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理想国第二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二卷读书笔记

2024《理想国》的读书笔记(670字)。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24《理想国》的读书笔记(67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一】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我没想到,我随意读的一本书,竟让我邂逅了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我也没想到,正是他,让我从新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知;甚至让我对快乐,幸福,痛苦,善,正义,勇敢,激情,欲望,智慧,爱情等有了新的定义,而正是这些新的定义,让我多多少少地扫去了那些旧的理念,开始往另一条曲径去通幽,而且,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是个无神论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选择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劳孔,总是赞成苏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乐的,正义是善的,欲望与激情是恶的,而理念与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组合,爱要是苏格拉底或伯拉图的似的爱,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义的事。但我不赞成天堂与地狱会接纳好人与坏人,灵魂也不会脱离肉体而存在,更不会不朽,而且上级不一定是哲学家,虽然他可能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但绝对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现在可以说为什么要感谢他了,其实我那两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认同着物质与金钱是最好的快乐,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属于现在大多数人所默认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为一种追求。怎么说呢,就象伯拉图在理想国所写的,我是金,银,铜的混合体,虽然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最好的比喻,他们在我灵魂里不协调的运作。可是,苏格拉底说,可以让善驾御其他两种,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东西,就是那种,当然,哪一种,这是我的一个理念。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二】

说真的本人之前从来不对介绍政治的书目感冒,因为特殊的原因我看到了理想国这本书。当我打开书看下去时,我发现这本书与我想象中的那些烦闷,冗长的政治书目不大一样。理想国主要谈及的是国家问题,涉及文化,教育,政治等几个方面。它是借苏格拉底和他人的谈话来体现一个完美国度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乌托邦。他认为具有正义,美德的哲学家才是当时政治腐败的城邦的救赎者,从而达到贤人贤治的功效。与此同时也对于人类的正义与善做出探讨。他认为国家的一切法制,制度都应与人密切相关,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先的理念。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提出与理想国中的理念的相似,所以我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传说中的乌托邦肯定会出现。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三】

1.“各种天赋……一起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是罕见的,各种天赋大都是分开的”,是的,自然界本身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优秀都集中于一身的,老虎是没有翅膀的,鱼儿是离不开水的,人呢,力大不如牛,快跑不如马。

2.“眼睛有性质不同的两种迷盲,它们是由两种相应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亮处到了暗处,另一是由暗处到了亮处”,很有道理!所以,很多时候,特别是由亮(或高、内)至暗(或低、外),或由暗至亮处的时候,不要慌张,不要瞎看,要定定神,要定定睛。

3.同样的音乐,到达不同的耳朵、心灵,其感知、感受是不同的。

4.“智慧和控制管理最好来自自身内部,否则就必须从外部强加”,是的,自觉、自律、自制、自学,……的确是最理想的,也是最有效的,更是美好的。

5.处惊不慌,处变不乱,是好品质,个人如此,国家如此,社会也如此,优秀的民族都如此。

6.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和古人谈谈话,又何尝不是快乐呢?

7.“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这是《理想国》全文结束的一段话,读完全文,我体悟到了八个字:正义、善美、智慧、和谐。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四】

《梦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梦想。柏拉图心目中的梦想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必须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梦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本事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仅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坚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梦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之后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仅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经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能够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梦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必须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五】

