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观金刚有感

观金刚有感

观《金刚川》有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观《金刚川》有感"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金刚川》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始,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三年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以中国胜利结束。

《金刚川》主要讲述了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乱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形成了“人桥”的神迹,最终大部队渡过金刚川,成功抵达金城战场。

本片主要以四个视角来讲述志愿军强渡金刚川的故事,分别是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士兵对渡过金刚川加入前方战场的渴望、美国空军的狂妄自大、高炮班同志的牺牲精神,一次次重复的叙事方式,更加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是没有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就没有现在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它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它留下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钻研和实践,也是我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指路标!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金刚川》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金刚川》读后感”。

书籍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作者写的作品便是我们忠实的朋友。要想写好读后感就必须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您会从哪些方面着手作品的读后感呢?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金刚川》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金刚川》读后感(篇1)

于10月30日下午,公司组织了《金刚川》观影活动,正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许久没触碰到的泪腺开关“啪嗒”一声,悄然打开。话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隐隐的泪花还是模糊了镜框…

就座完毕,震撼的电影片头曲震撼响起,顿时让人有种即将要上战场的感觉。紧接着,一句略带磁性的旁白把我带入到电影故事情节当中: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护桥修桥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战争影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 。影片描述为了使志愿军战士在指定时间内渡水到达战役前线,后方战士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从下午到凌晨,不断搭建并抢修木桥片段。37米长的桥,7炸7修,夜以继日的反复抢修。实际上就是聚焦在下午到凌晨志愿军横渡金刚川的艰难过程,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却分别从步兵、高炮班、美军轰炸机、桥四个视角还原了这一场战事。这段历史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鲜有耳闻,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秘辛。拿破仑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恰好《金刚川》这部影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反观当今社会,大到国家荣辱,细到家庭个体以及工作上。是否我们也应该保持着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几十年,纵使生活虐我千万遍,依然要爱生活如已出,这种生活态度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影片当中可以看到所刻画的人物都极其鲜明:一个目标-过桥;一个配合-分工合作;一个精神-坚持不懈。这种感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至此,观影活动圆满结束,忍不住的感动和对先辈的缅怀仍久久围绕现场。未来,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多的是做好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并深知家庭的责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能过程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但是绝不能浇灭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请铭记:时刻都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道“桥”,因为它是一种信念!

《金刚川》读后感(篇2)

“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我最喜欢歌就是《我爱你中国》。每当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歌声响起时,都能感受到歌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冲天豪气和民族自信。

我爱着我的祖国。爱着它流传千古的传统文化,爱着它如梦如幻的江南美景;爱着它热情似火的南海风光,爱着它白雪皑皑的北国美景……但是我忘却不了祖国曾遭遇了太多不幸,让我们伤怀;祖国经历了太多沧桑巨变,让我们奋起,为建设更美好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就在上个星期,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讲述抗美援朝作战的影片——《金刚川》。在观看电影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的许多经典镜头至今在我脑海浮现,影片中美国飞行员希尔说“桥不在,就是他们的地狱。桥在,就是我们的地狱。”为了阻止中国志愿军通过桥梁到达朝鲜主战场,美军开启了无间断的桥梁轰炸,而为了在凌晨六点钟赶到主战场,中国志愿军将士最终用血肉之躯架起了“人桥”,让大部队顺利过江。那一幕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内心深处热血沸腾,为之动容。“不可能,就是我们的武器”!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作为新时代的力量的我们,有着先辈的引领,有着梦想的加持,我们定能无所畏惧,向未来的彼岸,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报效祖国,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没有犹豫,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少年最美的模样。人生亦可燃烧,亦可腐败,我愿耗尽所有光芒为着心中的梦想,祖国更美好的明天拼搏奋斗!

《金刚川》读后感(篇3)

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铭记,英雄将永留青史!

做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发布独白版预告,以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主战场之外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领衔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特别出演邓超悉数亮相,在与敌人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奋勇迎战,跨越七十年岁月传递不灭的精神共鸣。与此同时,《金刚川》同步释出的人物关系海报,更描绘出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谊。

信念、坚忍、义气、刚强、志气

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种,或共同御敌,或动情交谈,又或并肩前行,展露出战场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义以及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作为经典的兄弟搭档,张译与吴京的再度合作给观众带来不少亲切感,张译解读这次和吴京的角色关系:这次我们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上下级或师承关系,而是亦师亦友亦兄弟,所以在人物关系的诠释上有很多新鲜感。邓超时隔数年再次饰演军人,以丰富的表演层次彰显成熟气质。

而近年在战争类型片中表现亮眼的李九霄、魏晨,又会用怎样的方式诠释70年前的志愿军战士,备受期待。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金刚川》读后感(篇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读后感(篇5)

“轰-轰-轰”敌机投下了密集的炸弹在战士们身边爆炸,于是在金刚河上,这座承载大部队过江任务的桥刚修好了又被敌人炸毁,炸了又再修,最后一个个英雄用他们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让战士们过江。

高炮班的关班长被炸的尸骨无存的时候,我为敌人的侵略行径感到愤怒;张排长被燃烧弹烤成一尊雕塑时,我为志愿军队伍保卫家园做出的悲壮牺牲感到心痛,看到这些画面时,我看到影院里有人在擦眼泪。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的狂轰滥炸,武装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一次次冒死修桥。每当回想起战士们的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前进的画面,我就感到十分惭愧,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我总是容易退缩,喜欢偷懒,并且还缺乏纪律行,易犯小毛病,电影里他们是英雄,是优秀的战士,而我离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都还有点差距。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努力学习,祝愿我们国家越发强大,繁荣昌盛。

《金刚川》读后感(篇6)

20xx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让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压不溃的中国军队,一个打不垮的中华民族。

《金刚川》讲述的就是这场正义之战中的一场以志愿军渡江为中心的战斗。赢得这场战斗,就能赢下战争的最终胜利。命令只有一个:全体战士在规定时间内过江;办法只有一个:建桥,从桥过。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刻画了最真实的场面,最真实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最真实的精神。我仿佛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热血悲壮的主战场,感受着一个个鲜活的战士们内心中最简单而又最伟大的独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团结的中华民族!

