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2019-11-1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_7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_7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700字

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尹建莉老师的这第二本系列好书,不是连续地、而是断断续续地、只是最近一周才较连续地读完尹建莉老师这本书的后大半部分;而且,距离读完第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过去半年多…[尴尬]这方面的书籍,个人看过的确实不多;而尹建莉老师这两本书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的的确确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作品!是很贴近现实生活、较具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的好书!其中的确不乏有很多真知灼见!无论尹建莉老师自己提出的还是教育先辈们提出的…[强]特别地,因为尹建莉老师熟悉我们中国教育国情,所以这两本书的内容针对性很强,或者说算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估计读过这两本书的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或启迪?…[疑问]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我们在阅读尹建莉老师的这两本好书特别是第二本续作的时候,在谈论某些问题或观点的时候,对于尹建莉老师的一些明显带有个人情绪和倾向的言辞和激烈评判时,要有客观的评价和冷静的态度;对于尹建莉老师在这两本书中,对于一些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根据自身家庭,特别的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修正、要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立的思考…[发呆]因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知识结构不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当我们看待一些似乎共同的问题的时候,难免就都会带有一些个人的情绪和倾向,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偏见或成见…[发呆]当然瑕不掩瑜!客观地说,尹建莉老师这两本书,应该是此类书籍里比较优质的上乘之作!我相信每一位关爱子女的家长,如果真正花时间认真读完或者浏览之后,可能也会和读过这两本书的我们中大多数人一样,真的觉得是:开卷有益!不虚此行![呲牙][呲牙][鼓掌][鼓掌][强][强][抱拳][抱拳][握手][握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00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分享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每年我都会利用假期这个比较充裕的休息时间阅读一些书籍,给自己充充电。初为人母,所以近两年选择的幼儿教育的比较多。这次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在学习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许多学校教育,受到很多启发。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让我认识到原来教育的方式还可以那么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甚至是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认真的把学习给学好。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别是书中的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们好这句话来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设计孩子的人生。然而,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喜欢家长那说为了我们好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压力呢?我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差不多,儿时最多的快乐的记忆就是和邻居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闹,却一直没觉得学习能够是快乐的。直到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才明白原来学习是可以快快乐乐的,是可以喜欢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时间,我学以致用,马上在侄女和儿子身上进行试验。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儿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时候她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但是就是有点胆怯和害怕犯错误;儿子淘气捣蛋,但是喜欢阅读。我先分析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侄女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她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侄女在家期间,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也和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儿子对电视里的一些台词能够跟着模仿。她们也跟着我看我喜欢的人与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则。我尽量克制自己,在家尽量的夸奖他们的优点和做的对的地方。我还和他们一起比背诵《三字2024经》,对我,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长者的身份要求他们做什么,而是给他们讲这么做的意义。

本书前言告诉我,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一块玉。多年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锄头--当我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确,让我们手中的玉石绽放光彩呢?雄关漫道艰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之道,任重道远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们真正站在为孩子发展的角度去为他着想了吗?有的父母又爱孩子渐渐变化为惯着孩子,有的老师从爱学生演变成了惩罚学生。不但如此,他们还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我想说,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养他自我独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学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帮学生懂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爱上学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去年暑假待产在家,于是抽空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即将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是教育硕士,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这本书是作者16年来的教子手记,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能感受到她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说: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想这里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记得我09级6班的一个姓陈的学生,学生人很聪明,上课发言也很积极,表现欲比较强,但是作业却很邋遢,好多次作业没交,于是我把他找来,问他:你上课表现很好,但是为什么不交作业?晚上让你妈妈给我打个电话吧。其实我只是想了解下他在家的学习情况,没想到他很激动:如果你给我妈妈打电话,我立马从楼上跳下。我被吓了一跳,心想这孩子怎么了,先稳住再说,那这样吧,你回去把作业补好先,补好了我就不打了。他走后,我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的原委跟她说了,从和她的谈话中以及后来从班主任那,我了解到,他母亲是一位幼儿园园长,她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学习成绩必须在班里达到前三,而事实上初一第一单元测试下来,他的几门功课都处在班级中等水平,她妈妈就坐不住了,将他狠狠的揍了一顿,据说还打坏了好几个衣架。接下来对这个孩子而言,打骂就成了家常便饭。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妈妈,对这孩子而言,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反思下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过高,我们要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而且不要让他参加那么多的补习班,毕竟孩子精力有限(为了让孩子成绩好,他妈妈竟然自己办了很多的补习班,各科都有,为了让孩子始终生活在她的眼皮底下)。但是他妈妈并不采纳我的意见,她说:我自己也是搞教育,我明白我儿子该如何教,如果他下次跟你们老师说要跳楼,你们就让他跳吧。听了这话,我无语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时应该有心,而她的教育方式竟然如此粗暴。事实证明,她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她越想她儿子成绩进步,他儿子的成绩就退步的越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初一读完了,他妈妈就把他转到其他学校去了。在他妈妈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该学生的成绩我们也是可想而知的。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作为家长的是否应该要好好反思下问题的所在。尹老师提出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孩子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种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行为如此粗野,其实你不过就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就像前面提到的学生的作业问题,很多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在学生未及时完成我们布置的作业时,勃然大怒,进而罚抄、请家长,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变的越来越不爱学习,不肯写作业,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尹老师提出: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的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孩子关于写作业方面,我想也可以试试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惩罚性质的作业,它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经常思考,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机智的老师,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在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孩子呢。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要老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仁及家长能阅读此书,从中得到教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懂得宽容、执着守望好老师

