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日记三则读后感

日记三则读后感

「读书有感」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集锦10篇。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书有感」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集锦10篇”,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1】

我今天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在一个骄阳似火,酷热难挡的一个下午,两个农夫在田地里锄草,结果被热的实在吃不消了,就跑到田边的一棵大梧桐树下乘凉休息,这时其中的一个农夫看了看这枝繁叶茂的大树,就对另一个农夫说:我跟你说啊,你看这树长得多茂盛啊!可是它一不结水果,二不长粮食,你说说看你要它有什么用呢?另一个农夫听到他说的话也不停的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天凉快了,我就把这树给锯了,给我的新房子做一个木门。这时走来了一个老者听到他们说的话就问他们:你们说它没用,那你们这时躲在它的下面在干什么?那既然没有用,为什么又要花力气把它锯下来呢?两个农夫听了后竟然哑口无言,张着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老者又接着说到:你们享受了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却体会不到,这样是很没有良心的。两个农夫听明白了老者说的意思,连忙脸红着向老者道谢,并对梧桐树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谢谢你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我们还要将你锯倒,真是太不应该了!这时候一陈微风吹过,梧桐树轻轻的摇了起来,仿佛在原谅农夫说的话

老者的话让我深受体会,平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别人各种各样的帮助,我们往往没有感激反而觉得对方做的不够好而责怪对方,而且还伤害了别人,这时很不应该的,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应该要记住别人的好,要有感恩之心,要在对方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2】

我读过很多书,有作文书、童话书、故事书……其中,我还是最喜欢看成语故事。《成语三百则》所收录的成语,都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里面的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适合我们学习。书中的成语都配有彩图,并加上简明的故事、注释和出处,以帮助我们理解。

读完《成语三百则》,“三顾茅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刘备很敬慕诸葛亮的才华,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第一次去没见着,第二次去还是见不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睡午觉,刘备就恭敬地站着,等候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看出刘备的诚意,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出任军师。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从而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心,只有付出诚意才会收获诚意。

我非常喜欢这本《成语三百则》,它对我们开发智力、学习语言、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我一定要好好地学习它。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3】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具有精练明快,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特点。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的,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

同学们,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名字叫做《成语三百则》,里面有许多许多的成语故事比如:有《八仙过海,个显神通》,有《一不做,二不休》,还有《画龙点睛》等等非常好看的成语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样两篇了:《一叶障目》和《一不做,二不休》。《一叶障目》的大意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穷书呆子看到书上讲蝉藏身的树叶可以隐身,就去找来这种树叶。他用树叶遮住眼睛,问妻子:“你看的见我吗?”妻子说:“看得见。”他又不停地问,妻子不耐烦了,说:“看不见!”他高兴极了,就用树叶遮住眼睛去偷东西。结果,当场被人捉住。县官审问时,他说:“我用树叶遮住眼睛,别人就看不到我了。”县官听了哈哈大笑,就放了这个书呆子。

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原意指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指有人只顾眼前的细小的个人利益,而看不见长远的、群众的利益;有人迷惑于主观的片面的暂时的现象,而看不到客观的整个的根本事实。

第二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唐朝时,朱泚率兵反叛朝廷,他的部将张光晟也跟着叛乱。后来,张光晟乘势反戈,杀死了朱泚。他以为能将功抵罪,哪知最后还是被处死了。临死前,张光晟悔恨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对反叛朝廷这种事,第一是不要做,第二如果做了就不要罢休。”

这篇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通过读这两篇故事,我知道了要认真学习,学习虽然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既然学了就不能退缩。特别是考试不能自己欺骗自己,最终失败的还是自己。

我相信,这本《成语三百则》能对你们开发智力,学习语言,丰富词汇,增长知识,这样你们的课外阅读水平也会大大提升的!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4】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后来,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非常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应该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应该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知道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5】

8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我读了一篇作文,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我虽然贫困,但我有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我读了这句话后深受感动。我想:这个小朋友的家境虽然贫困,但她们的精神令我感动。

早上5时,“我”就起床喂鸡、喂鸭等等。喂完后,7时半背着“我”心爱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直到19时半才回来。做完功课,“我”还要上山砍柴,做饭。

我读了后我的感受是:虽然这个小朋友特别穷苦,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习,这种精神多么的令人感动啊!既然我现在的家庭条件很好,有吃的、有穿的为什么还不满足呢?还不好好学习呢?还不好好珍惜呢?