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类学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书中涉及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神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故此,欲入西学之门寻奇揽胜,《理想国》堪称首选路径。该书中文译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斌和、张竹明之译本为最佳,英文译本以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译笔最为流畅,当为尚未熟谙古希腊文者之宝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回到雅典。玻勒马霍斯和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挽留了他们,来到玻勒马霍斯家里。第一卷中的有关“正义”问题的所有辩论都是在那里进行的。首先,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父亲珂法珞斯交流了拥有财富的老年人的优裕生活,并从而引发了有关“正义”的讨论。珂法珞斯认为正义就是“为人诚实”和“欠债还钱”。这一辩论未及深入,玻勒马霍斯起而为其父辩护,但只是坚持“欠债还钱”就是正义,并进一步把“正义”发展为相当于咱们的雷锋同志那样的精神境界——对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其次,“愤青”色拉叙马霍斯不满于苏、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激烈论战。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无他,就是强者的利益”,而且强者是从来不会犯错误的。呵呵,这个诡辩士、愤青子已经颇有些“强权就是真理”的意味了。苏格拉底透过分析所谓的“技艺”就是要使利益达之于客体,而非对于执行者本身有利来加以反驳。色拉叙马霍斯对此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牧羊人就不是为了羊群好,而是为了牧人自身获利,并由此得出结论:Justice is in fact what is good for the stronger, whereas injustice is what is profitable and good for oneself。 即公然叫嚣——正义者,强者之利也;多行不义,方能得利。看来政治非道德论者古已有之,始作俑者非此“色愤青子”莫属啊!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和中国法家的慎、申、商、韩之流真当拜色拉叙马霍斯为他们的祖师爷了。最后,智慧的苏格拉底最后说服了粗鲁的色拉叙马霍斯,使之勉强认可了过正义的生活要比过不正义的生活好,理由有三:第一,正义的人聪明善良,不正义的人邪恶无知;第二,不正义者内心烦乱不安,从而不能有效行动;第三,正义者要比不义者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要注意的是,从一开始苏格拉底的被强行挽留,到论辩过程中辩论的话题也随着发问者的牵引而不断地转换,直到第一卷的结尾也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正义”是什么。这样的结局,我们是不满意的,然而苏格拉底的高徒们就满意吗?到底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有答案吗?第二卷能否揭开谜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书笔记理想国


《理想国》集中表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兼涉其哲学见解和教育理念。《汉译经典01:理想国》以正义范畴为讨论的中心,以对话体的形式,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宗教以及男女平权等问题,是一部人类思想史上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开山之作。

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老师则是与他同样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在西方历史上最早创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一生致力于钻研哲学。他的最高理想便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他更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付诸实践。后来,他更是创办了学园 。在讲学之余,柏拉图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以对话形式所作的《理想国》《法律篇》等。 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作,对西方乃至全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谈话开始,在某一方面他们俩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痛苦的源泉不在于年纪,而是在于人的性格及内心。他们更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万贯家财的最大好处便是用不着存心作假而不得已骗人便可心安理得。接下来便提出了本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 把恶给予敌人,并且批驳和辩论了关于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为了证明正义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二卷中他们继续讨论了关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的问题.并且开始讨论怎样的正义才是城邦的正义.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正义是一致的.他认为.城邦中要注重对守卫者的教育问题.所谓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并且讨论了故事与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

在第三卷中,他们着重讨论了在儿童阶段文艺教育的重要.其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体质达到最好.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城邦都有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三个阶层的人,应当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当达到这种状态时,这个城邦就是一个具有正义美德的城邦.而在这个城邦中,每个人灵魂都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之相呼应的三种美德是智慧 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协调一致时,就是一个正义的人.

第五卷中,柏拉图着重谈论了关于妇女儿童的问题.他认为妇女和儿童应公有.在儿童方面应重视其教育.在妇女的权力方面,他认为,女子和男子有同等的权利,不仅在教育方面,应该同男子一样出征打仗,辛苦练兵.并且还讨论了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家以及国王应该是哲学家.认为只有哲学家才具有治理国家的知识与天赋.

在第六卷中,用一小部分讨论了关于哲学家所具备的天赋:敏于学习 强于记忆 勇敢 大度.并且在对哲学家的培养时,在相应阶段应给以相应的训练.并且必须确定哲学家是最完美的护卫者.以及让那些人知道正义和美,怎样才是善.

在第七卷中,他用一些奇特的比喻来说明那些受过教育与没受过教育人的本质不同.把洞穴囚室比喻为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为太阳的能力.而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能使灵魂尽可能容易转向的技巧.同时他们又说,计算能力和理性来努力研究灵魂传来的信息.他们又说算学这个学问看来是最有资格被用法律规定下来的,因为他能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几何学则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况且对学习其他学科还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还应注重天文学.他们还认为只有辩证法有能力让人看到实在. 他还认为得用用法律规定他们要特别注意训练培养自己能用最科学的方法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在关于孩子的学习方法上,他认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是被迫进行学习却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因此,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同时,要获得永久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将各种课程内容加以综合,研究他们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和实物本质的联系。他始终认为只要让真正的哲学家掌握这个国家的政权并用自己制定的习惯和法律培养城邦中的善良公民,那么便能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使自己的城邦走上轨道并给人民带来最大福利的最便捷途径。

