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

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

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大山深处的保尔》观后感

今天我们去看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

故事发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里。村里唯一的老师为救一位学生,不幸双腿残疾。但是老师凭着自己的毅力,学会了用拐杖,并坚持上课。他为了学生们,好几次与死神面对面,可连死神也敌不过他。大家都被他这种献身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动了

我不由得想起我得老师。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分析课文、卷子。一分析就是两节课。为了是我们成绩提高,嗓子一定沙哑了,腿一定累了。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课后,老师为我们批改作业。一改就是60多本。老师在生病时,为了不为了不耽误我们学习的效率,老师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我心酸极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看完了这不电影,我惭愧不已,这位老师身体残疾了,还不放弃,而我,暑假里,我去游泳,结果学了3天,我还不会飘,每天还在水里打哆嗦。我就想放弃。看完了这不电影,我学会了:不要轻易放弃。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张学成仅仅完成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后代的应尽职责;

作为一名骑着毛驴走学校、拄着双拐上讲台的残疾教师,他则以他坚强的信念为众多

残疾人挑战命运、战胜困难树立了精神榜样;作为教师和残疾人的优秀代表,三十五

年如一日,张学成所感动的,是每一个走近他身边的人,了解他事迹的人,听过他故

事的人,握住他双手的人,能叫得上张学成这个名字的人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大山深处的保尔 》观后感600字


 《大山深处的保尔 》观后感600字

这一天,老师发给我们电影票,让我们去看电影,我观看了《大山深处的保尔》,心里真不是滋味,有几次忍不住哭了起来。这部影片主要上演了在一个大山深处,一个穷困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张老师在他妈妈陪伴下,在三十年的艰苦岁月中,用自己的青春教育了很多孩子的故事。

其中,我觉得精彩的片段是:一天,孩子们带了蓝球,张老师就拿出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投篮圈,用它安在了教室旁边的土墙上并且教同学们怎么打篮球。上课了,张老师敲了一下钟,同学们就到了教室里,纷纷坐下,张老师拿着粉笔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教同学这篇课文怎么读。下课了,同学们在山上玩,忽然,一位同学哭着跑过来,对张老师说:不好了,张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滑山坡不下心挂到树枝上了!不好!张老师焦急的说了一声,飞快地向哪里赶去,到了那里,张老师安慰那个同学说:没事,老师把你拉上来!说着,就把手伸到那个同学的面前,可是那个同学抓不着老师的手,老师只好下去拉,终于把那个同学拉了上来,可是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张老师的腿部落地,自己的两条空落的双腿瘫痪,完全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坚强地拿起了拐杖走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学会了走路,来继续他的教育工作。一天,下大雨了,并且还是暴雨,张老师不放心教室里,生怕课桌上的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淋了,他正在检查教室,忽然,教室倒塌了,压到张老师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后来导致双腿溃烂,但是张老师仍然坚持着教书,张老师那坚强和大爱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直到有一天,张老师被欢送到北京,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模范老师。

我看到这些,心理激动极了,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我为他感到自豪,我心里由衷地钦佩他。他真不愧为 大山深处的保尔!

相比之下,再看看周围的人,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因此而感动竟然还笑了,他们却不以为然。再想想我自己真有些羞愧感,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优裕的环境下,却不知道好好珍惜,学习不怎么努力还想挑吃挑穿,有时受了点小委屈就耍脾气。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的感触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张老师他那可贵的精神,刻苦的学习,争做国家的有用之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我们的老师和父母的恩情,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一班

观《大山女人》有感


《大山女人》观后感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这一部片子融入的东西太多太多,也贴近我这么多年来的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山女人,男人失踪在外,出去寻找音讯,钱被偷,背着孩子走了半个多月才回来。面对此种处境,毅然不放弃生活,用伟大的母爱呵护着这被世俗所歧视抛弃的家庭,真真切切。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人,到这里更多的是心软,心酸,心寒,眼泪真的不值几个钱。更多的人说弟子规能启发一个人,不过真正的弟子规在自己的内心里,在父亲离开我们的这十八年里所有的经历。这才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学不完的弟子规。真心想对母亲说一声孩儿不孝,让你受了那么多苦。

母爱是伟大的,我不允许任何人亵渎,任何人侵犯。

很多人为了所谓的成就,所谓的荣耀,所谓的感情,不惜一切代价,不折手段,磨灭人世间亲情。最终达到目的,不过等到醒悟已经后悔莫及,更者待到死去也无法懂得。

哪怕放弃一切,哪怕生命也不要辜负一个视你如命的女人。失去了就永远的失去了!

