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地久天长》观后感1600字。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久天长》观后感1600字”,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地久天长,出自于先秦李耳《老子》,现在的意思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情谊。电影中文名叫《地久天长》,英文名为So Long,My Son。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与价值。中国现代化发展得很快,以至于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没有了历史的参照物,很容易就坠入超现实主义的窠臼与充满理想色彩的自我满足中,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像媒体歌颂的那么美好。

历史总是有很多残酷的现实存在。社会学侧重考察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作为王小帅的御用演员,王景春用他那地道的表演将刘耀军这位中年人的无力感淋漓尽致的演了出来。

在历史大潮中,个体如蝼蚁,绝大部分人都是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对时代的要求没有半点的反抗之力。计划生育执行得最严格的时候,妻子丽云怀上了二胎,被单位的计生主任李海燕(小团体中最好的姐妹)强制拉去医院进行终止手术,结果手术失败,导致没有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刘星则被李海燕的儿子沈浩带去水库玩耍溺水而亡。

自此,最要好的两个家庭,开始分道扬镳。刘耀军与妻子丽云南下,曾经去过海南,最后在福建某个海边县城定居,开了一家维修店铺。李海燕老公沈英明仕途直上,成为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他们的儿子沈浩也成为了北方医院年轻有为的医生。

如果李海燕没有被查出癌症晚期,估计这两个家庭就这么分隔两地永不相见了。癌症晚期的李海燕,始终过不了这个坎,自费邀请刘耀军夫妻回来见上一面。

三十年恩怨,随着李海燕的去世而烟消云散。沈浩儿子的出生,仿佛象征着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轮回。

在福建定居的刘耀军,收养了一个儿子,也叫他做星星,以弥补自己儿子在心中的缺失。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收养的儿子内心对他们并不认可,从一开始的叛逆到片尾的回归,也象征着小镇青年的成长。

刘耀军夫妇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也许这正是导演想要向观众陈述的,因为这正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一面。

从得到第一个儿子,到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喜悦,到相继失去两个孩子的落寞与孤寂,从收养刘星到他叛逆出走暂时失去他,从以为沈茉莉怀上自己的孩子到证实孩子并非刘耀军的幻灭,刘耀军的脸上已经再也没有更多的表情去释放这么些起起落落的情感了,有的是他一如以往的沉静。

刘耀军夫妇是坚强的人,他们在面对不同的灾难时,仍能相互搀扶,让我想起《活着》和《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们。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值得高兴的日子,生活的底色往往是悲伤的,更多的是平淡,偶尔还是略带悲伤的平淡。

计划生育、国有企业下岗,是过去三十年里影响几代人最关键的两项国家政策,这种影响至今仍旧存在影响余波,并且将长期持续下去影响国人的生育观、择业观,影响人们的消费理念,影响未来国家政策的制定。

李海燕死前跟丽云说的最后一句话,说我们有钱了,能生了。终于将她埋藏心底里愧疚了二十多年的话坦白的讲出来。作为一个计生干部,丽云只是她拉去医院做手术的千千万万生育妇女之一。我相信,她这句话也不仅仅是对丽云说的,更是对那些被她亲手推上手术台的育龄产妇说的。

二胎政策前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2017年相比,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了200万。让人大失所望的生育数据,使得很多专家学者呼吁要全面放开。但国家政策制定的滞后性,总是需要一些人买单的。希望像刘耀军夫妇这样的时代悲剧人物能越来越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欣喜看到中国大步踏入新时代,但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了在这70年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能是一代人的鲜血,可能是一代人的机遇和命运。正是许许多多像刘耀军夫妇这样,能够坦然接受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仍旧相信生存下去才是王道的人,才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唯有生生不息,才能地久天长。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地久天长观后感(11篇)


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地久天长观后感”。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每个人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都会有所感受。为了仔细品位当时的剧情和心里的想法,我们应该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不光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能力。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1)

小学这几年中,我读了非常多的好书,其中印象深刻的书也不少,但有一本书,我看了许多次,每一次看这本书,我都会差点泣不成声。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震动》。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男生黄春荣和钟雷为了女生宋佳玲在山上打起架来,并让元帅和余前进做裁判,宋佳玲带着女同学顾芳芳来到山上想阻止打架。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爆发了,六名少男少女被困在了郊外的山上,回不了镇上。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伤的情形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余前进这个以前从来不被人信任的“贼”,再被困在山坳后,其他人的信任竟让余前进脱胎换骨,用超出想象的意志,完成了拯救其他人的任务。六个少年,互相照顾,尽管条件困难,可他们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坚强地活了下。

书中的六个哥哥姐姐虽然性格和人生经历都完全不同,其中有好几个人还是别人眼里的“坏男孩”,可是他们却能团结起来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以前,我就是一个特别依靠父母的孩子,什么事都要父母做,遇到一点困难就靠父母的孩子。在学习上,我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再去思考、再算算,遇到不会写的字明明有字典但不查而是马上问父母,有时候瞎填一个答案就混过去。不止在学习上,我干其他事情也一样,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好像没有父母我什么事都做不了。

而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不能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还要学会坚强。现在,我不再是以前那个依赖别人的孩子了,此后我学习不再是懒惰、对难题退缩了,反而更加喜欢钻研难题,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我都可以自理好我的学习与生活,不再是以前那个害怕困难的人了。

读一本好书,改变了我,也提升了我。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2)

王小帅的电影,这次又取得了口碑,工作忙碌与烦躁之间,看了这部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感觉一种赤裸裸的压抑和泪流满面的伤感。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发生的背景却很熟悉,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广大的工人群体,三个朋友情谊深远的家庭,一同走过了时代,也一同走过了悲催的生活。因为一个孩子的意外,两个家庭背负了几十年的心债,一路走来让人感伤。

看到了电影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才明白电影名字的意思,八十年好听的歌曲叫《友谊地久天长》,朋友的情谊在巨大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很是惨淡,计划生育的巨大力量,带走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带走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在意外发生以后,另一个家庭也背负了巨大的心债,无力偿还。

令人无法喘息的还有这个不幸运家庭的举家搬迁,带着仅有的家当来到了几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过上了清贫而陌生的生活,他们逃离了原来的地方,也试图逃离原来的悲惨命运,甚至找了一个孩子充当起了他们的孩子。故事的开始就是孩子的叛逆,这个家庭面对本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的叛逆,充满了无力,只能继续承认自己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在多年后两个家庭的相遇,那一幕相见时的哭泣,再到另一个孩子的敞开心怀,一段永存于历史的悲情就此有了结果。但当事人已经满头白发,愧疚之人也离开了人间。什么才是地久天长?难道是友谊么?还是那份命运的不公,或者是内心的愧疚,还是一段默默展开的爱情,甚至因此而第三次丧失了孩子。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时代问题,在巨大的背景下,失独家庭成为了几个家庭的噩梦。但就像那个挂着按摩霓虹灯的筒子楼,无人再去住了,但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就像一切没有发生一样。

在给孩子上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堆坟墓,什么才是地久天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还是朋友之间的情谊,还是这个时代给予人们的伤痛,还是命运的不公,地久天长,真的让人慢慢白了头发,慢慢告别了人生。就像长在身体内的一棵大树,慢慢要撑破身体。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3)

关于灾后重建,关于成长,关于爱,心灵的颤动,你的手绢准备好了吗?

这两本书是我觉得最感动的书。这两本书不光写地震,主要是放在地震的大背景下,写青春,写人性,写情感,写成长,写大爱······是哪位伟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六个少男少女在灾难中成长,震动的不只是脚下的的土地,还有人的精神、心灵。

《震动》中,王巨成把大地震中的六个初中的少男少女写得特别坚强、勇敢。大地震把他们困在了深山里,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饿了就去摘野果子和吃草充饥,渴了就喝溪水,把石头当成枕头,靠在石头上睡觉,他们开始想:为什么不好好呆在家里?爸爸妈妈有没有受伤?跟令人敬佩的是刘新的奶奶,她为了能见到自己的孙子,吃了四个生土豆和几把泥巴才勉强活了下来最后是警犬嗅到她的味道,搬来救兵。他们六个人在大地震中伤的伤,昏迷的昏迷,选择了俞前进去镇上搬救兵,谁知在路上他的手指被毒蛇咬了可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身上肩负着五个人的生命。最后俞前进咬断了手指到镇上请来了救兵,大家终于获救了。

《震动2》中,王巨成再次醮着眼泪写就,一本又让作者又瘦了五斤的倾情之作。他把6个少男少女失去亲人的痛苦生动的写了下来,他们不是每天以泪洗脸,而是开心的面对,从中我更能看出他们的坚强。我要和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对缩,笑着面对;遇到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4)

周日早上接着看电影,金星推荐的《地久天长》。加之前段时间说这俩主角纷纷斩获柏林电影最佳男主女主,也想看一下获奖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虽不同于《老师好》能让我那么共情,但影片镜头从大工厂到计划生育再到下岗再就业,自始至终贯穿着时代的烙印,让人感慨造化弄人,替那失独家庭心痛不已。不得不说男女主角的表演真的是很棒,细腻而不做作,感觉他们就是身边的某个人,身上都是普通人的烟火气。影片是两个家庭的不幸生活,而这个不幸就是源于小孩子没有轻重概念的过失。一个失独家庭,不想活在过去,夫妻俩辗转生活于陌生的地方。如女主所说:当地人的生活跟我们毫无关系,没有认识的人,我们过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没有遇到过挫折的人是想象不到的,那种物是人非的景象是最刺痛人的,选择逃离不失为一种方法。抚养的继子虽然名字继承着故去的儿子,可终究不想成为替代品。而这过失造成的结果,也折磨着另外一个家庭。这种内心深处的自责我想其难过程度不亚于失独家庭。虽然多少年不曾联系,在李海燕弥留之际终于见到了当年的朋友。此时,想她内心的愧疚会多少减轻一些。

影片中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茉莉,男主好友的妹妹。故意想犯了个错,怀了男主的孩子,还问要不要打掉。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还是导演出于男人的想法故意来了这么一出。这种感情令我难以理解。不管是茉莉还是男主,看起来都是人畜无害,背地里却做出伤害女主的事情来。虽然最终没有告知女主,但影片最后与茉莉视频时,男主那一刻还是希望见到一个长得跟他相像的孩子来。但当看到一个混血男孩时,他眼里是失望,是踏实。我真心不希望这情节是影片获得好评的缘故之一,这个情节安排太狗血了。

看完影片,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难过的很。原来时常感觉我等蚁民是生活在伟人的历史中,面对伟人造就的时代,没得选择,也没得抱怨。如若稍微跨出伟人所画的圈圈,就会同张新建聚众跳舞一样锒铛入狱。时过境迁,苦难终将远去,可面对自己衰老的容颜、憔悴的心情,又有谁会为这一切负责呢!弱小而无助的蚁民,只能在时代的漩涡中奋力抓住一根稻草,独自在上面暗自垂泣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5)

《地久天长》展现的是我生长的年代,其中的许多场景(包括住宿、工作、生活等)、人物形象(那时的好人和坏人标准)、改制、下海、市场经济等等,从小到大,再到中老年,这一切都是亲身经历和眼见为实的景象,历历在目,不是后来的'80后、90后们一句感同身受能够表达和体会的历史。

