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教育图书

读后感教育图书

关于读后感教育图书精选6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读后感教育图书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1】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2】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养分品。是的,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们丰盛的常识跟无尽的快活。友人们你们爱好看书吗?今天我想向你们推举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是意大利有名的教育家亚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当初,我还明白的记得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一本好书,能够转变无数人的运气。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这本书重要是写小学生安利柯的成长故事。通过安利柯九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反应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态,并以高贵的爱心感情接洽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活泼的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爱是整篇小说的宗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间间最巨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窗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惹人沉思;这里有让安利柯深认为傲的挚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窄,诺琵斯的狂妄无礼。还有小石匠的朴素可恶,克洛西的刚强不息;完整在用爱去感想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篇是英勇的罗伯特,故事讲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学时,目击了一个小学生在上学的时候,跑到马路旁边,正好有辆马车驶过,眼看小学生要被车子轧着了,罗伯特勇敢地冲了从前把小学生抱开,小学生得救了,可罗伯特却被车子轧伤了脚,脚骨破碎,从此残废了。罗伯特这种舍己救人的精力深深地激动了我,咱们大家都应当向他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如扫烟窗的孩子、感恩、穷人、小缮写员等等。

从我打开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每被书中那些平常人物的平常业绩打动。爱是一种感触,是一种信奉,是一种寻求;,领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一定是空虚而无憾的。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妙的世间。我想爱的教育这本书将会把爱带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爱无处不在!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3】

一张处方,无论多么灵验,也不能包医百病,只有熟谙处方背后的药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郑金洲在其新着《教育碎思》中《教育学本土化的追求》一文中的一个比喻。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教授的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教育学的熏陶。

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学是枯燥的,然而《教育碎思》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教育理论不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被一线教师接受,在郑金洲看来,主要是因为教育“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因此,“教育理论要敢于直面实践。”

郑金洲便是这么做的。《教育碎思》谈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教育学理论,但讨论更多的是教育实践、教育现象。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园暴力”、“师生交往”、“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等,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耳熟能详的话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师范大学的博导,郑金洲坚持到中小学去听课,既显示了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更表明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难怪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便迅速成为一位在教育理论界着述颇丰、影响颇广的年轻理论家。

教育理论家看待教育问题的视角自然与普通教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听课,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一文中,就不啻成了一门学问。“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然后要“观察学生的状态”,“与任课教师攀谈”,“与学生攀谈”,“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并“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员特性”、“言语交互作用”、“非言语行为”、“活动”、“管理”、“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认知水平”、“社会方面”、“情感水平”、“教学材料的使用”以及“时间”等上面;至于课堂纪录,也是有技巧的,可以选择“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图式记录”等多种方式;下课铃响了,不要急着离开,因为“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北师大的石中英教授曾经大力呼吁教师要懂一点“教育哲学”。确实,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在经验的层次徘徊,而永远只是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碎思》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对基本教育概念的分析和阐释,如《何谓“教育观念”》、《何谓“案例”》、《“素质教育”提法的思索》、《“创新教育”的说法成立吗》、《“校本”是什么》、《“教育口号”辨析》、《教育现代化的正与悖》等,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这些名词,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在教育理论者努力要跟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育实践者更要积极向理论学习,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文集中可以学到教育的精髓。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把孩子们扣得太紧了!每次开夕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有一次,上完圆的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圆画出自己想画的图案。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百花齐放”,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圆规下的圆“千姿百态”,创造出了一个由圆组成的美丽世界。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教育大师的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诱导者,带着学生走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应该是一个培植者,培植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5】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着,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读后感教育图书【篇6】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教育图书读后感


教育图书读后感范文一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着,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着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着。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教育图书读后感范文二

一张处方,无论多么灵验,也不能包医百病,只有熟谙处方背后的药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郑金洲在其新着《教育碎思》中《教育学本土化的追求》一文中的一个比喻。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教授的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教育学的熏陶。

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学是枯燥的,然而《教育碎思》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教育理论不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被一线教师接受,在郑金洲看来,主要是因为教育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因此,教育理论要敢于直面实践。

郑金洲便是这么做的。《教育碎思》谈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教育学理论,但讨论更多的是教育实践、教育现象。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园暴力、师生交往、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等,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耳熟能详的话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师范大学的博导,郑金洲坚持到中小学去听课,既显示了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更表明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难怪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便迅速成为一位在教育理论界着述颇丰、影响颇广的年轻理论家。

