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八佰的观后感

八佰的观后感

八佰的观后感

2023-01-16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八佰的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优秀的影视可以很好的带动我们的情绪,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观后感最大的意义在于记录自身的想法和见解,保存珍贵的感悟。怎样为作品撰写一份全面的观后感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八佰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1)

这部影片,细致刻化了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在其中的中国军人浴血奋战历程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使我们观影者看到人性的转变和民族性的激发。影片以一只在废墟中窜动的老鼠作为开场,实则是暗喻我们普通民众鼠目寸光、趋利避害,心中没有长远的国家利益。影片中大概通过动物来批判普通民众国家意识浅薄,在国家存亡之际他们的精神还处于麻木状态,没有认识到国和家的依存关系。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感触颇深,就是几乎贯穿于全剧的白马,一开始它是被束缚的,当它挣脱束缚奔向外面的自由世界。镜头特写白马在空荡的街头奔跑,画面是铿锵有力的,也是安宁平和的,短短一个慢镜头立即又切换到战争下的废墟。这种反差太强烈,相信会让每一个观影者倍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而和平来之不易,是我们的先烈们洒热血、抛头颅换来的,举国上下才有今天安居乐业的生活。影片中白马也间接表达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以及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被打倒的龙马精神。

一条苏州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租界,桥这边是如炼狱般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战场,桥那边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人间天堂。这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直观视觉带来的冲击太震撼。影片中残存的精锐德械师八十八师加上一些逃兵混编成了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只有一个命令:死守四行仓库。虽然最后撤离四行仓库,但是八十八师的将士们大多英勇牺牲。只要是人,无法不为这样的牺牲动容。将士为了保卫仓库,保卫人民,以肉身抵抗千军万马,誓以我命固我土,一个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四天四夜。通过这场激战唤醒河对岸人民的人性、民族性。可能是在将士们身上绑满了手榴弹从仓库楼上跳下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瞬间、或是在将士们用自己充满鲜血和千疮百孔的肉体组成人塔扛起军旗的瞬间,好多令人眼眶湿润的某个瞬间,他们民族性的被彻底激发。同是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正在受难,怎能置身事外看国土山河任由倭寇践踏蹂躏。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民众从怕影响自己、畏惧战火,到最后自发地投入战争,向对岸的将士伸出一双双援手,冒着危险到河对岸给将士们送补给物品。原本在河岸守卫着租界边界、生怕影响赌场生意的马仔刀子,看着同胞的牺牲,奔跑速度超快的他用生命给对岸人们带来了电线,最终让四行仓库这座“孤岛”有了对外的联系。方记者原本是个没有立场、只贩卖情报的中间人,后来也丢下相机、用自己的力量哪怕救出一兵一卒。还有用弹弓投射过来的一批批补给、泅渡过来的志愿参军学生和那张用少女身体裹来的旗帜……四行仓库能守住,成为国人抗战精神的象征,恰恰是河的两岸合力作用的结果。

人性都有弱点,电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对战争的畏惧、对金钱的觊觎、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都不完美,他们会害怕,会有欲望,想回家和母亲团聚、娶妻种地,但战争让他们无路可退,身后就是上海,身后就是整个中国。最后,他们都成为了英雄,成为了种子。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汇聚成了洪流,才有后来战争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跨越时空回看那段历史的我们也是在河的对岸。

《八佰》的最后,电影镜头从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慢慢过渡到今天繁荣的上海,当“魔都三件套”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出现在眼前,苏州河静悄悄地流淌,那英《苏州河》“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的歌声响起……历史和现实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贵。我们青年一辈将铭记历史,不忘先烈们英勇战争的岁月,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向往和平、勇于奉献自我,建设美丽中国。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2)

这是一场大家都熟悉的战役。其实,它称不上是一场战役。

这只是一座孤城上最后的防守,最后的军人,他们如困兽一般的坚守,而已。

无法形容自己坐在电影院时的心情,对这部片子期待得太久了,久到有一些害怕,害怕看到的不是我想看到的,害怕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

无处不在的网民们剧透说,头盔用错了,坦克的型号不对,那两匹马也各种不对,而我,从第一分钟那个软糯的上海话声音出现的瞬间,就攥紧了手机,用尽力气地握住。似乎这样,才足以让我有力气抵挡住接下来的惨烈。

“点枝蜡烛,摆一碗酒酿圆子”这应该是上海人祭祀的习俗吧。

此刻,当我再次想起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想起自己,每年祭祀时,可曾想过那些人?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

而我们,就是影片中提及的那四万万人啊。虽然时光流逝,四万万的基数越来越大,可按理说,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吧。我们在高楼大厦,钢筋铁骨中穿梭时,可曾在心里竖一座碑,那上面,布满弹孔!

画面转向那匹漂亮的白马,它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飞奔,它的身躯染上了血色,它的蹄声“蹬蹬”,一声声敲痛人心。对面租界,有女人在唱着歌剧,江的这边,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倒下了,就换你。”

我在回忆剧情的时候又一次热泪横流。

看着那些战士,身上绑满手榴弹,一边喊着“娘,孩儿不孝,”一边纵身跃下;

看着河那边的年轻人,为了将电话线带过河而被打成筛子;

看着那面倒下又站起来的旗帜;

看着小男孩搂着白马脖子的片刻宁静;

看着老光棍凝视着女孩脱下衣服的背影;

看着老艺人唱着《长坂坡》,要杀个七进七出……

鼓点声中,多少英雄止步桥上,鲜血将历史浸泡出了浓重的红与黑。我站在几十年以后的盛夏,看镜头下的雪,轻悄的,盖不住一张血污的脸。

电影很长,两个半小时,短暂的宁静都会被枪声打碎。我和朋友说,别带孩子去看。场面太过惨烈,超出了我对它的预期。炮火击碎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居然生出了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错觉。

那个年代,那样的一批人,其实有很多人是怯懦的呀。谁都不愿意轻易赴死,但是战争将他们推上了杀身成仁的祭坛,他们献出了所有,冰冷的历史却只留下几行字。

那个被打穿了脸颊的老兵油子,

那个没拿过枪的铁算盘,

那几个不敢杀人的新兵蛋子。

他们的家里有娇妻,他们去上海的时候还做着上游轮玩的美梦。如果他们活在现在,或许会成为白领,和我们一样一边抱怨一边行色匆匆;

或许会是一个农民,因为天气不好而骂几句老天;

或许会在工地打工,开着塔吊俯视着脚下变得渺小的人群。

如果他们活在现在,也许生活很艰难,但是,至少不用面对凛冽的炮火,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当电影镜头转向特派员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些活下来的勇士们后来的遭遇。被软禁,被暗杀,过了悲惨而与世隔绝的四年孤军生涯。

后来,他们有些回了原籍,有些留在上海做苦力,终此一生,再不能重返战场,杀敌报国。一把淬过火的锋利的刀,就这样被重力折断了。

电影停留在他们冲过垃圾桥的刹那。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片,抛开那些所谓的硬伤不说,有些史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杨惠敏泅渡送旗,比如四百多勇士最后浴血冲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3)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4)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战场,对面租界则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形成鲜明的对比。国民革命军为了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以相差许多的日本军队进行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部队就要面临30多万的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就是影片开头,用鲜血染成的两个字“八佰”,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四百多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心,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主角,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比如,陈树生,当时在敌军的猛攻下,渐渐的,部队就要战力不支了,他毫不犹豫地在身上绑上不下七八个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他自己,别无选择,自己的牺牲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他以为他只是来上海清理战场的,只想着能够跟着弟弟小湖北好好的活下去,一起来上海拍照,等和平之后再去英国旅游,可是他为了让国旗升起,他也冲到战场与敌人大战,可最终中弹而亡。还有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他带领部队要冲过桥到租界,可是中途不幸中弹,在他倒地前还撕破喉咙地喊着“全体冲桥!全体冲桥!”

