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观世界第一麦方有感

观世界第一麦方有感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是指看过某本书籍、某篇文章后自己受到的启发或者感悟,经常写读后感,文章就会越得心应手。你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是哪一篇?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读了《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我产生了一些思考。芬兰,国家很小,人口也就几百万,却被大家誉为“教育最强国”。这里的孩子成绩好,创意强,还能快快乐乐地成长,这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是关于学校教育。在芬兰,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唤醒自己。如果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也没有什么艺术特长,那怎么办呢?他们会回答:这也没关系,我们要让孩子们仍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很善良、有毅力、有好奇心、有同情心,或者拥有爱。

保护孩子的人格,唤醒每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而不是以分数论英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星卡评价,和芬兰的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每个孩子轮流做英雄。

二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究竟该是一次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线的百米冲刺?”

有一首小诗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只关注起跑时的百米冲刺,而是多一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子十岁前,哪怕多花一两年时间用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让孩子在“自律”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子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兴趣。

在芬兰,家长并不担心陪孩子写作业,因为老师不会给孩子留太多的家庭作业,会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学习建筑类的课程,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懂得基本的建筑原理,提升美感,学会如何欣赏、理解建筑。

如果孩子们作业写得好,老师还会给他们一个“越狱卡”。越狱卡是干什么用的呢?当孩子下次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张越狱卡来行使这项特权。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全自主、半自主、或加自主,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作业说“不”,这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同样,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引下“免写作业”,作业负担轻,孩子和家长幸福感满满。这也正是我们要做的提质减负。

教育之路是漫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前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延伸阅读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张爱玲的作品我总共看过三篇——《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看完之后都不由得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唏嘘。张爱玲本身应该不属于有着“批判现实”思想的作家。总之我觉得张爱玲应该并不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有着以文字为武器去讽刺社会、唤醒人民改变社会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的作家。她的作品其实就在写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言情偏重,其他次之。

单从这三篇还是读出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艰难,和难以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力感。一如本书里面的女主葛薇龙,本来看前面以为女主是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她至少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哪怕是需要放下自尊心,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成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后来呢?后来还是逃不出当一只金丝雀的命运,当一个“高级妓女”的命运,哪怕这一切选择都是以爱之名。

其实爱情占了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她没有勇气逃离这一片“灯红酒绿”的奢靡红尘,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失去所爱这一痛苦罢了。她的确爱乔琪,但是她更爱这个“衣橱”,爱这里的光鲜亮丽,爱这里的繁华浮世。说到底还是懦弱,还是不够勇敢。这是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代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选择太少,除了婚姻仿佛没有别的出路。能遇到好的婚姻,是你的幸运;要是遇不到,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女人的命运和幸福,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她遇到的男人身上。她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遇上了渣男,要么认命,要么逃命。但如果真要逃的话,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薇龙来说,如果香港只是选择之一,而世界其他地方还会有很多选择和希望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此处,困在一个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只能看到一个悲惨未来的地方。如果有其他选择,薇龙的心态也许会是“老娘挥一挥衣袖,弃了这里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相信那里有真正属于我的精彩和幸福”,然后一走了之彻底脱离苦海。

如果当时的大环境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同?这一炉香,其实就是女人最辉煌的那段岁月。燃尽了,你那短暂的、虚无缥缈的光辉与幸福就结束了。有被点燃的那一刻,也总有燃烬的那一刻,而燃尽的那一刻就是你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刻。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读后感)


张爱玲的作品我总共看过三篇——《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看完之后都不由得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唏嘘。张爱玲本身应该不属于有着“批判现实”思想的作家。总之我觉得张爱玲应该并不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有着以文字为武器去讽刺社会、唤醒人民改变社会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的作家。她的作品其实就在写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言情偏重,其他次之。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www.dhb100.com/

单从这三篇还是读出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艰难,和难以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力感。一如本书里面的女主葛薇龙,本来看前面以为女主是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她至少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哪怕是需要放下自尊心,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成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后来呢?后来还是逃不出当一只金丝雀的命运,当一个“高级妓女”的命运,哪怕这一切选择都是以爱之名。

其实爱情占了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她没有勇气逃离这一片“灯红酒绿”的奢靡红尘,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失去所爱这一痛苦罢了。她的确爱乔琪,但是她更爱这个“衣橱”,爱这里的光鲜亮丽,爱这里的繁华浮世。说到底还是懦弱,还是不够勇敢。这是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代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选择太少,除了婚姻仿佛没有别的出路。能遇到好的婚姻,是你的幸运;要是遇不到,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女人的命运和幸福,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她遇到的男人身上。她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遇上了渣男,要么认命,要么逃命。但如果真要逃的话,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薇龙来说,如果香港只是选择之一,而世界其他地方还会有很多选择和希望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此处,困在一个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只能看到一个悲惨未来的地方。如果有其他选择,薇龙的心态也许会是“老娘挥一挥衣袖,弃了这里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相信那里有真正属于我的精彩和幸福”,然后一走了之彻底脱离苦海。

