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交响曲观后感

交响曲观后感

交响曲观后感

2023-02-08

交响曲观后感900字。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交响曲观后感9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交响曲观后感 篇1

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外」,只是有轻重的差别,还有个人心态的调适罢了。「残障」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轻易被生活周遭锁事打败的人。许多残障者并不认为身体的缺陷会是未来生活的阻碍,反而更用心生活,感受生命的美丽。

每个人生出来本来就不相同,有自己的.模样、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专长,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自己的体格及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多人生出来时,在世人眼里是「不完美」的,可是家人的爱无限广大,只要家人的爱不灭,他也是跟一般人相同,是一个「人」,而不是「身心障碍者」,只要他自己的心境能调适好,就算再多的障碍,也难不倒他!就像「乙武洋匡」,因为家人的爱,以及同学间的友谊,使她活得和残障者不同,也让他有了许多的自信,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艰难的关卡可以打倒他。

世界上许多人觉得自己并不完美,而「完美」的定义是什么呢?很多人因为自己长得不帅、不漂亮而自卑,甚至有人因为外表不够好而做出一辈无法挽回的遗憾。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近乎完美的人吧!但「近乎」,是否代表还是不完美?有人说:「老天是公平,生给他美丽的脸蛋,却让他身心障碍,生给他丑陋的外表,而给他健康的身心。」到底哪种人是完美的?无解。就像一位国际名模,王晓书,因听力障碍,在职场上受到许多挫折,但失败挫折对她而言,并非是沮丧和悲伤,反而是激发学习成长的动力。

不管受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该肯定自我的价值,不要轻易的放弃自我。要相信「滴水可以穿石,铁杵能磨成绣花针」,并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

交响曲观后感 篇2

内容简介: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了一位成为孤儿的盲女吉特吕德,不仅对她关怀备至,而且还向她进行文化启蒙。牧师先从悲悯之心出发,渐渐被吉特吕德深深吸引而堕入情网,却不敢面对现实,而当他得知儿子雅克也爱上了盲女后,却又百般阻挠,在他的误导下,吉特吕德拒绝了雅克,造成了雅克的极端痛苦。当吉特吕德医治好眼疾,重见光明后,发现自己爱的是雅克,但已追悔莫及,在情与义之间承受着折磨的她,最终跳河自杀……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真相、事实摧毁了一个少女的幻想、信仰、爱情、生命。现实世界与心中勾勒出来的世界之间差距的张力让人无法承受,两者间的魅力高下立判。由“现实的人”指引,让对文明茫然无知的少女学会思辨、想象、构建、憧憬,恢复视觉,可以真正欣赏、审视世界,而这却引到死亡。“若知其幸”,“若不知其不幸”:不知自己不幸的人才是幸福的,“你们若瞎了眼,便没了有罪”,“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与其认为纪德在追问信仰、矛盾、真伪,不如觉得纪德在发现、呈现事实——“……她迫使我对那些习以为常、处之泰然的事物去进行思索。这样我第一次发现,越是接近地面的动物就越是沉重,越是忧伤”,“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以挚诚的态度,美丽隽永的语言陈述,最后和读者抵向“心灵比沙漠还要荒凉和空虚”。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在展开对纪德《田园交响曲》这部作品的评述之前,我想提一提乐圣贝多芬的同名交响曲。交响乐并非完全忠实于纯粹的田园风光的白描主题,尽管在第一乐章中以弦乐奏鸣曲描绘了在原野树林深呼吸般的翕动中涵泳着生命的律动与自然广博的轮廓。到了第四乐章,整支曲调已由轻舒柔缓的第一乐章管弦乐向快板蹿跳。伴随大提琴的怒号预示阴云压城,短笛......

