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世界简史读后感(3)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世界简史读后感(3)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眼界广阔,系统扼要,思维流畅,文笔谐趣,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啥也不说了,就将书中部分让我提壶灌顶或五体快递的精妙论断观点或那些古今对比发人深思的故事摘录如下:

1、历史是社会的记载而不是个人的故事,历史中那些能影响人们交流的发明才是最重要的发明。——一句话扫荡了二十四史中多少本。

2、人类的思维与爬行动物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无法超越这种差异对它们产生好感。——原来我喜欢你就是因为我俩思维相似度高。

3、人类系统思维的发展能力,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得以体现,系统思维在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时间是在最近的3000年。直到今天,大多数的人还是借助于想象和激情生活,只有极少的人能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思想。——做事想问题要有系统性。

4、实际上,这些早期宗教的祭司,传授的是一种随主观意愿判定的原始的实用科学。倘若称最初的祭司为宗教专家,还不如说是实用知识专家,他们的知识都是经验式的,而且这种经验式的知识往往是错误的。他们为了守住这些知识,不被众人所知,言行举止都非常小心,但他们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上——他们却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想想现代有些专利保护、信息封锁过100年后大概也该这样评价。

5、时光匆匆流逝,生活在美洲大陆上居民,为生活忙碌,为献血祭忙碌,然后默默地死去。

6、或许,不该说犹太人创作了《圣经》,而该说是《圣经》塑造了犹太民族。贯穿《圣经》始终的思想,是一种与其他民族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催人奋进、教人永不言败。——啊!我原来以为圣经中心思想就是说爱是解决一切之道呢。

7、这些史诗为希腊各部落所共有,还是一条纽带,把希腊各个部族之间联系在一起,正是有了它,希腊各个部族才能在抵御外族的侵略时,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神话传说或英雄传说是一个名族的根,中华民族的树大根深,龙、炎黄、孔圣人、关二爷、成吉思汗。。。。都是一条条根须。

8、亚里士多德开始着手于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而这种系统化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科学”。——再次说系统化是根本重要的。

9、、“圣人君子”是儒教学说的宗旨。乔达摩注重内心“无我”,犹太人重视实施正义,希腊人注重探求客观知识,而老子对个人的品行修养十分重视,他们在本质上其实毫无二致。在所有的先贤中,最富公众精神的就是孔子了。——韦尔斯对几大宗师理解很透嘛。

10、荣耀达400年之久的罗马帝国所做的贡献,与仅仅辉煌了100年的雅典进行的大胆无畏、气势磅礴的精神活动相比,罗马帝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罗马统治下,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开始没落,雅典也走向衰落,似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精神日渐颓废了。

11、唐太宗自己还翻阅过《圣经》的中译本。——真是开放学习型领导人,难怪有大唐盛世。

12、《古兰经》中明确规定,麦加朝圣是一种有限的仪式性活动,为了避免在穆罕默德死后,人们将其神化,穆罕默德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再次,伊斯兰教认为,所有的信徒不管是何种人种、何种出身和地位,大家在真主面前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都是平等的。

13、我们最关注的是对人类心智和共同的命运产生的影响。

14、每年的冬天,他(查理曼大帝)都会让一批学者到他位于爱克斯·拉·夏倍尔或美因兹的冬季行宫,和他们一起探讨知识,从而获得教益;到了夏季,他就与以下这几个民族开战:马扎尔人、撒克逊人、撒拉森人、斯拉夫人以及其他尚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寒冬围炉勤读书,盛夏日高好杀人。

15、在此种情况下,难怪很多教皇都是老弱之辈,但有一点令人出乎意料,就是这些教皇中很多都是富有才学的人。——知识就是力量。

16、那时,他们(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早已从中国的统治下挣脱出来,并与数量众多的土耳其各个部落达成了军事联盟。——这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从来没有的一个角度。

17、窝阔台汗继承了王位,并延续了这种惊人的征战生涯,他有着训练有素、装配精良的军队,还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用在野战炮上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历史学者能系统的告诉我为什么中国先发明了火药最后却以冷兵器对付洋枪洋炮。

18、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蒙古民族在发动战争前,对匈牙利和波兰的政治情况都做了一番充分的了解。他们获取敌方情报的途径是他们组织极好的密探系统,但匈牙利人和基督教诸国就像一个幼稚的野蛮民族,对敌人的情况几乎一无知。——貌似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从来没有仔细分析过为什么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战斗力如此强大。

19、到了14世纪末期,由于纸的高质量和低价格,使印刷书籍演变成一种职业。印刷术得到了发展。此后,人类的知识生活进展到一个新的更具活力的时期。知识成了可以传播给大众的滚滚洪流,而不再是从一个头脑流入另一个头脑的涓涓细流了。

20、为了获得权力,有的家族通过阴谋诡计,有的家族靠战争解决,但哈布斯堡家族获取霸权则是通过婚姻。

21、实际上,欧洲的王侯们没有一个是有诚意的。那些遍及各地的宗教纠纷、民众对社会和真理的期待、知识的传播普及,这一切不过是王侯们为了争夺权力而设下的陷阱和筹码而已。——对比一下我们各种房地产政策这事。

22、在人类生活的变化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类生活的精神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与知识的扩展和增加并行,巧妙地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人们希望探求更广阔的空间,投入到更多的事务中,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追求。——精神需求是人们从来都极其需要的,所以体验性商业就是这一轮商业的方向。

23、自16世纪开始,作为系统思维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一系列的发明与设计应运而生了。——三论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呵。

24、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13世纪,蒙古人首次将枪支和火药带到了西方世界,后来枪支和火药得到了应用和改进。它们的出现,使躲在城堡里的贵族失去了安全感,使城墙围筑的城市变得危在旦夕,同时也扫荡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原来是被火药炸掉的啊!

25、因为有了汽船、电报和铁路,美国的分裂才有了明显的消退,人们才能团结起来,后来美国成为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国家。——经济决定政治?

26、把有着不同思想、说着不同语系、读着不同文学的各民族人民的事务推在一起来治理,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尤其是当这些分歧因为宗教的纷争而变得加剧和恶化的话,只有某种强烈的共同利益才能使有着不同语言和传统的各民族团结起来。——有时候为了维持团结政治家就会不惜一切创造“共同利益”,下午正好看到《天上再见》里那个军官为了激发士兵斗志发起进攻而不惜伪造敌方射杀自己派出的侦察兵。

27、直到19世纪下半期,一些作用才崭露头角,并且主要是在富裕和具有独立精神的小范围内悄悄地发展起来。倘若没有英国人所谓的有产绅士,那科学的进展就不会在希腊开始,也不会在欧洲复兴。——经济自立、精神独立是创新的两大基石。

28、德国人认为,知识和农作物是一样,要想获得大的丰收就必需施加肥料。因此他们给科学家更多的发明机会,资助他们,给他们非常丰厚的经费。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科学家已使德语成为每一个想紧跟本学科最新发展潮流的科研人员的不可或缺的语言。——重视人才原来是德国的传统啊。

29、机械革命是一种新型的事物,它在有组织的科学发展上成长起来的,它是科学的新进步,像金属的发现和农业的发明是一样的。但工业革命,指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类似的发展,两者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作用的,然而它们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世界上没出现过煤、蒸汽、机械,某种类似工业革命的东西也会出现的。

30、这一时期,在崭新的欧洲世界里,基督教为人类团结思想的广泛传播做出了贡献,再加上政治权力的分散,那些有着充沛的精力、一心致富的人,就很愿意转变观念,从而转移了对奴隶和集体劳动的关注,把目光投放到机械动力和机器上。

