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今天我终于读完了《长袜子皮皮》。
我第一次见到林格远是在1981年的秋天,是有给我奖学金的,和人安排的,她家在大街的46号,对面是运动场,旁边还有森林和草地,当时女作家还算年轻,还他还亲自给我煮咖啡,我们谈了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问题,1984年,我从瑞典回国,他表示希望到中国看看,这个消息传出后,典瑞中国好协会和中国大使馆及立即表示什么时候都可以安排,但医生认为路途太遥远,不易来访问,因此未能成行,但是他对我说,由于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他开始关注中国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我和林格伦女士一见如故,他曾经开玩笑说,可能我们都出生于农民家庭,1984年我回国以后一直与他保持联系,有时候他还把我给他写个信,寄到报社去发表,19994年,当他得知我翻译还用手写的时候,立即给我寄来1万克狼,让我买台电脑,我虽然和他相隔几千公里,但我和我的家人时刻惦记着她,希望他长寿。
我把他的电影和作品,陆陆续续用了20年的时间,变成了中文,现代人比较陌生,我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除了作家本人亲自给我讲解以外,还得到了很多瑞典的朋友帮助,在此他们深深感谢我,希望我能翻译出,读者和他们,和他们带来的欢迎,增加这个国家对儿童生活的了解。
即使在这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的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得走了
老妇人在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她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了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花烛――还是明晃晃的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花烛是不会熄灭的。它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若问我人世间什么最珍贵?不是精美的钻石,不是海底的珍珠,更不是稀世的奇物珍宝,而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想必大家除了这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还知道许多吧。自古关于珍惜时间的语句就是数不胜数,可是又怎能比得上朱自清的《匆匆》深刻呢?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正是如此。时间好似东流的水,一去不流回。它将黑发变成白发,将欢笑变成叹息,将迎接等待,将挺拔变成了干瘪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日蒸融了。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时间是永不停息的,它时时刻刻都会从我们不经意间溜走。我们要珍惜时间,学做时间的主人。
今天,我读了《挑山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挑山工登山时,虽然身挑重物,但登山花的时间却不比有人多,从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我读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后,我内心一片愧疚。想想以前得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怕苦,就放弃了。再想想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我身上所没有的吗?多少个365天,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总是一步一步地艰难地登上极顶的小卖部,把货物交给老板。
记得暑假里,我在家里写作业。刚做了一会儿,我就不耐烦了,便开始玩了起来。我每天都玩。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暑假就要过完了,便拿起笔来,潦草的把作业昨晚了。以前的我和挑山工真有天壤之别。
挑山工的话说得好: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本文来源: https://m.hdh765.com/h/525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