钱,演出时间马上就到了,杰利还没攒够钱。他在超市里偷拿了阿姨的钱。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当他把真相告诉爸爸以后,爸爸原谅了他。爸爸妈妈紧紧地抱住杰利,他们一家三口人开心地笑了。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俗话说得好,陪伴是对于我们孩子最好的爱。爸爸妈妈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挣钱,让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就像影片中的杰利一样,只能用打电话或发视频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沟通,他们的童年也因此缺少了父母的爱。我的童年也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姑妈家,让姑妈照顾我。有一次,妈妈来看我,我却躲在姑妈的身后,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跑到妈妈身边,因为我觉得妈妈似乎变得陌生了。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接到了一所离她学校很近的幼儿园,尽管妈妈上班很忙,但是她还坚持着每天接我上下学。因此,我和妈妈的关系又变得和从前一样融洽,一样亲近。
我们也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希望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们,和我们聊聊天,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小孩不笨第二部,这是一部十分有好处的电影。
它围绕着两个家庭,讲述了孩子因为父母长期的忽视或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所以使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
在家长看来,小孩也许什么都不是,一切事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错了。做了错事说是不该。即使做了好事或有了什么成绩,他们又会说这一切理所应当。真的就像那个卖罐头的胖阿姨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那些不可能做到的摘星星摘月亮都是假的,小孩不会喜欢这些,他可能只有一些小要求。而越简单,家长却越不想去做,总是不停地把假话挂在嘴边。
整部电影中,那个胖阿姨从一出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孩根本就不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值得欣慰的事,每个人都有才华。只有爱孩子,孩子才会听你的话。何必要把家庭气氛弄得像殡仪馆呢。
我的父母一向都像那个胖阿姨一样,与学校老师、同学家长是相反的,也并非唱反调。有的时候我有考试不理想,老师就会跟我妈辩论,而次次都是老师惨败了。老师允许自己上课接电话,却不同意我们在他们已违规的状况下发表言论。
教华文的符老师是一个没有钥匙的人,他没有打开学生心灵的锁。虽然他把心血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但学生们找不到爱的感觉。他能够为学生买来《新华字典》一次又一次容忍他们对华文的轻视。
汤姆、杰瑞的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就不明白该怎样爱。成才的名字中也能够体现出他爸爸对他的期望,就因为他不会爱。成才的爸爸看见儿子挨揍了,什么都没想就跑上去帮忙,最后却被他们推下楼梯。
不只是小孩爱听好话,爱听悦耳的话,大人也一样,符老师在夸胖校长发型不错时,胖校长也同样露出满意的微笑。
藤条怎样抽,藤鞭怎样打,都没办法改变小孩不笨这一个实事。
无论你问任何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都会毫无疑问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爱,却无法恰当的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影片中始终有这样的一对矛盾: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可以无怨无悔的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是那么的贫乏,甚至变成了仇恨,他们会说:这个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明明是世间最珍贵的亲子情,为什么会让彼此差点成了仇人?那就是不会爱。我们总喜欢拿着爱这个牌子做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们把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给孩子,却从来不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
太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大爱无痕,让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收获二:学会赏识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你上次赞美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被别人赞美又是什么时候?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台词、一个问题、一声质问,如同一本生动的教育理论,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如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是中、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孩子,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收获三:学会沟通
看完电影后,我为成才爸爸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为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流泪,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泪,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泪。
每个孩子心中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好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阂的原因,隔阂一旦产生,那么消除它就要花费比产生隔阂的两倍或更多的时间。老师家长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唠叨啰嗦。把一件事说上几遍,说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呢?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每天听着老师家长的唠叨烦都烦死了,谁会在意都说些什么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装在听,然后是一边进,另一边出,只问一句懂了吧?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要讲了就等于是沟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陷入的误区。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沟通是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使烂苹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多与孩子沟通,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看影视剧成为了我们常见的娱乐项目之一,不同的观众,对影视作品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好一篇作品观后感有什么技巧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颇有感触。感触之余,我想起了现代的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都认为,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去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值得他们骄傲的“天才”,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实,父母们有反思过吗?这种所谓的“天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这一影片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绩,最后导致了成才被学校退学,学谦成了学校触犯校规的学生,这难道与家庭教育脱得了关系?