我要让同一个蓝天下的你和我,都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学习和生命一样,只有一次机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6】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髓,圆明园不仅锦绣,而且会萃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贵重历史文物,是举世著名确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纵火将这具有无穷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穷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挡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赖洋炮来翦灭海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同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悔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盛,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7】

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今天早晨停了。整个世界都变成白的了,天空显得格外蓝。

太阳公公刚刚露出头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一会儿,太阳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芒,大地一片明艳,把白色的房顶点缀得更加美丽。

俗话说:下雪冷化雪寒。雪虽然停了,天也晴了,但气温却骤然下降到零下十五六度,这是往年所没有的。大街上的人们都加厚了衣服,小心翼翼地走在铺满冰雪的马路上,谁也不肯歇一下。辛勤的清洁工开始了他们紧张的工作铲雪。为了让人们稳稳当当地走在马路上,他们从来不顾自己。

我走进校园,这里的气氛与大街上截然不同。操场上真是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在铲雪,有的在堆雪人,有的把雪捏成球打雪仗,有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滑雪,到处都听到同学们欢快的笑声,到处都能看到同学们追逐嬉闹的身影!

我也加入堆雪人的活动中,我们堆了个大大的雪堆,我在地上滚了一个圆圆的大雪球,把雪球推到雪堆上当雪人的脑袋。同学们找来煤球当雪人的眼睛,给雪人插上硬纸卷鼻子,贴上红纸剪成的嘴,还给雪人身上插了把大扫帚,哈,一个清洁工诞生了。同学们欢笑着,开始清扫校园了。雪,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8】

xx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下午,学校开展了大扫除活动。

下午,大扫除开始了全班一起行动,卫生委员要我们一组一组搬动课桌方便搞卫生的同学拖地,因为不能有一丁点死角所以同学们提了好几桶水冲刷地面。拖地时,有几个同学是从后面往前面拖的,老师看到后亲自给同学们示范了正确拖地的方法。

今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大扫除搞完后学校焕然一新!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9】

xx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第三节课上语文课时学校发了一则通知:下午学校要搞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下午一上课,卫生委员就给大家分配任务。第一小组的前面四个同学来拖地。卫生委员说。卫生委员要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搬动桌子方便拖地,此时被搬动的桌子向一支队伍整整齐齐地向教室左边靠拢。在大家的努力下地面、墙壁、书架和窗户被大家打扫得一尘不染。

我真羡慕这些参与大扫除的同学,下次大扫除活动我也要参加。

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篇10】

xx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放学后,我继续参加绘画社团的活动,邓诗晨在社团教室外面等我。活动结束后,已经五点一十了,我和邓诗晨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我家附近的一个社区活动室发现那里有张长木椅,我们决定在木椅上写完作业再回去。回家时已经六点多了。

到家后,妈妈生气的说:你怎么又这么晚才回家?

我结结巴巴的说:因因为我和邓诗晨在外外面玩了一下才回来。

妈妈脸色阴沉的就好像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了!妈妈吼道:那你也得回家跟我说一声后再出去玩呀!

嗯,妈妈我知道错了。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东史郎日记三则》有感600字


12月13日,又一个国家公祭日,谁能曾想,78年前的今天,3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衣襟。时间的逝去可以把刻在纪念碑上30万冲刷,却永远冲刷不了这刻在人们心中的30万!这血的故事令任何一个富有人性的地球人触目心惊。

《东史郎日记》这本中日战争日记,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重重罪行,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性。他们以杀人,放火,水淹,活埋等险恶的招式让30万人长眠与地下。万人坑的遗迹,不仅令中国人愤怒,就连外国同胞也恐惧三分。朋友们,你虽没有见过罪恶的太阳旗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可我们都知道,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史上最残忍的一幕。

终于,在中华正义的抵抗下,日军失败了,在日本天皇宣布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是令炎黄子孙骄傲的一刻。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在公平公正的法律下,日本甲级战犯被一一处死。可直至现在仍有些日本老兵不肯认罪!