第八卷中,他谈到在一个非常理想的国家里必须实现妇女儿童和全部教育的公有;他认为习惯促使制度的产生,而且习惯的倾向决定了它的一切方向;他还谈到,用一些几何数来决定在生育方面的优生,以便在合适的时节里来挑选优秀者来管理国家;他还谈到了四种政制,并且充分地描述了民主政治是如何向机主政治转变的,以及ji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在第十卷中,他们首先探讨了模仿者的本质以及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模仿者。而作为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们自然地就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然后,他们还讨论了什么事物都有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三种技术。同时他们还认为计量活动室心灵理性部分的工作,而信赖度量与计算的那个部分应是心灵最善的部分,与此相反地那个部分应属于我们心灵最低贱的部分。他们还谈到,人们更倾向于在哪种场合克制自己的悲痛,最终他们认为促使一个人克制的是理性与法律,怂恿他们面对悲伤让步的是纯感情的本身。他还认为人们最善的部分是愿意遵从理性的指导。他还认为一个正义的人不论遭到怎样不幸,只要他愿意并且热切地追求正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践神一般的美德,这样的人是神一定不会忽视的。而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所在就是那些能使灵魂本性更正义的生活名为较善的生活,因而能在较善的生活和较恶的生活之间做出合乎理性的抉择,并且要坚定不移的坚定自己的此种信念。在本书的最后,他给出世人忠告,他相信灵魂石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的善和恶,我们只有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和神的爱,只要是这样,那么无论生死,我们便可以诸事顺利。

不管对于我们自身,还是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远远不够成熟,对于《理想国》中的思想,我们要在自身原有的框架下,不断探索和改善,对于西方的政治思想更是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

理想国_读书笔记


导语: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理想国_读书笔记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理想国_读书笔记1

其实《理想国》是政治学的着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知道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的时候起,国家的建设就已经引起了人的关注,特别是在以后的人们的论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在这个读书笔记结束后我将写关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读书笔记)所以关于国家的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知道为什么那些写于书纸上的言论是那样的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了,他们已经扩大了,而治理的艰难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什么样的国家结构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国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时也合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厘定了,在柏拉图的理解中我认为由于他自己的贵族的身份和他处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领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没有很好的发展的时候,外受到斯巴达人的统治,内部也不怎么协调的背景下,他考虑的是如何从一个完善的角度来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构,同时可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保障城邦的正义,所以政体的选择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这样的考虑,是时代的情势所要求的,当然其中有柏拉图自己的哲学家的思考在里边。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柏拉图也分别给出了五种政体不同的内在的性质和本身存在的区别,我们或许知道,在这五种政体中在今天我们实行的主要的政体就是民主政体,诚然,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最好的应该是一种哲学王统治的王政,那样的话,因为哲学王自己的素质优异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设中就可以达到最好,而最坏的或许暴君的统治了,因为那是一种毫无秩序可言的政体,而在那样的社会中一切的东西的发生和其他的什么都来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无一个预期可言,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不稳定的,那么在哲学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体,就是我们在今天广泛实行的这种,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在我们今天的民主政体的形式中和柏拉图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在理念上和在目标上 是一致的,尽管他可能不怎么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宪法学的老师在讲宪法的时候说的那样,现在的 制度(当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码的一点我们知道他不是最坏的。这样的理解和这样的思维或许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们今天,从柏拉图的城邦建设理念出发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眼中或许是不怎么样的,但是从那个时代起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这样的政治体制的理想追求中我们正在逐步的完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民主发展很好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思想的发展和自由的理想的 传播,将导致人的生活发生很的变化,我们知道,柏拉图告诉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体制的追求,更多的 是对人的关怀,这个在今天的时代中是需要体现的,我们今天以人为本或许是一种这样的追求了,但是,对于人的 尊重和理解由来已久,这是西方的东西,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的东西无不是来自西方,政治体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我们封为经典的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们无法回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从对于柏拉图的 阅读中我知道了追求那种理想制度的艰难,但是今天我们的时代却连一个最低的限度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或许这个是我们接受的问题,钱中书先生在围城中说:中国人就是厉害啊,外国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或许是一时的愤激之语,但是也不无道理的,所以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时代中国家的建制或许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们今天国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图的时代------你知道我的意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类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们的努力,因为我们还没有那样的理解和那样的体验,从清王朝倒台到今天,你看道了什么?或许我已经扯远了,但是,理解却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吗?

