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1000字合集8篇。

能够沉浸于一本书,是非常令人放松的一件事。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读后感的联想要注意形式。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1】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固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糊口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经常担惊受怕?一切好像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生成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糊口。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役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役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需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渡过了艰难的密室糊口,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糊口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出色。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2】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不怕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积极地去面对,在看似绝望的处境种找到生的希望。或许,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或许,你的人生有许多的苦难,但请不要对它失去信心,这都是上天给你的考验,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历了考验,才回发现生活的美丽。你给生活投去一个灿烂的微笑,生活也许会回报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安妮日记》,不用我说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由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写的日记。如果只是一本简单的日记,它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本书记录着二战时期,犹太人惨遭诛杀,安妮一家为了保命,在密室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阴冷,幽暗的密室,连空气都令人觉得压抑,在密室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承受着无数来自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作为一个个性开朗活泼的女孩,关在密室的生活已严重地压抑了她的个性,更辛苦的是,她还要承受承受密室里其他成员的指责,美其名曰教育。所谓指责,大部分也是无中生有的训斥,只是他们无法宣泄心中的不快,就让安妮当他们的心灵垃圾桶。而安妮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唯有忍气吞声。试问谁受得了那么多的压抑与指责呢?安妮找到了唯一的倾诉对象,Kitty,一个精美的日记本,从此,每天的生活,不管开心还是痛苦,安妮都会,都只会很Kitty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

我很惊讶,在外面战争不断,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安妮想着的不是生活有多么的不公平,不是无止境地抱怨生活,而是一心向往着美好安定的生活,满怀希望地等待重见天日的那天。有时候她也会埋怨,也会在日记本中宣泄内心的不快和对某人的不满,但过后她就会反思,会为自己的出言不逊感到羞愧,然后又燃起对生命的希望和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感到羞愧。在当下,我们过着无比安逸的生活,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社会生活中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是,我们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着生活。与安妮的积极、乐观、上进比起来,真的是觉得羞愧难当。在如此安逸的生活中,我却没有想着如何去改变生活,去提升一下生命的意义,每天过着养老般的生活,虽然乐得轻松,却收获寥寥。这样的生活,是否真有意义?之前看到一条微博说,大学这四年,之所以把两年可以上完的课分成四年来学,就是要让学子们在轻松而又碌碌的生活中把志气打磨,把理想湮灭,让人变得现实,才能够适应现实的社会。为何我们就没有那种积极客观的态度呢?安妮在密室中生活,都能每天学着一些东西,包括文化,包括做人的道理,还有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而我们呢?

还生活一个积极乐观的笑脸吧!在困难的日子里,要记得坚强;在安逸的日子里,更不要忘记积极!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3】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xx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xx,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 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4】

细细地品读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这个女孩,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犹太少女安妮13岁时,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而住进狭小的密室,他没有自由,她恐惧,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随时会因一次大意而丧失,她的生活没有保障,就连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样的生活她足足呆了两年之多……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5】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要说真的改变我的看法的却是《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刻苦勤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能做的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马瑞拉和一些村民,马修和玛瑞拉是兄妹,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他的心脏病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马修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大约十周岁的小男孩,帮他做些农活,可是却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谢莉。领回安妮后妹妹玛瑞拉想把安妮送回去,可是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还是让玛瑞拉把她留了下来。小时候的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的朋友,向它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都帮玛瑞拉干些针线活,玛瑞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黛安娜,每次都和她在恋人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道玩耍,日子就这样在酸甜苦辣中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已经快20岁了,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不幸的是,马修在安妮上完大学的一个暑假间因心脏病去世了,玛瑞拉老了,她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也为了回报马瑞拉和马修对她的爱,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留在家乡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变成了绿山墙的主人。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信心和理想,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我们不做,只要用心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就不后悔,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我们也要学习安妮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以后回报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6】