质朴的年代,质朴的人们,质朴的生活,也充满许多的无奈与波折。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平凡的人们身不由己的要被卷入这场变革当中,有一些人拍浪击石、敢闯敢拼,成功了,致富了;而大多数的人依旧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安排,还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不过,不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是继续端着铁饭碗吃饭,还是到处打工吃盒饭,只要一生平安度过,心安理得,吃得饱,睡得着,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不要象沈家一家老少,为一生的欠疚而过着心里始终有梗的日子,那样,即便挣了再多的钱,生活也是有阴影的,不得安心。

想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其实需求真的不多。只要有份工作,不管脏不脏、累不累,只要挣的工资能让一家人吃饱饭,能养活孩子,就没有什么非分的要求。他们当中在后来的时代成为暴发户的人,都是些当时不安分守己,或是有污点的人,是另类,不属于正规单位喜欢的人。当然,后来的年代里,人们的丛生观和价值观变了,评判标准也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对错也就无关紧要了。

电影里的刘耀军夫妇对孩子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也不亚于现代人珍爱子女的情感;但是,他们对干儿子沈浩的爱和原谅,是大爱,是善良,那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了。

有点好笑的是,昨晚我看了这部电影,睡觉时竟然梦到汪峰和华晨宇这两个不同年代的歌星,他们要在我所在的地方开对抗型的歌唱比赛,我却是支持华晨宇的,虽然,我也比较欣赏汪峰的歌和才华,可是,我好象喜欢华晨宇的风格和才华,他也没有什么世俗的绯闻和纠葛,可能这种艺人在当代比较少了吧!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6)

一场8.1级地震的突然袭来,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一栋栋倒塌的楼房,一具具前一秒还活蹦乱跳、后一秒却已无声无息的尸体,一个个号啕大哭的孩子,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仿佛只是一场场悲伤的情景,殊不知,灾难也可以让人成长、坚强。

这本名为《震动》的小说,正是讲述了六个少年在地震来临之际,被困在山里,可他们并不放弃生的希望,依然坚强勇敢地抓住命运的双手,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这六个少男少女,性格迥异:元帅是个不爱上学的人;钟雷是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黄春荣是平常人眼中的小混混;宋佳玲是个老师眼中“空有一副漂亮的脸庞”的人;俞前进是一个偷过东西的人;顾芳芳则是一个人们眼中的骄蛮公主。这六个少男少女,在艰难时刻,卸下包袱,坦诚相对,互帮互助,终于在彼此的信任之下,走出了深山。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奉献。钟雷、元帅、宋佳玲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下,决定把他们的生死放在曾经是一个“小偷”———俞前进的手上,而俞前进也不负重望,为了救助同伴,他不惜在手指被蛇咬之后,狠心咬断那根指头。十指连心哪,那钻心的疼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啊!而何平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黄春荣还在废墟中,不惜舍弃生命也要救他出来。元帅的奶奶在地震来临之时被压在废墟下时,只要一想到元帅,就斗志昂扬,仅凭3个土豆支撑着她脆弱的生命。

读完书后,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灾难无情人有情,这是真正的一次心灵上的“震动”!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7)

三小时,两代人,一辈子。我很喜欢别人对这部电影的这个总结。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却又说了很多很多。它是计划生育时期一对夫妻失去独子的悲痛人生,是整个计划生育时代有同样遭遇人们的遗憾投影,也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飞速发展的时代缩影。它从平淡中,给我们讲述着两个家庭过去这三十年。

刘耀军王丽云一家和沈英明李海燕一家是挚友,两家儿子刘星和沈浩一起出生一起长大,日子过得平静而美好。但两孩子一起在水库玩耍时出的意外,却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人生轨迹刘星溺水身亡。独子身亡,二胎在之前被管计划生育的李海燕强迫拉进医院打掉失去生育能力,赖以为生的工厂又正赶上大裁员被裁掉,刘耀军王丽云夫妻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痛苦地从北方逃离到南方,避开所有以前的人和事,在海边继续生活。收养的养子他们是给他改名刘星,孩子却叛逆得不行,在喊来一群叛逆小青年来家过夜后,两夫妻终于选择还给他原来的名字周永福,放他离开。

而沈英明李海燕一家留在北京,赚了很多钱,却始终忘不掉当年的悲剧。三十年就这么在摇摇晃晃的渔船上晃了过去。年老后的刘耀军一家在沈英明一家的邀请下回到北京,沈浩不忍心自己一家被这件事折磨一辈子,告诉了刘耀军一家当年的真相当时是他怂恿本不想下水的刘星下水库玩耍,到水深的地方刘星害怕来拽他,他就推了刘星一下

故事不按时间线走,而是过去现在两条线交织进行着,没有字幕提示,观众也就跟着镜头走过两家人这一生。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失去独子的王丽云跟丈夫这么说着,也在余下几十年这么过着。故事很平淡,却又自然而然地这么过着,没有具体让你落泪的点,却又处处透着压抑,沉重得你想要流泪,安安静静地哭上一次。

他们其实是知道的。当年沈浩出事后高烧不醒,沈英明一家来赔罪,刘耀军一家坚决不同意惩罚沈浩,只要活着,就一个字都不要说出来。他们温柔地原谅了小孩子的过错,选择将痛苦独自承担;养子叛逆想离开,给他换回原名办好身份证再带上一些钱,感谢这么些年他代替儿子刘星的陪伴;回避了几十年还是在好友病重的时候飞回北京,在病床前温柔却有力地握住她的手,原谅她几十年的愧疚;去给儿子扫墓时接到沈浩妻子顺利生产的报喜信息,真诚地为他们祝福,还买了礼物去他家看孩子;结局周永福带了女朋友回海边的家给他们打电话,一句老爸,我是星星让刘耀军开心得不行,两人争着和他说话,让他等自己从北京回家

经历了许多不得已的不幸与苦痛的平常人,还是选择坚韧而平静地生活着,用爱将遗憾包裹着,学会原谅自己,放下过去的一切。

这不就是人生。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8)

最近在手机上看了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感动颇多,几次落泪。

王导喜欢将镜头对准中国普通人,这是我敬重的。而这次对准的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男人和女人,在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段上,真实而深情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命运,如同讲述中国的故事和命运。

故事中的普通男女主人公,面对重大灾难或困难,身处逆境之中,虽然惶恐过害怕过,却从未屈服。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我们积极向上、从不服输的民族精神吗?不服输,主要是指自己不输给自己,自己不轻易放弃。我们更相信,除非自败于己,否则别人很难击垮你。我们更相信,“尽人事”之后,方到“听天命”,如尚未尽自己最大努力,何以言天命!

电影展现的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朋友之间彼此牵挂、情深义真,不正是我们重德尚义、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吗?我们讲的仁义,既有广义之义,也有具体之义。仁义,广义可指“泛爱众”、“爱人”,具体可指“君臣之义”、“夫妻之义”、“朋友之义”等等。我们是如此的重情重义,以致将关羽的忠信比之“义薄云天” ,更将情义与生死相提并论,作出“舍生取义”的艰难但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不是无数中华好儿女舍生取义、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大义打拼,何来我华夏数千年文明延绵不息?!

男女主人公勤勉务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恒贯之,终成正果,不正如同我们祖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接连不断地迎来光明前景!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别人不可能替你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人生的甘苦自己去品味,人生的责任自己去承担,人生之路该如何走,自己最有发言权也只能由自己决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国家走什么道路又何尝不是同此理?!

王导执着地用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其电影艺术风格及成就已被广泛认可。20xx该片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并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还被“卫报”评为 “20xx年度十佳影片”。这或许从文化软实力层面印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来临!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9)

这周四带着妈妈在影院点映了一部《地久天长》,把那个年代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观影后妈妈只是叹了口气:“那个年代,谁也怪不得谁。”

电影中,在星星死亡之前,丽云再次怀孕。然而她的朋友海燕是工厂里计划生育的主任,劝她把孩子打掉。后来,这个未出生孩子带来的伤痛,随着他们孩子的离世,来的更加强烈。

有句话是说“忘记过去,面向未来”。而电影中,过去始终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它挥之不去,甚至铸就和改变了他们的现在。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过去的梦魇。对于耀军和丽云来说,失去儿子是一场始料不及的残忍意外,它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且使得他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向儿子告别。

将近三个小时,我似乎也跟着刘耀军夫妇走完了一辈子。可能时代不同,我真的无法理解没有孩子对那一代意味着什么,又是为什么在一位女性失去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反而要向丈夫说对不起,更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能够一直抚养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这其中有很多点我现在还没有理解,可能以后会慢慢的懂得里面深层的道理。但是不理解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倾听,不能去感受。透过电影,我看到了人生失去精神支柱的荒凉感,就像台词说的那样,时间已经静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感慨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不易。很少看到这样的电影,见证了两个家庭三十年变迁。特别是将已经停止使用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伤害,通过赤裸直白方式呈现出来了。极度克制隐忍,却汹涌澎湃。时代流淌,计划生育和失独家庭,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有些事可能永远无法治愈,但你还是得活下去。

地亦久,天亦长,那个时代的伤痛浓缩到两个家庭的集中表现,但是生活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初看电影时觉得悲伤,细想时却觉得也能鼓励人心。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10)

王小帅导演的新片《地久天长》,长达3个小时,描绘了从80年代到现在的社会的变迁,以几个家庭经历的人生苦难为主题,描述了遇到了再多的困难还坚强的活下去的一代人,为彼此而活的夫妻。

从电影院出来之后的三四个小时自己都没有缓过神儿来,总觉得自己还在电影里,太真实太触动心弦。故事的很多情节都跟自己小时候的场景特别像。

每次下大雨,河道里发水都会跟小伙伴一起去捕鱼,自己被水淹,脚被玻璃划伤不敢回家。一场电影把我带回了孩童时代,曾经觉得时间太多,生离死别对我们总是那么遥远。大学毕业后越来越觉得我们的时间过的太快,大家都太忙,以至于我们春节连拍张全家福的时间都没有。

看完电影后给老妈视频,看着头发花白,眼角的皱纹真的挺难过的。生活很忙碌以至于我们认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就影片来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家庭剧。有人评论「时间太长,剧情太饱满,结局太完美!」电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觉得这样的结尾完全满足观众的口味,至少在国产剧上很完美。

这样电影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很棒!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11)

这个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震动》这本书,从中我发现:友谊会永远存在!

翻完最后一页,我发现了顾芳芳、宋佳玲他们六人的友谊,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同学们。

现在,我现在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许多天后,我们即将分别。有的将会离开苏州,去别的城市;有的会在十中就读;还有的可能会出国。想一想,大家在一起生活了几年,毕竟会有些不舍。虽然,我总在别人面前说我们班男生怎么不好,怎么烂,但回想一下,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女生嘛,就更不舍得了。

想想时间也快,一下子,六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还在想着同学一年级刚来时的那些趣事儿,突然发现,我们即将分别。

朋友和朋友之间,是互相关心的。比如:那是我左手骨折,班级同学常常帮助我,特别是程飞宇,他每天帮我装笔芯、拿餐盘、拿汤……李丁颖的脚踝骨折了,同学们也非常关心她。有时扶她上下楼梯,有时扶她上厕所,有时帮她倒水,有时帮她交作业,还有时去她家探望她。只要班级有同学受了伤,大家都会给予她关心与帮助。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肯定会分别,人分开了,情谊还在,友谊还在!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最后的时光!