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金城战役的最后关键攻坚时刻,金刚川成为了连接前后方的重要之地,必须要保证人员和物资的畅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桥。而敌人怎能不知?接连不断的侦察机、轰炸机的骚扰破坏,可就是炸不烂、打不垮这看似小小的一座桥。当人民团结在一起,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任何敌人都抵挡不住我们冲锋的脚步。

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任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志愿军就是能够完成任务。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志愿军就是能够战胜。正如彭将军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座桥,一座被敌人侦察机汇报过无数次“已摧毁”的桥,就是能够一次又一次修好。敌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视了我们志愿军的精神,一种哪怕牺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务的精神。战争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养尊处优的敌人不会体会到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含义。而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们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继承并且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最宝贵的民族财富。

回首过往,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如今的中国,虽不处于战争,我们仍需要对世界充满敬畏,每一个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国最广大的力量。我坚信,中华民族必立于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精神,必将脉脉相传。

《金刚川》读后感(篇7)

关乎战局的渡江任务、转瞬即逝的行动机会、随时来袭的轰炸机群……在重重困难的阻碍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秉承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信念,通过严密部署、高效执行和誓死护卫,圆满完成了金刚川渡江作战任务,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电影《金刚川》在现存桥梁安静伫立在金刚川两岸的画面中落下帷幕,但那段用血肉和信念铸就的历史却必须被我们永远铭记。

铭记历史,是对先人的感恩与缅怀。我们所拥有的“今天”,正是先人曾深切盼望且为之奋斗的“明天”。没有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就无法实现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没有治国谋士的殚精竭虑,就无法创造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遗忘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夙愿付之东流;否定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信念践踏崩坏。纵然先人在战斗过程中从未想过后人将对自己如何感怀敬服,但我们却须为他们的付出与牺牲给予感念与珍惜。不念历史者不懂珍惜,不懂珍惜者不得机遇;不得机遇者无谓未来。牢记历史,感怀英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目标,正是对历史和先人最好的报答。

铭记历史,是对自身的反思与鞭策。历史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提炼,能够在人困惑时指点迷津,能够在人迷惘时使人清醒,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知识财富。商业讲究第一桶金的运作,学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历史的沉淀而凭空诞生。为什么“甲”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取得进展?为什么“乙”付出了这样的劳动和成本去完成任务?在与历史对话和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置身于因果循环中晓理躬行,进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知晓情境,才能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增长本领、创造未来。

铭记历史,是对后人的教诲与警醒。从近代的侵略战争和资源掠夺,到如今的贸易争端和文化渗透,西方国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削弱中国力量的野心从未消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通过舆论控制、影视输出、学术兜售等各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以此达到遏制中国传统文化、弱化中国民族精神的目的。外界诱惑此起彼伏、教育后世任重道远,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任务刻不容缓。铭记历史,不是宣扬沙文主义,也不是煽动民族仇恨,而是教导后人客观分析国际形势,理性对待国际关系,在和平中谋求发展,在稳定中实现复兴。我们既是历史教育的接受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往事不追,来路熹微。只有铭记历史,保持清醒,才能在浪潮涌动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前进的方向,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刚川》读后感(篇8)

今天也凑热闹去看了金刚川。自己对于电影的欣赏水平十分有限,要不就是像信条那样看不懂,要不就是像夺冠那样困意顿生,所以经常刚看过就不知道讲了什么。不过,今天这样的场面片,不用仔细想的片,倒是迎合了我的偏好,喊打喊杀,枪炮突突,两小时无尿点。

电影的制片,音效,情节如何,千人千言,也不用我这个水平不高的人瞎扯。这部排片很猛的电影要传达的讯息,也正因为全程只需跟着剧情来回反复,变得非常地通俗易懂。

老美那边周四晚上辩论,双方打某张牌其实都挺弱的,篇幅很少(当然用词还是很难听)。当然这不是说变得很友善,而是都已经说得很狠了,再说也不会加什么分。你说我开账户交税,我说你和你儿子收钱,口水乱喷,标准动作而已。但是,对于这一话题的刺激减少恰恰代表了老美精英层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努力,已经在民众心中种下了种子,还发了芽,不用再强调了。那边最近的好感度民调也是一个佐证。

以前咱们还是挺克制的,的确也经常反击,但是核心意思都是你霸道,你双标,你没道理,你简直无理取闹。不过后面还有一句,惹了我你就惨了。我看算是说出来了。

制作电影需要时间,不过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电影播出日子不似国庆那般一定得是正日子。什么时候放还是可以斟酌的。

战场上,武器装备和意志决心都得有,也都得准备。

还是得说,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body has one.

《金刚川》读后感900字(合集5篇)


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产生了新的看法时,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写读后感是否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金刚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刚川》读后感 篇1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了爱国影片《金刚川》。也许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嫂”,虽未曾入过伍,但与军人同命运共呼吸;虽然未穿过军装却与军营结下情缘,所以每当我观看这种军事体裁的影片都触动颇深,犹如心灵的一场洗礼,深深震撼。

《金刚川》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此片与以往战争片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以正面战场为主线,而是聚焦金刚川上的交通命脉工兵桥,以个体命运侧写残酷的战争,通过精巧新颖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观看影片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就是敌军飞行员,一边炸毁桥梁一边说,“中国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是怎样做到把炸毁的桥梁反复再造起来的,好像我的任务就永远没有完成一样。”敌人由最先对中国人的轻视到后来成了令他们费解的战争奇迹,这是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战士的前进,最后的那座桥,是人民志愿军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桥,他们的身体就是桥的最后一根木桩,他们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颗子弹。这种意志战胜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继的烈士们扬起了了中国人的骨气,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此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艰苦岁月和战士们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取得的胜利是艰难的,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向捍卫祖国的英雄们致敬!

《金刚川》读后感 篇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读后感 篇3

这是一部讲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新中刚刚成立后,为了树立国际地位,我军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了支援朝鲜大军,在强渡金刚川时与美军发生了惨烈的斗争。影片从我军陆战场和美军空战场2个不同角度相互切换呈现了战争当时,敌我双方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心理状态。我军大部队需要渡桥,美军各种炸弹和飞机在不断轰炸桥体。我军伤亡惨重、战场气氛紧张沉重,美军轰炸机队在空中joking and drinking。

若说真正触动到我的,有2个点,一是演员张译爆炸式的演技,着实太震撼太专业了。当面对最关心的搭档和战友们牺牲时的那个眼神,因仇恨和责任坦然赴死的那个惨烈的状态,让人感到悲壮哽咽,感动和泪目不已。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就跟闺蜜说过“这就这个眼神,即使给我几个亿,我也演不出来的”。是的,任何一个领域,偶尔得之,或许可以靠运气,而唯有专业才能走得长远,才能创造认可和震撼!

二是电影的尾端处,谁能想到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我们”却用人桥做成了。美军被人桥震惊了,他们的描述是“there is nothing wecan do to stop them”。是的,当为了信念和目标可以豁出命去拼的时候,是没有常规思维可以判断和定义的,这是人性的伟大和不可估量。头顶和水面炮火在不停的轰炸,桥面上的战士们在争分夺秒奔赴对岸战争,桥下的战友们在默默的牺牲掉,前方号角一直在响······这一段画面,胶着了炮火轰炸的无情,战士的勇敢和坦然的赴S,同胞的惨烈和默默的牺牲,音乐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却又脆弱,这里爱国的情愫被彻底激起,热血沸腾,这里是艺术的升华。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在人们面前。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享受到的和平与安宁,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有何理由不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自由的生活。生为凡人,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坎坷,我们一样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勇士,我们有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直面困境,屹立不倒”。前世匮乏,后世积累,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路再远,终能到达。

《金刚川》读后感 篇4

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铭记,英雄将永留青史!