文中的安妮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安妮,发现你是一个扎着红色的两条辫子,苍白瘦小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嘴巴和眼睛都挺大,你的眼睛在表示某些情绪是看起来是绿的,在别的情况下是灰色的。这是普通观察者看到的。可读着读着渐渐发现其实安妮是个很爱说话的女孩。

安妮你是个乐观,爱幻想,当然还有你那喋喋不休。你喜欢给东西起名字“白雪皇后”这是你给窗外那颗樱桃树起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并不是最好听的,但是从这儿可以看出你对这颗樱桃树的喜爱之情。而玛丽拉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熟悉“天晓得”这句话就是我们以前的班主任葛老师常常说的一句话。

当知道安妮的身世之后才知道你是一个很悲惨的孩子。当你刚三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而你的爸爸也死于热病,就这样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儿。而你并没有感到孤单,而是乐观的面对这一切,也许这就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能干许多。

绿山墙农舍这个创造梦的地方,也许给安妮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绿山墙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一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故事由此开始。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7】

读了这本《安妮日记》,它真的是一本日记,还是一位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的日记。

安妮是一位德籍犹太人,这本日记记录了安妮和家人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她本人的诸多情感和思想。看到「德籍」、「犹太人」和「密室」,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安妮的命运以及他们藏身的原因,定然是跟纳粹有关系,不过我不太想介绍这段历史,这些信息很容易获取到。

我只是写写读后感而已。

不过为了更好的叙述,还是得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因为希特勒发起的战争和反犹主义,安妮和家人被迫藏身密室,除了安妮一家,也有另外几位犹太人。日记的时间跨度是13岁到15岁。

因为这是一本真实的日记,作为男生去窥探一位13岁少女的日记,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13岁的安妮和其他少女的心智其实是差不多的,虽然她自己自以为很有主见和想法(和年轻时候的我们是一样的),这也在后来被她在日记中亲口承认。那时的安妮会写下她认识的人的性格,哪些人她喜欢,哪些人她讨厌,哪些人在追求她等等,她写她没有真正的朋友,她说纸比人有耐心。她的日记多是些琐碎的话题,也是些熟悉的话题,有家人相处的矛盾和抱怨,有青春萌动的情爱,也有自己对外界的见解和评论,思想上看起来还是有些简单和肤浅。在日记的后10%会看到成熟一点的文字,开始对自我有一些反思和分析,相较之前,心智明显有成长。

这样一本书和二战拉上关系,完全是因为安妮的境遇,我很同情安妮及其他犹太人的遭遇,不过我的侧重点是从安妮身上,能看到我们过去青春的影子。

有一个年纪我们也是这样,觉得自己很孤单,对世界有许多「独特」的看法,喜欢记录伤感的句子,喜欢念矫情的诗,对世界充满希望,对自由无比看重。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大人们聪明,觉得自己活得更通透,还会叹息人们被物欲压弯了腰。作文里可能常常看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今看这些就有些幼稚了,幼稚的不是观点,而是说话时的思考深度。我有时候羡慕年少的自己,因为他在认真地感受世界,不过那时的他是肤浅的。正如安妮说,那时的安妮是快乐的,但却是肤浅的。两者是一样的。

不同时期去审视相同的事物,会得到完全的不同感受,但可能观点却是一致的。这也是看书过程中,感受比较强烈的一点,因为就像在看过去的自己嘛。我还想了一个比喻,人的成长就像是壁画,画完第一层,抹白,画第二层,再抹白,画第三层。每一次都会推翻过去,但画的内容和主题可能并不会有多大变化,越到后面越怀念前面的画,也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内容和主题没变,但是厚度增加了不少。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还是喜欢那个肤浅的自己,因为他很简单,成年人不得不面对复杂,想要回归简单,不知需要多少心性的修炼。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8】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国,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

有一本书,叫《安妮日记》,曾经的一个女孩,因一场战争而被囚禁在密室中,这一过,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安妮成长了许多,她开始思索战争,种族迫害等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话题。在安妮日记中常常表露的是安妮对法西斯所实施的而行表示不满。为什么人类的飞机大炮越造越大?为什么人们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又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都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舍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院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唉,人类为什么这么疯狂?!难道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每个小人物都有一定的责任……两年后的一天,安妮久久离开了这个世界……

思索着,书中的每个情节。和平从何而来,何不是从祖先们的先驱换来?每个家庭一旦拼凑就能成为一个小世界,所以做好了每个家庭,不也就是做好了一个小世界吗?

