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600字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600字

邓小平文选党员读书笔记。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邓小平文选党员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我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目睹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的缅怀他,并以重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来纪念他。

再度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和理解。

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前英国驻中国大使理查德_伊文思曾这样评道:毛常处理抽象事物,邓则喜欢处理具体的事情,即使阐述一些原则问题时,亦是这样。邓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 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因而本书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成就,是把握邓小平理论最原始、生动、权威的教材。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著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

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

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引导语:《邓小平文选》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下面是一篇《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当今世界的主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整体上是处于一种充满蓬勃气象的大发展时期。但由于当时美苏争霸局面仍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民族矛盾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严重影响到人类生产和安全,整个世界又呈现出一种大战在即的面目,为政治家的施政方略的实行撒下了一道迷雾。准确判断当代世界的主题,就成为各国政要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凭着自己多年的革命经历和出色的治国能力以及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当代世界的一个政治命题就是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民愿所归,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光有良好的向往和期待,也不能代替历史发展本身。和平问题的提出,还有着更深刻的力量制约和历史掣肘。没有解体的苏联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是具备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资格,但是美苏两极格局的相互制约使得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发生灾难性的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如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希望有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提升本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无暇发动新的战争。第三世界的国家如中国等国,倍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成为爱好和平的主要进步力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打仗,还源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记忆,这种对历史的铭记和负责,也为和平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发展问题,是个经济问题。当代世界的一个经济命题就是发展。发展是利民利民、功在千秋的伟业,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每个国家都希望本国的综合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什么说二战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问题提得这么响亮?那就是一种历史的稳健的积累和国际全球化的融合作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休养生息,谋求新的发展;一些国家利用已有优势,扩大发展的成果。这种谋求和扩大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就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盖楼房的地基,有了地基之后,摩天高楼的修建也就有了可能。发展命题也就有了更多的实现可能。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所涉及到的层面之广,层次之多,层级之深更是亘古未有。这种新的时代环境,就促使各个国家必须重视发展问题,只有重视它,才能自立,才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得一席之地。

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应该联系起来看。有个良好的和平环境,有利于各国发展问题的解决;有了各国的发展实效,更会保护这种得之不易的发展环境。这样一来,蓬勃发展的时代势头才能存在以致持续下去。

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就是说主流是这个,认清这个形势,就可以在国内建设和国外发展两个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推进自己国家的战略实施,赢得珍贵的战略发展期。至于说到支流和局部,我们仍然不排除各种艰难险阻的存在,要正视它,克服它,但不能让它来迷惑我们,成为我们发展的绊脚石。

中国与这两个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同志得出这一结论的归宿点必然就落在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身上。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系列的平等互惠外交原则的实行,证明了中国是个追求和平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延续了自建国之始所奉行的外交原则,继续着和平外交的历史使命,同愿意和平交往的国家扩大了交流与与合作,颇得友好国家的赞誉。另外,中国的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国情,谋求本国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正是当前以致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着力发展的目标。因此,中国与世界的和平问题不仅有着很大关系,而且中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样做,就离不开发展。建国初期的一化三改,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无疑都是为了发展这一目标而实行的具体政策。中国自身发展了,国富民强了,本身就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解决好和平和发展问题,就是对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世界有个好的和平环境与发展机遇,对中国也将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打消疑虑

对中国的发展,国际上可能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有利还是有害?邓小平同志从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持有疑虑甚至敌意的国家与人民作了合理的正确的说明。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有着一贯地爱好和平的立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举措。最重要的一点是,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和平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一员,有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就坦言,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大国指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指标,小国指的是综合国力、人均产值等指标。从综合国力来讲,中国作为一支爱好和平的力量,起的作用还有限。但是,当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的时候,作为爱好和平的这支力量也必将增强,将会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正在积极地履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正在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中国的这种开放的姿态,是自身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某种可能。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不仅不会对世界的经济起到危害作用,还更能扩大这种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与世界的交流与和合作将更加紧密与深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中国要发展,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我们对过去特别是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与认识而得出来的,也是时代潮流所要求的。世界其他国家盼望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他们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有利于他们在更多更广范围层面与中国进行交流和合作。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国家开始担心中国的这种发展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担心是毫无道理的。中国发展了,更会很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为和平力量的增长贡献更多;中国发展了,更会扩大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成果,让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

