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冬奥夺冠观后感

冬奥夺冠观后感

冬奥夺冠观后感通用。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冬奥夺冠观后感通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1

二、素材多维解读

我们知道,冠军的头衔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更改国籍的举动背后又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十八岁的美少女,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热爱,什么叫永攀高峰,什么叫内外兼修,什么叫爱国情怀。

01.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从一接触滑雪运动开始,谷爱凌就对滑雪产生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因为热爱,她刻苦训练;因为热爱,她追求卓越。因为热爱,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奥会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动作,从而胜出。

02.自律努力,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她是时间管理大师,她自觉而自律,训练时的自律体现极高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她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必然;学习上的自律,让她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0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说过: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谷爱凌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她的信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冬奥会加油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2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上演惊天一跳,顶住巨大压力夺得个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第8点强调将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爱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网友称作五育并举最生动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政策,其核心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进双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谷爱凌。

谷爱凌夺冠后,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她3岁学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拿到雪联世界杯冠军,18岁冬奥会夺冠,似乎这位青蛙公主俨然为滑雪而生,从小就一直坚持苦练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谷爱凌的挚爱,滑雪只是其中一项。

有意思的是,谷爱凌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决赛前一晚她特意练了练琴,决赛第三跳尽管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运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音乐节奏让她充满自信,最终成功挑战自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谷爱凌即便不出现在冬奥会滑雪赛场,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奥会长跑赛场,伴随耳机里的音乐,想像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尽情撒欢的小鹿;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大赛,海天一色间,仿佛自己踏着冲浪板在海面肆意挥洒,正绘制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谷爱凌的成功与家庭教育当然密不可分。在谈到育儿经时,谷爱凌的妈妈谷燕说: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也许有人会说,谷爱凌小时候也曾在北京的奥数班刷题,谷燕也说过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1年。但这并不是内卷,而是规划和平衡在中美之间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规划好她的学习和众多业余爱好,才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况且谷爱凌6岁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奥数班与去滑雪场都是同样开心。

更难得的是,谷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个小时睡眠时间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谷爱凌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一蹴而就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现实,需要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目的也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子减负的主力军。

只有广大家长进一步改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我们才能拥抱更多彩的未来。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3

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8日上午10点,永定河边的首钢大跳台视野极佳,高空中的风球纹丝不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伟大运动员的诞生。

站在48米高的出发点上,谷爱凌双手下垂,顺着雪坡下滑,雪板高速前进,大跳台将她抛向焦点,翻转、翻转、翻转、翻转身体的旋转将她的视线拽向万里无云的天空,4周半,1620度,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女孩挑战过的一个动作,包括谷爱凌自己。

12秒,落地的瞬间,雪镜布满雾气,眼泪夺眶而出。

她获得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改变了这项运动。

这一刻,她等待了7年。

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叉队从解说席站起来,说:现在,人们把谷爱凌捧得再高,也没问题了。

在这次比赛中,谷爱凌没有使用雪杖,距离她第一次在比赛中放弃使用雪杖不到1年。彼时,是2021年世锦赛,她的手部骨折、拇指撕裂,厚重的石膏和疼痛感让她没办法抓握,而这次的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她说:看别人很容易感觉人家都是完美的。但我不会把所有的生活都放在网上,不会把今天摔倒了,训练不好的事情说出来。

雪板在赛道划出两条流畅的痕迹,在终点线前摩擦出一团团细雪,欢呼声回荡在永定河东岸的茫茫雪野中,那个敏捷飘逸的身影好像还在空中翻腾从最初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谷爱凌便一直与历史和纪录这样的词汇为伴,而就在正式起跳前几天,她说:我也会害怕。

赛后,谷爱凌接受采访时喜极而泣,她说这是人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

随着北京冬奥会,谷爱凌逐渐成了一个最受关注的名字。但绝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天才、学霸、冠军等标签,而谷爱凌的人生远比这些标签丰富、有趣得多。

0.1%的天赋 + 99.9%的热爱。

刚过18岁的谷爱凌,正在她热爱的滑雪领域创下多项历史。谷爱凌说自己愿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运动与人的桥梁。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4

01.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赛事。当时,这一决定震动了美国体育界。谷爱凌说,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适用话题:体育强国

02.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 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5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6

谷爱凌强调,在做其中任何一件事时,她都会尽力保持专注。高效地完成后,再干净利落地切换到下一件事。

专注、高效的习惯带来另一种正循环。谷爱凌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现在,她每天仍会睡够10小时!

我每天能够做这么多事,是因为睡得好,有非常多能量。这个理念,也是母亲教会她的。

有多拼,生活就有多精彩

成功背后,有谷爱凌超出常人的努力。

谈到自己是如何在学校和训练场间无缝切换的,谷爱凌说:从家到太浩湖的雪场有4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车上换衣服,车上吃饭。

她的SAT考试是在训练转场间隙参加的。短暂的时间和瑞士陌生的交通,使她在进考场前,不得不先在雨中奔跑了一公里多。

疫情期间,她一度无法和教练会合,只能找朋友们的教练,一个人问一个问题。没有健身房,她就坚持在家做自重训练,并坚持跑步

谷爱凌始终表达着一个观点这些经历让她的人生变得有趣,对此她十分享受。

世界冠军、学霸、时尚达人、美食家这个充满能量的姑娘大胆地向这些角色靠近。这令人羡慕、惊艳,但却不必惊讶。因为十七岁,正是一个拥有无尽可能和天马行空的灵感的年纪。

谷爱凌平常爱和朋友们一起玩儿。2020年,我觉得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学校的毕业舞会取消了!她希望在上大学后,能交到更多朋友。

她表示,即便拥有许多成功的标签,但并不希望别人对她的印象陷入刻板。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一想到我就是滑雪运动员,我更想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朋友,我是爱凌。

2021年有什么小目标?谷爱凌表示一定会好好备战北京冬奥会,在她看来,这是目前最应专注的事。从她母亲发来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正在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

我希望很快就能回到中国,和大家一起滑,雪道上见!谷爱凌发出了邀约。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7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8

谷爱凌的金牌还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那就是中国历首枚女子雪上的冬奥会金牌。我一直在挑战自己,努力去打破界限。谷爱凌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去打破界限、打破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纪录和这些金牌,让更多的女孩们能觉得她们也可以。

18岁的谷爱凌完成高中学业已经两年了。当年她为了运动的梦想,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专心做两年职业运动员,今年9月她就将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她看来,她和所有18岁的人都一样,我和大家是一样的,我也上补习班,我的成绩也刚刚及格好吗?

谷爱凌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体育塑造了她的人格。我能拿到这个金牌是因为我对这个运动热爱,不是因为我去苦练狂砸。我觉得通过自由式滑雪,塑造了我的人生和我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它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去去体验一下运动的魔力,我觉得这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而且一点压力都没有。真的不要感觉你去做体育必须做成专业的,而是每天去打个篮球,每天去和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个运动,我觉得真的会改变你对人生的感觉。她说。

冬奥夺冠观后感 篇9

2月8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在第三跳祭出左边的1620度高难动作,以188.25分的总分,最后时刻反超成功,拿到冠军。

在学习仅一年时间的情况下,谷爱凌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法国选手勒德最终也感叹:爱凌杀死了比赛!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王芳发自北京

圆梦!

我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在两跳结束后,谷爱凌以182.25分掉到了第三位,落后法国和瑞士选手。这个时候,谷爱凌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让她做个左边的1440,这样就可以确保拿到一枚银牌。但是一枚银牌当然是不足够的,所以我当时决定跳个左边的1620,妈妈就说:当然,这个主动权在你。

谷爱凌在此前的比赛中并没有完成过这个动作,但她却决定在最重要时候挑战自己的历史。在那一秒我在想,如果我不赢的话,我也会对自己感到骄傲,但因为是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能给世界展示我的比赛精神,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不是想打败别人,我只是想做到最好的自己,我想让世界看到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正因为如此,谷爱凌还是向难度发起了挑战。

回想那一刻,谷爱凌说自己并没有压力,而且没有去想压力,而是在想动作。谷爱凌在第三跳前换了音乐,她用音乐来给自己放松,让自己进入到比赛的状态。

下滑、腾空、转体、落地,一切都在谷爱凌的掌控之中,她完成了一个她从未完成过的动作,实现了自己的突破,而最后的得分也没有辜负她的选择。谷爱凌激动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哦,我的天啊!

谷爱凌一直将金牌视为自己的目标。我一两个月前就把桌面设成了奥运金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这一刻,谷爱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挑战!

破历史纪录就是我的目标

谷爱凌的金牌还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那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的冬奥会金牌。我一直在挑战自己,努力去打破界限。谷爱凌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去打破界限、打破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纪录和这些金牌,让更多的女孩们能觉得她们也可以。

18岁的谷爱凌完成高中学业已经两年了。当年她为了运动的梦想,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专心做两年职业运动员,今年9月她就将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她看来,她和所有18岁的人都一样,我和大家是一样的,我也上补习班,我的成绩也刚刚及格好吗?

谷爱凌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体育塑造了她的人格。我能拿到这个金牌是因为我对这个运动热爱,不是因为我去苦练狂砸。我觉得通过自由式滑雪,塑造了我的人生和我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它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去去体验一下运动的魔力,我觉得这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而且一点压力都没有。真的不要感觉你去做体育必须做成专业的,而是每天去打个篮球,每天去和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个运动,我觉得真的会改变你对人生的感觉。她说。

赢家!

热爱才能做得好

谷爱凌说:当我来到北京时,我看到我家附近的中央电视塔,我吃着北京的食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对美国和中国都心存感激,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这两个国家的经历造就了我。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很多人会拿谷爱凌和大坂直美比较。出生在美国的海地日本混血儿大坂直美最终选择代表日本出赛,并且扮演了东京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重要角色。但大坂直美始终都不会说日语,这也让她与日本民众之间添上了厚厚一层隔板。

但谷爱凌不同的是,她的妈妈谷燕在她小时候就给予她中国文化的教育,所以谷爱凌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和大家交流。她喜欢吃烤鸭,甚至可以说出100多片和80多片的区别。她会在暑假时间回到北京,和朋友们一起上补习班,接受奥数的洗礼,可以发出在中国学一星期在美国管一年的感叹。这让人觉得,虽然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却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中国孩子一样。

运动、学习、弹钢琴谷爱凌的爱好非常广泛。更令人惊讶的是,在SAT的考试中,她在满分1600分中拿到1580分。当记者问他,如何在这么多事中取得平衡时,她和大家分享说,要吃好睡好,我每天晚上都要睡10个小时;然后要热爱,你一定要热爱这个事情才会做得好;然后是专注,也许一天就只做一件事,但一定要做好。

更令大家欣赏的是,她总是能说出让人感叹的话。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我的家在哪呢?在一次赞助商的活动中,有媒体问她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当记者问她,对中国花滑运动员朱易遭遇网暴如何看时,谷爱凌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这里摔倒。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尽力而为,但最重要的是她没事。每个人都希望她获得高分,但最想要的还是她自己。我希望人们能对她表现出更多的运动精神和理解。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通用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我们的脑中会多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您是否对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所疑问呢?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夺冠冬奥会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1

03.比起天才的头衔,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爱凌看来,学习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周末、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偷懒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但她对此信心满满: 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赛季首秀,以总分184.25分夺冠。比赛中,谷爱凌成功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动作,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的女运动员。在2021年3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首次征战的谷爱凌斩获2金1铜,获得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2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3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4

谷爱凌再夺金!今天,谷爱凌无悬念地获得个人第二块金牌,也令中国队的金牌数升至8枚。网络上点赞如潮:牛,太棒了,碾压式夺冠!无数的赞美和祝福抛向金牌得主。

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连日来,这位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孩,给人们带来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颜值及独特身世,也平添坊间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披金戴银,王冠加身,19岁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坛。而纯朴的谷爱凌却清楚自身的斤两,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小女孩,喜欢玩、爱美食,甚至在奥运赛场,她也抱着好玩的心态。

这显现着谷爱凌的可爱可贵,阳光、率真、不矫饰。尤其是她对于竞技运动的态度,给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体育思维。

谷爱凌自幼受妈妈影响而爱上冰雪运动。作为获奖无数的冰雪公主,要获得好成绩,艰苦的训练必不可少。谷爱凌其实非常自律,即便在奥运村里,也不曾间断训练。作为极限运动,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一切都视作冰雪之恋的有机部分,从不气馁、放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与金牌结缘,同时,她又令赛事变得更精彩和让人享受。对于重大赛事,人们总是过多强调其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谷爱凌这种享受体育的理念,同样值得点赞。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5

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8日上午10点,永定河边的首钢大跳台视野极佳,高空中的风球纹丝不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伟大运动员的诞生。

站在48米高的出发点上,谷爱凌双手下垂,顺着雪坡下滑,雪板高速前进,大跳台将她抛向焦点,翻转、翻转、翻转、翻转身体的旋转将她的视线拽向万里无云的天空,4周半,1620度,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女孩挑战过的一个动作,包括谷爱凌自己。

12秒,落地的瞬间,雪镜布满雾气,眼泪夺眶而出。

她获得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改变了这项运动。

这一刻,她等待了7年。

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叉队从解说席站起来,说:现在,人们把谷爱凌捧得再高,也没问题了。

在这次比赛中,谷爱凌没有使用雪杖,距离她第一次在比赛中放弃使用雪杖不到1年。彼时,是2021年世锦赛,她的手部骨折、拇指撕裂,厚重的石膏和疼痛感让她没办法抓握,而这次的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她说:看别人很容易感觉人家都是完美的。但我不会把所有的生活都放在网上,不会把今天摔倒了,训练不好的事情说出来。

雪板在赛道划出两条流畅的痕迹,在终点线前摩擦出一团团细雪,欢呼声回荡在永定河东岸的茫茫雪野中,那个敏捷飘逸的身影好像还在空中翻腾从最初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谷爱凌便一直与历史和纪录这样的词汇为伴,而就在正式起跳前几天,她说:我也会害怕。

赛后,谷爱凌接受采访时喜极而泣,她说这是人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

随着北京冬奥会,谷爱凌逐渐成了一个最受关注的名字。但绝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天才、学霸、冠军等标签,而谷爱凌的人生远比这些标签丰富、有趣得多。

0.1%的天赋 + 99.9%的热爱。

刚过18岁的谷爱凌,正在她热爱的滑雪领域创下多项历史。谷爱凌说自己愿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运动与人的桥梁。 ?

冬奥会加油

二、素材多维解读

我们知道,冠军的头衔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更改国籍的举动背后又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十八岁的美少女,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热爱,什么叫永攀高峰,什么叫内外兼修,什么叫爱国情怀。

01.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从一接触滑雪运动开始,谷爱凌就对滑雪产生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因为热爱,她刻苦训练;因为热爱,她追求卓越。因为热爱,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奥会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动作,从而胜出。?

02.自律努力,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她是时间管理大师,她自觉而自律,训练时的自律体现极高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她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必然;学习上的自律,让她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0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说过: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谷爱凌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她的信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冬奥会加油

三、素材解读及运用示例

01.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赛事。当时,这一决定震动了美国体育界。谷爱凌说,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适用话题:体育强国

02.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 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适用话题:兴趣 效率

03.比起天才的头衔,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爱凌看来,学习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周末、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偷懒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但她对此信心满满: 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赛季首秀,以总分184.25分夺冠。比赛中,谷爱凌成功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动作,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的女运动员。在2021年3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首次征战的谷爱凌斩获2金1铜,获得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适用话题:自律,努力,勤奋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适用主题:对理想的热爱,坚持不懈,不言放弃

运用示范: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只有坚持初心并为之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谷爱凌从小就有着对冰雪事业的热爱,儿时的她就早早进入了专业滑雪队,即使在训练过程中有过挫折与疼痛,她也一直坚持,永不放弃。她的理想就是为祖国赢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为祖国创造更高的荣誉。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坚持和对滑雪的热爱,谷爱凌在比赛中也收获了不少金牌,并获得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她朝着自己的理想不停奔赴着,热爱与坚持让她朝着成功迈进!?

