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读后感(3)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思而不学则殆

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这本《直觉泵》不能算是一本大众的书,但也不是专业的哲学书,对于喜欢于阅读中思考的人们来说,如果有机会一阅,必会深有收获,至少于我是如此。

如何看待计算机?如何认识进化论?如何思考意识、自由意志、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思考”本身?这些问题有确定的答案吗?对于涉猎了一些不同领域的跨学科书籍的朋友来说,包括我在内,有时候会可能产生一些无助感,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似乎这世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不可知、无意义... 渺小的个人,如何在这复杂的世界,找到哪怕一点点的确定性?

作为一个以思考为生的哲学家,既精通哲学史,又拥抱最新科学技术进展的丹尼尔.丹内特提供了他的自然主义的相容论洞见。

几个印象深刻的直觉泵。

意向立场。认识事物可以有三个层面,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物理立场接近于科学立场,就是所谓底层逻辑源代码,比如计算机的底层就是0与1的算法。设计立场是一种结构和意图的角度,比如电冰箱是设计出来的,需要各种技术的积累,功能的意图和结构的总体设计。这种设计是需要条件的,比如你穿越到秦朝,你自己设计不出这么个东西来。除了上述两个立场,意向立场是人认识事物的一个综合的,顶层的,重要的角度。比如认识生物体的意向立场是自然选择。单个生物体渴了会喝水,性起会啪啪,这都是从人类的、外部的角度认识这个生物体的必要手段。这不同于解剖了生物后研究生物的血液循环,DNA等。这种意向性也不需要等到了解了一切底层逻辑和运行细节之后才可以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经验主义的拿来就用,摸着石头过河。不清楚所有的石头在哪里,但河总是得过。

近似算子,物种形成于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近似估算即可,精确计较有时反而没有意义。

石头剪刀布,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但在自然主义决定论下,人们仍然可以精彩的活一生。

万能酸,摧毁一切的达尔文进化论。尽管有许多的细节仍不清楚,但自然选择的进化论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认识论,已经超越了科学,成为一种现代哲学的认识基础。

常识心理,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能拥有的一种能力。所谓街头智慧,并不见得比书本智慧来得简单浅薄。

拉波波特法则,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就是要比他人还要了解他人。

相容论,自由意志相容于决定论与科学。脑神经科学对于人脑的研究有许多人无法完全控制意识的有趣结论,但人仍然可以拥有自由意志,那种不绝对的自由意志。

这本书思想很深刻,但写得并不艰涩。有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违反直觉,但细细一琢磨,又并不违反常识。丹尼特说要写一本人人都能懂的书,我不确定他的这本百分之百的做到了,但我确定我这个哲学门外汉很喜欢这本书。万维钢说科学不需要哲学,这我不见得完全同意,因为哲学就在思考当中,需不需要,已经在用了,自发或是自觉而已。

世界永远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我们在思考,如何能思考的新奇而有趣?也许你需要一些直觉泵。

作者是牛津的哲学博士Daniel Dennett,推荐这本人人看得懂的哲学书籍。读第一遍下来我是处于一种云里雾里的状态,连找出来吐槽的点都不特别灵光了。如非拥有超一流的智慧,这本书要完全读下来并内化成可借鉴的思维方式,肯定需要在脑力上下功夫。而不喜欢思考、质疑的人可能也不会喜欢分析哲学。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思维训练的书籍。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加持。

 

每读一本哲学相关的书,建议将之前所有关乎哲学的沉淀全部排掉,只意识到读的是本哲学,这样才不会被书中绕来绕去都能通的段落搅得灵魂发抖。

 

下面一些摘抄我费了很大精力进行解读,可惜不太满意,毕竟物理基础太薄弱,艺术天赋也特别有限。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将这本书读完,只是觉得书中的一些语言组织的深度很有吸引力,属于很高级的知识点。

 

* 深入分析那些论证和反驳中包含的各种潜在的逻辑谬误,并尝试自己提出新的论证或反驳。只有在这样的很深入、相当专业、长时间持续的分析思考中,才能真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坚持从正反两面进行自证真的是一项了不得的思维,无论关乎工作和生活的任一面,贯通这种思考方式等于拥有哲人般的智慧处理家务事。

 

* 将一个复杂事物的特征与另一个你自以为熟知的复杂事物的特征相对照,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思考工具。--又一次读到关于知识闭环的奇妙。

 

* 当你犯了错儿时,应该学会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然后尽你所能地冷静、毫不留情地检查你记住的错误。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我是一个对错误零容忍的人,执着于一切解惑的思路和方式。

 

* 如果你无法相对简化一个困难的问题,就可能意味着你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简化并不只是新手的事。---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对求真求简应该做得彻底。

 

* 好奇会害死猫,却能吸引人类去反思自己的种种困惑。---记得在2014年,我将所有好奇心返回于我自身后,很多年以来的困惑好像就瞬间解开了,譬如我该为了什么而活这样的哲理问题,我发现只要我能深刻地思考,反思每个当下的承载意义,便能得到一些收获。至于那些不必要却令人情绪剧烈波动的困惑,也就不再花时间去纠缠了。

 

* 回过头去看,两条轨迹的意外交叉会产生出某种东西,而不仅是发生了一次单纯的碰撞。---表面看到的是碰撞后一地的残骸,碰撞之后衍生出来的物品可能是一些新的发现。拥有一双发现的双眼是多么的智慧。我也总告诫自己,碰撞不是坏事。