做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发布独白版预告,以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主战场之外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领衔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特别出演邓超悉数亮相,在与敌人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奋勇迎战,跨越七十年岁月传递不灭的精神共鸣。与此同时,《金刚川》同步释出的人物关系海报,更描绘出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谊。

信念、坚忍、义气、刚强、志气

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种,或共同御敌,或动情交谈,又或并肩前行,展露出战场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义以及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作为经典的兄弟搭档,张译与吴京的再度合作给观众带来不少亲切感,张译解读这次和吴京的角色关系:这次我们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上下级或师承关系,而是亦师亦友亦兄弟,所以在人物关系的诠释上有很多新鲜感。邓超时隔数年再次饰演军人,以丰富的表演层次彰显成熟气质。

而近年在战争类型片中表现亮眼的李九霄、魏晨,又会用怎样的方式诠释70年前的志愿军战士,备受期待。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金刚川》读后感 篇5

20xx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让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压不溃的中国军队,一个打不垮的中华民族。

《金刚川》讲述的就是这场正义之战中的一场以志愿军渡江为中心的战斗。赢得这场战斗,就能赢下战争的最终胜利。命令只有一个:全体战士在规定时间内过江;办法只有一个:建桥,从桥过。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刻画了最真实的场面,最真实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最真实的精神。我仿佛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热血悲壮的主战场,感受着一个个鲜活的战士们内心中最简单而又最伟大的独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团结的中华民族!

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金城战役的最后关键攻坚时刻,金刚川成为了连接前后方的重要之地,必须要保证人员和物资的畅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桥。而敌人怎能不知?接连不断的侦察机、轰炸机的骚扰破坏,可就是炸不烂、打不垮这看似小小的一座桥。当人民团结在一起,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任何敌人都抵挡不住我们冲锋的脚步。

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任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志愿军就是能够完成任务。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志愿军就是能够战胜。正如彭将军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场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座桥,一座被敌人侦察机汇报过无数次“已摧毁”的桥,就是能够一次又一次修好。敌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视了我们志愿军的精神,一种哪怕牺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务的精神。战争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养尊处优的敌人不会体会到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含义。而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们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继承并且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最宝贵的民族财富。

回首过往,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如今的中国,虽不处于战争,我们仍需要对世界充满敬畏,每一个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国最广大的力量。我坚信,中华民族必立于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精神,必将脉脉相传。

好范文推荐 金刚川观后心得之四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好范文推荐 金刚川观后心得之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昨天有幸被xxx邀请去看金刚川,整部电影基调定的特别好,我觉得20xx年最好的电影就是这部了吧!看完电影深刻理解到,中国繁荣昌盛的原因在哪里。这部电影官宣的时候因为魏晨有参演,所以特别关注。看完片之后,我觉得中国电影、团队、演员都是非常优秀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像以血肉之躯冲破炮弹战火抵达彼岸的志愿军。我们民族的精神一直都有被坚定而有信念感的人证明着!大家去看电影一定要记得带纸巾带纸巾,会哭的不像样子吧,最后祝票房大麦!

非常喜欢!尤其是第二段,看到敌军也很有感情,也在做着殊死一搏,那一刻没有陷入对于美军多仇恨的自嗨中,而是对于战争这件事本身的反思。现场所有主演(吴京、张译、邓超、魏晨等)和三位导演、制片都去了,是参加过的最幸福的一次首映了!当时有一个细节还挺对吴京有好感的,他跟最前排的一个摄像大哥说,稍微低一点,这样后面的人也能拍到。

观《变形金刚3》有感400字


变形金刚,无论是玩具还是影片都风靡了全世界,今天,我就观看了迈克尔.贝的最新力作《变形金刚3》,对我的感触极深。

这部影片是3D的,效果很好,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拍出来的,特别是当飞行员进入方舟号时,里面的每一根细细的电线都能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大黄蜂使用的枪,每个小小的按钮也会尽收眼底。这部电影拍的效果很好,背景也借用得不错。

情节更是动人,当山姆被霸天虎包围时,大黄蜂急速飞过来,用枪把霸天虎杀了,为山姆解了围。还有主角擎天柱居然用稀少的能量柱来拯救已经成为一个叛徒的首领,最后被疯狂的首领砍下一只手臂后,才不忍心地闭上眼睛将其杀掉,首领残忍的计划也泡汤了,不然地球就会毁于一旦。

这部影片让我感到了汽车人的正义和智慧,还有它们善良无私、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在生活中它们是人类的好伙伴,在战争中它们是对敌人横眉冷对的大英雄,它们打着“正义能战胜邪恶”的旗号,战胜了恶势力,创造了辉煌的一页,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我的最爱——观《变形金刚》有感


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变形金刚,那在许多男孩子的童年中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虽然在我的童年中没有幸福的变形金刚,不过和姐姐去看变形金刚的电影也是非常幸福的。

昨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看了《变形金刚》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二十几年前的变形金刚动画的后续电影。说的也不过是汽车人和霸天虎为了找掉落在地球上的火种,而大开杀戒。片头,先是霸天虎出场,狂轰人类基地。然后,一个叫萨姆的年轻人买了一部旧车,那辆车就是大黄蜂。在午夜,当萨姆被变身为雪弗莱的霸天虎追的屁滚尿流的时候,正题出现了:因为自己的爷爷有一副眼镜,上面有火种所在地的扫描图,汽车人和霸天虎都在争夺这个东西,所以萨姆成了两派的交锋点。追到最后,变身为机器人的大黄蜂救下了萨姆,带着他奔向一个约定的地点。于是全片的第一个高潮应运而生,从天而降的火球里是赛博坦星球的机械生命。纷纷从天而降的机器人变成了地球的民用汽车,最为抢眼的是一台巨型卡牛。在微暗的灯光下,这辆车缓缓驶向少年萨姆,一阵Kekekaka的变形声后,化身为巨大的机械战士。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俯下身去,对少年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擎天柱。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汗毛倒竖,泪流满面。

《变形金刚》的故事原本是属于那些机械生命的,人类的加入恐怕还是为了让大家在看外星人打得乱七八糟之余,也相信人类不白给。正如当年有人用撒农药的飞机撞击外星人的太空飞船一样,如今大家用小枪打来打去也能摧毁几个金刚,给电影增加了许多乐趣。只是为了照顾人类的出场部分,必须给武器等级做出划分。既然普通枪械无法彻底摧毁金刚,金刚之间的战斗就不能以武器解决。在动画片里大家都打枪如国人吐痰,而且一百多集也死不了几个人,电影自然不能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导演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他决定让金刚们肉搏。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导弹横飞的街头,擎天柱大哥摆出一个中国功夫的起手势,跳上威震天变形出来的飞机。两个擅长射击的首领在街头撕打,擎天柱还用手刀解决敌人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红蜘蛛同学还是那么狡诈,F22战斗形态失败了就立即飞出地球决不再玩近身格斗。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最新范文]电影金刚川观后心得400字精选范本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范文]电影金刚川观后心得400字精选范本”,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对于志愿军而言,这座桥是“生命之桥”。但在敌军眼里,这座桥是我方的命脉,炸毁它就能击中要害。于是,架桥、护桥、过桥,成为了这个故事的重点。

