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观恋爱的犀牛有感

观恋爱的犀牛有感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一个简单却执着的爱情故事。犀牛天生视力不好,性格偏执,桀骜不逊,对爱情专一,马路是一个动物园里的犀牛饲养员,性格跟犀牛很类似,他爱上了一个刚刚失恋的女孩子明明。这个女人在别人眼里很普通,但是对于马路,她是特别的,是惟一的。他为她做了几乎能做的一切。但是,明明并不爱马路,因为她执着地爱着另一个人。于是,两个人就在如此简单的故事中演绎了人生最让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

在马路眼里,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而在明明眼里,同样有另一个他, 因此她一直残忍、冷酷的对待马路对她的所有付出。两个痴心的人却都遇到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他们用尽全力,做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甚至把自己改变的疯疯颠颠,不再是自己了,真是把人摧残的不像话。每一个人都在受伤,却又在伤害,在绝望的无解的命运中挣扎,偏偏每个人又都是那么执着,好像生活只有一个选项。 所以他们的执着只有过程而没有满意的结果,所以说执着不一定成功,但是不执着一定不会成功。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中心话题仍旧是千古不变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爱上了公司的女职员明明,一往情深,百折不挠。但是明明爱的却是另外一位所谓的艺术家陈飞.也是同样的百折不挠,一往情深。一个俗气的三角恋爱的故事,但是却被剧作家和导演及演员们处理演绎的非常动人。当然中间还夹杂了一系列的其他情节,使整个剧情显得不那么单薄.并且由此生发出一种多层混合的美学效果.

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虽然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邻居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

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冬日里温暖的手套,夏天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甚至包括死亡。我们感到了它的热,那属于年轻的,要炸开的生命力,它以疯狂的决心和热情寻找着。一个试图保持尊严的年轻人对生活骄傲而任性地喊着:“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我决定不忘掉她。”他是如此勇敢,这可能就是“犀牛”经久不衰的原因。

结尾,马路绑架了明明,掏出了图拉的心献给了她,念完了最后的诗作,可是,真遗憾,一切都结束了。马路最终没有获得明明的爱,这个故事没有美好的结局。也就是说马路的执着没有得到最好最理想的结局。但如果马路对自己的爱情不付出任何的努力,别说是明明的心,可能连她的感激和身体上的安慰都得不到。

爱情的执着在剧中被诠释得淋漓精致,就像剧中的一句台词: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有爱情。而爱情中的人又是那么的让人不能自已,一个悲剧的爱情却也那么让人无法忘记,就像马路说的: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马路给了明明一切能给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他如此的勇敢,虽是悲剧但是却能让每个人感动,说实话看的时候我流泪了。

明明拥有这么爱她的人,她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爱。什么东西能让人如此入迷?什么东西能让人付出而不计回报?只有爱情能做到。两位主人的台词如此的华丽,犹如诗歌一样,让人留恋。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廖一梅的才气和文采。剧中的旁观者想法和马路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现实的写照,爱情的悲剧不少见,但是马路的爱情却更让我刻骨铭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爱,如此刻骨铭心。悲剧的爱情,悲剧的心碎,悲剧的感动。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恋爱中的女人》读书笔记


范文一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本能冲动去做事,这样才能体现出绅士风度。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这么做。

她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他在另一个世界全神贯注地走动着。他的存在是那样宁静,就像凝固的空气中的一块空白。

伯基说:真正的肉欲和那种邪恶的精神放纵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只有忘却自我,陷入无知之中,放弃你的意志,你才体会到什么事真正的肉欲。你必须先学会忘却自我,才会得到自我。

他的身体像沼泽之火似的起伏汹涌着向她铺展过来。

他自己船上微弱的灯光在他身后撒下一片温柔的影子。

随着星期天白昼时光的消逝,欧秀拉的生命之血好像慢慢耗尽了。她空虚的心中充斥着深深的失望。她的激情好像因流血过多已经死去,陷入到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之中。她枯坐在那里,感觉比死亡还要难受。

她就一直这么依偎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则轻柔地轻吻着她,吻着她的柔发,她的脸庞和她的耳朵,温柔地,轻逸地,宛如露珠垂滴一般吻着她。然而,耳边这股温暖的气息又使她心烦意乱,拨燃了原有的毁灭性的火焰。她紧紧地依偎在他怀里。伯基觉得他的血液如水银般在往上涌。

