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马兰花有感

观马兰花有感

观话剧《马兰花》有感。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观话剧《马兰花》有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话剧《马兰花》观后感

今天,学校安排我们话剧团的学生去雨花区青少年宫观看《马兰花》的话剧,大家都兴奋不已,刚进少年宫就有走进校园的感觉,教学楼和办公室在一栋楼里,这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各种活动室都一一具备。我们大致游览了少年宫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大剧院。

马兰花开演了,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观看起来!

整个故事是由一朵马兰花而引起,他保护着整个马兰山,马郎和一群动物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而邪恶的藤妖一心想得到马兰花,统治这块领土,但自己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他利用贪婪成性的大兰骗取了马兰花,这时,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危,马郎、小兰和小动物们不顾生命危险,团结一致。最终消灭了藤妖,让马兰花重新绽放,拯救了马兰山。

看完这部剧,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没有动物帮助消灭藤妖,靠马郎和小兰两个人的力量是打不过藤妖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同时我也很敬佩话剧演员的敬业精神,每个角色他们都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种可贵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成长,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它将是一朵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的花,点缀我们的人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观影片《马兰花开》有感


昭示余川新时代担当精神

--观影片《马兰花开》有感

余川 王星星

电影《马兰花开》以武穴市近两万名无职党员"领岗诺责"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一位选调生马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动员全村无职党员"领岗诺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故事。余川镇通过强基础、促发展、优服务,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整镇提升、整村建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党员先锋模范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力逐步加强,体现了余川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担当精神。

《马兰花开》体现党建引领新方式。影片直面党组织涣散问题、农村拆迁问题、群众矛盾问题、党群关系紧张问题,选择以党建引领方式,学习武穴市无职党员"领岗诺责"活动成功经验,破解了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难题,创新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做到了党建引航,基层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马兰花开》彰显党员干部新作为。在普通无职党员中开展领岗诺责工作,引导广大党员申岗承诺、领岗晒诺、立岗履诺、评岗议诺,"岗""责"相融,让全体无职党员充实到矛盾纠纷岗、环境卫生岗等岗位,使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了出来。

《马兰花开》突出基层组织新作用。电影《马兰花开》以基层党员故事为原型,正是基层党建"整市推进"的生动显现,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将所有的无职党员都发动起来,让村两委从繁琐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谋发展。

今年以来,余川镇聚焦"一主两翼"战略,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助发展,积极探索和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镇中心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涌现出芦河村"党建+绿色山药产业"、王冲村"党建+美丽乡村"、车坊村"党建+生态旅游"、干仕村"党建+红色文化"、蒋铺社区"党建+四村联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是《马兰花开》精神在余川的生动体现,下一步余川镇将以《马兰花开》的全国公映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电影《马兰花》观后感


电影《马兰花》观后感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偶尔一次看电视,见少儿频道的《童心回放》正在播放黑白电影《马兰花》,便决定要好好看一看。

《马兰花》这部电影的寓意分明,人物性格鲜明,勤劳善良的小兰,任劳任怨的王老爹,好吃懒做的大兰,还有阴险狡诈的黑心狼,勤劳的小兰和王老爹在一次偶然中受到了神仙的恩赐,(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神仙早看到了小兰和王老爹勤劳善良)恩赐的是一朵美丽的马兰花。马兰花是一朵宝花,能给勤劳的人带来幸福。小兰和王老爹过上幸福的日子后,好吃懒做的大兰却在家吃尽了苦头,那只一心想抢到马兰花的黑心狼在最后也被马郎给打死了。

小兰和王老爹的勤劳品质与现在的青少年儿童有很大差距,现在的孩子,成天就知道吃吃吃、睡睡睡,玩玩玩,跟那个好吃懒做的大兰没有什么区别了。家长们觉得孩子还小,不让他们干什么活,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肯让孩子干一点活儿。孩子们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慢慢地形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唉!

最后,我要呼号大家:争做现代小兰,打倒懒人主义!