 

*  已经“话到嘴边”——你知道你很清楚那个东西,几乎就能说出答案却说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儿?----我的体验是,那部分到嘴边的话并不是我所十分熟悉并详知的内容,几乎脱口而出的瞬间遭受到语言组织能力的考验,这部分内容一般会比我认知体系里已经拥有的知识更加高级,类似考试时超常发挥的部分。

这本书就是江湖传说中的“神书”。当然,神书一般都是拿来放在书架上供奉的……

什么是直觉泵?如果你看过这本书的封面的话,你就会知道这本书名的全称叫《直觉泵和其他的思考工具》,顾名思义,直觉泵就是一种思考工具,是哲学家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种思考工具。

道德,正义,公平……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汇都是哲学家每天研究的。不过这些词汇都太抽象,太难以衡量,如果我们直接对“道德”这个词进行思考,我们是没办法作出判断的。那么你就要把这个词变成一个思想实验,调动我们的直观来处理它。

因此,在思想实验虚构出来的场景中,原来那些复杂的和抽象的问题就可以转换为我们的直觉能够把握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凭借直觉对这个问题作出应答了。

所以说这思想实验起的作用像什么?就像水泵,能把水从低处往高处抽。思想实验就像水泵一样,把隐藏在我们心底的直觉往上抽 。正因为思想实验在调取直觉这件事情上,其作用非常像一个泵,所以我们就把思想实验这种思考工具叫做“直觉泵”。

概而言之,直觉泵的核心构件就是思想实验,通过构造出一个个思想实验,我们就可以使得那些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篇一: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读十八岁和其他有感: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孩子,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空间,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篇二:十八岁和其他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家长、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

2、 尝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

3、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体验,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重、难点:感受平等沟通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安排:回家和父母共读本文,并请父母写一段读后感。

教学过程:

导入:师:相信大家一定看过这则公益广告:放录像。 这一场面深深打动了我们,有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一段话同样令我们感动。

(大屏幕投映贾凭玉妈妈写的一段话:)

读完扬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感触很深。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常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而着急,偶尔也对他发脾气。其实,现在想来,孩子在辛苦、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尽可能象朋友那样去理解和帮助他,尽可能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有理由去宠爱他们,但更有必要去教会他们理解别人、关爱别人。

他们所处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比我们激烈得多,但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生存,不得不激励他奋发努力(虽然我们有时也很矛盾)。但作为父母,和作者一样,总是希望他们能过得快乐而充实!凭玉,我相信你,不会让自己,也不会让父母老师失望! (同学们仔细阅读上述文字)

师:我想问大家,读了这段文字以后有什么感受?

师:恩,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叫什么来着??

生齐答:可怜天下父母心。

师:对,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感受吗?

师:那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段文字,贾凭玉的妈妈有哪些地方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

(学生速读课文)

生:比如都能体谅孩子读书的艰辛。

师:能举出具体例子吗?

生:第13页“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

师:还有吗?

生:都写到了对孩子读书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如紧接上一句“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生:还有,他们所处的时代竞争没有我们这么激烈,如“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的传统压力,但并没有象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生:都意识到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缺少交流和沟通,如第12页“不过,

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象朋友般地吧问题摊出来谈谈”。

生:对子女都有一种最深沉、最无私的爱。如第11页倒数最后一行“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还有翻过来第五行“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师:那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感受过这种深沉、无私的爱呢?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我都被感动了,也印证了我们刚才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天下父母的心也是相通的。那么,大家有哪些意见或建议可以提给父母呢?说不定我下次去家访时可以给你们带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意见和建议,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归纳)

生:流行观念的影响;

生:父母的愚昧与落伍;

生: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生: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师:大家想想,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呢?

曾经轰动一时的金华的“徐力杀母案”。

(幻灯片投映)今年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10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去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今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2000年3月22日《浙江日报》 (全班寂然)

师:谁能说说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师:酿成这一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许多,但显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师: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大家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比如马加爵性格孤僻,平时里很少和同学交流,所以在一次打牌过程中与其他几位同学产生矛盾,最终杀害了这四位同学,在断送了自己前途的同时,也断

送了其他四户家庭的的幸福。

师:又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可见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何更好的去和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呢?

生:我认为沟通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套用中国移动的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掌声)

师:是啊。我们的父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对中年人来讲,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的压力更大,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父母不是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主要是太忙了。那么大家发了这么多的牢骚,有没有想过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呢?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当然说到更要做到,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在下周回来后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和父母沟通的结果。

面对矛盾作者认为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平等,对话,理解,尊重

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下面来听两首歌: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李键的《父亲》(在歌声中结束课文)

父爱如山 母爱永恒

篇三:十八岁和其他

《十八岁和其他》课堂实录

设计指导思想: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及引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生长的过程。而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与作业,它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提供选择。所以我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抓住十八岁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与感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家长、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

2、 尝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

3、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体验,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重、难点:感受平等沟通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安排:回家和父母共读本文,并请父母写一段读后感。

教学过程:

导入:(由一则公益广告导入)

师:大家一定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在给自己老母亲洗脚的时候,她年幼的儿子刚好目睹了这一经过,等她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儿子端着一大盆水摇摇晃晃地过来要给她洗脚。这一场面曾深深打动了我,而今天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一段话同样令我感动。

(大屏幕投映贾凭玉妈妈写的一段话:)

读完扬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感触很深。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常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而着急,偶尔也对他发脾气。其实,现在想来,孩子在辛苦、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尽可能象朋友那样去理解和帮助他,尽可能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有理由去宠爱他们,但更有必要去教会他们理解别人、关爱别人。

他们所处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比我们激烈得多,但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生存,不得不激励他奋发努力(虽然我们有时也很矛盾)。

但作为父母,和作者一样,总是希望他们能过得快乐而充实!凭玉,我相信你,不会让自己,也不会让父母老师失望!

