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失联者观后感

失联者观后感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电影失联者观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从一开始的独白中,这部微电影的核心便被揭示而出: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错过。因错过而失联,而念念不忘。所以,每一个失联者,都活在对过去的追忆之中,无从解脱。是负重前行,会孤独,会累。会在年轻时就老去。这部由美女演员李桃导演,出自土豆映像计划的微电影,在我们尚未老去之前,开始和时光对话。

《失联者》的主题概念很好,在通讯技术与经济均不发达的年代开始故事,让保持纯真的人相遇,让邂逅成为情结,让铭记成为主题,在肖邦的钢琴曲中,一直蜿蜒提升。女性导演的细腻在片中亦有极大体现,泛黄的画面给了故事以年代感,角色在张镐哲《不是我不小心》,Mrs. Robinson《Simon》以及黄鹤翔的《九妹》中穿梭,更是让那些匆匆走掉的青春,多了一些喜感和荒诞意味。

就影片而言,因时长有限,所以人物的相遇和离别都是刹那之间的事,如此安排倒也符合发展节奏,但故事的内容并未因此而简化,在剩下的时间里,角色陷入对陌生人的强烈思恋之中无法自拔所要表述的主题因此更加清晰。林一与艾新的恋情从我们这代80后的高中时代移植进来,角色那种矜持的观望,强烈的思念以及多年不曾化解的情结,与我们多数人青春期的境况并无二致。因而尽管仓促,但苦恋的发生和坚持,不但丝毫没有违和感,且绝对令人信服的。

影片在经过匮乏的青春期之后,也对当下人的生活和情感有所触及,在女神离开之后,导演将林一这个人物放置于逼仄的办公室内,企图用生活的压力改变人物对感情的记忆,但最终被压抑的麻木和被疏离的记忆在同病相怜的人哭诉之后觉醒,爆发,林一此时成为每一个还在孤独的保持思念的人。

在这一部分中,导演还把最开始就描述过的友情再做加强,使林一与猴子多年来的死党关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号入座的人。这一部分在导演的细腻之外,也体现了她对男性世界的了解那种对友情的看重和依赖,确实是每个男人成熟之前,所无法或缺的。

既然是一场对话,总要有倾听和倾诉的对象存在,但影片很长时间内,都让这个对象远走他乡失去联系,所以就变成了自说自话,在林一终获解脱的那一刻,才豁然发现,其实从头至尾对话的人,是现在的自己和错过的自己。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坚持的人反而因此错失。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文/小马发光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一个或几个让你回眸间心动的男神、女神,而往往当你还在回味那种触电心动的感受时,那个人已经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剩下的就是你捶胸顿足的懊恼和悔悟,为什么当时没有出手?那一次的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就是永恒。

如何才能与曾经的那次回眸再次相遇?如果能够与之相遇定会果断出手表白。这可能是所有错过了那曾经美好瞬间的人心中的真实写照。作为土豆网土豆映像计划启动后的首部微电影《失联者》,似乎就是在唤起曾经那些错过的人的回忆,警示当下的青年男女珍惜当下拥有,因为错过了可能就是一辈子。

微电影《失联者》是由2013土豆映像节最佳电影短片奖获得者李桃执导,她曾因在电影《冈拉梅朵》中冈拉梅朵及《转山》中女一号藏族女子的完美演技收到热捧。在2013年的土豆映像节上,以她自己爷爷为创作原型的影片《小老头与电影院》,凭借真诚、动人的情感一举摘得最佳电影短片奖。此番《失联者》故事讲述了高中男孩林一在一场演出中,邂逅了自己的钢琴女神刘艾新,并一见倾心,但是之后女神却音讯全无。从此女神弹奏的肖邦圆舞曲,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与寄托。长大后的林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奔波于石头森林中,渐渐的麻木。当再次与心中的女神重逢,深深的刺激到了林一。他毅然辞职,并自立门户开始创业,最终奋斗成功,创建一个专为寻人服务的失联网。

简短的篇幅短小精湛,但抓住了当代青年人对于爱情懵懂时的青涩心态,和唯美渴望。娓娓道来一个温情唯美、有关刹那缘起和转身失去的故事,经历的无数的日日夜夜的等待与生活工作的打磨,终于做出了一件自己最勇敢的事情创建失联者。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诠释这个网站创办的初衷。他期望帮助芸芸众生中的失联者们重新找到彼此、认识彼此、找回当初的那份爱慕与眷恋。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人人带着痛苦状的社会,需要某种坚持和执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人人都可能面临着失联,或失去爱人,或失去家人,亦或失去朋友。微电影《失联者》意在唤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失去的都能找回,拥有的珍惜当下。

《致青春》、《小时代》等大电影的火爆,再次掀起一阵怀念青春的热潮,而同样以怀念青春为主题的微电影《失联者》,用短小精悍的主题思想,不必耽误你太多时间,也不会让你破费影票,半小时左右就能给你带去回忆与感动。我们需要这样有质量有涵养的小片,它唤起了无数的苦逼、单恋、相思者的回忆,它告诉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别绷着,一装深沉酿成终身遗憾。因为,错过了可能就是一辈子,千万别留遗憾。

《失联者》观后感


《失联者》观后感

又一次为微电影喝彩,前几天是为张婉婷老师的《深蓝》,这一次是为李桃童鞋的《失联者》,一个用蝴蝶的舞动来折射孩子的孤独,一个用肖邦的乐曲来抚平少年的不安,同样给枯燥的现实的注入了难得的诗意,同样意味深远,后者还以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人的白日梦和孤独症。不由想呼吁那些投资微电影的公司,选导演最好从美女抓起,美女懂得时光的珍贵,会为青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流逝而感伤,可以为作品注入更细腻的情感,所以,她们的作品也都非常的美好。

片如其名,《失联者》讲述的是男生林一花费十几年寻找暗恋女神的故事,尽管两人只有一面之缘,他只是她的几百位观众中毫不起眼的一位,可是他怀着思念,每天都在听她弹过的肖邦,等待着和她重逢,直至一天,现实切断了唯一的可能。