理想国_读书笔记2

今年的上课老师让读柏拉图《理想国》,对于这样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的名着,似乎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我们看到书中的一些对话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实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视角,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东西或许是不怎么样的,在我的老师组织的课堂的讨论上边,很多人都在从这样的理解上误解柏拉图的着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许在我们阅读的首先应该更加的关注柏拉图的写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们必须在理解着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许我们的了解会更加的宽容一点,我们或许在我们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阅读的困难。

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写作于古希腊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的背景让我们知道柏拉图的思想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他的思想不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的人们,相反的是,柏拉图的着作启发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开发他们自己的思想的领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古希腊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学”的意思,这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着作《政治学》是一个名字,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说的一个内容,在后来人们的翻译的过程中西方人将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时是翻译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词根,所以英文的翻译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们的国人在翻译英文的时候翻译为了"共和国","国家篇"或者是我们今天在理解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关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设的一种期待,你是否理解这样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或者理解那样的文本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的想到我们自己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生存,于是我们翻译的理想国也就在这样的了解中定了下来,其实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图的是一个十分的现实的政治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理想的环境中想象的东西,可是我们曲解了柏拉图的理解,从题目的翻译上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国是空想的,却不知道那是一个经过当时现实的思考而做出的一个高于我们的实际的制度建制的一个政治的东西。

关于柏拉图,苏各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一个出生在雅典的贵族的后裔,在当时雅典和斯巴达交战的时候出生,那个时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经去世,其实当时的人从荷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在柏拉图成长后,那个着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验证了斯巴达人在圣庙中乞求的预言,雅典战败了,于是,外受到斯巴达人的压迫,内受到自己的统治者的压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柏拉图开始在进行了自己的考察结束后开始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就展现在我们自己的面前。

关于正义的一种理解,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想法。《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的讨论中有的人的言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需要从我在上一次的笔记中说的,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说我们那样的理解是一个狭窄的理解,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分清了这样的正义的划分后,我们就要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许和古罗马的乌尔比安说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在课堂的讨论中从同学的言论中得到的启发,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说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图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是柏拉图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正义的描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时代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

理想国_读书笔记3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腊那样盛行辩论的国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腊人讨论哲学问题,追昔抚今,而现代的一些人整日为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叹息。《理想国》这本书应该是常读常新的,当我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美好的和丑恶的事物,心情变得苍凉起来时,相信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更可以读出深刻的感受。辨证的看待,坚持矛盾的方法也许是很好的做法,相信以后定会读出更多的内涵。

《理想国》读书笔记


在柏拉图的眼中,教育是理想国存在和实现的重要支柱。所以卢梭将《理想国》评价为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文。在全书中,柏拉图结合希腊城邦的实际,从自己的理论态度出发构想自己的教育体系,具体说来,《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 它以追求正义和善为终纵目标。理想国事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
二、 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教育任务。第一、聪明是统治者的美德第二、勇敢是军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第三、节制对一切人来说是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
三、 主XXX教育
柏拉图以为,教育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音乐,二是体育。音乐是广义的人文教育,注重练习儿童的聪明部分,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操练,不仅锻炼强健的身体,而且练习勇敢之类的心理品质。
四、主张阶段教育
在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对于3岁至6岁的儿童,应准许他们游戏,用游戏把儿童的趣味导诸在工作方面,并陶冶儿童的品性;同时,给儿童听最优美高尚的故事。6岁以后,应对儿童进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教育。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我的阐述还是片面而肤浅的,由于还有很多细节之处不明白,需要更加深进的仔细阅读书籍并清楚熟悉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对其文章进行解读。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钻研学问,读懂文章,还学会了思考人生,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等等。名家的哲学思想给了我很多人生启迪。读书,要学习书中的学问,更要从学习书中品味人生。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


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主张的勇敢是一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关于节制,在这里,有一点让我有深刻启示,他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而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部分受天性较好部分的控制。这无无疑是一句称赞之词。当一个人由于坏的教养或者和坏人交往而使其较好的同时也是较小的那个部分受到较坏的同时也是较大的那个统治时,他便要受到谴责而被称为自己的努力和没有节制的人了[2]这让我有些感触,我们时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实际上我们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而我们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应该深刻懂得节制,学会控制自己,让自己灵魂中较好的一部分控制较坏的从而主导自己,做到自身内秩序井然,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个人的正义方面,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有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激情。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部分也应该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谐,这样的人方为正义的个体。这种内在的分工与和谐,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种内在的和谐有序。「3」当整个国家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时,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当一个国家最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国家最像各部分痛痒相关的机体。 张竹明总结《理想国》的推理过程是一种逆向思维,即:国家的大治取决于少数精英人物的主导作用,他们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理性在他们心灵里的主导作用;理性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它对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决于辩证法的学习,归根到底国家的大治取决于正确的教育。

