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长恨歌心得

长恨歌心得

长恨歌心得

2023-01-24

长恨歌心得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长恨歌心得”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现“长恨歌心得”。当我们有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习惯,需要慢慢培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 篇1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 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 篇3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 篇4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长恨歌心得感悟汇总


生活是热闹非凡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而不断自省,这时候最适合写一篇心得体会了。每一次的心得体会的记录都是自身思想的又一次升华。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长恨歌心得感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8】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9】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长恨歌心得感悟”。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3)

正因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最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须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正因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正因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样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取是身为女生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生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能够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状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就应是个精致的女子。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4)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5)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6)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7)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8)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9)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0)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1)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关于长恨歌心得感悟


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长恨歌心得感悟》。感言其实就是表达感想的话,表达自己想法的话,在我们参加一些隆重的场合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发表一些走心的感言,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感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8】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心得感悟集锦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长恨歌心得感悟集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1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2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3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4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5

有一种信念,让人坚持;有一种执着,让人成长;更有一种拼搏,迸射出生命的火花。

轻轻的我翻开一本书――《成长的烦恼》,主人公刘亮从调皮,不务正业变成老师的骄傲。他六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姓刘,在他成绩有所好转时他有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双亲离世的双层打击下,在继母的冷酷虐待下,他不像命运屈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读书的前几章,我愤怒,我厌恶。

为什么刘亮这么调皮看,让人操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我不由想到,现在有多少的学生也正如这时的刘亮一般,有母亲的爱,有家庭的温暖呵护,他们怎么就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感受不到父母的优虑,操心?

之后,我怜惜,我难过。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面对无限的痛苦,他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化痛苦为动力,发奋学习。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后,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他们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了钱就四处乞讨,有时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大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刘亮一样的,勇敢的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发奋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的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生命的强者?

在读到刘亮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后,我敬佩,我激昂。

刘亮生活贫困,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他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厂里。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行”。我为他的遭遇,为他的坚强流泪,感叹他的人生之苦。可是在我们身旁,还有部分学生下课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生活中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即使我们是一颗嫩芽,也要不为暴风雨的冲刷,毅然的探出脑袋张望这个世界。尽管有被摧残,被折断的危险。但是我们都应该坚持,执着,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我爱《成长的疼痛》,刘亮的成长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中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6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范例


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阅读经历,但总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某本书念念不忘。当我们从王安忆写的《长恨歌》中的一个小情节获得启迪时,当我们把书看完然后学到了很多知识点,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长恨歌》的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呢?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献上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1】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述,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述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述——“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此刻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礼貌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向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xx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终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期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期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此刻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感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仅有程先生对琦瑶的感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述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当惊心动魄的活力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2】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3】

这本书前面大部分是写景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描绘的真好,如果不喜欢阅读的风景类的,就很容易弃书的,还好我坚持看完了,因为不想看到四分之一就不看了。

王琦瑶一个美人,有追求者当然正常,第一个为她照相的程先生,对她的爱是尊重的,也是我比较敬佩的角色,在女主怀孕无助时帮助她,直到生下孩子。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永远都不能拥有王琦瑶的爱,选择了终身未娶!

军官李主任给了王琦瑶想要的的,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虽然是个见不得人的妾,但他们才算的上是正真的夫妻了吧,但是因飞机失事遇难……

王琦瑶结识了没落的旧式大户人家的子弟康明逊,经过反复的试探之后,两人终于接纳了彼此。但康明逊却不能将王琦瑶所盼望的东西交付给她,他们同样生活在没有将来的绝望之中,但我觉得他也是最不负责任的一个男人,和王琦瑶有了孩子确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担当而是选择了逃避!

老克腊我一个不能理解的人,一个那么年轻的人,会喜欢上长辈年纪的王琦瑶,想着和她在一起,得知王琦瑶的故事之后又没有了勇气,又变成了第二个康明逊!

女儿薇薇也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开自己的母亲,同男友前往美国后再无音讯。就算和母亲百般的不合也不应该如此。

张永红薇薇的女友变成了王琦瑶的女友,可笑的是王琦瑶最后被她的男友杀害,是为了自己的金条,真是交友不慎。从此上海的三小姐就此魂归恨离天!

造成王琦瑶悲剧本身的我想不只是她自己本人,她的母亲从小对她态度不好,父母对她像是可有可无的人,所以她宁愿在朋友家。当然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渴望过上好日子,最终兜兜转转还是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我想一个人长的美不是她的错,长的好看的人追求者多也是很正常的,但美人更应该自重自爱,让自己活的有尊严,老的更体面!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4】

这恨是老电影一样的旧,是有质感的,能顺藤摸瓜的恨;王安忆用一支绚烂的笔,把一个女子四十年的故事写成一首长恨的歌。这歌,也是偃息了霓虹的夜上海,淡淡的,水岔开似的流。这是一个大手笔,而王安忆倾力塑造的都是些些小小的人物,要用一个个点标记出上海这张斑斓图纸的布局美,着实是不易的,而王安忆简便的做到了,甚至,有点玩味的味道了。她在淋漓尽致的给“王琦瑶”冰清玉骨的同时,把一座孤独的城,一段熨去颜色的历史,浓缩的不露声色,却荡气回肠。

剖析王安忆的笔法,我臆想她该是水样的女子,明眸启齿间,便觉流萤回雪,这样的女子,在她笔下的方块字,是带着江南的香味的,读起来,异常有韵律。她善用排比,也喜欢长短句的结合,所以,每每读的不是诗,但总有诗的淡淡气息。白白的一句话,在她的精心修饰下,就成了潺潺一流水,渺渺一束烟,郁郁一朵花,丝丝一树柳,可读性极强。她像瓷器家,在窑洞里烧自我的青花瓷,摸上去,如同押韵的月光,干净,直抵你心,优美,拂动一切的芳草连天,几乎,能够入梦了。

《长恨歌》是王安忆烧制的艺术,提名为浅浅的印象美。说它浅浅,那是因为它的文字轻盈,不是浓稠的云劈头盖脸的拥着你,仿佛是披在你鼻翼的一层氧气;说它具有印象美,是王安忆下笔从不写尽万物,她只聪明的揭示你一点点,剩下的,就需读者的想象,她把一个山坡的鲜花剪下一个残缺的角,送给你,待你自我体会个中的情意。当然,我从中读出了迤逦的味道,左右逢源的文字,顺畅的把故事娓娓道来,写了山,写了水,写了上海,写了上海的变迁。