应该每个男生或女生或都曾有过类似的过去,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似有若无又萦绕一生的成长记忆。感动之后,我们还会面对一个问题,林一爱刘艾新吗?或者扪心自问,你真的爱过你暗恋过的那个人吗?我想没有人能明确回答。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放不下的那一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除了白日梦,《失联者》还揭示了一代人集体罹患的孤独症。林一活在白日梦中十几年,多么孤独的一种境界,我们都同属这孤独的一代,生来就带着无法治愈的孤独症。因为我们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大院中长大的孩子那样可以和浪潮同步,不像《站台》《任逍遥》可以在嘶吼出属于自己的浅薄,我们只能像林孝正那样分毫不差的搭建固定的人生模版,只能和的猴子一样拿着毛豆哭诉鸡蛋灌饼的爱情,只能和林一一样默默听着肖邦,仿佛这世界的一切都事不关己。

这是物质最丰满的年代,也是情感最匮乏的年代,为什么有失联者?这一代多数在十几岁就离开父母的身边去读书,二十几岁就在独自在异乡打拼,往往都会在变得麻木不仁,忙碌到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有闲憩重温孤独的童年,这世界是多么善于掩盖真相,以至于很多人始终认为这是坐享其成、欢歌笑语的一代。

《失联者》除了一份傻傻的类似爱情的守望,更有力量的是对九零年代的留连,对一代人青春和成长的回顾,影片用丰满的元素把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慢慢镶嵌在这一幅记忆中,叛逆的少女,街机游戏厅,贴着老电影海报的影剧院,卖卡带的音像店,泰坦尼克号,这些元素无需言语,无需情节,只要放在那里,就足够经典,

李桃、段博文、张子栋,这是一个年轻的创作团,每个人都有出众的才华。非常喜欢李桃上一部《小老头与电影院》,当时就不敢想象如此年轻美貌的导演能拍出如此真实的创作,这一部土豆网映像计划的《失联者》还是非常出色,气质上年轻了许多,希望李桃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出不同的惊喜,期待中。


失联者观后感


《失联者》观后感

微电影《失联者》对我的震撼,最大的感触并非男主最终有了自己的事业,并能够帮助其他失联者寻找故人。而是在李桃导演的镜头里,199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曾经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总在物是人非后遇到某些元素被过去狠狠地打醒,恍然大悟的结果总是怅惘。

我们这些70后、80后,总在某一个夏日的下午,听到港台流行曲、欧美音乐,要么从破旧的收音机的喇叭里传出,嘶哑而且高亢,要么在不期而遇的文艺汇演中,惶然间就被天籁之音打倒。我们本以为,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谁能知道就在不久之后,我们会生活在电脑、手机、网络构架的新世界里。这个新世界,让我们与青少年时期的绝大多数发小、同学、熟人和陌生人都失去联系。在格子间里忍受不了无聊的码农的起义,在改变世界的存在方式。说到底,林一和尼奥、乔布斯、比尔盖茨、杨致远、杨勃、马克扎尔伯格,等等,都是码农或IT工人,他们的革命,我们的现实在改变。

然而,还是要回望1990年代的歌声。某一个暮春的深夜,在涛雒的海边听一个试图在毕业前逃跑的同学唱童安格的午夜老歌,低沉但是悲伤,然而他终究没有逃跑,做音乐的梦想以后不要再提,倒是去做了公务员,经过十来年婚姻,与音乐班的老婆离婚。正是在1997年,大街上都是张镐哲的《不是我不小心》,那个时代,似乎也是流行曲最后的黄金时代,再往后,再也难以想象天下同歌的幻境。后来,我在老家教学,最有效的读书时间是让学生们高声背诵或阅读之时,而在写稿时,便是音响伴随,实际上我听不进入任何一首歌,就这样将音乐抹杀。那种充斥着的沉默,既没有灭亡也没有爆发,我与吾归,吾也丧我,不知的罪过是最大的伤害,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得不到解脱,我走出是对过去的否定。人生的意义,在于必须错过,才能明白过去的意义,才能有所成长。微电影就好像折子戏,简约而不简单,当我们习惯了烂片当道的2010年代,微电影有时候能够出现一些精品。

林一与女神甚至都没说过一句话,说错过只能是幻觉中的想象。暗恋者絮语从本质上提升了时间的内在涵意,当其摆脱掉盲动或偏执的游戏色彩,幻化成性情中人心灵里无法躲闪的痛切彻底的隐喻。眼神的清澈,面容的顾盼,肢体的姿势,时空的残烬,似乎都在明确地告白一切不过是虚构的痴迷不悟颠狂的单向度的癔言和妄想。任何冲动都不必做任何准备,当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密林里准备好了做码字工人、IT民工之后,一切都会过眼云烟。其实据罗兰巴尔特所言,暗恋仅仅是暗恋自身,若对方不确切知悉和谨慎对待,事实便会轰然倒塌,杳无可寻。然而又可以在暗恋者的脑海里,不断的重建。明明很多人都知道相见不如怀念,却总有冲动去见一见多年之后的故人,这也就是失联者网站存在的基础所在。每个人都在时空长河里畅游、旋转,顺流逆流,各自成长。