父母认为只有高成绩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只有高成绩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他们不允许孩子发展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在影片中,杰利作为演讲的主角,却邀请不了父母来听讲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是很不正经的事;在父亲节时,学谦用平时省下来的零钱去买了一刮须刀给父亲,却遭来了母亲的挨骂,不好好学习整天只知道乱花钱,成才因为华文考不好,被父亲知道却招来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己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告诉父母,代沟逐渐扩大以到那种无法沟通的地步。然而,父母还过份自信,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经常看到成才被父亲拳打脚踢,学谦时常被母亲指着鼻子骂。在现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妈的鲜明例子。()试问,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有何快乐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吗?
在《小孩不笨》的结局里,学谦的妈妈辞去了总编的职位,理由是要回家管教孩子,因为她意识到,她要时间去了解孩子,从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一台只会为成绩而学习考试的机器,童年时期的孩子是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父母应该按孩子的兴趣,由孩子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让孩子拥有享受快乐人生的权利。
然而,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父母可以纵任孩子一切习惯发展,甚至是坏习惯也不加管教,如果一切任由孩子顺从孩子,那只是溺爱孩子,如果说狼爸虎妈教是一个极端,则这种溺爱式的教育则是另一个极端。李天一被判了XX年则是溺爱教育的恶果。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在管教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父母应该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人,而不是压迫孩子发展的压迫者,努力让孩子快乐成长。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叫杰利的八岁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沟通,平时就用传纸条的方法交流一些事情。有一次,杰利的学校里要举行演出,他被选为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杰利偶然听到爸爸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挣500块钱。于是,杰利下定决心要攒500块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他演出。杰利每天只能攒一点点的钱,演出时间马上就到了,杰利还没攒够钱。他在超市里偷拿了阿姨的钱。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当他把真相告诉爸爸以后,爸爸原谅了他。爸爸妈妈紧紧地抱住杰利,他们一家三口人开心地笑了。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俗话说得好,陪伴是对于我们孩子最好的爱。爸爸妈妈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挣钱,让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就像影片中的杰利一样,只能用打电话或发视频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沟通,他们的童年也因此缺少了父母的爱。我的童年也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姑妈家,让姑妈照顾我。有一次,妈妈来看我,我却躲在姑妈的身后,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跑到妈妈身边,因为我觉得妈妈似乎变得陌生了。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接到了一所离她学校很近的幼儿园,尽管妈妈上班很忙,但是她还坚持着每天接我上下学。因此,我和妈妈的关系又变得和从前一样融洽,一样亲近。
我们也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希望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们,和我们聊聊天,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境观看《小孩不笨2》,看完之后内心确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的Tom家庭背景比较好,爸爸大概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职员,妈妈时某杂志社修改。他还有一个弟弟Jeery。这本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可是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没时间陪自我的孩子,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成才则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之中父亲因为年轻时与人打架而瘸了一条腿,并且是一个粗人,收入也很低。他不懂如何教自我的孩子,只想让他好好学习,一味的迷信“棍棒成才”这一原则。一见到孩子犯错,他只会用暴力让其改过。之后,应对父母与教师的失望,Tom与成才逐渐觉得自我被放弃,再没有人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在教师的眼中自我是个“烂苹果”,在家人眼中自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最终他们开始走上了歪路。
有谁能够为孩子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有谁能够替孩子想想,成才与Tom为何走上歪路,这应当是家长与教师都应当值得反思的问题。他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在他们眼中,成才与Tom永远只是个烂苹果。其实孩子也以往努力过,努力让自我变强。可是家长的所作所为却一次次的使他们失去信心。期望一次次的落空,最终他们彻底失望,Tom发出了“今日学谦(Tom的中文名)已死的感概,这预示着他们长时间所有的积累着的不满最终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再沉默中爆发。
我想其实无论是Tom的父母还是成才的父亲亦或是教师、校长都很爱自我的孩子,自我的学生。成才的父亲为了不让因打架而被开除的儿子向自我一样成为一个废物而求遍了整个新加坡的学校,最终还因为为了孩子而去世,这让我热泪盈眶。可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爱并不能让孩子所理解,所理解。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Iloveyou”却总不能说出口,孩子总不能听到一声赞叹。这使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逐渐与他们产生代沟,甚至开始用自我的方式向他们发出挑战。
孩子也需要夸奖,需要赞扬,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一个15岁所能够承受的标准。只认定会读书就必须是好孩子,从而逼迫他们读书而忽视了孩子其他的才能。影片的结局我们也看到了,一向被大家所不认可,一向被认为没出息的成才最终却凭借着能打架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摔跤选手。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他实现了“打到全世界”。但这也是令人悲伤的结局,毕竟成才的父亲也去世了。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片,推荐每个家长与孩子能够净下心来观看,让孩子与家长多多沟通。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关心与赞扬。
《小孩不笨2》是一部新加坡的电影,由电视剧改编而来。四-六年级的学生一轮看下来,我发现他们对看电影的兴趣很高,而真正投入进去的学生其实不是很多,少数学生就像是路过打酱油的。而四年级的学生比起高段学生对影片的感受力更强,更容易受到感染。好多学生看到后半段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的确出乎了我的预料,因为在高段我没有发现学生哭过。看来,四年级的孩子情感还是比较细腻,看到影片中的人物流泪也跟着流。而高段的孩子就比较理性了,他们觉得这是在做戏,是不真实的,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生,所以他们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但如果他们有完整地看完整部电影,或许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吧。
