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10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和智慧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受益匪浅,心中拥有不少的想法,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动笔将情绪写进读后感的时候。你知道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当中如何突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1】

xxx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网友的帖子全是对父母的控诉,从工作、到婚姻、到家庭,因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有一个词这些年也比较流行,叫“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的那个家庭,即父母的家。伴随“原生家庭”出现的话语,大多是父母对子女的压制和阻碍,而且这些压制和阻碍通常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们心理疾病的根源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由潜意识唤醒的记忆证实,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遭受了常见痛苦之外的重创,这些痛苦就会深藏在潜意识里,日后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把自己人生不得意完全都归罪于父母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熟,不正确的表现,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示了父母及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是一名医生、人类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和为儿童争取权利的战士。蒙台梭利毕其一生探究“童年的秘密”,宣传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这本《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集中表现,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强大的潜在生命力,他们能自己成长发育,成人(父母和老师)只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即可,过多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成人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耐心等待,才能不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复上演。

蒙台梭利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童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父母平日里“自以为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迫害,那么父母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不成为日后的“祸害”?

1、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

爱孩子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何况我们人类。几乎没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看到那个弱小的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希望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奉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娃娃,没有人会质疑父母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急于保护我们的所有物,尽管这些东西毫无价值。

我们怕婴儿尿床给他穿上不透气的尿不湿;怕自己的物品被孩子弄坏而禁止他们触摸;嫌孩子吵闹把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本能的防御孩子。

孩子幼小时,父母最喜欢让孩子多睡觉,孩子睡着了,父母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当父母想睡懒觉时,他就会阻止早起的孩子,以免扰乱他们的美梦!父母因自己的惰性而选择最轻松的捷径,就是打发孩子睡觉。

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洗脸、吃饭,由于不熟练,肯定会把衣服穿反、洗脸水泼洒一地、饭菜掉在桌子上,父母就有一股冲动想去帮助儿童,下意识地阻止孩子那些缓慢、笨拙的动作。这样做表面是帮助孩子,其实质对成人有好处,他不用打扫全是水渍的地板,不用清理满是饭渣的餐桌。

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这些帮助,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它会压抑儿童,是日后深深伤害儿童的根源。

还有一些父母拼尽全力去挣钱,让孩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丰厚的物质换取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是他们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父母的爱超越了其他任何东西。儿童爱他们的父母,希望待在父母身边,以便能看到他们最亲爱的人。可是成人却毫不觉察,焦躁不安地说,自己没有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

蒙台梭利警告成人:如此深爱父母的幼儿终将长大并消失,没有人再会像他们那样爱父母!

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清楚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造成父母想爱却不会爱的局面!

2、幼小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成长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作为成人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常常会忽略孩子,尤其是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对待他们和一只宠物没什么区别,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暖不受到意外伤害就可以了。等孩子稍稍长大一点,成人自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实施对孩子的各种教育,或者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在家自己教育,当孩子会背几首古诗,会念几个英语单词时,家长们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教育有方。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自己有能力生长,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像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一样,它们根据自然的法则,会自己长大,适应大自然。人也如此。

儿童出生后到独立行走之前,虽然不会说话不能自理,但是这段时间是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他会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传递给他的信息,比如他生活地区的气候条件,抚养他的父母或亲人的人格等,将其转化成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带的孩子像谁!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阶段性发展,即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错过这个阶段,也就错过最好的时机,而缺的课是永远都无法补回的。

蒙台梭利用蝴蝶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蝴蝶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每一个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幼儿也是如此。

蒙台梭利用敏感期来命名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比如说1到3岁是语言敏感的高峰时期,3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到4岁是运动的敏感期,而6到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阶段。

儿童的心理发展,会自己通过“工作”来实现,这里的“工作”是指儿童喜爱的活动,它不是大人眼中的“游戏”,也不是大人口中的“工作”,它是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的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得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生命的本能和人性的特征,儿童喜爱活动,是生命本能的驱使。

所以儿童成长的密码是,儿童自身强大的潜力能使儿童自觉成长,但是儿童会吸收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人格。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相应的敏感期,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自身的成长。

3、了解童年秘密后,父母怎么做?

