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参考]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900字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1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在观看了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后,我来到了首义广场。

首义广场离长江不远,与黄鹤楼毗邻,从北向南,依次由总督府、孙中山塑像、武昌起义纪念碑、武昌起义军群像、辛亥革命纪念馆几部分组成。今天天气很好,站在广场上环顾四周,蓝天白云映衬下,山色葱茏,高楼靓丽,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这与百年前“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的情景是何其鲜明的对照。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有这么一段:“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想,这里指的“人民英雄”应该包括武昌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清末革命党人领导的历次起义的英雄。有些遗憾的是,它只写在了碑文上,数十年来并未写进人们的心中。

中国历史上“光荣伟大”的人物可谓众如星辰。孙中山就不说了,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旗帜,最难得的是在通讯和交通极端落后的物质条件下,在数千年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严密禁锢的精神条件下,清朝末年居然涌现出一大批争取民主自由的仁人志士,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不幸中的万幸,这不能不充分说明了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无可阻挡的大趋势。青松劲草在悬崖绝壁上尚可生长,自由的种子一旦植入大地,怎能不逞蓬勃之势。

秋瑾,一介女子,为了革命抛弃优裕的生活,就义时年仅32岁。她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勇气和精神都可昭日月。孙中山为她写祭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对她感佩有加。

林觉民,广州黄花冈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24岁。他不仅有勇气而且很有才学,会多国语言,其著名的绝笔《与妻书》不知感动过多少人。我第一次读《与妻书》时直感觉他多像我们宣传中的共产党员:“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好一个“为天下人谋永福”,他以及他的同志们就是怀揣这样的信念冲向敌人营垒。

应该说,正是由于秋瑾、林觉民们的前仆后继,才扩大了革命的影响,积蓄了革命力量,而清王朝却仍浑然不知死之将至,视而不见朝廷已衰朽不堪。武昌起义只不过占领了一座城池,想当年太平军曾占据江南半壁江山,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曾占领了北京,大清都挺过来了,这一回,王公大臣们做梦也想不到“武昌起义”竟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是压倒清王朝的最后一根“草”。

怎么正面评价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都不过分,虽然早就如鲁迅近者如我党对辛亥革命不能唤醒民众感到惋惜,甚至有微词,那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在形式上彻底结束封建帝制,把民主自由的理念传播进这个如此封闭的国度已经是功垂青史了。试想,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哪个“唤醒”过民众?老百姓早已习惯了不管是阿猫阿狗谁当皇帝,自己该种地还是种地。新中国建立时,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老百姓就都明白?明白不明白似乎不重要,历朝历代,老百姓都不明白,都不关心皇帝的执政理念,但你要政策对头,照样可以执政几百年。老百姓就像水,追求幸福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疏导得当,天下太平;硬是不顾自然规律,只堵不疏,迟早有溃坝的那一天。武昌起义一声炮响,296年的清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在此之前多少个朝代的兴亡已经给他提供了经验教训,他们却不汲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算是白说了,但愿我们今人要牢牢记住。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2

首先,革命是必须进行的吗?在电影中,孙中山的回答是西方各国经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民主富强之路。但事实上并不必须,英国革命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却并没有实现民主,而是出现了更加专制独裁的克伦威尔,英国完全被军队所控制,之后议会不得不迎回国王来稳定局势。最终确立议会主权,也是经过与国王的妥协,经过权利法案而完成的。英国的民主宪政是在上千年保守妥协的政治传统中发展而来,从大宪章开始的一个个法案使英国在人们尚未察觉的情景下就走上了民主富强的道路。欧洲的德国,亚洲的日本也是经过改革走上了强国之路。

其次,革命的代价太大。革命使我国许多杰出的人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更是血流成河。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朝廷,清政府用了268年所建立的中央权威一朝崩溃。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即使是北洋军阀中威望最高的袁世凯也难以号令所以军阀服从他的命令,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长期的内乱。

最终,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在辛亥革命中几乎仅有满清皇室失去了政治权力,各地的地主乡绅、旧官僚仍然存在,毫发未损。民国政府迁到北京,北洋军阀控制了民国政府,运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实行统治,镇压革命,旧有的封建势力仍然把持政权。同时,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们经过扶植代理人的方式继续控制中国。内乱之中的中国甚至面临比晚清更加艰难的处境,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仍然没有找到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历史发展至今,一切都成为过去。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政府可能逐步改良,实行君主立宪。但也有可能继续黑暗的统治,使中国国势更加衰微。在历史具体的情境里一切都是未知的,先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根据自我的立场和自我所掌握的信息做出自我的抉择,他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对此刻的我们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清政府也想让国家走上富强,仅有中国的强大才最贴合满清统治者的利益,他们认为仅有让他们继续领导国家,不断进行改良,才能让国家走上富强之路。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实现他们的政治梦想,必然要推翻清政府,彻底消灭君主专制。

改良和革命是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两条路。可能仅有一条是对的,可能两条都是对的,也可能两条都是死路。当时的中国选择了革命,武昌的一场起义就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可见清政府统治的薄弱,清政府的失败本身就是其难以领导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无论革命本身是否必要,革命者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他们一心为国,为了国家的提高而抛弃一切。就算清政府立宪成功,也必须为他们树立起丰碑,来纪念他们无私的精神。