婚姻是社会的安排,我是这样认为,但这跟爱的问题无关。

古迪兰说:我相信,情妇要比妻子更加忠诚只因为她是自己的主人,可鲁伯特认为,一对夫妻比别的性质的组合更好,但是好在哪里,他也没法解释。

她那敏感的手指不知不觉地沿着他的大腿在移动,追踪着某种神秘的神秘的生命之流,她发现了某种东西,一种比生命更神奇的东西,在那儿,腹部下面,大腿的尽头,他的生命在很神奇地运动着。在大腿上面有着他的一种十分神奇的存在形式他的生命的本质。

pS:还有本书的第二十三章和第二十四章 大段地关于性爱的描写 我看的书和网上的版本有出入,我认为是我看的书翻译地更好,接下来我会看这本书的英文版,到时候把它贴上来。

范文二

初翻此书,觉得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描述了两对情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向来是不看言情小说的,但这次不知怎么的,看了它的序言后,禁不住往下读,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劳伦斯,一个性格乖张却又坚持主见的人,他被评为20世纪最富独创性、又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

以前从没看过劳伦斯的书,自然也就对他一无所解,只是听朋友偶尔说起过他。现在读完此书,感觉这并不是一部言情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作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此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是杰拉尔德,伯金,古德伦和厄秀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伯金,从他的身上你能察觉到作者的身影,仿佛他就在我的身边,挥之不去,因为他更像一个人我的男友。

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这部小说的。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层层展开。这部小说共分31章,每章的主旨旨在在谈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同人性是尖锐对立的。要么你做杰拉尔德、古德伦式的人,成为人形社会机器,让自己的人性归于泯灭,让社会耀眼的光环时刻照耀着你,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是一片荒芜。当进到真实人性的层次时,便一筹莫展,无能为力,举步维艰;要么就做一个伯金、厄秀拉式的人,做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是不得志而默默无闻的,他们害怕社会,诅咒社会,又想逃离社会,显而易见扮演了弱者的角色。不过他们能从社会范畴中跳出,进到真实个的人性层次。他们最终赢得幸福,尽管虚无飘渺。

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它留给我的不是言情的荒淫无度,而是剖析人性与解救人性的哲学思考。作者劳伦斯忍辱负重想人们苦口婆心地阐释他的人生观,试图挽救人类于水深火热的思想荒原中。然而,他却被人误解,嘲笑,怒骂,甚至冠之以女人的儿子之名,最终在不惑之年郁郁而死。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他那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哀以及举目四望无知己的凄凉。他是可怜的,但也是勇敢的。

前面提到伯金像我的男友,的确。他是一个惯于独来独往的人,不爱交际,但却拥有敏捷的头脑,善辩的思维,睿智的眼神。跟他交谈,你会发现他是一本纯纯粹粹的百科全书。当然在这里且不谈他的智慧,只谈他的人性。

读此书时,我惊奇发现劳伦斯笔下的伯金形象与他竟是惊人的相似,甚至一个语气一个表情都是那么相似,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重要原因。伯金是个很自恋的人,他也是。每当与别人争论,即使他无理,也会拐弯抹角的抠出理来,让你有口难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在别人看来,他是个弱者。独来独往,很少与人交谈,也不热心竞选活动。但是我知道他不是弱者。他是个艺术家,书法家和作家。他画一手富含韵味的画,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浪漫的爱情诗。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好象只有我能理解他,。所以他常常来找我,直到我们成了男女朋友。

我们有个共同点,都安于孤独和宁静。所以在旁人看来,我们不是情侣,最多只能算朋友,因为我们联系甚少。我们相视而笑,因为只有我们才懂我们的爱情,他们不懂。

现在,他走了,去了更广阔的世界开创他的事业写书。而我呢,依旧呆在校园里,过着循环往复的生活。我们偶尔打个电话,发条短信,相互问候一下,并不经常联系。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也都明白,爱情诚然浪漫,但它不能养活我们,只有两人共同努力,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以后才能长久地在一起。

写到这儿,他的音容笑貌不知不觉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又一次想起了他,亲爱的你在远方过得好吗?我很想你,我在这儿很充实。

合上书本,我闭目而思,到底要做哪样的人?这个问题一直激荡在我的脑海中。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如果为了面包,为了名誉而放弃自己的人性,成为社会精良的工具和优美的附属品,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可我宁愿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管别人的无稽之谈。