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从古至今,由于成人社会对儿童的不重视,没有人去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乎每个儿童都是在成人的压抑和阻碍中长大,所以很少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的闭环。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压制,心理受到伤害,长大后留下阴影,导致成人后心理不健康,这样的成人又会压制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一个受伤的孩子长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父母一定要了解“童年的秘密”,从儿童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儿童,面对儿童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儿童成长的各个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帮助,静待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去帮助儿童自己成长,而不是人为的破坏,人为地拔苗助长。

书中多次提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也提出了积极的儿童观:“儿童预示成人,像晨光预示白昼。”在弥尔顿看来,儿童不是无知和任性,而是“知者”,是能够给成年人指路的智者。

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成年人必须要重视儿童及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为儿童建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为帮助儿童,特意做出许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具,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现如今,蒙台梭利教育遍地开花,国内也有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开办了蒙氏班,这样的班因为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收费昂贵!

我对国内蒙氏班没有了解,自然没有发言权,我不清楚上过蒙氏班的孩子是不是在身心发展上比普通孩子要好一些。

不过,我认同蒙台梭利在本书中的观点,父母的许多爱都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实质是压抑和阻碍。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和敏感期却是我之前不曾了解的新概念。

回顾女儿的成长,她已经14岁,自然是错过了所有的敏感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妈妈,只怕女儿的内心已经被我伤害的鲜血淋漓!我相信,像我和我女儿这样的成人和孩子并不是少数,如果没有改变,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只能是乌托邦!

真希望有更多做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能看到这本书,并认真地读懂,那样就少一些受伤害的孩子!父母皆祸害的网友也会少一些!毕竟父母孩子一场是今生最大最珍贵的缘分!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2】

很好的一本书,哪怕是翻开的第一篇章,译者的话看后也很有启发。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也曾经历孩童时刻,可看现在的孩子,却好像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这本书真的有必要读,并且是好好读。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同时走进我们自己。

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也许来得比大学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蒙台梭利”小学,他们认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在那里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并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应该用惩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实根本没有搞清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树,看到了有残枝败叶就不管不问直接砍掉,却不问原因。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等,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教室不应该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学计划将预订的时间内强赛给儿童,而是应该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方式开发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不应按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以每个儿童自发的学习为中心,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重视对每个孩子的个别辅导。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3】

童年的世界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童年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秘密。当我读完《童年的秘密》第一部分,就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未读这本书之前,对于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开其中的谜。阅读了第一部分,透彻理解了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由此深切体会到姐姐带外甥到娘家时,小外甥为什么总是哭闹,那就是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适应过程。揭开可儿童具有两重秩序的秘密(即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自我的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个是内部的,这使儿童意识到自我身体的不一样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可称之为“内部定向”。),对于将来当妈妈的我,大有帮忙,懂得儿童经常哭闹会受到秩序的影响,不去埋没儿童的两重秩序。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能够采用一种帮忙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忙他正常发展”。在那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异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明白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教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教师的根本不一样:一般传统的学校,教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明白要照顾他们,也明白为了教育他们应当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教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理解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4】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虽然得到提高,人们也意识到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只是成人帮助儿童做的表面事情,还没有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紧密联系的。成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错误而落到儿童的身上,从而致使儿童产生心理阴影,难以磨灭。我们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儿童的权利做出不断的和真诚的努力,增强人们的认识,唤醒人们的心灵。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儿童的母亲。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这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这类冲突很难解决,至今仍然被当作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儿童的新领域,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唤醒成人关注儿童的意识,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儿童的教育。

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脾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坏脾气和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同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的对错,我们要实行适当的奖赏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认识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在教育儿童的长期经验中,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成人具有尊严感,儿童也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可是成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心理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诚友好的去接待来访者,他们尊重自己的客人,并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这就证明了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自豪感。

其实在童年时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背上了沉重的责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们互相不理解而产生了矛盾,深深的刺伤了儿童那充满爱的幼小心灵。在文明时代中,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实现人们对相互理解的渴望,让儿童们再一次复活,让他们恢复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5】