如果当时的大环境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同?这一炉香,其实就是女人最辉煌的那段岁月。燃尽了,你那短暂的、虚无缥缈的光辉与幸福就结束了。有被点燃的那一刻,也总有燃烬的那一刻,而燃尽的那一刻就是你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刻。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


【第1篇】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童年的秘密》在美国最早出现译本,在所有的英语国家里,尤其在美国确实是大受欢迎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完全属于儿童的世界。

理解幼儿的世界,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我们对孩子了解太少,正如蒙太梭利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生活。因为儿童当时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只有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儿童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心理生活。”在《童年的秘密》里的敏感期一节中,说道,“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要“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这和夸美纽斯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当今的社会中,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几乎所有的期望。于是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很小就学东西,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不管孩子自身愿不愿意。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只会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她有一个爱她的妈妈,又遇上巴学园的小林老师,他们都给了小豆豆最宽敞的发展空间,让她成就自己的未来。

“孩子的独白”内容涉及所有对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既写孩子的欢乐,也写他们的痛苦。这痛苦是惩罚和巨大的压力造成的。大人会不断逼着孩子取得尽可能高的成绩,这使他们痛苦不堪。当然,我们也写了孩子对规则的讨厌。规则肯定是成人世界的一部分,但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则无缘。儿童的世界是由想、好动和玩耍组成的。守时、取得成就、做事井井有条等是成人的一些重要的能力,但在儿童的心灵中则没有多少分量。为中国人及其孩子的未来写一本书,意义非常重大。有些中国人给我们讲过他们童年的故事,我们主要就写他们的情况,好让读者意识到孩子会把童年的影响带入青春期和成人期,而正是这些影响塑造了人的一生。今天,关于性格培养和当代教育原则的谈论或著述并不多见。而实际上,人们在这两个领域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创新,其成果可帮助当今的这一代父母以适合现代儿童生活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这样,孩子就会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巨大人力和精神资源的国家成长为能干的大人。

《童年的秘密》第一次深刻而科学地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心灵的真实景象;给我们展示出儿童这个未知又奇特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教育,儿童的世界将会多一份精彩!

【第3篇】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怕孩子浪费时间、打坏东西等,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生活。当他们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们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比如,早上起床时,孩子正在努力地学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给予表扬、鼓励,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会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为孩子穿戴整齐。又如,当一个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满满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时,他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摔倒、摔疼?杯子会不会摔破?……内心的种种担忧迫使他快速地从孩子手中将杯子夺过来,不让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这报那的辅导班,双休日时,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小小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试想,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一个婴儿怎么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部分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第4篇】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第5篇】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的教具,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因为给儿子报名早教班,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所以自己想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教育理念,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想玩的同伴,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这样使我们的区域并不是一种摆设,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老师可以观察到如何改进,如果投入材料,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回想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早上起床怕儿子冷,赶快把他的衣服穿上,儿子想自己动手我却阻止了他,因为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吃饭时怕他弄到衣服上和地上,也是我喂的,希望他快快吃,吃的慢饭都冷掉了。曾经儿子看到地上有脏东西,自己去拿扫帚扫,可他只会把脏东西推到沙发下面,他以为这就是扫干净了,结果得到了我的一顿批评。想想自己扼杀了孩子许多动手的机会,现在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动手的意愿越来越少。其实孩子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我看过一段文字,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哲学的慰藉》第一章读后感800字


第一篇讲的是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主题是与世不合。作者先以数量繁多的绘画主题来引出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的意义重大,进而提出我们需要苏格拉底的原因为了克服自己的怯懦,然后重点描写苏格拉底之死一事的具体事件。在深入浅出的描述中,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章。苏格拉底是个其貌不扬的怪人,显然历史上的众多绘画作品中的苏格拉底是艺术过后的苏格拉底。在雅典最鼎盛时期,借助良好气候和雅典城市布局,他一刻不停地在做他的哲学事业:发问路人,询问他们为什么相信某些常识或者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苏格拉底教会我们的,是要我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很简单,我们需要锻炼的是一种对任何事哪怕是常识也应该保持的好奇心,用辩证思维来判断那些是否是真理。

在读其故事时,我脑子里时常会出现自己6岁儿子与我的对话场景,因为他大部分时间表现的和苏格拉底的常识发问行为非常相似,他会问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而且是刨根问底,很多时候我被问得差点发疯,就好像被苏格拉底询问的人一样。其实我是被问地回答不上来:可能我的脑子和思维已经被常识给固化,极少思考。

