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

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

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800字。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读书是一种形式,读后感才是学到的实质。对于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8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读后感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这篇文章介绍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亚洲大陆屡见不鲜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两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层外的部分有一寸那么长,而它的根系长度却可达28米,在两年的根系生长后,雨为尖毛草迎来了一个生长的旺季,在雨后3至5天内,尖毛草可以由1寸长到1两2高,虽不曾见过,但想必也很美轮美奂吧!但相比于我们亚洲大陆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里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这五年中,毛竹是不会露出地面的。在这五年中,毛竹会将它的根系往方圆几里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绵几公里,当它的根都足够发达时,在第一个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两米的速度疯长,直到竹节达到三、四十米。
如果问我更喜欢两者中的哪一者,我更愿意选择毛竹,并不是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而是因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虚换来了生命的奇迹,再说一个经验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个经验只有两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会选择后者吧!
我们就是如此,宁愿热衷于那些有着丰厚的学识、坚固的基础的人,而不会倾心于凭借关系或炒作而一夜窜红的那种明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正如爱默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样只顾炫耀自己花朵的美丽,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样仅仅为了向人展现自己的高贵而胡乱扎根。尽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样成为栋梁之材,但它却知道扎好自己的根须,茁壮成长!
正所谓沙滩之上建不了大厦,无根之株成不了栋梁。毛竹不求人们帮助它更好的成长,因为那样,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反而还功亏一篑罢了。
平凡的毛竹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又简单的道理:没有稳固、坚实的基础,哪儿来明天的美好幸福;没有执着的信念,哪儿来成功后的喜悦;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哪儿来蓬勃向上的发展
人才就是靠坚实、稳固的基础、丰厚的学识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800字阅读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范文)


清晨,浓雾铺天盖地笼罩着整个村庄,大地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偶尔微风吹过,空气沁人心脾,让人顿觉凉爽。我从一排花花绿绿的书中挑选出了一本开始别出心裁地读了起来。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是那么活灵活现,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吧。

本书中有一个不睡帐篷的统帅名叫“凯撒”。凯撒率军征战,他的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强,这些与这位爱兵如子,体谅民心的弦得有着很大关系,他的一个士兵感冒了,凯撒会毫不犹豫的把帐篷让给士兵,自己睡在凉飕飕的室外。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心灵测试”故事中提到了一户人家搬家的时候发现有两只老鼠,大家异口同声地喊打,但却又突然住了手,其中有一只老鼠咬住了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它们尾牵尾像小孩儿过马路那样,大家定睛望去,后面的那只老鼠是个瞎子,那只健全的老鼠不忍丢下可怜的同伴,便牵着它脱离险境。看着这一幕,有人说他们可能是夫妻,有人说他们可能是母子最后一个人说他们或许是陌生人呢?大家让出一条道。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人物叫:“巴尔扎克”他巨著《人间喜剧》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二百多万字,为了写这样一本巨著,二,扎克珍惜时间,一刻也不肯放松。有一次,巴尔扎克熬夜写书,又累又饿,一大清早就跑到朋友家去了,必朋友帮他弄点吃的。巴尔扎克吃完了后,吩咐朋友一小时后叫醒他……一小时到了,朋友见巴尔扎克睡得如此之沉,便不敢发出声响。巴尔扎克醒来时,天色已晚。他站在地板上对朋友发火,朋友没听他的话,害他损失了一万法郎。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人生哲理,如给别人以关爱的统帅,只要别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竭尽全力帮助她,她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拼尽全力帮助你。还有两只老鼠给我的启示:对亲人,朋友的帮助是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做的,而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求助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它的陌生而其拒之门外。最后是和时间赛跑和睡眠争价值的巴尔扎克,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我们都是以每小时60分钟的速度跑向终点,可唯有惜时如金的人才能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成就。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800字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叫《非洲民间故事》的书。小时候,妈妈曾对我讲起非洲——那是一个炎热干燥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所以我认为他们很贫穷,但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对非洲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的故事有告诉我们不该贪婪的《吝啬的财主》,有教育人们要讲诚信的《一个吹号手》,还有聪明机智的年轻人《世界上最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语言朴实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活灵活现,有着鲜明的非洲色彩,表达了非洲人民对诚实、善良、聪明等美好品质的向往。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富人与理发师》,书中的主人公叫做伊萨,他是一个大富翁。由于结婚后他一直没有孩子,因此财产无人继承。善良的伊萨不顾兄弟反对,将自己的钱大方地送给穷人们,日复一日,伊萨的钱也越来越少。他的善举打动了上帝,上帝托梦给他,告诉他明天会有一个穷人到他家,只要用木棍狠狠地打他,便能得到很多金币。伊萨照做,果真如此。这一切被理发师苏艾卜看在眼里,他模仿伊萨操着木棍打穷人,结果却被逮住。伊萨连忙赶到皇宫,恳请国王将理发师交给自己。回家后,伊萨将真相告诉理发师,理发师幡然悔悟,伊萨也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在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学做饭时,只见妈妈拿起一块肉,用刀在肉上滑个两下子,肉就切好了。我在一旁看着,感觉操作简单,肯定能信手拈来。于是,我模仿妈妈的样子,却不是那么顺利,切了半天都没切好。即便切下去,那肉连着肉,好不干脆。