辛亥革命,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之后发生的一切,才有了我们如今熟知的这段历史和此刻正在经历的生活。这就是辛亥革命,这就是历史。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3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我们需要认真回顾这段历史。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4

在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纪念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此刻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提高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日,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5

辛亥百年,世纪新梦。一声炮响,由保路而革命,帝制而共和,刹那间,风潮云涌。历史三峡,虽暗流险礁,可国人终究挂帆起行。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涂饰太厚,废话太多,不容易察出个底细来。百年回首,我们静穆沉思,细数历史波澜,为未来践行。

一百年,血写历史,回眸不堪。翻开记忆遥远,书页铭刻仿若与己无关的革命,我们这个时代消失了的信仰、坚持与追求。难以两相交汇,对照一个本该熟悉的国体。辛亥年,国人记得最多是腐朽清王朝的塌崩瓦解,总会疏忘那时那些热血、壮志、为天下为百姓的英雄儿女所要追崇并将推行的共和国家。炮火隆隆,肉躯铺地,武昌 广州 南京......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多少无名志士用生命追随一个最伟大信仰,可能被我们这个时代多少人笑为炮灰的甘之如饴。无处追随的脚步,用生命验证一个最颓唐黑暗时代里催生无可超越的伟大。秋谨 黄兴 宋教仁 ....诸公为永世国人之景仰尊从。历史怎么改变,也无法抹去他们用生命捍卫同胞尊严,谋求百姓权益无私忘我的伟大功勋。“我之赴死为天下”纵然“民族 民权 民生”这些革命目标,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未完全实现,但相信就算利益充斥,道德崩溃的时代依然会有人推动文明进步。今天的改革也在牺牲与伤害里推前,人性的黑暗总需健康合理的社会制度来束约。国将终不是谁人之国,权终将非谁之权,为民天下,国将必归天下人所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历史如滚滚长江,不断地向前奔涌着,如如今我们已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了,改革开放使国民总体上来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国家也渐渐地从落后走向了富强,但俗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生活是好了,但人民是否就完全没有了危机感了呢?觉得国家大事都有上司在管呢,人民一生各操己业,为自己的生活,事业,家庭,奔波着,作为中华民族公民,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勇敢顽强,心系祖国的高尚品质。优秀的品质是需要传承的,老一辈革命人如今基本都已不在了,但生命可以结束,精神却永存。他们为中国的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是,这是一种责任!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份责任,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今是不需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却不能忘,要对每一个人负责,与人友好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6

一百年前,中国湖北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败无能清政府。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寂静充满了整个电影院,电影开始了。序幕讲述了中国在清政府的黑暗、腐败统治下,受到外国的欺凌,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革命者鉴湖女侠——秋瑾,她为了天下的孩子,为了中国人民早日觉醒,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母亲,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她拖着脚镣,一步一步走向断头台时,我的眼泪不禁冲出眼眶。

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大批热血青年,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但他们离开了富裕的家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抛头颅、洒热血,战死在沙场上,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努力。终于,辛亥革命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了,推翻了清朝,迎来了中国的新纪元,从此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们如今的中国:科技突飞猛进,近期,“天宫”一号在太空遨游,以及“蛟龙”入海 7000 米,标志我们祖国走进了世界的前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有学上。当然,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流过血,做过牺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定的信念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欢笑。可是我们有些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用于上网和享受上了。

我看了《辛亥革命》后有所感悟: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7

在观看了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后,我特地观看了《辛亥革命》电影。

191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权,殊死奋战,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__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今天,__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纪念日。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倡导辛亥革命先烈的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周末或是放假到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地去参观游览,切身体会革命烈士的不朽功绩和爱国精神。积极向家人和朋友宣传,让周围的人能与我们一起感受革命精神。我们还要追随辛亥革命先驱者的步伐,继续前行,努力学习,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在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抑或干脆崇洋媚外,“哈韩”,“哈日”,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又怎么对得起先烈的热血和忠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它也召唤着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同学们也应该谨记这句话,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断为之奋斗。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矗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奋斗不懈!

时代在召唤,征途上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怎能踌躇不行?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继承起辛亥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将对祖国的这份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发挥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昌盛!

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 篇8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教师让我们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第一场广州起义的战争,让我大开眼界,大吃一惊。黄克强不怕死的精神,林觉民刚强的意志力,孙中山的无私,徐宗汉温柔善良。这些都是民族的英雄,民族的骄傲啊!黄克强躲在仓库内,官府用大炮对着仓库射了一炮,黄克强命大,幸运的活了下来。家境不错的林觉民,并不选择当官,而是选择了革命,在最终应对官府人,他选择了死。孙中山是一个无私的总统,是他坚持要革命,是他的努力,坚持推倒了清朝。徐宗汉的一个女英雄,她救活了多少战士,她的温柔与善良,让多少人活了下来!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革命就是使社会提高;革命是为了中国的孩子;革命就是改朝换代。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觉民,因为林觉民写的《与妻书》让多少人惊叹不已。对于革命的历史我逐渐地慢慢地了解了。为了革命,有多少年轻人献出了生命,抛弃了妻子,舍去了孩子。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的年代中,难道不应当珍惜生命吗?难道不应当珍惜身边的一切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