交响曲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聆听了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着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

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接着,乐曲进入了高潮,哈哈,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那田园里的人们,小池里的鸭们,泥地里的蚯蚓,都发出快乐的笑声,庆祝这今年的丰收。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时,一场暴雨降临了,农民们边跑边不舍的看着田地,他们担心大雨会浇到他们的庄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机难测,谁知,一场大雨过后,庄家有涨高了一截,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人们和动物们排成一排,向南鞠躬,哦,他们是要感谢老天爷呀!丰收的庄稼到处生机勃勃,就如人们一样。

乐曲在快乐的环境下结束了,使人感到依依不舍

交响曲观后感 篇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生于一七七零年。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女仆,初嫁男仆,夫死后再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一开始,人生于贝多芬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这是因为:贝多芬四岁时就被钉在洋琴面前,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热爱他的母亲。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还要养家糊口。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个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可怕的静默,一阵负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降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晚在空中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这样坚强的意志,让我立刻想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那位在听力、视力和说话能力上都有严重障碍的重度残障女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人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的勇士,是拒绝向命运低头、立志去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在海伦·凯勒88年的人生岁月中她仅在生命的头十九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之后海伦凯勒就跌入了黑暗与孤寂之中。但是她却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博士的盲聋人。

贝多芬的一生也同样几乎都在和病魔纠缠和战斗,一七九六年至一八零零年,耳聋已经开始它的酷刑,耳聋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半个世界的死灭,而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灭,但是他打算重造这个已经死灭的世界,渐渐的,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但是他自己光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他的天才,就完成了那么多伟大的创作,当我听到《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多么像贝多芬的人生!还有那古典的悲剧——《第五交响曲》;那夏日的神明的梦——《田园交响曲》,还有他自己认为他奏鸣曲中最有力的,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感悟得来的《热情奏鸣曲》······

当我们听到贝多芬的这些著作,不要忘记,这是永垂不朽的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创作!一个非常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用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是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制造成欢乐!

通过《贝多芬传》,我了解到了贝多芬坎坷而伟大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面对各种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不懈的拼搏,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他伟大的音乐人生!凯伦海勒也是这样,还有其他很多的人也是这样。

这让我认识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能轻易退缩,要拿出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努力坚持向前,只有努力去做了,才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拼搏和坚持的过程可能很痛苦,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痛苦,才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正如贝多芬的一句豪语——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欢乐!”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第九命运交响曲》观后感


《第九命运交响曲》观后感
五(6)班 吴超逸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让我感触很深。
清晨,柏林的街头显得格外的冷清,但是在一家商店门口却有一位中年男子在拉大提琴,瞬间一场音乐会拉开了序幕。只见越来越多的人朝这边走来。
很快,指挥员、小提琴手一一亮相,演奏进入了高潮,一曲《欢乐颂》演奏得高潮达起。观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小孩爬上了灯柱,学指挥员指挥起来,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简直像一个大合唱。
拍客们都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着这美妙的时刻,老人、孩子们都在一旁欢呼着。这场景振奋人心,打破了宁静的街头。
演奏者们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灯光,没有粉丝。。。。。。没有一切高级的设备,有的只是那一腔热血和那爱不释手的老伙伴,他们站在冷清的街头,内心却无比激动。
他们受过正规、专业的训练本应在华丽的舞台上绽放他们的个人魅力,但是他们却不为金钱,不为名利,想的只是服务大众,为人们奉献一些微薄之力,也就数用音乐来感染所有人,为他们减轻压力,释放负担。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看到所有人和演奏者们一起高声唱的时候,那一刻,我感动了,他们把快乐传递给了所有人,我想,贝多芬的这首《第九命运交响曲》所表达的真正内涵被这一个场景所诠释了。
让我们在自己快乐的同时,要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他人。

电影交响班观后感


《交响班》是一部由凯德麦拉德和萨米尔盖丝米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诙谐幽默,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本片是一部音乐教育类的电影,属于中游水准。导演兼编剧是阿尔及利亚-法国混血,男主角Simon也是半个阿尔及利亚人。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故事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民族融合和平等。

先说影片的优点:

1. 少年之间的互动真实,包括课室和聚餐,不会过分成熟,挺好的。

2. 不煽情。放牛班的春天有点煽情过火。

3. 第一次合演搞砸了,这个情节设置挺好的,很正常。

4. 小朋友Arnold问妈妈,(离异的)父亲在哪里,妈妈说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后面一直没有被回答被解决,这个也挺真实的。

