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欢迎阅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篇1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刚刚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一贯擅长煽情的央视就不能厚道点呀,能不能不这样矫情呢?在节目进行中,我一边观看一边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xx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动过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想到了最美司机吴彬,还有更多创造了许多国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篇2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黄旭华;有刘盛兰;有陈俊贵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盛兰。

这位老人,年且九十,靠着那当门卫的300多元工资度日,但在一次捐助失学儿童的活动中,他毅然决然的捐出了50元钱,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不失为一笔巨款,但他的助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从这以后,他不断从报纸等渠道了解失学学生的信息,而且持之以恒的捐款,或30,或20.当公司破产后,他失去了工作,他靠捡废品为生,但他依旧继续捐款。厄运又一次降临,一场大火令他失去了住所,他只好回到老家,可他一如往常的捐款,他连吃菜都是靠捡的,但他却依旧订购报纸,为的只是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是他让我明白学习机会的宝贵。用他那一叠叠汇款铺就了上百学子的求学之路,这对于之前人们怀疑慈善机构的讨论不是最好的回应吗?这就是人间的真情与真爱的具体表现,一位九旬老人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慈善。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篇3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是高尚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者肖邦的墓在法国。他的墓前终年有鲜花。法国一位前总统的墓及青铜卧像就在通向肖邦墓地的路旁,却很少有人驻足。法国人爱肖邦,因为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再说他算半个法国人。肖邦享年39岁,最后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只盒子,盒子是肖邦的师长送的,盒子中装着一抔的黄土。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也不肯丢弃的这个盒子里。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为国家作自己应有的贡献,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1943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前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久又当上了领导六百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但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国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大大的NO!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先有国然后才有家,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与我们休戚相关。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血_风采??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惩列强;邓世昌为国捐躯战敌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竹筠身受_不动摇。多少英雄,都是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拼搏,而奉献!人民的荣辱与祖国的荣辱连在一起,人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没有祖国的尊严,就谈不上个人的人格尊严。我们是炎黄子孙,怎能忘记八国联军蹂躏中国人民的铁蹄、南京_的悲恸欲绝;又怎能忘记,抗日先锋吉鸿昌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吉鸿昌面对枪口,满怀深情,仰天长啸,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唤:祖国啊,快强大起来吧!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告慰烈士的英灵,您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奔腾的历史长河呼啸着,涌进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近百年屈辱的呻吟,经过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终于诞生出历史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被英国侵略者抢走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有经过漫漫的寒夜,才更加感到太阳的温暖;只有长期被迫与祖国分离的人民,才更懂得祖国尊严的含意。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欢呼,我们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高举维护祖国尊严的神圣大旗,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也许我们拼搏奋斗,成不了伟人,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起码我们的胸膛里还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要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检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跨世纪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篇4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0xx年8月9日上午9时许,南通市红十字会捐赠办公室来了两位熟悉的面孔,他们是年过八旬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夫妇。两位老人满头大汗、相互搀扶着走进来,顾不上喝口水,从一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一个红色帆布袋,倒出一大堆硬币、零钞,铺满了办公桌。

这是我们老两口给甘肃舟曲灾区的一点心意!经工作人员现场清点,一共是1001元。这也是南通市红十字会接受的首笔面向甘肃舟曲的捐款。

吴锦泉1959年入党,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党龄。年轻时,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如今年过八旬,他依旧关心社会,关注时事。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

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老人曾经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

去年春节后,老人又带着港闸区政府奖励给他的1000元慰问金及辛苦磨刀赚来的316元来到市红十字会,捐给了市儿童福利院。 老两口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把刀一块钱,这一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 篇5

郭川航海意义何在?当这位50岁的青岛汉子带领着国际团队穿越北冰洋、冲过终点之后,很多人对他这种自讨苦战的疯狂举动表示不解。

同样的问题可以提向所有的职业体育项目:博尔特为什么要跑步?梅西为什么要踢足球?费德勒为什么要打网球?梅威瑟为什么要搞拳击?……他们意义何在?