2021年是辛亥革命发生11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们从哪些方面体悟纪念大会的重要精神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篇一)

中国历史悠久,发生的事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数不清。其中最亮最亮的一颗就是辛亥革命。

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而共产党虽然认为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只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没有建立共和体制,更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深刻的社会革命,来达到平均地权的主张,而是在列强的压力下,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但同时又认可辛亥革命是个具有阶段性成就的革命,为后来进一步革命奠定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然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最后,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当我们在美丽的公园里嘻戏、玩耍的时候,多曾想起过那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情,又多曾想起过那为了建设新中国而牺牲的那些勇士们。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吧!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篇二)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10年前中国革命先行者们在历史舞台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一精一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能够改变沧海桑田,可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槍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向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电一影一精一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此刻今日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精一神历史,这对我们今日是极富启示意义的。电一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一精一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供给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们今日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一影创作人员能够说是在我们一党一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一习一历史,细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贴合历史人物的心灵,一精一益求一精一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日的观众供给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以铜为鉴,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一党一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一爱一”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篇三)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在孙文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的描述了当年动荡的历史。辛亥革命诞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资产阶级萌芽与日益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共存的时代,电影把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做了生动细致的阐述。

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构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进取的变化。

看完《辛亥革命》,我们倍受鼓舞,作为铁路行业的我,深知还要不断磨砺自我的心志,懂得团队配合、精诚团结的真谛,富有辛亥革命推陈出新的胆识,学会创新,努力前行,把团队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好。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过去,放眼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并默默地指导我们一向前行。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篇四)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世界和谐,共创美好未来。中华民族必须要复兴起来,这是民族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世界的需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自强自立,毫不利己地投入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潮流中来,既要求每一个人自强自立,也要求整个民族万众一心。中华民族历来生生不息,奋斗不止,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首先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青少年尤是如此,民族复兴则指日可待。青少年如初升之太阳,朝气蓬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责任强了,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每一个青少年朋友,首先要有这样高要求,高标准,自觉地去严格要求自己,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才能千秋传承。

关心他人,肯于奉献,大爱复兴,小爱和谐,精英人士要努力提国家的大环境、硬实力和软实力;普通民众则全力配合,精益本职,同心同德,一起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不能讨厌任何人,厌倦任何生命,要把宇宙当成我们最亲的亲人,爱护一草一木,热爱生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爱护和尊重也是一种责任,爱护一草一木,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关心每一种动植物的命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都是一种责任,都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我们意识形态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不可不重视,不可不在行为和语言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自强自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学习,从低碳做起,捍卫环保,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切都是学习的责任、行动的责任、思想的方向和实践中获取真知的责任。复兴中华,人人有责,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齐心奋斗!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心得(篇五)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教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就像教师在观影前讲的那样,此刻的我们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能经过这样的方式深刻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当年的腥风血雨,这样的学习对我来说十分的有意义。

影片的一开始烈士秋瑾的话就引人深思: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正是有无数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革命者,在那个风雨摇曳的年代,抛家弃子,献身革命,才拯救了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望百年辛亥,缅怀革命先贤,作为一名当代当学生,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要始终如一地做一名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当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收藏]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五篇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赏了作品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一部影片中互相碰撞,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收藏]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篇一)

《辛亥革命》这一电影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通过荧幕上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看到祖国发展的道路,通过了解历史,认知历史,以促进当代的发展。

《辛亥革命》是一场充满荆棘的革命,在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描绘祖国的未来。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注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电影中有许多细节描述,比如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与外国政府官员协谈时的激烈争论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战众人,在面对种种刁难与不理解的情绪下,孙中山先生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力量!正因为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彻底的觉悟,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后。

电影中还有那么一幕,在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同志们讨论临时大总统的事宜的时候,有刺客枪击。一阵慌乱后,刺客被抓,在审问刺客的过程中,刺客对孙中山是满嘴的辱骂,黄兴进来后说了一句:"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在当时清政府的历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场革命并不只是军阀形式的占领,一场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深入群众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播种革命的种子,而且还要让其健康成长。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场实质改变的革命。

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一旦其发展变成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就需要勇于改变,将发展的方向标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会再现的,我们要观史而明智,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自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篇二)

片场的灯已重新开启,电影《辛亥革命》已经播映结束了,但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国内,革命党人冒死进军,而在国外的华侨也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也同样爱着自己的国家,也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因此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孙中山先生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海外华侨的无限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联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岂会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认为的“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那样。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统领袁世凯窃取了。就连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但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 亦或是多么不堪,历史终归是过去了,新的21世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绝地反攻,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前列!

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篇三)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剧中孙逸仙、黄兴、秋瑾、徐宗汉、林觉民、等大无畏救国的英雄主义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记忆犹存。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正像孙中山说的“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却成功的不彻底,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民权的革命问题,但是“共和国”的社会制度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__年后的这天最后实现了。我们缅怀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谈、困苦不堪,中国人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让民众得到自由、为民族争得尊严。

__年前的这天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所谓何事?__年后的这天,也许有人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安宁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书》中说:“革命史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的掠夺……”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一种英勇无私的献身主义精神;革命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中国人有自我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能够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皇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篇四)

一直都宅在学校,没怎么去校外看看。刚好趁这次五一小假我们几个结伴而行,来观赏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真是难得的时间,难得的景点,难得的惬意!