预期的展望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按照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将逐渐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那个时候势必将会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只有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强中国与外国的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地解决东西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南北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文选优秀读书笔记


引导语:《邓小平文选》是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讲话选集。下面是一篇优秀的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正视历史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真实记录。它不伪饰,也不拔高。今天的人们谈论历史,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历史的本貌还原出来,本着观照历史的态度将历史所传承的内蕴表达出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历史,去正视它,不回避它的衰微,也不讳言它的屈辱。

邓小平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受列强的侵略与奴役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感到的外来威胁。自然,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也曾经在侵略与施加威胁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情况。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对中国领土蚕食最厉害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显示出它无比贪恋的个性;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显露出它无以复加的残忍性。历史就真实记录了日本的侵华暴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歪曲的事实。俄国,作为中国的邻居,对中国领土的垂涎更是由来已久,并最终强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历史就将这些侵华罪行点滴记录在案,这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主要是美苏争霸。一方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于新生的中国,美国极尽封锁之本领,甚至不惜发动朝鲜和越南战争来威胁和打压中国的生存空间。中国所受到的来自于美国的威胁可想而知有多大。另一方面,苏联随着经济的恢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逐渐走上了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渐露头,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开始不断干涉,甚至还兵临边境,对中国的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中国所承受的来自于苏联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无论是美国的强权政治还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都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威胁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这种威胁所吓倒,而是采取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斗争方式,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正视历史,就是要将历史的原貌表现出来。正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要将这段历史的原状表现出来,特别是其中中国人民所受到的屈辱的历史表现出来,让后来人铭记,以史为鉴。

总结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兴衰面貌,反映出国与国关系的远近亲疏。总结历史,就是要从历史的教训与经验中汲取对自己国家发展有利的东西,这样才能推动历史的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不仅有着屈辱的近代史,那里有着受苦受难的低沉之音在回荡,总结这段历史,就是让后来的中国儿女铭记,今天日子好了,就不能忘记好日子是怎么来的,革命前辈为了争得这种好日子所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这就是我们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还有着对建设祖国具体方法的种种争鸣,那里有着思想博弈的壮怀激烈,总结这段历史,就是让今天的中国人民记住,社会的进步不是靠空头设想得来的,它是千百万仁人志士为了远大的理想,费尽周折地找到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建设,最终取得成功的。

东亚病夫是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人民的蔑称,是侮辱中国人民的见证。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不仅要遭受着物质层面的多重剥削,还要忍受无数无辜的辱骂,对任何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奇耻大辱。振兴中华和自强不息的革命口号和理想追求就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努力上进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领导工农大众,向着各种邪恶势力,进行了最后一击,终于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说,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走上了新的建设和改革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具体实践工作的展开,我们发现了许多新难题,这些难题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所不曾遇到的,因此也就没有切实可行的药方。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大问题,我们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其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势影响着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影响着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国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新的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既没有迷信本本,也没有迷信苏联,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自己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历史不会因为你遭受屈辱而不去记载,也不会因为你与人争论而去避讳。历史真实记录了那段不平凡的事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平台。我们总结历史,就是要学习革命先辈在屈辱艰难的斗争中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就是要学习国家勋臣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中保持自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强意志。

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就是为了展望未来。正视历史,就是需要我们有一种广阔的胸襟来对待历史;总结历史,就是需要我们有一种鉴别是非的本领来对待历史。无论是正视历史,还是总结历史,我们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当今的祖国建设,同时也为未来描摹一幅宽广壮阔的美好图景。

中国的未来,说到底还是两方面的事情,那就是国内与国外。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就说明了这种未来要去设想的必要性。历史,终归是对过去事情的记载,而这种过去之事,终究要翻过去的。

结束过去就是要不沉浸在历史的苦难桎梏中,不拘泥于历史的琐碎之事,而是要本着开放的眼光,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搞好国内改革,将改革的神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而是要本着宽阔的胸襟,打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搞好对外开放,与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实现双赢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结束过去不是不要正视历史,反而是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放开历史的小节,更好的让历史为现实为未来服务。结束过去也不是不要总结历史,而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好的让历史为国家为世界发展着想。

开辟未来,就是在历史的积淀基础上,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开辟一种建设美好未来的愿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和中心,开展了四个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实现中国各个层面的现代化之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敢做敢想,就会闯出一片天地来。同时,我们已经同世界上主要的一些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成就自不待言。深化这种外交关系,为建立新的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政策对头,就会离理想目标越来越近。这就是从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来讲的开辟未来。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未来同样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会开辟未来的,而且开辟的一定是美好未来。

党员读书笔记之《邓小平传》


伟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读他,就是在读一部传奇;读懂他,就是领略一部传奇,体味伟人的生平,感悟人生之精彩!