对于这些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们从对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性质独特的个体,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对太空的兴趣却不如对大海那样炽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对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没有兴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让他一见如故,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他说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想换个活法,航海把他从城市琐碎乏味生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觉到自由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国内没有航海环境,他就远赴法国学习,全是自费,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

航海,是郭川的爱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中生活一样,也如你我平凡人选择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样。

郭川航海是为追求战胜自我的极限体验。他的帆船为创造纪录而设计,不是为了享受,没有任何奢侈品,甚至连马桶都没有。这次北极航行,他吃的是脱水压缩食品,喝的是淡化过的海水,13天内一直和衣而睡,没换过内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适,而是一种极致的感觉。在这次创纪录北极航行冲刺结束后,他沉浸在巴库斯似的兴奋中:“我感觉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享受的时刻,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有人会为加薪晋级、买房买车而高兴,我为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纪录而高兴。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高兴的感觉是一样的。”

郭川说,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为自己航海,为了实现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欧美,他或许就是个平凡的航海者。但在中国,时代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北京奥运会把青岛选为帆船比赛地点,让郭川这个青岛人深入接触到了竞赛帆船。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帆船赛事进入中国,郭川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国际赛事的中国元素。发达的理性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十年之内他成为帆船竞技的高手,成为一个品牌,组建了专业团队,拥有了市场。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选择了帆船,时代选择了他。他成为中国帆船的领军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作为一个职业极限航海家,他担负着更多责任。他要为家庭、为团队、为支持者、为赞助商、为自己的市场品牌、甚至要为中国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须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尔特、费德勒、梅西和梅威瑟这些职业体育选手一样。

现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个市场项目,由自己的团队经营。为了他能顺利下海穿越北极,团队总经理刘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他寻找船员,寻求合作伙伴。团队技术经理法国人哈尔贝最后累得卧病在床。这些职业人士拼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消费经济时代,不少人欣赏郭川,因此成为他的支持者。这次穿越北极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给他账号里汇去二十万元人民币,有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赶到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为郭川壮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中国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与有荣焉。

我们为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找到了认同感。这就是意义所在。

郭川说过,他航海就像博尔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确一样,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因为他有时要在游走在生命攸关的极限边缘,容不得任何闪失。极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体育和探险,都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挑战,看似“自讨苦战”,实际是人类自我砥砺、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极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纪录的创立,都值得我们为之兴奋。这也是意义所在。

法国航海权威克里斯蒂安·杜马尔称赞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强大,思维理性”,“坚定地追随自己的想法”。郭川是个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这是他个人精神的实质所在。

郭川曾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他的这种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义。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主题相关内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可是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观后感指的是电影内容对自己的启发,可以让自己进步的启发,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1】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不同感动人的事迹。又拒绝治疗,坚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爱心,死后还要捐献器官的何玥,有隐姓埋名,当卧底替农名工找工作的陈家顺……

而令我最感动的人物是年纪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还在上小学的可爱女孩,他曾经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将一个月的工钱捐献出去,而当时他们家庭比较贫困,还想着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时,只剩下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时,他一点也不害怕,不畏惧,战胜病魔给她带来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他死后要把他的器官捐给其他像他一样痛苦的人,当她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极力反对,但何玥还是坚持这样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后也只好完成他最后的遗愿。就在他死的一天后,她的肾脏就被移植到两个尿毒症患者的体内。

看到他的事迹后,我应该学习他的乐观,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懂得了要有爱心,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主动向前帮助,看到乞讨人员,要省点零花钱买吃的喝的,去帮助他们,如果遇到一些流浪猫,流浪狗,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位信得过的主人。毕竟小猫小狗也是一条生命。其次,还要坚强,不要遇见学习上的困难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无法面对,要从哪里跌下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在人生路上的一点小风小浪,还没有真正的遇到暴风雨。所以我们要一点点的去克服困难。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和谐,更美丽。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会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泪。都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酒精消毒过,看过以后,心里收获的不仅仅感人的颁奖词,和感人的事迹。还收获了内心的那份永远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实看了这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我还学会里很多,比如要敬职敬业,孝顺长辈,当官要为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拥有它们身上好的品质。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诚信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2】

他是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

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他是肩扛正义秉公执法的铁案法官

他是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候选人

他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家国大爱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

他默默无闻却一直奉献

他当农民时,不怕苦不怕累,即使双手磨出血泡也咬牙坚持;

他当工人时,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一次帮助他在最苦最累最险的岗位上坚持到底;

他当检察官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检察院和法院的31年里,阿布列林办理了许多案件,都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批捕、起诉以及刑事裁判正确率均达到了100%,件件都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可他即使手握权力也从不徇私,他这清廉如水的一生,每个人说起来都会竖大拇指。