教育理论家看待教育问题的视角自然与普通教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听课,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一文中,就不啻成了一门学问。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然后要观察学生的状态,与任课教师攀谈,与学生攀谈,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并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员特性、言语交互作用、非言语行为、活动、管理、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认知水平、社会方面、情感水平、教学材料的使用以及时间等上面;至于课堂纪录,也是有技巧的,可以选择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图式记录等多种方式;下课铃响了,不要急着离开,因为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北师大的石中英教授曾经大力呼吁教师要懂一点教育哲学。确实,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在经验的层次徘徊,而永远只是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碎思》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对基本教育概念的分析和阐释,如《何谓教育观念》、《何谓案例》、《素质教育提法的思索》、《创新教育的说法成立吗》、《校本是什么》、《教育口号辨析》、《教育现代化的正与悖》等,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这些名词,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在教育理论者努力要跟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育实践者更要积极向理论学习,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关于读后感朱永新教育精选6篇


书本中有很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大家对于作品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独特的感觉。作品中那些情节使人印象深刻呢?有关“读后感朱永新教育”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带来的。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1

早听说过朱教授及他的《新教育之梦》,本学期学校号召老师们学习,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了一遍《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在阅读中,我不由得被朱教授全新的教育思想所感染。特别是《理想的智育》和《理想的教师》这两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理想的智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教授在阐述“理想的智育”时,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他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这不由让我想到,不久前一位家长找到我,哭着给我诉苦,孩子在家如何自私不听话。更让她接受不了的是,当她生病时,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丝毫的关心。听了家长的话我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让爱做主,用心去教育学生。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渴望被老师关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期待的眼神,孩子们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这样深情地描述: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

爱的阳光;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在工作中我将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营造一个愉悦、自主的空间用爱的智慧和情的温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但愿这个梦能经受生活实践磨练早日实现。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2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之梦中说道:"应该交给学生自警,自诚,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联想起自己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历程,我深深感受到:"确实应该让孩子们在自我激励中成长!"

众所周知,能够自我激励的人便能够面对困难,也渴望克服困难。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激励便是奋发向上,辛勤工作的同义词。而辛勤工作又使你走向成功,带给你自我满足,而且,这种满足远远超出了成功本身。因而那些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获得成功的人,最能完美地体现自我和坚强决心的精神力量。如今的孩子小小年纪,什么也不会,却异常骄傲自满,颇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有些学生更是因为缺乏自我激励的精神,导致许多性质严重的问题,比如使用毒品,酗酒,攻击性强以及对公物肆意破坏等等。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自我激励中成长呢

一,教会孩子期待成功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可获得成功必然要有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过程是一个期待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人的耐心,需要人的经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看到成功的价值所在,给孩子奋斗的动力。然后让孩子掌握熟悉实施这一计划所需要的,所处的环境,将目标更加细致化,并将总目标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使这一计划的实施呈现出阶段性,让他们更加明白取得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取得最终的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接着,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掌握自己的世界,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自我指导能力,让他们更加具有独立性,这样,就更容易让奋斗过程当中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成为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当参与到这一奋斗过程当中来,不时地鼓励与指正,让孩子少走弯路,一同和孩子期待成功,用教育者的热情去感染孩子。

二,为孩子提供机会

朱永新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做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激励中去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使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作文的能力一直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而且他作文时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精益求精,从不修改。在我组织的一次基地活动当中,我有意识地参加了他们那一组的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了各种情境,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细细观察,体验。回到学校后,我又指导他们写一篇有关这次活动的作文。因为有东西可写,这次作文他写得很长,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在他心情愉快时我不失时机地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并当场修改。这次作文我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在作文讲评时我又特意将他作文中的优秀片段制作成课件在全班赏析。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每次作文都很认真,多次主动要求给他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就这样,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从他的进步中我们不难看出给孩子提供机会取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这就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当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们的"心田"中也留下我们辛苦耕耘的足迹。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3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朱永新老师将它解释成了四句话:第一,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第三,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所谓“追求理想”是说,新教育是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教育,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所谓“执著”是说,新教育人在教育的路途中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退缩,都会勇往直前。

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是说把以前教育工作者只作“官人”、“学人”的观念转变为作“农人”,这一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一个“行动家”,凡事要亲身体会、躬身实践,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这一点是要求各个教育工作者团结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建设更优秀的教育队伍。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便是这个道理。

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是说教育要惠及更多的人、更广的地区。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仍需改善,而这种改善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具有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从而积极的投身于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中去,比如社会各界捐助的各种教学设施、各个地区的支教教师等。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4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习惯,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再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了,孩子何尝不快乐呢!