这部影片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下看了七八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以后我要多多和我的小孩交流沟通,不能重蹈影片中这对父母的覆辙。最欣赏里面的小P孩JERRY在影片ENDING时说的一句话: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是一句很辨证的话,很有哲学的意味。其实,放到我们的教育中,这话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眼里就是资源;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可能就如影片中形容的“垃圾或烂苹果”。虽然,我们的老师平时不会称这些表现差的学生为“垃圾”,但有时候心里已经不自觉把他们归结为已经无药可救的“垃圾”。在不当班主任或不教主科的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较之以前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再怎么严厉,也是为了学生好,有时候甚至会不自觉地出口说出那些不是很好听的言语,或许已经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不自知。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可能对学生要求真的有点过高,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是不同的个体,虽然有部分是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但是身为人师,我们更多地应该是给予这些后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其实,抛开所谓的成绩和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等东西,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地可爱和天真,我们身为老师是多么幸福,能够和这些拥有纯净心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才能保持住我们身为成人的那份难得的纯真,没有社会上的那种血淋淋的勾心斗角。像影片中的那个年轻的老师和奶奶说的,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就算考试进步了2分,5分,那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个优点所在。所以,不要想着急功近利,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后进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呵护。
昨天,我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其中有两个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其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是十五岁的哥哥杨学谦,一个是八岁的弟弟杰利,父亲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但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几乎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既使说话不是沟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个家庭是十五岁的儿子成才和腿瘸的父亲,父亲曾经是社会流氓。他很爱儿子,但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过是不想让成才重蹈覆辙他曾经的路,但是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赞扬孩子特长,所以把爱用错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放在了家里,正在老板骂他的时候,杨学谦带着自己修好的电脑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是:你弄坏的又修好,还逃课。真让学谦伤心极了,这样的父亲无视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当,不懂赏识孩子优点,反而说出让孩子很失望的话。
还有就是父亲节到了,杨学谦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可是妈妈却说浪费钱,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对父亲的爱,却被妈妈给剥夺了。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赞扬孩子,多给予鼓励,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说成才家庭,爸爸是个粗人,明明非常爱成才,可是不懂得沟通,只是用暴力来教育,使成才缺乏沟通、缺乏赏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得觉悟。
今天,老师叫我们看《小孩不笨2》,看了之后我很伤心。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杰利,学谦,成才。学谦和杰利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成才却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我看见杰利做错了事,而他的爸爸妈妈只会相互推卸责任时,我想到了我的家。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我的爸爸妈妈也和杰利的爸爸妈妈一样,爸爸把责任推给妈妈,妈妈又把责任推给爸爸,结果俩人俩人一星期没说话。
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学谦把电脑修好,开饭爸爸上班的地方送给了他,可爸爸说他玩坏了,又修好了而且逃课。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天爸爸让妈妈洗梨,妈妈没洗,我就去洗了,却忘了擦干,水淋了一地。妈妈大声说:”你这孩子,看把水淋了一地,一踩把地弄的都是水。”我心里很不开心。当他们吃饭时,学谦电话响了,他刚要接,妈妈说:”吃饭时,不能接电话,对身体不好。”这是爸爸的电话响了,妈妈说:”爸爸的一个电话可能是三十万的大交易。”结果爸爸的电话是卖鸡的。这让我想到,有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做的,可他们却能做。
这部电影呼吁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不能只挣钱,不陪伴孩孩子。不要只想孩子的未来,也要想想孩子的现在。你认为是错的,在我们看来却是对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大人们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才是尊重孩子。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孩,因为成绩差被分到了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这个班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班。再别人眼里,那些小孩是很笨,被别人瞧不起的。但是,没有人体会到他们已经尽力了。只有新来的班主任,体会到了这些孩子的苦衷,并帮助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三个孩子也非常懂事,相互帮助,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最后,他们经过努力,成绩也达到了合格,并体会到,品尝到甜蜜、幸福的“果实”。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心理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测试者手举一张白纸,问:“你看见什么?”测试者自然会回答:“一张白纸。”接下来,测试者在上面涂一个黑点,问同样的问题,测试者均回答:“一个黑点。”
其实,黑点所占白纸面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中,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教育者过度关注孩子的过错,其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身上闪光点的关注,还美其名曰: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谁不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呢?