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

这是我们哈密的骄傲

这是我们新疆的骄傲

他用五十年的家国大爱温暖着你,感动着我

如果你也被他的这种家国大爱所打动

请你动动手指

为他投上一票

让他的事迹传唱到每一个人心中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3】

今年的10位感动中国模范中,有五位是科技兴国的人才和团队典型,有一对平凡而又不平凡夫妻,有一位奥运冠军,一位香港媒体人,一位朝鲜老兵,一位身残志坚的清华高材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赤子爱国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脊梁,是他们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的信念传承给一代代中国人,也才有了现在我们的国富民安,国际地位!艰苦创业,相亲相爱,和谐致富,家和万事兴是国家最希望看到的。

其中我认为身为父母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江梦南的父母,他们坚持让孩子上公立小学而不是特殊学校,坚持锻炼孩子认知唇语,最终把孩子送进了清华园,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对比一下,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简直是九牛一毛,没有理由放弃。父母的养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爱能成就一切,精神因爱而伟大和恒久。为了小家,为了大家,更为了国家,我们需要生活中的坚守和感动,它是我们前行的力量,致敬感动中国的模范。

感动中国2018年颁奖晚会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6颁奖晚会观后感(1)

昨天晚上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那一个个图片仍历历在目!那一个个感动的故事不禁让我潸然泪下!那一个个人物的精神品质让我震撼,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一个个人物都让我流连忘返,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为人民的好警察,他叫做:木拉提·西日甫江。他令我记忆深刻。他的好精神令我倍受感动!让我学到了深刻的道理!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繁华的都市,放弃了优良的环境。回到了他的家乡——和田,做了一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他为了人民,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和匪徒争斗。为了人民的幸福哪怕放弃生命他也愿意。他的精神令我感动!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面对匪徒的一次次攻击,他永远冲在第一个。面对同伴,他像亲人一样关爱有加。他的那种身先士卒,不怕艰难,热爱同伴,舍已为人的精神让我明白了许多。对于领导的任务,他永远都说:“我愿意。”他从不抱怨。他接受过许多艰巨任务,从没放弃,每次都完美地完成任务。他是一个好警察,一个真真正正的好警察。

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人,他就是国家的栋梁,他让我感动,他的精神让我感动。他就是我们的榜样,一个好榜样!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吧!争取做国家的栋梁!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警察!他当之无愧被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木拉提·西日甫江这个名字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里。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吧!争取做国家的栋梁!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效力!

感动中国2016颁奖晚会观后感(2)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他们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其中于敏很让我感动,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


闲暇之际,我们都喜欢走进电影院观看精彩的电影,在观看《烈火英雄》时,我沉浸其中感受颇多,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那么作品中哪些情节让你感到震撼呢?下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拓展: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01 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里程碑性的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02 最美家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

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也正是这样一对不同寻常的夫妻,不仅照顾年迈老人,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两个侄女。

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颁奖词: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秀出幸福花。

03 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

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60m,100m亚洲纪录保持者。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在中国的运动史上,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年龄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鸿沟。

可是苏炳添无惧无畏,30多岁,依旧在赛场上驰骋。

只为证明:朝着梦想一直走,一直走,一定会有所收获。

颁奖词: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04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14岁参军,先后十次受伤,三次立功。

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血战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

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走过家乡每一个村民的家,也为村民们办实事,谋发展,接轨外界。

出生到目前为止,他动过47次手术。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他应该是被家人照顾的那个病人。

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小问题。只有为国家付出,才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05 矢志报国的飞行设计专家—顾诵芬

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世家,5岁那年,父亲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28日日本飞机编队轰炸中国兵营。7岁的顾诵芬第一次看到了飞机。

儿时目睹外国飞机轰炸 立下航空报国之志。在35年的飞机设计生涯中,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其中主持研制的歼八、歼八Ⅱ超音速歼击机。

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八系列飞机列装部队之后,成为我军20世纪核心主战装备。

颁奖词:向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千清芬。

06 分享扶贫故事,宣传中国形象—陈贝儿

陈贝儿出生在香港,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

2021年,她和团队为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跨越14个曾经处在深度贫困的地区。

节目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陈贝儿从小衣食无忧,生活水平都处于中上阶层,对贫穷没什么概念。

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当陈贝儿看到外国媒体对祖国有大量不实的报道,并且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能实现全面脱贫,内心的爱国情怀促使着她踏上一条“无穷之路”。

五个月的实地采访中,陈贝儿翻越悬崖峭壁、体验贫困地区人民用绳索过江、一度因高原反应紧急住院,她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还原中国扶贫的真实面貌。

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07 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吴天一院士跟高原病“较劲”半个世纪,诊疗救治了上万名藏族群众。

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创造了14万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医学奇迹”。