不论高低贵贱,不论职位高低,母爱已经超越世俗,超越了人生的真谛。父爱是山,母爱是水,没有了山的坚强,水不但要呵护并且还要做到滴水穿石的顽强。

全力支持巧家农民原创电影产业,不为别的,就冲着感动二字!不管你制片的盈利与盈亏,也不管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其实说到底这不过是制片跟国家在演一场双赢的博弈论。

观《大山里的孩子》有感400字


观《大山里的孩子》有感
山东省曲阜市曲师大附小五(1)班 李思萱

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了维持生计外出打工,而小小的他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弟弟妹妹留守家中。他们要上学,要干家务,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们,就是我国中西部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
我刚看完的《大山里的孩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山区里两个小伙伴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而想尽各种办法买手机的事。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眼泪。他们是那么乖巧、懂事,他们需要一个完整、温暖的家。吃再多的苦,他们也不怕,他们只要爸爸妈妈能陪在身边!看看现在的我们,和他们相比,是多么幸福呀!我们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陪伴,在城市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山区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的主人,在父母不家时承担着父母的责任。而我们呢,好像在蜜罐里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还经常挑三拣四。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有一种去帮帮留守儿童的热切想法。我可以捐款捐物,哪怕只是一元钱,只是一个小小的笔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去帮助建设贫困山区。我多么希望能在西部山区开设更多工厂,增加一些工作岗位,让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出远门就能找到活干。我也可以和山区的小伙伴交朋友,让山区的孩子不再感到孤单。
关爱留守儿童,正成为人们谈论越来越多的话题。但是,关爱留守儿童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要行动起来!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存美于灵魂深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存美于灵魂深处

我十分仰慕作家的伟大,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浩如烟海,著名作家的成就常常令我高山仰止。最近因为《铁梨花》、《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影视片让我认识了走近了旅美美女作家严歌苓。她的经历和成就令我肃然起敬!我母亲姓严,我出生和成长的那个村庄叫严垸村,百分之九十五的父老乡亲都姓严,因此我现在牵强附会的特别关注严歌苓。为严大作家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歌姿优雅喜见君,苓傍松根情意深,漂洋过海留美誉,文章千古动人心。我想尝试写写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见笑了。

我摇摇晃晃迷失在都市的霓虹里,找不到回家的路。

红色的休闲西服裹着我还算健康的中年躯体,掩饰不住激动跳跃的心绪。手捧一束蓝色妖姬,我喝下了太多的情人的眼泪,醉眼迷离中仿佛依稀,我牵着歌苓的手游曳在1937年冬季硝烟弥漫的南京街头与秦淮河边一起找寻汉奸与妓女的藏身之处。秦淮河的传说与南京一样古老而美丽,却被日寇的铁蹄践踏得支离破碎。

今夜,我注定了要失眠,因了美艳炫目的金陵十三钗。

玉墨十三岁被继父强奸,命运安排她与姐妹们一起委身在翠喜楼,在满目疮痍的的山河中涂脂抹粉、搔首弄姿,奉献出丰腴的躯体,琵琶声歌佯颜欢笑以满足强势饥渴者的肉欲,任人污秽。妓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又唱后庭花。她们亦自觉为人所不齿。他们自知自己没有未来。然而她们求生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教堂的地窖是她们理想的避难所。她们只顾及自身的安全,压根就没把书娟她们放在眼里。

然而,人世间最质朴的情感最真切的爱恨往往隐匿在灵魂的最深处伺机而动。

John本不是神父(priest),因为战乱的地方更有尸体化妆的市场能更好地体现一位殡葬化妆师的价值而来,又因为要躲避枪林弹雨才进了教堂这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方。越是苦难的地方,越是他快乐的职场。因为怜爱因为伤心因为仁慈,命运安排他必须行驶神父的职责而有所担当。不是白求恩,甚是白求恩。身处异国他乡、身临残酷的战阵,面对孤苦的孩子、目睹人世的悲哀,他心何以安、情何以堪!他为孩子们也为妓女们祈祷。他要伸出援手拯救生灵于水火。

书娟的父亲是汉奸是败类是走狗,令爱国学生们包括书娟切齿痛恨。他向约翰表白:他没有能力拯救国家,没有能力拯救人民,他只能拯救自己。他爱自己的女儿胜过爱这世界上的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去放弃。这是天下父亲的本能。在最紧要的关头,看懂了约翰的眼神里闪耀的智慧。他咬紧牙关没说出真像,结果是横尸街头死得其所。约翰遗憾自己在仓促间来不及掩埋汉奸的尸体。

蒲生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弟弟,他的悲惨身世不啻雨果描写的冉阿让。他就要死了,因为这场残酷的战争。他死在了妓女们的藏身处。妓女豆蔻要用四弦琵琶为她的小老乡弹奏美妙的音乐以抚慰小兄弟心中的伤痕,她毅然决然的要返回翠喜楼取出琴弦。这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多么哀怨多么凄美多么动人啊!妓女香兰阿娜妖艳,因为要寻找丢失的翡翠耳坠与豆蔻结伴冒死返回翠喜露,却遭遇惨不忍睹的轮奸与杀戮,令人振奋的是,豆蔻在被日寇施暴时她拼尽全力咬伤了鬼子的耳朵以泄心中的愤怒。柔弱的妓女也有内心的强大。

因为日军为占领南京需要教堂里的女学生献歌助兴,约翰及孩子们的压力无以遁形,惶惶不可终日,学生书娟们的选择是坠楼而亡以身殉国。在这紧要关头,不容有太多的犹豫和彷徨,妓女玉墨们没有沉沦没有沉默,大家一起同仇敌忾,心中燃烧起熊熊的烈焰。玉墨们要用伟大的壮举赴汤蹈火,替换学生们就是留存未来的希望,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她们救下了即将跳楼的孩子们,主动要求替换她们深入虎穴、拼死一搏。此刻,她们人性的光辉达到了极致!约翰要用高超的化妆技巧作出义举不辱神父的使命与职责,体现的是一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当玉墨们化成学生装并暗藏利器慷慨激昂的时候,谁能谁忍心用妓女来衡量和考量她们的人格魅力与生存价值呢?!

