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礼物莫斯读书笔记

礼物莫斯读书笔记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读书笔记。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读书笔记”,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贪得无厌,这样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反而失去自已最宝贵的,甚至连自已的生命都失去了。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故事中,大克劳斯为了金钱利益,不惜谋财害命,要加害於小克劳斯,却接二连三被小克劳斯骗至身无分文。而小克劳斯虽然运用了他的聪明才智,但为了获取利益,不惜诈骗农夫,要胁牧师,以死去的祖母的遗体去骗取旅店老板的钱,更骗了一位老人代他而死。因他的报仇之心,累死了四匹马及两条人命,与一位杀人凶手又有何异?文中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的牧师,却暗地裏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以魔鬼作比喻最适合不过。在这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人性丑恶的一面,发人深省。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授收留,学习唱歌。因为他没有钱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

(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二)童话的三个时期:

1.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3.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


挣扎着看完了原版的《Jobs》,这本书从生活和事业两条主线记录了乔布斯的生平,资料详实,中文版豆瓣评分8.7,值得推荐。

乔布斯带领苹果是创造出许多伟大的产品:ipod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iphone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皮克斯大片,开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还有AppleII、麦金塔、ipad,等等。乔布斯被封神,当之无愧。

在数字世界中,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与封闭的对立。

很多巨头如微软、谷歌认为最终胜利的将是开放,而乔布斯坚定地站在了封闭一边。他解释说“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我们做这些是因为我们想创造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关心用户,因为我们愿意为全部的体验负责......人们的生活很繁忙,他们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去想怎样整合他们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

开放与封闭两种策略都有其优点。有些人希望更开放的系统,有更多的硬件选择;有些人更偏爱苹果紧密的整体性和可控性,这使得产品界面更筒单、电池寿命更长、更易于操作、内容处理更容易。

苹果的产品高雅而令人愉悦,用户体验极好。

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未来哪个会胜出,我只希望自己的手机好用,所以我支持乔布斯。

乔布斯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专注。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如果他不想处理某件事,比如他的癌症诊断,某件家事,他会坚决地忽视它。那种专注使他能够说不。他只保留几个核心产品,砍掉一切其他业务。他剔除按键让电子设备简单化,剔除功能让软件简单化,剔除选项让界面简单化。所以苹果的产品极简且美,深受人们喜爱。

商业上的成功,不代表乔布斯是个完人。他待人刻薄,堪称恶劣。他本人很看重自己残酷诚实的一面。他说:“我的责任是当事情搞砸了的时候说实话而不是粉饰太平。”这一点使他富有魅力又能鼓舞人心,有数十名被乔布斯辱骂得最厉害的同事在讲述他们冗长的悲惨故事时,最后都会说,乔布斯使他们做到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但是,我不喜欢这个人,我觉得跟随这样的领导难以忍受。

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呢?

实际上,有些人也做出了丰功伟绩,仍然待人和善。比如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是不商业领袖,那我举另外一位也被封神的例子:号称“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在松下80岁时,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他请朋友吃牛排,到了一家著名的餐馆,为一行6人全点了牛排。朋友们吃得非常开心。松下等大家吃完后,请侍者叫主厨。

侍者确认:你不是叫经理,是叫主厨?

松下确定:请叫主厨。

主厨来到松下面前,自然非常激动,询问老先生有何吩咐。

松下说,大家都把牛排吃完了,而我盘中还剩一半,并不是味道不好,只是我已经80岁了,胃口变小了,怕剩下这一半送回厨房,你万一看到了会伤心。

松下不是因为封神才展示体谅他人,他就是一个善于体谅他人的人。

我喜欢苹果的产品,但不喜欢乔布斯这个人,他的人品不值得效仿,但是他的追求值得尊敬。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一)

2011年10月5日,世界又是一阵轰动,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轰动不是苹果几代的诞生,而是因为苹果教父乔布斯的逝世。

乔布斯这个名字如果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应该不为过吧。关于乔布斯,我只知他是苹果的创始人,其他的算是一无所知,直到他去世之后,读他的传纪,才对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说起乔布斯,大家都会惊叹他的成就,羡慕他的财富,被他独有的创新力所震撼,他的成功也许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但是他的经验和心得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我要改变世界。这是跟随乔布斯一生的一句话。当时年少气盛的他和一群嬉皮士来到非洲旅游,看到落后的非洲人还在用着古代的那些工具,乔布斯当时就想:我要改变他们,改变世界。未来的几十年里,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抑或是遭到合伙人的反对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恰恰改变了乔布斯的一生。不,应该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世界。