那天,天际的黑被夜洗过似的,天边退去黑,一团团红红的火烧云就此散布开来。一切恢复生机,在与床拼死搏斗之后,我开始洗漱。此后,我立马抓了一个面包出了门。我一路边走边吃,很是悠闲,待到走至门口时,我便讲剩下的那半片面包随手丢进离我最近的那个垃圾桶,却不知一双眼睛正看着我。不一会,我与平时要好的朋友勾肩搭背地走进校园。

一天的校园生活让我感觉一丝疲惫,刚到家的我便将自己一把甩在床上,小眯一会。刚一躺下,我又不知被那一只手拉了起来,我的火气一下便冲了上来:“好不容易到家了,小眯一会都不允许?”

“浪费食物的人没必要休息!”耳边传来爸爸雄厚的声音,我吓得一霎时睡意全无。话音刚落,面前的景象就是我规规矩矩地坐在爸爸面前和爸爸约法三章。

好的家训与家风能使我更好的成长,这一点,我固然同爸爸一样了解。爸爸对我讲起,我清晨浪费的事情,换来的是我良久的沉默。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那一刻,我想到的便是《安妮日记》中的这样一句话。如今我的美好生活,都是由那些牺牲在战争中的战士换来的啊!他们这样努力、拼命的付出,我还能这么浪费食物吗?

当然是不能!

生活中,好的家风与家训需要总结,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中,不要忘记还有家风家训的存在。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将这一优良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

hdh765.Com更多作文大全延伸阅读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通用8篇


作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心灵,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优秀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打开思路,关于写作文的格式有哪些需要注意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妮的日记》读后感通用8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1)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世上没有理所当然

成长,是女孩蜕变成少女的过程。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名11岁女孩的经历。

她也是所有孩子的代表。

安妮,一个她自认为很失诗意的名字。明明身体瘦小,却带着一股劲儿。这点在安妮身上处处看得到,她既聪颖又勤奋。最受不了别人批评她的头发,曾与里德太太进行了正面交锋。为了不让班里尖子生吉尔巴德得逞,而埋头苦读学习,并一直把吉尔巴德当作自己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她这种傻劲儿收获了亲情、友情和其他同学的喜爱。她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每天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而言,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就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她的那种欢乐,简单而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有她在的地方,永远都是非常热闹的,这也使冷清的绿山墙农庄有了活力。

安妮,她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处处都有我们的影子。这是一本励志书,酸甜苦辣,有哭过也有笑过,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情不自禁动起了笔。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修被击倒》这篇文章,安妮懂得感恩。不知是作者沉重悲痛的言语,还是气氛的渲染,令我哀泣无声,融入了这悲哀的氛围中。或许是因为马修和马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上天让他们遇见了那么一个好女孩。马修无声的逝去让安妮心痛,为了挽救绿山墙农舍而放弃学业来照顾眼睛几乎失明的马瑞拉。安妮长大了,她变得成熟稳重,红扑扑的脸蛋映着青涩的少女神采。我不为安妮没能上到大学而遗憾,每个人都因她的决定而骄傲。马瑞拉对她的好,她全都记得,马修无声的肯定,她也知道。他们没有给她荣华富贵,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安妮,就像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样子。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并不宽裕,并不贫穷。却以俭为德,以省为荣。因为父母天天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去逛公园,我时常听见朋友们说她的父母带她去哪里哪里玩。因为俭朴,所以那些糕点店、一鸣店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吃过,我何尝没有抱怨过。因为宗教关系,过节时好不热闹,其他晚上放鞭炮,我们跟平常日子没啥两样。朋友们放学回家都去买小吃,我却要在一旁瞪着眼睛,唾沫往心里咽。终于有一天,我触破了底线,开始抱怨早饭太单调。又是蛋炒饭,天天吃蛋炒饭,你不腻啊。