人之初、性本善。汉奸也好,妓女也罢。神父也好,学生也罢。在国难当头、生灵涂炭,饱受战乱、哀鸿片野的时刻,都有难能可贵的表现。这是存乎于人们灵魂深处的美的力量的展示。

电影《金陵十三钗》,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利用唯美的画面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淋漓尽致。较好地诠释和展示了存美于灵魂深处的东西。

一阵寒风吹来,我打了个冷颤,忽然不见了歌苓的身影。我站在了1938年的门坎,依偎在秦淮河的残肢败柳下将手中的蓝色妖姬天女散花般使劲的抛向河心去慰藉玉墨们。抗战还在继续!还在继续!

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纪录片地层深处观后感:深处的心灵


《地层深处》是一部由宋占涛导演的纪录片,从深层次探寻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11月9日,著名导演宋占涛的真实电影《地层深处》在全国公映。其中一张电影海报深深打动了我。那是在地层深处,几个挖煤工在煤道上作业 。煤道有47度,闪着不均匀的光。我以为是从井口透下来的,细看才知那是挖煤工头上戴着的照明灯发出的光。

我突然想到,他们前往地层深处,谁抵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宋占涛导演选的是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孙庄煤矿。孙庄煤矿是个大工程,这意味着无论从管理、设备、技术等方面都相对较好。全片没有动用一个专业演员,多数说的是方言,不看字幕,怕是听不懂。但这才是他们。

他们是一群采煤工,是地下作业中最辛苦的工种。每天,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诵读安全誓言,然后排队进入矿井电梯。一趟矿井电梯能载十多个人,他们基本面对面站成两排,像出征的士兵。排队进梯,有序出梯。从井口到井底的那长长的通道,明明是向上的视角,却恍惚是在穿越平行的隧道。只是越走,离洞口越远,而不是越近。他们管下井作业叫入坑,管出井叫出坑。他们才是真正诠释了那句给自己挖坑吧?但这坑值得,必须有人跳。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煤炭用来发电。想想我们黑夜中依然能见的光明吧,能否从光的这头看到黑不见五指的地层深处的那头?

他们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但并不觉得自己伟大。对他们而言,这是在谋生。为家庭谋生存,远胜过其它一切堂而皇之的社会责任。他们不需要这样的冠冕,他们需要的是家庭稳定,人身安全,还有血脉相承。

小曹的媳妇因为一千块钱和自己冷战而心情糟糕,班长周秀志不住劝解,因为坏心情会对作业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安全,还有矿工兄弟们的安全,每一个矿工身后都是一个家庭,那里有等候他们每一次平安归去的家人。

片子并不有意拔高他们的形像,相反,将他们的不安、犹豫、退缩都一一呈现。一个矿工兄弟贾成林因为意外丧生于绞轮,导演也没有刻意营造悲伤的气氛。在他们工作之余经常小聚的文辉饭店里,周秀志、小曹和另一个兄弟喝着酒感叹,吃点喝点算了。这一句就够了,胜过再哀痛的哭声。

豫剧《酒洒相思地》在贾成林家的村子里上演,演员泪流满面,唱的是老母亲的心肠,大概为的是突然逝去的生命。班长周秀志对着贾成林的遗像说:我做过你班长,没照顾好你,对不起。祝你在天堂有个好生活。

一边在张罗着丧礼的各项事宜,一边有人在唱着《等你一万年》。这首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歌曲,在这里仍是他们的主打歌,流行曲。唱得不合时宜的这首歌催生了我蓄久的眼泪。一万年,是不是相当于永生。

生命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对命运的无从掌握。只有放弃对生命的掌管,才会愿意让外力进入自己的心灵,愿意相信命运的主宰不在己身,而在上帝。当他们在教堂唱着《中国的早晨五点钟》为所有工人祷告的时候,我想,美好的信会救了他们永生,哪怕今生不可避免地总与死荫的幽谷相伴。

遗憾的很,这样一部用心甚过众多商业电影的片子,在杭州这座城市,仅在一个电影院上映两天,每天只有一场。我只好以笔记之,让人知道它,然后离地层深处的他们的心灵深处,近一点点。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300字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

昨晚,爸爸妈妈陪我一起看了电影《大山里的孩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赵老师知道后借给他们手机打电话。二丫抢着要打,哥哥大壮劝她最后再打。可是,打到他们两个这里正好欠费了。二丫为此很生气,于是大壮就想自己去买一部手机。大壮喊了小宝和刘根来凑钱,可连一百元都没凑够。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决定去挖药材赚钱,然后拿到路上去卖;药材太少,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挖。钱总算是凑够了,可赵老师在这时突然病了。
为了救老师,孩子们救把买手机的钱给赵老师治病,但是却不够,他们只好上街乞讨。孩子们的事被报道后,感动了社会,医院也决定给赵老师免去治疗费,并退给孩子们买手机的钱。电影的最后,希望小学建成了,孩子们也如愿以偿的买上了手机。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落下了眼泪:当孩子们因为能够给父母打电话而高兴的时候;当二丫追着即将走的妈妈想留住她的时候,当赵老师病了孩子们为赵老师乞讨的时候留守儿童的愿望并不是可以荣华富贵,而是亲人都在身边,可以好好的上学啊。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天天可以高高兴兴的坐着车上学,想要什么节要什么,这正是留守儿童梦寐以求的啊!
可我们竟然还不知足,整天嫌这个不好嫌那个不好,还厌烦作业太多。想到这儿,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一)