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很多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曾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也有一些说法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教育论著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书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让我受益颇多。 《理想国》中强调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图认为,儿童阶段接受了音乐文艺的教育会变得温文有礼,对丑恶的东西反感,等到长大会受他所接受教养的影响,便会与理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实地见习战争,也从音乐中、游戏中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而这也让我们思索,现在的教育是否带给孩子给多的是强迫,我们的教育让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发的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渗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么形式,就能生成什么形式 他提倡长者给儿童们讲述一些规矩,如要尽孝道,注意发式体态举止等等。他认为,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越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人们也已经建立起全新的儿童观,这些关于儿童的看法中有一条是幼儿的才能的发展存在逆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这与柏拉图提倡的对儿童的开发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见柏拉图和《理想国》对早期教育的深远影响。《理想国》中很重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柏拉图认为,我们首先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才能达到和谐。他也提出必须重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辩证法的学习。特别重视辩证法的学习。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东西,结论和达到结论中间步骤也就是由不知道的东西组成的。这种情况下结果的一致又怎能变成真正的知识呢?所以这种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辩证法,只有掌握了辩证法拥有了善理念的哲学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为原型,塑造人间的理想国并护卫着它。在《小学教育学》中有介绍,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包括了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对于每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当代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所以,教育应该注重全面性,对人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才能和谐的发展。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发展最本质的涵义是指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发展。与科学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和反映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动力。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图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应学习的内容都做了规划。他认为,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辩证法和体操训练,然后用十五年的时间到地洞里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到五十岁以上,那些通过了的优秀的人还要接受最后的考验,要求他们讲灵魂的目光转移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这时候他们会看见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剩下的岁月里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可见,人的一生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磨练自己,不断接受考验最终才会看到善,走向顶峰。柏拉图的终身教育论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与学校教育时间,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时间都应该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这种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主任达夫把终身教育理论概括为20条,使终身教育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1994年,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委员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让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视。终身教育的思想,让我们有能力自身发展,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另外,我认为《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他们的统治者首先要设计出抽签的方法从而使优秀的男人和优秀的女人结合,他们为了保持治理者品种的纯洁,对于优秀的者的孩子带到托儿所进行抚养,竭力不让母亲认清自己的孩子,而对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都缺乏亲情和母爱,一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很多闪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就好比美丽画中的风景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不能说这幅画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不能在现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尽可能实现。

在《理想国》的最后,柏拉图给大家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神和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让我们在灵魂上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吧,随时不忘心中的理想国,不忘我们肩上这份神圣的使命,倾听柏拉图的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清晰的世界,我们还需要一直追寻!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面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意义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 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应该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有趣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暑假读书笔记 《理想国》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guǎn lǐ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应该怎么样写?在阅读了{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上的放松。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你推荐的“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1

第一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对话。探讨的主题是克法洛斯介绍作为一位长者对于衰老和死亡的看法。克法洛斯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并非源自于年龄,也并非源自于贫困,而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人的性格,有点像此刻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了。金钱对于人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人更加从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静气地应对生活。“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而这一段世俗智慧其实只是苏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图需要的楔子罢了。苏格拉底话锋一转,从债务问题转向“欠债还债是不是就是正义”的讨论了。这时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接过了这个话题。

第二段对话是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的对话。探讨的主题是正义。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经过苏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那里其实涉及到伦理学的一个黄金法则:道德回报的对等性。《论语》当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老夫子对于以德报怨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用什么来报答德呢,所以应当用怨来报答怨,用德来报答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个观点同玻勒马霍斯的所引用的观点十分类似。当然那里面也有一些纰漏,比如说如何确定报的对象,这些都在后面被苏格拉底抓住了。

苏格拉底是如何驳斥“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个观点的呢苏格拉底首先经过一系列例子说明在生活实际中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忙,而不是宽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这样会推出一个悖论,也就是说正义是无用的东西,技术才是有用的东西。苏格拉底这番“助产术”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说明“正义”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国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种技术。之后苏格拉底谈论到如果一个人既能够把善给予他人,又能够把恶给予他人,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很难说是一个正义的人。这一点在后面还有一些具体展开。