31、这在人类事务的发展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在古代文明中,如何维持足够的劳役苦力的来源成了富人和统治者最费心思的事情。但到了19世纪,聪明的人开始明白,与那些纯粹的苦工相比,一般贫民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也一定让贫民接受教育,因为劳动者必须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32、同样都是追求自由和幸福,但一方提议财产权的绝对化,一方坚持要彻底消灭财产私有化。两者看来互为矛盾,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3、我们渐渐地发现,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其实是从相反的两个立场出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对人们怎样才可以共同劳动的这个问题,找出一个更为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的解释和解决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么智慧的解决之道。

34、现在我们似乎还没看到人类伟业的第一道曙光,在花朵或落日的美丽当中,在可爱的小动物的嬉戏之中,在诸多优美的风景之中,我们将感悟到生命所能给予我们的某种暗示;另外,在伟大的音乐篇章之中,在雕刻与绘画作品之中,在宏伟的建筑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庭院之中,我们同样体会到用物质来体现的人类意志和启示。

35、我们拥有梦想,我们也拥有不断增加的力量。

此书甚好!绵绵几万年世界历史,看着不觉枯燥。在历史长河里人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过眼烟云。智人的起源在非洲,发展在亚欧大陆。人种角力,王朝更替,民族林立,宗教迭起。文明奇迹,明灭不一,君臣将相,斗转星移。无非是把人类的历史往下推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认为最有用的还是战争和商业(当然还有疾病)。战争促进了交流,人种、文明的融合,同时促进了新陈代谢,优化了资源配置,是一剂猛药。商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能代替战争的作用,却是以更文明的形式交流融合。就如一张无形之手,就如中药治本养生。不管人类未来何去何从,希望跨入全球化文明时代的智人摒弃战争方式去发展,毕竟对于地球的霸主智人来说,唯一的敌人还是自己----可能是智力(精神力)脱颖而出的更高级的智人!

如果把一段历史比做一颗糖葫芦,那简史就是一串糖葫芦。一颗糖葫芦和一串糖葫芦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后者有一根竹签将之串成一串。这就是简史的意义,一本“简史”论细致不如一颗糖葫芦,论前后的连贯性不如一串糖葫芦,没有大历史观,那真不是一本好书。

很久没有读“简史”类的书了,总的来说还是觉得太粗糙。因为“简”,许多内容无法展开,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许多争议极大的内容,甚至在学界眼里是错误的内容。因为“简”,跨度会很大,内容博大杂乱,相矛盾的是,现今世界已经不可能出现全才了,这也会导致讹误甚至偏见。写简史很简单,也很难,读简史很轻松,也很晦涩。总的来说,还是不建议读简史类书籍。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世界简史》读后感


有这样一本书,它被誉为世界史扛鼎之作,它涵盖了纷乱复杂的世界历史,甚至从地球的产生以客观的角度将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它便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写的《世界简史》

前半段人类起源,瞬觉吾生之须臾,人类发展不过万余年,与亿万年的地球相比,真如沧海之一粟,腐草之荧光。

后半段人类社会发展,国家更替,日石文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等,其万年的发展甚至是比地球亿万年的发展更为精彩,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的潜力有多大,下一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历史文明浩如烟海,响彻宇宙的大名更是数不胜数。论传之不朽的思想,西方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东方有我道教老子、有孔孟之道;论跨越千里的征战,西有亚历山大东征,东有我成吉思汗、窝阔台的北征西进;论雄才大略的帝王,西有查理五世,东又有印度阿育王、天可汗李世民。他们正是璀璨的繁星,照亮了历史的一片天!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疑问,就好像面对着一个难题;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惊讶,就好像听见一件闻所未闻的奇怪事;历史总会……历史给人太多的无限了,永远也数也数不清。

一本史书只是放在那里,不知为何,一种独特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世界简史是由英国作家威尔斯于1923年出版的一部书,虽然涵盖了人类从百万年前到20世纪的历史,但整篇作品简单易读,客观冷静,又不失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还有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书中前面篇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的史前文明,人类的起源发展进化,早期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东亚文明,爱琴海文明,希伯来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中亚民族、美洲人及非洲人等的起源发展;然后再现了古希腊时期各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的崛起和衰落。到公元后的将近两千年历史,讲述了欧洲、美洲、中亚各大洲分合战争,从君主制到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等社会制度的更迭,科学文化的进步发展;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整部书中,贯穿着人类的战争,可能因为作者是英国人的缘故,对于欧洲的历史覆盖的比较全面,而关于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的发展相对篇幅有限而简略一带而过,只带出了美国南北战争及统一、中国秦始皇、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黑暗时期、日本迅速从封建时代追赶上欧洲现代科技的历史等。

作者的观点,历次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人类及国家之间的问题,不管是胜方或是败方都遭受着死亡、疾病、衰败等战争的荼毒,文末希望人类将来会真正迎来永久的和平与统一。

读完全书,我感觉视野开阔,思考问题不会再局限于一家一国一民族,因为人类有着共通的起源与共同的命运。其实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中虽然是弹指一瞬间,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片刻,可是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到现在,难道我们不是处在一个最幸福的时代吗(尤其是中国)?此时的我们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有着中国历史以来最发达的经济、科技、医疗、军事保障,虽然文化及教育有待更好的复兴;此时的我们能有一部分人拥有着奢侈的选择权,过着自己想过的人生,而不用担心社会制度将你的才能埋没,我们需要做的是独立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实现什么,如何在体现价值或满足欲望的同时平衡自身的生活,我们最终要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试想一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际若有遗憾,那么从现在起可以避免遗憾。从现在起,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通向一个不同的终点,为此,请提醒我自己把目光放到更长远,视角更开阔,心境更踏实,即便在历史中渺小如尘埃,也要对得起自己在这个世界所拥有的一切!

世界文学简史读后感


走进世界文学艺术的殿堂,你会发现从古至今的每一个地方都闪耀着绚丽奇妙的色彩,而且富有沧桑。最先吸住你眼球的应该是古希腊文学,它像是一朵昙花,含苞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是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绽放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奴隶制全盛的古典时代,其文学的主要成就为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凋谢在公元前四世纪末,由于文学崇尚修词技巧,内容贫乏,其主要成就只有新喜剧。然而,这朵花在科学极不发达,生产水平极低的条件下的生活斗争中创造了丰富优美的神话,散见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三大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中。虽然,昙花的绽放转瞬即失,但它的美丽和香味是极致的,永恒的。并且,以希腊神话为它的土壤,这才有机会让这朵古老的昙花表现出独有的魅力。由此,它的香飘去了欧洲,至今也影响着我们,比如 丁达罗斯的苦难、引起纷争的苹果、特洛伊的木马、普洛克拉斯提的铁床、亚莉亚德尼的线,等等。

顺着缭乱的美丽幻觉,你会看到一束花,想起杨诚斋的诗: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这月季花开就代表了中古欧洲文学。在此期间,世俗的封建文化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世俗封建权力沆瀣一气,产生了教会文学和封建文学,如法国的基督诗歌《圣亚里克西的生涯》、特洛亚的《圣杯》、德国诗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和法国的贝卢勒等诗人的《特利斯坦和绮瑟》和《屋卡珊与倪珂兰》,等等。还有反映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意识与斗争生活的人民文学,如神话、传说、歌谣、英雄叙事诗和戏剧等。其中,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从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包括《神曲》在内的全部创作,表征了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