租界那边的爱国人士也尽心帮他们:杨慧敏游过苏州河给军队送国旗,赌场的老板给他们送药,热心的市民也捐赠物品……瞧,桥对面最突出的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向对面的战士们敬礼,四行仓库这边的战士们看到纷纷站起来立正向小女孩敬礼,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5)

《八佰》是导演管虎的作品。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中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故事、凌厉的剪辑以及热血的画面而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次的新作《八佰》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那是每次想起都会让全体中国人灵魂震动的1937年,日本侵华行动极尽疯狂,中国国民革命军与其对阵的正面战场残酷而又屈辱。而当时淞沪会战已近尾声并全面陷入颓势,为了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国民守卫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八百勇士”,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打响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守卫战。这是一场全无胜算的战斗,几百名国军战士面对的是武器精良、整备齐全且人数碾压的日军精英部队,而他们能拼上的,就只有热血和生命。《八佰》所呈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一张拼图组成的油画,它由一个个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组成。这些人并没有超能力,甚至有些人连个军人的样子都没有。怯懦的老算盘,窝囊的老铁,牢骚超多的军油子羊拐,糊里糊涂的乡下小子端午,他们操着天南地北的方言,各自有各自的小心思。守卫四行仓库的战斗,于他们而言就是阴差阳错的一场劫数。电影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强调他们正面和英勇的形象,反而表现的是他们的卑微、自私、贪生、怕死。然而,在战争真正开始之后,观众却看到了那种根植于国人灵魂之中的坚定与血性。

似乎很少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直白的战争场面描绘,断肢、鲜血、枪弹、爆炸,很多镜头甚至可以说会让人产生不适感,那是一种真实的残酷,即使身在画面之外,都仿佛能切身感受到疼痛。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个年轻的士兵身绑手榴弹排队跳入日军的盾牌阵地,他们高喊着家乡和自己的名字,以血肉为国家与人民铺垫着通往胜利和自由的道路。

《八佰》是一部残酷的作品,不仅仅在于对于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更重要的是其基于历史而呈现的故事张力。一道苏州河所隔开的仿佛阴阳两界,英租界的歌舞升平与四行仓库的尸横遍野两相对照,让这个电影的内核更加深刻与悲凉。守卫仓库的四天四夜,填进去了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却并不能改变国军在抗日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结局。甚至连这场护旗之战斗本身,都是面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场表演。电影的剧情让人分外无力,而更残忍的是,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

看完这场电影,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虽然从一开始围绕着这段历史、这部电影以及导演的争议就很多,但是作为一部脱胎于真实历史的作品,它确确实实地感动到了我。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团长谢晋元与每一个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热血,都是鲜活而澎湃的,那是冰冷的政治所浇不熄的。

经历了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更加能够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那种深入骨髓的血性和坚韧,每每在民族遭遇危难、人民陷于苦痛之时,都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而与当年相比,而今我们不再需要向国际社会呈上我们的苦难,以寻求其施舍的帮助。我们完全能够依靠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与一切困难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底气,我们必须感谢曾经的先烈,他们为抗击外族侵略付出的鲜血,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我很喜欢《八佰》中那匹白马的意象,它那么神圣而绚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每一个士兵乃至每一个国人心中最纯粹、最美好的向往。历史总会有曲折,要流汗、更要流血,但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那是我们所共同守护的最后的家园。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6)

最近,电影《八佰》的上映引发网友热议,对于这部有争议的战争片,大家的评论似乎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赞赏者认为这部电影制作精细,又有家国情怀,而批评者则认为这部电影许多地方违背真实历史,甚至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历史。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样一个故事?现在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37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在日本舰队、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猛攻下,国民部队最终放弃了上海,于10月26日下令后撤到苏州河以南区域,而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之战正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斗。只是这场战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时正值11月初准备召开九国公约国际会议之际,为了向欧美展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惨烈搏斗的景象,同时博得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蒋当局命令留下少许兵力坚守苏州河北。在此情况下,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另外,为了能够多撑一会儿,谢晋元将军对外号称自己这边共有800人。这便是电影《八佰》讲述的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这场在电影里被描述得十分惨烈的战斗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日本海军陆战队对此事曾有简略的记录,档案中记载说日军在27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开始向闸北进攻,先后占领铁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到27日夜间日军将四行仓库周围建筑全部占领,使得四行仓库彻底孤立无援。但是在日军的记载中却并没有28-31日的攻击记录,直到31日凌晨才开始对四行仓库进行炮击,然而在凌晨两点多后日军便完全占领了四行仓库。

虽然对日军记载的档案我们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从中方亲历者记录(四行仓库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日记)中我们发现和日军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其他可靠消息来看,日军攻打四行仓库的兵力远非主力军队,只有下辖的一支海军陆战队,并且双方均未使用重武器。至于电影中最为煽情的送国旗那一段,杨慧敏同志在自己的《自述》中明确说了,当时她身负国旗前往垃圾桥附近,被一名英国士兵阻止,在多番辩论后,终于得到许可,在历经两小时左右的路途后,杨慧敏同志终于将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

在固守战进行到第四天后,蒋当局迫于英方施压,将八佰士兵撤退,当然,此时的420余名士兵能够撤下来的只有390余人,在将伤员转移到医院后,剩下的350余人被英军缴械,困于孤营。

至于后面的故事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打死。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向英国宣战并攻入英租界,将剩余将士抓了罚为苦役。直到抗战结束,这些历经坎坷的中国军人才得以被解救,然而最终八佰勇士也只剩不到150人。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7)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8)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收藏]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精选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收藏]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和祖国的伟大。

这是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400多人抵抗数以百倍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他们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尽管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战士们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告诉身后的四万万同胞,我们没有挫败,中国还有希望。这便是令我感到震撼的影片——《八佰》。影片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互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一种心灵撞击。

影片中被苏州河隔开的上海租界和四行仓库,一边是热闹的繁华,一边却是令人战栗的荒芜。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不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场面是一个战士身上绑满炸药,留下血书,跳进日军的铁甲阵中,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前赴后继,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姓名籍贯,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娘,孩儿不孝了”,直接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好一会儿,我才咬着牙止住了悲伤。自古忠孝两难全,总有人英勇就义是为了换取更多人的幸福安康,疫情中的白衣天使、灾难中的逆行者……他们和这些战士一样,都是真正的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不能挺起脊梁负重前行,但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对这些为了“岁月静好”而努力的英雄们说一声谢谢!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唯一没有结束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壮大的进程,唯一没有停下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我们青少年要拿起学习的武器,刻苦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将来报效国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2)

《八佰》这部电影描述了在淞沪会战尾声时期在四行仓库发生的一场战斗。电影开篇演出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严重低迷,比刚挺进上海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完全不同。在血与火的战场,再勇敢的战士也经受不住身边战友们的持续牺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状态,在日军突击分队的攻势下,建制几乎被完全打乱。国府高层考虑九宫公约即将召开,决定留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以显示国军仍在坚守上海,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大帮助。

电影然后描述了溃散的十余名士兵加入了守卫四行仓库的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些溃散的士兵,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部队,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随着战事的激烈程度,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边战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杀敌的勇气。守军们的顽强奋战被河对岸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百姓都深深看在眼里,在坚守了四天四夜之后,遵照上级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开篇很宏大,结局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遗憾点太多,更重要的是鉴于历史后来对这支孤军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团长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营又被日军俘虏受尽磨难。给人感觉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与日军血战到底来的痛快。

比起xx年播出的《捍卫者》有明显的差别,《捍卫者》描写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长率部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最终英勇战死。两场作战规模非常相似,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宝山保卫战姚子青率部守卫国土,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宁可全军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也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谢晋元团长率部守卫四行仓库,其发起意义在于国府高层想要通过在上海的坚守,引起九国公约在国际上更大的帮助中国,这是一场因政治外交发起的一场军事作战,军队必须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军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作战,在坚守四天四夜之后,谢晋元团长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结束这场战斗。军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这是小生看完《八佰》这部剧的感想,欢迎诸位看官游览,留言指出不足之处。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3)

怀着激动的心情,东明店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胥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有些与现实何其相似。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每个人都有不可说的'压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开始崩溃。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因为我也经历了一段这样的时光。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保护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时间去崩溃,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努力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的守护家人。

愿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对来自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努力向上。

(文:东明店廖学婷)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篇5)

淞沪会战时期,第八十八师524团420人奉命死守四行仓库,争取国际支援的同时掩护50万大军西撤,史称“八佰壮士”。

上个星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让我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战士的铮铮铁骨,以及保家卫国的斗志。

电影中有很多让我感动流泪的片段:日军用炸弹爆破楼基的时候,机枪连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的捆着手榴弹跳下楼,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砸开日军的盾牌防护,用自爆的方式挫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啊!而壮士们用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满腔热血反击,不惜同归于尽也要保护阵地。正如剧中所说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为!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现在的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已经不用担心再受到侵略。但是我们依然要居安思危,依然要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只有不忘记曾经的痛苦与屈辱,才能更努力的前行,才能继续使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带领中华民族真正的站起来,真正的走向复兴!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


我们特别编辑了“《八佰》的电影观后感”。我们时常会看到很多经典的电影或电视剧,每次看完,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你是否在纠结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里入手。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1)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2)

看电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动于军人的英勇,悲恸于战争的惨烈。第二次跟同事,则多了几分理性,可以更细致地分析这些所谓“逃兵”的转变,更深刻地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我想,从下面两点,谈谈感受,一是动机,二是合作。

首先谈谈动机。影片中,一河两世界,一边宛若天堂,一边满目疮痍。影片主要讲述一支被收编不太正规的军队,可以说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有账房先生、有种地的、有跟原部队走散的……当看到河对面歌舞升平的景象时,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闪现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什么,让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继续坚守四行仓库呢?