我们一路拥挤,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首义广场的南端。眼前的这组浮雕式用铜铸的,这些革命党人手握长枪。高举旗帜,眼神坚毅而充满希望!整个浮雕寓意:走向共和。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党人手中的枪,这个就是鼎鼎大名的汉阳造。接着广场中心的是大型喷泉,不过我们来的时候,只看到里面圆滑的鹅卵石。

我们没去纪念馆,直接来到了新馆,领取了免费的门票,就直奔入口了。刚一进去,大家都连声感叹真是太豪华了。一同学说,武汉建此用了90个亿,我们不禁都张大了嘴,可见其含金量,真是不枉此行(后来回去百度了一下,发现上面说只用了三个亿)。全厅有三层,分五个展厅,加一个多功能展厅。我们这个小组商量了一下,每个人都着重写其中一个展厅的感想,我刚好分到了第三展厅。其中每个展厅都讲述了一个主题,第一部分是讲晚清中国,第二革命原起,第三武昌首义,第四创建共和,第五辛亥百年。

……

参观了第一和第二展厅,我们来到了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的主题就是武昌首义,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吧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当时的“花园山聚会”

1903年5月,吴禄贞邀集曹亚伯、李书城、冯特民等主要成员畅谈革命方略,宣传革命思想、派遣知识青年进入新军。武昌花园山聚会虽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在湖北军界、学界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观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观后感(篇五)

七十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因而未能改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此后,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继续奋斗,他的革命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并指出革命目的不仅在打倒军阀,“尤在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他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紧随着时代前进,为革命理想奋斗终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奋勇前进。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不幸逝世。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七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孙中山先生和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革命理想不仅实现了,而且大大超过了。备受欺凌的“东亚病夫”奋起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昂首挺胸站起来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险的中国,在大陆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五十多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几乎是一片废墟上,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发挥艰苦创业的大无畏精神,历尽千辛万苦,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永远结束了那种乞求帝国主义、仰承洋人鼻息、使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外国资本家手中的半殖民地的可耻可悲的局面。我们消灭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罪恶制度,消除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天下为公”,已经不是理想,而是现实了。我们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政治。十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我们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我们正满怀信心地迈着更稳健更强劲的步伐,向着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宏伟目标前进。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真正的继承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发展的硕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三大任务:一个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一个是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这三大任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提出,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现在这一任务还未完全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还分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一直非常关心台湾同胞的命运,曾三次去台湾进行革命活动。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我们就不仅可以告慰于辛亥革命的先烈,告慰于孙中山先生,而且可以加速全国包括台湾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远东和世界和平。这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业。

为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大业,我们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许多工作。十天前,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问题发表了谈话,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叶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体现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充分考虑到台湾当局的处境、利益和前途,是我们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方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决策。这些方针政策,已经得到人民群众,包括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高度的评价。国际舆论认为,叶委员长的建议是“非常合情合理”的“积极的”建议,是“大仁大义的声明”,“为和平统一铺平了道路”。这些方针政策,应该可以打消各种疑虑。台湾当局曾一再申明,只有一个中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坐下来商讨呢?有问题可以谈判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大业,是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是十亿人民的人心所向。希望台湾当局遵从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教,以国家根本利益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作出积极的响应。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谁为之作出贡献,人民会感谢他,历史会铭记他。希望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为尽早实现民族大团结作出贡献。

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观后感


题记:有的人,生,为改造这个世界。有的人,死,也为改造这个世界。你呢,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郭世佑说,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货真价实的革命都不是在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时瓜熟蒂落的,否则,革命的艰险与献身精神就无从谈起了。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也是如此。那些青年革命者血气方刚,冲锋在前,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正是在革命力量相对弱小的情况下爆发的。据后人统计,若以年龄论,这些革命者大多属于2026岁的年轻,那正是人生黄金时期,而这些青年人慷慨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后人,这种行为让清政府的那些老顽固产生了严重的疑惑,为什么这些青年人不怕死,为什么这些青年人要闹革命。这很好解释,浙皖起义中慷慨就义的鉴湖女侠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一句话,那就是为了改造这个世界。
相对于那些年轻的生命,清政府已经老了,二百多年练就的骨血已不复当年入关之勇,血肉之躯、大刀长矛已抵挡不了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改变不了业已僵化的头脑,摆脱不了中国人受人欺辱的境地,更给不了人民幸福的生活。原因正如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说,肉体既习于安乐,道德智能则百凡颓废也。
是的,清政府自乾隆中期后,开始走了下坡路,根本原因,是满清政府在整体开始习于安乐。身体素质的下降,怎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怎能有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这样说,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有不怕死的时候。那么什么时候会不怕死呢?对,为理想,为信念,为所爱的人,为天下人的幸福,才能使那些青年人在近代挑起民族重任,把满腔的热血撒播在他们深爱的这片热土上。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毛主席说,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
一个家庭的未来不能看老年人,只能看青年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一样,只有青年人能代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代的优秀青年总是属于那些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前途连在一起的人。而近代一系列革命、起义主体正是这些青年人们。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决绝都是我辈青年应该学习、崇尚的。
所以,青年朋友们啊,我们要锻造好骨头,坚定我们的意志,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国家的明天、为了民族的未来而奋斗吧。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 (精选6篇)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传播了民主思想。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您心里是否有很多的感慨要写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一)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就在这110年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一种新型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起来了,尽管这一制度对于当时来说是脆弱的,粗糙的,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其历史意义在于: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推翻了中国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树立了走向共和的理念,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中国开始有了言论自由,出现了新闻报刊,也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速了仰列强马首是瞻腐朽政权的垮台,同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创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着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但是,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角落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其主要症结就是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的这些民族资产阶级严重脱离基层劳苦大众而又怕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没有勇气革命到底。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关键是要清醒认识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时刻牢记:让“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永世传承。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是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表现出的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不仅成为辛亥革命的动力与目标,而且造就了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我们应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弘扬不休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积极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组织优势和成员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扩大成员的政治参与,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二)