看乔布斯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成功,他经历过的困难和坎坷不会比任何一个人少,也许还要多很多。但遇到困难的时候,乔布斯表现出来的是不畏惧,不退缩。他不怕任何失败,不顾任何代价,在创新的途中,他曾经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达13年之久;他创办的NeXT公司亏损到差点全军覆没;他收购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点被迪斯尼抛弃……但乔布斯的勇气和毅力是无人能及的,当苹果即将覆灭之际,乔布斯毅然接受苹果公司的请求回公司当CEO,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才有了我们手上的iphone,ipad。

乔布斯的一生印证了一句话:理想有多远,你的未来就有多远。乔布斯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以此苛求自己的付出。这也许才是他最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是同学向我推荐的,当时他刚好看完,然后对我说: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我相信你看了肯定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听他说的那么夸张,反正也没事干,所以就决定看一看。一般我对这种人物传记都不是太感兴趣,无非都是讲述他们不一般的历程,怎样克服种种困难,然后变成今天的自己之类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乔布斯传真的和别的传记不一样。看过了之后,你就感觉好像一下真正的经历了什么特别的经历一样。他的很多理论和经验真的让我受用一生。如今乔布斯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所创造的苹果和人生理念真的算得上是一种无形的巨大财富,供我们这些人学习。

说到乔布斯,你可能立马想到的是苹果,你可能会羡慕他的财富和名声。但是要知道每个人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不是那么轻易取得的,读书笔记.正如西游记里面一样,要想取得真经,也必定要经历许多磨难。度乔布斯的传记,让我知道他的人生原来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要坎坷很多。不能说乔布斯就一定比我们聪明多少,如果要说乔布斯和我们最大的区别我想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那种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读到乔布斯的传记,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不惧怕遭受到别人的指责,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事就敢于去争取,所以他永远看似那么高深莫测,那么特立独行。很可悲的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往往顾忌得很多。怕受到排挤,就人云亦云。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因为怕遭受批评或者被人拒绝,都不敢实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逐渐地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而乔布斯,就是敢于坚持自己的理念,即使遭受到很多人异样的眼光也从不放弃,并为之而不断奋斗,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苹果。有人说乔布斯就是为了苹果而生,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片面性,我觉得乔布斯是为了他的信仰而不断努力着。即使不是苹果,只要是他所热爱的事业,我想她都会做得比别人更出色。

看乔布斯的书,你就感觉像是在领略一个曲折的人生大片。这里面,你会看到乔布斯的整个一生。有曲折,有平坦。但是我想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想让我们懂得乔布斯的人生理念。那种让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梦想普罗旺斯读书笔记


繁忙的工作日,晚上读一本让自己放松的书。《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是一本会经常拿出来翻翻的好书。看过彼得·梅尔关于普罗旺斯的系列作品《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以前只要看到他出新书必买。他的生动优美的文字带着薰衣草的馨香,有法国人的懒散和浪漫,带我徜徉在那片梦想中的土地。

“这里,时间很慢,生活很简单,人们没什么钱,但从不缺钱。”

彼得·梅尔其实并不是法国人,他是位英国作家。曾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从事广告业15年之久,是名资深而成功的广告人。1975年他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移居普罗旺斯,写下了《普罗旺斯的一年》,没想到这部无心之作立即成为了畅销书,并在全球刮起了一股追求质感生活的风尚。除了关于普罗旺斯的系列作品他还著有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简单活着,真好》等。这位英国人还在2002年荣获“法国荣誉骑士”的封号。

《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的编排非常有意思,如同一本关于普罗旺斯的词典,按字母A到Z的顺序,他用了180个法语单词作为主题。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在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虽然每个话题之间没有相互的关联,但非常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这片美丽土地的风土人情。

作为吃货,最喜欢他在这180个话题里关于美食的部分,大蒜,大蒜蛋黄酱,大蒜鳀鱼糊,邦翁干酪,鳕鱼酱,老酪锅,茄子鱼子酱,山羊奶酪,乳菇,松露,鳀鱼杏仁酱,锡斯特隆羔羊肉,吉巴西耶甜饼……还有普罗旺斯闷肉的菜谱和橄榄酱的做法。一边看,一边咽着口水。想象在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或者星光满天的夜晚。仔细地品尝这些美味。普罗旺斯的美食注重保有食物的原味,大部分食材并不是很名贵,做法也不复杂,但搭配很有创意。最关键是,他们很认真地享受每一餐。

普罗旺斯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也许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和气候,都让人不得不悠闲。人们祖祖辈辈从事的行业大多与土地季节有关,于是也养成了跟随上天的时间表来安排生活的习惯。“慢慢来”是普罗旺斯人的座右铭。想到去希腊和意大利时,当地人也总是说“慢慢来”。也许阳光会给人慵懒的感觉,晒太阳是件让人幸福的事。

书里面还有许多轶闻八卦,比如关于塞尚,这位被誉为“历来最了不起的画家”,66年的人生中,有46年在普罗旺斯度过。但是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在家乡并不为人待见。文中写了他对侮辱他的人发脾气的段子。他最喜欢的圣维克多山,画了不下60次。据说在走的时候,也是倒在画布之中。身为画家,死得其所。还有大仲马和他甜瓜的故事。阿维尼翁教皇的秘史。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读起来趣味盎然。