《复联4》观后感


《复联4》观后感
一郎笔社
刚刚从电影院出来,看完了第二遍《复仇者联盟4》。想着现在离首映时间已经过去四天了,该看的也都看了,该剧透的也都剧透的差不多了,那我也就趁着刚看完电影的复杂心情来写一篇关于《复联4》的电影观后感。
当时首映我也去看了,作为看完了串联复联系列所有漫威电影的资深影迷,我是肯定不会错过首映的,所以其实早在首映的前半个月我已经将票预定好了。也正因为如此,因为对《复联4》的期待太高,所以当我看完第一遍时,我觉得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当时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前期的铺垫太长,无厘头太多,对比后期大团战那种大场面来说略显无趣。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总的来说,电影还是十分精彩,只是我觉得三小时太过冗余。因为自从看完《复联3》这一年来,我想着的都是主角们与大反派惊天动地的战斗,恨不得三小时全是打斗场面才好。所以,借着这个缘由,我便又去看了一遍,因为电影里的战斗场面虽短,但确实很精彩,我自然想再过一番眼瘾。然而,当我没有那种期待,没有之前浮躁的心态再去认真看一遍这个电影时,我发现,这个电影是那么的优秀!
作为复联系列的终章,电影所要交代和表达的东西太多,仔细想想,其实这就是最好的叙述手法了。不过,让我们跳过前半部分,直接从后半部分开始说起。
当大家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时,就是通过量子领域来进行时空穿梭,穿梭到过去重新集齐需要的能量宝石,不过因为量子领域的时间流逝和现实不一样,因此不管穿梭到过去呆了多久,再回到现实时就仿佛只过了几秒到几十秒钟。所以在众人出发前,娜塔莎说了一句“一分钟后见”,然而没想到这一分钟的约定却成了永别。当看到娜塔莎和巴顿争先赴死那一段时,我突然想到,在整个联盟里,他们俩或许是压力最大的吧,没有强大战甲,没有强化的基因,他们只能是依靠凡人之躯来跟随联盟出生入死。甚至是到了这个关头,只有以死亡来换取宝石而做出的最大价值。
再到后面大战灭霸时,看着伤痕累累的队长从地上爬起来,握紧了手中残缺的盾并毅然决然走向灭霸大军时,那一刻我就明白了队长之所以是队长的原因,那份执着的精神,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令每一个影迷为之动容。还有钢铁侠最后以牺牲自己来击败灭霸大军,真正意义上的让整个复联故事始于钢铁侠也终于钢铁侠。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托尼早就料到了会是这个结局,当奇异博士为了救他而拿出时间宝石时,当博士伸出一根手指凝视着他时,他便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了。网上有很多队长迷和铁人迷在争论“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这句话谁更适合。但在我看来,都一样,他们也都是如此在做。
影片最后,复仇者联盟的初始六人组,娜塔莎和钢铁侠牺牲,美国队长选择回到过去重新过一次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人生,浩克与巴顿隐退,索尔也跟着银河护卫队走了,至此,复仇者系列第一阶段正式完结。
在后面看电影尾幕时,哪怕之前首映时为了等彩蛋我看过一次,哪怕最后我知道了没有彩蛋,但我还是坐在那儿没有离场,因为我突然觉得其实三小时还是太短啊,有那么一刻我甚至想,要是这屏幕上的字可以一直滚动下去该多好,哪怕我看不懂英文,但至少不用说再见!
最后,在结尾处,伴随着“叮、叮、叮~”的打铁声,我仿佛又听见了那一句充满柔情的“我爱你三千遍”!

电影《暗黑者》观后感


电影《暗黑者》观后感

热闹的世界杯,让上班的人着实伤不起,凌晨看球天亮上班,等球前半夜令人难熬,还好有美剧,紧张刺激、跌宕起伏是其标配也是其深受网友的喜爱。可是季播剧每周更新一集,让网友对每一分每一秒那般珍惜。最新一集的《24小时》看罢,无意间看到了《暗黑者》,连续看过两集,球赛来了,这一夜过的很充实。

这是一部极具美剧特质的网络剧,之所以在网络上播出,这可能是因为可以不用顾忌审查的问题,确实它只是一部有美剧特质的电视剧。《暗黑者》改编自有中国东野圭吾之称的着名悬疑小说家周浩晖的畅销小说《死亡通知单》,它以原着小说第一部中的20余个案件为主线,将一个个紧张的破案故事用美剧叙事方式串联起来,每个案件将有独立的片头,通过这个跳跃式剪辑的片头可大致了解整件案情的脉络,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从形式上,该剧是季播剧,与众多美剧如出一辙,这比刚刚启动的《盗墓笔记》所宣称的季播模式要早。

从内容上看,刑侦题材剧往往都是因正式、沉重、程序化的剧情让观众看的仿佛不过瘾,而《暗黑者》可谓是一部极度烧脑的电视剧,连环杀人案开启紧张模式,《暗黑者》可谓集集有悬疑,时时扣人心,让人练脑也烧脑。纵观美剧的内容,无不紧张、热血、让人欲罢不能。此次,《暗黑者》一改以往国内固有刑侦剧模式,创造性塑造缺陷男主角和一帮问题精英,这样另类的设置与《神探夏洛克》的角色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该剧让你看了第一集就追着看第二集的原因之所在。

从风格和影像看,美剧向以节奏紧凑、悬念迭起着称,追求影像风格、强调真实,这一点也正是中国电视剧的弱项,对此有观众直言难得国产剧这样抓人。该剧改编后与原着风格区别很大,因奇葩的龙门侦探组为剧集添加了很多喜剧成分,让一部分网友看出了逗比的成分。如果后期剧情风格能适当再忠于原着再来的深沉一点的话,可能会效果更好。总体而言,国产刑侦局能另辟蹊径版季播和如此形神兼似的美剧范儿,还前所未有,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网络剧。

从演员方面看,《龙门客栈》的大掌柜郭京飞这个刑侦教授,跟我们以往看的刑侦高手很不一样,他有小人物气质虽有稳重感但身上喜剧色彩太强,让观众看到他时以为是来逗比的呢。再看这个奇葩专案组,韩灏、穆剑云、梁音、熊原、尹剑个个是警界的奇葩精英,这个另类的组合给缜密的破案过程带来了些许的喜剧感。可谓,嬉闹间就把案子给破了,颇有姜文那句站着就把钱给赚了的味道。

且看剧中的潜在伏笔,郭京飞每次陷入沉思时都会闪现出的那个自己,是何人?为何频频闪现?那个穿回力鞋的苦逼尹剑一出场就被穆剑云踩碎眼镜,让观众以为那是路人甲,他的那句怕被打死可能是后面剧集的伏笔。

电影《分歧者》观后感


《分歧者》观后感

文/战台烽

电影《分歧者》讲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却被异类给搅乱的故事,如果按照影片所述,未来世界将划分为诚实(Candor)、博学(Erudite)、和平(Amity)、无畏(Dauntless)、无私(Abnegation)五大派,每个派别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功能,或生产,或研究,或保卫,犹如当下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每个工人负责自己的一部分,共同完成一件标准化产品。这样的分工,看似将社会资源优化组合到最大化,其实我们也知,往往看似最民主的构造中,隐藏着最黑暗的专制。