四、谷爱凌语录

1.热爱是成功的基础。

2.天才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努力,平衡与自律。

3.当你有机会尝试某件事时,一定要去做,最坏的情况莫过于你不喜欢他。

4.只要在各种爱好中找到平衡,这样在每个部分都会更加专心,也更有效率。

5.我觉得青年对我来说就是机会,这是你最有活力的时候,你应该尝试更多东西,找到自己的热爱,哪怕是自己害怕的,也要勇敢去尝试。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6

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8日上午10点,永定河边的首钢大跳台视野极佳,高空中的风球纹丝不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伟大运动员的诞生。

站在48米高的出发点上,谷爱凌双手下垂,顺着雪坡下滑,雪板高速前进,大跳台将她抛向焦点,翻转、翻转、翻转、翻转身体的旋转将她的视线拽向万里无云的天空,4周半,1620度,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女孩挑战过的一个动作,包括谷爱凌自己。

12秒,落地的瞬间,雪镜布满雾气,眼泪夺眶而出。

她获得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改变了这项运动。

这一刻,她等待了7年。

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叉队从解说席站起来,说:现在,人们把谷爱凌捧得再高,也没问题了。

在这次比赛中,谷爱凌没有使用雪杖,距离她第一次在比赛中放弃使用雪杖不到1年。彼时,是2021年世锦赛,她的手部骨折、拇指撕裂,厚重的石膏和疼痛感让她没办法抓握,而这次的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她说:看别人很容易感觉人家都是完美的。但我不会把所有的生活都放在网上,不会把今天摔倒了,训练不好的事情说出来。

雪板在赛道划出两条流畅的痕迹,在终点线前摩擦出一团团细雪,欢呼声回荡在永定河东岸的茫茫雪野中,那个敏捷飘逸的身影好像还在空中翻腾从最初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谷爱凌便一直与历史和纪录这样的词汇为伴,而就在正式起跳前几天,她说:我也会害怕。

赛后,谷爱凌接受采访时喜极而泣,她说这是人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

随着北京冬奥会,谷爱凌逐渐成了一个最受关注的名字。但绝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天才、学霸、冠军等标签,而谷爱凌的人生远比这些标签丰富、有趣得多。

0.1%的天赋 + 99.9%的热爱。

刚过18岁的谷爱凌,正在她热爱的滑雪领域创下多项历史。谷爱凌说自己愿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运动与人的桥梁。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7

2月8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在第三跳祭出左边的1620度高难动作,以188.25分的总分,最后时刻反超成功,拿到冠军。

在学习仅一年时间的情况下,谷爱凌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法国选手勒德最终也感叹:爱凌杀死了比赛!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王芳发自北京

圆梦!

我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在两跳结束后,谷爱凌以182.25分掉到了第三位,落后法国和瑞士选手。这个时候,谷爱凌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让她做个左边的1440,这样就可以确保拿到一枚银牌。但是一枚银牌当然是不足够的,所以我当时决定跳个左边的1620,妈妈就说:当然,这个主动权在你。

谷爱凌在此前的比赛中并没有完成过这个动作,但她却决定在最重要时候挑战自己的历史。在那一秒我在想,如果我不赢的话,我也会对自己感到骄傲,但因为是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能给世界展示我的比赛精神,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不是想打败别人,我只是想做到最好的自己,我想让世界看到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正因为如此,谷爱凌还是向难度发起了挑战。

回想那一刻,谷爱凌说自己并没有压力,而且没有去想压力,而是在想动作。谷爱凌在第三跳前换了音乐,她用音乐来给自己放松,让自己进入到比赛的状态。

下滑、腾空、转体、落地,一切都在谷爱凌的掌控之中,她完成了一个她从未完成过的动作,实现了自己的突破,而最后的得分也没有辜负她的选择。谷爱凌激动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哦,我的天啊!

谷爱凌一直将金牌视为自己的目标。我一两个月前就把桌面设成了奥运金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这一刻,谷爱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挑战!

破历史纪录就是我的目标

谷爱凌的金牌还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那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的冬奥会金牌。我一直在挑战自己,努力去打破界限。谷爱凌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去打破界限、打破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纪录和这些金牌,让更多的女孩们能觉得她们也可以。

18岁的谷爱凌完成高中学业已经两年了。当年她为了运动的梦想,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专心做两年职业运动员,今年9月她就将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她看来,她和所有18岁的人都一样,我和大家是一样的,我也上补习班,我的成绩也刚刚及格好吗?

谷爱凌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体育塑造了她的人格。我能拿到这个金牌是因为我对这个运动热爱,不是因为我去苦练狂砸。我觉得通过自由式滑雪,塑造了我的人生和我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它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去去体验一下运动的魔力,我觉得这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而且一点压力都没有。真的不要感觉你去做体育必须做成专业的,而是每天去打个篮球,每天去和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个运动,我觉得真的会改变你对人生的感觉。她说。

赢家!

热爱才能做得好

谷爱凌说:当我来到北京时,我看到我家附近的中央电视塔,我吃着北京的食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对美国和中国都心存感激,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这两个国家的经历造就了我。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很多人会拿谷爱凌和大坂直美比较。出生在美国的海地日本混血儿大坂直美最终选择代表日本出赛,并且扮演了东京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重要角色。但大坂直美始终都不会说日语,这也让她与日本民众之间添上了厚厚一层隔板。

但谷爱凌不同的是,她的妈妈谷燕在她小时候就给予她中国文化的教育,所以谷爱凌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和大家交流。她喜欢吃烤鸭,甚至可以说出100多片和80多片的区别。她会在暑假时间回到北京,和朋友们一起上补习班,接受奥数的洗礼,可以发出在中国学一星期在美国管一年的感叹。这让人觉得,虽然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却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中国孩子一样。

运动、学习、弹钢琴谷爱凌的爱好非常广泛。更令人惊讶的是,在SAT的考试中,她在满分1600分中拿到1580分。当记者问他,如何在这么多事中取得平衡时,她和大家分享说,要吃好睡好,我每天晚上都要睡10个小时;然后要热爱,你一定要热爱这个事情才会做得好;然后是专注,也许一天就只做一件事,但一定要做好。

更令大家欣赏的是,她总是能说出让人感叹的话。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我的家在哪呢?在一次赞助商的活动中,有媒体问她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当记者问她,对中国花滑运动员朱易遭遇网暴如何看时,谷爱凌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这里摔倒。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尽力而为,但最重要的是她没事。每个人都希望她获得高分,但最想要的还是她自己。我希望人们能对她表现出更多的运动精神和理解。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精选


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才好呢?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想要写好观后感,首先要在作品中得到感悟,出于您的需要,我们为您提供夺冠冬奥会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1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2

谷爱凌再夺金!今天,谷爱凌无悬念地获得个人第二块金牌,也令中国队的金牌数升至8枚。网络上点赞如潮:牛,太棒了,碾压式夺冠!无数的赞美和祝福抛向金牌得主。

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连日来,这位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孩,给人们带来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颜值及独特身世,也平添坊间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披金戴银,王冠加身,19岁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坛。而纯朴的谷爱凌却清楚自身的斤两,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小女孩,喜欢玩、爱美食,甚至在奥运赛场,她也抱着好玩的心态。

这显现着谷爱凌的可爱可贵,阳光、率真、不矫饰。尤其是她对于竞技运动的态度,给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体育思维。

谷爱凌自幼受妈妈影响而爱上冰雪运动。作为获奖无数的冰雪公主,要获得好成绩,艰苦的训练必不可少。谷爱凌其实非常自律,即便在奥运村里,也不曾间断训练。作为极限运动,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一切都视作冰雪之恋的有机部分,从不气馁、放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与金牌结缘,同时,她又令赛事变得更精彩和让人享受。对于重大赛事,人们总是过多强调其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谷爱凌这种享受体育的理念,同样值得点赞。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3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4

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8日上午10点,永定河边的首钢大跳台视野极佳,高空中的风球纹丝不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伟大运动员的诞生。

站在48米高的出发点上,谷爱凌双手下垂,顺着雪坡下滑,雪板高速前进,大跳台将她抛向焦点,翻转、翻转、翻转、翻转身体的旋转将她的视线拽向万里无云的天空,4周半,1620度,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女孩挑战过的一个动作,包括谷爱凌自己。

12秒,落地的瞬间,雪镜布满雾气,眼泪夺眶而出。

她获得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改变了这项运动。

这一刻,她等待了7年。

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叉队从解说席站起来,说:现在,人们把谷爱凌捧得再高,也没问题了。

在这次比赛中,谷爱凌没有使用雪杖,距离她第一次在比赛中放弃使用雪杖不到1年。彼时,是2021年世锦赛,她的手部骨折、拇指撕裂,厚重的石膏和疼痛感让她没办法抓握,而这次的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她说:看别人很容易感觉人家都是完美的。但我不会把所有的生活都放在网上,不会把今天摔倒了,训练不好的事情说出来。

雪板在赛道划出两条流畅的痕迹,在终点线前摩擦出一团团细雪,欢呼声回荡在永定河东岸的茫茫雪野中,那个敏捷飘逸的身影好像还在空中翻腾从最初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谷爱凌便一直与历史和纪录这样的词汇为伴,而就在正式起跳前几天,她说:我也会害怕。

赛后,谷爱凌接受采访时喜极而泣,她说这是人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

随着北京冬奥会,谷爱凌逐渐成了一个最受关注的名字。但绝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天才、学霸、冠军等标签,而谷爱凌的人生远比这些标签丰富、有趣得多。

0.1%的天赋 + 99.9%的热爱。

刚过18岁的谷爱凌,正在她热爱的滑雪领域创下多项历史。谷爱凌说自己愿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运动与人的桥梁。 ?

冬奥会加油

二、素材多维解读

我们知道,冠军的头衔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更改国籍的举动背后又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十八岁的美少女,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热爱,什么叫永攀高峰,什么叫内外兼修,什么叫爱国情怀。

01.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从一接触滑雪运动开始,谷爱凌就对滑雪产生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因为热爱,她刻苦训练;因为热爱,她追求卓越。因为热爱,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奥会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动作,从而胜出。?

02.自律努力,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她是时间管理大师,她自觉而自律,训练时的自律体现极高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她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必然;学习上的自律,让她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0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说过: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谷爱凌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她的信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冬奥会加油

三、素材解读及运用示例

01.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赛事。当时,这一决定震动了美国体育界。谷爱凌说,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适用话题:体育强国

02.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 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适用话题:兴趣 效率

03.比起天才的头衔,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爱凌看来,学习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周末、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偷懒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但她对此信心满满: 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赛季首秀,以总分184.25分夺冠。比赛中,谷爱凌成功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动作,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的女运动员。在2021年3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首次征战的谷爱凌斩获2金1铜,获得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适用话题:自律,努力,勤奋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适用主题:对理想的热爱,坚持不懈,不言放弃

运用示范: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只有坚持初心并为之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谷爱凌从小就有着对冰雪事业的热爱,儿时的她就早早进入了专业滑雪队,即使在训练过程中有过挫折与疼痛,她也一直坚持,永不放弃。她的理想就是为祖国赢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为祖国创造更高的荣誉。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坚持和对滑雪的热爱,谷爱凌在比赛中也收获了不少金牌,并获得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她朝着自己的理想不停奔赴着,热爱与坚持让她朝着成功迈进!?

四、谷爱凌语录

1.热爱是成功的基础。

2.天才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努力,平衡与自律。

3.当你有机会尝试某件事时,一定要去做,最坏的情况莫过于你不喜欢他。

4.只要在各种爱好中找到平衡,这样在每个部分都会更加专心,也更有效率。

5.我觉得青年对我来说就是机会,这是你最有活力的时候,你应该尝试更多东西,找到自己的热爱,哪怕是自己害怕的,也要勇敢去尝试。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5

01.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赛事。当时,这一决定震动了美国体育界。谷爱凌说,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适用话题:体育强国

02.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 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6

谷爱凌说:当我来到北京时,我看到我家附近的中央电视塔,我吃着北京的食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对美国和中国都心存感激,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这两个国家的经历造就了我。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很多人会拿谷爱凌和大坂直美比较。出生在美国的海地日本混血儿大坂直美最终选择代表日本出赛,并且扮演了东京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重要角色。但大坂直美始终都不会说日语,这也让她与日本民众之间添上了厚厚一层隔板。

但谷爱凌不同的是,她的妈妈谷燕在她小时候就给予她中国文化的教育,所以谷爱凌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和大家交流。她喜欢吃烤鸭,甚至可以说出100多片和80多片的区别。她会在暑假时间回到北京,和朋友们一起上补习班,接受奥数的洗礼,可以发出在中国学一星期在美国管一年的感叹。这让人觉得,虽然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却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中国孩子一样。

运动、学习、弹钢琴谷爱凌的爱好非常广泛。更令人惊讶的是,在SAT的考试中,她在满分1600分中拿到1580分。当记者问他,如何在这么多事中取得平衡时,她和大家分享说,要吃好睡好,我每天晚上都要睡10个小时;然后要热爱,你一定要热爱这个事情才会做得好;然后是专注,也许一天就只做一件事,但一定要做好。

更令大家欣赏的是,她总是能说出让人感叹的话。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我的家在哪呢?在一次赞助商的活动中,有媒体问她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当记者问她,对中国花滑运动员朱易遭遇网暴如何看时,谷爱凌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这里摔倒。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尽力而为,但最重要的是她没事。每个人都希望她获得高分,但最想要的还是她自己。我希望人们能对她表现出更多的运动精神和理解。

夺冠冬奥会观后感 篇7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上演惊天一跳,顶住巨大压力夺得个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第8点强调将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爱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网友称作五育并举最生动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政策,其核心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进双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谷爱凌。

谷爱凌夺冠后,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她3岁学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拿到雪联世界杯冠军,18岁冬奥会夺冠,似乎这位青蛙公主俨然为滑雪而生,从小就一直坚持苦练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谷爱凌的挚爱,滑雪只是其中一项。

有意思的是,谷爱凌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决赛前一晚她特意练了练琴,决赛第三跳尽管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运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音乐节奏让她充满自信,最终成功挑战自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谷爱凌即便不出现在冬奥会滑雪赛场,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奥会长跑赛场,伴随耳机里的音乐,想像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尽情撒欢的小鹿;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大赛,海天一色间,仿佛自己踏着冲浪板在海面肆意挥洒,正绘制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谷爱凌的成功与家庭教育当然密不可分。在谈到育儿经时,谷爱凌的妈妈谷燕说: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也许有人会说,谷爱凌小时候也曾在北京的奥数班刷题,谷燕也说过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1年。但这并不是内卷,而是规划和平衡在中美之间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规划好她的学习和众多业余爱好,才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况且谷爱凌6岁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奥数班与去滑雪场都是同样开心。

更难得的是,谷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个小时睡眠时间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谷爱凌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一蹴而就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现实,需要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目的也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子减负的主力军。

只有广大家长进一步改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我们才能拥抱更多彩的未来。

关于夺冠观后感通用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收集整理的“关于夺冠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优秀的影片是我们心灵的营养品,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写观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对电影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和解析能力。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1

《夺冠》这部电影是以中国女排真实的奋斗历程为背景,讲述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生命交响。她们不是为夺冠而夺冠,为的是国家。

早些年,在那个科技兴起的时代,我们科技还不够发达,冠军是被号称魔女的日本队垄断的。为了有一战之力,教练开启各种魔鬼般的训练,而郎平则是秘密武器,练的最苦,走的最晚,这些正是能打败日本队,拿下冠军的重要原因。

其中,触动我最多的就是女排们那含着泪水,忍着疼,一次次的喊着再来。历经无数次枯燥的重复练习,身上的一处处隐匿于队服下的伤疤,一次次的选拔比赛,无不在考验着她们。她们也会在训练场哭,她们也会自卑,但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时,她们昂首挺胸。在台上的她们,光鲜亮丽,谁又知姑娘们在貌美如花的年纪里,被球打的浑身是伤,也只有她们中间懂得那些无尽的努力和失败的灰暗的日子。但她们中间存在着一种精神,那是拼了命去做的不屈毅力,它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尝试了才会有困难成功的大无畏精神,这便是女排精神。流汗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

因为她们是强者,她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她们也失利过,也遭受过质疑。社会舆论压力是真的可怕,这很快让我想起了我们的飞人刘翔。他也是我们曾经崇拜的运动员,他也曾是为我们中国来带荣誉的英雄,他的锦绣前程突然间就被抹杀了,一位英雄就此陨落......他没有低档住恐怖的舆论。而女排是幸运的,郎平的回归,力压社会压力,为女排赢得了安稳。为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正是她经过磨练,拥有绝对的实力和信心以及女排精神。

我们需要女排精神,青春的底色就是拼搏。就算是石头,让它在高处,它也能成为星空。就算前面黑暗混沌,我也要奋力划破,寻到那闪耀的星光。自从步入高中生活后,我早已失去了好成绩给我带来的光芒,在谈笑的鸿儒中,我只是个白丁。我毫无动力,但女排精神唤回了我。如果现在不努力,难道老后徒伤悲吗。青春就是要张扬,就是要狂,在有实力的条件下,就应该多学习,找到自己的价值,把困难抛过来的球,狠狠砸回去并骄傲的说:看,我也可以!