邓小平的一生就是这样一部传奇,《邓小平传》,讲述一位崛地而起的农民的儿子与中国的传奇故事,一段从平凡到辉煌的奋斗史!其中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那种不甘于平庸的个性,那种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那种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人身态度,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那种遇到挫折、困难绝不轻易放弃的性格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点滴塑造了这个伟人崇高的形象,使我对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审视自身,发现不足,人中是在相比之时发觉自己的不足,有更高的要求,立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大的辉煌。

邓小平,这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其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对幼年的小平有深刻的影响。在那样的年代,其父亲有着不一样的认知,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相信年轻人需要更多的磨练。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并通过1920法国求学培养独立闯荡、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怕吃苦不怕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虽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对于我们青年一代,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求学路上要不满足于现状,有理想有抱负,同时还应独立、果断、自信,趁着年轻多吃点苦就为以后积累了会更多的人生阅历与财富!对于理想,就像人生的风帆,有了他才有方向,有了他才可以更好的前进,与此同时理想的树立也应结合实际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应该崇高、远大!

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由明媚的阳光但也会有乌云密布,潮涨潮落;但正因为这些坎坷,我们的人生历程才显得愈加美丽,生命才可以画出美丽的弧线,才不至于以一潭死水的平静孤独的画上一个无所谓的平庸的句号,而是用生命中最美的色彩在全世界的认可下于天际之间画上一条美丽的弧线

在邓小平同志的生命之线上,最美的定数那三起三落却依旧坚挺的艰苦岁月。在那段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在白色恐怖期间,在内部矛盾激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在无数的岁月里,他都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还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为以后成功埋下铺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成功的人身上总有某些闪光点,让人看到希望绝不轻易放弃,给人以前进动力不断向前奋进。于邓小平爷爷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成功的革命家、一位优秀的领袖所应具有的品质,在不同的天空下,在一片不同的江山里,纵然许多已改变,但不变的是一种对自己的高要求,不变的是那份追逐的年轻上进的心,不变的是那种品质,那种精神独领风骚的时代向世界证明自己!

要学的还有很多,但透过邓小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很多很多,在如此美妙的季节,品味春天的故事,体会人生百态,感悟人生!更多的感触在心底

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相信大家都知道: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华大地的实践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时代意义,但梁柱老师还是高屋建瓴,不仅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还纵向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在探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并横向比较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消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使中国走向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的唯一的也是可行的道路,而邓小平理论更是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理论保证.

纵向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科技,思想和体制落后使中国人民忍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孱弱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诞生的软弱骑墙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建国初的道路选择就认识到当时已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允许诞生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作为其对手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而社会主义苏维埃则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取得了短时期的成果,但弊端也随之显现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下列几方面:

1,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两大理论成果的共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包含了中国民族的优秀思想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建党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4,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6,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展开这一问题,它包含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简称为什么是、怎样建和建什么)。若再进一步寻求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它们又可归结为两对基本矛盾,即什么是与怎样建的矛盾和怎样建与建什么的矛盾。搞清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辩证关系,不仅可以揭示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与怎样建的辩证统一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把什么是和怎样建视为两个问题;什么是说的是概念和定义,怎样建说的是方法和操作;前者侧重理论,后者侧重实践,二者不能随便混淆和颠倒。因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和指导思想,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不应存在继续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只有怎样建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正因为有这种误解,邓小平提出什么是、怎样建的根本问题后,思想理论界才一度出现了社会主义谁也说不清楚的错误思潮。

勿庸置疑,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和最终理想,然而,这一目标和理想又是和某种本本和样板联在一起的。几十年来,这几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思想方法,它的产生和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武器,一种真正科学、革命的世界观,是从西方传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一种反映历史必然性的形象的说法,它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被中国人接受,需要有各种国际和国内的历史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伟大斗争实践的需要.....