桥,成为了电影《金刚川》中的真正主角。志愿军们为这座桥注入了灵魂,任敌军火力碾压,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补上,用民族情撑起了这座“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桥。

建桥难,守桥更难。当然,最难的还是那群人。

小人物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带着一股子不羁的冲劲,一着急就说着大家听不懂的方言。这些一举一动,让这群军装下的男孩形象更加立体。他们的形象,正如作家魏巍当年写下的那句话,“我们的战士,我们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但正是这种可爱和人情味,把牺牲承托得更加残忍,也进一步让观众洞见这场战争的残酷悲壮。

事实上,除了这群人,电影里还有无数的战士,他们甚至没有姓名,只有在电影最后的时候,有的人才有机会被摄影机带过。他们都是英雄。他们虽然没有在第一线对抗,但是他们可能隐蔽在草丛了,一动不动就一整天;可能是守着藏好的炮弹,不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都要忍着;有的则是没日没夜的建桥……他们随时都会面对敌军过来的轰炸机,即便如此,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坚守。

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的我们;正因为有了牺牲,才有了现在的美好;正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才要倍感珍惜!

读《少年川川的故乡》有感


故乡在一个叫川川的少年印象中一直是个名词,没有多大的概念。因为在妈妈眼中,他出生在城市,就是个城市人,但同学们认为他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农村人。其实川川很清楚,他不是城里人,只是城里的一粒小小浮尘,一棵没有根的草,一只断线的风筝,在城市的边缘飘呀飘

川川虽然出生在杭州这座大都市,但他从未融入其中,这儿虽然有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但这儿没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小阁楼、小房间。

家乡有连绵的雪山,细长的瀑布,泥泞的小路家乡有大片大片的绿,绿得有生机。那儿的草原就如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家乡的一点一滴正慢慢融入川川心中,但当读到那个梁清川,一看就是个农村人,成绩不好,拉我们班平均分而且什么也不懂,十足的菜鸟,真土这句话一下子刺入了我的瞳孔,扎入了我的心。天呐,城里的孩子太高傲了吧!农村人有什么不好?淳朴,热情。

故乡的影子渐渐清晰起来。川川开始怀念故乡的三舅,怀念家乡的味道。三舅那黝黑的脸庞,忙碌的身影,在川川眼中,就是故乡。三舅每次来看望川川时,总会带来家乡的雪梨什么的。故乡的土,故乡的水,故乡的空气培育而成,那就是故乡的味道呀!

四川泥石流事件,故乡已经在川川心中生了根。他为素未谋面的外婆感到难受。每年春节川川与父母都不能回到故乡,外婆年年春节都会做上一大块腊肉,储存在家中,随时随地将它们寄给远在异乡她最爱的外孙。外婆已离他们而去,对着大山,对川川的呼唤似乎一直回荡在耳畔。

川川更为乐观开朗的小牙子感到担心。经历了泥石流的灾害,小牙子的腹部受了重伤,缝了十几针。那伤痕如一条蠕动的蜈蚣,卧伏在他的肚皮上,小牙子有多遭罪,川川就有多心疼。川川有了想为他心心念念的故乡做些什么的冲动。

因为足球赛,川川不能与好友阿杰一起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它没有忘记故乡,而是将思乡情结深埋在心底,这是一代少年,外来务工子女,特有的故乡情怀。

故乡那山,那乡,那人,故乡是川川怦怦的心跳声,是一个少年涌动的情愫。

四川地震有感


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很多医护人员来自重灾区北川县,他们家属多有伤亡。救治伤员任务繁重,这些医护人员对家人安危无暇顾及。一批批媒体赶到这里采访,不停追问他们: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2008年05月20日《长江日报》) 这次地震灾害中,许多参与抢救的工作人员自己家里就失去了多位亲人,可他们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其精神令人感动,宣传和弘扬这种高尚的品格,就是要传承这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很有意义。但是,对于某一位英雄,十几位都去采访,都去问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如此轮番轰炸,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实在有违报道初衷。 第一,这可能对他们心理造成伤害。一家失去了几个亲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还处于巨大的悲痛之中,心情还不能平静,甚至需要心理抚慰。他们正打算用默默的工作来作为一种精神解脱的方法,而有的却一次又一次地要他们叙述自己的不幸,这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

第二,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许多医护人员对自己亲人的受灾情况还不知道,有的甚至失去亲人还坚持工作,尽管继续救灾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但的确也与目前参加救援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有关。过多的重复采访,也会干扰紧张的抢救工作。绵阳是灾区伤员救助的重点地区,医护人员没有办法休息,一直连续工作。一批批媒体赶到这里采访,医护人员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接受采访,同时还一边泪水长流,这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请让他们能静下心来进行抢救吧。 第三,我们未必需要揭示的答案。不错,是应该挖掘思想的矿藏,把表面的新闻深化。但是,说句不中听的话,对一个失去亲人的人问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实在没有必要,而且这问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有什么感受呢?第一很悲痛,第二要救的人。语言可以有变化,意思无非如此。这样的答案是明摆着的露天矿藏,不需要深挖。如果再有几个人都去问同一问题,则无论是被问者还是观众,都会感到烦。 许多在这次震灾中出生入死,把第一线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为抗震立了功。但是,采访先进人物,总是离不开是怎么想的,这样几十年的老套路该改一改了

读“川”与“三”有感作文


读“川”与“三”有感慈溪市逍林镇中心小学四(1)孙泽有一个人当老师,只认识“川”字,只想找到“川”字教给学生,可是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忽然,她看到了“三”字,说:原来你躺在这,现在我可以当一位好老师了。岂不知道,这样的老师没有坚实的功底,更谈不上渊博的知识,谁能成为他的学生呢?一个人小时候如果不努力学习,只知道贪图享乐,一丁点学习的劲头都没有怎么能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呢?如果小时候不打好基础,就像一座大楼没有地基,结果只会变得摇摇欲坠。正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人,一旦长大了,没有一双坚硬的翅膀是不能走向社会的。如果去当医生却不懂医术;去当工程师,却没有技术……只能每天干些苦力活儿,一天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只能满足一日三餐而已,这不是不好好学习的下场吗?人,只要勤奋努力,勇于探索,才能拥有一双坚硬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正义的力量-观《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有感