一位哲人说过:人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无数事实表明,强化优点,优点会越来越优,反之,强化弱点,弱点会越来越弱。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孩子内心的“好孩子”,保护他的梦想,在激励和鼓舞中,使“好孩子”不断发展强大起来。
犯错是未成年人权利。如若没有试错,孩子就不会进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教育者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既把他们当孩子,又拿他们当朋友,就可以在理解和沟通中春风化雨般化解他们的“危机”。
对待孩子的错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说得好:“苹果烂了,你把它切掉还是好苹果嘛。你把它丢掉就没有了。丢掉了,就完了。”关键是不能放弃。
优秀的孩子人人爱,缺点多的孩子其实更需要爱。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发自内心的爱他们,至少也要做出爱的样子。坚持这样做下去,表象的爱就会转化为名副其实的爱。也常有一些为人师长者,心中有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欣赏的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他们太爱孩子了,可是太不会爱孩子——不懂得欣赏孩子,不会扬长避短的培养孩子,结果,大人对孩子失望,孩子对大人更失望,双方互相伤害,亲情荡然无存。这样的教训发人深省。
总看孩子不好的一面,总把孩子想得那么坏,孩子的心扉就会向你关闭。打不开孩子心扉,一切教育活动都无异于隔靴搔痒、抽刀断水。学会爱孩子,多鼓励,多称赞,多看孩子的优点,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身为教育者,切不可丢失了这把钥匙啊。
在11月的26日晚上,我们在阶梯教室观看了一则教育片,名字叫《小孩不笨2》。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一则喜剧片,没想到看着看着,喜剧竟成了“杯具”。
那里的杯具,不是指最后的结局很悲伤,而是指这个过程很悲伤,看到后面几乎所有女生都哭了!我当然也不例外。
当主人翁杰利说:“爸爸,我偷阿姨的钱是为了要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让爸爸去看我的演出!”时,我流了泪,因为他的爸爸说过:看,我一小时的演讲就值500元啊!所以杰利才会偷别人的钱!看,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想法,在大人眼中却是多么肮脏不堪的做法!
当杰利的妈妈流着眼泪看学谦(杰利的哥哥)的博客时,我又流了泪,泪水如决堤的河水滚了出来。一个孩子的优点,在大人眼里却是缺点。一个在孩子眼里的“恶魔”,在大人眼里却如天使一般纯洁,完美。看!大人永远是那么“肤浅”!
当学谦把修好的笔记本电脑送给他的爸爸时,他爸爸却批评了他。看!父母永远不懂孩子的心!好心当成驴肝肺!
是啊!苹果坏了,把坏的一部分削掉,不是还有好的一部分吗但是,一旦扔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放弃了,也就什么都完了!
世人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却要说:可怜天下孩子心!
所以,当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难管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架子,以平和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谈谈,问问他们怎么了?并且告诉孩子,我们是家长,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方式有时候可能是错的,但是我们的目的和用心却绝对是好的。如果我们的方式有错,我们可以改正,我们愿意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让我们彼此相处更愉悦,身心更健康!