辛亥百年,世纪新梦。一声炮响,由保路而革命,帝制而共和,刹那间,风潮云涌。历史三峡,虽暗流险礁,可国人终究挂帆起行。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涂饰太厚,废话太多,不容易察出个底细来。百年回首,我们静穆沉思,细数历史波澜,为未来践行。

一百年,血写历史,回眸不堪。翻开记忆遥远,书页铭刻仿若与己无关的革命,我们这个时代消失了的信仰、坚持与追求。难以两相交汇,对照一个本该熟悉的国体。辛亥年,国人记得最多是腐朽清王朝的塌崩瓦解,总会疏忘那时那些热血、壮志、为天下为百姓的英雄儿女所要追崇并将推行的共和国家。炮火隆隆,肉躯铺地,武昌 广州 南京......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多少无名志士用生命追随一个最伟大信仰,可能被我们这个时代多少人笑为炮灰的甘之如饴。无处追随的脚步,用生命验证一个最颓唐黑暗时代里催生无可超越的伟大。秋谨 黄兴 宋教仁 ....诸公为永世国人之景仰尊从。历史怎么改变,也无法抹去他们用生命捍卫同胞尊严,谋求百姓权益无私忘我的伟大功勋。“我之赴死为天下”纵然“民族 民权 民生”这些革命目标,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未完全实现,但相信就算利益充斥,道德崩溃的时代依然会有人推动文明进步。今天的改革也在牺牲与伤害里推前,人性的黑暗总需健康合理的社会制度来束约。国将终不是谁人之国,权终将非谁之权,为民天下,国将必归天下人所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历史如滚滚长江,不断地向前奔涌着,如如今我们已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了,改革开放使国民总体上来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国家也渐渐地从落后走向了富强,但俗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生活是好了,但人民是否就完全没有了危机感了呢?觉得国家大事都有上司在管呢,人民一生各操己业,为自己的生活,事业,家庭,奔波着,作为中华民族公民,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勇敢顽强,心系祖国的高尚品质。优秀的品质是需要传承的,老一辈革命人如今基本都已不在了,但生命可以结束,精神却永存。他们为中国的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是,这是一种责任!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份责任,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今是不需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却不能忘,要对每一个人负责,与人友好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三)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于10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观看完纪念大会,我特地观看了红色大片《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驱孙文——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广州起义失败时的画面。()那么多战士的尸体横放着,这儿是,那儿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走到这天,也许他们并不后悔,遗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对亲人的不舍。

时光荏苒,到了这天,革命历程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从革命,到发展,到振兴,这之中经历了太多惨烈的战争,太多的生离死别,是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用他们的努力,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谐生活,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更就应珍惜现有的美满生活。

清政府为什么腐败无能?这是我在观看影片时的一个疑问。此刻,我已经有了答案:万众一心,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规,官员们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只认己见,没有齐心协力,都只为自我而活,何来团结?何来力量?最终,才会导致革命,导致国家衰败,从而走向灭亡。由此可见,要想让国家富强,我们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团结的力量。

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国更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也是革命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四)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忆起这番话,内心便是止不住的热血沸腾。心中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了一代领袖对我们后辈的期望。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阶段,为何不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吧!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_,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五)

观看了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后,我有很多感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110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__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观看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心得600字(篇六)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不由得想起电影《辛亥革命》画面中那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参考]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精选


电影可以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而观看的时候产生的想法我们更是应该珍藏,这时候不妨把这些看法写下来。观后感能为我们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怎样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由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篇1】

片场的灯已重新开启,电影《辛亥革命》已经播映结束了,但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国内,革命党人冒死进军,而在国外的华侨也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也同样爱着自己的国家,也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因此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孙中山先生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海外华侨的无限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联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岂会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认为的“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那样。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统领袁世凯窃取了。就连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但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 亦或是多么不堪,历史终归是过去了,新的21世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绝地反攻,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前列!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篇2】

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__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神六、神七的顺利飞天,让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无数人脱离了贫穷。“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革命所为何事?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所说:革命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以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革命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篇3】

今天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电影《辛亥革命》。__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__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以及像杨度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展示在今天的知识分子面前,展示在今天的青年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电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精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篇4】

今天我在党课中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 “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一)