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


穿过人性底色,拭看时代炎凉

—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

原创: 南山公子

心情还在平复中,很复杂,既被深深感动,又觉得心里憋闷得慌,有点虐,但已经非常想二刷了,绝对真爱。

得知这部影片获奖的当天早上,我正在京都参加马拉松比赛,赛前我还特地用王景春先生获奖的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祝贺,并从此就一直期待着这部影片在国内的上映。所以在上映的第一天就选择了离我最近的影院的第一场来看,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而且在今天之前就已经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了很多人,因为我特别相信它的品质是值得我推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王景春,一个不靠颜值、非流量、非一线但绝对非常有实力又低调的男演员——曾有媒体说这是一位几乎让观众记不住名字的演员。

整体而言,电影采用了很克制、很内敛的表达,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虽然没有波澜,但却能感到每个人内心的波涛汹涌,席卷着观众的情绪。节奏也很松弛,甚至没有哪一处能算是高潮,而且时空切换也非常多,但这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厉害之处,他们让影片的每个点都很抓人,不忍心错过哪怕1秒钟(为此我差点憋坏了膀胱)。现在回味,觉得这是我看得最“通透”的一部电影了,像是“识破”了很多小秘密,有一种快感,尽管实际给我的感觉是有些压抑。whatever,it does not matter。

重点说一下在没有看到影片之前最吸引我的元素——男主演王景春。影帝先生果然展现了影帝级的表演,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演,让你相信他就是刘耀军,那就是他经历的生活——这应该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了吧?

其中有几处印象特别深刻。

1、在他们居住的小渔村汽车站送茉莉上车后,他坐在车里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一滴泪水无声滑落,让你感受到这个男人内心的翻江倒海。那“喷”出的一声哽咽中是让人心疼不已的极度的隐忍,复杂的情绪展露无余。男人又如何?一家之主又如何?硬汉又如何?再也经不起折腾的生活逃过了一劫,但他也由此再也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这样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又有什么生趣和希望?孩子是他的痛,失去一个已经让他痛苦不堪,现在又要失去一个,内心的打击无以复加,但他不能去伤害丽云,不能够这样自私……

2、听沈浩讲述当年事故的过程时,刘耀军的脸上有着极为细微的表情变化,一闪而过,很不容易捕捉到。但就是这个表情,却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想知道真相又不忍揭开这个伤疤,尤其是两家人的关系刚刚稍微有些融解,让人体会出即使时隔多年,表面平静的他内心依然对此事无法放下,可那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放下呢?但是他要给沈浩机会,给他解脱的机会,即使让自己痛一些......

3、耀军和丽云去墓地看儿子,耀军穿的是皮鞋与很正式的裤子,说明他非常渴望和重视这次与儿子的“见面”,他肯定也想通过着装告诉儿子,他现在很好,不用牵挂他,那克制的哭声、大口大口喝酒的情景,说明儿子在他心里太重太重.....而就在儿子的墓碑前,耀军接到了导致儿子溺水的人生了个儿子的消息:带把儿的!这几个字他说得很重,很苦涩....一个是自己家的儿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儿子,一个已死,一个新生,冲击着这个送过黑发人的白发人......

4、耀军和丽云去沈浩家看新生的婴儿,耀军进屋后直接走向了孩子,都没有等着和丽云一起,他是不是在想:如果刘星还在,也应该有儿子了吧?他想看的应该是他想象中的自己的孙子。接着与茉莉视频时,听说茉莉有了儿子,耀军表情有些凝固,有些意外和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茉莉的儿子是不是当年他和茉莉有过的那个孩子,既希望是,又希望不是,那种既揪心害怕又期待犹疑,都在他眼里微微的泪光中,这泪光,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

5、结尾处接到刘星的电话,是在电话响很久之后才接起来的,想必是他看到了一个无比陌生的号码,让他猜不到对方是谁。确认了对方是刘星后,那种将信将疑的兴奋,那种故作轻松的语气,想靠近但有顾虑,让人觉得甚至有些局促。电话交给丽云后,他还侧耳听着刘星和妈妈的通话,那略斜的背影,真的让人非常心酸,一个中国式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深沉的爱就在那不动声色中澎湃表达。他的希望似乎重新被点燃了,但真的是希望吗?但愿吧……

影片中耀军和丽云寻找领养的刘星未果回到住处后,发现房间的地上积满了水,很多物件都漂在水上。但是他俩没有任何惊讶,只是平静的从水面上一件一件的捡拾,说明他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已经习以为常,已经习惯了如漂浮的物件那种乱,那种不堪,那种无法收拾的过往和一切。由此可见他们的条件非常不好,说明他们在此生活这么多年,日子依然很拮据。

片中几次出现耀军和丽云吃饭的场景,吃的是馒头和饺子,这都是典型的北方食物,证明他们离开故乡多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并未融入到南方居住地的生活。他们虽然在这里长期生活,但他们依然只是这里的过客,他们的心不在这里。耀军说听不懂当地人说话挺好的,其实是不想听懂吧?这样就能和当地人和当地生活保持一种距离,一种疏离感,一种陌生感,而这恰好是他们能够给到自己的微薄的保护,让他们能够小心翼翼的安放自己沉重、压抑、黯淡又支离破碎的生活。

多年之后,耀军和丽云回到老家,面对朋友留下来的建议,耀军表示留不下了。是啊,自从他们离开,这里就再也无法回来了。这里给他们的伤害太多了,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愈合,他们好不容易在“逃离”多年之后,逐渐找到了一点平静,岂容再失去?而且他们哪还有力气回来?回来招惹那不堪回首的过往?这是妥协,也是自救,也是对其他当事人的救赎。

所以影片结尾处的黑底白字“地久天长/So Long, My Son”有着非常多重的含义。一方面是so long的本意,说再见,是一种放下,和亲儿子刘星说再见,和在老家(发生)的一切再见,表示耀军和丽云真的要放下了,他们已无力纠缠,所以就这样吧,生活还要继续。另一方面是它的字面意思,经过这么久,耀军和丽云终于放过了自己;经过这么久,领养的刘星终于回来了;经过这么久,破碎了这么多年的家,终于要再次完整了;经过这么久,耀军和丽云终于有儿子了......

影片中多次出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还特地借着耀军的口解释了这首歌对于他们的特殊意义。但不幸的是,除了生活,还有什么是可以地久天长的呢?可能是希望吧,这也是导演在片尾让耀军和丽云接到刘星的电话的原因吧?

时代,每个人都被其裹挟,但命运千差万别,这就是个体的幸运和悲哀。穿过人性底色,拭看时代炎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和那些不美好说So Long,带着My Sun,热气腾腾的生活!

于2019年3月24日凌晨2:00

地久天长观后感影评


《地久天长》这部电影是由王景春、咏梅、齐溪等人主演的家庭片,当前也正在电影院热播着,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去看过了,那么大家看完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些篇地久天长观后感影评,一起来看下吧。

看这部电影没报预期,因为一开始就听人说是鼓励生育的(这也是以讹传讹),反倒出奇地让我觉得还不错,首先得说这样的电影有存在的必要性。

电影一开始,在厨房,灶前,一口黑锅,刺啦一下菜下锅,我立刻就觉得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爸每天就吃饭前催我们摆桌子,洗手,吃饭。想想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是到了某个年龄,突然就变成了一种传承,一种父辈带给你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在那里的东西,随着岁月增长,某一天突然就随着一个电影镜头复活了起来。

耀军逼着星星来吃饭,星星跑出门,走到外面是热闹的街道,这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我也喜欢。他走下一排停靠的船,船上都刻着红色的雕刻,大概是船家为平安刻的各类平安符。这部电影挺注重这些取景的,很真实。

由于先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又看了很多传闻,所以看的时候难免会拿着相对照。很有趣的是,《大象》里面也是学生偷了手机,然后离家出走,完全从学生的角度,也不知道他走了家里是怎样的反应。《地久天长》就恰好是补了这个角度,父母在星星离家出走后到处找,有一幕还是出去找没找到,下大雨回家,家里又被淹了。这一下就说明了两代人的视角,一代子女,一代父母。然后你可以脑补很多信息,子女总是叛逆的,追求自由的,父母总是受伤的,觉得你是白眼狼,结合听到的传闻,砸吧砸吧,还挺有趣的。

好吧,那就通过《地久天长》看看父辈们的视角,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人生的呢?我发现悲剧让人惊讶地在循环发生,就是相同的场景一再的发生。比如耀军抱着儿子一路跑到医院抢救,后来他抱着老婆一路跑到医院抢救。在医院走廊的最里端耀军和丽云悲怆地哭泣,丽云被强制流产,他也是等在医院走廊里。第二个小孩他没法留着,那不是他的主动选择。第三个孩子来的时候,他已经放弃选择了,也还是留不住。当他坐在车上打电话给茉莉,决定不要孩子,之后太过悲伤留下眼泪的时候,我就在想他要做什么才可以打破命运的限制。我也在想我从父辈继承了什么样的观念,限制了我的生命,限制了我过我想要的生活。就在那一幕,我转头对我的朋友说,这就是不会让你开心,但是让你心安的决定。

后来演后谈听到王景春说这一幕,他说他当然不能因为自己想要儿子就不管其他人,太自私了。我当时就想,原来王景春是这么看这个事情的。可是那也是一条生命不是吗?而且是他极度想要的孩子,代表着的是新的生命,新的生活。

电影拍得很克制,但这种叙事方式忍不住会让人归罪于那个时代,那时候的专制体制,一些寻常的生活场景,背后都有着压制。我当时看的感觉,就是王丽云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是怎样一步步被削弱女性能量的,先是摧毁你的生殖能力,然后摧毁你的工作能力(下岗),让你一步步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最后时间已经停止,剩下的就只是变老而已。

在这一点上,《大象》显然更深刻,因为他把焦点从外在环境跳脱出来,直接探讨人的生存环境,即人生面临的最本质的主题: 死亡、无意义、自由和孤独,非常存在主义了。这是即使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大家都能懂的困惑和感受。里面女儿怪母亲说都是因为你,我的生活才这么糟糕母亲说,生活一直这么糟糕,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我脑子里面在想象着似乎这句台词是胡波隔空要对王小帅这一辈人所说的这句话。虽然她说的很残酷,确是真相,所以很有力量,当时看的时候就让我一震。活着对每个人都是艰难的。你要停止责怪时代,责怪父母,开始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

最近看Jennete Winston的自传《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我要快乐不必正常)有一段话说,活着是很艰难的。大部分时候我们尽最大努力去扼杀生活--被驯服或者放纵自己。变得平静或者暴怒。这些极端行为有相同的效果,就是它们使我们从生活的强度中隔离开来。很显然,父辈是找平静,那下一代就会暴怒。你看到《大象席地而坐》里面充满了愤怒。当然不可否认,愤怒让我们觉得更有力量,比软弱无力好受,但其实,也是让我们不去感受真正的感受。

但《地久天长》这样的伤痕电影也有存在的价值,毕竟能这么真实展现那个时代,情感这么细腻,细节这么突出的电影还真不多。但如果代入里面的人物哭天抢地,我觉得对你不会有多大的帮助,要不你看完就觉得很无力,要不就会变得有一种暴怒,这在放映当晚的现场还真出现了,两个人互相掐架说找了警察,我当时就跟朋友说肯定是这个片子太压抑了,如果不能觉察对自己的影响,很容易把无力感投射出去,变成愤怒发泄到对方身上。如果有观众回去对身边人大发脾气的,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过这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的两位主演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中的精湛演出一同拿下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女主角两座银熊奖杯,这是很不容易的意见事情,也告诉了我们对于这一部电影,大家是肯定的。以下是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与大家分享。