>中的“无论哪个时代,人们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态度都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对有意识犯下的错误大动肝火,另一方面又被那些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强力吸引。正是这些无意识的错误中蕴含着进步的秘密,这个秘密超越了已知的以及期望的目标,同时把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进步”,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学练钢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手指不听使唤,不如以前弹奏熟练,其实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是在告诉你一个信号,不要烦躁这正是进步,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迈进。在教学中,孩子们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课上的注意力、倾听等等等等,也许一段时间还是挺好的,但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降低,这也许正是他的秘密,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引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鼓励,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被老师喜欢,喜欢老师的肯定,所以都会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迈进。

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有半年了,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很融洽,孩子们也愿意主动跟你谈心,这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开学时,有的家长嫌我严厉,但是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一入学就能进入状态,引导好的习惯,让家长接受不了,谈话时语气稍有点硬,家长也嫌,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语气方面平时说话就是这样,了解我的都很明白,说好话谁都会说,但是都是为了孩子。经过这一学期的磨合,家长们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处事态度,也能和我更多的沟通,其实做工作就是这样,相互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篇6】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心得阅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父母这个职业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人教的,很多家长往往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小朋友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大人们在无意间留下的。

01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都在无意识地犯错

书中写道,当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压抑时,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这个人通常就是父母和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可能马上就会跳起来,这怎么可能?

真相其实是,父母这种错误往往是在“潜意识”或“无意识”中犯下的。根源在于,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了解。

大人们是如何阻碍儿童成长的?是不是感觉下面的例子就在身边:

小朋友开始走路后,像个无畏的勇士,可父母出于保护,用一个学步车套住他们......

大人们总是潜意识地限制孩子们有目的的动手性活动,例如制止他们重复扭开一个瓶盖、重复打开一个橱门......

其实,小朋友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要一个瓶盖,只要允许他们用某些东西进行同样的活动,就会满意,这是儿童成长的特性。只是父母并不知道,只会觉得孩子在胡闹。

正是父母的这些“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深深地伤害。大人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掌控欲”,让自己去适应孩子们发展的需要。

02儿童“正常化”发展的典型表现和特征

蒙氏教育三个重要特征:强调环境的作用、关注教师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人格。这种教育方法中,儿童和成人角色是颠倒的,教师几乎不用教学,儿童就是活动的中心,小朋友们可以自我学习,随意走动和选择自己的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说,“散养”。

第一所儿童之家,蒙特梭利将这些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典型表现和特征:

重复练习:孩子专注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每一次都很开心,充满活力。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就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秩序感:把一些东西放置整齐是一种对儿童颇有吸引力的工作,孩子们对秩序的敏感度远超大人。

自由选择:面对各种玩具时,孩子们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消除教具的混乱无序和去掉不必要的教具,能更好地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专注。

尊严感:孩子们也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如果因为不懂某些事而受到了来自大人们的责备和嘲笑,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所以大人不要对儿童叫嚷和辱骂,恐吓和嘲笑。

书写与阅读:孩子们对阅读一种天然的探索之心,过于匆忙对儿童解释书中的文字,就可能扼杀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渴望。过早地强求儿童通过书本来识字,对小朋友没有帮助。

身体的发展:在儿童之家里,蒙特梭利没有做任何事情去改善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但是这些儿童身体很健康。健康的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强度,并因此提高他的身体健康程度。

03孩子们与大人的冲突根源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与大人们的冲突?

大人们在用自己面对生活的逻辑来看待孩子,大人努力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同样的逻辑和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对孩子们提供直接的指导和保护。

大人很多时候不是帮助孩子们自己去做事,而是代替他们去做。这也将成为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隐蔽和最有力的的障碍。

一个成年人是不是能够成功、幸福取决于他在童年时付出的努力,所以大人们需要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去理解他们。

教育子女是个大工程,没有捷径、无法速成,只有耐心坚持。孩子的优点、缺点,最初和最终的来源都在父母。引导儿童走在正确的路上,是每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汇总6篇)