地球,人类生命的发源地,人类与我们大致相近。在心怀仁慈的同时,也充满了暴力。这是《变形金刚2 卷土重来》开头的一部分,可想而知,邪恶正在地球上一点一点的蔓延。一天,主人公山姆在和米凯拉通话时,从一件衣服里发现了一块魔方碎片,碎片从山姆的手中掉落,掉到厨房里,一些家具变成了小变形金刚,把家弄得乱七八糟,召唤大黄蜂出来相救。一次,几个霸天虎联合起来攻击擎天柱。而擎天柱为了保护山姆,牺牲了。因为擎天柱是超级领袖,只有超级领袖才能打败堕落金刚,让邪恶从地球上消失。而在汽车人里,只剩擎天柱是超级领袖了,如果擎天柱死了,这整个地球将会永远是黑暗,堕落金刚会借此机会摧毁太阳,到时候这整个地球都由堕落金刚来控制了。因为擎天柱是为山姆而死的,所以山姆要为此事负责。山姆根据朋友给的线索,用这个魔方碎片去寻找其他的能量来源。他(她)们进入一个博物馆,启动了一个叫天火的霸天虎。天火把他(她)们送到埃及,找到了埋藏在元老们墓中的那个领导模块。可埋藏千年的东西一碰到空气就会成灰,可山姆并没有放弃,他把粉末撞在了袋子里。经过了好一番折腾,终于来到了擎天柱身边,把模块的粉末倒入擎天柱的胸膛。擎天柱复活了,但很虚弱。天火意识到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拯救地球,打败堕落金刚和霸天虎们。天火贡献出了自己的火种,安然去世。擎天柱再加上救护车的修理,最终和天火合体,焕然一新,重装上阵。终于正义把邪恶给打败了。

这就是正义的力量,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我被深深的感动着,放映完后一直和同学交流着,一张口就是《变形金刚2 卷土重来》,闭口也是。这电影用实际生活来体会,就如警察抓小偷一样,警察要为我们广大市民服务,把邪恶的人从这世界上消失,或者让他们回头是岸,就像天火一样。这部电影把人们心底里的那股正义的力量全都焕发出来了。希望那些坏人早日回头是岸,当一辈子的坏人是没好处的,结果就会想堕落金刚那样,死得惨不忍睹。

读金刚经有感


读《金刚经》有感(一):"看破红尘"是"道"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佛教徒,但读过一些经书。佛经读得最多。《金刚经》、《坛经》、《心经》等都不止一次地读过,包括一些介绍性的小册子。但读来读去,只能说知道一些佛学知识,至于佛经的精髓和要义,犹如雾里看花,不甚了了。

前些日子,我在"天涯在线书库"中发现了一个题目——《金刚经说什么》,作者是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这又引起了我读经的兴趣。于是,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认真地拜读了南先生的讲解。我们知道《金刚经》有三十二品(性),南先生从头到尾,结合他自己的体会,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读后获益匪浅,自以为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也很难说,因为真如本相不可说,一说就错。再者,佛经所言之精要,是需要通过修行去"证悟"的,所以不修行者如我辈,所谓"明白",仍然是纸面上的"明白"而已,甚至依然是误解。但毕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想,就不揣冒昧地说一说罢。

第一点:关于基督教与佛教的异同。任何宗教都既相同又相异。相同的是都主张"行善",即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具体义理和修行方法又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基督教认为只有一个神,那就是上帝;人生来有罪,但人不能自救,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被救赎,人与上帝的关系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而佛经认为人人是佛,只要能"明心见性",凡人就立地成佛。所以,佛与众生平等;佛祖不"度人",人只能"自性自度".

我曾问过一些信奉基督的人,他们对上帝的存在深信不疑,对上帝造人深信不疑,对人只能被上帝救赎深信不疑,并且如有怀疑,就不能被救了。那么,二者到底孰真孰伪呢?我说不清楚,大概永远也说不清楚。信仰不同,还是相互尊重为好。

但从凡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佛经讲的"自性自度",有利于加强自我约束意识,诚如儒家提倡的"慎独".就是说,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我约束,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变为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和行动。所以,现在许多烧香拜佛的人,有些人是做了坏事企图让佛祖保佑,如若明白了"自性自度"的义理,就不要心存幻想了。反过来说,上帝能救一切人,包括犯了罪而想改过的人的话,那么许多不法分子有可能这样想:先腐败,再悔过,然后等上帝来救。当然,《圣经》一再强调,不要说作恶,即便是有不好的念头,都是不应该的,都是罪过。但毕竟做恶之人还可以存有这样的幻想:做了坏事等上帝来救。这就不利于"自律"意识的形成。

第二点,金刚经的要义我觉得是这样两个字:放下。然而,悟道成佛,恰恰难就难在"放下"二字。放下,就是要行布施,不执著,始终保持一种"清净"之心。而只有真正放下了,才可能有清净心。放下就是舍弃,舍弃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放下、舍弃人之为人所拥有的一切:财与物要放下,生与死要放下,各种欲望要放下,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能有;而尤其难放下的是所谓"法相",法即指思想和观念。而人的脑子里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啊,这个想法下去了,那个想法又来了,甚至睡觉都在做梦,其喜怒哀乐和真的一样,所以无论白天和黑夜,人的脑子总是杂念丛生的,越说不想,想得越多。反过来说,有些学佛的人追求所谓的"空",而有"空"的观念也是执着,也得放下。由此看来,要想如此彻底地"放下",不要说生活在尘世的人了,就是出家人,恐怕一边念佛还一边瞎想呢。悟道之难,真可谓难于上青天啊!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人虽不能悟道成佛,但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主宰一切的物化时代,经常读一读《金刚经》,起码可以帮助世人懂得善恶相报的因果关系,这对于遏制人们过分膨胀的贪欲,从而保持一份平常心,争取做好人而不做坏人,还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点,色空观念与因果报应。《金刚经》处处都涉及到色与空的关系,但《心经》讲得更为直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什么是色呢?色就是世间万事万物的"相",即一切现象,既包括有形有象的可感、可视、可听之象,也包括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的"法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我觉得真正理解色与空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太抽象,它需要证悟又难以证悟。"色不异空"相对来说还比较好理解,因为一切现象(包括心象),都是因地、火、风、水四大机缘的合和而产生,并且有生就有灭,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恒久不变的,所以"空",不是没有,而是指它的变化不定。那么,色与因果报应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说简单点,一切色相,都是一定的因果关系的产物。有因必有果,这个果,就表现为相。那么又为什么说"空就是色"呢?这就比较难理解了。因为,所谓"妙有真空"的境界,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我们凡人是体会不到的。我只能从字面上作这样的理解:佛祖说的"空",是不是类似老子所说的"道"呢?它无形无相,若有若无,恍惚不定,它本身是空的;只因机缘到而生相,此时是空中有相,相去则复又为空。比如一张桌子放在这里,原来的空就变成了"有",搬走了桌子,又复为"空".是故,空中有相,相在空中,彼此一体,难以分割,故而"空即是色".

既然空色不二,那么佛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佛法是世间法,它并不要求修行之人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所谓看破红尘,也不是悲观厌世,而是说看到万事万物的变化性和短暂,所以要去掉执著心,所谓"物起则应,过去不留";"你过来,我过去".一切的权力、金钱、美貌、地位、名望都是过眼烟云,想留也留不住,王公贵族,帝王将相,哪个不想长生不老?炼丹,求仙,结果呢,许多人都是短命而亡。滚滚红尘,如此而已!