我们参观了位于广州市著名风景区长洲岛的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们的眼帘,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沉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大道上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 锷 、宋教仁、章炳麟、秋 瑾等先躯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细心倾听解说员的讲解,仔细观看陈列柜里的文物,当看到革命先躯英勇就义前留下的催人泪下的遗书和身后留下的世代相传的遗物,无不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精神所感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果实属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为之献出了生命,到什么时都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展品中一张发黄的纸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同盟会会员李 湛的会员证,上面"中国同盟会"几个黑色毛笔字清晰可见,旁边还有另一会员秦更年的入会证书及交会费的收据。百年见证,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同学们表示,我们回顾辛亥历史,纪念辛亥百年,就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和中国民主革命先躯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相信我一定会更努力,更坚强,因为我是中华人名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8篇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8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1

10月5日上午,晚报小记者们走进影院,起观看了历史题材电影——《辛亥革命》,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我早到了些,等待着电影的放映。

等了会,终于见到了这部对“辛亥革命”高度总结的影片,该影片采取插叙的方式,以“秋瑾赴刑”开始,它不单单是在陈述,而是站在秋瑾的角度,总结她革命的信仰、信念,讲述她为何赴死、为何革命。她是为了给所有的孩子建个“风雨无侵”的'家,这个家并不只指“小家”,还 指国家这个“大家”。

之后的情节就复杂、曲折了,介绍了同盟会组织广州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部分感动我的不只是起义的经过,还 有百余名起义壮士的遗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些年轻人在自己信仰的带领下,爆发出无人能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那些“清国老吏”所不能及的。虽然起义失败了,可它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可以说要击沉大清这条“破船”,就差最后击了。

影片中还 讲述了和革命党人对立或假意投靠的部分军阀,如袁世凯、黎元洪等。袁世凯,狡猾、无赖,他知道兔死狗烹,所以他不举歼灭革命党,而是按兵不动转而与革命党谈判;黎元洪,他在能够炮击清朝陆军大臣的军舰时而没有击沉它,算是留给自己的“后路”,以便革命不成功时再投入清政府的怀抱,他并没有和革命党人条心;另外穿插孙中山劝退四国银行向清政府借款、差点被谋杀、辞去大总统等小插曲。以上各类政治过客的表演,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情节和内容。

无论从哪个角度,《辛亥革命》是部非常好的历史题材影片,它和《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联系起来,完全可以来讲述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是部较为完美的教育片,老人看了会有感触,成人看了会思考,我们青少年看了会为祖国的繁荣而尽心竭力。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2

“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电影中秋谨这一句话不仅代表着她自己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爱国信念,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热血国人的心声。在大家心中,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更在于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唤醒了许多人被奴役着的心。而这些成果的背后,却有着一个为国家而战的漫长而悲壮的故事。

在电影里,广州起义失败的壮士在清政府牢狱中受尽折磨,哪怕全身在流血,他们也不愿屈服、仍视死如归时,我的心被触动了。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觉民的那句“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哪怕下一秒就死亡,起义中壮士们也从不胆怯,因为他们心中有处在危难中的国家。19,武昌打响的第一枪,迎来了一场雄伟的战争。当看见起义军们为中华民主共和的梦想而战,视死如归的时候,我的心在沸腾着。从前我只是从书本的字里行间去回想当年的情景,如今看完《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之后,我就像亲身经历过般,每一情节历历在目,为之所动情。当中国受着帝国主义欺凌的时候,幸好有革命军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一批爱国分子用满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的中国历史伟大新篇章,这种爱国情怀,实在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辛亥革命》电影中,我看见清政府由于封建腐朽顽固,在时代发生改变时候不愿接受新事物,被正因为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的革命军打败,最终退出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舞台。这部电影令我最懂得的是“爱我中华”四字,他们因爱中华而视死如归的情怀让人佩服。

直到如今,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它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我深刻记得《辛亥革命》中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积极投入革命、铤而走险的华侨。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生活在现在这个安定的时代里,没有硝烟、没有压迫。然而,近日港独分子梁游二人刻意辱国触碰底线一事的爆发,令大部分同胞哗然和愤怒。生活在先辈们用鲜血和泪水创造的安定中国的我们,并无资格辱国,相反,我们应共同商讨建设祖国的计划,完成祖国大业。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爱我中华。我们生活在这安定的中国,要做的是牢记辛亥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把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应学习辛亥革命中每一位烈士的爱国之坚和顽强的意志,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中,继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技术来使我们的家园强大,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3

低成本制作,比广电总局还主旋律的电影频道出品,影片似乎拍成这样就属不易,于是评价“还行”,可惜这评价的无奈本不该在我们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体系内。

主创们拍得很认真,让我有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慨;镜头也确有电影感,和一般的电视电影也有所区别,但就是无法打动我。虽然没有快进,但总是走神,努力调动自己的泪腺,可惜就是麻木之极,想来看《辛亥革命》时林觉民这段,都落下泪来。