您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吗?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真正想要读懂这个作品需要不断的感受书写。下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

xxx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网友的帖子全是对父母的控诉,从工作、到婚姻、到家庭,因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有一个词这些年也比较流行,叫“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的那个家庭,即父母的家。伴随“原生家庭”出现的话语,大多是父母对子女的压制和阻碍,而且这些压制和阻碍通常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们心理疾病的根源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由潜意识唤醒的记忆证实,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遭受了常见痛苦之外的重创,这些痛苦就会深藏在潜意识里,日后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把自己人生不得意完全都归罪于父母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熟,不正确的表现,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示了父母及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是一名医生、人类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和为儿童争取权利的战士。蒙台梭利毕其一生探究“童年的秘密”,宣传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这本《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集中表现,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强大的潜在生命力,他们能自己成长发育,成人(父母和老师)只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即可,过多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成人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耐心等待,才能不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复上演。

蒙台梭利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童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父母平日里“自以为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迫害,那么父母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不成为日后的“祸害”?

1、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

爱孩子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何况我们人类。几乎没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看到那个弱小的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希望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奉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娃娃,没有人会质疑父母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急于保护我们的所有物,尽管这些东西毫无价值。

我们怕婴儿尿床给他穿上不透气的尿不湿;怕自己的物品被孩子弄坏而禁止他们触摸;嫌孩子吵闹把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本能的防御孩子。

孩子幼小时,父母最喜欢让孩子多睡觉,孩子睡着了,父母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当父母想睡懒觉时,他就会阻止早起的孩子,以免扰乱他们的美梦!父母因自己的惰性而选择最轻松的捷径,就是打发孩子睡觉。

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洗脸、吃饭,由于不熟练,肯定会把衣服穿反、洗脸水泼洒一地、饭菜掉在桌子上,父母就有一股冲动想去帮助儿童,下意识地阻止孩子那些缓慢、笨拙的动作。这样做表面是帮助孩子,其实质对成人有好处,他不用打扫全是水渍的地板,不用清理满是饭渣的餐桌。

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这些帮助,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它会压抑儿童,是日后深深伤害儿童的根源。

还有一些父母拼尽全力去挣钱,让孩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丰厚的物质换取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是他们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父母的爱超越了其他任何东西。儿童爱他们的父母,希望待在父母身边,以便能看到他们最亲爱的人。可是成人却毫不觉察,焦躁不安地说,自己没有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

蒙台梭利警告成人:如此深爱父母的幼儿终将长大并消失,没有人再会像他们那样爱父母!

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清楚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造成父母想爱却不会爱的局面!

2、幼小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成长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作为成人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常常会忽略孩子,尤其是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对待他们和一只宠物没什么区别,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暖不受到意外伤害就可以了。等孩子稍稍长大一点,成人自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实施对孩子的各种教育,或者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在家自己教育,当孩子会背几首古诗,会念几个英语单词时,家长们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教育有方。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自己有能力生长,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像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一样,它们根据自然的法则,会自己长大,适应大自然。人也如此。

儿童出生后到独立行走之前,虽然不会说话不能自理,但是这段时间是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他会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传递给他的信息,比如他生活地区的气候条件,抚养他的父母或亲人的人格等,将其转化成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带的孩子像谁!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阶段性发展,即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错过这个阶段,也就错过最好的时机,而缺的课是永远都无法补回的。

蒙台梭利用蝴蝶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蝴蝶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每一个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幼儿也是如此。

蒙台梭利用敏感期来命名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比如说1到3岁是语言敏感的高峰时期,3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到4岁是运动的敏感期,而6到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阶段。

儿童的心理发展,会自己通过“工作”来实现,这里的“工作”是指儿童喜爱的活动,它不是大人眼中的“游戏”,也不是大人口中的“工作”,它是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的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得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生命的本能和人性的特征,儿童喜爱活动,是生命本能的驱使。

所以儿童成长的密码是,儿童自身强大的潜力能使儿童自觉成长,但是儿童会吸收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人格。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相应的敏感期,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自身的成长。

3、了解童年秘密后,父母怎么做?