《地久天长》是一个中国工人家庭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三十年的变迁史。就像王小帅所讲,柏林十几年几乎都没什么变化,而中国的三十年早已翻天覆地,中国的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而只有适当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前进,不再走过去的历史弯路。

第六代导演成长于改革开放后,对时代变迁有着强烈感知。经历过纯艺术片探索、在艺术与商业间摇摆阶段的王小帅,在这个时机下拍出《地久天长》这样一部作品并不意外。就像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一样,王小帅也将目光投向他曾经熟悉的那些地方,从八十年代一直讲到当代,展现底层中国人面对悲剧命运的隐忍和坚强。

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两个月大的时候便随父母迁至贵州,是一个典型的支援三线建设家庭。

十几岁时,王小帅举家搬到武汉,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也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又被分配到偏远的福建制片厂,度过了一段无所适从的时光,最后他才决定自己回到北京从零起步,成为一名独立导演。

由此可见,王小帅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漂泊。他也因为自己早早便幸运地脱离了三线生活,而对依然挣扎在那里的人们持有密切关照和怜悯之情。在他早年作品如《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等,里面的底层小人物也表现出对大城市的向往。

《地久天长》同样如此,王景春和咏梅夫妇是80年代一家工厂的工人,因为意外事故丧失长子、强制计划生育失去二胎后,夫妇俩辗转海南,后来又隐居在福建的渔村,并抚养了一名养子。二十多年过去后,他们再次回到老家,往事才重新浮出水面,每个人都要为当年的后果负责。

片中侧面展现了一系列时代巨变:

严打,一位工友因为听了西洋的靡靡之音便获罪入刑;

计划生育,王景春咏梅夫妇因此失去了第二个孩子;

体制改革,工厂下岗潮,昔日艰苦而快乐的集体时光一去不复返;

南迁潮:广州一带是最早开放的地区;

房地产热:有人因此发家致富,迅速出现贫富差距;

出国热:有人通过出国,已经与过去彻底告别。

繁复与留白

故事以王景春咏梅饰演的夫妇为核心,辐射至三个工厂子弟家庭的变迁历程。英文片名叫再见,我的儿子,片中王景春先后告别了他的三个儿子他死去的亲生儿子刘星,他的养子刘星(其实并非真名),以及另一个不曾出现的神秘孩子。两个家庭的命运也因孩子被牵连在一起。

影片人物、场景众多,支线庞杂,再加上非线性叙事的处理有时甚至在同一场景内切换到不同时代,看到一半才能全部梳理清楚所有人物的身份和相互关系。片中没有任何明显的时间年份提示,外国观众可能需要了解一定历史背景才能理解。

在这样巨大的内容量下,王小帅的表现手法又极其克制,做了很多留白,这也是本片最高级的地方。

举个例子:大儿子刘星溺亡,只用了一个固定远景镜头表现,医院走廊尽头是王景春夫妇痛哭崩溃的模糊身影;被迫流掉二胎的时候,又用了同样角度的走廊镜头,表现了天灾与人祸双重打压的悲剧性。

再比如,养子刘星离家出走很久很久,有一天终于回来了,还带了一群街头少年伙伴。父亲王景春回到家后一眼没看,径直走到车床前开始工作,机器发出的噪音似乎在和窗外少男少女们的嬉戏打闹声顽强对抗,展现父亲五味杂陈的内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王小帅对于空间感的打造,对于音画关系的处理依旧驾轻就熟。片中的《友谊地久天长》成为重要的时代符号,不时在背景处响起。

与克制的手法相配,王景春咏梅这对夫妇的形象也十分内敛。王景春最大的泄愤行为不过是自己拿头往墙上撞,咏梅的内心则被故意忽视和弱化,她就像一个被时代百般玩弄后一声不吭的老实人。

但非常可惜,影片的最后半小时拖泥带水,可以说是烂尾了。故事圆得太满,情绪煽得太强,完全打碎了之前两个半小时简洁有力的风格。在一路保持着极度克制之后,导演可能还是忍不住要找到一个出口,剪刀下留情了。

王景春的表演堪称影帝级,无懈可击,完全融入了时代中。咏梅角色笔墨不多,无声胜有声,但老年时期妆感过重,让人出戏。王源表现出乎意料地不错,这个不错不是因为他演了一个需要耍酷的角色,而是真的不错,但是说实话戏份不多。其他配角也都在水准之上。

很多中国记者都说看哭了,认为有希望拿下金熊。从主题、格局以及其他参赛片的口碑来看,这确实有很大可能,要是最后半小时再精简一下就完美了。

地久天长观后感(精选7篇)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地久天长观后感(精选7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1】

故事是这样的:安琪拉患了一种疾病,无法走路 。一旦得了这种病,就算有人能恢复正常,也可说是凤毛麟角。可小女孩相信:有一天她绝对会站起来走路的!她被转诊到复健专科医院,所有适用于她的治疗法都用了,治疗师为她不屈的意志所折服,不论是物理治疗、复健池治疗,安琪拉都全力配合,躺在床上时也老实地做想象的功课,想象看见自己能行动了,动了,真地能行动了!有一天,她再度使尽全力想象自己的双腿又能行动时,似乎奇迹真地发生了!床动了!床开始在房间里到外移动!她大叫:“看看我!看啊!看啊!我动了!可以动了!”当然,医院里每人都尖叫起来,纷纷寻找遮蔽物。大家在尖叫,器材也掉下来,玻璃也碎裂了。几年后,她用她的双脚站了起来。

她用什么来让自己相信自己能走路呢?是毅力,想象的毅力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安琪拉这么想:我再也无法走路了,我只能用轮椅和拐杖勉强的行走。那么安琪拉可能就无法好起来。你说是不是?

是毅力,是毅力让她好起来,让她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行走。是她用毅力和想象力让自己好起来,哪怕这只是想想而已。但最起码给予了安琪拉一种精神上的支柱。

安琪拉并没有走,那只是一次地震。可虽然那只是地震,但真正得让安琪拉自己知道了自己能走了,自己能走了!

请不要告诉安其拉那只是一次地震,她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你用毅力,来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世界,为你震动吗?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2】

最近在手机上看了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感动颇多,几次落泪。

王导喜欢将镜头对准中国普通人,这是我敬重的。而这次对准的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男人和女人,在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段上,真实而深情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命运,如同讲述中国的故事和命运。

故事中的普通男女主人公,面对重大灾难或困难,身处逆境之中,虽然惶恐过害怕过,却从未屈服。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我们积极向上、从不服输的民族精神吗?不服输,主要是指自己不输给自己,自己不轻易放弃。我们更相信,除非自败于己,否则别人很难击垮你。我们更相信,“尽人事”之后,方到“听天命”,如尚未尽自己最大努力,何以言天命!

电影展现的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朋友之间彼此牵挂、情深义真,不正是我们重德尚义、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吗?我们讲的仁义,既有广义之义,也有具体之义。仁义,广义可指“泛爱众”、“爱人”,具体可指“君臣之义”、“夫妻之义”、“朋友之义”等等。我们是如此的重情重义,以致将关羽的忠信比之“义薄云天” ,更将情义与生死相提并论,作出“舍生取义”的艰难但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不是无数中华好儿女舍生取义、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大义打拼,何来我华夏数千年文明延绵不息?!

男女主人公勤勉务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恒贯之,终成正果,不正如同我们祖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接连不断地迎来光明前景!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别人不可能替你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人生的甘苦自己去品味,人生的责任自己去承担,人生之路该如何走,自己最有发言权也只能由自己决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国家走什么道路又何尝不是同此理?!

王导执着地用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其电影艺术风格及成就已被广泛认可。20xx该片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并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还被“卫报”评为 “20xx年度十佳影片”。这或许从文化软实力层面印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来临!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3】

以前的我,没有功利心,没有阴霾,快乐单纯视学如玩却永远雄踞榜首。然而成长中的我毕竟会邂逅蜕变的痛苦,这不是代价,是一种必然。

我望见窗口嵌着像石雕般精致、坚强的侧影。流言四起,她照旧依然,她有她的防线与堡垒。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相互依存。

“你身上有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是李亿颜对我说的。在我们共适的清风明月中,我们形影不离。

只是当太阳完全隐没在黄沙堆砌的地平线下,我和亿颜即使躺在草坪上面对无尽的蓝天,也找不回过往的彼此。我们不可逃避的演着滑稽的、欲哭无泪的戏剧。因为物理竞赛名额的争夺,因为十分的中考加分,因为市三好生的加分名额,仅此而已。

我和李亿颜就如两条偶遇的平行线。舒坦的天空在飞鸟掠过时泛起褶皱,而后,又回复原状。而我们注定擦肩而过,像没有看见一样走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显得真可笑。

我们出卖了所有的回忆,生命中最美丽的那些,我们得到走上前台的机会,继续斗争的机会,痛苦的生存机会。

酸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在秋天的燥热中,我只能无奈的惆叹。

新时代的我们,再继续着我们的路,路很窄,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人走。两个人的路,是沉淀着古老岁月的青石板,在触碰的瞬间,被风尘隐没。虽然这样会很累,会很寂寞,但注定像没有脚的鸟,一直飞到死,一直不停息。

我不习惯一个人走,尽管我会迷失所有的方向,彼岸的烟火不曾照亮过、点缀过我一方矮小简单的星空。但耳畔的呓语让我很满足,我知道我不会很累,不会寂寞,不会让美丽的往事永远冰封在过去一个人的时候,无人可触及,不会让浮云无法掠、飞鸟无可渡,不会让我心隔千里,悲情自可流。

有人说,我很傻,我的路会更窄,它将承载两个人的重量;有人说,我很笨,没有成功的我会很失败。

我高傲的听着。他们错了,他们同样拥有选择的机会,只是他们以为友谊和竞争只能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他们从不知道友谊和竞争缺一不可。我们可以选择竞争,但竞争背后我们含笑祝福彼此一路走好。因为我们相信竞争让我们彼此磨合,然后像珍珠一样发光。这个过程很长,所以我们需要彼此倾听心的旋律,所以我们需要彼此依存,不管能否地久天长。

我蛰居家中午夜钟声敲响。这意味着快女们又完成了一次蜕变。她们已经从青涩的校园走向成熟的人生。他们在舞台上一次次磨合。战鼓擂,东风吹,他们展露锋芒,进退自如。我说,她们在竞争,也在坚守着那份纯真的友谊。PK台上,她们握着彼此的手,笑着说不哭。离别何痛,在很远的地方,依旧心连着心。

我想说,陌生的人,请你停下你匆忙的脚步,我不认识你,但我看得懂你背着登山包时寂寞的姿态。我知道你一直走一直不停留,你想找到你生命中那个等待了你很久的驿站,也许是一个人温暖的眼神,也许是一个人明媚的笑容,也许是一个宽厚的可以避风的胸膛,梨花落满肩头。可是你没找到的时候,请让我给你个休息的地方,因为我知道,你心里的疲倦,我知道你们纯洁的愿望,那就是找个温暖的地方睡觉。