跋涉广袤高原,数度遭遇车祸,全身14处骨折,耄耋之年依旧坚守一线。

在《感动中国》的录制现场,86岁的吴天一目光坚毅。

他是塔吉克族,特意佩戴了一条民族特色的领带,“上面绣着花,这就是开放在冰山上的雪莲花。”

他说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扎在了高原上,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08 失聪女孩考上清华大学—江梦南

江梦南,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然而,她的人生经历却与诗意背道而驰。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6个月大时,江梦南因为肺炎误用耳毒性药物而失聪。

从此她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只能依靠读唇语学习听和说。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在学习这条路上,一路过关斩将,考进清华江梦南从小到大都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在公立学校读书。

2011年,江梦南从郴州市明星学校考入吉林大学药学系,在该校读完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硕士研究生。

2018年5月,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09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1925年,彭世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一个富裕家庭。

3岁的时候母亲英勇就义,4岁的时候父亲慷慨赴死。

14岁独自出门寻找革命队伍,在惠州加入抗日游击队。

16岁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26岁被选派留学苏联。

从苏联毕业以后,彭士禄被国家选派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从此与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彭士禄被誉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遗憾的是彭士禄已经在去年3月22日去世,他没有亲自见证这个荣耀的时刻。

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10 勇攀高峰,自强自立—中国航天追梦人

中国航天人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

航天人所指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为航天科研奋斗的工作者们。

中国的航天事业走得慢一些,但很稳当。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航天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2】

【无声世界】——半岁失聪,她通过读唇学会“听”和“说”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

尚在襁褓的江梦南,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半岁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江梦南的父母毅然放弃教女儿学习手语,而是让女儿学习发音和唇语。

最开始,小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每个音节父母都要不停地重复,“如果有音节只要重复上1000次我就能学会,那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江梦南直言,偶尔也会因听力障碍感到低落,但她总有办法开导自己:“我很羡慕别人可以轻松地和朋友聊天,可以打电话、听歌。每当这时,我就告诉自己,听不见也有听不见的好处,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在小学四年级之后,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

【温暖有声】——为了从小的“英雄梦”,考入清华读博士

小学毕业后,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2011年高考,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江梦南因无法听见播放的录音,只得舍弃听力部分,在少了占总分数35%比重的听力分数情况下,她依然顺利通过了考试。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

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江梦南硕士时期的研究方向是吉林大学教授杨晓虹帮她选的。杨晓虹清楚,由于江梦南听不见声音,进实验室会有一定危险,所以让她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方向。

江梦南最初根本无法通过唇语读懂专业术语。三年研究生期间,杨晓虹在涉及专业术语时,都会写下来给她看,有时候甚至会写满十几页纸……这一切,江梦南始终铭记。

“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2018年,她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启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

江梦南曾经认为,通过个人努力来克服身体残缺带给自己的困难、并与健全人站在同一个跑道上是一件很酷的事。后来,她意识到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包容、无碍的环境,人人都能公平地生活与工作,是一件更酷的事。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早在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郴州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

“我从小的目标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希望能够为其他人祛除病痛。”在3月3日晚播放的颁奖典礼上,江梦南讲起了自己的心愿:“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士,大家都能平等的生活。”

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的2021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中,“感动湖南”候选人江梦南的事迹经本报报道,感动无数读者,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本报的推荐下,江梦南入围2021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并最终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至此,“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再添一名湖南人。“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是三湘都市报以地方媒体身份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活动,每年评选出年度“感动湖南”人物并向“感动中国”推荐候选人。