这些是剩饭,倒了浪费。这样油更浪费呢。我不情愿地盛了半碗,匆匆吃完,上了楼。

吃完了吗?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2)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刚出版,就一下子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我也在看。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讲得是有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她生活在风景如画绿山墙农舍。那里空气甜润,春天有美丽犁花在窗前。安妮是个阳光灿烂美好性格浪漫情怀的小女孩。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到安妮是一个看见别人比她好,她并不灰心的性格,比如说,有一次,班里有个男同学考试成绩比安妮好,安妮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可以说明安妮不服气,很争气并很有决心。

看到她这样做事的方法,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一次班委竞选不上时,就只会哇哇大哭,其它什么也不会。所以,我真的应该向安妮好好学习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性格。

《绿山墙的安妮》我很喜欢,我还喜欢看别的书,因为每一本书,都让我学到了一种新的品德,新的知识。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3)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固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糊口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经常担惊受怕?一切好像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生成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糊口。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役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役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需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渡过了艰难的密室糊口,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糊口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出色。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4)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5)

《安妮日记》是安妮写了自己从十三岁到十五岁时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记录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自己的喜怒哀乐,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些日记却震撼了世界的良知,成为了纳粹灭绝人性行为的罪证, 向世界展示了在纳粹的铁蹄下善良的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与残害,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与渴望。

《安妮日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安妮一家为了逃脱纳粹种族毁灭的魔爪,他们藏身到了安妮父亲那家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秘密后屋”避难的不仅只有安妮一家。他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相继收留了父亲同事范达恩一家共四个。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安妮一家可真伟大。”在长达二年的避难生活中,他们整天过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充足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着被外人发现,被纳粹抓走。到后来,他们不仅食不果腹,衣不敝体,还经常受到盗贼的惊扰,空袭警报的惊吓,以及飞机炸弹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秘密后屋”里原本温良恭俭的人变得敏感自私,你争我吵,而外面,忠厚善良的人也被特殊的环境被逼得去偷去抢,读到这里,我想在纳粹这样的统治下安妮也会变吧!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安妮却没有在纳粹的施压下变得自私敏感,她仍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到这里我为她对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而感到高兴。然而由于告密者的告密,秘密后屋”的所有人都被可恶的纳粹抓走,最后除了安妮父亲以外,所有“秘密后屋”成员都悲惨地死在纳粹集中营,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泪眼模糊,悲哀万分。我为安妮这位花季少女的香消玉殒感到可惜,更对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愤怒。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当前的和平环境里我们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并且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强盛,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身上。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6)

文中的安妮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安妮,发现你是一个扎着红色的两条辫子,苍白瘦小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嘴巴和眼睛都挺大,你的眼睛在表示某些情绪是看起来是绿的,在别的情况下是灰色的。这是普通观察者看到的。可读着读着渐渐发现其实安妮是个很爱说话的女孩。

安妮你是个乐观,爱幻想,当然还有你那喋喋不休。你喜欢给东西起名字“白雪皇后”这是你给窗外那颗樱桃树起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并不是最好听的,但是从这儿可以看出你对这颗樱桃树的喜爱之情。而玛丽拉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熟悉“天晓得”这句话就是我们以前的班主任葛老师常常说的一句话。

当知道安妮的身世之后才知道你是一个很悲惨的孩子。当你刚三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而你的爸爸也死于热病,就这样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儿。而你并没有感到孤单,而是乐观的面对这一切,也许这就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能干许多。

绿山墙农舍这个创造梦的地方,也许给安妮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绿山墙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一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故事由此开始。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7)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xx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xx,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 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8)