第三个部分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道德回报的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也就是说,对正义进行进一步的限定。第四个部分苏格拉底从这个点出发,讨论说正义是人的一种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种不正义的行为使他人正义,也不能用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他人不正义。说得有点绕,可是意思还是明白的。那里其实能够和《孟子》的一段话相互参证:“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用不正义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目的的。用此刻的时事来说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号,比如说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权啊,人道主义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来推进,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正义。就像当年小日本宣称他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实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把亚洲国家从殖民主义解救出来”这样的论调。被苏格拉底绕了四次之后,玻勒马霍斯彻底晕了,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以上读到第15页。

第三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这段对话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欢乐”。色拉叙马霍斯在对于苏格拉底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看法——“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像此刻的所谓“强权即是公理”这样的提法。苏格拉底先对这个观点的确切含义进行界定。之后苏格拉底找到这种提法中隐含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对自己利益有损的法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种情景下,正义就不能说是“强者的利益”,相反,却有可能成为“强者的损害”了。

可是色拉叙马霍斯立刻就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修正,他认为,所谓的“统治者”是指那种最贴合“统治者”标准的“统治者”,也就是最梦想的,没有错误的“统治者”。那里其实就有一个“共相”和“殊相”的问题,就好比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圆”总不是最梦想的“圆”,最贴合“圆”的标准的“圆”只能是存在于人们对“圆”的理性思考中。苏格拉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这个理论的辩驳。“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只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从医生和舵手的例子,同理能够推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这样一来,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就被倒了过来,正义变成了“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当中,色拉叙马霍斯大谈了一通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在这一段当中,色拉叙马霍斯的主要观点其实就是庄子以往说过的:“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所以,正义不如不正义来得更加欢乐。

苏格拉底的任务就成为了驳斥色拉叙马霍斯“不正义比正义有益”的观点了。

他主要分为几个步骤来论证。首先,每一种技艺都有它特殊的功能,这些功能本身并不能对自身产生利益,所以需要使一个统治者放弃利益去服务他人和社会,要么要给统治者名利,要么要给统治者惩罚,也就是说或者给糖、或者给鞭子,才会有人愿意辛苦操劳的去管理城邦。最大的惩罚莫过于如果贤人不出山的话,有可能会被暴君统治。第二步,就是讨论“极端的不正义是否比极端的正义有利”这个观点了。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的人很单纯,往往受到欺骗;不正义的人很精明,总是能够得利。可是天真的好好先生不会压制正义,却只会抵制不正义;相反,精明的不正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会既压制正义者,也和不正义的人勾心斗角。然后苏格拉底偷换了一下概念,用类比的方法,先举了音乐家和医生的例子,认为技艺好的人总是扬善抑恶,技艺差的人却总是嫉妒强者,欺负弱者。由此证明,正义也是如此,正义者总是又聪明又好,而不正义者却是又笨又坏。那里其实有个问题,就是用专业知识来说,音乐也好,医术也好,当然能够有个技艺的比较,可是政治的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苏格拉底惯用的是类比的方式,并且用这个方式让对手的观点不攻自破。第三步,苏格拉底要论证“不正义比正义强有力”的观点也是错的。这种事情似乎比比皆是了,野蛮国家往往能够更加高效,更加不讲信义,也更容易在征服战争中取得胜利。金国利用野蛮的力量征服了礼仪之邦宋国,金国吸收宋国的礼貌,等到金国的贵族也能够写出艺术造诣很高的诗词时,他们又被更加野蛮的蒙古灭亡。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也正在于此。苏格拉底的驳论是这样的:即使是不正义的人群内部,也需要有正义,否则就不能实现他们不正义的目的。这种观点在《庄子》当中也有体现:“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庄子·胠箧》)就是在说盗亦有道的观点了。所以即使是不正义的人,“也还有点正义”。因为“绝对不正义的真正坏人,也就绝对做不出任何事情来。”

等到了第四步也就是最终一步,苏格拉底要彻底推翻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不正义者比正义者生活得更好,更欢乐。”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功能,独特的德性;功能得到发挥,是因为它的德性,功能不能得到发挥,是因为它的缺陷。耳朵和眼睛是这样的,人的心灵就更是这样的了。人的生命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发挥心灵的功能。而正义恰恰是心灵的德性,邪恶是心灵的缺陷。所以正义的人欢乐、幸福,而欢乐、幸福又是人最大的利益,总结到最终,“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

在第一卷的最终一页,苏格拉底总结说,正义到底是什么,还是没有搞清楚。以上读到43页,读完第一卷。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2

