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值得写读书笔记的书

值得写读书笔记的书

人间值得读后感500字。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人间值得读后感5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记得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人间值得?

有人这样回答:经过审视的人生选择及经历厚,不论悲喜,一定值得。

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我认为,人生敢争取也敢放弃,耐得住苦也耐得住寂寞,专注此刻的生活,看重每一次选择。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从事精神科医生的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通熟易懂,围绕她自己的一生,从家庭,育儿,事业,道出了她的人生观,就如同封面所写,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

书的内容没有大鸡汤,也没有华丽的句子,她只是在告诉你,你只需要对自己交代,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

如同日复一日的客服生涯,客服是一个公司的窗口,可以折射出这个企业的性格,它是一个传声筒,它可以让用户看见,听见以及感受到专业,被重视和对我们的信赖。我们不只是客服,我们更是能第一时间给予用户帮忙,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给予用户贴心而温暖的服务。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

有人说服务是无止境的,是的,服务同时也无处不在,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享受着别人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希望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人间值得》读后感


《人间值得》是日本资深心理医生——90岁的恒子奶奶的处世哲学记录。整本书语言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不似许多鸡汤文满篇都是让人不适的油腻感,恒子奶奶用的是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来为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她的亲情观、友情观和工作观。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恒子奶奶的人生,就如散发淡淡馨香的茉莉花茶,平淡却不乏味,普通而不平庸。

关于工作,她认为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关于生活,她说“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必须要幸福”,不要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关于与人相处之,恒子奶奶认为,“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关于育儿,她感悟,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恒子奶奶的智慧人生告诉我们,凡事不强求、不攀比、不轻言放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够照亮某个角落就是幸福的人生。

[参考]人间值得读后感模板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人间值得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无非是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字。根据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可以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通过当时自己对于作品的体悟,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读后感。你是否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犯愁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人间值得读后感 ,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1)

记得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人间值得?

有人这样回答:经过审视的人生选择及经历厚,不论悲喜,一定值得。

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我认为,人生敢争取也敢放弃,耐得住苦也耐得住寂寞,专注此刻的生活,看重每一次选择。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从事精神科医生的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通熟易懂,围绕她自己的一生,从家庭,育儿,事业,道出了她的人生观,就如同封面所写,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

书的内容没有大鸡汤,也没有华丽的句子,她只是在告诉你,你只需要对自己交代,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

如同日复一日的客服生涯,客服是一个公司的窗口,可以折射出这个企业的性格,它是一个传声筒,它可以让用户看见,听见以及感受到专业,被重视和对我们的信赖。我们不只是客服,我们更是能第一时间给予用户帮忙,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给予用户贴心而温暖的服务。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

有人说服务是无止境的,是的,服务同时也无处不在,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享受着别人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希望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2)

《人间值得》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心理医生中村恒子,90多岁仍未退休,一直都在坚持工作。这本书不是很厚,小小的一本。书中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还写了对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家庭的感悟等等。每章的篇幅都很短,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给人常给人轻松自在的感觉,至真至纯的文字总能治愈我的内心,让我在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多一点快乐。

我们常常因为困难,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那是因为我们经常被负面情绪束缚着,没有把心态调整到好的状态,久而久之便觉得乏味,失去享受生活,难以享受工作的情趣。可是这本书却教会我们:失望的隔壁住着希望,被践踏的小草才会长高。

长大以后我们才知道,人生好像很长,其实很短暂。时间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宝贵啊,将生活过得平淡自在又是多么的重要。现实中的我们被各种原因牵绊,难以活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见到的自己是忙碌,是疲倦,是难过,是各种各样的抱怨,然后生活的热情逐渐被日常的琐碎消磨殆尽。

就拿自己来说吧,我常常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感到紧张、焦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当下的工作,思来想去,问题还在,压力和烦恼却只增不减。中村奶奶说:“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还不如先试着挑战一下,因为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每当我一直在想怎么办时,我就已经失去了享受工作的机会,更无法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之后留下的就是无限的迷茫感。其实只要我们放下令大脑感到混乱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试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心里就会更加坦然的去接受。这样,就会积极面面对工作,效果也能令自己满意,心情自然就会轻松一些。

其实,如何把生活过得有味道,如何积极地工作,把自己变得更好,这些都是选择题,而这些答案就在日常的细节里。有人曾说:简单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我想,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将问题简单化,不要对未知的结果,存在太多复杂的想法;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这样才不负生活。(冯柳平)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3)

心灵的沟通,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即使你不能给出建议,没有提供令人豁然开朗的方法,就是简简单单设身处地地倾听,对方也会轻松许多。

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少。

争执之后先道歉才是胜者,如果一遇事就发飙,你将无法立足。我尽量舍弃“道歉会降低身份”“对方应该道歉”,或者“对方年轻,应该给我道歉”之类的想法。

当你想要“遵从内心而活”,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所谓多余的事情,就是“想要变得伟大”“想被大家认可”“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是“想更加怎么样”这种欲求。在很多时候,不要处处在意别人的脸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际关系,只要能对自己信任的人说说真心话,倾诉心事就好了。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久而久之,你和对方的关系会越发紧张,甚至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也很容易激化矛盾。奶奶认为,人与人不能走的太近。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和期待,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4)

这周读了《人间值得》,我有几个感受:

一是关于工作。恒子奶奶认为,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事,非常了不起。也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可以发挥我们的聪明才干,让我有价值感,获得感,也会更有自信。但是,工作带给我的绝不仅于此,更多的是在和人的相处过程中,面对不那么友好的环境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慢慢学会看淡,学会不计较,看清自己的价值,不因别人的评判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二是关于幸福。恒子奶奶认为,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也不应该对任何人,事情抱有期待,应该认清我们始终是一个人。我非常认同她说的,对别人有太多期待,除了让自己增加痛苦和抱怨外,实际上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不如看清,多做点让自己愉快的事,取悦自己,从生活中去感悟一切美好,感恩自己拥有的,越是要的少,越是容易幸福。

三是关于死亡。恒子奶奶说,孤独得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或许我还年轻,但对于死亡这个终极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如果人生是一次旅程,死亡就是终点站,不管如何害怕,恐惧,我们终归会到站,也不知何时到站,不如趁着还在旅途中,平静得,愉快得享受我们拥有的,我们能做到的,我们想去做的,如此这般,甚好。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5)

有缘分的一本书,很喜欢老师的这种生活方式。全书都透漏出一种佛性,人世不过短短几十载,按自己舒心的方式过完一生才是真理

关于工作: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希望经自己手的工作是完美的,可是完美的路上并不是一马平川的,与其追求完美将自己搞的筋疲力竭,不如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尽力就好,不要太过为难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对于上司交代下来的任务,也不要总要先将它在心里评判一下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记住,所有需要你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关于生活:

快乐充实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太过于追求物质、地位,最后使自己焦躁烦闷不安;有的人太过于喜欢与别人比较,使自己陷入妒忌中。在我看来,每天不虚度光阴,做好眼前事,对生活中的小事都由衷的表示感激,生活中设定有一两个青蛙,因为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懒散的,一旦知道要做什么了,生活才会变得张弛有度。

关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吃好喝好睡好,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做什么样的事,在工作日就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在休息日就让自己放轻松,好好享受生活。不得不努力的时候一定会到来,所以,在它没到来的时候,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完,就好好享受生活,与喜欢的事物作伴

特别是晚上睡觉这会,脑子最好什么都别想,天大地大,睡觉最大,除了第二天要上交的东西,其余都不重要,反正现在都躺在床上了,那就是到了睡觉的时间了,别的事情什么也不能做了。

关于人际:

人与人是平等的,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你要试着去接受他们,不要内心总是带着有色眼镜觉得他们这样做就是不对,你越这样,就会越觉得对方惹人心烦。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都有他们生活的方式,不要强求改变你不喜欢的人,将心思放到自己怎样才能够更快乐上面。即便是家人也是如此,分清彼此,不强迫,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来则欢喜,去则放手

日常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人是社会性动物,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笑的善意流转,同样,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也要表示由衷的感谢。

关于职场:

我们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是在职场中度过的,要尽可能的宽以待人,不管哪里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所以职场中,人际关系很重要,它的好坏,是影响我们心情的关键因素

人会有长大独立的时候,职场中新人也是如此,新人就如新生的婴儿,需要我们去引导,可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的也就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这时候,领导要懂得让他们自由飞翔的道理,只要他们能将工作做好就好,不必拘泥于形式

关于困境:

处于人生困困境时,告诉自己,没关系,世事无常,人生自是有起有落,不必太过为难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你可以回想回想过去你遇到的那些坎坷,遭受的那些令当时的自己崩溃的事情,现在,把他们拎出来,哪件还会让你痛不欲生。这个时候清楚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比在逆境迷失自我更重要。我们要学会转移痛苦这个情绪。一个是广交朋友,探索未知的世界,与朋友诉诉苦,让自己不至于太过难受,二是尝试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让自己发现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事物没有去尝试,所以啊,日子总在慢慢的过着,时间能抚平和解决一切,你只需要不放弃就好

关于焦虑:

焦虑只会让原本美好的生活过的烦闷不堪,日子你怎样过都是一天,何不开心快乐的过完呢。而且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要珍惜现在。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6)

人间值得,一切尚好-《人间值得》读后感400字!

书很短,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如果觉得这是一本心灵鸡汤的话,那有时候来点有意思的心灵鸡汤也不是不可以。

让我佩服的地方是,作者已经90岁了仍然在工作,而且也没有完全害怕什么的好心态。正是这样的好心态,让她这一生都过得很潇洒很自在。她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下,她都尽力在走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日子。她说,人生,只要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她做到了,至今为止,她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了很多人。人间值得,她也值得。

我现在是大学生,过不了多久也要走向工作岗位了。恒子奶奶说,对于工作,为了钱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没错,我的确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份尽量薪水高一点的工作。但是同时,我也知道,如果工作条件达不到自己要求的话,也不会充满怨恨感,因为这些不如意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有时候觉得迷茫,看看别人衷心的建议或许有用呢?总之,人间值得,尽力而活。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7)

奶奶说,只想“必须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在我看来,幸福与不幸福的说法,并无太大意义。我对我是否幸福,总是脱离不了和别人作比较,事实证明我错了,和别人作比较只会让我不幸福。

无论你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如果以“别人做什么,我也必须那样做”,一定会变得辛苦。不管是金钱,还是生活方式,对自己来说适度便好。出人头地的人生、没有成功的人生,有孩子的人生、没有孩子的人生,如果只去和别人比较,那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予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

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决定。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8)

恒子奶奶从20岁到90岁高龄,她一直从事心理医生这份工作。原来一直每周工作6天,从2017年8月开始,才减少为每周4天。

奶奶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既不潇洒,也不高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做好眼前的事。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

奶奶说,当你面对“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这就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至于“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人们常被教导要“胸怀大志”,但是愿望过于高远,大脑就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中,只盯着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无法专注于眼前,经常感到迷茫。不要对工作期待过高,不要把工作当做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饮食足以温饱,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

如果不喜欢工作,而且改变不了什么的时候就尽可能去做,因为过多的抱怨,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人间值得读后感1000字汇总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人间值得读后感”。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1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闽南,喜欢闽南的建筑风格,就是那种弯弯的屋檐,泉州红的墙壁,给人很暖暖的感觉,喜欢闽南小吃,烧肉粽,很实质很好吃,特别喜欢闽南歌曲,每次听都给人一种很有韧性的感觉。今天这首就是一首欢快的闽南乡村风格的歌曲,希望屏幕前面的你,听到这首歌,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心情也能好好的。

十月是桂花飘香,十月是秋高气爽,十月是浪漫的月份,十月也是我出生的月份。今年我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说,我衣食无忧,物质上并没什么所缺,所以今年想要的生日礼物就是书,邀请了好多家人朋友为我挑选一本书,送给我当生日礼物。

第一份生日礼物来自我的大学室友雨润姐(化名),相识11年了,每年生日都第一个给我送祝福,每次在我冲动的时候给我泼冷水,在我没钱的时候,二话不说给我打钱,情感细腻,落落大方的一名山东宝妈。

雨润姐送了我好多本书,涉猎颇广,我答应她,一定好好看,看完来写读后感,不辜负她的美意。

昨天就挑了一本《人间值得》,这是日本一位90岁的精神科医生写的哲理小书,非常简短,我的阅读速度很快,读了两天就读完了,现在就来交作业啦。

作者是一位90岁高龄的日本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向读者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其核心我理解的就是,人生还是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两句话,其一是,“不得不努力的时刻,一定会到来。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刻,就无须太过努力。”

关于人应不应该努力这个问题,我也有过困惑。一方面,不知道是因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还是因为危机意识,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植入了一种观念,努力是好的,不努力就是不好的,向上是好的,不向上就是不好的,就是感觉人生只允许一种主旋律,就叫积极向上,勇敢直前,不断进取,永不停歇,好像与此偏离的都是罪无可赦,离经叛道,甚至有时候觉得肆意享受美食,享受美景,享受电视剧的时光,是罪恶的。

另一方面,又认为应该要张弛有度,可持续发展,不能总是在奔跑。常常陷入纠结中,挺矛盾的。

看见这句话,让我突然想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此拼命地奔跑到底是为了什么?物质的保障?永远的`竞争力?心中的安全感?