《分歧者》中同样如此,虽然五大派不同于种姓制度,生来就被定了性,因为他们会让孩子在成年的时候,接受所谓的派别鉴定,来确认派系属性,当然,最紧张刺激的莫过于,每个孩子还都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留在自己出生的派别,去自己被判定的属性派别,以及任何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派别,派系大于血缘,伙伴超越亲情,看似最民主的自由选择之下,其实充满了对人性的抹杀,当然,这也是这个世界规则制定者的目的。

如果五大派系相安无事,却也是人类之福,可惜伟大而智慧的中国江湖,已经多次证明了这种帮派联盟的不稳定性,既然是帮派,就免不了有区分高下的雄心,既然是人,就免不了有称霸的野心,所以,在每个死气沉沉的格式化世界中,总会有类似坏区的存在,对于统治阶级而言,这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危险苗头,对于亿万民众而言,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这就是影片中的分歧者,他们不特别属于哪一个派别,他们天生注定拥有复杂性人格,富有反抗精神和领导意识,在一个连思想都被严重控制的未来世界,他们无疑是最易被绞杀,但也最易颠覆世界的反叛者。

对所谓抵抗统治阶级的反叛者,古已有之,在当今世界也很普遍,而在未来社会,同样没有因为历史和科技的进步,而变得理性和宽容,反倒因为统治工具的更加发达,而受到更残酷的压制和杀戮。似乎每个专制下的政权和社会,都对新生的力量有着莫大的恐惧,《大逃杀》和《饥饿游戏》是让他们成群结队的自相残杀,以大多数人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所谓优胜劣汰游戏看似公平,其实无不充满了险恶的用心,以及游戏背后的血腥趣味。

《分歧者》的故事从小处着眼,其实特效很大气,当整个世界一片疮痍,只有密闭的四角天空里,生存者所谓的精英人士,这是未来生存近乎真实的荒芜与凄凉。而年方十六岁的女主隐藏着分歧者的身份,在最劲爆的派别生存,在最危险的世界穿行,这种刺激程度,是每个观众都感同身受的命悬一线,如果说《饥饿游戏》是青春男女的野外生存秘籍,那么《分歧者》则是青春男女的社会生存宝典,那是一种处心积虑隐藏身份,却时刻伺机爆发的智慧生存,而片中跳火车、飞滑索的桥段,又增加了生存的刺激性,梦境测试部分,却犹如坠入《盗梦空间》的多层世界一般,新奇而惊险。

乌托邦永远都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与将来,如果在专制的统治中生存并崛起,革命并解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分歧者》的小说,由三部曲组成,后两部分别是《叛乱者》和《忠诚者》,很难相信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能写出这么精彩且热销的未来乌托邦小说,或许是其中青春热血抗争,令诸多的受众读来热血沸腾吧,电影也确实很好的还原了小说的激情,呈现了小说宏大的未来奇境,适合每一个有梦想的,不愿沉迷于世的人观看。

电影《馈赠者》观后感


没有战争,没有歧视,没有饥荒,没有贫穷,没有谎言,没有嫉恨——一个如此完美和谐的社会,消除了所有对苦痛的过去的记忆;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独特者必定被连根拔除。没有“家”,只有“居所”,新生儿们被分配到最合适的“家庭单元”;每日的早晨注射遏制神经中所有情感,人与人之间只余薄薄一层情绪,爱恨皆无;为“消除攀比”的基因改造使人们无法看见任何颜色,无法感知音乐;青少年在成人礼时被长老分配至最能适合性格的职业,他们的少年时期被视为社会的公有资产。
但有一人与众不同。
记忆传承人。接受者。
当少年乔纳斯被选中时,他知道,他有资格从上一代传承人——馈赠者手中,获得人类的完整记忆。色彩,音乐,亲情,爱情,但同样有战争,杀戮,抢掠,痛苦——远超出常人的承受范围。随着记忆在他的面前展开,这个乌托邦社会的现实也逐渐显露。
乌托邦社会真的消除了所有杀戮吗?没有。新生儿中,体重较轻的一半都被“释放”,实则是被注射死亡药剂后抛弃;违反规则三次者,在“释放”的名义下被处以死刑;老年人被“遣送他乡”,然而在他们希冀的桃花源之下等待的却是死亡。
然而,真正的可怕之处是社会中的人们对于死亡一无所知。他们为“释放”举行盛大的仪式并为他们祝福,新生儿医院中的“释放者”们毫无察觉自己的手上已沾染多少血迹。渴望被爱,惧怕死亡,这正是人性最深处的本能。一个消除差异的社会,必然是温室中的一潭死水;一个试图营造绝对平等的社会,不择手段直至禁止一切情感,正是抹除了所有人性,将一个完整的人转变成了某种机械无知、营营碌碌、失去灵魂的可悲生物。
当今的世界中,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乌托邦。我们有权利感受爱与快乐,也应承受得起苦难、残酷与不公。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历史总是在进步——因为有前人的经验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现实,有代代的期望促使我们不断向前。世界有无穷多种色彩,足够托起情感及其筑成的一个个梦;有光之处必然有影,而人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用无形的情感编织出无比坚韧的灵魂,支持人度过巨大的苦痛,从而找到他们意识中真正渴望的爱与信念。
故事的结尾,乔纳斯带着馈赠者给予他的记忆离开社区,用情感与记忆的力量支持自己跋涉过千山万水,乘着梦中的雪橇冲过了记忆边界——冲破了那道禁锢人性的屏障。色彩回归,情感迸发,原本灰暗蒙昧的世界变得无比清晰。现实,终于显露了它的模样。
现实本就比所有乌托邦更加美丽。张开双眼,用灵魂去感知这世界的色彩吧。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例14篇


你是否在考虑如何写一篇能让读者喜欢的作品名观后感?是否纠结于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电影失孤观后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不要忘记收藏本网页的链接哦!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

“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我,是一个父亲。”

一个人,一辆摩托,一面旗子,走过了十五年春秋。——电影《失孤》讲述了父亲雷泽宽为寻找自己走失的儿子而经历重重困难,却仍不放弃、坚持寻子十五年的故事。——电影中,刘德华完美演绎了一位父亲的刚毅与爱子之心,让人怜悯却又心生敬意。能坚持十五年且仍不放弃,这是多么强大的毅力与多么深厚的爱凝聚的力量才能让他坚持十五年!