活动迄今已举办十二届,共推出14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截至目前,共有13人成功当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们之中既有广为人知的郑培民、袁隆平、黄伯云、张超等全国重大典型,也有在各自领域内默默发光发热的普通人。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求真向善的感人力量,他们的感人事迹影响了一代湖南人的价值取向,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3】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是高尚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者肖邦的墓在法国。他的墓前终年有鲜花。法国一位前总统的墓及青铜卧像就在通向肖邦墓地的路旁,却很少有人驻足。法国人爱肖邦,因为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再说他算半个法国人。肖邦享年39岁,最后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只盒子,盒子是肖邦的师长送的,盒子中装着一抔的黄土。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也不肯丢弃的这个盒子里。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为国家作自己应有的贡献,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1943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前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久又当上了领导六百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但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国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大大的NO!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先有国然后才有家,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与我们休戚相关。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血_风采??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惩列强;邓世昌为国捐躯战敌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竹筠身受_不动摇。多少英雄,都是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拼搏,而奉献!人民的荣辱与祖国的荣辱连在一起,人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没有祖国的尊严,就谈不上个人的人格尊严。我们是炎黄子孙,怎能忘记八国联军蹂躏中国人民的铁蹄、南京_的悲恸欲绝;又怎能忘记,抗日先锋吉鸿昌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吉鸿昌面对枪口,满怀深情,仰天长啸,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唤:祖国啊,快强大起来吧!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告慰烈士的英灵,您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奔腾的历史长河呼啸着,涌进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近百年屈辱的呻吟,经过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终于诞生出历史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被英国侵略者抢走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有经过漫漫的寒夜,才更加感到太阳的温暖;只有长期被迫与祖国分离的人民,才更懂得祖国尊严的含意。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欢呼,我们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高举维护祖国尊严的神圣大旗,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也许我们拼搏奋斗,成不了伟人,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起码我们的胸膛里还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要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检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跨世纪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4】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等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在勇往直前中彰显出了不凡的光芒。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展示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都是闪着亮光的平凡人。彭士禄隐姓埋名30年,为中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展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苏炳添为跑进百米9秒大关重新学起跑,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展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悔坚持;顾诵芬临危受命、攻克难关、不畏生死,三上蓝天研发歼-8原型机,展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珍贵,看到真心、无畏和忠诚的亮光,而这道光,给他们的人生注入了永恒的信念,让他们熠熠生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5】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

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6】

8月8日,备受关注的奥运会圆满落幕,正当大家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纷纷喝彩时,我想起了鲁迅曾经写下的令人深省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争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一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两位运动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00后射手杨倩,沉着冷静射下东京奥运第一块金牌,第二个就是32岁飞人苏炳添,虽然没有站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100米纪录,在一众二十几岁的对手中再次起飞。苏炳添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令人起敬,他成为我国代表团闭幕式的旗手也实至名归。

竞技体育成绩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奥运精神是突破、超越自我。苏炳添的奥运精神是纯粹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同时,中华人民的奥运精神也是纯粹的,即使痛失金牌,我们亦能“输得起”、“放的下”,真诚的为其他国家优秀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喝彩。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这是我们参加奥运比赛的初衷。

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当我们面临失败时,要抱着坚强的斗志和毅力,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正如巩立姣那样,尽管连续四届奥运会失利,但最终还是拿到我国田赛的第一枚金牌,最终成功“上岸”,实现自我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属于我们的奥运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7】

感觉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没有以往那样的让人感动,但是仍有很多让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义薄云天的.一位军人刘俊贵,只因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为班长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个三年。还有格桑花开的最美乡村教师,一名西玛拉雅山下的园丁。她在一米多宽的山路并且泥泞不堪,下面就是悬崖的情况下,每天护送孩子回家,坚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间,与危险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亲,在自己患有癌症的情况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将来的学费。病压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摧毁她的母爱,她用她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图刺绣,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难了可以买些钱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会有她这般坚持与付出嘛。

还有一位龚全珍老人,当时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来头。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一名将军夫人,放弃高官厚禄跟着将军当农民,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将军离世了却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桥,良田。老阿姨继夫继续把温情留给乡村百姓。她说,日子虽清苦但是心里快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诚意对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些话。

今天的整个评选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学会坚持,学会爱人,懂得感恩,做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8】

原子核技术,在世界上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在我国发展核潜艇事业的进程中,有一位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佩。

一位名叫彭士禄的老爷爷,别看他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可他却是我国的机密,因为它是原子核动力的科研人员。彭士禄出生在一个英雄的家庭,母亲在他三岁时牺牲,父亲是4岁牺牲,其他的亲人陆续牺牲。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革命而奋斗。在他成为孤儿后,他便与她的奶奶游走四方。在他15岁之前,他曾经好几次被抓到监狱中,但就在他15岁的那一年,周恩来找到了他。从此,他便踏入了学习生涯。

在此后他,争取到了留学的名额,但也就是那一年,美国的核潜艇,让世界震惊。毛主席出面问苏联是否提供一些资料,但苏联方却提出相当无礼的要求,于是,毛主席勃然大怒:“宁愿造1万年,也不愿意让出一点土地。”

便开始访问留学生,是否愿意转科目,彭士禄说:“只要能为国家奉献,什么活都做。”于是,一部分留学生便将科目改成原子核动专业。他们每天十分的刻苦。也十分努力。但当他们进入了祖国的核研究基地时便“消失了”其实他们是改名换姓了。彭士禄他们便没日没夜的工作,能让他们参考的只有两张模糊的图纸和一个模型的玩具,他们每天5点起来念英语,上厕所时也在背单词,直到深夜12点之前都不能入睡,因为他因为资料全是英文写的。