我要说,隐忍的人,请你揭开你不真实的面具,我不认识你,但我看得懂你伏笔写日记时一耸一耸的肩膀。我知道你一直忍一直不说,你想忽略朋友温暖的眼神,你想坚守以不堪一击的溃垒,你想向上帝交换你的理想。但是请你转过身,回望下你告别的人,在他们面前,你不需要伪装。可是你找不到的时候,请让我给你个真心的拥抱,因为我知道你失去很多,那些你最不想失去的世界。

我能说,亿颜和亚亚很悲哀,她们宁愿相信在风吹过的地方会有留存的记忆。可是,之后,会了无痕迹。

以后,我会一直相信友谊地久天长,我会一直珍惜在一起的时候,我会一直走两个人的路,留一条最想让我陪的人。

以后,我想重新找回曾经张扬的日子,我想重新看到伙伴发出甜美的笑容,我想重新领略相交线的温存,我想告诉所有在路上的孩子,你们不孤单,我想告诉自己灯影桨声里,天不寒,水不寒;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已还。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4】

一场8.1级地震的突然袭来,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一栋栋倒塌的楼房,一具具前一秒还活蹦乱跳、后一秒却已无声无息的尸体,一个个号啕大哭的孩子,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仿佛只是一场场悲伤的情景,殊不知,灾难也可以让人成长、坚强。

这本名为《震动》的小说,正是讲述了六个少年在地震来临之际,被困在山里,可他们并不放弃生的希望,依然坚强勇敢地抓住命运的双手,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这六个少男少女,性格迥异:元帅是个不爱上学的人;钟雷是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黄春荣是平常人眼中的小混混;宋佳玲是个老师眼中“空有一副漂亮的脸庞”的人;俞前进是一个偷过东西的人;顾芳芳则是一个人们眼中的骄蛮公主。这六个少男少女,在艰难时刻,卸下包袱,坦诚相对,互帮互助,终于在彼此的信任之下,走出了深山。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奉献。钟雷、元帅、宋佳玲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下,决定把他们的生死放在曾经是一个“小偷”———俞前进的手上,而俞前进也不负重望,为了救助同伴,他不惜在手指被蛇咬之后,狠心咬断那根指头。十指连心哪,那钻心的疼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啊!而何平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黄春荣还在废墟中,不惜舍弃生命也要救他出来。元帅的奶奶在地震来临之时被压在废墟下时,只要一想到元帅,就斗志昂扬,仅凭3个土豆支撑着她脆弱的生命。

读完书后,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灾难无情人有情,这是真正的一次心灵上的“震动”!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5】

母爱地久天长——读《陪母亲吃饭》有感一直坦然接受母亲照顾我的生活,也一直以为母亲过生日时,送给她的礼物就是买一些小玩意。而读完《陪母亲吃饭》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其实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是——温暖。小时候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长大后挣脱了母亲的环抱,寻找到了向往已久的生活后,母亲病了——肌肉萎缩,“我”做了一顿饭喂母亲吃,才惊悟,原来一顿饭可以吃得这样地久天长!是啊,人世间最地久天长的爱莫过于母爱了。是母亲哺育我们成长,为我们撑起生命的天空;当我们遇到风雨时,是母爱悄然而至,帮我们擦干眼泪,给我们慰藉和力量。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无论我们有何种成就,甚至是没有成就,在母亲的眼里我们都是最棒的。

这就是母爱,她是潜藏在心底的永恒,是人世间最圣洁最无私的情感。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习以为常而忽略母亲,忽略她给予我们的温暖。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以为可以挣脱母亲的束缚,扑向广阔的自由时,是否还会想起守在家里日夜翘首企盼的母亲?哪怕陪母亲谈一谈心,哪怕陪母亲吃一顿饭,对于母亲来说,都是莫大的满足。然而,只有离开家乡、经历痛苦的离别时,才会发现,母亲才是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的那份牵挂。无论走得多远,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关切的目光!感谢您,母亲!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6】

《地久天长》展现的是我生长的年代,其中的许多场景(包括住宿、工作、生活等)、人物形象(那时的好人和坏人标准)、改制、下海、市场经济等等,从小到大,再到中老年,这一切都是亲身经历和眼见为实的景象,历历在目,不是后来的'80后、90后们一句感同身受能够表达和体会的历史。

质朴的年代,质朴的人们,质朴的生活,也充满许多的无奈与波折。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平凡的人们身不由己的要被卷入这场变革当中,有一些人拍浪击石、敢闯敢拼,成功了,致富了;而大多数的人依旧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安排,还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不过,不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是继续端着铁饭碗吃饭,还是到处打工吃盒饭,只要一生平安度过,心安理得,吃得饱,睡得着,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不要象沈家一家老少,为一生的欠疚而过着心里始终有梗的日子,那样,即便挣了再多的钱,生活也是有阴影的,不得安心。

想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其实需求真的不多。只要有份工作,不管脏不脏、累不累,只要挣的工资能让一家人吃饱饭,能养活孩子,就没有什么非分的要求。他们当中在后来的时代成为暴发户的人,都是些当时不安分守己,或是有污点的人,是另类,不属于正规单位喜欢的人。当然,后来的年代里,人们的丛生观和价值观变了,评判标准也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对错也就无关紧要了。

电影里的刘耀军夫妇对孩子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也不亚于现代人珍爱子女的情感;但是,他们对干儿子沈浩的爱和原谅,是大爱,是善良,那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了。

有点好笑的是,昨晚我看了这部电影,睡觉时竟然梦到汪峰和华晨宇这两个不同年代的歌星,他们要在我所在的地方开对抗型的歌唱比赛,我却是支持华晨宇的,虽然,我也比较欣赏汪峰的歌和才华,可是,我好象喜欢华晨宇的风格和才华,他也没有什么世俗的绯闻和纠葛,可能这种艺人在当代比较少了吧!

地久天长观后感【篇7】

王小帅的电影,这次又取得了口碑,工作忙碌与烦躁之间,看了这部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感觉一种赤裸裸的压抑和泪流满面的伤感。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发生的背景却很熟悉,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广大的工人群体,三个朋友情谊深远的家庭,一同走过了时代,也一同走过了悲催的生活。因为一个孩子的意外,两个家庭背负了几十年的心债,一路走来让人感伤。

看到了电影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才明白电影名字的意思,八十年好听的歌曲叫《友谊地久天长》,朋友的情谊在巨大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很是惨淡,计划生育的巨大力量,带走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带走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在意外发生以后,另一个家庭也背负了巨大的心债,无力偿还。

令人无法喘息的还有这个不幸运家庭的举家搬迁,带着仅有的家当来到了几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过上了清贫而陌生的生活,他们逃离了原来的地方,也试图逃离原来的悲惨命运,甚至找了一个孩子充当起了他们的孩子。故事的开始就是孩子的叛逆,这个家庭面对本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的叛逆,充满了无力,只能继续承认自己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在多年后两个家庭的相遇,那一幕相见时的哭泣,再到另一个孩子的敞开心怀,一段永存于历史的悲情就此有了结果。但当事人已经满头白发,愧疚之人也离开了人间。什么才是地久天长?难道是友谊么?还是那份命运的不公,或者是内心的愧疚,还是一段默默展开的爱情,甚至因此而第三次丧失了孩子。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时代问题,在巨大的背景下,失独家庭成为了几个家庭的噩梦。但就像那个挂着按摩霓虹灯的筒子楼,无人再去住了,但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就像一切没有发生一样。

在给孩子上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堆坟墓,什么才是地久天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还是朋友之间的情谊,还是这个时代给予人们的伤痛,还是命运的不公,地久天长,真的让人慢慢白了头发,慢慢告别了人生。就像长在身体内的一棵大树,慢慢要撑破身体。

《海王》观后感1600字


《海王》观后感
youngerdy

看完《海王》有一段时间了,除了海洋炫丽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其电影所传达的一些思想理念,让我颇有些想说的欲望。当然,吐槽归吐槽,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只是我觉得,电影故意戳了些漏洞吗?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
其一,人类与海洋生物的战争或者与大自然的战争,影片提的点很好,但我认为影片处理得有点偏,有点像拿一手好牌,结果打得不算出彩。这样的战争仅仅是幻想的情节,没有战争吗?人类太天真了,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地索取与破坏,一笔笔,一件件,大自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有一天,人类会为这些行为买单,实际上现在环境的污染问题,气温的诡异无常未常不是警示,隔三岔五地,从海水中漂出来一具具浮尸,抹香鲸,海豚,不知名的海洋动物等等,海洋看似仍是原来的海洋,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总有一天,它会怒浪滔天,试想那场景,地球70%以上被海洋覆盖,海洋若全面爆发,哪怕什么也不做,变成死海了,人类可吃得消。所以我说,影片拍的点还是很好的,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电影是人类拍摄的,是人类的主场,所以在电影中,从海洋中对人类发起战争的亚特兰蒂斯新王奥姆成了大反派,影片的中心围绕打倒他而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陆地上的人类,突然变成了无辜的白莲花,这种找错了重点的感觉,让我有些啼笑皆非。细想起来,奥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给陆地人类一些教训,顺便为母亲报仇,他又何错之有呢?看看他的反击引发海啸,他在海中,这样做不是很方便吗?把人类扔进海洋的垃圾还回陆地上,有错吗?为母报仇也没有问题啊,毕竟他的母亲也是因为与陆地上的人类相爱生子而被献祭给了海沟族,所以我是无比同情并理解他的。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对于他恨之入骨的同母异父兄长,他其实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否则亚瑟能长大吗?所以我认为影片情节与人物的设置有问题,电影的创作方总算没有全部脑抽,譬如说把奥姆写得恶劣荒谬,最后恶人有恶报,死得很惨什么的,总算挽回一些对电影的印象分,奥姆的结局相对来说,还不太糟,被哥哥打败了,但找回了妈妈,也不算太惨淡离场,相反,给了人足够想象与发辉的空间。如果按照以住人们的尿性丑化他写死他,我只能呵呵了,也不会有这些文字出现。
其二,关于影片中传递的爱情观念,有些畸形,落了俗套。如果说亚瑟的母亲因为亚瑟父亲的救命之恩,日久生情,不顾自己已有未婚夫,与其相爱生子,尚可以理解,毕竟犯错是人性的,只是她没想到她惹怒的人却没有对她神性的宽恕。身为女王,这么做还是太任性了一些,特别是她拒不回去,斩杀同类,这简直视为背叛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差点就中断观影了,还好,影片刚开始,我坚持了下来。所以她哪怕后来回去履行婚约,生了儿子后被拿去献祭给海沟族的怪物,我其实也不觉得意外,甚至很难同情她,因为她总得为她的行为买单,她付出代价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试想若她好好地在海洋当她的女王,那亚瑟的父亲的爱情与等待就像一个笑话了,若她在海洋里过得郁郁寡欢,她的丈夫难免会牵怒到亚瑟父子,那结局更让人唏嘘。所以只有她不在了,事情才能解决。所以我认为,这个女王的角色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片中的另一个女主角,泽贝尔国王的女儿梅拉,奥姆的未婚妻,因为不满意奥姆,他转而投向混血的亚瑟的怀抱,虽然影片给了她一个为了维护陆地与海洋人类之间和平的大帽子,但她就这么背叛了自己的未婚夫,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族人,这简直就太莫名其妙了,画蛇添足,戏太过了。因为什么?因为近年来人类观影形成的恶趣味,不遗余力地要让情节碰撞得更猛烈一些,拼命添油加醋,或釜底抽薪,或火上浇油,极尽所级,终至一切变得面目全非,就像一盘菜,完全没有本味,全是调料,颇有些像重庆小面,奈何很多人吃。譬如爱情,总是会有很多阻力才够真挚,而夺妻之恨的怒火可以让一个人展开疯狂地报复,在毁灭性怒火中死里逃生滋生出的爱情,仿佛才美,观众才喜欢看,对这一点,我已经无力吐槽。而且,但凡所有的英雄出现,必要有一个美女相配,而这个美女,必然也要不一般,等等。我简直受够了这些狗血的镜头。
其三,关于影片的结局,处理问题的方式太简单粗暴了,只能算是自欺欺人的自娱自乐。抽点一,混血的亚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三角黄金钗拿在手里了,好吧,是因为怪物守饿了,不想和他打了,我理解。所以,你给一块饼干,我让你一边玩去,但那是几千年来无数英雄、国王追寻的宝物吧,就这么拱手相让,要不要太儿戏了,是主角就可以这么开绿灯吗?从哪个地方看出来,他有当王的特质,这么霸气外露啊?抽点二,亚瑟回去后,火速打败了弟弟奥姆,理所应当的当了王,命令停止战争,居然,没有人反对,我简直了,这也太随便了吧。影片中,亚瑟是混血儿,说得不客气一点,在一个血统至上的种族,他这样的存在是最让人唾弃的,特别是跟他们有深仇大恨的陆地人类的孩子,一心向着陆地上的人,怎么让人信服?说现实一点,像我国历史上的和亲公主们,他们生下的孩子,可有多少能继承王位,能顺利长大就不错了?我把这种结局理解为一种美好的期待,因为总有人不想打仗,解决陆地人类与海洋人类的矛盾,需要一个和事佬,亚瑟身份合适,两边说合一下,说不定一场战争就可以避免了。但是因为是人类的主场,人类不甘心亚瑟只是个使者,所以人类必须占上风,亚瑟必须当王,一统陆地和海洋,甚至,把海洋人类带回去当奴隶用啊(这是脑补)。这脑回路,自欺欺人得厉害,我实在不敢苟同。
但是,这就是电影,一种商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创作,观众的需要是主宰,不能较真,娱乐效果达到了功德圆满了。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样的题材还可以挖掘更多更好的东西,真挖掘出来,仍是有些清醒的人愿意看的。