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大山里的孩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赵老师知道后借给他们手机打电话。二丫抢着要打,哥哥大壮劝她最后再打。可是,打到他们两个这里正好欠费了。二丫为此很生气,于是大壮就想自己去买一部手机。大壮喊了小宝和刘根来凑钱,可连一百元都没凑够。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决定去挖药材赚钱,然后拿到路上去卖;药材太少,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挖。钱总算是凑够了,可赵老师在这时突然病了。

为了救老师,孩子们救把买手机的钱给赵老师治病,但是却不够,他们只好上街乞讨。孩子们的事被报道后,感动了社会,医院也决定给赵老师免去治疗费,并退给孩子们买手机的钱。电影的最后,希望小学建成了,孩子们也如愿以偿的买上了手机。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落下了眼泪:当孩子们因为能够给父母打电话而高兴的时候;当二丫追着即将走的妈妈想留住她的时候,当赵老师病了孩子们为赵老师乞讨的时候……留守儿童的愿望并不是可以荣华富贵,而是亲人都在身边,可以好好的上学啊。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天天可以高高兴兴的坐着车上学,想要什么节要什么,这正是留守儿童梦寐以求的啊!

可我们竟然还不知足,整天嫌这个不好嫌那个不好,还讨厌上学、不想上学,甚至逃学。想到这儿,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二)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件让我感动不已的事。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那是一个发生在大山里的事,那里的孩子们家境贫寒。他们没有充足的学习用具,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操场,更没有电脑。能有间教室可以让孩子们读书,孩子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那些孩子连篮球场,足球场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那里的孩子是多么的艰苦啊!还有,那里的孩子在跳绳的时候,都必须把鞋给脱下来再继续跳绳。为什么呢?你们会想那一定是他们的习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他们没钱买鞋,所以不舍得把鞋弄坏,就脱下来了。

看后,我就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大家同是小学生,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而且,我们的学习条件还比他们好一百倍,一千倍啊。可是他们不但不埋怨自己的学习条件差,还不断地努力学习。相反,我们呢?我们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却不好好珍惜啊。

相比起来,我们就算条件再优越,也还比不上那些山里的孩子啊!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条件比我们的恶劣,那么我们根本就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我真的很佩服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珍惜自已现在的学习生活,做一个好学生。

《海蒂》观后感:大山里的天使


《海蒂》:大山里的天使
文/胡萍
在美丽的阿尔姆山上,可爱快乐的海蒂像一头纯白无瑕的小羊在蓝天下茁壮成长着。虽然父母早早离开了她,但是天性开朗乐观的小海蒂所到之处都能感染到身边的一片人,她将自己对大自然、对朋友、对长辈、对小动物的爱牢牢地锁定在嘴角上、在举手投足间、在一词一句中,在回眸一笑里,感染着每一个人,每一颗心。
因为工作原因,姨妈将海蒂送到了山上爷爷那里。长期离群索居、孤独寂寞的生活使爷爷性格孤僻,难以亲近,因此爷爷起初对海蒂的到来十分抗拒。但是小海蒂张开双臂紧紧把爷爷的脸拥抱在自己的怀里,观众隔着屏幕看到这幅画面,仿佛能感受到爷爷那颗在海蒂温暖下渐渐融化的心。爷爷给海蒂亲手打了木头凳子,给她介绍牧羊人皮特一起玩,给她准备好吃的奶酪和羊奶,海蒂和爷爷的心在相处中越发亲近了。
电影《海蒂和爷爷》是2015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此前还有一部1937年秀兰邓波儿的版本。电影改编自1880—1881年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蒂》。《海蒂》是西方儿童文学史上一部公认的经典,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英语国家是一部必读书。如今, 小说中描绘的海蒂的家乡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追捧。电影畅快淋漓地展现了海蒂成长的阿尔姆山自由奔放的美,炽热明亮的阳光、湛蓝无际的天空、羊毛一般洁白柔软的云朵,起伏的山峦仿佛涌动的海浪,散布在山坡上低头吃草的羊儿就像海浪交叠激起的泡沫,一切都美的不像话。在这样恣意欢脱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下成长起来的海蒂,小小的心中能装得下驰骋翱翔的雄鹰也不足为奇吧!