大家还记得沿着水道逃出来的端午和老算盘吗?虽然他们都回头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样的。老算盘是因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为使命感——当他听到租界的百姓们喊着“你是英雄!”“好样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里,让我联想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同样都是返回了四行仓库,老算盘是因为外在动机,端午,是因为内在动机,所以最终,老算盘还是想方设法苟且偷生,而端午,与大家并肩作战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守四行仓库呢?是他们的内在动机——为了身后租界百姓的安全、为了给谈判争取筹码、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观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数人,都会说,为了赚钱啊!没错,为了赚钱,可是有没有想过,是为了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呢?如果,是为了当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会去计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时间,干了多少活儿,拿了多少工资。这是小钱。如果,是为了当下的生活不被轻易改变,为了未来的生活更有品质,为了深爱的家人有更多选择,你是不是会更加努力呢?因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你的内在动机,推动你赚更多的钱,这,是大钱。只要我们的内在动机足够强大,我们的意志也就会更加坚定,也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跟我们期待的未来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那么现在想想,你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呢?

其次,谈谈合作。整个影片升华的片段,也是全剧的泪点——送电话线。跑过去一个,被打死了。再跑过去一个,又被打死了。直到最后一位刀子,成功把电话线扔过去了,自己还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泪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舍身一试,才让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后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为自认为不可能,就轻易放弃,那我们的目标,将永远只是梦想。所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中,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辅导孩子作业,各司其职,才能稳而不乱。在工作中,同样没有一个人是全才,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持久发展下去。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组,要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每个人写其中一个板块,要求由组长最后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论文,可是到截至时间的时候,因为其中一人没有完成,导致组长没能按时提交,全组没有完成任务。下次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么做呢?没错,提前去跟每一个组员要作业,给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意外。本身这个任务里,并没有要求组长去提前叮嘱大家交作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合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个人又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简单一点,大家都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中的分歧,多考虑对方的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合作的本质。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诗级的国产大作,它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这就是《八佰》。一部热血的战争大片。一开始,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中国的军队遇上日本人以后,疯狂的逃窜。最后所有的逃兵都被当场枪毙,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几个侥幸逃脱的逃兵。

逃兵来到了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最后一批抵抗日军的士兵们。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来阻止他们。不惜动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顿时,这几百个人的生命,被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在经过第一天的磨练以后,所有的正式开始经历了血性。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杀死。所以,没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仓库的另一头,就是法租界。那你对比喻这里来说简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战士们的信念。

四天过后,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但是一只冷眼旁观的其他国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后,奔向法租界。在最后出壳的过程中,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们啊!他们不怕牺牲,就好像是其他战士们的缩影,就是为了守护着每一个人们。难道他们没有怕过吗?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地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4)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5)

一半天堂,一半地狱,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革命先烈无数人的努力下才成就了今天,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偌大的一个上海市,十几万正规军撤得无影无踪,只留下400多战士留守四行仓库,其用意竟然是为了几天后,召开的雅冬塔会议上各国佬们在看上海,中国队还在坚守。国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看人脸行事。

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混乱不堪,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的老师和学生已让人傻傻分不清了,日本把中国打的人心不安。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还有谁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哪个人不怕死,可在战争面前我们中国战士们,做的是保家卫国,不顾一切后果的拦截敌人,一场生与死的战争。

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华人民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6)

电影《八佰》在正式上映了,上映首日票房突破三亿,影片中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都给人很强的代入感。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7)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今年第一部电影,名字很怪,叫《八佰》。电影讲的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400多名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了壮大军心,四百壮士谎称八百人,最终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的故事。四行仓库原先是个金库,有着厚实的墙体,里面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储备,加上紧邻外国租界,导致日本人不敢使用重炮、炸弹等大型武器,从而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为了打下四行仓库,日本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爬墙翻窗进来,被喷火枪烧得满地打滚;他们用大型工程车撞仓库墙壁,车被煤气瓶炸毁;他们搭了盾牌阵要炸四行仓库,却被中国军人用身体扛着炸药包硬生生炸得撤退了;他们派飞机来扫射,但也被我们用机枪打了下来。虽然日本人被打退了,但每一次的胜利,我们中国军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人翻窗进来时,战士们措手不及之下伤亡惨重;用煤气瓶炸工程车的时候,爆破手也同时被火烧伤了;炸盾牌阵的时候,整个机枪队的战士一个接一个扛着炸药包从楼上就往下跳;再比如敌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扶着旗杆的那些人到死都不松开。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立正向大屏幕敬了一个礼,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英雄的保家卫国,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你们都是我们敬佩的榜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逆行者。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篇8)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八佰观后感范文500字


读后感大全专题“八佰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观赏一部影片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这些感悟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而不断变化,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新的认知,观后感可以很好的帮我们整理头脑里的思绪。你是否对写作品观后感感到毫无头绪吗?你不妨看看八佰观后感范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 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2)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文明理性讨论。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3)

晚上去看了八佰这个电影,感觉还是挺好的。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大部队撤退,只剩一个师独自留守一个仓库里跟日本军交战的几天。仓库地处市区和租界一河之隔,河这边是士兵应对日军残酷围剿,河那边是各种百姓生活,有商铺戏院也有各国使馆人民,大家都在观望河对岸这场战役。

几次交锋的战争场面很震撼,士兵们身绑炮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往下跳的时候,瞬间泪崩。但也有临阵脱逃,临时收编的百姓摇摆不定,对于杀人对于战场充满畏惧,不敢迎敌。感觉挺真实的还原了士兵们的各种心态状态,包括他们聊天时那些话语。不同于之前看过的战争题材的电影。还有一匹白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么。

河对岸有战地记者不顾风险进入仓库拍摄,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学冒着枪弹游到对岸送旗子,有老外对赌下一场交锋输赢率,也有对岸高楼里用望远镜观察局势的知识分子。

电影里有一句:战争的背后就是政治,类似这样的一些话。

还有一个片段记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队要支援(需要冒着敌人枪林弹火跑到对岸,很壮烈的行动)报名时需要报哪里来的,听见一人大喊:聊城东昌府区某某某。把我惊了,这不我家乡的人吶~

总之电影拍的很好,很真实。各种视角描述都有。战争场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几年前在二环胡同里和管虎导演有过几句近距离聆听和面谈。全然已忘当时的状态模样。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4)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0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 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5)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部电影,它讲的内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国,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们必须先拿下一个放着很多武器的大仓库,那里由我军坚守着,敌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们只有420人,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情况,谎称八百人,这也是这部电影名字的由来。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战争刚开始,有一些胆小懦弱的人,特别怕死,甚至还有人不会拿枪,总想逃跑,可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牺牲了,他们也鼓起勇气决定和敌人奋战到底。还有对面租界外的上海滩,灯火通明,因为日本人不许打那边,所以那边的人过的相对安全,老百姓从一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主动给我军运送食品、医疗器材,打气加油,这些镜头看的我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现在我们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可以过上心满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简直是太幸运了,作为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新知识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6)

苟活着在淡红色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奋然前行。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年期间88师524团一个加强营以420人之力四天四夜竭尽全力抗击日军的事迹。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众多,好像没有一个主角,但又好像人人都是主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身绑满炸药为护国而勇敢牺牲的陈树生。年仅21岁的他,只给母来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然后从楼上跳了下去。

这个影片如果从侧面来看,也是以极废质感且略带讽刺的镜头描述了苏州两岸两个世界鲜明的对此,一河两岸,一边租界,一边战场;一边天堂,一边地狱,一边是战火连天,惨烈人案的场景,一边却是人们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车水马龙的场景,而英祖界的人民也从一开始的冷漠到最后与战士们团结一心。看完后不禁感慨,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这是无数英雄前辈用他们的青春及生命换来的。我们如今虽不用。

每日面对枪林弹雨,但我们仍要将这拼搏劲和历史感放在心中。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7)

这段时间电影《八佰》很火,看了许多人的影评。今天是做足了不让眼泪掉下来的准备,没想到到底还是没忍住,到最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止不住!看着一个一个战士身上挂满手榴弹纵身一跃,用血肉之躯击破日军的攻势,那一声声诀别的呐喊,不知道喊碎了多少母亲的心!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勇士一个比一个勇敢,瓜怂也从最初的缩头乌龟变成了无所畏惧的英雄,虽然英雄们的名字没有记清楚,但是奋勇杀敌的场景一幕幕闪过,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我们不会忘记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犯下的滔天大罪,世世代代刻骨铭记!

