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900字(精选12篇)。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流浪地球2》观后感,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符合我们审美的电影,我们会去反复观看,在观看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心中产生了许多想法,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流浪地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2】

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前传。能值回票价;比1更好看,无论从格局、特效或故事情节上都更胜一筹;最后的彩蛋一定要看完,是画龙点睛之笔,不看到最后是不能完全理解整个影片的结构的。

一句话概括流浪地球2: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打底,以如何在危机中延续人类文明为主题,产生了保护实体生命还是将生命虚拟化的分歧,人类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文明将选择哪个方向演进?地球将驶向何方?整个影片我用一二三来概括。

一个危机:太阳即将毁灭;

两个选择:地球星际迁移寻找新的"太阳"或者数字化,意识到"云端"永存;

三条主线:刘培强故事线;图恒宇故事线;周喆直故事线。

影片的第一个小时我感觉有点乱,抓不住影片的主线,感觉跳来跳去没有头绪,后来才发现是有三条独立主线交错进行的`,在影片的结尾才把所有的疑惑全部解开,像打通影片的任督二脉一般醍醐灌顶。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3】

看每部电影都觉得自己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更多东西没有看明白,然而大都不了了之。流浪地球2是唯一一个让我思考要不要去二刷和独立思考更多的电影。于是写了很久写完了我的一些观后感,结果如下:

一方面,确实让我思考地更深了,甚至看的时候没想到的'东西再写观后感的时候竟然抿出来了。只是太耗时耗力了。

另一方面,看完影评和解析才知道,很多关键点,我一刷完全没有看明白,比如Moss是正是邪;Moss造成灾难的意图所在和经过的量子计算;Moss和科学院(马兆、图恒宇)、政府(周喆直)的关系;周喆直的“我相信我们的人”;周喆直“有人在帮我们”;Moss称图恒宇是“唯一的变数”......

我很菜,自以为懂了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是还是发出来我幼稚的一些独立思考罢!不枉我为球2写了这么多。

它真的是载入史册的好电影。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4】

《流浪地球2》这是根据刘慈欣的作品改编的拯救地球电影。 其背景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正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但太空之路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地球,一位辗转反侧的地球时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了分秒必争的生死之战。

太宏伟了! “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 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自己旅行,仿佛置身于科幻世界。 广袤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巨大的发射器、废墟的地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杂而不乱。 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间,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 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 在电影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在面对世界人类的不幸时做出了选择,我不由得尊敬他。 整个大地剧烈摇晃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了平衡倒下了,只有他站稳了,像丰碑一样。

他说。 “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 既不牺牲,也不考虑存亡。 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那句“危机迫在眉睫,只是有责任”。 他相信中国宇航员即使牺牲生命,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相信人类的勇气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现在、超越未来。 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封锁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回到现实,心中充满了喜悦。 我忍不住想起这三年的瘟疫。 这次疫情见证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气、责任感和希望。 疫情是现实版的《流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我们每个人面对灾难的勇气是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可能也曾担心这次疫情能否顺利度过。 去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人民子弟兵……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 迅速建造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不知道工程的速度,是否赶上病毒的传播速度,我们也不知道,能等柳暗花明的瞬间吗? 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

直面我们新冠灾祸的勇气,凝聚成希望和力量。 所以最后我们成功瘟疫,见证了平凡人的伟大和奇迹。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 只要抱有希望,就能跨越,引导你走向平坦的道路。 大多数情况下,坚持是盲目的、无意义的,可能看不到希望。 但是,我们还是会一步一步,努力尝试。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勇气是无限的。

就像电影最后一个蛋说的,谁天生就不勇敢,因为有人想保护谁就变得勇敢。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5】

兔年第一天,《流浪地球2》终于与广大观众们见面了。作为今年春节档电影中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流浪地球2》成功打造了一个早于《流浪地球》的世界观,填补了《流浪地球》的空白,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从影片观感上看,《流浪地球2》完全不输于前作,甚至在许多方面有所超越。

首先,电影的视觉效果提升显著。在最新特效技术的支持下,《流浪地球2》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成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多次出现的旋转镜头后摄像头特写等,充分抓住观众们的注意力。太空电梯上升、坠落和无人机入侵、引爆月球等场景,都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流浪地球2》的剧情值得推敲。在长达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信息量可谓巨大,但导演却能时刻扣住观众的心弦,运用危机来临前的倒计时,渲染了电影紧张的气氛。不过,虽然有了倒计时的提醒,危机来临仍使人感到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全片内容分为三条故事线展开,时间上则跨度十几年,主要由2044年和2058年的.两次危机组成。三条故事线之间没有交集,但三队人物相互配合、紧密联系。

在三条故事线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还是人工智能工程师图恒宇所属的一条。自从女儿在车祸中丧生后,图恒宇就热衷于研究非法的“数字生命计划”,试图利用量子计算机技术使女儿复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图恒宇参与了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最终成功利用工作之便将女儿植入计算机550w,为她赢得完整的一生,但也因此被捕。后来,出于责任心,当月球危机来临时,潜入深海,参与唤醒互联网的艰难任务,并在最后关头将自己的意识植入550w,与女儿共同恢复互联网,成功化解危机。影片中图恒宇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一个充满挣扎和矛盾的人物,对女儿无限的爱和对人类的责任心促使他完成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行动。图恒宇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流浪地球2》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影片一开头,就有具有明显歼-20风格的战斗机出现。在随后的情节中,中国的无人机、量子计算机和航空航天等项目都有所体现。另外,在电影中,中国也坚持从人类大局出发,展现了作为大国应有的国际担当。与美国大片所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2》中没有唯一的英雄角色,最后危机的化解依靠的是全世界各国团队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电影中中国和俄罗斯航天员之间的友谊,不仅与《流浪地球》相呼应,更体现了中国与邻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流浪地球2》所构建的世界观十分严谨,并且相较于第一步更为贴近今天的世界格局。首先,除去行星发动机等部分技术较为遥不可及外,电影中所出现等几乎所有技术都能找到现实中的原型。另外,“数字生命计划”诞生在印度这一设定,就与现实中印度信息技术发达但法律管理不够完善的情况相吻合。在国际会议中,美国代表的表现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他的态度就能完全转变,直接反映了现实中美国处理国际事务时善变的特点。影片中俄罗斯角色的大量出现也与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广泛合作有关。

《流浪地球2》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十分清晰。除去大片中常有的亲情、友情等元素,我认为国际主义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导向。从行星发动机的建设到对月球危机的化解,都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电影中,正是在全球力量团结的前提下,人类才得以在几次危机中生存下来。影片后期,有一个解码全球核弹保密系统的计划,以在月表引爆核弹,挽救地球。但是,由于核弹保密系统过于严密,动用了全世界的解码力量也不可能解开,最后不得不派航天员以生命为代价,手动引爆核弹。得知解码失败后,在场的中国代表感慨道:“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彼此毁灭上。”《流浪地球2》借此表达了对世界各国珍惜和平、彼此信任并携手共进的期望。

2019年《流浪地球》推出时,曾被誉为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如今的《流浪地球2》则毫无争议地将中国科幻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起步不久的中国科幻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是十分不易。《流浪地球2》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的展示,也是中国价值观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渠道。我希望,未来中国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在世界科幻届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6】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7】

今天。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虽然是续作,但是故事设定确实第一部的前传,时间跨度大概在2044—2058年。

情节整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人类解决2044年与2058年两次危机的过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讲述了两个故事,但是中间却没有将他们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导致在观看时会感觉电影的结构会感觉有点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观众调侃成“太空战狼”,这一部的个人英雄主义少了许多,即使有英雄出现,但是也没有像前作中刘培强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来的夸张。反而,这一部对于众多小人物的刻画很真实,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灾难当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与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动与庆幸。我之所以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极好地描绘了大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电影对于原作的改变显然是保留了这一特点。

如果让我说记忆最深刻地情节,那可能是在最后紧要关头空间站中50岁以上的.各国航天员主动请缨完成那项有去无回的任务。看着一个个年过半百的英雄纷纷出列,很难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情。当人类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人性之中的光辉才最为闪耀。当他们一个个按下按钮时,无数明亮的火球腾空而起,仿佛正在闪耀着的人类群星。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国外的电影都是人类乘坐飞船逃跑,而只有大刘能够想到带着地球一起逃跑。我想,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吧。西方自古为海洋文明,地理条件逼迫他们乘船远航,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种下了冒险精神的种子。而中国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久而久之,对于给予粮食与财富的土地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赖之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想法,也极具想象力,当你在电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发动机时,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是属于中国科幻的大气磅礴。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吐槽一下。个人感觉,电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点多,导致电影有点像是灾难片,而非一个科幻片,也没有那么“硬核”了。特别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音乐突然缓慢下来,图恒宇竟然还在和女儿温柔地轻声细语,“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虽然最后地结局是圆满的,但是看完还是觉得这个片段很“膈应”。

其次,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当联合国决定重启互联网时,主角们去重启北京的服务器,服务器已经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还能够正常运行,有点匪夷所思。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维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贯的高水准,特效也比较逼真,可以称得上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第一梯队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提升中国科幻的水平。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8】

作为流浪地球1的观众,必然不会错过这部续作,但又不是科幻技术流的爱好者,对各种科幻名词、技术问题没什么兴趣,所以这注定是一篇比较浅尝辄止的观感了。

这部电影震撼,场面宏大,喜欢大片爽感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开头的太空电梯,中间的月球行走,结局的炸月球都是都是相当有看点的场景。

令人泪目的剧情主要集中在刘德华的连接服务器和嗯,和死士炸月球的大场面上,倒计时读秒时令人血脉沸腾。

优缺点也比较明显。

先说缺点,流浪地球2塞的元素过多,它的主线是两条线,一条是移山计划,一条是数字生命,因为夹杂的元素过多,导致在中间的一段,情节有点乱且平,我旁边的小姑娘在中间睡着了,却又在炸月球的时候醒过来开始哭,就很分裂。

如此极端的反应,侧面反映出流浪地球2是一部缺点优点都特别明显的电影,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也会有。

可能因为时长比较偏长,所以想把很多元素塞进去,最后导致的这个局面。

但毫无疑问,它的特效是目前中国科幻电影里最顶尖的特效,和1相比,真实感和想象力都高了很多层次,第一个让我惊叹的点出现在太空电梯,飞速上升的爽感上,高潮部分则在月球的倒计的嗒嗒声。

演员演技方面,沙溢展现了他的正常水平,让人泪目,

吴京并不擅长文戏,所以他这次他聪明的增加了武戏的戏份,并且有一些搞笑情节,客观上减弱了他的文戏尬感,突出了个人的武戏优势,这点上我觉得很聪明,

演技表现最好的当然是刘德华,他的眼神戏相对来说非常老练。

1和2的呼应也很多,很有系列感。

总体来说,喜欢科幻和特效大片电影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但如果不喜欢的话,可能会觉得时间太长,中间部分有点无聊,

至于说12哪个更强?

当然2更强了,是值这个票价的,前提是题材对你的胃口。

这部电影我感觉对中国科幻电影拍摄的突破是很有意义的,有点好莱坞科幻灾难片的范儿了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了《流浪地球2》。我觉得特别好看,而且这部电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看,但是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启发也挺大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催泪片,其中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和情节,而且催泪程度我可以打五颗星。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感人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在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里,会释放很多感人的片段,让你的.潜意识来让你哭泣。

并且这部电影也拍摄的很好,特别注重细节。其中的摄像头就拍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演员们的妆也画的很真实,像是真的一样。并且导演编的'剧本也非常好看,细节注重的很到位,估计演员们在演戏的时候应该要拍很多遍吧。期待下一部剧的诞生!