读了这本《安妮日记》,它真的是一本日记,还是一位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的日记。

安妮是一位德籍犹太人,这本日记记录了安妮和家人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她本人的诸多情感和思想。看到「德籍」、「犹太人」和「密室」,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安妮的命运以及他们藏身的原因,定然是跟纳粹有关系,不过我不太想介绍这段历史,这些信息很容易获取到。

我只是写写读后感而已。

不过为了更好的叙述,还是得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因为希特勒发起的战争和反犹主义,安妮和家人被迫藏身密室,除了安妮一家,也有另外几位犹太人。日记的时间跨度是13岁到15岁。

因为这是一本真实的日记,作为男生去窥探一位13岁少女的日记,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13岁的安妮和其他少女的心智其实是差不多的,虽然她自己自以为很有主见和想法(和年轻时候的我们是一样的),这也在后来被她在日记中亲口承认。那时的安妮会写下她认识的人的性格,哪些人她喜欢,哪些人她讨厌,哪些人在追求她等等,她写她没有真正的朋友,她说纸比人有耐心。她的日记多是些琐碎的话题,也是些熟悉的话题,有家人相处的矛盾和抱怨,有青春萌动的情爱,也有自己对外界的见解和评论,思想上看起来还是有些简单和肤浅。在日记的后10%会看到成熟一点的文字,开始对自我有一些反思和分析,相较之前,心智明显有成长。

这样一本书和二战拉上关系,完全是因为安妮的境遇,我很同情安妮及其他犹太人的遭遇,不过我的侧重点是从安妮身上,能看到我们过去青春的影子。

有一个年纪我们也是这样,觉得自己很孤单,对世界有许多「独特」的看法,喜欢记录伤感的句子,喜欢念矫情的诗,对世界充满希望,对自由无比看重。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大人们聪明,觉得自己活得更通透,还会叹息人们被物欲压弯了腰。作文里可能常常看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今看这些就有些幼稚了,幼稚的不是观点,而是说话时的思考深度。我有时候羡慕年少的自己,因为他在认真地感受世界,不过那时的他是肤浅的。正如安妮说,那时的安妮是快乐的,但却是肤浅的。两者是一样的。

不同时期去审视相同的事物,会得到完全的不同感受,但可能观点却是一致的。这也是看书过程中,感受比较强烈的一点,因为就像在看过去的自己嘛。我还想了一个比喻,人的成长就像是壁画,画完第一层,抹白,画第二层,再抹白,画第三层。每一次都会推翻过去,但画的内容和主题可能并不会有多大变化,越到后面越怀念前面的画,也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内容和主题没变,但是厚度增加了不少。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还是喜欢那个肤浅的自己,因为他很简单,成年人不得不面对复杂,想要回归简单,不知需要多少心性的修炼。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合集


敬读阅读栏目小编整理的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作品一书令无数读者感慨万千。我们可以用文字记下来这些道理,这就是读后感了,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写作品呢?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

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很受启发。书的主人公是安妮,她1929年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市,是个犹太小姑娘。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一家1933年被迫逃到荷兰避难。在1940年德国兵侵入了荷兰,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安妮一家不得不换一个躲难地方。设在了父亲工作的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那一共有8个人,除去安妮一家人,还有父亲同事范达恩及他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位牙科医生。这8个人在“秘密后屋”度过了两年的时间。每天不能发出一点儿响声,生活在黑暗之中,十分难熬。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打破安妮的梦想,她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于是她发奋读书,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坚持写日记,没有停过。安妮从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女孩到成熟的少女,一共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日记里有写开心的,伤心的……安妮通过日记来表现德国兵的残忍。最终由于有人告密,那8个人1944年8月4日被抓。只有安妮爸爸是八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读了这本书,我的启发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衣食无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大家有想过那些还在战争中度过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中快乐地上课。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篇3】

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乐观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生活不怕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积极面对,在看似绝望的处境中找到一种希望。