灰犀牛读书笔记集锦10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犀牛读书笔记”推荐内容。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1

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这是我买的谢尔比的第四个绘本。本书沿用了《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和《一只会开枪的狮子》的画风,用笔简约,线条稚拙而夸张。内容上,本书的“哲理”意味减弱,而趣味性更强,讲的是一只可爱的犀牛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和麻烦,包含许多令人捧腹的细节。5岁的女儿,让我一气儿读了5遍,她听得两眼放光,咯咯直乐。谢尔比大叔带给成人震惊,让人想起“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这句话。谢尔比大叔带给儿童欢笑,他的讲述和角色造型都充满童趣。举两个例子:《失落的一角》中,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圈,上头停了一只蝴蝶,二者相依相偎,其乐融融,配的文字是“有时停下来,让蝴蝶在它身上歇脚”;《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中说到“你有吃不完的东西,它统统帮你报销”,配的图是犀牛正叼着一张只剩下半边的饭桌,不远处,一个坐在餐椅上的小孩举着勺子,错愕地看着眼前的一幕。谢尔比大叔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能让极简单的线条负载极深刻的人生思考,能把“意义”与趣味结合得天衣无缝。他的书受众极广,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况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简单而丰富的快乐……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2

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女邻居,带着复印机味道和柠檬清香的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如同马路的朋友们所说的那样,马路是“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了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然而他的爱情在明明的面前不值一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明明要远赴他乡了,绝望中的马路绑架了明明并且杀死了钟爱的黑犀牛,将它的心作为自己爱情的礼物奉献在明明面前。

前几天看了久闻大名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很感人,哭了几次,唉……

我想应该是有一种精神在里面的,总有人被那种东西打中,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它就像一团火,我不能用理智去看待它评论它分析它,它是年轻时所有的火焰,是荷尔蒙在巅峰状态的爆发,带着强烈的性的意味。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荷尔蒙高涨的要炸开一样,他想献身,想爱一个人或做一个工作,然而就是在这种最热烈的时候却没有出口,不能抒发,不能像烟花一样绽放。他和世界不能融合,自己那么有力却得不到呼应,找不到可以献身的东西,所以迷茫又不肯屈服……这是年轻的必然的过程,编剧如是说。爱情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出口,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对待爱人的方式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寻找与世界的接口。其实“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人要连爱都没爱过。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作者写下杜拉斯的话:“爱情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

正像插曲中唱到的“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个物质,感情、知识、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像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在忙忙碌碌之中我们很难再去真正拥有什么,抓住什么,坚持什么,“空虚郁闷”成了处于忙碌中人们心情的代名词。《恋爱的犀牛》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反对着现代社会这种情感的不沉积与浮躁。在男主角马路的声嘶力竭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那两个字——坚持。

《恋爱的犀牛》是柔弱的:对于所爱的人,我们总是把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微小的细节,作为快乐享受的凭借:“他房间刚换的灯泡,他刚吃完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疼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马路爱上了明明但是明明不爱马路,明明爱着另一个人但是那个人也不爱明明,那就是,爱情上的失落与放弃,这也许是许多人心中的伤疤,会疼痛一生的根源。

看了这部中国话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0大经典话剧之一,感觉到实为经典,等于接受一次爱情的洗礼。我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我们努力追寻的爱情,我们幻想爱情,我们憧憬爱情,可是我们并不关注爱情本身是什么。我们所说的爱情与喜剧、体育和音乐没有不同,只是用来装点美丽的人生。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一种剩余的情感。而我们那多愁善感的心灵呢?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多愁善感的心灵正在走向枯竭。”

我爱你,永远的年轻!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3

童话故事是奇妙的、有趣的,也是富有哲理的。最近,我读了张秋生爷爷写的《小巴掌童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九十九年烦恼和一年快乐》。

在这个故事里,我认识了老犀牛爷爷。他从小习惯就不好,要上学了,找不到书包;要做作业了,找不到笔;到家了,找不到进门的钥匙

老犀牛爷爷总是丢三落四,他就这样烦恼地度过了九十九年。后来,老犀牛爷爷有了一位新邻居,他就是家里干净整洁,做事井然有序的小浣熊。他发现老犀牛爷爷家很乱,于是他帮老犀牛爷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教会了老犀牛爷爷摆放物品的儿歌。老犀牛爷爷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东西而烦恼了,他从来都没觉得生活可以这么轻松、快乐,这一年是老犀牛爷爷生活得最愉快的一年。