《马兰花》观后感400字


《马兰花》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马兰花〉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在一座名叫马兰化的山上,有一朵马兰花,马兰花是一朵神奇的花,是马兰山和大家的保护神。还有一位叫马郎的人,他和许多动物快乐的生活在马兰山上。后来又出现了小兰和大兰。虽然她们长得一模一样,但她们的性格却完全不同。大兰:懒惰、胆小、没礼貌、贪心。小兰:勤劳、勇敢、善良。一心想夺走马兰花统治天下的藤妖,使出了残忍的手段,当它得到马兰花时,念了咒语。突然,天空出现一道蓝色的光芒,把大家打得无处可逃。马郎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决定:虽然马兰花没了,我们也要齐心协力保护自己的家园。其实,只要有爱、团结、勇气和当所有人心中都充满希望时,这四件东西就可以再次让马兰花重生。最后,大家利用这四件东西让马兰花获得了重生,马郎和小兰用马兰花的魔力打败了藤妖,也战胜了困难,并带领大家重返家园!

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激动,高兴,都要用动作表达了出来。我真想对马郎、小兰和大家说:“恭喜你们重返家园,也战胜了困难,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争取的!

《马兰花》观后感


《马兰花》观后感

今天阳光灿烂,我和爸妈一起看了《马兰花》这篇电影。我很敬佩这里面的小兰,我被她的勤劳、勇敢、诚实和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如果你想知道故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在一座宁静的马兰山上,住着些可爱的小动物们,还有那马郎,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时镜头转到另一个地方一个老伯从山上掉下来,马郎用马兰花救了那位老伯,老伯十分欣赏马郎,来马郎认识了小兰和大兰她们长得很像,可她们的性格完全不同,小兰十分勤劳每天和爸爸一起去赶集;而大兰却好吃懒做。

马兰山的山洞里住着一只丑陋的藤妖吗,她十分想得到马兰花,因为这样,马郎就没有一点力量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马兰山变成自己的。于是她就变成一位老奶奶又拿出一把金梳子,问小兰有没有掉金梳子,小兰诚实没有要。藤妖不服气,又拿着金梳子问大兰,大兰贪财,不知是计,就中了藤妖的计。藤妖拿到马兰花就念咒语: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见兰花没有反应,念了几遍,马兰花还没有反应,一气之下把马兰花给毁了。又把小兰和大兰困在山洞里。

马郎虽然没有了马兰花,但他没有灰心,依然和小动物们勇敢地和老妖战斗。小兰指挥着肥猫把自己救了出来。后来藤妖把小兰和马郎打下小河奇迹发生了马兰花复活了打败了藤妖,他们又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黑暗永远战胜你不了光明,困难也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向小兰学习,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它,用办法去解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把永远都不能打开的锁——贪心这把锁一但单开,就会毁了我们的一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例子,我就举个例子吧:有一个初中生,他上网沉迷,有一天,他没有了上网的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给他钱,他怒了,为了钱他残忍将奶奶杀害,最后被警察抓走了。还那么小就被抓走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打开这把锁。大家一起让幸福、快乐之花开满全世界!

读后感大全:《马兰花 》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马兰花》,那是剧场版的,很不错,他们演得很好,我深有感想!

《马兰花》主要讲了山里有马郎,马兰花和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因为马兰花可以满足勤劳善良的人愿望,所以老猫想得到它。当然,马兰花也有口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快开花!幸好老猫不知道口诀,因为马兰花落到坏人手里就遭拉!本来马郎要娶柴伯伯勤劳善良的小女儿小兰为妻,但懒惰贪财的大女儿大兰妒忌,财迷心窍,受老猫的指示把马兰花抢了过来。老猫又把小兰推下了悬崖,最终大兰斗不过良心的谴责,去找马郎认罪,马郎也用马兰花救活了小兰,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老猫则恶有恶报,被绑了起来......

我的感想:邪恶永远打不过正义,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大家一起齐心合力,联起手来有再大的困难都不怕!而且我们在生活中要勤劳勇敢,还要善良朴实,只有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过好每一天!

这就是我的感想,另外《马兰花》真的很好看,值得大家一观。请大家多多推广!谢谢。

电影《马兰花开》影评:一名选调生的中国梦


电影《马兰花开》影评:一名选调生的中国梦

意菡思意

导语:电影《马兰花开》将6月26日全国公开。电影未影,但讨论热烈,这是作家张凤翔同志书写的影评。

观看了武穴本土作家陈楫春编拍的农村题材电影《马兰花开》的试影,为女主角马兰的中国梦点赞!