王琦瑶这类女子,总是叫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是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叫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她花开一样的美丽,也有她花落一样的安静。我感觉,她是生错了年代的千年前的那一叹,她本该有她的金风玉露,她有她的未来向她招摇,可是不,她生在了沪上,偏逢在时代的分水岭,那么阴暗的关系网硬生生地把她捆着,那么多诱人的华丽的把她熏着,将她推入了畸形的地步,乃至之后,她已不再是多少年前,仿佛看透了一切的那个王琦瑶了。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5】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时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变迁,更唱尽了人世间的种种爱恨情愁。可她们却从来都不是时代的主题,她们只是主题中的背景音乐,千年不变的历史主题却不停地切换着时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犹如历史的胶片一张张地定格,却又一张张地尘封,直到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沉淀,只有回忆还在继续着她们的故事。

纵然是妖娆美艳至极的夏姬也无法主宰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或许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鱼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个让自己沉淀西子湖底的绝世美女却只能是诸侯争霸的工具呢?荒凉大漠,渐行渐暗的余晖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袅娜多姿,望不尽的漫漫长路,哪里才是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归宿呢?寒宫冷月下那抹柔软的倩影,不是天上飘逸的彩虹,划出的是一道道长长的相思之痕,永远都无法抹平!

数不完的故事是读不尽的红颜悲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琦瑶是这些千千万万薄命红颜中的一个,是极普通的一个,却又是不平凡的一个,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城市的代言。王安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悲剧命运,更是千年历史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惜春常怕花开早,真正的王琦瑶只属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后的天空已经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话故事,因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虚无。王安忆笔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旧上海所演绎的,演绎着王琦瑶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片厂这一切的开篇场景,气势恢弘,这也是王安忆笔法独特之处。或许这些都是旧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只为迎接一个人物的出场,一个极富旧上海滩精华的王琦瑶,她是旧上海生活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当年的上海滩,光彩四射的霓虹灯伪装着这座城市的虚荣,也同样包藏着无比虚荣的心,她们都披着一件极其华丽的外衣,刺痛着旁观者的眼睛,始终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安忆的过人之处在于她透过了这层外衣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上海,她看透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并成功塑造了一个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着女人的那种万种风情,她是真正读懂了一个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瑶作为一个上海女人的那种虚荣包装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沪上淑媛,都市交际花,时代的青春偶像,这些无与伦比的光环给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这些耀眼的光环套住了这个青春少女的命运轨迹,她的一切看起来好象都是蒋丽莉,程先生等为她设计的,可真正主宰命运的是王琦瑶她自己。

最让人感触的是爱丽丝公寓,那是上海繁华都市里难得的一片宁静之地,那里的天空是朦胧,爱丽丝是曾经驰骋上海滩的交际花的临时归宿。王琦瑶也就这样糊糊涂涂而又理所当然地在爱丽丝公寓的生活,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或许她自己也无法预见会有这么一步,她也没有能力预见,因为此时她的命运是被李主任掌握着,这也是无数女人的悲哀:自己的命运是别人的!爱丽丝公寓的生活是单调的、孤独的、空虚的,在那里王琦瑶唯一能做的就是望尽天涯无归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树,她知道只要攀附在这棵树上就可以为自己遮风挡雨了。在别人看来王琦瑶好象什么都有了,其实她除了拥有那栋空虚的爱丽丝公寓外什么都没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拥有。真正的那个有血有肉的王琦瑶已经死去。爱丽丝看上去是一栋温情的公寓,其实它是一座女人的坟墓。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虚荣冲击着这个时代的底线,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物欲泛滥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但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坞桥的阿二,虽然他只是漫长故事中的一个过场人物,可有可无,可有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还有勇气去寻找那个年代的足迹,至少我们还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见一颗发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美,纯净如水的感觉,就像来自大山深处的清泉,没有污秽,只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许只有他才能给王琦瑶诠释玉容寂寞旧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真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虚荣,所有的风情万种都已成过眼烟云,没有昔日的繁华。解放后王琦瑶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纵然她有不老的容颜但是心是会老的,毕竟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她了。依旧喜欢热闹的派对,激情的舞会,可是她已经不是主角了,无情的岁月已经偷偷地把一个有心人变成了旁观者,无法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交际花会被冷落在这个城市的角落。

每天独守空房,望着那些漆着过时颜色的箱子,里面锁着自己尘封的记忆,也锁着她一生中唯一的财富过往的岁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旧箱子中找到一个女人的虚荣,纵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几人能读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受呢?这是一个女人的命运,也是一群女人的命运。

王琦瑶这一形象成功塑造于王安忆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感情基调,虽然她笔下的上海没有张爱玲的那种无尽的悲凉。旧上海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讲好几件旧上海的故事,但王安忆做到了,她说出了长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长恨歌的歌。

纵观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盖不了那些零星的败笔,我们不要求完美,但每个人都向往完美。人们都说:王安忆最大的成功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之骨髓,挥之不去的苍凉。其实不然,漫长的故事中我们看不到一句从主人公口中说出的话,所有的对话都是通过作者加工后转述给读者的,这样就造就了一种思维、意境的绝对化。不管多么先进的矿泉水制造技术也加工不了纯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学创作亦然如此。王安忆最大的败笔在于用散文式的思维去驾驭小说的感情建筑。

王安忆还有一失败之处在于落花这一环节的构思。王琦瑶是被长脚因财而杀死的,这似乎来得有点太戏剧化、太不可思议,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作者是想通过王琦瑶的死来加强故事的悲剧效果,以突出她命运的悲凉,也为了和开篇时片场的一幕相呼应。可是对这样一部宏篇巨着,这一死或者这一死法却远没有达到死该得到的悲剧效果就像《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死永远是一个争议,或许我们更愿意接受玉带林中挂的结局而不是积病而亡,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悲剧色彩。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忆亲手塑造的王琦瑶草率地离去,同时也草率地给自己的着作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回顾王琦瑶的一生,其间充满了跌宕起伏,画满了悲剧色彩,她的命运好象一直被男人左右着,或许有人会认为是时代主宰了她的命运,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运的是她自己,只不过她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命运跳出历史为她们设计好的轨迹,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稍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锈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关长恨歌心得通用