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主张的勇敢是一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关于节制,在这里,有一点让我有深刻启示,他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而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部分受天性较好部分的控制。这无无疑是一句称赞之词。当一个人由于坏的教养或者和坏人交往而使其较好的同时也是较小的那个部分受到较坏的同时也是较大的那个统治时,他便要受到谴责而被称为自己的努力和没有节制的人了”[2]这让我有些感触,我们时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实际上我们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而我们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应该深刻懂得节制,学会控制自己,让自己灵魂中较好的一部分控制较坏的从而主导自己,做到自身内秩序井然,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个人的正义方面,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有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激情。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部分也应该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谐,这样的人方为正义的个体。这种内在的分工与和谐,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种内在的和谐有序。「3」当整个国家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时,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当一个国家最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国家最像各部分痛痒相关的机体。张竹明总结《理想国》的推理过程是一种逆向思维,即:“国家的大治取决于少数精英人物的主导作用,他们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理性在他们心灵里的主导作用;理性的主导作用又取决于它对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决于辩证法的学习,归根到底国家的大治取决于正确的教育。”

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很多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曾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也有一些说法“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教育论著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书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让我受益颇多。《理想国》中强调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图认为,儿童阶段接受了音乐文艺的教育会变得温文有礼,对丑恶的东西反感,等到长大会受他所接受教养的影响,便会与理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实地见习战争,也从音乐中、游戏中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而这也让我们思索,现在的教育是否带给孩子给多的是强迫,我们的教育让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发的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渗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么形式,就能生成什么形式”他提倡长者给儿童们讲述一些规矩,如要尽孝道,注意发式体态举止等等。他认为,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越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人们也已经建立起全新的儿童观,这些关于儿童的看法中有一条是“幼儿的才能的发展存在逆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这与柏拉图提倡的对儿童的开发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见柏拉图和《理想国》对早期教育的深远影响。《理想国》中很重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柏拉图认为,我们首先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才能达到和谐。他也提出必须重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辩证法的学习。特别重视辩证法的学习。“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东西,结论和达到结论中间步骤也就是由不知道的东西组成的。这种情况下结果的一致又怎能变成真正的知识呢?”所以这种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辩证法,只有掌握了辩证法拥有了善理念的哲学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为原型,塑造人间的理想国并护卫着它。在《小学教育学》中有介绍,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包括了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对于每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当代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所以,教育应该注重全面性,对人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才能和谐的发展。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发展最本质的涵义是指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发展。与科学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和反映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动力。”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图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应学习的内容都做了规划。他认为,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辩证法和体操训练,然后用十五年的时间到“地洞”里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到五十岁以上,那些通过了的优秀的人还要接受最后的考验,要求他们讲灵魂的目光转移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这时候他们会看见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剩下的岁月里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可见,人的一生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磨练自己,不断接受考验最终才会看到善,走向顶峰。柏拉图的终身教育论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与学校教育时间,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时间都应该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这种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主任达夫把终身教育理论概括为20条,使终身教育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1994年,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委员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让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视。终身教育的思想,让我们有能力自身发展,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另外,我认为《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他们的统治者首先要设计出抽签的方法从而使优秀的男人和优秀的女人结合,他们为了保持治理者品种的纯洁,对于优秀的者的孩子带到托儿所进行抚养,竭力不让母亲认清自己的孩子,而对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都缺乏亲情和母爱,一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很多闪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就好比美丽画中的风景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不能说这幅画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不能在现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尽可能实现。

在《理想国》的最后,柏拉图给大家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神和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让我们在灵魂上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吧,随时不忘心中的理想国,不忘我们肩上这份神圣的使命,倾听柏拉图的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清晰的世界,我们还需要一直追寻!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3

学哲学导论之余,我认真的浅读了一遍《理想国》,内心被苏格拉底严密的思辨能力和对现实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所折服,不时会产生共鸣与惊叹。其作者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中主要讲的国家政治学说和理念论哲学:前者主要论证了正义及其定义,理想国家中统治阶层的选择,在理想国中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好的形式。在理念论中论证了哲学家应该为王,什么是哲学家以及用太阳论证真理与认识,用线段来论证知识的层次,用洞穴来论证认识的过程,用工匠来喻理念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

