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秦朝历史有感

读秦朝历史有感

读《历史三调》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历史三调》有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读《历史三调》有感

作者认为,历史学家重塑历史的工作与另外两条“认知”历史的途径——经历和神话——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事件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而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而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体现了认知和看待过去的三种途径。

一、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

历史学家的工作是真实和完整地重现过去发生之事呢,还是舍弃一些确实存在的史实并增添一些未曾发生的事情后形成新的历史呢?历史是对过去的解释,历史学家的首要目的是理解过去发生之事,然后 向读者进行解释。叙事法是历史学家阐释真实的过去的一个基本手段,而事实是错综复杂的。

历史学家是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从事研究工作的,这是历史学家的一个职业标志。历史学家有可能受到一个存在已久的错误的逻辑命题——发生于其后者必然是其结果——的误导。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读者不再认为发生于其后者必然是其结果,相反,事情的发展是有各种各样可能性的。历史学家必须十分小心,以免在重塑历史时草率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事情的结果是前定的,不可改变的。

历史既存在又不存在,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具有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和短暂性。而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的特点则是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对事情的结果的预知以及对于整个事态的全方面的了解。

二、人们经历的过去

我们不是全部历史的亲历者,却是自身历史的亲历者,这种个人的主观经验是我们评说和省察与众不同的历史经历的基础。但人们经历的过去不可能被完全恢复,原因之一是,在任何历史环境中,只有一部分人的经历被记录下来,传至后世。第二个原因是,即使过去的经历能够完全再现,也只能是用文字或视觉资料来重塑过去,而不能再现经历本身。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预料不到、也无从把握事态的未来走向,他们对自身经历的理解不仅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空间、社会空间的制约,还受到地理空间的严重制约。

人们的历史经历的另一个明显特性是,真实的过去包含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经历,其中一部分是重要的、关键的、值得记住的、明确的,另有一部分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的。而当历史学家花费时间和精力舞文弄墨叙述历史事件时,他们普遍重视发生过的事情,而不重视没有发生的事情。历史学家的目的是了解和解释历史,深化制造者则从历史中吸取能量,为现实的政治或宣传目的服务,为深层次的心理基础造势。

三、被神话化的过去

历史学家与神话制造者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复杂性、细微性和模糊性,而神话制造者往往以片面的观点看待历史,从历史中找出个别的一些特点、特性或模式,把它们当做历史的本质。

对过去的神话化有很多形式,其中一种或许可被称为“普通型”形式,是指各个社会的普通老百姓头脑中贮存的大量历史形象的神话化。神话化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修改自己的生平经历,即是说,我们经常修改我们以前的生活经历,使之符合和适应我们的自我概念在生命长河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还有一种形式是涉及历史题材的诗歌、戏剧、小说、艺术和电影对历史的神话化,这种形式比历史着作更容易使历史形象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最后一种神话化的形式是借助于报纸、杂志和书籍的神话化。

周年纪念是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最常见最有影响的形式。如果被纪念的事件被后辈们普遍以否定的态度予以看待,那么,举行周年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往往是教育世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也。然而,人们经常利用周年纪念来重温他们认为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事件。

在其他情况下,人们利用周年纪念提供的机会对各自理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争论不休,并质疑以前纪念某人和某事的方式是否合适。总体而言,周年纪念可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筑起一条感情桥梁,对纪念的人物和事件加以重新塑造,以适应现在的人们和政府不断变化的看法。

事件、经历和神话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意义、探寻并最终认识历史真相的不同途径,这三种途径之间虽有明显的矛盾,但在其各自的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应当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有感范文350字


【第1篇】

每一段历史都蕴涵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现在,让我们打开这个知识大宝库,去领悟隋唐时代中的道理吧!