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从古至今,由于成人社会对儿童的不重视,没有人去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乎每个儿童都是在成人的压抑和阻碍中长大,所以很少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的闭环。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压制,心理受到伤害,长大后留下阴影,导致成人后心理不健康,这样的成人又会压制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一个受伤的孩子长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父母一定要了解“童年的秘密”,从儿童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儿童,面对儿童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儿童成长的各个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帮助,静待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去帮助儿童自己成长,而不是人为的破坏,人为地拔苗助长。

书中多次提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也提出了积极的儿童观:“儿童预示成人,像晨光预示白昼。”在弥尔顿看来,儿童不是无知和任性,而是“知者”,是能够给成年人指路的智者。

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成年人必须要重视儿童及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为儿童建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为帮助儿童,特意做出许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具,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现如今,蒙台梭利教育遍地开花,国内也有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开办了蒙氏班,这样的班因为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收费昂贵!

我对国内蒙氏班没有了解,自然没有发言权,我不清楚上过蒙氏班的孩子是不是在身心发展上比普通孩子要好一些。

不过,我认同蒙台梭利在本书中的观点,父母的许多爱都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实质是压抑和阻碍。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和敏感期却是我之前不曾了解的新概念。

回顾女儿的成长,她已经14岁,自然是错过了所有的敏感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妈妈,只怕女儿的内心已经被我伤害的鲜血淋漓!我相信,像我和我女儿这样的成人和孩子并不是少数,如果没有改变,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只能是乌托邦!

真希望有更多做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能看到这本书,并认真地读懂,那样就少一些受伤害的孩子!父母皆祸害的网友也会少一些!毕竟父母孩子一场是今生最大最珍贵的缘分!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

最近在读《童年的秘密》,才看了前三章,其思想和主张已经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以上就是读后感。的确,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跟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好比灵活的操纵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纵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好比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巨匠。再好比熟悉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熟悉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希奇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布掸子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打动,那种人道,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流放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牢牢束缚,来尝试感触感染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眼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休止生长。与诸君共勉。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5

世上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为我们的民族和人类培养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胜过千万个庸庸碌碌的人。每个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并伴随其一生的。

《童年的秘密》一书,系统而全面地告诉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有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是有区别的,如何科学地去爱,做好孩子爱的导师,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蒙台梭利女士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观念与方法。她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使其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儿童普遍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爱孩子并尊重孩子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和个性自然发展。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倡导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女士倡导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孩子、教育孩子,就必须首先给孩子自由,以促进其自发性地表现自己。但是自由却不等同于放纵和无限制。

“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禁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自由却不放任。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必须保持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童真,警惕自己不要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自觉树立童年意识,谨记,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与追寻,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童年吧。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6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本学术书,其中一些理论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父母、成人开始意识到儿童本能意识的价值,不要轻视孩子,要试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还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开启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束缚和过多的矫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学到很多”。准备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论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学习的地方更多~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1000字模板8篇


也许大家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此时可通过读后感进一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故事,你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读后感写的更好吗?也许下面的“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正合你意!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1)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关系,经常会与朋友讨论关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我有个朋友,曾经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2)

我读这本科学论著读了九个多小时,初读晦涩难懂,期间几次催眠了我,睡着了,可见有多难读。为什么我坚持读完了呢?因为在这本书中,很多一些儿童常见的行为其实是心理出现了偏差,而我们成年人却认为这是正常的,代表着机灵聪明的。好几次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来说说我对此书的理解。

1.儿童不仅作为肉体存在,也是独立的精神实体。抚养者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做这做那,一句舍不得你受累以安慰并掩盖自己内心对财产的贪欲。要知道,我们是孩子的守护者,不是孩子的主权者,孩子是有独立人格,他是自由的。

2.儿童在某种事物上不停重复练习,不要打断他。重复是为了获得理解,证明精神的专注,也显示出人的智慧。这也是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式。

3.抚养者必须提供给儿童适宜的环境,也要有发展儿童能力的觉悟。因为儿童的任务就是构建出一个与他所处的环境、时代、地区和文化相适应的人。如果在这过程中,抚养者给予的环境不适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4.关注儿童的敏感期,并正确地帮助和引导他通过敏感期。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让他从复杂环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以及他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内在敏感性让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但是也让他对另外一些东西漠不关心。所以家长做好观察者的角色,有时候在敏感期受到错误的引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5.抚养者只要理解了通过教育实现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比促进他的智力更重要,那么教育从出生那一刻就应该开始了。