所以,对于凡夫俗子来说,看破红尘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看破了红尘,就要力争破除贪、嗔、痴;看破了红尘有利于在闹中求静,保持一颗平常心;看破了红尘,有权的,不要谋私利,要权为民所用;有钱的,要多行布施;一般草民,则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总之,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要相信因果报应是真理而不是封建迷信。至于有没有前世和来世的因果报应,凡俗之人,又何以能够知道?但我也相信,真正的有道之人,是不讲妄语的。

第四点,佛理与文学。我是一个文学圈内的人,读了一些经书,自然要想到二者的关系。金刚经要求将"法相"也要放下。佛理中讲的"法",指的就是人的意识,自然也包括情感。而文学所要表现的,恰恰又是人的情感世界。而放弃了情感,就等于放弃了文学。这不是很矛盾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这次读《金刚经说什么》,是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他劝学佛的青年人:要先学做人,再说学佛;人都做不好,还学什么佛(大意)。那么,学做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好人。而好的文学,确有提升人的素质、涵养人的心灵的巨大作用和意义。换言之,文学能够帮助人们如何学做人。文学和佛理虽然没有可比性,却有内在的一致性。佛理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是无私的大爱。而一切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一种博大的爱心,具有高尚的人格境界。当今,对于斯大林所说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已经很少听到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种不成文的但又被普遍认可的看法,即认为作家也是普通人,所以让作家承担"灵魂工程师"的任务,是一种苛刻的要求。金刚经给我的启示是:作家虽然是普通人,但他从事的职业是有关人的灵魂的工作,如果作家的精神、人格境界混同于一般人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他写出的作品如何能帮助人们学做人?比如当前为金钱、地位、名望而写作的人,比如那些理直气壮地进行"下半身"写作的人,比如那些为了"卖点"故意添加低级作料的作品,对于"学做人"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人们对当今道德滑坡的现状深表忧虑,而上述一些格调低下的"纵欲"之作,恐怕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毫无疑问,我国当代文学已经进入了多元并存的时代。各种文学观念、文学流派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但是有一点是作家们必须要坚守的,那就是——文学精神!文学精神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对作家来说,要具备较高的精神素质与人格境界;对作品来说,则要能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对前者要肯定之讴歌之,对后者则要无情地揭露之鞭挞之。

作家,理应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后,我要再次重申:上述所说,绝对不是"解经"(我哪有这样的资格),只是个人的读经感想而已。即便是感想罢,恐怕也近似于痴人说梦,谬误多多,诸君看过之后一笑了之可矣!

读《金刚经》有感(二):快乐地生活

《金刚经》这本书挺有意思,它写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学生须菩提在课堂(法会)上的一段对话,全名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用金刚般的智慧断除烦恼,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口,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先说"烦恼",人生在世谁没有"烦恼"?大至国家、企业、团体,小到身边的男女老少,可以说"烦恼"如影随形、伴随终身。人们为什么会有"烦恼"?《金刚经》上说,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句话,有个"我"字作怪!"文革"中不是有句"灵魂深处闹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吗!若是"我"没有了,还斗个什么劲?所以,要想去掉"烦恼",必须正确地认识"烦恼"的载体――"我".

"我"是什么?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我的手、我的心脏、我的想法、我的…,哪个东西是"我"?都不是,"我"是"缘起有,自性空".

其次是"我执".佛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人们总把自己看到、听到、认识到的东西,比如:我的电脑、我的房子、我的同学、我的事业、我的看法…,等等,当成是真是不虚的,――误区正在这里,这叫"我执"!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一切都"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几十年、最多一百年,一切都与你无关。"运动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是宇宙的全部,人们的"贪、嗔、痴、慢、疑"都是自寻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真正破除"我"和"我执"的樊笼,就会达到"明心见性", 即所谓"开悟"的状态。这时的人就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都看开了,看透了,一切都不住于心,就连这个"心"也没有,真正做到"心无所住"!心如明镜,何来"烦恼"?胸怀虚谷, "我"和宇宙融为一体,谁又去"烦恼"呢?

正确地对待人生,乐观地对待生活,每天都快乐,每天多为别人多想着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一生快乐,下一生还快乐,大约这就就是佛祖的意思吧!

读《金刚经》有感(三):了解佛陀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在我国流通非常普遍。首先,针对中国人好简的民族特性。《金刚经》言简意骇,其内容直指人心,深得广大佛学者的喜爱。

《金刚经》分序分、正通分和流通分三大部分。到今天,我们已经学完了发起序。大家都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说佛教大部分经典一开头都是说佛顶发无量光明,显现种种神通。然而《金刚经》却朴实无华,真实记载了释迦牟尼佛也和凡人一样,托钵乞食,洗足敷座,一样的食人间烟火。这就说明了修行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不搞什么神通幻术之类的来迷惑众生。

佛陀当时有二千五百人众的大僧团,佛陀凭借自身的成就、自身一呼百应的威望,完全可以指使弟子们去为他安排衣食住行。然而佛陀并没有这样做。佛陀却和大家一样,亲自托钵乞食,亲自敷座而坐,过简朴实在的生活。这说明佛陀以身示众,教导我们佛法是在现实世间中通过自身努力修得来的,而不是离开内心而去向外在虚无缥渺的神灵求来的。也说明了佛陀以身作责,树立人人平等无有高下的榜样。不像一些官员高高在上,吃老百姓的,喝老百姓的,却还在老百姓之上作威作福,一副高高在上的官架子,夸夸其谈却又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样的官员自然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样的社会也就很难发展。

佛陀的品德智慧是圆满的。我们要向佛陀学习,学习佛教给我们的法。学法为的是用在实修道上,用在现实生活中。说好话、做好人、办实事。运用佛法、运用智慧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真切实际的利益大众。

现在我们在提倡和谐社会,是的!在沿海地区确实得到了成效。可前几天我看到同学放寒假回乡,所拍摄到的山村里的照片时使我震惊万分!真不敢相信在如今发达的中国还有如此穷困的地方!那是一片偏远山区的村民。村民破损的房屋连我们沿海地区农家猪舍都不如。孩子们更是连一学期几十块钱的学费都交纳不起,只能眼巴巴地跟着大人做苦活。从他们迷茫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对人生幸福大道失去了希望!