但也就因为他们这种没日没夜的奋斗。让他们只用了十三年走完了美国二十几年的路程。1970年成功的,造成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这样为国做贡献的人值得我们钦佩,所以我们一定要像彭士禄爷爷学习为国贡献,一生报国的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9】

近日,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揭晓。当主持人念出一个个名字时,无数观众都红了眼圈,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太好哭了”“感动到不行”。36岁的陈陆生前是一名基层消防员,20__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危急时分,他带领消防员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不慎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更是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

陈陆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内涵,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守护,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身患绝症,却顾不上照顾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而是在医院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心中的责任;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以凡人之力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难题,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热饭。这是快递员汪勇认为应该具备的担当……他们的先进事迹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国家的需要、群众的呼声和时代的呼唤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一段段传奇故事。

担当来自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面对波涛汹涌的洪水、面对随时有可能吞噬生命的疫情、面对一天只睡4个小时的煎熬,他们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退缩、不放弃,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地担起肩头的担子。正是有这么多坚强的脊梁,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我们才能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担当源于一种信念,那就是肯付出、能奉献、发光发热的奉献精神。感动中国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总是默默地付出,坚守岗位,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在危难关头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可以说,正是有了平时生活中的奉献精神,在危急时刻,他们依旧保持着优良的品质,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进入新的一年,还有新的困难需要面对、新的高山等待翻越,需要我们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为美好明天奋力前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0】

郭川航海意义何在?当这位50岁的青岛汉子带领着国际团队穿越北冰洋、冲过终点之后,很多人对他这种自讨苦战的疯狂举动表示不解。

同样的问题可以提向所有的职业体育项目:博尔特为什么要跑步?梅西为什么要踢足球?费德勒为什么要打网球?梅威瑟为什么要搞拳击?……他们意义何在?

对于这些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们从对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性质独特的个体,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对太空的兴趣却不如对大海那样炽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对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没有兴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让他一见如故,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他说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想换个活法,航海把他从城市琐碎乏味生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觉到自由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国内没有航海环境,他就远赴法国学习,全是自费,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

航海,是郭川的爱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中生活一样,也如你我平凡人选择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样。

郭川航海是为追求战胜自我的极限体验。他的帆船为创造纪录而设计,不是为了享受,没有任何奢侈品,甚至连马桶都没有。这次北极航行,他吃的是脱水压缩食品,喝的是淡化过的海水,13天内一直和衣而睡,没换过内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适,而是一种极致的感觉。在这次创纪录北极航行冲刺结束后,他沉浸在巴库斯似的兴奋中:“我感觉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享受的时刻,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有人会为加薪晋级、买房买车而高兴,我为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纪录而高兴。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高兴的感觉是一样的。”

郭川说,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为自己航海,为了实现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欧美,他或许就是个平凡的航海者。但在中国,时代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北京奥运会把青岛选为帆船比赛地点,让郭川这个青岛人深入接触到了竞赛帆船。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帆船赛事进入中国,郭川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国际赛事的中国元素。发达的理性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十年之内他成为帆船竞技的高手,成为一个品牌,组建了专业团队,拥有了市场。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选择了帆船,时代选择了他。他成为中国帆船的领军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作为一个职业极限航海家,他担负着更多责任。他要为家庭、为团队、为支持者、为赞助商、为自己的市场品牌、甚至要为中国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须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尔特、费德勒、梅西和梅威瑟这些职业体育选手一样。

现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个市场项目,由自己的团队经营。为了他能顺利下海穿越北极,团队总经理刘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他寻找船员,寻求合作伙伴。团队技术经理法国人哈尔贝最后累得卧病在床。这些职业人士拼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消费经济时代,不少人欣赏郭川,因此成为他的支持者。这次穿越北极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给他账号里汇去二十万元人民币,有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赶到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为郭川壮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中国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与有荣焉。

我们为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找到了认同感。这就是意义所在。

郭川说过,他航海就像博尔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确一样,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因为他有时要在游走在生命攸关的极限边缘,容不得任何闪失。极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体育和探险,都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挑战,看似“自讨苦战”,实际是人类自我砥砺、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极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纪录的创立,都值得我们为之兴奋。这也是意义所在。

法国航海权威克里斯蒂安·杜马尔称赞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强大,思维理性”,“坚定地追随自己的想法”。郭川是个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这是他个人精神的实质所在。

郭川曾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他的这种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当我们看完某一作品后,在观影过后,我们会不禁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观后感可以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依据之一。写观后感时,我们要多看、多写、多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写好有关作品的观后感有什么秘诀呢?根据你的需要,我们精心整理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2

郭川航海意义何在?当这位50岁的青岛汉子带领着国际团队穿越北冰洋、冲过终点之后,很多人对他这种自讨苦战的疯狂举动表示不解。

同样的问题可以提向所有的职业体育项目:博尔特为什么要跑步?梅西为什么要踢足球?费德勒为什么要打网球?梅威瑟为什么要搞拳击?……他们意义何在?