中国梦从来就不是空虚的,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兰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儿时的梦想:当一名像她爸爸一样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

马兰知道,实现中国梦,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在基层。因此,她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报考省委组织部录选调生,不顾相恋七年的男朋友强昊的苦苦挽留和家人苦口婆心的相劝,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工作。

然而,农村工作并非像大学课堂上导师讲的那么单纯,而是琐碎、繁杂、矛盾丛生,常常毫无厘头。

年纪轻轻的她,有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干劲。在农村,迁坟、拆迁往往是矛盾最突出的棘手事。她刚回到家乡,就遇上了一宗。因修建高速公路,需拆迁村民胡锡金家的看鱼棚。胡锡金本不是不讲道理人,但因对"三句好话不如一巴掌"的村主任马在全(马兰的二叔)工作作风不满意,产生积怨,坚决拒拆。一个要强拆、一个不让,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以至于胡锡金的小儿子胡啸打人坐牢,马在全受伤住院,两败俱伤,工作毫无进展。在这种情况下,马兰主动请缨,揽下这个棘手活。

面对矛盾,她是智慧的化身。因为拆迁这件事,引发胡、马两大户簇之间即将打群架,在这千钓一发之际,马兰挺身而出。她知道,要正人,必先正己。她首先忍痛扇了心里不负气,带领马姓户簇闹事的二叔之子马超两大耳光。这个弱女子的强大气场,立马镇住了胡、马两姓户簇中气势汹汹的男子汉。她用两姓户簇之间从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打户簇架的活生生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巧妙地熄灭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斗。

在亲情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她首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比如,为了缓和胡锡金和二叔马在全之间的矛盾,她逼二叔马在全谅解了打伤他的胡啸,免除胡啸的牢狱之灾。当疼爱自己的母亲听到镇长批评自己和二叔拆鱼棚不力时,一气之下为爱女受的冤屈鸣不平,拿起锤子砸了鱼棚,又引发了一场新的械斗。这次是马兰的母亲打人坐牢,胡锡金受伤住院。马兰顾不上母亲,首先去医院看望胡锡金。面对胡啸的发难,她用那双拿了二十年笔杆的嫩手和泥、搬砖,补鱼棚上的大窟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深感染了那个"混蛋"胡啸,为他后面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埋下很好的伏笔。

深入到农村工作实际,她发现村里的一切事务除了村两委干部在忙碌外,村里其他无职党员基本没发挥作用。就像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一样,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如何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是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她借鉴武穴市"万名无职党员领百岗、诺百责"的经验,让村里84名无职党员全部领岗诺责,让村风民俗发生巨大变化,受到感动的胡锡金,主动拆掉自己家的看鱼棚。

看到这一切,马兰会心地笑了:只要心底有梦,定有花开之时!

观话剧《庄先生》有感


话剧《庄先生》编剧庞贝:生于1966年,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曾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1989年秋转业离京。此后曾隐居写作,后为谋生供职报界,曾任《香港商报》首席记者,现居深圳。出版译著及编著作品多种,近年作品有电影剧本《上海王》、话剧剧本《庄子说》,长篇小说《无尽藏》。2014年《无尽藏》接连登上新浪中国文学榜、百道中国小说榜、凤凰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等权威榜单。