每次读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总会去那片充满着阳光和芬芳的土地神游一番。随便翻一段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和地道的美食。希望自己退休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普罗旺斯住上一段时间。品尝法国南部乡村的美味,在两棵树之间悬上吊床,读一本轻松的小说,慵懒地享受在树荫下午睡,清风徐来,舒适凉爽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场绚烂的花事。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一

作者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前不久,在《中华活页文选》上,我读到一个寓言,说的是西西弗斯的幸福。寓言中的西西弗斯做着周而复始推石头上山的苦役,有人说他悲观到了极点。可是,一天有人遇见他下山,步伐轻盈、吹着口哨,满脸的无忧无虑,还没有等这人开口,他就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寓言于是意味深长地说,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西弗斯的幸福。看了这则寓言,我在想,这真的就是幸福的真谛么?不是,这是偷换概念。我不否认西西弗斯也有幸福,但不会是逮蝴蝶、小虫?不会是阿Q?我读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说得多么透彻啊!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士。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人在做着非人的苦役,他从内心深处没有体会到自己付出的意义,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幸福,那么,即便置身于仙境、即便有太多美的细节,即便他自己给自己找出不少小的快乐的理由,他的灵魂仍是炼狱。因为,别的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最核心的东西有了意义,即便环境再恶劣,他仍可能觉得是在仙境!我又想起了近日看到的《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平庸》,文章说:幸福好像更容易光顾到普通人的身上,而不是降

西西弗的神话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上商城的网友:他就是传说中的西西弗,因为触犯了众神,被处罚每天必须推着一块巨石上山,推到山顶之后,他一松手,巨石又会滚到山下去,于是,他来不及擦把汗,就又要冲到山下的谷底,再重新推那块巨石。 他不知道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他不睡觉,不吃饭,不擦汗,就是这样一直推着这块石头。无休无止。 辛苦之外,还有无边的寂寞。他每天都是一个人来面对这块石头。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帮助他,哪怕为他擦一把汗,哪怕递给他一杯水,哪怕有句安慰的话也行。可是,没有。永远都没有。只有他一个人面对着这块巨石,走在这唯一的一条路上。当巨石被地心引力又引到谷底的时候,他又会沿着那唯一的一条路走下来,然后再推着这块巨石沿着这条路上去。 辛苦、寂寞,同时又单调乏味。一次次重复这个动作,一次次地毫无结果。眼看着把巨石推向了最高处,回头之间,它又跌落到了谷底。他再来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单调地重复,重复地绝望,绝望得令人发疯。 众神笑着看着他,等着他崩溃。 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众神发现他非但没有发疯,在他的脸上甚至时常会浮现出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幸福的笑容。 众神迷惑了,他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之中的一位下去探访西西弗的幸福奥秘。 你每天面对同一块巨石,走着同一条路,你不觉得无聊吗,你不会绝望吗? 不会,因为我给这块巨石和这条路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块巨石叫希望,这条路叫爱,我每天手推希望走在爱的道路上,我又有什么无聊呢,更不会绝望。眼看着我的希望被我自己在爱的道路上越推越高,我所感受到的只有快乐和幸福。 可是,你的希望最终还会落下的啊。 那个神欣喜地发现,在听到他的这句话后,西西弗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悲哀,但这丝悲哀很快又被快乐的笑容覆盖,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恼怒的事情,当我把希望越推越高,推到最高点的时候,我的希望忽然又会落入到谷底。那一刻,真是让人恼火得想发疯。最高点哪老兄,可它就这样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二

自杀的缘由很多,最显而易见的缘由往往不是最有力的。引起危机的缘由几乎常常无从查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杀如通俗剧一样,相当于忏悔自己不知一生为何物,碌碌而为之。然而,我们不必给出太多的相关类比,不如回到日常用语当中。忏悔只是一句人生不堪如此多的苦难。

这段话摘自本书第一篇文章《荒谬与自杀》。相比于其他晦涩艰深的文本来说,这段较为易懂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的确,人生不堪如此多的苦难。

还记得第一次被命运这个词深深击中的时刻。那是在我中预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为我们朗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不同寻常的事,完全脱离课本的教学给尚且十二三岁的我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因此我听得很认真。第一次知道了史铁生其人,感受了他最有名的这篇散文,和其中几个人的故事

一个捕鸟的汉子,他单等一种过去很多面现在非常罕见的鸟,其它的鸟撞在网上他就把它们摘下来放掉,他说已经有好多年没等到那种罕见的鸟,他说他再等一年看看到底还有没有那种鸟,结果他又等了好多年。