6.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要明白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我理解的只有皮毛而已,更多的却吃不透了。这是一本颠覆我认知的书。看了很多的育儿书,这个理论不错,那个理论也挺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得不到要领,而这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是培养孩子的心灵,在这基础之上,语言,行为,智力,设交之类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了。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3)

阅读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者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很多,特别是在这本书对儿童这件事上,我们成年人缺乏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成年人逐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他的观点的角度来看孩子,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

有时候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多肯定孩子,也多反省自己的行为。

书中说: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本能地开始提防他,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成年人的思想不应该以为孩子是制造麻烦的存在。当孩子们为琐事和无用的东西而疯狂时,别认为自由探索的行为很幼稚,并试图阻止这一切。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探索是令人满足的、有趣的和开心的。例如,孩子会让父母拿东西,吃饭,穿鞋子等等,他们会完全沉溺于这些在成人眼中最简单的事情里。在经过许多尝试,反复探索,会显得兴奋快乐。但成年人不会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动来接手孩子们眼中最难的事情,最终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停下来了,成年人也应该停下来等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经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为我们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许有些动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只小象带着大象群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来,大象就会停下来等着。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

我认为成年人真的应该承认他们的错误,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有时,大人的“冷眼旁观”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心里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看来确实有必要多读书。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4)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我们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护是爱,勇敢的放手也是爱。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他总会长大,总会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5)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资料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资料,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6)

xxx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网友的帖子全是对父母的控诉,从工作、到婚姻、到家庭,因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有一个词这些年也比较流行,叫“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的那个家庭,即父母的家。伴随“原生家庭”出现的话语,大多是父母对子女的压制和阻碍,而且这些压制和阻碍通常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们心理疾病的根源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由潜意识唤醒的记忆证实,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遭受了常见痛苦之外的重创,这些痛苦就会深藏在潜意识里,日后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把自己人生不得意完全都归罪于父母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熟,不正确的表现,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示了父母及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是一名医生、人类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和为儿童争取权利的战士。蒙台梭利毕其一生探究“童年的秘密”,宣传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这本《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集中表现,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强大的潜在生命力,他们能自己成长发育,成人(父母和老师)只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即可,过多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成人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耐心等待,才能不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复上演。

蒙台梭利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童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父母平日里“自以为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迫害,那么父母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不成为日后的“祸害”?

1、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

爱孩子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何况我们人类。几乎没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看到那个弱小的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希望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奉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娃娃,没有人会质疑父母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急于保护我们的所有物,尽管这些东西毫无价值。

我们怕婴儿尿床给他穿上不透气的尿不湿;怕自己的物品被孩子弄坏而禁止他们触摸;嫌孩子吵闹把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本能的防御孩子。

孩子幼小时,父母最喜欢让孩子多睡觉,孩子睡着了,父母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当父母想睡懒觉时,他就会阻止早起的孩子,以免扰乱他们的美梦!父母因自己的惰性而选择最轻松的捷径,就是打发孩子睡觉。

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洗脸、吃饭,由于不熟练,肯定会把衣服穿反、洗脸水泼洒一地、饭菜掉在桌子上,父母就有一股冲动想去帮助儿童,下意识地阻止孩子那些缓慢、笨拙的动作。这样做表面是帮助孩子,其实质对成人有好处,他不用打扫全是水渍的地板,不用清理满是饭渣的餐桌。

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这些帮助,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它会压抑儿童,是日后深深伤害儿童的根源。

还有一些父母拼尽全力去挣钱,让孩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丰厚的物质换取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是他们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父母的爱超越了其他任何东西。儿童爱他们的父母,希望待在父母身边,以便能看到他们最亲爱的人。可是成人却毫不觉察,焦躁不安地说,自己没有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

蒙台梭利警告成人:如此深爱父母的幼儿终将长大并消失,没有人再会像他们那样爱父母!

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清楚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造成父母想爱却不会爱的局面!