《无名战士》观后感1600字


马革裹尸无名冢《无名战士》观后感


**《无名战士》片名Tuntematon sotilas / The Unknown Soldier (2017)。

芬兰战争题材电影,影片根据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改编,用群像的方式讲述苏芬继续战争的故事。
芬兰人有多喜欢这个题材,这么说,这部《无名战士》是第三次翻拍搬上大荧幕。

影片发生时间正是二战期间,苏芬继续战争从1941年6月开始到1944年7月结束,整个战斗过程和苏德两方战争形势保持一致。

要理解《无名战士》,就一定要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二战期间德军和苏军的惨烈战斗,对苏联侵略其他国家知之甚少,毕竟历史课上不会对苏联的黑历史有过多介绍。
《无名战士》讲述的是苏芬继续战争,既然是继续战争,那肯定有第一次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是苏联侵略战争,也是芬兰保家卫国的保卫战。1939年8月23日,苏俄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秘密签署协议,在欧洲划分各自势力范围,涉及德国对苏俄的战机、坦克等当时尖端武器的技术支援等等内容。为回报德国,苏俄勒紧裤腰带,在乌克兰等地搜刮粮食,卖力对德国出口石油、粮食、钢铁等资源。这些苏俄出口的资源,即是后来纳粹德国发起二战时,最早积累的战争资源。俄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后,俄德两国以牺牲中国,换取诺门坎会战的停战,重建二战时期的日俄关系。

这样苏俄得以迅速调整国策转移到西方。因为地缘政治缘故,苏联把邻国芬兰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苏德瓜分波兰后,炮制卡廷森林屠杀,野心勃勃。当时芬兰临近苏俄的版图连接拉多加湖和芬兰湾,扼制波罗的海,又离苏俄列宁格勒很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苏联胁迫以国家安全为由,胁迫芬兰同意领土交换提议,用西北荒芜贫瘠的国土交换芬兰毗邻列宁格勒的南部肥沃国土,并且苏俄还要在芬兰的军事要地租借领土,设置军事基地。
芬兰很有骨气的拒绝了苏俄威胁,恼怒的苏俄在1939年11月26日制造曼尼拉炮击事件,谎称芬兰炮击苏联曼尼拉村造成苏俄人员伤亡,并要求芬兰政府道歉。贼喊捉贼后,11月30日,苏俄投入23个师45万军队入侵芬兰。
芬兰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第一次苏芬战争开始。

苏芬战争中,苏联动员了54万人军队、死伤20万人,勉强击败举国只有12万军队的芬兰。按照苏联一贯谎报伤员的习惯,也有数据说死伤上百万人,因为芬兰那边报出的伤亡比是1比10。苏芬战争中,苏军不能适应芬兰山林地形,苏联44师、163师等精锐师被芬兰全歼,表现极差,指挥战斗的朱可夫元帅也因此丢官。
1940年3月12日,苏联惨胜战争结束。苏芬战争影响深远,苏联单方面撕毁互不侵犯条约,恃强凌弱,国际名声自此一落千丈,芬兰也彻底倒向西方意识形态。同时苏联集中大量优势兵力,依靠人海战术才勉强拿下芬兰,也让希特勒对击败苏联开始充满了信心。德国一年后就开始展开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对苏联发动战争。

苏芬战争之后,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维堡,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

面对苏联侵略和不平等条约,芬兰人始终耿耿于怀,他们在森林中建立新兵营地,士兵刻苦训练等待时机夺回失去的领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芬兰随即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苏芬继续战争开始了。

《无名战士》时间长达3小时,用极其详细平实的语言描写这段战争。
全片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年6月,芬兰向苏联宣战,一脸稚气的新兵蛋子直接从新兵营开赴前线。
第二阶段1941年8月,芬兰进攻取得不俗效果。此刻正是德军进攻苏联初期,苏联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之下士气全无。
第三阶段1941年10月21日,芬兰军队趁机快速向着冬季战争之前的苏芬边境推进。仅用半年时间,芬兰就收复所有冬季战争失去的土地。
第四阶段1942年1月,芬兰方面进攻受挫,开始撤退,满满又撤回原来的领土范围。
第五阶段1944年7月,芬兰在苏联钢铁洪流下节节败退,退守最后的防线。随着德国战败,芬兰无条件求和。

苏芬继续战争虽然结果还是苏联胜利,但依旧是一次惨胜。苏联58万人伤亡,芬兰德国共伤亡21万人。

《无名战士》的风格很像芬兰这个国家,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会被冲动蒙蔽视线,随时对没有信誉的国家保持戒备。我们也能看到芬兰在全球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现时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世界经济论坛年度竞争力排名均在前列,很多都是第一。

《无名战士》没有采用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故事反映战争,而是用冷酷的镜头展示战争中芸芸众生各自状态。
全片中出现的苏联军人数量和次数都极少,既不丑化矮化敌人,也不拔高自己,只是将全部精力放在描写芬兰军人身上。从中级军官到底层士兵,《无名战士》用群像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战争中的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的战斗场面也采用详实的方式表现,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镜头,有的是跟随普通士兵一同浴血奋战。真实战争永远冷酷无情,并不会让人热血沸腾,亲历者只会想活下去。

《无名战士》的角色众多,他们每人都是主角,每人也都是配角。在战争洪流中,所有人都像蝼蚁一般,运气好的不会被历史车轮碾死,运气不好的一上战场就被打死。
他们有的人能够活到最后,比如参加过冬季战争的老兵洛卡Rokka。他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不喜欢被军队里的条条框框约束。但他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国家存在,小家才能生存。战斗中他总是不放弃战友,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打击敌人。他知道,只有杀人才能阻止杀人,只有活到最后才能终结战争。

《前任3》观后感1600字


《前任3》观后感

《前任3》火热上映,笔者看完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放下你的面子

这部电影最触动观众痛点的莫过于最后孟云和林佳这样一对相爱的恋人最终分道扬镳,一个穿着至尊宝的衣服在街上大喊我爱你,一个痛哭流涕地强咽下一个个令自己过敏的芒果......然而这一切痛苦的源头还是当初的那个所谓的面子的放不下。一个赌气要走,一个却不挽留,谁也不肯以低头来示弱,谁也不肯以温言软语来求得重归于好。其实,在这个场景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孟云,细腻敏感、脸皮薄是绝大部分女生的共性,而孟云此时并未展现出一个男子汉所应有的豁达与坦荡。记得《红楼梦》中,每次林妹妹闹矛盾,无论对错,宝哥哥总会揽下一切,即便问心无愧,也会真诚笃定地道歉,好妹妹,一切都是我的不是。对于一些没有原则性错误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豪爽大度一点?明知林佳一心一意地对自己好,明知自己深爱的也是林佳,为什么一定要捍卫尊严?在美好的感情上不低头,这不是有尊严的表现,而是一种固执,最终这份固执必将丢失曾经的美好。

2.相互体谅

孟云的工作日渐忙碌,正因如此,林佳觉得孟云陪伴自己的时间不够多,自己所受到的重视也没有以前那么强,因此这种时间上的不平衡也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然而,此时他们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抱怨对方不够善解人意。此时的林佳,若能理解孟云工作的辛劳,并且经常关心支持孟云,减少孟云的后顾之忧,这样林佳留给孟云的印象就会是体贴和懂事,而不是厌恶她的抱怨和气恼。生活不是琼瑶剧,不可能每天都是春花秋月的浪漫和美好,当青春渐去渐远,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是柴米油盐的奔波和劳碌。林佳在家的时候,应该想到一点,在孟云没有陪伴自己的时间里,他是在辛勤工作,是在为事业拼搏,而不是因为在外花天酒地而将自己撂在一旁,此时的自己应该是多一份心疼,少一份怨恨。而对孟云而言,如果时间全花在工作上,这可能是一个人的生活,但绝对不是一个家的生活,一个家的浓情和温暖不是依靠金钱的堆积去实现的,而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花费心思。孟云若能在工作忙碌的时候尽量安排或者挤出时间陪伴李佳,或者即便不在一起也能时常发短信打电话问候林佳,以此来证明自己对林佳的心意从未减退,如果这样,林佳又怎么会患得患失以及惶恐不安呢。千万不要拿着我工作,我有理的傲慢态度去对待家人的落寞与孤独。忙碌的时候,怀一份内疚与歉意;不忙碌的时候,多一份关怀和弥补。

3.不要害怕孤独

任何人都不要因为害怕孤独而去开始一段感情,这样往往会使自己在痛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没有后悔药。等到某个日后,突然发现当初只是一时冲动,而并不是因为喜欢对方才走到一起的,这样的生活只会一如既往的乏味和苍白,这时的自己又该何去何从?此外,自己冲动的选择不仅是对第三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坑害。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你既无心,又有什么权利享受别人的有意呢?因此,别耽误别人的时间,别浪费别人的感情。分开后的孟云和李佳在还未放下对方,还未梳理清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因为孤独而接纳了其他人走进自己的生活。就因为这两个人的到来,酿造了孟云和李佳之间更多的误会,哀莫大于心死,当发现自己心爱的人身边出现了新的面孔,他们俩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开水凉了,就再也热不起来了。其实,当初分开后,若两人都能忍受这段孤独的时光,给彼此留点空隙,不断延长单身的时间,那么他们之间挽回彼此的机会和余地也会更多。当两人的心意依旧,而希望尚存时,一切都极大有可能回到原点,但俩人都没有忍受住孤独的考验,从而擦肩而过,越走越远。