而电影原型郭刚堂寻子二十四年,也终于在7月11日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时隔二十四年,父子终相聚,《失孤》中残缺的结局终是美好的。

二十四年,可能只有郭刚堂自己知道他是如何走过来的。无数的辛酸与痛苦、无数的困难与阻碍,挡不住他的寻子之心。电影中,刘德华吃饭时的样子,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幕,仅仅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近乎完美的演绎出了雷泽宽这个失子的父亲生活的是多么的艰难。

即使他是孩子的父亲,在寻找一段时间无果后,放弃,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斥责,即便是良心上也不会过不去。但,凭看远超常人的恒心,他真的寻找到了几乎绝不可能再找到的孩子。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所有人尊敬。

“如果看到他,请告诉我”,这可能是这个父亲在这几十年中,唯一的希望。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2

可怜天下父母心。挺喜欢这样的题材的电影的,像《亲爱的》,很现实,也很有公益作用。

我们很难去理解那些父母的心情,不知道他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看到别人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只是觉得他们好可怜,很憎恨那些人贩子。有时候真的感觉人类变的很可怕,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出这样泯灭良心的事情,到底是有多没有人性?

平时在网上,走在街上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寻人启事,很多时候都是看看就忘了,网上的消息也很少会去转发,确实,看得多了也变得麻木,觉得即使转发了,成功把人找回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有太多消极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是的,我们的善良也在这些多见不怪的消息中渐渐地消失。

回归电影,所以我觉得这些题材的电影是很好的,它唤醒我们沉睡中的良知,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认真面对了并且参与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会大大提高的,至少,这两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和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后再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一定会顺手转发一下,留心观察一下。

希望那些父母坚持住,相信孩子一定会找回来的,千万不能像电影中那个被拐走的女孩周天意的母亲那样轻易放弃,放弃了寻找,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那样,即便最后孩子找回来了,却已经是个孤儿。

想起了《亲爱的》里面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希望如此。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3

《失孤》这部今天上映的电影。走进影院没几个人,也许是工作日、或许是文艺片本来就不受观众青睐。《失孤》是华谊兄弟、聚焦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是目前我们社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社会问题。影片由著名影视剧编剧、制作人彭三源导演自编自导,由刘德华、井柏然、梁家辉、吴君如主演。《失孤》的确是一部品质较高的文艺影片,此片电影票价不贵就30元每场,也充分说明华宜公司似乎在做公益事业,影片没有商业片中华丽夸张的铺排,影片以一细腻独到的视角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反映着电影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艺术表现,主题突出、选题极具有社会意义。《失孤》讲述了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情谊的故事!影片情节没有太大的打动人心,但看的我很揪心,整场影片108分钟,我叹了15声的气!电影整体呈现出非常暖心的风格。电影最令我感动的画面是雷泽宽在高速走错方向,被交警拦下后,警察耐心引导还偷偷放了两百元给他的整个过程,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赞赏这个警察同志的爱,他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传递的爱,尤其是执法人员对弱者的爱!

如今每年走丢、被拐的小孩,高达二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庭无尽的悲剧,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去正视,这不是仅靠国家和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家庭伤痛,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值得每一个当父母的深深思考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4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5

去看《失孤》的时候,已经抱着了会被煽情的心情。但是没有,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心里一暖。影片最后看着雷泽宽骑着摩托车再度启程,画面褪去,就想起了刘德华在春晚上唱的《回家的路》。这首由刘德华自己填词的歌,或多或少的诠释了他对雷泽宽的理解。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

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

在《失孤》里,有着丝丝悲凉酸楚的诉说,也有着挣扎呐喊的发泄,更有向天讨要公理的怒泣。剧情的推进从雷泽宽的一个线索开始,根据网友的提示在泉州有一个孩子和他的儿子情况很像,今年17岁,腿上有伤疤。一路波折雷泽宽最终来到了泉州,在这一段导演在叙述上略显不足,作为自己的荧屏处女作,在影片开头同时处理三条线索,让观众难以迅速带入,很多次疑问谁是谁的孩子?另一个女的又是谁?但是刘德华的演绎弥补了这一点,看到自己苦心寻找的孩子就在眼前,雷泽宽更多是犹豫,害怕,越想得到,越怕失去。相认之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仍坚持让自己回去,想做一次亲子鉴定。很难想象这对坚持了15年的父亲是怎么样的打击。

通过影像,观众能时时体会到主人公撕心裂肺的悲痛与煎熬,还好,这时候曾帅出现了。这个4岁时被拐卖的年轻人,投出了试探雷泽宽那些欲解之谜的问路石。殊途同归的遭遇,让两颗受伤的心如父子般开始相互依靠、相互包容,也相互给予。

“曾帅!曾帅!”

“你要停下来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两人走在路上,曾帅被街边的小店吸引,雷泽宽发现身边的曾帅不见了之后,着急的在街上寻找,那一刻雷泽宽真的害怕了,害怕再一次失去,感同身受的明白到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在看到我们调皮之后,严厉的`责骂,爱其实就是那份对你的小心翼翼。

在那个凉夜的街巷,曾帅在雷泽宽的怀里睡着了,雷泽宽细心地往曾帅的身上添加衣服。此刻,曾帅的眼角滑落泪水,他看似无意地往里面翻转了身子,把头深深地埋进老雷的臂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个如默片般的镜头,看得令人心碎,也让我顿悟电影所释放的主题:失孤,既可以理解为失去了孩子,自己变得孤独,更可以理解为失掉孤独。主人公都曾被罪恶剥夺了完整的人生,如今彼此却在不同的生命缺口处得到了圆满的咬合,并谨慎地掩埋起心照不宣的那份孤寂之困。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6

“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驾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继续奔走在祖国广阔而荒凉的土地……

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他寻了十五年,走遍千山万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猜测何时是个尽头。

片中的父亲为寻子,历经了整整十五年!尽管依旧没有一点儿线索,可他却从未要放弃,一路上他帮助很多寻子或寻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记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寻子之路……我边看边想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书读,有父母疼爱,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电影让我明白了,珍惜现在。

不过,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把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7