对于这些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们从对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性质独特的个体,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对太空的兴趣却不如对大海那样炽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对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没有兴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让他一见如故,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他说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想换个活法,航海把他从城市琐碎乏味生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觉到自由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国内没有航海环境,他就远赴法国学习,全是自费,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

航海,是郭川的爱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中生活一样,也如你我平凡人选择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样。

郭川航海是为追求战胜自我的极限体验。他的帆船为创造纪录而设计,不是为了享受,没有任何奢侈品,甚至连马桶都没有。这次北极航行,他吃的是脱水压缩食品,喝的是淡化过的海水,13天内一直和衣而睡,没换过内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适,而是一种极致的感觉。在这次创纪录北极航行冲刺结束后,他沉浸在巴库斯似的兴奋中:“我感觉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享受的时刻,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有人会为加薪晋级、买房买车而高兴,我为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纪录而高兴。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高兴的感觉是一样的。”

郭川说,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为自己航海,为了实现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欧美,他或许就是个平凡的航海者。但在中国,时代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北京奥运会把青岛选为帆船比赛地点,让郭川这个青岛人深入接触到了竞赛帆船。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帆船赛事进入中国,郭川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国际赛事的中国元素。发达的理性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十年之内他成为帆船竞技的高手,成为一个品牌,组建了专业团队,拥有了市场。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选择了帆船,时代选择了他。他成为中国帆船的领军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作为一个职业极限航海家,他担负着更多责任。他要为家庭、为团队、为支持者、为赞助商、为自己的市场品牌、甚至要为中国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须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尔特、费德勒、梅西和梅威瑟这些职业体育选手一样。

现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个市场项目,由自己的团队经营。为了他能顺利下海穿越北极,团队总经理刘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他寻找船员,寻求合作伙伴。团队技术经理法国人哈尔贝最后累得卧病在床。这些职业人士拼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消费经济时代,不少人欣赏郭川,因此成为他的支持者。这次穿越北极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给他账号里汇去二十万元人民币,有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赶到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为郭川壮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中国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与有荣焉。

我们为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找到了认同感。这就是意义所在。

郭川说过,他航海就像博尔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确一样,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因为他有时要在游走在生命攸关的极限边缘,容不得任何闪失。极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体育和探险,都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挑战,看似“自讨苦战”,实际是人类自我砥砺、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极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纪录的创立,都值得我们为之兴奋。这也是意义所在。

法国航海权威克里斯蒂安·杜马尔称赞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强大,思维理性”,“坚定地追随自己的想法”。郭川是个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这是他个人精神的实质所在。

郭川曾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他的这种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3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拓展: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01 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里程碑性的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02 最美家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

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也正是这样一对不同寻常的夫妻,不仅照顾年迈老人,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两个侄女。

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颁奖词: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秀出幸福花。

03 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

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60m,100m亚洲纪录保持者。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在中国的运动史上,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年龄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鸿沟。

可是苏炳添无惧无畏,30多岁,依旧在赛场上驰骋。

只为证明:朝着梦想一直走,一直走,一定会有所收获。

颁奖词: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04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14岁参军,先后十次受伤,三次立功。

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血战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

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走过家乡每一个村民的家,也为村民们办实事,谋发展,接轨外界。

出生到目前为止,他动过47次手术。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他应该是被家人照顾的那个病人。

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小问题。只有为国家付出,才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05 矢志报国的飞行设计专家—顾诵芬

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世家,5岁那年,父亲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28日日本飞机编队轰炸中国兵营。7岁的顾诵芬第一次看到了飞机。

儿时目睹外国飞机轰炸 立下航空报国之志。在35年的飞机设计生涯中,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其中主持研制的歼八、歼八Ⅱ超音速歼击机。

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八系列飞机列装部队之后,成为我军20世纪核心主战装备。

颁奖词:向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千清芬。

06 分享扶贫故事,宣传中国形象—陈贝儿

陈贝儿出生在香港,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

2021年,她和团队为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跨越14个曾经处在深度贫困的地区。