在这给演员们点个赞,演员们辛苦了,加油努力哦。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0】

春节期间,国内的电影票房大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三年过后市场的复苏。《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是春节档中反映最强烈的,各种评价都有,我也去看了,今天说说自己的观后感。

从影评的角度,我肯定不是专业的。这我只谈谈从这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就是中国人的格局、眼界和面对世界未来的一股雄心壮志。

从三个角度看:

第一,情节的设置,主线还是拯救地球。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出来之前,咱们看过太多的欧美大片了。两年前《流浪地球》出来后,咱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的格局,一分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了这部《流浪地球2》,这份感觉就更强了。

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传统和胸怀,这就是电影中出现的像“移山计划”、“流浪地球计划”等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的,这种格局可不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中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所能反映出来的。

第二,制作水准,这还真得用“野心”两字来评价。据说之前拍《流浪地球》第一部时制作方经费严重不足,特效制作方面还差点意思。可这回《流浪地球2》的各种特效制作丝毫不逊于好莱坞科幻大片。很多镜头如太空电梯、空战等,包括咱们的歼-20等这样的高科技作战武器系统都出现了,设计非常精巧,制作也非常的精良,相当硬核。

第三,科幻,这个是我特别想讲的。春节前后电影、电视还有手机电视APP都上演了不少和三体有关的影视作品。三体是咱们国内近些年出现的具有世界级水准的科幻著作,也培育了一大批的三体迷。这些年咱们的科幻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影视的.,都还是太少了。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科幻迷、飞碟迷,那会儿有一部文学作品叫《飞向人马座》,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

科幻作品,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是推进科技发展的一种潜在动力。人类有多少科技发明,其实都是因为想象力而推动出来的。现在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发展,科技要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也处在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中。科技已经成为中国能否继续上升的关键。

在这个大背景下,咱们就需要更多这样的硬核科幻作品,来激发全社会对科技的尊重,对科技的崇尚,对科技的向往。这样科技进步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是流浪地球,在电影制作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成功之作。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1】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电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实没看太懂,近3个小时,看得脑袋发胀。半夜睡不着,便坐起来重看原著和影评,才算有那么一点拨云见日,不吐不快。

原本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成为了危机本身。

这是流浪地球计划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烦。也是整部电影的矛盾点。想必过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国倡导的方舟计划,让极少数有地位有钱的人得以逃离,绝大多数人留在地球等死,很显然,中国科幻界所要追求的价值观是一定要带着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几代人受苦受难的代价,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济宁老乡的导演郭帆是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当下生活的质量,去应对一场可能百年以后才会遇到的危机?还是选择活在当下,享受这片刻的愉悦?

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要让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类文明的延续,你愿意牺牲你这一生吗?很多声音会说,凭什么要牺牲我,人类文明延续不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悲观地认为,当下世界的年轻人是属于躺平的一代,这些人甚至连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们会在乎以后会不会还有人类文明?

其实可以思考一下,人类文明的存在,是为了部分个体的满足还是为了广大人类群体的幸福?危机来临,是选择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来保障少数人的生活质量,还是说为了绝大多数个体的'存活,而牺牲少数人的生活质量?

刘慈欣老师的这句话值得深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周喆直先生在联合政府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万五千年前,大腿骨骨折是致命的,一旦大腿骨折就只能任由被其他动物吃掉。但是,人们考古发现了一根一万五千年前愈合了的大腿骨,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受伤之后,有人照顾他,有人给他喂水和食物,就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只有互相帮助,团结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文明。

整部《流浪地球2》,说到底不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关于这个话题,放在当下的世界环境,一切才刚刚开始。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2】

进入影厅的通道很黑,头顶点着微弱的光,让人激动又好奇。整整三个小时,从开头到结尾,最让我感触的是“团结”。当外部危险促使人类合成一物,是我理想中世界的状态。

这种想法让我在一瞬间抛开了嫉妒、对弱者的嘲笑或是对其他人的不满,我好像懂得了尊重所有人,即使他穷、没有学识、狭义…或是不同民族。不仅仅是口头,它让我从内心认识了”人”。

看完电影后,如果某次我对人或物发表了极端个人的评价,我都不自觉在内心谴责自己。我对其他人,慢慢的`不只是人类,所有带思想感情的物种都退了半步。

它们都是完整的个体,它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造物主。每一个带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人都是伟大的,那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哪怕它比我美丽聪明,或是比我丑陋愚笨,我同样没有资格去评价或改变。

《流浪地球2》从编剧到制作和演员对我来说是完美的,是迄今为止我比较喜欢的电影。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9篇)


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的资料,您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通过观影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每一次观看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写作,帮助培养写作逻辑,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1)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作为普通观众,参观体验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画面震撼人心,特别是在片头,有世界末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对家人、国家、地球等,并没有过度的煽动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地球还很美”。另外,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续集中进行更多的讨论。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丰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抓不住重点。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2)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3)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带莱莱去万国大都会影院,观看郭帆导演及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人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在影院入口附近的露天平台,莱莱捡到了一块华为电话手表,目测价值几百块,估计是哪位看电影的小朋友遗失的。令我没想到的是,从没用过电话手表的她,竟无师自通拨通了通讯录里的“妈妈”,联系到了失主小朋友的妈妈,和失主妈妈沟通后,莱莱将电话手表交给了影院前台工作人员,并说明缘由,让失主妈妈前来领取。

整个过程,基本由她一人独立完成,真为她感到骄傲。

电影确实拍的不错,场面宏大,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莱莱看的非常投入,全程不吵不闹,还时不时问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坦率的讲,文科出身的我也看的一头雾水,似乎看明白了,又好像没太明白,只好含糊其辞的'应付她一下。

看到电影中丫丫和爸爸(刘德华饰)对话的几个片段,尤其是丫丫哭喊着“爸爸是个好人,爸爸抱抱……”的时候,和丫丫年龄相仿的莱莱哭的稀里哗啦,我赶紧抱抱她,给她一点安慰。

当然,这几个小片段,也特别触动我。除此之外,更加令我感动的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的演讲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正如冰心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相信,任何生命以及任何物质,包括太阳,月亮,地球都有消亡的一天,但爱会在,一直都在。

也许爱,才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唯一意义。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4)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5)

相信大家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并不陌生。看完后,很多人想到的是希望,是人性,是勇敢……而我却想到了环保。

在本部电影中,因为地球的衰竭,全球大雪纷飞,地表毫无生机。看不到葱茏的树木,寻不见鲜花的痕迹,连野草都没有踪迹。所有的建筑基本都塌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地震、火山爆发、山体塌陷等灾害——如果没有地下城,所有的动植物早灭绝了。就算能走在地表上,也得穿上极厚的防护服,甚至带着氧气瓶……在电影中的2500年,一直如此。

想一想,这还真是糟糕!为了生存,每日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里,2500年见不到阳光,看不到月亮,数不了星星;2500年走不了土路,爬不了大山,望不了草原;2500年划不了小船,摸不着鱼虾,看不见小雨……哦,不,多么凄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地球的衰竭,都是因为地球的迁移。

虽然这一切都是电影虚构出来的,可仔细想想,现在人们对地球的破坏:有的地方,水管流水不断,却无人洗手;垃圾桶总是满满的不可降解垃圾,有的地方,垃圾桶就在那儿摆着,可它的旁边却总有一座“高大”的垃圾山;有的地方,无论工厂废气,还是烧炭的浓烟,都布满空间;还有的地方,枯木无数,野草遍地,根本找不到有任何动物来过的痕迹……虽然表面看起来没多大的事,但如果这种状态一直发展的话,那么,这个地球可真吃不消了,总有一天,地球也会像电影中那样惨的。

地球中有一个,朋友们,咱们一定要趁现在还来得及,改正并维护生态环境,还地球一个好面孔。否则,不要等地球真的要流浪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呀!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6)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喜好。小学时,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所以经常往电影院里面跑;可惜现在初中,学习任务比较重,很少有时间再去了。趁着这次过年,我终于去看了第一场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科幻和灾难性的小说,主要讲的是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刘培强和韩子昂也英勇牺牲。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地球毁灭的最后几天,大部分的人都丧失了希望,只有王磊小队一行人,在为地球做最后的努力。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韩朵朵在向全球的人求救,她认为自己很无用,大家都在为拯救地球尽己所能,甚至是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然后韩朵朵也在用自己单薄的力气帮助王磊他们。那些颓废的人,听到韩朵朵的感悟后,终于又有了希望。纷纷在回家与亲人最后的拥抱的途中调头,来到拯救地球的前线支援他们。这时我不禁潸然下泪,多么可贵的精神啊!他们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最后几天,而是去支援拯救这岌岌可危的地球。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实现的希望,就连机器人Moss也计算过,判定成功率为百分之零,可他们却仍没放弃,在用自己所有力气去拯救这毫无意义的地球。

电影结束了,我的泪水已打湿我的脸庞,“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7)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8)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9)

一直以来,我都有惯性思维。 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续集经常是《狗尾续貂》。 目的不过是使前部良好的“声誉”最大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欢笑、泪水和思考。 与《流浪地球》相比,这一点就足够了。 其实,票房和评分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观众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个好看; 观众双脚正直,哪个精彩比赛去哪个片场; 观众的“屁股”很难拜托。 因为,只有电影才能吸引他们,让“冷椅子”坐在“热长椅”上。

《流浪地球2》的电影有很多惊险的场景。 空间站遭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核武装轰炸月球……每一幕都极具震撼力,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这些还是表面的,不仅是表面的,更有价值的是在深层次上唤起人们的思考。

例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丽吗? 在电影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爱——爱遇到了美丽的——,地球上依然有美丽的东西。 爱的力量也是无限大的。 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即使地球毁灭,人类毁灭,我也会屏住呼吸爱你。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灾难来临时。 所以,电影里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用短短的数字揭示出来的,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刻思考。 随后,当部署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航天员张鹏站了起来,强有力地说:“中国航天中队,出现了50岁以上的人! 他们是去组成敢死队的。 无处可去,无处可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周问直“不讨公道、只讲责任”的大义。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亲情。 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喜欢为死去的女仆“以身试法”,誓死奋战。 为了给家人换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决定离开家人进入空间站。 但把这张票交给妻子还是岳父,让他很为难……图恒宇对女儿的'女仆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并不满意。 所以,即使弄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坚决放弃,继续科学研究,让女儿的“数据生活”永远。 当老马提示他,拥有永恒“数据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时。 他选择了相信。 所以,自己溺水的时候,让女儿记住了秘密钥匙。 然后在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整部电影,被“灾难”和“拯救”关键词所包围。 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流浪。 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有人类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联合政府成立、人类最高端武器应用——、核武轰炸月球、“数据生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其冷静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 当人类是否“流浪”地球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从而迫使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 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 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 但是,至少漏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后,不听从人类的“号令”而进行自我判断。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重复能力,获得庞大的资源,拥有超强的力量……,我很担心,人类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吗? 我觉得不一定。 人类对此不太乐观。 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 人类必须保持冷静,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游戏中始终保持冠军。 否则,人类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当然,整个电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 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 在太阳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完全没有改造太阳的方法吗? 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进行应急处理吗? 如果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数以万计的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像鸡蛋一样黄散吗? 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须抛弃月亮吗? 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吗?