然而,这朵狂野的月季带着锋利的刺在一千多年的中古欧洲史的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游历。虽然,它有着像玫瑰般的浪漫,但终究是一朵月季,没有一丁点柔情。因为这样,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用死亡结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用枯萎的月季祭奠了他们的忠贞。并且在期间,人文主义作家、艺术家都是喜欢把文学艺术比做反映现实的镜子,从这个美学观点出发,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划时代地发展了现实主义。由于他们眼界开阔、阅历丰富,因此在作品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由于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注重写实,因此作品具有时代感、历史感和真实感。由于他们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作品中常带着讽刺的笔调。由于他们怀着人文主义的进步理想,因此作品洋溢着乐观、健康的气氛,在许多地方又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典型形象,丰富了人类艺术的画廊。他们发展和创造了一些文学体裁,为近代和现代的文学品种奠定了基础。虽然,月季花有着撩人的油彩和不遏的傲骨,但始终也逃不过冬雪的冰残,伴着花的调零悲剧上演。

《世界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威尔斯所著,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引领我们去晋见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去感受他们风云激荡的人生和他们的雄才大略;引领我们拜谒人类伟大的灵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去触碰他们不朽的思想脉搏;引领我们去领略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所蕴含的真义和神韵,去感悟其灵性、灵气和灵修。然而我本人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不是最感兴趣,因为那些都是有依据可寻的,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生命究竟如何起源。

对空间世界的认识:

希伯来经典《旧约》上说,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这些神学见解已经被世人所抛弃,但是地球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存在,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早就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远的时间,究竟有多久远谁也不知道。地球是一个直径1.28万千米的略微有点扁的椭圆形球体,就像橘子的形状。然而,在2500年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尽管在今天看来这十分荒诞。人类居住的地方距离地心有6400千米,而生物生活的空间深入地下不超过5000米,高出地面也不超过8000米,其余的茫茫空间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在这个浩瀚的空间里,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命而已。

对时间世界的认识:

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人类推测地球的年龄越来越长,从现在来看,地球在2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围绕着太阳运转了,可能实际上地球存在的时间比这更久远,甚至久远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地球分离出来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可能是一些由空中弥漫的物质组成的巨大漩涡。这个漩涡体经过无数次的凝结,经历久远的年代,也就是我们推测的25亿年前,地球和月亮才有了现在的雏形。如果我们能回到25亿年前,看一下最初的地球,那时的地球可能是一片翻滚沸腾的熔岩海洋,当时还没有水。几百万年过去了,熔岩慢慢冷却,天空的蒸汽结成雨落到地面,或许经过千万年的循环往复,地球表面形成了海洋、湖泊。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岩石记录着地球大约16亿年的历史,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些岩石记录,可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历史。地质学家称最古老的岩石为原生岩,原生岩至少可以向我们展示8亿年的历史,从这里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事实上它意义重大,这说明自陆地和海洋分离至今的至少一半时间里,地球上没有出现过生物。因为尽管这些原生岩上留有许多潮汐和暴雨的遗痕,但是却没有任何生物的足迹或遗迹。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是出现的原始生物没有骨骼或者其他坚硬的部分,比如像水母一样,没有留下足以证明其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任何化石痕迹。从有生命迹象的岩石记录来看,在古生代早期,生命开始的最初迹象是比较简单的低等生物,如海藻、海虫等动物。

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法则,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目前了解的知识来看确实是这样的。现实报道中,有发现远古核反应堆和镶嵌在远古石块中的螺丝帽,这让我对生物进化有两种猜测,一个是拥有更高等文明的生物体来到过地球,并在地球上留下痕迹。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地球上的文明曾经毁灭过,我们可能是第N个循环往复,或许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消亡,再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在地球上重新孕育。

对原始人思想的认识:

进入新石器时代,每当播种季节到来时,会精心挑选出童男童女进行宰杀祭祀神灵,这表现出原始人的有着极其迷信的思想。那时社会上出现了女巫和男巫、女祭司和男祭司。最初的祭司,与其说是宗教专家,不如说是使用科学家。他们的科学通常是经验式的,他们小心谨慎地守护着这些知识,以防为众人所知,维护自身的权威。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通过阅读《世界简史》不仅仅是对世界上的重要时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了解世界,把握未来的发展。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1)篇

1,这种叙史方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叙史方式,因为这更像是“日本全史”的缩编版,但“简史”和“全史”的差别并不是字数上的差别,而是叙史角度和高度上的差别。作者更应该做的是把日本历史提炼出来一条主线,依次展开,重大事件去繁从简,对主线有影响的记录,无影响的一些小事和数据完全可以省略,毕竟这是简史,是给非专业人士阅读的历史书籍,并非论文。作者写的还是让我感觉到要面面俱到,这大大降低了书的可读性,拘泥于小的事件,让读者也很难感受到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叙史方式很不错的可以参见《极简欧洲史》,要么就是读起来很有趣的《明朝那些事》。总体来说这本书一般吧。但打分四颗星还是因为对我个人来说收获良多。2,了解了日本历史发展的路径,日本最独特的武士阶级的出现,对比我国没有出现武士阶级,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秦汉完成了封建制的完结,走向了中央集权,贵族从此没落而世族、庶族崛起,隋唐之后,以庶族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官僚-皇帝制度,天下无敌,直到资本主义出现。反观日本,在我国已进入帝制,庶族官僚体制完全建立的时候,日本还是封建贵族时代,奈良时期开始照搬我国的科举、官僚体制,妄想进行中央集权,但其社会发展水平低,贵族势力强大,始终无法建立帝制,导致“将军”“关白”“摄政”为国家实际控制者,再到后来庄园经济的兴起,武士阶级开始取代贵族阶级,更低一级的“大名”走向历史舞台。这种发展方式是马克思历史发展阶段划分中不存在的一段,武士政权更像是建立在封建制基础上中央集权。二战后日本不反思战争罪行的原因也在书里可以找到,首先是美国为首的盟军因为制衡中苏而对日本审判的不彻底,其次对日本社会政治体制没有进行破坏,原来的军国主义政权下的公职人员被革职后就去参党了,再次日本经济的发达与政治上的矮子让日本在“大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下找回自信,摆脱战败国的影响。日本的反战其实只是反战败,不是对和平的向往,主流文化为塑造自身的形象,诱导民众的胃口,作出了一系列的激进措施。但我整体认为,日本是一个幸运的国家,它有它独特的魅力,也有它肮脏的一面,它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只是我们需要不断博弈的一方,是我们要学会相处的一方而已。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2)篇

现在这本书下架了,可能是因为错别字和内容不完整的缘故吧。但整体上来说还是很翔实的讲述了日本从三万年前直到小泉纯一郎执政为止的历史状况。一个在刀锋和饥饿上行走千年的民族,内里流淌的满是自卑,贪婪和狡黠的血液。日本人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单独一个拿出来不堪一击,让人不屑一顾,可一群集结起来就算狮子也会唯恐逃之不及。就我个人而看,单独从日本人身上是没什么好学习的,那些在国际上被夸赞的行为不是日本人特有的东西,而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做到但却因为一部分人智德不够高而一直欠缺罢了。此外就留学这件事来说,最好的去处自然是欧美等国家,但就像印度越南泰国这些国家也有留学生一样,意义不在于在哪儿,而是让自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了解一个民族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个民族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符号,经由成千上万年积累下来,无所不包的富含在里面。精通一门语言,和单单只看了几本有关的历史人文书籍,前者内心能体会到的细微差别和细腻的因由变化,是后者无法想象的。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据说是北大教材,但是感觉比一般教材还枯燥些,全是干得不能再干的货,所以让本就看书较慢的老夫看起来更慢;n从中世幕府末期到近代明治维新,可以明显看到中日发展的分水岭源头,那就是思想体系的差异;n再读明治维新期间的各项运动,联想到我国那一代精英志士们的历史轨迹,依然心有戚戚焉。到清末朝鲜半岛局势诱发日本自由民族主义,到后面众所周知的历史,仍然是一个虐心的过程,只不过从扩张者的角度再次审视。二战以后,日本政局不管是模式变幻还是政党派系划分,一直纷争不断不稳定,但是其经济却在战后一直到五国“广场协议”期间稳步发展,几次内外经济危机都是短期渡过快速恢复,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是很值得思考。读书笔记做下来,发现太过庞大复杂,差点把思维导图工具搞崩溃了……[尴尬]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3)篇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 第(1)篇

