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爱与责任读后感

爱与责任读后感

《爱与责任》读后感(优秀范文)。

常言道:“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书,我们经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一篇相关的作文,将我们读完书以后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爱与责任》读后感(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父母赋予我们最宝贵的生命,他们把最好的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还总是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爱.在这方面我觉得我的爸爸虽没做到古人的卧冰求鲤,但是做到了古人的孔融让梨.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去年夏天在老家发生了一件对于我家来说很重大的事件.我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在城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爸爸总给他们说不要再做那么多农活了,种点吃的菜就可以了.然而他们却说我们还能动,你们现在带着孩子也不容易.爷爷奶奶在家养牛羊来卖.

炎热的夏天,家里堆积了许多喂牛羊的干草,然而家里的电路也是好久都没维修了.一天下午电路起火,地点就在堆积干草的地方,就这样引发了火灾.我记得那天是晚上,妈妈接了一个电话就没再说话了.爸爸还在加班.那晚爸爸没有回来,之后的几天都没看见爸爸.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的电话是爸爸打给妈妈的.爸爸当时就回老家.那天半夜我模糊的听见妈妈在电话里跟人吵闹.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知道了,原来是爸爸给妈妈说要给爷爷奶奶买房.买房对于我家来说并不是小事,因为我家里只有爸爸上班,妈妈要带我和弟弟,弟弟还小没上学.家里负担重.爷爷奶奶有两个孩子,妈妈的意思是买房的事不急,要买的话也要和叔叔商量好,然而爸爸的意思是马上就要买,而且是爸爸一个付所有费用.我们虽然居住在城里但是房子也是租的.买房的话还要贷款,妈妈感觉压力很大.他们还是吵了许久,最终爸爸不顾妈妈的反对买了房,用完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爸爸对妈妈说,钱用完了我会再挣的.而爸爸妈妈他们老了,我们还能对他们好多久,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长大,你希望他长大后对我们好吗?我们现在不管父母,以后我们的孩子又会怎样对我们呢?妈妈后来是沉默的.

我觉得爸爸对爷爷奶奶一向都很好,每次家里有事爸爸都会请假回去,他也经常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妈妈对爷爷奶奶也不错,只是买房的事妈妈和爸爸还是有一些矛盾.我能理解妈妈,妈妈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和弟弟以后的生活不那么拮据,但是我支持爸爸,因为有了爷爷奶奶才有爸爸,有了爸爸才会有现在的我.

虽然我们一家四口现在住在出租的房子里,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有一位好爸爸和一位爱我的妈妈.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城里打拼,家里就留老人,我们老家就是这样,好些年轻人因为忙碌或许很久都不会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因为自己上班有烦心事有时还会把父母忘记.但是我的爸爸就不会.

这或许就是大人们口中的责任---爱的责任.我长大后也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好好对待我的父母.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陈紫腾)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扩展阅读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范文(优秀范文)


前段时间,大学即将开学的表弟送了我一本书,他说:“姐,我要去上学了。估计等你生产的时候不一定能赶回来,就送你一本育儿书吧,希望能对我小侄子(侄女)以后的教育有点儿帮助。”本以为是一些常见的育儿专家的育儿书,但接过书,我才发现原来是经典教育名著——《爱弥儿》。闲暇时翻起了这本书,而它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但作为一位准妈妈,我也非常能理解父母们的想法,也常常纠结以后自己要不要变成这样的家长。但在读了这本书后,我真的想通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孩子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之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非常清新,有着独特见解的教育名著,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风雨考验,但直到如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无论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我们都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不忘教育的初心,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康凯)

《与成功有约》读后感(优秀范文)


巜与成功有约》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学者、商人柯维所著。本书的出版曾引起美国读者的轰动,在中国又曾被改名为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风靡一时。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它告诉我们怎样达到由内而外的改变,告诉我们达到和谐的圆满的人生目标的七大原则:操之在我、确立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均衡发展。

这七大原则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借着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环渐进,由依赖而独立,再由独立进步到互赖。

人类在幼年时期必须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及经济能力各方面都不断成长相对的独立起来。

独立比依赖要成熟得多,要达到自我的独立,需要掌握三条人生准则:操之在我,自己掌握选择的自由;确立目标,锁定自己生命的坐标;掌握重点,找到有意义、高效率的个人管理方式。但是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的人生还应该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包括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和团队生活等。

互赖是一个相当成熟进步的观念,惟有独立的人能达到这个境界。要由独立上升为互赖,必须掌握这样三条人生准则:利人利己,追求双赢的境界;设身处地,实现完美的双向沟通;集思广益,调动最大限度的脑力资源,激发人类最大潜能,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最后一条准则是均衡发展,确立最佳的自我投资策略,从健康、心智、精神以及待人处事各方面磨练自己。这四方面休戚相关,只有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本书的七大准则也惟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效果最佳。