其实我也有和老犀牛爷爷非常相似的毛病,比如,有一次我发现我心爱的口风琴不见了,这让我焦急万分,我四处寻找,可是连口风琴的影子都没看到,我又让妈妈用手机在家长群里询问有没有人看到我的口风琴,可是一样也没有着落。这下我更着急了,晚上连觉都没睡好。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寻找,却发现我的口风琴正静静地躺在窗台上,我一把抱起我的口风琴,长出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通过《九十九年烦恼和一年快乐》这个故事和我丢失口风琴这个亲身体验,我明白了物品不能乱放,要物归原处,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现在的我学会把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还学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家务。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向小浣熊学习,坚决不做丢三落四的小犀牛。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就读了《犀牛与犀牛鸟》这个故事。

在圆通山动物园,他们购进了两头犀牛,给予了贵宾级的待遇,但他们仍焦躁不安,直至犀牛鸟的出现。其实,在它们的家乡——非洲时,犀牛与犀牛鸟就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伙伴:犀牛鸟帮助犀牛把藏在皮肉里的蛆虫消灭、吃掉,而犀牛则帮犀牛鸟抵御天敌。

有人认为,大自然是非常冷峻的:猫吃鼠、鹰吃蛇、狼吃羊……其实不然,上面提到的现象叫做共生共栖,这就是大自然温馨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在某些方面,我们要依赖他人,而在另一些方面,我们又可以恩惠与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长处造福于人,那么就能同他人创造一种共生的境界,那么在严酷的生活中活下来、成功的可能性就要比一个人单枪匹马大多了。有时候,1+1=无限大。而且,共生共栖与互相利用的概念是不同的,互相利用是两人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所谓的合作,一旦有利害冲突,变翻脸不认人。

与他人合作,不要互相利用,那被生活淘汰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5

闲来无事,随意拿起了一本叫《牧羊神豹》的书翻翻,看到其中的《犀牛与犀牛鸟》后,我深有感触。故事是这样的:

非洲某国元首访问云南时,赠予圆通山动物园一对犀牛。

圆通山动物园还是头一次得到犀牛,花巨资盖了犀牛馆,大理石围墙,有人工小瀑布,有棕榈树林,有一大片草地……顿顿都吃“家乡菜”;可犀牛们整天闷闷不乐,还经常发“牛脾气”。恰巧,中科院生物所在昆明召开年会,动物园便请这些专家给这对犀牛会诊,专家们给那对犀牛开了个奇怪的药方:犀牛鸟若干。

刚把犀牛鸟鸟笼放在犀牛馆外,犀牛立刻兴奋起来。犀牛鸟也没飞走,而是在树上建起了鸟巢。不久,犀牛食量大增,情绪高昂,脾气也温顺了许多。

人一生可能都在排斥、竞争、共存中度过,犀牛和犀牛鸟的关系实际上是共生共栖关系,而这种关系就像是朋友之间,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但这又不同于你和你的合伙人,各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维持这种关系,这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友谊”是脆弱的,随时都可能毁灭。1+1,在某种时候,它的答案可能等于无限大。那是在什么时候呢?在我们真正能够先替对方着想的时候:我的朋友在学习上有困难时我会帮助他,相同,当我在别的方面遇到困难时,朋友也会帮助我的。这样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加深了友谊,还使双方受益。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6

灰犀牛是什么意思——《灰犀牛》读后感1500字:

灰犀牛事件,灰犀牛是什么意思?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文:左彧。《灰犀牛》的作者是米歇尔.沃克,一位当代杰出的女性思想家、古根海姆学者奖的获得者。不少的书评说这本书偏重说教、文风教条,感觉作者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顶层设计者。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将我这本书的主题形容为灰犀牛,就十分的形象生动。仅仅这个命名,就让许多读者非常容易的接受了书中所说的观点。

书中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咱们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当你在非洲大草原上,远远的看见了一只稀有、强壮而又呆萌的灰犀牛向自己跑来。可你认为它距离你还很远,甚至根本就没冲着你来,不存在危险。反而是强烈的好奇心让你呆在原地,希望能把它看得更清楚一些。当灰犀牛由远及近时,你还盘算着还是先看看清楚吧,它可能一会就回停下来;很快灰犀牛离你近在咫尺,它的庞大和暴躁完全镇住了你,你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原地石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你已经被灰犀牛无情撞翻、碾压!

