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

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

读《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读《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绘本,名叫《我有一盏小灯笼》。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提着小灯笼走山路去上学的故事。她天不亮就出发了,一路上充满了恐怖和危险。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平安到达了学校。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怜。她的上学路永远在黑暗中,而我的上学路永远在光明里。她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且充满了危险。而我们却是天天坐车,既舒适又安全。但是,就是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是有些孩子不努力学习,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他们从没想过,在乡村里的孩子们,他们是多么渴望上学,多么渴望学习啊!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很能干。她渴望拿着一把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远离贫穷的村庄。虽然摸黑走山路很可怕,但是她勇敢地去面对。虽然一路危险重重,但是她机智地去解决。而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父母包办太多,从小娇生惯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足的。我相信那盏小灯笼一定会照亮小女孩的成长之路。

这本书让我久久回味,一寸光阴一寸金,我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打败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争取长大成为有用的人,用更多、更大的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我有一个梦想》读书笔记


对于马丁路德金的初步印象是在外语书里。初三的统编教材忘了是什么单元的阅读里讲的是他遇刺的事情。当时,我还不知到马丁路德金到底是干什么的?直到前几个月他的遗孀去世,全美为其祭奠的时候,我才在媒体上才了解到他的生平。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他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聪明而富有创见。
马丁青年时期就攻读神学,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神学院。
当他在美国北方求学时,他惊奇地发现,他可以自由地和白人学生交谈和往来,并可任意进入城里的餐厅和戏院,这在南方是严格禁止的,即使在比较自由的亚特兰大也毫不例外。他后来回忆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这种健康关系,这使我们相信可以和许多的人结成同盟。我原先对整个白色人种抱憎恨态度,但当我接触白人愈多,我的这种愤懑情绪也就有所缓和,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合作精神。
1955年12月5日,在历来歧视黑人的蒙哥马利市,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叫做萝莎派克斯的黑人妇女,拒绝把座位让给一名白人乘客。她并不是要挑起纠纷,只是当时两腿酸痛,需要坐一会,所以才没有让座。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在亚拉马州是决不能容忍的。派克斯太太不让座的这点疏忽,当然不能为白人所容,她被逮捕判刑了。消息传出,激怒了沉默地忍受一切的黑人社会。马丁更是义愤填膺,他和一些有影响的黑人商人和牧师,决定行动起来。他们要求黑人拒乘公共汽车24小时,并要求公共汽车公司礼貌服务和保证乘客乘车到达目的地,但汽车公司拒绝了这些合理要求。这就更加激起黑人群众的愤怒,蒙哥马利全市五万黑人团结一致坚持抵制运动。黑人领袖们组成了蒙哥马利争取改善黑人待遇协会,选举马丁为协会会长。
马丁在长达385天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中,不畏威胁和谩骂,也不顾住宅被扔进炸弹。他不屈不挠地领导着运动,使黑人群众士气始终昂扬。一位黑人步行者说:我虽然两腿发酸,我的心却得到安慰。斗争最后获得胜利。
通过这场斗争,马丁一跃成为全国的知名人士。他规定了这个运动的中心指导思想:我们所采取的方式,必须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使用暴力。仁爱必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些想法得到广大黑人群众的支持。
这个胜利的消息在南方各州不胫而走,鼓励了黑人群众在公共汽车、商店和其他公共设施里展开反对种族隔离的活动。人们到处要求马丁在他的组织中挂一个名,并以非暴力方式指导他们的行动。马丁也慷慨地答应了,但结果他往往因此被抓捕坐牢。他曾三次被捕,三次坐牢,但这也是他斗争策略的一部分。
1956年,南方60多个抗议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黑人牧师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马丁当选为首任主席。这个组织负责制订行动计划,并开办了一个专门训练反暴力战士的学校。虽说是非暴力的,但有些示威是流血的和惊心动魄的。
马丁和白人种族主义者作斗争是十分讲究策略的,他每次选择的战场总是可能引起当局做出灵敏反应的地方。他知道,当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警察用高压水龙头冲击手无寸铁的群众、放出警犬咬伤女人和孩子们的时候,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果然,社会舆论大哗。这迫使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春的国会上提出了民权法案,这个法案后来在1968年获得通过。
1963年8月,马丁参加组织美国25万黑人自由进军华盛顿的示威游行,群众高呼:争取就业!争取自由!他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震动人心的演说。他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在佐治亚的雷德丘陵,昔日奴隶之子将能像兄弟那样,坐在一起。他为这一梦想做出了努力。这一年美国《时代》周刊选他为第一号新闻人物。1964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这年他35岁,是这项奖金最年轻的获得者。他从奥斯陆接受和平奖金归国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亚特兰大举行的金博士宴会上,各行各业的白人和黑人在宴会上齐声高唱我们一定胜利的歌曲,实际上是向种族主义者显示自己的力量
1965年1月,马丁在亚拉巴马州组织了示威群众为争取黑人选举权的斗争,这场斗争发生了流血事件。马丁被捕入狱,不久获释。这次斗争取得了成功,它促使该州通过了选举权法案,还吸引了许多自由主义的白人参加到斗争行列中来。
1968年4月4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兰汽车旅馆二楼他卧室外的阳台上被枪杀。当时,他正倚著阳台的栏杆,同民权运动的领导们霍西威廉斯、杰西杰克逊和拉尔夫阿伯南西在一起。
他的失去,是世界民权运动的极大损失,也是世界黑人和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的一大损失!
提到马丁路德金,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大型和平示威集会上发表的。听众多达20多万。这篇演说词回顾了林肯解放黑奴的历史,揭露了黑人当时的悲惨生活现实。更用大量的篇幅憧憬了黑人自由与美好的未来。听众无不为之自由之声而感到震撼,这篇演讲稿也随之一举成名。
毕竟,翻译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同时由于翻译是一种网眼很粗的过滤器,经过这道过滤,马丁那富有多情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无疑失去了很多韵味。但英语和汉语一样,具有文笔优美的特征。马丁语言真切,言辞铿锵;运用了两种语言共有的对偶、排比、层递、反复等修辞方法。句式长短结合,又以短语为主。词语与口头语言相结合,雅俗共赏,充分展示了语言之美。
英语毕竟是另一种语言,他所表达的形式自然与汉语不同。全文充分运用同位语从句,几乎每说我有一个梦想,后面跟的都是该从句;它的时态以现在时为主,但中文中无法表现出时态;此篇文章充分运用了非谓语动词做主语、宾语、定语及状语。表现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学工底。
马丁路德金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他的贡献不可否认。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的努力不能说是付诸东流,也是见效甚微。60多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被白人所歧视。马丁路德金主张以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看来是行不通的。当年的抗日战争,如果中国人也用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话,中国早就灭亡了!纵观历史,当年的圣雄甘地同样主张用非暴力方式把英国人驱逐出自己的土地,结果还是通过暴力战争的方式获得了独立。作为流亡者的黑人,为什么不拿起手中的武器与百人抗争到底!

