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 -。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 -,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心得感想:

史怎样写才好看?

一本近百年前英国人写的世界简史不仅没让我感到陈冗过时,反而翻开了就一读到半夜放不下,忍不住随手抄下一段分享,我们看看威尔斯写布匿战争是如何开篇的:“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即布匿战争。这一年,印度的阿育王在比哈尔即位,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科研活动正热闹地开展着,而中国的秦始皇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未开化的高卢人正蛰居于小亚细亚并不断向帕迦马强索贡品。因为不可逾越的空间距离的阻隔,当时世界相互隔绝。因此闪米特牧人势力的最后的堡垒与新兴的雅利安语系的罗马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场战争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如西班牙、意大利、北非、地中海广大地区,其他民族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或许只有一些模糊的、隐约的道听途说。

如此全局性和立体性的纵横捭阖,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中洞彻天下,真正称得上史笔如椽。作者:汤云柯

书籍《世界简史》图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悖论简史》读书笔记


哲学的进展常常会因悖论而陷入困境,孤绝之境往往可以爆发出犀利的智慧。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因为恰恰是悖论使得哲学家的思维更为缜密。尽管逻辑性的思维往往有过大的阻力在其中,它却有一种特殊的引人入胜的作用。例如在暑假中,我读了加缪关于西西弗斯的见解,我认为加缪对西西弗斯的肯定恰恰说明了他的勇气。他与悖论的关系犹如同西西弗斯与巨石一样。因为这种论证是反复无常的,走进悖论的迷宫后你必定要在四处碰壁中寻求新的进步。把加缪放在山顶吧!

每一次坠落都使他的论据更为有力。但是,这种勇气必然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反叛。这也意味着,思考的过程将更为艰辛。以微积分闻名世界的莱布尼兹曾说,人类为自由与必然性而困扰,而有关连续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问题(悖论)则折磨那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人思想体系的哲学家。悖论的提出并不困难,但挑战悖论显然是对思维极限的一种突破。倒背圆周率,上帝是否万能,这样的问题自哲学形成以来始终为世人所关注,但大多数问题只能引发欢笑,却难爆发出哲学的思考甚至飞跃。例如物体的大小,巴门尼德之徒芝诺在一方面支持恩师的“万物无大小”,一方面却因包含的理论证明出“万物皆无限”,这种矛盾困扰了他的一生,直到2400年后康托解决了问题。但这种数学上的诠释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扼杀。因为每当悖论被推向这一方向时,它的极限性随之消逝,千百年来的争论亦不知所云。但与悖论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因为2400年对于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来说,不过是永恒中的一瞬。

质疑: 悖论的议题最早由哲学家提出,但数学家似乎更积极地解决着悖论问题。可不可以这样说,哲学家的思辩依然来自逻辑思维的支配,而非内心深处的诘问呢?另一方面,宗教,或是神学的发展是否影响了哲学发展的方向?悖论的迸发究竟还带来了怎样的发展?

读书笔记《时间简史》


在动画片《宇宙战舰大和号》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人类为了净化被外星人用化学武器污染的地球造出了可以进行空间跃迁的战舰大和号去寻找净化的方法。大和号跃迁到太阳系边缘的时候在望远镜里面看到了八年前的地球。我突然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个时候大和号再迅速跃迁回去那么它所到达的是什么时候的地球呢?是它出航以后的?还是八年以前的?

有人认为是它出航以后的,它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影像而已。但是难道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不是现在的吗?霍金说对于不同的观测者而言时间是不一样的。假设大和号上有一口钟的话它现在的时间必定和地球上的时间不一样。通过跃迁找到比光更快的的方式可以实现时间旅行。