在看失孤之前是准备了纸巾的,但是其实整个故事中,并没有太多故意煽情的细节,在很多细节的地方其实看过的人感觉都是一样的,眼泪含在眼眶,但是却没有掉下来,因为下一个镜头总会变得温暖或者搞笑,这与之前井宝在采访中说的是一样的,导演告诉他你不能哭,要忍着。事实的确也做到了,失孤和其他公益片不一样的是,他没有一昧的煽情和博取观众的眼泪,在观影过程中,时而能听到大家的笑声。

电影的线路其实也很明确,周天意是一条线,她是被拐卖的孩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她被找回来了,但是可惜的是,她的母亲却没有等到那一刻就崩溃了。这其实也是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如果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些被拐卖的孩子,他们回家指日可待,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更多的心理上的帮助,这样周天意的妈妈也不会走向绝望。

第二条线是华仔饰演的雷泽宽的寻子之路,这是电影的主线,他寻子15年,一直在路上,面临挫折和阻拦却从不放弃,走过中国许多城市,因为他想让他的孩子知道他一直在找他。电影在江边的那一幕两个人对话,其实也代表着雷泽宽内心的纠结,找,也许没有结果,不找,但是那是他自己的孩子,怎么可以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这是故事中的失。

面对他们的争吵,雷泽宽心里其实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他选择了继续前行,途中被大货车撞伤,带到了由井柏然饰演的修车小伙曾帅那里,这是电影的第三条线,这条线与雷泽宽的这条线是相互依存的,修车小伙曾帅其实是孤儿,他知道自己是孤儿,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中那些场景,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曾帅便是孤。

当遇到雷泽宽的时候,所以他有了一种亲切感,说修车不收钱,但是雷泽宽却坚持记在账本上,雷泽宽虽然贫穷,但是他却一直心存善念,自己在寻子的时候,也在帮助其他寻找孩子的人。后来,曾帅对雷泽宽大声说,我也是被拐的孩子,雷泽宽动容了,因为其实他们很相似。后来他们便一起踏上了寻亲之路,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可以满世界的喊,我不可以喊。因为雷泽宽失去了孩子,曾帅却是被拐卖的孩子,他有养父母。在四川街头的那一幕,他们将害怕失去对方的那种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先是雷泽宽害怕与曾帅与自己走丢,后又是曾帅怪雷泽宽不跟紧自己,本来在这个时候应该有煽情的对话,但是导演却将煽情转换为逗乐,他们的对话让观众都笑了。铁索桥上老雷和曾帅争吵了,曾帅说他只想见一位妈妈,听到这话时,鼻子很酸,愿望多么单纯,只想见一位妈妈,即使不是自己亲生母亲,也许他只想看看这位妈妈有没有留着长辫子。

最后,曾帅在要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他说他们是来接我的吗?内心的兴奋和紧张展露无遗。当他站在桥上说他是毛雪松时,当母亲和父亲拥抱他时,很多观众都哭了,也许大家都心疼那些被离开家的孩子,庆幸还有像曾帅这样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曾帅终于回家,只是曾经的铁索桥没有了,竹林没有了,妈妈的长辫子也没有了。这也预示着寻亲之路的艰难吧。曾帅最终找到了家,但是雷泽宽却继续着他的寻子之路。故事结束,雷泽宽问为什么偏偏是我丢了孩子,禅的那句,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也许雷泽宽心中有了答案,所以他继续独自一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他的孩子。

寻亲之路,艰难坎坷,但却还是要继续。希望大家能够在看到那些可疑的人抱着孩子时,拨打电话,也许,你的行为就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8

打拐是现在社会的热点,昨天我买电影票去观看了《失孤》这部影片,全片大概讲了三类人,一个是刘德华主演的老雷,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去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一个个找;还有一个是在街上丢了孩子的年轻妈妈,一次次的在街上徘徊,但当最后孩子找回来之后她却跳河自尽了;还有一个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他是被拐的,他渴望找到自己的父母。

我们先来说说老雷这个人,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工,骑着他的摩托车,后面挂了两面类似旗子的寻子讯息。一路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只是骑着摩托车,脸上除了苦闷没有了别的表情,话也极少,我想我们都能读懂他的苦,但却很少人懂得他的心,那颗渴望找到儿子的心,那颗渴望给妻子,给老母亲一个交代的心,那颗渴望全家团聚的心。

直至他遇见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可以说他俩是心心相惜的,都渴望找到自己的家人,那时的老雷脸上才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他们一起泡澡,一起休息,一起去寻找曾帅记忆中的铁索桥、竹林,还有妈妈梳的长辫子。当他们一起上街时,只要稍不见彼此,就会发了疯的寻找,电影里虽然用比较诙谐的方式描写这段,但是恰恰是这个细节,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丢”太敏感了,因为他们怕这一“丢”就再也见不到彼此了,他们内心的惶恐与不安,那些拐孩子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

虽然是沉重的题材所拍摄的电影,但是电影中还是有很多的感人的小桥段,比如,高速公路上警察叔叔偷偷塞给老雷的200元;老雷把别人的每一份情都记在笔记本里;网友的热心转发及热情的帮助。

虽然影片的最后,曾帅找到了他的家人,老雷还没找到他的儿子,不管这部影片有没有感到到你,我都希望能给社会一个警示作用。对于家庭个人,希望看好自己的孩子;对于拐孩子的,我希望迷途知返,别再破坏别人的家庭了;对于国家,我希望可以严惩那些拐卖儿童的,加强法制力度。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9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0

有了《亲爱的》的前车之鉴,看《失孤》时我也带了些许拭纸,以备情感涌泻擦去眼泪,但事实证明,拭纸是多余的,因为相比于《亲爱的》,《失孤》并没有大段大段能激发人眼泪奔泻的桥段,取而代之的则是自然流露的父子亲情,失孤悲情。虽看似小桥流水,却能在心里掀起波澜,让我于内心深处恸哭、默泣、控诉、悲悯,却又适可而止,随即就跟着刘德华的滚滚车轮,再次踏上寻子之路。虽然总是在绝望中前行,但绝望却一次次被前进的脚步、坚持的信念碾碎,温暖旋即涌尽心头,黑暗中的些许微光让我也情不自禁地又复与刘德华一起,扎进“失孤”路。