首先,对物质的保障,这个理解,我之前看《瓦尔登湖》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挺赞同作者说的,其实能够满足人活下去的基本物质需求是很低的,只要有个能遮蔽的场所,有热汤热饭就可以了,而现实生活中压着人喘不过气来的所谓的物质保障,也不过是虚荣和虚空的结合体而已。

其次,永远的竞争力,到底什么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呢?其实我也常常这么问自己,尤其是从事了6年税务专业咨询工作以后,换工作,干了一份与专业咨询几乎无关的工作。经常有人问我,放弃了专业的工作经验,你会觉得可惜吗?我也这么问自己,我想偶尔还是会有失落的,但是,不会可惜。

原来没换工作前,我总以为,我只能干财税工作,不然我的CPA没用了,我的项目经验就是浪费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所以我很焦虑,同时,找工作的时候,选择也很窄。但是,我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

用自己熟悉的领域的知识和自己惯有的逻辑思维去认知世界,去与人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是本能。但当你跨界,你面对的人群,所面临的问题涉及的领域都变化时,你如何从容不迫地去获取信息,从何渠道去获取帮助和资源,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成本去解读问题,这真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新工作是在基层机关,按照我的理解,基层机关的每个岗位都是管理岗位,而且是综合管理岗位,需要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全面的,可能涉及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例如,民生,经济,安全等等。跟原先的特定领域的专业强的工作性质,完全不一样。作为一名专业咨询师,我需要的是专精特新,而综合管理,我需要的是,灵活机动。

说回竞争力,我认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力是沟通协调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心态乐观。以年薪百万来作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保持竞争力,那我肯定是不合格,但如果是以养活自己作为目标来考察自己的竞争力,我觉得我有手有脚,一定可以,这么想我就不是很焦虑。

最后,心中的安全感,我越来越明白,安全感这个东西,是自己给自己,当内心坚定时,不努力也很有安全感,当内心冲突时,狂奔也是不安全的。大概是回到来家乡,我现在觉得很有安全感。

其二是,“有多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左右瞻顾,当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反而会意外地突破现状。如果你意识到人地强大,你的心情也许会轻松一点。”

年少的时候,我是一个不到黄河心不死,撞了南墙还想把南墙撞穿的小姑娘,非常固执,非常任性,非常主观,还不听劝。还特别喜欢向高难度挑战,为此,也收获了不好意外的惊喜,但付出了更多惨痛的代价。

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生命中出现了好多巧合,有时候也会想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为意念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想这本书说的,人生只要能够照亮某一个角落就可以了,应该想表达的意识,想照亮多大的角落由自己说了算,哪怕是再伟大的人,他照亮的最多也是世界上的一个角落,而那怕再渺小的人,至少他的影子也要照亮世界上的一个角落。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生活,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晚安,屏幕前的你,愿你有个好梦,梦里能够倾听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哦。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2

有缘分的一本书,很喜欢老师的这种生活方式。全书都透漏出一种佛性,人世不过短短几十载,按自己舒心的方式过完一生才是真理

关于工作: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希望经自己手的工作是完美的,可是完美的路上并不是一马平川的,与其追求完美将自己搞的筋疲力竭,不如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尽力就好,不要太过为难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对于上司交代下来的任务,也不要总要先将它在心里评判一下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记住,所有需要你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关于生活:

快乐充实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太过于追求物质、地位,最后使自己焦躁烦闷不安;有的人太过于喜欢与别人比较,使自己陷入妒忌中。在我看来,每天不虚度光阴,做好眼前事,对生活中的小事都由衷的表示感激,生活中设定有一两个青蛙,因为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懒散的,一旦知道要做什么了,生活才会变得张弛有度。

关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吃好喝好睡好,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做什么样的事,在工作日就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在休息日就让自己放轻松,好好享受生活。不得不努力的时候一定会到来,所以,在它没到来的时候,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完,就好好享受生活,与喜欢的事物作伴

特别是晚上睡觉这会,脑子最好什么都别想,天大地大,睡觉最大,除了第二天要上交的东西,其余都不重要,反正现在都躺在床上了,那就是到了睡觉的时间了,别的事情什么也不能做了。

关于人际:

人与人是平等的,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你要试着去接受他们,不要内心总是带着有色眼镜觉得他们这样做就是不对,你越这样,就会越觉得对方惹人心烦。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都有他们生活的方式,不要强求改变你不喜欢的人,将心思放到自己怎样才能够更快乐上面。即便是家人也是如此,分清彼此,不强迫,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来则欢喜,去则放手

日常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人是社会性动物,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笑的善意流转,同样,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也要表示由衷的感谢。

关于职场:

我们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是在职场中度过的,要尽可能的宽以待人,不管哪里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所以职场中,人际关系很重要,它的好坏,是影响我们心情的关键因素

人会有长大独立的时候,职场中新人也是如此,新人就如新生的婴儿,需要我们去引导,可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的也就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这时候,领导要懂得让他们自由飞翔的道理,只要他们能将工作做好就好,不必拘泥于形式

关于困境:

处于人生困困境时,告诉自己,没关系,世事无常,人生自是有起有落,不必太过为难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你可以回想回想过去你遇到的那些坎坷,遭受的那些令当时的自己崩溃的事情,现在,把他们拎出来,哪件还会让你痛不欲生。这个时候清楚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比在逆境迷失自我更重要。我们要学会转移痛苦这个情绪。一个是广交朋友,探索未知的世界,与朋友诉诉苦,让自己不至于太过难受,二是尝试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让自己发现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事物没有去尝试,所以啊,日子总在慢慢的过着,时间能抚平和解决一切,你只需要不放弃就好

关于焦虑:

焦虑只会让原本美好的生活过的烦闷不堪,日子你怎样过都是一天,何不开心快乐的过完呢。而且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要珍惜现在。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3

有段时间,我很想看看不费脑子的书,平时工作就挺费脑子的,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和愉悦,找了些轻松的电影,也想找些轻松的书来放空。这本书是我在小红书上看到被网友多次推荐的。

总体来说,满足了我的需求,小小一本,才九万字,如果你时间充裕,两天就可以读完。这本书是中村恒子心理医生的徒弟也是同事奥田弘美心理医生与她共同完成的,文字中无不流露出她们真挚的情感。书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平凡”。

现今90高龄,仍然在坚持工作的中村恒子奶奶,用她自己的的话说我就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做着平凡的工作,过了平凡的一生。“不管死亡何时到来,都没有遗憾”。她可以说没有自己要求过什么,对什么执着追求,都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她家境贫寒,家中子女众多,能够学医,是亲戚提出只要学医,就资助学费,于是她读了大专。学习过程异常艰苦,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没有收入,为了生存,去做诊所医生的助手,照顾的都是晚期结核病患者,工作同时还要帮忙做家务。她怎么当上精神科医生的呢,是有一天,曾经一起实习的同学告诉她有个精神科助理的工作,工作稳定,收入可以糊口,还能继续到大学读书,她就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当时精神病患者受到严重偏见,遭受非人待遇,需要把患者从禁闭室找出来带到医院,病患多,床位少,医生急缺,工作的凶险艰辛可想而知。庆幸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人生导师,她的上司,一位儒雅的绅士,三年的工作受益匪浅。

工作五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的丈夫,是名耳鼻科医生,对她一见钟情,她也想早点结婚,简单地期待一家人可以郊游,登山,肯定很快乐,而且作为精神科医生,没有婚姻和育儿经验,无法真正了解患者的烦恼。

没想到的是丈夫嗜酒如命,在她工作后可以承担家庭基本开销,更是肆无忌惮,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三年内,有了两个孩子的她心思都在照顾孩子身上,觉得这样挺好,没想到她的父母主动过来帮忙带孩子,让她回去上班,为社会做贡献。医院人手短缺,不断催促她回去上班,她就回去了。

工作中有人找她帮忙就欣然答应,但不多管闲事,也不吝请教他人,不跟任何人过于亲密,也对任何人没有好坏之别。不与他人攀比,不追求名誉和地位,欲望很低,没有物欲。她丧失了家庭的主导权,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痛苦挣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年。

工作高峰时期要管理80个病患,这么繁重的工作量,她也坚持下来了。工作反而成了她生活的调剂,跟同事聊聊天,分散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排解。她始终把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她给自己了一个期限,坚持到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候能够和丈夫站在一起致辞,那就不离了,最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她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儿媳把孙子照顾得也很健康。

退休以后的丈夫性情大变,成了一个疼爱孩子的好爷爷。十年后,丈夫因脑梗离世,她独自一人生活到现在。虽然她与长子同在一个小区,除了周末吃个饭,平时不打搅,也不联系。“为了寿终正寝,我现在正慢慢准备呢。作文好长时间放任不管的家也该收拾了……如果可以,我想静静地等待那天的来临。”

回顾她的一生,反思自己,能回答你心中很多问题。书中讲了她很多为人处世的观点,有些,我不谋而合。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4

这是本可以一口气读的书,朴实无华,坦诚和充满智慧。恒子的一生很平凡,也很不容易:丈夫脾气暴躁、酗酒、不顾家、钱都在外头和酒肉朋友花光了。恒子承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在繁忙的医院工作后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孩子,并设法缓解家庭冲突,让孩子们愉快成长。

恒子十六岁那年由亲戚资助从工人转而学医。从医七十年由医生助理到神经科心理医生,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也帮助了无数需要心理辅导的病人。九十年的人生岁月,她是如何做到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把看似枯燥平淡的工作做得快乐而有意义、把充满火药味、随时一触即发的家庭打理得平和而温馨?她用拉家常的方式,告诉读者她的三十几条人生经验。不用远大理想、不用豪言壮语,只需把欲望放低:能吃饱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足矣;知道改变老公难,与其抱怨难过不如对他包容、接纳、让自己放下,想方设法让自己和孩子愉快生活。恒子说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得益于她的导师金子教授一句让她终生难忘的话:“只要自己存在,就要带着一种包容力让别人平和下来。让自己成为别人愿意自然而然打开心扉,找你倾诉烦恼的精神科医生。”是的,只有对人信任、尊重,包容、和耐心倾听、才能让人心平气和、信任和尊重你。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5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每天习惯了用零碎时间看各种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

时间长了,慢慢发现除了一些业务类公众号,大多诸如新闻、职场、情感、美妆等公众号常常出现这样的标题:

“9岁男孩9个月拿本科学历”

“三个顶尖时间思维模型,让你摆脱穷、忙、累”

“那个每晚陪你聊天的人,从来都不爱你”

“还嫌自己脸黄,推荐好用到逆天的美白精华”

……

随意某天看到都是这种类型的文章,让人不自觉地就感到焦虑。

不知道是媒体在制造焦虑,还是大家都焦虑,媒体才聚焦。

看多了,有时忽然就丧了。

仿佛所有人都在往前狂奔,仿佛所有人都光鲜璀璨,仿佛所有人都举重若轻,只有自己一团乱麻、满心茫然,被遗忘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上。

这时,打开《人间值得》这本书,焦虑烦躁的心就很容易沉静下来。90岁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会告诉你:“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这里的“不必太用力”不是让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不要太耗费心力跟自己较劲,不要太拧巴。真正的努力生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节奏去付出真实而持续的行动。

恒子奶奶说,“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从根本上说,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你不用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活法。“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

1945年,当时16岁的恒子在叔叔的资助下,独自搭火车从广岛尾道前往大阪,入读女校学医。恒子没想着“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只是迫于窘困的家庭环境,只是“顺应潮流”,为了工作赚钱而已。而在婚后,由于丈夫酗酒、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养家,恒子在家带孩子三年后又开始工作。退休后,在医院的邀请和病人的需要下,恒子一直工作到了90岁。

到今天,工作了70年的恒子奶奶仍然每周工作4天。恒子奶奶说,她是从持续工作的状态走过来的,对工作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从某天起,她的心境从“为了生活而工作”变成了“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恒子奶奶能够忍受艰难的生活,淡然地工作到现在,一辈子温暖慈爱的最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还是“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又或者是“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这些体悟其实都源于恒子奶奶有一颗能够坚韧、宽广、独立、仁爱而又能寻找和感知趣味的心。

恒子奶奶总是说“这样活着便很好”,看上去貌似很没追求,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怎样活,都好。但是不要纠结,不要设限,平衡一点,“如何把人生过得值得,过得欢喜”,这都由你决定。

人生的意义哪有那么多呢?