女排精神在他国兴盛之时绽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我们应手捧这花,传递这份芬芳。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2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3

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学校看女儿打篮球,让她意外的是,这些尚未成年的业余选手训练起来非常投入,跟教练的关系也很融洽,比美国女排的训练像样多了。

郎平忍不住问女儿:“你们打篮球也没人发工资,怎么那么起劲儿呢?”

女儿说:“平等、自由、快乐,这是全部秘密。教练就是我们的朋友,他奖励我们冰激凌,表现好的队员还可以到他家参加家庭舞会呢。”女儿接着向郎平建议:“妈妈,您真该跟我们教练学习学习!别一天到晚拉长着脸,那个样子,队员能喜欢您吗?”

从此郎平一改自己“铁面教练”的风格,主动邀请当时美国女排队员到她家里吃饺子,平常训练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励代替批评。她主动请女儿带她参加同学派对,学唱美国摇滚天后艾薇儿的歌曲,就为了和姑娘们找到更多“共同语言”。

本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也开始懂得和这群90后姑娘“迂回作战”。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的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发红包。如果自己晚上饿了,她就吃方便面。

除了排球外,她也会尽量和球队中的那些女儿们聊天闲扯,“其实要说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

她也不忘经常逗逗这帮女儿,“我有时候就问问题,她们就会特别热情地教我,我这时候会说,要不我也不学了,你们帮我吧。”

她是这个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

这几天,中国女排在世界杯里一路过关斩将,国内关于“女排精神”的讨论不绝于耳,郎平的回应有着难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比赛,就把我们抬得很高。”

淡定、专注、低调,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关键词,对应今天的焦虑、贪婪和浮夸,真可谓一股清流。我们需要这样的国民女神,也不只为扬我国威,更为勉励自己、勉励孩子。

在未来世界女排的赛场上,我们相信郎平会带领中国女排越勇。当然夺冠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郎平注入到女排中的“铁榔头精神”,已经扩散、注入到了更多家长和孩子心中。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4

影片一开始,场景就非常震撼:女排队员们浑身是伤,护膝、队服满是汗污和血渍,她们拼尽全力接球、扣球、摔打……宛如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战士。

假期里,全家看《夺冠》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在不同时代夺冠的故事,不同时空的场景在人物的回忆与活动中反复对比。而开始的那段震撼场景即是80年代女排姑娘们拼搏的景象。

郎平的经历把两个时代的女排联系到了一起。她在指导现在的女排时,反复问队员“你们为什么打球?”没有人能给她满意的答案。我想,她一定也很多次问过她自己。

为什么打球呢?“80年代,”爸爸告诉我,“那时我们国家还很贫弱,中国需要在世界舞台上证明自己,人们把“夺冠”看作祖国强大的象征。为了为国争光,每个中国人都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当年的女排精神。”

那么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郎平当了教练之后,不让现在的女排也为荣誉牺牲一切了呢?她还是反复提到“女排精神”,但她也给队员们放假,不去阻止她们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新时代的比赛中,她除了严格训练,更是运用了高科技和比赛策略,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个性和优势,最终赢得了冠军。

我觉得,郎平的“女排精神”在变。现在祖国强大了,已经不需要一次简单的比赛来证明,我们没有必要再为了一次比赛牺牲一切。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价值,人人富有个性,人人积极向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活力,更加强大。我想,这就是郎平所说的,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5

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

电影里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我。1979年,在条件简陋的福建排球训练基地,老一辈女排们挥汗如雨,进行了上亿次的训练,练球的教室墙壁上都被砸出了密密麻麻的坑。18岁的郎平说:如果什么都比不上别人,就只能比别人更拼命。最后他们获得了中国的第一枚排球金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女排取得的巨大胜利。

时光变迁,第二代女排们没有能继续所向披靡,而是被日本、美国、巴西队远远抛在后面。老女排队员郎平因为懂英语,技术好,被美国聘请为教练。她人虽在美国,但是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的祖国。后来她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她排除一切困难,并且制定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训练方案 ,还带着女排姑娘们回到福建训练基地,在她的鼓励和教诲下,二代女排们体会到了老一辈女排们的拼博精神,发奋练习,在各国都不看好中国的情况下,一举夺冠!

看到这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看来女排精神不能丢啊!女排精神就是:祖国至上,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爱拼一定会赢!

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代女排教练说他第一次出国时,国外的酒店里已有洗衣机,冰箱,而这些在中国他见都没见过,那时的中国还太贫穷了。郎平被外国记者问中:为何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我想是因为心中有祖国,当国旗升起、国歌奏起时,心里那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站在透明的观光电梯里远眺,夜空下高楼大厦已万家灯火,霓虹灯交相辉映,马路边那一排排的红灯笼更加绚丽。我只想说:祖国母亲,你真美丽!我也要学习女排们的不懈拼搏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做贡献。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6

一个讲述中国女排成长历程的影片,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也成为中国一代人的情感。不论影片本身是好坏与否,单就这一份情怀,对老牛这样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就有无与伦比的诱惑和吸引力,和老婆还不忘带上九岁的女儿,希望她能参与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去,理解我们的感触。

影片整体的叙述路线清晰,当然对于九岁的女儿只能理解事件,而无法理解整体的情感路线。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是体验与经历,而对她来说仅仅是旁观与历史。

影片中的演员和女排的本色出演都非常出色,尤其巩俐饰演的郎平一角,确实无论在演技和情感带入方面都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境界。

但导演在整体影片的细片上面把握性还是不够。影片中20xx年与巴西对战的那一场,程中和在家观看时的电视机还是老款的CRT电视,20xx年CRT的电视估计都绝迹了,严重与时代实际情况脱节。这可能是因为陈可辛导演本身缺少内地生活经验导致的。

当然,这些并不会影响影片整体,把顽强拼搏与永不言败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不断的戳中老牛的泪点,偶尔还有笑点。过程中也会不断有观众控制不住在影片的比赛场面时,情不自禁的找回当年观看女排比赛时的激动,呐喊并叫出加油,扣死它!

导演通过拍摄,演员通过演绎,我们通过观看,让我们一起向女排精神致敬!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7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直在丰富内涵,一起努力,永不放弃。

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8

影片《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9年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的历史,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1、深受欢迎·女排精神

尽管由于疫情原因,让《夺冠》从春节档变成国庆档,但大家对《夺冠》的热情丝毫不减。临近上映,该影片的讨论度更是变得越来越高。而在上映之后,也是迎来了口碑和票房上不错的收获。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夺冠》记录了中国女排近40年的风雨征程,重现了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2、时代主旋律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3、精神力量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国家、荣誉的一种责任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9

观看完电影《夺冠》后,深深为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登奥运巅峰,让我再次热血沸腾,更为女排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而肃然起敬。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我认为“团队协作”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是我们一巴团队应该拥有的精神。如果我们拥有,那该何等的精锐和强悍!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协作的集体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唯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胜利。我们一巴这个团队必须要汇聚每个人的力量,工作中如果班组员工齐心协力,互相团结,那就无所不能。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将个人追求跟团队追求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个人更大的发展。。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我们员工间的关系是融洽、单纯、温暖、健康的团队气氛,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工作中生活中的快乐郁闷、工作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都来想办法,主动自觉要求进步,力争向团队里的先进员工看齐,像女排他们那样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团队协作”还要重视自身的信心树立。“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这是郎平在赛前发给朱婷的短信。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经历不同,想要真正成为某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人就像是树叶一样,每一片都有着不同的形态,你自己就是那个唯一,没人可以复制。如果工作中的我们认定好目标和理想,那就努力奋斗,只有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拥有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加上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能和团队一起成长,体现出价值,人生就没有遗憾!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通用


你想了解作品名观后感该如何写吗?好的影视作品是能够带给人思考的,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 谨慎撰写一份观后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了《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 篇1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范文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一起来看看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范文。

《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1

电影《夺冠》在万众期待中启动预售,对外宣布全力支持电影奋力冲顶,并邀请广大粉丝朋友免费观影,重温中国女排励志电影跻身世界强林的高光时刻!

据悉,影片在定档之初已成为贺岁档呼声相当高的影片之一。论阵容,陈可辛导演、巩俐和黄渤领衔主演,加上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原版人马,可以说是华语电影顶配阵容。论题材,电影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贯穿近几十年的历史故事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论期待值,这部电影可是让中国人等了三十年了!

作为体育营销界的行家里手,三雄极光紧抓绝佳的营销契机,搭上《夺冠》这辆体育电影快车,和广大粉丝一起走进院线重现荣耀,致敬英雄。

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缔造绝地逆转的传奇,创造前所未见的纪录,这就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坚持“比别人做得多一点”,致力让用户体验更好一点,书写着照明行业的新篇章,这就是三雄极光。互相欣赏、互相靠近,这也是促成三雄极光这次选择为电影《夺冠》助力打call的原因。

为女排姑娘喝彩,三雄极光不是简单粗暴地诉求品牌或者产品信息,而是通过免费邀请粉丝观影,重温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夺冠高光时刻,旨在通过其精神内核传达出企业与世俱来的独有气质。这个春节,三雄极光邀您一起“燃”起,再度传递这份荣耀!

《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2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励志电影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励志电影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3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役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球员走上银幕演自己,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球员们过了一把电影瘾,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超越了演员,或者说她们真实再现了她们自己,幕后故事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直击泪点。

朱婷演朱婷自己,来自农村的她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非常闷,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朱婷自己都直言:“我第一次演电影,这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当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己如果打不出来,就可能去广东打工。”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营养粉完全属实。为了让朱婷能够释放自我,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大声地说话,朱婷还是闷。坐下来,郎平用话去刺激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朱婷急了,“你别说了!”郎平说:“我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尤其是郎平问她为什么打排球,朱婷终于说话:“为了我爸妈!”再问,朱婷再说:“为了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鸦雀无声,朱婷爆了。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朱婷自己。就在与巴西队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着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朱婷成为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个人,记者根本没有想到电影会触动这一点,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员曾春蕾无缘里约奥运会出征大名单。拍这一点,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气。更让人吃惊的是,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全国花蕾粉丝团会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泪水与倔强真实感人,那简直不能说在演,而是带血的释放,为何曾春蕾无缘里约,真的是因为伤病吗?那是曾春蕾长久的伤疤,她到底如何承受?电影给你答案。

《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4

1月19日晚,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将于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全球首映礼在北京英皇集团中心举行,记者现场欣赏了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体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夺冠》让人热血沸腾!赞叹的是,贯穿始终的就是:女排精神不朽!

电影不是历史,这部电影更不是纪录片,记者怀着一些细节必然有艺术加工的心理踏进首映礼现场,然而惊人的历史重现依然让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记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说起当年漳州训练基地竹棚下的艰苦训练,他们甚至怀疑记者话语的真实性。直到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们的艰苦训练再现,不少年轻人都感叹道:“这是真的吗!天呀!”当初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里训练,在粗糙的木地板场地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有不少血水,还扎上了倒刺,训练完毕,大家相互拔刺,包扎伤口,这是真实的历史。至今,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初老女排训练时用过的旧球衣和护膝,上面还有血印和泥土。

伴随着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声,人们眼前是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杯最后一战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与“东洋魔女”日本女排的决战,比赛起伏跌宕,第五局决胜局中国队14比15落后,日本队率先拿到赛点,谁的关键防守,谁的关键进攻扳平,直到中国队最后拦网以17比15取胜,日本队球员防守补位将球垫飞的角度都与历史一样。当然,还有国人上街庆祝的画面,体现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首夺世界冠军的意义,女排精神就此诞生。

还有2003年女排世界杯夺冠、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战”,几乎都是神还原。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奥运会夺冠,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而1/4决赛中国队与巴西队五局鏖战是经典中的经典,最后一球魏秋月并未传徐云丽快攻,而是与朱婷眼神一瞬间的默契,由朱婷后攻拿下制胜一分,淘汰巴西队,简直就是赛况再现。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 篇2

什么是中国女排精神?如果说起令国人自豪的体育项目,除了乒乓球之外,中国女排必然是不二之选。下面小编整理《夺冠》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夺冠》电影观后感1

中国女排曾夺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获得冠军奖杯的队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当代“女排精神”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的关键人物当数“铁榔头郎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更是知道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

其实我是个怕困难的女生,“女排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这种精神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中碰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要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个迎难而上,积极立志的女生,加油!

《夺冠》电影观后感2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深夜的里约到午间的北京,从电视机前到网络空间,融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3亿中国人分享着胜利的荣光,感动于拼搏的精神。从小组赛2负3胜的坎坷磨难,到强敌环伺下的背水一战,女排姑娘们以荡气回肠的逆袭征程,不但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荡起无数中国人深埋心底的爱国情怀,奏响了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奥运之美,绽放在体育健儿们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高手云集的奥运赛场上,没有“一分一分咬牙顶”的顽强坚持,何来女排冲出“死亡之组”、勇夺冠军的惊喜与奇迹;缺少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大男孩”孙杨也无从克服困难奋力摘金夺银。从女将钟天使和宫金杰为中国实现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傲视群雄,拼搏精神激励着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不但构成赛场上一道闪亮的风景,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之力,流淌在爱国主义的朴素情感中。竞技场上,总有一种力量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激励着运动员全力以赴、争创佳绩,那是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为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科威特选手阿尔哈德尼勇夺金牌,却因本国奥委会被“禁赛”无法升起国旗潸然泪下;难民代表团无处安放的爱国之情,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可贵。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是体育健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家园。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的华天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国旗飘扬在里约上空”,举重选手龙清泉夺金感谢祖国:“这股力量是祖国给我的”……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回荡在赛场内外,我们为胜利鼓掌欢呼,更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沉力量。这是凝聚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这是我们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所说,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夺冠》电影观后感3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夺冠》电影观后感4

中国女排真是了不起!中国女排真是太棒了!中国女排真是太伟大了!”随着中国女排姑娘最后一次扣球落地,不仅仅是里约热内卢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全场沸腾了,相信国内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也为之振奋、热泪盈眶,大家击掌庆贺,欢呼雀跃,激动兴奋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简直太不容易了。自里约奥运会开赛以来,这个女排在小组赛上战绩并不佳,仅仅取得了2胜3负名列B组第四的成绩。但是,在最后三场非常关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姑娘们逐渐进入状态、蓄积多年的能量终于爆发,不仅打出了精气神,更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纷纷直呼又看到了“中国女排精神”。

先是四分之一决赛中在巴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之下,中国女排以3:2逆转战胜巴西队昂首挺进四强。再说在半决赛中对阵荷兰队,中国姑娘更是势如破竹,以3:1力克荷兰队,不仅报了小组赛不敌对手的一箭之仇,更是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闯进奥运会决赛。最后说决赛迎战塞尔维亚,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不利开局影响下,没有放弃、没有服输,而是稳打稳扎、一分一分地顽强拼搏,并最终以3:1绝地反击逆转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真正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气神,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对于“中国女排”,相信大多数国人并不陌生,而且有着非常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曾经在世界大赛中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伟业,也成就了“中国女排精神”。国人曾以女排为荣,为女排而傲。很多人是听着中国女排故事长大的,在“女排精神”的滋养和鼓舞下成长起来的。在那个时代,“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符号,它激励了一代中国人。