近年来,“打拐、寻子”渐成社会热点,全民关注的同时网友也自发加入到这一社会公益事业中。随着《亲爱的》热映、大卖,普通观众关注、参与“打拐、寻子”热情更高。《失孤》此时此刻应景而生,在全景复现失子家庭、寻子父母挣扎于绝望、希望之间的同时,还剑走偏锋地从被拐孩子,买卖被拐孩子家庭的角度,深掘了这一社会陋象。同时对全民打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社会正能亦有机穿插,从而让整部影片不那么黑暗、残酷。即使有黑暗,却也透着屡屡微光;虽然很残酷,但也能让人感受到汩汩温暖,而这恰恰成了我笃爱《失孤》的最大动因,也是《失孤》最有别于《亲爱的》的最显现的地方。

《失孤》让人情感生发共鸣,心里产现共振的除了其敏感且容易催泪的内容、主题外,更离不开天王刘德华的颠覆性出演。可以说,这是刘德华出演的“最脏”的一部影片。破衣败絮,蓬头垢面;时而露宿街头,时而与垃圾为伍;眼神呆滞,情表僵硬;瞬即而来的绝望,片刻倾尽的希望......刘天王将“失孤”15年,寻子15载的失子父亲雷泽宽拿捏得让人痛彻心髓,如利锥剜肉,锋刃蚀骨。但雷泽宽还在坚持,在努力,在继续,因此,痛过之后又会让人生出些许微微的暖意,毕竟,希望还在......有人说颜值爆表的刘德华不适合这个角色,但我认为,初为人父的刘德华在体验了做父亲的甜蜜与快乐之后,更有感觉传神递送出雷泽宽的心绪来。

只有有过做爸爸的经历,才能将失子之痛,得子之兴,往复穿梭于失望、绝望中的失孤父亲这个角色诠释的声色动人,甘苦夺魂。刘德华做到了,他几近干涸的泪眼,几乎麻木的情态,他因点点希望而不时扬起的疯狂,因汩汩绝望而顿抑于内心留现于面表的纠结、挣扎、委屈、愤懑等等等等,都全然浸透出一个失子15年寻子15载的父亲的真实心境。《失孤》对刘德华的挑战不仅囿限于外表妆容的大胆颠覆,更呈现于臻熟演技的极致发挥。刘德华凭《失孤》雷泽宽拿奖拿到手软,应该不是问题。

《失孤》还极尽刻画了一位被拐卖十数载后,经过几番挣扎与艰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的被拐孩子的角色——曾帅。虽与雷泽宽不是父子,却在一起寻子、寻母的过程中建立起感情,不是父子胜似父子,丝丝感动亦油然而生。《亲爱的》单单讲述了失子父母的艰难寻子过程,《失孤》不仅如此,还聚焦了被拐孩子的多舛命运,因此,更符合当下打拐、寻子(父、母)的主题。

曾帅角色的设置既是为了体现社会现实存在的需求(最早被拐卖的那批孩子已长大成人,他们也都开启了自己的寻父寻母旅程),也升扬了影片的调性,令影片色彩不再那么灰暗、阴靡、郁结。片中的笑点大多都是在曾帅与雷泽宽的互动中产生的,雷泽宽的内心世界也更多是通过与曾帅的邂逅、交流、沟通而呈现出来的,曾帅的存在让雷泽宽的“失孤”之旅不再如此悲戚戚,殇兮兮,也让雷泽宽有了继续找下去的理由与勇气。正是有了这对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真情再现,影片才拥有了丰腴的温暖与感动。而这不仅弱化了失孤父母与人贩子的对立、矛盾,更强化了影片的主体与宗旨,从而更好地释放出了化悲痛为力量,化绝望为希望的原动力。

《失孤》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就“失孤”论“失孤”。片中,雷泽宽曾问法师“为什么是我丢了孩子?”“(已经找了15年)还要继续找吗?”“还能找到吗?”等一些列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也不可能有具体答案,但从雷泽宽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只要坚持、努力,绝望就会少一点,希望就会多一些。失孤家庭在"寻子、寻父寻母"道路上历经坎坷,绝望中伴生着希望,但他们始终不放弃......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不该)这样?!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1

失孤:失了,才孤独。孤独有两方,一方是被拐卖的孩子,一方则是丢失了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即是骨肉分离,这是一个惨事,原以为进了电影院自己会哭的稀里哗啦,但我没有。 说下个人对电影失孤观后感。

这是一部克制的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没有贩卖悲苦,导演的想法显然是很清楚也很坚持的,她要拍一部温暖的电影,她提出了打拐这个社会公众事件,她请来了大明星刘德华以期待获得更多人士的关注,刘德华没看完剧本便应承了下来,一个字演。刘德华说:这个事件他已经关注十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拍,现在终于有人要拍了,如果我来演,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事,票房也不会太亏,有没有机会拿影帝不重要,只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找回他的孩子。这样的事,我们做一百次一千次,只要有一次成功了,也是值得的。在这里一定要为导演、为刘德华,以及为《失孤》付出的所有人,包括买票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点赞。

初为导演的彭三源在电影的节奏把控以及叙事的技巧上难免会有一些生疏,但这很显然是一部如《桃姐》般平淡又兼具一些幽默元素的文艺小品,是比较生活化的自然呈现;并非陈可辛那部同期拍摄抢先上映计算精确商业味十足的《亲爱的》(也是一部国产佳片)。如果你是爱看韩国影片《素媛》《熔炉》以及《亲爱的》这类颇具催泪效果影片的人,也许你会失望吧。为什么彭导要把一个十足催泪的题材拍的这么暖心,有些地方甚至还很欢快呢?为什么导演在感情上要这么克制?我想正如刘德华所饰演的雷泽宽,他在路上找了十五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一定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该哭的该闹的该悔恨的该激动的想必都化作了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和那温存善良的眼神。有时被戳到伤心处也还是会本能的情绪波动,但更多的时候是深沉默然以致有些麻木。所以,我也就明白了导演的克制内敛,她只是想鼓励这些经历了无数次失望的人,给他们一些温暖,一些正能量。

全片的配乐,我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特别好。在欢乐中透着一丝丝无奈与凄切,但基调是积极的向暖的。这与如画如诗绿意盎然的摄影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也许故事有些游离有些松散,但分寸还是把握的很不错的,尤其是对一位新的女性导演。