古今相辉映 困境与突围

观话剧《庄先生》有感

朱 蔓 青

天光渺渺,暗夜深沉,今夕何夕,故事乘着夜幕的掩饰徐徐展开。灯光幽暗,不远处响起悠扬的笛箫、铿锵的大鼓、苍凉的京胡竹木搭建的住所,须发飘飘白衣长衫的男子粉墨登场,时有戴着傩戏面具的人在舞蹈,舞台的布景透着几分诡异,几分荒诞,这里正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却也同时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庄周抑或庄先生,你抑或他,梦里梦外,现实与浪漫理想,有冲突与交融。抑或那只蝴蝶飞越了前世今生,时空的转换,随着剧情的步步推进,诠释着作者立足当代对儒家文明的反思,现代人对庄子哲学的重新解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要说的都在舞台上。且听听深圳本土的原创话剧《庄先生》有什么话要说。3月27日作家庞贝编剧的话剧《庄先生》作为深圳戏剧节开幕之作在深圳隆重演出,一时之间,各界好评如潮,它无疑给深圳疲软的原创戏剧抛下重磅之作。纵观全剧感觉得到编剧的苦心孤诣,扎实的文本基础,时空与人物的交叉转换把握适度,深邃的哲学思辨蕴含其间,可窥见其悲天怜人之精魂,颇具新颖创意的舞台美术极具空间感,音乐古朴雅致,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因此著名戏剧理论家熊源伟教授有言:这恐怕是深圳这十年来的一个标志性作品。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也盛赞:这是近年来看到的一出深感震动的话剧作品。多媒体时代,戏剧受影视热潮,以及娱乐精神为宗旨的经济市场冲击,全国长期缺乏有份量的原创戏剧力作,原创话剧的优秀剧本更是稀缺。庞贝此作无疑给深圳戏剧增添了一抹亮色,并被誉为近年来少有的一部既有原创形式又有丰富内涵的高品位的灵魂戏剧,其影响力乃至全国戏剧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将作为深圳本土原创话剧精典之作在全国巡回演出。





《庄先生》以两条线索展开:古代庄周年轻气盛不愿为官,官府差役捉拿庄周,庄周诈死,庄妻信以为真,竟要劈开庄周取脑救情人,不想庄周死而复生,妻子羞愧难当只好雨夜出走;进入现代,同样妻子出走失音信,考古学家终身副教授庄生难逃杀妻嫌疑,为解决教授职称,不惜出卖自己的研究成果给楚院长,在一次意外中脑颅受伤进入濒死体验状态;回到古代,庄生看到了另一个我,即老年超凡脱俗的庄周庄周拒不出山为相,无奈中跳河逃亡头颅受伤;重返现代,头颅受伤的庄生在医院醒来,春天失踪的妻子返家,深度失忆的庄生唯一的记忆就是,当年与妻子甜蜜美好的初恋,死亡的诗意透着荒寒的浪漫,剧情主题即是一种结构性隐喻。

古代的庄周与现代庄先生所面临生存的种种困境,冥冥命运在轮回,妻子的背叛与出走,事业受制于不同时代社会体制的束缚,友情的背叛,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极具对当代现实性的批判反讽,编剧用生活的碎片和幻象来负载哲学思想。无疑深受法国戏剧家作家贝克特的影响,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同样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的要义。

此次舞美也取义庄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精神,用数十根秸秆建构的舞台空间、汇集的芦苇草、成堆的尘土,现场以物拟音,棉麻布制简洁古朴的服饰,摒弃传统的剧场幕布、以天为盖以地为庐都颇具现代装置艺术的意味,具有大写意的美学精神,四维空间立体交叉叙事,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舞台空间关系,各种元素和理念上直指清静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庄子哲学,亦是作者对庄子的一次崇高致敬。

庞贝先生崇尚庄子哲学久矣,他根据十年前自己原名《深呼吸》的电影剧本改编,前后耗时六年改编成《庄先生》的剧本,可见其创作初衷的用心良苦,他将其学术研究的思考与当代生活的思索熔于一炉,以及他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融入到剧作中来。他表示《庄先生》是一部舞台剧,不是哲学论文。我要为这部戏找到一种美学形式。古代的庄周与现代的庄生,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确切来说,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维度中的形象,而不同时空中的叠影却是以线性顺序来串联。其主题旨意,也如导演黄凯所说:这绝不是精神危机或悲观宿命论,而是一种哲学的探讨。

庞贝还认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已是事实,假如能从我们曾有过的文化资源中寻找到某种偏方,或许有得救的希望。我想说的是,人是可以得救的,前提是你要承认自己是个人,而不只是纯为物欲所驱使的生物。这就是庞贝想通过这部戏传达给观众的思想。