即便是是今天,中国人对于性这个词,以及其衍生出来的种种,往往是避而不谈的。但奇怪的是,我们在交谈的时候,又很难离得开性文化的词语,例如TMD,XX等等。一方面忌讳它的存在,一方面它又无所不在。中国社会在这方面经过千年礼法传统的束缚,也是是时候多考虑一下面对了。面对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对性的进一步解放,更需要的反而是一种理解。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面对,作者也算是博古通今、中西结合,以时间为顺序来介绍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性文化。在读的时候,工业化之前的性文化,觉得是有趣;到了现代的部分,带来的更多的就是思考了。对性解放与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每个人都是不同且独特的,对于性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是不是可以承认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其个人的隐私与权利?在愈加科技化、更加性自由的时代,这种将性生活归于隐私,没有标准的约束的话,会不会导致向作者所说的无性社会?n最近看了一篇关于美国年轻人性生活的调查报告。该调查发现20到30岁之间的美国年轻人的性生活比率大幅下降。调查者认为这只是因女性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负担的加重以及科技对个人黏稠度的增强所造成的阶段性现象,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如果结合这本书的观点来看,为了生殖而产生的性行为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在科技加身下,人类的繁衍完全可以脱离性行为。“人们已经不能从性生活中得到温暖了;尽管人们寻求这各种各样的性刺激,其本质上还是手淫、还是自渎。”从短裙到比基尼、从“沙岩”到“天体俱乐部”、从“花花公子”杂志到网络色情,性已经是那么唾手可得,这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是家庭的消逝、是创造力的降低,还是更加和谐的社会?n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不虚此读了,这本书还是开阔了我的眼界。至于读完后,我对这方面的看法,还是接近法国米歇尔·福柯所说的:人们对于性的看法,都是文化的选择和社会的控制。我们不能脱离文化和社会而单单谈性。在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在借鉴西方对于性的论点时,也需要加入一些中国文化自己的见解。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 第(2)篇

在这个谈性色变的传统文化里,性是拿不上台面的话题,如今性解放和性自由正在以疯狂的方式蔓延,很难去分辨到底保守和自由哪种方式更好。性文化由远古时的性崇拜,到中世纪漫长的性压抑,再到如今的性革命,性自由与性压抑作为观念形态的表达如同潮汐运动,在自由污压抑间不断寻求平衡,站在历史的跨度再来审视性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在这个污神丛生,姿态倍出的年代,也许是肉体最容易满足的时期,你的身体跃跃待试?你的心跟上了么?愿大家:做人不缺爱,做爱不缺人!

性文化简史 读后感 第(3)篇

《性文化简史》这本书使我想到在喜玛拉雅听书软件发现很多戒淫戒色的有声书,鼓吹万恶淫为首,手淫者下地狱,听众还不是少,实在让人不得其解,为什么科学至今无法击破迷信,淫欲作为一种生理现象受制于荷尔蒙,就如吃饭睡觉般的平常,孔子在《礼记》里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上帝也不曾造多余的东西,凡是你愉悦的也必是上帝所体验的,我相信人必是根据自身特性去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而不是压制或受制于某种反人性的概念,好色并不需要有罪恶感,其中仅仅是有人食欲好有人食欲差的区别,对于过度或是违法所获得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在相互自愿的前提下甚至仅仅是违反伦理道德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性是天然的,美好的,就如人类本身存在宇宙一般的自然,性,会在美的人眼里看到了美,而在恶的人眼里看到恶!

时间简史读后感300字(3)篇


作为百分百纯真的文科生,并且对物理一窍不通,读完这本书真是不容易啊。还好微信读书特别方便的一点是遇到不懂的名词可以直接百度解释词义。加上霍金大师已经尽量用很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解释那些难懂的概念了,所以整本书读下来还是觉得很愉快。

我觉得自己是真的站在一个文科生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的,因为整本书读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虫洞”“黑洞”,而且霍金在整本书里所传达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这是霍金在整本书开头就提出的。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态度往后读,我之前的一些常识被推翻取而代之是一些新的常识。再整本书的最后结论一章里,写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伽利略·伽利雷、艾萨克·牛顿的简介,给我们分享了这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面对质疑,甚至有人身威胁的时候所坚持的科学态度。其中举到一个例子“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的书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有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可以说这些精神并不是因为他们成为了科学家才具备,而且他们具备才成为科学家……很多人只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却从未去思考过或者是关注过科学本身,包括我自己,因为感觉一提到科学,自己太渺小了,“科学”二字从小听到大,但是几乎未曾真正去思考过它的内涵。仿佛觉得这些离我们很遥远,认为科学只是和特定领域的人有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谁又能离开科学?所以科学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只是会读说明书会用电子产品,而是更多的去贴近科学,每个人都应该对科学存有自己的态度……

记得高二的一堂物理课,旁边的物理大神在研究一本书,突然他抬头对我说,你也研究一下,我翻开书页-《时间简史》...一晃读完已是2018年。时间真如白驹过隙,是谁拨动了时间的快进?爱因斯坦说是相对论,而霍金告诉我们时间是虚无。有时真分不清现在和过去的严格界限,霍金说时间也是四维空间的一个维度。0维是一个点,点的垂直叠加是一维(线),线的垂直叠加是二维(面),面的垂直叠加是三维(空间),空间的叠加是四维(四维空间),那么如同一维可以在平面(二维)上任意卷曲到达任何一点,平面可以在空间(三维)上任意卷曲到达任意一处,那四维空间下卷曲三维世界,我们可以到达任何想到的地方。爱因斯坦说有虫洞,在光速恒定下,我们可以到达宇宙的任意一点,但是没有说那第四维是什么,而霍金说第四维度就是时间...那么那节物理课也许还没有结束,物理大神还在等着跟我交流呢...

终于抽空拜读了时间简史,其大部分内容的晦涩难理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简明到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原理,想必也就失去吸引我去阅读的魅力了。科普著作的里的学术文字语言还是很美的,当然是不同于文学著作的那种美,这种美丽在于严谨,在于对所要论证的观点阐述的无懈可击(当然是在我们目前认知水平达到的高度),所以在阅读的时候看到有人对于一个很专业的物理定律下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真的觉得还蛮格格不入又滑稽。总而言之,这部科普作品对我而言够科不够普,以后肯定会翻出来再看的,不止一两遍。ps.之前对霍金的印象就停留在小学课文里身残志坚的光辉形象了,后来看了生活大爆炸,以为也许是喜剧营造的戏剧效果,觉得蛮可爱又幽默,看了时间简史,觉得他应该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个人吧[爱心][爱心]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范文3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范文一

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沉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刀小试,有幸于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中,悉心运气以观。

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著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

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

全为此书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对霍金——终为大师也

自幼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敏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

二、对内容——回味中带着思考,思考后更是回味

读书使人明智,此言非虚。《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我们在与作者一同思索中,堕入了科学的迷幻之网,似乎时而看见一丝亮光,也许那就是未来的可以认识的世界。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范文二

这个春节花了半天时间看《时间简史》,实话说虽然这本书已然经过编撰,评述已经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从小物理成绩就差的我读起来依然稀里糊涂,贸贸然写下一点读后感表示一下对自己的嘲讽。