忽然想起来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

“人要是太在乎意义了,会损失很多意思。”

以前的我,总是太在乎意义,缺失了很多本可以有的有意思。

上学时,考试一考得不好,就会告诉自己“考试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什么”,不去想怎么记住这个知识点、怎么做对那道题,反而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情绪,自己给自己加很多戏,却还浑然不觉,直到班主任的一句“你什么都不要想,学习就是学习本身”才唤醒了沉醉于心理幻境和情绪消耗中的我。

从那以后,每当我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时,都会告诉自己“工作就是工作本身”“生活就是生活本身”“这件事做错了要怎么改进”“关系出现问题了怎么克服”……只要忍一忍,努力把自己拉入到专注的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硬着头皮去想意义就能解决问题吗?高大上的意义就能让你变得高大上了吗?并不!现实是,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不会灵光一现就一步千里,不会一朝醒悟就改头换面。

而且什么是有意义的呢?什么是无意义的呢?哪里有定论呢。

“这样活着便很好”,无论有意义与否,都不用考虑,最重要是活在此刻。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忍耐下去把你觉得该做的事做好,这样就很好了。

不要去看别人的好或不好的生活了,也不要被社会上各种观点所裹挟,所有的限定只取决于你做还是不做。人间值得,值得你为你所决定的而恒久坚持,值得你去选择和经历你的每一步路,值得你去拥抱这阳光雨露、草木万物。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6

恒子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这人间“,让我想起曾经形容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头来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在意外界的认可,到头来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们无关

分享几句触动我心灵的话:

1.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挑战一下。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

2.过多的“空闲”,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3.幸福本是一种感觉,它是不稳定、不可靠的,甚至很少会持续很长时间。只想“必须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在我看来,幸福与不幸福的说法,并无太大意义

4.无论去哪里都一样,没有百分之百让你满意的环境或人,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思考“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

5.争执之后先道歉才是胜者,如果一遇事就发飙,你将无法立足

6.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7.接连发生不顺的时候,也不要停下脚步,停下来就无法前进

8.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

9.不被负面情绪影响的最大秘诀就是好好生活,不要闲着,让自己忙碌起来

10.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的人,其实他们承担的责任更大,立场以及人际关系更复杂。因此,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承受的压力,比旁人看到的要多得多。因此,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最后,愿你我的生活多一些明朗温暖的日子,如恒子老师一般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7

《人间值得》这是日本一位90岁高龄老人的自述,从事70年的心理医生工作,相信她在她的专业领域所总结的心得体会,没有什么人会想反驳吧,当然反驳也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那不光是对你自己值得,也对她分享极具意义。

这本书中没有很多的方法总结,只有平淡生活中理解出的轻松的人生信条。你可能觉得人活到90岁,人生应该从1岁开始,而这位老人先告诉你关于工作得失去留。实际上整本书都在讲怎样在自己经历的生活轨迹中调节自己的身心。人需要和他人沟通,也需要和自己沟通,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当你觉得为什么你这么倒霉遇到这样的事时,都反过来问自己这件事让你学会了什么,你立刻就会觉得世界都变了。

工作可能不是你最喜欢做的,爱人也许也让你不尽满意,人际关系你也处理的抓耳挠腮,很多时候都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你看到的是事情并不圆满的一面,大道理你可能读的不少,鸡汤也干过几碗。这本书也可以当做是一本鸡汤,因为无论你在社会上遇到任何的事情都是和人有关的,你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别人知道你的诉求,同时也要在了解别人诉求的同时去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你不能理解的部分。我很推荐你在低谷的时候来读这本书,你可能会很安静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人际关系分很多方面,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家庭,家庭里的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正是最亲近的人往往会忽略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家人,而讨好外面的生人,不能说外面的人不重要,但家人必然应该是最重要的,孟非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死了,真正会难过的人不会超过10个。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对于你的离开并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很多的不开心,那么为什么要在意他们的想法,真正照顾好身边的人,也是我们生活的大乐趣之一。医生的老公也是个医生,并且酗酒,这在结婚之前她不知道,曾经想离婚的她也经历了很强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继续维持了婚姻。她说服自己去看更好的一面,而且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和睦,这好像很多家庭剧的情节,但医生的考虑任何一个角度都只是一方面,如果你的家庭也正遭遇类似的问题,那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受到启发。

之前也读过一些日本人的书,并不很多,但也许是巧合,又或者是翻译的问题,总是觉得日本人可以把事情描述的很平和,似乎再大的困难都没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只是微风吹掉了树上的叶子,那样轻飘飘的落在地上。

医生也很看重自己的孩子,这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只是重要在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养育孩子真正是培养起一个独立的人格,让他能够独自在外面经历风雨,而这种果敢的心,正是由于他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是超级难题,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能比谁更有经验,即便你能有几个孩子,优秀的经验也不会跟着数量积累。

在她经历了一生以后,总结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这才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所应该拥有的东西,能够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真正贡献了自己的价值,也要庆幸拥有90年这么长的人生让她可以比别人经历更多悲欢离合。也许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明白所有的财富荣耀终究都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家人对自己的肯定。我想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希望你能有更好的见解一起分享。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8

《人间值得》是日本资深心理医生——90岁的恒子奶奶的处世哲学记录。整本书语言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不似许多鸡汤文满篇都是让人不适的油腻感,恒子奶奶用的是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来为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她的亲情观、友情观和工作观。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恒子奶奶的人生,就如散发淡淡馨香的茉莉花茶,平淡却不乏味,普通而不平庸。

关于工作,她认为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关于生活,她说“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必须要幸福”,不要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关于与人相处之,恒子奶奶认为,“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关于育儿,她感悟,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恒子奶奶的智慧人生告诉我们,凡事不强求、不攀比、不轻言放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够照亮某个角落就是幸福的人生。

《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 【收藏】


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假期时我们观看了《在人间》,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写《在人间》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篇一)

他一开始在一家“摩登皮鞋店”里当学徒,他觉得这家皮鞋店里没有真善美,只有假丑恶,于是后来他离开了这家皮鞋店,回到了外祖母家,和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

这本书写了好多好多的人物,比如“摩登皮鞋店”的老板、厨娘和他的表兄萨沙,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外祖母。

外祖母是一个很慈祥的人,她很善良、博爱。有一次,主人公和外祖母夜晚外出,特意走到那些贫民小屋的窗前,放下铜板和小甜面包,给那些人家留下无声的施舍和美好的希望。我闭着眼睛,就好像看到了外祖母在寒冷的夜晚在穷人的窗前施舍的形象,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

外祖母很勇敢,能做孩子的坚强后盾。有一次,主人公阿廖沙和伙伴们讨论,谁能到墓园里去躺一夜,就给他一个卢布,最后主人公鼓起了勇气,自告奋勇地去了,外祖母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生气,还对主人公阿廖沙说:“你穿好大衣,带条被子去,不然,会着凉的。”并叮嘱他,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要动,只要祈祷圣母就会没事。

当主人公阿廖沙和柳德米拉——一个瘸腿女孩一起玩的时候,外祖母笑着鼓励主人公,外祖母说:“男孩子和女孩子友好往来是一件好事情,只不过不要乱来!”并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什么叫“乱来”,那就是一朵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不应该去碰它,否则它就既不会散发出芳香,也不会结出果实。引导孩子们友好相处。可以说,外祖母进入到了孩子的世界里,对孩子能充分理解。

外祖母既严厉又慈祥,就像一座灯塔,既能照明,又能指引孩子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我非常喜欢她。

《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篇二)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靠摘野果卖来的钱生活,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人间》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阿廖沙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阁楼上晒衣服,想起那本书,就将它拿出,读起来。我读的入了迷,一直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

我读的入了迷,耳朵听到大门口的门铃声,竟然一时弄不明白这是谁在拉铃,为什么要拉铃……

“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

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

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

阿廖沙的童年多么悲惨啊,虽然他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

啊!阿廖沙是多么的伟大呀!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那么认真的读书,而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更要像阿廖沙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

后来,阿廖沙通过这些知识,进入大学了吗,请看《我的大学》的读后感。

《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篇三)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戏曲中的第二部。他是俄国的著名作家,同感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写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并在社会上艰苦生存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困苦,阴暗的生活。

这部书中描写了主人公悲惨的童年,他从小父母双亡,由外祖母和外祖父你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他曾在鞋店当过学徒工,当过绘画师的土地,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还当过圣像作坊徒工,由于他非常贫穷有很年幼因此各地方的人都欺负他,嘲笑他,就连亲戚家的两个主人也变着法的捉弄他。他整体生活在那些低俗,爱吵架,见识浅陋的小世民周围,他非常厌恶身边的丑陋与低俗,向往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因此他爱上了读书,书中的世界给了他另外一片广阔的天空,书也是他穷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了。所以他最后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我读完这本名著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不但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被苦难所压倒,而且还在逆境中成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把书当做自己的朋友,在书中允吸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他拥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恒心,在黑暗的社会中苦苦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光明。

本书通过高尔基的手笔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实写照,让我目睹了旧时期,旧社会时人与人的不平等和当时沙皇

的暴政,而我们现在生活在新社会里,人人平等,大家和睦相处,我们更加应该刻苦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和谐和美好!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人类就要回到原始的生活,只有书才能带你来到文明的世界;只有书才能让人与人之间更懂得沟通;只有书才会给予你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只有书才能让你懂得做人的道理;只有书是我们人类的良师益友,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也能培养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我们永远和书成为好朋友。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在人间》读后感:人生值得(篇四)

高尔基的描述了他在上大学之前经历了生死离别、家庭破产、处于幼年就不得不踏上社会以及在?人间?的痛苦经历。?高尔基?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他取这个名字也是为了体现他?在人间?所经历的十分坎坷和艰苦的生活。

高尔基自幼父母双亡,不得不离开家寄住在位于俄罗斯日科托夫市的外祖父家,转眼间,高尔基家庭落败,他的外祖父破了产,年纪还未满12岁的高尔基就又四处搬家,不得已,只能独自一人外出谋生。如今的我们也就只有12岁,还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成长,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但他,务必应对社会的残酷考验。

当过洗碗工,当过钟点工,当过圣像作坊的学徒,当过鞋店的小二,当过酒吧服务员??为了谋生,他不停地工作,没有钱上学,他就四处借书,尽管受到了主人、老板、师傅的百般阻挠,但是他仍然没有放下对书的渴望和渴求。正因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十分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这种毅力和恒心不仅仅仅是体此刻他热爱读书,也体此刻生活中的正义:在工作中,高尔基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善于偷抢拐骗的,爱嫖娼的,爱酗酒的??他们教着高尔基干坏事,无数次,高尔基都将他们拒之门外。高尔基在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顽固而粗鲁地从我的心里抹去了完美的字迹,恶毒地用某种无用的废物代替他们。我气愤而固执地抵挡着这种暴行,我与所有人在同一条河里浮游,可水对我来说冷得刺骨,但我不能和别人一样轻易地浮起。?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他一切的一切,他高尚的外祖母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他的外祖母在他的眼里是那么心地善良甚至让他觉得?这颗美丽的灵魂被童话故事蒙住了眼睛,不能看见,不能明白苦难的现实生活,也体会不到我的惶恐与忧虑。?高尔基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为了永远的成功者。

?在人间?需要的是勤勉、毅力、恒心和追求真理的信念,真理不是别的就是一颗不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这样的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一样!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这本书很像是和一位奶奶聊天,每看完一章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这个审视的过程让我感到意外的放松。

“我到底能不能达到我的目标呢?”