2、幼小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成长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作为成人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常常会忽略孩子,尤其是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对待他们和一只宠物没什么区别,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暖不受到意外伤害就可以了。等孩子稍稍长大一点,成人自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实施对孩子的各种教育,或者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在家自己教育,当孩子会背几首古诗,会念几个英语单词时,家长们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教育有方。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自己有能力生长,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像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一样,它们根据自然的法则,会自己长大,适应大自然。人也如此。

儿童出生后到独立行走之前,虽然不会说话不能自理,但是这段时间是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他会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传递给他的信息,比如他生活地区的气候条件,抚养他的父母或亲人的人格等,将其转化成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带的孩子像谁!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阶段性发展,即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错过这个阶段,也就错过最好的时机,而缺的课是永远都无法补回的。

蒙台梭利用蝴蝶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蝴蝶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每一个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幼儿也是如此。

蒙台梭利用敏感期来命名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比如说1到3岁是语言敏感的高峰时期,3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到4岁是运动的敏感期,而6到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阶段。

儿童的心理发展,会自己通过“工作”来实现,这里的“工作”是指儿童喜爱的活动,它不是大人眼中的“游戏”,也不是大人口中的“工作”,它是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的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得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生命的本能和人性的特征,儿童喜爱活动,是生命本能的驱使。

所以儿童成长的密码是,儿童自身强大的潜力能使儿童自觉成长,但是儿童会吸收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人格。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相应的敏感期,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自身的成长。

3、了解童年秘密后,父母怎么做?

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从古至今,由于成人社会对儿童的不重视,没有人去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乎每个儿童都是在成人的压抑和阻碍中长大,所以很少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的闭环。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压制,心理受到伤害,长大后留下阴影,导致成人后心理不健康,这样的成人又会压制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一个受伤的孩子长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父母一定要了解“童年的秘密”,从儿童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儿童,面对儿童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儿童成长的各个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帮助,静待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去帮助儿童自己成长,而不是人为的破坏,人为地拔苗助长。

书中多次提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也提出了积极的儿童观:“儿童预示成人,像晨光预示白昼。”在弥尔顿看来,儿童不是无知和任性,而是“知者”,是能够给成年人指路的智者。

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成年人必须要重视儿童及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为儿童建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为帮助儿童,特意做出许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具,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现如今,蒙台梭利教育遍地开花,国内也有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开办了蒙氏班,这样的班因为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收费昂贵!

我对国内蒙氏班没有了解,自然没有发言权,我不清楚上过蒙氏班的孩子是不是在身心发展上比普通孩子要好一些。

不过,我认同蒙台梭利在本书中的观点,父母的许多爱都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实质是压抑和阻碍。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和敏感期却是我之前不曾了解的新概念。

回顾女儿的成长,她已经14岁,自然是错过了所有的敏感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妈妈,只怕女儿的内心已经被我伤害的鲜血淋漓!我相信,像我和我女儿这样的成人和孩子并不是少数,如果没有改变,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只能是乌托邦!

真希望有更多做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能看到这本书,并认真地读懂,那样就少一些受伤害的孩子!父母皆祸害的网友也会少一些!毕竟父母孩子一场是今生最大最珍贵的缘分!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7)

>中的“无论哪个时代,人们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态度都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对有意识犯下的错误大动肝火,另一方面又被那些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强力吸引。正是这些无意识的错误中蕴含着进步的秘密,这个秘密超越了已知的以及期望的目标,同时把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进步”,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学练钢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手指不听使唤,不如以前弹奏熟练,其实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是在告诉你一个信号,不要烦躁这正是进步,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迈进。在教学中,孩子们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课上的注意力、倾听等等等等,也许一段时间还是挺好的,但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降低,这也许正是他的秘密,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引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鼓励,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被老师喜欢,喜欢老师的肯定,所以都会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迈进。