为师者,不断提升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教学,用“心”总结!让我们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5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读后感朱永新教育 篇6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xx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图书读后感(锦集6篇)


期望这篇“图书读后感”足以满足您的内心期待,让您感到满足。每读完一本书,必然会在心中产生新的感悟。读后感是记录个人阅读历程中成长和转变的方式,期望能对您的事业和生活带来帮助!

图书读后感 篇1

《道德的力量》读后感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就对它产生了好感。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拿起这本书,好像是找到了多年失散的朋友,我细细地品味着、欣赏着,生怕错过了每一个字。

书里的故事是选自河北省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中的新闻报道,虽然我没能亲自去聆听那场报告,但是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他们感动了。

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兼制片人陈大惠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他汇报的题目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陈老师连续多年在全国各地推行中华传统文化,使无数人受益,包括做汇报的老师们,他们当中有来自中央党校的教授、专家学者,有企业家和老板,90后的坏女孩,曾经杀人入狱的黑社会老大,欺压丈夫三十多年的妻子,想办法在学生身上榨取利益的"名师",还有一些著名的影视明星……他们几乎代表了生活中各种类型的问题。

影星丁嘉丽当着两千四百名观众的面,痛陈自己堕胎的经历劝诫无知少女,新浪网友曾评论她的所作所为大气凛然,令人感动,称得起是英雄!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书中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启示。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给了我们正确的导向,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弘扬道德,弘扬传统文化就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感谢论坛的老师们。感谢此书的编者们,是他们将道德的光芒传播得更远。

图书读后感 篇2

图书馆菜单页面包含指向其他4个页面的链接:管理页面、搜索页面、图书列表页面和主页面。还有一个可显示用户所借书籍的按纽。如果访问者是图书馆管理员,则菜单界面如图所示。如果访问者不是图书馆管理员,则看到如图所示的界面。非管理员的访问者的界面上没有指向管理员菜单页面的链接。

实现办法:访问者登录时在登录页面上的创建的会话变量Session 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访问者的有关信息,表示它是否是管理员。如果值为1,就表明访问者是一个管理员,则用如下代码写入一个指向管理员页面的链接:

通过按纽B1是否为空来判断要不要显示用户所借图书,利用一个记录集来获取访问者已经借出了的所有图书的列表。

if NOT isempty(Request.Form(”B1“)) then

set RSBooks = conn.Execute (”select BookID, Title from LibBooks where “ _

& ”CheckedOutTo = “ & Session(”EmpID“))

再用循环语句将所借书以表格形式显示出来。

循环将遍历Rsbooks记录集中的每个记录,直到该记录集结束:

该网站中的所有ASP页面都会在访问者访问之前对其进行登录检查。这样就可以避免访问者通过输入某个页面地址然后在没有登录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该页面的情况发生。此外,每个管理页面都要确认访问者是管理员。

管理菜单页面有一个HTML表单,根据选择的按钮的不同,可以进行5种不同的操作:图书的归还、图书的编辑、图书的删除、图书的添加和类别的添加。不管选择了哪一个按钮,该表单都提交人其自身进行处理。

要进行图书的归还、图书的编辑、图书的删除三种操作,须先进行搜索,找到该书后,由图书Book.asp返回一个链接:

这样就将所找到的书的书号BookID、书名Title传递管理者页面。再进行所须操作。共有3个不同的铵纽,可以进行3种操作。若单击“修改”钮:

则重定向到编辑图书页面,同时把Bookid 传递给该页面。

irect “./edit_book.asp?BOOKID=”&request(“BOOKID1”)

将其他的情况需要建立到数据库的连接: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 (“nnection”)