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使一个封闭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开放的中国,使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改革开放结出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国人民正在邓小平的指挥下,信心十足地奔小康。邓小平,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邓小平,一个为世人尊敬的伟人。他之所以为世人尊敬,是与他那山高水长的人格魅力紧密关联的。他好学,他忠贞,他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民,他坚韧,他乐观,他求实,他惜才,将如此之多的优秀品格完美地集合于一身,不能不说是世间奇迹,世人也为之倾倒。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可是,人格的伟岸使整个世界仰之弥高。邓小平的革命生涯波澜壮阔,又富于传奇色彩。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班地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他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春天的播种者。他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他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衢大道。他支持小岗人的创举,他是中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他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的骄傲。


关于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华大地的实践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时代意义,但梁柱老师还是高屋建瓴,不仅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还纵向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在探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并横向比较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消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使中国走向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的唯一的也是可行的道路,而邓小平理论更是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理论保证.

纵向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科技,思想和体制落后使中国人民忍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孱弱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诞生的软弱骑墙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建国初的道路选择就认识到当时已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允许诞生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作为其对手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而社会主义苏维埃则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取得了短时期的成果,但弊端也随之显现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下列几方面:

1,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两大理论成果的共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包含了中国民族的优秀思想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建党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4,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6,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展开这一问题,它包含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简称为什么是、怎样建和建什么)。若再进一步寻求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它们又可归结为两对基本矛盾,即什么是与怎样建的矛盾和怎样建与建什么的矛盾。搞清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辩证关系,不仅可以揭示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文选党员读书笔记


《江泽民文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的结晶。它从历史、经验和理论三个维度,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学习《江泽民文选》应把握好三个切入点。

第一,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切入

《江泽民文选》是关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基于一脉相承 的认识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反映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地位。

毛泽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航程。邓小平的突出贡献则在于,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13年。《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无论从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上,还是从思想路线和哲学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都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只有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联。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切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在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方面,在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上,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着重强调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些论述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性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从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切入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重中之重。三个代表这个论断,可以说就是直接针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而阐发的。从党的建设这一问题切入,是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关键切入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创新在于,它赋予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等,都是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宝库增添了真理性的内容。

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意义重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员读书笔记之《毛泽东文选》


读完《毛选》,《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读书笔记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际,读到了由龙平平、黄亚洲、张强、魏人联合创作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图书,不禁喜出望外。读这本近80万字《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直沉浸在感动和震撼之中:一是为书中的主人翁邓小平而感动和震撼,邓小平的确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永远值得崇敬。二是为书中众多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而感动和震撼,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他们亲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他们和每一个中国人一起共同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创造出这个新时代的辉煌。邓小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也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三是为本书作者的付出和作品形式而感动和震撼。书中展现的大量历史史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夫和多年的海量积累,那些文采飞扬的描述不仅展示着作者本人的内心感受,更吸引着读者进行一场酣畅的阅读,引导读者把自己的身心也投入到作品之中,让读者的喜怒哀乐也随着伟大的转折时代而跌宕起伏。

感动和震撼之余,仔细品味,这本厚厚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至少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思想性体现在这本书站在了当今时代高度,展现了当今时代脉搏。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邓小平所开创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透过这本书,我们恰好可以从书中鲜活的人与事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策划人杨政先生对本书所总结的三句话说出了本书的思想高度:这是一部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史!一部中华民族的新创业史!一部最接地气的邓小平理论的通俗读本!