每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重要时刻。都会对自己当时激动的心情做一个发言,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精彩瞬间,我们是否真的知道如何去写好感言呢?长恨歌心得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长恨歌心得 篇1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心得 篇2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 篇3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心得 篇4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 篇5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 篇6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心得 篇7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心得 篇8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 篇9

正因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最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须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正因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正因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样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取是身为女生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生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能够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状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就应是个精致的女子。

长恨歌心得 篇10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长恨歌心得 篇11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 篇12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精选


写作品读后感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在读完作者写的作品,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其实内心的各种感受往往通过读后感的文字记录形式是可以一直保存下去的,以下内容主题是“最新长恨歌读后感”,是小编为您分享的。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1

读王安忆的小说,处处感觉到的是一种狭隘的小女人的思维方式,一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读到过一个我喜欢的人物出来,虽然王安忆都着力刻画了她们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地方,但是终究都属于小乘的人物,而且并没有理解她们为什么能独领一时风骚。她们外表上都是仪态万方,见多识广的样子,但骨子里却都是精于计算,斤斤计较,然而却无大智慧的市井女人。

王安忆笔下的女人是没有朋友的,王安忆把所有女人之间的情谊都描写成了一种完全是互相利用,互相竞争的关系,即便是母女之间,也是如此,虽然人都是漂亮的人儿,但心却都是疏离而自私的。她们全部都是困于小我自怨自哀的小女人,没有一个在精神上走出围城,没有一个是真正称得大气的女人的。

王安忆的女人,是虚荣的女人,一生都在算计,对待爱情也是,对待亲情也是,鲜有干脆直白的真诚二字。王琦瑶最后的死,我看得不痛不痒,她本身就不是个可爱的人物,一辈子恋爱谈下来,没有一次是让人感觉这女子是美好的。她的旗袍很美,她的姿态很雅,但也是在台上做秀一般摆出来架子给人看。

坦率的讲,感觉王安忆描述人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远远要比她描述人和人之间互相相爱起来要得心应手得多,也顺畅得多,王安忆似乎总是可以很清楚得告诉你女人之间互相仇恨的原因,却从来也说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爱上另一个人。所以当她描述王琦瑶无怨无悔的给一个男人生了孩子的时候,这个人物的个性反倒显得生硬和矛盾起来。

bysmd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2

前段时间疯狂的迷上京剧,尤其是梅派。学唱了梅派代表作品“穆桂英挂帅”。对“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的穆桂英非常欣赏。梅派经典,以柔美婉转的杨贵妃形象为主,但刚柔相济的穆桂英、虞姬,也是梅派塑造的光彩照人的角色。梅派传人梅葆玖,把“大唐贵妃”演绎到极致,一曲《梨花颂》也成为经典。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如泥”脱胎于《长恨歌》里“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一曲千古思,想那相爱的李隆基与杨玉环何幸,被后人不断的歌咏传唱。

今天是正月十五,学校一旦开学,元宵节是绝不在放假之列的,除非刚好赶上星期天。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我们这里也不大流行。从腊月就开始的灯会,到现在恐怕也让人审美疲劳了。“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盛景,倒是随处都能够遇到,不过是堵车堵的人心烦的时候,无奈的美好联想而已。早已没有了赏灯过节的兴致,人们多思的是如何减肥,把过年胡吃海塞的过错纠正过来。所以元宵节主要就热闹在微信和QQ里。然各种祝福,虽花样百出,实则一个意思,元宵节快乐。

快乐于现代人早已是奢侈,却又是最为廉价的希望,人人都想拥有,人人都想送出。最终会明白,那不过是一个停在时间里的烟花。昨晚的月亮很大很圆,让人怀疑是不是农历计算错了一天。前不久的'超级蓝月已让人惊艳,这轮满月便不是稀奇之物,亦没有多少人去歌咏感叹了。

还是会想到汤圆的,以前吃汤圆是自家做的。把黑芝麻、核桃、花生炒香了,打磨成粉,再用猪油白糖炼制,辅以桂花或橙糖粒。汤圆的心子,已耗费了无穷心思,白糯的汤圆便承包了做者的全部祝福。或者在某一个汤圆里包上洗净的硬币,则吃上的人就好运好兆。旧时的年味,到元宵节是隆重的收尾,是节日的高潮。(很喜欢《千江有水千江月》,便因为它写的年味浓美)一碗汤圆的个数,都蕴含了美好的祝愿,好事成双,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巧成福,八方来财,九九长寿,十全十美(不大允许只吃一个)。

我记忆里最特殊的汤圆,如今已是绝唱。那一年元宵节姐姐突然生病,外婆母亲照顾她去了。我与表妹则拜托青春正茂的小舅。小舅聪明而贪玩,早上嘱咐我和表妹只管赖在床上,别起身,待中餐早餐一起解决。我俩饥肠辘辘,催他做汤圆。他倒好,三下两下做的四个大汤圆。有多大呢?平常吃饭的小碗只能装一个。于是那天我与表妹各吃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汤圆,小舅吃了两个。三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笑逐颜开。如此特殊的记忆,随小舅的去逝,而成为记忆的乐梗,斯人已逝,怀念如故。

而怀念之情《长恨歌》表现得那么深切,“圣主朝朝暮暮情〞〝孤灯挑尽未成眠”。相思之情浓烈、惨淡、持久。我们的怀念,则淡而弥久,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元宵节其实又是情人节。中国人好玩,自己的情人节,从七夕到上元均已忽略,别人的2月14被商家热炒,就记得真真切切。又送玫瑰花又送巧克力,还红包满天飞,大家都陶醉在祝福里不宜乐乎。而更多克己、谦逊又含蓄的人,无所谓的过了每一天。美其名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有人替他们分辨。其实从忽略拥抱到忽略节日,中国人早已不善表达爱。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教育鸡汤,恰好折射出人性的冷漠。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3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读书笔记:繁梦三千,璧陨黄泉

听一曲长恨之歌,弦音挫挫;看一段前尘旧事,意韵娓娓。

在这幕台上,我想看看那带着一股肌肤之余的性感的上海弄堂;我想听听那些鄙俗又有些影影绰绰云遮雾罩的流言;我还想见见那在嘈杂混淆中盛开的如花蕊般纯洁娇嫩的闺阁。上海女儿盛载的满堂心事最让人撩拨,上海上空俯瞰整所城市的自由鸽群最让人动容与嫉羡,它凌空而起,将城市的屋顶踩在脚下,又在废墟的瓦砾堆上盘旋,颇有劫后余生的味道。而我最想看的,莫过于王琦瑶前朝的繁梦三千,后世的璧陨黄泉。