电影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愿离去,恨不能回到电影里,做一名群众演员,也过过杀敌的瘾!英烈们,你们的英魂世代永存,四行仓库是最好的见证,如果有机会去上海,一定会去拜祭这些保家卫国的勇士!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8)

很早就期待《八佰》这部电影,如今终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末期,八十八师的战士们坚守四行仓库的真实故事。他们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在地狱般的环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终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升国旗的场景。为了表明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决心,他们决定在四行仓库的顶层升起国旗。国旗刚升起来,敌人就像发了疯一样,派飞机轰炸我们的战士和国旗。飞机经过的地方,尸横遍野,很多战士受了重伤。可是他们依然用最后的力气把同伴的尸体堆在旗子下面,不让国旗倒下。一个年轻的军人,看起来还是个孩子,他的肠子都被打出来了。可是他没有害怕,没有胆怯,仍然举着枪对着飞机扫射,最后,这位战士也壮烈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那种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800字精选


好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改变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好的电影不仅能陶冶情操,还可以使我们有所启迪,此时我们理应去写好一份观后感。你是否在寻找作品的观后感呢?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影片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八佰电影的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1)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诗级的国产大作,它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这就是《八佰》。一部热血的战争大片。一开始,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中国的军队遇上日本人以后,疯狂的逃窜。最后所有的逃兵都被当场枪毙,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几个侥幸逃脱的逃兵。

逃兵来到了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最后一批抵抗日军的士兵们。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来阻止他们。不惜动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顿时,这几百个人的生命,被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在经过第一天的磨练以后,所有的正式开始经历了血性。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杀死。所以,没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仓库的另一头,就是法租界。那你对比喻这里来说简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战士们的信念。

四天过后,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但是一只冷眼旁观的其他国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后,奔向法租界。在最后出壳的过程中,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们啊!他们不怕牺牲,就好像是其他战士们的缩影,就是为了守护着每一个人们。难道他们没有怕过吗?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地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3)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今年第一部电影,名字很怪,叫《八佰》。电影讲的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400多名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了壮大军心,四百壮士谎称八百人,最终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的故事。四行仓库原先是个金库,有着厚实的墙体,里面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储备,加上紧邻外国租界,导致日本人不敢使用重炮、炸弹等大型武器,从而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为了打下四行仓库,日本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爬墙翻窗进来,被喷火枪烧得满地打滚;他们用大型工程车撞仓库墙壁,车被煤气瓶炸毁;他们搭了盾牌阵要炸四行仓库,却被中国军人用身体扛着炸药包硬生生炸得撤退了;他们派飞机来扫射,但也被我们用机枪打了下来。虽然日本人被打退了,但每一次的胜利,我们中国军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人翻窗进来时,战士们措手不及之下伤亡惨重;用煤气瓶炸工程车的时候,爆破手也同时被火烧伤了;炸盾牌阵的时候,整个机枪队的战士一个接一个扛着炸药包从楼上就往下跳;再比如敌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扶着旗杆的那些人到死都不松开。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立正向大屏幕敬了一个礼,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英雄的保家卫国,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你们都是我们敬佩的榜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逆行者。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4)

一半天堂,一半地狱,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革命先烈无数人的努力下才成就了今天,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偌大的一个上海市,十几万正规军撤得无影无踪,只留下400多战士留守四行仓库,其用意竟然是为了几天后,召开的雅冬塔会议上各国佬们在看上海,中国队还在坚守。国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看人脸行事。

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混乱不堪,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的老师和学生已让人傻傻分不清了,日本把中国打的人心不安。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还有谁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哪个人不怕死,可在战争面前我们中国战士们,做的是保家卫国,不顾一切后果的拦截敌人,一场生与死的战争。

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华人民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5)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

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

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

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 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

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6)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7)

这是一场大家都熟悉的战役。其实,它称不上是一场战役。

这只是一座孤城上最后的防守,最后的军人,他们如困兽一般的坚守,而已。

无法形容自己坐在电影院时的心情,对这部片子期待得太久了,久到有一些害怕,害怕看到的不是我想看到的,害怕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

无处不在的网民们剧透说,头盔用错了,坦克的型号不对,那两匹马也各种不对,而我,从第一分钟那个软糯的上海话声音出现的瞬间,就攥紧了手机,用尽力气地握住。似乎这样,才足以让我有力气抵挡住接下来的惨烈。

“点枝蜡烛,摆一碗酒酿圆子”这应该是上海人祭祀的习俗吧。

此刻,当我再次想起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想起自己,每年祭祀时,可曾想过那些人?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

而我们,就是影片中提及的那四万万人啊。虽然时光流逝,四万万的基数越来越大,可按理说,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吧。我们在高楼大厦,钢筋铁骨中穿梭时,可曾在心里竖一座碑,那上面,布满弹孔!

画面转向那匹漂亮的白马,它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飞奔,它的身躯染上了血色,它的蹄声“蹬蹬”,一声声敲痛人心。对面租界,有女人在唱着歌剧,江的这边,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倒下了,就换你。”

我在回忆剧情的时候又一次热泪横流。

看着那些战士,身上绑满手榴弹,一边喊着“娘,孩儿不孝,”一边纵身跃下;

看着河那边的年轻人,为了将电话线带过河而被打成筛子;

看着那面倒下又站起来的旗帜;

看着小男孩搂着白马脖子的片刻宁静;

看着老光棍凝视着女孩脱下衣服的背影;

看着老艺人唱着《长坂坡》,要杀个七进七出……

鼓点声中,多少英雄止步桥上,鲜血将历史浸泡出了浓重的红与黑。我站在几十年以后的盛夏,看镜头下的雪,轻悄的,盖不住一张血污的脸。

电影很长,两个半小时,短暂的宁静都会被枪声打碎。我和朋友说,别带孩子去看。场面太过惨烈,超出了我对它的预期。炮火击碎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居然生出了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错觉。

那个年代,那样的一批人,其实有很多人是怯懦的呀。谁都不愿意轻易赴死,但是战争将他们推上了杀身成仁的祭坛,他们献出了所有,冰冷的历史却只留下几行字。

那个被打穿了脸颊的老兵油子,

那个没拿过枪的铁算盘,

那几个不敢杀人的新兵蛋子。

他们的家里有娇妻,他们去上海的时候还做着上游轮玩的美梦。如果他们活在现在,或许会成为白领,和我们一样一边抱怨一边行色匆匆;

或许会是一个农民,因为天气不好而骂几句老天;

或许会在工地打工,开着塔吊俯视着脚下变得渺小的人群。

如果他们活在现在,也许生活很艰难,但是,至少不用面对凛冽的炮火,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当电影镜头转向特派员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些活下来的勇士们后来的遭遇。被软禁,被暗杀,过了悲惨而与世隔绝的四年孤军生涯。

后来,他们有些回了原籍,有些留在上海做苦力,终此一生,再不能重返战场,杀敌报国。一把淬过火的锋利的刀,就这样被重力折断了。

电影停留在他们冲过垃圾桥的刹那。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片,抛开那些所谓的硬伤不说,有些史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杨惠敏泅渡送旗,比如四百多勇士最后浴血冲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8)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观后感范文:八佰的电影观后感


《八佰》这部电影叙述了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八佰的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1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xx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电影片尾字幕模板20xx年高清视频模板 视频背景素材广告 电影片尾字幕模板,片头,倒计时,相册,特效,粒子,婚庆,快闪,字幕, 查看详情>精校版 精品文档 2  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2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八佰个人感悟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8篇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观看了的后,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八佰的观后感范文8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1】

这部影片,细致刻化了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在其中的中国军人浴血奋战历程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使我们观影者看到人性的转变和民族性的激发。影片以一只在废墟中窜动的老鼠作为开场,实则是暗喻我们普通民众鼠目寸光、趋利避害,心中没有长远的国家利益。影片中大概通过动物来批判普通民众国家意识浅薄,在国家存亡之际他们的精神还处于麻木状态,没有认识到国和家的依存关系。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感触颇深,就是几乎贯穿于全剧的白马,一开始它是被束缚的,当它挣脱束缚奔向外面的自由世界。镜头特写白马在空荡的街头奔跑,画面是铿锵有力的,也是安宁平和的,短短一个慢镜头立即又切换到战争下的废墟。这种反差太强烈,相信会让每一个观影者倍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而和平来之不易,是我们的先烈们洒热血、抛头颅换来的,举国上下才有今天安居乐业的生活。影片中白马也间接表达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以及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被打倒的龙马精神。

一条苏州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租界,桥这边是如炼狱般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战场,桥那边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人间天堂。这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直观视觉带来的冲击太震撼。影片中残存的精锐德械师八十八师加上一些逃兵混编成了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只有一个命令:死守四行仓库。虽然最后撤离四行仓库,但是八十八师的将士们大多英勇牺牲。只要是人,无法不为这样的牺牲动容。将士为了保卫仓库,保卫人民,以肉身抵抗千军万马,誓以我命固我土,一个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四天四夜。通过这场激战唤醒河对岸人民的人性、民族性。可能是在将士们身上绑满了手榴弹从仓库楼上跳下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瞬间、或是在将士们用自己充满鲜血和千疮百孔的肉体组成人塔扛起军旗的瞬间,好多令人眼眶湿润的某个瞬间,他们民族性的被彻底激发。同是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正在受难,怎能置身事外看国土山河任由倭寇践踏蹂躏。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民众从怕影响自己、畏惧战火,到最后自发地投入战争,向对岸的将士伸出一双双援手,冒着危险到河对岸给将士们送补给物品。原本在河岸守卫着租界边界、生怕影响赌场生意的马仔刀子,看着同胞的牺牲,奔跑速度超快的他用生命给对岸人们带来了电线,最终让四行仓库这座“孤岛”有了对外的联系。方记者原本是个没有立场、只贩卖情报的中间人,后来也丢下相机、用自己的力量哪怕救出一兵一卒。还有用弹弓投射过来的一批批补给、泅渡过来的志愿参军学生和那张用少女身体裹来的旗帜……四行仓库能守住,成为国人抗战精神的象征,恰恰是河的两岸合力作用的结果。