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在我看来“灰犀牛事件”就是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至关重要的危机或彻底改变生活的趋势。它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发生的前奏现象也是显著的。

然而,大多数的人们面临“灰犀牛事件”时的表现却正如我们上面描述的场景一样:否认事实、得过且过、犹豫不决、惊慌不已、茫然失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面临过“灰犀牛事件”,不是吗?

记得自己念书的时候吗?平时跳课、走神,大考之前焦急的“临时抱佛脚”、成绩下来后的追悔莫及。这就是典型的面对“灰犀牛事件”的普遍表现(当然,当年是学霸的同学就不要对号入座了)。可能,这个例子太肤浅、过于教条了,我们来说说当下工作中的现实例子吧。

我们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环境、物质条件的提升是举世瞩目的,但我们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各行各业由于科技、需求和政策的发展,在越来越快的发生变化。那种一成不变、单纯稳定的上班直至退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非但如此,而且我们面对的挑战将愈加巨大,甚至一不小心就会失业、破产,穷困潦倒。

就说说时下万众瞩目的房产行业吧。用区区几千万、凭借金融杠杆拿地、利用他方垫资修建开发以获得数以亿计利润的时代结束了。土地稀缺、杠杆消退、资本介入、竞争惨烈、政策改变等等行业变化的趋势,正如一头噗呲噗呲喘着粗气、飞快向我们冲来的灰犀牛!现在的房产行业要么听凭资本市场的驱使,具备强大的管理能力,进行几近非人的高周转、大规模开发;要么向下一级或者更细分的市场推进做到小而专,谋求生存;要么实现转型,开拓满足居住需求的综合运营;要么得过且过,继续进行套利式的开发,直至现金断流、将沉淀的物业变现.....当别人都用羡慕的语气讨论时下房价疯涨的时候,业内的精英们却是空前紧张、如履薄冰!

可还有不少的从业者还浑浑噩噩地不以为然:专业不精、办事拖沓,还沉醉于自己有一张资质、尚且从业于这个暴利行业,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还在相信:“公主和王子结为夫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那是童话呀!你可是生活在现实的成人世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然而,挑战和变化也是机遇,恰当应对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发展。如何恰当应对?本书作者也给出了攻略:首先,扩大眼界、保持警惕及早的发现危机或变化,这是应对的前提条件;其次,承认危机或趋势的危险性,不要掉以轻心;然后要准确的定义事件的性质、分清楚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不要静立观望、只要有条件就立刻行动;不要浪费挑战或变化,那更是向好发展的良机!

正如作者用灰犀牛来生动形容这些危机和变化一样,只要恰当的应对,你就能享受到欣赏灰犀牛——这个稀有而呆萌的庞然大物——而带来的无比快乐。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7

犀牛是珍贵的热带巨兽,约长5米,高约2米,重达三吨,鼻子上长着一长一短的锐角,模样丑陋,但丑得很可爱。

云南的圆通动物园的犀牛馆有一对黑犀牛,犀牛馆里布置的很舒适,有小瀑布,有棕榈树林,有一大片草地,有可口的热带树叶,还有一个犀牛最喜欢的大泥潭,真是贵宾级的待遇啊。

可这对黑犀牛整天闷闷不乐的,吃得很少,吃完了就是泡在泥潭里不出来。动物园里请来了专家给它们会诊,专家们开了一个奇怪的处方:犀牛鸟若干只。

动物园立刻购买了三十多只犀牛鸟。一到犀牛馆打开鸟笼,这些鸟就飞到犀牛的身上又啄又抓的`。原来犀牛的皮肤里有蛆虫,使得犀牛又痛又痒的,把犀牛折磨得寝食难安。而这些犀牛鸟专门吃犀牛皮肤里的蛆虫,帮犀牛清洁皮肤卫生。在野外这些犀牛鸟还可以为犀牛报警,防备食肉动物。

它们这种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蚂蚁和蚁虫就是一对大家十分熟悉的共生伙伴,蚂蚁酷爱蚁虫分泌出来的甜汁液,而蚁虫遇到了天敌,蚂蚁会用全力保护蚜虫的安全,下雨刮风时,蚂蚁会把蚜虫背回自己的巢穴,不让蚜虫被雨淋湿。

共生共栖,就是共存共荣,互惠互利。意味着:因为有了你,我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美好;因为有了我,你的日子将过得更加美丽多彩,所以我们要互帮互助。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8