隋唐时代,我认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或懂得道理的有:隋炀帝、宇文化及、唐太宗。隋炀帝的故事有何道理?听一听吧:炀帝开运河、造凤船、乘龙舟游江南。在宫中沉湎于美色,吃酒吃肉,搜剐民脂,提高税收……但不久后,他就被部下宇文化及杀害。由此可见,快乐只是一时的,如果你只顾快乐,那么不久后,不祥的事就会降临。

第二位宇文化及杀炀帝时,说是为民除害,结果在他掠取大片土地之后,自己的为人还是像隋炀帝一样,终究还是成为了人民的祸害。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就是不去做,这就教育我们要说到做到。

唐太宗吸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接纳贤能人才,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开创了“贞观之治”。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是条很重要的道理。

历史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大宝库,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增长见识。我喜欢历史。

【第2篇】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第3篇】

细细品读了台湾女作家吴涵碧写的《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全套一共15本,可谓是感触多多,也收获颇多。

书中的历史故事精彩又丰富,深深吸引了我。上起远古,不终明代中叶,吴姐姐选取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了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石蜡杀子大义灭其》是我喜欢的故事之一。

卫庄公有个宠爱的小儿子——州吁。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石厚。两人经常结伴出游找百姓麻烦。为此,石厚被父亲打了50大板,从而离家出走。

卫庄公去世后,长子卫恒公继位,州吁不服气。这时,恒公要去为周平王吊丧,石厚便献上一计。

第二天,州吁虚情假意的迎来恒公。酒宴开始,州吁故意把酒杯摔碎,叫人去换时,州吁到恒公背后抽出短剑猛刺,当场一命呜呼。

百姓们十分讨厌州吁,为了增加他的向心力,州吁决定攻打郑国,可依旧没用。石厚想找父亲帮忙,石蜡便施了一计谋。

石厚和州吁去参拜陈国太庙被抓,石蜡大义灭亲杀了州吁和石厚。

石蜡大义灭亲,不因为石厚是亲生子就对他心慈手软,就包庇他。石厚也是罪有应得,他多次出主意害百姓,让卫国民不了生。面对这样的不孝之子。石蜡更是应该从重发落。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为自身原因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要公私分明的道理。

【第4篇】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历史书,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一共有15册。这册书主要讲从远古到今天207年的历史故事。本书共有68个历史故事。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真面目,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丑与恶,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历史就像一盏灯,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书中的历史故事太精彩、太丰富了,让我爱不释手。从开天辟地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蔺相如、张良、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物的智慧,爱民如子的汉武帝,至圣先师——孔子。历史上还有不少坏人,如残忍的纣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阴险的庞涓、春秋五霸、篮脸卢杞等。

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颜杲卿的故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我讲的是安史之乱之间的故事,在朝廷之中有许多大臣望风披靡,纷纷投降安禄山,但也有些人忠肝义胆之士,张巡、许远,今天我要讲的是颜杲卿、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早就看到安禄山想造反,有所防备,果不其然,安禄山造反了,就颜真卿一个地方守住了,唐玄宗大为高兴。颜真卿的伯叔颜杲卿,也抵抗安禄山,两人暗中联络。颜杲卿率兵三十万,一时间,纷纷杀掉贼人守将。安禄山恼火极了,在天宝十五年(756年)派大将史思明前往常山。常山兵少,众寡不敌,不到几天,就攻破了,安禄山派人把颜杲卿带到洛阳,亲自审问,颜杲卿一路上吃进了骨头,但一到那个地方,破口大骂安禄山,安禄山气急败坏,把他绑到柱子上,一刀一刀割着他的肉,颜杲卿忍受疼痛,到生命最后一口气,依然破口大骂,这就是颜真卿的诏书上所说的,卿之一门,义冠千古。——这就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浩然正气。

历史是多么的沧桑!但从沧桑中,我们也能找出一些规律来:每个国家的开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经过贤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渐强大起来,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许多君主逐渐骄傲起来,疏远贤臣,亲近小人,最后国家由强大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并又逐渐强大,逐渐弱小,最后又灭亡了……

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近贤臣,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范文300字


亲爱的同学门,你们知道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悲壮的历史,我们刻苦铭心,永难忘怀!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会庄严的齐声唱国歌,新中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比国歌诞生的更早,诞生于抗击日本主义帝国侵略的战争年代。

在这本书上,它让我重现出了: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乔司大惨案、衢州细菌战场景,揭露了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但是仍然还有许多抗战英烈、民族英雄:杨靖宇、陈安宝、刘别生、杨来西……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付出生命!

我们要铭记胜利的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先烈们浴血抗战的事迹,我们要铭记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有感范文300字


读了《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以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著名桥梁科学家茅以升挥泪炸桥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茅以升花了很大的心血,才解决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的一个技术难题。可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茅以升接到我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文件:”局势非常严峻,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是为日本人建造的了,所以必须炸毁大桥。“这座大桥可是倾注了茅以升大量的心血啊!现在要炸毁是多么不舍啊!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反复思考,茅以升忍痛决定为了祖国而炸桥。最终,茅以升挥泪下令把这座总长1453米的”巨龙“炸毁。他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他是多么心痛啊!