来吧,进来我心里!
亲密关系总是相互的,快乐在分享中可以倍增,而痛苦在分享中可以得到消弭。法兰克福的富家女克拉拉,在没有遇到海蒂之前,是一位失去母亲陪伴,孤独成长的美丽姑娘,家人给了她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物质,但是唯独缺少亲情陪伴。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克拉拉,身体缺乏锻炼,逐渐失去行走能力,终日坐在轮椅上,心灵的门户紧紧闭锁,和严肃呆板的家庭教师缺少有温度的沟通,这使得克拉拉身心每况愈下。海蒂的出现仿佛是塞斯曼家族里的一道光,她的跳跃和自由哗啦啦一把拉开了厚重的窗帘,让外面又热又亮的阳光穿透进来,照亮了常年阴暗的豪华屋子,也照亮了这屋子里除了家庭女教师以外,困顿于循规蹈矩生活中郁郁的仆人与管家。
学习上零基础的海蒂在学识丰富、高傲不凡的家庭教师眼中就像无可救药的“智障儿童”一般,这样的“野孩子”似乎根本没有办法来拯救。这时候的海蒂在自由和束缚中似乎陷入了矛盾,而这矛盾的转折点伴随着克拉拉奶奶的到来。
孩子,勇敢去奔跑吧!
影片中的塞斯曼家族里,最该让人感激的人便是克拉拉的奶奶了。老太太可没有大家族长辈可能会有的那种令人担心的趾高气扬、古板守旧的习气,恰恰相反,奶奶善于用心灵的眼睛来看海蒂,去真正认识这个质朴的、白纸一般的小女孩,并且用自己的判断肯定了海蒂的天赋。为了引导海蒂找到读书识字的乐趣,帮助她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奶奶拿了一本书,给她讲故事。然而当海蒂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奶奶却戛然而止了,海蒂希望奶奶可以继续为她念下去,但是奶奶告诉海蒂,你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就要自己去认字读懂它们。海蒂带着一肚子的好奇和被激发起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开了窍,自此在老师的引导下竟快速地认识了好多字,这也让原本充满偏见的家庭教师对海蒂的进步大为惊讶。想来正是奶奶的耐心诱导才将海蒂的潜能充分挖掘了出来。
而对于克拉拉来说,奶奶的放手是一个更大的转折点。为了让克拉拉和好朋友海蒂重逢,奶奶带克拉拉上了山,来到了海蒂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克拉拉脱下精美的贵族服饰,穿着简单宽松的裙子,赤脚在山上享受大自然的拥抱,为了追逐一只扑棱翅膀的蝴蝶,出乎意料站了起来,迈开脚步走出了许久未曾前进的步伐,克拉拉在海蒂的帮助下摆脱了轮椅,这也是小姐姐美丽人生的新起点。
影片的最后,奶奶送给了海蒂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奶奶的这份礼物走进了海蒂的心里,她知道海蒂的梦想是写故事,它们通过奶奶的双手给了海蒂坚实的勇气和信心,仿佛是一语双关,既照应了海蒂的梦想,也比喻了海蒂往后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海蒂就像天空中的雄鹰一样自由,一样充满力量,她能够在无垠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影片中的海蒂成为了观众心中都想拥有的那样的女儿:永远保持那份善良和天真,无瑕的笑容仿佛能将坚硬的冰川融化。影片在大自然和城市文明的冲突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就是爱。让这份爱存留在孩子的心里,孩子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孩子有爱,则未来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能够有这般神奇力量把爱和希望注入生命的就是大自然本身。海蒂是自然养育的女儿,导演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海蒂,她的自由、天真、畅快淋漓的恣意奔跑突破了城市林立高楼的限制,这是一曲对野生广袤的大自然哺育出的美丽女儿的赞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模板7篇


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大山的女儿观后感,你认为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具有什么特质呢?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写进观后感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怎么判断一篇作品名观后感是否优秀,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1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百色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山的女儿》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村民们都被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身影所牵引,情感与思绪随之而动。作为“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传部干部、现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在观看首集后,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样,内心满是惋惜和感动。“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让我深受鼓舞,我也决心接过她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把百坭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民警赵显跟说:“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2

昨日,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已完美收官,这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抹百色大山里最美的朝霞,那朵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应该前程似锦,在繁华的城市里找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再次回到大山,回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致力于村民脱贫。她攻克一个个的难关,踏踏实实的做事,把百坭当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真心感动村民,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脱贫人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一起奋斗,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实现了顺利脱贫。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这部剧里有无数的角色,植树造林的三叔,为了村民而一直奋斗的村两委的每一个人,榨油、种枇杷、砂糖橘、烟草、酿酒、养鸭、养蜂、建立快递点、大家一起唱歌、升国旗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潸然泪下,即使相互之间有小矛盾的蒙昌龙和班华元,在暴雨来临之际枇杷需要交货运不出去时,所有能动员的人、以及其他村的第一书记都派人前来援助,上千的人徒步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长征路。脱贫道路不仅仅是每个干部,更是需要每个村民都团结起来,才能实现脱贫。

相信看过这部剧大结局的都会泪流满面,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3

近日,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电视剧深度还原了文秀同志芳华无悔、初心不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文秀学姐在人生之路正芬芳时,毅然决然选择背起行囊回山乡。她曾说“我是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得到过党和政府的资助和培养,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事实证明,她真的做到了她所说的那样,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好机会,主动来到了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离百色市区164公里的村子,用智慧和汗水肩负起百坭村100余户贫困人口的脱贫重任。

回乡后,文秀学姐撸起袖子挽起裤脚扎身于泥土之中,怀揣着一腔赤诚只为百姓。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百坭村仅一年时间就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71%,这位“大山的女儿”真正带领人民群众走向了幸福生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振兴,国家就复兴。作为黄文秀的校友,我们要向文秀学姐学习,学习她的敬业精神,学习她为民谋幸福的大爱品质,学习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精神,虽然她的生命因暴雨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三十岁,但是在百色大山里,她永远是最美的晚霞;在脱贫攻坚中,她永远是醒目的黄花,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4

