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让她成为了自己。
当太阳的金线如雨般倾盆而下时,巴克峰,她的印第安公主将广阔的田野唤醒。她奔跑在草丛之间,一切景象变得模糊。
你好,塔拉。
塔拉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父亲是一个自认为“忠诚”的魔门教徒。在父亲的逼迫下,塔拉和她的兄妹早早地来到垃圾场为父亲工作。他们失去了上学、就医的权利,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她看着自己的哥哥们在工作中被伤得面目全非,听着父亲一次次残忍的拒绝,也许选择的时机慢慢靠近。当她被父亲赶上垃圾场时,她的世界从此被金属撞击与机器的轰鸣声填满。当父亲无视她的存在,用力地随意地丢弃着锋利的零件,将她遍体鳞伤时,她也许意识到了什么。
“孩子,上帝和天使会保护你的。”
父亲笑着,用他扭曲的信仰将塔拉束缚推向深渊。她是父亲的孩子。她不能违背“上帝”的旨意。
成长学习的渴望却是无法抑制的。在塔拉面前有两条路——成为自己;成为父母的孩子。她在这两个选择间徘徊不定。
她在挣扎,在犹豫。从小接受的教育与整个世界在发生冲突,她从小树立的对世界的认知,到头来,是多么愚蠢的笑话!塔拉在以家庭和未来之间,必须做出选择。
“我想去上学。”
父母从此对她的态度改变,她是不贞的,违背上帝的异教徒。塔拉失去了她的父母,紧接着,是兄妹的被逼离去。
她尖叫,抱头痛哭。真理和情感在她心中猛烈地冲撞。塔拉有时会跑到街上肆意哭泣,也许只有凉风才能为她带来些许的平静吧。
在经历了痛苦后,她蜕变成了一个新的自我。塔拉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成为自己。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成为“自己”。不需要成为英雄,也不需要成为伟人。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思想、理想,并为之奋斗,他,便成为了他自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但所有的“成为”都离不开“选择”。像沙粒般数不清的选择,层层压缩,直到最后化为坚固的磐石,便是成为。
选择成为自己,选择成为全新的自我。
印第安公主苏醒,鸟终会飞往自己的山。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它应该是一本励志奋斗的书,“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庇佑下,用天使般的声音征服了教堂的所有人,虽然从小没有上过学,后来在哥哥的影响下自考了大学,拿下剑桥硕士哈佛博士,成了全家的骄傲……”然而,并非如此,我猜对了开头和然后,却没有猜对结尾。
哥哥姐姐们
塔拉,86年出生,5个哥哥1个姐姐,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二哥哥肖恩、三哥哥泰勒和姐姐奥黛丽。想到“哥哥”“姐姐”,多么温暖的称呼,然而肖恩的暴力就像是梦魇,笼罩着弟弟妹妹们,敢怒而不敢言,敢言了父母对此也视而不见,怎么能阻拦哥哥教育弟弟妹妹呢?!多年后,当她在姐姐的支持下鼓起勇气,向父亲控诉肖恩的时候,同样是受害者的奥黛丽却没有站在她这边,她失去了一个姐姐。而父亲,立即电话转告给肖恩,肖恩拿着血淋淋的刀片交到塔拉手里。还好,泰勒一直都在。
父母亲
母亲“三从四德”,不能忤逆自己的丈夫;父亲是家庭的决策者和维护者,母亲是顺从者和被使唤的人之一。父亲说生病不能去医院,母亲的药才是灵丹妙药;世界末日来临之前,要储备足够的弹药和汽油;学校里都是异教徒,像病毒一样会传染!偏执、暴躁、大吼大叫、被害妄想,文中并没有解释,父亲是如何患了躁郁症的!