探究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冠军的奥秘所在,不管是记者、队员还是“郎指导”,说得最多的还是归功于“女排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女排姑娘们之所以在此次奥运会上能有精彩的表现,就是得益于“女排精神”的支撑和激励,她们在赛场上的每一分争夺、每一次扣杀,都是对“女排精神”的最好延续和完美诠释。

其实,无论是30多年前还是30多年后的今天,“女排精神”已不仅仅是属于中国女排和中国竞技体育,它更属于整个社会、一个时代。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的强势回归,更体现了人民的期盼和时代的呼唤。这,才是中国“女排精神”的魅力所在、时代价值的。

《夺冠》电影观后感5

什么是女排精神?为什么女排精神这样振奋人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是看过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那么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是女排精神,大家就会懂得为什么女排精神会这样深入人心,这样引人深思。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当然,除了珍贵万分的金牌让人振奋之外,最令人推崇的是,女排精神火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言弃的女排精神真正活起来了。在这一伟大精神的带领下,不只是体育界大放异彩,倡导女排精神,就是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把女排精神当成了一种奋斗的动力,坚持的勇气。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女排精神的话,那我想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而对于女排精神最好的证明就是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以此来看,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 篇3

昨天首映《夺冠》,有人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体育大片,预估票房80亿!中国女排精神!胜不骄败不馁,坚守本心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无论你是体育运动员还是普通人,打心底里都要有一股子冲劲,一种信念!暂且抛去巩俐的国籍不谈,用巩俐扮演郎平,有点太美化了郎平了吧?不!一位是现实活生生的、大家都熟悉的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世界当红体坛教练,巩俐为了贴近郎平形象,从发型、体态、表情、眼神、步姿等都神还原,连郎平驼背的毛病都没放过。差不多算是像素级还原。巩俐和郎平两者之间,无论是身、形、神、韵上,都散发着相似之处,巩俐也得算的上是身心合一,灵肉交融,毕竟是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影视创作,无论这部电影到底是为了票房?还是为了彰显英杰?都值得被尊重,值得一看!郎平不仅是一位非常棒的国家运动员,也是一位心怀学生的老师。在赛场上,郎平奋力拼搏、秉持中国女排精神,场下,她能尽力体察到每位队员的情绪。退役后担任教练,训练出了无数出色的巾帼英雄,可以说,中国女排的里程碑上,一定会有郎平二字。只有像郎平这样,把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国家,时刻挂在心上,用发展、和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才能培养出心性坚韧的国家干将。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过: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不到最后不放弃,到了最后也不放弃!选角副导演从全国几千个女排运动员里挑选了最终的十几个给表演老师变魔术一样,把她们一个一个训练成演员,并且重建了80年代的漳州训练基地。在80年代留下了五连冠的奇迹辉煌。虽然说现在的人总是回忆之前多么多么厉害,显得有点自娱自乐,但这是不能缺少的一种情怀和记忆。影片开始时,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作为陪打教练的身份缓缓走入女排训练基地,懵懂青涩,眼神闪躲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去向哪里。正对应那个时代中国女排将要走向世界时的前夜,虽然迷茫但有目标,那就是拿冠军!有趣儿的是,陈冲的女儿演了电影里郎平的女儿,郎平的女儿演了年轻的郎平,呃这有点绕啊!用郎平老师的原话来说:你就是我!带着这句话去观影,莫名有一种错乱时空,回到过去的感触,呐喊、哭泣、拥抱、欢呼都交织在130分钟荧幕当中。《夺冠》为什么要女排队员真人出演?我想,女排人的精神,不是能演出来的,需要内心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坚定的信念。每个时代的中国女排都有这一群可爱的姑娘们,她们不畏强敌刻苦训练!好苦的是80年代落幕之后,一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整整走过了30年时间,承受了太多终于释放了出来。除了女排刻苦训练时的苦楚,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时期的坚守。小编在此想说的是女排精神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但是只要你走进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通过《夺冠》里的每一个镜头去感受去体会,就能知道女排精神是什么,就能知道中国人,行的、中国人无所畏惧的底气和根源是什么!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 篇4

总有一种精神,支撑我们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持之以恒。中国女排是一支让国人骄傲的队伍,更是由几代人顽强拼搏铸就而成的精神。下面小编整理看《夺冠》有感,欢迎阅读。

看《夺冠》有感1

究竟何为“女排精神”,我想用我粗鄙的文字来浅薄地进行梳理,以便日后习用。

一、“女排精神”之团结奋进、一致向前 比赛中,2人及2人以上的比赛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致。在女排身上,这种精神尤为突出。场上的每一次发球、传球、进攻,都显示出女排队员之间的团结,得分相互鼓励,失误互相打气,电视屏幕上传递给我们的是她们的团结,也正是在队员团结一致的协作中,女排一步步走向成功。“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是对这种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二、“女排精神”之永不言弃、敢于拼搏 且不说女排在经历辉煌后所渡过低谷期时的坚韧努力,单是在本次奥运会上,每一场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勇敢,就已经够让我们领略在她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本次奥运会上,女排的前行之路甚是坎坷,每一场比赛的对手都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实力的队伍,每一场比赛都打得让人揪心又兴奋。女排姑娘们面对对手没有放弃拼搏,一分一分追,一分一分赶,虽然一路踉跄,但目光坚毅。可能姑娘们的目标不是冠军,而是告诉自己即使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依然竭尽全力,永不言弃。

三、“女排精神”之逆境奋起、不骄不馁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迎来了主场作战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在这场比赛中,女排姑娘顶住了强大的压力,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敢打敢拼的姑娘们奋起直追,最终以3比2的成绩逆转取胜。像这样的逆转,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身上并不少见,包括最后一场对塞尔维亚队。顶得住压力、下得了决心,谁说逆境不可破?

四、“女排精神”之爱国情怀 本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背后凝聚了一种精神、一份情怀,这就是“爱国情怀”。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五星红旗能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升起而战、为国歌奏响奥运会赛场而战。中国女排在这种情怀的强大支撑下披荆斩棘,创造了专属于她们的辉煌。有种精神,只有中国女排拥有;有种精神,它叫“中国女排”。

看《夺冠》有感2

“提到中国女排,就有落泪的感觉。”这几天,年轻网友这样说。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看《夺冠》有感3

中国女排曾夺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获得冠军奖杯的队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当代“女排精神”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的关键人物当数“铁榔头郎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更是知道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

其实我是个怕困难的女生,“女排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这种精神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中碰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要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个迎难而上,积极立志的女生,加油!

看《夺冠》有感4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看《夺冠》有感5

这段时间,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经过多日的协商,电影发行方终于作出一个新决定。

1月17日晚上,电影中国女排微博紧急宣布:《中国女排》更名《夺冠》。由于是春节档电影,正式开启预售。电影海报已经公布,“夺冠”两个大字,配上女排姑娘的英姿飒爽,让人热血沸腾。

《夺冠》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渤、巩俐联袂主演,巩俐饰演郎平,黄渤饰演陈忠和。两位都是观众熟知的实力派演员。此次联袂出演《夺冠》,自爆出筹拍以来,就获得了无数观众的期待。黄渤是这几年人气极高,口碑极好的男演员。巩俐是国际影后,此次他们一起来诠释这段热血往事,引起了很多中年观众的期待。

此次改名之前,一些观众还担心这部电影能否顺利与观众见面,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希望大年初一能带着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这下终于发放心了。还有一件小事让无数网友都感动了。

电影改名《夺冠》的微博发出仅仅几分钟后,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就点赞了这则微博,这也回击了之前所有的疑问,让人看到中国女排非常支持《夺冠》这部电影的上映。感动,相信在陈可辛、黄渤、巩俐和中国女排的众志成城之下,一定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有观众留言:作为中国女排十五年老粉,“中国女排”是由无数运动员,教练员和所有为女排事业贡献的人组成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国女排的一部分,我们看到她们夺冠,也要看到低谷的时候。所以我很赞成改名!“中国女排”还是留给纪录片吧,那样会更加真实。还有不少观众纷纷期待:那我们就票房夺冠吧。

女排电影《夺冠》观后感 篇5

对于80后出生的我们这一批而言,对女排精神或许不如上一辈理解得那么深刻。然而,当看到大屏幕上女排的一代又一代姑娘们靠信念、靠拼搏,一次次战胜自我、为国争光,那种振奋人心的燃依旧能直抵心灵深处。

不过,整部电影给令我触动最深的确实郎平教练的一句话:你们不只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优秀的人。诚然,每个人不是因集体而存在,也不是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即便是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排球也不一定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生而为人,我们承担了许多社会角色。在单位,我们须独当一面,除了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处理各种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在家庭,我们要尽好女儿(儿子)、妻子(丈夫)、妈妈(爸爸)的多重职责,光是为人父母,就已实属不易。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的姓名似乎不再重要。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交际圈里,我们的姓名习惯性地被冠以“某某妈妈”“某某爸爸”。单位的日常琐事、家庭的柴米油盐、孩子的点滴成长,消磨了当年的激情,让我们渐渐活得迷失了自己。

大半年前,曾经写下过类似主题的文字左手老师,右手妈妈,更要活出你自己。近年来,深感在忙乱的生活里能够有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着实幸福。

进入孕中期以来,身体状况日趋稳定,于是便恢复了日更一文的好习惯。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只是考验坚持与毅力。不过,有过写作经验的都知道,写一篇不难,每天写一篇,委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在庸常的日子里觅得那么一点值得记录的小趣味,这就需要觉察自我、凝望世界。

因为写作,养成了每日至少阅读半小时的好习惯。一旦形成习惯,一日不读书,便觉浑身难耐。李镇西老师在授课时强调,读书应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因而我的读书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而是转向深度阅读。遇到一见倾心的句子,工整地摘录,细细揣摩之后,往往会有写就一篇好文章的惊喜;当书中所记与心中所想、日常所做发生碰撞,阅读、思考与实践也就有了沟通的桥梁,写作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因为写作,工作不再那么繁琐而乏味。每一次备课,都是与文本、与学生、与自我的多重对话;每一堂课,都有值得称道的亮点与需要弥补的不足;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值得记录的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可供借鉴……诸多教育教学元素,通过写作这一方式,让我得以在文字中深刻反思。坚持写作,方才深刻理解李镇西老师那句话“做得好才能写得好,写得好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写作,生活变得愈发生动而迷人。一条朋友圈、一部电影、一对新耳饰、家人随口的一句话、萍水相逢的某个人……都可能触发我的写作灵感,进而写下洋洋洒洒的文字。少年时代的写作,多是“为附新诗强说愁”。人到中年,不再多愁,却依然善感。不再以忙碌为借口,不再以疲惫为推脱,而是带着一双凝望世界的眼,怀揣一颗体察生活的心,用文字记录生命走过的痕迹。

活出你自己,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方式。于我而言,阅读与写作,就是让我找到自己的最佳路径。感谢始终关注的老友,感谢最亲爱的家人,我坚信,这一份热爱能够伴随我度过这漫漫一生。待到年老之时,回首翻阅曾经的文字,那样的成就感简直无可比拟。

冬奥项目观后感通用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也许以下内容“冬奥项目观后感通用”合你胃口!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冬奥项目观后感(篇1)

冬奥会真的来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今天,冬奥会进入了百日倒计时。北京,这座从夏季奥运会走向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即将成为百年奥运新的里程碑。

回顾往昔,2008年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时间过了13年之后,2022年,我们又将迎来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

今天,“双奥之城”开启了崭新的冰雪新篇章,冬奥地标从蓝图变为现实;工业遗址与冬奥场馆交相辉映;冰雪运动广泛铺开,冰雪产业全面发展;“冰丝带”舞动神州,“雪如意”灵动八方……

当前,中国已跨入新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贯穿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据悉,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冬奥会的建设者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让北京夏奥会场馆遗产再次焕发活力,实践了体育场馆“反复利用、持久利用、综合利用”的“中国经验”。其中,在2020年11月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而“鸟巢”将于10月底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改造工程,即将成为世界上一个承担夏奥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夏奥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场的“土地遗产”上开工建设……

在宏大的场馆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创新,为世界展示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

我们期待2022年2月4日这一天,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当全球冰雪健儿汇聚在五环旗下,中国将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世界将迎来一届“里程碑式的”奥运盛会。

冬奥项目观后感(篇2)

时间过得真快,冬奥会要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了,全国上下举国欢腾,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汇聚在我国张家口,我好想去冬奥运现场看一看啊,这在这时,我的眼前一亮,漂亮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你是阳阳同学吧,我们知道你想要去参观奥运会,特意过来接你。

在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张家口,这里太热闹了,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这里,大街上我看到很多外国语,他们亲切的和我身边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打招呼,听到他们在感叹,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太快了,中国好美丽啊。

冰墩墩和雪容融给我介绍了参加奥运会的各个国家和项目,原来有这么多的国家啊,还有这么多的奥运项目,滑雪,滑冰,冰球,冰壶,还有很多我听都没听过的运动项目,看到他们的表演真的太精彩,他们太厉害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告诉我,每名运动员都不简单,这都是他们平常努力付出的结果,我这一天过的太开心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争光。

“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别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和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只可爱的熊猫,身穿超能量的冰晶外衣,酷似宇航员,能够创造、探索和冲向无限可能的未来。“雪容融”是一个红彤彤的灯笼娃娃,喜庆、温暖、热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良好形象。而此次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更是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

彰显创新大国形象。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的雪车雪橇赛道、帮助运动员备战的风洞实验室、首都体育馆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最美的冰”着眼科技创新,中国用更高的标准为冬奥皇冠镶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从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完工,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从众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到部分项目从有到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名片,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科技的魅力。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好在正月里举办,这是中国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家里”过年,感受一场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从会徽“冬梦”到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观,讲述着中国发展故事,传递着中国价值。

展现文明友好形象。“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东道主,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志愿者2.7万名,61.6万人积极报名,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学生占到了81%,他们将以优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展现中国文明友好形象。

“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好中国故事,塑好中国形象,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冬奥项目观后感(篇3)

北京时间2月4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如期在北京鸟巢举办,中国体育代表团自然是全场的焦点,接近200名运动员,身穿红白外套出场,一抹中国红进入会场时,引起全场掌声雷动。著名导演张艺谋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次为属于中国的奥运会设计舞台和出场方案,令人感到振奋,完美展示属于中国的文化。

从开幕式倒计时开始,今天的开幕式便艳惊四座,频频冲上热搜。

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中国传统24节气来进行倒计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雨水”开始,每一个节气一句诗词,祖国各地的魅力风景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震撼又感动,让人每一帧都想截图做壁纸;

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奥林匹克会旗时隔14年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升起。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间缩短,演员数量也大幅减少,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考虑到气温、防疫等因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开幕式亮点纷呈,拥有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LED地面显示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分析实时捕捉呈现等高科技手段,也有吉祥物“冰墩墩”、融入街舞元素的轮滑表演等灵动展示。393棵“小草”随风摆动,经历严寒,冬奥随着立春一起到来。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绚烂的焰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升空,将北京的夜点亮。焰火带来了惊艳的视觉效果,燃放安全更是首要保障。“为确保焰火燃放期间场馆内人员及鸟巢附近建筑物安全,我们对焰火产品的炸开面积、升空高度、落火情况均进行了严格把关。”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管支队副中队长宋洋介绍说。

为了呈现出开幕式上的焰火效果,鸟巢东侧湖景东路南北约500米以及鸟巢顶部钢梁分别架设了多处燃放装置,用于礼花弹及特效焰火的燃放。宋洋告诉记者,开幕式焰火燃放区域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时的燃放区域基本一致。建党百年演出时,经专家论证和现场环境评估研究确定的安全燃放标准,事实证明经受住了考验,因此被沿用至冬奥会开幕式上,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更安全、更严格的调整。