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不禁热泪盈眶、思绪澎湃。伴随着荧屏上“时代楷模”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现,感受着这位“大山的女儿”精神不断升华的轨迹,我为荧屏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这一艺术典型、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点赞。

这部关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影视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剧名所示,《大山的女儿》浓墨重彩地为“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树碑立传。如果说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那么,《大山的女儿》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形象,再次唱响了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同题创作,《大山的女儿》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剧的独特优势,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荧屏上,黄文秀的艺术形象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温度。全剧对黄文秀一生的表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黄文秀出生到求学,主要凸显党和人民、社会和家庭对她的培养。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放弃留京,主动申请回家乡,到艰苦的农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此后,她真抓实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剧中,她翻山越岭走访住在山上的残疾人黄美沙与韦平雨一家,目睹了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联系落户和医保事宜,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上级组织为让黄文秀安心照顾患癌的父亲,提出将她调回市里工作,但她仍坚守在一线,要与乡亲们一起让百坭村永不返贫、共同致富。其家国情怀、忠孝情结,感人至深。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电视剧对于黄文秀驻村第一书记形象的塑造,桩桩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她不仅帮助乡亲们从经济上脱贫,更可贵的是引领大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精神上脱贫。村两委班子连同几位扶贫干部,都在她的影响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升华。从龚福洋到黄元军、从双应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龚连升为代表的中小学生,也都在黄文秀的言传身教下转变成长。饰演黄文秀的青年演员杨蓉,表演朴实自然、感人至深。经由杨蓉的动人演绎,榜样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绽放出光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壮美动人,让人铭记在心。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5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领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定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体现。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6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事业的伟大与卓绝,无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儿》客观呈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并真实展现出黄文秀在融入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从“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到“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的成长过程。

剧中既没有回避黄文秀初出茅庐的稚嫩,也没有隐匿她遭遇的挫折。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位置分散,多个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城里来的女娃,能行吗?”剧中,村民们的怀疑让初来乍到的黄文秀面临严峻考验。村里的.懒汉黄元军一听到脱贫就跑;嗜酒如命的周六猛因酒致贫,一句“她扶她的贫,我喝我的酒,跟我有什么关系”,不仅揭示了他贫困的原因,也代表了一种不关心、不信任的态度;连村委会的同事也对黄文秀的脱贫计划不抱期望,村支书农战山更是直言:黄文秀就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是拿百坭村当她的试验田。由此可见,百坭村的脱贫难度不仅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更在于人心。黄文秀有过沮丧,有过动摇,但依然选择坚持。她挥笔写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黄文秀正是在挫折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扶贫先扶志,关心群众先了解群众,先放低姿态,扎进泥土,从小事、实事做起。剧中,黄文秀第一次进村,从治理环境卫生,规范停车,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将微信工作群命名为“脱贫攻坚地表最强战队”等细节做起,提高了村委会精神风貌和工作斗志;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黄文秀走村串户,满大山跑,一户贫困户都不落,绘制了“脱贫攻坚战役图”挂在墙上,脱贫一户就插上一个红旗。她给村里安路灯,给村民参保新农合,让危房老人住进了崭新高楼,通过电商销售砂糖橘,成立百坭烟草合作社、酒业合作社,让村民真正挣到钱、得实惠,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这样一条鲜明的成长线,勾勒出黄文秀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扶贫干部与群众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情感脉络。《大山的女儿》里的黄文秀,不再是校园里的天之骄子,而是脚踩大地、满身泥泞,与百坭村融为一体的家人、朋友,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大山的女儿”。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篇7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这样向黄文秀致颁奖词,催人泪下。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则再次引领观众走进黄文秀30岁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人生,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泪目。

换一种方式认识黄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英模题材剧,《大山的女儿》节奏飞快,艺术表达新奇,开场就以倒叙手法将观众的情绪迅速拉到顶点。暴雨之夜,黄文秀独自驾车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年迈父母担忧返程的女儿,百坭村同事不停打电话发微信预警山洪,让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该剧开篇用急促紧张的镜头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像对观众诉说一样,平静地介绍自己:我叫黄文秀,由此拉开了她30岁的无悔青春。不少观众表示:“好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开场的山洪,黄文秀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绍,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泪为黄文秀而流。看着黄文秀殉职前在车内的自我介绍,再看她带着父亲看天安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越动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儿》,又像去年看黄文秀事迹图片展那样忍不住哭了。舍小我,为大我。内心有多热爱人民,才有如此坚定信念,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向黄文秀致敬!”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通用9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大山的女儿观后感(通用9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1)

近日观看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再次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打动。她用自己的赤诚、担当、为民精神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书写了一代扶贫干部的壮丽人生。

胸怀赤诚,回归大山。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留在首都北京,毅然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前往广西任职前,他亲自去一趟资助其上学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黄文秀挨家挨户多次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且手绘了“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都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发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则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3.1%的长征。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正如2019年《感动中国》对黄文秀的评价: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2)