人的一生常常想要追求一些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焦虑。因为担心自己会白白地度过一生,所以会不断地给自己的行为寻找意义,比如我在练着口语的时候会突然想这件事对我的未来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呢,我到底要不要继续学习。然后便开始焦虑地想着5年后的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常常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开始焦虑。奶奶却说:“别因为对未来太过焦虑,而忘记要做好当前的事情。”是啊,人生是很长的,没必要总是为未来的事情而焦急。做好现在的事,思考好现在的事,只要做好每一步,所追求的事物总会到来的,不管是理想还是金钱

“我总是对和朋友的关系很烦恼”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常常会遇到“同路人”,也就是朋友。但是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点事情而感到不痛快。想要跟朋友沟通,但是又不知从何提起。这时候我们都应该清楚,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如果你没有百分百去努力的话。如果感到不舒服,最好是先衡量一下提起这件事的后果,因为大部分情况可能都是不欢而散。可能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和他/她的距离,因为缘分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和一个人可能因为喜欢同一种花而惺惺相惜,但又因为另一种草而相互远离。所以,在和朋友相处时也要记住,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独处的,不必强求都走向同一个方向。

“我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样的自己”

我常常会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我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因为在很多时候我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想成为自信的人,所以我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地矫正自己,但其实自信并不是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就能做到的。自信就是将原本做不好的事情慢慢地取得进步后,慢慢地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能量就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更自信的人。比如我原来是一个在公共场合演讲感到很局促的人,在一次次的实践下慢慢地变得更加地“自信”了。所以我们需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不必为了自信而强求自己马上做出改变。人生都是走自己的道路,而别人也在忙着实践自己的人生,别因为为了追赶别人的步伐而忘记自己的路,不然只会迷失。

人间值得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人间值得》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心理医生中村恒子,90多岁仍未退休,一直都在坚持工作。这本书不是很厚,小小的一本。书中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还写了对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家庭的感悟等等。每章的篇幅都很短,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给人常给人轻松自在的感觉,至真至纯的文字总能治愈我的内心,让我在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多一点快乐。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我们常常因为困难,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那是因为我们经常被负面情绪束缚着,没有把心态调整到好的状态,久而久之便觉得乏味,失去享受生活,难以享受工作的情趣。可是这本书却教会我们:失望的隔壁住着希望,被践踏的小草才会长高。

长大以后我们才知道,人生好像很长,其实很短暂。时间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宝贵啊,将生活过得平淡自在又是多么的重要。现实中的我们被各种原因牵绊,难以活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见到的自己是忙碌,是疲倦,是难过,是各种各样的抱怨,然后生活的热情逐渐被日常的琐碎消磨殆尽。

就拿自己来说吧,我常常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感到紧张、焦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当下的工作,思来想去,问题还在,压力和烦恼却只增不减。中村奶奶说:“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还不如先试着挑战一下,因为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每当我一直在想怎么办时,我就已经失去了享受工作的机会,更无法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之后留下的就是无限的迷茫感。其实只要我们放下令大脑感到混乱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试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心里就会更加坦然的去接受。这样,就会积极面面对工作,效果也能令自己满意,心情自然就会轻松一些。

其实,如何把生活过得有味道,如何积极地工作,把自己变得更好,这些都是选择题,而这些答案就在日常的细节里。有人曾说:简单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我想,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将问题简单化,不要对未知的结果,存在太多复杂的想法;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这样才不负生活。(冯柳平)

这本书很像是和一位奶奶聊天,每看完一章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这个审视的过程让我感到意外的放松。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www.dhb100.com

“我到底能不能达到我的目标呢?”

人的一生常常想要追求一些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焦虑。因为担心自己会白白地度过一生,所以会不断地给自己的行为寻找意义,比如我在练着口语的时候会突然想这件事对我的未来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呢,我到底要不要继续学习。然后便开始焦虑地想着5年后的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常常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开始焦虑。奶奶却说:“别因为对未来太过焦虑,而忘记要做好当前的事情。”是啊,人生是很长的,没必要总是为未来的事情而焦急。做好现在的事,思考好现在的事,只要做好每一步,所追求的事物总会到来的,不管是理想还是金钱

“我总是对和朋友的关系很烦恼”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常常会遇到“同路人”,也就是朋友。但是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点事情而感到不痛快。想要跟朋友沟通,但是又不知从何提起。这时候我们都应该清楚,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如果你没有百分百去努力的话。如果感到不舒服,最好是先衡量一下提起这件事的后果,因为大部分情况可能都是不欢而散。可能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和他/她的距离,因为缘分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和一个人可能因为喜欢同一种花而惺惺相惜,但又因为另一种草而相互远离。所以,在和朋友相处时也要记住,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独处的,不必强求都走向同一个方向。

“我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样的自己”

我常常会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我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因为在很多时候我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想成为自信的人,所以我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地矫正自己,但其实自信并不是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就能做到的。自信就是将原本做不好的事情慢慢地取得进步后,慢慢地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能量就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更自信的人。比如我原来是一个在公共场合演讲感到很局促的人,在一次次的实践下慢慢地变得更加地“自信”了。所以我们需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不必为了自信而强求自己马上做出改变。人生都是走自己的道路,而别人也在忙着实践自己的人生,别因为为了追赶别人的步伐而忘记自己的路,不然只会迷失。

人间值得读后感(通用5篇)


在读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作者精妙的文笔,写读后感切忌面面俱到。你在写作品时有哪些思考呢?请你阅读读后感大全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人间值得读后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1)

恒子奶奶从20岁到90岁高龄,她一直从事心理医生这份工作。原来一直每周工作6天,从2017年8月开始,才减少为每周4天。

奶奶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既不潇洒,也不高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做好眼前的事。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

奶奶说,当你面对“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这就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至于“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人们常被教导要“胸怀大志”,但是愿望过于高远,大脑就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中,只盯着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无法专注于眼前,经常感到迷茫。不要对工作期待过高,不要把工作当做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饮食足以温饱,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

如果不喜欢工作,而且改变不了什么的时候就尽可能去做,因为过多的抱怨,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2)

《人间值得》这是日本一位90岁高龄老人的自述,从事70年的心理医生工作,相信她在她的专业领域所总结的心得体会,没有什么人会想反驳吧,当然反驳也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那不光是对你自己值得,也对她分享极具意义。

这本书中没有很多的方法总结,只有平淡生活中理解出的轻松的人生信条。你可能觉得人活到90岁,人生应该从1岁开始,而这位老人先告诉你关于工作得失去留。实际上整本书都在讲怎样在自己经历的生活轨迹中调节自己的身心。人需要和他人沟通,也需要和自己沟通,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当你觉得为什么你这么倒霉遇到这样的事时,都反过来问自己这件事让你学会了什么,你立刻就会觉得世界都变了。

工作可能不是你最喜欢做的,爱人也许也让你不尽满意,人际关系你也处理的抓耳挠腮,很多时候都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你看到的是事情并不圆满的一面,大道理你可能读的不少,鸡汤也干过几碗。这本书也可以当做是一本鸡汤,因为无论你在社会上遇到任何的事情都是和人有关的,你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别人知道你的诉求,同时也要在了解别人诉求的同时去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你不能理解的部分。我很推荐你在低谷的时候来读这本书,你可能会很安静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人际关系分很多方面,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家庭,家庭里的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正是最亲近的人往往会忽略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家人,而讨好外面的生人,不能说外面的人不重要,但家人必然应该是最重要的,孟非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死了,真正会难过的人不会超过10个。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对于你的离开并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很多的不开心,那么为什么要在意他们的想法,真正照顾好身边的人,也是我们生活的大乐趣之一。医生的老公也是个医生,并且酗酒,这在结婚之前她不知道,曾经想离婚的她也经历了很强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继续维持了婚姻。她说服自己去看更好的一面,而且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和睦,这好像很多家庭剧的情节,但医生的考虑任何一个角度都只是一方面,如果你的家庭也正遭遇类似的问题,那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受到启发。

之前也读过一些日本人的书,并不很多,但也许是巧合,又或者是翻译的问题,总是觉得日本人可以把事情描述的很平和,似乎再大的困难都没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只是微风吹掉了树上的叶子,那样轻飘飘的落在地上。

医生也很看重自己的孩子,这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只是重要在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养育孩子真正是培养起一个独立的人格,让他能够独自在外面经历风雨,而这种果敢的心,正是由于他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是超级难题,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能比谁更有经验,即便你能有几个孩子,优秀的经验也不会跟着数量积累。

在她经历了一生以后,总结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这才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所应该拥有的东西,能够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真正贡献了自己的价值,也要庆幸拥有90年这么长的人生让她可以比别人经历更多悲欢离合。也许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明白所有的财富荣耀终究都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家人对自己的肯定。我想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希望你能有更好的见解一起分享。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3)

通过这本书我对“孤独”二字也有了新理解,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不去攀比,学会转变心态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本书的作者中村恒子,是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备受患者信赖、愿意对其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她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她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句话概括,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完全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立场来和读者交流,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

书中讲述了恒子从事心理医生70年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以及对待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的感悟。

恒子从事精神科医生70年,她谈起对工作的态度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甚至在选择从事这一职业的时候竟是家庭贫寒的原因让她不得不从事。后来又因为家庭生活的重担让她不得不在工作岗位上坚持,所以她在对待工作上的态度也有独到的见解。在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的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坦然的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更好的打算就在坚持一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想法。但是如果因为工作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健康,那么你就要果断的离开,同样在遇到机会的时候也要果断的抓住机会。努力工作是一方面,学会抓住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恒子之所以可以从事精神科医生也是因为她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因为害怕、瞻前顾后而错过眼前的机会而日后生活在悔恨当中。

在人际关系上恒子也是一种处之淡然的态度,不过分亲近讨好也不疏远孤立。对待合的来的`就努力交往是人生中的一件幸,对于合不来讨厌的人尽量少交往。但是我们要懂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喜欢的或是讨厌的人,我们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态度,而不是试图去改变环境。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就是努力把他们教育好,在童年给予关爱,长大成人后学会放手不去干预孩子的人生。

她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一名耳鼻喉外科医生。他们一见钟情,可是结婚后才发现他丈夫身上的种种毛病,嗜酒如命不顾家,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了喝酒上,生活的重担只能压在她身上。其实她也可以选择离婚,但是并没有;而是转变自己的态度,选择努力工作,给自己一个信念而不是轻易地抛弃他的丈夫。其实在这个年代,离婚已经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但是,是否也是意味着我们对婚姻的重视和信念没有以前那么重了?遇到一点事儿就选择放弃?其实无论是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还是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

本书没有浮躁华丽的语言,平淡的描写了恒子老师平凡的一生。虽然平淡,但是包含了许多的人生道理。道理很简单,可能不用说你也知道,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恒子老师对于生活的感悟。

其中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我觉得解决的关键在于,在现实和自己的心情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生活中,我是很容易感到紧张的。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有时候也是真的很烂。这样的想法和习惯经常让我很难受。她给我一个启示,不要用优秀等等外界的评价去衡量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在自己能做的事情里面达到相对的平衡。有一种差不多先生的感觉。我之前一直觉得“差不多”是一种贬义,相当于没有把事情做好就溜了。但是在怠惰的生活里,没有人要求的角落里,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没有进展,更不要说,做得好了。

如今想来,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呢?或许,我也只能在不断做的过程中寻找平衡吧。恒子老师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她既不潇洒,也不高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做好眼前的事。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

我可能是看了太多关于高效工作学习的文章,开始把学得不好的原因归根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看别人的学习方法,花样很多,例如卡片复习等等,但是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答案,自己也很泄气。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太执着于此,反而给了自己心理上的负担,太期待有一个好的结果,记住所有的东西。现在只能写一个内容很多的笔记,把自己思考过的内容分系统写上去,要用的时候就检索一下,像是建立一个自己的百度搜索一样。

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了钱而工作,无关理想。晚上好好睡觉,确有急事时快速处理,其他一概不管。如果你出现这种情况,就命令自己“停止思考”,轻轻松松地看会儿电视。我们家电视机里存了大量我喜欢的节目,我会在晚上尽情地享受。

我上班的时候其实也很认真,但是回家之后就很懒散,也很焦虑,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个看那个,结果一个都没做,最后可能是看了部电影,睡了一天,一个周末就过去了。就像现在这个周末这样,我心里又有些焦急,想泡在游泳池里慢慢溺水的人一样。

我会在非工作时间感到焦虑,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正在处于轮转工作的第三年,很多事情仍然不熟悉,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觉得应该要下班的时间恶补基础知识,但是又很懒,因为明年年中才考试,现在暂时没有考试的压力,心里不断批判自己,又不想做,就很尴尬。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开始第二个六万字计划。

总而言之,我脑海里的诗和远方太多了,脚踏实地休息和前进才是关键。

人间值得读后感 (篇5)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每天习惯了用零碎时间看各种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

时间长了,慢慢发现除了一些业务类公众号,大多诸如新闻、职场、情感、美妆等公众号常常出现这样的标题:

“9岁男孩9个月拿本科学历”