人性都有弱点,电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对战争的畏惧、对金钱的觊觎、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都不完美,他们会害怕,会有欲望,想回家和母亲团聚、娶妻种地,但战争让他们无路可退,身后就是上海,身后就是整个中国。最后,他们都成为了英雄,成为了种子。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汇聚成了洪流,才有后来战争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跨越时空回看那段历史的我们也是在河的对岸。

《八佰》的最后,电影镜头从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慢慢过渡到今天繁荣的上海,当“魔都三件套”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出现在眼前,苏州河静悄悄地流淌,那英《苏州河》“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的歌声响起……历史和现实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贵。我们青年一辈将铭记历史,不忘先烈们英勇战争的岁月,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向往和平、勇于奉献自我,建设美丽中国。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2】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3】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4】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5】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6】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

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

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

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 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

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7】

这里是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人民拼死反抗,史称淞沪会战。

10月26日中国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余400人,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当时为了保护大部队撤退,这400人留了下来,上面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一年前原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战争残害,变得死气沉沉,因有英租界的存在,这是地狱,那边是天堂。因为是断后,所以他们没有援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死。

10月27日,日军大肆进攻,投毒,凿墙来势汹汹,战士们抵抗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要休息,日军又突然进攻,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有人送来一面旗子和补给,也决定了明天要升旗,日军飞机不惜代价要击倒旗子,而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洋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威严”。

这是历史上千万战争的一场,最后虽然失败,但也证明我们国家有希望,让外国知道,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

八佰的观后感范文【篇8】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八佰观后感范文1000字


为学史明理、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教育近期掀起热潮,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对党史专题教育倍增关注,并在学习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饭后之余,我观看了去年在电影院看过的一部电影--八佰,虽是重温,但在当下紧紧围绕党史的学习氛围下,观后心情却更加沉重。

影片讲述的是为壮大声势,实则420人却对外宣称800人的国民革命军团的一个加强营,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阻击日军,一起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的故事,此次战役是一场罕见的被围观战争。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从惧怕战争只想回家到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英勇牺牲的端午,到明明“贪生怕死”却为了掩护战友撤离而唱着《定军山》迎接死亡的老铁,再到冒险游过河岸为战士们送来国旗的杨慧敏…

明明只有一河之隔,却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一边炮火连天,血肉模糊,一边灯火通明,歌舞升平,河岸这头,战士们宁死不屈与日军奋力一战,誓死守卫四行仓库,河岸那头,不再是一群隔岸观战的民众,而是一个个被“唤醒”的灵魂,顶着炮火为战士们捐赠食物的勇士。大家都被对岸将士的战斗精神所触动开始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捍卫我们的祖国,面对中国民族共同的敌人,大家都拼了。影片中有一位战士的名字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陈树生。“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八个字,是他最后拜托战友留给母亲的遗书。在日军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爆破大楼之际,他身上绑满炸药,留下遗书义无反顾地从大楼纵身一跃,与日军同归于尽,成功阻挡敌人的爆破,他用生命保卫四行仓库的伟大壮举感动了战场上的每一位将士,也深深感染着屏幕前的我。全片让我最感动的一个片段就是升旗,“升起这面旗比再多坚持两天更能像国际社会表明我们的态度和国人的意志”,谢晋元团长毅然决然地说道。明知升旗势必会遭到敌军更加猛烈的攻击甚至战死,众将士们还是义无反顾升起国旗,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只布满鲜血紧紧地握住即将倒下的旗帜,重新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旗帜高扬在上空代表着军人的意志和国民的希望,他们不惧生死,用鲜血坚守民族的信仰,用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用生命唤醒了河对岸从恐惧和软弱再到勇敢冲破栅栏伸手迎接战士们的民众们。

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在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以课堂学习、宣讲报告、公众号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载体方式宣传出来的历史情怀,就是为了让我们牢记历史,对初心使命的理解更深了,不断汲取养分,明白今天各名族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将红色基因融入我们这代、下代、下下代的血脉中。

八佰观后感(精选12篇)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八佰观后感(精选12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八佰观后感 篇1

看完《八佰》之后,非常心酸,非常震撼。

首先,不得不说电影的开头,警笛声从无到有,越来越大,我内心渐渐感到压抑,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之后老奶奶的自述把我带入了她观看的八百壮士的故事。

剧中所用的对比是非常多的。老葫芦从贪生怕死到被日军凌迟处死时还要告诉端午和小湖北好好活着。端午从连杀人都害怕,还带着同伴去下水道探路企图离开,直到最后自己挺身而出保护军旗壮烈牺牲。人们都有贪生的本能,但是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爱国之心是永远不可泯灭的。

最触动我的是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口跳下炸日军的场景。他们虽然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有的什么也没留下,带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的光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部影片演绎最真实的是士兵们疲惫不堪、贪生怕死、软弱无助的一面。因为它真实揭露了人性的背面,在危难面前,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生存下去,而不是舍身报国一类看起来高尚的行为。但在最后时刻,得知自己不可能活下去时,也便没有了这种想法。此时便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举动。

最悲壮的场景是当将士们撤离四行仓库时,一批敢死队主动赴敌。羊拐和老算盘走在前,老铁在楼顶挥刀高唱《定军山》。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即将牺牲,仍然主动走了上去,忽然生出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苏州河的对面是天堂,而这面则是地狱。开始,对面唱着戏,大街上熙熙攘攘,也有一些人如看戏一般观望对面的将士们拼死厮杀。是啊,四行仓库何尝不是一个舞台?可是渐渐地,人们都被触动了,甚至有些外国士兵开始打对面的日军。人们也开始筹款、捐赠物资,也有一些人为对面的将士加油鼓劲,甚至有一些人不顾性命,冒着枪林弹雨飞奔到河对岸参与战斗。最后“后庭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慷慨赴死。

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一定要去影院再看一遍《八佰》。

八佰观后感 篇2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直到看完《八佰》后,我才真正了解到了这段历史,还有战争的残酷。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可以去享受生活,可以安心的坐下来写作文。如果没有历史上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们,我们又何来这般安宁的生活。我常常听到一句话: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砥砺前行。那些勇敢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才争取来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安全,这般美好的生活。当然,让我们能够享受生活的,也不只有在历史上那些血洒疆场,拼死拼活的战士们,更有直到现在仍在守卫疆域的各位解放军叔叔。他们在守护的,不仅仅是领土,更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就在去年六月,我们国家又失去了四位可亲可爱的战士。他们在于印度的边境冲突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同时,某边防团团长也身负重伤。他们的死,是为了守卫边疆;他们的死,是为了保障国家领土主权;他们的死,更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他们的死,说是为我,为我们,也不足为过。可是仍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网上高谈阔论,以为网络就是法外之地,发表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论,诋毁着这些英雄,让人心寒。

我希望,每一位中国公民都不要忘了到底是谁,给了你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自称炎黄子孙的人,都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各位可敬可亲的战士,就没有现如今这美好的生活。

八佰观后感 篇3

前两天妈妈带领着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新电影《八佰》。

电影一开始,我们先看见一队国军从玉米地里走向上海,而上海一半是废墟,一半儿是灯红酒绿。

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有一次敌人用钢板护体,来到四行仓库,准备砸墙而入。国军战士急忙反击,用手榴弹用机枪都打不透别人的钢板。正在这紧急时刻因为暂时说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把他们炸掉。大家不约而同在自己身上绑上了炸药。把敌军钢板护体想砸墙而入的敌人通通炸飞。这是我的心里隐隐作痛,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而心疼。为那些桥对面翘首观望看热闹的国人而感到羞耻。这次战斗事迹是英勇的,爱国气节是豪壮的,振醒国人,震惊世界。

现在我们的中国正站在没有征战的硝烟中。我们青少年要拿起学习的武器,好好学习,才能报效我们的国家。

八佰观后感 篇4

壮烈是一碗酒,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一位烈士坟前,八佰壮士,四行仓库,一颗颗弹道,一个个烈士仍在脑海中浮现,四百官兵?八佰壮士!

