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27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2700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2700字

在每个灵魂通往彼岸的路途中,会遇见一个由自己心灵映像形成的荒原,那里昼夜交替,时刻有恶魔潜伏。只要你心里阴郁,天空变为阴沉,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出现。该如何穿越这片荒原,命运派来了摆渡人,他们的使命就是护送你,躲过魔爪,越过高山峻岭阴晴冷暖,到达心之彼岸。

《摆渡人》的作者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是一个中学教师,她说主人公迪伦的原型是她自己,那片荒原也是她自己的荒原。而摆渡人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卡戎,他不仅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

《摆渡人》畅销33个国家,从家、爱情、救赎几个方面给人带来心灵治愈。如果你正在横渡生命中那片荒原,那么建议你可以读读这本——《摆渡人》。

撇开其他方面,《摆渡人》作为一本翻译小说,它的文字却是极其优美,值得慢慢品读,像下面这段:

他们在一片满是高大橡树的树林里,树干粗糙多节,久历风霜,树枝恣肆蔓生,交叠错落,宛如华盖,高举在他们头顶。虽已是夜间,但月光透过树缝漏下来,树叶随风摇摆,树影斑驳,如微波荡漾。清风吹动了她的长发,脖子和肩膀上酥酥麻麻的。他们脚下的路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有些地方肯定是最近刚下过雨,空气闻起来有淡淡的潮气和大自然的味道。她能听到左手边不知何处潺潺的流水声,简直太细腻婉约了。

《摆渡人》从15岁女孩迪伦某天逃离学校,踏上去见父亲的火车开始。这原本是一趟很平常的旅途,顶多会被母亲埋怨两句。但偏偏中途火车发生了故障,她是唯一遇难者,当她以为从火车里逃出来时,其实是灵魂脱离了肉身,踏上了荒原。在荒原的开口,她遇见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男孩——摆渡人崔斯坦。故事从她的灵魂踏入荒原真正开始,这一切在她前一日的梦境中已经预示,荒原、男孩,作为心之映像,它们出现了。

关于家,迪伦在家与母亲琼不和,在学校受同学欺讽嘲笑,她想逃离,在得到亲生父亲的地址后,她坐上了去父亲家的火车。在她的心里,那个家有父亲的关爱。可是途中,遭遇了火车故障,她死去,灵魂遇见了摆渡人崔斯坦。摆渡人将带着她穿过荒原,到达那个平和无害的家——彼岸。

经过重重困难,迪伦到达了彼岸,却并没有回到家,每一个灵魂到达彼岸时,首先看见的都是心里盼望的家,可她看见的仍是荒原,因为她心中的家,是有崔斯坦的地方。于是,她选择重返荒原,没有崔斯坦的保护,独自面对恶魔,用心中的爱战胜恐惧和弱小。最终遇见了崔斯坦,并与其一同回到现实世界,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关于爱情,这是贯穿始终的力量,在横渡荒原的过程中,他们从最初的陌生,慢慢互生爱意。一段恶魔四伏的危机旅途,却因小男生小女生的爱而不枯燥,即使魔鬼在外面呐喊,他们仍能置若罔闻,该害羞害羞,该傲娇傲娇,该脸红脸红。

对于迪伦来说,这是一种青春期的萌动,爱情美好纯真。而对于摆渡人崔斯坦来说,这是种惴惴不安的变数,他的使命是摆渡灵魂,不该有人类的情感,他用冷静来克制,却仍旧在到达彼岸前,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说出了我爱你,并吻了迪伦。他答应陪迪伦一起走下去,却还是止步了,只能眼看着她踏入彼岸,并撕心裂肺。他觉得,这才是迪伦的归宿。

可迪伦在彼岸找到了崔斯坦曾摆渡过的纳粹兵乔纳斯,并在他的指引下找到最长远的居住者——老妇人伊莱扎。老妇人告诉她,曾经有灵魂回去过,但都没有回来,任何一道门都能带她回到荒原,只要站在门前,用心神想象那个地方。穿过荒原也许能回到现实世界,那里的时间是静止的。

迪伦知道这是一场赌博,踏出那道门,也许会魂飞魄散,也许会被恶魔吃掉,但她要尝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她也要返回,因为没有崔斯坦的彼岸,一点都不幸福。别人或许能等来家人或者爱人的灵魂,但迪伦想见的人却永远都等不到,因为摆渡人只存在于荒原之中,绝步在她的门外。

这场豪赌,迪伦赢了,爱之力量,超越一切。她回到了荒原,与恶魔赛跑,白天低头赶路,不看其他灵魂,天黑前到达安全屋。没有崔斯坦的守护,她的路那么危险,那么艰难,但她挺过去了。在第三个安全屋里,她遇见了正在护送下一个灵魂的崔斯坦,但在她的呼喊声中,崔斯坦松开了那个灵魂的手,灵魂被恶魔拖走。若是按照原先的规则,护送灵魂消失后,崔斯坦会马上被派去执行下一个任务,但这一次,竟没有出现下一个场景。