有这样一个例子:假设a事件在地球上发生了然后我们乘坐一艘低于光速的飞船来到了冥王星,这个时候我们看见b时间正在发生。我们可以断言:a先于b发生。这一结论不会遭到任何低于光速运动的物体的质疑。但是如果我们超越了光速我们就可以赶在a事件发生之前把b事件的结果告诉地球人。我们超越了光速所以我们从上帝那里盗取了时间。这样一来动画片中的巨大bug就出现了。本来留给大和号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是只要可以跃迁他们甚至可以赶在外星人侵略之前阻止。同样的逻辑,拥有跃迁技术的外星人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时候来制止地球人的行动。这样一来就更加混乱了,这场战争或许将变成两个可以改变历史的人之间的战争。当然有的人提出来历史选择论,即现在的历史就是我们改变过的历史。大多数科幻电影为了逃避外祖母悖论都是用的这一套路。也有的是通过平行宇宙理论来自圆其说。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好的读后感应该要如何表达?在阅读作品时,相信很多读者都沉浸在他的故事情节当中。我们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不妨用读后感来一一记录下来,有请阅读“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相关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篇1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构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但是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代替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此刻的太阳系、此刻的地球以及此刻的人类和此刻的完美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说到宇宙的最初让我回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短片视频。短片中讲述我们人类所看、所听、所触、所感的都是不复存在的。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此言论是语出惊人,喧哗取宠,但实则不然。

我们都明白人的所有感官系统都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组织,然后再由我们大脑组织显像出我们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听到的景象或者声音。试想一下把一个人的大脑组织拿出来,然后把它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电脑连接在一齐。电脑中的画面出现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个大脑的视觉系统中显现出相同的画面?我们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在电脑中播放,这时候的大脑听觉系统是不是也会同时听到一样的音乐呢?这一切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继续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与电脑连接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切断,此时此刻大脑中还能显现出画面、听到音乐吗?答案十分清楚,不能。而这些清晰的画面和声音的构成正是借助于微量元素的作用。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透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齐。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这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能够生存的星球。此刻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占有者和使用者,等到那个时候人类将会成为另一个星球的统治者、甚至整个宇宙的统治者。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赶超时间和超越空间,能做的就是珍惜爱护我们此刻共同的家园,珍惜拥有的时光和生活,把每一天都当成末日来过。那样即使明天就如电影《20xx》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也一样能泰然处之。

最后,联想到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就应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潜力。那么我们又有怎样样的理由在一点点的挫折面前萎靡不振,有怎样的理由在宝贵的时间面前虚度我们的青春?霍金身残志不残,不仅仅与残疾斗争20年,而且把他高超的智慧奉献于科学研究,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高难度的科学研究。我不能不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他给科学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人所付出的。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尽管上帝是公平的,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凭借着依旧热忱的心全力以赴。这些霍金都做到了!而我们就更就应充分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打破局限,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求知问道。不耻下问,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高度。同时逐步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潜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仅让人获得最新知识,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十分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的状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奇迹——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霍金不仅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篇2

由于暑假里韩老师让我们再看一本数学故事书,所以上个星期天,我就硬拉着爸爸到上海书城给我买书。我想:一直都十分热爱数学,而且又很喜欢看书的爸爸,一定能为我挑出一本适宜我看的书。果然,爸爸马上为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书——《时间简史》。

这本《时间简史》是由着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写的。书名叫做《时间简史》,那么书中所写的一切自然是和时间有关的了。为了讲明时间,作者从宇宙开始写起,而后说到空间,而后又说到黑洞,而后再说到虫洞,最后才得到了结论。书中的语言都充满了知识性与专业性,让我感到懵懵懂懂的。虽然如此,但我似乎也了解到了时间。如果让我结合书中的话来谈谈时间,那我会说:时间确实可以是一种物质,因为万物皆是物质,如果时间不是物质,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很明显,它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我们也无法离开时间。用书中的一句深奥经典的话来概括时间:时间也许是不朽的,至少在我们这些生命短暂的物质看来,那确实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一个点,就这样无数个点连接在一起,变成线,变成面,就无限制地编织下去,直到宇宙的结束,如果那宇宙没有结束,也就继续不朽地编织下去,做那宇宙创造者的寿衣。

我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我看,毕竟我还没有学过物理,对书中所说的一切都还不理解,但我知道,这是一本对我们人类来讲相当重要的书。我想:等我长大一点了之后,再读一遍这本书,到时候一定能掌握书中所说的知识。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篇3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在《时间简史》之后,一个个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的作者。他面对困难,没有恐惧,战胜疾病,创造奇迹。他让我们知道缺陷不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的一生来实现他的诺言,他为热爱着的科奋斗一生。我们可以说,霍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拿着这个沉重的,装满了知识的书,我仔细地看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钟表,椭圆形的表盘,中间凹得很深,无尽的时间应该是它的代表。我原以为这本世界闻名的科普书会枯燥乏味,也许还会有点费力,但现在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霍金先生把复杂难懂的句子变成幽默的语言,帮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和奥秘。

我深深地记得霍金先生的名言,那就是“人如果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是的,霍金先生被限制在轮椅上多年,但他的思想仍然活跃。它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甚至飞进上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深处。

霍金先生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来避免外界的干扰,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独自思考宇宙的命运。他可以为他的梦想和事业做出任何牺牲和放弃,他现在所享有的辉煌成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吗?