来看看书评吧,水平和黑天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蹭热点的作品。自从金融工作会议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用“灰犀牛”概念之后,这个动物名词连带米歇尔·渥克的这本书在中国火了。早已看到有人把《灰犀牛》和塔勒布的《黑天鹅》相提并论,已然猜到这种热点型概念无法避免的谬论肆虐。但是,即使渥克在书中一再援引“黑天鹅理论”,也不能阻止乌合之众对两个概念的混淆——这就是市场、这就是舆论界。

首先,塔勒布是一个衍生品交易员出生的哲学家、渥克则是一个记者出生的理论实践家,应当讲两者生存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塔勒布最终选择了学校,渥克则仍然是一个活跃于世界各个论坛的活动家(记者的本性)。以我的陈见,对新闻从业者构建的整体行为动机是非常反感的,不是道德层面,而是思维模式方面。不过,从渥克本书的影响力,或者仅仅是本书被援引后的国内的反应来看,让社会一部分人冷静地从理论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应当记为贡献。愿意了解学术,理性思考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更不要说读社科类书籍的群体了。

黑天鹅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我们从本质上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知道未知的未知。这是一个完整逻辑,而不是一个开放逻辑,但是渥克试图以灰犀牛的比喻来证明,除黑天鹅之外存在另一种状态——视而不见、抵触已知。他列举了很多个例,比如,阿根廷与希腊的债务危机、戴纳基(Dynegy)在安然事件中的风控表现。他的核心观点在于,我们可以看见大概率下的危机、但是却缺乏应对危机的勇气。我理解其全书试图解释并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有必要克服拖延症”。这是行为学范畴的理论,和黑天鹅企图探讨的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塔勒布对大概率事件有过哲学性的阐述:如果我们可以预见到事情的发生,那么事情已然发生。对于可以预见的事件,就不再属于黑天鹅事件,因此塔勒布称其为灰天鹅,十分怀疑这就是渥克想到灰犀牛的灵感来源。

虽然我对灰犀牛概念的批判性跃然纸上,但不代表我认为灰犀牛揭示的行为学特征不够重要。拖延症的本质在于人类具有改变行为习惯的惰性,行为学家以人类进化史为依据:如果我们人类没办法从经验中吸取教训,那么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成为现在高度文明的模样。假设在原始森林,人类依然需要依靠打猎为生,那么对于危机的躲避意识,那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可能在看到一头雄狮的时候,再去思考:这是一头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吗?他会把我选做目标吗?我应该立即拔腿就跑吗?人类的动物本性会让我们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坐以待毙,即使结果证明逃跑并没有必要也好于丧命狮口的微小可能性。这一论述来自于另一个记者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决断两秒间》,这本书从一开始的热销变成了现在批判多于褒奖的教材。

渥克口中的灰犀牛事件来源于这样一种惰性:一个试图拍摄即将灭绝的灰犀牛爱好者无限靠近犀牛却忘记了所有危险警告,直到危机的发生。回忆一下我国的动物园事件吧,走下车门的母女忘记了老虎危险性的存在,我们人类告别原始社会实在太久了,也因此用灰犀牛事件来描述现在的人类社会显得十分贴切。如果你看过《地球家园》这部惊世骇俗的纪录片,你一定会惊讶于动物生存与择偶时的态度,评判标准是简单而粗暴的,西方社会称其为“丛林法则”,而人类行为则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以人类在地球获得的统治地位来看,显然是有必要的。

渥克的灰犀牛现象拥有足够的解释力把拖延症问题延展为社会问题吗?我们可以通过克服拖延症问题来使人类社会进化吗?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犯的错误都是因为“我们本应该面对,却选择回避的问题吗?”恐怕并不这么简单。

抵触和否认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惰性,当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没有人是因为懒惰而损失的,实际上最懒惰的那个人——沃伦·巴菲特,在经济危机中大赚了一笔。以《灰犀牛》中戴纳基公司在安然事件的风控为例,作者认为风控经理运用了灰犀牛原理,提前给出了防范措施——一项资产抵押,使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安然事件必然会发生吗?或者说,如果我们退回到安然倒闭前的某一时间点,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倒闭吗?它的路径是唯一的吗?这才是黑天鹅提出来的哲学问题。