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女儿,一次机缘巧合被选为“沪上淑媛”。她的艳和风情都是轻描淡写的,不足以称后,但她的美却是家常的,是体现民意的美,故而她正合了三小姐这称呼。再后来,她成了“金丝雀”,成了爱丽丝公寓的女主人,她在旧上海的这座废墟里夜夜笙歌,却不自知,袅袅娜娜的身姿微泛着摇摇欲坠的浮沉后事。

对于王琦瑶的悲剧结局,字里行间有着许多妙心的暗示。

第一次去片场的时候,王琦瑶留意到一幕场景剧----“这就像是旧景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旧事。王琦瑶再把目光移到灯下的女人,她陡地明白这女人扮的是一个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杀还是他杀。奇怪的是这情景并非明惨可怖,反而是起腻的熟。”而这一幕场景剧与王琦瑶死前的境况如出一辙,也可以说,剧中那个死去的女人,正是四十年后的王琦瑶。

再者,王对于自己的未来也不能说全不自知。在竞选上海小姐成功后,王琦瑶竟然在舞台上哭了起来,为不可知的命运--“那天一身红,今天一身白,这预兆着什么?也许穿上婚服就是一场空,婚服就是丧服!”在梦的将醒未醒时分,属于她的繁华正悄然陨殁。

在得知王琦瑶要竞选上海小姐的时候,片场的导演也曾经想说服她让她退出复赛,可惜那时的王琦瑶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他看着王琦瑶走远,头也不回,她越是坚定,他越觉得她前途茫茫。”

片场的导演一语中的,“上海小姐”这项桂冠其实是一片浮云,看上去夺人眼目,可是转瞬即逝,它其实是过眼的烟云,留不住的风景,竹篮打水的一场空。王琦瑶在小说的开始便被推置于到众星捧月的地位,而这里便已是她人生的巅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她也从这里开始走往人生的下坡路,她的巅峰是她香消陨殁的最成功的铺垫。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她成了别人眼中的交际花,被贴上情妇的标签,尝了一段露水姻缘;情缘流转于各色的男子当中,从未结过婚却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暮年的她遭受女儿的叛逆,最终因一盒遗金被杀害。属于王琦瑶的时代仅仅留在她十八岁的那一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尽管如此,她生命的底色终是灰暗的,可怜又可悲。繁梦三千,终不过璧落黄泉。

为什么叫这本书的名字会叫长恨歌?我是把恨理解为遗憾的。书中每一个人物的人生都有不完满的遗憾,无论是蒋雯丽程先生还是王琦瑶,他们有着相似的悲惨结局,而全书也笼罩着淡淡的忧伤气息。

王琦瑶的人生正是一首袅袅的长恨歌,黄粱一梦不过一世浮华,繁梦三千终归璧陨黄泉。浅浅流年洗净了王琦瑶一世的铅华,阴丹士林蓝旗袍抖落的不仅是似锦的繁华,还有她四十年的落寞与惆怅。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4

人的一生有长有短,长则几十年上百年,短则几个月几年。无论我们的人生是长还是短,都没有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当她还是一个懵懂少女的时候,她渴望被人关注,羡慕荧幕上的电影演员。然而,世事难料,当她朝这个梦想走去时,乱打误撞的遇到了程先生、蒋丽丽还有后来的李主任,从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渴望和不期而遇中被改写着,我们总是在计划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者我们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一颗当教师的种子,在此后的学习中不断的为这个梦想努力着,可是没有谁预料到在他即将成功的时候,从家中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打击,他可能一蹶不振,从此过上了颓废的生活,也有可能奋发图强,当上了教育领导。他的人生可能因此发生大的逆转,他的未来更是变化无常的。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活着才变得有意义。苏秦之所以能成为赵国的相国,是因为他在秦国的外交失败,使其父母、妻子改变对他的看法,对其不理不睬,迫使他在愤怒下熟读姜太公的《阴符》,从而能游说于赵国,使赵国国君采纳他的意见,从而封他为相。如果牛顿没有偶然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头,就不会引发一系列得联想,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论。

无论是苏秦还是牛顿,面对各种变化,他们在此之前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成就。就像王琦瑶从没想过李主任会一去不返一样。然而,当他真的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就只得一个人面对剩下的人生了。 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变化无常的岁月中面对自己的人生,看见身边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可是,并不是每一种人都适合这种变化无常的生活。当我们老了,只剩下女儿和回忆时,就没有谁期望这种变化再继续下去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经不起这种折腾了。王琦瑶就是在这种折腾中死去的。远离女儿的她,晚年照常与各种人打交道,参加各种聚会,最终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不安稳的离去……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5

翻完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有种自己跟着书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活了一辈子的感觉,如果不是校园里操场上嘈杂的声音告诉我,这是在现实里、在我自己的生活里,我也许真的会以为自己被长脚掐死在黑夜里。就这样,又翻开了《长恨歌》

那时王琦瑶才十几岁,还是女高的学生,单纯、善良、美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到电影棚里试镜进而结识摄影师彭先生,彭先生给王琦瑶拍的照片沪上淑媛让王在上海的小圈子里火了一把。他对王琦瑶的好感与日俱增,建议她参加上海小姐的选拔,王琦瑶成功当选三小姐,彭先生怎么都没想到,正是这三小姐的称号,让她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王琦瑶被李主任包养了,在爱丽丝,王琦瑶是拿自己的全身心爱他,只要能见上他一面,能陪陪她,就能让她像孩子一样兴奋。他给了她一个西班牙雕花盒子,里面装着金条,也许一切早有预兆。李主任死了,他死后,她的生活就像身体失去了骨头,只剩下血肉,酥酥软软的。在这期间,程先生一直在寻找等待王琦瑶

王琦瑶跟随外婆到苏州老家散心,乡间的山水是一副良好的滋补药,她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王琦瑶于苏州,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一不小心来到了油菜花园,是朴素中的亮点。老家的阿二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他爱她,她爱怜他,他为了她到上海打拼,她想,到了她该会上海的时候了。毕竟,她是属于大上海的女人。从此,他在她的生命里再也没有了痕迹。阿二是王琦瑶生命中一个匆匆的过客,相遇的一瞬间,给她送去了一缕阳光,带来了温暖。阿二,是她生命中的插曲,路过后,便只能是错过。