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组织大家重建了这座钱塘江大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国家为难的时候,为了国家该舍去自己心血的时候还是应该舍去的!因为这样虽然自己的心血白花了,但这对国家有一定的帮助。要舍去自己的心血,保住祖国的安全。

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有感范文400字


古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有感范文40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是由吴碧涵编写的,主要记载了中国自古以来发生的事。其中我对张核销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张仪是魏国人,因为口才非常好,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所以到昭阳家里做门客,最后到了秦国帮助秦王,在秦国是他成功的化解了“六国合纵”攻打秦国的危机,并且凭他过人才出使各国,各上击破,帮助秦吞并了其余六国。

张仪很有才华,但经常被人诬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张仪才华非凡,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其他人都很羡慕他,再加上他说话特别直接,有时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被有心人拿捏了把柄,找机会陷害他了。

有很多才华非凡的人,他们却在生活上处处树敌,这就是因为他们不会为人处事,在与人交往中不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交不了什么真心朋友。

做人要谦虚,就算你才华横溢,是难得的人材,但要是因为骄傲,错失了很多的机会,你的才华就浪费了。

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进退,坚持原则的同时也有照顾对方的感受,学会欣赏别的优点,在与别人有争执时学会有理服人,以情感人。

张仪当时如果听从别人的建议,交更多的朋友,他的成就可比现在大得多。我们也要吸取张仪的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这个世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要学会保持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本书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历史人物的优点缺点一一剖析,值得大家都来阅读。

【第2篇】

这套书是毕阿姨送我的7岁生日礼物。得到之前,我已向往许久,因为从一年级刚上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一直给我们讲这套书里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了,让我爱不释手,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夏商周。再到汉,到唐宋元明清。吴姐姐用一个个故事把历史前后贯通,诙谐风趣,易于理解.

当我看到汉朝那本时,我仿佛看到了爱民如子的汉武帝,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叫汉族。我佩服张骞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他,才有了丝稠之路。

我爱上苏轼的词,也是因为看了这套书,喜欢他的才华,他的幽默风趣。,他和好友的“三白饭”和“三毛饭”,每每想起都让我笑得肚子疼。

这套书让我了解到了朝代的更替。从不强大到强大,从强大变成弱小,从弱小到灭亡,兴旺和弱小都取决于当时统治的君主。就像因为有虚心纳谏的唐太宗,才有了守正不阿的魏征。

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书中那誓死不降,宁愿十九年牧羊的苏武,以死明志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勇气让我佩服不已。读到这些,我明白了吴姐姐的话: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无论身在何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为中国争气!

历史是一面明镜,读历史,使人明智。就像书中唐太宗说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人为一面镜子,可以知道往来兴替的道理,以人为镜,可以自镜中看出自己的得失。

【第3篇】

7岁生日那天,毕阿姨送给我一套书——《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非常高兴。因为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就经常用这本书里的故事教育我们。

自从有了这本书,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刘邦项羽楚汉争霸;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抗击匈奴;从三国之乱到隋唐统一;从两宋衰亡到元朝兴起;从红巾军起义到海瑞罢官,吴姐姐用一个个故事把历史前后贯通起来,形成了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当我读到汉朝部分时,我仿佛看到了爱民如子的汉武帝,驰骋疆场,抗击匈奴。我更佩服张骞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他,才有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丝稠之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当吟诵起这首词,我就想起了苏轼。因为这套书,我又对苏轼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不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幽默风趣。他和好友的“三白饭”和“三毛饭”的故事,每每想起都让我笑得肚子疼。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故事,还让我知晓了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从弱小到强大,从强大变成弱小,再从弱小直至灭亡,几乎每个朝代的兴旺和弱小都取决于当时统治的君主。

这套书中的英雄豪杰更是数不胜数:誓死不降,宁愿十九年牧羊的苏武;心系国家,以死明志的屈原;抗击金兵,精忠报国的岳飞;率领戚家军,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勇气让我佩服不已。每逢读到这些,我就深深懂得吴姐姐的话: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无论身在何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为中国争气!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读《历史三调》有感》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秦朝历史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