“此次燃放仍采用了更适合鸟巢环境的5号和6号礼花弹,既做到安全第一,又保障效果精彩。落火高度要求不能低于80米的离地距离,在此之前火星要完全熄灭。鸟巢顶部装置的最小发射仰角保持在40度,个别产品提高到50度,地面装置则全部采取90度垂直发射,以确保落火高度足够安全。”宋洋介绍,自去年10月底北京冬奥会焰火保障组成立后,北京警方随焰火设计团队多次前往湖南、河北烟花产地,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实地审查把关。为确保鸟巢顶部装置在燃放过程中的稳定性,警方验收时,还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了两轮满药量的安全性测试,以保万无一失。

燃放期间,鸟巢及周边180米半径范围内还采取了一系列安防措施:提前用苫盖防火布对周边建筑的外露设备进行防护,对鸟巢顶部约2万平方米的重点区域进行防火苫盖;消防部门在阵地周边配置了足够的灭火器材和应急救援力量;环卫、园林部门对阵地周边的绿化带及时开展湿化作业;公安、武警、街道和志愿者实施网格化管理,燃放期间对重点部位进行封控,防止人、车误入等。

“有了建党百年演出的经验,我们这次更有把握,燃放安全和燃放效果都要力求最好。”开幕式期间,宋洋就守在焰火阵地上。尽管心里有底,但她仍旧紧盯落火情况——火星多长时间落下来?在哪里灭掉?直到最后一场焰火燃放完毕,各个观测点报告平安,30分钟静默期后,专业人员入场完成哑弹排查,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真正放下来。

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奥运会开幕式中,从现场引导员手持的一朵小雪花到所有的小雪花汇集到一起融合成一个小雪球,这也象征着奥林匹克大家庭是由每个代表团融合而成。

这次的冰雪五环看点十足。从一滴水融化从天而降,化为黄河之水,不仅让人想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流这句古老的诗词。接着一块巨大的冰块从水中缓缓升起,伴随着过往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历史,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的互动,整块冰块渐渐碎裂,雕刻出一个“冰雪五球”,寓意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

当“蒲公英”的种子悠然飘散,鸟巢中央,一面五星红旗在12位小朋友手中徐徐展开。随后,他们将国旗传递给176名代表。经由一双双炽热的手,鲜艳的国旗被郑重地交给国旗班……

分场导演陶雯婷介绍,这些代表中,既有祁发宝、景海鹏、郭万刚、许振超、买买提江·吾买尔、盛阿伟6位英模,也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代表56个民族的大学生,还有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快递和外卖小哥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国旗入场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它允许举办国去多用一些心思。”总导演张艺谋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孩子簇拥着五星红旗走进鸟巢,“效果很好,这一次怎么办?我们决定从‘人民性’入手。”在张艺谋看来,场上的近200位代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缩影,他们站成两排,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英模也在人群中,因为大家都是人民的一分子。“人民和国旗的近距离接触”这一行为本身没有“伟大的表演感”,却充满了极致的不可分割的深情,能直抵人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冬奥项目观后感(篇4)

2022年的冬天我们中国将迎来北京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我非常的开心,两个十分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来到我们的身边,她们亲切的对我说:"谢一畅,你愿意和我们一起体验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吗?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等,你要玩什么呢?"我高兴的说:"我想玩滑冰!"冰墩墩和雪容融惊讶的看着我,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玩滑雪呢?"我笑咪 咪的对她们说:"因为,我们南方很少下雪,玩不了滑雪呀!"她们好像听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我的手一起来的公园里的滑冰场,我们穿上滑冰鞋,开始练习。

我见冰墩墩熟练的跳起了优美的舞步,雪容融也唱起了美妙的歌,看着可好玩了,就迫不及待的走进滑冰场,可我总是摔倒,我不服气,扶着旁边的栏杆又站了起来,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滑冰!这时,冰墩墩和雪容融走了过来,一个在一边扶着我的手,教我"推推滑、推推滑…一遍、两遍、好多遍,"慢慢的我找到了一点感觉,她们悄悄的松开手看着我,滑了好长的一段,我才惊讶的发现,哇!我居然学会了,真好玩!这时,我们都笑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笑得更甜。我开心的提了个建议:"要不我们一起来一场滑冰大比拼好吗?"

我们兴高采烈的开始了比赛,滑冰真是太有意思了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傍晚她们向我招了招手说:"谢一畅今天很开心和你一起体验滑冰我们奥运会再见!"我依依不舍的看着她们走远说:"冰墩墩、雪容融再见!"她们微笑着说:再见!别忘了到时观看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比赛哦?"我说:"一定!一定!"

通过这次深刻的体验,我感受到了滑冰这项运动的难度,体会到运动员的不容易。我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要学,我要为他(她)们加油,希望他(她)们在这次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拿更多的奖牌,为祖国争光,加油!加油!加油!

冬奥项目观后感(篇5)

2015年7月31日,2022冬奥会举办宣布在北京的瞬间,全国人民欢呼雀跃!随着奥运的临近,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名阳光自信的少先队员,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内心都激动不已,好似乘上时光穿梭机,以多种不同的身份,来到了2022年的冬奥会场……

我是一名滑雪运动员,赛场上的我,好似翻飞的雪地蛟龙,赛道上的我心只有一个信念——为国争光,我以高超娴熟的技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我是一名现场记者,激动地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冬奥会情形,用流利的语言向电视台前的观众们播报现场的场景,让场外的观众们通过我的精彩播报,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激烈比赛角逐的幕幕场景……

我是一名志愿者,以满怀的热情,面带微笑为各国来宾提供帮助,每天穿梭在赛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垃圾,维持秩序,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的热情与文明……

铃铃铃……上课铃声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要以“积跬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汲取知识,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模板


观看好的电影让我们变得自由。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写观后感要求我们有逻辑梳理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优秀的观后感,“感”要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努力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写作品观后感有什么技巧吗?经过搜索整理,我们为你呈现“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 篇1

二、素材多维解读

我们知道,冠军的头衔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更改国籍的举动背后又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十八岁的美少女,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热爱,什么叫永攀高峰,什么叫内外兼修,什么叫爱国情怀。

01.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从一接触滑雪运动开始,谷爱凌就对滑雪产生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因为热爱,她刻苦训练;因为热爱,她追求卓越。因为热爱,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奥会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动作,从而胜出。

02.自律努力,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她是时间管理大师,她自觉而自律,训练时的自律体现极高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她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必然;学习上的自律,让她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0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说过: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谷爱凌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她的信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冬奥会加油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 篇2

谷爱凌强调,在做其中任何一件事时,她都会尽力保持专注。高效地完成后,再干净利落地切换到下一件事。

专注、高效的习惯带来另一种正循环。谷爱凌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现在,她每天仍会睡够10小时!

我每天能够做这么多事,是因为睡得好,有非常多能量。这个理念,也是母亲教会她的。

有多拼,生活就有多精彩

成功背后,有谷爱凌超出常人的努力。

谈到自己是如何在学校和训练场间无缝切换的,谷爱凌说:从家到太浩湖的雪场有4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车上换衣服,车上吃饭。

她的SAT考试是在训练转场间隙参加的。短暂的时间和瑞士陌生的交通,使她在进考场前,不得不先在雨中奔跑了一公里多。

疫情期间,她一度无法和教练会合,只能找朋友们的教练,一个人问一个问题。没有健身房,她就坚持在家做自重训练,并坚持跑步

谷爱凌始终表达着一个观点这些经历让她的人生变得有趣,对此她十分享受。

世界冠军、学霸、时尚达人、美食家这个充满能量的姑娘大胆地向这些角色靠近。这令人羡慕、惊艳,但却不必惊讶。因为十七岁,正是一个拥有无尽可能和天马行空的灵感的年纪。

谷爱凌平常爱和朋友们一起玩儿。2020年,我觉得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学校的毕业舞会取消了!她希望在上大学后,能交到更多朋友。

她表示,即便拥有许多成功的标签,但并不希望别人对她的印象陷入刻板。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一想到我就是滑雪运动员,我更想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朋友,我是爱凌。

2021年有什么小目标?谷爱凌表示一定会好好备战北京冬奥会,在她看来,这是目前最应专注的事。从她母亲发来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正在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

我希望很快就能回到中国,和大家一起滑,雪道上见!谷爱凌发出了邀约。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 篇3

在夺得金牌后,有记者问谷爱凌,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我觉得我跟所有人都一样,只不过我对一件事有很大的热爱,也有很大的梦想。她对滑雪的热爱源自3岁那年。那时,酷爱滑雪的母亲在美国加州一家度假滑雪场做兼职滑雪教练,她常把爱凌带到滑雪场。在母亲的影响下,爱凌对滑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她就能在雪地上娴熟地穿梭在山林间,完成猫跳这样专业的动作,甚至还能自如地进行后空翻。

在她看来:滑雪不是每天去打仗的样子。滑雪本来是飞翔,是好玩,是创造。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才会在大跳台决赛的关键时刻,放弃妈妈的保守建议,向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对未知的.事物望而生畏。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喜欢的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放弃努力,宁愿躺平。之所以如此畏惧失败,大概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热爱过什么吧。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真正的热爱,其实源自一种感知力。谷爱凌所热爱的,是一种在户外自由玩耍的感觉。她热爱的是在雪上飞翔的感觉,是在山林自如穿梭的感觉,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感觉。而滑雪恰恰给了她这样的感觉。这种感知力,是通过不断体验、不断感受而变得越来越敏锐的。

专栏作家山本美芽提出了感官抽屉这个概念,就是把你体验到的各种感受积累起来,从中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当我们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忘记恐惧、忘记失败,只剩下好奇、专注和享受。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 篇4

运用示范: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训练,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04. 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多年来,谷爱凌也经历了各种伤病。但对滑雪的热爱,让她坚持到现在。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谷爱凌收获2金1银。在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比赛中,谷爱凌收获了两枚金牌。2019年,原籍美国的谷爱凌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国籍。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 篇5

01.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赛事。当时,这一决定震动了美国体育界。谷爱凌说,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考虑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影响力,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中国女性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适用话题:体育强国

02.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 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推荐]《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通用


许多优秀的电影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精彩的影视作品,总能抓住观众的胃口。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了。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够所有的感动都有所抒,发,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篇1】

对于80后出生的我们这一批而言,对女排精神或许不如上一辈理解得那么深刻。然而,当看到大屏幕上女排的一代又一代姑娘们靠信念、靠拼搏,一次次战胜自我、为国争光,那种振奋人心的燃依旧能直抵心灵深处。

不过,整部电影给令我触动最深的确实郎平教练的一句话:你们不只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优秀的人。诚然,每个人不是因集体而存在,也不是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即便是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排球也不一定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生而为人,我们承担了许多社会角色。在单位,我们须独当一面,除了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处理各种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在家庭,我们要尽好女儿(儿子)、妻子(丈夫)、妈妈(爸爸)的多重职责,光是为人父母,就已实属不易。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的姓名似乎不再重要。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交际圈里,我们的姓名习惯性地被冠以“某某妈妈”“某某爸爸”。单位的日常琐事、家庭的柴米油盐、孩子的点滴成长,消磨了当年的激情,让我们渐渐活得迷失了自己。

大半年前,曾经写下过类似主题的文字左手老师,右手妈妈,更要活出你自己。近年来,深感在忙乱的生活里能够有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着实幸福。

进入孕中期以来,身体状况日趋稳定,于是便恢复了日更一文的好习惯。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只是考验坚持与毅力。不过,有过写作经验的都知道,写一篇不难,每天写一篇,委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在庸常的日子里觅得那么一点值得记录的小趣味,这就需要觉察自我、凝望世界。

因为写作,养成了每日至少阅读半小时的好习惯。一旦形成习惯,一日不读书,便觉浑身难耐。李镇西老师在授课时强调,读书应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因而我的读书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而是转向深度阅读。遇到一见倾心的句子,工整地摘录,细细揣摩之后,往往会有写就一篇好文章的惊喜;当书中所记与心中所想、日常所做发生碰撞,阅读、思考与实践也就有了沟通的桥梁,写作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因为写作,工作不再那么繁琐而乏味。每一次备课,都是与文本、与学生、与自我的多重对话;每一堂课,都有值得称道的亮点与需要弥补的不足;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值得记录的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可供借鉴……诸多教育教学元素,通过写作这一方式,让我得以在文字中深刻反思。坚持写作,方才深刻理解李镇西老师那句话“做得好才能写得好,写得好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写作,生活变得愈发生动而迷人。一条朋友圈、一部电影、一对新耳饰、家人随口的一句话、萍水相逢的某个人……都可能触发我的写作灵感,进而写下洋洋洒洒的文字。少年时代的写作,多是“为附新诗强说愁”。人到中年,不再多愁,却依然善感。不再以忙碌为借口,不再以疲惫为推脱,而是带着一双凝望世界的眼,怀揣一颗体察生活的心,用文字记录生命走过的痕迹。

活出你自己,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方式。于我而言,阅读与写作,就是让我找到自己的最佳路径。感谢始终关注的老友,感谢最亲爱的家人,我坚信,这一份热爱能够伴随我度过这漫漫一生。待到年老之时,回首翻阅曾经的文字,那样的成就感简直无可比拟。

《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篇2】

国庆长假,如果你不愿凑热闹去旅游,那么,进影院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今年的国庆档,虽然没有去年三部大戏来得震撼,但也是有值得一看的几部:《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和《姜子牙》便是相对不错的几部新戏。

以笔者的欣赏口味,便从《夺冠》开始。

这是一部半纪实半文艺的故事片,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两个小时下来,由于剧情的巧妙,演员的精湛,几乎没有尿点,倒有过几次泪目。在曦说君看来,下面几点,印象深刻,给我启迪。

1.回忆:一场比赛,引爆整个中国

如果你经历过那个时刻,相信一定为1981年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冠亚军激动过、疯狂过。即使39年后的今天,看到当时的情景,还是让人激动不已。当时我还是大学生,几百人挤在大教室,观看那个12英寸黑白电视机的现场转播。全场人的情绪,随着宋世雄那标志性的声音而跌宕起伏。当中国队几经曲折,最终赢下比赛时,所有人都拥到了大操场狂欢,有人把床单点燃,也有人把旧桌椅当火把,总之,全校沸腾了,全国到处都是如此。

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况且又是中国人最羸弱的大球项目。因此,一场比赛引爆全国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胜利的光环渐渐消退,女排姑娘背后的辛酸和痛苦便成为了大报小刊纷纷报道的热点。我们知道了,她们是在比日本“魔鬼式”训练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条件下,战胜各路强队的。拼搏二字,自然成了“女排精神”最核心的关键词。

另两场关键之战的展现,让未曾感受过当时情景的年轻观点,也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精彩也刺激。而这些近乎实录的情节,本身便是最大的看点。

2.反思:负重前进,是否一定成功

五连冠时代的女排队员,确实是用“拼搏”书写了辉煌,但是,后来的许多年,为何同样的刻苦训练、同样的管理模式,教练、运动员不可谓不辛苦、不拼搏,但为什么就跌入低谷了呢?陈忠和是最了解女排精神的教练之一,虽然也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摘金夺银,但还是不能延续曾经的辉煌。这里面,到底问题在哪里?窃以为,是时代变了,队员变了,而我们曾经成功的管理模式就不再适用了。当郎平接手女排后,一位小队员当众宣布自己不爱排球,并当场退出国家集训队的行动,足以说明一切。

女排的起伏,对于其它各行各业,不无启发。如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个问题,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跟以前的学生已经完全不同了。仍然希望用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思路去教育、管理学生,完全是事倍功半,只能陷入“学生负担越减越重”的尴尬境地。

因此,当僵局无法打开,就需要有高人出现、有创新之举。

3.共鸣:开拓创新,真是谈何容易

当众望所归的郎平终于坐上主教练位置时,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一帮领导、专家组成的什么团,开始对新教练带队策略问询质疑、指手画脚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我们曾经用这个方式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你为什么说改就改了?有多少人,就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自己不熟悉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后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排球是如此,足球又何尝不是?