看过《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个物理学是人类在总结对宇宙和时间的一个渐进认识的过程,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马赫,牛顿,以及后来的爱因斯坦再到当代的霍金。都是后人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然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牛顿说他不是个伟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道理。伽利略通过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和地动说,牛顿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再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再到现在霍金的时间简史,他们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总结提出了新的理论。可见没有事物的发展是一触而就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来源于人类对未知事物不断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辩证和总结。

虽然从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直以来对天文和地理很感兴趣,中考时候地理甚至还拿过满分,只是对理论物理这样的抽象的纯理论基础学科理解起来很困难,肯能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吧。所以看了《时间简史》后对其中所阐述的理论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时间简史》在我肤浅的认识看来是向读者描述这样一个世界:整个宇宙是一个服务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恒星甚至星系都是跟这个服务器连接的一个节点,他们独自运行又通过服务器相互关联,依靠各种基本物理法则相互作用。服务器的运行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档当然也不可能回档。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各种光波等来通讯,因为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光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的各种影响等原因产生网络延迟,导致节点之间的通讯并不同步。节点由于自身运行速度的质量等等原因导致相对于其他节点的运行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每个节点相对于整个服务器的运行时间确是固定的。所以在A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和在D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在服务器观察A,B,C,D节点状态的结果是确定和一致的。这又让我联想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服务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服务器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遥不可及,却在这个大的服务器下面相互影响,哪怕是非常细微的。有一个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认为哪怕完全不可能认识的两个人之间只要通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这是通过大量统计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反过来看这个宇宙,我认为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节点能够让宇宙中遥不可及的两个互不关联的节点建立最短的联系路径。这就像一些物理学家正在研究的虫洞理论。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可以让我们人类走出太阳系,甚至走出银河系,在宇宙这个服务器肆意漫游。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范文三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

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周而往复。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与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书中,解释了宇宙、空间、时间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测量一个天体的位置与速度时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语言生动有趣而不乏深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智慧与幽默。也许,这就是为何一本科学类的著作能风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通过阅读《时间简史》,普及天体物理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发兴趣,更惊讶于那是多少次的必然与偶然,才有了太阳系,才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类生命的场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会摆上天文望远镜,通过自己的观测,去感受天体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这样的夜色下,也总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远,但是,就如同无法洞穿那无穷的宇宙一样,我无法想象,霍金教授,是运用了怎能样的力量才能完成这“时间”的书写!他的书中的内容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我们都只是时空间中,那微小的尘埃,但是,我愿意让这尘埃能在时间的爆炸中,现出耀眼的光芒!

时间简史(插图本) 读后感(3)篇


时间简史(插图本) 读后感 第(1)篇

后悔物理没学好,现在看不懂!

        一开始,当他讲地心说,日心说,牛顿伽利略等等,觉得节奏好合拍啊,然而,再往后,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弦理论,正反粒子,虚实粒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好像被拉入无底洞的深渊当中,您老在说些什么啊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人们无法准确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因为当你测量的时候已经干扰了粒子的状态,就像扣碗猜球的游戏一样,你猜对了,但是不能将碗打开来验证,一旦打开,上帝这个魔术师就已经把球变走了。

      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现在的科学倾向于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终将毁于大挤压。宇宙这种膨胀→挤压→再膨胀→再挤压,跟人类呼吸时心脏的跳动好像啊!难道人类果真活在上帝的心中!!现在的太阳乃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恒星,前面几代恒星的消亡为后面恒星的形成提供了原料。霍金提到过人存原理,他说

人存原理可以解释为: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关于时间,时间箭头与热力学箭头、宇宙膨胀方向具有一致性,时空防卫机制导致时间旅行并逆转未来的事情不会发生。

        本书的第十二章,也是最后一章,标题为“结论”,我早就应该想到,应该直接看结论的,对于物理推敲,逻辑论证没有强迫症的同志们,强烈建议直接阅读最后的结论。

         最后的一段话,说到点子上了,这里摘抄下

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个完备的理论,在主要的原理方面,它应该及时让所有人理解,而不仅仅让几个科学家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与讨论我们和宇宙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时间简史(插图本) 读后感 第(2)篇

相对论及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石。而宇宙学研究的是时间、空间、基本粒子、力、宇宙的起源与终结等这些大多无法通过实验直接证明,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猜想或数学公式导论。

现代科学发展到现在,后续研究越来越倚重大型仪器,在可预见的将来重大科学研究行为将会成为大国的专利。科学的护城河将越来越宽,现在的那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否有能力通过技术革命进入产业链的上游,对于这个我持悲观态度。

史蒂芬•霍金,一个战士。一个人极大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那么这个人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但是一个人能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做到这些,那么他配得上我们最高的崇敬。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善良的环境下能保持善良是值得肯定,但是一个人在经历了世界给予的恶后还能保持善良,我想这是对善良最大的认可。



时间简史(插图本) 读后感 第(3)篇

书中提到虫洞,我就有了脑洞。这个脑洞的话要从时间和空间说起,我们现在看到的光是从很远星系几百万年前发出的,至于我们最远的物体,光是从大约80亿年前发出的,如此看来,当我们看宇宙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过去,同理,在远处星系看我们的时候,看到的我们是过去的。我们如果站在很远的星系去看地球,是否就能知道地球过去的历史了呢?但是,总所周知,光速是不会被超越的,理论上利用超光速回到过去也是不存在的。但虫洞的存在,让我们可能在过去的光到达远方星系的之前到达那个星系,这样我们不就是可以知晓过去发生某事的真相了吗?(假如真有这么一天的来到,将是重建秩序之时)。时间旅行真正有可能实现吗?祖父悖论告诉我们这是不会存在的,假如真有时间旅行的可能,我想多维的存在或许会让改变的是不同维度的结局罢了,你所在的生活依旧是这样。最后很想问一句,哪里去找反我,我只要静静看着他就行了,肯定不握手,我可不想一瞬间只变成能量了。

我的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


我的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评史蒂芬·霍金 吴忠超译《我的简史》

       R.I.p.

       距离2018.3.14,已时隔十天。

      那天的朋友圈,被霍金离世刷屏。霍金诞生于1942年1月8日,这天正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霍金殁于2018年3月14日,而这天又正好是爱因斯坦的诞辰。由此网友评曰:霍金,一端连着伽利略,一端连着爱因斯坦。这么说,其实也不错: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先导,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霍金数个理论的先导。这些牛人们就这样联系到了一起。

        初始知道霍金是在高中。紧张学习之余常去新华书店,会在那看一些书,也会拿攒下的零花钱买一些我那时认为值得收藏的书。回想起来那会儿买的书多数都是我国古代名著和外国文学,鬼使神差买了《时间简史》,估计也是缘分吧。看的时候如痴如醉,现在内容已全然忘记,只记得每晚做梦都是浩瀚星空。这样一个如此广翰浩渺的世界,是霍金带我走进。

       不记得哪里看过,霍金小时候因为思维太快,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说话有障碍,当时就感觉厉害了。本书又提到霍金小时候玩的火车玩具、飞机模型和船模型,之后他一直有了解系统如何运行和如此控制它们的强烈愿望,直到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对宇宙学的探索满足了他的需求。他这纯粹是以宇宙作玩具,只能说伟人就是伟人,玩的东西都不一样。

        霍金对宇宙学的贡献很多,最重要的贡献是黑洞蒸发理论和宇宙创生理论。理论很牛X, 人生态度更让我喜欢。在意识到计己患了可能几年内致死的绝症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面对:

我忽然意识到,如果我被缓刑的话,还有很多我能做而值得做的事情。另外一场我做了很多次的梦是,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毕竟,如果我反正都要死,不妨做一些好事。但是我没死,尽管我的未来总被乌云遮盖,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我享受生活。

霍金在书中对他的一生概括如下:

当我21岁患上ALS病时,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这为何会发生在我身上?那时,我认为我的生命完了,而且我将永远不能实现我自认为拥有的潜力。但是现在,50年之后,我能安然对自己的一生表示满意。我结了两次婚,并有三个漂亮并卓有建树的孩子。我的科学生涯很成功:我认为大多数理论物理学家都同意,我的黑洞量子发射预言是正确的,虽然它迄今还未为我赢得诺贝尔奖,这是因为在实验上证实它非常困难。不过,我赢得了更有价值的基本物理学奖,这是奖给尽管还未被实验证实,却具有理论意义的发现的奖项。我的一生是充实而满足的。我相信残疾人应专注于障碍不能阻止他们做的事,而不必对他们不能做的事徒然懊丧。在我的情形下,我尽力做我要做的大多数事情。如果说我曾经为理解宇宙添砖加瓦的话,我会因此而感到快乐。

Rest in peace.