回到上海,王琦瑶在平安里胡同开了诊所,结识了严师母和毛毛娘舅。在不停地聚会、吃饭、聊天中,王琦瑶爱上了康明逊也就是毛毛娘舅,他们发生了关系,王琦瑶怀孕了。迫于家庭压力,他离开了她,她本想打掉孩子,但在去医院的路上,她把孩子留了下来。似乎是个自己留下一件财产似的,康明逊走了,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这孩子。

那几年的上海,经济萧条,排队买米时,她偶遇了程先生,记忆虽被时光风化,但还留下斑驳的残角;面庞虽被时间冲刷,却还依旧有那年的风韵。他们相视一笑,为了她,程先生一直未娶。此后的每一天,程先生都来王琦瑶家里精打细算些柴米油盐的小事情,宛然一对恩爱的夫妻。只是程先生从没有在她家留宿过,照顾好她睡觉之后即使再晚也要会自己的家。谁不想就这样一直简简单单下去,就这样,守着一份小幸福,度过余下的几十年。可是,孩子的满月酒上,康明逊被邀请来了,程先生看出了端倪,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他没有办法这样骗自己继续下去,他选择了离开

孩子薇薇逐渐长大,薇薇没有王琦瑶的姿色、气质,是没有打磨过的毛糙的玉石。女儿的成长并没有让王琦瑶轻松下来,反而更多了些麻烦。她要打扮、要时尚,却又不听信王琦瑶的指点,对母亲,是带着些嫉妒的。女儿的朋友张永红倒是天生懂得时尚的精髓,且和王琦瑶是一致的。薇薇嫁人出国后,张永红倒经常来陪她。

这时的王琦瑶已经50多岁了,虽然打扮的大方得体、显得你年轻,但年龄毕竟是经历过年龄的人,身体上怎么会不带有年龄的痕迹呢!她结识了20多岁的老克蜡。在爱情来临时,她逃避,她不敢承认。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之后,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面对的竟是老克蜡的抛弃,理由是她不再年轻了。她试过挽留,也注定只能是徒劳。张永红的男朋友长脚得知王琦瑶有金条,行窃不成,把她掐死在黑夜里。生命条令的最后一瞬间,她想到40年前在片场看到的情景,仿佛是现在的自己

王琦瑶死了,她的死是个悲剧,她的40年生,也是个悲剧。我常常想,如果王琦瑶没有到片场试戏、如果她没有参加上海小姐的选拔、如果他没有认识李主任是不是后面的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了呢?他会和程先生相爱、恋爱、结婚,然后过着一个平凡女人的生活。可是没有这么多如果,王琦瑶还是王琦瑶,悲剧就是悲剧。书中王琦瑶曾想:她这辈子,要说做夫妻,也就是和李主任了,虽然不是光明正大,倒也是实打实的。她的一辈子,身边停留过很多男人,却没有一个是陪她走到最后的。她不断地爱,得到的确实不断地伤害,当一个个人都离她远去,剩下遍体鳞伤的自己,在孤独中死去。

看完了《长恨歌》,我也像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令我感慨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还有王安忆对王琦瑶各个阶段生活状态、心里的描写,以及同时代周围人的描写,无论是王琦瑶的哪个年代,还是那个年代的人,王安忆都将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个女人荡荡起伏的一生,也是上海那个年代生活的逼真记录。

《长恨歌》,一个写进女人心坎里的小说,一个微小女人的情感生命,一个时代的记忆变迁。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6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吹落的梧桐叶,勾起绵绵长恨。

一个是重色轻国的君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云鬓花颜,芙蓉暖帐,曾经铸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不伦之恋。自古君王迷色误国,爱江山更爱美人,只可惜李隆基生不逢时,安史之乱,六军不发,君臣出逃,情急之下,只有以杨贵妃的死换得苍生性命。西南路上,悲凉秋景,马嵬坡生死离别,无边落木萧萧下,香销玉陨。

长恨啊!为国之君,身不由己,不忍割爱却又欲救不得,“血泪相和流”是那没完没了的恨。蜀地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后睹物思人,白日伤情夜难眠,朝思暮想不复返。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荡气回肠。真切的酸楚愁惨,梦中的“悠悠生死别经年”是那动人心魄的恨。

行宫月色,夜雨铃声,萧条衰败,落叶有情。上天入地,蓬莱仙境,含情凝睇,梨花带雨。拖物寄词,重申前誓,七七相会,比翼连枝,此情此恨,了无绝期。

曾经甜蜜的爱情如流星,闪过瞬间的美丽。吹落的梧桐叶,从高高的枝头掉下。从枝头到树根,从完美到毁灭。也许李隆基本不该为大唐天子。一个贫民百姓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白头偕老,又有谁会横加阻拦呢?或者李隆基不是贪图享受的酒色之徒,杨贵妃也不是个好玩的女子,又哪里会有六军不发,马前死呢?既然是一国之君,就要以江山为重,社稷为大,否则到头来只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身为天子也有致命的无奈与遗憾。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成全了一面总还有另一面让自己心痛啊!

落叶梧桐,此情难了,此恨难消。

最新长恨歌读后感 篇7

她是王琦瑶,她为自己代言——《长恨歌》读后感

拈得一枝白玫瑰,却得浮生半日凉。

唱罢一曲长恨歌,亦罢绵绵无相逢。

你只闻到她的香水,却没看到她的泪水

你有你的规则,她有她的选择

你否定她的多情,她决定她的所属

你嘲笑她美貌一生却一无所有,不配再爱

她可怜你看不破这红尘滚滚

你可以轻视她的好看与感性

她会证明上海的那时是谁的时代

唱罢一曲长恨歌,终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但那又怎样

哪怕心被爱的刀刃刮上千万次

也要爱的尽随心意

她是王琦瑶,她为自己代言

她是王琦瑶,那个从19世纪中叶,从上海左三弄右三弄的弄堂里走出来的女孩——女人——母亲。

瞧她的名字呵。字字里带有“王”,这是想宣告些什么吗?她想成为“王”!这“王”不是主宰世间万物,而是主宰她自己心的王啊!是啊,王琦瑶的一生是多么想要成为主宰她自己的那颗心的“王”啊!然,命运多桀,很多事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当然,包括王琦瑶。

说不上心中是该对她艳羡还是怜悯。艳羡她的那种“入人肺腑”“看过了就不去想,再看见还会再喜欢的,看不厌却不是丢不下的”的“好看”;艳羡她的一生竟有那么多的男人肯将心一丝不存地献给她;艳羡她的那颗敏锐度很强的心儿…然而,心中似乎更多的是怜悯,怜悯她似是生不逢时;似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唯有心房上多了几道疤痕。一页页地翻完这本书,我好似化为了那群白鸽中的一只,一只守护了王琦瑶一生的白鸽。我见证了她的所有所有!