但是要注意,正确的爱绝不是一味的迁就、娇惯和纵容!正确的爱是鼓励和关爱!是是愿意把孩子作为跟自己平等的人去耐心听他们讲述他们的事情,愿意跟孩子分享他们的欢乐,并在孩子痛苦的时候,有些原则性问题要给孩子讲清楚,最主要的是
1.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和命运负责。没有人会一辈子为你的错误买单!你可以错,但是自己给自己的错买单!
2.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和判断!即使他们的决定有些可能是错的,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让他们学会在小错误中成长和成熟!不经过小的摔打的孩子很可能以后会出现大的挫折!
我们买车的时候都爱买贵车,爱买名牌车,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很好!孩子也是一样的,内心强大的孩子将来走的更远,更高,生活的综合质量也更好!而内心错弱的孩子就像是那些便宜车,在人生路途中更容易出问题!所以,做个家长的我们,给孩子更多关爱,理解,鼓励,给家庭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引用电影的一句话,资源放错了地方就变成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
世上没有笨小孩,不会读书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因为懒惰,可是一部分小孩要么就是天生智力发育有问题,要么就是因为环境的压迫变得不会读书。
电影中,国彬从小就具有绘画的天赋,喜欢画画,热爱画画,痴迷画画。只可惜,国彬不会读书,尽管他再怎么努力,每天晚上都要被妈妈训斥,鞭打。只因为生活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只因为他是em3阶级的学生?文福是个聪明又够义气的男生,但是因为要照顾弟弟,又要帮忙妈妈招呼客人,没时间忙自己的学习,包括自己的姑妈和表哥忠明也瞧不他。
国彬的妈妈说:文凭虽然只是一张纸,没有就是没有。我现在担心的是我的儿子,他将来能不能在一个只注重英语和数学的环境里生存。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社会注重的也只有英语和数学,只有这两个科目学好了,才可以在社会立足。而华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不好也没关系,中学还有个班叫华文b,都是给那些不会华文的小孩读的。我思考着:华文就这么遭新加坡人蔑视吗?华文仅仅是难学吗?
我们不是笨孩子,只是懒读书!孩子不是靠打骂出来的,而是靠心教出来的!爸妈并不是喜欢打我们,而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的闪光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个孩子不都是全能的。我认为家长应该看清楚这个闪光点,不要剥夺孩子的自由与兴趣,别让我们盲目地走来走去,别给孩子的童年抹上一道黑影。
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小孩不笨2电影观后感,你有没有关于写观后感方面的疑惑呢?写观后感最要注意的是观感合一,二者缺一不可,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孩子不笨2》。演员主要有8岁的杰利和他的15岁哥哥学谦,父亲是公司的经理,母亲是杂志编辑。还有一家15岁的成才,他的父亲腿瘸,曾经也是社会流氓。
记忆中,学谦和成才因为殴打老师,学谦公开在礼堂鞭打,而成才将被学校开除,为了这件事,学谦和成才的家长还到校长跟前求情,这件事可闹大了呢!那新加坡整个学校都知道,他们都不可接受成才这个学生。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天早上,女佣和外婆正在做早饭,突然学谦的手机响了,妈妈阻止说:“吃饭看手机很不健康”,学期就把手机放下了,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妈妈说:“你爸爸那可是有重要的事,如果误一下顾客就会生气,公司老板知道了,你爸爸就会没工作了。”可是,听到爸爸说的事是关于吃的事,妈妈一下子就呆住了。接着妈妈的手机响了,听到她说的竟然是关于裙子的事,杰利和学谦都傻眼了,最后女佣和外婆刚坐下,手机又响了,她们都又走了,就这样美好的一天毁了。我们家也就这样:吃饭时我看书,妈妈不让我看,可她和爸爸却在手机上看小说,还说出一大堆理由,唉!