(同学们仔细阅读上述文字)

师:我想问大家,读了这段文字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很感动,贾凭玉能遇到这样的妈妈真是幸运。(同学们笑)

师:那你觉得你自己不幸运?

生:那倒也不是,仔细想想,我的父母可能没有他的妈妈那样的文笔,但心是一样的。

师:恩,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叫什么来着??

生齐答:可怜天下父母心。

师:对,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觉得贾凭玉的妈妈很会鼓励人,我看了也心潮澎湃了。

生:其实我们心里也很矛盾的,我们也希望父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我们。

师:那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段文字,贾凭玉的妈妈有哪些地方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

(学生速读课文)

生:比如都能体谅孩子读书的艰辛。

师:能举出具体例子吗?

生:第13页“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

师:还有吗?

生:对子女都有一种最深沉、最无私的爱。如第11页倒数最后一行“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还有翻过来第五行“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师:那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感受过这种深沉、无私的爱呢?

生:就是我十六岁生日,爸爸送了我一件礼物,是我第一次理发时他自己收集的我的胎毛,我觉得这份礼物太贵重了,当时就哭了。(掌声)

师:说得真好,我都被感动了。还有吗?

生:都写到了对孩子读书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如紧接上一句“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生:还有,他们所处的时代竞争没有我们这么激烈,如“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的传统压力,但并没有象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生:都意识到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缺少交流和沟通,如第12页“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象朋友般地吧问题摊出来谈谈”。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也印证了我们刚才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天下父母的心也是相通的。那么,大家有哪些意见或建议可以提给父母呢?说不定我下次去家访时可以给你们带去。 生:不用的,我们自己直接去提好了,刚才不是说悲剧是因为缺少沟通吗。

生:我觉得我妈妈还是把我管得太紧了,两周好不容易休息一次,也不让我出去。

生:我的父母跟密探似的,老是打听我的电话是谁打来的。如果是异性,就更神秘兮兮了(全班哄笑)。 生:我的父母过于看重考试的结果,从来不问我的学习过程。考砸了就把我一顿臭骂。

生:我老爸老妈和我至少有十个代沟(同学们笑)。

师:说来听听。

生:人们不是讲三年一个代沟嘛,在年龄上就差不多就有十个了。(再次哄笑)

生:我建议我的父母学学人家的父母,多给我们一些自由的空间,多留点时间和我们沟通沟通。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意见和建议,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归纳)

生:流行观念的影响;

生:父母的愚昧与落伍;

生: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生: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师:大家想想,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呢?

生:会产生隔阂,甚至离家出走。

生:会迷恋网络游戏。我有一个好朋友,原来是重点中学的一个好学生,父母平时都很忙,没有去管他,后来就迷上了网络游戏,甚至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现在休学在家,去好多大医院都看过了,也没有用。

师:的确挺可惜的。

生:我原来听说过一件事,好像是金华的一个好学生,因为父母管得太严,对他要求太高,缺乏沟通和理解,结果把他的母亲给杀了。

师: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金华的“徐力杀母案”。

(幻灯片投映)今年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10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

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去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今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2000年3月22日《浙江日报》

(全班寂然)

师:谁能说说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表面上看是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现行的教育制度,我认为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没有真正去试着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看成绩。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甚至高得让孩子喘不过气来。而孩子也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来向母亲倾诉自己的苦恼。其实每个孩子也想把书读好,但正如手指也有长短那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家长的期望的。

师:酿成这一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许多,但显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师: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大家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比如现代都市里的人,可能对门两家互不相识,楼上楼下闪身而过,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上次我们小区有户人家白天进贼,对面人家看见了也没有及时打110,后来使小偷逍遥法外。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冷漠了。 生:比如马加爵性格孤僻,平时里很少和同学交流,所以在一次打牌过程中与其他几位同学产生矛盾,最终杀害了这四位同学,在断送了自己前途的同时,也断送了其他四户家庭的的幸福。

师:又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可见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何更好的去和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呢?

生:刚才有人说了,沟通要以平等、尊重为前提,离开了这些,沟通就无从谈起了。

生:我认为沟通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套用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掌声)

生: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多替别人想想。

师:我们时常会感到父母和我们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那大家觉得是父母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吗? 生:当然不是,他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

生: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除了吃饭,基本看不到他们,有时就是吃饭也碰不到。尤其是我爸,我妈倒是在的,就是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更不用说沟通了。

师:是啊。我们的父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对中年人来讲,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的压力更大,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父母不是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主要是太忙了。那么大家发了这么多的牢骚,有没有想过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呢?