首先是结构问题。不知是剧本阶段就在开场如此繁复,抑或后期剪辑时想出些花活儿,倒并非能否看懂的问题,而是这刻意的结构没有提供任何积极观影效果。

其次是情感问题。24岁就就义的林觉民与两年后抑郁而终的陈意映,这本应是悲情而浪漫的一个旧时代有热血的青偶戏,可惜我看不到他们的“情”。中国彼时的满目疮痍是我们在学校历史书上学到的,影片也未及真正展现,林觉民到底看到的、体验到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当年先生一语就使这些青年们赴汤蹈火?这也缺一个“情”字。与其将如此之多的笔墨给予林觉民等人一次次祭拜恩师,倒不如落几笔他们周遭的世情,一点小事件就能凸显当时的国将不国。旧时人端庄守礼,但那是人前的守则,我也期待小夫妻于人后的憨笑嗔骂、耳鬓厮磨,他们未分离前越是甜蜜幸福,不日便人鬼殊途才越是悲情,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温和有礼,一个贤良淑德。于国少情,于家薄情。

我实在不想质疑主创的才情,只能质疑是否编剧与导演太过于恪守频道的审美,于是作品便平庸,又或者我也怀疑创作者对待题材的态度,太似被逼的命题作文,因为没有独有的情感与态度,于是结构再反复,也是流水账写就下来。

三是人物塑造问题。不可避免的群像,那些热血青年却如同一个模子刻就出来一般,人与人似无性格差异、背景区别,尤其那在革命中也悄悄情意相许的小恋人,这组人物本应是林觉民与陈意映的最佳关照,却在片中彻底沦为废笔。

四是演员问题。不想就此太过评论,因为这其中也掺杂制片方的发行考虑与导演的要求以及控制能力。

片中,林父言:十年,真的是一晃,一晃,就是十年。

于生活,若无情感,不如背身决绝离去;于创作,若无情感,不如搁笔。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4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这是后人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之情而挥毫写下的诗歌:百年辛亥,革命万岁,把平生血泪都耗荆天下为公,十三年 流离颠沛,制良策,功盖三民。 抱负救国,殚精竭虑,反封建 ,一生伟绩,万人仰止,谁人问,发白双鬓,犹未悔,国魂不死

在这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的正确领导也是这次革命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看到中国那时因为清政府的固执、封建、无能而受尽了仅略者的践踏,任凭着侵略者破坏着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整个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他立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中国,使中国不再受到他国的侵略,重新屹立在世界之上。并且说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豪言壮语。

辛亥革命也告诫我们要铭记革命的重大意义,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历史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光辉弹指的一瞬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这一百年来,风风雨雨,点点滴滴,记录下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辉煌,一份梦想。一百年后今天,我们苦难的祖国终于由衷地欢畅,豪迈地走向繁荣富强。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5

高中的一天清晨,语文课堂上翻开了新的篇章,标题《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当时的我虽然只是懵懂少年,不能完全读懂字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心底却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涌出感动,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以至于这篇文章不用老师督促、自己就了然熟背。紧接着,便听到了齐豫的《觉》和童安格的《诀别》,不同的是齐豫以陈意映的口吻回复了丈夫的遗书“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而童安格则以林觉民的心境做了补充和说明“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两支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来,《与妻书》深深铭记在我的心头,一直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慨!

2011年5月,傍晚,刚回家的我换着拖鞋,电视里传来电影《百年情书》首映报道,听得我心里一颤,可惜新闻结束,无法印证我的判断,事后百度一下,果然就是那篇文章的题材,想想今年是广州起义100周年,多好的题材,总算有人做了该做的事!只是又让我想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盟会战友,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因为举义之事已经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败,败必死”,但抱着“吾死以醒国人、以敲响鞑虏丧钟”的信念,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飘泪,感人肺腑。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凛然正气却又儿女情长,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令人断肠落泪。倘若作者没有因为革命而牺牲,以他的文学修养和高尚情操,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想必会多出一朵璀璨的奇葩!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而逝,在他们悲怆的故事中再添辛酸。

2011年5月13日,金舸导演的电影《百年情书》全国公映,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容的情书时隔百年之后从教科书中走进影院。很想看,可是太悲剧,又不敢看,怕触动太深,走不出来……

2011年6月17日夜,还是忍不住百度,有了,就看吧。影片以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爱情故事,林觉民投身革命参加起义,成为两条并行不悖的线索进行叙述,爱情因为国殇、因为自我牺牲而升华,即使是在梦里遥望,依然低低切切,无悔无怨。坦白说,这样真实的内容不用导演煽情,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遗憾的是我的理解里叙事有些紊乱,表演有些生硬,剪辑也不够紧凑,而且红色的标签非常明显。与其说电影的观后感,不如说是我对《与妻书》的又一次回忆与感触!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6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垂死的凤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在清朝末年,王室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老百姓则各个苟且偷生,蒙昧无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与异族。物竞天择,世界列强,都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又岂能不思革命,只靠封建统治,垂死挣扎?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革命就是那熊熊烈火。中国要想傲然与世界,就必须沐浴战火,经革命之锤炼!

凤凰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能得以重生。中国的革命,也是艰难,困苦的!广州起义,86名烈士,86条年轻的生命,看着他们满脸的鲜血!耳边还能听见他们在槟榔屿放肆的笑声。虽然满脸鲜血,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因为他们获得了新生,他们正在帮助中华民族涅槃重生!广州起义失败,但革命烽火不息,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为必然。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就在这期间的一个小细节引人深思. 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是不是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这样的政府,这样的社会制度,留之何用!只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通过革命,才能改变这一切!