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余飞确实从头到尾都未提出分手,他还振振有词地数落丁点凭啥说是自己抛弃了她?可是余飞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甚至不以为然。明明身边有丁点,还过着勾三搭四、暧昧不断的生活。如果他真的在乎丁点的感受,就应该对她人视若不见,然而他既不与其她女生划清界限,也不知避嫌。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人就应只对丁点热情似火,对别人冷若冰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专一是感情里最基本的修养,也是出于对在乎的人的尊重。不要引起对方的怀疑和猜测,在感情中当个正气凛然的人,不辜负对方的付出,不辜负对方的情谊,让对方觉得安心和放心。反之,丁点亦然。

5.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孟云和林佳分手后,孟云身边出现了王梓,而林佳身边也出现了王鑫。此时王梓对孟云,王鑫对林佳,真可谓痴心一片,无怨无悔。然而,爱情不应该是盲目的,更不是一厢情愿。一个人选择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不能只是因为被对方的魅力而吸引。如果一个人魅力无穷,但心意不在你这,最终这份一厢情愿都只会是白搭。所以,对别人的付出一定要建立在别人对你怀有情谊的基础上,只有两人之间都是彼此唯一的最爱,幸福才会在远方向你招手。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若你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别人也能有所感化并将你视作唯一,那么继续你的这份坚持。但若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千万不要执迷不悟,不要仅仅充当别人情感创伤的愈合剂,充当别人寂寞旅途的调味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能成为眼前人唯一的最爱,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成为某个人唯一的最爱,那才是你最终的归宿和港湾。

电影《前任3》从最初的幽默风趣的基调到最后的伤感痛心的结尾,都给每个观者好好地上了一课,两个人在一起,只有相互付出,相互包容,相互忠诚,相互感恩,才能走的长远,每个人都应该要学会把握彼此的感情和缘分,珍视彼此的出现和陪伴。如果两人之间有爱,一定不要轻易让对方离开,即便分手也要及时追回。如果无爱,不如就此别过,相忘于江湖。如果对前任仍有感,可以怀念,也可以挽回。但如果已有现任,且现任待你不薄,那就让过去成为过去吧,别再提只言片语,毕竟,诺不轻许,一诺倾情,一心只够为一人。

神秘巨星观后感1600字


神秘巨星观后感

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演员,也没有特别喜欢的电影类型,但是阿米尔汗的几部电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没有在印度生活过,但是透过他拍摄的电影,我也算是窥见了印度生活的一角。昨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阿米尔汗的新电影《神秘巨星》。我是怀着期待去看,电影本身亦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电影开头是一群年轻女学生在火车上一起合唱歌曲,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中学时代和同学一起时的玩闹,那是很快乐的时光。当女主尹希娅拿起吉他的时候,所有人都停住欣赏她的美妙声音,她很有魅力,同班同学钦腾被她吸引,从另一节车厢走过来驻足,当尹希娅质问他来这里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是过来发通知的,就递给了大家才艺比赛的宣传册,年少时期的情愫总是被隐藏在很多事情下,以各种借口接近对方,却不明说,但望向对方的深情目光早已出卖了自己。

尹希娅为梦想的努力:
之前我看有的人说整个影片没有看到女主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什么努力,她的成名有些太容易了,而我认为她面临着最大的障碍,那就是女性地位的地下。她在努力打破这种思想的禁锢,其他一切汗水或者努力都可以自己刻苦实现,但是唯有思想的束缚才让人无能为力,更让人觉得无奈,她不只要有才华,还要有改变别人思想的能力,而最后她也做到了,这才是真正努力的结果。
她的妈妈说:我可以答应你的所有要求,但是生活不会。尹希娅在努力让生活对她开一扇崭新的大门,她不想对生活妥协,录制视频在网上传播希望大家听到她的歌声,成名之后找到音乐制作人录歌只为帮母亲和父亲离婚,脱离这种生活的宿命。当她把离婚问价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告诉她你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和你爸爸离婚,你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意见,她不想和丈夫离婚。她对母亲说你从来没有为你的女儿想过。但当她知道母亲当年为了生下她所做的斗争,她知道她的母亲曾经为她战斗过,她不是一个胆小鬼。当年知道她母亲怀的是个女孩之后,她的父亲让她妈妈去医院流产,但是她妈妈趁机逃跑,等到把她生下之后才回到这个家,还说孩子已经生下了,如果下次怀的还是女孩的话就打掉,这个孩子就留下吧,她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且她一直可以读书,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她的妈妈总是尽自己所能给她提供想要的东西,她六岁的时候妈妈送给她一把吉他,由此她可以开始她的音乐梦想,她想要电脑,妈妈把自己唯一的项链卖了给她买电脑。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为她做的,她明白母亲的不易,为母亲而做出了妥协。

我始终无法理解的父亲:
因为母亲把项链卖了买电脑被丈夫暴打了一顿,这个父亲还让女主把电脑从楼上扔下去,我不太明白这个父亲的心态,他宁愿把电脑摔坏都不愿意留给女儿?
他连问都不问,就要将女儿嫁给上司的儿子。从父亲的角度,这样既可以不用准备大量的嫁妆,还可以和上司搞好关系,他只想到了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女儿。在影片的好几个细节都在说女儿似乎在父亲心里都没有一点位置,出去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带她,去参加朋友婚礼的时候不会带她,只有一次带回了好吃的也让她品尝,下一句就是让她准备好嫁给一个大胡子男人。
印度嫁女儿是需要给嫁妆的,有些人甚至为了女儿的嫁妆倾家荡产,也有人因为没攒够嫁妆被烧或者其他,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多人不想要女儿的原因之一吧。

母亲思想的转变契机:
在机场的时候,妈妈看到了女儿的独立,看到了女儿心爱的东西被当做垃圾时的伤心,她终于和父亲提出了离婚。我想大抵是女儿在登机时的所作所为让她感觉到了女儿和自己不一样,她不识字,但是女儿读过书;她一辈子没有去过除了家附近以外的地方,但是女儿自己居然独自坐飞机去往不认识的地方;她心里只有对命运的屈服,但女儿一直在反抗,一直在坚持梦想;她只会逆来顺受,她不想让女儿也成为这样,在这之前,当女儿劝她和丈夫离婚的时候,她勃然大怒,还反问女儿你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和你爸爸离婚,你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意见。我想她那时候是不知道女人还是有别的活法的,也许她从小时候就在家里做家务,然后十四五岁的时候嫁给了丈夫,又在丈夫家做家务,除了锅碗瓢盆没有碰过其他东西,当然除了日常费用再得不到额外的钱,我记得有一个细节是丈夫说今天的报纸没有送来,就把报纸钱从费用里扣除,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母亲能有什么反抗的意识吗?有句话说跪久了,她们就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了。她觉得仰赖于丈夫的工资生活,当离开丈夫后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生活,甚至不知道不过家庭主妇的生活时她能干什么,所以她只说丈夫就是脾气不好,生气的时候会打自己,但是当自己没有做错事的时候,丈夫也挺好的。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她,但是我似乎能感同身受。因为我的母亲也是一个这样的人,除了我爸不会家暴之外,其他方面我妈和电影中的母亲有点类似,在家里需要到外面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总说等你爸回来再去,我不知道怎么做,即使是到银行取个钱,因为自己不认字、不会写字,我在的时候让我陪着一起去,她总说自己没什么用,离开我爸估计活都活不了,这是因为以往的束缚让她只局限于某一场景,当把很多事告诉她的时候,并且慢慢教给她各种知识,她也会改变思想,自从她可以自己打工的时候,她就不这么想了。所以当电影中登机排队的时候,母亲手足无措,而女儿淡定把这件小事处理;登机后有个男人坐了女儿的位置,女儿直接和他说这是她的位置,从而维护自己权益。母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我是觉得这是她反抗的极大动力。

尹希娅,是女人的意思,这一名字代表着背后数以万计的印度女人。那些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这个世界,就被强行流产的女婴;那个逆来顺受,被父亲随便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十几岁女孩;还有被丈夫家暴却不敢有任何怨言的女人。超级巨星所做的努力正是让女性自由。

《烈火英雄》观后感1600字



取材大连716火灾事故,反映国内消防员题材的电影《烈火英雄》在今年夏天上映后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一家火锅店起火的场景,消防员灭火救援后进行现场清查,不料店里的瓦斯罐突然爆炸,最靠近储存瓦斯罐房间的一名消防员牺牲,当值的消防队长江立伟被降职。江立伟的儿子一直以爸爸是消防员而自豪,听到同学说爸爸害死人的坏话后非常生气和同学打架。江立伟认为自己有过失无法辩解,和儿子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其实江立伟也受了伤,还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上级领导建议他退役,因为根据心理测评结果,他不再适合做一个冲在前线的消防员了。

某外国邮轮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向中方通知相关设备的问题,埋下了一个隐患。果然,因为擅自更换输油管道,致使原管道中脱硫剂注入量增大,管道急速升温膨胀爆炸起火,油库现场有2名工作人员根本来不及关闭阀门就丧生了。火灾蔓延非常快,油库周围的房屋倒塌,许多人受伤。滨海市各消防中队迅速集结赶赴火场,开始灭火行动。与此同时,港口油库出事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市的人民陷入恐慌,超市抢购,马路上车辆排起长龙,机场、地铁、车站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想去其他城市避难的市民。

火灾现场,沿海油罐区的原油都顺着A01油罐往外流,泄露的原油随时可能引爆临近的油罐,化成火海和阵阵爆炸,然而这还不是最恐怖的,距离A01油罐不远处就是危险化学品储藏区,一旦被点燃,刹那间便能带走几百万人的生命,威胁到全市、全省,甚至邻国的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持续不断升级的火情让很多消防员受了重伤,全省的消防中队齐齐出动赶过来支援。另一方面,因为市内供水不足,必须使用远程供水,这也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电影中有三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直戳泪点。一,专门守护化学品区的一个消防中队人员在火场灭火,结果三条消火栓水带全断,被火团团包围,只有正在找消防泡沫的郑志还在外面,队员们让郑志去找人,他往另外一个方向跑去,大家都以为他做了逃兵,结果他扛着水枪回来了,他踏进火场把队员都解救了出来,但他自己却被火场中坍塌的重物压住腿动弹不得,最后牺牲了。郑志原来是一个在日常训练中表现懒散,被队长惩罚做俯卧撑、其他队员陪他一起受罚的人物,还有三个月即将退役,属于混日子的,关键时刻他不抛弃不放弃队友的表现让人动容。当消防水,消防泡沫用尽,为防止火势蔓延到化学品区,消防员临时用石头搭了一面围墙。大家退无可退,队长让每人给家人留一个视频,手拉手坚持到最后一刻。二、为控制火势,领导指示必须有人做先锋,手动关闭A01油罐四周的阀门,江立伟主动担起这个任务。他和队员两人在氧气用尽,防护服手套被高温融化的时候还没能关闭阀门,才知道原来是油库负责人为了怕消防员不敢进火场隐瞒了实情,其实手动关掉一个阀门就要8000转。当剩下最后一个阀门要关的时候,江立伟意识到这可能是唯一可以逃出的时机了,他立即送走队员,而自己选择继续留在火场执行任务,其实是已经放弃了生的机会。江立伟咆哮着向大火喊话,象掐住魔鬼脖子一般关闭了所有阀门,他怀揣着全家福照片,脑海里想象着和老婆儿子再次团聚的画面,英勇牺牲了。三、火场后方远程供水设备因为河里的垃圾屡屡堵塞住进水口,前线出现了断水的情况,需要有人一直跳进水里清理。刚拍完婚纱照的特勤中队队长徐晓斌在一次下水清理垃圾后被发动机的滤网缠住腿,他不能解开出来,又被滤网往里拽,最后溺水牺牲了。徐晓斌的爱人王璐是火灾第一线执行任务的防火督察员,等她赶到现场,一遍一遍喊着徐晓斌快起来,痛哭流涕的时候,被这对情侣给虐哭了,他们分开执行任务的时候还在吵架,没想到下一秒突然失去了最爱的人。

观影后心情变得沉重,面对火灾,消防队伍上下级团结一致,誓死抵抗,用生命维护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园同样也离不开消防员的默默守护。你们平凡而伟大,永远冲在火灾最前线,牢记职业的使命和责任,奋不顾身涉险救援,你们是烈火英雄,放弃了个人利益,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向所有消防员致敬!