(小组讨论)

生:有时想想父母也真的挺不容易的,平时应该多体谅父母,少和父母顶嘴。

生:在母亲节的时候,送妈妈一束康乃馨。

生:礼拜天回家的时候帮妈妈做一次家务。

生:为妈妈洗一次脚。(先笑,后鼓掌)

师:好像都是想着为妈妈,有没有想过为爸爸做点什么?

生:爸爸爱抽烟,想个办法让他戒掉。

师:有没有想到好办法呢?

生:暂时没有。(笑)

师:课后,同学们一起帮他想想。还有吗?

生:给爸爸买些好茶叶,因为他经常要熬夜。

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做个真正的男子汉。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当然说到更要做到,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在下周回来后和

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和父母沟通的结果。

师:(结束语)我们在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理解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别人。记得初中有一篇文章《珍珠鸟》,最后有这么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改一改:理解和交流,也同样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下面来听两首歌: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李键的《父亲》(在歌声中结束课文)

教后反思: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评点:

在新教材中,本课定位为“活动体验课”。孙老师摈弃了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将学生引向社会和生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精神生长。 由一位家长来信的片断切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认识,因为学生对文本已有整体感知,所以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重心放到“沟通”和“学习”两部分中,而这两块内容又是极密切的,因而,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被唤醒、激发,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教师出示因缺乏沟通而酿成悲剧的真实典型的材料,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更深切地认识倒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及其重要的作用。

环顾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沟通的深刻认识和对人应有的尊重,是在有条不紊的教学环节中完成的。

“对话生成”与“文本解读”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落实到具体课堂上,这二者有的时候不免发生抵触:强调了文本解读所能达到的深度,就会影响课堂对话的生成,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颠倒;强调了对话生成,就往往容易流于肤浅,未能达到文本或话题可能达到的理想深度,本课就存在这个问题。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读十八岁和其他有感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孩子,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空间,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企鹅和其他极地动物》读后感


《企鹅和其他极地动物》读后感

上周我女儿童童所在的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游览了海底世界,童童因为之前到海边旅游的时候看过海豚表演,对海豚钻圈、海狮顶球都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对身材胖乎乎、走路摇摇晃晃的企鹅感到特别好奇,回家来就磨着我问东问西。我觉得这个时机正好,拿出了《看我们如何生活?下卷》之《企鹅和其他极地动物》这本书,跟她一起答疑解惑。

小朋友最好奇的,莫过于企鹅如何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中生存了。童童已经知道,南极是地球上最最冷的地方!海底世界里养企鹅的那块地方温度很低,放着冰块,童童穿着毛衣和外套走近一点,都觉得很冷。企鹅却好像嫌边缘地带太热似的,专门都聚集到冰上呆着……原来,企鹅有厚厚的脂肪,还有4层羽毛,羽毛中间有空气层,蓬蓬松松的,可以很好地隔绝寒冷。毛的表面还有油脂,不会被水浸透,这样潜入冰水捉鱼的时候也能保持暖和!

而没长全毛的小企鹅,是站在爸爸的脚面上,避免冻僵的哦!好萌啊!除了企鹅,这本书还介绍了其他的极地动物和他们的趣事,比如,信天翁的翅膀为什么这么长。

北极熊怎样捕猎,海象的长牙是做什么用的……

看完这本书,我和童童都感觉新鲜、有趣、过瘾又长知识。这本书的翻译、审校、作序推荐者是中科院生物和动物性博士,知识性可靠性可以信赖哦!我不禁都有点佩服我自己啦,给孩子选的书和看书的时机都是最棒的,哈哈!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1000字(3)篇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名人的访谈记录册,包括三个大主题- 健康,财富和智慧。

作者Tim Ferris说:“无论自己处于何种境地,本书中的某些内容总能帮助到我。现在,每当我感到困惑、绝望、愤怒、纠结或者仅仅是头脑不清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此书,同时喝上一杯浓咖啡。到目前为止,我都是在20分钟之内就在本书中找到了对症之药的。”

书里不仅告知名人们如何看待健康,财富和智慧,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成就”的密钥,同时也分享很多“接地气”的工具,如果冥想和飞行瑜伽也算接地气的话。就我自己而言,其实行文中很多很多“智慧宝典”其实都是平时美国文化价值观里最推崇的一类文字符号。名人们如何获取密钥各有千秋,可说智慧乃百花齐放。举一例,人生苦短,需不需要逼迫自己不断进步?文中给出了多样性见解,整体读下来,读者将会慢慢跟正在进行激烈内心斗争的自己和解。至于说这本书是不是一本拯救苍生的宝典,我认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仍有进步的空间并且愿意用以10倍以上于当下的能量建造未来更好的生活,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文中大量涉及到肌肉锻炼,“未雨绸缪”训练法,瑜伽音乐,疗愈书籍,癌症治疗法,极限运动,创新思维,投资等等。涉及面很广,有些眼花缭乱,不过去芜存菁一直是我们这些有心读者的好习惯。

下面是部分读书笔记,关乎一些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深层次话题,在此处可能表达得词不达意,可能水准不够,可我很真诚写下来了。

一个好习惯的练成,譬如跑步和平板支撑,这些我喜欢的运动,我能在三个月内养成习惯。三个月后跑步和平板支撑的负担几乎为零,并且融入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向前’表示,我们不会停止,不会放慢脚步,不会回顾昔日的决定,不会事后诸葛亮。”