二战后,日本属于战败国,经济崩溃。中国属于战胜国,但经济也崩溃了,日本和中国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我们国家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读《东史郎日记三则》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12月13日,又一个国家公祭日,谁能曾想,78年前的今天,3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衣襟。时间的逝去可以把刻在纪念碑上30万冲刷,却永远冲刷不了这刻在人们心中的30万!这血的故事令任何一个富有人性的地球人触目心惊。

《东史郎日记》这本中日战争日记,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重重罪行,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性。他们以杀人,放火,水淹,活埋等险恶的招式让30万人长眠与地下。万人坑的遗迹,不仅令中国人愤怒,就连外国同胞也恐惧三分。朋友们,你虽没有见过罪恶的太阳旗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可我们都知道,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史上最残忍的一幕。

终于,在中华正义的抵抗下,日军失败了,在日本天皇宣布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是令炎黄子孙骄傲的一刻。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在公平公正的法律下,日本甲级战犯被一一处死。可直至现在仍有些日本老兵不肯认罪!

二战后,日本属于战败国,经济崩溃。中国属于战胜国,但经济也崩溃了,日本和中国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我们国家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读《日记三则》有感 (250字)


故事是一个作者养了一只狗,名叫鹿鹿,鹿鹿是一只大母狗。它对自己宝宝也十分懂得感情,像人一样。不像蛇是冷血动物。

鹿鹿养了7只小狗,十分关心它们。作者去看小狗,鹿鹿一直盯着作者,所以作者只好走了。鹿鹿不让作者伤害小狗,决定把家搬到煤房里,这样小作者不就伤害不到小狗了吗?

一大早外婆给小作者打电话s7只小狗不见了是不是有人来过? 作者马上到达鹿鹿住的地方,可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空的,作者失望了,这时煤房里传来吱吱 声,作者一开门7只小狗正在这里吃奶呢!原来来鹿鹿防止小作者,把家转移到了煤房里,原来动物也有爱。

郭巷中心小学四年级:陆于思

读《雷锋日记二则》有感


读了《雷锋日记二则》,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日记的第二则里写道:“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方面要有刻苦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学习要有钉子精神。雷锋自己就做到了这两点,他在工作很繁忙的情况下,善于挤,善于钻,利用业余时间去看书,做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而我呢,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和雷锋叔叔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就说今年寒假,我心血来潮,决定买一本钢笔字帖,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好好练字,因为我写的字潦草,老师看见就头疼。开始,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对着字帖练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我就觉得练字太枯燥无味,手也觉得酸溜溜的,窗外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声音真诱人呀!我再也无心练字了。我放下手里的钢笔,自己安慰自己:“先玩一会儿吧,明天再练也不迟”。又一天到了,我故伎重演,又自言自语地说:“时间还长着呢,明天再练也不迟”。就这样日复一日,无数个明天过去了,一直到开学,我再也没练过字,我的字一点儿进步也没有。这真是“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啊!

读了《雷锋日记二则》,我才知道自己所缺少的就是刻苦学习的态度和雷锋叔叔提倡的“钉子精神”。雷锋日记像一把锤子重重的敲在我的心坎上。它将鞭策我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像雷锋叔叔一样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雷锋日记两则》有感


读了《雷锋日记两则》,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日记里写道: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二要有钉子的精神。雷锋就做到了这两点。他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善于挤,善于钻,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学习,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而我跟雷锋比,真是差得太远了。就说今年暑假,我心血来潮,决定买本钢笔字帖,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好好练练字,因为我写的字潦草得让老师头痛。开始,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对着字帖练了两天。过了几天,我就觉得枯燥无味,手也觉得酸溜溜的。窗外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声音真诱人啊!我再也无心练了。我放下钢笔,自己安慰自己:先玩玩吧,明天再练也不迟。这样日复一日,无数个明天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练过字,自己的字一点儿也没进步。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今天读了《雷锋日记两则》,才知道我所缺少的,就是刻苦学习的态度和钉子精神。这篇文章就像一把锤子敲在我的心头,它将鞭策我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心小学新荷文学社三年级侯艳艳