好在,郎平就是郎平,世界赛场的磨砺经历和奥运会上战胜中国女排的战绩,让她有足够的自信和气场,使她得以按自己的风格和意愿处事(这是带兵打仗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其他纯本土教练所无法拥有的优势)。当然,体育局高层领导的信任,也是重要条件。

现代管理大量德鲁克的名言:“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实在值得大家认真学习,深刻反思。而郎平的成功,便是源自改革创新。

4.思考:女排精神,到底有何内涵

站在今天的时刻,再次思考,女排精神“拼搏”二字的内涵。电影中,郎平有一段台词,让我陷入深思。“我们那么辛苦地打排球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拿冠军吗?”看完全剧,我再一次领悟到:“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同时,让运动员爱排球、享受排球,也是郎平给中国女排带来的新鲜东西。

5.演员:影后影帝,带上冠军队员

从演员角度讲,本剧的最大看点,就是由巩俐主演的郎平。从目前网络反应看,叫好声一片,显示了世界级明星的专业与水准。当然,一帮冠军队员的本色出演,让影片具有更佳的真实感。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惠若琪、丁霞、姚迪、袁心玥均有出镜,郎平之女白浪出演青年郎平,且都演得不亚于职业演员,实在让人佩服之至,这大概也是当代年轻人特有的本事吧。影帝黄勃出演陈忠和教练,为影片增色不少。既把女排30年串联起来了,同时,体现了女排成功背后,有许多有名或无名英雄在做着默默的奉献。

《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篇3】

电影《夺冠》展现的中国女排从“五连冠”到跌入低潮期,再到重返奥运冠军位置,其中的曲折,以及曲折背后种.种精彩故事,都有着丰富的戏剧性,能够在新春佳节之际,看到这样一部富有情怀的电影,感到非常的鼓舞人心。《夺冠》通过艺术加工更加全面的诠释了“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全国人民都在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女排精神需要传承、需要融入新的内涵,但关键的内核不能说变就变。中国女排恰恰是做到了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了新内涵,这支队伍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一支队伍身上不能没有精气神,一支运动队身上就更不能没有精气神。学习中国女排,就要学习这支队伍刻苦训练、敢打敢拼,就要学习这支队伍胜不骄、败不馁,就要学习这支队伍在实战中不断将科学、理性、与时俱进的因素不断融入女排精神,惟其如此,更多运动队、更多队伍才能学到真经、才能开启用胜利鼓舞斗志之路。

时至今日,女排精神已经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与时代同呼吸、与国人共命运。正如主帅郎平所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一个民族的崛起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作支撑,女排精神正是当下各行各业所些欠缺的,基层党员干部应像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那样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以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拼搏;少一些懈怠,多一些进取,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伟大中国梦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有中国女排那样“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以“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政治品格,来诠释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

《夺冠》女排精神观后感【篇4】

体育竞技场上,厉害,从来不是应运而生的;奇迹,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荣光背后,是多少血泪,多少汗水,是多少艰辛,多少苦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当年读书时代的教材里,就曾有过关于女排勇夺五连冠背后的故事,当时阅读着课文里的每一字每一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个“魔鬼教练”袁伟民对郎平、陈招娣等一众球员练球的“非人折磨”,让人既心疼难过,又不得不服。

前一阵子,没来得及在电影《夺冠》刚刚在邻近电影院上演的时候一睹为快,我儿就叮嘱我务必要在落画之前看一看,因为他觉得,这是一出好片,值得!好吧,抓紧时间,晚饭后一抹嘴就单刀赴影约吧。

“为国争光”四字的分量有多重,毋庸置疑,这部电影拍出了扎实、务实的功底。《夺冠》是由陈可辛执导的剧情运动片,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三十多年间几代中国女排人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努力拼搏的奋斗史。

导演陈可辛为了电影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尽量去还原,希望使观众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变迁。影片从选角、到服装、再到场景道具,1:1还原历史,扮演老女排的演员们,全是专业排球运动员出身。片中女排队员张常宁每次在发球前喜欢转一会儿球,郎平的撅嘴表情和手指夹笔拢嘴呼唤动作等,这些细节都源于真实。她们的身上都散发着鲜明而平和、耀眼而温暖的光芒。

影片中,令观众印象最深的,不仅有群像,出彩的主要角色有三位,白浪及巩俐饰演的郎平、彭昱畅及黄渤饰演的教练、吴刚饰演的教练、朱婷饰演的朱婷自己。

影片中,郎平说,一个外国记者曾经问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输赢看得那么重?她觉得,怕输,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只有建设好自己,才能应对一切复杂局面。

为什么内心不够强大?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百废待兴、重建社会的任务。那时,在国际上有什么地位可言?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是西方人眼中肮脏、贫穷和任人拿捏的东亚病夫,被极尽羞辱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我们真有一雪前耻的机会和本事吗?

技不如人,甘拜下风;技不如人,无话可说。能杀出中国进军亚洲,参加国际比赛,这机会容易吗?用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是的,你每天“往死里练”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印证在哪里?难道是为了在第一轮淘汰赛冒一个泡,然后缴械投降灰溜溜地回国吗?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练,无数个牺牲年夜晚团圆时刻的苦练,若出师未捷则集体阵亡,甘心吗?

1981年日本世界杯,出征大阪之前,主教练对赛事胜败毫无信心的姑娘们只说了一句话:“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句话语气不重,但已深深震撼女排姑娘们和观众的心了。是啊,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只有汇合成这样的力量,才是挑战并最终打破“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根本!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特点是在八十年代创造了国际大赛“五连冠”的伟业,如此记录极大鼓舞了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斗志。近40年时光荏苒,从1981年大阪世界杯开始,中国女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电影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第一场是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经典之战。

个人觉得,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那场赛事更具深远意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

“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碾压对手、狠狠扣杀、压倒性胜利,这,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些年来,一批批的女排健儿,为了国家的荣光,为了集体的理想,在日复一日,严苛训练、“地狱式锤炼”当中,不畏艰辛,刻苦训练,意志顽强,信念坚定。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身上的坚强不屈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爱拼才会赢”,她们在赛场上不仅发挥出自身的最大能力,而且和团友默契配合,齐心协力为祖国争取荣光而努力拼搏,她们不放弃、不气馁、不妥协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但是,她们也只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她们不是神。她们并不是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面对冷酷无情的训练,她们也动摇过,也曾内心沉沦。她们的内心挣扎和精神历练,更传递给我们一种真实的感动。她们是活生生的人,倔强、执着,但也曾脆弱、迷茫,想退缩,想放弃,她们的心声,有谁知晓?郎平教练问她们“爱排球吗?”有人直接坦言不爱,收拾行李就走了;有人承认打排球是为了爸妈,“成为你”。但是,越是不完美的人,越是令人感动,真实才是最大的感动。

正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和毛病的普通姑娘们,却在最需要出现的地方,一起做了该做的事。电影中我们看到,姑娘们的手脚关节处都有“护膝”、“护肘”、“护腕”,但是皮肤裸露的地方却总是淤青、擦伤、血肉模糊,她们在一天训练结束时都濒临崩溃,膝伤、背伤、腰伤都是常见伤病,为什么她们的眼中常含泪水?痛、累、无力感、挫败感……然而,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球员,女排姑娘们都总是红着眼、含着泪、忍着疼,一次次地咬着牙吼:“再来!”

她们没有多伟大,没有多光芒四射,没有什么英雄的光辉,却最终坚持下去,不到最后绝不认输!也只因为“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支撑着她们,荣辱与共,患难与共,郎平个人的经历更是风云跌宕,她的落泪,她的伤痛,观众更是强烈共鸣,影院里为之抽泣的人还真不少。“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的郎平,为了排球事业,硬是千锤百炼把自己淬成一把饱经风霜的铁郎头,她的球员身份和主教练身份,都是实打实的铁榔头!令人为之动容。

让我们致敬最可爱的中国女排姑娘们,令我们热泪盈眶的她们,努力,付出,拼搏,夺冠,国家荣誉背后,是她们的日夜坚守,是她们的艰苦训练。对于观众来说,对于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来说,《夺冠》当然不仅是一部体育电影那么简单,它是一段印记,一种精神,一份情怀,正如,女排之于中国,绝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这么简单。她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民族自信。中国女排所带给我们的意义一直没有变:励志,鞭策,奋发,有为!

夺冠个人观后感800字通用


观看一部作品堪比阅读一本书籍,总能让人受益匪浅,也可以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看法,写一篇观后感记录观看作品时的心路历程也不错,观后感就是将所看的内容进行反思然后记录下来的文字。关于作品的观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夺冠个人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夺冠个人观后感 篇1

“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

“球能够输,人不能输!”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

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故事。从低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再由顶端直线坠落,最终又奋起直追,中国女排的每一个扣球,都扣到了我们的心弦上。这部电影除了扣人心弦的情节,更有一些情节发人深思。

首先,是对于自我。“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球能够输,人不能输!”1979年,郎平作为国家队的替补队员,不甘心一向被教练冷落,而是一向努力训练,尝试突破自我,碰到三米三二之高的国旗。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做到了,并一跃成为国家队中一名出色的队员。她从心底里热爱排球,排球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时,在声势浩大的中国女排队伍中,有很多队员并没有弄明白自我打排球的目的,所以这些队员在打排球的过程中缺少恒心和毅力。她教育队员,先要认清自我的内心,要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去享受体育本身。在郎导的陪伴和鼓励下,中国女排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顶住了压力,打败了东道主巴西队,并最终获得了奥运会女排冠军!这块宝贵的金牌,像一剂强心剂,振作了中国女排,振奋了全国人民!当我看到那里时,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看清自我的内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齐团结、奋斗,终会获得胜利的果实!

其次,是对于整个国家。“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中国女排,不仅仅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排球队,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在待遇优渥、实力更强的美国队担任教练,郎平为何在2008年中国女排队输了比赛后毅然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因为她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她眼中,中国女排就是中国,热爱排球,就是热爱自我的祖国。她也在用自我的行动践行着自我的爱国情怀,以排球为媒介,将女排队伍与整个国家融为一体。正因如此,中国女排才在郎平的领导下日渐强大,一举夺下世界排球之冠。

夺内心之冠,夺排球之冠,展中国之强!中国女排的每一位队员,用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将自我融入排球,将排球融入国家。“队员强则女排强,女排强则中国强”便是她们夺冠的秘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仅要坚强自我的内心,更要视自我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

夺冠个人观后感 篇2

谷爱凌的金牌还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那就是中国历首枚女子雪上的冬奥会金牌。我一直在挑战自己,努力去打破界限。谷爱凌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去打破界限、打破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纪录和这些金牌,让更多的女孩们能觉得她们也可以。

18岁的谷爱凌完成高中学业已经两年了。当年她为了运动的梦想,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专心做两年职业运动员,今年9月她就将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她看来,她和所有18岁的人都一样,我和大家是一样的,我也上补习班,我的成绩也刚刚及格好吗?

谷爱凌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体育塑造了她的人格。我能拿到这个金牌是因为我对这个运动热爱,不是因为我去苦练狂砸。我觉得通过自由式滑雪,塑造了我的人生和我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它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去去体验一下运动的魔力,我觉得这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而且一点压力都没有。真的不要感觉你去做体育必须做成专业的,而是每天去打个篮球,每天去和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个运动,我觉得真的会改变你对人生的感觉。她说。

夺冠个人观后感 篇3

谷爱凌说:当我来到北京时,我看到我家附近的中央电视塔,我吃着北京的食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对美国和中国都心存感激,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这两个国家的经历造就了我。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很多人会拿谷爱凌和大坂直美比较。出生在美国的海地日本混血儿大坂直美最终选择代表日本出赛,并且扮演了东京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重要角色。但大坂直美始终都不会说日语,这也让她与日本民众之间添上了厚厚一层隔板。

但谷爱凌不同的是,她的妈妈谷燕在她小时候就给予她中国文化的教育,所以谷爱凌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和大家交流。她喜欢吃烤鸭,甚至可以说出100多片和80多片的区别。她会在暑假时间回到北京,和朋友们一起上补习班,接受奥数的洗礼,可以发出在中国学一星期在美国管一年的感叹。这让人觉得,虽然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却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中国孩子一样。

运动、学习、弹钢琴谷爱凌的爱好非常广泛。更令人惊讶的是,在SAT的考试中,她在满分1600分中拿到1580分。当记者问他,如何在这么多事中取得平衡时,她和大家分享说,要吃好睡好,我每天晚上都要睡10个小时;然后要热爱,你一定要热爱这个事情才会做得好;然后是专注,也许一天就只做一件事,但一定要做好。

更令大家欣赏的是,她总是能说出让人感叹的话。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我的家在哪呢?在一次赞助商的活动中,有媒体问她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当记者问她,对中国花滑运动员朱易遭遇网暴如何看时,谷爱凌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这里摔倒。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尽力而为,但最重要的是她没事。每个人都希望她获得高分,但最想要的还是她自己。我希望人们能对她表现出更多的运动精神和理解。

关于夺冠观后感通用6篇


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关于夺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思考并且不断进步。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养成写观后感的习惯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1

从夺冠到中国精神

今年国庆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夺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不妨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当时的中国科技、经济都很落后,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国家可谓百废待兴。

面对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国女排落后人家太多,科技、战术、设备、整体实力都差的很远,当时的袁教练听完科技人员陈述,二话没说把排球的拦网抬高了15cm,从此女排姑娘们披星戴月、浑身伤痛大年三十还在争分夺秒的训练。

用袁教练的话说,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们就算拼了命,也要拿下世界冠军。

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凭着为国争光的满腔情怀,凭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多少年来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创新,不断前行。

这不正是千百年来我们祖国一路走来不可缺少的中国精神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赞美我的祖国,因为他有成千上万个英雄儿女,他的这些儿女,身上所彰显的这种中国精神,这种百折不挠,坚不可摧,永不放弃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吗?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名零零后,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的祖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在这繁荣昌盛的时代,要更加刻苦学习,坚持锻炼好身体,长大后,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人人心系祖国,用顽强的中国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2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进取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我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仅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头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必须能够成就圆满。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当时刻坚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当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当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我的力量,创造更完美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3

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女 排》,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推迟到了9月。国 庆长假,我终于来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更 名为《夺冠》的电影。

《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 1981 年第 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之后 30 多年的风云跌宕,到 2016 年里约 奥运会上,不负众望,再创辉煌的故事。通 过电影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几代女排队员 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看 完电影,我思索了很久······

2020 年,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我在这一年里,顺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 进入了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老师们 的引导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是 远没有达到我期望的“优秀”。“宝剑锋从 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功, 都是艰苦的付出换来的。中国女排经历 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来,至今已经十次问鼎世界冠军。女排队 员们平日里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奋力拼 杀,为了实现理想,同甘共苦,团结战斗。 她们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创造传奇,与她们 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艰苦训 练分不开。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韧精进、追求 卓越”,这是王老师为我们制订的班训,也 是老师们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夺冠》这部 电影,正好诠释了这段话的含义。郎指导 这样勉励朱婷:“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 为你自己。”我现在12岁,正是最有冲劲的 时候,正是要给自己下“不可能达到的目 标”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用最猛的劲儿, 展现出最不一样的“自己”。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 力。”让你心中的雏鹰展开双翅,在梦想的 星河中征战出只属于你自己的那颗最耀眼的星。加油吧,少年!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4

在国庆假期间,学校发了电影票,我去看了电影。看的电影名字叫做《夺冠》,它讲述了中国女排的过去的经理。夺冠,一个多么轻易说出来,但却又难做到的词。但她们做到了,但在他们光鲜的背后是那不懈坚持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

《夺冠》它讲述了两个时代的中国女排的故事。拉开帷幕我便看到了80年代的中国女排,那时的她们自信、张扬,无惧风险,勇往直前。哪怕身上带着无数伤疤,也要去拼,去做这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但当他们踏上世界冠军这条路时,风险和害怕将迎着风去面对,终将化解,一往无前,不畏缩也不回顾。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有回报的。在看我们这个年代,当受到前辈的鼓舞时,乘风破浪,无所畏惧。都是踏着星星的梦想,去看那最美的天空,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梦中。在我们这个年代并不像是90年代那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随心所欲。只能尽自己唯一的努力换取一片小小的云朵,去夺得一片天空。夺冠就像一场梦一样,去唤醒我们沉睡的斗志。

当阳光划过天空,星星终将会坠落。

当80年代的女排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冠军,我为她们欢呼。在看她们比赛的过程时,我看到她们的教练,合上了战略,让我觉得她们的教练相信她们了,相信她们一定会夺得世界冠军。

当时我在看电影时,看到郎导宣布参赛名单,而一名队员因为能力高超,但是却被对手摸透了她的套路,不能继续参赛。让我觉得非常可惜,也让我明白,球场如战场。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淘汰。这使人懊恼的赛制,却也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一旦有了情感,不免总是有失望的,要学会去接受。但当看到中国女排夺冠时,我又忍不住为她们喝彩,她们是值得的。

一切努力终将会得到回报,放手去做吧!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5

前天我看了电影《夺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老一代女排和新一代女排一路的征程和坎坷。电影的开头把我们拉入在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中国女排为了国家,为了体育,为了排球,每天艰苦训练,不懈奋斗,用她们强大的女排精神鼓舞了中华人民!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练带老女排出国参加比赛,和日本队打到决胜局的时候,在14比14最关键的时候,教练对她们说:“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只有一句话,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句话激发了她们的斗志,让她们更加团结一致,因为排球是一个团体项目,只有不分你我,才能打败对手。最后,她们用强大的爱国热情打败世界第一的日本队,夺得了冠军!