你说我们大家一天到晚在讲和谐社会,要求每个都要做好一个守法公民。你再看看那些穷山沟里的贫民,他们吃饭上学都成问题,面临着对肌体的挨饿,面临着对学识的无知,那还能谈什么和谐?为什么说"穷山恶水出叼民"呢?这正是因为把他们逼急了。你看看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要张口吃饭的,要继续活命下去的,他们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你想想看,如果你家财万贯,你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人家的钱财吗?你会扔掉面子上大街上去乞讨要饭吗?就算打死你也不会去干的。然而和谐社会里却又有那么一些流浪者、乞讨者!这不是很可悲吗!所以要使社会真正和谐起来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而后面还有一句话,那是很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先富起来的人要带动还没有富起来的人一起奔小康去!这才是团结,这才是社会主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现在我们读诵经典是为了了知佛陀的智慧,了知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以佛陀为榜样,依法修行。发起序虽然短短几句话,包含的内容却很广。含纳了道德生活,含纳了实地修行,含纳了真如本性。其中是十分值得令人寻味的。所以我们完善自我以后还要利他。当然我们会发挥出我们大乘佛教的精神,显现出我们闪亮的价值,成为世界福音的传播者。

读《金刚经》有感


读《金刚经》有感(一):获得一种心灵的安宁与祥和

《金刚经》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佛经之一,"金刚般若"象征般若智慧如同金刚,锐利无当,能够摧毁一切,它的特点在于破除。其破相破空破佛法,无住生心不染尘的大智慧、大境界,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化因子,而且对现代人也有着诸多有益的启迪。佛法是愈病良药,但世人执药成病,故经文指出说法无法可说,得法而于法无得,以契证人现在的本来面目。《金刚经》具有破相破空破佛法,无住生心不染尘的大智慧、大境界的原因也在于此。《金刚经》破除"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污染人心性的尘埃,主张保持心灵的空明,不可为其束缚,因此必须予以破除。"色、声、香、味、触、法"六种,佛语里称为"六境",六境本属物质或观念世界的构成,但从因果关系上讲属于人所把握的对象,故又称"六尘".六尘的言外之意是人的感官被蒙蔽,使主体的心性向外索求,蒙染尘埃。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不住色布施,不住声、色、香、味、触、法布施",是把心性的无所住与被尘俗世界污染的尴尬现实进行比较。在佛看来,俗人无不在这三界里受苦受难,一生下来就染上诸因缘的业力,并继续蒙染现世的利欲,以致今生今世,甚至来世都无法偿还尽业报的苦恼。而造成人迷失真心真性的媒介就是人自己的感官和思维: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能思能想之心。因此,六境是六根的染缸,人目之见色、耳之闻声、鼻之嗅味、身体之触觉事物、心官之把捉妄念,没有一样不是浊气滞重,置身其境,再返清归空就难了。

《金刚经》认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我空法亦空。在粉碎我、法的基础上,金刚般若进一步破除佛相。即使如来的一切外在之相,也都是假象。如来以身象出现是为了顺应世人常情。为防世人"断灭"之见而权立虚名,所以"三十二相"皆是假象。除此之外,《金刚经》还破除一切物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经文结束时的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牟尼本人放弃王子的地位,一心走向佛的清净世界,我觉得他一定对他所处的时代的肮脏事物有非常刻骨铭心的认识体验,他对现世的角逐深恶痛绝的这些理论,一定也是他本人饱经人生磨难后才向世人奉献的厚爱。回过头来,看看当今现实中有多少人是在欲海中沉沦,在世俗的物质利害中失性迷本的,便会感受到佛氏之语中的真挚告诫。

金刚般若对外相、虚无、佛法毫不留情的破除,以睿智深邃的金刚慧目洞察大千世界的一切,虽然万象纷纭迁变不停,生活于其中的主体,却不失本心的宁静,因为他的心已不住于任何一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现了佛法的空明之境。佛起拈花指之手势,闭目合唇未言。而内外之清净,法度之澄明,昭然偈言。《金刚经》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这首《见性偈》,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了。慧能负薪,闻客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出家求法,经由五祖弘忍的点化,而成为衣钵传人。无住生心,便是自在解脱的人生,便能以开放的胸襟应宇宙自然自由自在的清纯之美,一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法是佛法".

《金刚经》关于空间的理论分析室非常独特的。释迦牟尼以十方上下虚空作比喻来形容人的福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空间概念是佛教无位法中最上位无为法中的概念,即非因缘和合而成的、元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的空间,它是无边无际、永无变易的,足以容纳一切物质现象的"空洞"式空间。广漠无极的虚空是具体物质的凭依。释迦牟尼连着用十个方向来表示人对虚空的方位感觉,它们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上下。人对虚空的感觉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因为理性早已把它规定好了,它就是物质的所在。但虚空本身并无助于众生的因缘和合,因为它"非有情",不具有主动性和受感性,它的容纳事物是"无为"的安排,自身并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什么。反过来讲,人对虚空的感觉也异于人对诸现象的感觉,因为虚空的无碍、无尽、无量特性,人所能感觉的只是它的永恒的象征,模糊而无任何标志的征象。相比之下,福德是一种"内虚空",是在人的"有为有情"的大前提下拓开的无边无际、永无变易、足以容纳三世的福瑞的妙有真无!所以,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如果众生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以不住事物的形相为安住心性的唯一途径,那么,他所拥有的福德就像无为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的。

释迦牟尼指明了由菩萨到真佛在佛性之具体表征上的根本区别:菩萨是有佛性但非真佛,故须修正以达真境,而真佛则是与生俱来的福德,故无须修炼。在众生与菩萨之间,是淫濡于欲望、形相、思虑的苦海与超离于欲望、形相、思虑而得以用有情证元为之间的界限。因此,众生若有觉就可发有情之愿,进而得智慧般若的法门,修炼成无上正等正觉,使佛性真正归于自我,获得永恒自由的解脱。

通过对《金刚经》以及其他佛学知识的学习,我发现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对佛学的错误认识,有太多的人把佛学跟迷信连在一起,我觉得佛法恰恰是我们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从佛法中获得大智慧,然后让身边的人也能在这种智慧中得到宁静的解脱。

读《金刚经》有感(二)

《金刚经》是一部无论你是否有佛教信仰都应该听过佛教经典,但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因为奶奶信佛,感觉它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对于奶奶的盲目崇拜,时常诚心的诵念却并不了解其中的经义,当时并未曾上心,可以说是完全不信,心里只有两个字"迷信".然而成长中发现家里爱好国学的长辈也对该部经文很是推崇,甚至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来参阅并逐句解读,但是年少的我并没有念想和心境去学习国学,更何况是这样艰深难懂的经文,同样觉得这是有一定宗教迷信的。直至读大学时期,因为专业的一些因素接触越来越多的国学,才了解"儒"、"释"、"道"并没有观念中一直存在的迂腐、迷信,反而越来越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与魅力,一种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的智慧,尽管三家的观点并不尽相同,但却有很多想通之处。想到这里,我感觉我放下了执着,放下了对中国古典文学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是糟粕的执着,心境阔然而开朗。

因为对佛学不是很了解,缺乏阅读原文的能力,因此选择了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从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放下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该过多地停住在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上,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在明天,能把握的只有当下。这也让我了解到放下执念其实也有两个境界:其一是在没有悟道的前提下,对于事情过于执着,事情已经过去了,成为过去式的时候,我们还经常在纠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坐上时光机回到过去,再去改变这件事的结局,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总结这件事情发展成这样的原因,做有针对的调整,防止同类情况再次发生。这样才会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坦然,才能真的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二是在悟道的前提下,对于当下的所悟所得,并不能针对于所有的事情,如果强行将顿悟的道理硬套在所有的事情中使用,那么这样的执着的道最终也只能变成歪理。"一花一世界",不同的时空就会有不同的适用的自然规律,立足点的不同看问题的思维角度也就产生了变化。就像"谦虚"这是一个很好的美德,但是过度的谦虚或责任面前的谦虚,就会把这样美德变成了矫情和显得不够担当。