于是,崔斯坦跟着迪伦走上了返回现实世界的路线,这是违背规则的,他以为面临的是天谴。迟迟贪恋地望着迪伦,用最后的眼神,但奇迹却出现了,他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竟丝毫无碍。更离谱的是,自从对迪伦生出爱意后,他身上的伤再未愈合过,甚至在靠近现实世界时愈来愈严重,他变得越来越像人类。在最后一步迈出前,他犹豫了片刻,会死吗?但迪伦给他的微笑,让他鼓起勇气,伸出了脚。庆幸,最后成功了,爱情胜了,迪伦回到了肉身,回到了那辆火车上,并且看见了那个男孩,他说,我在这里。

关于救赎,摆渡人崔斯坦生来就没有活过,他注定是摆渡人,不管灵魂是恶是善,他都要用尽全力保护他们抵达彼岸,直到摆渡薄上的空白页填满为止。这是摆渡人存在的意义,数百年如一日地执行同样的枯燥任务。可迪伦出现了,她注定是个异数,她需要他,所以他被恶魔折磨地精疲力竭时,又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是从未出现的情况。因为她需要他,所以他出现了。而后来,迪伦重返荒原,亦是因为她需要他,更因为他也需要她。

他需要她来解救自己,逃离这个百年枯燥的身份。在回到现实的路途中,崔斯坦一改先前的冷静睿智,变得犹豫不决软弱惧怕,因为这是背规则而行,他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迪伦用她的勇气,带给他希望,试一试吧,我爱你,我们一起回到现实世界。

同时,这也是一场心灵救赎,迪伦用迅速成长的内心,战胜了荒原。之所以是荒原,是因为她的内心是荒原,她在崔斯坦的帮助下,通过了陡峭险山、深湖沼泽、魔鬼成群,抵达彼岸。可那个彼岸却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她鼓起勇气,只身返回荒原。用爱情支撑起来的强大内心,战胜了那些在崔斯坦庇护下觉得不可能攻克的困难,最终用这股劲带领崔斯坦走出了荒原,回到了现实。这次,才是真正地走出了荒原,用她自己强大的内心攻克的荒原。

最后,她完成了对他的救赎,救了他,救了自己,也救了他们的爱情。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荒原,那里有时刻准备吞噬灵魂的恶魔,晴朗时它们畏惧,阴沉时它们肆虐。要战胜它们,你需要有不断强大的内心,更需要有一个时刻为自己守护的摆渡人。那么摆渡人是谁,我想可能是信念,可能是外来的一份支持,也可能是某次莫名的开悟。但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爱,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荒原,唯有心中的爱,才能披靡无敌。

荒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爱它吧,也许你也能遇见你终爱的摆渡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19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1900字

生命从世界得到资产,爱情使它得到价值。

——泰戈尔《飞鸟集》

爱情,似乎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一部畅销书的必备要素。但若想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仅仅爱情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另一种情感——孤独。

当爱情与孤独相遇便可绽放出人性的光辉,进而给人以灵魂的震撼,这一点麦克福尔做到了。

《摆渡人》自打问世以来,人们对其评价就褒贬不一。有人将其誉为优秀的治愈系小说,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太过空洞、乏味,甚至逻辑上也有难圆其说之嫌。然而在愚看来,所谓伟大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亦不需要亦真亦幻的爱恋情缘,有的时候只需一个简单的发问就足够了:

如果命运的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英格兰,格拉斯哥,纯洁善良、青涩害羞的15岁单亲少女迪伦,尽管沉静努力、勇敢执着,但却始终得不到身边人们的认可——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的母亲。在最好的伙伴凯蒂转走后,显得更加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身上。就在临行前的一天晚上,她还梦到一个陌生的翩翩少年,温暖、盎然…

崔斯坦,冰冷、漠然,一个孤独的荒原摆渡人。哦,不对,不应该用孤独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不应该具有人类的情感,他只是一个光球,负责指引以及保护那些灵魂到达彼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沧桑陵谷,渡过芸芸众生,以至于自己本来的面目究竟是什么样,他也记不清了,直到…

灯光熄灭,声音炸裂,一起火车撞车事故,将两个本毫不相干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

她竭尽全力爬出隧道,抬头遇见他,好奇、欣慰。

他静坐山坡上等待着,终于等到她,漠然、冰冷。

“其他人都去哪儿了?我们不可能是唯一的幸存者。”

“你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迪伦,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我死了吗?”

他点点头,神色飘忽,但冰冷依旧。

他在例行公事;她在接受现实。

初识,最纯真,最迷茫。

“你遇到的最难缠的灵魂是哪个?”她静静地问。

“就是你啊。”他笑着说,但眼睛里毫无笑意。

她,天真烂漫;他,寒冰欲释。

缘起,最难缠,最难忘。

“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

“你会在哪儿呢?”