回望巴克峰
父母爱子女,塔拉的父母当然也爱她!所以千里迢迢,到哈佛大学陪女儿住了一周,想要拯救“被魔鬼附体”的塔拉,煞费苦心却无功而返,从此塔拉有父母,却没有了父母的爱,没有了归属,没有了根。那个她曾经生长的地方,只能远远地看一看。
读前半本时有些诧异,两次夜间车祸、烧伤、摔伤、大剪刀流血,怎么都心安神定地轻描淡写,不疼吗?不是不疼,而是那些皮肉之痛可以随时间淡去,扎在心头的失去至亲之痛愈念愈深。对于父母亲的一些温馨的记忆,显得那么清晰和珍贵。
重塑自我
有一种转变,让她认识了什么是女权,什么是平等,如何表达意见,蔑视顺从;让她不再惧怕医院,用青霉素而不是母亲的精油来治疗链球菌,以及接种疫苗;她可以不再负罪,而为了自己接受自己的决定。这种转变,她称之为教育,educated.
小时候,父母讲的故事就是全部历史;长大后,世界变大了,原来,在巴克峰之外还有更多更高的山。就像母亲与外婆也曾经上演了一次有去无回的告别。
无比震撼的一本书,读到的是不可思议的现实。关于偏执的宗教信仰,关于暴力与控制,关于一个女孩的魔幻成长。书里写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读起来却像是上个世纪的,不送孩子读书,生病自己在家治疗,一切灾难都是上帝旨意,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上帝安排。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www.dhb100.com
作者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偏执、狂躁、控制欲强、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摩门教徒,政府、医院都在引诱人走向邪恶,因此拒绝送孩子读书,生病绝不去医院。他虔诚地相信末日即将来临,并为此疯狂地做准备。
一家人都生活在父亲的影响里,母亲有能力却忍耐顺从,忽视显而易见的现实。充满暴力的哥哥,以羞辱妹妹为乐。同样备受欺辱的姐姐,为了回归家庭,转头就背弃妹妹。作者没有上过学,到九岁才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一直在父亲的废料场工作,时刻警惕父亲随手一扔的拆解铁块,灰头土脸,满手是茧。家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荒诞的烧伤、坠落、车祸之后,她开始一点点转变,自学,参加考试,然后去上大学。
那些远离家乡之外的生活,又提醒你这本书写得确实是最近的日子,双子塔被撞、本拉登被杀、奥巴马医改计划,还有剑桥和哈佛的校园。这些如在眼前的事,一遍一遍提醒你确实是当下。所以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非常神奇的,像是不可能的事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像是两个时空同在一个时空并存。
书的英文名是很简单的《Educated》,可见教育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教育重塑了她,过程坎坷又痛苦,因为不愿再认同父亲的想法,父母拒绝与她相见,认为她是邪恶而危险的。教育把她最在乎的从她身边带走,父母,兄妹、依赖的大山,却也让她找到了自己,拥有了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我更喜欢本书的中文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封面是一支笔,一个小女孩站在山峰之上,眼前是翩飞的鸟。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即使这过程很艰难。
一本好书的构成因素许许多多,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让人挪不开眼的吸引力。这本书做到了,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还是非常喜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没有像其他励志类故事那样感动,而是给人更多的深思和对作者塔拉的同情和理解。当时买这个书一是网上的推荐,二是被这个封面所吸引,所以就很想读读这个故事。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www.dhb100.com
这个故事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震撼,没想到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还有像作者父亲这样偏执和奇葩的人,一直深信上学是政府对孩子的洗脑、是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在书中的前半部分作者一直都在讲述她17岁之前的原生态家庭,其中一段描述令人唏嘘:“我只有七岁,但我懂的相比其他任何事,最令我们家与众不同的是这个事实,我们不去上学。爸爸担心政府会强制我们去上学,但并没有,因为政府压根儿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家有七个孩子,其中四个没有出生证明,我们没有医疗记录,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里出生的,从未去医院看过医生或护士,我们没有入学记录,因为我们从未踏进教室一步。”原生态家庭是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个词语,对于原生态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正面积极的教育、理念以及认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书的后半段讲述了作者在哥哥的鼓励下自学完成美国会考并进入大学深造的故事。正如书的名字写的那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摆脱原来对父母的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自我怀疑的自己,逃离大山去往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去学习、去了解新的事物。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加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教育不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本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阅读这本书也能深刻的体会到作者颠簸曲折的人生,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鼓舞,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原生态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是无法剔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教育就是这改变的最好良药。(陈晓姣)
相信《《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笔记范文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