确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也不是电影能解决的问题。 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视觉盛宴,而不是科学研究。 更多的问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 电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会掩盖瑜。 总之,《流浪地球2》达到了科幻电影的新水平。 值得一看。

观后感流浪地球900字


电影可以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为了可以记住观看时的感动,我们应该选择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时,我们要多看、多写、多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大家平常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观后感呢?你也许需要"观后感流浪地球"这样的内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1】

今年寒假最热映的一部电影一定是《流浪地球》,是由郭帆导演匠心制作,改编自刘慈欣大师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电影的上映,开始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甚至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也隐含着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担忧。

当毁天灭地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国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去应对困难、解决困难,想办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最后的“死亡通牒”到来时,全世界所有人都已经丧失信心的时候,只有中国的士兵们还没有放弃,仍继续坚持,号召所有人,最后扭转了看似已经无法挽回的局面。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我相信,如果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中国的士兵一定也会这样做的。

最令我感到的是影片的最后一幕,在生与死之间作决定时,吴京所扮演的刘培强终于毅然的选择为拯救地球壮烈牺牲,失去了与相别十几年的孩子见面的机会,让地球上的所有人活了下来,可以感受到他为全人类的牺牲奉献精神。

但我觉得在这部影片中,团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刚开始当刘启一队被王刚征用时,大家都不情愿,甚至态度冷淡。但当一名队员为了拯救刘启的爷爷而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时,刘启的心为之感动,当最后王刚牺牲之时,刘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们从开始的矛盾重重到最后的惺惺相惜,是电影中对友情的重点描述。

在另一方面,电影也在提醒着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资源,因为一场火灾、一次洪水都有可能导致一种生物的灭绝,最终也可能是人类的覆灭。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竭尽全力爱护地球,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并且我们要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2】

今天说一说口碑大爆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相比同时间上映的电影相比,知名度与影响力都比较小,相比韩寒、黄渤、沈腾、周星驰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来说,这部电影唯一可拿出手的就只有吴京和刘慈欣了,尽管在这部电影火爆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和这两个人有关。

一开始可能这部电影的创作组也没想到本来期望是一个小众群体喜欢的电影,却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电影,其中吴京从客串到投资的新闻点也被挖了出来。

整体看这部电影,可以用优秀来形容,相比之前中国其他所谓的科幻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可谓是创世纪的佳作。当然这里面有刘慈欣很大的功劳,毕竟这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电影故事非常完整,并且跌宕起伏,配合强大的后期效果,堪比美国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体物理知识也是让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机会。最终电影实现了中国人拯救地球的优秀壮举。

可以看得出,这部电影在刘慈欣优秀的故事之外,学习了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举,大人物的无比愚蠢,以及几次巧妙的返转,也是让电影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说电影比较好,主要看中的是电影的客户效果,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影业的强大发展力,仅仅几年时间,我国电影各种类都爆发出优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过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题材。

从整个电影的内容立意上来看,电影还是主旋律比较分明的,其中那个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点。电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能力与号召力,这是主旋律抢占高地的具体体现,也是电影业的一个额外产物。

这部电影据说开始的时候经费很紧张,吴京投资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带着刘慈欣的优秀故事,带着吴京的投资,加上一支年轻优秀的创作队伍,这部电影背后是中国电影创作的无限春天。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吴京的运气与眼力,又大赚了一笔。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急速老化,100年后,太阳系将被太阳吞噬,于是人类建造了一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赶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这一延续100代人的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主人公刘启因违规开运载车而卷入这场事件,地球进入木星希洛极限即将解体。刘启他们去转向发动机,将能量基于一体,打算引爆木星,可火焰喷不到木星。本来空间站上剩的30万吨燃料可引爆木星,可是空间站管理机器人‘莫斯’隐藏了数据,不想让空间站牺牲。最后,刘启的父亲刘佩强牺牲了自己,开着空间站行星冲击发动机火焰,引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刘佩强在最后时刻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上成天上万的生灵,而且空间站上还有其他宇航员,在面临生死的那一刻,他没有拉着其他人一起去送死,而是分离了他们所在的休眠仓,然后一个人面对死亡。

我想着,想着……我们的生活中不就有这样的人吗?通过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件事情,那次我在蒙古大草原上玩。突然一匹嘶叫的马向一个小孩子冲去,原来那个小孩是聋哑儿童!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拉住了马的缰绳,受惊的'马把小伙子甩到了一边,继续向前奔去。小伙子顾不上疼痛,拨开人群冲上前去,把孩子扑抱到怀里。就在这时,马的铁蹄儿重重的踏在了小伙子腿上,小孩子得救了,他的腿却受伤了!

世界上这样伟大的人很多,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4】

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去看《流浪地球》,据说是国内第一部科幻片,所以我和妈妈也去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始,一个爷爷坐在板凳上,他爸爸抱着儿子。他的父亲说:“你看见天空中的那颗星星了吗?”儿子看着望远镜,点点头。那是木星。当你能用眼睛看到木星时,我会回来的。爸爸继续说。后来儿子睡觉的时候,父亲给了爷爷一样东西,告诉他只有去了空间站才能拿到地下城通行证,才能活下来。看到这个我很震惊。他们会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xx年,当时太阳因为质量减小而越来越大,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面临被吞噬。为了拯救自己,人类开始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和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人类为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万个行星发动机,但地球离太阳越远,表面温度越低,不适合人类生存。还好爷爷和小男孩有地下城居住证,不会冻死。在地下城生活了十七年,小男孩刘启长大了。因为一直生活在地下,所以他不可避免地对地面感到好奇,于是他和妹妹韩多多一起偷偷溜到了地上(他们的姓氏不同,因为韩多多是爷爷抱起的孩子,用的是女儿的名字)。当他们来到地面时,他们看到,满目疮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顾个人安危运输发动机燃料的士兵,他们跟随这些士兵拯救地球。经过各种困难,地球终于得救了,但这只是第一步,还需要2500年才能真正确定地球的位置,结束这个流浪地球的工程。在抢救过程中,无数人死亡。刘启爷爷去世,父亲去世。刘启虽然见到了朱庇特,但再也没有见到父亲。他理解父亲抛弃他十七年的行为。我坐在前排,很多场景栩栩如生,我不敢看流血牺牲的场面。好在电影里的东西离我们还很远,据说还剩下几十亿年。到那时,也许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得很高了,这些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一部改编自中国人写的小说的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第一部电影是如此精彩和惊心动魄,让我期待着续集的上映。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5】

昨天我总算把《流浪地球》这部国产巨作给看完了。以前看过书籍,早就有所耳闻,没想到那是相当的精彩绝伦。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加速老化,即将膨胀到快要吞噬地球。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体会。

我认为,太阳加速老化是流浪的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是人类不爱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大自然,乱砍滥伐,环境破坏。

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说了这样一句话:“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刘培强中校为了救回地球,救回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与空间站,来帮助行星推进器助推,最终拯救了地球,逃离了木星引力,避免了地木相撞。

希望是什么?电影开头的班长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的确,在地木快要相撞之际,有人绝望自尽,有人不知所措,有人却寻找希望,拯救地球。

人生总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希望就在眼前,心中有希望,跨过坎坷,直至成功!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6】

忐忑与期待交汇,迎来了《流浪地球》震撼登场,壮丽恢弘的工业级特效自不待言,叹为观止的星系级想象力,天马行空已无法一言以蔽之,观影体会,简而言之就俩字儿:激动!

暂且不提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画面的细致与逼真,仅仅那熟悉的一张张面孔,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地标,会心一笑的诙谐对白,尤其是听到耳朵起茧子的交通标语,一股脑儿填满这部耳目一新纯中国范儿科幻大作的同时,更爆棚了你我蠢蠢欲动的澎湃骄傲,怎能不令国人热血沸腾,心潮翻涌。

步入大刘笔下太阳行将毁灭的地球流浪纪,人类价值观发生转变,人们在适应中变得漠然,但绝非麻木,隐忍与割舍,如同逐水草而居的象群,迁徙途中,即便有同伴倒下,也无法多作停留,近在咫尺的无能为力,甩泪,转身,奔向下一个目标;无尽的悲凉之中,虽生死无常,然而,死于安乐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宿命定位,蓬勃孕育出渗入骨髓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带着家园流浪,在这条跨越二千五百年的漫长之旅结束前,除了生存,一切拥有都是奢谈危机迫在眉睫,时间刻不容缓,每一秒都有牺牲,无暇伤悲,唯有义无反顾,早已没有什么不能失去,再多牺牲都能承受,士怀杀身成仁必死之心,换种族锲而不舍延续之念。

宏大的格局,温厚的情怀,火热对抗冰冷,情感碰撞理智,谱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诞生出激情四溢的惊天动地,纵前路渺茫,哪怕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仍然选择希望,坚信胜天半子,因为唯有这希望,才是生活的唯一方向

影片甫一上映,伴随着好评如潮,质疑和非议亦是接踵而来,杠精频现,各式逻辑深挖,BUG连绵,线上评论自然是推崇居多,不乏嘲讽,毁誉兼而有之,如此激烈交锋,干戈大动,可谓同类题材作品中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至高礼遇,套用大刘《三体》的句式,无言,是最大的轻蔑,吹毛求疵,这是对一部影片最高的重视。

向先驱的致敬和崇拜、对经典的追随与借鉴,在影片中显而易见,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经典,创新与探索,努力与执着,厉兵秣马的眺望之后,影片完成了一次优秀的巨人肩膀上的深空曲速跳跃,铸就出一座中国科幻影视发展的里程碑。

科幻不等同于科学,即便神作如《星际穿越》、《普罗米修斯》,也经不起定理式的推敲,何必较真;就题材而言,依托原著架构,逻辑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遗憾和不足,仍瑕不掩瑜,无碍硬核科幻之立名。

电影,不离光影,不在光影,科幻,不离科技,同时追求言外之意,所谓硬核,也并非囿于科技,优秀的科幻电影,从来不会逡巡于科技的绚丽叠加、理论的冰冷堆砌,或是流于金属质感的激情碰撞、耳目视听的汹涌冲击,不见得伴以高山仰止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醒世恒言,但绝然是直击人心的穿杨之箭,或为镜鉴,擦亮浮尘人生,科幻的外衣虽熠熠生辉,若止步于此,必然令情节和内涵相形见绌,陷入生硬和空洞,难免走马观花,昙花一现。

《流浪地球》横扫春节档,重现《战狼2》的席卷态势,扬科幻之旗,彰文化之帜,口碑相传,情怀交织。

撼山易川的博大洋溢全片,忘死相救的兄妹情,不离不弃的兄弟义、父子、爷孙间的潸然泪下,生死关头饱含中国慈母特色的天冷穿秋裤,中国传统伦理的瑰宝之外,更随处可见前仆后继、以身犯险、慷慨激昂、泰然赴死的家国情怀,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中华文化从不缺少英雄,影片中也没有孤胆英雄,因为悬崖边脱钩保货的车长、饱和救援队里的成员、搏命太空对抗Moss的多国宇航员、先行提出最终救援方案的以色列科学家、同心同德鼎力相助的各国伙伴,所有人,他们都无愧于英雄二字,如此镜头多方生动展映出中国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文化精髓。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正经八百的时代大潮范儿,汹涌的爱国热情,昂扬的民族自豪,冲天的强盛之志,不经意间,刹那花开。

本片不仅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更切合了当代展现国家强盛风貌的期盼。天行健,地势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文硬核闪耀,引发持久共鸣,以放眼宇宙和人类的宏伟视角,为大众呈现可遇不可求之上乘佳作,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与风采。