《士兵突击》观后感1600字


《士兵突击》观后感

《士兵突击》这部剧,于我而言,是可比拟《绝命毒师》的神作。
再次点开欣赏,就又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还是七连,还是史今,总是史今,我猜今后,永远是史今
从他最初,对三多的侧忍开始;从他行云流水般动作,在小痞子前护住三多开始;从他在火车上抱住嚎啕的许三
多开始。对,也总是三多,从最开始,到最后,永远是这个许三多。
还记得,多年前并非不怨三多的,可因为他如此真实的,在史今走的时候,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企图留住史今,就没法再怨了。
那样的歇斯底里,许三多再也没给过其他任何人,

曾经,史今离去时,高城仍能隐忍自持,心里也是埋怨的,总觉得相比较来说,高城好像疼爱伍六一比史今多
再看过一遍,见到伍六一离开之际,重新解读高城的痛哭流涕,终于释然。
于三多而言,史今是他的世界,史今离开,他的世界崩塌了。可高城的世界是七连,伍六一的存在,是七连最艳丽的那抹色彩,并非高城爱伍六一甚于史今,是那时的高城,在失去史今,继而失去七连之后,再也禁不起失去。于是,伍六一离开后,高城尽力把七连的兵,放进他的羽翼之下,甘小宁,马小帅

我一直有个设想,老A那些训练,对史今又如何?假如史今是袁郎手下的兵,又如何?
我想,如果有史今在,袁郎大概会很郁闷吧,毕竟他如此看重三多,可三多眼里只有史今袁郎待史今好,三多就待袁郎好,袁郎待史今不好,三多就会跟袁郎玩命哦哦哦,这样的想象,也是醉了。
对,以此证明,我再次打开《士兵突击》的方式是对的,我仍然对袁郎成才无爱。

我看《士兵突击》的方式,一直都是,老A选拔之前,慢悠悠细细品味,肆无忌惮的落泪,到老A选拔之后,开始攒着一股劲儿,等三多情绪崩溃,跳墙回去702,小宁小帅出现,把他绑回去见老七,老七缓缓回头,落入视线,是他带着疤痕的那张脸于是狠狠哭一会儿,好像到这为止,整部《士兵突击》便画上终点,之后都是花絮,翻翻拣拣着看。
究己心境,应该是很有一种,死老A,你们得到了许三多的人,但也没得到许三多的心,他最爱的始终是七连,能救他的,始终还是伍六一和高城,伍六一和高城,那是咱班长的人

啊,别笑,在我眼里,高城和伍六一是史今的人!
剧集伊始,高城评价史今,我怕他,怕对不起他
可仅仅是怕对不起史今吗?恐怕不止如此。
我看兵的眼神不如你。在剧中,交代史今看兵眼神这件事,何洪涛说过,高城也说过
我有理由相信,以高城的个性而言,与史今在七连的这些年里,他不可能只瞧不起许三多一个兵,只能说,他最瞧不起许三多,他应该还有稍微轻视过其他什么兵,但,那些他不看好的兵,在史今的带领下,都发生过奇特的改变,在史今塑造士兵的能力下,高城被自己的轻视,一次次打了脸。
虽然身为史今的上级,但史今身上有着令高城信服和收敛的能量,他折服,信任,不由自主倚重。尽管那么的不喜欢许三多,可面对史今的要求,他会服个软,固然,他怕史今走,但也只怕,他心底里对自己的判断,并不那么自信。
无疑,高城是骄傲的,他跟谁说过软话?没有!顶头大佬推荐来的兵,高城说不要就不要,顶头大佬的茶叶水,高城拿来就喝且可以挑三拣四各种嫌弃。高城自己说,团里十来个连长里面他最大他最横
然,只有史今,为了史今的未来,他甚至可以有点委屈的,我已经让步了很难想象这是团长面前硬十来个连长里横的高城会说的话。就如同我们也无法想象宁折不弯的伍六一会对谁说,我求求你
高城从来没对史今用过那样的字眼,我命令你。从始至终,高城未对史今强硬,粗暴,运用他是他上级这件事要求他,压制他,在他离开时,他愿意亲手喂这个兵吃奶糖,已经不知该如何稀释失去的苦,就拙劣地找那一点点甜来负隅顽抗。在最后,他许他软弱,任他依靠。
在许三多的事情上,史今又一次证明,他是对的。
果然,也如高城所料,史今是用了自己的心血,滋养了三多。
终究,史今没有对他自己更好一点,他让他高城重,也让高城痛心。
而后在高城的世界里,未必会再出现这样一个史今。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高城要求三多去基地的时候,史今说,我可以去,但三多不能去,他是那样的坚持。
有人会用温暖这个词汇去描述史今,也有人用天使这个词汇去定义史今
可对史今,我想用的词汇是平等
在史今的眼中,众生平等,因为众生平等,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被珍惜,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自尊,学会自爱。所以只有史今才说得出那句话,每个人的心上,都应该开出朵花儿来,可漂亮了
其实在故事中,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人,只有史今
没有史今,就没有令我们心折的伍六一,许三多,甚至连高城,都未必有那么可爱
是以最后,当袁郎用他的方式解释着不放弃不抛弃这六个字的时候,我只是微笑。当没有了平等这个概念,不放弃和不抛弃也会有一点点走样的。

平等是什么?平等是阳光,是空气,是风,是雨,是四季
而四季中最美的是什么,春天,当春风浩荡,吹过大地
可是,史今,春风万里,不如你!

《徒手攀岩》观后感1600字


昨天看了美国纪录片《FreeSolo》(徒手攀岩),感到很震撼,那真是一项极其危险的极限运动,实际上他们那个圈子的行家里手们坠岩了近40个,也就是基本上摔死得差不多了,就像改开初期第一波骑上轻便摩托的那帮人一样,基本都死于交通事故了。

我不太同意网评对阿列克斯这个壮举的一些解读,比如向死而生,这让人感觉主人公是个亡命之徒,成心找死,博取大家眼球,跟那些自拍网红一样。其实不然,阿列克斯是个极其严谨的人,本身也上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个智商极高的人,他在做那次徒手攀爬酋长岩的壮举前进行了60次有保护攀爬,对抱石岩绳段等难度大的局部做过反复练习,也对一些绳段的攀爬路径做过反复勘察,还用牙刷重新开发过新路径。他像汽车拉力赛导航员做路书一样,也做了几十页的攀爬记录,并反复默记,应该说形成了身体记忆,所以,他是在用极其严谨的态度做这件极其危险的事,他没有向死,而是很怕死,他其实不是在冒险,而是在做自己有把握的事。说他追求完美,这是废话,903米高的整块花岗岩,有那么多攀爬细节,任何一点极其微小疏忽,不够完美,就是死,所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必须完美,否则我们就没这个电影和话题了。

阿列克斯其实完美诠释了儒家为己慎独的修身要求,他徒手攀爬酋长岩不是为了拍纪录片,实际上最后一次的成功拍摄是没通知摄影组的,他是孤身出发的,是摄影组成天跟踪他的行踪,全天候待命及时跟拍的。他也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主义,或者什么慈善目的在做。他就是要徒手爬上去,第一个徒手爬上去,仅此而已。而且爬上去以后他也没有欣喜若狂,没有搞盛大的记者发布会,而是静静地回到自己的房车,继续练习手指力量。他孤身攀爬,也确实在实践慎独的功夫,任何心态的波动和放逸就是死。

徒手攀爬也是对道家道法自然原则的致敬,因为不改变自然物,不利用沿途的安全栓,不借助器械保护,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天然状态。

阿列克斯更是一个不自觉的佛教修心高手,他所谓的心理铠甲我认为就是类似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内观功夫,就是制心一处,心无旁骛,可以做到专心于清晰无比地感知身体的每一部分,特别是肌肉的状态和重心的移动,心中只想到动作要点,从而让冲动的杏仁核处于低兴奋度状态,也就克服了恐惧。佛教南传内观有一种修行方法,就是收音机放一段自己熟悉的节目,比如评书《杨家将》,要求你听清楚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摩擦音、爆破音、停顿和尾音,但不能听懂一个字,更别说一句话。这功夫练成,那就是专注于观察心里和动作的本真状态,无喜无悲,更无恐惧了。

虽然阿列克斯已经算横贯儒释道的高手了,但徒手攀登酋长岩也确实极其危险,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还要听天由命,例如:

1、要求身体状态极其正常和稳定,攀爬过程中肌肉的一个哆嗦,打一个喷嚏,或者放一个响屁,那就生死两隔。所以,片中记录了阿列克斯一次失败的酋长岩徒手攀爬,他爬到一百多米时主动放弃了,而理由仅仅是他发现自己过多地依赖右脚,心乱了,没法保持身心的理想状态,就直接放弃。那是主动放弃的,他抓住了一个安全栓。徒手攀岩不存在被动放弃,坠岩是一个着力点的瞬间失衡导致其它几个着力点无法支撑而发生的,完全没机会呼救和抓安全栓。

2、阿列克斯攀爬时是没有封山的,也没有事先做完备的检查,山崖上还有露营的穿得像嬉皮士的其它攀爬者,如果这些不见得靠谱的人对各个绳段做了哪怕很微小的改变,比如改变了凹坑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对他们来说可以荡几下再原地重来,而对徒手的,严格按着攀爬要点执行的,没有体力过长时间停留以边攀登边检查的阿列克斯来说,没有第二次机会,死亡随时降临。

最后谈谈对攀岩高手理解,他们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空有肌肉力量和手指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另一个重要的功夫是能对身体每一块肌肉的完美控制,能有序地调节每块肌肉的拉伸或收缩的力度,从而稳定地传递自己的中心到指定位置。他们韧带也非常好,要做到三点不动,一点稳定准确地移动到下一个点,特别是抱石岩绳段的那个空手道侧踢就是惊世骇俗的表演!

向伟大的徒手攀岩者阿列克斯致敬!

观后感《《地久天长》观后感1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