Conn.Open(“FILEDSN=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ODBCData Sourcesms access database.dsn”)

if NOT isempty(Request.Form(“Delete”)) and request(“BOOKID1”)“” then

conn.Execute “delete from LibBooks where BOOKID =”&request(“BOOKID1”)

if (NOT isempty(Request.Form(“checkin”))) and request(“BOOKID1”)“” then

conn.Execute “update LibBooks set checkedoutto= 0, status= 'Available' where BookID=”&Request(“BOOKID1”)

页面中的添加新的种类部分包含一个文本控件和一个选择控件。其中选择控件是用所有已经存在的类别列表进行填充的,包括特殊类别 Top level ,该类别表明当前类别是处于类别层次结构中的最顶层。代码如下:

先用一个记录集来填充父类别选择控件:

set RSCategories = conn.Execute(“select CategoryName from LibCategories order by CategoryName”)

遍历RSCategories记录集中的每个记录,并作为一个选项添加到列表中,而记录集中CategoryName 同时作为显示值和传递值:

本页面还包含一个指向添加图书页面的链接。

搜索页面的代码获取与访问者查找规则相匹配的图书,然后将这些图书显示给访问者。

搜索页面上的表单包含一个选择控件和一个文本控件。选择控件中的选项是用可搜索 的字段填充的:

需要用一个记录集来保存与访问者的查找规则相匹配的记录:

set RSBooks = conn.Execute(”select BookID, Author, Title, Subject from LibBooks where “ _

& Request.Form(”SearchField“) & ” Like '%“ & Request.Form(”SearchCriteria“) & ”%'“)

注意:,符号%表示的是一个广义搜索。这一点类似于ACCESS中的符号*。

然后将所找到的书以表格形式显示出来。代码如下:

图书读后感 篇3

《诸医论》--讲了几位古代著名医家治病的高超技术。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零二。《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是一部大型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时蒋廷锡等重辑,其中《医部全录》凡五二零卷,约九百五十万言,为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诸医论》运用比喻手法和众多的成语典故,对扁鹊、仓公等十六位医家的学术造诣、诊疗特点,予以简要的评议,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第一段颂扬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四位名医,扁鹊的诊断,仓公的巧思,张机的辨证,华佗的手术,各具特色;第二段赞美了唐宋时期的五位医家,孙思邈的自得之妙,庞安时的启秘发微,钱仲阳的因时为变,陈无择的深于鞫谳,许叔微的灵活运用,各有所长;第三段称誉了金元时期的四位大家,张元素的家法,刘完素的寒凉,张从正的三法,李东垣的希声,各得其妙;第四段对南宋三位医生的评论却一反前例,而各具褒贬。

通过阅读《诸医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归纳总结著名医家的治病思路,了解其用药特点,深化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

图书读后感 篇4

近几年来,有关中医文化方面的著作不断涌现,异彩纷呈,颇受读者瞩目。近段时间,图书市场上又悄然出现了一本名为《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的书,作者署名为罗大伦。因平素对中医文化方面的书籍比较感兴趣,于是便买来一本读读,刚开始抱着随意翻看的心态,然而刚读了几页,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作者特别的叙事风格与非常的笔法所吸引,晚上开始起读,忽略了时间,不知不觉中东方已经发白,真有一种“闲坐小窗读诗书,不觉春秋倏忽过”的感觉。

《古代的中医》这本书介绍了古代中医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成才之旅。在每一位医家之后,作者还总结了这位医家最拿手的养生精华奉献给我们现代人。作者考证了大量的史实,以其做过编剧的独特视角,使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环环相扣,非常有画面感,仿佛诸位医家就是你身边的一个熟悉又亲切的老朋友,但内容又绝非虚构,皆有严谨的史学和文献学考证。语言生动有趣,行文流畅,养生部分更是方便可行。该书最早见之于天涯社区的“古代的医生”一帖,目前点击率已近百万。读之者无不在嬉笑怒骂之中潸然泪下。该书不仅对习医者深有启发,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也堪称是一本难得的励志书和养生书!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李东垣、朱丹溪、缪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等七位医家的故事。罗博士以轻松甚至略加些幽默诙谐的笔法,对每位医家的家世、学医、行医治病以及其他生平经历进行详述,徐徐道来,虽是说古人事,但语言却贴近当代生活,贴近时代,甚至网络用语,也被作者信手拈来,化为表述之语。这种风格堪与《明朝那些事儿》的写法相埒。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积,没有令人窒息的长句表述,语言短小精炼,于平凡处更见功底,叙述得如此畅快淋漓,读者读起来也是如饮甘饴,借用一位网友的话,“文采昭然、学识昭然、义气昭然”可概括为对作者才气的评价。