革命,在人们心底燃起年轻的`火焰,让中国重新获得年轻的生命,在孙文先生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

如今,中国得以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宣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这个被国人和世界普遍认同的被形象称作“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在十八大后成为网络热词,成为中心话题。中央领导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7

只是有个印象,知道以前历史上讲中国近代史提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当时总想着怎么在历史人物头像上作画,却没一点治学的心境。直到看了电影,才对这个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有了些许的了解。

整个影片配乐画面尤其是描述林觉民和陈意映日常生活片段的时候,透出的更多是那种温婉的气质,很细腻,很舒服。演员的挑选也很到位,王柏杰年轻、帅气但没有那种太过的艳丽感,蒋梦婕戏中的表现温婉大方,很有大家闺秀的气场。

更佩服的还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下,林觉民那种有着超出他年纪的忧国忧民,甘为国捐躯的豪情和那个时代下只有饱读诗书之士才能有的言语表达和想法。难怪在被捕后,两广总督张鸣歧亲审林觉民才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事过百年,提及此事,无不为这能影响下一个百年的爱情之书所表达的思想所仰。

关于辛亥革命的观后感精选 篇8

曾有网站做过一个调查:假如能够穿越,你愿意回到哪个时代?春秋战国、秦皇汉武、魏晋风流……不少网友首选唐朝,令人郁闷。盛唐气象,八方来贺,绣花枕头一包草。唐太宗算是一代明君,却也认为:“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不过是“臣妾”而已;茅屋为秋风所破也就罢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去不得也,哥哥!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参加辛亥革命: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列强,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影片《百年情书》,又在证明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唤醒国人,推翻了在中国施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

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大有天罗地网之势。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物资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支持革命的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敢死队)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的林觉民坦言:“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有“炸弹大王”美誉的喻培伦更是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死,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

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一时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啊!

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杀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死,年仅25岁。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等皆为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的革命党人“愤求速进”,当即着手准备再次发难。1911年10月10日,黄花岗起义过了不到半年,便爆发了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国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洒满了殉道者的鲜血。

大陆、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林觉民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民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勇于就死”者,“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为了民主共和、为了陌生人的幸福而浴血奋战,英雄辈出、势不可挡,是最值得华夏民族纪念和骄傲的年代:碧血黄花荐轩辕,天若有情天亦老。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3篇】



篇一: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周希辰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革命胜地一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们背着书包,迈着轻盈的步子进入了纪念馆。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它就是红楼。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进入了纪念馆,陈老师安排我们和二班到了一个很大的教室,陈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件丅恤衫,对我们说:在这间教室里,可以按照白板上的图案去画丅恤衫,也可以按自己想象的去画,如果画好了,大家就自己拿回家留做纪念。我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拿起画笔开始想象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我也不例外。最后陈老师还给我们照相留念。

走进了纪念馆就仿佛走进了战争时期。一九零一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而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解说员的仔细讲解下,我们深深地了解到了人民对祖国深深地爱,这强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韩莹

4月3号下午,阳光正好,微风和煦,我们跟随党支部参观了位于阅马场的红楼,也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里曾是老一辈爱国将领为人民奋斗、挥斥方遒的地方,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为经济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辛亥革命不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纪念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屏幕在地面投影出的河流,水流中依稀可见很多数字在随波起伏,我觉得这个意象特别好,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涤荡,奔流向前,才来到了我们的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今天。听着解说员的娓娓道来,斗争前夜前辈的视死如归英勇执著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借助珍贵文物,我们的感知和思想穿越时空界限,回到当日水深火热的中国。换作是我,我会如此将生死置之度外,用我的生命换来他人的幸福么?何况,我的牺牲在强大的敌人、艰难的环境下,就像飞蛾扑火,留下的或许只是同志们的扼腕叹息,敌人的轻蔑嗤笑,世界依旧是黎明前的黑暗??前辈们的革命理想,今日我们能体会得到的又有多少?我们的这些小心思、小算盘在前辈们火热的革命理想,崇高的人生境界前,是多么渺小无意!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慢慢远离战争远离死亡,但奉献进取依旧是品格最美丽的花朵。美好的生活吸引人们不断拼搏,那么,美好的品质呢?不也应吸引着我们不断进取吗?

参观结束后走出展馆,外面依旧阳光灿烂,不少人手持专业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他眼中的辛亥革命。闪光灯突现,我们也成了他眼中的风景。革命、斗争、牺牲、新生,这些词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精神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这段日子以来在党校的学习,我突然想到,这次参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才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才是真正能挽救中国的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走向成熟,稳定政权,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反革命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此行的影响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半小时学习、观察,更是一次人生方向的思考,今后要更加努力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篇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陈杨

2017年10月5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一家人驱车六百公里来到了武汉,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饱览了流传千古的辛亥革命历程,启人心迪,震人心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又称为红楼,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叫做十八星旗,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它迎风飘扬,庄严肃穆。

感叹着历史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

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给我印象最深。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结束了参观,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这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民族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范文: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


今天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电影《辛亥革命》。__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__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以及像杨度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展示在今天的知识分子面前,展示在今天的青年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电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精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喜欢《[参考]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900字精选8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辛亥革命纪念大会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