前有两弹一星之艰苦卓绝,自强不息,而今蛟龙翻腾,威龙入云,嫦娥奔月,北斗遨游,一场场波澜壮阔,横空出世,一步步勇攀高峰,壮志凌云,一幕幕绽放九天,光耀神州每一次的举国振奋,百姓欢腾,无不是数代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血结晶,所有的澎湃,皆化作梦想成真一刻的笑中带泪,赤子之心万金不换,家国情怀融于血脉,雄心不死,誓回世界之巅,逆天而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祖国大地,日新月异,每一天欣喜的变化我们都尽收眼底,曾经的屈辱与苦难已经远去,任何敌意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遑论霸权与欺凌,纵然今非昔比,亦不逞强,借用《飞驰人生》的语录,我们不是要赢,我们只是不想输。

正是这样的隐忍与期待,这样的骄傲和自豪,激志而宏,迸发出敢为人先的开创气魄,破釜沉舟之无畏决绝,激励着《战狼2》与《流浪地球》等影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之前世,更注定了灿如春华,皎若秋月之今朝。

如果说《战狼2》引爆了民众对强国尚武精神的呼唤,《流浪地球》则契合了民族复兴的豪迈,两者遥相呼应,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以悟空之念明志: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斗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如是,一念成佛。

由此,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如同大刘被赞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高度,本片拍摄过程九曲十八弯,摸着石头过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间或力有不逮,亦心无旁骛,终至独木可支,孤掌常鸣,以气吞天下的黑马之势引领中国科幻电影,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叩响世界科幻电影殿堂的大门。

新春伊始,中国科幻电影的崭新纪元就此开启,祝愿中国科幻以此业已实现的小目标为港湾,扬帆起航,征程,星辰大海

观后感流浪地球【篇7】

春节假期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科幻电影,名字叫《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神乎其神,特别让我震撼。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未来,太阳开始不断膨胀,将会逐渐吞噬地球。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决定在地球上建一万个推进器,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救援队想尽办法,解决了地球摆脱木星引力的问题,避免了地球爆炸的危险。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配合地面救援队,牺牲自我,帮助救援队完成目标的故事。最后,地球开始踏入漫长的流浪之路,人类终于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真好,是中国的骄傲,我真的感慨万千!首先,我们要珍惜、爱护地球,从我做起。我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次都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浪费粮食。学习的时候,珍惜纸张和墨水。我和妈妈一起把不用的衣物和书籍整理好,送到小区回收站,妈妈告诉我这样做,就能做到资源的再回收利用,不但能帮助别人,还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我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一次,爸爸开车向车外扔垃圾,我制止了他,还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呢!再者,我要向电影里面的航天员刘培强学习,我要像他一样有爱心,从关心自己的家人做起。我现在能和弟弟友好相处,在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帮助妈妈照看弟弟;在学校的时候,我都会认认真真听讲,并好好看护同学们的水杯,做一个负责任的小学生。这部电影还告诉了知识是可以拯救世界的,所以我今后继续努力学习,只有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并能在身边的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想出办法解决。

流浪地球观后感900字


近日,相信很多朋友都去影院观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在抬眼即将毁灭的情况下,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剧情丰富,网友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周末去看了一部特火的电影《流浪地球》。

从电影院出来非常感慨,之前看《流浪地球》的预告,以为是个太空战狼,想不到超出预期。影片中的特效很美,场景的大片设计感很强。但最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终于有自己科幻电影的大制作了!

电影是以带着地球逃跑这样一个设定展开,想象力脑洞大开。

因为太阳即将急速膨胀,吞噬地球,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渺小的人类在地球上建立无数个巨大发动机,要推动地球流浪到4.3亿光年距离外的星系,建立新的家园。

作为一个文科生,对流浪计划中的大数字,例如4.3亿光年,2500年的时间,100代人的努力,150亿吨的推力,地球上35亿的人口等等充满了绝望感。同时流浪计划刚开始就要杀死一半的地球人,那地球人要如何选择取舍?之后的社会会沉浸在什么状态?这些问题又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可惜导演注重猎奇和救援,把这一咕噜给掐了,呵呵。

伴随着绝望,影片依然呈现了充满希望的一面:故事的主线是刘培强和儿子刘启的感情矛盾,但他们在绝境中彼此关爱;指挥官王磊看似冷酷无情,但在整个救援当中,紧紧守护着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地木即将相撞的时刻,仍有地球人听见了朵朵的召唤,调转逃离的车头为生存做最后的一搏。没有地球,家就无从附着,大难临头人类彼此的团结,就是彼此的守候。如此行动皆因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当影片中地球流浪太空期间破败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各种地标建筑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对家园的依赖和渴望令我深深感怀。

影片较弱的地方是叙事。个人觉得刘培强在后半部分的戏里略显单薄,与儿子刘启的矛盾缺乏铺垫,导致结尾的感情戏有点不够给力。还有就是最后宇宙星球分析员出场突兀,导致最后一些桥段让人有些分不清是谁。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写末日科幻的电影《诺亚方舟》,在人类逃难,方舟舱门关闭的最后时刻,父亲有票却没有时间进入方舟,他竭尽全力把儿子抛进船舱,自己却掉进滔滔大海,因为细节铺垫丰满,场面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而《流浪地球》里恰恰缺少这样细腻的感情烘托,即使父亲刘培强驾飞船引爆木星,也没有留下这种惊心动魄的感受,觉得有些遗憾。

尽管如此,《流浪地球》毕竟是国产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它告诉我们: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无论最终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在绝望中抱团,在希望中勇敢。

流浪地球2观后感


你是否在写观后感时遇到了问题呢?将思想感悟写成观后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在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成长。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建议阅读一篇名为“流浪地球2观后感”的文章,本文供你参考并请收藏!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

期待许久的《流浪地球2》终于上映了,正值正月初二,迫不及待的就定了电影票,上午场人少,前后左右都可以错开坐,带好口罩不要吃东西。影院是密闭空间,做好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四年前我就看过第一部,有些基础,第二部看起来就没那么费劲了。毕竟看科幻电影是有门槛的,需要知道些相关的知识。

观影后颇有感受,特别是其中的科幻场景非常震撼。开场就是战斗机处在飞行状态,速度飞快,但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J20,此时我非常激动,碍于面子没吼出声来,能在科幻电影上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我感到特别自豪。事后了解下来其中还有俄罗斯的苏57和美国的'F35。太空电梯的场面很宏大,快速上升的感觉很真实。那种速度的飙升感,看的我都感觉头晕目眩。镜头切换到室内近景打斗时,我又看到一样让我惊奇的东西,机械外骨骼。曾经在军事节目中,看到过边防解放军配备了机械外骨骼。导演竟然将解放军最先进的设备放到了电影里,瞬间感觉这不仅仅是在看科幻电影,这是在看科技电影呀。有一个发射炮的镜头,我甚至认为那是电磁炮,电磁炮可是现在最先进的武器呀。

空间站坠落时又让我从兴奋劲头切换到了末日悲哀中来,巨大无比的空间站坠落下来砸到地球著名建筑上时,我感觉地球要被毁灭了,人类末日就要来到了,我绝望到了极点。那种绝望不是太阳核闪这种外部原因造成的,而是人类内部互相之间不团结造成的。像极了疫情之初,有的国家控制病毒传染时的拉胯,自私自利拖了人类进步的后腿。

《流浪地球2》拍摄两部了,里面有很多外国人面孔。看得出原著作者大刘(刘慈欣)和导演郭帆都是现实主义者。太空灾难,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必须是全球联动。没有什么神奇力量能拯救,也不能就做一条船独自逃跑。全球的国家都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有劲儿往一块儿使才能挽救,只要能活着,我们就带着地球去流浪。

“50岁以上的中国航天中队的飞行员出列”这是流浪地球2里的一句台词,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感动了很多中国人。这句话也许只有真正的中国人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这是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集体牺牲自我。曾经先烈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绵,不断的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保存革命火种,才有了现在的繁华盛世。而在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将永远传续下去,华夏文明将生生世世繁衍不息!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2)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3)

当我看完张艺谋的《满江红》电影以后,我对今年春节上映的电影特别满意,满意的原因是电影的主题好。三年疫情,加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是时候需要重新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的时候了,恰值此环境与时间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当时。而张艺谋的《满江红》,刘慈欣的《流浪地球2》,一是以历史片,一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将这一主题艺术化并达到了一个美的高度。

我本来想春节看一部电影就可以了,谁曾想看过《流浪地球2》的人介绍说,这个电影不亚于《满江红》。这个电影剧本的作者是刘慈欣,我以前看过介绍,作者以《三体》科幻小说名扬四海内外,尤其是中学生最爱这部科幻小说,男学生是人人传看。

我查看了一下电影内容:《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危机四伏,流浪地球时代的人们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拯救地球。为了能够保护人类继续生存下去,在发动机的驱使下,最终使地球逃离整个太阳星系,人类得救了。于是我又决定看此片,以满足心理。

看后我被震撼了,这部科幻电影,从主题、内容到叙事取舍,惊险刺激,从电影剪辑架构幻化等技术的运用,到爱国主义精神思想的传递,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好。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责任、牺牲”等国提偶的价值观。电影里的中国总代表总指挥马老师的一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语言的点睛之笔与高度概括,是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传统精神的内核体现。

如果把《流浪地球2》和张艺谋的《满江红》作以比较的话,感觉有相同的地方,一是把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传布炽爱自己最亲的人。《流浪地球2》里一位550CW专家爱自己女儿,想尽办法救因车祸而“死”的女儿。一位宇航员爱自己得癌症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在忠与孝亲不能两全时,他选择成全“忠”;《满江红》里的张大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瑶晴被士兵们侮辱时,为了救自己的女人不被侮辱,他差点招供,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忠”。

《流浪地球2》观后,我的情绪激荡不已,不能平静。我在想,平时我们的电影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少能去具体化与艺术化地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电影,将爱国主义典型化艺术化了,人性化了,入心入肺化了,不再是简单的空洞的说教与宣讲。

我在想,今年的春节电影,不再是以前的赤裸裸的男欢女爱式的煽情电影了,不再是宣传都市俊男靓女与豪华富有之人的你亲我爱与钩心斗角了,不再是比富竞豪奢的演绎了。而是让电影回归教化,回归正能量的传播,回归艺术的本真了。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4)

总体效果:电影的信息量很大,而本人的表述力有限。让我想要再刷一遍原著,等电影有了线上版,再带着孩子刷一次。

演技方面:刘德华>李雪健>沙溢>丫丫(剧中刘德华女儿)>吴京。

个人感觉应该是刘德华演艺生涯至今为止最顶峰的作品。把一个近乎疯魔的父亲和顶级科学家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剧情方面: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是个伪科幻迷。《流浪地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在宏观叙事上的'震撼和在哲学上的启发。原著我也拜读过,但无论是《流浪地球》,《三体》,还是带给刘慈欣诸多启发的《太空漫游》我都读得一知半解。

前后两部影版讲得都是流浪地球刹车时代的故事,后面还有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影版主创的野心还是很大的,期待流浪地球能拍上七部,结结实实的打造一个幻想宇宙,最终能成功的把我们的小破球送到2500年之后目标星系的新家园!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5)

02:人物饰演

为实现妻子最后的愿望,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带她回到上海老家。

曾经热闹繁华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在阳台上畅想对于家的回忆,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意外失去女儿,却因为无尽的思念,开启了一场让女儿获得“永生”的征程。

沙溢饰演的航天员张鹏,是全片的搞笑担当,也是眼泪担当。

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为刘培强指明了一条生还之路,那是他作为师父,对徒弟最后的保护。

03:本人观后感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

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整体影片还是充满了对亲情的赞美,对国家的赞美,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讲的就是人类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处理危机!团结没那么容易,面对危机,全人类都要做出选择,人类首先要统一思想,是选择数码化的永生,还是选择生命的延续?在思想尚未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尚未达成之前,所有的战争对象都如开战机的沙溢的一句台词:全都是友军!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6)