书中讲述的七大名医,在中医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李东垣、朱丹溪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中的两位,喻嘉言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王孟英则是温病学派集大成的著名医家,另外三位也是成就斐然光照后世的医家。这些医家的成长经历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今人借鉴。

“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既然是医家,那么临床实践便应是其突出的成就,尽管徐灵胎是个多面手,对天文、历算、史地、音乐、武术、水利等,亦颇多研究,其音乐著作《乐府传声》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其主要还是以医名彰显于世。

罗博士在书中对这些医家的治病救人的故事(医案)给予了相当分量的描述。每位医家的医案均很多,但限于篇幅所限,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这些医案一一罗列出来,而是精选了一些典型的,既有一定的故事曲折性,又能代表医家临证水平与学术思想的医案,深入浅出地传达给读者,使人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许多中医临床知识,让人轻松而不倦乏,且回味涵永。如果不是对每位医家的著作及学术思想很熟悉的话,要将这些医案进行如此故事化的处理与语言加工,拿捏得如此到位,是不可能的。于此之处,即可见作者用力之深。

七大名医临证治病,屡起沉疴,并不是突兀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是与其勤奋学习分不开的,读书、拜师、勤临床,特别是读医书尤其是医学经典,是其走向名医之路的关键。

如朱丹溪,其母患“脾疼”证,众医束手,丹溪遂发奋学医,研读《素问》,前后凡5年,终于自己治愈了母亲的痼疾;后来有感于庸医误人,在理学老师许谦的殷切盼望下,决心弃儒业医,年已四十,重新钻研《内经》,日夜不辍,历时4年。

缪希雍把家里的医书读完了以后,由于家里贫穷,没有钱再来买医书,于是只好到别人家里去借书来读。“于是,就废寝忘食地苦读,力争把每个句子都记到脑子里,生怕忘记了那句话,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白天的时间不够,就在晚上读;晚上的时间不够,就不睡觉地读,直到东方破晓;到了期限还没有读完,就要叩头作揖给人家陪笑脸,希望人家再宽限一两天。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缪希雍苦读了十年的医书! ”(《古代的中医》)

他们的勤奋精神是令我们今人望尘莫及的!在社会风气日益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左右人们的时候,静下心来读读该书,心灵会受到一种冲击,从这个角度讲该书不失为一本励志类的好书。

同时,读读《古代的中医》,看看这些中医先贤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得知读经典在他们成为名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在今天中国固有文化氛围淡薄,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的中医大师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下,读经典学中医显得更为重要而不可或缺。其实,纵览中医学史,古往今来的名家巨匠,无不是通过熟谙典籍、躬身实践而登上中医药学术高峰的。《灵枢经・序》曰:“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实践证明,在中医人才成长的众多因素中,读经典、学名著是最基本的路径。

当然,此书其他可圈可点的地方颇多,譬如谈养生、医道、医德等方面的内容穿插其中,亦令人受益多多。如把该书比作一座小小宝山的话,笔者相信,读了该书,是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图书读后感 篇5

这本书中,主角是一只乡下上蟋蟀,一只老鼠,一只猫,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这个小男孩看到了一只蟋蟀,小男孩很想养它,可是他的母亲不让他养。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只,老鼠从排水管里出来,与蟋蟀聊天。有一天晚上,老鼠带来了一只猫,这只猫是老鼠的朋友。这只蟋蟀本来不住在纽约,他是趁着人类野餐的时候跑到了野餐盒里,想偷吃东西,结果也掺合着上了火车,他也上了火车,一下车,他就来到了纽约。这只蟋蟀他在纽约还交了两个朋友,也就是那只老鼠和那只猫。