“就在你身边。”

他渴望保护她,为什么?他也不清楚。

她总是相信他,没理由,哪怕他骗她。

情动,最青涩,最懵懂。

“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全靠你。”

“什么?”

“你需要我。”

“我爱你。”

再不说,所爱隔山岳。

“我也爱你,迪伦。”

再不说,山岳不可平。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他渡她到达远方,她让他找回自己。

她换衣,他欣赏;他轻语,她入梦。

热恋,最甜蜜,最短暂。

“多久?”

“明天。”

“没有你,我去不了远方。”

“那……我全程陪伴。”

“你不能和我一起去远方?”

“为你,我愿意。”

“你发誓不会离开我。”

“我发誓。”

肌肤亲,两心印;情深处,默无语。

别离,最难舍,最无奈。

“你会跟在我身后吗?”

“我保证,我说过我会跟着你的。”

她迈出左脚,深吸一口气,然后跳过去。

回头,身后空无一人。

谎言,最美丽,最难拒。

他站在无形的屏障后,看她流泪痛哭,漠然依旧。

他知道,他无法逾越。

他放任自己向她吐露爱意,他给了她希望,这就是对他的惩罚。他会时时刻刻承受这份自己招致的痛苦。

但他体验了人类为之生、为之死的爱情,对他来说,足矣。

命运,最无情,最难抗。

“你宁愿让灵魂魂飞烟灭,也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吗?”伊莱扎说。

“对,我是追梦人。”

他说过,如果动了情,每一个在旅途终点对他挥手告别的灵魂都会带走他的一部分,将他的心带走一小块。

而他,是她的全部,她的心全给了他。

“你会死的。”

“我不在乎。”

“什么时候行动?”

“要么永远也不,要么就是现在。”

一念既空,万念何存?

我心若死,死亦何惧?

执念,最强大,最可怕。

荒原。来时初见,而今重逢。

“一起去远方。”

“我不能。”

“为什么?”

“我没这么做过,也没有人成功过。”

“试过吗?”

“没有…”

“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在我眼中也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一个人不能做到的,两个人可以做到;

两个人不能做到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以做到。

规则,最强硬,最无力。

家园。迪伦又回到了火车了,时间又开始流动,她成功了!

然而,他若不在,这一切又有何意义?

“嗨!”

“嗨。”

她嘴角颤抖着露出微笑。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他紧紧抓住她的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生所爱,心花不败。

爱情,最温暖,最伟大。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没有谁是谁的摆渡人,而是互相摆渡。

当你在苦苦等待一个人的时候,也有一个人在为你存在。

白云苍狗,情随事迁,几经沧桑之后,有谁能认清自己本来的面目?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渡过匆匆过客,

而谁才是自己在等待的归人?

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

时间那么长,从未遇见你。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8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800字

摆渡人,中国俗称黑白无常,韩剧中也称地狱使者。都是同样的职业,这样看来还是【摆渡人】这一名字更有诗意一些。
这部小说最开始对女主角迪伦家里情况的描述以及大量的铺垫读起来非常无聊,且翻译腔有些严重,读起来有些没头没脑,不过这些铺垫确实也是对女主形象刻画所要求的。但是从迪伦坐上火车,发生意外之后,情节便开始变得非常抓人,催促着我一直读下去。在这之后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都非常精彩。其根本原因是,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没有逻辑,看似荒谬却也合理的世界——所有的景物,山势起伏,天气的变化,甚至是摆渡人的样貌都是由摆渡人所引导的灵魂的心情和其内心想法而定;危机四伏,天一黑便有魔鬼出来想将灵魂拉入深渊,所谓魂飞魄散,这下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一次次火把的点燃不是靠什么方法,而是意念,其实是虔诚。
这应该和西方人信奉基督有关,我甚至在看的中间也幻想过,倘若人死后真的是这样的话,死亡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只需穿越荒漠,在另一头等着和亲人团聚即可。
当然后面的情节发展是很容易猜得到的。男女主相爱,第一段路男主护送女主到达彼岸,第二段女主找到途径返回荒原并重新找到男主,第三段女主鼓励男主要勇于尝试,最后奔向幸福生活。当然也有人评价故事有些【高开低走】,仅从情节发展而言,主要是因为故事进行到后面无法给读者足够的惊喜感,或者说前面给的惊喜太大,调定的很高,后面却没有更大的突破了。
看完以后总体概括,这是一本很温暖的书。主要要表达其一便是【爱】,其二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心,并为之努力什么事都做得到,男女主最后在人间相逢,要开始幸福生活了。好鸡汤。单单把这鸡汤拿出来未免俗套, 置于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却特别温暖人心,这样的题材拍成电影应该很不错。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1100字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1100字

之前看见有很多书友在读这本书,不过从大家的评价上来看,整体反馈比较一般,也没觉得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没考虑买。but,前段时间微读做活动,免费领了一本……请原谅,作为一个俗咖,天生对于免费的东西,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况且在读这本书的朋又那么多……于是……