说这本书是一部最接地气的邓小平理论的通俗读本,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这本书的艺术性。它不是理论著作,但分析和解释了邓小平理论;它不是史学著作,但说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它是文学著作又不是文学著作,它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纪实,用小说的文笔来构虚,运用文学作品的魅力来吸引着读者忘我阅读。

二是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相结合的特点。本书的作者有党史专家、有作家。党史专家提供和把握史实,为还原历史的真实打下扎实基础,也为通过事实和真实的力量来感染读者提供了前提。作家则通过文学虚构的形式烘托历史事实,展示历史过程的曲折与精彩。

书中的人物有实有虚,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陈云、胡耀邦等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是真实存在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真实而准确的史料,许多是人们熟知的,也有许多是不为人们所知的。特别是书中对许多历史事件有所揭秘,表现出历史转折时期从中央领导到普通民众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这些真实的史料,使我们了解了这些真实人物如何走过历史转折关头,在决定中国命运中起到什么分量的作用。

而夏默、夏建国、田志远、田源、曹慧、刘金锁等众多人物又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不是盲目的虚构,而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虚构,是把19761984年间许多普通的中国人揉合成一个个典型。这是另一种真实,使读者仿佛从书中的人物中看到了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人与事,甚至看到了包括自己和自己家庭成员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恢复高考后上大学的读者在书中看到夏建国的高考经历,必然会联想自己的当年;历经磨难回到城市的知青在看到田源的遭遇时,必然会回顾往日的岁月;那些个体户、企业家,那些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决策者、亲历者,都能在书中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读这些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与戏剧性冲突,感受的却是历史的真实。

书中的展示的细节也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比如一些对话或具体的情节描写,可能是把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对话和情节揉合在了一起。但是,这一实一虚,却将真实的魅力与艺术的魅力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全新的、别出心裁的方式,更增添了这本书的魅力指数。

三是突出重点与立体呈现相结合的特点。全书通过点面相间、详略有别、取舍有度,展现出其突出重点与立体呈现相结合的特点。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到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八年时间,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邓小平为此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这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它不是年谱、不是资料汇编,在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的前提下,做到了通过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点来全方位展现历史过程的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向科学进军、文艺复兴、联产承包、中美建交、开办特区等重大事件,清晰地、宏观地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全景。

另一方面,该书逻辑线索安排合情合理,叙事启承转合自然流畅,文学描写又曲折跌宕、细致入微、感人至深。比如历史细节中的过程描写生动具体,人物的刻画生动立体,有许多细腻的心理和情感描写。虽然能看出这其中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愿望与推测,但仍然能引起读者的认同与共鸣。尤其是对邓小平的描写,展现出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在描写邓小平与国家大事之外,书中还描写了邓小平与家庭小事,甚至还有邓小平的作息时间、穿衣和说话习惯等,让读者既能看到可敬的领袖韬略,也能看到可亲的凡人情怀,塑造出立体、完整的小平形象,让读者更加接近了真实的邓小平。书中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无论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人物,也为立体呈现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书中详细展现了华国锋、叶剑英、陈云、胡耀邦等重要历史人物在面对重大转折时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集体决策的过程。

总之,这是一部令读者感动和振奋的作品,它展现的虽然只是八年时间,却可以让读者、让世人感受到,邓小平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也可以让今天所有的中国人从中得到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画卷在今天仍然延续并将继续延续下去。同时,这本书还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了一个范例。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书,特别是其中虚构的人物与情节有可能引起争议,但它却是文学形式的史书,对思想宣传工作者如何把历史与现实、思想与艺术、研究与宣传结合起来,对学者如何把书斋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文学艺术产品都提供了一条思路,必然起到启迪作用。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上学时便听说过毛泽东的很多文章,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毛泽东文选》读后感。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对毛泽东思想更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认真阅读了《毛泽东文选》后,则是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文选》,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着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后感《《毛泽东文选》读后感》。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着作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是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好。

《时文选粹》读书笔记


《时文选粹》是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王玉强主编的时文阅读系列丛书。以下是“《时文选粹》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时文选粹》读书笔记

《时文选粹》以一个个亲切的故事,为我们讲了一个个道理。它像母亲,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它又像老师,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文字优美无比,是《时文选粹》中文字的一大特点。比如:“山村茶田,万山含黛,层层迷雾,笼罩山冈,沐浴绿色的波浪。山,那么高峻,俯瞰浩浩天宇,像茫茫雾海中的一个沙墩。泉,那么清澈,哗哗的响声和着高山溪流的韵律,激得山村姑娘绾起了长发,裸露着粉嫩的肌肤。古藤护卫着茶田的绿意,掩映着茶农们欢乐的笑声,层层茶田展示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生机。绿色海涛中,采茶姑娘踏着碎步,艳丽的衣裙在风中飘飞,甜美的歌声在山中回响,偌大茶田鲜活而灵动,高天流云空旷而高远。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够摸不透的奥妙令人神往!”极为夸张、渲染、描述之能事,将山村茶田描绘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行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实到虚,浑然天成。全文语言整齐优美,文采飞扬灵动,使人仿佛置身茶田,共享这“世外桃源”般的人间美景。