“噼里啪啦……”,炒菜时,妈妈把肉放入锅中,翻炒翻炒,再加入调料,一盘香喷喷的肉就做好了。我仍旧“照猫画虎”,却还是“翻车”了,菜都焦了。妈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练习了几次之后,切肉和炒菜便都手到擒来,我别提多高兴了。

理发师只看到伊萨抽打穷人获得金币,但没看到他之前为穷人的慷慨付出,我也是一样,只看到妈妈“三下五除二”的下厨本领,但不知道这其中的“功夫”,就盲目模仿,最后还把炒肉变成了“烤肉”。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

非洲古老文明孕育出的民间故事,为我们讲述诚实、勇敢、乐观、分享、责任等人生的大智慧,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塑造坚韧的品质。《非洲民间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穿越非洲两百年》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最近在思考中国企业,尤其是像华为一样的会挑战西方企业垄断地位的企业该如何出海,恰好就遇到了这本书,出于好奇,也是出于对非洲未来的潜力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期待,于是开始阅读,前前后后看了近三周,我的思绪在这段时间也随着书中的文字跌宕起伏,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广袤的非洲大陆都充满了故事,让人时而唏嘘、时而惋惜、时而惊叹、时而憧憬。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在过去,非洲这个据说是人类起源的大陆,刀耕火种、部落散居的社会结构被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的殖民统治者所推翻,原有的部落结构变成了人为划分的殖民区域,本土的宗教信仰被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替代;非洲的原住民逐渐开始被这些外来者驱逐、压榨、剥削和统治,尽管这其中也有进步的元素,但整体而言,非洲在殖民统治下不但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失去了自然生长、逐渐演化出适应自己的社会治理结构的机会。非洲近现代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政权更迭太过频繁,以及很多悲剧比如卢旺达的大屠杀,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归咎于殖民统治。

现在,非洲各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度过了最为混乱的阶段,虽然整个大陆仍旧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每个国家基本都脱离了宗主国(虽然经济上的依附仍旧比较严重),开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

未来,非洲是个机会之地,这片土地上的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多样、人口众多,对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有着巨大的需求,这正是中国这样崛起中的大国可以给予的。虽然非洲的政治还不够稳定、局部冲突还时有发生、疾病的困扰始终都在,对英国、法国的经济依赖还比较严重、黑色人种整体的教育水平还亟需提高,但是曙光已现,像处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这样治理的比较好、依靠自身优势快速发展、与中国联系紧密的国家会越来越多,星星之火将成为燎原之势。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这部长篇旅记不但把非洲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而且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她,感受到了她经历的痛苦和迷茫,也体会到了她对未来的憧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战略性企业必定需要取道像非洲这样亟需建设的地方,经过足够的迭代升级,才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与强国并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范例4篇


读后感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文体,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如何写出优质全面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内容“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是编辑特意分享给您的。

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篇1】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让我感触很深,在读这本书时有时候我会感觉想笑,有时候我会感动的想哭。

它是美国作家劳拉写的,其中描述了美国西部拓荒时代,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房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危险他们也不怕,他们用行动和智慧克服种种困难。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劳拉一家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面对困难时他们没有哭泣,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勇敢坚强,迎难直上。在草原上的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爱和幸福。他们的点点滴滴如同一颗颗小珠子,闪闪发光,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任不知足,不明白父母的艰辛,提这提那的要求。