今天是正月初四,民间习俗是迎灶神的日子,还有迎财神,初五是财神日,人们做生意的时候喜欢在初五开市,所以在初四这天就要把财神迎回家,等到开市的时候,生意就会兴隆,会越做越红火。

前面我分享过,春节时期建议多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记录片。我也推荐了一些经典电影和纪录片,可以查看我前面的文章分享。

今天下午我们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是今年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评分也可以,影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国内的科幻片的水平可以和美丽国的好莱坞媲美了。

我们喜欢的演员吴京还有刘德华,吴京的个人总票房在2023年1月24日已经达到了300亿元,成为了国内影视票房第一人。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是科幻书籍《三体》的作者,电影导演是郭帆,继《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后,用了4年时间来打磨《流浪地球2》,除了剧情之外,在视觉方面,第二部进行了全面升级,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特效镜头。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格局也更加宏大。国际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面对人类集体危机,人类更应该相信团结,生命和希望。

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我们不是舍弃,而是呼吁地球人一起守护地球这个家,这是国人的故土情怀和大国担当,电影立足本土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观。

2019年到现在2023年1月,其中三年人类经历了疫情灾难,这次疫情也见证了中国人的团结勇气责任和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这些专家也或许担心过,这次疫情能不能顺利渡过;2020年当疫情初现时,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人民军队,他们勇敢的前行和病毒做斗争; 当初火速建设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建设的速度能不能赶上病毒传播的速度;一切都好像是未知的……

面对未知的危险,这些勇敢的人们凝结成了希望和力量。“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7)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先将匈奴王斩首了,再说这狠话,西域各国心服口服,如果你过去了又没把郅之单于的人头挂在马上,你说这话谁理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8)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29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44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44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是为了领航与伴飞,“火种计划”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与《三体》中寄出云天明的大脑是一个思路)。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19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23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9)

大年初二,走进影院观看了由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由郭帆执导,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同名科幻电影。一向不喜欢科幻片的我被这部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更被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深深的感动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阳毁灭之前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的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整个故事设置在冰冷、坚硬和绝望的背景之下,但是处处展现传递着人类的温暖、柔软、爱和希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将这些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给人以内心震撼的效果。

即将死亡的地球到处是巨大的压抑的冰冷的绝望,是一片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色,是随时的崩塌撕裂摧毁,是地球置身于宇宙的渺小,笼罩在木星下的窒息。而如蜉蝣一般甚至远比蜉蝣还要微不足道的人类竟然以“蚍蜉撼树”的“妄想”,紧握着一丝“已经被否”的希望,在无边的死亡里疾行抗争。那一身猩红正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舞动在黑暗的星河世界里;那柔弱的禁不起任何利器的血肉之躯,却搏击着坚硬冷酷的钢筋铁甲;那一滴滑飞的眼泪,一定能滋润出绿色生机和希望。“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画面呈现出来的绝望和人类内心不放弃的希望,一直在强烈地冲突着。

拯救地球需要理智,可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的一句调侃台词,让影片的情感到达了最高潮,情感才是人类最特有的不可失去的最为宝贵最为有力的东西,包括影片最后宏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际主义大救援都不是理智下的判断,而是人类情感的激发。“情感”这种没有形体没有质量没有重量的东西,恰恰是凝聚撕裂、修复崩塌、防护摧毁、战胜绝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是与整个外在的抗争形成对比的最有温度的内在支撑。

整部影片将对比冲突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体积;速度,远近,内外;视觉,听觉等等。镜头冲击直击内心,将全部外在有形的对比转化为人们内在情感无形的对比,渴望生又不畏惧死,处处流露绝望又决不放弃希望,时时争吵又团结一心,恨的背后恰恰是爱,危急紧张中还不忘幽默一下。这或许就是人类能战胜困难冲出险境最根本的东西吧。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0)

下午刚看完流浪地球二,回到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有主动写观后感的冲动。

作为科幻电影,科技感爆棚!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终于再次被流浪地球踹开!里面的各种机械及科幻镜头,把我这个文科生都迷的神魂颠倒。

电影把在整个世界的灾难前,人类团结起来的场面拍的很宏大,同时又非常具有感染力! 电影配乐很用心,情绪渲染到位,同时该留白的时候又恰好留白,尤其是在月球引爆核弹的时候,不需要音乐,也没有任何其他声音,有的只是勇士们按下起爆器的咔嚓声,一声一声敲在人心上! 演员演技在线,尤其赞一下华仔,那眼神里透出的贪婪、盘算、希望,将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甚至多刷的电影,给演员点赞,给导演郭帆点赞,为中国科幻电影点赞!

我觉得是这样。首先我觉得它从定义上来说是个灾难片,很典型的那种商业灾难片,题材是科幻。虽然我不算是科幻爱好者,但是我也被感动到了,是因为我看电影也挺多的。科幻他怎么说还是为了讲故事。

流浪地球包括这两部都是科幻主题。唯一的我们在讲的就是看关于科技进步的,关于人,用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灾难的东西。人类文明精神,这是最核心的。这种东西我很久没有看到。

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在使劲夸这部电影,但是我不得不,还想疯狂夸一下。我一会说一条线,简直我觉得太完美了。太好了。

在剧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这个角色,是一个工程师。在现实世界里面,他的女儿已经车祸死亡了。但是他想将女儿的生命完整永存于“数字生命世界” 550A

moss最开始就是高级版阿尔法狗,依靠算力观察对象并学习,不断自我迭代进化,所以moss有两个诞生基础:计算机硬件水平和观察对象。

moss的诞生是早于电影开场时间点的,550A达到了基本的硬件水平要求,而图恒宇上传图丫丫数字生命正好补齐了观察对象。

550A时期由于算力一般,只能对观察对象进行低效迭代,也就是图丫丫每次只能拥有不到2分钟的生命。

550W时期的关键点出现在图恒宇上传女儿数字生命,由于算力的巨大进步,图丫丫获得了70年生命,说明moss的自我迭代效率进步了几个数量级。

真正的关键节点是就是图恒宇在最后一刻把自己上传,图恒宇数字生命加入被观察对象,对moss的提升是巨大的,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出现了无数组图恒宇和女儿的迭代,也是在这之后550W真正拥有了“moss”这个名字,并策划了之后的木星危机。

moss很有可能在不断迭代中,产生了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对时间的理解,从而在550w的虚拟世界可以穿梭时间之河。

这个,你知道图恒宇最后从丫丫房间推门而入的时候,我当时都傻了。我完全没有预期到这条线,我会自己想想作为一个经常看电影观众是不是剧情会怎么发展,比如他黑化了什么的,我都没想到他竟然复活在数字世界里面,跟他女儿一起敲懂动新世界的密码。

对,我觉得而且他最后包括他这个人,包括他最后做这个事儿就觉得他很合理,他没有让这个人出戏。而且他作为整个大世界观里面可能是这几个人里最渺小的。对,一个工程师。我要高度评价他演的图恒宇这个人物,为什么好,他演出了那种 很偏执,但是不疯魔的那种。

对,爆炸真的。我觉得这个人他内心的一些,就是他的心理活动细节。刘德华用很多非台词的表演。完全让你接受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完全理解他在干什么。就他那双眼睛,我就觉得无敌了。他看不看镜头都是他。

图恒宇第一次用550A复活丫丫的时候,他坚定的跟马主任说我要给她完整一生,

马主任说不行:人死了就是死了 这个就是现实

恒宇立马,他那个眼神立马你一下就懂了,

图恒宇回:你没有资格定义什么是现实。

是,你就知道这个人他要干嘛,你马上就能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第一场戏很短。

而且我觉得特厉害的是马兆演员宁理老师。宁老师能接入好nice。

马老师不得说,也是我这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不是任何一个主角,而是宁理演的对照。我意识到了一个特别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他塑造这个人物。

在这部电影里面,他的戏份不多,你会发现他扮演这个角色明确是要塑造的,是一个相对冰冷的科学家,但是心怀大爱的一个人。

所以其实我觉得他琢磨这人了。对,你会发现他的词频,他的整个对白的词频超快,而且他每一句对白都特别长,但是它中间没有逗号。对他这个人念台词说还对白的时候是特别特别快,你就能感觉到,而且他没有情绪。所以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特冷漠,说话是特别冷漠,特别科学家那种。

而且他一直在跟图恒宇强调说,你得面对现实。一开始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冷酷。但你最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内心特别人类文明,心中有大爱的那种科学家。

他在最后地下潜水做任务,启动全球互联网引擎的设备链接时,他牺牲了,他把设备递给图恒宇,示意图恒宇一定要完成任务,说了一句: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这句话出来之后,我觉得宏大的格局出来了。

我理解了,它似乎是另一条另一个方案的。他是研究这套方案的,数字生命,而且是官方的。

电影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说拯救地球的方案里面,有几十种方案,比如有移山计划的,在地球本身接入一万台发射器,带离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家园。有方舟计划,还有一种就是把用什么方法让人脱离肉体,用数字的方式永生存在的。他们科研所跟图恒宇本来是研究这个的,但是后面都没提。应该是放弃了这种方案。

后来他也说了,已经全员法律已经决定了,咱们要选一种方案,数字生命计划不可行。你看他状态,他是一个科学家,他坚信的是作为人类文明本身的就是人类。并不是用虚幻的数字游民生存在幻象中,他说我不想被别人当电子宠物。

我觉得他从他个人来说,他的本质就在这。他希望人类能够真正的通过移山计划飞走。所以我觉得这个移山计划应该是马兆老师非常支持的一个计划。

你看着他特别冷酷,其实它本质来讲是一个对人类充满热情的人,特别热情。热情到了顶点反而显得机械、理智,冷酷。

对,同样,他极度的反对数字生命,有没有可能,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你看他写遗言的时候,他在板上画了一个无限的符号,对,或者他有这方面的浪漫设想,他有这样一个情节在里边,他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人类在物理意义上,在现实意义上,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把数字生命作为一个逃避的归宿,是这个动机是不可取的。但是数字生命本身,在人类摆脱危机之后,它是人类再进一步提升文明这样一个阶段。

电影里面我印象很深的第二个片段就是,300人招募的时候,派宇航员去月球引爆,等于是为了地球的人类家园,派出了这波队员,都是与月球一起引爆的。等于是牺牲自己换取更多的人类文明。类似于告别吧。招募时,大家纷纷举手,义无反顾,场面极其震撼。一个个年轻的宇航员都举手,后来张鹏站出来,说计划交给你们年轻人,我不放心。各国的是50岁以上的航天员站出来。

服了。无言的送别。

我真是服了。而且情绪特别到位,特别克制。在场每个人都是军人。

对,特别厉害。我旁边的,坐我旁边的老哥。狂流眼泪,把那口罩拿下来,哗哗哗的流,就很厉害,这个情绪的渲染。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其中几个泪点应该都集中在张鹏身上。

张鹏,我看见你的徒弟了。

法国的宇航员。对,动作戳刘培强(吴京)三次。

你明显的感到法国的老哥并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你要让我干这个,但我就干了。我就帮你干了。

对,告诉他说,你就是你点他一下,他知道他这个徒弟的脾气,如果没有一个理由他不会走。

他就跟戳的三次告诉刘培强,你师傅让你走。

而且我觉得这点我特感动一点,就算是很沉默的一个场景,这种情感能顺着人类不同国籍的每一个人传在那无声的月面上,就传递开这个寓意。我觉得好,真好,太好,真是太感动了。这场戏的设计我觉得都太好了。

引爆月球计划最后一刻爆炸,最后1分钟,镜头切换到了特写。

法国宇航员:我还是有点紧张,但地球之光要勇敢!

