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三篇(精选范文)。

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写读后感的意义在于写的过程边思考的书中带来的困惑。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三篇(精选范文),带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1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主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和一些例子给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从这一书里,我学到的知识颇多,接下来,我从具体的几条建议里来谈谈自己所学到的内容以及经过反思得出今后该做出的改变。

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教学中,会有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后进生。对于学习成绩稍微较弱的学生,我要明确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之前,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我会花大把的时间给后进生进行补习,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他而言,他能接受的程度是怎样的。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不同,所以我如果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用同一套方法,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学生,而应该思考对于后进生而言,他能学到哪一步。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例子: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上的非常出色。而历史老师上的出色的原因在于对于这节公开课,他准备了一辈子。也就是说,他是用了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而知识课题的准备和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展现出来。终身准备的方法便是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这条建议让我印象深刻,终身学习是多么重要,终身学习说起来容易,都是又困难。我十分认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时,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而时代一直在进步,教科书里的知识非常小,在今后,除了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我还需要不断掌握学生的学情。同样第87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从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第十三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评分应当有意义,有分量;其次如果学生由于原因没有能力掌握知识,则不评分;如果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则根本不要给予任何评分;要求学生准确无误的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是需要避免的。对于这条建议,我自己的理解在于学生是多方面成长的个体,评分是为了学生下一阶段更好的成长。所以评分是有必要,但是却不能急于求成的。我们应当把知识的转化当做复习的主体,并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

第八十二条:关心儿童的健康。从这条建议里,我得出关心儿童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而关心学生的健康的方法可以和家庭保持联系。学生除了身体的健康(从食物的营养摄取方面,户外游玩)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灵健康(通过各种劳动获取精神的愉悦)。这条建议,我应该把它放在第一位,学生的教育应该在健康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我可以在学校里通过观察得出学生的健康。

以上是我感悟到的部分内容,我将会今后的实践里将所领悟到的知识更好的利用起来。(马思思)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2

在79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11岁,就教给一个人安排自己的事情,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自我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锻炼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并能强制自己按自己的安排、计划来生活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体会这样的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成就,让学生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清醒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学习的主宰。

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一件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工程。文中讲到,为了教给青少年怎样合理地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全体教师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不知花了多少努力,才使得学生习惯于早上做功课,而让下半天留有空闲的时间。仅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教育的艰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学生身上也就能理解了。教育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

学生的一天从劳动开始,强制自己完成任务并在自己的良心面前做自我汇报,这件事在道德教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珍惜时间,利用空闲的时刻。只有在少年时代就懂得了劳动的欢乐,体验过由于能够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的时间。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治疗无理智地消磨时间的良方(李华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3

在教学上,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同理心,学生对教师也要有一颗同理心。这样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有一颗同理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用同理心正确理解学生的成绩差异,并在学习方面给予针对性指导。书中第5条,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让教师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解释道:“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和思维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知识领悟、理解快并能很快记住,而有的学生对知识领悟、理解得很慢并记不牢,从而出现了学习成绩的差异。”他建议教师应该运用同理心正确理解、包容和接纳学生的这种成绩差异,挖掘学生成绩差异的背后根源,不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并耐心地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掌握同一知识,从而使所有学生或快或慢地前进。学生从自己的作业得分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时,就会获得成就感和喜悦,进而提升学习成绩。第二,教师要用同理心正确理解学生的各种过错。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师对学生过错表达同理心的具体措施。他建议教师理解和感觉到学生产生过错的原因和细微动机,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把学生与教师本人混为一谈,不要对学生提出那些对成人提的要求,并且要意识到他是在同学生打交道,要有耐心,要善于用理智克制一时的情绪冲动,同时要使自己的理智思想充满热忱,感同身受,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不在大庭广众下宣扬学生的过错,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第三,教师同样要用同理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书中第62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亦指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学生需要的也是一位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地自修和学习,才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位受学生尊重和理解的好教师。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一颗同理心,即学生也要有一颗同理心。他多次提到“我们要培养的人,不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

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不应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即让学生拥有一颗同理心。同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4条建议中也反复地提到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要教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不仅是亲友,还是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这个教学任务,实质上也就是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简而言之,教师和学生只有都拥有一颗同理心,才能相互理解和沟通,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优化和增强。(黄萍)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阐述,拜读这位异国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里领略教书育人的不一样的思想熏陶,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之旅,注入阳光般的色彩。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www.dhb100.com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篇章中告诉过我们一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

细想其实并不矛盾,没有读书,亦如一个人没有打开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颤抖!教师尤为如此。

我们教师的队伍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者,并不单单在于他们教学多么优秀,更多的是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我们太多的思想冲击和视觉冲击。

办公室里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教师是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职业,第一天上班到最后一天离开讲台,一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一个教师的成长并不仅仅只是我们站到讲台上一直做一个教书匠,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再提升一点点:做一个满腹诗书的先生呢?