真的好吗?他是成功人士,但不代表他的每句话都能成为向导,也不代表不听这句话我们就无法成为成功人士。方式有千百种,走的慢一些,或许20年后才能赚到1000万,跟五年就能赚到一样的数额,难道我们一定会错过多么无法逆袭的机遇吗。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制造快乐和充实感则是看个人的。


“有趣的工作是那些你自己创造的工作”。高效完成手头工作,抽空看一段书,听首歌。继续工作,看书,听歌。时间安排特别顺畅的时候还能做几个新瑜伽动作和几个健身动作,顺便学几个舞蹈动作。把白天12小时循环成36小时,每一天我都是多赚了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你学习或密切追随的三个人

 Jiddu Krishnamurti;Tony Robbins ;peter Thiel (会阶段性发现变化)

# “你做的哪些选择使你成为现在的你?”

* 建议:如果你是那种总是后悔自己作出的一些决定的人,建议去看看《思考,快与慢》。

* 文末总结:得益于过去职业所需承受的巨大压力的长期训练,也感谢自己过去对身体健康的长期投资,还有长期保持阅读。让我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时总能游刃有余。对一切新挑战都充满期待,我相信自己一直会前进,也会停下来思考,休息;会重新启程。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各取所需n书名《巨人的工具》简单粗暴,着实可以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为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作为解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作为一本名人访谈录的记录,更像是讲故事谈道理的书。没有像常规的成功学那样产生短暂的激励作用这样的效果,反而如细水长流般润物无声。其实,我们总会是能从一本书或者一件事中得到蛮不错的感悟的,不管这本书的可读性如何。我认为阅读和人群交流,都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们从书上,从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潜在的内心趋向吗?如果抛开各种评论还原它本来的面貌,那么最终的评价多是偏主观的。如果关于成功的定义没有具体的标准,那么按现下的思潮大多体现在物质层面具备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精神层面便是遵从心之所向能够自主选择。因此才有了我们给予“成功者”称谓的“巨人”。但我更倾向于抛开所有的限制,将“知足常乐”视为极致的成功。回到本书上谈到的“巨人”。简化他们的丰富经历和独立的思考,形成一个众人可以效仿(中性词)的框架,离不开以下根据个人喜好偏执总结出来的几点。这些特质我们从市面流行的成功学书籍上也可以通过一些阅读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在此我想从一个“非成功者”的角度来论述,也许能从这当中发掘的走向“成功”的可能性。高效能人士的X个习惯。提问:是否我具备了这X个习惯的,我就能够成为高效能人士之一?还是说根据对高效能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事例分析,总结出的X个习惯,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正是这X个习惯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这蛮像是对自身无所作为的埋怨,借此区别出“成功”和“平庸”。我的成功不是偶然。提问:按二元论的分析话,不是偶然,就是必然?是不是可以同理得到我的失败我不是偶然?那为什么大多数人谈的是成功而不是失败呢?或许这两者都在人生中交错反复,按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来讨论,如果成功是由积累而来的,那么失败同样也不是一朝造成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天唤醒城市的清洁人员,拿着微薄的工资,以早起为生活寻常之事,ta们是否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初心”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初心”,“始终”也不像我们所见到的“始终”。我们尊重每一份职业和每一个平凡的人,不应该拿“梦想”来作为趋之若鹜的道德绑架。最喜欢里面引述王尔德的话,“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喜欢王尔德这个作家是从一篇推文开始的,我从没看过他的作品,但莫名地喜欢他这个人。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读书和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改变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更是为了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为了能让自己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知。以更为从容的方式从这个世界走过。

生活,关键不在于我们知道多少,而在于我们能够坚持做什么。结交受益终身的朋友,是人生的巨大收益。“充满爱意的善良”,可以解决至少90%的心理问题。找到与自己的特质相合的榜样,关注那些非传统的途径。

10倍的效果不一定需要10倍的努力,小规则可以带来大变化。“改善模型”,改善思维和心态。

《生活的起伏》有些时候,我们的命运就像是一棵冬天的树。看着光秃秃的枝丫,谁会想到这树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还会重新发芽生长呢?——歌德

完善自我,热爱生活!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孩子,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你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空间,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状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_《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_《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赫胥黎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发现广告比他设想的未来世界里的睡眠教学更有效率,更无处不在,对人的影响也更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睡眠教学只是期望通过在睡梦中不断的播放相同的内容来增加心理暗示,而广告提供的不仅是暗示,还有诱惑,让你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灌输,这可比在睡眠教学有效率多了。

《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是一部完美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维持着机器的运转。人的产生从不受控制的自然孕育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成为了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每个人虽然生下来就被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注定要从事某个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通过各种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庆幸自己属于当前的阶层。这种快乐当然也是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相同阶层的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享受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一切可能破坏这种快乐和整齐划一的东西都被毁灭,任何可能激发人的激情、狂乱的东西都被唾弃,从莎士比亚到爱情都是禁止事项,毕竟你已经得到快乐。