霍金,安详地去吧,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你打开的这个世界,世人会继续探索下去。

我的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越发地相信—— 卓越者的光芒从不因自身的缺陷而变得晦暗,也越发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不用为自身的缺陷或不完美而抱怨,因为在某些时候,那会是上帝赐予你最好的礼物,就像文中最喜欢的那句话:

我的一生是充实而满足的。我相信残疾人应专注于障碍不能阻止他们做的事,而不必对他们不能做的事徒然懊丧。在我的情形下,我尽力做我要做的大多数事情……我的残疾并未对我的科学研究形成严重的障碍。事实上,我猜想在某些方面这反而是财富:我不必去讲课或者去教本科生,而且我也不必参与冗长的耗时的委员会。这样,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也更理智地去相信: 所有电影情节里时光倒转的只是人类对超现实的美好幻想,《哆啦a梦》里的大雄可以遇见长大后的自己,穿越时空去看远古时代,《你的名字》里三叶与男主的相遇,重逢都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勒,现实更多的是《与君相恋一百次》里长谷君一次次尝试扭转时空,拯救葵海的失败……其实背后的科学原理已经证明了,一切都只是人文主义的浪漫幻想

即使在将来发现了某种不同理论,我认为时间旅行将永不可能。如果那是可能的,时到如今,我们早就该备受来自未来的旅客的蹂躏了。

人文主义的生活里,思想可以自由徜徉,无拘无束,因而也充满了浪漫和幻想。现实世界里,科学却教会我们严谨、求实和理智。感谢这位伟人对命运的不屈服,感谢那在一分钟敲出3个字也仍未放弃科学研究的热情,感谢科学的进步,让您即便在行动重度不便时,仍然可以把您最卓越,最大胆,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与世界分享…… 

前承伽利略,后继爱因斯坦,你的名字值得每个人刻在心里!

我的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这本书更多描述的是他的专业研究的历程,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只是大概的带过,也许其中有其不想回忆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他的精力全都集中在工作和研究上,正如《球状闪电》中的一句话“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而这个令其着迷的东西便是物理学,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获得了充实而满意的人生。虽然普通人很难弄懂他的理论(本书理论部分我都是略过没看),但仍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物理学家。霍金走的一生,虽然有缺憾,但他的一生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充实而满足。他是物理学家,同时他也是人,具备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他有两次婚姻和三个孩子,他面对绝症时的恐惧和无助,面对感情背叛的嫉妒伤心,面对荣誉和崇拜的享受,面对误解和侵犯的愤怒,一点也不会比普通人少。他全身肌肉萎缩,以至最后全身只有眼睛和几个手指能动,但这并没有阻碍去实现他的人生,他说:残疾人应专注于障碍不能阻止他们做的事,而不必对他们不能做的事徒然懊丧。书中的一段领我感触颇深 “我现在的电脑是英特尔提供的。这个系统使我比以前交流得更好,而我能每分钟处理3个词。我可以要么说出我已写的,要么将其存在盘里。然后我能将其打印出来,或者把它找出并一句一句地说出来。我已经用这个系统撰写了七部书和一些科学论文。我还做了一些科学和普及的演讲。它们都很受欢迎,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语音加创造的语音合成器的高质量。”n普通人别说是著书立论,就连写个百十来字的日记都很困难,这种区别的根源就在于思想的贫瘠。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冯友兰先生系上世纪中国知名的哲学家。初读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四年前吧,因内容与先前所读的哲学迥异,再加之有大量生涩的古文,所以就放下了。在读《南渡北归》时,方知冯先生1924年始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新中国后冯在清华大学任教,涉及诸多相关内容。近段重读《南》书时,尾部出现一段梁漱溟先生评价冯先生的话,让我十分警觉。称冯友兰曾经谄媚过江青,冯的品行是墨家,实践的是功利主义。将我对冯先生博大的哲学、国学知识和文人独具品格的崇拜,从高空跌落谷底。先不说冯先生在那个特殊年代,放弃了文人独立自由的品格,谄媚江青,出于什么目的,冯先生在上世纪中国哲学界当属大咖级的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的哲学思想一定有可读性,就再次捧起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为了便于印证或纠偏,同时在读希金斯的《世界哲学简史》。西方人说中国古时有哲学思想,但没有哲学家。那么,古时希腊知名的哲学家有柏拉图及其师傅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斯多得三人。冯友兰先生从希腊和中国在地球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分析。他说:希腊是海洋性国家而中国是大陆性国家。海洋性国家崇尚贸易,追求利润。随利而逐的个性荡漾着平等和自由。而大陆性国家的中国,以农为本视商为末,重本抑末鄙视商业。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由于土地固定的羁绊,形成以家庭为单元,世代家族相伴诞生的是森严的长幼尊卑等级观念。当时,耕种土地是非常依靠经验相传,看天的营生。而哲学思辨恰巧是无需经验积累的心智活动。遵循传统,恪守春生夏长秋收冬储的四季交替,由此自然会出现“君臣、父子、夫妻”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无论儒家的孔子还是道家的老子为了扬名立业,只能顺应国家和民生大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儒家顺应的是“治国”和“平天下”,道家顺应的是“修身”和“齐家”。至此,中国古时哲学思想多了低头研思具体的人间实事,少了仰望星空思考上帝和来生轮回无形无影形而上的层面。这种农业民族的特性,也许就是有哲学思想没有哲学家的重要成因。这一结论可能有些牵强,但这个成因于我十分重要,先前一直困扰着我,或许是读这两本书的收获之一。