篇幅不算长,外加本人“刷书如神”,所以没用太长时间,就轻轻松松的把它看完了,真的是轻轻松松,是那种心中格外平静温暖的轻松感,不用去思考什么,去总结什么。

情节简单而流畅,即使主人公穿梭在两界之间时也有波折,却毫不虐心;即使当你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局,但心情依然会随着情节的走向慢慢舒展,并且为故事那看似毫无悬念结局的而感到一丝欣慰,不会想弃之,不会想快进,就这样跟着作者的思路,平静地徜徉在那唯美且荒凉的荒原之上,去体味那单纯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挺喜欢作者对于故事中,各种不同场景的描写手法的,虽然篇幅并不算多,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大:

雾中的荒原,夕阳下的山丘,阴霾下的沼泽地,深邃悠长的峡谷,破旧的小屋……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不禁浮想联翩,想象着拉长镜头里,男女主人公在清晨的阳光下携手在小山丘上前行的画面,满满的阳光,两个温暖的影儿;想象在晦暗的镜头下,他们在沼泽地里艰难前行的画面,被水打湿的头发和衣服,满眼的泥泞,满天的灰;想象黑暗中,被炉火勾勒出的脸庞与表情,仿佛一幅幅中世纪的油画,唯美,圣洁……..这些想象中的画面与构图,使自己仿佛也有种正在穿越荒原的感觉,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体验。

不过,如果想在这本书中读出什么所谓“震撼”或者什么所谓“荡气回肠”,那十有八九估计你会失望。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本更像是童话的故事书,对于童话来说,当你看完它,然后沉静再那温暖里进入梦乡的意义,会远远大于什么收获总结的意义,“我爱你,所以要和你永远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看到类似“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也就是最美的结尾,看童话就别想那么多,否则我觉得那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最后,关于灵魂摆渡人这么个职业造型设定,我不禁感叹国内外文化差异之巨大……故事中摆渡人的形象,是可以随着被摆渡者的心里期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小王子或是小萝莉的形象,也可以是长腿欧巴或冷艳御姐等等造型,总之,看着最起码养眼,而且还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而,根据我国传统文化来推算,类似职业的从业者角色造型基本如下:

a.牛头

b.马面

c.黑白无常

d.其他类似恐怖生物

.……

试想一下,若女主的事故发生在国内,她遇见的摆渡人十之八九是这些大神中的一位,且,要是女主稍不听话,就被鞭子,狼牙棒等上古神器一顿胖揍的话,那我估计能发生爱情故事的可能性应该就不太大了……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_700字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700字

掷地有声(摘要):

我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面就是真实,对别人真实,也对自己真实——问心无愧,从不虚伪待人;你要划清的不是界限,而是底线;这个爱不是简单的男女肌肤之爱,它是家庭给你一个爱的环境,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有夫妻之间,那种最基本的需要与被需要;同情心不能滥用;我一直说要遵从内心的选择: 选择这个时必须放弃那个;一样东西陪我经历了很多事后,它就是我的一部分,会有灵性,会保护我和我的孩子,帮我把孩子带起来;但首先你要经历很多痛苦,放弃很多东西,也能承受起那份孤独;这种疯狂里面肯定有痛苦,有时候人是会爱得心痛的,但越痛越爱。当你付出而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时,那就是痛的开始。如果对方有反馈,那么你们的爱就在对的点上。如果我的朋友爱上一个人,不断付出却得不到回应,我就会劝她,那你就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爱错了,把这个爱收一收。可以保留这份爱,但释放在其他地方、有效果的地方,这对你的爱是件好事;没有遥不可及的事,只要你往前走,那些东西自然会到你眼前!


这是今年看的第一本书,总想着以后闲暇的午后带着咖啡,去图书馆读一读书,总是腾不出时间,其实每天也没做出什么事情来。今天天气实在太好,忍不住坐在草地上翻开这本没读完的书!金星老师把自己的前半生写在了这本书上,我想到的是某一天她翻开此书,必定会不自觉的潸然泪下,用自己走过的苦,走过的弯路来提醒现在的所以人,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特别推荐女生看一下,也许会学到如何保护自己!

2018年3月11日

于周日南汇一个阳光                                              明媚的草坪上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_800字


《掷地有声(精装纪念版)》读后感800字

一个活透了的女人 。

很少看她的节目,心里也抵触变性人,但是无意中看了一篇关于他变成她的手术过程文章后,由衷的敬佩她的选择。看完本书后,很认同她所表达的观点,感触良多。

她说:有时候不是知道了自己要什么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以后,才会慢慢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说:力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命运千锤百炼着我。

她说:只有付出到头的舞者才配谢幕。

一个活得如此明白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绝食让妈妈妥协而开展舞蹈之路。独自国外求学,打工赚钱生存,不抱怨,不低头,不止步的坚持自己喜欢事。热爱舞蹈,对它付出不求回报。