影片的剧情也是很清楚的,大概分三条线:

第一条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那条线,我想这条线的作用大概是这样的:1.提出人口拐卖这个社会事件,作为一个背景,也可以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存在的原因,如果不存在,我们拍它作甚,又不是魔幻科幻自我意淫。2.告诉我们,有需求就有买卖,有买卖就有拐卖,这就好比市场经济吧,是一个供需的问题,所以有哄抬价格也有贱卖。3.社会其实很残酷的,我们要多留一个心眼。

第二条是倪景阳饰演的丢失孩子的母亲,我觉得这个安排可以这么猜想:1.作为主线雷泽宽坚持寻子的一个对比,有的人丢了孩子,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可能会因为坚持不了,因为过分自责,一时想不开就自寻短见了,这也突显了雷泽宽寻子十五年是一种何等的坚持。2.孩子丢失对家庭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3.丢失孩子不是雷泽宽这么一个个案,世界上有很多的,也许就在你身边。

第三条也就是主线,雷泽宽寻子。其实这条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雷泽宽寻子以及雷泽宽帮助别人寻子,二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寻母,并在寻亲的过程中与雷泽宽产生了一种如父如子的关系,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互补。

两条副线与主线穿插,副线时间也不长,且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许是我看电影多,虽然剪辑有些许生硬,但这两条副线的作用及内在的逻辑还是比较实在的,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影响我观影,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丰满,这戏本不是剧情冲突强烈推进火速的商业片套路。

刘德华和井柏然都奉献出了不丢人的演技。尤其是刘德华,把一个寻子十五年的农民父亲的那种谨小慎微,那种喜悦难过的得失,那种茫然的失落都演绎的入丝入扣,拿捏有度。你看他那拦车时踉跄的脚步;你看他把手轻轻搭在背后拘搂的脊背;你看他在鱼排上那期盼又焦作的眼神,渴望与害怕期望落空甚至令他怀疑了自己的判断;发寻子传单被拒绝后尴尬的微笑,以及用手小心翼翼拭被人丢在地上的传单上的灰尘,那上面是孩子的照片,他心疼啊;当曾帅把摩托车钥匙送给他时,他露出了一个慈父幸福的笑容,但紧接下来我们可以看见他眼底那不舍分别的凄凉与怅然;他与曾帅如父如子的互动是全片最温暖最快乐的地方,要是他的孩子不丢,也和曾帅这般大小了,也该是在读书的。想不到一个香港的天王刘德华居然可以把内地农民角色表演的这么好,他不是像,他就是雷泽宽,对,刘德华不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完成度相当之高的角色。

生活是一条无尽的路,你找他,缘聚,你不找他,缘散,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只要你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2

《失孤》是由华谊兄弟出品,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首部聚焦“打拐”题材的华语电影,《失孤》讲述了一个丢了自己儿子的父亲雷泽宽(主演:刘德华)的十四年漫漫寻子之路的故事……

在《失孤》戏中,由刘德华主演的父亲将一位丢失儿子的父亲演绎的质朴而又传神,看的人荡气回肠又潸然泪下。刘德华的表演让人称赞。

整部《失孤》影片之中最为点睛之处是饰演父亲雷泽宽的刘德华和一位修禅和尚之间的对话。

怀里抱着一个黑色提兜一身风尘、一脸憔悴的刘德华问盘腿而坐一脸淡定的和尚道: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能找回来吗?

和尚: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找不到他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缘。

刘德华:你能不能告诉我,他还活着吗?

和尚望了望外面田地之中勃勃生长的麦浪缓缓抬起手答道: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位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施主,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是啊!缘聚自能相见,只要我们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3

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来定义,那《失孤》必然是一部公路电影。

《失孤》以打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故事主线,讲诉了一位父亲长达十四年的寻子故事。除了热点社会话题本身与影片所传达的亲情的主题,该片处处展现出公路电影明晰的特质,无论是外在或是内核,都能看到导演彭三源对公路电影的探索与尝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井然有序,这里就浅谈一下《失孤》中所表现的公路电影的`经典主题元素。

一、寻找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二、成长

成长不光是公路电影这一特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成长即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永恒。在本片中,雷泽宽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是他出发的唯一目的,在路途中,一路得到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让他倍感温暖,当他看到了其他被拐孩子的家庭的寻亲信息,无私的担负起了帮忙寻亲的重任,当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曾帅成功找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他的喜悦不亚于找到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雷泽宽的成长是从为己到为人。另一方面的成长,则体现在片尾雷泽宽偶遇僧人的片段, 当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知僧人时,僧人用缘来缘、缘起缘灭作为解答,雷泽宽明白了继续寻找的意义,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千山阻隔,雷泽宽都更加坦然与从容了。对于曾帅,同样也有成长。他对雷泽宽说,小的时候,我害怕自己死了,没机会见到亲生父母,而现在我长大了,害怕他们死了,对于寻亲这件事,曾帅期待中却充满了疑惑,直到他遇到了雷泽宽这样一位坚定信念寻找孩子的父亲,在与雷泽宽的相处中,曾帅也更深切的理解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情。当铁索桥消失,竹林没了,妈妈的麻花辫也剪断了,曾帅还是鼓起了勇气回归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庭之中,他终于可以与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三、在路上

在路上可谓是公路片最直接的诠释,故事的结尾往往如同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路上。在《后会无期》中,马浩汉依旧在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而在《失孤》中,雷泽宽也仍然在路上。这条路也许没有尽头,可能穷尽一生,而其中又不知要经过多少风雨,多少考验,然而就如片尾那广袤而美丽的田园景色,只要心中怀揣着希望,这一路将会鲜花遍野生机盎然。对于雷泽宽这样万里寻亲的父母来说,在路上,是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是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有的家庭幸运如《亲爱的》中的田文军,而更多的家庭仍然在寻找至亲骨肉的漫漫路上,而打拐这件事,则更是需要大家不断坚持,永不停歇。

导演彭三源用公路电影的框架讲诉了《失孤》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表达不到位、剪辑混乱等诸多问题,但是立意明确,主题先行的《失孤》在当下无脑横行的国产电影市场实属难能可贵,也让观众不仅期待更多有深度的国产电影作品。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4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20xx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喜欢《电影失联者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失联者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