有一天,这个蟋蟀的主人就是那个小男孩去唐人街给蟋蟀买笼子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中国人。有一次,这个小男孩,他养的蟋蟀吃了钱,他就去问问那位中国朋友,为什么他的蟋蟀会吃是钱?有一次,他又去到了那家店,放心啦,还有一个中国绅士。于是两位中国人都请那位小男孩留下来吃顿饭,就当前中国人冯赛先生,拿出了一个中国的袍子拿给小男孩穿。就餐时,他们把所有菜都夹了一点给那只蟋蟀吃。就餐后,两位中国人又给了那个小男孩一些桑叶,让他带回去给蟋蟀吃。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那位中国老士是轻声对冯赛说了些什么,冯赛也低头回了几句。很抱歉没有可以给蟋蟀穿的小袍子。我认为这一段很好玩,很有趣。在这本书中,我认为这只蟋蟀很有趣,她可以用翅膀拉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很多人都很喜欢它,我也不例外。

图书读后感 篇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镇子,名叫奇大无比小镇。里面住着说不清的居民,本杰明是那里的镇长,这个镇子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就在一个周末,人们惊讶地发现:路上四处飘零着字母。这些字母从哪里来的?追随者字母,塔德欧和本杰明镇长来到了一个已经封闭了一年多的图书馆,居然堆满了小山一样的字母,居民都不知说措。

图书馆顿时变成了整个镇子关注的焦点,本杰明和政府议员研究着这个难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可是,他们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没有成功,只得求助于阿卡西奥教授,教授铿锵的演说感染了全镇的人,就像一阵没有方向的风,一分钟都不停留。

瑪嘉是本杰明的女儿,她提出了建议,可是大人们谁也不理她,一天夜里,勇敢的瑪嘉闯进了图书馆,她用心地把字母放到书上,字母并没有掉下来,好像印上去的。她把“写作”的秘密告诉了许多朋友,等到夜晚召集起朋友们一起去图书馆“写作”。后来,全镇的居民知道了这件事,全在图书馆用心“写作”,图书馆的书又复活了。

书是我们生命的活种,我们要爱惜书,多读书。书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们的老师,学无止境!

廉洁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廉洁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1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廉洁教育读本》像一把金钥匙,开启廉洁宝库的大门。又像一位高尚的智者,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严守纪律的孔繁森,弃官寻母的朱寿昌,杀猪立信的曾子,淡泊名利的郑浩明……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其中《曾子杀猪立信》这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写曾子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他的儿子哭着吵着要跟随,而她的妻子则对孩子说:“你别去,回来妈妈杀猪给你吃。”不料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准备杀猪,她制止道自己只是哄骗孩子的,不必当真。曾子却说:“如果不杀猪就是哄骗孩子,教孩子撒谎。”最后,曾子坚持把猪杀了。看到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以前撒谎的我。

记得二年级暑假,我迷恋上了拼装玩具,吵着妈妈给我买拼装。后来妈妈给我钱,让爷爷带我去买。来到玩具店,只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拼装陈列在我眼前。我欣喜若狂,左手一套,右手一套,爱不释手。这时,店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喜欢就多买一套,有折扣哦。”我灵机一动,使出了我的绝招——赖着不走。爷爷看我实在喜欢,只好多买一套给我。带着心爱的拼装,我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质问我:“怎么买两套呢,不是答应只买一套吗?”我只好一边假装摆弄拼装,一边胆怯地说:“店里做活动,买一送一。”我欺骗了妈妈,心里忐忑不安,拼装带给我的快乐瞬间烟消云散。事后,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则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金钱可以买到拼装,却买不到一个人诚实的品质。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啊!”

细细品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让我更清楚地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2

你的字写得比我好,你帮我写作业,我用零花钱给你买一包糖。”我听了,一口回绝:“一包糖?我的嘴才没那么馋呢!”我同桌不死心,继续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两包,两包行了吧?”“谁稀罕你那两包糖呀!你还是快改正这个坏毛病吧,我们俩的笔迹根本就不一样,你休想瞒天过海。”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暗暗庆幸,还好,我当时没有接受同桌的贿赂,要不然我就是不廉洁了。

后来妈妈给我钱,让爷爷带我去买。来到玩具作文店,只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拼装陈列在我眼前。我欣喜若狂,左手一套,右手一套,爱不释手。这时,店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喜欢就多买一套,有折扣哦。”我灵机一动,使出了我的绝招——赖着不走。爷爷看我实在喜欢,只好多买一套给我。带着心爱的拼装,我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质问我:“怎么买两套呢,不是答应只买一套吗?”我只好一边假装摆弄拼装,一边胆怯地说:“店里做活动,买一送一。”我欺骗了妈妈,心里忐忑不安,拼装带给我的快乐瞬间烟消云散。事后,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则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金钱可以买到拼装,却买不到一个人诚实的品质。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啊!”