我爱我的身体

很多人为了美而去整容,确实整容后美多了,但不觉得那种美美得很不自然么。长相因人而异,五官各有不同,金星认为美绝不是当当从体现在五官上。外貌来自于父母,应该坦然接受去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每一寸肌肤,与肌肤融合,才能释放出独特的美,就像金星欣赏自己的脚一样,虽然长得不好看又变形了,但她就认为她的脚很美,一双能在舞台上表达她最美的东西。

全世界我只崇拜我先生

三段刻苦铭心的恋情后,一次在飞机场偶遇,之后与她组建家庭,抚养三位跟他毫无关系的孩子,包容承载金星这样风风火火的女人。他给了她踏实感,而这种踏实感不是源于依赖,而是来自认可。而她在外是个倔强、有能力又强势大女人,在家则是一位懂得理解欣赏体贴丈夫的小女人。

“爱情需要创意和设计,你来我往,互相吸引;而婚姻需要的是经营和管理,管理你的生活节奏,管理你的欲望,包括物欲、性欲、野心等各个方面的欲望,它们都必须得到妥善的控制。”

对于教育。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从小教导孩子说人别跟人比,要跟自己比。孩子是要好好爱但也得好好教。

……

从故事里,看到一位掷地有声的女人,用掷地有声的力量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去跟命运对抗。尽管有人骂她毒舌或伪妇人,但她仍能活出自己的光彩、活得那么真。

愿你不被世界改变,愿你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自在独行(百万册精装纪念版) 读后感(3)篇


《自在独行》 |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

 贾平凹先生写了很多的对于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比如家乡旧事、人间烟火、曾经路过和生活过的乡土、还有陪伴过他的桌子、文竹、小树;读过这些,我不禁怀念起我曾经读过的那些书来。

在现在看来,那已然是一个破旧的书架,但是它的身上,摆满了在那个内心空洞、无助的时候的陪伴者们。有张爱玲的爱恨情仇、林徽因的温暖四月天、三毛的浪漫游记、萧红的荡气、还有中国优美的、韵味十足的古诗词,这些故事温暖了我一整个秋冬。

那一年是对我的人生来时,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情的冷暖,多少个孤独无助的夜晚,都是这些书中的文字和故事温暖着我。

就像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评论说:生活需要一些温暖。

在你孤独的时候,落寞的时候,一个故事、一块石头、一座老宅,都可能会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带给你相通的感觉。

孤独不是受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贾平凹先生说他的父亲是孤独的。文革期间父亲被批斗进行劳动改造,这一段时间的孤苦难熬给父亲很大的打击,而后看到父亲苦闷喝酒,以此打发内心的痛楚。贾先生看到了父亲的孤独,却因为自己年少无法给与很好的慰藉。

这一段的描述使我想起了我的姥爷。

 我姥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公安,这是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可是我并不知道对于他年轻的时候还有一段痛苦不堪的回忆。这是在我姥爷病逝之后,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亲手写的一封“交代”信之后得知。

在那个年代,姥爷视工作如家,早出晚归,出任务的时候常常不着家。可是有一天他被红卫兵绑了起来,卸下了枪,被打成“反动分子”,并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罚。

那张纸被放在一件中山装的上衣口袋中,已经很脆了,打开的时候就感觉这张纸会像玻璃一样碎掉,而我们的眼泪已经碎落。

后来听妈妈说,姥爷被平反后,虽回到了工作岗位,可是人总是不愿出门,总是把自己关进房间不言语。如果不是小儿子因落下东西回家取,或许姥爷早已和我们是两个世界了。

 我想,那个时候姥爷内心一定是茫然的,空洞的,孤独的;他不愿意出声,不愿意回忆那些屈辱,自己慢慢消磨着内心的苦楚,对新生活已无望,那种独行,谁人能懂。

 贾平凹先生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更怕的是有人邀请他写去几幅字画送人,闲来无事的闲聊。还好的是,他从事的不是热闹的工作,不然哪有时间静下来心来写文章,他宁愿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中,热闹在自己内心的安宁和独自的自在。

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就有很多这样的情怀在里面。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讲述了贾平凹先生的部分人生经历。

这一篇篇文字优美的散文,看似世俗,却也讲述了有趣的农村轶事。它们不只是体悟出生活的哲理,更多的事朴实的感情,还有随性不加修辞的真性情。

很多人喜欢这本书是有道理的。城市中的快节奏让人感觉很压抑,于是人们总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向往自由自在的旷野生活。

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告诉读者,无论什么样的生活,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什么层次的身份,愿他们都能够从容面对,懂得孤独的含义,寻找到内心的那份安宁,依然不动声色的勇敢向前。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一九九零年代,贾平凹还算得上是名炙手可热的作家。记得我那时在镇江上学,为《废都》首发在新华书店门口徘徊许久,新书大概十八元左右,而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一百,实在有点舍不得。