情人?

掰了掰手指,从头到尾,有5个吧。这里面,有王琦瑶爱的,也有爱王琦瑶的;有两情相悦的,也有一厢情愿的。就像是一场梦,王琦瑶却自己都不知那时美梦还是噩梦。

这场梦里,她也曾撕心裂肺地爱过。19岁那年,她把自己的人和心都交给了“李主任”。19岁,那本是花季,她却不要名分,甚至放下自尊,只因她爱的李主任,这个长她几乎要三旬的男人。却不知怎的,总觉这般爱像是一位女儿对父亲的爱——一种依赖。或许那时的王琦瑶要的是一个依靠,一种安全感。而不是恋人间的侬侬我我。

另一位,则是独舟前行的程先生了。最后的最后,他跳楼自杀了。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是一种解脱。带着对王琦瑶的好,带着对自己迷惘人生的哀绝,带着永远不会被爱的人所爱的心,“身体触地的一刹那,他终于听到了落幕的声音”。程先生对王琦瑶的好,哪一件不被王琦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她的心像是被下了药似的,偏不给程先生留一席之地。程先生与王琦瑶有两次大的别离。第一次别离,在十多年后终又相遇;而再次的别离,恐怕只有来生才能使两人相逢了。

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萨拉,老克腊?

在王琦瑶的这场梦里,她呓语绵绵,像是受了什么欺负似的。她被梦魇扼住了喉咙,永远迈不出那梦里的轮回。她的心,任凭在那轮回中甜蜜,楚涩,哀凄……她,愿意的。

友人?

和吴佩珍单纯懵懂,青涩无邪的友情。

和蒋丽莉的无奈相逢,无奈永别。

和严家师母的相见恨晚却也是各自留了心眼儿。

和朋友一起,王琦瑶似乎一直处于上风,论时髦,论气质,谁也比不上她呀!她却是实打实地呵护着友人。她生来有一颗细腻的心,她能体察到男人的冷暖,她更能体会到女人的内心。像是一阵花香,王琦瑶总能变成朋友最爱的那种香气,顺着气管,被吸入心田。

亲人?

薇薇是王琦瑶生来唯一的寄托了。一是她毕竟是王琦瑶身体里掉下的骨肉;二呢,在王琦瑶心里,薇薇或许还承载着薇薇爸爸留下的星星点点的记忆。薇薇姿色平平,常常说话是不经大脑,又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她可算是淮海路上再平凡不过的上海女孩子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却嫁了户好人家,还随同去了人人向往的美国。这一切无法不让王琦瑶想起自己的一生。王琦瑶或许会想:长得好看顶鬼用?反倒是一生来去空空,更多了几丝倦意。这时,她的眼睑里竟对自己的女儿生出几许羡慕嫉妒恨来,却又是打心眼儿里地高兴。这个她一手拉扯大的姑娘就那样离开了。自己,再也不会有和她吵架怄气,为她烧饭捶衣的机会了。想到这儿,有些许辈出。薇薇,王琦瑶的唯一寄托去了,王琦瑶本来平淡的心更静如止水了。她的心里有一泓湖水,即便风吹雨打,也湖平如镜。

上海弄堂之上的鸽群还在飞舞着,夹竹桃含苞欲放,那个本可安宁的夜晚被彻底地打破。书中第一次使用了“丑陋”来形容王琦瑶。一切,都没有岁月来得痛快。这东西,就是可以磨灭一切。美貌、青春,呵,在时光面前,那都是些什么东西?

那个不安宁的夜晚,王琦瑶走了,她似是早就该走的,我的心里没有半丝悲凉。去吧!去寻你的李主任,去被你的程先生寻,去与你的蒋丽莉再聚聚。只是,不知道,你的女儿还会来送你一程吗?那,女儿的爸爸又会不会呢?

一切的一切,化为一缕烟,这缕烟里,夹杂了太多苦恨怨仇。你若吸一鼻,必是呛得要死;你若吞一嘴,必是苦得流泪,连泪也要变成了苦的。可这算什么呢?王琦瑶这个女人不都闻过尝过了么?她竟没有被呛更没流泪。沉浸在这缕烟里,她微微地笑了,就像四十年前那张“沪上淑媛”的照片上一样的莞尔。只是,这一次,她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回顾王琦瑶的一生,或许唯有悲楚二字可形容。五十多年吗,她有迷茫的时候,她一时被爱蒙蔽了双眼,步入歧途,那时的她,不为自己代言,没更像是在为那个迷茫城市代言,谁说那座城里,只有一个王琦瑶?可她的心里,却是着实希望为自己代言的,所以她选择了爱得义无反顾,哪怕毁了自己的一生。

愿意实现王琦瑶的愿望——她是王琦瑶,她为自己代言!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我们觉得迷茫失措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在阅读作品结束后,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很多人会想用文字来整理自己的感悟。“长恨歌读后感范文”为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1

王琦瑶式的悲剧源自于内心躁动不安的欲望。她孤独一生,不甘寂寞,骨子里是不自觉地想要混入那繁华上海。她不满足于苏州的温婉,却要冲进上海的摩登。扭曲的友谊,流水的爱情,变态的母女情以及意外的死亡。这曲曲折折的一生,始于王琦瑶的聪明,也死于她的聪明。她到底是是恨那些抛弃她的男人还是恨那容颜老去的自己与摩登上海的格格不入?