这个假期我重温的一本书,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有看过。第一次读这本书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会议中向我们年青教师推荐后我把它买了回来。读这本书是一气呵成,里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虽然书名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只是为了提醒家长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在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我,不仅能从书中找到方法应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跟现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学习来惩罚学生。书中的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里面写到: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学习,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学习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破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一点我还是有亲身感受的,我们副课老师每周就跟孩子见一两次,很多喊不出名字2024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美术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带工具,你绘声绘色讲了半天,结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带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过他们的。我有时候脾气来了,也罚抄语文课文。其实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觉性,罚抄是为了以后记住。好像这么说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的确忽略了暴力作业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成恐怖的事情。当孩子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课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到美术的快乐呢。家长不重视不协助孩子,不带的照样不带。罚抄也不管用,其实我的做法还是不得其法。

在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不可思议,不敢随便向孩子宣传这些观念。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课内容做成一颗颗美味的五彩糖,让他们舍不得转移视线。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管还是不管?

有人问着名的央视记者柴静:你做新闻,你关注的是什么?她回答:我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那么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师的书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不过多束缚。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毛病其实是正常现象,不应该太苛刻对待。人的成长不是一天、一年,是几十年长长的时间,不必纠结于他一时的小错。有时候只需要心灵触动那么一下,一棵脆弱摇摆的小苗很快就能长成挺拔的大树。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作为老师,有时要停下自己的脚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白岩松说: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了出发时为了什么。我们刚进入教育行业时,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好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还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质范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700字

实话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并没完整看完,只挑一部分章节阅读。特别欣赏尹老师在处理孩子某些状态时的态度,不急不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我揣摩、学习。

每个孩子都各有特点,成长环境的内因和外因亦各有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聆听她,尊重她,这是我必修的课程。

当舒尹进入一年级,我和她一样兴奋。但是,我渐渐发现她是一个磨蹭高手,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慢悠悠,一张拼音卡她能读四十分钟以上,急得我眼珠子都要出来了。她依然没有要快速行动起来的意思,看着内心真是忧伤,这孩子,怎么办?

睡前我问她以后写作业、起床、刷牙,能不能迅速一些,她拒绝作答,原因是我大声说话,我意识到不对,赶紧抱紧她,跟她说对不起,妈妈确实不该急躁,不该大声说话。她看我道歉以后,才肯说:“你大声说话我害怕,而且,刚学拼音我不会读。你一大声说话,我就不敢读了,我需要时间。”孩子一席话,我深感自责。作为一个初学者,她刚学拼音,确实需要时间,而我没把情绪控制好,把“望女成凤”的焦虑情绪带给她,这就是我的不对。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失,比故作威严更有威信。

这次以后,她写作业我很少参与,一般都是她独立完成,她不懂的时候会发问。我发现,呵斥也罢,哄逗也罢,未必奏效,有时,信任也可成为一把钥匙。信任孩子,会有其不意的效果。只要相信她会做好,她就真的越做越好,越来越会控制写作业的时间,起床、刷牙、上学亦渐见起色,我很欣慰。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放下姿态,培养耐心,与她平等交流,尊重她的想法,让她感知生活之美,学习之乐,一起探索幸福的真谛。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_7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