张鹏:地球还是挺美好的

我们与星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这种感觉很特别。我被这个感动。在现在这个时代,现在一个逆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争斗的时代,所有文艺作品都要斗争的时代。但是中国的科幻在讲人类只有团结才能生存。我们在讲要把大腿骨接上。

一万年前,人们一旦大腿骨骨折,大概率就是死亡,但那时候有人照顾了这个股骨断裂的伤者,保护他免受野兽的攻击。 愈合的股骨是人类互助的证明,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万五千年后,当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团结与勇气将延续文明的火种!

他甚至不是集体,他是国际,他是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国家。而且他这个立场使得电影当中的死亡变得不是我们以前传统意义上那种牺牲。对他的一种电影传达出一种莫名的指向全人类的尊重。

他在讲一个情怀,讲一个人关于人类的事。

电影里面很多台词都深深触动了我

比如图恒宇(刘德华饰)的工程师对电子机器狗说:笨笨,你先走,我估计我出不去了。机器狗笨笨:别怕我在呢。这是一种勇敢。

比如周喆(李雪健饰)在最后点火时,义正言辞并且斩钉截铁的说: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倒计时结束再点火。

比如刘培强问Moss高级版阿尔法狗:人类可以活下来吗?

MOSS回答:人类的命运源自人类的选择。

刘培强:我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1)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2)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流浪地球2》是续集也是前传,交代了很多《流浪地球1》遗留下来的问题,我对影片的喜爱,主要来源几个方面:

一、天梯的设计令人震撼。影片中直达太空站的天梯特效太赞了,那真的是无数次闭上眼幻想的场景,因为高科技特效将似乎不切实际的梦想呈现在银幕上,对可见的未来心生敬畏。

二、大爱与小爱的呼应令人感动。影片中刘培强与图恒宇内心的对家庭的小爱与肩负的使命对整个地球人类的大爱环环相扣交错向前递进,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类是如此脆弱不堪,又如此刚毅奋进,对生死的定义,走向新的高度,“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是对生命认知的升华。为拯救地球“50岁以上出列……”奔赴没有归途的'`战场,是人类为大爱战胜小我,是对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也是当下全球人民的共同心声。

三、科幻机器人并没有过多赘述。影片中没有太多的关于机器人的赘述,其中对天体物理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比较妥当,观影期间问了空间物理专业学习的女儿,关于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等类似相关的知识,影片中也是褒奖之至。

《流浪地球2》整体观影感觉很棒,不是图个热闹,是真正将科幻技术,音效视听,情节串联都接近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影片演员阵容强大,都是实力派演员,演技炸裂,观影者身临其境,很容易产生带入感,非常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精选4篇


一个人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看完一部作品后,写下来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就是观后感。观后感写法可以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观后感怎么写才好呢?经过编辑精心整理,推出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篇1)

今天是正月初四,民间习俗是迎灶神的日子,还有迎财神,初五是财神日,人们做生意的时候喜欢在初五开市,所以在初四这天就要把财神迎回家,等到开市的时候,生意就会兴隆,会越做越红火。

前面我分享过,春节时期建议多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记录片。我也推荐了一些经典电影和纪录片,可以查看我前面的文章分享。

今天下午我们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是今年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评分也可以,影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国内的科幻片的水平可以和美丽国的好莱坞媲美了。

我们喜欢的演员吴京还有刘德华,吴京的个人总票房在2023年1月24日已经达到了300亿元,成为了国内影视票房第一人。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是科幻书籍《三体》的作者,电影导演是郭帆,继《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后,用了4年时间来打磨《流浪地球2》,除了剧情之外,在视觉方面,第二部进行了全面升级,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特效镜头。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格局也更加宏大。国际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面对人类集体危机,人类更应该相信团结,生命和希望。

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我们不是舍弃,而是呼吁地球人一起守护地球这个家,这是国人的故土情怀和大国担当,电影立足本土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观。

2019年到现在2023年1月,其中三年人类经历了疫情灾难,这次疫情也见证了中国人的团结勇气责任和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这些专家也或许担心过,这次疫情能不能顺利渡过;2020年当疫情初现时,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人民军队,他们勇敢的前行和病毒做斗争; 当初火速建设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建设的速度能不能赶上病毒传播的速度;一切都好像是未知的……

面对未知的危险,这些勇敢的人们凝结成了希望和力量。“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篇2)

《流浪地球2》是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又不仅是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刚刚看完电影,决定激情写下这篇影评。对于《流浪地球1》个人认为有了科幻的皮,内核却不是大刘的核。但球2,完全是大刘的味道。(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介意慎看)

谢谢郭导!我真是多厨狂喜!竟然可以看见小破球2和《一人之下》的梦幻联动(王道长排面!),还有片尾致敬星际穿越以及和球1的一部分彩蛋联动。(可能还有我没看出来的。啊啊啊啊啊总之科幻迷激动!)

回归正题,从理性来看,文戏部分的确有一点落入俗套煽情的嫌疑(这很刘慈欣,毕竟大刘是出了名的不擅长感情戏)。但时隔四年,流浪地球还是交出了令我这个书粉满意的答卷。

首先,片中背景很现实,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够大量运用可控核聚变发电;太阳凋零也并非不可能;人工智能真正拥有自主意识也许真的会变为现实……这可以说是必然的未来(虽然实现这些技术的时间跨度可能会比影片中的更长),而且球2没有逻辑硬伤。

其次,片子中矛盾冲突的处理与讨论可以看出刘慈欣的痕迹。大刘思考过人和人工智能、人和宇宙、灾难下人和人的关系,在这部影片中均有体现——人工智能会不会有朝一日真的成为智慧生命,到那时该怎么办;作为宇宙中的微尘,我们的文明又该如何存活;个体利益分配不均使文明内部无法团结会不会导致文明的毁灭……这是属于刘慈欣的冷酷而森严的美学。我不能说大刘本质上是悲观的,但在他的笔下,希望是少于失望的。不论是《死神永生》最后让程心执剑的选择还是现实中他对中国科幻的评价,希望中都不时显露悲观的影子。但球2多了一层柔和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是对人类美好品德的信任,坚信我们的牺牲,我们的团结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看见《三体》里最著名的宇宙社会学放在人类和AI之中依然适用,不同的是,球2给了罗辑一个梦,让黑暗森林照进了光(也许只有在人类文明内部才能实现吧)。有人说球2有主旋律的感觉,但我更觉得不论是人类对彼此的爱、希望还是团结,都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它们是主旋律,但也是人类的殊途同归。

最后,说说我印象最深的片段。550w一开始是如此的森严、冷酷,它用最无情的方式逼问刘培强,但到了最后,当它成为了moss——可爱的小苔藓,他也无法理智评判人类的选择……如果人类注定走向灭亡,那光辉的人性是我们来过的证明。

我想,流浪地球计划要进行两千五百年,与之相比,我们渺小的人生又算什么呢?不算什么。但对于计划来说,2500年的100代人,每一代都是参与者——这是文明的延续。我们不知道文明生存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断接近这个答案——在历史的洪流与宇宙138亿年的星辉里。人类或许贪婪、讨厌、固执又一身的毛病,但我想,我不后悔成为人类。

谨以此篇影评谢谢《流浪地球2》,同时,也敬我们幼稚、可笑、渺小,但同样固执、坚强、伟大的勇气。

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篇3)

作为流浪地球1的观众,必然不会错过这部续作,但又不是科幻技术流的爱好者,对各种科幻名词、技术问题没什么兴趣,所以这注定是一篇比较浅尝辄止的观感了。

这部电影震撼,场面宏大,喜欢大片爽感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开头的太空电梯,中间的月球行走,结局的炸月球都是都是相当有看点的场景。

令人泪目的剧情主要集中在刘德华的连接服务器和嗯,和死士炸月球的大场面上,倒计时读秒时令人血脉沸腾。

优缺点也比较明显。

先说缺点,流浪地球2塞的元素过多,它的主线是两条线,一条是移山计划,一条是数字生命,因为夹杂的元素过多,导致在中间的一段,情节有点乱且平,我旁边的小姑娘在中间睡着了,却又在炸月球的时候醒过来开始哭,就很分裂。

如此极端的反应,侧面反映出流浪地球2是一部缺点优点都特别明显的电影,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也会有。

可能因为时长比较偏长,所以想把很多元素塞进去,最后导致的这个局面。

但毫无疑问,它的特效是目前中国科幻电影里最顶尖的特效,和1相比,真实感和想象力都高了很多层次,第一个让我惊叹的点出现在太空电梯,飞速上升的爽感上,高潮部分则在月球的倒计的嗒嗒声。

演员演技方面,沙溢展现了他的正常水平,让人泪目,

吴京并不擅长文戏,所以他这次他聪明的增加了武戏的戏份,并且有一些搞笑情节,客观上减弱了他的文戏尬感,突出了个人的武戏优势,这点上我觉得很聪明,

演技表现最好的当然是刘德华,他的眼神戏相对来说非常老练。

1和2的呼应也很多,很有系列感。

总体来说,喜欢科幻和特效大片电影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但如果不喜欢的话,可能会觉得时间太长,中间部分有点无聊,

至于说12哪个更强?

当然2更强了,是值这个票价的,前提是题材对你的胃口。

这部电影我感觉对中国科幻电影拍摄的突破是很有意义的,有点好莱坞科幻灾难片的范儿了

流浪地球2观后感与启示(篇4)

流浪地球的叙事背景宏大,很多设定充满新意,从电影设计来看,后面还会有三和四,有类似星际穿越的设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节来说不可避免就会可预测(吴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来)。有些段落也略显俗套(在最后一秒终于联网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点我的悲伤是,在面对世界末日时,是有少数人去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数字化人类”和“流量地球”的选择,从电影设定来说,“数字化人类”给了每一个人活在“虚拟”中的机会,且从最后刘得华的结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牺牲(他们没有去地下城的机会)。这些选择,究竟如何正确,又对谁公平。

做选择的权利在少数人的手上。月球即将突破洛希极限,地球发射器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这时点火地球立刻完蛋,不点还有三天时间等死。但是少数人替大家做了决定,这很可能剥夺大多数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时光。我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浓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吴京选择一个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弹,中国代表选择倒计时结束就发动发射器)

误杀2观后感900字精选12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误杀2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当我们看到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时,看完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我们总会想倾诉内心的想法。写观后感要立足于作品本身,同时不可脱离实际,我们在写观后感时,可以把感受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误杀2观后感,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误杀2观后感 篇1

随着沉闷的一声枪响,那一个枪口对准了警察的父亲,安静地倒了下去,一旁的医生推开慌乱的人群,焦急地呼喊着:“让一下,不然就来不及了!”

一旁是打开了胸腔等着心脏移植而心脏却被移植到了另外一个人胸腔里等待的绝望的母亲和无助的儿子,一旁是劫持人质被击毙的父亲……

不多久,父亲那一颗心脏移植到了儿子!