昨日,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已完美收官,这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抹百色大山里最美的朝霞,那朵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应该前程似锦,在繁华的城市里找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再次回到大山,回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致力于村民脱贫。她攻克一个个的难关,踏踏实实的做事,把百坭当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真心感动村民,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脱贫人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一起奋斗,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实现了顺利脱贫。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这部剧里有无数的角色,植树造林的三叔,为了村民而一直奋斗的村两委的每一个人,榨油、种枇杷、砂糖橘、烟草、酿酒、养鸭、养蜂、建立快递点、大家一起唱歌、升国旗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潸然泪下,即使相互之间有小矛盾的蒙昌龙和班华元,在暴雨来临之际枇杷需要交货运不出去时,所有能动员的人、以及其他村的第一书记都派人前来援助,上千的人徒步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长征路。脱贫道路不仅仅是每个干部,更是需要每个村民都团结起来,才能实现脱贫。

相信看过这部剧大结局的都会泪流满面,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3)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领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定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体现。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4)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这样向黄文秀致颁奖词,催人泪下。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则再次引领观众走进黄文秀30岁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人生,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泪目。

换一种方式认识黄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英模题材剧,《大山的女儿》节奏飞快,艺术表达新奇,开场就以倒叙手法将观众的情绪迅速拉到顶点。暴雨之夜,黄文秀独自驾车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年迈父母担忧返程的女儿,百坭村同事不停打电话发微信预警山洪,让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该剧开篇用急促紧张的镜头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像对观众诉说一样,平静地介绍自己:我叫黄文秀,由此拉开了她30岁的无悔青春。不少观众表示:“好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开场的山洪,黄文秀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绍,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泪为黄文秀而流。看着黄文秀殉职前在车内的自我介绍,再看她带着父亲看天安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越动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儿》,又像去年看黄文秀事迹图片展那样忍不住哭了。舍小我,为大我。内心有多热爱人民,才有如此坚定信念,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向黄文秀致敬!”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5)

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不禁热泪盈眶、思绪澎湃。伴随着荧屏上“时代楷模”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现,感受着这位“大山的女儿”精神不断升华的轨迹,我为荧屏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这一艺术典型、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点赞。

这部关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影视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剧名所示,《大山的女儿》浓墨重彩地为“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树碑立传。如果说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那么,《大山的女儿》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形象,再次唱响了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同题创作,《大山的女儿》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剧的独特优势,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荧屏上,黄文秀的艺术形象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温度。全剧对黄文秀一生的表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黄文秀出生到求学,主要凸显党和人民、社会和家庭对她的培养。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放弃留京,主动申请回家乡,到艰苦的农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此后,她真抓实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剧中,她翻山越岭走访住在山上的残疾人黄美沙与韦平雨一家,目睹了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联系落户和医保事宜,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上级组织为让黄文秀安心照顾患癌的父亲,提出将她调回市里工作,但她仍坚守在一线,要与乡亲们一起让百坭村永不返贫、共同致富。其家国情怀、忠孝情结,感人至深。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电视剧对于黄文秀驻村第一书记形象的塑造,桩桩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她不仅帮助乡亲们从经济上脱贫,更可贵的是引领大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精神上脱贫。村两委班子连同几位扶贫干部,都在她的影响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升华。从龚福洋到黄元军、从双应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龚连升为代表的中小学生,也都在黄文秀的言传身教下转变成长。饰演黄文秀的青年演员杨蓉,表演朴实自然、感人至深。经由杨蓉的动人演绎,榜样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绽放出光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壮美动人,让人铭记在心。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6)

6月26日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雷献禾执导,杨蓉、刘奕君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

观看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黄文秀不仅是百色老区人民不可忘却的怀念,更是激励着一批批新时代青年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

一、“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党员,文秀同志以她秀美生命的巨献,以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农垦人学习终生、仿效终生、参悟终生。

(一)励志爱民

许慎《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志”有个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志者,心之所之也”。文秀同志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后,本来留京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她几乎没有考虑过留京的问题,自始至终都在关心和参与有关广西的人才市场和跟扶贫有关的就业信息。投身扶贫工作后,即使父亲病重急需照顾,她心里更多的还是想着百坭村如何脱贫。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心志片刻也没有离开过贫寒的家乡人民,片刻也没有忘记养育她的那片土地。

(二)献身扶贫

报告团里文秀同志的同学同事回忆她生前的点点滴滴,没有一个不说她爱美爱笑,可自觉自愿地肩负起扶贫重担之后,她把飘逸的披肩秀发扎成一绺朴实的马尾,她把鲜丽亮眼的裙子收藏起来,一身劳动者的装扮,投身到了群众身边,将全部的贫困户标上了地图,跟他们称兄妹、喝土酒,打成一片。在我们看来,她已经把自己百分之百地摆进了党的扶贫事业,没有半点保留。

(三)死而后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秀同志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事迹和成果。在她的带领下,原本破烂不堪的道路和水渠修好了,百坭村的水果大面积种植、大量畅销成功了,88户417名乡亲脱贫了。而心心念念村里的灌溉水渠连夜冒雨回村的她,突遇山洪献身了。

二、忠诚纯净的至善品质

(一)灵魂深处感党恩

文秀同志在扶贫日记中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随后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这番话并没有空谈大道理,却情真意切地披露了文秀同志的心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好党员。

(二)务实担当践初心

文秀同志的日记里有这么几句话“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响应党的号召,怀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诲,奔赴扶贫最前线,并不是做做样子、应付了事,而是扑下身子,勇挑重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融入到那片贫穷但充满潜力的桂西大地。