话剧以语言对话为精魂,一剧之本是核心,此剧最大的成功也是编剧,其剧本构思非常缜密,是一个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作品,人物塑造上也作了一些探索,两个人物穿越古今,荒诞中并不晦涩难懂,交叉铺陈而不杂乱,两条线索陈述有章却不唐突。用互梦的复调叙事手法,环环相扣,用戏剧的张力一点一点来呈现,揭示人类生存的困惑、焦虑、孤独,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丧失自主意识后的悲哀,精神上并不至绝望幻灭,心灵终归是诗意的飘荡悠然,回归自然大道和自我,合乎庄周的哲学精神指向,以诗化的哲学探讨至大的世界和至上的人生,追寻那流化万象的根本道的所在。

透过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设置,人物内心的冲突来表达,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特别是对知识分子难以建构起独立的精神和思想空间的批判,现有的社会体制结构,对知识分子精神追求构成具有极大的挑战。将庄子哲学中宏观的生死、自由、存在的意义融入当代的故事中,古今相辉映,人物重重相叠,在面对当下的物欲和名利如何取舍,在生存困境中如何获得精神突围,批判中有深深地悲悯,让它浓缩置于这台话剧的容器里充分表达出来。几千年后,以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重新解读庄周梦蝶、庄周试妻等经典典故,是《庄先生》的现实意义。同时窥见庞贝先生的一颗赤子之心,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怀和担当,他让我们从一个耳熟能详的古代故事中脱离出来,引申入这种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让这个戏的思想力度和思想含量得以重新构建,愈加丰满。





这出戏何尝不是庞贝先生理想情怀的内心折射,社会体制弊端,理想与精神的束缚,取舍之间总是两难,又绝不蝇营狗苟的偷生,退隐不争超然物外,旷达心胸唯求大道,唯美的大爱情怀令人获得精神的突围,超脱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获得心灵的解救。现代戏剧演出如果一味屈从于经济唯利市场,未免流俗于哗众取宠,多是情景喜剧浅薄的插科打诨,小品式的嬉戏笑骂,或者运用高科技的舞美设计达到奢靡效果,唯求标新立异不求思想内涵,鲜少有深度的哲学人生思考,也就显得不真诚。

而庞贝先生的《庄先生》摒弃当下的流行元素,探讨现实生存,批评当下唯求功名利禄之风尚,背离道德伦理,心灵无所皈依的惶惑。他的《庄先生》则直奔精神关怀,引起哲学思辨,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用真诚叩开你的心门,直抵你灵魂的最深处,最终突围困境,在现实迷阵中获得解脱与重生。

虽然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命运在无常中轮回,而冥冥之中又有报应。这也是一个残酷的故事,一个向死而生的故事。如果你坚持脱离现实走犬儒主义的道路,必将为这个世俗社会所排挤难于容身,略一味走向艾略特的荒野,看似也是不可能,有时虚幻的希望与浪漫情怀也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激荡,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情怀,治国济世不易,那就自我拯救来治身修身。这何尝不是反应了现代人在残酷现实和浪漫理想中的焦虑与纠结,生抑或着死,必须要有一条中间之路走下去,这终究是个人生重大命题。

唯有追求精神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抑或庞贝先生也在他的剧作中获得了他自已的精神圆满,借《庄先生》的口向生活的在场者和旁观者言说,世象皆虚幻,智者不被其蒙蔽,则该有所秉持。正所谓外化而内不化,保持独立人格,内心有持信念就能不失自我,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于是庞贝先生又言:有趣的人是越来越少,庄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你可以在一个无趣的世界活得有趣些。人之性灵,失本真便无趣。人生风回轮转,物是人非,揭开的谜底总出乎我们的意料,生活面目全非固然惨淡荒谬,婆娑世界有情众生,坚持人的精神尊严,从受伤际遇中找到自我,游心物外彻底回归自我,逍遥天地之间让心灵得到升华。是的,在薄情的世界里,我们也要活得深情,活得有趣有滋味。

匆促陋言不知能解《庄先生》几分真意,余是观后感,一家之言,权且说之,姑妄听之。

2015年4月于深圳福田新南苑

(此评论发表于2015年5月7日《深圳商报》文化时评栏目C04版)

作者:朱蔓青,原名朱正安。女,湖南长沙人氏,现居深圳。职业作家、画家、艺术评论家,资深文学编辑、出版人,深圳市弘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外散文诗学会深圳分会副主席,中美国际易经学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多家杂志主编。

观后感《观话剧《马兰花》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马兰花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