一切都带着过去时光的烙印,带着过去的沧桑生活,一切都显得沉重。淮海路上,那繁华远不属于那弄堂的女孩子们。然而她们却构成了上海的繁华,喷洒着法国香水,追求时尚与罗曼蒂克,研究着时尚的潮流与规律。这是王琦瑶一生的追求——优雅地生活在繁华的摩登上海。

王琦瑶的一生伴随着形形色色的男人,除了程先生这旧上海的摩登绅士,其他的却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不带走一丝尘埃。这依靠男人的一生终究是靠不住的,但是王琦瑶一生都在追求着爱,因为她害怕孤独,在这繁华热闹的上海,越是热闹越是让人感觉内心孤独,而王琦瑶恰恰就是这样。生前也算是一世繁华热闹场都百般经历过,死时确是孤零寂寞一个人。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2

“既有今生,何必来世。”

长恨歌,长的是洗尽铅华终成过眼烟云的四十年,恨的是一子错落满盘皆输,歌便是那弄堂上空鸽群目睹一切历经风雨后的咕咕声。

一本书里,愣是把许许多多个王琦瑶40年演绎完。

细致的描写、巧妙的铺垫。其中最后一幕是开场时候最诡异的一幕,也是结束时候最让人心惊的。在一开始就看到自己的结局,只可惜戏中人终归是不到剧终便参不透。

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还有再也没有出现过的老二。可是最后却抵不过岁月,逃不了死于非命。平安里的平安是把灾难视而不见,爱丽丝公寓是一厢情愿地编织美梦。开始便扮演错了角色,最后也注定要死在自己选定的角色里。

“风景总归是风景,是窗户外面的东西,要紧的是窗户里头的,这才是过日子的根本。”

“人其实都不是累死的,而是烦死的。”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3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吹落的梧桐叶,勾起绵绵长恨。

一个是重色轻国的君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云鬓花颜,芙蓉暖帐,曾经铸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不伦之恋。自古君王迷色误国,爱江山更爱美人,只可惜李隆基生不逢时,安史之乱,六军不发,君臣出逃,情急之下,只有以杨贵妃的死换得苍生性命。西南路上,悲凉秋景,马嵬坡生死离别,无边落木萧萧下,香销玉陨。

长恨啊!为国之君,身不由己,不忍割爱却又欲救不得,“血泪相和流”是那没完没了的恨。蜀地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后睹物思人,白日伤情夜难眠,朝思暮想不复返。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荡气回肠。真切的酸楚愁惨,梦中的“悠悠生死别经年”是那动人心魄的恨。

行宫月色,夜雨铃声,萧条衰败,落叶有情。上天入地,蓬莱仙境,含情凝睇,梨花带雨。拖物寄词,重申前誓,七七相会,比翼连枝,此情此恨,了无绝期。

曾经甜蜜的爱情如流星,闪过瞬间的美丽。吹落的梧桐叶,从高高的枝头掉下。从枝头到树根,从完美到毁灭。也许李隆基本不该为大唐天子。一个贫民百姓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白头偕老,又有谁会横加阻拦呢?或者李隆基不是贪图享受的酒色之徒,杨贵妃也不是个好玩的女子,又哪里会有六军不发,马前死呢?既然是一国之君,就要以江山为重,社稷为大,否则到头来只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身为天子也有致命的无奈与遗憾。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成全了一面总还有另一面让自己心痛啊!

落叶梧桐,此情难了,此恨难消。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4

这恨是老电影一样的旧,是有质感的,能顺藤摸瓜的恨;王安忆用一支绚烂的笔,把一个女子四十年的故事写成一首长恨的歌。这歌,也是偃息了霓虹的夜上海,淡淡的,水岔开似的流。这是一个大手笔,而王安忆倾力塑造的都是些些小小的人物,要用一个个点标记出上海这张斑斓图纸的布局美,着实是不易的,而王安忆轻松的做到了,甚至,有点玩味的味道了。她在淋漓尽致的给“王琦瑶”冰清玉骨的同时,把一座孤独的城,一段熨去颜色的历史,浓缩的不露声色,却荡气回肠。

剖析王安忆的笔法,我臆想她该是水样的女子,明眸启齿间,便觉流萤回雪,这样的女子,在她笔下的方块字,是带着江南的香味的,读起来,特别有韵律。她善用排比,也喜欢长短句的结合,因此,每每读的不是诗,但总有诗的淡淡气息。白白的一句话,在她的精心修饰下,就成了潺潺一流水,渺渺一束烟,郁郁一朵花,丝丝一树柳,可读性极强。她像瓷器家,在窑洞里烧自己的青花瓷,摸上去,如同押韵的月光,干净,直抵你心,优美,拂动一切的芳草连天,几乎,可以入梦了。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5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朽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6

看完书的第一感受是为什么作者要那样安排王琦瑶的下场,和我猜的结局大相径庭,长恨歌读后感。我怀疑起作者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作者是男的,因为作者那样细致地写出了王琦瑶一生中遇到的那几个男人,很了解男人的心里。结果,作者是女的,让我吃惊了,有点被骗的感觉,但很快,这种感觉转为佩服,佩服这位女作家的手笔。有了这个线索,再寻着王安忆生活的那个年代,这样的结局就不难理解了。

一本书要集中在一个时间里看完,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可惜我拖拖拉拉看了好长时间,在较早看的那些印象模模糊糊,也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本书了。但关键的内容记住了,那上海弄堂,那爱丽丝公寓,那是王琦瑶生活的地方。作者在写人前,先花了大篇幅写主角生活的环境。

在本书里,让我最佩服的是王安忆写景的手法和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而折射出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那司空见惯的景在王安忆笔下成了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和王琦瑶命运息息相关。作文而王琦瑶成了那时长得有姿色,又有文化,而有点小女人情调的上海女孩的代名词。名著的名就在于,小说里的人物能概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成了永恒,成了经典。不仅是人,就是地点也有特殊的含义,爱丽丝公寓,我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名词,原来它指女人作为金丝雀生活的地方。

其他的,我不懂得评价,只剩下佩服,王安忆要读多少本书,要读多少年书,要尝尽多少喜怒哀乐,才能写出这一部经典?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篇7

清脆的鸟鸣带来了烂漫的春光,袅袅春风是大自然的美容师,皎洁的月光寄托着游子的万里乡愁。我在书本中跨越千载,结缘唐诗。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捧起一本沉甸甸的唐诗,在静柔的灯光下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唐诗是诗人用情感、智慧、想象结合而创造,如画卷一般美丽,如推理一般有趣,如音乐一般耐人寻味。生活中如果没有唐诗,丰富的情感无法表达,复杂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唐诗中蕴含着幽静的世外桃源,包罗万象。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是那么丰富饱满,每一首都是那么含蓄隽永。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一曲《长恨歌》,写尽了唐玄宗和杨玉环这对身在帝王家的才子佳人的浪漫与悲情。天生丽质的杨玉环,美得惊心动魄。当她回眸一笑,六宫粉黛顿时都失去了颜色,只能像瓦砾一般衬托杨玉环明珠一样的美貌。后宫佳丽三千人,唐玄宗只宠爱杨玉环一个人,令天下的心中不再重视生男孩,都希望生个如杨贵妃一样漂亮的女儿,为家族添光添彩。