贾平凹的文字比较流畅,也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做到这点就应该算是好作家了。而且,他往往在文章中穿插了许些段子或者谣子,大抵他平时也是注意收集积累的。另外,在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比如《瘪家沟》、《废都》等争议作品中,大量以此处作者删除XX字替代的性描写,在Ap尚未普及的当时不啻一种强烈精神刺激。所以读完后只是觉得贾是名善于表达的作家,文章的思想深度明显不如余华。

《自》主要收集了贾平凹较早期的作品,以自传体的形式为自己涂脂抹粉,可情感表达技巧又明显不如黑狗达,真的不够很有感染力。书中也提到了他有乙型肝炎这件事,所以身体不健康的人,很难做到心理健康,因为龌龊的想法随时都会跳入脑海。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陀思妥耶夫同样能写《白痴》,但这样的人太少。

我觉得贾只能算二流作家中一流的,这是美国作家毛姆对自己的评价,对于这类作家的作品,只要看看代表作就可以了,多看只是浪费时间。病人,其实也应该多休养。

人生慢慢,难得自在,人来人往,寂寞独行。

人生,就是由一些人,一些琐事构成的。大人物的事大,小人物的事小,但对于当事人,都很重要。

听书+阅读,花了很久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本《自在独行》。听说了一些事,了解了一些人。

读书,就是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和现在的畅销书相比,书中没了套路,多了清新寡欲。作者那一代人,文笔间会让人有一些所谓“文邹邹”的感觉,或许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好比一盘费时费力的开水白菜。而现在的文字,就如同快餐一样,只能看一遍。

生活也可以如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推着你忘记本源,去不断追寻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些这样的文字,就像是生活的减速剂,让你在路途中,在看到目标的同事,也没忘记沿途的风景。

读《摆渡人》_摆渡人读后感800字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人生是一场迷茫的苦旅,谁将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我们这些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人,早已走过不惑之年,匆匆然与知天命的那一站近在咫尺。按照传统文化理论,我们现在应该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处乱不惊。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看绝不尽然。扪心自问,面对人生的一道又一道关口,一次又一次选择,我们有多少次是不惑的?是淡定的?是从容的?七尺之躯伴随着岁月流逝从孕育生长到成熟消亡,不因个人意志与喜好有丝毫停留,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然而,我们的思想似乎很少能够跟上身体成长的节奏同步前行,灵魂不在原地徘徊踏步已是万幸。直到有一天,结识了徐先生的散文集《摆渡人》,醍醐灌顶之感油然而生。我隐约意识到,就在这对的时空遇到了对的人、对的事,遇到了我人生此段行程跨越时空的灵魂摆渡人。

徐先生的文笔很少有华丽的词句,多是娓娓道来的平和朴实之言,但恰恰就是这种质朴无华,契合了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的哲理。文集中的作品多是来自于先生的亲身经历与见闻,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先生却是那么的敏锐,洞若观火,用温暖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带给读者丰富的心灵体验。先生的思考和感悟深刻透彻、不愠不火,提炼出来的哲理入木三分、耐人寻味。掩卷遐思,我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格物致知的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品格。

在酝酿此文的过程中,是否要将徐先生的感悟和哲理逐一呈现出来,这个问题反复在脑海中盘旋。思忖良久,似有所悟。如若将先生文章中的感悟和哲理复述于此,那岂不是成了一本读书笔记?或是一篇书评?这可并非是我的初衷。既然是读后感,那一定是应该讲述我的感受、感想、感悟。

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从一件平常的小事入手,用暖暖的语言徐徐勾勒出一幅生活场景,俨然在我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卷,代入之感油然而生,令人直觉身临其境。就在那平和从容的叙述之间,先生恰到好处地穿插个人的感悟,真切地激发出读者源自内心深处的共鸣。当这幅画卷缓缓地展到最后,先生总是能提炼出朴实却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先生的感悟犹如一股暖流在血液里流动,在脑海中游弋。先生的哲理犹如一股清流,醍醐灌顶,发人深省。先生对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能够如此感怀,如此深刻思考,不正是契合了王阳明大师的格物致知之精神吗?唯有专于格物,方能致于真知。品读一篇文章,悟懂一个道理,研读整部作品,看透一段人生。