看了《小孩子不笨2》这部电影,我觉得大人们应该让小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可以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多体会体会孩子们的心情,用正确的方法沟通,不要让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上周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宣布观看电影《小孩不笨2》,教室里一片沸腾。播放电影的时候,课室里出奇的安静,有的同学热泪盈眶。课后,故事情节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放,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描写了三个孩子与父母之间由于缺少沟通而发生的故事,学谦和杰里是两兄弟,由于他们的父母工作忙,每天很晚才回到家,他们和父母只能靠便条纸来沟通。学谦在缺少鼓励和赞赏的管教下,父母总觉得做得不够好,本来成绩很好的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弟弟杰里为了买下爸爸妈妈一小时的工作时间,让它们来观看他的演出,偷了阿姨的钱。成才更是因为爸爸不会教孩子,把成才越推越远,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成才的觉醒。
我和我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同学一样,父母都会有不理解我们、不赞赏我们的时候,他们往往忽略我们的感受。特别是当我们沾沾自喜等待父母表扬的时候,父母们表露出来不懈的眼神,对我们的打击犹如跌入万丈深渊。我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客厅的地板脏了,于是找了扫帚扫地,本以为妈妈会表扬我,谁知道妈妈叫着:“放下,这不是你该干的事。”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电影里的经典对话,让我得到了共鸣。老师说:“少看孩子的缺点,多看孩子的优点,是一把开启孩子沟通的钥匙。”“苹果烂了,扔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把烂的部分切掉,还是一个苹果。”
我在想,我要让爸爸妈妈也看看这个电影,和他们讨论讨论电影情节,让我们的沟通从心开始。
不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换个角度,结果会更好。”
也许是我们父母的步伐太匆忙,没能顾及孩子的成长,也许是我们总以长辈自居,委屈了孩子太多稚嫩的想法,也许太多的也许让我们同孩子的代沟愈来愈大,以往的幸福与欢乐离我们渐行渐远,日见淡漠。
小孩子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心头肉,是上帝赏赐给我们父母最好的礼物。世上哪个父母不渴求孩子天资聪慧世上哪个父母不期望宝宝健康成长我们的心房以往被小宝贝一声稚嫩的呼喊所深深温暖,小孩子的一哭一笑又何尝不是让我们揪心的牵挂。即便工作再苦再累,可是下班后一见到宝贝那粉嘟嘟的脸,所有疲乏全都烟消云散。!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性格内向,小的性格活泼。老大的成绩中等偏上,小的成绩实在不敢恭维。以往因为她做不完作业大发脾气,也曾因她的任性淘气,挥掌教训。异常是小的,刚教她的东西,等十分钟让她再做却又是不明白。每道习题都等着我给答案,天长日久,我渐渐地对她失去耐心。我曾开玩笑跟别人说:“这个小孩不抱什么指望了!”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为什么我没对她指挥一群小孩玩游戏的组织本事而留意呢为什么我没对她剥桔子给奶奶吃的孝顺所感动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是名牌新产品,没有人能仿冒伪造。所以我们父母要静下心来,每个小孩都是一块末经雕凿的玉石,就看我们父母怎样去打磨。
[小孩不笨2]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不再以偏见看待我的两个女儿,她们都是我的.“宝”。
昨天,我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其中有两个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其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是十五岁的哥哥杨学谦,一个是八岁的弟弟杰利,父亲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但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几乎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既使说话不是沟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个家庭是十五岁的儿子成才和腿瘸的父亲,父亲曾经是社会流氓。他很爱儿子,但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过是不想让成才重蹈覆辙他曾经的路,但是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赞扬孩子特长,所以把爱用错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放在了家里,正在老板骂他的时候,杨学谦带着自己修好的电脑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是:你弄坏的又修好,还逃课。真让学谦伤心极了,这样的父亲无视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当,不懂赏识孩子优点,反而说出让孩子很失望的话。
还有就是父亲节到了,杨学谦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可是妈妈却说浪费钱,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对父亲的爱,却被妈妈给剥夺了。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赞扬孩子,多给予鼓励,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说成才家庭,爸爸是个粗人,明明非常爱成才,可是不懂得沟通,只是用暴力来教育,使成才缺乏沟通、缺乏赏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得觉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影片反映了新加坡应试教育藤鞭教育的现状,有些情节令人捧腹大笑,而有些情节让人看了会留下一连串的思量:今日我们该如何去爱孩子。
有几幕情节我异常难忘。成材被学校开除,他的爸爸亲自抄了163封信,求遍了全新加坡163所中学;为救儿子自我摔成重伤。学谦抢一位老奶奶的项链,他的爸爸跪地求老奶奶不要告他的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试问,为人父母又有谁不爱自我的孩子但要爱得智慧,有得有法,爱得让孩子感动,给孩子鼓舞激励和唤醒,很多父母都难以做到。