“三个顶尖时间思维模型,让你摆脱穷、忙、累”

“那个每晚陪你聊天的人,从来都不爱你”

“还嫌自己脸黄,推荐好用到逆天的美白精华”

……

随意某天看到都是这种类型的文章,让人不自觉地就感到焦虑。

不知道是媒体在制造焦虑,还是大家都焦虑,媒体才聚焦。

看多了,有时忽然就丧了。

仿佛所有人都在往前狂奔,仿佛所有人都光鲜璀璨,仿佛所有人都举重若轻,只有自己一团乱麻、满心茫然,被遗忘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上。

这时,打开《人间值得》这本书,焦虑烦躁的心就很容易沉静下来。90岁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会告诉你:“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这里的“不必太用力”不是让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不要太耗费心力跟自己较劲,不要太拧巴。真正的努力生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节奏去付出真实而持续的行动。

恒子奶奶说,“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从根本上说,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你不用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活法。“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

1945年,当时16岁的恒子在叔叔的资助下,独自搭火车从广岛尾道前往大阪,入读女校学医。恒子没想着“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只是迫于窘困的家庭环境,只是“顺应潮流”,为了工作赚钱而已。而在婚后,由于丈夫酗酒、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养家,恒子在家带孩子三年后又开始工作。退休后,在医院的邀请和病人的需要下,恒子一直工作到了90岁。

到今天,工作了70年的恒子奶奶仍然每周工作4天。恒子奶奶说,她是从持续工作的状态走过来的,对工作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从某天起,她的心境从“为了生活而工作”变成了“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恒子奶奶能够忍受艰难的生活,淡然地工作到现在,一辈子温暖慈爱的最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还是“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又或者是“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这些体悟其实都源于恒子奶奶有一颗能够坚韧、宽广、独立、仁爱而又能寻找和感知趣味的心。

恒子奶奶总是说“这样活着便很好”,看上去貌似很没追求,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怎样活,都好。但是不要纠结,不要设限,平衡一点,“如何把人生过得值得,过得欢喜”,这都由你决定。

人生的意义哪有那么多呢?

忽然想起来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

“人要是太在乎意义了,会损失很多意思。”

以前的我,总是太在乎意义,缺失了很多本可以有的有意思。

上学时,考试一考得不好,就会告诉自己“考试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什么”,不去想怎么记住这个知识点、怎么做对那道题,反而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情绪,自己给自己加很多戏,却还浑然不觉,直到班主任的一句“你什么都不要想,学习就是学习本身”才唤醒了沉醉于心理幻境和情绪消耗中的我。

从那以后,每当我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时,都会告诉自己“工作就是工作本身”“生活就是生活本身”“这件事做错了要怎么改进”“关系出现问题了怎么克服”……只要忍一忍,努力把自己拉入到专注的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硬着头皮去想意义就能解决问题吗?高大上的意义就能让你变得高大上了吗?并不!现实是,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不会灵光一现就一步千里,不会一朝醒悟就改头换面。

而且什么是有意义的呢?什么是无意义的呢?哪里有定论呢。

“这样活着便很好”,无论有意义与否,都不用考虑,最重要是活在此刻。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忍耐下去把你觉得该做的事做好,这样就很好了。

不要去看别人的好或不好的生活了,也不要被社会上各种观点所裹挟,所有的限定只取决于你做还是不做。人间值得,值得你为你所决定的而恒久坚持,值得你去选择和经历你的每一步路,值得你去拥抱这阳光雨露、草木万物。

最新人间值得读后感集合510字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间值得读后感集合51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一)

书一直是人类的朋友,这位朋友与我们每个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样。也许只是泛泛之交,或者是心心相惜的难求知音。正所谓书海无涯,浩瀚的书海实在是让人难以企及。

我喜欢书,更喜欢看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给予了我知识和快乐。然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莫过于《在人间》了。《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主要是主人公阿廖沙从1871年到1884年这一时期的生活。

从书中,我看到了阿廖沙悲惨的命运,他忍受着非人的生活还要遭受生活带给他的压迫这是一个少年该承受的吗?我对这本书的印象特别深刻,书中的人物也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善良的外祖母神圣得像圣母再世;吝啬刻薄的外祖父让人感到可气又可怜;嫉恶如仇的轮船厨师斯穆雷粗俗中却流露着正直;裁缝妻子为沉重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馨……

不仅如此,主人公阿廖沙也是因为厨师斯穆雷给他看了果戈里的作品,才引起了他对书籍的热爱,激发了他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才促使他怀着“做个顽强的人,要想办法改变自己,不然我就真的毁了”的决心,踏上了奔赴喀山的路。我真心希望他会有好的前程。

《在人间》是高尔基对阿廖沙少年时期的回忆,也展现了阿廖沙少年时期心灵成长的曲折、坎坷的历程,它是世界文化园林的魂宝,是世界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

再次翻开这本略显破旧的书,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是啊!从前,我并没有那么爱看书,爸爸妈妈给我买的书,看了一遍就扔在那儿,不去管它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样做并不好,久而久知,那本书便会被我渐渐遗忘,可能再也不会去碰它了。那么,我就少了一份知识,少了一次美的欣赏,少了一个阅读的惬意感,我会失去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一些无法从其它地方进行弥补的东西。所以,我更应当百倍珍惜。

这本书的作者高尔基说的没错,书籍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那儿,我们可从丢掉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享受书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无限的遐想。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二)

《在人间》主要写了高尔基从小孩子成长成了一个青少年。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岁丧父后,她的母亲11岁时,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所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却很爱高尔基,所以就和外祖父离婚了,但还是共居。高尔基被迫走进人间。他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据木工、园丁……年满16岁之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过7种职业。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折磨。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她有很多书,也很愿意借给高尔基看。在高尔基看来,“玛格特王后”总是那么美丽、善良,并且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对读书的爱好。不像裁缝的小妻子那样,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高尔基还在他姨婆家呆过一阵子。高尔基在哪里受尽了折磨,而且每天都有着干不完的活。有一次,高尔基在学画画,而有个老太婆却阻拦高尔基学画画,高尔基的鼻子撞在桌子边上,流了很多血。读完《在人间》我知道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三)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每天习惯了用零碎时间看各种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

时间长了,慢慢发现除了一些业务类公众号,大多诸如新闻、职场、情感、美妆等公众号常常出现这样的标题:

“9岁男孩9个月拿本科学历”

“三个顶尖时间思维模型,让你摆脱穷、忙、累”

“那个每晚陪你聊天的人,从来都不爱你”

“还嫌自己脸黄,推荐好用到逆天的美白精华”

……

随意某天看到都是这种类型的文章,让人不自觉地就感到焦虑。

不知道是媒体在制造焦虑,还是大家都焦虑,媒体才聚焦。

看多了,有时忽然就丧了。

仿佛所有人都在往前狂奔,仿佛所有人都光鲜璀璨,仿佛所有人都举重若轻,只有自己一团乱麻、满心茫然,被遗忘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上。

这时,打开《人间值得》这本书,焦虑烦躁的心就很容易沉静下来。90岁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会告诉你:“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这里的“不必太用力”不是让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不要太耗费心力跟自己较劲,不要太拧巴。真正的努力生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节奏去付出真实而持续的行动。

恒子奶奶说,“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从根本上说,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你不用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活法。“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

1945年,当时16岁的恒子在叔叔的资助下,独自搭火车从广岛尾道前往大阪,入读女校学医。恒子没想着“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只是迫于窘困的家庭环境,只是“顺应潮流”,为了工作赚钱而已。而在婚后,由于丈夫酗酒、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养家,恒子在家带孩子三年后又开始工作。退休后,在医院的邀请和病人的需要下,恒子一直工作到了90岁。

到今天,工作了70年的恒子奶奶仍然每周工作4天。恒子奶奶说,她是从持续工作的状态走过来的,对工作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从某天起,她的心境从“为了生活而工作”变成了“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恒子奶奶能够忍受艰难的生活,淡然地工作到现在,一辈子温暖慈爱的最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还是“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又或者是“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这些体悟其实都源于恒子奶奶有一颗能够坚韧、宽广、独立、仁爱而又能寻找和感知趣味的心。

恒子奶奶总是说“这样活着便很好”,看上去貌似很没追求,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怎样活,都好。但是不要纠结,不要设限,平衡一点,“如何把人生过得值得,过得欢喜”,这都由你决定。

人生的意义哪有那么多呢?

忽然想起来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

“人要是太在乎意义了,会损失很多意思。”

以前的我,总是太在乎意义,缺失了很多本可以有的有意思。

上学时,考试一考得不好,就会告诉自己“考试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什么”,不去想怎么记住这个知识点、怎么做对那道题,反而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情绪,自己给自己加很多戏,却还浑然不觉,直到班主任的一句“你什么都不要想,学习就是学习本身”才唤醒了沉醉于心理幻境和情绪消耗中的我。

从那以后,每当我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时,都会告诉自己“工作就是工作本身”“生活就是生活本身”“这件事做错了要怎么改进”“关系出现问题了怎么克服”……只要忍一忍,努力把自己拉入到专注的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硬着头皮去想意义就能解决问题吗?高大上的意义就能让你变得高大上了吗?并不!现实是,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不会灵光一现就一步千里,不会一朝醒悟就改头换面。

而且什么是有意义的呢?什么是无意义的呢?哪里有定论呢。

“这样活着便很好”,无论有意义与否,都不用考虑,最重要是活在此刻。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忍耐下去把你觉得该做的事做好,这样就很好了。

不要去看别人的好或不好的生活了,也不要被社会上各种观点所裹挟,所有的限定只取决于你做还是不做。人间值得,值得你为你所决定的而恒久坚持,值得你去选择和经历你的每一步路,值得你去拥抱这阳光雨露、草木万物。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四)

人到中年,我开始热爱读老人写的书,听老人说的话。

《人间值得》作者中村恒子是位九旬老人,工作了70年的心理医生,90岁的她依然被工作需要,依然在某个角落里发着光,温暖点亮别人。读这本书的感觉仿佛是在一个闲暇的傍晚,坐在老人身边,聆听她温柔平静简朴的话语,后背笼罩在温暖的斜阳余晖里。

老人聊了几个话题:工作是为了什么、对待生活的态度、人际关系、让心归于平静、孩子教育。

一、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处在忙碌、焦虑中,期望过高,心思太重,思想被裹着重重的包袱,现在放慢了脚步,不再把工作看得那么的重要,那些职位、头衔,成功、失败都显得没有意义。现在着眼做好当下的哪怕是件小事,或者能够略尽绵力帮助别人成就一件事,反而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什么时候退休或者被退休先不用去多想,如老人所说:“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对我的工作感到满意,我会很高兴。”

二、对待生活的态度

老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始终只是一个人”。不要期待过多,放下人生不必要的行囊。老人让我们放下的那个行囊就是我们头脑里那些所谓的“必须”和“应该”,必须那样,应该如此。这些必须、应该真的就是必须、应该吗?是谁决定了它们是必须、应该?是我们内心的声音还是别人的眼光?我们被这样的行囊束缚,陷入欲望的怪圈中而不自知。

人到中年,我也渐渐体会到人生的路终究是要自己去走,一路上的体验也是冷暖自知,不能把幸福寄托于其他人,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包括我们的孩子(尽管口头上我表达着我对孩子的期待,其实心里知道不可能期待太多)。

有一次我听到有人惶恐地说“预感到自己真的会孤独终老”时,我的嘴角微微地上扬,心里的台词是:人本质上就是孤独的,出生时一个人来,生命终结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去,终究是孤独、终老。

三、人际关系

老人一生遇到很多的人,合得来、合不来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做为心理医生,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是她的日常。她懂得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人际关系如同河流,她善于调整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感,让快乐、善良的人汇聚在她的生命中。“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个想法贯彻老人的一生,她从不和人比较,基本上不多管闲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中。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尽量简单,重要的是调整相处的距离,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不要过多投入,不要处处在意别人脸色。我们工作上难免遇到难相处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心理距离感,仅就工作简单交往,就事说事,事了全然不放在心上。有一次,一位男同事跑到我的部门的一位女同事的工位上拍着桌子咆哮发飙,女同事冷眼看着地一言不发。男同事自己怒火中烧烧伤了自己,火星难免溅到灼伤别人。事后女同事还是委屈地跑来向我倾诉。她刚大学毕业不久,哪见过这样的场景,临事时能不卑不亢已是难得。我对她说了句:“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她点点头。

四、让心归于平静

不顺、痛苦与伤心会光顾我们所有人的人生,我们该怎样安放这颗心呢?老人告诉我们不要停下脚步往前走,先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而我们许多人时常是眼前的生活凌乱落魄,还焦虑担心着未来的事情。

痛苦的经历就好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可以锻炼、拉伸,经历了度过了我们的肌肉力量会增加,我们的柔韧性和耐力会更好。所以不要错过痛苦体验带来的每一次让自己“怎么一下子变厉害了”的时机。曾国藩也说过:“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安放好这颗心,先做好当下的事情,睡好觉,不停步。

五、孩子教育

老人有两个孩子,都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她强调把家庭和睦放到第一位,深知母亲情绪的稳定性对孩子心理状态的重要性,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幸福并无多大关系。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越优秀的成长过程。

我自己就正处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一厢情愿的要求我也是有过的,希望他在什么年纪学习什么东西,在是让他学习那些长大了很容易学会的东西还是培养他那些童子功般的能力的问题上纠结摇摆过。孩子的令人意外的学习能力反过来让我警醒,不要用自己狭隘的思想限制了他的成长可能,他毕竟在实践他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追寻我的或是别人的脚步。

《人间值得》是中村恒子老人90岁时写的书,毫无矫揉造作,都是些朴实的话。她现在正慢慢准备,静静地等待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老去和死亡。她的一生一直在某个角落照亮温暖别人。听她说话,让人感觉“这样活着便很好,我老了也想成为她的样子。”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很像是和一位奶奶聊天,每看完一章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这个审视的过程让我感到意外的放松。

“我到底能不能达到我的目标呢?”