2024年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我觉得对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涉猎各种“杂乱书籍”到研读“专业书籍”。网络课程的教学,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手机电脑另一端的学生,我们都有些爱莫能助的感觉。

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味道?这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我的结论是:借鉴别人的智慧。于是开始走进别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个饥饿的人一样,贪婪的翻阅书页,好像每一页都能启迪一个智慧的细胞一样。

对于新的学期,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充满着恐惧,不正是因为自己不再那么饥饿,已经第一次吃饱了嘛?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学期启程之日也就是自己开始消化之时。借鉴别人的思想来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这样的旅程一定是欢欣的。当然我们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战。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们每天没有时间去时间自己的东西,不再去埋怨时间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让书籍充实自己饥饿的思想,点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让自己捧起一本书来,利用休闲时间为自己冲一点电,积蓄一点能量。那样的话我们这个教书匠就会焕发新的希望,迈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们的学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为何不多读一点书,做一个满腹诗书的先生。(郑自辉)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读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令我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只要智力正常,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要毫不犹豫地爱自己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们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班里最近开展读书分享,梁华同学是一个平时不爱发言,成绩又不好的后进生。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站在讲台上一口气分享了3分钟读《西游记》读后感大全,让我感到非常吃惊,那一刻我感受到天下没有笨学生,只要多鼓励多培养孩子自信心加上认真准备,每一个孩子都能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读完《西游记》,学生们开始自创《西游记》后续。孩子们写得是生动有趣,形象逼真,想象丰富,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想获得学生尊重和爱戴,教师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读书。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再也不“安分守纪”,课堂上与教师唱反调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师说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却争论不休,仔细想想,学生也是有理有据。如果教师能退一步,放下面子,在和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当教师在传授知识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苏霍姆林斯基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读书,不断成长,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曾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小编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800字(精选)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大都心浮气躁,难得有这样一个读书的机会,迫使自己坐下来,静下来,慢酌时光,细品香茗,文字一点点浸润了心灵,竟然发现,这样的读书时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从教20余年,总觉得自己能无愧于心,今天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才发现,教育是一门艺术,讲究了教育技巧会做得更好。书中讲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质量),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读到此处,我赶紧用笔标记,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实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了口号。在课堂上,我真正关注到他们的个体差异了吗?内心安慰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静待花开,但花开是静待就可以的吗?不禁汗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个别对待。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万不可一刀切,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进行中考复习时,程度差一些的同学,可在基础部分,字词、病句、诗文填空的题目上多加练习,夯实基础。程度略好些的同学,就在阅读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阅读水平,增大阅读量。喜欢写作的同学,可在作文上勤加练笔,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提升的乐趣。

2,点燃火花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进行脑力劳动,并从中得到快乐,这份快乐源于自己内心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赏识。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较差的孩子,自习课上她认真地背诵《出师表》,课下一查却只背过了两段,很是恼火,却耐着性子去鼓励,去欣赏,我看到她的眼中闪烁着光亮,后来,竟一段一段的将全文背诵下来。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这是每个孩子内心的真实,那我们就去欣赏他们,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虽然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过程也不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用技巧去关注、去引导,相信,我们学校的花园里定会花儿朵朵开,美丽处处有。(姚春清)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精选)


教师的使命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教师是“教育战线前沿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决定了未来教育事业的成败,使我倍感压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www.dhb100.com/

年轻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因此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来日方长”,不必忙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弄得自己太辛苦。自以为目前的工作就是胜利的果实,到了收获的季节,是享受人生的时刻。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面对紧张的工作时,我们首先要规划人生,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短期安排;其次,要活在当下,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去做。要善于过好每一天,要学会抓紧每一分钟。新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需要面对的工作与挑战很多,例如:各种培训、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等。有的事情可能重叠挤压在一个时间段,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小小的挑战。如何把事情顺利的做完和做好才是关键。因此,我们面对不同工作时,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既要把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还要保质保量。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顺利完成每件事,不是自己有能力就行的,还要每一位同事的信任和配合。所以,要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因为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另外还要服从领导的决策及安排,少抱怨、多做事。总之,踏踏实实做好事情才是硬道理。做完每件事情要及时总结,对有瑕疵的地方进行改正,争取下次做的更好。还要及时的反思,只有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在大学里取得的成绩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踏入工作岗位,要及时的“归零”。我们的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刚刚转变,只有对工作更有责任心,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做一个好老师,另外,我还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认真备、听课,课后及时的总结、反思。争取把同样的课,上出不同的风采。

回顾过去,我发现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很庆幸,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给我许多指导,使我在遇到挫折时有明确的风向标。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争光添彩。