学谦在校被教师当众鞭打,一鞭两鞭三鞭,孩子那撕心的惨叫,让人看了是多么的心寒。看到这一幕,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能释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先好好地反思一下自我的言行。当板起面孔成了我们经常的表情,气急败坏成为我们的寻常情绪时,我们所谓的“教育”已经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我们每一天走进学校,就会看到孩子们恭敬的队礼,就会听到数不清的“教师好”。孩子总是带着快乐来学校,我们何不从欣赏的态度来看用宽容的心来接纳影片中一位教师说得很对:我们需要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学生的缺点。让我们所有的家长教师,慎重对待自我的每一个施教行为,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叫杰利的八岁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沟通,平时就用传纸条的方法交流一些事情。有一次,杰利的学校里要举行演出,他被选为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杰利偶然听到爸爸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挣500块钱。于是,杰利下定决心要攒500块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他演出。杰利每天只能攒一点点的钱,演出时间马上就到了,杰利还没攒够钱。他在超市里偷拿了阿姨的钱。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当他把真相告诉爸爸以后,爸爸原谅了他。爸爸妈妈紧紧地抱住杰利,他们一家三口人开心地笑了。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俗话说得好,陪伴是对于我们孩子最好的爱。爸爸妈妈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挣钱,让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就像影片中的杰利一样,只能用打电话或发视频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沟通,他们的童年也因此缺少了父母的爱。我的童年也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姑妈家,让姑妈照顾我。有一次,妈妈来看我,我却躲在姑妈的身后,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跑到妈妈身边,因为我觉得妈妈似乎变得陌生了。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接到了一所离她学校很近的幼儿园,尽管妈妈上班很忙,但是她还坚持着每天接我上下学。因此,我和妈妈的关系又变得和从前一样融洽,一样亲近。
我们也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希望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我们,和我们聊聊天,听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小孩不笨2》是一部新加坡的电影,由电视剧改编而来。四-六年级的学生一轮看下来,我发现他们对看电影的兴趣很高,而真正投入进去的学生其实不是很多,少数学生就像是路过打酱油的。而四年级的学生比起高段学生对影片的感受力更强,更容易受到感染。好多学生看到后半段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的确出乎了我的预料,因为在高段我没有发现学生哭过。看来,四年级的孩子情感还是比较细腻,看到影片中的人物流泪也跟着流。而高段的孩子就比较理性了,他们觉得这是在做戏,是不真实的,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生,所以他们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但如果他们有完整地看完整部电影,或许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吧。
这部影片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下看了七八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以后我要多多和我的小孩交流沟通,不能重蹈影片中这对父母的覆辙。最欣赏里面的小P孩JERRY在影片ENDING时说的一句话: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是一句很辨证的话,很有哲学的意味。其实,放到我们的教育中,这话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眼里就是资源;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可能就如影片中形容的“垃圾或烂苹果”。虽然,我们的老师平时不会称这些表现差的学生为“垃圾”,但有时候心里已经不自觉把他们归结为已经无药可救的“垃圾”。在不当班主任或不教主科的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较之以前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再怎么严厉,也是为了学生好,有时候甚至会不自觉地出口说出那些不是很好听的言语,或许已经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不自知。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可能对学生要求真的有点过高,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是不同的个体,虽然有部分是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但是身为人师,我们更多地应该是给予这些后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其实,抛开所谓的成绩和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等东西,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地可爱和天真,我们身为老师是多么幸福,能够和这些拥有纯净心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才能保持住我们身为成人的那份难得的纯真,没有社会上的那种血淋淋的勾心斗角。像影片中的那个年轻的老师和奶奶说的,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就算考试进步了2分,5分,那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个优点所在。所以,不要想着急功近利,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后进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呵护。
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境观看《小孩不笨2》,看完之后内心确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的Tom家庭背景比较好,爸爸大概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职员,妈妈时某杂志社修改。他还有一个弟弟Jeery。这本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可是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没时间陪自我的孩子,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成才则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之中父亲因为年轻时与人打架而瘸了一条腿,并且是一个粗人,收入也很低。他不懂如何教自我的孩子,只想让他好好学习,一味的迷信“棍棒成才”这一原则。一见到孩子犯错,他只会用暴力让其改过。之后,应对父母与教师的失望,Tom与成才逐渐觉得自我被放弃,再没有人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在教师的眼中自我是个“烂苹果”,在家人眼中自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最终他们开始走上了歪路。
有谁能够为孩子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有谁能够替孩子想想,成才与Tom为何走上歪路,这应当是家长与教师都应当值得反思的问题。他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在他们眼中,成才与Tom永远只是个烂苹果。其实孩子也以往努力过,努力让自我变强。可是家长的所作所为却一次次的使他们失去信心。期望一次次的落空,最终他们彻底失望,Tom发出了“今日学谦(Tom的中文名)已死的感概,这预示着他们长时间所有的积累着的不满最终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再沉默中爆发。