先生文章的精髓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悟和哲理本身,更是体现在知行合一的品格上。先生有多个光彩夺目的身份和头衔,但我以为,校长这个身份是先生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份。尤其是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任校长,其肩负着开疆拓土的伟大使命。如何秉承港中大优良的校训和办学理念,并在深圳这块热土将其发扬光大,对于先生来说是一个伟大而极具挑战的命题。先生曾讲过,如果我们不能把深圳分校办得比本部好,我们就没有必要办这个分校了。这是何等的气概和胸怀!令人欣喜和欣慰的是,作为港中大(深圳)的黄埔六期,我们在即将启程之际,在方方面面目睹了学校飞速发展的过去,感受着异彩纷呈的现在,憧憬着辉煌灿烂的未来。那未来必然可期!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短短的五年间异军突起,势如破竹?我从先生的文章中解读到了知行合一的品格,这是一股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先生因为心中常想着学生、家长和学校里的老师,所以创作了诸多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创作这件事本身就彰显着先生践行教育本职的知行合一。如果能注意到文章中描述的一些事例和细节,不难发现,先生已经将诸多感悟和哲理应用于学校建设和教育的某个方面。比如,在谈到手机对人的专注力有负面影响的时候,先生就在图书馆入口处装了一批小箱作为手机休息处,鼓励同学们在进入图书馆时把手机放进去,里面还可以充电。如果哪天碰上幸运,还会有免费券赠送。把手机放在图书馆门外锁好后,便可以专心去学习了。凡此种种,我不在此更多列举,尚未读过先生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在自己品读的过程中去挖掘,对于已经品读过的读者,我这里就算是抛砖引玉,还望诸君去细细地回味。这也算是贯彻先生倡导的独立思考、理性思辨之理念吧!

这部由三十余篇散文汇聚而成的散文集,《摆渡人》被编排于第五篇,独以此文冠名,真意何在?不融入其中,不深入体验,耳目所及,难解真意。心若不动,风又奈何?读进去,走出来,回头再看,方解其中真意。人这一生由一段又一段航程接续而成,我们每个人都是摆渡人,也都是被摆渡之人。先生秉承格物致知的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的品格,竭尽所能地履行摆渡人的职责。在港中大(深圳)首届本科生毕业之时,先生将《摆渡人》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用他独有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航程的最后一次摆渡。港中大(深圳)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本身设计已很精妙,犹如一个大礼盒,我突发其想:明年的大礼盒是否能加入先生的《摆渡人》呢?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是一个美妙而充满离愁情绪的盛夏,只因凤凰即将离巢,翱翔千仞寻得梧桐而栖。空巢之下,我又将以何种方式延续下一程摆渡呢?无妨,就让我们思想相随,跨越时空,跟随先生的感悟与哲思,继续做灵魂的摆渡人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若徐先生读得此文,发现谬解之处,还望予以指正。

摆渡人读后感700字: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明白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理解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前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完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应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取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齐的决定。他们一齐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能够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齐。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心灵的摆渡人――读《摆渡人》有感 (900字)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也许人只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保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向往。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摆渡人》读后感500字-我们是灵魂也是摆渡人


从昨天早上翻开书以后,就一直看到停不下来,这本书描写画面细致真实,代入感极强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经历了整个动人的故事。

这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乔纳斯,是一个个战争的牺牲品,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或许根本不是一个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内心中一个梦想他幻化你喜欢的样子带你击退魔鬼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当然我们也是保护灵魂的摆渡人,在爱一个人的时,我们强大,担负责任,安慰着爱人的灵魂,引导他做一个全新的自己。那时的我们如同崔斯坦般,是温柔的模样,却有宽大的臂膀。

也许我们还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蚀那些不够坚强脆弱的灵魂,我们伸手去抓ta,让他也堕进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变化,看书时我时而恐惧,恐惧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堕落;时而温暖,因为我知道总有我的摆渡人会保护我;也时而激奋,因为我就是引导爱人的摆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当然,书的结局就正如初阳一般晴朗,引导无数的摆渡人,也是被灵魂们渡化,感知着美好人世间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在我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摞书:有来自书友的分享——《繁花》《荆棘鸟》,这是书友的一番心意;有教育局的推荐篇目——《周国平论阅读》《周国平论教育》,说是推荐,其实是指定,是必须要选看的;有女儿看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这本书是一个母亲用一种曲折的方式关注女儿的精神成长;有自己从书店看中了带回的书——《摆渡人》《中国诗词大会》,这是真爱。在宁静的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想要读哪一本,就读哪一本。也可以这一本读会儿,那一本读会儿,非常自由和方便。同周国平先生“愉快”的择书标准,我最喜欢读的还是《摆渡人》。

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读者推荐这本书是“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令人惊讶的人生谶喻。”这些宣传语像长了钩子一样抓挠着我的心,吸引我到书中去寻求答案。

这本书,我前后共读了3遍。

第一遍,我看了书的开头和结尾。知道这本书主要写了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远处山坡上一个特意在此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最后迪伦重新回到火车获救,神秘的崔斯坦也获得了新生。

第二遍,我看完了整个故事情节。主要是崔斯坦如何保护和引领迪伦的灵魂经过荒原——为迪伦的灵魂摆渡。到达目的地后,崔斯坦继续为其他灵魂摆渡,而迪伦却独自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最后迪伦找到了崔斯坦,这一次是变得坚强的迪伦带领着崔斯坦,走向重生。

第三遍,我摘抄了每个章节的精彩语句,包括他们各自激烈的心理活动和隐含人生寓意的荒原风景等,并对一些颇有感想的句子整理了自己的思绪。那些感想朦朦胧胧的,有点说不清,还有点乱。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动笔写下来,再多捋几遍,肯定能捋顺。