人的一生常常想要追求一些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焦虑。因为担心自己会白白地度过一生,所以会不断地给自己的行为寻找意义,比如我在练着口语的时候会突然想这件事对我的未来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呢,我到底要不要继续学习。然后便开始焦虑地想着5年后的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常常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开始焦虑。奶奶却说:“别因为对未来太过焦虑,而忘记要做好当前的事情。”是啊,人生是很长的,没必要总是为未来的事情而焦急。做好现在的事,思考好现在的事,只要做好每一步,所追求的事物总会到来的,不管是理想还是金钱。

“我总是对和朋友的关系很烦恼。”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常常会遇到“同路人”,也就是朋友。但是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点事情而感到不痛快。想要跟朋友沟通,但是又不知从何提起。这时候我们都应该清楚,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如果你没有百分百去努力的话。如果感到不舒服,最好是先衡量一下提起这件事的后果,因为大部分情况可能都是不欢而散。可能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和他/她的距离,因为缘分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和一个人可能因为喜欢同一种花而惺惺相惜,但又因为另一种草而相互远离。所以,在和朋友相处时也要记住,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独处的,不必强求都走向同一个方向。

“我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样的自己。”

我常常会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我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因为在很多时候我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想成为自信的人,所以我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地矫正自己,但其实自信并不是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就能做到的。自信就是将原本做不好的事情慢慢地取得进步后,慢慢地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能量就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更自信的人。比如我原来是一个在公共场合演讲感到很局促的人,在一次次的实践下慢慢地变得更加地“自信”了。所以我们需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不必为了自信而强求自己马上做出改变。人生都是走自己的道路,而别人也在忙着实践自己的人生,别因为为了追赶别人的步伐而忘记自己的路,不然只会迷失。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六)

看知乎的推荐所以买了这本书来看,很赞成一种观点,这是一本很可惜的书。能说是全鸡汤类的文章吧,也不全是,包括了中村恒子奶奶的一生的感悟,不说是心灵鸡汤文章吧,但它确实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的书。为什么说是一本可惜的书,因为我们在不经历人生的磨砺,根本不会理解、不会相信这些文字,而只等我们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看到这些文字我们才会深有体会、才会有所感悟。

本书作者和本书主题

作者中村恒子,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行医70年,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备受患者信赖、愿意对其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她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她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句话概括,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完全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立场来和读者交流,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本书的主题就是围绕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和死亡等人生重要课题,用作者90年的人生智慧和亲身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个人如何度过一生才不会辜负生命的终极问题。摘抄精华如下共享。

第1章工作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经常烦恼一个问题,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对于工作,没有必要对它期待过高,没有必要把它当做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待,这样你就能享受工作。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去做,不要想太多,否则你就会止步不前。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不要被权力、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束缚住,不要一味在意别人的眼光。当你活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成功和失败都毫无意义。

恒子奶奶从没说过喜欢工作的话,对工作既非特别讨厌,也谈不上喜欢,只是觉得必须要工作,没有时间考虑喜欢或讨厌。当然如果能遇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再好不过,但这种情况就像买彩票,是可遇不可求的。上了年纪之后,工作就像做饭、扫地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当然工作的去留自己决定,别人无从干涉,这不是别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就由自己决定。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主动做出抉择,然后为自己决定的结果负责。

第2章幸福和快乐

关于幸福快乐主题的书很多,各种心灵鸡汤文章,作者的话语朴实透彻,直达人心,看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些人特别在意自己幸福与否,毕竟幸福对我们太重要了。但是,只想“必须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不少人对幸福的评判标准,往往是通过和他人比较来确定的,比如收入高低,房子大小,孩子成绩等等,这是毫无意义的。一旦被别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欲望的怪圈了。不要试图通过改变别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让你觉得讨厌的人,就尽可能远离他,让你觉得快乐的人,多花时间和他们相处。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不可能永远朝着同一个目标生活,包括伴侣和孩子。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决定。

第3章人际关系

看到第三章,我更加理解这本书为何如此畅销的原因了,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见过无数为生活和情绪困扰的病人,她最知道如何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去帮助病人走出困境。文章里所有的话语都是作者来自自己90年体验人生的真实感悟,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就只是简单、质朴和诚恳的表达,来自她个人的亲身案例,很受感动和启发。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她说,其实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或咨询技巧,她能做的,就是倾听每个人的讲述。通过趣味诙谐的聊天,消除他们的困扰,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慰藉。我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非常理解她的感受,如果有一种人际关系能让你安心地暴露自己的脆弱之处,那么你一定会精神满满。关于交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通过权衡得失来交往是不可取的。当你想要“遵从内心而活”,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所谓多余的事情,就是比如想要变得伟大,想被大家认可,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是想更加怎么样的欲望。作者说,她作为医生,一直没有出人头地,但她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正因没有多余的欲望,所以才能真心和相处舒服的人深交。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际关系,只要能对自己信任的人说说真心话,倾诉心事就好了。就算一个人设计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会照着做,因此,人生没必要详细计划。这句话我相当认可。人生就是你无论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计划好,最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

第4章让心归于平静

人为什么感到不安?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安是因为对未来考虑太多。无论如何,不要忽视眼前的事,其实,当你努力做好当下的事,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担心已经烟消云散。人原本就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有时候看似一切归零,实际上也可能是新的起点。痛苦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经验。在非工作时间,尽量不要考虑工作上的事。人的大多数烦恼,很多时候是把像1一样的简单事物,想到了10或20。你可能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实际上在周围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痛苦和伤心,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人生中精神饱满的时光非常有限,不要过多地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

不得不努力的时刻,一定会到来。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无须太过努力。

第5章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在工作上,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世间不存在完美的事情。看似完美的人或事,当你深入了解后可能会感到诧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说到底,人通过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关于死亡,作者写的真好,对于有死亡焦虑的我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如果有人孤独地死去,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可怜、悲催,但我却不这么想。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第6章简单生活每一天

从独自离开家乡到现在,恒子老师克服了太多的困难和考验,一步步坚强、坦然地走过来。她的人生可谓波折不断,她说,总之,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人到底需要什么?恒子老师说,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线,一定要保持住。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地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恒子老师说,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如果由于害怕孤独,而去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则会让自己痛苦不已。恒子老师“孤独是一件好事”的立场,给周围的人带去了自由和欢乐。这句话我极其认同。我现在也非常享受孤独地乐趣,很自由很舒服很放松,不需做给任何人看,自娱自乐,自己陪伴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这份孤独既干净又清净,真的很美。

一个人要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请务必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出你自己。

正如最近很火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看完之后发现这些30+的姐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风格,这样才构成不一样的每个人,如果问你想成为哪一位姐姐?那当然是——自己,自己才是最独一无二的。每天的努力,不用羡慕别人也不用自我怀疑,坦率地接受每一天,生活从不辜负,人间一切值得。

人间值得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范文)


生活咄咄逼人,时常让我喘息不过来,有时候很渴望身边能有一起分担其痛苦和悲伤的人;我觉得恒子奶奶说得很对,“只要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地生活下去,绝大多数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没有什么比认真的话在当下更重要,不沉湎于往事,不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总会好起来的。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90岁的恒子奶奶用平和的语句书写了自己一生的感悟,也更象是自己的一个回忆录,梳理了自己一生中面对的各种现实状况。在生活及工作上是否完美或是被他人评价,这些并不重要,人生之路也不是由他人所决定的,也不需要强迫自己过和其他人一样的日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应该更加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平和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现今的社会,很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路,曾经的初衷,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本书会让你平静下来,开心的地面对生活,重燃对生活的热情。人生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静静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寻自己曾经的心愿与梦想,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大自然的美好。

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可以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不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养家糊口,就看你自己是怎么给它去定位的,工作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要调整好心态,要做到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工作就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所以要学会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与家庭及他人的相处之道,因为人间值得!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生活就是要不紧不慢才叫生活,当下的焦虑更多的来自于内心的期望与现实的不符,当我们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期待,或者没有期待,好好的面对工作,好好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坚持下来,当内心充盈、自信、自在的时候,那么就没有什么能轻而易举的打败我们。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回想从工作到现在,为了什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什么乏心劳力,又为了什么殚精竭虑呢,都是为了生活。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的接收每一天,无论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对自己来说适度便好。

幸福与否,不要太在意。辛苦的经历,往往成为最宝贵的经验,所有的付出都有意义。即使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卸下肩上的重担,你才会看见真实的自己。

比较之心人人有,无论看起来多么风光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晚上就是要「好好睡觉」,确实会发生的事,预先准备对策,其他的不用多想。人生不急于求成,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课题。好好把握当下,才不会错过最重要的时刻。

通过这本书我对“孤独”二字也有了新理解,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不去攀比,学会转变心态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本书的作者中村恒子,是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备受患者信赖、愿意对其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她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她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句话概括,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完全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立场来和读者交流,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

书中讲述了恒子从事心理医生70年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以及对待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的感悟。

恒子从事精神科医生70年,她谈起对工作的态度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甚至在选择从事这一职业的时候竟是家庭贫寒的原因让她不得不从事。后来又因为家庭生活的重担让她不得不在工作岗位上坚持,所以她在对待工作上的态度也有独到的见解。在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的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坦然的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更好的打算就在坚持一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想法。但是如果因为工作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健康,那么你就要果断的离开,同样在遇到机会的时候也要果断的抓住机会。努力工作是一方面,学会抓住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恒子之所以可以从事精神科医生也是因为她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因为害怕、瞻前顾后而错过眼前的机会而日后生活在悔恨当中!