这种把人作为机器的愿景从古至今都有,从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实践都有所体现。资本主义最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效率和生产,如果人能够像机器一样,那么生产的效率肯定会更高。人类成为社会动物是自然的选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明等等一切在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存,但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时,我们才真正的成为人,生存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和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理性。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平台。每个社会阶段自有它内部的运行逻辑,在当前和之前的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分工、需要贫富差距、需要阶级分层、需要工厂、需要人劳动、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需要消费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在社会分工中、在贫富差距中、在劳动中确实会有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是当前阶段不能避免的,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前提,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人们劳动就有足够的物质时,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认同工具理性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我们认同把人物化。对于什么是足够的物质,我想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相比于几十年前已经是极大的进步,更别说几百年前,没有理由相信以现在的消费主义倾向,人类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消费主义和物化是发达工业社会所特有的问题,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以消费定义人的社会,一个以你买了什么来定义你是什么人的社会。在一个生产力富足的社会,物质生产的扩大是靠消费的扩大来维持的,而不是单纯依靠生产力的进步,所以社会展现的消费主义倾向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人的物化以及价值选择的丧失,让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简而言之物质生产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手段,但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它越来越成为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价值变成了更多的消费。

在行政控制和消费引导下,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预定将要消费什么,以及将要从事什么工作。消费平均主义和正直民主一样给了人们看似平等的想象,当我们所有人都消费同样的商品,都有投票权利时,它看起来确实是平等的。

“但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是物化到极致的人,所有人的一切都是被预定好的,只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它确实给人提供了快乐,但是它也没收了所有人选择价值,认识价值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作者:胡云乱想

思考致富 读后感(3)篇


成功原则之一是欲望: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用一种让你朝思暮想的精神状态渴望财富,然后筹划出明确方式和手段去获得财富,并用不知失败为何物的毅力去支持这些计划,就能为你带来财富。如果自然力会屈从于欲望的意志,那么是否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断人单靠自己就能战胜炽热的欲望呢?一切成就,无论本质如何、目的何在,一开始都必然是对某种明确事物的炽热欲望。大自然运用某种奇特而强大的“精神化学作用”原理,将我们对强烈欲望的冲动包裹起来,欲望“这东西”永远不会承认“不可能”这三个字,也永远不会接受失败的事实。一切成就的起点都是欲望。人生就像一块跳棋的棋盘,与你对弈的选手是时间。如果你在走棋之前犹豫不决,或者不注意走棋的速度,那么你的地盘就会被时间这个对手全部占据。因为与你对弈的伙伴从不容忍犹豫!

虽然属于被众人唾沫淹没的成功哲学,但是还是得到了一些新的思考。通过阅读本书,知道了思想的重要性,也很庆幸自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虽然经常因为想太多而失眠,但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反省,去思考去规划想要的东西,一切不会凭空而来。我们需要欲望,需要知识,需要决心和规划,需要朋友和聪明的伙伴需要自信,需要对抗消极。读完本书,我能更正确的去看待自己的欲望,尽管欲望这个词在现世看来如此世俗,但是什么都没有的年轻人没什么资本谈清心寡欲,至少先要拥有再谈放下吧,如果不能知足常乐,就应该去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想到中国要翻拍《东京女子图鉴》了,希望能拍出精品吧,如果拍的好对于国人尤其是女性还是挺有教育意义的。

新工具读后感


如果说培根的新工具所论述的观点已显得平淡无奇,那其实是因为他说的理论已如此的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般常识,下面是工具读后感:

新工具读后感

如果说培根的新工具所论述的观点已显得平淡无奇,那其实是因为他说的理论已如此的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般常识。

但是在培根说出他的新理论时,他面对的是形而上学和神学统治的思想和学术界,以致于培根还一再重申,他之所以标新立异,

不是觉得自己智力优于古人,而只是指出了一条新的路,所以,他申明自己不是智者,只是一个向导。

培根倡导重视科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原理,在原理指导下进行更高更深入的实验,得出更普遍更一般更准确的原理,

这基本上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相信很多人已非常熟悉,不过对于培根所处时代的学术界奉行的形而上学和神学原则,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学术研究的方法正好与培根所提倡的原则相反,他们只是对客观事实粗略一瞥,就开始建立理论体系,

所以这个理论体系不免带有很多主观臆断,然后又用这个自洽但主观的理论体系矫揉造作地去解释客观事实。

这样造成的后果有二:一是因为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导致理论是矫揉的、错误的、主观臆断的;

二是,对于不符合理论体系的客观事实,则用歪曲事实的方法去适应理论体系,这就压抑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规定了很多形而上学的、错误的原则,诸如重的物体下落快,或者强壮的父亲会生下男孩等,

这些原则并非建立在客观的实验上,而大多数是主观臆断,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因为出于主观臆断,所以科学理论反而容易形成完备的自洽的体系,导致人们认为似乎已经掌握了终极的真理。

不过培根也指出了出现这种思想倾向的根源,从客观上讲,鉴于当时的研究手段的落后,

人们不可能非常清楚的研究客观事实,只能凭主观臆断进行解释,所以势必造成形而上学。

但更可贵的是培根也指出了主观方面的原因,培根认为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倾向于作些抽象而赋予流逝的事物以一种本体和实在,

在没有完善的对客观具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抽象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主观臆断。

在培根看来,人类的认识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四类假象,第一类叫作族类的假象,第二类叫作洞穴的假象,第三类叫作市场的假象,第四类叫作剧场的假象。