也许,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也许,你的人生有很多磨难,但请不要对它失去信心,这是上帝对你的考验。

安妮的日记,这是一个叫安妮的小女孩写的。如果只是一本简单的日记,它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这本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被杀害,安妮一家为了挽救生命,在密室里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寒冷、黑暗的房间,连空气都是压抑的,在这个的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承受着无数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

作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在密室里的生活严重压抑了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她必须承受来自密室成员的批评,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所谓的责备,大部分的责备都是无中生有的,只是自己发泄不了心中的不快,从而变成安妮心里的垃圾。

而安妮只是个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忍气吞声。谁能忍受这么多的压制和批评呢?安妮找到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凯蒂,一本美丽的日记。

从那时候开始,生活的每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安妮都会和凯蒂分享她的感受。

令我惊讶的是,在外面战火纷飞、恐惧不断的日子里,安妮没有去想生活有多么不公平,没有无休止地抱怨生活,而是向往更好、更稳定的生活,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能再次见到阳光的那一天。

有时她会在日记中抱怨,表达自己对某人的不开心和不满,但后来她会反思,为自己粗鲁的话语感到羞愧,然后她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感到羞愧。现在,我们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没有繁重的课业和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

然而,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与安妮的积极、乐观和进步相比,我真的感到羞愧。在这样轻松的生活中,我没有想过如何改变我的生活,提高生活的意义,每天都像养老一样生活,虽然快乐轻松,但收获甚微。

这种生活真的有意义吗?为什么我们不积极、客观的态度生活呢?

生活在密室里,安妮每天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包括文化,包括生活的真谛,还有对社会的认知。

我们要活在一张积极乐观的笑脸上!在困难的日子里,记得要坚强,别忘了在轻松的日子里保持积极的心态!

安妮日记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


人的一生会读无数的书,总有那么几本让我们印象深刻,望着手里这本作品,思绪仍旧久久沉浸其中,为其中的宏达,为其中的大义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一份优秀的作品读后感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由此,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固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糊口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经常担惊受怕?一切好像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生成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糊口。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役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役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需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渡过了艰难的密室糊口,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糊口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出色。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

《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个犹太女孩儿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记作品。

与其他日记或史书不同的是:虽然都是写战时的世界,但《安妮日记》读上去并不让人觉得沉闷、压抑。尽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时常常用“可怕”、“难过”、“死寂”、“压迫”这样的词眼。

为什么安妮笔下的文字不令人时刻感到战火纷飞时的窒息呢?为什么安妮的内心并不绝望呢?这是我读完选文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可惜,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我无法询问当事人。于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灵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妮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她的年轻、因为她特有的对自己、对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围是望不尽的漆黑,她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么一丁点儿的——光明。那光明是对艰难生活的乐观面对,是对遥远胜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拨开窗帘、透过积有厚厚灰尘的窗户观望大自然时油然而生的快乐。

其次,安妮善于思考。因此在最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许是磨难、艰苦带给她的特殊成长吧。那些关于信念、关于梦想、关于快乐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记中常被提及或讨论。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学的思想,就像她对宗教的看法。

最后,我认为《安妮日记》之所以可爱、动人、不沉闷压抑、让读者一阵阵替早逝的安妮惋惜,还因为安妮在日记中细腻地展示了一段不断成长的心灵历程。对我们来说,是读同龄人的文字,尽管我们经历的远远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属于这个年纪的迷茫、坚定,或许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她的处境吧。对已经走过十六岁的成人来说,安妮的清纯、信仰、梦想,都是不经意间就轻易打动了他们的因素。成长过程虽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们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乐,悲伤甜蜜,点点滴滴,都使正在成长和已经长大的人有一种对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们也会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轻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温暖的灵魂。通过文字,经过心灵,直达永恒。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1

前几天,读了安妮日记。感触很大。安妮只是一个无辜的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为什么要让她卷入这场残忍的战争?大人们为什么为了自己的野心写自己心头之恨,就要残忍的杀戮那些百姓。百姓们有错么?没有!安妮有错么,她也没有。