《小肩膀有大担当》读后感1000字


带着爱,来读书——《小肩膀有大担当》读后感1000字:

一直以敏学班的家长为傲,你们的认真、好学在全国都是有名的。这绝对不是虚夸,而是你们一次次用行动打造的效果。从培训会上诵读的聚精会神,到邀请黄老师讲课的孜孜不倦,再到对班主任倡议共读一本书的积极回应,都让人敬佩不已。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越来越发现,世上最难大成的学问就是如何当父母,一路磕磕绊绊,五味杂陈。孩子长大了,孩子上学了,孩子出现了以前没有遇到的情况,这林林总总都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智慧。幸好,幸好我们还有一路同行的伙伴;幸好,幸好我们还有古今中外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愿意捧起书来认真地读一读,再和伙伴们分享一下,也许方法就从中找到了,乐趣也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的眼前呈现的就是你们交来的读后感。与其说是读后感,我更愿意把它们看做是爱的作业。此时的我内心充满了感动,为了你们的认真、投入。我们都知道呀,重要的不是文采、篇幅,而是作为父母的你——学习时的态度。一切学习,都是自己完成的;一切教育,都只对有心者发生作用。读了,自然有的写,做得好,自然能写得好。

推荐大家读《小肩膀有大担当》源于那次给年级家长们的培训。在培训时,我把之前读过的《不奖不打管孩子》翻出来好顿复习。里面的很多事例依然让我唏嘘不已,如果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我们是不是会少走一点弯路呢?带着这个想法,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家长们。你们拿到的是升级版的换了名字的《小肩膀有大担当》,理论更系统,事例更全面。它是否适合我们,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呀!

很喜欢里面的一段推荐词: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爱、智慧、天赋而来,经历一段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他们的背上,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睁开慧眼,和作者一起,看见每个孩子背后,那一对天使的翅膀。相信孩子的力量,他们可以自由地飞翔。

不由得想到纪伯伦曾经在《孩子》中说过的一段话: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是呀,孩子不属于我们,孩子属于未来的世界。未来的时间不属于我们,我们也不属于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里有多少精彩就有多少残酷,读书笔记当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去拼搏时,我们将无法助力,孩子也无暇回首。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以自己为基座,以自己为起点,把孩子尽量高远地射出去。现在,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还在我们身边时就能够学会责任和担当。

读着这二十几篇读后感,就仿佛和二十几个家庭在对话。每一篇文章都让老师叹服。说好,并不是因为文章本身的文学水平有多高。而是,我从中读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和强烈的责任感。老师想表扬你们每一个人,但又深深地知道,和你们深沉的父爱、母爱相比,老师的表扬算什么!只要付出真心,你就是满分。或者说,你的用心与否,唯一有资格给你打分的,是你的孩子!共读,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方向;分享,让我们有了携手同行的伙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如既往,带着爱,来读书!作者:徐世庆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读《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有一盏小灯笼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