缺点也很多:

1. 剧情太凌乱,突兀,很多没交待

2. 过分理想化或正直正确化。例如监督老师 Farid的两个坚持:① 孩子不能按照水平分级,不然就是不公平。②Simon老师你不能去巡演不能去追求你的事业,你去了怎么对得起孩子们,你怎么对得起小提琴优等生Arnold? 这些想法都太绿茶了。Simon一有什么想法,Farid就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这不行。

3. 剧情比较假。查了一番,发现剧本并非基于真实故事来改编。

4. 太想强调外来移民是有能力的,可以去做任何事。班上50%的同学是非洲裔是OK的。直接找个非洲小胖子当小提琴首席也是OK的。但是,这个小胖子是真的能拉琴的才好吧,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找天才童声来出演才有真实感。

5. 如何能获得在巴黎音乐厅演出机会没说,非常突然就去了演出。按道理,应该水平逐步提高,然后高到一定水平了。这是教育类型片啊。但是没说。前一幕还是技艺很差。下一幕秒变世外高手。

6. 最后高潮在音乐厅演出,演奏不是真的。那个声音比国内市一级的学生团体好太多,比一线广交上交都能比得住,哪可能是个练了几个月的三年级小学生能拉出来的,亦不是天才小演员的表演。

法国电影,在我印象里从来不是以大格局致胜。这片也一样,淡淡的,小小的,暖暖的。

同样讲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不会拿他和《放牛班的春天》去做比较。也不会去和崔岷植大叔的《当春天来临》做比较。尽管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更不会和前阵子的《爆裂鼓手》去比较,音乐类别都不同好吧,就我们打击乐分类一个是流打一个是西打。严肃音乐好么!

和《当春天来临》不同的是,此片没有放大交代老师的来历背景,而是非常简单单一的一条线讲述把一群熊孩子带上舞台的一个简单的过程。和《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是,男主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教学经验,和我们大部分老师一样梦想是演奏家,教孩子最初可能也只是为了生存。而这一设定,却让我无比亲切。他就是平凡的一个人,不同于《春天来临》崔大叔人物身上的性格魅力和人物挣扎,不同于《放牛班》中那种相当有信仰的优秀老师,不同于《爆裂鼓手》中那么有戏剧性冲突的人物性格。《交响班》的他就是淡淡的,普通的,一点腼腆内向(这些人物属性都很赞,放牛班是合唱老师,老师性格也相当幼教属性,耐心好,经验足。爆裂鼓手,摇滚,流行,爵士么!老师性格当然也非常张扬戏剧冲突。交响班的,严肃音乐,要知道,严肃音乐教起来的难度性和别的没法比,尤其还是大课!还是普及教育!啧啧啧,老师的性格设定就是非常符合严肃音乐,严谨内向。这些设定满分啊!我甚至怀疑他是否就是本色出演?一会查查资料去)没什么教学经验,慢慢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大部分的你我一样。无限贴近。

此片就是胜在真实把!大概是身为音乐老师的共情吧,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无奈和崩溃我,那种挠心抓狂想拍死熊孩子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压抑焦躁我真的隔着屏幕都感同身受!

另外,小演员们演技都爆棚啊!第一次跟乐队合奏(其实只是弦乐声部分排)因为不太会看指挥孩子们的无限懵逼着实让人焦急,一个小女孩几度放下琴再努力跟上,最后放下琴委屈的哭了出来,这个处理非常真实!并且包括主演在内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真的会小提琴。

最后当《天方夜谭》solo段响起,我落俗的湿了眼眶,谢幕时老师老母亲般欣慰的微笑,我想说这不是矫情,这是种身而为师后才能体会到的欣慰和快乐。每当我的孩子们小有成就可有看到我脸上露出同样的老母亲般的微笑?