由于对几个点有些共鸣和思考,在此简单分别做个论述。

一、正义与美

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柏拉图在书中说到:“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意见,是吧?我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在这种意见中熏陶……他用从立法者那儿学来的知识做答。但是辩论证明他是错的。这种情况在各个方面一再发生,直到他不再相信,原来所尊重的东西并不比被蔑视的东西更让人尊重,而且他对于正义与善以及他最尊崇的东西都有了与此相同的看法。”问题出来了,到底要尊重的是什么?是正义与美本身,还是我们对我们的灵魂所说的顺耳的话。我们是要早日去追寻真善美,还是在费力攀登到一定高度后突然有种沉重的失落感而深陷迷茫。没有拜托桎梏的勇气,即使一双明亮的双眸也只能看到虚设的美好。

二、诗人与哲学

哲学是什么,这个话题从古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我看来,哲学就是对理性的追逐。而追逐理性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哲学家就是“爱智者”——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纵然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似乎事物都是不确定的,是时刻变化的,但哲学家们就是尽力用热情去探索真知,才有了印欧古文明遗留下的处于潜意识形态的观念群,正是这种观念群对民族意识的持久影响使得某些东西看起来确实处于一种绝对的状态。

在执着的追逐中,难免会有痛苦。让我们反复回忆痛苦,没完没了地唉声叹气的,该是我们灵魂中没有理性毫无用处和懦弱的那一部分了。书中写道:“当我们遭受不幸时,我们的灵魂中生来需要哭泣叹息以宣泄痛苦、被强行抑制的那个部分,就是诗人所喜爱并取悦的那一部分。”这个观点或许正确,但我却不这样认为。诗人所喜爱的,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也许只是情感上的宣泄和抒发,但就是现实强制了他们的身体,难道通过唯一能动的灵魂来自娱来承受都不行吗?观看别人的不幸来警示自己有什么不对?

三、洞穴喻认识过程

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用洞穴来描述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东西是善的理念。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灵魂其他所谓的美德似乎近于身体的优点,是后天形成的。而心灵的优点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的东西;因所取方向不同,它可以变得有用而有益耶可以变得无用而有害。拥有“小”灵魂的人假设重负已释,这同一些人的灵魂的同一部分被扭向了真理,它们看真理就会有同样敏锐的视力,像现在看它们面向的事物时那样。没受过教育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活动都集中于一个生活目标;而知识分子又不能自愿地做,任何实际的事情,所以缺其一点都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

《理想国》的理念深厚博大,给后世带来深刻影响。如果真能做到人人都做他该做的工作,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正义的国家,也会是一个和谐的国家。理想毕竟不是现实,让我们的理想国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无辜者的苦难迫使有罪者行使正义!

理想国读书笔记 篇4

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的对话。探讨的主题是正义。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经过苏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里其实涉及到伦理学的一个黄金法则:道德回报的对等性。《论语》当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老夫子对于以德报怨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用什么来报答德呢,所以应该用怨来报答怨,用德来报答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个观点同玻勒马霍斯的所引用的观点非常类似。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纰漏,比如说如何确定报的对象,这些都在后面被苏格拉底抓住了。

苏格拉底是如何驳斥“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个观点的呢?苏格拉底首先通过一系列例子说明在生活实际中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宽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这样会推出一个悖论,也就是说正义是无用的东西,技术才是有用的东西。苏格拉底这番“助产术”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说明“正义”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国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种技术。接着苏格拉底谈论到如果一个人既能够把善给予他人,又能够把恶给予他人,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很难说是一个正义的人。这一点在后面还有一些具体展开。

第三个部分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道德回报的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也就是说,对正义进行进一步的限定。第四个部分苏格拉底从这个点出发,讨论说正义是人的一种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种不正义的行为使他人正义,也不能用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他人不正义。说得有点绕,不过意思还是明白的。这里其实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话相互参证:“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用不正义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目的的。用现在的时事来说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号,比如说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权啊,人道主义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来推进,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正义。就像当年小日本宣称他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实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把亚洲国家从殖民主义解救出来”这样的论调。被苏格拉底绕了四次之后,玻勒马霍斯彻底晕了,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以上读到第15页。

第三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这段对话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快乐?”色拉叙马霍斯在对于苏格拉底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现在的所谓“强权即是公理”这样的提法。苏格拉底先对这个观点的确切含义进行界定。接着苏格拉底找到这种提法中隐含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对自己利益有损的法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种情况下,正义就不能说是“强者的利益”,相反,却有可能成为“强者的损害”了。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2024《理想国》的读书笔记(67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理想国第二卷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