智慧,也是《时文选粹》的特点。很多文章,不只是看内容,也是一种学习。

它教你如何智慧的选择,如何智慧的思考,如何智慧的分析,如何智慧的做人……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当你面对考试,特别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请你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的佳作,她会给你插上天马行空的翅膀;当你彷徨、寂寞、孤独、偷闲时,请你读一读那些充溢着作者血与火的杰作,她会马上给你注入那激荡青春的热血。

《时文选粹》用智慧改变人生,《时文选粹》用文字取求真谛,《时文选粹》用生命感知生命……读书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当你打开窗户,也许第一缕阳光,就是书籍发出的光芒!

篇二:《时文选粹》读书笔记

或许我不能每天都能目睹社会上各种稀奇古怪或引人深思的时事,但我从《时文选粹》这本书中,却看到了作者对社会上好人好事的赞赏,对丑陋言行的批评和反省,而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也一起赞赏着,批评着,反省着。古人说得好,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其中,令我印像最深的一篇文章,它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孩子看到一个小偷正要伸手去偷别人的钱包,孩子就立即告诉母亲,可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并没有立即制止小偷的行为,反而装作没看见,像没事人一样,并小声对孩子说:“孩子小声点,小心让小偷听见。”孩子一脸疑惑,但她再也没有做声,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得逞,令他惊讶的是,周围的乘客都看到了这一幕,但都选择了沉默。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对小偷偷窃的行为再也无动于衷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愤怒,我愤怒的是那些车上的乘客竟然这么没有公德心,他们的良心难道被狗吃了吗?更可恨的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自私已经吞噬了他们善良的心。

我的第二个感觉是遗憾,遗憾的是,一个刚刚接触社会的孩子,他那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却被扼杀了,这世上有少了一个正义的人。

我的第三个感觉是悲哀,悲哀的是如今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冷酷无情吗?不,是因为缺少勇气,是因为种种顾虑,抑制了他们行侠仗义的欲望,阻碍罪魁祸首就是现实,我们不得不惧怕现实。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的千变万化,常常使我们措手不及,甚至会后悔终生,但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我不这么认为。现实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与现实对抗,我相信,明天还是美好。

篇三:《时文选粹》读书笔记

这是令多人曾受益匪浅的书;这是令许多人爱不释手的书;这是许多老师将其列入学生必读的书,也是我最喜爱的书。

读《时文选粹》的时候,那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心灵打开了一闪闪的窗户,让人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这些都是书的智慧。《时文选粹》中那细腻的笔触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你的心弦,总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刚毅,淡定的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即便是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从容应对。

这本书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意味深长,使人回味无穷。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感触极大,大部分文章最后揭示的真理都是“爱”,而我通过这本书,对“爱”这个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我认为爱就是母爱,父爱,爱情等,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爱就是无私的为他人付出而不求回报,有时就表现在一个细小的动作中,一声问候,甚至一个微笑。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是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阳台上面给花浇水,晶莹的水珠从叶子上滚动,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闪一闪的,水映叶,叶映花,花映水,美极了。正当我惬意的欣赏着这盆花的时候,忽然传来了“啪啪”的声音,应声而来的还有一阵阵飞舞的灰尘,抬头一看,原来是楼上的阿姨正在拍被子。怎么能这样呢!没看到楼下有人吗?正当我准备喊的时候,忽然我想起了这本书,这么一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呢。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嘛。我抬头对着阿姨一笑:“阿姨,天气真么好,出来晒被子呢。”“嗯”阿姨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随便在拍了几下就收回去了。试想,如果一开始我是对着阿姨大喊:“你这个人怎么能这个样子呢?没看到楼下有人啊”那肯定避免不了一次矛盾了。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到了“爱”的真谛,学会了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明白了······我相信,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同学去读他,因为它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你变得高尚,美好。

[《时文选粹》读书笔记]

喜欢《邓小平文选党员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邓小平文选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