最后说一句,片中体育老师很可爱,他是片中大部分师德,信仰的化身,标杆。

结束语,排了那么多次《天方夜谭》,这大概是听的最走心的一回了,从此我应该会对他有更新更美好温暖的感受了。

很温暖很治愈很干净的小故事。

全片人物对白好像都是现场同期声,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反对从意识形态的思路评价这种电影,这种套路、惯性并不高明。

这也是它与《放牛班的春天》最大的不同。后者有明显()的说教的态度,本片传达的却是一群下层孩子和他们的精英老师一起成长的故事。

尽管情节有些突兀,制作没那么精美,但并不妨碍它的清纯和暖意。

就当是个可爱的小童话吧!

一部让我很感动的影片,起初只是因为时间合适而选择了这部片子。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贫瘠,表达情感自我抒情的方式,这些年来似乎只有写作。近年来,似乎也学会了喝酒。但是呢?我会演奏某一种乐器吗,我会跳舞吗,我会绘画和雕塑吗,一切伟大的艺术,活到我这个年纪,似乎开始领略了,但却完全无法创造。

芭蕾是一切创造美的艺术,歌剧是所有的美的艺术的合集,而我,仅仅是领略了一点点的皮毛,就已经觉得非常惊艳。

但终究是被动的。

影片是开头就可以看到结尾的美好,但却不失最后美好的感动。

Simon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底层社区的孩子,无法一直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但是,同样真实的人生体验是,努力之后的成果,有着最大的幸福感。这也是人生凋敝苍凉的底色中不乏亮色的一抹。

影片的拍摄风格颇指的玩味,大量的真实的镜头面对孩子们的日常对话。Abu在天台上的崩溃让人动容,Samir的顽劣可以看出家庭父亲缺失教育的折射,但好在,大家总算在这个各自野渡的人生中合力取暖了一次。

艺术绝对是可以感化人生的,但如果心灵被蒙蔽,那么再美的艺术也无法击穿。影片中的个体都尚能被音乐感动,实属不易。或许也就是被有些评论称为白左的地方。

另外,如果法国底层的学校都能配备这样的条件给学生学习艺术,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更多了。

《练习曲》观后感300字


《练习曲》观后感
艺术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题记
电影《练习曲》中讲述了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明相,向学校请了一周的假,背上破吉他,骑着单车开始自己的环游台湾岛之旅。台湾岛的风光醉人,而他遇上的热情热心的陌生人,更多的是感人。不过,他的那句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让我思索良久。
许多人对于很多事情都非常被动,熟悉的那个存在心底的小世界会为自己带来安全感,自己像被磁铁牢牢吸住,寸步不离这个安全的地方。就像电影中的明相,他因为耳疾而自卑。但是他勇敢地走了出去,他在环岛旅行的过程中受到许多陌生人的帮助,在冒雨骑车的时候被开车的好心人载到有路灯的地方;遇到一群工厂破产却高高兴兴出游的阿姨,并得到阿姨们热情送来的便当;他偶遇一位立陶宛的女孩,女孩不会中文,于是他们便用手比划,并且帮了女孩一把,这期间,与语言无关,与听力无关......
许多人曾经因为不愿意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出来而丢失了许多好机会,因为惧怕走出去,因为害怕前方的路途太难,自己不会,因为自己不愿意去接受陌生的东西。没有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只是一个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如果愿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行走去探索,即使是独自的旅行,总会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等着自己;若迟迟不肯脱离那个小小的世界,现在不做,以后不做,那就永远没机会了。

“时代楷模”曲建武观后感


“时代楷模”曲建武观后感

2019年4月10日晚19:30,在学院学生活动中心由院务办公室宣传科和工程管理学院联合组织的学生思想德育影视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建工一组和军需二、三组全体师生观看了“时代楷模”曲建武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同学和老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曲建武是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30多年来,他无论是在高校辅导员岗位,还是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始终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不断探索工作规律,立足本职岗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突出业绩。2013年,出于多年来对学生工作的热爱,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毅然回到高校教书育人第一线,做一名任课教师和本科生辅导员,把自己的学识和心血奉献给学生与课堂。曲建武曾先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学习活动,发挥时代楷模引领作用,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改革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曲建武老师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名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努力成为为学生树立正确有效的理想信念的人,而辅导员本身必须是一个理想信念超乎常人的践行者。曲建武老师在工作实践中,率先践行了并且做到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辅导员要垂范垂范,这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他做辅导员的几十年来多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让无数的有志青年圆梦大学并以此教育大学生要有向善精神。