这本书的作者是冉乃颜,他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涉猎领域广泛,包括家庭文化、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等方面,曾出版18本著作,发表文章约400篇。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文革批斗,但是心性豁达,把苦难给他的磨难转变成人生哲学和智慧。读了这本书,我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1.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对这本书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就像教师使用手册、教科书等工具书。因此选这本书的时候带有功利性目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尽快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张高考知识点,只要背下来就万事具备。带着这样急切的心理,我圈出了目录中必看的章节,如“较快地发展自己”、“怎样上好一堂课”等干货,而像“怎样规划自己人生”、“怎样学会交往”等“心灵鸡汤”则可看可不看。然而序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种照搬硬套心理的不可取之处,也让我意识到我的问题。读了之后,我浮躁的内心开始静下来,开始意识到以我之前的心态当一名教师是一种严重的内耗,就像一匹拉货的马,跑不了多远,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就像书中提倡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心灵的一样,作者在教导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时候,也是从治心里的病开始,纠正错误的观念,激发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认可,告诉我们什么是教师的真正幸福。这对新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年轻教师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时,学习教学技巧就有了内在动机。

2.这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

那么如何把教学技巧发挥好呢?作者认为根本在于教师的人格。无论是教学还是教做人,只有教师的人格才能触摸学生灵魂,真正作用于学生心灵。在教学中主张教师通过点燃自己来点燃学生。就像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正是教师本身对祖国的热爱才让学生铭记在心,如果教师在最好一课只是发给学生一沓法语知识点,要求学生背下来,那结果还会一样吗?在教导学生做人方面也是如此,作者提出理想只能靠理想去培养,人格只能靠人格去塑造,当教师报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强烈动机,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必将产生巨大持久的影响。

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教师,其功力从书中对年轻教师的教导就可以看出。观点鲜明,但不是一味地劝服年轻教师应该怎么做,而是理论加实践、有理有据地慢慢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滋味与道理。在这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后辈的关爱之心。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冉乃颜,他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涉猎领域广泛,包括家庭文化、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等方面,曾出版18本著作,发表文章约400篇。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文革批斗,但是心性豁达,把苦难给他的磨难转变成人生哲学和智慧。读了这本书,我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

1.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对这本书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就像教师使用手册、教科书等工具书。因此选这本书的时候带有功利性目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尽快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张高考知识点,只要背下来就万事具备。带着这样急切的心理,我圈出了目录中必看的章节,如“较快地发展自己”、“怎样上好一堂课”等干货,而像“怎样规划自己人生”、“怎样学会交往”等“心灵鸡汤”则可看可不看。然而序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种照搬硬套心理的不可取之处,也让我意识到我的问题。读了之后,我浮躁的内心开始静下来,开始意识到以我之前的心态当一名教师是一种严重的内耗,就像一匹拉货的马,跑不了多远,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就像书中提倡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心灵的一样,作者在教导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时候,也是从治心里的病开始,纠正错误的观念,激发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认可,告诉我们什么是教师的真正幸福。这对新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年轻教师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时,学习教学技巧就有了内在动机。

2.这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

那么如何把教学技巧发挥好呢?作者认为根本在于教师的人格。无论是教学还是教做人,只有教师的人格才能触摸学生灵魂,真正作用于学生心灵。在教学中主张教师通过点燃自己来点燃学生。就像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正是教师本身对祖国的热爱才让学生铭记在心,如果教师在最好一课只是发给学生一沓法语知识点,要求学生背下来,那结果还会一样吗?在教导学生做人方面也是如此,作者提出理想只能靠理想去培养,人格只能靠人格去塑造,当教师报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强烈动机,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必将产生巨大持久的影响。

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教师,其功力从书中对年轻教师的教导就可以看出。观点鲜明,但不是一味地劝服年轻教师应该怎么做,而是理论加实践、有理有据地慢慢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滋味与道理。在这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后辈的关爱之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优选范文)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实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陈小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老师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在每堂课上获得了知识就是成功的,一味地把知识当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方面。

获取知识是最终目的吗?

孩子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怎样考核孩子学到了知识与否呢?就得靠提问、作业、测试等方法来检验,所有的表现优秀则是学到了知识,否则就是没有。这就很容易误导老师把注意力都关注在作业、考试分数高的人身上。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记住: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永远是新的。

《易经》第一卦《乾卦》中象卦第一句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乾卦的形象就像天一样,天的运行是刚健的,所以君子需要自强不息。后半句还有一个字自,说明一个人要变强,一定得自强,别人不能让你永远强下去的。这跟孩子们的学习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是老师、家长催着他们去学习,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发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持续保持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认识方面的考验。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很多老师认为:我把知识传授给我了学生,他们能考出一个高的分数就是功德圆满,这样的老师仅仅把知识当成了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知识只是让学生们知道了某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等等,如果仅仅停留于此,他们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老师要做的就是不让孩子脑海中的知识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要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让学生在平时的脑力劳动中,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学习语言的事例,他先讲述相关词和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感情色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词语,只有当孩子们思维活跃和丰富起来,思考能力真正被培养起来,才能尝到思索的无比快乐和认识的极大喜悦。这样才是把获取知识这个目的进行延伸,变成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三篇(精选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