邮编:276018电话:05397382006

《活着》读后感三则


《活着》读后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

《活着》读后感【1】

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

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

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独,在冥冥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因果。

看了余华的《活着》,才开始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悲欢,表达了福贵一生的起落盛衰,读它,我们会顿悟活着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

悲怆的残阳微弱的呼吸着,无意感染了那一个午后的黄昏,带着些许的惆怅,带着些许的悔悟,带着些许的淡然,福贵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

“曾经”像一部经典被缩成了记忆。

年少的福贵是富少,有着刘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宠。

人往往在满足和拥有中堕落,福贵也变得焦躁不安了,烟花柳巷像无形的磁场,福贵一步步陷进其中,当他让青楼女子背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时,他不顾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亲。

他也许从未想到此刻的逍遥只是昙花一现,也许他从未感觉到烟花易冷时的凄凉。

他不顾娇妻,他忘怀于纸醉金迷的世界。

人总是忘乎所以,放浪形骸,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时,繁华也就悄无声息了,福贵不知道自己正在给自己挖陷阱,这一陷,福贵再也没有出来过。

烟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赌场才是富少挥手洒金的地方。

福贵比钟爱他的妻子还要钟爱于赌场,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而金钱就是利的实体。

赌场上的输赢就像梦一般若真若幻,福贵不知道他正在输掉自己的人生。

叹息之余,我感叹人生换位的易,福贵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奇幻。

当他把家财输地一无所有之时,父亲并没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亲很平静。

其实,人表面的平静是虚伪的,人内心的惊涛骇浪才是真实,福贵父亲的死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

那一抹悲伤的气氛还未退却,又增加了一份妻离之痛,家珍之父罗鼓声张的接走了女儿,带着福贵未出生的孩子。

福贵木讷了,哑然了,没有说一句话。

男人一旦犯错就难以让人原谅,男人一旦倾家荡产就少了拥有时的霸气,福贵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种着租来的五亩地,他要养活一家人。

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贵学会了耕地,看着年迈的老母蹒跚在旁福贵心中也许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儿凤霞,福贵也许在狠狠地咒骂自己。

我一直认为:亲情是人内心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

福贵的人生轨迹从圆滑优美的弧线变的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

此时的福贵叫“富贵”,带有点讽刺性的悲凉,但此时的福贵很真实,很认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实得活着,那不真实也变的真实了。

当福贵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痛打痛骂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门前,带着那份执着的微笑,福贵终于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的浅薄。

女人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牵绊,而女人又是坚强执着的,有着太多的深情。

在人拥有时,人就会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时,他才想起她的好,但此时的福贵再也不会不顾妻子了,他开始变的疼爱自己的妻子了。

他们的爱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难夫妻,为了一家人活着,他们真实的在劳作。

而人生总是悲喜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他们的母亲因劳累过度卧病在床,请医治疗是必须。

福贵进城了,没请到医生却被拉去当壮丁,这就是人生必然中的偶然,福贵欲逃不能 ,看着离家越来越远,福贵越来越感伤,这也许是上帝故意搞的一处闹剧,活生生的让一个人经历些许的生离死别,尔后彻悟人生。

在战火纷飞时,福贵更想活。

之后遇到解放军,他幸免回家,看着那依旧的茅草屋,福贵也许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福贵也许才真正体会到活着有多么的重要。

眼泪是思念的载体,是欢欣的背面,是情意绵绵的流淌,夫妻两人劫后余生相逢是让人感动的人生场景。

福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运似乎并不赞赏他的坚强和勇敢,无情的夺取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儿子,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磨的所剩无几了,他也许自责自己给儿子起的“有庆”这样带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贵还在活着,因为还有家人。

随后女儿、妻子、女婿、小外孙相继离去,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

但这些并未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托在牛身上。

人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可倾诉、可理解的情况下,他往往将感情转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动物,再怎么受打击,也磨灭不了他真实的性情。

福贵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我想,他已经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

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

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实、宁静、淡然,就像福贵在静静的午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一生。

其实,福贵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个不成熟时代的,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有着太多的躁动与不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潮流中显得摇摇摆摆,难以把握。

那是一个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时代,而人总是被动的接受那个时代,人权也许遭到了上天都难以容忍的程度,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