有人认为(包括渥克),如果安然的财务已经显现出很明显的问题,预见其倒闭当然是可以的。我不否认,因为“如果我们可以预见到事情的发生,那么事情(在哲学层面)其实已经发生了。”难道不是这样吗?预见到缺陷的存在,已经足以改变问题的性质,黑天鹅和灰犀牛在事件定性上,根本就是两个问题。乐视事件的爆发,事后诸葛者众,在事先给予预判的又有多少?实际上,最伟大的交易者索罗斯在做空英镑之前,唯一具有的有利条件也仅仅是小概率的存在,承认小概率存在已经是黑天鹅的全部。而小概率交易者最大的认知在于:“小概率事件一旦爆发,其结果往往是巨大的。”这个巨大可以是毁灭性的、也就可以是建设性的。日本人偶尔发现了人造珍珠,却毁灭了整个波斯的珠宝产业,那么珍珠的发明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如果可再生能源替代了石油、可燃冰替代了天然气,那么阿拉伯经济的崩塌是可预见的还是不可预见的呢?

结论:所谓大概率事件的惰性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多,恰恰是其中的不可预知性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当然,《灰犀牛》这本书也存在理论贡献,亦即:如果预防付出的成本远小于糟糕的结果,那么经常的付出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选项。书中是这么说的:“如果经常加机油可以确保发动机不会轻易损坏,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花钱去大修发动机。”

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我总觉得:发动机的损坏大概率不是因为你忘了换机油(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不换机油,那就可以大概率预见发动机会损坏),而是因为,在某个不该大踩油门的时刻,你却踩过了头。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9

对于孟京辉的戏剧早有耳闻,而且常常被冠于“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之名。周末应朋友之邀看了正在上演的《恋爱的犀牛》,看过之后备感失望。导演想揭示执着与坚持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生命、爱情或是事业莫不如是,甚至还扮演起上帝的角色给守此信念的人带来好运。

如此主题并无不妥,就看如何建构这个故事,对主题进行挖掘和演绎。遗憾的是导演对社会的认知过于表面和粗浅,带来的是内容的杂乱和结构的松散,对主题的演绎缺乏深度的支持。插科打诨似的无厘头表演内容,除了说明该戏的社会背景外,能够支持导演这么做和选择的恐怕也就是商业因素了,作品深刻不深刻不重要,让大家傻乐一下,钱收回来就好。

说起“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从这个戏中看不出有什么能体现出先锋的概念。也许这个标签也不是孟京辉自己要的,是别人硬给他贴上的。戏中看到的是过多的手法和技巧,缺乏一个大的理念来统一整个戏的方向和灵魂。想到了电影镜头在戏剧中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表演的场地与空间、沉浸式地表演体验,男主人公与犀牛符号化般地隐喻等等,可这些只是手段而已,而且国外很多年前就在玩这些了,如果这也叫“先锋”的话,那在我们这里就真不知谁是傻子了。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导演对性交这个话题很是热衷,借着戏剧舞台自己过瘾的同时,也让有点文化的小资们在这个貌似高雅的殿堂里听到自己心里久违的放纵。同乐,同乐!

我国与西方的戏剧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戏剧工作者的努力都是要多加支持和鼓励的。加油吧!我相信孟京辉们的努力工作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灰犀牛读书笔记 篇10

周末下午在家,我阅读了一篇让人心情沉重的文章———《探寻最后的犀牛》。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地球上犀牛的艰难处境,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1970年,地球上的黑犀牛的数量可达65000头,然而,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它们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急剧减少,如今已不足5000头。而那些盗猎者,仍然在疯狂地捕杀它们。更令人伤心的是,全世界的东北白犀牛数量屈指可数。

读着这些数据,我十分心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怎么能这样无情地杀害它们呢?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动物朋友赖以生存的空间啊。如果再不去关心保护这些动植物,以后我们就只能看看它们的图片了,那地球将是多么无聊孤寂的星球啊!

小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尤其爱看有趣的猴子动物表演。长大了,我不再去观看了,因为我渐渐明白,观众的一声声欢笑,都是它们的一遍遍痛苦的训练换来的。如果小动物们表现得不好,还将受到训练员皮鞭的抽打。它们是多么痛恨我们这些观众,它们是多么向往自由和安宁啊!

假期妈妈带我去甘肃鸣沙山旅游,景区有项最热门的骑骆驼项目,可我丝毫没有参与的兴趣,我觉得骆驼们太可怜了,望着那长长的骆驼队伍,它们每天要载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大漠里从早到晚、勤勤恳恳地行走,有的骆驼甚至累得趴到在地。它们内心一定在控诉:难道你们就不能让我们多休息一会吗?