其实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事情,都是人类一步步探索出来的。大部分时候我们会有错觉,觉得这些本来如此。地心说的时代持续了差不多1300年,难道我们能保证我们现在认为的一些常识不是地心说理论吗?还真不见得。比如对电的依赖程度,现在很多小孩可能没有一次经历过停电,在他们的观念里,可能根本无法想象没有电的世界,其实仔细回想,电的发现是18世纪才有相关理论,而电走进我们寻常百姓家也才不过几十年!因此对于身边的一些所谓常识,我们如果一味地听他说,或者这个本来就是如此,这样的态度可能是一个浑噩人生的态度,而不是哲学的态度。

苏格拉底用其毕生精力,来启发人们对事情进行思考,教会我们运用辨证思维对事件进行真伪检验。我认为哲学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人生态度。哲学是苏菲,而苏菲,是我们的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去用像孩童一样的好奇心探索发现、提问思考。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的本意是想要我们从阅读中寻找感悟,寻找内心的真理。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我们会感到愉悦。此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写作品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效的秘密读后感 ”,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篇1)

认知隨道的精神障碍:当自动化系统突然关闭时,我们被迫启动自己的注意力,大脑从放松状态进入惊慌状态,就有可能产生这种障碍。

你可以把注意力想象成一个聚光灯,其光束既能扩散又能集中。犹他大学认知心理学家戴维.斯特雷耶说。注意力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在大多数倩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选择放松。如果我们允许自动化系统,比如计算机或自动驾驶系统,代替我们的注意力,大脑就会把聚光灯调暗。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大脑积蓄能量的一种方式。这种放松方式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优势:帮助我们在潜意识状态下控制压力水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头脑风暴”,而不必一直关注周遭的环境;帮助我们做好准备,处理更复杂的认知任务。我们的大脑能够自动寻找放松的机会。

“然而,‘嘭!当突发情况发生时(例如当你收到一封意料之外的邮件,或者有人在会议中问你一个重要问题),你大脑中的‘聚光灯’不得不突然打开,此刻它不清楚应该照射哪个方向。不管前面有什么,大脑都会本能地迫使‘聚光灯’把光束尽可能多地投在最明显的刺激物上,即便那不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认知隧道产生的过程。——来自《高效的秘密》

认知隨道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认知隨道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眼前的事物或者手头的任务,比如有人行走时仍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智能手机,听不见汽车的喇叭声,也看不见路上的障碍物,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导致受伤。

我们一旦进入认知隨道,就会失去掌控注意力的能力,反而会被最简单、最明显的刺激物吸引,这时我们的行为往往很愚蠢。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篇2)

见过了曲妖精见未来婆婆的情形,我们来看看赵医生的表现——《欢乐颂2》23集中,赵医生意外接受未来家长的突击检查以及连环考验考验时,他的表现如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赵医生在未来家长前的表现,我们只能用:云淡风轻、落落大方来形容。

赵医生为什么能够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为什么赵医生能够在混乱无序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而曲筱绡则手足无措?

除了赵医生是一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有为青年之外,赵医生在平时都会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心智模型——在头脑中把自己期待看到的情景播绘成图像。这也是赵医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骨科手术专家的原因噢。

同样的,在企业里,为什么有的员工能够在精神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有的员工惊慌失措?因为职场明星都懂得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物上。他们习惯于在头脑中把自己期待看到的情景播绘成图像。他们更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问题,而不只是简单地应答。(推荐阅读:破认知隧道——构建心智模型)

构建心智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在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之间切换,避免认知隧道。

《庄子·大宗师》篇中有“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之说。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着自己的欲求,他就缺少智慧与灵性。反之,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平衡好生活与工作,人生便会拥有更多感悟,更多收获。

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灵性的人,在未来家长面前有情彩表现?

跟wuli赵医生学习——多看书!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篇3)

《高效阅读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书里面讲述了作者亲生经历,容易实践起来的五十个让大家高效阅读的方法。加上大家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相信大家一定能从这本书里面学到打开书,翻下去,看完的方法。

封面是翻开的一本书,用了一支羽毛笔,羽毛是变成了分享的鸟儿,也许寓意是,通过阅读文字,可以逐渐学会放飞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思考力。

《高效阅读的秘密》提供了55个高效阅读法,其中很多我觉得都是超级有用的,即使对我这个已经爱看书的人而言。

本身我也算是一年也有初略读书的习惯的人,也不是一点都翻不开书的人,想看看这本书,也许能提供给我一些更多更好地技能。还好,打开之后,一点也没让我失望,反而像遇到知己一般,知己姐姐一般的告知我还可以用那些方法来打开书本,并且读下去。