对于操之在我,确立目标二原则我体会更深。最近我在上一个探索工作坊课程,其中确立愿景,要若如何,全凭自己与这两条原则有相似之处。我们的工作、生活、人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或愿景。我们的人生目标很明确,人生方向很清楚,那么我们的行动才能够更加自觉。否则,目标或愿景缺失,我们就会走偏方向,甚至忘记了初心。操之在我,人生由我不由天,要若如何,全凭自自己。确立目标,贵在坚持,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法兰柯是一位犹太裔的心理学家,在二战时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他本人则受到严刑拷打,性命危在旦夕。

后来,他在沉思中突然眼前一亮,他感觉身体虽然完全处于别人的控制之下,但他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纳粹可以剥夺他身体的自由,但无法损伤他的内心。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铁栏的禁锢。

他告诉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能决定人的只有人本身。海明威说:"人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打倒他,却永远打不败他。"罗斯福总统夫人说:"除非你愿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而圣雄甘地则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

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一一操之在我。这个词的含义包括: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本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更有利的外在环境。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冰霜与烈火读后感(优秀范文)


《冰霜与烈火》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雷·布雷德伯里的短篇小说,昨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荐,读完前三段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找来全文阅读。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书不长,但构思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星球上,从星际空间落难而来的人,在山洞中谋求生存。由于太阳辐射强烈,人们体内的代谢速度加快,每一代人只有短短的8天寿命。在这短暂而急促的8天的轮回中,却有着生活应有的一切:出生、恋爱、生育、战争、享乐与死亡。西穆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他渴望着在这短促的几天的生命里,找到解救族人,离开这座星球的办法。

这是一个关于与苦难抗争的故事。作者的构思大胆而离奇,把人生的整个进程拨快了数千倍,在八天内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离奇的故事。在这紧凑的时间线中,作者滤去了很多细节,让人只看到了最核心,最骨干的部分:人生的跌宕起伏,做梦与追梦的执着的旅程。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寓言小说,一本浓缩成了几万字的对人生的观察与提炼。

读《冰霜与烈火》时,我想到了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本书像是对高更画作的另一种表述。伊甸园里,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了,他在经历生命早期的欢悦后,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在青年时,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于是义无反顾地一往直前。也许在壮年时有所成就,之后在暮年时老去。画作只有三米多长,与小说中生活在幽暗山谷中的人们八天的短暂寿命,何其相似。也许,只有加速了时间的流逝,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命浓缩的意义与精华。

也许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小说中西穆的姐姐小黑,关心着在短促生命中如何及时行乐,听着战争胜利者可以从战败者身上多汲取一天寿命的古老迷信,而对科学家嗤之以鼻;能看到远处山顶上的闪着金光的飞船,却认为抵达那里只是一个不可能的传说;抱怨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带他们降落在这里的科学家,却不知同样只有科学才能带他们离开这里。

也许另一些人,是在山洞深处勤恳工作的科学家,一代一代地学习和工作,坚信经过漫长的努力之后,可以研发出防辐射材料,延长山洞人的寿命。可西穆两者都不是。他是一个坚定的“利己主义者”,从他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渴望着摸到山顶的那艘金闪闪的飞船。他成为科学家是为了储备必要的知识;而为了到达那个与飞船距离缩短半英里,同时延长三天寿命的新的山崖,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科学家身份,加入了战争;到新山崖的第一天,他就在半夜越过山谷,借助水流飘荡而下,去寻找飞船。西穆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并没有十足的成功的把握。但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去缩短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是一个始终在征程上的“行动者”。

雷·布雷德伯里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全篇中大多为短句,有时一句一段。排比、反复和比喻,让文字有一种诗的灵性,和寓言的简洁优美性。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一篇“软科幻”,对科学原理与具体技术的描写并不多,却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如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小王子》。我很喜欢这样的风格,因此第一遍阅读时,就被这篇小说深深地打动了。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

在爱中行走读后感(优秀范文)


这本书选自冯老师推荐的“大夏书系”,我在手机上草草翻阅,觉得题目《在爱中行走》很有诗意,于是买了回来,拿到后才得知这是9名校长眼中的教育细节之美。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www.dhb100.com

仔细拜读,被大师们的文笔,理念、魄力以及他们的作为所感动,时而激动不已,心中涌起一团热火,总觉得自己应该干些什么;时而会被其中的案例感染流下泪花。

一、校园文化的匠心设计

从教近三十年,自己虽一直在农村学校,却不算偏远,我深深地感受着校园环境、教育理念的不断更迭,教学楼、学生食堂、花园也包括卫生间,我亲历着这一切的变迁,确实都在进步。但是当看到窦桂梅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达100多种以上的树木:法国梧桐、加拿大红枫、“松中皇后”白皮松……华应龙校长介绍他们的生物角: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鸟、奇特的火鸡、灵活的松鼠……卫生间不是一排蹲坑而是一扇扇小门,小门上有精致的小标牌、美丽的图案、温和的语言时……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距离,虽然我们的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依旧很快乐健康的成长,但他们缺少见识、文明、优雅和品味。