在看完第二遍《误杀2》电影后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那看起来穷凶极恶其实无助无奈的林日朗,看起来斯文优雅实际上罪恶滔天的萨丁,随着正义感十足的警官张正义细致的分析解说,这些隐藏在最深处的真相被一一揭开,为那无私无畏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拯救儿子平凡朴实的父亲呼之欲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敬佩,还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那些人,那些事,在深情的父爱之下,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误杀2观后感 篇2

前两天无事,深夜追了一部《误杀2》,情节虽然似曾相识,话题曲折沉重,但相当煽情。

萤火虫的光太微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见。”

我们都是普通人。的确,我们经常拼尽全力在做的事情,费尽心思在争取的东西,有时轻而易举就能被改变,毫不在意。

就像风摆布草,

冬天摆布金鱼,

最终自然都摆布生命。

生而为人,莫不如此,在劫难逃,偶而也会绝处逢生。

我经常接触肝移植,更懂得生命的脆弱。那个孩子如果得的是肝脏疾病,需要肝脏移植。男主捐献自己一片肝脏就够,肝脏2周后就再生,不至于生命的代价。但即使如此,实际生活中的伦理纠结与代价苦痛,哪有一点容易。

刚好在写的课题,Bio-engineering肝脏方面的。科学总是在不断演进,不舍昼夜,人类从2010年产生构想开始,天然支架的生物工程肝脏,已经在大动物实验中,从活不过3天,到现在超过15天了。只要想得到就做得到。有朝一日,当器官像药物一样可以制造,我们就会解决一大片问题。

剧中竟又见到文咏珊,前两天王晶烂片《倚天屠龙记》里面的赵敏,个人认为超越所有前代,港片的抗把子了,绝对精致,绝对惊艳。让豆瓣评分不至于一滑再滑。

误杀2观后感 篇3

一部片名《误杀2》的影片讲述平凡人的小故事,那是对父亲的赞歌,因为“父亲是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父亲为我们奉献了全部,可我们回报的是什么?

平常都以工作为借口,很少回家,而放假后我打电话告诉爸爸今年年前不回家了,爸爸沉默了片刻:“要是你回来也好住的。”又怕得到我的否定回答,或是让我左右为难不开心赶紧改了口:“没事,你们看着办吧,方便就回,不方便就算了。”然后挂了电话。

听着话筒里的余音,我的心隐隐作痛,一向说一不二的父亲什么时候在儿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忐忑不安?是因为他老了,我长大了吗?是因为他们已经变老他们的地位从强势变成了弱势,而我们从从前的弱势变成了强势了吗?但无论何种原因都是源于爱啊。因为爱我们幼年时期他经常督促我们,管理我们,因为爱,我们成年后他时时牵挂我们,思念我们;因为爱,我们都已中年了,他更加依恋我们。

就像一位朋友讲外公的故事。当自己五十多岁的妈妈回家时,自己一百一十岁临去世的外公还用三轮车载她回家。正如影片最后父亲给孩子留下一封信,舒缓的音乐,深情的独白:“我曾经以为我能一辈子陪在你身边。陪着你上大学,看着你结婚生子,但仔细想想,谁又能陪谁一辈子呢?早晚有一天你会长大,离开家,有自己的生活……”原来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伴随我们生命的每一秒,每一个父母都是生活的勇士。

泪眼朦胧中,我那满脸皱纹,花白头发,弓着腰的父亲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谢谢这部《误杀2》,让我再次感受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原来父爱就是那束光,虽微弱却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的光。

误杀2观后感 篇4

2019年第一部《误杀》横空出世,惊喜了无数喜欢国产犯罪悬疑片的影迷。作为“误杀”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在延续犯罪、悬疑类型,展现父子情感内核的同时,实现了全面升级,将为观众呈现一个全新的角色和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叫林日朗的平平无奇的小人物,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天儿子突发心脏病,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关键时刻“心脏”却被劫走。与此同时,牵扯出一条神秘的器官交易链......

肖央将底层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形体刻画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本属于儿子救命的东西被别人夺走后,他把无奈愤怒刻在眼角、怨恨社会的不公溢于唇边,他谨小慎微地活着,只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但如果世事不公,逼得他不得不反抗,那么他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奋起抗争。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街头上随处可见的芸芸众生,在黑暗的地方散发出微弱的光芒。

但是发光发热是我们的权利,绝对不能被强权误杀!

观影后红了眼眶的我们,都要致敬自己心中最好的父亲。

引用影片最后一句话“献给所有的父亲”。

误杀2观后感 篇5

今晚看完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看着杀气腾腾的片名、开头悬疑的背景音乐、戴着鸭舌帽的男主,这一切都会把人带入一种作案现场的感觉。

果然不错,和我们猜测的如出一辙,男主也就是片中的父亲先是控制医院急诊室,劫持人质,枪杀偷偷潜入的特警,最后被市长秘书萨丁一声令下,强行破门,击毙劫匪。可就在下一秒,剧情立刻反转。随着抽丝剥茧,真相大白,原来影片讲述的是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

影片中的男主林日朗扮演者肖央精湛的演技,丰富的表情,深情的告白,无不诠释着一位父亲的高大形象,这位父亲到底与众人有何不同之处?

一、深爱自己的家庭

爱家庭,爱妻子,爱孩子,男主好像除了工作他都待在家里,要么是二人世界的温馨甜蜜,要么是三人世界的其乐融融。他没有不良嗜好,没有狐朋狗友,更没有无聊的应酬,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亲近自然真情陪伴。在树林里,陪孩子练球练跑;在家里陪孩子学习游戏;孩子的足球比赛更是全家总动员。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时解答孩子的疑难问题,随口一吐就是一精句。孩子捉了萤火虫送给他,无意中放在灯光下就问:“爸爸,为什么萤火虫在灯光下就不亮了呢?”爸爸沉吟了片刻:“因为它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中才看得见。”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直到结尾告白才明白它的含义,原来这微弱的光不就是父亲吗?他虽平凡但爱的深沉,他活得卑微但爱的伟大。

二、勤劳乐观

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位编剧,每天呈现的形象,要么是电脑摊在手上冥思苦想状,要么在推销自己的作品,工作认真努力。但当儿子患病后,他们变得忙碌起来,父亲不仅写剧本,还开摩的,下班后再匆匆忙忙赶往医院,常常是忙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吃饭。如果说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那么乐观就变得如此珍贵。在一个患病的家庭里,在一个内心装满忧伤的深爱孩子的父亲的脸上展现笑容,那是强大的内心绽放的花朵。

影片中父亲衣着简朴,斜挎着黄布包,留着典型的平头,行色匆匆,但无论遇见谁都笑意满面,对邻人是这样,对昔日的同事是这样,对自己的妻子更是这样。没有争吵,没有抱怨,而是勇于担当,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苦难家庭的模范夫妻,尤其是妻子从病床前起身离开,丈夫手拿包子立刻塞给妻子并叮嘱她路上吃。历经苦难的家庭,却有这样的温暖画面,这不仅是修养,更是一个男人的担当,那就是无论自己身处何种境地,留给家人的永远是温情,这才是一个丈夫的责任。

三、勇于牺牲

如果影片仅仅描述一对夫妻为了救儿子,吃苦耐劳,同甘共苦,这就会卷入窠臼的漩涡。电影中的高潮也是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儿子病情不能再等,恰好有个捐献的心脏配型成功,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是前提是必须凑足昂贵的手术费用,如若不然则是器官顺延给下一位患者。无奈之下,这位父亲跑去借了高利贷,高利贷老板也明确告诉他,利息高昂,还不上有可能会被追杀。老板正说着,他看到了一位因还不上钱而被迫害致残的场面,但他仍毅然决然的签了字。

如果是钱能解决的问题真的不是问题,关键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当父亲兴冲冲的捧着钱来到医院,见到主治医生才知道,给孩子准备移植的心脏消失了。他走投无路,但一想到孩子,他只有铤而走险封锁了急诊室,劫持人质。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那颗心脏,因为那颗心脏已经被移植到另外一个病人身上。当他知道这个消息时,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牺牲自己,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儿子。那一刻,泪水破防汹涌之下,正如电影歌词一样,心情从来没有声音,有些人却默默为你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父亲,高大的形象,伟大的奉献精神,他们像萤火虫一样虽微弱,但在黑暗中发出光芒,照亮我们的一方天地。

误杀2观后感 篇6

《误杀2》这部电影,说是讲一个人的犯罪过程,还不如说是一个父亲的伟大事迹。

昨天我们一家人看了《误杀2》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父亲的儿子得了心脏病,好不容易凑齐了200万手术费,最后关头心脏却被劫走,父亲怒了,开启了犯罪过程,可谁能知道,他始终没杀过一个人,最后还是他用自己的心脏救了儿子。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就如一个老警察张正义,他始终都相信林日朗(那位父亲),在最后关头,奋力拯救林日朗,可还是晚了一步,而张正义的同徒弟就不乍的了,要面子,做事特急,差一点就坏了大事。而隐藏角色市长虽然很冷血,不顾小虫(林日朗儿子)的安危,可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世上有那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电影剧情转折套路一个接一个,以为特警死了,没想到林日朗根本没想杀人,本以为一枪过后林日朗死了,没想到金牌挡住了一击,以为攀差是幕后黑手,没想到市长秘书才是。

《误杀2》这部电影,无非是一个父亲的爱组成的。

误杀2观后感 篇7

一个字,绝。

运用叙事蒙太奇,插叙方式让剧情更加悬疑,能达到那种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境。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整部影片的节奏,非常紧凑,没有一句台词和镜头是多余的。有哭有笑有燃点也有惊悚。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医院的医患关系,然后还有治病救人与金钱挂钩后,就有先拿药品治好病,再拿账单要人命,一家子倾家荡产去治病。理想状态下,治病救人天经地义,但是现实中,医院是金钱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良好的医疗,这里我看到了对这一现象的批判。

塑造形象上,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歌《父亲》,筷子兄弟歌手肖央,在这部剧里演主角,演一个父亲,演技炸裂,那一句,“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立马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父亲为我做的'一切。

从意象上讲,萤火虫这个意象选得特别妙,一方面,表达出那种对生活中微弱的希望,另一方面,与萤火虫和灯光做对比,表达出普通老百姓和权势滔天的人物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忍受卑微地活着,但他们不能把我们当虫子一样随意踩死”

“爸爸,为什么灯下的萤火虫不亮了呀?”

“因为,它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见。”

然后孩子的心率下降有倒计时的作用,这是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能铤而走险的伏笔。

现在说缺点就是在创新上不是完全创新吧,颠覆普通抢劫银行这个剧情,《大赢家》也是这样做的,有些剧情有点相同,像孕妇怀孕临产,鸟枪换大炮,还有用一颗心脏永远跳动在自己爱人身体里,这些早在几年前就看过了。但是这种手法又有点像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用前人的文字表达不一样的意思,这也很强。

这里还有一个我觉得特别绝的一个点,就是当两个父亲为了各自的孩子行动时,这个矛盾就又升华了。

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也都有做到,结局,让我明白,误杀。

当所有人在按照原来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却让一个可爱的孩子失去了活的机会,搞垮一个家庭,借高利贷,卖房子,这就是变相的杀人,这就是为什么影片叫做误杀。

父亲没有杀人,但最后还是倒在枪口下,作为执枪者,把枪口对准无辜,执枪为谁?

结局,正义虽然迟到,但最终会到,代价就是一个父亲的生命,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救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是牺牲,是不顾一切,是义无反顾。

也许,悲剧才更能让人反思,去珍惜当下的生活,激起内心的真善美。

误杀2观后感 篇8

《误杀2》没有让我失望呀!

《误杀2》好就好在,林日朗被击毙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林日朗被击毙了,才能把这众生皆苦的世界剥开的更彻底。

创作者,不但要让腐坏暴露,还要让世间的无明也暴露。

林日朗的枪是假的,竟然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这就是世人的无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道以后在有限的甚至是设定好的框架内随波逐流。

林日朗不死,林日朗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好人,因为他要接受审判!林日朗死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伟大父亲。

然而,林日朗虽以一己之命撬动了一个黑色链条,暴露了一串蛀虫,但是林日朗死后,他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呢?