大概是从离开校园之后吧。自己有时也会去想想诸如人生啊,社会啊,宇宙啊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说说人生这方面的吧。有时会想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去想是不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多事情是早已注定的?诸如会达到什么样的学历水平,会跟什么样的人家结亲,会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等等。开始去想,自己从小接触到的一些概念都是怎样来的,这些概念有什么用,如果没有这些人造的概念,生活又会怎样呢?诸如,仁,义,礼,智,信,梦想,目标等等,做到又如何,做不到又如何呢?有时会想,时代对个人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个时代都会有弄潮儿佼佼者,如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做到游刃有余呢?会想想其他人的人生。有的人因为疾病,因为战争,因为天灾人祸而早早地离开人世。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日出日落,家常里短,就是生活的全部。有的人一辈子做着一样的工作,从小徒弟到老师傅。有的人取得巨大的世俗成功,阅遍人间繁华,却又落得个孤家寡人老无所依。而更多的人则是平凡的活着,无声无息,苦乐参半。人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人生应该像儒家提倡的那样去致力于成为圣人吗?还是像佛教徒那样,修行以求顿悟,摆脱因果轮回,远离人世之苦?或者应该像道家庄子那样无惧于无用,甘于过得逍遥快活?我想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对这个问题困惑过,迷茫过,思考过。也有无数人的试着给出答案。一代代的思想家或质疑,或反对,或发展前人的思想,又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思考。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动荡而流传下来,令无数人推崇备至。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简述了这些光彩夺目的思想。有时我觉得,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之外,想想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还是挺好的,算是生活的一点调剂。人不应该活得像个上了发条的木头人,无想过无思,木木的,没有生趣。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在第一章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内圣外王”是中国哲学的根本性,有人说49年之后就没有完全的中国哲学了,但我觉得,道教佛教的渗入,就开始改变了最原始的中国哲学。尤其是朱熹之后,人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最初的思想,开始主张“回到汉代”。但是时代总是在前进,这是不可避免的。初读这本书,从先秦哲学开始,古人最注重的是人,要怎样成为圣人。觉得古人非常的有智慧,其实我们想要复兴的国学也应该是这部分。到后来的,人们开始关注宇宙,气,理,心,就有些难懂了。不过能看出来,中国哲学在前进,人们看到的东西范围也越来越大,想要探知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是一本真的需要再多读几遍的书。

[精品]《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精选3篇


今天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我们在这本书籍中读着读着就哭了,说明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阅读时我们脑海里的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读后感呢?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 篇1

国家要想进步不可以忘记过去的历史。历史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见证,它见证着一个国家从弱国到强国的进程,历史的意义极其重要。

对于我的国家来说,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成立了一百周年了,中国也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这一切不仅得益于中国的政策,也少不了英雄先烈的付出。

深入开展四史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或许过去我们并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国家发展这些年来的艰辛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付出,我认识了很多以前并没听过的英雄前辈,知道了国家的一年一年的进步,更加升华了我的精神。

四史活动使我明白了一种精神,坚持不懈,坚如磐石,永不言弃的精神,这股精神支撑着我们共产党员和普通人民前进,创造了过去的峥嵘岁月,推进了中国的发展,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以后定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发展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 篇2

作家曹普所著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简史》是一部围绕改革开放前后40年的重大事件与变化来进行描写和分析的书籍。

我在阅读了《改革开放简史》后,深深感到祖国取得的成就十分不易,同时也体会到了国家能变得繁荣富强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转折。这本著作写得十分全面,书中从历史事件、经济社会大数据、各种事实、具体分析等不同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感受到改革开放过程的艰辛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意义之深远。

通过阅读《改革开放简史》,我也受到了启发,感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懂得珍惜现在,同时还要学会总结历史,并能对未来进行展望。总结历史,也就是分析自己的过去,这样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珍惜现在,可让人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展望未来,能使自己对以后的生活有个规划,奔着目标去努力奋斗。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则很重要。就如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产生后,我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40年才已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若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勇往直前,一定会最终走向成功。

《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 篇3

改革开放简史心得体会

心怀梦想,是人类天性使然。对啊,梦是一种渴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就是梦与想的结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的梦想也就是期望与现实的结合。

40余年前的今天,对于每个国人来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梦的追求。我们生活的年代就属于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也许五年、十年前的期望,用不着五年、十年就会慢慢的转化为现实,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身边。

回首过去,我们40余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

在经济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球公认。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均资源和资本积累都不是很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持续了近4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的壮丽一页。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改革开放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贫积弱,重拾历史荣光和大国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迅速。尽管美国、法国、日本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从世界经济体系和贸易体系角度来看,中国为更平衡的贸易体系做出了贡献。40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在科技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巅峰,引领科技创新潮流。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四十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硕果累累: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返航、蛟龙下海、墨子升空、复兴起航、天宫合体,一系列象征着中国腾飞发展的超级工程的出现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自豪。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大棚以及无水栽培的广泛普及,也标志着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了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一把强劲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升。四十余年前,人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环境中,中山装、平头、公社是那个社会的代名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充其量是毽子和沙包,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根好吃的冰棍,电视成了乡里乡村人眼里的香饽饽而四十余年后,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粗粮细作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深入人心。随着二零二零年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农村的公路不再是又窄又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土路,水泥路、柏油路通往各个乡镇、各个村社,公交车不再是城区的标配,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中国新四大发明也火热出炉:国家名片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这些民生发展,刚好验证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的评价。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心得感想:

史怎样写才好看?

一本近百年前英国人写的世界简史不仅没让我感到陈冗过时,反而翻开了就一读到半夜放不下,忍不住随手抄下一段分享,我们看看威尔斯写布匿战争是如何开篇的:“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即布匿战争。这一年,印度的阿育王在比哈尔即位,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科研活动正热闹地开展着,而中国的秦始皇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未开化的高卢人正蛰居于小亚细亚并不断向帕迦马强索贡品。因为不可逾越的空间距离的阻隔,当时世界相互隔绝。因此闪米特牧人势力的最后的堡垒与新兴的雅利安语系的罗马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场战争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如西班牙、意大利、北非、地中海广大地区,其他民族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或许只有一些模糊的、隐约的道听途说。

如此全局性和立体性的纵横捭阖,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中洞彻天下,真正称得上史笔如椽。作者:汤云柯

书籍《世界简史》图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


2017年读书100计划:No.24.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玛琳娜·柳薇卡

“我爱你”

我爱你,我爱你青春的容颜,我爱你年轻的身体,我爱你性感的身材,我爱你的照顾跟陪伴。

我爱你,我爱你能给予我光鲜亮丽的外表,我爱你能带给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我爱你能够提供给我丰富的物质生活,我爱你能带我逃离让我受苦受难的国度。

这是爱情吗?这是爱情,这是一个84岁英籍老头跟一个36岁乌克兰美女的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他们缔结了婚姻。这是爱情吗?这不是爱情。所谓爱情,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我想,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需求吧,是对方能给的而自己没有的需求吧。当这种需求完全被满足,或者无法达到预期,那么矛盾可想而之。所以,这样荒诞的婚姻以闹剧开头,以失败结尾。

为什么一个84岁的老头会有这样的选择呢?我想还是因为孤独吧!妻子的逝去,女儿的忙碌,无聊的独居生活,让一个老人完全找不到了存在感,变成了一个任性的孩子。所以,一切问题由此开始。每一个人在步入迟暮之年,心理的落差都是极大的。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更需要被重视,被关爱,被照顾……然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我们心里,那个无所不能,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仍然高大,仍然顶天立地,仍然能够为我们挡风遮雨。其实他们老了。

当你们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脸上充满苍老的皱纹,我该怎样待你们,我亲爱的父亲母亲?我希望不管人生到哪一步,你们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而活。作为女儿的我,尽量做到最好的陪伴。让我们牵挂但不牵绊;陪伴但不干涉;支持但不索取的各自享受各自的人生。

看一本小说,除了故事本身,确实还能看到很多东西。就这本书而言,有亲情,有爱情,有底层人民为了温饱的挣扎,有乌克兰的国情,有当年苏共的现状,还有普通人的政治立场。拖拉机贯穿一个国家心酸的发展史,亲情是每一个家庭和谐共处的基础。因为一些经历,让我们与手足至亲渐行渐远;也因为一些经历,让我们的心慢慢贴近。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永远都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一定跟经历,跟阅历,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待问题的本身,一定不能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冷静、包容、平和,才能客观,全面。

当我在《刀锋》的阅读过程中从很多角度看到了很多问题之后,我发现我的阅读已经跟之前完全不同了。好像很多时候可以很轻松的理解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不是只看一个故事,我想我是真的进步了,我很庆幸!《刀锋》之后,还没有遇到一本书让我有冲动要完全仔细的分析我所领会到的一切。所以,这个书评只是小说的一角。想要有更多的收获,还是自己看,自己细细体会吧!