个人虽然超越了生死。

但却难以超越时代,而福贵却在那个悲摧的时代里好好地活着,带着份别人看不懂的释然。

《活着》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

书中,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诡异,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大,越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不易。

那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象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时,才让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坚韧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在书中,却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命运,可以感激,也可以仇恨,但是它不可违抗。

带着与生俱来的印记。

生活的意义与幸福的标准,永远没有答案。

《活着》向我们昭示了平静从容生活的可能,绝望的不存在。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因一次意外,双腿残疾,之后又频发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与地坛》中曾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它还说:活着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活着,为什么还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伟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们透过泪水观察到了微笑,通过苦难体会到了生存。

福贵一生的悲剧是自身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织,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这让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吗?不!正是这种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觉更加强烈。

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个希望更加真挚,使得来的幸福更加珍贵。

人生来就注定要伴随悲伤,但正是悲伤使我们更清醒地活着。

正如余华自己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坚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其实,自己的生活别人难以懂,别人的生活自己也不会刻意去懂,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无需惧怕死亡和时代的局限,只需真实的活在当下。

《活着》读后感【2】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

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

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

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

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

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

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

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

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

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后感【3】

一个小村,一座小城。

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

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

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

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

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部队拉去当兵。

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

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这部小说的确让我感到沉重,我觉得《活着》是一部超越个体情感而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进行的创作。

人的一生都不会风平浪静,会经历无数坎坷风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为了活着而忍受。

这个看似荒唐的理由却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人文价值的关怀,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弃生命的理由和借口,这个简单却又充满思辩色彩的道理被余华用小说的形式进行了活生生地诠释。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

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论语一则读后感三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二

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它是《论语》的首篇,由16个对话组成。对话中,有判断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诫,也有学习知识的过程。五花八门,彰显了大儒风范!

放眼整本书,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一昧讨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里藏刀,一定没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现代生活中,骗子不就是那个讨好你的人,在你被赞扬得如醉如痴时,给你当头浇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战利品――从你钱包中溜出的钱财,逃之夭夭。留下你一人站在原地,暗自懊悔不已!

经典从来不会褪色,只会越来越鲜艳。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吧!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三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声声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和他弟子的《论语》穿越时空,一直将和谐、宽容、仁慈、孝顺、友爱、学习的声音传递到现在,传递到未来。

在《论语》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事。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这则论语是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大家都看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故事中的小孩欺骗了别人两次,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最后导致了被狼吃了的悲剧。看过了这个故事,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然会犯下大错。我因为没有从故事中吸取教训,就犯错了。

记得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吃好饭,有同学来找我玩,我很高兴,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过了一会,又有同学来找我,说老师叫我订正作业,我连忙把要和同学玩的事情抛到脑后了,连和她说也没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等我做完的时候“叮铃铃”午休的铃声响了,我看见她一脸气愤的样子,肯定是等我了好长时间。下课了,我像她去道歉,她也没理我。我就想:“不理就不理呗,不就是没有和你玩嘛,有必要那么生气吗?”一直到毕业,她都不怎么理我,我很后悔,如果当时我和她说清楚了,就不会这样了。

日记一则300字


今天,我们上完上午第三节课后,累得满头大汗,这时,我们的班主任单老师便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像是背后藏着东西一样。突然,单老师把藏在背后的东西拿了出来,我们一看,啊!原来是我们爱喝的酸奶,我发现在教室里的同学目光都在酸奶上。有些人一直盯着酸奶,有些人舔了舔嘴巴,还有些人都在流口水。

在这时,单老师把每组的组长叫了上去,对他们说:“你们多少人就拿多少瓶酸奶,分给他们每人一瓶。”刚发完,单老师对我们说:“这瓶酸奶是饭后喝的,现在不能喝。”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只能把酸奶放回课桌里,在外面排队,准备就餐。

终于要上来了,到了教室,同学们第一个拿出来的就是酸奶。我们把管子插进去,就可以美美地享受一下了。酸奶又酸又甜,非常好喝,就算酸奶只剩下一滴,我们也会把它舔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喝到这样美味的酸奶,那该多好啊!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书有感」东史郎日记三则读后感集锦10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日记三则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