二、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长沙市朱爱朝校长提出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讲传统故事,诵古典诗词、体验节气中的游戏和习俗等形式,让学生记录自然笔记,是那么熟悉却被忽略的主题,扎实也接地气。

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让考试变成嘉年华,真正实现乐学目标。”是一个不错的考试方法。从教20多年来,对于班上那些中下游学生,一直是老师们忽视的,不免有一些歉疚,他们学习成绩总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地带,老师不批评,也不表扬,每每想静心跟这些孩子聊聊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耽误,毕竟不是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必须叫家长沟通,或跟孩子当面解决;他们更不优于那些优等生,活动或成绩总会让老师挂在嘴边,这些中下层次的孩子也许长此以往习惯了那份默默。但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我认为可以通过过关测试,把平时的整张试题测试变成碎片,字词、背诵、默写等,他们或多或少的会优于别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增加了老师关注机会。

三、蕴含哲思的言语,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和成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副校长在介绍李烈校长时,摘述了李校长在元宵节前夕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好,“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愿你如水般顺应万变,快乐前行。”生活中有时候难免有迷茫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李校长的话语似乎道出了所有的境遇,每一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即便是对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来说,也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给予的是一种智慧和策略,也是面对困难的一种勇气和胆识。

张丽钧校长这样说过:“上帝爱人爱不过来,于是有了母亲;母亲爱人爱的偏狭,于是有了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爱称得上盈而不溢、劳而不矜、娇而有度、诤而有益。”这是对教师的爱的一种诠释,公正、热情、持久却有度,这是对老师的更高要求。

最后,我以程红兵老师的话做结语:“如果教育是农业,那么教师就是农夫,但教师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农夫,做着有诗意的事业。我们默默地耕耘,我们浇水培土施肥,我们对每一棵幼苗都竭尽全力,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结果,甚至我们不敢肯定,每一棵幼苗最终能开出多少艳丽的花,能接出多大的果实,但我们依然执着努力,耐心地等待,静待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这就是诗意所在。”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www.dhb100.com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优秀范文)


如果你在活到最狂妄年纪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如果你在意气风发之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如果你在感到最无助之时母亲却猝然离世,如果……你会怎样?放弃生命,还是坚强地活下去?正如《哈姆雷特》里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种艰难的抉择就发生在史铁生身上。四十多年前,当他第一次摇着轮椅走进地坛公园,《我与地坛》中的一切就悄然发生了。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我与地坛》是一部散文,主要讲述的是史铁生在地坛公园里遇到的人、怀念的事,而“地坛”是史铁生灵魂的寄居地,它像一个茧,在史铁生最无助脆弱之时给予心灵以保护。《我与地坛》写的就是他化茧为蝶的过程。

史铁生曾在多部作品里提过他的母亲,在这里也不例外。自从他双腿瘫痪后,一切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他曾迷茫、绝望,甚至想要自杀,但他的母亲却从未放弃。她拖着羸弱的身躯照顾儿子,任凭儿子冲她发脾气、摔东西。每当他一个人到地坛公园,母亲都会悄悄来园中找他,确保他安然无恙。母亲陪伴他度过了人生最低谷时刻,最终重启了儿子的生命。曾经被命运击昏的儿子,渐渐从生无可恋的阴霾中走出,由“我可活什么劲!”变为了“我要活下去”。而直到母亲离世,史铁生才猛然发现,自己只顾发作,没有好好孝顺母亲,让她为自己付出了太多,最终早早地离世。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儿子的生命,更让我明白“活下去”是责任,是传承。

十七年间,史铁生常常去地坛公园里,他遇见了不少人:有散步的老夫妻,有饮酒的老人,有漂亮但不幸的小姑娘……在这些“同行者”中,一位“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令我注意,他每次都要绕着园子跑上二十几圈。其实“长跑家”在这里也许有两个含义,一是史铁生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非常敏感,“长跑家”在史铁生眼中就成了他仰慕和追随的目标,如果他没有瘫痪,那么他是否会像这位跑者一样绕园奔跑而不是静坐在院子里?史铁生只能想象着;二是“长跑家”向他讲述了自己连续五年参加了北京环城长跑赛,但每一次都与橱窗里的照片失之交臂,他在“文革”期间坐了几年牢,一直渴望得到政治上的认可,可以说,其遭受的痛苦和绝望不亚于瘫痪的史铁生,但他又是靠什么力量活下去的呢?应当是他向往的“新闻橱窗里的照片”,这激励着他最终活出了自己的样子,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一个个故事,激励着史铁生“活下去”,也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

文章的最后,史铁生终于搬出了那个惹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写作?史铁生认为,“活着”仅仅是为了试试,“写作”则是为了临死之前能被人放在眼里。而在我看来,“活着”则是报答母亲,是为了不甘心就这样死去;而写作,则是为了致敬和感激每一个坚定你活下去的人物与瞬间,史铁生用自己的一生来告诉那些仍在生死之间选择的人们:“活下去。”(黄启钊)

喜欢《《爱与责任》读后感(优秀范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与责任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