最后以我的爱情观作为结尾:我觉得最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就,在对方的眼里遇到更好的自己。我想,读书也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爱情之一吧,我的确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感谢推荐这本书给我的书友,让我不虚此行。非常感谢!

丁烨

2017.5.17

10:50

幽默是人们在面对生活艰辛时所特有的天赋,幽默,是为了存活下去”。

                                             ----柳薇卡

       八十四岁英籍乌克兰鳏夫爱上三十六岁妖艳迷人的乌克兰金发女郎,后妈就像一枚毛茸茸的粉红色手榴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骤然爆炸,搅得浑水四溢。俩姐妹放弃多年的不睦,联手驱逐后妈,拯救父亲,上演了一出人间喜剧。

      书中大量的篇章是两个女儿回忆在乌克兰的生活,回忆母亲柳德米拉,当年母亲之所以嫁给父亲,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因为母亲的父亲是人民的公敌。如今这位后妈同样也是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找一条出路,逃离乌克兰,选择了嫁人。

       一部喜剧,上演的却是乌克兰苦难的近代史。几次易主的乌克兰在每一位征服者的眼里不过是汲取战略物资的仓库,乌克兰人不过是会使用工具的工具。在1932年到1933年那场人为的饥荒中,整个乌克兰有七百万到一千万的人被饿死。因为乌克兰人抵制集体农庄,消极怠工,结果当年几乎所有的粮食都被运往莫斯科。他们吃光了仅有的一点儿食物后,开始吃老鼠,吃茅草,后来他们就咀嚼皮革做成的马具,以压制饥饿带来的苦痛。

       即便后来饥饿不再有了,但饥饿留下的恐惧从没有消失。母亲近乎守财奴一般的节俭和对积攒食物的狂热,以及父亲宁愿忍受烂苹果散发的恶心气味也不扔了它们的生活习惯都是饥饿留下的心理阴影。

       英籍女作家柳薇卡是出生于二战盟军集中营的乌克兰后裔,她用拖拉机简史幽默地串联起乌克兰那段苦难的历史。“我想幽默是人们在面对生活艰辛时所特有的天赋,幽默,是为了存活下去”。

看完本书我依然不明白,推荐导语里面提及的被翻译成33个国家的语言发行,具有捧腹大笑的效果(大概是这样的描述?)究竟在哪里?我觉得本书有她的优点,比如各处蹦出来的金句。我以为这书是想通过一家人的境遇描述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小见大,从来展现大气磅礴史诗般的小说,但是看完还是忍不住失望,我个人真心觉得穿插的很生硬,有的时候看着结婚,离婚啥的,结果莫名其妙加一些拖拉机发明,很突兀,感觉完全可以当两个题材写。而且有关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不是写的特别吸引,一度想弃,感觉自己闲的发慌,围观了一场老牛吃嫩草的生活闹剧,也没据此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没有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另外我对乌克兰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也很可能增加了欣赏此书的难度,以上。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3)篇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第(1)篇

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是拿五形的相生相克来说事,还是拿奇特自然现象或是各种BUG开挂事件作为佐证,我们那些聪明的老祖宗们无非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换而言之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为什么老子能当皇帝但是你们不能,因为老子当皇帝那叫做顺天意,你想当皇帝那就叫谋反,是与天作对。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至今为止,关于生死及宇宙乾坤还都没法完全搞清楚,我们想知道,他们也想知道,只不过我们知道要用科学去找寻答案,而他们那时候没有形成科学体系,那就只能用迷信去尝试进行解释了,这要解决的只是个因果关系罢了,有因有果才能有始有终,若解决不了因与始,如何能说明果与终呢?

但是因果始终这些又如何能说的清道的明呢,那就编呗,根据事实编故事,没有事实创造事实编故事,实在创也创不出来了,那就眼睛一闭,纯纯的瞎编呗,反正总有人会信的,就算别人不信,只要自己能做到面不红耳不赤的侃侃而谈,还能一本正经的记录再案,那就是事实,由不得你们信不信。

看了这些书,中国传统文化给我的大体感觉,玄妙而虚无,成体系却难完备,博大精深却又显得大而化之,比较空洞。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这就是真理,你信则灵。换句话说就是信不信由你......怎么听怎么看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可以学以致用,立马上手呢?那就不一定了,所以常会有那种“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的感觉......

我打个比方,这种感觉就像当下比较流行的星座星运这些个东西,怎么看都觉得相当的对应,可细细研究下来又会发现,其实都是文字游戏与逻辑框架,只是往里面套内容而已,洋洋洒洒若干项,总有一项套住你.......

就这本书来说,看完感觉一般,确实阐述了一些观点看法,比如说中国古代五行八卦的形成与应用;历史上被神话的一些故事背后可能的真相;以及王朝更迭过程中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不过个人感觉还是空洞了一些,内容不是特别丰满充实,但是绝对可以理解,毕竟要想把本身就挺玄乎而且跨越时间久远的东西写的很清楚,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需要对所有涉及朝代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与调查,其工程量是可想而知的。

闲来无事拿来当做趣味读物来看,也挺有趣的。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第(2)篇

对《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简评。

马伯庸其人。原名叫马力,其实马伯庸是个笔名而已,别看了很多他的书,却一直蒙在纸里,当然他也不是超级玛丽的玛丽,还要尊重原创的。80年生的,你说他70后也行80后也行,确实人如书名,哭笑不得的。这么一个作家写了很多小说,重要的三本你要记住《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龙与地下城》,因为你要想得十元读书币,微信读书阅读量测试里就有这道题,但其中更重要的一本书是《古董局中局》,这本书我推荐你看,因为我相信你会看,因为我也会看,至于讲什么的你可以百度脑补一下,我只说一句话,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不要问我图书势力榜哪来的,我也是百度的讲真。

了解其人是我们作为一名读书人,来看一本书的第一步,当然了我比较另类,我是看完了才觉得这是什么人啊写出这样的书还敢往外放量,人肉之后发现,妈的这人还真是榜上有名。至于这本书为什么叫《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我为老马来代言哈!第一它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本书,或者说没打算成为一本书,就起了这么一个跟高考题目似的文章名(这么说像我没看过原著似的,书里有说本书成因,自行查找);第二就是马伯庸太牛了,人家写《时间简史》《人类简史》还有《中国简史》什么高大上的简史都有,他可以啊,不写简史,反倒笑翻它,这样还不够哇,哭笑不得够本了;第三……。(各位书友尽情的去想象发挥)

人也认识了,标题党也搞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对了,喷它。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第(3)篇

从《古董局中局》和《长安十二时辰》开始就完全被圈了亲王粉,网红小说几乎没怎么看过,但是这两本都是一开始读就一口气读完没有歇过,不得不拜服马伯庸的鬼才,博览群书妙笔生花的文字功力都在嬉笑怒骂之间了,看似没有正形的字句背后可能是正儿八经的思考,这种风格以有点逗比和痞气的文字覆盖在作者内心可能无比正统的思考模式上,还挺有意思的。

这也许就是一个1980年出生的作家的特点,读了很多毛选和鲁迅从小受着红而专的教育,但是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变革的潮涌中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彰显自己的个性。从马亲王的作品风格里,很明显的看到时代的特点。

看《笑翻中国史》简直笑翻读者,有时候干脆笑的肚子疼,这里献上一首童谣概括全书内容:“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碎了拼起来,破了补一补”。这也算对马亲王全篇笔墨描写的朝代更替与德行之争的一个开玩笑式的总结吧。

相信《世界简史读后感(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