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举国上下欢心鼓舞,大街上敲锣打鼓,整个中华民族都沸腾起来了。此刻,我看到这个画面,内心万分激动,不停地想喊:“中国万岁!”

经历过辉煌后,中国女排接连败退,特别是当郎平带领的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那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五味杂陈。中国女排在这种困难的时候,她们迎来了新的转机,郎平回国了,在新教练带领下,女排开始了新的征程。杯子为什么能盛水?因为它是空的!她们开始学会放空杂念,学习老女排的精神,把排球当作和生命一样重要,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在郎平教练的指导下,重新夺回了世界冠军!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郎平教练,我佩服她的指挥能力和她对祖国、对排球坚定不移的热爱;对于女排,我敬佩她们的勇往直前的信心,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如果在班级中,同学们也是如此,那一定是一个班风很好的班级,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拥有这种金子般的精神和信念!

关于夺冠观后感 篇6

“中国女排精神”,一种伟大的力量,激励多少有志青年踏上征程,砥砺前行,奋力向前。近日,感恩集团公司给的观影机会,再次领略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可贵、可敬以及莫大的能量鼓舞。

两小时的电影,几次眼泪狂奔,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的那一刻,屏幕模糊了,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与力量。每个角色的呈现,总是让人感想万千,女排人员的更新换代、郎平教练的排球方案改革,让“中国女排精神”再次崛起,永垂不倒。

80年代的女排,有一种信念,为国争光,身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面对发达国家,太需要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太想为国赢得荣誉,用冠军来诠释我们的努力和强大。郎平教练结合科学的训练方式,让新一代女排精神承载同样的梦想,关键时刻,团结奋进,用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连续夺冠,不仅彰显女排永不言败的伟大精神,更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奋力向上及中国快速猛进发展的速度,当高亢的国歌声荡漾在奥运会会场上空时,我们满脸笑容、昂首挺胸,我们为中国女排喝彩的同时,更是为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而骄傲。

反问自己,工作中有无这样“中国女排精神”的体现,作为任职管理人员是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力量?是否在挫败时没有灰心,而是努力担当、改革、创新,奋力崛起?一连串的问题不只是一种自责反省,而更应该激励自己的是“中国女排精神”在身上的充分体现及伟大精神的传承。扬帆起航不在于时间的局限,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干一天就应该同“接好每一颗球,得好每一分”一样,咬紧牙关、稳扎稳打,获得最好最大的收获。

记住“中国女排精神”的伟大力量。

夺冠电影观后感800字通用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夺冠电影观后感800字通用”,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1)

10月3日,妈妈带着我和表姐表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夺冠》,“女排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女排由强盛,到陷入低谷,再历尽磨难重返顶峰的充满酸甜苦辣的艰苦历程。

电影故事的开头是中国女排的“铁榔头”郎平,穿着背后印有“USA”标志的教练服,坐在美国队主教练的位置上,指导着美国女排和中国女排的比赛。结果,美国队赢了,美国队的队员拥抱欢呼雀跃,而主教练郎平面无表情,匆匆收拾记录本离开了赛场。中国队输了,中国队的队员一脸沉重,垂头丧气。而此时中国队的主教练正是当年郎平在国家队时的陪练陈忠和,中国女排陷入低谷。

xx年的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最艰难、最有意义的一场比赛,就是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国女排与当时夺冠呼声最高的东道主巴西女排在1/4决赛中相遇了,当时的女排经历了上一年与美国对阵的失败,加上之前与巴西队的比赛也全是败绩,赛前全世界都不看好中国女排。比赛前一夜,全队都失眠了,郎平给感觉压力太大、缺乏自信的朱婷发了一条短信:“你不必成为我,因为你就是最棒的!”

这让朱婷放下了思想包袱,知道了为什么打球。决赛那天,开局中国女排出师不利,但仅以23-25输掉2分球。这个比分,让郎平指导看到了取胜的希望,于是就鼓励姑娘们要发挥出自身水平,我们能够战胜对手。接下来,姑娘尽情发挥,以25:21,25:18连胜两局,以大比分2:1领先对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不过,接下来第四局的比赛,中国女排以22:25输掉了,大比分变成了2:2平,双方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关键的第五局比赛,双方依然是打得难分难解,比分一路交替上升,当比分来到14:13,中国队领先1分时,郎平指导果断叫了一个暂停,布置了战术。最后一个球,巴西队发球,魏秋月和袁心玥这一对老搭档接球,传给一传张常宁,她直接传给了朱婷,朱婷没有让全世界失望,一个大力扣球——比分定格在15:13!接下来,中国女排就一路平川,拿下了奥运会冠军。

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场华人立刻被满满的幸福包围了!让置身影院的我也是热泪盈眶,忍不住跟着女排姑娘们一起轻轻地唱起国歌,此刻的我是热血沸腾,无比激动的!整个世界都在拼命喝彩,为勇于拼博、不甘失败的女排姑娘们鼓掌,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

中国女排这个世界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为了这次胜利,她们顶住了多么沉重的压力!为了这次胜利,她们咽下了多少屈辱的泪水!为了这次胜利,她们在训练场上流下了多少血和汗!

这就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一起努力,永不放弃;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百分之一的机会,也要百分之百地努力;郎平看来“女排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不怕苦、不服输、不放弃,为了国家荣誉努力拼搏的女排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学习!我告诉自己,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习“女排精神”,学习她们永不言弃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克服苦难;学习她们的团队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班集体增光添彩!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2)

今天我观看了《中国女排》,我感受到了女排精神,那令当年中国人为之骄傲,引领下一代青少年的精神。

《中国女排》主要讲述了:“中国女排在经历了初代中国女排的辉煌之后,开始逐渐式微,不断地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挫折。但中国女排并没有放弃,开始了全新的改革。虽然在改革初期屡受挫折,但在最后与巴西的对决中,女排精神再次展现,努力拼命,团结一致,使得中国女排再一次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夺得了桂冠。实现了女排精神的传递。

第一部分是个人的努力。剧中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呀,时间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如果不拼,不努力,拿到冠军可能吗?启迪了青少年应当吃苦耐劳,不虚度光阴。我们这群普通人,除了会吃苦还会做什么?

不,这不是一个人的比赛,而是五个人的荣耀。在女排的赛场上,引用剧中的一句话:“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什么团体比赛能够靠自己一个人取得胜利!也许你一个人很强,我们五个人单单只挑一个出来,没有人打的过你。但是你不团结,不合作,我们五个人加在一起便可以打赢你。

曾经,我的一个朋友组织了10个人,平均分两组跑5乘100比赛。其中一组里面有一个人他跑的特别快,但是他的四个队友跑的不快。以至于第一次他虽然赢了,但却只差几秒。于是乎他大怒,不停斥责他的四个队友,说他们拖累了自己。后来再一次举行比赛的时候,他因为没有人愿意搭理他。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不团结的人,没有资格取得胜利。个人的强大,只是团体的锦上添花。只有团结一致,并强大的队伍才是真正引领世界的队伍。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3)

节奏鲜明的剪辑,扣人心弦的配乐,一张张熟悉的女排面孔,还有“郎导”铿锵有力的对白,短短的视频让人心潮澎湃。甚至有网友留言“看个预告片都哭了”。不错,中国女排给过我们太多惊喜,女排精神带给我们太多感动。

三年前的夏天,像千千万万的中国观众一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屏气凝神地观看中国队与塞尔维亚队的生死决赛。就是这场战斗,成为了里约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送给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最大礼物。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镜头里大将朱婷挥动手指的“霸气一笑”,记得惠若琪最后一扣之后激动得跳起来的父亲和小区里久久回荡的呐喊声。像这样的感动,中国女排带给我们多次。

中国女排共获得过整整十次世界冠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八十年代的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曾经历了十余年低谷,今天的荣耀,是女排长期顶住压力、卧薪尝胆后的重返巅峰。重返巅峰是多么的不易,这不禁让人思考,女排精神中究竟有哪些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女排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她们扎实的功底、精湛的球技。这背后,是女排姑娘和教练组一起经历的残酷磨炼。据采访过女排集训的记着报道,单在训练场馆负责捡球的工作人员,每场训练的走动距离都超过两万步,更不用说女排运动员的训练量了。日复一日的力量训练,年复一年的饮食和体脂控制,一遍又一遍的战术演练,还有成千上万次的发球、扣球、拦网练习。没人知道女排姑娘流过多少汗水和泪水。

中国女排另一个让人肃然起敬之处是她们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完美。赛场上的中国女排,从不骄傲自满,无论取得多大的胜利,总能很快冷静下来,在下一场比赛中追求更高的水平。场外的女排姑娘,同样严格自律。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看到女排运动员的负面新闻,也没发现哪位女排运动员过分地投入一些不合适商业活动,利用自己的名气变现获利。中国女排自我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当然,最让我深感敬佩的是中国女排内心强烈的荣誉感和坚定的信念。女排参加的一些大赛常常牵动着全国十几亿人民的心,甚至肩负着国家荣誉。女排姑娘们承受的压力,远远超出了运动员这一角色本身。但当她们站上球场的一刻,我们看到的,却是重压之下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和战术的有效执行。一些高难度的扑救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电光火石之间,爆发出肌肉全部的潜能,甚至还带有很大的危险性。是什么能让女排姑娘瞬间做出勇敢而正确的判断?平时严格训练当然是基础,但除此之外,一定还有点别的什么。思考中我不禁想起了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他曾指出人在寻求良知的过程中要依靠内心的“当下一念”。我想,王阳明所说的“当下一念”能起作用,必然还是因为当事人内心深处对“善”有着的执着的信念。我突然因此明白了女排队员在球场上为何能有神勇表现,是的,就是因为她们内心,一直对胜利怀有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我很难不把女排精神与国家发展和组织工作联系起来。往大了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多坎要迈过;往小了说,把单位的事做好,把基层的事做好,确保明年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也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漫漫长征,党员干部应女排精神中汲取营养,敢受艰苦磨练,从严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

《中国女排》将于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这天上映。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感谢有这样一部充满能量的电影,为我们驱散严寒,点燃我们心中奋勇向前的激情。祝福中国女排继续她的辉煌,期待女排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4)

李雨錡

上周,我看了一部电影:《夺冠》。电影讲述了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中获得两场胜利,更讲述了女排队员们坚苦奋斗的精神。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崛起之路。最初,她们没有任何出色的成绩,但她们没有泄气,没有放弃,不断刻苦训练。终于,在20世纪末,获得了女排史上第一个冠军。后来,随着新队员的陆续加入,中国女排队稍稍作了调整,时隔xx再次捧起冠军奖杯。通过这个电影我知道了,只要你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勇于挑战,你就可以获得收获。

这些年,我们的中国女排不断努力、艰苦奋斗。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没有人知道中国女排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一零年代差不多三十年里流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头。女排队员受了伤,强忍伤痛训练、上场打球,因为他们知道国家和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在今年举办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可以再创佳绩。最后我向中国女排说一句:“中国女排,我爱你!”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5)

运动,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所热爱和擅长的运动来锻炼。体育,要在某一领域发挥你的长处,做到精。中国体育运动,奥运会,为国争光。

1981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再也不是用武力去征服世界的时候了,我们要从多方面输出中国,体育就是其中之一。人们渴望让全世界的人认识中国,知道中国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国家,它正在逐渐的强大,所以我们需要那块金牌,我们要在日本的土地上把它赢回来,为此,我们必须努力。

女排姑娘们在漳州训练基地日以继夜的训练,要举起100公斤的杠铃,要每天拍球200次,要接球近一亿次,要摸高3米多,没有节假日,无聊单调的生活,只有队友和排球相伴,她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赢,要胜利,要为国争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

不负众望,我们在1981年女排世界杯的赛场上赢得了冠军,往后几年,中国女排创下了五连冠的胜举,是中国的骄傲。

郎平在1981年的世界杯中一举成名,被中国人亲切的称为“铁榔头”,她打出去的球,就像榔头一样又狠又重,带领着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的佳绩。

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下滑,xx年代的衰落,中国女排任在努力,但训练方式没有改变。直到20xx年,郎平担任中国女排总教练,她大胆改革,采用世界先进的训练技术和训练方式,20xx年里约奥运会冠军,时隔多年的奖牌再次回到了中国。

女排精神,那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那是顽强拼搏的精神,那是拼死一战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6)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女排精神。

“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中国女排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着我们的女排精神。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这就是中国女排,这就是女排精神,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今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女排十一连胜的辉煌与荣耀,可是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女排姑娘们的艰辛与付出,一记势不可当的扣杀,也许需要一千次的刻苦练习,一次完美的配合,背后,也许是一千次的脚步腾挪,疲倦、劳累、伤痛,不能动摇女排姑娘们对胜利的不懈追求,

夺冠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唤起了我们因时光流逝而逐渐失去的一枪热血与豪情壮志,今天,女排精神早已不独属于中国女排,它属于全华夏每一个拼搏奋进,永不言弃,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奉献的中国人!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7)

9月28日,20xx年女排世界杯第10轮角逐在日本大阪展开。面对二线阵容出战的塞尔维亚,尽遣主力的中国女排攻拦优势明显,直落三局横扫对手,三局比分为2514、2521和2516。豪取10连胜斩获29分后,中国队提前1轮成功卫冕,夺下本队的世界杯第5冠,三大赛冠军头衔也增至10个。

夺冠后,举国欢腾,很多在现场观战的中国球迷们都非常开心,这其中就包括很多追了女排四十多年的阿姨粉。

太棒了,简直就是完美,没有再能赞美她的语言了!一位中年女粉丝激动地说道。

专门来(日本)看的,从81年大四的时候就开始看,看了四十多年了。这位女粉丝一追女排就是四十多年,这一次还是特地前往日本为中国女排加油。

逆转的时候非常非常的激动!郎指导的指挥特别镇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在现场的粉丝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祝中国女排越来越好,20xx拿冠军,拿奥运会的冠军,再次卫冕!一位女粉丝献上对中国女排未来的祝福。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8)

李尚毅

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夺冠》,看完后我有很多的感受。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句话“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让我有着好奇心继续看下去,画面一转,一个不知道如何打排球的小伙子聘为了陪打教练,他来到排球基地,排球基地的一个角落一个女孩在举重,她的名字叫郎平。但陪打教练每次扔球都不够大力,还被教练骂。郎平从18岁到现在都没碰过一次球。他们都没有放弃,他们都有了进步。中国女排要和日本队打比赛,一开始,日本队领先,但中国队一分一分的追着,最后17比15赢了,中国获得了冠军,后来郎平成为了美国队的教练,陪打教练成了中国队的教练,郎平看着中国队总是输,决定要回中国做教练,中国队经过苦练,在和巴西队争夺冠军时,中国队员们有节奏的以3比2战胜了巴西队。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那么快就放弃,要想办法解决,坚持不一定会胜利,但放弃就永远都不会胜利。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9)

10月25日下午,我儿子说,你写文章没有题材能行,我们去看场电影吧!票己订好,说走就走,我已二十多年没看过电影,心情忽然特别激动。

由陈可辛导演,巩俐出演女排英雄郎平,电影《夺冠》开始了,这是令我期待已久的体育片,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喜欢看的女排比赛。整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看《夺冠》让人热血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对于这个词,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不如我们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这样一帮90后为主力的女排队员,在为第一代女排精神做代言人,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将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

随着电影的播放,回顾这些年来中国女排在我心中的形象,跟随12个女排健将的身影,他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那神采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为之飞翔!