如果只读这本书的前两个章节,你会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写实的小说,写的是15岁的女中学生迪伦糟糕的生活。看这段文字:“迪伦确信,这所学校专门磨平人的热情、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消磨人的意志。签到是在顶楼帕森小姐的教室——又一处‘满目倦容’的立方体。帕森小姐尽力想用标语和展示墙给屋里增添一点生气,可奇怪的是,她的一番心血却让屋子看起来更加压抑了。特别是现在,屋子里坐了三十个人形机器人,个个都在说着毫无价值的废话,就好像正在演一出能改变生活的大戏。”是不是特别能引起我们的职业联想?我忍不住将我们的学校和班级与文中的描写进行了对号入座。我们教室里好像也坐的是“人形机器人”,课堂上,你讲你的,至少有40%是白讲。他们魂不守舍,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我常生气地骂他们是“假学生”。其实再想想,我所讲的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吗?可能也是“毫无价值的废话”。

从书的第三章节开始,书的风格隐隐地变化了,表面上还是在写实,比如出现了荒原——“地平线上群山环绕,危峰高耸。低压压的云层掠过山顶,茫无涯际。原野上色彩缤纷,紫色的石楠花在一大片棕色的凤尾草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四季常青的松树将山坡染成深色,低矮的灌木丛杂生其间。靠近隧道的山坡地势平缓,起伏的山丘上百草丰茂。”当荒原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没有引起我任何的奇异感和思考,我以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荒原。实际上从这里开始已经慢慢变得玄幻起来。因为“视野里既无市镇也无道路,甚至连一件孤零零的农舍也没有。”

我接受了它的玄幻,也开始思考文字的寓意。知道了“荒原” “它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你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也知道了崔斯坦是“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我的思考是:每个人都是在从生存走向死亡,只不过各个人的过程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或者说精神,都在荒原上漂泊,而且还时刻面临恶魔的伤害。灵魂需要保护,需要引领,才能成熟和强大。肉体的成长和健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灵魂,很抽象,也更复杂。但通过崔斯坦和迪伦在荒原上与恶魔的斗争,我仿佛看到了可触摸的灵魂。当然,我也不可避免地从职业的角度想像了一下那些想要摧毁我撕裂我灵魂的恶魔是什么?可能有社会家长的不理解,可能有上级法律的不庇护,可能有沉重的负担和矛盾的要求,可能有疾病的侵扰和猝死的危机,可能有……我像迪伦一样搏斗——“突然间,她感觉像是有成百上千只手抓住了她,那些手无影无形,轻如风烟,但力道又极强。她感觉它们人多势众,要把她往下拖,又不知要把她拖向何方。出于本能,她双臂拼命挣扎尽力想甩脱它们,但是她的手在空中一无所获。”而搏斗的结果是现在的我不敢满腔热情拼命地去教学,而是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地凭着良心去教学。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说错了,做错了,我怕学生的板凳挥向我并不强壮的身躯,我也怕自己还没有服侍好父母,照顾好孩子,就骤然倒下。

也许是为了中和玄幻的神奇和减轻谶喻的沉重,从第十五章节开始,文中又加入了爱情的元素。迪伦在崔斯坦的护佑下对崔斯坦产生了依赖,而崔斯坦也因为迪伦的关心,感觉“曾经的自己又回来了一部分。……她是个值得他保护、值得他关怀的灵魂。他愿意为这个灵魂献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爱给他们注入强大的力量,使他们走过荒原,战胜恶魔,使迪伦变得勇敢,信念坚定。对于这份“爱”,我想它绝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应该是一种广泛的爱。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有对家人的爱,有对事业的爱,有对美好生活的爱。我们从爱中汲取力量,即使我们的躯体柔弱,但我们的灵魂可以像钢铁战士。

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完美,好像一个圆。主要情节开始于迪伦上火车遇车祸,结束于迪伦在火车上获救。迪伦的灵魂离开火车,来到荒原。崔斯坦带领迪伦从荒原走到目的地,迪伦又带领崔斯坦从原路返回。结局也圆满,迪伦获得新生,而她灵魂的摆渡人也能继续陪伴她。读完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趟旅程,有点累,但觉得很值,因为路上很有收获。

感谢这本书的译者付强,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优美的、便于阅读的文字。更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英]克莱儿·麦克福尔。她居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女作家。她在作品中架构了出其不意的情节,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暗含哲理的人性独白。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和人生的思索。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是一本值得我们去阅读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摆渡人》读后感精选,欢迎阅读!

《摆渡人》读后感(一)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现在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特别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但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后,我为自己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后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二)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我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内容简介很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且这一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非常短,结构也很简单,但是有一个哲学的感觉。写的是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观点和角度,那个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摆渡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到达,但那女孩在天堂不开心因为她爱那个摆渡人所以她离开了天堂去找到她的爱人。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27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摆渡人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