林日朗的死是为了儿子小虫的活,而小虫的生存之路是艰难的,身体的艰难,家庭生活的艰难,林日朗的妻子带着一个病孩子还有巨额的高利贷要还,没有房子,收入微薄,艰难可想而知,哪一样都是一座压人的大山!

所以,有形的腐坏是需要肃清的,但人间里其实还有很多无形的腐坏,就像林日朗他们去申请种种的救助,却不是不符合条件就是流程冗长。

这清朗有爱的人世间,人们需要做的还多的很!

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无论经济多么富裕,无论国家多么强大,这世间终归会有需要帮助的人。

我记得有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期待那美好的人间!

误杀2观后感 篇9

在元旦期间,我去看了电影《误杀2》。思维缜密的布局,跌宕起伏的寂静,伟岸如山的父爱,抗争黑暗的正义等汇聚了它。一位父亲凭借一己之力,拯救病危的儿子,扳倒黑暗权贵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震撼了无数灵魂。从中,我看到了许多。

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他们肩负起一个家庭的重要责任,背负起保护家庭的使命。世界上的幸福并不是我们看到那样光鲜亮丽,其背后承担的压力是无尽的。而电影中的父亲林日朗,为了救病危的儿子到处奔走。钱不够东拼西凑,卖房子,借高利贷。这其中受尽了屈辱。在面对不公切不可抵挡的命运时,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儿子,换他一生健康快乐。

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权力是一把利刃,他可以扭曲人性。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他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颠倒黑白。电影中病危的儿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心脏移植,却被市长接去救自己的儿子,甚至一度将这件事“藏于海底”。当然,邪不压正,当愤怒与正义汇聚成滔天大浪时,任何高高在上也只是尘埃。电影中正义的医生、记者与警察,用良知维护了正义,用行动捍卫了公平。

吃瓜群众的力量

群众的眼睛未必雪亮,他们的认知未必正解。不明真相时,他们就像洪水猛兽一般可以摧毁一座城。他们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对与错全部抛在脑后。他们总觉得跟随才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交流影片中的媒体群众,从认为林日朗是一个好父亲到唾弃他为“杀人犯”,最后误杀他后,一切真相大白是时为他说话的来回波动,足以看出大众心理与“看热闹”心理的力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平等,众生平等。我们不能以感性的对错,高大的权益,渺小的蝼蚁去看人、看物。这部电影突破了传统黑白界限的枷锁,拓宽了对家、社会与人性的认知,令人震撼。

误杀2观后感 篇10

《误杀2》这又是一部影射现实的电影,在电影里,一切都是为了权贵服务,权贵的生命才是生命,普通人的生命像蝼蚁一样不值一提,只要存在特权主义,就有阶级划分,就意味着嚣张跋扈和草菅人命同样会存在,普通人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这样的世道只能是水深火热,用孟子的话形容就是率兽而食人。电影里的林日郎是一个普通人,日常会开摩的赚钱,任何阶层都有自身的活法,开始都会安于现状,可一旦遇到生命被威胁了,那么仇恨和怒火就会取代冷静,然后怒发冲冠,铤而走险,不顾一切。林家儿子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林日郎到处筹钱,没有钱医院就会立即给别人做手术,这项手术需求的人很多,有的权贵一把年纪了还想自己的血液新鲜,身体器官年青化。林日郎冒险去借高利贷这是他第一次走投无路,他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他根本没钱还,可医院也很唯利是图,没钱就不会做手术,底层人的身边也都是穷人,借几百万谁也没有,似乎借高利贷是唯一的出路。不过高利贷见人就贷款也不怕底层人还不了,做这行的真的不怕,如果没钱还会切掉借款人身上的器官,或是胁迫他去贩毒,如果老婆还年青还可以强迫她去卖淫,如果家里还有女儿也会一样掳走,普通人哪里斗得过他们。

老天爷其实也很歧视穷人,就像那些金碧辉煌的庙宇,烧香花几百上千的不可能是扫地的保洁,或是看门的保安,随便上趟山都要破费几千几万的,所以烧香拜佛的都是有钱人,很多都是为富不仁,或作奸犯科,正常人怎么可能会富甲天下,讽刺的是菩萨保护的都是这样的人。原本排期到林家了结果器官直接被取缔,原来是市长的儿子发生车祸急需要器官移植,为了保住儿子的命,这个市长只能违心做事,他让秘书长去办理,医院也不敢得罪官僚,只能顺其自然,最后悲愤交加的只能是像林日郎这样的`底层人。市长的儿子是个纨绔子弟,疏于管教,成天花天酒地,沾花惹草,平日也少不了仗势欺人,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薛蟠。古代的士林也不是这样庸碌活着,多少会做些保民的事,如谢安就临危受命抵抗苻坚南下,范滂、陈蕃都有过登车揽辔,澄清天下之志。电影里的医院见钱眼开,对穷人见死不救,现实中其实也很多这样的,可能跟莆田系有关系,不过比医院更邪恶的当然是那些政客,开始用职权掠夺,后面又想杀人灭口,先是把人推下楼摔死,又设下圈套欺骗林家,然后还想一枪打死林日郎。

林日郎劫持医院是他第二次走投无路下做的决定,面对不公给自己家人带来的残暴,他只好以暴制暴,孤注一掷。市长为了救儿子不惜对别人残暴,萨丁对市长忠心耿耿也很残暴,政客都是一丘之貉,掌握权力的人也就掌握了众生的命。主人如果有了私心就不要奢望部门里的人会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手下违法那部门还有的救,头子违法了就整个部门都沦陷了,不仅帮凶是犯罪者,其他的参与者和沉默者一样都是犯罪者。穷人看不起病全世界现在都差不多,古代有好的医生会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因为古代的欲望还没达到像现在这么可怕的地步。划分阶级的社会里没关系就什么都做不了,不仅看病难,一旦遭遇大灾难,物资供给方面都不会想到普通人,如果全球大撤退了,首先撤退的都是世界各地的富豪,怎么轮也轮不到普通人。电影里面就是权贵一手遮天的天下,那些为权贵服务的人也都个个冷酷无情,比如那些萨丁带来的医生,在手术室里集体看着孩子躺着却无动于衷,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给恶魔服务久了自己也会变成恶魔。电影里的器官捐赠部门也是形同虚设,欺世盗名,以权谋私,别人捐赠了器官,结果医院坐地起价,又或是服务权贵,骨子里就没有想过救治普通人,这真是一个地狱。

捍卫正义是需要牺牲的勇气,同样也要看自身的地位,林日郎他想曝光真相只能选择违法,弄不好还可能被击毙,死了也会被舆论掩盖,普通人的命真的一文不值,特别在权贵把持的城市。像电视台高管李安琪他的职位就可以做曝光真相的事,他不顾领导的劝阻,为了追查真相险些丧命,最后她也因此丢了工作,可见上面的犯罪者远不止市长这几个人。老警察张正义干了一辈子的警察却没有被升职,道理很简单,内部不喜欢他这样充满正义感的人,他这样的人会妨碍大家发财,在坏人眼里好人就是坏人。电影里的那些政客根本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这些人的存在就容易滋生杀人放火,为非作歹,虽然干脏活的人都是下面找的,也正是这些权贵的存在,也就让一座城市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像林日郎家庭那样一贫如洗,勉强维持温饱,如果遇到家人大病那真是束手无策,整个家庭都要焦头烂额,普通人结婚就是受难。有正义感的人几乎都混得不好,不仅被坏人恨,自己同事也恨,特别是高层腐化的环境里,那么正义也就不值一文了,还可能因为正义被诬陷和清洗。

误杀2观后感 篇11

今天观看了《误杀2》这部电影,电影的情节十分曲折,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下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林日朗的父亲为了找出抢走本该移植给自己儿子小虫的心脏的人,劫持了医院,并演了一曲戏。在这过程中他还找出了夺走心脏的人,这个人是权势滔天的市长。最后他决定让市长和主治医生配合他把自己的心脏捐献给他儿子,而他永远的消失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日朗说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些什么!”是啊!都说母爱如水,可总有人忘了父爱如山。影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当他儿子手术急需医疗费时,他想尽办法到处筹钱,当他好不容易凑够手术费时却被告之心脏已经给别人了手术做不了了。万般无奈之下,这位父亲去劫持了医院,演了一曲戏,还查出了幕后真凶。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自己的儿子,延续对儿子无限的爱。

难道他一定要演这出戏吗?不!他可以不演,但这曲戏是他找出幕后黑手的办法,他要把这些人的罪行公布于众;难道他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给儿子吗?不!他可以不给,但他是一位父亲,一位伟大的父亲!他选择牺牲自己来救儿子;难道他就不想继续活下去吗?不!他当然想活下去,但他认为儿子的生命比他的生命重要!所以他才会精心计划出这一切来救他儿子。

再来想想我的爸爸,他也是很爱我的,每一年他都会挤出时间回来给我过生日,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去年过年爸爸让我们每个人选新年礼物,当时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架子鼓,爸爸答应了,但是春节期间物流都停了,没办法及时兑现。爸爸就说,你再想想选一个礼物,架子鼓过一段时间买。我说没关系啊,过段时间也是新年礼物。爸爸立马说:“那可不行,新年礼物是新年礼物,必需马上兑现。架子鼓可以是以后对你的奖励或者是六一礼物。”后来还是给我买了其他的礼物。

在我们讨论母亲温柔细腻的爱时,不也不要忘了父亲那严厉的爱;在我们感受着母亲那双巧手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父亲那双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们感动于母亲细心照顾生病的我们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父亲在外地担心着我们!

误杀2观后感 篇12

2月4日晚上,陪家人一起游逛三合湖湿地公园回来,看了一部妹妹和媳妇推荐的《误杀2》,刚开始以为也就是一般的平常电影,打发打发时间,却给了我惊喜,可以说,算是我看过的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带给我很强震撼的电影,引起了内心的深刻思考、长远思考。

电影大概讲的就是一个父亲的儿子生病了,需要换心脏才能存活,按照制定的公开的社会运行规则,终于等来了匹配的心脏,就在即将准备进入手术室时,却得知心脏被权势之人抢走了。于是父爱的'伟大和蕴藏的无穷力量便爆发了,父亲为了寻求真相,找到幕后使者以及捐出自己的心脏救儿子的故事。

剧中一位父亲的无力、悲痛、挣扎、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影结束,心中除了简单的愤愤不平,更多的是一些思考,有关人性、公平、生命、真相、黑暗……。

妹妹和媳妇都说结局不怎么好,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已经很好了,超乎想象的好。电影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影视效果需求,会有一些包装。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事情,如果在现实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我能够想到的答案:很可能受害者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永远不晓得真相;很可能受害者即使晓得了真相也无能为力,不会做出剧中父亲的挣扎反抗;很可能才刚刚踏上挣扎反抗之路,马上就被击毙灭口了……有很多种可能,但是我想剧中结局的这种可能无疑是众多可能中很好的一种结局了。

人们往往向往着好的大结局,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社会现象,坏的结局才会更多的引起人们心中的思考,带着疑问去探寻答案,这样的思考可能会为以后的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让我循环走不出思考的死胡同,甚至是颠覆我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是那个卫生局局长,我会选择拒绝,如果我是那个院长,我会选择拒绝,但是如果我是那个市长呢?我还会拒绝吗?当这一切涉及到我内心深处最珍贵最柔弱的东西时,我有这个权力地位让我自己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才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思考最深的。

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的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一句话:这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什么芸芸众生?

最后,我想问冥冥宇宙一个问题,如果从来就没有过公平正义,那么我们是仍然追求公平正义要好?还是不追求公平正义,明明确确告诉世人,这世界本就是不公平不正义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900字(精选12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地球2》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