可这是,渔阳反叛的鼓声惊天动地而来,惊破了宫中如仙乐一般优美的《霓裳羽衣舞》。京城里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车马护拥着皇帝逃往西南。那曾经威仪万千的车架如今飘飘摇摇,行进中走走停停,两天才走了短短一百余里。最终,大军不发,集体要求赐死误国奸相杨国忠和红颜祸水杨贵妃。可怜倾国倾城的绝代美女,竟成为了昏庸皇帝的替罪羊,溢死在了马嵬坡。

叛乱平定后,回到都城的唐玄宗日夜思念杨贵妃,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想召回她的魂魄来相见,最终在伤心绝望中死去。只留下了一首笔锋犀利凄美浪漫的《长恨歌》,千古传唱着。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那纯净可爱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令我如痴如醉;犹如浩瀚的汪洋,激励着我去奋进,去创造。天长地久有时尽,我对唐诗的热爱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有感1000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长恨歌读后感



无意在书摊借到一本王安忆的《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整站读完,我发现了一个不完满的人生。或许,因为书中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完满的人生,所以应该长恨罢。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与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样?恩与义,情与爱,你要哪一样?结发夫妻多是恩与义,却最少情与爱,可以举案齐眉、百头到老,却也会是路是路,桥是桥。妻子当然还是放在家中的,是为了面子的考虑。情爱也还是要的,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社会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会是合法的。
命运总是不由着自己主张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来成全人生。对于一切的命运,只是坚忍的自卫,别无它法。曾经繁华一梦,以为终身有靠,原来最后可以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给她的几块金条。她守着那几块金条,守到了老,没想到最后却为它送了命。强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权有势,呼风唤雨,名利场中刀山火海,欺瞒压诈,睡不踏实,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张着别人的命运的人,也主张了王小姐的命运,结果还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运之手,主张着他的命运。书中安排飞机出事,他入土为安了。他的命运原来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张。留下的王小姐在风雨人生中漫度着时光。
命运也许根本就是命运,是谁也不能主张的。繁华后面原来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间的安排也不总是恰到好处的,总是错着位,从开始就错起,一直就只得这样错下去,错到后面成了长恨了。
我不知道我读懂这本书没有,只是惊奇其中的一些句子,还有整站书读完的怅然。写的是上海,也现的是上海,所以还是有着生活的气息,虽然作者写得很繁华,但是其实读到后面我只在为着书中的人物着急了。这件事,这样安排应该多么好啊,那件事,为何这样发展。
渐渐地明白了长恨歌的意思。因为人生本就是这样,并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所以,只会是错着走,难道不是长恨吗?好象除了叹气,就只得长恨了。
精彩彩句子摘要(太多,特别是景物描写类,只摘一些人生类的句子):
1、其实说起来,外婆要比王琦瑶更懂做人的快活。王琦瑶的快活是实一半,虚一半,做人一半,华服美食堆砌另一半。外婆则是个全部。外婆喜欢女人的美,那是什么样的花都比不上,有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不由想:她投胎真是投得好,投得个女人身。外婆还喜欢女人的幽静,不必像男人,闹轰轰地闯世界,闯得个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担子太沉,又是家又是业,弄得不好,便是家破业败,真是钢丝绳上走路,又艰又险。女人是无事一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外婆又喜欢女人的生儿育女,那苦和痛都是一时,身上掉下的血肉,却是心连心的亲,做男人的哪里会懂得?外婆望着王琦瑶,想这孩子还没享到女人的真正好处呢!这些真好处看上去平常,却从里及外,自始至终,有名有实,是真快活。也是要用平常心去领会的,可这孩子的平常心已经没了,是走了样的心,只能领会走了样的快活。

《长恨歌》读后感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那是一条黄昏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驿积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阁。着一条漫卷的青丝带,映着斜阳走过碧坪,你轻曼的温柔,异于北国的风雪,你的妖娆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韵。江南的水无私的把你妆望,绿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丽质一朝秀选,却都化作淡淡的历史伤云。

夜,静的出奇。

你踏着唐朝宫殿的红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赋信步而来。久睡的长安,投下一片卓丽的云彩,那是江南的水给她织的嫁衣吗?一枝红艳露凝香春风拂槛露华浓,这艳容胜过冬日里贞傲的梅和寺里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回应这春来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笔颤动了。

或许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许一方爱的曙光将要在冷冬擦亮,或许这都是冥冥之中从未休止的拨动的命弦。雄伟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国端重的气韵,也抵不住她轻盈的舞姿,和浪漫时节的回眸一笑。已再没有了她的倩影。远去的车迹,回首这雄伟的金殿,天摧残星,月蚀清夜,玉阶生怨

那夜的马嵬驿,在祭奠绝代的红颜。

那夜的马嵬驿,着裳的红树谢了。

那夜的马嵬驿,好美,好凉。

明皇落泪了,哭的凄惨,哀惋。窗,开着,缺月无声,门扉里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几段光隙。昨日的记忆,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今日却是伊人归去,从此阴阳。

宫阙里,依旧有曾经舞动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场浮华之后,悄然离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一声断断续续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袭霓裳滤出的滴滴清泪。

红昼月弭,风轻掠。木积香山雪,冷宫阙。竹松懈,轻纱妆玉阶。伊人眉笼,彤如月。月曳轻波,皎渡仙桥鹊。冷夜谁人解?《长生殿》

有人说:她爱明皇,不爱天下。

有人说:她的拥有使千万民众一无所有。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

我淡然对曰:历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堕落在漫舞飘飘的温柔乡里,却看不到他自身的堕落。

日月成为流年,她终于化为爱的殉鹊,天空一片澈蓝。长生殿里,也许只有一对仙侣,在暗淡中抚琴,歌唱。

读《长恨歌》有感:疼痛


疼痛——读《长恨歌》有感

王嘉韵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长恨歌心得精选”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长恨歌心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