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600字。

中国四大名著是我们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绝大多数人只喜欢看四大名著的影视剧,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读名著是主动地,可以边读边想象,不太容易先入为主。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有不同的读书感悟。那么,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600字

白先生这本书一直很火。所以小鹿我也来凑了热闹。《红楼梦》原著我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两遍,也前前后后拜读了至少十本关于红楼梦评论的书籍,87版的红楼梦以及最新版的电视剧我也看过了,还有比较小众的电视剧《黛玉传》等等。还算是对曹先生毕生的心血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吧。

白先生的这本书与其它大家的红楼评著不同。红学家以研究为主,研究的问题包括脂砚斋何许人也?TA跟曹雪芹的关系是什么,黛玉的死因,以及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也包括红楼梦中涉及的各种花卉,建筑,诗词,宗教……而白先生是从《红楼梦》这本小说的艺术性出发的,以艺术鉴赏为主。所以白先生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以他个人的视角出发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没有什么出处的,也就是说他的观点没有依据,这样就很难让人信服。虽然红学研究者也会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但他们通常会在猜想之后有所行动,比如翻阅古书文献寻找佐证材料。这样观点列出来了,参考文献罗列其后,让读者知晓作者这样的推想是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白先生并不是一位红学研究者,他是小说艺术评论家。所以此书书名中的“说”字很恰当地概括了全书。

鉴于已经有好几个人私下问我此书是否值得购买,值不值得我没办法说。只能告诉大家,这本书是从小说创作和小说人物塑造等等角度来盛赞《红楼梦》的。可能与白先生的职业有关。如果你想揭秘《红楼梦》,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1200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暂时还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看了白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很是精彩!

首先是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就是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三是里面人物的名字,还有她们吟诗作对,都不是凭空的,每一个场景或是人物,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

作为一个单身狗,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从没想过的,现在也没怎么想,只是想结合这本书谈几个观点。

为什么最后去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1性格.薛宝钗属于理性派,她和林黛玉一样喜欢贾宝玉,但她没有像黛玉一样表现出来,不过黛玉也蛮独特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心意。所以理性的人跟感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哪个对哪个错,也很难说,但人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2家庭背景。黛玉是个孤女嘛,她一直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不像薛宝钗一样,有那么多人支持她。

3情商。薛宝钗很会做人,很聪明,懂得拉拢人心。很懂世故,知道顺从大人的心意,讨大人欢喜。从贾母和王夫人这个角度看,她的确是能挑起大梁的人。 (的确,心机重的,能够笼络人的,在社会上比较容易成功,至今仍是如此。) 从另外一方面讲,宝钗、袭人很懂世故,很会取悦,但也不能苛责她们,她们也要生存,也要在这个社会秩序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文摘要。  感性的、重情的,很多时候在世俗的世界里是失败的,早亡的。

女孩子的第一个烦恼就是要出嫁。从前没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个烦恼,到了婚嫁的时候是人生大关。你想想看,你选一个人,选中了就一辈子,这是多么大的赌注。(虽说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但这点还是值得参考的,女生独立很重要,一定要工作,是为了不和这个社会脱轨。其次看对人很重要,这一点上,家长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跟随。)

但婚姻第一个要件就是肉体的结合,灵与灵没法结合,像宝玉跟黛玉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成为夫妇的。(没有经验,不好发表看法)

宝钗嫁给宝玉,与其说是嫁给宝玉这个人,不如说是嫁给贾府这整个的儒家秩序,最后,宝钗要担大任的,她要把贾府撑起来,贾府那一套儒家的秩序,她要去维持。

里面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1凤姐

性格:懂得讨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喜,有一定的手腕,一个女性,作为一个领导人,她算是有一定能耐的,毕竟一个贾府也是很大的了。前面八十回跟后面四十回,强烈的反差,前面手段狠毒,害死了尤二姐,后面生病了,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下来了。世态炎凉嘛,也很正常,人生是这样子,兴盛的时候大家都来衬托你,都来逢迎你,一旦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雪里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2贾母