节目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陈贝儿从小衣食无忧,生活水平都处于中上阶层,对贫穷没什么概念。

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当陈贝儿看到外国媒体对祖国有大量不实的报道,并且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能实现全面脱贫,内心的爱国情怀促使着她踏上一条“无穷之路”。

五个月的实地采访中,陈贝儿翻越悬崖峭壁、体验贫困地区人民用绳索过江、一度因高原反应紧急住院,她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还原中国扶贫的真实面貌。

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07 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吴天一院士跟高原病“较劲”半个世纪,诊疗救治了上万名藏族群众。

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创造了14万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医学奇迹”。

跋涉广袤高原,数度遭遇车祸,全身14处骨折,耄耋之年依旧坚守一线。

在《感动中国》的录制现场,86岁的吴天一目光坚毅。

他是塔吉克族,特意佩戴了一条民族特色的领带,“上面绣着花,这就是开放在冰山上的雪莲花。”

他说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扎在了高原上,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08 失聪女孩考上清华大学—江梦南

江梦南,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然而,她的人生经历却与诗意背道而驰。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6个月大时,江梦南因为肺炎误用耳毒性药物而失聪。

从此她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只能依靠读唇语学习听和说。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在学习这条路上,一路过关斩将,考进清华江梦南从小到大都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在公立学校读书。

2011年,江梦南从郴州市明星学校考入吉林大学药学系,在该校读完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硕士研究生。

2018年5月,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09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1925年,彭世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一个富裕家庭。

3岁的时候母亲英勇就义,4岁的时候父亲慷慨赴死。

14岁独自出门寻找革命队伍,在惠州加入抗日游击队。

16岁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26岁被选派留学苏联。

从苏联毕业以后,彭士禄被国家选派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从此与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彭士禄被誉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遗憾的是彭士禄已经在去年3月22日去世,他没有亲自见证这个荣耀的时刻。

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10 勇攀高峰,自强自立—中国航天追梦人

中国航天人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

航天人所指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为航天科研奋斗的工作者们。

中国的航天事业走得慢一些,但很稳当。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航天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4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5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特别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梁益建的获奖感触颇深。

梁益建,医学博士,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尽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从医三十年来,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看了他的获奖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临床工作,平时老是觉得又苦又累,但是同梁老师比起来,还是闲适许多,我应该向梁老师学习,孜孜不倦,不畏艰辛,为了病人的健康贡献竭尽全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6

8月8日,备受关注的奥运会圆满落幕,正当大家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纷纷喝彩时,我想起了鲁迅曾经写下的令人深省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争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一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两位运动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00后射手杨倩,沉着冷静射下东京奥运第一块金牌,第二个就是32岁飞人苏炳添,虽然没有站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100米纪录,在一众二十几岁的对手中再次起飞。苏炳添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令人起敬,他成为我国代表团闭幕式的旗手也实至名归。

竞技体育成绩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奥运精神是突破、超越自我。苏炳添的奥运精神是纯粹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同时,中华人民的奥运精神也是纯粹的,即使痛失金牌,我们亦能“输得起”、“放的下”,真诚的为其他国家优秀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喝彩。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这是我们参加奥运比赛的初衷。

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当我们面临失败时,要抱着坚强的斗志和毅力,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正如巩立姣那样,尽管连续四届奥运会失利,但最终还是拿到我国田赛的第一枚金牌,最终成功“上岸”,实现自我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属于我们的奥运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7

近日,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揭晓。当主持人念出一个个名字时,无数观众都红了眼圈,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太好哭了”“感动到不行”。36岁的陈陆生前是一名基层消防员,20__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危急时分,他带领消防员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不慎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更是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

陈陆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内涵,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守护,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身患绝症,却顾不上照顾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而是在医院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心中的责任;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以凡人之力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难题,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热饭。这是快递员汪勇认为应该具备的担当……他们的先进事迹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国家的需要、群众的呼声和时代的呼唤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一段段传奇故事。

担当来自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面对波涛汹涌的洪水、面对随时有可能吞噬生命的疫情、面对一天只睡4个小时的煎熬,他们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退缩、不放弃,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地担起肩头的担子。正是有这么多坚强的脊梁,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我们才能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担当源于一种信念,那就是肯付出、能奉献、发光发热的奉献精神。感动中国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总是默默地付出,坚守岗位,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在危难关头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可以说,正是有了平时生活中的奉献精神,在危急时刻,他们依旧保持着优良的品质,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进入新的一年,还有新的困难需要面对、新的高山等待翻越,需要我们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为美好明天奋力前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8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篇章!”

相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