读完这本书,让我开阔了视野,我现在发现我只有一些知识是多么的渺小。它让我爱上了神秘的宇宙,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科学就是力量,进入21世纪,我们将如何加强国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在东方站稳脚跟?答案是科学。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篇4

这个寒假,我读了著名科学家史蒂夫霍金的《时间简史》。

读完了全书之后,我脑中一直萦绕着许多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经是一个无限小的点?宇宙到底是不是在无限的膨胀还是最后会坍缩?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尽头?到底广义相对论正不正确?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是来到未来?人类最远能到达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

可能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你或许现在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谁又能知道,你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像是从比萨斜塔上落下的那两个不等重的铁球不同时落地的“真理”呢。可能仅仅在当时的情境下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也会有更多的哈勃望远镜向你展示,原来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此时你可能会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

最后,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了解到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的进展都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的追随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提出的理论。首先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有这样好的环境来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来努力学习,在学习方面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听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应该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多多向老师请教,毕竟老师的知识和阅历还更加丰富的。同时在校学习的期间我们也应该逐步的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这也能更真切地给我们有竞争的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这是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这正证明了约翰·弥乐顿的名言:“头脑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篇5

今天是20xx年6月25日,就在前不久,江苏省高考成绩和本科公布了,同时,一篇传是省委扩大会议的会议纪要也刷遍了朋友圈,周边朋友们对江苏高考的讨论让我不由地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和那本被我无数次翻阅的《时间简史》。今天我将再次翻开它,并怀着一份敬畏向大家推荐它。

“甲和乙绕着400米长的跑道跑步,甲的速度是10m/s,乙的速度是8m/s,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问甲乙几秒后第一次相遇”我们从小就做这样的题目,小学的我们把这类题目叫做追击问题,追击时间等于路程差除以速度差。所以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200秒后。

看吧,其实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我高三毕业那一年,甚至觉得自己可以用力速度和时间去描述整个世界。其实不仅是我这么想,活在19世纪初的人们,也这么认为。当时著名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侯爵就断定,宇宙是完全决定论。只要我们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完全的状态,我们便能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因为我们有牛顿定律。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实验观测数据开始与经典体系相悖,比如,我们得到某一时刻电子和原子核的完全状态,但我们却无法预测电子在下一时刻的位置;又比如,为什么水星在靠近太阳的位置以一种旋近的态势公转,而不是按原来人们的一个闭合的椭圆轨迹呢?

《时间简史》告诉我们,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他们将重新定义经典的空间和时间。当然,除了时间和空间,书中还有关于黑洞/宇宙/时间/虫洞/基本粒子等等描述,作者霍金总能做到从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将物理学的发展向我们娓娓道来。

合上书页,书中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还有作者霍金,他们对科学的敬畏,对未知的饥渴令我叹息,我们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科学”的口号不知不觉已经喊了100多年了,生活在21世纪的我,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更多的小聪明甚至愚钝,法国卢浮宫门票全天有效,于是出现了“一天七用”的旅行团,新能源车补按照满电公里数分配,于是出现了特制版骗补电池和车型。当探索科学法则变为寻找规则漏洞,当创新科技技术变为巧用技术套利,试问,科学精神何在。

最后,分享一段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的文字:

「那些历史的尖峰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这群星闪耀的时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