影片中中国女排于1981年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之后,中国女排又在几年的时间里缔造出五连冠的伟业,成就了中国体育界的奇迹,学习女排精神,振奋中华,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口号。

这部电影不是历史,更不是纪录片,它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看到老女排队员的艰苦训练再现,我感动啊!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天呀!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土地里训练,在粗糙的地板场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受伤,血水把衣服染红了,看后让人心痛。训练完毕,大家相互包扎伤口。

据说至今,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初老女排队员训练时的旧球衣和护膝,上面还有血印和泥土。

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就是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声,它让我激动振奋,我好象又回到七八十年代。

还有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出自我,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已经超越了演员,真实再现了她们自己。特别是朱婷演自己,来自农村的他,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兴奋不起来。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要大声地说话,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尤其是郎平问她你为什么打排球,朱婷终于说话了,为了我爸妈,为了和你一样优秀,你满意了吧!朱婷放声痛哭!

她痛哭的表演,完全超越自己。现在朱婷已成为了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了世界顶级球星,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的过程,让我们扼腕感叹,太难了,真不容易啊!

这真实的往事,给我们以启迪,我们要时刻学习女排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问题困难,永不言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民族复兴也需要这样的女排精神,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建设力量,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而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砥砺前行。

观影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热搜文章

夺冠电影观后感(篇10)

女排精神,永远的中国精神!

在短暂的八天国庆假期里,我和我的外公去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

影片叙述主人公郎平作为中国女排教练,带着她的女排队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勇敢坚持,通过高强度的刻苦训练和绝不放弃的顽强信念,中国女排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队和巴西队夺冠比拼时,巴西教练喊道:“That’snotPingPang!”原来,众所周知在当时,我们的大乒乓是强项,而女排是当时中国没有优势的一项运动。但是,经过郎平和队员们不断地拼搏,场上技术上不断调整,在女排队员不懈地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冠军,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巴西队,成为了世界第一!

看到中国女排夺冠后胜利欢呼地场面,我也情不自禁地紧握拳头。是她们,让我懂得了中国女排精神:拼尽全力,向着目标努力争取,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我要向中国女排学习!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冬奥会观后感,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很多时候,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人的思维想法因为一个故事情节而发生改变时。此时可以写一篇带有个人想法的观后感,观影时如果只是囫囵吞枣,那么写出的观后感是不合格的。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1

今天是立春,也是举行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的重要日子,这场开幕式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精彩绝伦,让我感动数次。首先让我感动的是56个民族的人民和各界人士在一起传递五星红旗,红旗在解放军升旗手手中随着国歌缓缓升起,在鸟巢上方随风飘动。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再让我感动的就是代表许多国家的小雪花,从一朵朵小雪花围成一个大雪花,寓意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在北京共赴一场浪漫的冰雪之约。这代表着我们国家对世界的团结和包容,也正印证了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火炬手在一一传递火炬,最后火炬被放到了有许多国家名字围成的大雪花之中,正值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奥运主火炬熊熊燃起,随之而来的将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开幕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伟大,可以在全球新冠疫情并未完全消灭的时候,举办这么盛大的冬奥会,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实力,我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2

在这烈日炎炎的酷暑,20xx年的冬奥会选举在国外拉开帷幕。经过一系列讲话,选举,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会花落谁家?我们真是拭目以待。

“咚——咚——咚——”,宣布申办城市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越来越紧张,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额头上布满了冷汗,整个心悬了起来,“砰!砰!砰!”。加油!加油啊!北京,加油!北京!加油!

“当!当!当!”倒计时敲响。北京!北京!北京!一定是北京!加油!在远隔千里的漯河,家里热闹非凡,不时地传出口号:“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电视传出一串听不懂的英语,最后宣读:“BeiJing!”什么?!北京?!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电视里那些中国人激动站起来欢呼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不是做美梦,而是真的。我欣喜若狂的抓起紫盈盈的葡萄,恨不得一口把它吞下去。全国人民都在为北京欢呼,在为中国骄傲!自豪!我为有这样一个国家而感到荣幸。

北京吧!北京!花落谁家?花开北京!20xx!最棒!中国!最强!我们欢乐着,骄傲着,幸福着…仿佛浸在了蜜罐里。我真想在一个空旷,宽大的大草原,放开嗓子大声唱着欢乐的歌,又想坐在安详,宁静的公园里,低吟一首优美,恬静,奇丽的小诗,听一曲优美,悠久,清晰的古筝曲,还想在茫茫的大海做一艘快艇,爽快一番。

我们为20xx加油!我们为北京的冬天喝彩!北京!北京!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3

盼望着盼望着,冬奥的脚步近了。20xx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春节里,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冬奥会开幕式,中国的冬奥之光照亮了冰雪,希望之火燃烧了大地,中国式的浪漫折服了全世界。

恰逢立春,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开幕式以24节气作为倒计时,中国队24分出场,结合当天2月4日,2xx届,20时04分,数字与节气完美契合;绿色的小草、白色的蒲公英承载着生机与希望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冰蓝的水墨倾泄而来,河水成冰铺满了全场,奥运五环破冰而出,从绿到白,从播种到绽放,这一系列的操作完美的诠释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各种语言写的“欢迎”围绕在冰雪五环左右,各国入场时播放着各大世界名曲,到歌唱祖国响起,这一系列的与众不同与那一抹中国红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尤其是当所有的和平鸽汇聚在一起时,那“掉队的小孩子”在另一个小孩子的牵引下,在星光的指引下,一起融入了大家庭,这更体现了开幕式用心良苦团结友爱的深意。

这场冬奥会一共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各国的运动员们都在为这场盛大的赛事全力准备着。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竞技,而是一种永不磨灭的信念。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像奥运健儿那样驰骋赛场为国争光,也不能像志愿者那样为奥运会服务,但我们依然可以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开幕式结束之后,现场没有一丝垃圾和纸屑,文明礼仪随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冬奥会。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传承文明礼仪,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大国文化。

冬与春的交接、白与红的契合、可爱的冰墩墩、喜庆的雪容融、活力四射的奥运健儿,让我们同筑冬奥舞台,共赴冰雪之约,一起向未来!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4

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壬寅虎年正月初四,也恰逢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日,北京冬奥会,载满热情和祝福,在世界的期盼中盛大开幕了。

开幕式以倒计时表演《立春》为开篇,一个孩子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鸟巢上空绽放出满天的蒲公英,然后焰火变幻成中英文立春和SPRING的字样。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勃勃生机。

我最喜欢的开幕式片段是: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画面的意境来自古老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中国人对母亲河的浪漫的想象和赞美。然后特别清澈的一方水缓缓升起,这方水又升级成冰立方,之后由激光雕刻出24届冬奥会的历史,最后五环从冰雪中出来,悬到空中。我们敞开博大的胸怀,找到人类最朴实共通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要一起向未来。

这次北京冬奥会我们提出的口号:一起向未来!既表达了中国团结世界的心声,也显现了我们期待未来,相信巨龙腾飞,必定会带来好运的决心。让我们共同期待奥林匹克火炬燃亮北京的夜空,期待冰雪赛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5

脱冬迎春,转眼间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撼撼来袭,后面已经退休的2008年在那默默无闻地帮小虎仔训练,小虎仔的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

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小草萌芽,像运动员们快快乐乐地成长,也像运动员们心中自信、奋斗、勇气的三颗豆逐渐变大,露出那生机勃勃的一面。

小草,在不意间换上灰色衣服,变成蒲公英,正当蒲公英带孩子带累时,小男孩帮她绽放出内心的劳累和坚强,让蒲公英拥有了自信之面。那些蒲公英去哪儿了呢?他们飞向天空,身上柔软的羽毛怒放出神圣之力,以及那份自信与坚强。

这次冬奥会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在运动会人们入场时,志愿者们手中拿的引导牌更是独具匠心,他们让雪花和中国凝结在一起,感受到中国浓浓的中国气息。

升旗时的场面让我热泪盈眶,场上几名少年先锋队员们拿着国旗传给那些努力的代表们,国旗在人们手中传递,我的心情都热烈起来了,国旗缓缓上升,室内也升起了高潮!

在此,我祝贺奥林匹克运动员们顺利比赛,勇夺冠军。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6

在万众期待中,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如约而至。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便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期待着冬奥会的到来。光阴似箭,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这一天终于来了。而当我看到开幕式的时候,感觉我的心都要化了,美丽、壮观、宏伟,或许这就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浪漫。

时之浪漫——二十四节气。我国选择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从雨水一路来到立春,变换的画面展示着祖国南北的大好河山,不仅宣扬了中国的文化底蕴而且呼应了中国冬奥会是第二十四届。恰逢开幕式这天正好是二月四日且是立春——春风如贵宾,一到就繁荣。时间不仅仅是浪漫,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展现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细节美,这便是中国的时间之浪漫。

意之浪漫——立春SPRING。只见场中缓缓走出一个男孩吹着蒲公英,被吹散的蒲公英飞向空中,接着鸟巢上空便出现了“蒲公英”焰火,和中英文“立春”“SPRING”焰火,寓意着春天的种子洒满了大地。黄河之水天上来,水落成河,河凝结成冰,在舞台的中心,水融汇成一块洁净的冰立方,随即冰球运动员挥动球棒,冰球撞向冰立方,竟然从冰块中撞出了晶莹剔透的五环,五环破冰而出,既是“破冰”之意,又寓意了和平友好,这也是鸟巢时隔14年再次升起五环。寓意着我们用运动“破冰”,打破隔阂,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这便是中国的意象之浪漫。

合之浪漫——融合。运动员入场仪式中,出场引导员手中的引导牌是一朵“雪花”,雪花的“花瓣”融入了“中国结”的设计元素,每个代表团就象征着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凝聚在一起。中国结用一根线编织而成,寓意团结吉祥。冰五环左右是各个国家的语言“欢迎”,开幕式的开头是法语,各大国家代表队入场用各国国歌,引导牌最后融成一个大雪花有橄榄枝围着。在运动员们的脚下,冰雕效果中式门窗极具美感,窗框中,有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四季变换。雪花和中式门窗就像一个窗口,从北京看世界,这便是中国的融合之浪漫。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浪漫,那最后的场面不仅是浪漫,更饱含中国力量。当“小鸽子”飞舞到雪花周围时,在一处角落里,有一个“小鸽子”像是走丢了,然后被我们的小姐姐牵了回来。这看似失误的一幕,原来是我们张艺谋大导演的精心策划。场上的每一只“小鸽子”代表着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而那个走丢了的“小鸽子”叫——湾湾,也就是我们的台湾,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这个温馨美满的大家庭中。这就寓意着身为祖国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丢,一个也不能抛弃。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寄山河,中国不愧是一个自古浪漫的国家,我愿折服于这一份中国式浪漫。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7

一片冰,一片雪,14亿人民的热情与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速滑场“冰丝带”让我映像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点缀的闪闪发光。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xx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xx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瞧呀,他不仅有大熊猫特有的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它不仅仅可爱,它还象征着纯洁、坚强与活泼。通过”冰晶外壳”显现出5G的创新,还有冬奥会运动健儿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手掌中的小红心像世界人们展现出我们的热情。这样一只富能量的大熊猫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也实在让人翘首盼望。在20xx年中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是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为人民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我们祖国的强大!我希望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绽放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8

顾名思义,“冬奥会”就是冬天举办的奥运会,那自然都是能看到一些冰雪运动的,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种类繁多,我就说一下我看了冰壶比赛后的感想。和所得到的启发。

我想,冰壶中较难的因该就是投壶了,要是力度没控制好,角度没掌握好,那么将会输掉整场比赛,真是十分困难。不过我十分敬佩投壶的选手们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选手们,还得努力投好壶,尽量投出决定性的球,投出两分的成绩,才能让自己的队占上上风。

投壶固然重要,但没有擦冰的人,球也不会很理想的到达指定区域。在刷子刷了之后,球为什么可以滑得更远呢?因为场地上撒了一些小颗粒,在刷子的摩擦之后,就会变成水,光滑的壶面在有水的冰面上就能滑得更快啦!所以说,擦冰人是个球的导航仪,呵呵!

队长负责战略,俗话说“动手动脑”嘛!打球也是这样的,要有战略,所以队长是个文武之人,既会投壶,又有战略。厉害呀!投壶还要有始有终,要是前七个球都打好了,对方最后一个球却让我方前功尽弃,所以说,不到最后,谁都不要放弃,就是这样。

最后,我说下自己的感想,人生就像冰球赛场,要是差了分毫的距离,就会失去许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从小打好基础,长大才会大有作为。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嘛。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东道主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xx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寓意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寓意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9

2008年8月8日晚8时,我们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等待着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等待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022年2月4日晚8时,我们又一次怀揣着强烈的期盼,迫不及待地坐上了沙发,打开了电视,这一次,我们等待着北京举办的冬奥会,等待着中国人民的又一次骄傲,也等待着历史的见证,见证全球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始了,烟花成群结队的,像火箭一样冲向了如黑布似的天空,这烟花不仅给黑漆漆的夜空点缀上了一丝丝的绚丽色彩,而且还带着中华子女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夜空中绽放光芒。

2022年2月4日,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开始了,张艺谋导演把24节气巧妙地融入了开幕式中。24节气串起了倒计时,画面中,祖国各地美丽风情和冰雪健儿奋力拼搏的场景交相辉映,倒计时最后一秒留给了立春,因为这一天正好是立春,也因为这代表一个新的开始,也还因为我们的祖国像株小草一样,生机勃勃,有不断进步的空间,未来是可期的。

这一次的冬奥会开幕式和以往都大不相同。第一个不同,就是雪花(放火炬的地方)。它是由全世界代表团的名字组建而成的;第二个不同,就是主火炬,它是百年奥运会最不一样但是是最经典的一届,它不再是熊熊烈火,而是微火。这传递的理念很简单,雪花是全世界,火炬是低碳环保;还有一个不同就是这一次的开幕式没有请大牌明星,专业歌手,只有运动员和普普通通的人民。

2008到2022,一个城市,两次奥运,意味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愿北京冬奥会圆满举行!愿我们的冰雪健儿们能在赛场上赛出风采,加油!

小学冬奥会观后感 篇10

盼望着,盼望着,2022年2月4日的晚上,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24届冬奥会。我们全家都兴奋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幕式的开始。

开幕式开始了,屏幕上出现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不同的节气配有不同的诗句和不同的景物,背景中出现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此外,还有许多让人赞叹不已的精彩表演:有头戴虎皮帽、身穿红色小棉袄的娃娃们跳《茉莉花》的舞蹈,优雅的姑娘们跳着《雪花》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各国运动员进场了。每个国家的服装各异,有的身穿蓝白相间的衣服,有的只穿一条草裙,在这些鲜艳的服装中,我看到了各个国家的特色。过了一个小时,终于等到了我们中国队,他们一身红衣地出现在屏幕上,顿时全场一片沸腾,我也不自觉地跟着鼓起掌来,此时我响起了一句话: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精彩的开幕式,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大片大片的河水从天而降,滚滚的浪花方法随手随刻要把鸟巢淹没。一朵朵雪白的蒲公英在屏幕上漫天飞舞,就像真的一样。

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为首,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自然现象,例如惊蛰万物开始苏醒、生长,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诗句,真是太美了。

我还感受到了奥利匹克精神团结。四十四个儿童唱响奥运会歌,他们相互配合,集体演绎出这首优美的歌曲,观众们都被童真的歌声所打动。

奥运会是拼搏的舞台,也是展现国家魅力的天地。如此精彩的开幕式让我难以忘怀,我更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喜欢《冬奥夺冠观后感通用》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冬奥夺冠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