我想其实无论是Tom的父母还是成才的父亲亦或是教师、校长都很爱自我的孩子,自我的学生。成才的父亲为了不让因打架而被开除的儿子向自我一样成为一个废物而求遍了整个新加坡的学校,最终还因为为了孩子而去世,这让我热泪盈眶。可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爱并不能让孩子所理解,所理解。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Iloveyou”却总不能说出口,孩子总不能听到一声赞叹。这使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逐渐与他们产生代沟,甚至开始用自我的方式向他们发出挑战。
孩子也需要夸奖,需要赞扬,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一个15岁所能够承受的标准。只认定会读书就必须是好孩子,从而逼迫他们读书而忽视了孩子其他的才能。影片的结局我们也看到了,一向被大家所不认可,一向被认为没出息的成才最终却凭借着能打架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摔跤选手。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他实现了“打到全世界”。但这也是令人悲伤的结局,毕竟成才的父亲也去世了。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片,推荐每个家长与孩子能够净下心来观看,让孩子与家长多多沟通。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关心与赞扬。
今天,老师叫我们看《小孩不笨2》,看了之后我很伤心。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杰利,学谦,成才。学谦和杰利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成才却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我看见杰利做错了事,而他的爸爸妈妈只会相互推卸责任时,我想到了我的家。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我的爸爸妈妈也和杰利的爸爸妈妈一样,爸爸把责任推给妈妈,妈妈又把责任推给爸爸,结果俩人俩人一星期没说话。
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学谦把电脑修好,开饭爸爸上班的地方送给了他,可爸爸说他玩坏了,又修好了而且逃课。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天爸爸让妈妈洗梨,妈妈没洗,我就去洗了,却忘了擦干,水淋了一地。妈妈大声说:”你这孩子,看把水淋了一地,一踩把地弄的都是水。”我心里很不开心。当他们吃饭时,学谦电话响了,他刚要接,妈妈说:”吃饭时,不能接电话,对身体不好。”这是爸爸的电话响了,妈妈说:”爸爸的一个电话可能是三十万的大交易。”结果爸爸的电话是卖鸡的。这让我想到,有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做的,可他们却能做。
这部电影呼吁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不能只挣钱,不陪伴孩孩子。不要只想孩子的未来,也要想想孩子的现在。你认为是错的,在我们看来却是对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大人们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才是尊重孩子。
无论你问任何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都会毫无疑问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爱,却无法恰当的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影片中始终有这样的一对矛盾: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可以无怨无悔的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是那么的贫乏,甚至变成了仇恨,他们会说:这个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明明是世间最珍贵的亲子情,为什么会让彼此差点成了仇人?那就是不会爱。我们总喜欢拿着爱这个牌子做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们把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给孩子,却从来不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
太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大爱无痕,让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收获二:学会赏识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你上次赞美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被别人赞美又是什么时候?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台词、一个问题、一声质问,如同一本生动的教育理论,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如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是中、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孩子,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收获三:学会沟通
看完电影后,我为成才爸爸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为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流泪,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泪,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泪。
每个孩子心中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好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阂的原因,隔阂一旦产生,那么消除它就要花费比产生隔阂的两倍或更多的时间。老师家长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唠叨啰嗦。把一件事说上几遍,说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呢?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是自己骗自己,每天听着老师家长的唠叨烦都烦死了,谁会在意都说些什么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装在听,然后是一边进,另一边出,只问一句懂了吧?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要讲了就等于是沟通了,这就是老师和家长陷入的误区。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沟通是架起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使烂苹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多与孩子沟通,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模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