这里的放下执着并不是消极的,不纠结事情的结果并不是说一开始就不确定目标,没有规划,然后随心所欲,达到或达不到期望的结果都无所谓。其实恰恰相反,不执着更重要的是强调把握过程,对于一件正确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努力了,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去完成,如果最终没有达成期望,那么因为已经尽力了,没有遗憾和后悔,就不需要再纠结,但可以有总结,从中更好的成长。

(文/分销运营管理部 戚辉)

读《金刚经》有感(三):人类最高的智慧

佛所说的话都被称为"经",现在社会上说的"经典、经典",大概都是从佛教里流传出去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好象处在一个金字塔的顶端。但现在一般人对佛教的理解就是迷信。佛教徒在单位里怕同事知,在家里怕先生知,念经也偷偷摸摸,学佛成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哀哉!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保住自己的根,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对他人才会有清晰的认识。

《金刚经》代表佛教最高的智慧,也代表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它蕴藏了太多的奥妙。它就象一面镜子,把你自己照出来了,把这个社会也照出来了,把整个宇宙也照出来了,就看你的心有多大,看你的根机有多深,你的收获就有多少!所以,要了解这个社会,就要先了解自己,要了解你自己,就要念《金刚经》。

为什么呢?要了解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什么毛病,有哪些缺点?每个人的佛性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就象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它的光显不出来,只有把乌云除去,它的光就显出来了。乌云就是自己的毛病、执着,就是《金刚经》里的我相、人相,要做第一的心。你说"我不要做第一,是不是就没有我相了呢",那你又有"我不做第一,其它人都想做的念,无形中你还是觉得自己是第一".这就是《金刚经》里的无我相、人相,即非无我相、人相,是名无我相、人相。

一切文化的根源,也都是在说人的毛病,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内心的反映,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自己与自己搏斗的历史。看一个文化的优劣,也就是看它把人的毛病揭示的有多深!名和利构成了江湖,也构成了社会。它的复杂性在于人在做一件事时,单纯的善和恶是极少的,往往是善恶夹杂,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你我相煎、尔虞我诈的主要原因,也是最使人迷乱的地方。所以,对自己的善念、恶念,连最微细的念头都不放过,都能检查出来,是一个人修行的关键。修行是越往上走越危险,我慢也会越来越大,若不紧紧跟随一个大善知识,随时随地反省,则很容易出偏差。

在红尘里做事,错误可能是双方的,有时你妥协了,但是妥协的,可能是你的优点,助长的是你的缺点或者助长了别人的缺点;有时你不妥协,你还是有缺点,还会使自己的处境很艰难。做一件正确的事时,要观察大势和机缘。如何保留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缺点。除了自己要有智慧、勇气和这样的道德要求,还要有大福报,能接触到或分辨出世出世法的大成就者,仔细观察他的一言一行,他已与法融为一体,经是佛观机逗教说的法,法无定法,不能指示学人具体的修行路径,只有与法融为一体的圣贤,才能使你对自己慢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限度,知己知彼。《金刚经》里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来是最善于教育人,最善于开导人的了。佛法不离世间觉。儒家讲的"至诚"、"格物至知"也是要你格除私心杂念,才能明白事物的根本;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若不能对人"至诚",必然会失去民心。做的事情越大,越被人关注,对这个人的要求也会越高,若心存一丝一毫的杂念,则易被人限制,落入陷阱,遭致失败。

《金刚经》里反反复复强调,你要完全强伏你的烦恼,就要发大愿,度尽一切众生,度完了就算了,只有这样才能完全降伏你的烦恼。单守清净,则偏空;耽迷红尘又偏有。佛法小则运用于家庭,大则运用于社会,重点不离六祖大师听了而大彻大悟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事情做完了就算了,不住。你的心放在家庭里,它生的就是家庭的心。你的心,放在国家大事上,它生的就是国家大事的心。你的心放在众生身上,它生的就是众生心。若你什么相都不住,什么心都没有,那你就成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金刚经》念得时间长了,才能发觉它是很有层次的。念第一遍的时候,发现自己有这一个缺点,即住在这个地方了,多念几次,丢掉了;念第二遍的时候,又发现了另一个缺点。若不丢掉第一个,就发现不了第二个,就象多米诺骨牌,一动则全身发动;又极有层次,在这一层面上,你基本上了解了,又发现还有第二个层面,就这样,逐步引你深入下去,感觉真是意味无穷。在一开始念的时候,心里乱糟糟的,时间长了,慢慢清净下来,看问题也越来越清楚,才明白师父说的,"智慧象一个湖面,平平静静的,才能反映出外面的世界;若被风吹了,或被其它外物所干扰,它反映出来的世界也要打折扣,它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金刚经》里有大秘密,它是显宗又是密宗,要深入进去修行,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现在的社会什么都要快,师父曾经开导我,"没有苦,哪有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佛修道是大因缘,我很庆幸得遇明师,在师父的引领下,我得以浅尝《金刚经》的法味,找到人生中的至宝,明确人生的方向。人生难得今以得,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不论修哪宗哪派,都是要放下,师语,"放下即解脱".若不放下,难免轮回。

在此末法时代,请大家一定要在受持《金刚经》的同时,切实实践!每天抽时间读诵《金刚经》,假以时日,必有不可思议的收获和进步!愿与各位有志同仁,跟随明师,修学《金刚经》,转末法为正法,化天灾以无形,转人祸为太平!

读《烈火金刚》有感 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烈火金刚》,文章讲述了1952年10月11日夜里,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全身插满了做伪装的野草,潜伏在敌人占领的391高地附近。前面有着巡逻的敌人,身后,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有着紧张地用望远镜望着他们的首长和其他同志。20多个小时,几百个人必须一动都不动,否则,不仅必胜没把握,就是这些人也会死在敌人肆虐的枪口下。第二天中午,惊恐不安的敌人们突然无目标的向潜伏地发射燃烧弹,有一颗正好落在邱少云的腿旁,他身上很快就烈火熊熊。当时,邱少云在这生死关头,静静的伏在地上,烈火整整烧了30分钟,他如同巨石一样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事后,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像邱少云这样的***先烈还有很多,他们为了保护祖国神圣的领土,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幸福,用鲜血谱写了一支支英雄的赞歌。是他们忍饥挨饿换来了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来了我们现在在树荫下欢乐地嬉戏;是他们流血牺牲使我们现在在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我们一定要铭记这些***先烈的遗志,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读《烈火金刚》有感 作文 朱田成 600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观《金刚川》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观金刚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