读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多,体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懂得珍惜,幸福就离我们很近,在我们的指尖环绕。因此,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加倍的努力,坚定信念,就一定可以成功。怀着感恩的心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与你同在。

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篇2】

读完《草原上的小木屋》,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惊叹于劳拉的爸爸妈妈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狼虫虎豹,带着三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儿去西部拓荒的勇敢,尤其是他们竟能通过涨水的密西西比河,而且每天都过得那么津津有味,我太佩服他们了,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一天都不能生存。

《草原上的小木屋》给我们讲述了草原上的重重危险,也描绘了草原上大自然的美丽如画,给我们讲述了拓荒者和当地人的相处和交往,也告诉我们他们一家人的相亲相爱,真是至爱至美至温暖!

读完这本书,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要优越得多,我们有不漏雨的房子,有可口的饭菜,有暖和的衣服,晚上能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大天亮,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和蔼可亲,满腹经纶的老师,有兄弟姐妹一样的同学同学习,共生长,有安定团结的国家等等等等,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所有,珍惜我们的幸福!

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篇3】

拿起《草原上的小木屋》,仿佛整个人沉入了这本书,好像我就是站在大草原上的罗兰。青草的芬芳,动物的欢叫,树叶的清香,都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好,啊!微风吹着我,我在大草原上尽情享受读。

罗兰从二岁起,就被父母从威斯康星大森林中带到了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在另一片大森林中,罗兰一家在那儿建起了木屋,在一间窄小的木屋里,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在大草原上,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遇到狼群、烟囱着火、草原着火也是这些磨难使罗兰体会到自立、自强是多么重要。

在大草原过了一些日子,在一天清晨,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时,天一下子黑了,接着便是浓烟滚滚,大火疯狂地向小木屋冲来,放肆的吞噬着每一寸土地,肆无忌惮。罗兰父亲叫大家赶紧打来水,把大火扑灭,罗兰则去拿麻袋,她看到黑烟下面红红的火光,犹如一个恶魔在发狂、发怒。罗兰吓得像只受惊的兔子,全身发抖,妈妈安慰罗兰:“没事,我们一定会平安无事。”罗兰还是没有感到安全。动物四处逃散,风越来越大,啸声尖利。火舌起处,成千上万的鸟拼命往上飞,千百只兔子拼命的在草原上飞奔。火烧到悬崖,没有在燃烧,但罗兰给吓坏了,她全身发抖。爸爸拉起了提琴,琴声缓解了罗兰的紧张,父亲拍拍罗兰的肩,对着她笑。看到这儿,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大火燃烧的样子,多么可怕呀!

罗兰森林大火使罗兰一家吓了一大跳,但罗兰一家面对困难,不畏惧的精神令我感动。

看完森林大火这片段。我想对罗兰说:罗兰,你有这么一个家庭真棒!如果是我,我一定会飞快的逃跑;而你们却勇敢面对,还提水来扑灭大火,是爱的力量使你们那么勇敢,因为有了爱,所以你们才会经历了风风雨雨;因为有了爱,你们才会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爱无处不在,爱与爱相织,苦与苦相融,这是一种伟大的爱。爱是什么?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父爱是杯茶,令人回味无穷;母爱是首歌,令人久久难忘。罗兰一家在苦中品味甜味,正如“宫心计”中所说,要学会“苦中一点甜。”

当我遇到困难,我会想起罗兰父亲的琴声,那悠扬的琴声在我耳边响起,罗兰的故事就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花蜜——甜蜜而温暖,爱,也是这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读草原上的木屋有感600字【篇4】

《草原上的小木屋》里,劳拉一家从森林来到了大草原上,自力更生,一开始,刚到草原的劳拉一家只能先在野外露宿,第二天早晨,妈妈用帆布搭了一个帐篷,第三天,爸爸用带来的木材做了一个小屋的墙壁,后来,爸爸又做了壁橱和烟囱,两扇牢固的门,盖了屋顶,铺上了地板……最终,爸爸用木材和朋友的帮助,建立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而他们成功的原因是坚持不懈。

而在大草原上,危险又无处不在:大草原荒芜一片、缺水少粮、古怪的印第安人、森林大火、热病、狼群……而劳拉一家却处之泰然,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困难。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要像劳拉一家一样学会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困难。

读礼记大学有感范文800字两篇


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篇礼记大学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美文阅读网。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现在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标签: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8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非洲大草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