族类假象是指因为人类认识事物不可避免主观成分,所以就形成了假象;洞穴假象是指个人就像一个洞穴,

个人的认识囿于洞穴的局限;市场假象是指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失真;剧场假象则是指人类的认识容易局限于教条。

从方法论上,人类认识的错误又分为三种:诡辩的、经验的、迷信的。

诡辩的是指亚里士多德,企图用一套主观的理论去解释客观事实;经验的是指歪曲实验事实去适应理论;而迷信的则更多指的是用宗教的观点去解释客观事实。

培根认为自然科学之所以进展缓慢,主要是上述错误的观念和方法论阻碍了科学的进展,所以,现在就需要调整学术研究的指导原则,培根自命为指路人或者说是向导。

培根倡导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受控的、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用归纳的方法去科学规律。

培根驳斥了那种认为从事具体事物的研究是流俗的表现,同时批评了认为世界是不可解的不可知论,

而且指出了盲从权威也是不恰当的,尤其是过往的权威都是在错误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更不可信了。

培根的论述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周易。

周易其实是一种形而上学,符合一切形而上学的特征,不过比形而上学更形而上学,所以带有玄学的味道。

所谓阴阳不过是对于世界简单考察以后就进行了主观的规定,又把世界万物进行了主观的划分,亦即八卦,世间万物的联系都用一种主观臆断的方式进行解释,也就是相生相克。

如果说形而上学还是在比较仔细的考察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即凭主观总结出了很多规律,那么周易则对于客观实际的考察更加粗略,规律更加主观。

不过在西方的哲学家们在300多年前就对他们的祖先进行平静而自信的批判,倡导科学理性的原则,逐渐建立起现代的科学和哲学体系,所谓有破有立。

而在我们这里,批评周易还会导致很多人的反对,不过考虑到我们破了之后还无所立,则对于周易的批评导致卫道士的惶恐和不安就很好理解了。

《爱情和其他魔鬼》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200字


《爱情和其他魔鬼》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200字:

昨天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马尔库斯的《爱情和其他魔鬼》。好的小说,人物的塑造总是很丰满,就跟我们每个人一样,现在拥有的性格都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时代背景造就的。

故事以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十二岁小女孩-玛丽亚在市场上被疯狗咬了之后为开端。其他魔鬼,最开始的魔鬼就是狂犬病,在当时医疗落后的阶段,狂犬病被视作最可怕的魔鬼。若贫穷人家有人得了狂犬病,甚至会在饭菜里下毒将其堵死。

玛丽亚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亲是被上一代迫害,也正是由于无穷无尽的家庭迫害,贪婪的欲望,她的父母亲没有爱情,玛丽亚的出生也没能让他们麻木的内心得到哪怕一丝的慰籍与希望。玛丽亚的母亲甚至视她如毒蛇,视她为不幸。父亲因年轻时候与精神病人的相恋被家人疯狂阻止,而变得无欲无求性格阴郁懦弱。他们对玛丽亚不闻不问,玛丽亚自小与家中黑奴同吃同住,受着黑人文化的印象,崇尚自然,说着非洲语,唱着奇妙的歌曲,喜欢吃动物的各种部位,在那样的时代里显得格格不入,但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因为被有狂犬病的疯狗咬了之后,玛丽亚的母亲将其视作家丑,没有一天不是盼望着她尽快死去。反而他的父亲因为这件事,唤起了他内心应有的父爱,去找了一个当时名声并不好,却个性古怪思想开放的医生。还记得医生对他父亲说的话:如果幸福治愈不了的病,那么没有药物能够治愈。

在等待玛丽亚是否真的染上狂犬病的期间,父亲对她关爱有加,一起在海边看日落日出,一起看杂耍,添置可爱的小玩具,并教会了玛丽亚如何使用乐器。本来以为故事可以这么幸福地发展下去,因为玛丽亚的一次高烧,父亲变得迷茫。没有信仰的他,也希望上帝能够帮助他跟他的女儿,读书笔记听从主教把女儿送进了修女院去驱魔。基督教徒们把所有发生的奇怪事件都归为玛丽亚这个被魔鬼附身的小女孩身上。主教派了他最信任的学生-德劳拉神父去为他驱魔,德劳拉博览群书,对基督教的教义深信不疑。但是在与玛丽亚一次次地接触过程里,发现了自己早已疯狂地被这个十二岁的女孩吸引,无法忘却。玛丽亚古灵精怪,又爱撒谎,很多人嫌弃她。但是德劳拉却温柔地对她说:只要他人能承受,万事皆可为。好浪漫,在爱情面前,我们只要做自己就好了,因为爱,爱你的人自然会包容你的一切。

原来爱情才是最大的魔鬼,心魔。德劳拉被主教放逐至麻风病人医院服务。他认识了之前为玛丽亚医治狂犬病的医生,认识到了基督教徒意外的世界,自由开放。他知道玛丽亚没有被魔鬼附身,他想等着玛丽亚安全出来之后结婚厮守一生。但是教义并没有放过他,也没有放过玛丽亚,摧残着他们,即使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玛丽亚,最终在修女院里苦苦等待着他而死去。

作者用医生的话诠释了他对宗教的认为:你们信仰的是一个崇尚死亡的宗教,他给了你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乐趣,”他对德劳拉说道,“我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唯一最要紧的,是活着