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当一只被冲散的湖北军沦落至此时,他们被冠以“逃兵”的耻辱暂收留至四行仓库内,羊拐瓜怂,小湖北只好在此留守,可等来的却是日本鬼子,将在四天之内铲平这里的这一可怕信息。

然而,诺大的苏州河北岸的上海仅有一座四行仓库抵挡日本法西斯的步伐。第一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副团长谢晋元通过昨晚一夜未眠的准备,炸死、歼灭敌军数人,日军原定三小时踏平四行仓库的计划失败,只得撤退,苏州河南岸响起了“日军三小时未攻下四行仓库”的声音,让许多洋人又重新看待这满目疮痍的中国。夜里,苏州河南岸灯火辉煌,而驻守在北岸的壮士,望向南岸,也望向家乡亲人……

可在这夜,日军侵略者沿水道进入仓库内,但是计划被及时发现。壮士们与敌人浴血拼杀,打退了敌人,度过第一个夜晚。第二日,日军更加嚣张,不仅公然违背国际条令,使用毒气弹,还用坦克等重型武器。这一仗不好打,壮士们拿着德式军械与日军进行抗争,拼命凿墙,炸毁一架架坦克,日军拿着防护盾,准备避开手榴弹,并深入其内部。

手榴弹一个个被炸开了,眼见此,壮士们欲身披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陈树生将自己所剩的财物交给队友后,跑向洞口处,已身中数弹说:“娘,孩儿不孝了!”纵身一跃,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他壮士也将自己名字报出后,跳了下去。一个个声音感动了苏州河南岸的人们,人们悲泣、落泪,发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叹,三个小时又结束了,日军又一次以失败撤退。

这天晚上,苏州河南岸的戏曲声吸引了北岸的壮士。一句句唱入了壮士们的心里,南岸天堂,北岸地狱;艰苦的一天再次结束了。第三天,一位位勇士冲桥,只为送取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刀子本是可以安安心心地跟着蓉姐开赌场,避开战争纷扰。可他通过这几天蜕变了,依然印下血手印冲桥,一步两步、十米、二十米……等到到桥头时已身中数枪,拼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甩出电话线,自己也被一枪爆头倒了下去。副团长谢晋元拨通了电话,可得到回应却是“这场无力的战斗,只是一场作给国际的戏,一切只是为了博取国际同情所做的罢了”的答复。晋元听此,心中恼怒,却无能为力,同时南岸的市民也纷纷捐钱捐物,蓉姐捐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团长决定明早举行升旗仪式。可这场升旗仪式无疑会让日军恼火,可即使这样,一个“升!依然升!必须升!”的声音响起,早上一起便举行了升旗仪式。将士们身杆笔直,向旗敬礼。日军则更加猖狂,派出了战斗机,对旗旁的将士进行扫射,旗被枪弹扫倒了,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一遍遍护旗。旗在空中飘扬,横尸遍野,只为守护那面残破的旗帜。烈士们紧紧抱在一起,护着了那希望。

三个小时过去了,日军再次撤退,但那面旗帜也倒下了,晚上接到了撤军至苏州河南岸的命令。晋元不甘,却只得放弃驻扎四天的四行仓库。全体将士在夜晚向对岸冲,奋力冲!可狡猾的日军早已埋伏好,对壮士们进行扫射,一些勇士在后方托住,而另一些能冲进几个就代表这场苦仗没有白打,在仓库楼顶为壮士们歌唱。自己也一改之前怂样,坦然面对,置生死于度外,一个、两个、十个、20个……冲进了铁丝网之隔的苏州河南岸,晋元身中数枪,但依然指挥撤军,举着枪跪在地上,昏迷倒下了……

他们是真正的.壮士,壮士一去不复返!今日的幸福就是有这样一群有志之士为我们肩负的,请珍惜少年时,把握当下!

八佰观后感 篇5

看完片子,走出电影院,看到幢幢高楼,迎风而舞的落叶,我感慨万分。

爱国之情一直都有,当然,影片让我们对英雄更加敬佩,对国家富强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的感受。可是,待燃起的激情冷却,劈头而来的依然是现实的残酷。

老算盘大概是片中最怂的角色了吧。不会干活、不会开枪,人如其名,什么事都会有自己的打算。按照唯物论,应该是时势造英雄。老算盘怎么就不能成为英雄呢?他的热血怎么就不能抛洒在战场上呢?他一次次的逃跑,怎么就那么怕死呢?

但他有错吗?他以前做的是文职,干不了这个。他还没见过自己的老婆,肉嘟嘟的。他逃跑了或者留下来,都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他,为什么不能活着呢?他心中有国,但他真的扛不起那杆枪,去冲锋陷阵。

普通人,应该都想成为老算盘吧。在物质飞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可悲的是,多数人可能还没有老算盘的能力,影片中的他成功逃走了,活了下来,至于怎么逃的,我们需要想象。可如果换做我们,能成功吗?不一定。

战争只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我们只记得那些牺牲生命保卫国家的英雄,诸如老算盘一样的小人物会被我们遗忘,甚至不耻。但历史的大潮退却,留下来的我们不都是当年夹缝中求生存的老算盘吗?

有人说,像老算盘这样的人,在大义面前,处处强调自我,战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国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个人不认同,即便是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中,个人的生存依旧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抢不杀,认真干着自己的活,娶妻生子,相夫教子,规规矩矩过一辈子,怎么就是自我了?非得要冲在前面,丢掉性命才是爱国吗?不是谁都要当英雄,我们就是一介凡人,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我们的肩上扛不起那么重的担子,我们只希望不成为别人的担子。没有错,人与人之间需求满足的标准是模糊的,不一样的。

最后,还是希望战争不要出现,让我们都拥有平凡、安定的生活。

八佰观后感 篇6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电影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是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们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视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过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观后感 篇7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 篇8

导演管虎说:“那一天,三万多人在对岸看。开始盲目的看客多,随着战事加剧,都亲了,都是自己人,开始投入,开始悲悯”。的确,最开始租界人民在面对日军入侵时是这样的,于是视角放在了对岸麻木的民众身上。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外国租界的灯红酒绿与上海仓库的刀光剑影形成对比,这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吧。

陈数生绑着满身手榴弹,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看到的是他义无反顾的背影,猛然纵身一跃,跳进日军钢板阵,炸得敌军血肉横飞,只留下八字血书一封: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战士纷纷效仿,没有一个人在喊口号理想,喊得都是爹和娘,毕竟他们也都只是孩子,可是却没机会再有别的身份了。于是日军未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国人燃放烟花庆祝,外国人也在一同欢呼着,何先生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观后感 篇9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上小学了,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老党员、老红军来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悠久历史及优良传统,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事,总是觉得反反复复听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我们当时何曾想过,这一次次的宣誓、演讲、解说,积累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和我们今天幸福生的来之不易啊。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党、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党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五星红旗,伴我们成长;五红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五星红旗祈祷:原将来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化作五星红旗上面一颗颗小小的星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一份力量。

我们在国旗下快乐成长,我们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带领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八佰观后感 篇10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战役爆发。80万国军惨败于25万日军。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中校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八佰将士进入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开始抵抗以拖延日军侵略的步伐。

四行仓库枪声四起,破烂不堪,而对面却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在中国将士抵抗日本人这四天四夜中,视死如归的感人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能忘却,但却让我知道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残酷道理。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亲眼目睹了两个哥哥惨死于日本人刀下,喝下酒说老子不怕,自愿加入敢死队。在小小的年纪就有舍身忘死的气概,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刀子,一个普通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接上了电话线。当日本攻城小队即将破墙,陈树生留下留生取义,儿所愿也血书后绑上炸弹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当双方战役不分上下时,为壮我国威,激起国际社会支持,壮士们冒死在仓库顶上升起了国旗。日本战机不断投弹俯射,护旗国军伤亡不计其数,最终在战友尸体簇拥下竖起了国旗。

我们要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警句,一定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肩负众望,砥砺奋进,让中国屹立世界强国之林。

八佰观后感 篇11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与恨。

舍生取义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算计三逃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 篇12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有关八佰的观后感1500字汇总6篇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有关八佰的观后感1500字汇总6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八佰的观后感【篇1】

最近,电影《八佰》的上映引发网友热议,对于这部有争议的战争片,大家的评论似乎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赞赏者认为这部电影制作精细,又有家国情怀,而批评者则认为这部电影许多地方违背真实历史,甚至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历史。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样一个故事?现在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37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在日本舰队、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猛攻下,国民部队最终放弃了上海,于10月26日下令后撤到苏州河以南区域,而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之战正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斗。只是这场战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时正值11月初准备召开九国公约国际会议之际,为了向欧美展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惨烈搏斗的景象,同时博得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蒋当局命令留下少许兵力坚守苏州河北。在此情况下,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另外,为了能够多撑一会儿,谢晋元将军对外号称自己这边共有800人。这便是电影《八佰》讲述的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这场在电影里被描述得十分惨烈的战斗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日本海军陆战队对此事曾有简略的记录,档案中记载说日军在27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开始向闸北进攻,先后占领铁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到27日夜间日军将四行仓库周围建筑全部占领,使得四行仓库彻底孤立无援。但是在日军的记载中却并没有28-31日的攻击记录,直到31日凌晨才开始对四行仓库进行炮击,然而在凌晨两点多后日军便完全占领了四行仓库。