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球离不开这些动物朋友。为了犀牛不再哭泣,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给予它们更多的保护和关爱吧!

《做卓越的的教师》读后感


《做卓越的的教师》读后感

《做卓越的的教师》,一听书目就知道这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那么吸引,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子告诉我们怎样才是幸福的教师,如何成为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做着一样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等等,难免有些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将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失败,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以下是我对幸福教师的一些理解:

教师特有的幸福感,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得到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感,那么所产生的幸福是无以比较的。这种幸福感不会因为教师的收入、劳动工作量与其他社会职业的比较而改变。这种幸福也与其他的幸福一样,也只有经历过这种生涯的人才能有同感,至于别人——没有这种生涯或虽然有这种生涯而没有实际感悟的人,他即使不理解,又有何妨?毕竟幸福是自己的事,是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的事。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再见”,一天的工作所带来的疲劳感会一下子消失不见,然后又幸福地踏上回家的路上,师生的问候,简短却有甜甜的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当收到学生的来信时,“老师你最近工作辛苦吗,身体还好吗.......”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虽然来信不多,但读信的感觉却有一些甜甜的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当学生来探望我时,“老师你好,我放假了,来看看你,最近还好吧.....”学生的看望,我心里有一些甜甜的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当我正走路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给我打招呼,我抬头一看,只是觉得他有些面熟而实在又想不起他究竟是谁的时候,他说是我的学生,哪一届哪一班,再拉上一会他还能说到在哪节课上我讲到了某个问题,而他现在还记忆犹新,并且还对他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则充溢着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我们感到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首先要在一个普通人的层面上善待自己,过好日子,成就自我,而后才有资格去做一名好教师。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有理由也应当理直气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

校园是学生幸福的乐园,也是教师幸福的乐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责任感。
自从上五年级后,在学习上督促的比原来多了很多,在写作业的问题上,还是会经常和孩子发生一些冲突。作为父母,我确实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太多的顾虑,从小看着长大,明白他是个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很好的孩子,对于学习来讲,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唯一让我和爸爸觉得头痛的就是每天回家写作业战线拉得太长。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制力一直是我特别要求的,虽然这学期在时间意识上有了些进步,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读完《父母的格局》后,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太小了,对孩子关心和关注的内容远远不够。

《父母的格局》第一次让我明白,孩子不单是要学习好,而且要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上特别塑造。兴趣爱好可以引领一个人自主自愿的参与并付出,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等等。

“第三种力量”这个概念是第一次从这本书接触到,它包含但不仅仅限于亲情和友情,诠释了爱的力量,点出了除了父母之爱之外的各种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榜样、一本好书、一个号召、甚至是一个小宠物、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唤起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方向感,甚至是信仰。“自我醒悟”是一个人的第三种力量;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辅导员;汇集榜样的优点与长处,用他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理念让我联想到了学校每年冬天的衣物捐赠活动。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组织“根与芽”,他们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保问题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热爱环境就是热爱自己。一旦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热情,甚至置入梦想的版图,成为孩子追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允许犯错”这个说法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如果长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插入一些犯错的过程,希望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错误。这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个痛点,明明知道是一个错误却没办法阻止或改变的时候,要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错误中摸索、挣扎、成长。那么,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做主,让他们在学习承担后果的同时学习对自己负责。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苦甜自担,那就暂时没有独立自由可言。

“闲暇时间”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比如篮球、足球、网球各种球类运动或游泳、轮滑、爬山、击剑、美术、音乐以及各种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课外阅读、创意写作、家庭活动等等,它们能磨练一个孩子的意志力,提升融入集体的速度,学会大胆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愿望,找到生活的乐趣,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五项重要的认知领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所以,闲暇时间的安排是不可忽视的成长因素。

下面是对我很有触动的几句话,

“我是谁?我对谁负有责任?我要感恩和尊重的人是谁?”;

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做他人的榜样,用别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磨练,能在失败时有能力自我疗伤,然后重新出发。

作为父母,要学习和调整的内容很多,跟孩子一起成长,多努力吧。

非常感谢老师和学校的用心良苦,谢谢给我这种不懂得怎么更好的做父母的人提供书籍和学习的机会,希望翰林小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喜欢《《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恋爱的犀牛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