他一生笔耕不辍,着作等身,参与编写大量思政教材,繁忙的工作中不忘学术科研,来劝导大学生要终身学习。

他从不收受贿赂、身先士卒号召大家抵制不良风气,来告诫大学生要洁身自好,不要把美好珍贵的大学时光轻易荒废。

他坚持每天锻炼,把强身健体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来劝告大学生要强健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他坦诚自己对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之处的批评,用哈佛、耶鲁大学的校训等来教育大学生要永远追求真理。

他观察到当代大学生只学知识不培养道德的现象,大声疾呼地教诲大学生要厚德,以德立人。

他以自己与一名藏族大学生的故事为例,他坚持不懈的引导并彻底改变了这名仇视汉族的大学生,告诉大学生要团结友爱,要相信爱能改变一切。

他将自己过去乐于帮助他人,如今得到尊敬和回报的真实经历、述说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爱与牺牲的《祈求的手》的故事来感染大学生要有团队精神,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他以当今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以致忽略中国优秀文化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糟粕提醒我们要明辨是非、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以及吸收知识思想。

他用自己以前住着拥挤的房子、吃着廉价的食物,一路求学,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现在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和他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突破重重限制,乐观求学,终于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的实例来激励大学生要自强不息,生活不可能能打倒坚持不懈之人,只要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他以中国如今处于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使命、外部环境时刻干扰中国走民族复兴大来鼓舞大学生要有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实现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曲建武老师直言不讳,朴素求真,不可否认,他的许多发自内心的话不能得到认真对待反而被误解。他对学生的捐款资助本是在倡导向善,而在一些人的大脑处理中变了味、他以自己真实的富裕生活为例来告诉我们走正确的路、怀刚毅的心能通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大门,却在许多的学生面前成了"炫富"。

着名作家李笑来说过:"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如今,许多观念落后,认知狭隘的人,他们无法理解也不会考虑去体验努力之后对自己思维和观念的改变,却又对比他们认知能力高、生活过得更有质量的人充满敌意和嫉妒,永远生活在自己的怪圈中,在自己的成长中停滞不前。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当以曲建武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当好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要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走上光明的人生道路。

工程管理学院建工一组

2019年4月11日

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


《波希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是一部音乐传记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相信喜欢他们乐队的人有很多,大家不妨去看看这部电影,小编今天也带来篇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一起看吧。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QUEEN乐队,看此影片也是因为热搜板上偶然一眼瞥见。观看后的感觉,这部传记以电影的形式播出,只是因为电影形式作为视听享受的最好载体,而其真正要展现的魅力实际在音乐上。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年月里,有着从未进入你眼界的巨星,他在天空闪耀的光芒在达到地球的时候,你还未出生,当他陨落的时候,也未在你稚嫩的眼眸里留下一道细微的伤痕。相比于甲壳虫、迈克杰克逊,QUEEN乐队大多不为80后所知。然而在上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追忆中,QUEEN乐队终于从故纸堆里被翻找出来,拂去浮尘,晒去霉菌,为世人所瞻仰。这时,我们才发现真正的艺术与时间无关,从那泛黄的书页里渗透出来的韵律,依旧动人心弦。