(三)先人后己忙奉献

堂堂华夏,美女如云。为什么有的人我们初见觉得很美,可一交谈、一接触,很快就觉得她并不美呢?原因就在于她有的只是外在的肌肤之美,缺乏心灵之美的魅力,其美便不堪一击。可是,看到黄文秀,特别是熟悉了她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越看她的照片和影视形象越觉得她非常美,而且非常地耐人品味。她的美带有一种无以言表的魔力,在震撼着我的视觉和感觉,似乎有一双天使的翅膀在扶持着我,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她先人后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她同呼吸、共进退,跟着她丢弃那些私心杂念的糟粕、向上升华。似乎剧情中的她有多忙碌,我的心也有多忙碌。作为观众,我被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受教育,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三、踔厉奋发的粉丝愿景

大美无形,润物无声。黄文秀的美,美在骨髓、美在亿万人的心中。她对我们这些粉丝的震撼力、感染力是无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将激发出气势磅礴的奋进力量,鼓舞和激励我们奋力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加快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建设壮美广西的动人乐章。

(一)树好“三观”校正人生坐标

自治区党委号召我们学习黄文秀精神,并不是教育年轻人简单模仿文秀同志冒雨牺牲的行为,而是为了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要大家明确,该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立场和人生坐标,人该怎样活。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荡涤灵魂、找到初心、砥砺担当,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胸怀“大我”蓄积巨大能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肩负着中国改革发展攻坚的使命、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而负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满布,或许还有不理解、不接纳,但这些在理想信念的“大我”那里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习文秀同志,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存“大我”,投身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安排、认同的工作,心中有了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三)对标对表何妨吟啸且徐行

黄文秀生前好友陈丽美曾说:“生活中没有了文秀,伤痛会长久地陪伴着我们;生命中有了文秀,我们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文秀走了,我们来了,循着楷模的足迹,需要涌现出一大批的继起者,这就是对文秀最好的告慰。毫不犹豫地接过文秀的“接力棒”,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农垦的'长征路,奋力书写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崭新篇章,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推动农垦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7)

近日,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电视剧深度还原了文秀同志芳华无悔、初心不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文秀学姐在人生之路正芬芳时,毅然决然选择背起行囊回山乡。她曾说“我是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得到过党和政府的资助和培养,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事实证明,她真的做到了她所说的那样,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好机会,主动来到了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离百色市区164公里的村子,用智慧和汗水肩负起百坭村100余户贫困人口的脱贫重任。

回乡后,文秀学姐撸起袖子挽起裤脚扎身于泥土之中,怀揣着一腔赤诚只为百姓。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百坭村仅一年时间就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71%,这位“大山的女儿”真正带领人民群众走向了幸福生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振兴,国家就复兴。作为黄文秀的校友,我们要向文秀学姐学习,学习她的敬业精神,学习她为民谋幸福的大爱品质,学习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精神,虽然她的生命因暴雨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三十岁,但是在百色大山里,她永远是最美的晚霞;在脱贫攻坚中,她永远是醒目的黄花,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8)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百色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山的女儿》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村民们都被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身影所牵引,情感与思绪随之而动。作为“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传部干部、现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在观看首集后,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样,内心满是惋惜和感动。“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让我深受鼓舞,我也决心接过她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把百坭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民警赵显跟说:“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篇9)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事业的伟大与卓绝,无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儿》客观呈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并真实展现出黄文秀在融入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从“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到“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的成长过程。

剧中既没有回避黄文秀初出茅庐的稚嫩,也没有隐匿她遭遇的挫折。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位置分散,多个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城里来的女娃,能行吗?”剧中,村民们的怀疑让初来乍到的黄文秀面临严峻考验。村里的.懒汉黄元军一听到脱贫就跑;嗜酒如命的周六猛因酒致贫,一句“她扶她的贫,我喝我的酒,跟我有什么关系”,不仅揭示了他贫困的原因,也代表了一种不关心、不信任的态度;连村委会的同事也对黄文秀的脱贫计划不抱期望,村支书农战山更是直言:黄文秀就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是拿百坭村当她的试验田。由此可见,百坭村的脱贫难度不仅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更在于人心。黄文秀有过沮丧,有过动摇,但依然选择坚持。她挥笔写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黄文秀正是在挫折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扶贫先扶志,关心群众先了解群众,先放低姿态,扎进泥土,从小事、实事做起。剧中,黄文秀第一次进村,从治理环境卫生,规范停车,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将微信工作群命名为“脱贫攻坚地表最强战队”等细节做起,提高了村委会精神风貌和工作斗志;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黄文秀走村串户,满大山跑,一户贫困户都不落,绘制了“脱贫攻坚战役图”挂在墙上,脱贫一户就插上一个红旗。她给村里安路灯,给村民参保新农合,让危房老人住进了崭新高楼,通过电商销售砂糖橘,成立百坭烟草合作社、酒业合作社,让村民真正挣到钱、得实惠,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这样一条鲜明的成长线,勾勒出黄文秀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扶贫干部与群众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情感脉络。《大山的女儿》里的黄文秀,不再是校园里的天之骄子,而是脚踩大地、满身泥泞,与百坭村融为一体的家人、朋友,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大山的女儿”。

相信《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