虽然对日军记载的档案我们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从中方亲历者记录(四行仓库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日记)中我们发现和日军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其他可靠消息来看,日军攻打四行仓库的兵力远非主力军队,只有下辖的一支海军陆战队,并且双方均未使用重武器。至于电影中最为煽情的送国旗那一段,杨慧敏同志在自己的《自述》中明确说了,当时她身负国旗前往垃圾桥附近,被一名英国士兵阻止,在多番辩论后,终于得到许可,在历经两小时左右的路途后,杨慧敏同志终于将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

在固守战进行到第四天后,蒋当局迫于英方施压,将八佰士兵撤退,当然,此时的420余名士兵能够撤下来的只有390余人,在将伤员转移到医院后,剩下的350余人被英军缴械,困于孤营。

至于后面的故事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打死。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向英国宣战并攻入英租界,将剩余将士抓了罚为苦役。直到抗战结束,这些历经坎坷的中国军人才得以被解救,然而最终八佰勇士也只剩不到150人。

八佰的观后感【篇2】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

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

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

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 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

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的观后感【篇3】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八佰的观后感【篇4】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八佰的观后感【篇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题记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我,就如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眼角残留的泪水以及冰冷的身躯,仿佛让我不要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涛,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首先这部电影令我惊讶的是,它并没有在影片开头打一些领衔主演、特邀嘉宾的名字,而是在一开始打出的是美术指导,爆破指导,场景制作等幕后人员的名字,非常特别。如此尊重幕后,仿佛告诉我们,面对强敌侵略,每一场战争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将士和民众才是反侵略的主角,才是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电影开头一只乌鸦站在一个布满泥土的头颅上,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一条河隔绝了四行仓库和租界,一河岸,两世界。应了那句话“那头是天堂,这里是地狱”。桥的这头,四行仓库就像急流中的孤岛,没有援军的八佰壮士,用铮铮铁骨守卫着四行仓库,用鲜血保卫者着租界的人民。而桥的那头,纸醉金迷,歌舞升平,歌女衣着华丽,欢歌笑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莫过于此。租界里的洋人们市民们难民们隔岸观火,喝着咖啡就能现场围观核枪实弹军事战斗,对他们来说四行仓库就像一个血肉铸就的戏台。日军多次向四行仓库进军,战士们全身绑着炸药从楼上跳下去,引爆和他们同归于尽……在没有粮食,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八佰壮士整整坚持了4天,击溃了至少6次日军进攻。

当隔岸人亲眼目睹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击溃日军时,他们终于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他们给八佰壮士捐款捐物,女童军冒死送来国旗。第二天,四行仓库的顶端升起了五星红旗。为了涣散军心民心,日军企图炸毁国旗,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士兵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人肉底座是,使国旗屹立不倒。八佰壮士,用生命“赢得生前身后名”,诠释了“死,会作为生的一部分”。

“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一个个渺小而伟大的战士们,他们背着炸药大喊自己的名字,抱着必死的决心赴往战场,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抗战,令人潸然泪下;一位百姓不顾危险,拉起电话线让两头相通,不幸牺牲于敌军弹下,至死也未曾放手,令人动容。“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这一群平凡的人,用自己平凡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四行仓库的屏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八佰壮士致敬,向守卫祖国的所有战士致敬,是你们让我在这个歌舞升平的世界读书写字,让我们免遭战乱之苦。八百壮士毅然赴死的壮举只为了保卫故土安宁,诠释了国魂,书写了未来。

居安思危,国泰民安来之不易;

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八佰的观后感【篇6】

这是一场大家都熟悉的战役。其实,它称不上是一场战役。

这只是一座孤城上最后的防守,最后的军人,他们如困兽一般的坚守,而已。

无法形容自己坐在电影院时的心情,对这部片子期待得太久了,久到有一些害怕,害怕看到的不是我想看到的,害怕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

无处不在的网民们剧透说,头盔用错了,坦克的型号不对,那两匹马也各种不对,而我,从第一分钟那个软糯的上海话声音出现的瞬间,就攥紧了手机,用尽力气地握住。似乎这样,才足以让我有力气抵挡住接下来的惨烈。

“点枝蜡烛,摆一碗酒酿圆子”这应该是上海人祭祀的习俗吧。

此刻,当我再次想起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想起自己,每年祭祀时,可曾想过那些人?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

而我们,就是影片中提及的那四万万人啊。虽然时光流逝,四万万的基数越来越大,可按理说,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吧。我们在高楼大厦,钢筋铁骨中穿梭时,可曾在心里竖一座碑,那上面,布满弹孔!

画面转向那匹漂亮的白马,它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飞奔,它的身躯染上了血色,它的蹄声“蹬蹬”,一声声敲痛人心。对面租界,有女人在唱着歌剧,江的这边,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倒下了,就换你。”

我在回忆剧情的时候又一次热泪横流。

看着那些战士,身上绑满手榴弹,一边喊着“娘,孩儿不孝,”一边纵身跃下;

看着河那边的年轻人,为了将电话线带过河而被打成筛子;

看着那面倒下又站起来的旗帜;

看着小男孩搂着白马脖子的片刻宁静;

看着老光棍凝视着女孩脱下衣服的背影;

看着老艺人唱着《长坂坡》,要杀个七进七出……

鼓点声中,多少英雄止步桥上,鲜血将历史浸泡出了浓重的红与黑。我站在几十年以后的盛夏,看镜头下的雪,轻悄的,盖不住一张血污的脸。

电影很长,两个半小时,短暂的宁静都会被枪声打碎。我和朋友说,别带孩子去看。场面太过惨烈,超出了我对它的预期。炮火击碎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居然生出了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错觉。

那个年代,那样的一批人,其实有很多人是怯懦的呀。谁都不愿意轻易赴死,但是战争将他们推上了杀身成仁的祭坛,他们献出了所有,冰冷的历史却只留下几行字。

那个被打穿了脸颊的老兵油子,

那个没拿过枪的铁算盘,

那几个不敢杀人的新兵蛋子。

他们的家里有娇妻,他们去上海的时候还做着上游轮玩的美梦。如果他们活在现在,或许会成为白领,和我们一样一边抱怨一边行色匆匆;

或许会是一个农民,因为天气不好而骂几句老天;

或许会在工地打工,开着塔吊俯视着脚下变得渺小的人群。

如果他们活在现在,也许生活很艰难,但是,至少不用面对凛冽的炮火,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当电影镜头转向特派员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些活下来的勇士们后来的遭遇。被软禁,被暗杀,过了悲惨而与世隔绝的四年孤军生涯。

后来,他们有些回了原籍,有些留在上海做苦力,终此一生,再不能重返战场,杀敌报国。一把淬过火的锋利的刀,就这样被重力折断了。

电影停留在他们冲过垃圾桥的刹那。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片,抛开那些所谓的硬伤不说,有些史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杨惠敏泅渡送旗,比如四百多勇士最后浴血冲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

好的影视作品能帮助人们成长,作品中的情节触动了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想法,此时我们可以用观后感将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时要循序渐进地写出作品的特色,切记不着边际的发表感想。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作品观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现“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篇1)

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黑白肃杀,唯一的颜色的就是鲜红的血,随着一颗颗子弹射进人体后喷涌而出,在屏幕上渲染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八佰》就是这样带我进入了这段惨烈的岁月当中。

1937年10月,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国民党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百二十余人坚守在四行仓库,与上万名日军对抗四天四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屈服,与日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片段一,上海法租界入口,灰暗的背景之下,雨未停,大桥之上,众人打着雨伞等待进入法租界,偶尔传来几声枪响,让人群更加躁动,上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只剩下法租界这边是安全的,一条河之隔,这边是流光溢彩,歌舞升平,那边是硝烟四起,断壁残垣,泥泞的道路,还有随处可见的战壕,暗红色的血迹,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片段二,日军来犯,坚守四行仓库的士兵们立即开始拦截阻击,一颗颗子弹挟裹着收割生命的戾气快速的飞过来,那些无畏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守护着四行仓库不被敌人攻陷,自己的兄弟倒下去了,旁边的人赶紧补上,子弹打入人的身体,有的来不及挣扎,瞬间毙命,生死只在刹那。

片段三,日军被打退,终于可以歇口气的兵士们,趴在窗户那里,看着对岸的歌舞升平,那里有戏台、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有人来人往的赌场、有穿着旗袍的美女在窗边远眺,那边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要保护那些平民,保护他们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被敌人侵犯,为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片段四,敌人再次进攻,重炮攻击,眼看四行仓库被炸的满目疮痍,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敌人又拿着钢盔甲护住下面的工兵对墙体进行凿破,埋入炸药,如此猛烈的炸药,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守护在上面的士兵扔手榴弹,想炸开他们的防护,可是钢板太厚,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此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士兵站了出来,身负炸药,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但是敌人并没有退缩,我们的士兵身上绑缚炸药,排成一行,前赴后继,他们站在那个洞口前,高喊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挨个跳了下去。对岸的人们听着那边的爆炸声和士兵们最后的呐喊,都眼含热泪,深深的鞠躬。