在人际关系上恒子也是一种处之淡然的态度,不过分亲近讨好也不疏远孤立。对待合的来的就努力交往是人生中的一件幸,对于合不来讨厌的人尽量少交往。但是我们要懂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喜欢的或是讨厌的人,我们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态度,而不是试图去改变环境。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就是努力把他们教育好,在童年给予关爱,长大成人后学会放手不去干预孩子的人生。

她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一名耳鼻喉外科医生。他们一见钟情,可是结婚后才发现他丈夫身上的种种毛病,嗜酒如命不顾家,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了喝酒上,生活的重担只能压在她身上。其实她也可以选择离婚,但是并没有;而是转变自己的态度,选择努力工作,给自己一个信念而不是轻易地抛弃他的丈夫。其实在这个年代,离婚已经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但是,是否也是意味着我们对婚姻的重视和信念没有以前那么重了?遇到一点事儿就选择放弃?其实无论是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还是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

本书没有浮躁华丽的语言,平淡的描写了恒子老师平凡的一生。虽然平淡,但是包含了许多的人生道理。道理很简单,可能不用说你也知道,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人间值得》读后感心得体会


《人间值得》是日本资深心理医生——90岁的恒子奶奶的处世哲学记录。整本书语言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不似许多鸡汤文满篇都是让人不适的油腻感,恒子奶奶用的是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来为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她的亲情观、友情观和工作观。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恒子奶奶的人生,就如散发淡淡馨香的茉莉花茶,平淡却不乏味,普通而不平庸。

关于工作,她认为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关于生活,她说“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必须要幸福”,不要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关于与人相处之,恒子奶奶认为,“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关于育儿,她感悟,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恒子奶奶的智慧人生告诉我们,凡事不强求、不攀比、不轻言放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够照亮某个角落就是幸福的人生。(谢轶娟)

[荐]人间值得读后感1000字系列7篇


温暖的书籍常常能够帮助人们执念困难。作品这本书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被他的细节所感动。写读后感应该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在撰写作品的读后感时,应当从何下笔呢?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人间值得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1)

轻轻地打开《人间值得》就像打开自己的人生一样,慢慢地读着书中的文字就像读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般,细细地品味着恒子奶奶的话:“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她所说的“不必用力”不是让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不要太过较劲儿,不要太拧巴,不要过于强求幸福,不要过于急功近利。无论何时她都是一幅坦然自在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这样活着便很好”。

她说人这一辈子从出生到离世我们都是一个人孤独地来孤独地去,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人生处处有乐趣,我们人生当中有很多时候都需要独自去经历,所以我们要更加的注重自己,让自己每一天都活的充实,随心,快乐。虽然她这一生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但是她注重当下,活出自己,珍惜眼前,专注自身,不去攀比,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去热爱生活,尽自己绵薄之力去感染和帮助他人。

她说没有自信并非坏事。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点点取得进步,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自信绝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能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领域经历它,不能说一个人积极开朗,善于言谈就是有自信,而一个人专注细节不爱表现自己就是不自信,这只是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而已。当遇到不懂的事,就说“我不懂,麻烦你了,请教教我”。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说:“我不明白,请您告诉我,我会学习”。当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说:“我做不了,请告诉我如何做”。她总是这样真诚坦率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平平静静地随着自己的生命节奏,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她说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人能百分之百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你不用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活法。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遇到难题时,只要我们能够思考如何在现实与自己的感受间取得平衡,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这一生,无非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她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真正打动我的是她身上那种与世无争,只注重自身修养,让我感受到真正地活在当下,人间值得的含义。

越是回味,就越觉得这本书平淡中折射出智慧,常性中富有哲理。在这个物欲横流,心欲肆意的时代,《人间值得》就是一瓶心灵净化剂。这种伟大的精神及处世哲学值得借鉴学习,代代相传。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2)

人到中年,我开始热爱读老人写的书,听老人说的话。

《人间值得》作者中村恒子是位九旬老人,工作了70年的心理医生,90岁的她依然被工作需要,依然在某个角落里发着光,温暖点亮别人。读这本书的感觉仿佛是在一个闲暇的傍晚,坐在老人身边,聆听她温柔平静简朴的话语,后背笼罩在温暖的斜阳余晖里。

老人聊了几个话题:工作是为了什么、对待生活的态度、人际关系、让心归于平静、孩子教育。

一、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处在忙碌、焦虑中,期望过高,心思太重,思想被裹着重重的包袱,现在放慢了脚步,不再把工作看得那么的重要,那些职位、头衔,成功、失败都显得没有意义。现在着眼做好当下的哪怕是件小事,或者能够略尽绵力帮助别人成就一件事,反而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什么时候退休或者被退休先不用去多想,如老人所说:“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对我的工作感到满意,我会很高兴。”

二、对待生活的态度

老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始终只是一个人”。不要期待过多,放下人生不必要的行囊。老人让我们放下的那个行囊就是我们头脑里那些所谓的“必须”和“应该”,必须那样,应该如此。这些必须、应该真的就是必须、应该吗?是谁决定了它们是必须、应该?是我们内心的声音还是别人的眼光?我们被这样的行囊束缚,陷入欲望的怪圈中而不自知。

人到中年,我也渐渐体会到人生的路终究是要自己去走,一路上的体验也是冷暖自知,不能把幸福寄托于其他人,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包括我们的孩子(尽管口头上我表达着我对孩子的期待,其实心里知道不可能期待太多)。

有一次我听到有人惶恐地说“预感到自己真的会孤独终老”时,我的嘴角微微地上扬,心里的台词是:人本质上就是孤独的,出生时一个人来,生命终结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去,终究是孤独、终老。

三、人际关系

老人一生遇到很多的人,合得来、合不来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做为心理医生,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是她的日常。她懂得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人际关系如同河流,她善于调整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感,让快乐、善良的人汇聚在她的生命中。“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个想法贯彻老人的一生,她从不和人比较,基本上不多管闲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中。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尽量简单,重要的是调整相处的距离,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不要过多投入,不要处处在意别人脸色。我们工作上难免遇到难相处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心理距离感,仅就工作简单交往,就事说事,事了全然不放在心上。有一次,一位男同事跑到我的部门的一位女同事的工位上拍着桌子咆哮发飙,女同事冷眼看着地一言不发。男同事自己怒火中烧烧伤了自己,火星难免溅到灼伤别人。事后女同事还是委屈地跑来向我倾诉。她刚大学毕业不久,哪见过这样的场景,临事时能不卑不亢已是难得。我对她说了句:“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她点点头。

四、让心归于平静

不顺、痛苦与伤心会光顾我们所有人的人生,我们该怎样安放这颗心呢?老人告诉我们不要停下脚步往前走,先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而我们许多人时常是眼前的生活凌乱落魄,还焦虑担心着未来的事情。

痛苦的经历就好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可以锻炼、拉伸,经历了度过了我们的肌肉力量会增加,我们的柔韧性和耐力会更好。所以不要错过痛苦体验带来的每一次让自己“怎么一下子变厉害了”的时机。曾国藩也说过:“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安放好这颗心,先做好当下的事情,睡好觉,不停步。

五、孩子教育

老人有两个孩子,都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她强调把家庭和睦放到第一位,深知母亲情绪的稳定性对孩子心理状态的重要性,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幸福并无多大关系。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越优秀的成长过程。

我自己就正处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一厢情愿的要求我也是有过的,希望他在什么年纪学习什么东西,在是让他学习那些长大了很容易学会的东西还是培养他那些童子功般的能力的问题上纠结摇摆过。孩子的令人意外的学习能力反过来让我警醒,不要用自己狭隘的思想限制了他的成长可能,他毕竟在实践他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追寻我的或是别人的脚步。

《人间值得》是中村恒子老人90岁时写的书,毫无矫揉造作,都是些朴实的话。她现在正慢慢准备,静静地等待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老去和死亡。她的一生一直在某个角落照亮温暖别人。听她说话,让人感觉“这样活着便很好,我老了也想成为她的样子。”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3)

有段时间,我很想看看不费脑子的书,平时工作就挺费脑子的,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和愉悦,找了些轻松的电影,也想找些轻松的书来放空。这本书是我在小红书上看到被网友多次推荐的。

总体来说,满足了我的需求,小小一本,才九万字,如果你时间充裕,两天就可以读完。这本书是中村恒子心理医生的徒弟也是同事奥田弘美心理医生与她共同完成的,文字中无不流露出她们真挚的情感。书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平凡”。

现今90高龄,仍然在坚持工作的中村恒子奶奶,用她自己的的话说我就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做着平凡的工作,过了平凡的一生。“不管死亡何时到来,都没有遗憾”。她可以说没有自己要求过什么,对什么执着追求,都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她家境贫寒,家中子女众多,能够学医,是亲戚提出只要学医,就资助学费,于是她读了大专。学习过程异常艰苦,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没有收入,为了生存,去做诊所医生的助手,照顾的都是晚期结核病患者,工作同时还要帮忙做家务。她怎么当上精神科医生的呢,是有一天,曾经一起实习的同学告诉她有个精神科助理的工作,工作稳定,收入可以糊口,还能继续到大学读书,她就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当时精神病患者受到严重偏见,遭受非人待遇,需要把患者从禁闭室找出来带到医院,病患多,床位少,医生急缺,工作的凶险艰辛可想而知。庆幸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人生导师,她的上司,一位儒雅的绅士,三年的工作受益匪浅。

工作五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的丈夫,是名耳鼻科医生,对她一见钟情,她也想早点结婚,简单地期待一家人可以郊游,登山,肯定很快乐,而且作为精神科医生,没有婚姻和育儿经验,无法真正了解患者的烦恼。

没想到的是丈夫嗜酒如命,在她工作后可以承担家庭基本开销,更是肆无忌惮,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三年内,有了两个孩子的她心思都在照顾孩子身上,觉得这样挺好,没想到她的父母主动过来帮忙带孩子,让她回去上班,为社会做贡献。医院人手短缺,不断催促她回去上班,她就回去了。

工作中有人找她帮忙就欣然答应,但不多管闲事,也不吝请教他人,不跟任何人过于亲密,也对任何人没有好坏之别。不与他人攀比,不追求名誉和地位,欲望很低,没有物欲。她丧失了家庭的主导权,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痛苦挣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年。

工作高峰时期要管理80个病患,这么繁重的工作量,她也坚持下来了。工作反而成了她生活的调剂,跟同事聊聊天,分散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排解。她始终把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她给自己了一个期限,坚持到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候能够和丈夫站在一起致辞,那就不离了,最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她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儿媳把孙子照顾得也很健康。

退休以后的丈夫性情大变,成了一个疼爱孩子的好爷爷。十年后,丈夫因脑梗离世,她独自一人生活到现在。虽然她与长子同在一个小区,除了周末吃个饭,平时不打搅,也不联系。“为了寿终正寝,我现在正慢慢准备呢。作文好长时间放任不管的家也该收拾了……如果可以,我想静静地等待那天的来临。”

回顾她的一生,反思自己,能回答你心中很多问题。书中讲了她很多为人处世的观点,有些,我不谋而合。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4)

《人间值得》是日本资深心理医生——90岁的恒子奶奶的处世哲学记录。整本书语言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不似许多鸡汤文满篇都是让人不适的油腻感,恒子奶奶用的是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来为我们讲述她的生活,她的亲情观、友情观和工作观。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恒子奶奶的人生,就如散发淡淡馨香的茉莉花茶,平淡却不乏味,普通而不平庸。

关于工作,她认为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关于生活,她说“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必须要幸福”,不要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关于与人相处之,恒子奶奶认为,“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关于育儿,她感悟,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恒子奶奶的智慧人生告诉我们,凡事不强求、不攀比、不轻言放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够照亮某个角落就是幸福的人生。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5)

这是本可以一口气读的书,朴实无华,坦诚和充满智慧。恒子的一生很平凡,也很不容易:丈夫脾气暴躁、酗酒、不顾家、钱都在外头和酒肉朋友花光了。恒子承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在繁忙的医院工作后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孩子,并设法缓解家庭冲突,让孩子们愉快成长。

恒子十六岁那年由亲戚资助从工人转而学医。从医七十年由医生助理到神经科心理医生,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也帮助了无数需要心理辅导的病人。九十年的人生岁月,她是如何做到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把看似枯燥平淡的工作做得快乐而有意义、把充满火药味、随时一触即发的家庭打理得平和而温馨?她用拉家常的方式,告诉读者她的三十几条人生经验。不用远大理想、不用豪言壮语,只需把欲望放低:能吃饱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足矣;知道改变老公难,与其抱怨难过不如对他包容、接纳、让自己放下,想方设法让自己和孩子愉快生活。恒子说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得益于她的导师金子教授一句让她终生难忘的话:“只要自己存在,就要带着一种包容力让别人平和下来。让自己成为别人愿意自然而然打开心扉,找你倾诉烦恼的精神科医生。”是的,只有对人信任、尊重,包容、和耐心倾听、才能让人心平气和、信任和尊重你。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6)

老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始终只是一个人”。不要期待过多,放下人生不必要的行囊。老人让我们放下的那个行囊就是我们头脑里那些所谓的“必须”和“应该”,必须那样,应该如此。这些必须、应该真的就是必须、应该吗?是谁决定了它们是必须、应该?是我们内心的声音还是别人的眼光?我们被这样的行囊束缚,陷入欲望的怪圈中而不自知。

人到中年,我也渐渐体会到人生的路终究是要自己去走,一路上的体验也是冷暖自知,不能把幸福寄托于其他人,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包括我们的孩子(尽管口头上我表达着我对孩子的期待,其实心里知道不可能期待太多)。

有一次我听到有人惶恐地说“预感到自己真的会孤独终老”时,我的嘴角微微地上扬,心里的台词是:人本质上就是孤独的,出生时一个人来,生命终结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去,终究是孤独、终老。

人间值得读后感(篇7)

《人间值得》这是日本一位90岁高龄老人的自述,从事70年的心理医生工作,相信她在她的专业领域所总结的心得体会,没有什么人会想反驳吧,当然反驳也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那不光是对你自己值得,也对她分享极具意义。