细细品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让我更清楚地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廉洁教育读本》诚信类中的一篇,短文的题目是《诚信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大家肯定认识吧!他是18世纪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的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他家里孩子多,,父母靠打铁、坐蜡烛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后来,他的哥哥在城里办了一家报纸,富兰克林就去当学徒印刷所有学习排版,为了哥哥不常毒打和责骂富兰克林,他就到别的的城市里去寻找工作,他找了一家报纸,这家报纸是凯谋经营的,当时就收留了他,富兰克林早就知道凯谋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想让他去教他的工人,因为他的工人不熟练,到后来,真的被富兰克林猜对了,凯谋知道富兰克林教好了工人,凯谋就想逼他走,而且一直骂他。

读了这篇小小的短文就给人一个启示:做人要讲诚信,就象富兰克林一样知道凯谋不是好人不是诚心诚意的让他留下,而是让富兰克林把他的工人教熟练,虽然他知道,可是他不马上离开而是做下去,你看,富兰克林他这么讲诚信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4

当今,社会上正创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提倡廉洁文化。什么是廉洁文化呢?就是指我们为事要公道、廉洁,做人还要讲道德,人民之间要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

廉洁这个词,它的意思就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而在现实生活中,廉洁又是另一种意义呢?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从廉洁,国家将繁荣永昌。不廉洁则会产生恶劣影响,导致国家腐败,民不聊生,拖垮整个国家。

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清廉的好官员、好公仆,都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包公、于谦这些好官,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这些人民公仆,他们的事迹影响甚广,深深地扎在人民的心里。

雷锋叔叔的事迹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雷锋叔叔的童年是苦难和不幸的。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们家住一间破茅屋,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为了挡挡风寒,用几捆稻草堵在门口,全家人依偎在一起取暖。上小学时,因为当时小学很少,而且基础很差,有的学校只有一、二年级,有的三、四年级,为了读完小学,雷锋不得不换了4次学校。他经常寄居到亲戚家里上学读书,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很多,经常要自己做饭吃,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实在不容易。他的辛酸经历,让人们知道了雷锋叔叔不仅是为助人为乐的典范,其实也是廉洁克俭的好榜样。

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一个廉洁的榜样,在抗日战争中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稞面。有时候,只吃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进餐,还觉得有些香甜吗,吃多了就觉得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吃饭。警卫员看毛泽东这样非常不忍,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十分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我不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啊。战士们能吃,我也能吃,你要知道,受压迫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快把米饭送回去!”听了这话,他只好把饭送回去。

同学们,我们应当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公民。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5

我看完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出得非常好。它总共分了五类,第一类是廉洁篇,第二类是正义篇,第三类是奉献篇,第四类是勤俭篇,第五类是诚信篇。我读完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知道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廉洁、正义、奉献、勤俭、诚信这五种。

廉洁篇中的清廉将军王建安中,那个王建安特别廉洁。当见军、师领导要驱车陪同他前往厦门某军观察时,将军不让他们跟,当部队领导给他摆一排“首长专座”时,将军拒绝了,当自己的衣服破了,纽扣掉了,都自己缝补~~从这些事件中,都可以使我们知道王建安是一个多么廉洁的将军,我们应该要向王建安学习。

勤俭篇中他是一位科长的儿子中,一位科长应该穿得漂漂亮亮的,衣服非常名贵,可文章中那位科长的儿子却比干部的孩子穿得不多,可见科长对他的儿子是多么得严格啊!我们的家境也不是很好,大多数也只不过是乡村孩子,那么我们就应该节约一点东西。

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廉洁、正义、奉献、勤俭、诚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像他们那些人一样,具有廉洁、正义、奉献、勤俭、诚信五种,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廉洁教育读后感 篇6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书,就像是我的好朋友,它们陪伴我渡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书,又像一台电脑,装着许多的知识,在里面,一个个情景等着我去想象。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近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廉洁教育读本》。