希望我们都能心怀理想,成为夜空中闪耀的群星。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一

《人类简史》;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 (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1.2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 --500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1.2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书中解释到是建立有秩序的组织,最标志性成果就是--建立帝国;一个帝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首先是需要强大的武力,那么对于人类而言,男人因为强壮的肌肉而获得武力优势,女人因为缺乏肌肉而处于弱势,由此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主导权从女权至上(靠生育能力获得的优势) 转为男权至上(靠武力获得优势),社会形态从母系社会转到父系社会!建立帝国的第二条件是需要流氓理论或者叫攻击理论,谁的攻击性越强谁就可能获得优势,而攻击性强恰恰是男性DNA里的基因,建立帝国需要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因此在需要攻击力强的基因要求之外还需要一种基因能力--合作精神,而男人比女人更善于合作;随着人类帝国的扩张,人类正进入一个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的时代,文化多元是从地缘角度来看,非洲文化、亚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大洋洲文化下还有无数细分的文化;但从地球角度来看,整个人类只有一种文明--人类文明;因为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尤其是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原来因为地理分割开的南美洲安第斯文明、非洲的廷克巴图文明、欧洲的丹吉尔文明、大洋洲岛屿文明全部为打破、侵略、融合了,从此全球进入天下一家的文明时代,如果再谈文明差异的话,只有地球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差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最大的收益是让人类完成了时间和空间上融合统一,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人类融合呢?那就是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叫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心灵上的宗教秩序;其中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是最完整、最有效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钱的力量!那为什么金钱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因就在于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金钱制度带来两大原则:1、万物皆可换--把土地转为他人对你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可以使任意两个人合作各种计划;读到此时候,我联想起另一个观点就是协助交换是人类大脑进化中最精彩的一次飞跃,一个两岁的婴儿和同类的黑猩猩之间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交换获得收益,而黑猩猩永远只在索取,正因为人类大脑天然拥有了利益交换的意识,所以金钱这个工具在人类发展史被必然被演化出来了!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二

最近在看,记录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笔记。不定期更新

1.人类一开始也像大猩猩或者猫一样有不同的种类,比如狮子和老虎这种同属猫科的不同,而不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这种不同。现在的人类都是一种叫智人(现代人给自己取的名字)的后代。其他的则被淘汰or被智人取代咯。现代人仍有显著不同而不认为是不同种类,因为可以互相交配繁衍后代,老虎和狮子就不能繁衍后代

2. 人类一开始都是狩猎和采集食物,所以当时都身形矫健,体型健美。但因为自然资源有限,所以不能大量繁衍。后来人类学会了种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看似把农作物驯服了,其实也可以说是被驯服了,因为要种小麦,长期在田里劳作(服侍小麦以取得更大产量),人类体型都发生了变化,新的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出现了。同样的,因为有了家畜家禽,天花麻疹肺结核等疾病也出现了。农业革命产生了更多的粮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虽然人类整体上繁衍最成功的动物,但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幸福并没有因此增加,所以作者说农业革命是骗局

3. 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什么小马小羊一生下来就会跑跳了,而人类还需要十几个月才能独立行走。因为独立行走使女性臀部变窄,产道宽度受限制,婴儿太大分娩死亡率就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早点生下来。

4.人类因为八卦而发展壮大。八卦理论是说人类交流不仅有简单的传递实际信息,比如前面有食物有狮子,还会八卦部落里谁可信谁狡猾,这样就能不断扩大部落人数而且保证更紧密复杂的合作关系。而一般动物则语言比较单调更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直到今天八卦还是大家的天性。嚼舌根的人,所掌握的正是最早的第四权利

5. 対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欲望是天性。现代人有历史记载的几千年,而之前1万年人类都是务农或畜牧,在之前几万年人类都是在狩猎和采集。所以最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现代化,只不过历史的一瞬间。所以现代人的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从农业时代就开始塑型,只不过环境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冲突和性欲还保留着狩猎采集者头脑中的样子。举例,高热量食物的偏好,几万年钱的采集者来说,高热量食物,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一旦遇到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直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附近的其他动物也发现了可能就一个也吃不到了。这种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本能就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了。贪吃基因理论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哈,人类一直都是吃货。

6.有学家认为古代采集部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多对多。所以孩子爸爸不容易确认,都共同抚养,所以女人为了当个好麻麻,就该和不同的男人做爱,而女人一旦怀孕了,便会找更多男人,以便让孩子拥有更多优秀特质。(因为他们当时可不知道孩子只能有一个父亲-现代胚胎学发展之后人类才知道的啊)(觉得原始人有点呆萌)

7.早期人类也是残忍(动物生存下去的本能),比如一个群居部落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有限而杀死小孩,或者杀死不能在提供劳动力的年迈老人。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 -》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