看完这部书之后,让我想起了《钟楼怪人》,我并没有看过那本书,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还是初中,在家里14寸的电视机看过电影。那时候看也理解不了太多的爱恨情仇,带着拧巴的心情看完。每次丑丑的怪人出现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正视他的丑陋,但是当他拥抱着女主的尸体化作白骨,这一幕还是让我这个不大聪明的脑瓜记到了现在。

生不逢时的人物,生不逢时的爱情,即使注定是悲剧,但又觉得那么凄美地发生才让人有所期望。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


《巨人的工具》读后感

本文作者:毕强

《巨人的工具》讲的是牛人的方法论,在各个领域能够堪称为真牛人的成功人士是非常稀少的,这些人的成功除了具有先天的智力、家庭背景或教育背景等优势之外,成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辛勤努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有常人不具备的认知深度、认知方式及做事方法。

结合本书中牛人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其一,漫画作者斯科特?亚当斯练就了一项本领,他的画画技能和写笑话的技能都不是世界最好的,但是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到一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太少了。

这就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任何一个领域的牛人,都需要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练就到至少排名前25%的能力。任何一个领域真正专业的人只有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理论,必须成为这20%里的人才有成为牛人的能力基础,同时,如果还能在另外一两个领域内练就成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能力,那这个人就会成为真正的不可替代的真牛人,这也是一些人可以追求的能力模型和发展方向。

其二,里德·霍夫曼的一个原则是:最重要的理由,只有一个。

在做重大决策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说是充足、重要的理由。在我们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在做某项决策之前,要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充足的理由为基础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正确性才能有所保证,才不会后悔。

其三,马克·安德森一个原则是:别打价格战,涨价!

通常的逻辑是,如果产品的价格低,人们就会买,量大就必然成功。但是很多公司因此栽了跟头。如果人们不愿为你的产品多付钱,说明你的产品或服务没什么好的。如果公司一直垂死挣扎,多半是因为产品价格不够高。回到我们公司,我们是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的公司,产品的价格包含着我们的专业和服务的成本,客户想要获得专业周到的服务,就要付出相应的服务成本,这些服务成本就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价格上。尤其是专利产品,专业和服务成本较高,为了构筑专业团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我们的产品价格只能越来越高,这样才能长期良性发展。

其四,伟大投资人的共同特点,控制下跌风险。

所有的投资人都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钱,但他们却在思考如何不亏钱;不对称的风险与回报,最伟大的投资人都在挖空心思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高回报;资产配置为王,不管你投资什么类型的资产,在你一生当中,它一定会跌去不少于50%的价值,有时跌幅会达到70%。

可以看出,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是非常理性的,我们经营企业也同样应该更加理性,构筑人才基础、成熟的管理和稳健的盈利模式,这样才能更多地受到投资人的关注。

最后,本书作者也并不鼓励盲从大师的理念和习惯,这些人的成功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因素,但这些理念和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局限,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胡云乱想

赫胥黎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发现广告比他设想的未来世界里的睡眠教学更有效率,更无处不在,对人的影响也更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睡眠教学只是期望通过在睡梦中不断的播放相同的内容来增加心理暗示,而广告提供的不仅是暗示,还有诱惑,让你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灌输,这可比在睡眠教学有效率多了。

《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是一部完美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维持着机器的运转。人的产生从不受控制的自然孕育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成为了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每个人虽然生下来就被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注定要从事某个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通过各种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庆幸自己属于当前的阶层。这种快乐当然也是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相同阶层的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享受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一切可能破坏这种快乐和整齐划一的东西都被毁灭,任何可能激发人的激情、狂乱的东西都被唾弃,从莎士比亚到爱情都是禁止事项,毕竟你已经得到快乐。

这种把人作为机器的愿景从古至今都有,从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实践都有所体现。资本主义最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效率和生产,如果人能够像机器一样,那么生产的效率肯定会更高。人类成为社会动物是自然的选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明等等一切在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存,但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时,我们才真正的成为人,生存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和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理性。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平台。每个社会阶段自有它内部的运行逻辑,在当前和之前的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分工、需要贫富差距、需要阶级分层、需要工厂、需要人劳动、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需要消费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在社会分工中、在贫富差距中、在劳动中确实会有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是当前阶段不能避免的,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前提,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人们劳动就有足够的物质时,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认同工具理性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我们认同把人物化。对于什么是足够的物质,我想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相比于几十年前已经是极大的进步,更别说几百年前,没有理由相信以现在的消费主义倾向,人类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消费主义和物化是发达工业社会所特有的问题,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以消费定义人的社会,一个以你买了什么来定义你是什么人的社会。在一个生产力富足的社会,物质生产的扩大是靠消费的扩大来维持的,而不是单纯依靠生产力的进步,所以社会展现的消费主义倾向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人的物化以及价值选择的丧失,让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简而言之物质生产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手段,但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它越来越成为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价值变成了更多的消费。

在行政控制和消费引导下,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预定将要消费什么,以及将要从事什么工作。消费平均主义和政治民主一样给了人们看似平等的想象,当我们所有人都消费同样的商品,都有投票权利时,它看起来确实是平等的。

"但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是物化到极致的人,所有人的一切都是被预定好的,只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它确实给人提供了快乐,但是它也没收了所有人选择价值,认识价值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喜欢《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读后感(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麦肯锡工具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