这本书里面既有历史人物,也有现代人物,让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曾经的名人、善人,从寻常百姓到国家总理------书里有很多教我们如何做人的故事,还有一些知识链接、小问题,让我们去思考,每一页还有名人名言,如: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书的内容丰富,分为正义篇、廉洁篇、勤劳篇等等。

大家都知道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书里的一个故事叫《只赚一文钱》,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叫赵二的年轻人,开了一家叫“实惠”的酒楼,一开始因为价格确实实惠,光顾他酒楼的人都变成了回头客,生意非常好,很多时候半天就把酒卖光了,后来,赵二就开始打起坏主意了,首先他把酒碗从大的换成小的,价格确不变,还撒谎说里面放了中草药,顾客们都没怀疑他,再后来,他往就酒里掺水,刚开始的时候,加的少,客人们没感觉,后来越加越多,客人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基本就没有了,赵二很纳闷,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开店的方法,写了两个字“诚信”,赵二猛然醒悟,他终于痛改前非,回复到起先的好酒,并又用回了大碗,他还规定了每桶酒只赚一文钱,生意马上又好起来了。看了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做人要讲诚信的重要性,不能撒谎,要做好孩子。

《廉洁教育读本》中的人物都有很多的闪光点,他们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让自己更完美。好书伴我成长,我将继续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教育类图书读后感


教育类图书读后感范文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文集中可以学到教育的精髓。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把孩子们扣得太紧了!每次开夕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有一次,上完圆的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圆画出自己想画的图案。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百花齐放,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圆规下的圆千姿百态,创造出了一个由圆组成的美丽世界。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教育大师的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诱导者,带着学生走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应该是一个培植者,培植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教育类图书读后感范文二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着,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国学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国学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国学教育读后感。读后感,一般是指看完某一篇或者某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从作者写的作品上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之后。许许多多的感受从脑海中不断的涌现,这时候我们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1)

品性,就是人性的品格。也有其他一些类似的词,比如人品、品德、性情、德性、品格、人性等等,虽然有点差异,但是大家的意思大致差不多,总之就是,国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我们说国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品性,主要的目的还在于说明国学教育不以知识和技能教育为目的。

知识和技能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与此文有着身同感受,作为八零后的我,孩子的基础教育更为重要。现在城市里的孩子都关在钢筋混凝土房子里,生活在电子产品中,沐浴在电磁波下,呼吸着汽车尾气。这些孩子也真可怜。与自然亲近的机会都少之又少。人乃天地之间的灵魂,可人又把自已活埋在自已挖的坑里,真是可笑。教育就像土壤一样,一旦被污染,很难再种出好的苗子。现在综合教育不是很好,把什么都细分划,专业化,似乎也少了些人性。我不是想说教谁,我们大家人类都只是这个时代的产品,未来也许有更高雅的新人类时代。感恩生于这个黄金时代。

感恩古圣先贤,感恩智博老师,感恩伏羲学堂所有老师你们辛苦了。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2)

xx年暑假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3)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如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学习《国学经典》有以下感悟:

首先,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再次,《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4)

敬爱的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是,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安全,永远的警钟!

安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据中国教育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xx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中小学生伤亡人数超过二万五千人,平均每天有将近12名中小学生丧生在车轮之下,而在遭遇意外伤害事故方面,全国平均每天有约有50名中小学生遭遇意外伤害事故.其中溺水占到30%以上,位居第一.在其他安全事故方面,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国旗下演讲稿由范文网提供!

我们的童年不应该被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所充斥!1996年,国家教委等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并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同学们,今天是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我们的身边的安全上吧..我们的安全不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关乎我们的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各界关注我们成长的人.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xx班正式向全体同学发出承诺:

1,上学的时候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来往的车辆.

2,在家要注意用火,用电的安全,正确使用电器,避免意外发生.

3,外出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或老师陪同.遇到陌生人时,不能搭理.

4,在校要注意活动安全.尤其是在上楼梯时,要有秩序,不能追逐打闹.在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玩那些危险的游戏.

亲爱的'同学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就让那些无谓的"离去"少些再少些吧,让"安全的承诺"多些再多些吧!让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从点滴做起,遵守纪律,规范秩序,防范未然,让安全植根于心,让盛开的花朵不再夭折,让温馨的家庭远离遗憾,让美丽的校园更加平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5)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xx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教育读后感(篇6)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读后感教育图书精选6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教育图书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