片段五,为了给对岸的八十八师的勇士们送电话线,法租界这边的人们纷纷过来报名,只是当他们踏上那座桥的时候,日军埋伏在不远处的狙击手顿时将他们射杀,可是这边的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哪怕在这座桥上走不到两步路,就倒下去了,最终将电话线送到军人身边的是那位看似冷漠的开赌场的痞子青年小刀,当他忍着剧痛,将电话线扔到接应他的士兵身边时,他终于如释重负,倒在血泊之中。

片段六,爱国女青年从水里游到对岸,冒死将一面国民党的旗帜送到留守的军人那里,当他们在大厅内商议,这面旗帜到底要不要升起,上面的命令是让他们再坚守两天,如果不升这面旗帜的话,他们咬紧牙拼一下还能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这面旗帜升起来,就是对日军的挑衅,那么日军将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那么他们估计一个上午就难坚持。最终他们决定升起这面旗帜,因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他们的意志和信仰,也包含了他们奋战到底的决心。当在四行仓库顶楼升起了这面旗帜之后,对岸的人都沸腾了,还有英法等外国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哪怕流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也要和敌人抗战到底。他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片段七,坚守在四行仓库里面的军人接到新的命令,让他们离开四行仓库,从那座桥撤回法租界,哪怕谢晋元团长据理力争,想要留守在这里,继续和日军抗战,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不得不下命令,让他的战士们收拾行囊,重整军容军纪,以尊严、守纪的队伍从四行仓库撤离到法租界。日军自然不会放过此等机会,八十八师的士兵们分成一支支小队分批通过,团长下令,哪怕爬也要让他们爬到对岸去,为他们以后的抗战积攒力量。

谢晋元带头冲了出去,他们这一支队伍几乎全部牺牲,他已经冲了过去,但是看到后面受伤的士兵,他又折返了回去,当一支支队伍冲过来的时候,牺牲的战士也越来越多,看到此刻,对岸的女人和孩子们自发的将挡在桥上的栅栏掀开,嘴里喊着,你们快点啊,快点,那一只只手往前伸着,想拉住她们最可爱的战士们,此时镜头定格在这里,全片结束。

其实从《八佰》首映,引发的热论都不减,他们都说,看过此片,心中热血沸腾,感动的热泪盈眶。前两天,看新闻,一位老兵看完此部电影,在电影院里久久不肯离去,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哭的不能自已,我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感觉。

同事提议去看电影,我稍微有些犹豫,但是从她口中说出《八佰》,我顿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去看,走之前,带了一包纸巾,因为,真的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

果然,当看到那些军人们不顾生死,坚守在四行仓库,在日军的攻击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有一个士兵临死之前,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向老算盘拜托道,求求你,顶替我的位置,守护住这里,不要让敌人攻进来,我瞬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当看到那些士兵身负炸药,从楼上跳下来的时候,电影院里的人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我们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帧帧镜头晃过,这虽然只是电影,但是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战争只会更加的惨烈。

电影定格在最后一幕的时候,音乐停止了,影院里一片寂静,在那长达十几秒的时间里,没有人动,也没有人发出异常的声音,这种寂静没有人敢打破,灵魂被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想他们也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我们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么悲壮、那么残酷的战争,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都不敢忘,也不能忘,因为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对那些革命先烈,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民族大义,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而我们也会接过他们的传力棒,将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望之却步,永远不敢再生出侵略我们的不轨之心。

电影里那些演员,我几乎都没有认出来,除了欧豪,是不是得夸赞一下他们的演技!

虽然没有看豆瓣评分,但是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得分应该不会差,抛开那些影评人吹毛求疵的各种找茬,我觉得我能给它90分。

因为,和我一起观看电影的人们,都被感动了。

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篇2)

作为一部饱受期待的爱国主义电影,我在《八佰》上映的第二天得以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了这部战争片。我自认为我的泪点还算挺高,上一次哭成傻子还是在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但这部电影属实给了我很大刺激与震撼。出场时心情高涨,感慨良多,因此趁着热情写下这篇观后感。

《八佰》可以说是一部极其硬核的战争片了。它毫不避讳地直接拍出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无数战士中枪倒地,痛苦呻吟,中间一段拼刺刀的戏码更是紧张刺激,可以看出无论是演员的化妆、现场的声效、场景的描绘都可以说是极其用心,剧情方面后期总感觉略微有点拖长,但作为门外汉的我无法给予正确评价,因此不过多赘述,总体来讲是一部很良心的电影。

接下来进入正题。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日军侵华中,淞沪会战打的最后一场战役,由谢晋元和杨瑞符率领的八十八师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进行的防守战。蒋司令希望以八十八师的奋力抵抗与牺牲赢取来自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因此下令八十八军固守四行仓库七天。

不同于以往,从一个宏观的大局角度上描绘一个战争的进程,《八佰》采用了群像式演出,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每一类人在面对绝境时心态的转变,为观众呈现出脆弱的人性在面临极端情境时的摇摆。

在影片的开头,士兵们的命运便借营长之口宣告而出:这座仓库是坚实的阵地,更是我们的坟墓。近乎绝望的现实,不免让人催生逃跑的心理。端午曾经试图通过河道逃生,老算盘则是人如其名,无时无刻不在打算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们在批判这些人想要逃跑的小心思时,不妨深思一下倘若换做自己,自己又会怎么做呢?

战争总是要结束的,总有人要活下来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啊!老算盘跪下求着端午放过他的场景到现在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

是啊,试问谁会喜欢死亡呢?当士兵中弹倒下,绝望地伸手试图抓住战友,一句我想活下去!真是让我心都碎了。但军团身后,即为国门。失去了国家,也就失去了信仰,民族的意义更是不复存在。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无数战士挺身而出,一腔热血怒撒沙场,终是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那一个个绑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战士,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热爱的心,用自己的躯体筑成血肉的长城。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所谓的绝对男一号。每个人在经历战争的洗礼后都多少有所改变。

端午从试图逃跑,到舍生举旗;老铁从不断牺牲队友,到自己最终国家拼搏;就连十三岁的小湖北的眼神,都从逃避,呆滞变得坚定,沉着。战争是一场血与火的试炼,它终究改变了所有人。

电影采用阴冷的色调和巧妙的运镜向观众传达了反战的思想。苏州河一面歌舞升平,一面战火连天。天堂和地域仅仅一线之遥,但却难于登天。

在保卫战开始之初,战士们拼死拼活与敌人抗争到底的时候,民众如同一群看客,点起的烟花让我心寒,仿佛眼前的一场好戏与他们毫无关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麻木的中国人,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番神情吧。

但当民众们看到每一位战士的神情,意识到每一位战士为了国家付出的努力,他们的民族之魂终于被激发。嬉闹般的叫好声销声匿迹,有的只有信念与物质上的支持。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目的便达到了。区区几百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又能改变什么呢?但他们的努力激发了国人的血性,激发了四万万人一致抗日的决心。

或许旗帜的树立使得八十八军更快的遭到了敌军的疯狂攻击,但竖起这面国旗表明了中华民族将要抗争到底的态度。这是向敌人的宣告:只要这面旗帜还立在这里,中华民族便永远不可能倒下。

有的人故意抹黑,声称这部电影是给gmd洗白。但我认为,当倭寇入侵到家门口时,挺立在防线前的战士永远都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如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好好看看这中华男儿的气概。

八佰电影优秀观后感(篇3)

《八佰》这部电影描述了在淞沪会战尾声时期在四行仓库发生的一场战斗。电影开篇演出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严重低迷,比刚挺进上海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完全不同。在血与火的战场,再勇敢的战士也经受不住身边战友们的持续牺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状态,在日军突击分队的攻势下,建制几乎被完全打乱。国府高层考虑九宫公约即将召开,决定留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以显示国军仍在坚守上海,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大帮助。

电影然后描述了溃散的十余名士兵加入了守卫四行仓库的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些溃散的士兵,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部队,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随着战事的激烈程度,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边战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杀敌的勇气。守军们的顽强奋战被河对岸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百姓都深深看在眼里,在坚守了四天四夜之后,遵照上级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开篇很宏大,结局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遗憾点太多,更重要的是鉴于历史后来对这支孤军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团长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营又被日军俘虏受尽磨难。给人感觉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与日军血战到底来的痛快。

比起xx年播出的《捍卫者》有明显的差别,《捍卫者》描写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长率部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最终英勇战死。两场作战规模非常相似,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宝山保卫战姚子青率部守卫国土,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宁可全军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也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谢晋元团长率部守卫四行仓库,其发起意义在于国府高层想要通过在上海的坚守,引起九国公约在国际上更大的帮助中国,这是一场因政治外交发起的一场军事作战,军队必须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军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作战,在坚守四天四夜之后,谢晋元团长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结束这场战斗。军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这是小生看完《八佰》这部剧的感想,欢迎诸位看官游览,留言指出不足之处。

喜欢《八佰的观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八佰的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