一位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几年牢,出来后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已。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却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容群众场面的照片。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三十八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么也没说。

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有那么两三年,经常在那几棵大梨树下见到他们,兄妹俩总是在一起玩,玩得和睦融洽,都渐渐长大了些。之后有很多年没见到他们,我想他们都在学校里吧,小姑娘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必是告别了孩提时光,没有很多机会来这儿玩了。时隔多年,在一个晴朗而又令人心碎的下午,见几个少年在戏耍一个少女,才幡然醒悟这位少女就是几年前曾见过的那位。她仍然算得漂亮,但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双眸迟滞没有光彩。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哥哥赶来,带着她无言地回家去了。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面对这些虚无、徒劳、遗憾,这位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作者领悟了如下道理: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从那时起,我便把这段话奉为了生命中的无上圭臬。我是如此崇拜这位作者,因为在我看来,命运的打击总会使思想者超脱,而使怯懦者沉沦。以至于多年后的一个清晨,我还在床上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母亲走进我的房间,把我推醒,轻轻投落了一张报纸盖在我的床被上。待她走出房间,我艰难地睁开眼,然后看到了这样一条报导:他去世了。我突然清醒地坐了起来,耀眼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投射进来,阳光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特别,我想正如他所言:太阳,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中/生死同一。

曾经那些疯狂的叛逆、极度痛苦、对生命质疑,就在时间中渐渐消融,最后得到了一个如此宁静安详的彻悟,并将它以文字的形式馈赠给后世。我毫不怀疑在过程中,他曾动过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想法。

我尝以为自杀是对生命的反抗命运为何待我如此不公,实在太没道理,你赋予我生命,却要让我痛苦地活着,我偏不让你如意,待我自己了结生命之后,你还能奈我何?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自杀并不表明了反抗的逻辑后果。相反地,自杀是由于假定人类的默许先于反抗的行为。书在《荒谬的自由》一文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反抗就是人类不断映入眼帘的自我展现。它不是远大的抱负志向,因为反抗之中没有希望的依存。那种反抗实际上不过是确信命运将会彻底地惨败因而我们不顺从命运、与之为伍而已。这种反抗赋予生命以价值。它贯穿生命的整幅长卷,是它将庄严和壮美复归于那个生命。

反抗是生命重量的来源,人的根本恐惧就在一个轻字上,一段生命轻得飘散了,没有了,以为是什么原来什么也不是,轻易、简单、灰飞烟灭。因而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神圣是上帝对心魂的测量,是心魂被确认的重量。死亡光临时有一个仪式,灰和土都好,看往日轻轻地蒸发,但能听见,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还在。

西西弗斯亦是如此。不断地将巨石推向山顶,又眼睁睁地看着巨石滚落,直到一切努力白费,他又需要重新来过。多么荒谬的故事。西西弗斯在山巅驻足回首的片刻,他看到的是永无止境的苦难。如果说这个神话具有悲剧色彩,那是因为主人公是有意识的。倘若他每跨出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撑,那么他的酷刑还算什么呢?但是,纵然经历如许磨难,盖吾之垂暮与灵魂之尊崇,吾必有所得:一切皆善。他知道自己才是一生的主宰。

人事百般,其原委皆源于人,一个盲人渴见天明,虽然尽知长夜漫漫,他仍然坚持不懈。西西弗斯教会我们以更高的忠诚否定诸神。所有的行为并非徒劳,这些行为构成了我们的命运,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推石上山的挣扎本身已足以让人心底充实。我们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快乐的。文章以这样一句激励人心的话结尾,让我不由敬佩起加缪来。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无知无畏的人,而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却依然爱它。以前觉得只是空谈,毫无深意,而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同了。因为本以为看透的是时间的恶和不堪的人性,现在想来,看透的大约是世界的荒谬和虚空了吧。

其实说来惭愧,比起努力奋斗一类的词,我更善于也乐于接受命运。当然,尤其是它带给我幸运和快乐的时候。所以当它给我带来悲伤或痛苦,我也没什么话好说,想着因果报应、因缘循环之类的道理也就这样过去了。故而,当我面对荒谬如西西弗斯的命运,必然惊叹于他的一切皆善这样圣洁凛然的宣示。

荒谬均来源于人类与欲的对抗,贪求人生的意义。我们一直试图在荒凉中走出一段繁华来,而我们拥有的只不过是这刹那刹那。行阴迁流,念念生灭,时刻不停。很难想到的是,恰恰是因为执着于外物,我们才变得泯然众人了。老子曰: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锻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由此可见,人求名、求利、求永恒,其最终结果都难得乐观。再怎么波澜壮阔的故事,追其究竟,不过是一段历史而已。

其实可以很坚定,试着直面并接受命运,并反抗它、超越它,赋予生命以直接的重量。毕竟,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至于其他的事,并没有什么好说。

喜欢《《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礼物莫斯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