后面四十回,很有气场和智慧的一个人,佩服。在那种情况下,能挑起大梁。

3平儿

凤姐的丫鬟,人很好,凤姐误会她,她也不埋怨,还是继续服侍凤姐,一直为她做好事,所以她在里面下场算是好的。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21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2100字

此书打四星半,白先生的文笔自然不差,不愿打五星首先是因为白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其次是因为这书标价较高,可内容让人稍显失望。本人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刚购得此书时欣喜不已,开卷也确实引人入胜,待看过三分之一便觉得有点索然。但瑕不掩瑜,在当今出版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书已属精品了。

先说本人对这书的第一个解读。白先生对红楼梦是进行了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解析。横向的维度是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填充以大观园的荣枯和各色人物的命运;纵向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主线,在空间上让人的灵魂从仙境到凡间再回到仙境,这里有白先生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即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是:从年青时追逐名利信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中年经历种种挫折碰壁后开始逐渐信奉无为避世的道家思想→老年已看破人间种种学会放下而信奉遁世的佛家思想。个人认为纵向的解析是白先生对红楼梦最亮眼的点评之一。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也不能完全代表贾宝玉的一生精神路线,但是却反映出了一种失意人生的写照,十分复合曹公要表达的那种悲情人生观。这是对红楼梦全书主题搭建上的解析,本人认为白先生诠释的很好很高明。

再说本人对此书的第二个解读。白先生不愧为一代昆曲大师,在主题思想解析之后,又采用昆曲之美,对红楼梦进行了一番周详的美学赏析,从其中的语言之美(如白先生盛赞曹公通过各色人物对话,几笔便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出身),到人物之美(如宝黛湘云熙凤探春到晴雯平儿到贾母刘姥姥各色人等或有美好的性情或有高雅的品味或有超凡的才干),到文章之美(如文中做出的各类诗词歌赋及不同人物发出的人生感悟),到情境之美(如对大观园、太虚幻境、丧葬节日等各种场景描绘,对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宝钗扑蝶、宝玉听琴、黛玉焚稿等等行为艺术的描写数不胜数),到构思之美(曹公的确构思精妙,文中一物一线索,一人一结局,当之不愧的草蛇灰线、伏言千里,无一句废话,亦无一个无用之人物,将故事讲的十分工整圆满,几无遗漏),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红楼梦的无穷妙处。从头至尾白先生都是以昆曲的眼光和节奏来讲述红楼梦的,好就好在讲的唯美讲的浪漫讲的波澜壮阔,但瑕疵也在此,本人认为红楼梦的高度是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最高峰,用戏剧的高度理解就有些局限住了。这也是我对本书有些微词的观点之一。

本人对此书的最后一个解读也是最不满的一处,就是白先生一直在强调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曹公所写,并非高颚所续。尤其到了后四十回,几乎每章都要强调一番这个观点,而其提出的主要论据竟是:一、根据小说的创作技巧理论,到了后四十回就该整体气氛压抑因为楼已经塌了么,人物长大之后就该个性光彩暗淡,因为都要归于俗世正轨了,抗争不过去了。这一观点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大凡故事就应该有个精彩的开头,然后以狗血的情节结尾?这样一想的话,就真不难理解时下台湾甚至大陆模仿台湾套路的电视剧,为何越到最后拍的越令人生厌的原因了,因为总不能免俗么!二、四十回之后人物对话的性格特点没有变化,该是谁说的话还是谁说的,因此这就是曹雪芹写得。如果说上个论据还有一些理论根据的话,这个论点就完全是白先生自己的主观认识了,例如:总是用贾母的话来证明前后风格没变化,就是出自曹公之手,话说贾母本来就代表的是封建大家长,她的思想她的风仪本来就是前后一致的,因为她在小说里就没有叛逆过,即使是模仿她的口气,也是容易的,不容易出错的,性格本来也没反差呀。鸳鸯做为贾府第一董秘,她的前后画风为什么转变的如此令人生厌?李纨寡居多年,从不显山露水,为什么在后四十回气势风头都盖过王熙凤去了?宝玉那样爱黛玉,那样不喜宝钗,居然在贾母大丧的时候,看着一身素缟的宝钗神魂荡漾起来,这些完全有悖常理的描述都怎么解释呢?为什么白先生还要不遗余力的来肯定这些?而且为什么他几乎不提及脂砚斋批红楼梦的价值,而找来胡适这种有考证癖的人来隐约支撑一下他的论点。细读红楼梦的话,难道脂砚斋批的红楼梦是可以绕过去的么?