可是有时候她连看看外面和呼吸外面的空气都是那么的难。成天被关在一个黑色的屋子里,还过着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难道只有杀戮才能解决问题么。请大人们想想,一次又一次的打仗只会创造出更多安妮这样的孩子,受罪的是那些妇女老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2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3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4

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5

相信不少人看过《安妮日记》吧!里面的主人公是不是时刻牵挂着你的心?我也一样。

里面讲述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故事,安妮她们一家都是犹太人,他们本在幸福的生活着,可是,那群禽兽不如的德国兵居然下了一条指令,不让犹太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还要把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唉……

读完后,我不禁长叹一口气。

大家都是人,又何必赶尽杀绝呢,要是永远都是“人间太平”,就不会有贫穷人民饿死街头之事了,不是吗?

最后,我想对安妮说:“你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不是一个懦夫,我们以你而自豪!”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6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7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记,它就像是一个问题的阐述,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战争、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诉的手臂,声讨着战争,声讨着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战争是残酷的,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少数人,而受难的永远是无辜的人民!

伊拉克战争就是二战的翻版!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占了伊拉克,这位“无私的母亲”将本国千万母亲的孩子送上了战场,又将数千孩子的墓碑送还给了他们的母亲,再将数千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上战场,而这一过程又显得多么的自;;而在伊拉克,则有更多的母亲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家园,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复存在,而这一切都源于个别人的贪婪。

和平鸽的嘴里因该衔着橄榄枝,而不是品着血红的泪!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8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

《安妮日记》的主人公在生日那天收到一本日记本,于是她开始写日记。她在仓库里住了两年,日记就写了两年。里面记录了她13至15岁的成长经历。安妮原来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她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党统治德国后,随家人去了荷兰的一个大仓库避难。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仓库里度过了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时光。也许你会说她浪费了大好时光,可我认为她一点也没有浪费,反而学到了以前学不到的东西,她以日记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这些。她用她少女独有的清纯语言,记录了她成长的收获。同样也控诉了法西斯的邪恶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去侵略另一个国家,和平不好吗?就为了一些资源、土地、财产和不可理喻的霸权主义,去牺牲那么多人,这一点都不值得。

安妮在日记中很坦率的将自己的心里话全写了出来,自己的困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委屈全都展现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或许是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的原因,她不敢把心里的想法和别人说,而是写进日记。这让我感悟到要是拥有知己多好。日记中的一句我和我的熟人以及朋友在一起时,一般只是说说笑笑,谈一些普通日常的事情,我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坦露出来,也不能与朋友推心置腹。就足以表现出了当时安妮没有知心朋友的孤独与遗憾。

阅读《安妮日记》,可以读到一个花季少女的期盼、困惑。可以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乐观自信,即便是在遇到逆境时,也不气馁,不屈服,不放弃。我们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服输的精神品质。

安妮,你就是我的榜样。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5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要说真的改变我的看法的却是《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刻苦勤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能做的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马瑞拉和一些村民,马修和玛瑞拉是兄妹,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他的心脏病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马修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大约十周岁的小男孩,帮他做些农活,可是却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谢莉。领回安妮后妹妹玛瑞拉想把安妮送回去,可是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还是让玛瑞拉把她留了下来。小时候的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的朋友,向它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都帮玛瑞拉干些针线活,玛瑞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黛安娜,每次都和她在恋人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道玩耍,日子就这样在酸甜苦辣中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已经快20岁了,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不幸的是,马修在安妮上完大学的一个暑假间因心脏病去世了,玛瑞拉老了,她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也为了回报马瑞拉和马修对她的爱,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留在家乡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变成了绿山墙的主人。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信心和理想,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我们不做,只要用心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就不后悔,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我们也要学习安妮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以后回报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范文示例: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二)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1000字合集8篇》希望您能收藏下来!“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优秀作文而创建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