这本书中没有很多的方法总结,只有平淡生活中理解出的轻松的人生信条。你可能觉得人活到90岁,人生应该从1岁开始,而这位老人先告诉你关于工作得失去留。实际上整本书都在讲怎样在自己经历的生活轨迹中调节自己的身心。人需要和他人沟通,也需要和自己沟通,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当你觉得为什么你这么倒霉遇到这样的事时,都反过来问自己这件事让你学会了什么,你立刻就会觉得世界都变了。

工作可能不是你最喜欢做的,爱人也许也让你不尽满意,人际关系你也处理的抓耳挠腮,很多时候都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你看到的是事情并不圆满的一面,大道理你可能读的不少,鸡汤也干过几碗。这本书也可以当做是一本鸡汤,因为无论你在社会上遇到任何的事情都是和人有关的,你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别人知道你的诉求,同时也要在了解别人诉求的同时去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你不能理解的部分。我很推荐你在低谷的时候来读这本书,你可能会很安静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人际关系分很多方面,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家庭,家庭里的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正是最亲近的人往往会忽略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家人,而讨好外面的生人,不能说外面的人不重要,但家人必然应该是最重要的,孟非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死了,真正会难过的人不会超过10个。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对于你的离开并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很多的不开心,那么为什么要在意他们的想法,真正照顾好身边的人,也是我们生活的大乐趣之一。医生的老公也是个医生,并且酗酒,这在结婚之前她不知道,曾经想离婚的她也经历了很强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继续维持了婚姻。她说服自己去看更好的一面,而且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和睦,这好像很多家庭剧的情节,但医生的考虑任何一个角度都只是一方面,如果你的家庭也正遭遇类似的问题,那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受到启发。

之前也读过一些日本人的书,并不很多,但也许是巧合,又或者是翻译的问题,总是觉得日本人可以把事情描述的很平和,似乎再大的困难都没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只是微风吹掉了树上的叶子,那样轻飘飘的落在地上。

医生也很看重自己的孩子,这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只是重要在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养育孩子真正是培养起一个独立的人格,让他能够独自在外面经历风雨,而这种果敢的心,正是由于他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是超级难题,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能比谁更有经验,即便你能有几个孩子,优秀的经验也不会跟着数量积累。

在她经历了一生以后,总结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这才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所应该拥有的东西,能够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真正贡献了自己的价值,也要庆幸拥有90年这么长的人生让她可以比别人经历更多悲欢离合。也许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明白所有的财富荣耀终究都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家人对自己的肯定。我想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希望你能有更好的见解一起分享。

值得分享: 读《人间词话》有感380字


读《人间词话》有感【篇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读师范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读《人间词话》有感(篇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宝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这里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好,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叹息,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境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针对那些走过大半辈子或经历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也许经历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会为无谓的事或无伤大雅或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伤脑费神。任尔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们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观棋者、看戏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国维所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都希望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这第三境界,体味那战胜自我,超越极限后一览众山小的胜利感,然而在这自我提炼、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果而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我们应当往第三种境界发展,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从烦恼和执着中来,应到无烦恼无执着处去。其实凡事看开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说明了人应当看戏者,观棋者吗。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除了平静又能怎样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梦,接受世事无常。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读《人间词话》有感(篇三)

《人间词话》分两半读完,前一半是这样的:看了一半发现实在是知识储备太少,手边一个度娘一本书,边看边查,坎坎坷坷能啃到一半对我来说已是不易,之后果断被一句“兴趣不如境界直指根本”说带跑读《沧浪诗话》去了。后一半是这样的:准备演讲时飞速粗读了《审美教育书简》,顿时感觉《人间词话》满满的《书简》即视感,当时顿时觉得《词话》整个是一王国维的席勒研究小论文,主题就是“由席勒美学思想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于是又在这种莫名的喜感中捡起来好好读了另一半。

好吧,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王国维既然被尊为“吾国之希勒(即席勒)”,受席勒的影响之深显而易见。20世纪初王国维通过自学西学,了解了席勒的美学、美育思想,还以席勒“游戏说”为理论基石,肯定艺术的游戏本质,强调文艺功能的“无用之用”,批判传统“文以载道”思想;依据席勒对艺术创作手法的区分,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创新传统意境论,可以说是席勒的铁杆粉丝,这也难怪在《人间词话》中处处可见席勒影响的痕迹。

我认为《人间词话》其核心思想在于“境界”说,"境界"说的主旨主要有三个要义:第一,诗词以"境界"为本;第二,境界的核心内涵是"自然与理想结合";第三,境界的构成原理是"有我与无我的统一"。这样归纳起来,脑海里第一时间跳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王国维的境界说可以说是对诗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而席勒一开始即提出是依据”是自然”还是“追求自然”划分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再来,素朴的诗:诗人就是自然或体现自然,反映现实——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感伤的诗:诗人离开了自然,追求自然,投射理想——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于自然外写自然,以自然投射情感。两相对应,可以说是严丝合缝。

而至第五则:“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则更可看出来自席勒"自然与理想结合"的诗学观念及“游戏说”的影响——"因此,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分别代表了人性的自然(经验)和理想(理性)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分裂,也就是人性的分裂。"席勒认为,感性阻碍理性,理性压制感性,都是人性的损害和缺失,只有两者统一起来,人才是完整的,他认为这种统一,是真正的自由,是审美游戏。"在这两种倾向的结合中,人将实现最高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与生活的最大限度的完满的统一;同时,他将在身处现实的无限景象时,把世界纳入他自身、使它服从他的理性的统一,而不使自身迷失于世界。"他认为在审美状态中,人通过游戏冲动消除了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和分裂,并且将两者自由地结合起来了。这两种冲动在审美活动中的结合实现了人性的完整自由的状态。王国维的“境界”说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既求"生气"、又求"高致",追求自然与理想统一的诗学精神。在《词话》中不仅符合这种强调自然与理想和谐统一的精神处处得到强调,王国维更是直接在书中提出了“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由此足见其对“游戏说”的接受与认同。

读《人间词话》有感(篇四)

傅雷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肚里要不是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人间词话》是读不懂的。《人间词话》是百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学经典。王国维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讲透中国古典美学精髓。他用中国古代学者传统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出中国从唐末五代以来,渐渐兴盛的词这一文体的美学。在词的写作方面,他推崇“简”与“真”;在词的品鉴方面,他首次提出“境界说”。这两点就是他的美学核心思想。他自然流露的心头之言,断章零语,却字字珠玑,对后世的启迪如雨润万物。

假如,你想要了解什么是美,一定要读读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这是一部极美的书籍,寥寥数万字,无一句不美,无一段不雅。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另一个关于诗词的世界。与泰戈尔的《飞鸟集》不同,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会让你看到中国诗词的独到美。

唐朝大诗人李白不仅仅作诗,还有词传世,最有名的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其实诗也好词也好,一开始都是可以入乐演唱的,所以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也可以说是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对李白词有过很高的评价。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王国维就有这样的评价: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私以为此处所谓气象用今日之解释即为格局,太白一眼一句揽尽整个汉家江山,范文正公渔家傲拘泥一城一池,塞下军伍行列之间,被边塞烽烟遮眼,轻慢了关内无限好景;而夏英公眼中的地上风景也是一州之地,或多或少总输了些气势。

王国维评李后主词眼界大,举"浪淘沙令"为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周介存评“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王国维骂周颠倒黑白,说后主词“不失赤子之心”。后木心赞为“词中之帝”。王骂周没什么道理,周本意是说后主词不工格式,丽质天成,只是用语不太高明。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赵匡胤曾嘲笑他:若以作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不过也正因为李煜的作词工夫,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过短短四十年的南唐政权,才被人们铭记了千年,惋惜了千年。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值得分享:《在人间》读后感汇集四篇


多读书使我们变得更加才智博学,是一种成长。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值得分享:《在人间》读后感汇集四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人间》读后感【篇一】

在最近,我读了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人间》。这本事中阿廖沙的许多做法和心里所想到的,使我感触很深。

这本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为了生活,与外婆贩卖野果,做过绘图师的学徒,在船上做洗碗工,在圣像坊做学徒等人生经历。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任务打交道,并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书籍。书籍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充实了他的头脑。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能为环境所屈服”。怀着这样的信念,阿廖沙离开家乡,奔赴喀山进入大学,走上了坚定的人生之路。

阿廖沙真的让我有所感动。他那么小就独立生存,并不害怕别人的辱骂和歧视,坚持将自己的生活走了下去。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他为了挣钱,仅仅十一岁就出海,在船上做洗碗工;在荒山野林里捡果子,为了生存,他什么都做过。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没流一滴眼泪,甚至暗暗发誓要养活唯一亲她爱他的外婆。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怎能不使我感到敬佩呢?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虽然我的生活条件比他好,但我却不如他。他遇到困难会迎难而上,而我却选择退缩。我总是选择简单的事情来做,有时也会做的一塌糊涂,一旦失败便流下眼泪。可是阿廖沙呢?从头至尾他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而且努力奋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但我却没有,经常偷懒。对此我感到很愧疚。

读了整本书,我明白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大人来帮忙,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完成,就是自己不努力。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才是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学会坚持,而并不是偷懒。从小学会吃苦,长大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加油吧,总有一天会成功!

《在人间》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高尔基写的《在人间》。

这本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书中的阿廖沙当过三次帮工,第一次是到一家鞋店里去帮忙,有一天晚上,厨娘来找阿廖沙聊天,向他诉苦,过了几天,他们到厨房里找吃的,结果发现厨娘已经死了,老板知道了以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叫警察来处理,然后又请了一位厨娘来,所有人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阿廖沙受不了这里的人对死亡的漠视,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这期间,他的小弟弟死了,他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就只好去他外祖母的妹妹那里给她儿子当学徒,这家人除了主人之外,另外两个女人的脾气都很暴躁,天天都要吵架,阿廖沙受不了这两个人天天吵架了,而且阿廖沙在这里看不了书,那两个女人很讨厌读书人,所以他就逃跑了,他逃到了一艘叫“善良号”的船上洗盘子,有一个厨师叫斯穆雷伊,对他很好,没事的时候就让他看书,但他最终还是离开这艘船了,因为食堂老板误会他了,所以他就继续到绘图员家里干活。

高尔基周围的人都反对他看书,除了斯穆雷伊和绘图员瓦里西,有一次他看书看得太入迷了,就忘记烧水这回事了,那个老妇人看到水都烧干了,就打了他一顿,医生从他的背部取出了四十二根木刺,尽管这样,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看书这个念头,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看书,想想我们现在的环境和高尔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的童年有许多不幸,他父母双亡,只剩下外祖母和外祖父了,他也没上过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在那种环境下还不忘学习,看了很多书,加上他的勤劳刻苦,最终成为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在人间》读后感【篇三】

《在人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这本书中有一段故事、几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晚上大家都把蜡烛拿到寝室去了,我没有钱买蜡烛,就自己动手制作灯。我把蜡盘上的蜡油都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里,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再用棉线做成灯芯,这样就完成了。有了灯,我就可以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之中了。”“书就好比一座美丽的园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让我有了寄托,有了奔头。”读了这些真实、纯朴的语句,使我感受到高尔基是那么酷爱学习,从书中让他明白了许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学,渴望着新生活的到来!

《在人间》读后感【篇四】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靠摘野果卖来的钱生活,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人间》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阿廖沙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阁楼上晒衣服,想起那本书,就将它拿出,读起来。我读的入了迷,一直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

我读的入了迷,耳朵听到大门口的门铃声,竟然一时弄不明白这是谁在拉铃,为什么要拉铃……

“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

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

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

阿廖沙的童年多么悲惨啊,虽然他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

啊!阿廖沙是多么的伟大呀!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那么认真的读书,而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更要像阿廖沙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

后来,阿廖沙通过这些知识,进入大学了吗,请看《我的大学》的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在人间》读后感500字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之一,主要讲的是高尔基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而我走入社会,自己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轮船上等等地方做过杂工,在初始斯穆雷的帮助下,我走上了读书之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五年后来到喀山打算上大学高尔基为了读书受了太多的屈辱。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撕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比比高尔基,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该有多幸福啊!高尔基没有钱上学,父母双亡,还要给别人打工,养活自己,这是多么辛苦的生活啊!但是,高尔基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渴望,他开始学会读书、写字,是读书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坚持了下来,从而产生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高尔基的毅力,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高尔基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有些人家里有很多书,但他们却不看;有人很苦,却努力读书,学到不少的知识。高尔基的这种毅力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成功。

相信《人间值得读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值得写读书笔记的书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