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有半年了,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很融洽,孩子们也愿意主动跟你谈心,这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开学时,有的家长嫌我严厉,但是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一入学就能进入状态,引导好的习惯,让家长接受不了,谈话时语气稍有点硬,家长也嫌,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语气方面平时说话就是这样,了解我的都很明白,说好话谁都会说,但是都是为了孩子。经过这一学期的磨合,家长们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处事态度,也能和我更多的沟通,其实做工作就是这样,相互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最新童年秘密读后感(篇8)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有关《童年秘密》读后感1000字汇总4篇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以后,不禁为作者优秀的脑洞所震撼。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你知道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吗?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童年秘密》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年秘密》读后感【篇1】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暑假期间,怀着虔诚的学习之心阅读了这本专著,本书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的冲突,并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教会教师和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准确角色和行为。可以说通过阅读我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熟悉,书中提到的有些观点甚至颠覆了以前的认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儿童出生起,我们的心理就被这种思惟所支配:“当心这小孩别让他弄脏任何东西。看住他!提防他”,我们成人对孩子的潜意识就是管控与支配,往往还把这种无尽的管控与支配冠为是对儿童的“爱”与“付出”,须知这种无知的爱往往就是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根源,对于此书中形象的举例:在早期阶段,所有动物的母亲都会小心地保护它们的昆裔,并攻击任何接近其昆裔的人。但是,家畜的这些母性本能经常会遭到破坏或失去。众所周知,母猪甚至会吞噬掉它自己所生下的一窝小猪,相反地,野母猪却是最温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亲之一。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雌虎和雌狮也会吃掉它的幼崽。这就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发展。这形象的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必需要赋予一定自由的环境,良多能力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展,这也深深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儿童的任何学习与能力发展过程需要其自己的空间,不能一味的讲授、管控和支配,当然也不是说任其自由发展,我们应该在这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应该是在一定规则的条件下的自由发展,规则不能太细。那在详细的教育教授教养中怎样进行操纵呢?我以为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例1:作为班主任的我,常常会收到学生之间的告状,好比说某某把我的笔盒弄掉了,谁和谁闹矛盾吵架了,这时老师往往会马上把学生叫来,了解情况,批评教育,错的一方写检讨,甚至告知家长等等,那么这样做解决问题了吗?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可并没有,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成长吗?真正发展了解决与人产生矛盾的能力吗?并没有,原因就在与这一切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支配下进行的,没有给儿童自己解决矛盾的空间,我想教师准确的做法应该止步于了解情况,让儿童自己尝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与引导者,不能作为裁判者。儿童在自主的环境下解决双方矛盾,其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2:在教授教养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授教养任务,一提出问题没几秒钟就但愿学生能马上举手,然后迫不及待的指名回答,或者干脆自己迫不及待的进行讲解,一部门学生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种教授教养效果如何呢?可想而知是不好的,分析儿童的认知发展心理,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自由的空间,教师把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给学生认知与思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打中断学生的思索,强行的进行支配讲授。同样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也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改正,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环境下的能力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书中蒙台梭利说道:“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实在恰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由于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由于如斯,父母和教师必需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熟悉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我想我们家长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布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起码的限制和“指导”。儿童天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童年秘密》读后感【篇2】

蒙台梭利以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训练。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恰是儿童发展的枢纽期。由此,假如幼儿能得到知足其内心需要的流动时,他们就能全神贯注的不中断地反复的训练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春秋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春秋发展阶段。

之因此夸大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中断四周的事物发生了解的爱好,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爱好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爱好的事物不中断地重复训练,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凸起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进步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训练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知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童年秘密》读后感【篇3】

世上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为我们的民族和人类培养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胜过千万个庸庸碌碌的人。每个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并伴随其一生的。

《童年的秘密》一书,系统而全面地告诉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有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是有区别的,如何科学地去爱,做好孩子爱的导师,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蒙台梭利女士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观念与方法。她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使其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儿童普遍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爱孩子并尊重孩子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和个性自然发展。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倡导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女士倡导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孩子、教育孩子,就必须首先给孩子自由,以促进其自发性地表现自己。但是自由却不等同于放纵和无限制。

“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禁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自由却不放任。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必须保持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童真,警惕自己不要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自觉树立童年意识,谨记,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与追寻,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童年吧。

《童年秘密》读后感【篇4】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本学术书,其中一些理论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父母、成人开始意识到儿童本能意识的价值,不要轻视孩子,要试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还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开启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束缚和过多的矫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学到很多”。准备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论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学习的地方更多~

喜欢《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