从书中,我也学到了新的方式,比如说是用三支笔准备,用来勾画书中和自己切合的想法。第一,不要担心二手书不好卖了,第二,用不同颜色的笔,可以代表不同含义的思想。有自己的思考力,不要害怕弄脏了书,每一段不同的个性化的经历,都是自己和这本书独特的经历。在看书的时候,也要学会去区别客观和主观,多次练习之后,对于以后工作中客观分析事物也是会有帮助的。

“约人见面,约在书店”

在见面之前,可以早一点去,也许也能邂逅一两本,自己可能喜爱的书,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两个待会儿聊天的话题。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和待会相约的对象打开通话的匣子。

“沐浴的时候也可以看书哦。”

女性读者,家里如果有浴缸的话,也可以点一些香薰蜡烛,放一点音乐?,在工作了一整天后,把自己泡在浴缸里,堆满了沐浴的泡泡,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让自己可以放松的去看书。也许这个时候,看一些英文的原著也是可以的。记得以前在美国生活的寄宿家庭里面,他们的浴室里面也是放了很多的英文小说,泡澡的浴缸也是极其舒服的,还带有很多按摩的功能。真会享受生活啊。这一刻的,是属于我们女性自己的高光时刻。

看长篇巨作的时候,可以分版块去看吧。可以分开进度条去看吧。也可以画一个人物关系图去看。

读书也可以有季节感的。

夏天可以读适合炎热的夏季看的书,冬天也可以围着火炉,去感受让人温暖的故事。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篇4)

最能够让人产生动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确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中;二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

高效团队的核心:心理安全。第一,每个成员的发言机会均等,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平等地分配发言时间”。第二,优秀团队的成员“社交敏感性普遍较高”,擅长通过其他团队成员说话的语气、自我评价以及面部表情来了解他们的感受。

5项高效团队的规范:团队成员认为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团队成员感觉他们的工作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和分工。团队成员知道他们可以彼此信赖。最重要的是,团队要有心理安全感。

目标设定:仰望星空(延展目标)和脚踏实地(SMART目标),仅追寻SMART会陷入细节中,而忘记了思考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而且过于强调可行性,会抹杀突破的可能性。延展目标要适度,跳跳能摘到的桃子才能激励,否则会无所适从。将延展目标按照SMART原则加以分解成小目标。

构建心智模型,对不同情形进行想象,从而在问题出现时可以调用相关处理方式,但要避免出现认知闭合(过于迫切获取某目标而不能看清全局)。对未来进行预测,确定性不存在,黑天鹅是永恒的,所以要思考所有可能性,并沿着可能性进行推演,评估各个事件的概率,依据概率做出决定。如果可能得话,进行数据-假设-行动-反馈数据的循环,来改进。

书中各个章节之间似乎不太有递进的逻辑性,算是并列关系,而且应该也还不足以达到独立穷尽的程度,只能说这些内容为团队和个人的完善提供了一些思路,而不是完整的答案,当然,这种事期待有完整答案,也不太现实。

思考:在标准执行一致的过程中,仍然要保留审在审查过程中尝试性使用某种评述策略的可能,一则为团队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模式,避免认知闭合,通过足够多的互动提供更多的心智模型。二则为审提供了掌控力,符合第一线的人最了解情况的原理,且有利于构建心理安全,能够激发审的动力。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篇5)

以曲筱绡“窃听闹剧”为例:

我们回过头来看剧情——曲筱绡意外见婆婆-赵医生母子相互认字让自认没文化的曲筱绡受到10000点伤害-担心婆婆对自己的印象——实施窃听:

《欢乐颂2》第28集,曲筱绡是在公司的地下停车场,意外见到未来的婆婆大人的,也就是说,赵医生提前并没有跟曲筱绡打招呼。(赵医生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

见家长这种事情,一定要提前沟通,不要搞惊喜、不要搞惊喜、不要搞惊喜(重要事情说三遍),这种时候,惊喜容量变成惊吓。

作为观众,当你沉浸于当时的剧情时,一定会为曲筱绡扼腕叹息:曲筱绡呀曲筱绡,你要知道未来婆婆大人对你的印象,那还不容易,等赵医生把母亲送回酒店,你问问不就行了吗?非得做“窃听”这么愚蠢的事情?用曲筱绡自己的话说:是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其实是曲筱绡你不懂认知隨道原理——曲筱绡意外见婆婆,因为过度紧张与在意,让聪明的进曲妖精进入了认知隨道:被最简单、最明显的刺激物吸引——想知道未来婆婆大人对自己的评价——实施窃听。

相信《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世界第一麦方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