由于电影本身是QUEEN乐队成员送给弗雷德的礼物,又跨越了QUEEN近20年的演艺生涯,2个小时的电影想要完美承载乐队成员的寄思、粉丝的期盼、乐队的历程、音乐的成就、弗雷德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有取舍,毕竟对于QUEEN乐队,对于弗雷德,有太多的角度可以展开,而影片选择了以一种青春纪念册的方式来展现,表达出来的自然是无数highlight时刻,却弥漫着离别的不舍之情。对于经历过这段回忆的人来说,教室午后的阳光、飞扬的粉笔屑、运动会的呐喊声、晚自习的灯光、考场沙沙的书写声都能让人热泪盈眶,往坏了说是贩卖情怀,往好了说是润色回忆;而对于局外人来说,他需要有偶像剧的观感,才能融入到这份纪念册里,毕竟谁不喜欢看放学路上秒速5厘米的樱花飞舞、篮球场上暴力灌篮的热血贲张呢?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之后,再去观影,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落,更不会有电影沦为MV的嘲笑。不可否认,电影浮光掠影的推进,蜻蜓点水的展开的确略显仓促。从弗雷德加入smile乐队、第一只畅销曲、《波希米亚狂想曲》的诞生、创作《we will rock you》、直到最后的live aid终极演出,好像一场高潮迭起的party,女主人不停地变幻地装扮,在一首又一首的舞曲中粉墨登场又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翩然谢幕。一首又一首的QUEEN经典曲目被当作转场音乐,带着观众在那黄金年代里跳跃,仿佛这世界只不过是专为为QUEEN搭建的剧场舞台,帷幕降下拉开都是QUEEN的表演。

以这种方式呈现QUEEN乐队的音乐成就的确是最快、最全的方法,也让本片成为一个顶级的视听盛宴。在QUEEN的台前、幕后、工作、家庭中,人们听见、看见、感知、理解,融入。前一秒轻弹钢琴倾述心声,后一秒身着亮片挥舞话筒;前一秒明灭台灯暗喻孤独,后一秒头戴皇冠傲接拥戴;前一秒录音棚里高声嘹歌,后一秒酒醉狂欢后无声落泪。如同一场盛世嘉年华,最华丽的服装、最精致的妆容、最优雅的身姿、引领着狂热的人们在乐园里盘旋。就好像迪士尼乐园的精髓在他的烟火一样,这部电影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它以分子量级的精度完美复刻了当前live aid慈善演出的辉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角度分毫不差,22分钟6首歌曲似乎是对弗雷克人生的总结。即使没有看过影片前半段,单独去看这最后的22分钟,也会被QUEEN的表演征服。而在经历过影片前述的乐队分崩离析、为钱单飞的迷茫、小人遍布的蒙蔽、挚爱失联的麻木,此时此刻乐队家庭的配合、全情投入的演出、万人合唱的现场、友人恋人的陪伴,让这22分钟变得更加有意义。

更加可贵的是,在这些光鲜亮丽之外,影片适时地穿插了弗雷德的个人情感与偶尔迷途。一场接一场的歌舞升平总会让人审美疲倦,这么说来百老汇的音乐剧也许需要和莎士比亚的独白结合才会更加动人。弗雷德的《love of my life》是唱给玛丽的,从相识到分离,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也许是对陪伴最好的诠释,毕竟经历过取下婚戒的伤心,还能在弗雷德即将错过live aid的那个关键雨夜出面关心,这也许是超越爱情的那一线羁绊。在演艺的巅峰,弗雷德曾经迷失过自己,以为自己是乐队的唯一灵魂,这促使他做出单飞的错误决定,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即使他真的是那唯一灵魂,没有了乐队family的肉体的温暖,他永远只是一个冰冷的存在,而冰冷的存在并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歌。弗雷德有过一段黑暗史,在与乐队成员分道扬镳之后,在与挚爱mary不再形影相随之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染上了艾滋病,影片既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故意回避,就是将事实放在那里。这时的弗雷德总会在一群陌生人的狂欢后,于黑暗里窝在沙发的角落体会到一丝落寞。毒品、酒精、性总是能制造那一刻绚烂的欢愉,但是代价就是挖空后一刻的所有感觉,这时候寂寞就会乘虚而入填满身体,如同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一般,宣告精神的死亡。

还好,弗雷德最后醒悟过来了,也许太晚,也许还不算太晚,还是在那个《雷雨》般戏剧化的雨夜,以他之口,说出一段震撼我心的话:你知道人什么时候会觉察自己已经腐烂了吗?彻底腐烂的那种?是果蝇,肮脏的小果蝇,来残渣上大快朵颐,但如今已经不剩什么供它享用了

相信《交响曲观后感9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交响曲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