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10篇。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的"教学理论读书笔记",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1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2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

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的岗位,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

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老师讲授的东西,学生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给学生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板书不但要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板书形式可以多样化:提纲式的板书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式的板书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板书使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流程式的板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的板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

因此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3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r/n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r/n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r/n

教育教学人生观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r/n

教育的德育观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4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在“新年”这一主题中,通过对幼儿询问:“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通过这些话题,得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从“外国人过新年”、“新年服装”、“新年里的活动”等活动便在幼儿的兴趣下铺展开来。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5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r/n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r/n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r/n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r/n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r/n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n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6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7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8

阅读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深。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书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给他们以产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也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而好的板书也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我们自身都颇有重要意义。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并讲求实效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9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超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10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

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通过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的学习,我感到受益极深,现在我对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读书笔记.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岗位的时候,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东西,刚开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教学内容可给学生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板书不但要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书中我明白板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纲式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中的分类和比较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特点是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往往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有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推荐]教学理论读书笔记合集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你也许需要"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1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r/n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r/n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r/n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r/n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r/n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n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2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

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的岗位,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

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老师讲授的东西,学生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给学生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板书不但要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板书形式可以多样化:提纲式的板书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式的板书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板书使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流程式的板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的板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

因此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3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得奖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先,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在发生很大的转变,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近年来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近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对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纲要有了新的理解。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4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

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5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6

阅读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深。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书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给他们以产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也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而好的板书也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我们自身都颇有重要意义。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并讲求实效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7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在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尊重学生、给学生平等的权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2)科学方法是“从做中学”的基本目标。杜威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必须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将“做”的步骤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3)活动或作业是“从做中学”的载体。杜威极力提倡教材应该源于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他认为:“把这种早已经准备好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把儿童自己的统一的生活经验给以割裂和肢解,必将阻滞儿童的生长,无论是本能的,还是体力的,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生长。”杜威同样反对由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所组织的课程,他提出,课程不应该像传统学校那样“大半由分散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材料分割成一连串片段交给学生”。因此他设计在课程中占中心位臵的是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一是艺术活动,二是手工训练,三是各种服务性活动,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况和内容。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能引起儿童兴趣,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也就是“活动课程”。

二、基于“从做中学”理论看幼儿教师的特质要求

将“从做中学”理论与工作场中的幼儿教师相联系,初步看到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些特质:

1。理念方面。

(1)尊重幼儿。教师应当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平等的个体。尊重幼儿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介入和指导的过程。幼儿是“做”的主体,教师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兴趣,给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见和看法。要随时保持对幼儿思想活动的了解,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师幼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共同成长。

(2)探究学习。教师将幼儿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而非是直接灌输知识的过程。意识到幼儿应该有很多“做”的机会,即自主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策划者的角色,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材料、空间、时间,引导幼儿通过“做”去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实践证明、相互交流、搜集证据、记录结论……

(3)整体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整体作用,把教育不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储备,也应该把教育看作是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真诚合作、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在幼儿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在幼儿有所收获的时候,辅助他们总结概括……使得教学活

动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在于爱。有爱才有教育,有尊重才有教育。作为教师要用爱感化自己的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说过这么一段话,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许采用粗暴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学生处理一些问题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关心、尊重和爱,因此我尽量用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粗暴的责罚。学生出现了错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等,而不是一味的写检查、作检讨。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会他们学习,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点点滴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它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的确是这样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和日益成熟完善,仅仅学习好的学生已经不再那么受欢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劳动吧。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读到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在果园里、瓜园里度过整个暑假,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跟他的学生们开辟荒地种菜养花,到野外扑蚂蚱、摸鱼,体会劳动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虽然我们不能在夏天的夜晚看亮晶晶的萤火虫听蛐蛐、青蛙们演奏的美好乐章,我们也没有地方和孩子们一起栽花种树,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带孩子们去春游……但是在他的身上,让我不仅发现了教育中的爱,也发现了教育中的美。这样的美,正因为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成了我为之心动和憧憬的梦想。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自己全部的爱全身心的投入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读《育人三部曲》,不仅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更是一次和伟大教育家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将会用这份收获,浇灌美丽的花朵,为自己珍爱的教育事业而奉献终身。并坚持读好书、做好人的理念教育好我的每一位学生。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8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9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超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10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是怎样的吃人教育呢?先生认为有两种吃法:

(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理念是将学生教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力;它不教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老师不让学生问,学生也不会问;有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问,但是却不会让他去到社会里、自然里去活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下来,足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二)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它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它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刚好相反:

它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它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成。它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让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应该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在教自然地理的知识时,我们都是通过一些图片、视频来进行课堂教学,可是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带着孩子真正的去到自然界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接触去感受。就像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应该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即儿童做下面四件事情: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课本不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聚集点。而教师变成了发起人,课本变成了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人,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所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和我们当今社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但是也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精选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精选,带给大家。欢迎你的品鉴!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1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2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

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的岗位,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

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老师讲授的东西,学生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给学生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板书不但要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板书形式可以多样化:提纲式的板书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式的板书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板书使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流程式的板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的板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

因此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3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r/n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r/n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r/n

教育教学人生观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r/n

教育的德育观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4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教授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

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5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6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在“新年”这一主题中,通过对幼儿询问:“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通过这些话题,得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从“外国人过新年”、“新年服装”、“新年里的活动”等活动便在幼儿的兴趣下铺展开来。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篇7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超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教学理论读书笔记10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