读完白先生点评的红楼梦之后,我只能感叹白先生用这套理论给外国人讲红楼梦是够用的了,给那些abc的半华人讲也够用了,就是从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似乎也够了,但是对于那些热爱红楼梦,研读红楼梦的人来说,也就是个参考佐读而已。本人实在才疏学浅,妄谈了一番红楼梦,也妄谈了白先生,以上这些论点都属个人言论,做不得数的,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请各位书友们看完之后一笑置之吧。

其实看红楼梦真的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因为在这二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很多传抄的庸人俗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边抄写一边将其中内容胡改乱添一气,画蛇添足的降低了红楼梦本该有的光辉。颇有现在网络文学里,网络原创作者卡文了,鼓励追文的粉丝们发各种意见帖、续写帖来寻找灵感的架势。但那些帖子上的情节用不用毕竟也在作者的主观意志之下,是可控的,不像红楼梦这样经历追捧,打压,销禁,传抄,再造,发行,可怜又经过了一场文革,作者的意愿早已荡然无存,任人摆布,在这样坎坷的命运下流传至今的版本,是我们今人之大幸亦是大不幸。可谓:盖天地不全,此书不全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9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900字

去年秋冬初读红楼梦,读了前八十回,同时又跟随空森林老师的讲书理解了一遍,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所以当看到白先勇先生的讲书时便立刻拿来读了。

嗯……怎么说呢,读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想法会点开来看,感觉评价太狠了些,此书没有那么不堪,我觉得红楼梦爱好者不要只看评论而弃读(当然我看到大多数书友们都很友好,很辩证地来看这本书,很认同这本书)。我蛮喜欢他的解读的,之前有很多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细节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知道了。

他反复对比庚辰本和程乙本,讲出庚辰本的不妥之处,确实很多地方程乙本更合适。如:尤三姐那段,庚辰本把尤三姐写的淫荡,和贾珍挨肩擦背暧昧不清,她和贾珍到底有没有染?她到底清不清白?读完庚辰本你是无法得出一个具体答案的,所以这点逻辑上确实程乙本写得好;关于凤姐和贾蓉有没有暧昧,焦大所说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很有可能暗指他们俩,曹雪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他们俩可能有暧昧,也可能没有暧昧,白老先生认为有(当然我也认为有),你认为没有,那ok,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干嘛非说你认为的对而他认为的不对;关于语言上、生僻字上,个人有个人的见解,白先生觉得程乙本语言更妥,他人觉得庚辰本语言就挺好,怎么办?无所谓啊,你认同哪个就看哪个……当然程乙本有的地方可能不合理,但起码白老先生书中进行对比的地方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我认同看书要批判着看,比如香菱解裙的那块,我们看的通俗本上是香菱在原地等候,宝玉问袭人要了来给她换,那里白老先生可能写错了,又有可能是他看的程乙本上是那样写,那我们说,《红楼梦》流传至今,到底那个是曹雪芹的真迹真的很难说清,我们应该包容地去看。嗯……我不为任何人辩护,我只是看不惯想法评论区的恶语想骂,当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接受后40回,我相信“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我喜欢这个结局,而且好了歌就是这么唱的呀,曹雪芹就是这么写的呀。

同时关于牵扯到后40回的东西我很多都是不认同的。

目前为止我读《红楼梦》第二遍完,我对红楼梦所知甚浅,我会接着阅读蒋勋老师的讲书,继续学习。

――2019年大年初一

喜欢《《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